中医英语范文

时间:2023-03-06 07:16:22

中医英语

中医英语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2)10-0027-01

近年来,中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和关注,但世界各国学习中医的学生,受英译资料的限制,无法获得充足的信息,在中医英译中存在的“乱译”、“误译”现象,给人们造成了误解,也阻碍了中医的发展,制约了中医走向世界的步伐。因此,规范中医英译工作就显得迫在眉睫了。

翻译虽重在实践,但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在现行的中医翻译活动中,许多译者往往借助诸如汉英中医辞典或手册,加上自已的理解和习惯去释义和翻译,而不是按照翻译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要求来再现原文信息,离“信、达、雅”的标准相距甚远。大部份译者是不懂专业的英语翻译工作者或是懂中医但缺乏翻译技巧和外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中医医生,他们不重视其译语是否合情(中医的实际情况),是否合理(翻译的理论),造成中医翻译界存在种种混乱现象。例如“气”是中医学中最常见的词之一,它既有功能之“气”,也有物质之“气”,还有精气、宗气、元气、真气、营气、卫气等等。有的词典把它翻译为“en-ergy”,有的译成vital energy,还有的译成“Qi"。而energy根本无法表达中医“气”的内涵。再如“心开窍于舌”有如下译法:The heart opens into the tongue;The t0ngue is theorifice to the heart;The heart ppens to the t0ngue.the tongue asthe window of the heart;The heart has its specific body openingin thetongue;The heart reflects 0nthet0ngue.按中医的原意,“心开窍于舌”就是说心脏的一些生理和病理状况在舌头上有所反映,医生通过观察患者舌的变化对心脏做出诊断。由此可见其译法的混乱程度,这样的译本叫非中文读者困惑。因此作为中医英语翻译工作者在中医翻译活动中,有必要首先了解中医英语翻译的一些基本特点。

1 仿造化

所谓仿造,指的是在翻译原语的无等值词汇时用译语中的直接对应词代换无等值词汇的组成部分,即词素或词。由于中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其名词术语的内涵均与现代医学有较大的差异。尽管在人体解剖、生理和病理等方面,中医的一些名词术语与现代医学的一些名词术语在含义上比较接近,甚至相同。但在其他方面却不尽相同,甚至相差甚远。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英语中找到中医名词术语的对应语是非常困难的。于是仿造便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事实上,早期的译者一开始便有意无意地采用了词层仿造法(也叫词层翻译)来翻译中医的名词术语,例如:heat t0xin(热毒)、fire t0xin(火毒)、damp—ness t0xin(湿毒)等等。英语中有heat,fire,dampness,t0xin这些单词,但却没有heat t0xin,fire t0xin这样的概念。仿造翻译就是借用英语中已有的相关单词来表达中医特有的概念。亦即通过对英语已有单词的重新排列组合向英语语言输入中医特有的概念和表达法。

2 定义化

中医用语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言简意赅,浓缩性强。但在翻译时,却很难采用相当单位的英语词语将其表达清楚。于是,翻译变成了解释,即用英语给中医概念下定义。下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辨证论治”,diagn0sis andtreatment based 0n the 0verall analysis 0f sympt0ms and signs对于这样一些英语翻译的中医术语,我们可以采取必要的方法予以简洁。“辨证论治”目前常见的译法有treatmentbased 0n syndr0me differentiati0n和treatment acc0rding t0 syn—dr0me differentiati0n等不同形式。从翻译的角度来看,在这个术语中“辩”、“证”和“治”是核心概念。目前“辨”一般译作differentiati0n或identificati0n、“证”习惯上译作syndr0me或pattern、“治”通常译作treatment0只要这三个核心概念翻译一致且整个术语的结构比较简洁,即基本达到了术语翻译的要求。

3 混杂化

由于在西医传入中国时,中国的一些翻译人员借用了与之含义并不相同的大量中医术语,致使一些意义并不相同的中西医概念具有相同的语言外壳,如中医的“脾”不同于西医的“脾”,中医的“伤寒”不同于西医的“伤寒”。他们在概念和病理上都不相同。中西医结合研究也使得中医的语言理论出现中西医混杂的局面。但对于“脾”的翻译,不管是指中医的“脾”还是西医的“脾”,由于长期以来译者都习惯翻译成“spleen’,已经约定俗成,被广泛接受,也就没有再区分翻译的必要。但中医的“伤寒”有三层含义,一为多种外感热病的总称,二为感受寒气而引发的病症,三指冬季受寒(欧明,1986:167)。而西医学上的“伤寒”(typh0id),则指的是因伤寒杆菌而引起的病症。所以,中医上的“伤寒”不可译作typh0id,以前多译作seas0nal febrile disease,现逐渐被c0ld damage或c0ldattack所取代。

4 拼音化

因为中西方文化及中西医之间的巨大差异,中医理论有的一些概念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语。如“气”、“气功”、“阴阳”、“推拿”等。这些概念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无论直译还是意译都无法准确地再现原文的内涵。过去人们一直试图通过意译来翻译这些概念,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例如,将“气”意译为vital energy其实只表达了“气”作为“动力”这一小部分含义,却没能表达“气”的完整内涵。经过国内外中医翻译工作者的长期探索,发现只有音义才能较好的保留“气”的实际内涵并避免丢失信息。于是Qi便逐渐地取代了vital energy而成为“气”的规范化译语。同样地,“气功”、“阴阳”、“推拿”也被译作)rinyang,qig0ng,tuina.从目前国内外的实践来看,采用音译法翻译中医上某些特有概念是比较可行的。事实上,这种方法已逐步被中医翻译界普遍采用,也为国外读者所接受。总之,要使中医特有概念在英语译语中保持其特有的内涵,音译恐怕是上策。

中医英语翻译是一个艰苦的再创造过程,其难点在于还没有形成一个广泛共识的翻译理论和原则。中医翻译的特点研究是探索中医翻译理论和原则的基本任务,需要广大中医翻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中医英语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0-0100-03

中医英语是中医国际化的基础性工具。为促进中医走向世界,我国各高等中医院校目前普遍开设中医英语(或中医双语)课程,并着力提高中医英语教学质量。中医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使用高质量的中医英语教材,而如何编写和选用中医英语教材仍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对此,笔者基于已有外语教材评估标准的相关研究,结合中医英语教学的特点,拟定出中医英语教材的评估标准,并尝试对现有中医英语教材进行评估,以期为中医英语教材的选用和编写提供参考。

1 外语教材评估标准的研究现状

教材评估是教材建设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涌现了大批针对外语教材评估标准的研究。Seaton[1]主张根据教学大纲或评估一览表对教材进行对照评估;McDonough等[2]提出外部评估(总体判断)、内部评估(逐项检查)及综合评估;Sheldon[3]建议采用整体印象评价和定性评价。Cunningsworth[4]则提出整体评价与深入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并建议分3个步骤进行,即使用前、使用中和使用后。总之,上述评估标准都涉及教材的目标和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法、教师参考书等,并且强调要重视学习者和教师等要素。

在外语教材评估领域,目前广为使用的是Hutchinson等[5]提出的对照评估法。首先由评价者列出教材的使用目的以及对各个层面的特点要求,如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成本等,然后根据该清单来对照评价被评估教材。具体做法是对教材的每一方面进行打分,然后以总分确定被评教材的价值。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评估和编写外语教材提出了指导性原则[6-7],还有研究者综合运用国外较有影响力的评估理论框架针对大学英语教材进行了评估[8-9]。

总之,国内外研究者在评估外语教材时尽管实施步骤不尽相同,但在方法上多数采用的是Hutchinson等[5]提出的对照分析法。在评估内容上,一般都强调学习者的重要性,重视选材、教学方法、技能培训、练习设计及语言使用。这些研究为后来的教材评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是,中医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在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因而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才能制定出适用于中医英语教材评估的原则和标准。

2 关于中医英语教材的评估标准

2.1 中医英语教学的专业特性

根据现行中医药大学中医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中医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运用英语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的能力,具体是指综合运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进行有关中医内容的研究及对外交际活动。该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已完成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学习任务的学生,他们具有大学英语四级以上的英语水平,并已掌握了一定的中医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中医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其专业特性。首先,中医英语教学立足于中医专业知识,以中国古代哲学观念为理论基础,有其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学术观念,因此,不能盲目使用没有专业人士审核的教材。其次,中医不仅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一门治病救人的科学,中医英语教学不仅要立足中医文化的传播,更要着眼于介绍中医现代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成果,所以,中医英语教材的内容覆盖面要广,并按照中医学科内容进行循序渐进地编排。此外,中医对于脏腑功能、疾病、治疗原则等认识与西医多有不同,其术语表达也有与自身语言、文化传播相对应的特点,因此,中医术语的翻译训练也是教材编写的重点。

2.2 中医英语教材的评估标准

根据中医英语教学目标及其内容的专业特性,笔者从内容选择、结构安排、学习任务编写、翻译技能培训及使用者(教师和学生)需求等方面,提出以下评估中医英语教材的7项标准。

2.2.1 教材内容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有学者指出,仅仅具有材料真实性的教材是不够的,只有符合学习者心理真实、学习水平(如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真实和交际功能真实的教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实性教材[10]。因此,中医英语教材既要保证所选内容的真实性,又要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中医知识水平,以确保教材的实用性。

2.2.2 英语语言知识与专业内容的有机融合 英语语言知识具体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等,英语语言知识的累积是学好中医英语的基石。完成大学英语四级学习的学生在英语语言基础方面仍有待加强,所以,中医英语教材应以中医学科知识为核心,以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发现等内容为依托,将英语语言知识与中医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将中医基础学科所涉及的主要英语术语、习语和句型等在内容中体现出来。

2.2.3 教学内容编排的循序渐进 教材的编写在专业内容程度上应逐步加深,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中医英语教材不是普通英汉对照读物,而是培养中医外向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内容上应由基础理论着手,渐入各科。

2.2.4 形式多样的练习设计 教材应充分考虑学生情感需求和认知特点。教材内容单一,学生将失去学习兴趣,其效果会大打折扣。中医英语教材应根据中医学科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既要有思考分析类任务,又要有交流表达类活动。

2.2.5 术语翻译的训练 中医英语是以将中医推向国际为目标,国际化的交流离不开翻译技能的培训。中医术语翻译是中医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中医英语教材必须包含一定量的术语翻译的训练。

2.2.6 学生和教师的专业背景需求 教材是否能够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是评判教材的依据和前提[7]。因此,中医英语教材应根据学习者专业语言水平的不同,合理设计,有的放矢。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是教材的使用者,教材编写必须考虑到教师的背景和水平,设计出为大多数教师所接受的教材。担任中医英语教学的教师专业背景,既有英语专业,也有中医专业,因此,中医英语教材的设计必须考虑到教师专业背景的多样性。

2.2.7 动态的立体化教材 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中医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理应延伸到大的交际环境中,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因而,中医英语教材也应该是多方位的,为学习者提供开放、互动、多元化的中医英语学习材料。

3 对现有中医英语教材的评估

目前,可供选择的中医英语教材很多,针对各高校的使用情况和关注度,笔者主要讨论李磊、施蕴中主编的《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11]和李照国、张庆荣主编的《中医英语》[12]这两套有代表性的教材,参照Hutchinson的“主观需要”与“客观对象”相对照的评估方法,对照上述7项评估标准进行简要评析。

3.1 内容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题材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养生、中医临床特色治疗。《中医英语》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主要内容,同时涉及中药、方剂、针推、典型病例分析、中医现代进展。两套教材均以中医药基础知识为核心,结合中医临床知识,对于中医专业和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内容兼具真实性和实用性。《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所选课文内容有出自Manfred Pokert、Tom Williams等国外著名中医研究学者的著作,这些专著有些就是国外中医学习人员所使用的教科书,因此,国内学习者了解并阅读同样的教材,有利于在国际交往中中医交流的开展,更符合实际交际任务的需要。两套教材在内容上的不足之处在于篇幅有限,有关中医四大经典的内容不多。

3.2 语言知识与专业内容的有机融合

上述两套教材文后都附有词汇及音标,关键句译文,翻译练习和扩展阅读,将中医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知识有机融合。《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的词汇表中将六级词汇单独标出来,也有长难句注解,有利于学生英语和中医知识的积累。《中医英语》将中医英语专业知识与听力结合,制作出临证会话MP3光盘,提高了学习者的听力水平和中医翻译水平,也是第一本拥有听力光盘的中医英语教材。

3.3 教学内容的编排

《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上册课文包括中医概述、阴阳、精血和体液、脏腑、中医病因、五行、辨证论治、病机、针灸、治疗原则;下册课文包括中医前景、针灸、推拿、太极拳、方剂和剂型、中药、非典和中医、疟疾和青蒿、中药的安全性、疼痛的治疗。而《中医英语》的课文内容依次为中医医学史和发展、中医理论体系、阴阳、五行、藏象、五脏、六腑、气血、气血关系、经络、病因、病机、四诊、脉诊、八法、中药、中医方剂、针灸、推拿、病案举例、中医现代进展。《中医英语》严格按照中医原版教材的编排顺序编写,对已有中医基础的学习者来说是便于熟悉的。《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第一章即是中医概述,从中西方文化差异来导入中医基础知识,先脏腑病因后五行理论,对中医初学者来说,更易于理解,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认识中医的思维方式。

3.4 练习设计

《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课后有翻译练习、讨论、阅读理解、听力,且下册每一单元开篇的“Warm-up”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演讲,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与合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中医英语》课后安排翻译和写作练习、阅读理解、翻译讲座、口译实践及临证会话光盘,加强了学生中医英语翻译技能的培训。可见,这两套教材在练习形式上是具有多样性的,但也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如《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可以增加MP3临证会话的内容和口译实践,《中医英语》也可以增加“Warm-up”等促进师生互动的环节,增加实践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两者都可加大术语翻译练习。

3.5 术语翻译

该两套教材均重视学生中医术语翻译的训练。《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在中医术语翻译上力求将术语的多样性体现出来,如相克的表达有“inter-restraining”和“interaction”。但由于文章多来源于国外中医研究者,某些术语表达出于欧美国家的习惯,可能会对中国学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困难。如中医中所说的“七情”被翻译为 “joy,anger,sadness, grief,pensiveness,fear and fright”,其中“sadness”和“grief”意思相似,没有把“忧”翻译出来。《中医英语》中“七情”翻译为“joy,anger,anxiety,thought,sorrow,fear, fright”,更易于理解和运用。《中医英语》教材所附的MP3光盘中涉及中医基础理论的师生对话也为课堂教学可能涉及的中医口译提供了很好的操作模板。

3.6 专业背景需求

两套教材以中医药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对中医专业和英语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来说,内容深度是适中的。从语言层面上讲,两套教材均符合医学英语清晰简洁的特点。《中医英语》多是中文内容的阐释,更符合英语综合水平较低的学习者的思维方式;《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多截取国外文章,英语应用更加地道,更符合英语综合水平较高的学习者使用。

3.7 现代化技术手段

这两套教材目前都还没有网络学习课件。《中医英语》作为第一本附光盘的中医英语教材,其多种课后练习,如阅读理解、中医知识讨论、翻译技能解读、英汉互译、口语练习和听力练习等,还可经过进一步加工,多方位地开发为互动平台,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件,加强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培训。

4 小结

从上述分析和评估情况来看,《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适用于综合英语水平较高的中医初学者,《中医英语》更适用于综合英语水平较低的有一定中医基础的学习者。但各自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在翻译技能培训上可以着重强调当前国际中医热点,如针灸、中药等,以便学生在交流和学习过程中应用,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此外,两者都应该进一步完善练习设计和教辅教参。

教材评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只是笔者对中医英语教材评估这项艰巨任务的最初尝试,更有说服力的评估结果应该是来自所有中医英语教学参与者(包括教师和学生)的评判。上述中医英语教材评估标准也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参与这项工作,从而共同推动中医英语教材建设。

参考文献:

[1] Seaton B. A handbook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erms and practice[M]. H.K.: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82:33-36.

[2] McDonough J, Shaw C.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M]. Cambridge and Mass:Blackwell,1993:163-165.

[3] Sheldon L. Evaluating ELT textbooks and materials[J]. ELT Journal,1988,42(4):237-246.

[4] Cunningsworth A. Choosing your coursebook[M]. Oxford:Heinemann, 1995:76-78.

[5] 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44-46.

[6] 胡壮麟,陈中竺,赵扬.提高教材评估工作的科学性[J].外语界,1995(1):11-16.

[7] 文秋芳.编写英语专业教材的重要原则[J].外语界,2002(1):17-21.

[8] 徐锦芬,肖婵.《大学英语》听力教材教学内容的评估[J].外语界, 2001(2):52-55.

[9] 黄雪英.高职英语教材的评估与选择[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5(4):79-81.

[10] 罗选民,熊俊钧,罗立胜.大学英语专业阅读阶段教材教法研究[J].外语界,2001(2):36-42.

[11] 李磊,施蕴中.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12] 李照国,张庆荣.中医英语[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收稿日期:2012-11-17)

中医英语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医英语翻译;区别性特征;指导原则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目的论视角下非文学翻译之策略研究”。 编号:12534096

1. 中医英语翻译的特点

在探究中医翻译时,首先应当认真研究中医语言的风格和特点。只有揭示了中医语言的语义特征,才能正确理解中医医理,准确地将中医语言的含义转达到译语中去。

1.1 宏观性特征

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古典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中医学上的“阴阳”学说原本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后被中医学用来阐释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并指导临床的诊断。因此,对于中医英语翻译者来说,通过学习医学史来了解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医学说之间密切联系对其更好的领悟中医内涵从而提高翻译的准确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词汇学特征

1.2.1 语言的“模糊性”

“语义模糊”是指其内涵与外延的不确定,概念紊乱。中医藏象学说关于心、肝、脾、肺、肾的概念比实际解剖概念宽广复杂,一些疾病的命名有的以病命名,有的以症状命名,病、征、症三者概念不清,容易产生概念的歧义。

1.2.2 语言的“歧义性”

中医界有人明确指出“中医学的许多基本概念具有外延广泛、一词多义的特点,对某一术语的理解,在学术争鸣中常有歧义和误会。”

1.3 风格学特征

1.3.1 专业化水平低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医语言是它产生的那个时代日常用语、文学用语及哲学用语的混合产物,因此专业化程度低。近年来,人们已开始摸索用现代语言对中医的医藉进行全面整理,术语实现国际标准化,以便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1.3.2 文学色彩浓郁

医学语言文学化是中医语言风格一大显著特点,其文体有歌咏、诗赋,语言具有浓郁的古典文学色彩。医学语言文学化,与科技用语力求客观、严密、准确、简练的要求大相径庭。因此,要解决中医语言中文学色彩问题,必须明确中医翻译的原则问题,进而可以确立翻译的程序。

2.中医英语翻译的原则

目前的中医翻译由于缺少统一的指导原则,陷入混乱局面。如将“五行”译成“five elements”, “five phases”和“Wux-ing”,这种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中医的对外交流。有鉴于此,李照国博士总结归纳中医翻译三条原则即“薄文重医,依实出华”、“比照西医,求同存异”、“尊重国情,保持特色”。上述三原则为广大中医翻译者在进行翻译时提供的重要的参考,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本文在澄清中医英语翻译特点的基础上,以李照国博士提出的中医英语翻译三原则为理论指引,旨在从翻译的现实角度进一步指出中医英语翻译的原则,从而构成中医英语翻译之策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1.自然性原则

所谓自然性原则就是把有些中医术语用译入语的相应词汇进行对应翻译。在理论上,中医和西医在哲学和病理机制方面截然不同,但由于都是以对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为研究对象,目的都是为了防病治病,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两者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在翻译时既要考虑到祖国医学的特殊性,又要考虑到自然科学的共同之处。英国著名翻译家纽马克(Newmark)提倡“交际翻译法”,要求译文在转达原文信息内容的同时,尽量可能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2.2.民族性原则

李照国在中医翻译的基本原则中提出了“比照西医,求同存异”的原则。然而,实际上只有一部分用语能从西医中找到对应语。语言国情学家认为,一种语言中总有一些反映该民族特有的事物、思想和观念在别国语言中找不到相应的词语。这类词虽然所占比例很小,但十分重要,因为它们反映了一种文化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象征。处理这类词时,在欧洲各国的语言中一般都采用原词照借―即音译的办法。拿中医的“气”来讲,有功能之气,也有物质之气,有先天之气,也有后天之气,有元气、宗气、肾气、中气等等。如果按原来的“vitalenergy”翻译,总觉得言犹未尽,概念不明,不如直接用拼音“qi”来代替。其实,在中医的许多基本概念中,这种译法非常普遍。

李照国指出,要使中医特有的概念在英译中保持特有的内涵,音译恐怕是唯一可行之法。同时,李博士也承认,音译乃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因为音译不能见词明意,对读者的理解造成困难,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信息的表达。

2.3.回译性原则

所谓回译性原则就是指英译的中医术语在结构上与中文相似或相近,有利于两种不同体系的医学在国际上实现双向传递。中西医学差异很大,而中医又纯属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回译性正是基于建造横跨两种文化之间的桥梁而采取的翻译方法。而且,具有回译性的翻译能够较准确地再现原文所含信息,减少翻译过程中对信息的损益程度,有利于中医工作者较快、较好地掌握中医英语。

4. 结论

从近些年来中医英语翻译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看到,语言问题(中西差异、语言标准化)是导致国内中医英语翻译研究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本文以澄清中医英语翻译特征为基础,进一步阐释了中医英语翻译的指导原则,对未来中医英语翻译的发展之路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照国,朱忠宝.中医翻译技巧训练[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2.

中医英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医英语教学改革翻译技巧

Abstract:ThepaperfocusesonhowtoimprovetheteachingeffectintheteachingofEnglishforTCMbyintroducingthetheoryoftranslation,reinforcingthepracticeoftranslationandenhancingclassroominteraction.

Keywords:theteachingofEnglishforTCM;thetheoryandpracticeoftranslation;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classroominteraction;teachingeffect

近年来,我国的不少中医院校都开设了《中医英语》这门课程,可见英语在中医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中医英语的教学目的必然是让学生通过英语这一媒介,把中医介绍给世界,为全人类造福。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并应用到中医英译的实践中去。本文就重点探讨中医英语的教学目的及如何提高中医英语的教学效果,满足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1介绍翻译技巧和方法

作为大学生,有比较扎实的英语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翻译知识对他们来说,几乎是空白,而这对学习中医英语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要让学生学好中医英语,必须先填补这一空白。因此在课程设置暂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教师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翻译的基础知识介绍给学生,其中还包括科技英语翻译的一些特点,使学生有“法”可依,有规则可循,而不是盲目地、随心所欲地进行翻译。在教学过程中,我一开始就向学生强调翻译理论和实践在这门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由此引入翻译理论的学习,包括翻译的原则、方法、技巧。由于这些理论对学生来讲比较生疏而且抽象,我就一一举例说明。比如,在讲到翻译技巧中的“增益法”(amplification)时我就举了这样一个英译汉的例子:Mattercanbechangedintoenergy,andenergyintomatter.(物质能够转化为能量,能量也能转化成物质。)其中“也能转化”就是增加的内容。我同时告诉学生,如果从中文“物质能够转化为能量,能量也能转化成物质。”译成英文“Mattercanbechangedintoenergy,andenergyintomatter.”,使用的是另一种技巧,学生马上就知道是“省略法”。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理解得非常透彻,印象也很深刻。然后,我还通过布置课外作业,让他们运用这些学过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翻译实践,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学生反映效果非常好,而且饶有兴趣。

2介绍科技英语的术语特点及句法特点

科技术语一般都比较长,不容易记忆,学生往往对着一大串长长的科技词汇感到无所适从。让学生掌握科技英语术语的构词规律对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很大的价值,比如在介绍affixation(缀合法)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deoxyribonucleicacid=de(去掉)+oxy(氧)+ribo(核糖)+nucleic(核)+acid脱氧核糖核酸DNA。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对DNA是非常熟悉的,但他们原来不知道这个术语是这样组成的,而且大部分的术语的构成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发现令他们兴趣大增。又如,“中医”这一术语经常被译为TC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这里用的是首字母缩略法。在讲到科技英语的句法特点时我主要通过举例和分析的形式把例句讲透,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并鼓励他们在翻译实践中尽量有意识地关注和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

3重视语境因素

由于缺乏翻译知识和文化意识,学生往往只会在英语中寻找与汉语对应的词,而忽略了文化及语境等因素,从而造成错译、误解,甚至闹出笑话。因而让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在同一语言的不同语境下使用不同的译法。比如中医有“少火生气”的说法。如不推敲“生气”在这里的含义而直接用“angry”来翻译的话,就完全曲解了原文,也会使目的语读者不知所云。另外,同一个术语,在针对不同的读者群时,译文就必须考虑读者的认知语境和阅读反应,也就是要考虑译文的实际交际效果,[2]宜采用不同的译法。一般说来,对于医学研究人员、临床(西)医师或有志于学习中医的人,就适宜采用科技英语构词法中的缩合法、缀合法等构成的专业性强、比较规范的术语,这样便于中西医之间的贯通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而对于不懂西医但对中医有兴趣、愿意了解中医或有意接受中医治疗的普通读者群,由于他们大多不懂拉丁文、希腊文之类的,也不谙西医,如果译文中尽是由各种词缀组成的术语,会使他们望而生畏,也就起不到翻译的交际效果了,故应尽量用浅显的普通词汇,比如尽量选用根据复合法构成的术语[3]。如“高血压”一词,对于专业人士可采用“hypertension”,而对普通读者则宜用“highbloodpressure”。

4引入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的知识

奈达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4]我国学者王佐良先生也曾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5]故而在教学中我既强调文化修养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又注意让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的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不仅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同时又深化文化知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为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困难直接体现在语汇缺失与词义冲突上,即:源语词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找不到对等的语汇,或者与译后的对应词语所载的文化信息相互矛盾或者不一致。如在翻译“《难经》: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中的“动脉”时,我就告诉他们不能想当然地把“动脉”理解为与静脉相对的动脉而译成artery。中医古籍中语言非常精练,概括性相当强,有许多术语或词汇在英语中不能简单地找对应词(equivolent)。在阅读时要仔细推敲,只有准确理解了原文的意思,才有可能忠实于原文。此处所谓“动脉”指的是脉之搏动,故宜译为pulse。

通过多年来中医英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笔直认为介绍翻译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知识,加强翻译实践在中医英语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否则这门课就成了无本之木。另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94.

[2]李虹.浅谈中医术语的英译[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6(3):181182.

[3]Nida,EugeneA.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ng[J].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3:109.

[4]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翻译通讯,1984,4(1):26.

中医英语范文第5篇

Hello! My heartfelt thanks to you I am busy reading this material, and wish your organization the cause of prosperity and bright future!

I Lianyungang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of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professional intern Li star 08 session, since entering the University, after examination of the easy, learn the joy of taking the wind was gone, because I have to start and continue to strive to meet new challenges. I am thinking of a four-year universities,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psychological growth of the four-year maturity. Strong school learning, innovative atmosphere, melting of which I became a compound talents. Time flies, I will be with my childhood dream, the ideal of youth leave my alma mater, took to work.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circulating saying "Today the school proud of you, you take pride in the schools tomorrow," from the school, I have it in mind, determined to four years in colleg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ir own, from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o adapt to the point of view of improving their quality. The future can really make a success in their work for the glory to his alma mater.

I would like to "strict" Blinded by greed, strict diligence in learning, knowledge of the classroom do not know how to ask, seek a deep understanding. In the grasp of the basis of expertise, did not forget to expand their knowledge of extra-curricular knowledge in broad range. I am still learning English, and constantly strive to expand the vocabulary of English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lso has made substantial progress.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personal qualities, I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various activities, the experience has taught me to the importance of unity and cooperation, but also learned a lot of social knowledge, an increase of experience, I believe that this will be the next to join the community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Now, I am filled with enthusiasm, ready to plunge into the real world in this big melting pot,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hardships and difficulties, but I am sure that university life to my spiritual wealth so that I can overcome them.

"There will be wind and waves, the white sea Ji Yun-Fan", I hope you can give me a development platform, I will cherish it and go all ou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 of your life to fight for your company development.

Sincerely,

中医英语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医院校 英语 课程设置

一.引言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中医药国际交流正在不断加强,在史无前例的中医药国际化的背景下,大力培养具有很强英语应用能力的外向型中医药人才已是迫在眉睫。笔者通过对本校中医专业调查了解,目前大学英语设置主要开设在一、二年级,教学内容停留在英语通识教育基础上,许多都是对高中英语的重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也单单是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主要目标,基本不能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少数专业设有专业英语课或双语课,但因为师资力量缺乏,教材不规范及学生英语水平原因,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多数专业英语课“只是专业术语的外语单词的堆砌”(杨毅,曹力娅,张飙 2010)。本文将分析如何根据中医药国际化的需要,设置合理有效的英语课程,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体系

1.改革大学英语课,通过双语课及专业英语课程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

目前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呈现出与其他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共同特征,即大学英语课程并没有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多数情况下,只是高中知识的重复,大学英语的学习不能与学生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提升不到一个新的高度(王宏武2008),致使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兴趣度和关注度逐渐降低。而在新形势下,外语应该和高校的其他学科一样,要让学习者致力于新内容的获得,交流对新内容的分析和阐释。(何莲珍,林晓.2015)。中医院校的大学英语课不应该仅是教授大学英语通识知识,而应该是专业英语课和双语课的结合,应该是与中医药国际化结合最紧密的课程,也是最有中医药特色的英语课程。结合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采用规范化的专业教材,增加宣传中医药知识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课程。改革现有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而采用“学生教,教师学”的教授模式。通过师生角色的转换为学生创造一个用英语来宣传中医药知识和文化的环境。教师给出概念或授课重点,学生进行讲解,加大学生的语言输出,并由专业教师进行语言的规范和指导。学习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而在于提高用英语交流中医药专业知识和文化的能力。(杨毅,2012)整个课堂由学生占主导地位,教师只在课前提出学习任务,并在学生讲解过程中提供帮助,及在学生完成讲解后进行补充或整理。学生用英语向英语老师教授中医药课程的过程中进行中医药专业语言的表达与实际运用。英语老师在接受信息的同时, 负责学生英语语音、语调、阅读听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这种“学生教,教师学”的模式可以增强学习者自主性,这也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院校英语课程师资难题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目前很多中医院校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中医专业教师无法用英语授课,不能担任专业英语或双语课程,而英语专业教师又缺乏相关中医理论学科知识,这就造成了中医院校专业英语课程和双语课程师资匮乏的现状。通过“学生教,教师学”的教授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医院校英语相关师资的压力。

2.模拟课堂和实训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置

中医药英语课程应采用PBL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设置模拟课堂,在各种专业情景中进行英语的输出和训练。可借鉴商务英语模拟课堂方式,设置医疗咨询,接诊,治疗,医患交流及对外交流研讨会等形式,如在课堂依托医院实景英语会话练习训练学生的情境会话能力,加强学生专业英语的输出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还应注重实训课程的设置,使中医英语的学习内容更加职业化和实用化。笔者所在学校外语学院就建立了中医药英语翻译实训基地,虽然目前只招收了中医药方向的英语专业学生,但中医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具备专业知识的优势,进行中医药翻译的训练,加强英语应用能力。同时,目前很多中医院校,如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都设置有临床实训教学基地和临床实训教学课程,课参照此教学模式,设置中医药英语实训课程。天津中医药大学以国际化临床接诊为中心的课程设置就是很好的典范。由该校英语教研室的教师组织教学,采用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的Good Practice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English for Medical Practitioner全英文版教材作为教学参考使用教材,课程教学始终围绕着中医医师如何用英语对外国病人进行临床接诊治疗这一中心展开。具体包括:国外医疗接诊模式、步骤;医患交流的指导思想与原则;英语表达的简练、规范、友好;中西文化差异在接诊过程中的体现等方面。诸如此类的国际临床接诊中心乃是中医药英语实训基地的典范。通过这种实训基地的建立和相关实训课程,学生可以在进一步强化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英语听说训练,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通过这种实训课程的建立和培训,还能提高学生中医药国际交流的跨文化能力。

3.开设中医药英语文献阅读及写作课程

“具有较强的本专业外文书籍和文献资料的阅读能力,能正确撰写专业文章的外文摘要。能用外语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是目前大学英语改革的方向性之一。而目前的中医药专业学生,缺乏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以及学术交流的能力。为改变这一现状,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从通识英语转向学术英语教学。学术英语(EAP)可分为通用学术英语(EGAP)和专门学术用途英语(ESAP)两种(Jordan,1997)。通用学术英语(简称EAP)侧重各学科英语中的共性东西,即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所需要的学术英语口语和书面交流能力,例如用英语听讲座、记笔记、查找文献、撰写论文和参加国际会议以及学术等。专门学术用途英语(简称ESP)侧重特定学科(如医学、法律、工程等学科)的语篇体裁以及工作场所需要的英语交流能力前者是“适合所有专业学生的具有共性的学术能力的教学”,后者是“适合具体专业特点的英语及其技能的教学”(Dudley-Evans&John,1998)。专业的中医药文献阅读和写作课程,培养学生查找阅读文献和撰写论文等学术能力,可以避免中医英语词汇课程的单调和“专业英语词汇堆砌”的尴尬,保证学生专业英语规范化的输入。而学术英语规范化输入的加强培训,能为学生规范化的输出提供基本保证。只有在不断加强输出的前提下,学生才能用英语进行规范化的学术英语的写作。学术英语写作不仅是检验学生专业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体现。中医院校开设中医药英语文献阅读及写作课程,能为学生学术英语水平的提高提供渠道和素材,推进中医药国际化的发展。

4.开设与国际留学生交流课程,提供学生国外访学项目

我国从1957年开始接受第一批学习中医的外国短期进修人员,由此开始了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对外教育的历史。随着中医药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外学生到中国各中医院校进行交流学习,许多中医药院校已建立起了开展外国留学生教育的“国际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名称的专门教学机构,专项从事留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笔者所在学校就设有国际教育学院和中外合作办学,且每年招收大量学生到学校进行中医相关课程的学习。国内中医院校可以利用该优势,开设与国际留学生的交流课程,可以采用学术沙龙,专业英语口语课程,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学生与国外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创造用英语学习和交流专业知识的机会,同时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中医院校还可以借助国外访学项目的申请和建立,把国内学生送往国外进行交流和学习。可以建立并加强与国外某些孔子学院的联系,以此作为教师培训和学生培养的平台,既能提高学校师资的综合素质,又能训练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三.结束语

随着中医国际化的进程的加快,高等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学肩负着培养精通中医传统文化和重点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应用能力,及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向型中医药人才。如何结合高等中医药院校的自身实际,切实有效地开展英语教学,以满足社会对外向型中医药人才的需求,是目前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教学面临的严峻挑战。合理有效的课程设置安排可以改变目前中医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枯燥乏味效率低下的瓶颈。通过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开设双语课和专业英语课,实训课程和实训基地,中医文献阅读写作课和留学生学术交流课程可以有效的改变目前中医专业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低,学术交流能力差的现状,实现英语为中医药发展服务的教学期望。

参考文献

1.蔡基刚(2014).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1)

2.王宏武(2008).中日两国英语教育政策的对比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

3.何莲珍,林晓(2015).高等教育环境下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现实困顿和解决途径[J].现代外语(双月刊)38(1)

4.马骥(2006).抓住机遇,弘扬国粹 走国际化之路――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对策[J].中国医药学刊(3)

5.杨毅(2012).中医药高等院校英语教育的意义、困难与变革[J].大学英语学术版9(1)

6.杨毅,曹立娅,张飙(2010).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9)

中医英语范文第7篇

中医院校英语专业建设的现状

在历史上,我国中医外语学科建设经历了探索、停滞和勃发的三个阶段(上海中医药大学外语中心,2007)。中医院校的英语专业建设也是如此。目前,我国中医院校的英语专业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一方面,随着新一轮“中医外语翻译热”,报考中医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生源质量越来越好。另一方面,中医院校的外语教学单位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他们除了扩大英语本科专业的建设规模外,正在狠抓教学质量,探索一条通往内涵建设的道路。为数不多的几所中医院校的外语教学单位甚至还在探索中医外语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南京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医学外语(英语)硕士的培养呈现了良好发展态势,而上海中医药大学外语中心更是借助中医外语(英语)硕士点的申办,在国内中医外语研究和中医典籍的英译方面始终占有领先的地位,此中心李照国教授翻译还出版的专著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中医药国际化做出了前期巨大的贡献。

中医院校英语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

虽然中医院校的英语专业目前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时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有的甚至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作为一个学科,一个专业,还是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计划不合理

1.专业定位不合理

中医院校的英语专业的开设和存在合理性正是因为顺应了当今时代对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需求。然而纵观全国中医类院校的英语专业,其专业方向定位大多还是比较宽泛模糊,特色不够突出。有的中医院校英语专业的方向定位是国际医药贸易,有的是医药贸易,有的是中医药翻译,有的是医学,有的甚至是没有明确提出专业方向。应该说,英语专业在中国是一个相对发展比较成熟而“泛滥”的专业,所以中医院校的英语专业如果不因时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如何突出中医药特色,那么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优势。英语专业的特征应该是:技能加专业,复合而全面(张冲,2003)。中医院校的英语专业如果还是定位传统的语言学、文学或者跨文化交际方向,将没有任何竞争力。如果笼统地定位为医学,也会分散其学生的精力而最终令其“业不能专”。中医院校的英语专业就应该牢牢围绕“中医药”,牢记如何使中医药更好更快走向国际化的伟大使命。中医药材要想成功地走向国际市场,中医的治疗保健理念要想在国际上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中医药典籍的翻译就必不可少。上海中医药大学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许多学校借鉴和学习。虽然其还未申办英语本科专业,但其在中医药翻译领域占据了国内领先的地位,其外语教师在中医典籍翻译等方面的研究已颇有建树。专业定位的不够准确和科学,直接影响到了课程的设置和安排。

2.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些中医院校的英语专业虽然定位是中医药方向,但是学生在四年大学学习生涯的前两年里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涉及中医中药的相关课程。而这些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和有难度的课程往往集中安排在大三大四学年里,有的学校甚至只开设了两三门相关课程,其不合理性显而易见。另外,像《中医药英语阅读》、《中医药英语翻译》等一些中医药和英语交叉的课程在有的学校开设的很不充分甚至是空白,其培养的学生如何实现中医药和英语的“复合”令人不解。

(二)师资结构不合理

1.知识结构不合理

虽然许多学校的专业定位是中医药英语方向,但是有的学校外语系部根本没有中医药教育背景的英语教师,一些体现专业特色的交叉课程只能由中医药专业老师承担,而他们又面临着英语语言诸多方面的障碍。所以,一些院校虽然开设了相关的特色课程,但教学效果相当不好,这使一些院校的英语专业在某种程度上有一种“名不副实”的味道。

2.职称结构的不合理

在开设了英语本科专业的中医院校的相关教学单位,其高职称的教师非常少。有的学校甚至还没有一位正教授。这种不合理的结构对相关系部的科研能力、教学质量、青年教师的培养以及整个学科的可持续发展都极为不利。

3.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中医院校的外语系部一般都承担了学校非英语专业本专科生、研究生甚至是自考成教生的英语授课任务,许多老师的教学任务相当繁重,英语专业的授课质量难以保证。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的不合理,使得中医院校英语专业在学科建设和学术梯队建设上基础薄弱,缺乏足够的学科带头人(章俊,2007)。而教师数量的不足使英语专业正常的教学活动难以保证。

对策探讨

针对当前中医院校英语专业建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笔者在此提出一些拙见,仅供学术界参考,希冀看到更多更好的办法。

(一)调整完善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计划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最终关系到学科建设的生死存亡。

1.修改完善学科建设规划,明确专业定位与特色

首先,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学科建设规划,更加明确中医院校英语专业的方向定位,更加科学地提出专业建设特色,制定更加合理的专业建设发展目标。随着新一轮的“中医热”、“中药热”,中医药将越来越广泛地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和认可。这就要求中医类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不仅有深厚的外语语言基本功,还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先进的翻译理论,熟悉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和流程。中医药要进一步走向国际化,要进一步融入全世界人民的健康意识和理念,尤其需要中医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把中医基础理论,像“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把中医经典古籍,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转换成准确和通俗易懂的外语尤其是英语并输送给他们。鉴于此,中医院校的英语专业定位应该再进一步,明确提出是中医药翻译方向或者是中医药贸易方向。

2.大力调整课程设置,使之更加合理科学

首先,对于和专业方向紧密相关的中医药基础理论课程,笔者建议将之前移。若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上述课程,学生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并有时间去慢慢咀嚼消化,开课的效果可能更佳。其次,加大中医药和英语结合的相关课程的比重,使中医院校的英语专业毕业生真正成为能够适应21世纪中医药国际化趋势的需要并开展中医药对外交流、翻译、中医药行业对外贸易和中医学英语教学等工作的外向型高级复合人才(章俊,2007)。

(二)进一步加强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如果说人才培养计划从根源上决定了学科发展前途的话,那么师资队伍的的建设关系到学科发展的道路到底能够走得多远。师资队伍的合理建设对一个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往往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1.完善现有教师的知识结构

中医院校外语系部必须在大力整合已有师资的基础上,取得人才发展和引进的突破。要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更新完善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使更多英语教师真正投身于中医药专业的学习和中医药英语的教授当中去。

2.改善现有教师的职称结构

一些院校要想方设法引进更多高职称的教师,尤其是在中医药英语方面有所建树的教师,加强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整个中医院校英语届要培养更多的学科带头人。一般来说,学科建设侧重于学科知识的积累、创新和系统化,创造有特色的学术研究成果,培养学科学术带头人并构建自己的学术梯队(秦秀白,2006)。

3.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

针对一些中医院校英语教师数量相对紧张的局面,应该引进更多的优秀人才填补到教学队伍中来。只有教师队伍相对比较宽裕的时候,一些教师才有精力投入到中医药的学习和研究当中去,才有可能把学生打造成既懂中医药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

4.增设中医药英语教研室

为使英语教师学习研究中医药知识落到实处,许多院校的外语系部有必要增设中医药英语教研室。一方面,通过激励措施使一部分教师可以真正从其他英语方向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使一些对中医药真正感兴趣的教师可以相互研讨,共同提高。

结语

中医英语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医;英语教学;专业知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3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020

当前,中医英语教学阶段存在用英语表述相关中医药知识,但存在学生并未把握此类知识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医药院校开设的中医英语专业尝试应用各种教学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的一些教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中医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弊端分析

第一,把中医药知识写成更易理解的资料,之后再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英语》尽管属于一类为中医专业提供教学的教材,它的内容与要求还远远达不到专业化的英语课堂教学的标准,但它提供了一个将中医英语教学和中医知识相联系的方式,即选择通俗易懂的中医材料,实行中医英语的教学。

第二,中医英语教学阶段始终存在衫嘟萄е贫龋褐幸接⒂锝萄Ш椭幸胶河镏识内容的教授。实际上,中医英语教学还划分为初期的基础教学和末期的中医英语课程。此类教学方法在中医英语课程当中占据非常关键的地位。其体现了科技英语课程当中重视专业知识的原则,对确保语言应用阶段的专业化内容交际的精确性有重要作用。但这种方式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其一,中医教学课程所占的时间相对更多,造成英语教学方面的时间缩减,且中医专业教学无法像专门的医学课程那般满足系统化标准,导致事倍功半;其二,长时间应用中文教授中医专业知识,导致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问题;其三,总体教学阶段中,进行中医英语教学的时间比较少,无法反映出应用英语表述中医专门内容的中心需求。

第三,把总体教学阶段分成前后时期,前期努力实现英语方面的课程教学,后期应用英语进行中医专业知识。教学阶段解决了大量应用汉语教授中医知识存在的弊端。尽管应用英语教授中医知识属于一类乏味的方式,但其实现了应用英语学习中医知识的需求。它的缺陷主要为:其一,教学阶段连续性较差。学生在前期几乎没有学习中医专业知识,导致中医英语教学很长时间处在知识空白的情况。而在学生后期采取中医英语教学模式后,很多专业知识的学习极易出现理解问题,造成学生的心理焦躁,严重时会导致部分学生放弃学习;其二,后期教学不能基于语言学习的原则分配科学的教学工作。

第四,主要以中医专业知识当中的核心理论为基础前提,进而提升汉英翻译水平。其消除了中医教学体系当中的划分学科制度,把仅在药物学教学当中才有的药理药性以及在方剂学当中才有的方药知识等单独提取,构成了一类和中医药教学应用存在差别的新式编排制度,为中医英语教学阶段设定符合自身专业应用的编排体系提供了参照。但此类方式中关系到的中医专业知识还相对较少,无法自根源上消除中医英语对专业知识需求的弊端。

二、中医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的关系分析

应用真实的教材、设立真实的语言应用情境以及指导真实的语言活动是交际教学模式当中的基础教学准则。此类真实语境中的英语教学模式为“学习使用外语”的根本需求,但并不是“应用英语进行中医教育”的模式,其属于多种因素彼此影响的结果。此类因素通常包含情景、作用、意念、社会、性别、心理、语体、重音语调、语法词汇、语言辅助方式等。

真实的语境当中实行英语中医教学需对以上几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而功能意念和中医知识紧密联系,此类真实的语境一方面为中医英语教学当中的各类教学行为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反映出相关中医知识内容在现实应用阶段或许会简化、通俗化以及深化,最终实现中医专业的科研人员才可以明白的能力。此外,现实的交流阶段的话题会伴随交流的主题改变而发生变化。自总体交流阶段来看,话题通常会包含常用和不常用话题两类,它们之间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别。换句话说,每一个话题的应用频率都存在差异。这两个事实对消除中医英语教学和中医知识的联系问题方面具备非常关键的作用。通常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中医知识能够基于内容的困难性分为对应的层次水平,进而在中医英语教学过程中能够基于知识内容的难易性设定教学活动,且构成英语教学的级别体系。其二,因为话语主题方面有应用频率不同的问题,但优先处置常用的话题是交际当中的核心部分,所以,需基于话题的应用频率重新划分教学工作。但常用话题当中可能包括相对较难的中医知识,需基于实际情况靠后划分。其三,中医知识基于知识内容的难度和话题应用频率进行重新安排后,构成了一类不仅具备难度层次,还满足现实交际需求的中医知识编排制度,实现了英语学习专业知识内容的需要,保证了中医英语教学实践当中的优势可以获得填补和健全。

针对中医专业知识当中关系到的知识内容进行高度总结后,教师可以暂时提出人体、疾病、方药和设施几类话题范畴,同时还可以将各个话题范畴划分成多个小范畴,涉及实际交际过程中,医患彼此优先进行的常用话题。另外,医生在病例中对症状的描述和归纳相对较难,需安排在英语教学的后期。总的来看,进行英语中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中医的基础知识、诊断学、中药学以及针灸学等体系分配中医英语教学工作,相关疾病症状的话题可散布在多个学科当中,切实反映出医学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层次关系。

如上述,在符合实际交流需要为原则的基础上,中医英语教学当中关于中医药知识能够分成各类难度的内容,进而构成满足中医英语教学的主流系统。目前,此类体系来主要从实践阶段的教学模式当中提取。在许多模式已经成熟的情况下,必定会对中医在全球范围的发展提供一份助力。

参考文献:

[1] 任俊伟,李涛安. 以《最后一片叶子》为例论中医院校大学英语课堂中医知识的融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6):99-101.

中医英语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医英语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设置

一、引言

2011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将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现急需大批既通晓一门专业,又能应用一门外语直接参与信息和知识流通,在多学科领域里创新性地独立从事国际交流、合作与竟争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 、应用型 、通用型外语人才。在这种形势下,中医英语专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存在,必须有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文在对中原经济区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的基础之上,分析适应河南中原经济区发展的中医英语人才需求情况,以期为现有的中医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适应河南中原经济区发展的中医英语人才需求调查

本研究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目标在于调查用人单位对中医英语专业方向学生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评价,以及用人单位对中医英语人才的认识、期望和需求情况。调查问卷的对象主要针对河南中医学院中医英语专业方向在校生的实习单位和毕业生的就业单位,这些单位多集中在中原地区从事中医药领域的外企、国企和民企。此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收回83份。该调查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结果:

1.用人单位对中医英语方向学生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在用人单位对中医英语方向学生总体满意度的问卷选项中,绝大多数用人单位选择了“很满意” (41%)或者“满意”(52%)。这说明我们现在培养的中医英语人才还是能总体达到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

在对中医英语方向学生专业水平评价的问卷选项中,“既具备英语语言技能又有中医专业知识”、“英语写作能力强” 分别占到了62%和54%。在学生急需提高或改进的的能力中“中医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中医理论知识”和“英汉互译水平”居前三,分别占到了78%、53%和51%。以上数据说明:一方面学生凭借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和中医专业知识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但另一方面也表明用人单位对中医英语方向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不断提高中医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中医基础理论水平。

在对中医英语方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问卷选项中,“工作积极主动” 、“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团体意识”分别以80%、54%和49%居前几位,这说明我们对中医英语方向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比较成功的,也就是我们“应用型”中医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但是“具有创新精神”(15% )的学生很少,而超过69%的受访者认为“具有创新精神”正是现代企业精英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综合素质之一。

2.用人单位对中医英语人才的认识、期望。关于何种中医英语人才最受欢迎,大部分用人单位(79%)认为是英语语言技能与中医知识技能相结合的人才(92%)。这一点应该继续作为我们中医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即拥有扎实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以及过硬的中医知识和熟练的中医技能相结合的人才。

关于中医英语课程模式问卷中,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42%)表示中医英语课程(如中医英语阅读、中医英语词汇学、中医英语翻译等)模式更能有效地培养中医英语人才。将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29%)认为“英语基础课程+英语M汉语中医理论课程”的模式更有效。总的来说,用人单位都希望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技能,同时也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实践知识,达到语言与中医理论实践的融会贯通。但从目前来看,高校培养的中医英语方向学生在中医知识和技能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

关于用人单位最希望中医英语人才所应具备的语言技能问项中,英语听说能力、英汉互译能力以及英语写作能力居前三,分别占89%、44%和37%。

关于用人单位最希望中医英语人才所应具备的中医技能问项中,中医药营销能力、中医药推广能力以及中医理论实践操作技能分别以65%、56%和41%居前三。

3.用人单位对中医英语人才的需求情况。调查问卷结果统计显示,中原经济区的用人单位对中医英语人才需求量并不大,约73%的用人单位每年只招聘 1―2人,而52%的单位认为高水平的中医英语人才仍十分缺乏。具有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又有扎实的中医知识技能的高素质中医英语人才依然是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和空间。这一点对我们办好中医英语方向提供了必要的信心保证。

三、中医英语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建议

从调查结果看,为了培养拥有扎实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以及过硬的中医知识和熟练的中医技能相结合的人才,其培养模式应包括以下几个模块:英语语言模块、中医医学知识模块、中医英语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通过这种模式培养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对中医英语人才的需求。

具体而言,英语语言类课程一方面应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开设文学和语言学方面的课程以扩大知识面,拓宽思维,提高语言文学鉴赏能力。开设课程应包括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视听、英语写作等英语技能课程,和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英美概况、英美文化等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在总课程中所占比例约为60%;中医医学知识类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医学基础概论等课程,所占比例约为10%;中医英语类课程包括中医英语翻译、中医术语、医学英语写作、医学英语阅读等,所占比例约为20%,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并且学会用英语表达阐述这些知识,使学生的中医知识和中医技能训练更加全面、系统,充分体现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特点;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岗位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所占比例约为10%。学生可以通过实践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对工作的认识。学校应当为学生多创造中医英语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尽早学会将知识转换为能力,并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实践教学,拓宽视野。

这里提出的课程设置加大了中医和英语结合的相关课程的比重,就是为了强化学生中医英语水平和知识运用能力,使其在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有自己的优势。

通过对中原经济区中医英语人才需求的调查,我们得到了以下启示:中医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深厚的英语语言功底,扎实的中医医学知识,融会贯通的中医英语技能和全面的实践能力。其课程体系应为“英语语言课程”+“中医医学知识课程”+“中医英语课程”+“实践教学课程”的融合;促进教学改革。一方面,开展教材建设,提高教材编写质量;另一方面,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技能;另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复合型的教师队伍,把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语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对中原经济区中医英语人才进行需求分析反映出社会对高层次中医英语人才的期望,它给我们的人才培养带来了反馈,为我们培养适应21世纪中医药国际化趋势的、能开展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翻译、商贸、教学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范延妮.中医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7).

[2]刘纯献.互动共赢:中原经济区与河南高等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

[3]王晓辉.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研究―基于中原经济区开发战略[J].海外英语,2013(1).

[4]王雪敏,刘春艳.中医英语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邢台学院学报,2012(3).

[5]吴瑾.中医院校中医英语教学现状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4).

中医英语范文第10篇

现在国内的中医英语教学存在着师资严重缺乏的隐忧,中医和外语两门学科需要较大的投入才能有所建树,而两者的融会贯通就更花费时间和精力。教材缺乏系统性也是困扰中医英语教师的一大难题。李照国认为,专家、专著和专论是判断一门学科是否建立的三大标准,而目前中医英语只是一门“准学科”。学生的语言及文化底子差。中医院校的外语教学改革任务重于普通高校,学生不仅要学学英语,还有医学英语(西医英语)和中医英语,对于硬件和软件方面有很多要求,李照国坦言,由于学生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底子普遍比较薄弱,中医英语就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众所周知,《黄帝内经》是中医学习者的“圣经”,学好中医必须能够熟读乃至背诵该书,但现在很多学生甚至连通读都做不到。

中医英语教学的特殊性要求中医理论与专业英语相结合

中医英语属于专科英语,学习者尤其是教授者必须在充分理解专科,及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才能在中医英语交流及教学中做到准确、有效、通顺地表达。反过来,中医英语除了对中医的理解和掌握中医术语的英语表达外不论是语法,是句式,还是思维习惯、文化内涵都属于综合英语的范畴。这就要求学习及教授中医英语的人应该具备较高的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中医英语是以中医为基础的英语语言转换过程,所以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与良好的英语语言功底是掌握中医英语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基本条件。

中医英语的特殊性要求培养独特的师资力量

由于中医源于中国文化,语言深奥难懂,用西方思维来解读是极易产生误解,也无法真正道出其中的奥妙。这就要求中医英语的教授者要既懂中医专业知识,又有较高英文水平。基于目前国内医学高校师资力量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联合中医专业及英语专业教师共同研究中医英语的教育教学工作。目前在职的中医专业教师的英文水平较差,能够胜任中医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数量极少,而担任中医英语教学工作的大多是英语教师,而且使用的教材也多半是由英语专业的人翻译的。由于译者非中医专业人士,又由于中医反映着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其中有些概念在英语中是没有对应语的,再加上中医用语自身的规范化程度不高,存在着一词多义、数词同义、概念交叉的现象,非英语专业的人翻译出的中医英语往往误译,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学校应大力加强及鼓励中医专业师资与英语专业师资的紧密联合,共同探讨研究中医英语教育教学策略,互相学习,互补中医或英语专业的欠缺所在;并且学校要高度重视从事中医专业英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应设立专项经费计划,每年派出教师进修外语。另外,学校还可聘请外籍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口语培训,加快师资建设的步伐。教师的在职培训尤为重要,结合工作实际,在有一定公共英语的基础上,加强专业英语特别是中医专业英语的学习,从而打造出优秀的教授中医英语的师资力量。

中医英语教材的使用及编订

中医英语教学在全国还处于探索阶段,教材建设落后,目前中医英语教材大多是中医原版的翻译,缺乏语言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支持。现有教材还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的体系,选择面窄,针对性不强,远远不能适应中医发展的需要。而使用合适的教材是中医专业英语教学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为了中医英语教学的有效进行,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和研究中医英语教材,编辑出版更加科学、实用的中医专业英语教材。为确保中医英语教材编制的准确性、规范性及实用性,我们提倡中医与英语两门专业的教师根据本校及中医英语发展状况联手编制教材。

中医英语的教学策略

通过中医英语的教学实践,我们意识到,中医英语的教学要不同于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历来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法,而中医英语教学面对的是已经具有相当的语言知识水平和专业知识的高年级大学生,他们的专业知识大大超过他们的英语老师。众所周知英语老师的中医专业知识是普遍欠缺的,再加上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传授于学生的知识难免含有错误成分,或者无法讲解到位。因此以教师为中心的中医英语教学法缺乏吸引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造成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教学目的难以实现。因此,教师应该采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既能掌握并理解知识,又能增强学生积极创造并运用中医英语的教学方法。其基本的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以现代各项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为支持,采用互动教学法,例如师生问答讨论法,专题讨论法,学生报告讨论法以及学生质疑挑错大比拼等。全面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的采取一些促进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其具体做法如下:

由于缺乏翻译知识和文化意识,学生往往只会在英语中寻找与汉语对应的词,而忽略了文化及语境等因素,从而造成错译、误解,甚至闹出笑话。因而让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在同一语言的不同语境下使用不同的译法。比如中医有“少火生气”的说法。如不推敲“生气”在这里的含义而直接用“angry”来翻译的话,就完全曲解了原文,也会使目的语读者不知所云。另外,同一个术语,在针对不同的读者群时,译文就必须考虑读者的认知语境和阅读反应,也就是要考虑译文的实际交际效果,宜采用不同的译法。一般说来,对于医学研究人员、临床(西)医师或有志于学习中医的人,就适宜采用科技英语构词法中的缩合法、缀合法等构成的专业性强、比较规范的术语,这样便于中西医之间的贯通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而对于不懂西医但对中医有兴趣、愿意了解中医或有意接受中医治疗的普通读者群,由于他们大多不懂拉丁文、希腊文之类的,也不谙西医,如果译文中尽是由各种词缀组成的术语,会使他们望而生畏,也就起不到翻译的交际效果了,故应尽量用浅显的普通词汇,比如尽量选用根据复合法构成的术语。如“高血压”一词,对于专业人士可采用“hypertension”,而对普通读者则宜用“highbloodpressure”。

奈达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我国学者王佐良先生也曾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故而在教学中既强调文化修养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又注意让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的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不仅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同时又深化文化知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为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困难直接体现在语汇缺失与词义冲突上,即:源语词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找不到对等的语汇,或者与译后的对应词语所载的文化信息相互矛盾或者不一致。如在翻译“《难经》: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中的“动脉”时,我就告诉他们不能想当然地把“动脉”理解为与静脉相对的动脉而译成artery。中医古籍中语言非常精练,概括性相当强,有许多术语或词汇在英语中不能简单地找对应词(equivolent)。在阅读时要仔细推敲,只有准确理解了原文的意思,才有可能忠实于原文。此处所谓“动脉”指的是脉之搏动,故宜译为pulse。

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学法。首先,应要求教师用英语讲课,必要时配合少量的汉语,以强化听力训练,营造英语交流的氛围。其次,要求授课既不脱离教材,又避免照本宣科,课堂上尽量讲教材的重点、难点,并尽可能多地采取提问、对话及其它灵活的方式,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变教学的单向注入为双向交流,通过反复训练和多次强化,使学生驾驭英语的能力逐步提高。

上一篇:网络教研范文 下一篇:细胞工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