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生物化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03:07:48

中医生物化学论文

中医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本校2014级中医八年制专业的138名学生作为PBL教学研究对象,授课教材使用中医药出版社《生物化学》第7版唐炳华主编教材,

1.2教学方法

目前我校针对中医专业特点,将中医专业生物化学授课内容整体优化后划分为三大版块,即物质化学、物质代谢和肝胆生化与疾病。物质代谢版块包括生物氧化、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四个部分。肝胆生化与疾病是第三版块。在有限的学时内,全程展开PBL教学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结合中医专业特点,精选适合PBL教学的物质代谢版块和肝胆生化与疾病版块内容,选择合适的临床病例,在课堂中以微视频形式播放并讲解相关的具体临床病例情况并提供患者资料,要求学生针对此患者基本情况,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分组讨论疾病的可能发病机制、目前中、西医临床治疗方案,并比较不同临床治疗方案之间的优劣,以促进学生从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角度理解生物化学物质代谢和肝胆生化版块授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例如:采用微课小视频在课堂展示以物质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如脂肪肝、多并发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胆结石和黄疸等疾病相关的临床病例,要求学生针对上述疾病从生物化学知识角度讨论疾病发生的机制及目前中、西医临床治疗方案,促进中医八年制学生从物质代谢角度理解并讨论疾病发生的具体机制以及中西医治疗差异,培养他们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评价和分析

PBL教学效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固定的时间内对课堂中提到的问题,每组出一名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电子版教材、网络精品课程视频、网络微课、慕课教学平台、手机移动百度搜索等搜集资料,进行分组讨论并在课堂中抢答积极讨论。鉴于课时的关系,有些复杂问题留给学生放在课后讨论。授课老师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并结合授课内容强调重点、难点。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把控课堂讨论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回答问题方面,结合目前我校实施的形成性评价考核进行评价。学生的形成性评价考核成分由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20%)和实验成绩(10%)三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20分(由课堂讨论回答问题情况构成)。在PBL教学模式中,每组学生在回答问题方面的表现是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对于回答问题较好的每组同学给予更高的平时成绩。同时,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问题回答的正确性,问题回答的深度和广度)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反思在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反思做出总结,巩固自己学到的知识。同时,也可让学生在课后整理自己以及本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错误。教师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做出客观的评定。当然,在PBL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反馈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作出及时而有效的调整,使教和学双方面同时得到提高。采用PBL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后,笔者对参加PBL教学的中医班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调查内容包括临床问题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对生物化学授课内容的理解能力,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课堂气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思路开拓、知识的记忆能力等方面。此问卷主要评测中医八年制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物质代谢相关知识的掌握及对PBL教学方法在中医八年制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合适度等,共发放调查问卷138份,回收138份,应答率100%。调查的具体结果见表1。从以上问卷调查结果看出,在中医八年制生物化学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82.60%学生认为提高了他们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85.50%学生认为PBL教学增强了他们对生物化学授课内容的理解,80.43%学生认为PBL教学提高了他们对生物化学授课内容的记忆能力。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PBL教学活跃了中医班生物化学课堂气氛,在结合临床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基础上提高了中医八年制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PBL教学开拓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主观题时思路更广阔,能够引用其他学科知识,体现出较强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培养中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方面。

3讨论

PBL教学法的特色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具体病例为切入点提出问题,以讨论这些问题为手段来激发和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3-4]。在中医八年制生物化学PBL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微视频展示相关病例情况,介绍患者的具体情况并提出问题,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利用当今发达的网络资源进行深入思考并展开讨论。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和准确度,以给予平时成绩的形式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结合PBL教学方式,在中医八年制班级中以讨论形式讲授物质代谢与疾病相关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中医班形成了轻松愉悦的生物化学学习氛围。调查报告结果还显示,PBL教学促进中医专业学生对物质代谢中复杂代谢途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有利于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创新性的卓越中医人才。例如:教师通过以临床真实病例为出发点引导中医八年制学生对“不同类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和中医临床治疗策略”和“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和中医临床治疗策略”等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从分析临床问题角度充分挖掘中医八年制学生临床思维潜能。尽管PBL教学提高了中医八年制学生临床思维和生物化学教学效果,但是在顺利开展需要解决以下问题。首先,教师应结合理论知识精选临床病例,学生应对物质代谢授课内容十分熟练,并配合老师积极查阅相关资料熟悉临床疾病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方案,才具备解决和分析临床问题能力。其次,在中医八年制班级生物化学中实施PBL教学,要求教师掌握丰富的中医中药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具备一定的中医中药知识背景,凭临床和教学经验来分析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临床病例。再次,教师还应掌握医学最新发展动态,密切关注临床疾病发病动态和各种临床治疗方案,将生物化学代谢知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中医临床疾病防治紧密结合,才能对学生给予正确引导,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作者:陶怀 张波 周赛男 宋岚 胡梅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宋岚,胡梅,张波,等.在中医学临床拔尖班生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探讨[J].科教文汇,2016(19):73-74.

[2]张丽娜,金国琴,张学礼,等.提高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有效途径的探索[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9(2):8-10.

[3]燕玮,石雪,何晓薇,等.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血液内科临床见习中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4):327-330.

中医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史;中职;生物化学

G712;Q5-4

生物化学是中职学校护理、药学等专业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一门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学科,包括了人体的代谢与过程、生长与发育、复制与遗传、衰老与死亡等重要内容。学好生物化学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但由于本课程通常设置在中专一年级,学生理论基础较薄弱,又由于生物化学理论性强、系统复杂、内容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常感到难记、难背、难理解。笔者在从事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将生物化学史与课堂结合,探究生物化学史对教学效果起到作用。

一、提高学习兴趣,养成科学思维

生物化学的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时认为课本知识枯燥而又抽象。教师在课堂上可运用一些著名的生物化学研究成果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中心法则时,可以补充朊病毒发现的故事。19世纪,英国生物化学家阿尔卑斯用放射处理破坏组织的DNA后发现其仍具感染性,因而认为“疯牛病”的致病原因并非核酸而是蛋白质。由于这种推断不符合当时的一般认识也缺乏有力的实验支持,不仅没有得到认同甚至被视为歪理,直到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利发现了朊病毒。朊病毒是蛋白质到蛋白质的复制,这对中心法则有一定的补充作用,也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

又如在讲授生物的遗传基础时,可补充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克隆羊多利。1997年美国《科学》杂志把多利的诞生评为世界十大科技进步之一。多利出生来源于三头羊:取芬兰白脸母绵羊A的乳腺细胞,将其细胞核移植到一个剔除细胞核的苏格兰黑脸羊B的卵子中,使之融合、分裂、发育成胚胎后,然后移植到C羊子宫内发育形成多利。由此可鼓励学生进行分析,根据理论知识推测出多利是白脸绵羊从而得出结论:多利继承了提供乳腺细胞的A羊的遗传特征。这样的历史故事不仅让学生深刻的理解生物的遗传信息蕴含于细胞核的DNA中,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热情

中国的生物化学史展示我国科学家智慧的结晶,更是一座不朽的道德丰碑。19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了牛胰岛素的合成,这是世界上历史上第一例人工合成蛋白质类生物活性物质[1]。当时我国的相关科学家完全有能力获得诺贝尔奖,但由于诺贝尔奖对同一成果获奖人数有要求。我国科学家们一致认为这一成果是集体共同获得的,不能为了名誉而把这个研究成果算作其中少数人的成就而放弃了诺贝尔奖。这则历史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科学家精湛的学术水平、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在生物化学的课堂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例如在讲到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人类基因计划是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按照这个计划的设想,要把人体内约2.5万个基因的密码全部解开并绘制出人类基因的图谱,也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中国作为参与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表明中国已有能力参与全球的高科技重大项目,也升华了学生浓厚的民族自豪感。

三、了解医学常识,提升医学素B

在生物化学课堂上,及时渗透医学知识同样重要。17世纪末英国海军中出现了全身软弱无力、肌肉和关节疼痛难忍、牙龈肿胀出血的坏血病。直到军医伦达发现,给病人每天吃一只柠檬能有效控制坏血病的病情。伦达医生用柠檬汁战胜了坏血病,而从柠檬汁中提取的物质就是维生素C。这段历史可以用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呈现,学生能直观感受到坏血病的恐怖症状,从而加深对维生素C的理解。

又例如18世纪印度尼西亚大规模爆发脚气病,医生艾克曼开始研究病因,却一直没有找到可能引起脚气病的病原菌。直到艾克曼发现患脚气病的鸡,用米糠代替精米作为饲料后病症消失了,于是推测米糠中可能含有治疗脚气病的物质。后人从米糠中成功地提取到一种含氮物质,这就是抗脚气病因子维生素B1。这些维生素发现故事不仅使学生直观的理解维生素缺乏症,更加有利于他们形成医学的观念和素养。

四、完善个人品质,感悟人文精神

信心、耐心、恒心是成功的医护人员必备的素质。生物化学史上有很多科学家身上就集中的体现了这些优秀的意志品质。三羧酸循环是生物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大代谢的共同途径[2],也是学生需要深刻理解的知识点。在讲解三羧酸循环时,可以讲述年轻有为的生物化学学家克雷布斯的经历。在经过努力拼搏和充分积累后,克雷布斯在32岁时发现了生成尿素的鸟氨酸循环,37岁时又发现了重要的三羧酸循环。他的伟大在于他发现的三羧酸循环已过了近一个世纪,我们所用的教科书上还是他当时发现的样子,经历了岁月和历史的考验没有人能改动一下。他的事迹以另一个角度告诉学生在年轻时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也能成为在探索人类生命奥秘的道路上的成功者。

DNA双螺旋结构是生物化学基础中的重点,在讲授时可引入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结构的历史。克里克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大学主修物理,二战时分配到英国海军,战后对生物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自修生物学,克里克进入卡文迪什实验室后与沃森相识并成为知己。1953年《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的论文,论文虽然只有128行字,却使沃森和克里克在一夜之间跻身于世界著名科学家之列。通过对两人事迹的介绍,不仅让学生记住了他们发现的DNA双螺旋结构,还使学生感受科学家们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精神。

生物化学史渗透于生物化学的教学中,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医学素养。生物化学史的应用,教师要做到精选历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针对性和人文性。只教授给学生一门专门的技术和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完善的品质、和谐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马如俊.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生物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介绍:

中医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绪论;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辽宁中医药大学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课。课程将多种学科(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和多种技术(生物、仪器操作等)进行了融合,是研究与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相关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及其检测技术和方法的一门应用型学科[1]。近年来,随着检验医学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临床检验项目种类层出不穷,临床医生在诊治疾病和判断治疗效果时对检验科出具检验结果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因而对大专院校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对传统《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绪论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通常授课时间为2学时,需要介绍临床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及现状、临床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的任务及临床生物化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课程内容较枯燥抽象,与实际联系较少,缺乏对全书知识框架和层次的梳理、重难点的强调及学习方法的传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多年教学,作者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学生学习生《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绪论的教学法。

1让学生学习前有法可依

以往的绪论教学,按照教材的编排开篇便直接提出“临床生物化学”的概念:临床生物化学是在人体正常的生物化学代谢基础上研究疾病状态下,生物化学病理性变化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改变,为疾病的临床实验诊断、治疗监测、药物疗效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方面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2]。由于这段概念文字繁多,令学生一时不能完全理解,加之易与大学二年级学习的“生物化学”概念相混淆,学生反映掌握起来比较吃力。若能在绪论教学中借鉴已学相关课程的经验,让学生在学习正式课程之前有法可依,学生对于绪论乃至后续章节中概念、原理、方法等诸多内容的学习则会更加得心应手。例如,为引出“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概念,作者在绪论教学中首先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生物化学》课程脉络,对本课程的整体框架进行梳理(见表1)。《生物化学》主要讲授蛋白质、糖类、脂类、酶的基本元素组成、结构、性质及其代谢过程。与之对应,《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主要讲授人体内具有特殊意义的蛋白质、糖、脂和酶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行使的功能、水平变化、检测方法及其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两相比较,便于学生记忆。此外,由于学生还未进入临床实习阶段,难免在学习检测技术方法时觉得相关内容过于抽象。作者则指导学生结合已经学习过的《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课程,将其中某些仪器操作和实验技术的学习心得进行学习,两相比较,便于学生理解。在绪论教学中,传授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信心。

2让学生在思想上有积极性

以往的绪论教学,教师在提出“临床生物化学”的概念后,即开始依次介绍临床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现状及临床生物化学在实验室的任务等内容。而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大都为理科生,对课程的发展历史不感兴趣,也觉得与自己关系不大。此外,由于尚未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大部分学生对于实验室任务理解并不到位,认为其过于抽象。还有某些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对化学学习就非常吃力,因而在课程学习伊始便产生了畏难情绪。这些不利条件不仅影响了绪论的学习效果,更会严重影响后续章节的学习效果。若要从思想上调动学生学习《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积极性,就要在绪论中阐明学习该门课程的必要性。首先,强调本门课程是同一学期另一门全英文专业课程《ASCPI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中文内容没能消化理解,那么英文题型的解答就会更加吃力。其次,强调本门课程所学内容也是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士)资格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此项考试是考察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重要考试,也是其取得资格证书和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最后,强调学好本门课程即可对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常见疾病(如感冒、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的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心肌酶谱等)及体检报告内容进行自主分析,以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令其产生学习动力。

3让学生在学习时有侧重点

以往绪论教学,由于教学时间有限(2学时),只包含临床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应用领域及先进技术等内容。教师若能在学习《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之初的绪论部分就明确课程考核的标准,那么学生在入门时就有了切入点,也能更快进入学习状态。一方面,作者在绪论的讲解中,会对后续各章节“掌握”“熟悉”和“了解”这三方面内容在期末考试中的所占比例加以说明,以便让学生在学习时有所侧重。同时,也要向学生明确本门课程的总成绩是由出勤、课堂提问、实验操作等多方面量化考核而来,而不仅仅是靠一张期末考卷结果,避免学生单纯背书应付考试。另一方面,还要跟学生交代一下各章节的计划学时数,使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安排有一个整体认识,了解到将要学习哪些主要内容,有哪些重难点内容,以便学生能够提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如此一来,虽然增加了任课教师的负担,但在课程之初自然而然地提出课程的总体要求,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令其在后续章节的学习中效率更高。

4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保持前沿性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3]的实施和完成,以大数据分析、生物信息学[4]为基础的医学研究,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方面,都对生物医学类课程的绪论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作为一门飞速发展的科学,随着检验医学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临床检验项目种类层出不穷,同样面临绪论部分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教学手段单一、需要及时更新的问题。以往绪论教学中,依据教材编排内容,在介绍“临床检验诊断方法和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部分会从DNA、RNA和蛋白3个层面将基因芯片[5]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出生疾病干预工程、肿瘤的分子病理学、自身免疫疾病等,旨在拓展学生的视野。然而,基于二代测序[6]比对全基因组范围的突变情况从而预测和诊断疾病的技术出现,以其高效性和准确性正逐渐替代基因芯片技术。全新的产前诊断技术,如产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无创性产前诊断[7]、耳聋基因检测[8]、羊水检查[9]等都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普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10]的飞速发展及日趋成熟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疗法)[11-12]也为癌症患者带来了希望。当今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求知欲和创造性,若能在绪论课中多举上述与课程和生活相关的前沿技术,学生学习起来将更有兴趣。此外,为了适应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新形势下教学发展的需要,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例如在绪论中嵌入教学微课、视频、音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布置课后相关论文阅读等,均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5及时与学生沟通进行反思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为本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大三上学期开设的一门重要主干课。其属于小班型授课,教师与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并且通过上课时观察学生的表情即能了解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情况。课间休息时,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询问学生的听课感受,了解学生以往相关基础课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对课程所学知识未来的应用,包括毕业论文选题方向、检验师资格考试、相关专业考研专业课复习等给学生进行铺垫讲解。这样既能增进师生感情,也方便教师进行绪论教学的反思和总结。

6小结

综上所述,绪论是教师和学生的第一次接触,通过一堂好的绪论教学,可以建立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对全课程的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然而,某些教师往往由于课程教学任务重,而对绪论部分分配学时较少,甚至几句话带过不讲。殊不知绪论部分的讲述,可以让学生过渡;梳理全书章节内容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和对知识学习的抵触,而学生反馈不佳对教师的授课效果也必将产生影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绪论教学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如何讲好绪论,值得每个医学检验专业授课教师深入思考。

中医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第4篇

走上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自古以来,中医就是中国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的中华文明的魅力。中国古老的中医经典名著《黄帝内经》有着丰富的思想和理论。如有关“肾主骨生髓,髓生血,髓通脑,脑为髓之海。”的理论,与临床的骨质疏松、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老年性痴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医学的发展,如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逐渐深化,中医把骨质疏松症归属“骨痿、骨枯、骨痹”范畴,故针对病机而采用补肾壮骨、益气健脾的治疗法则,取得了新的进展。中医博大精深的精髓,随着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必将促进中医药现代化,而中西结合是必然趋势,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中国中西医并存的产物,必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使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创新,与当代科学技术同步发展。

在中国骨质疏松症治疗领域,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李恩教授具有高深的造诣,他也是积极倡导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一位富有战略思想的中西医结合优秀专家。李恩教授是我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创始人之一,由他的五位中西医结合博士、教授总结编写的《李恩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研究》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科学地、全面地总结及论述我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领域的著作,该书在大量的理论论证、科学研究和长期实践的基础上,首次在学术界明确提出中西医结合完整的医学学科观点及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

生于1929年的李恩从小就见证了那个年代中国的贫穷,在旧社会,贫穷和疾病是一对形影不离的难兄弟,看着那些因为疾病却无钱医治的人们备受痛苦,李恩便立志学医,后来他考上了河北医学院。1957年毕业后,他留在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工作。虽然学的是西医,但他对中医有着特殊的兴趣,在不断的学习中,特别是通过58年的西医学习中医班,对于中西医结合的认识不断地深化。他认为,中医与西医能形成互补,结合起来将能更大的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形成一门新的医学学科。从此,为他一步步走上了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打下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辛勤耕耘花开结硕果

1969年,李恩在当时的河北医学院创办肾病研究室,开始正式从事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临床的研究工作。他结合临床工作,进行中医肾藏象理论传承的研究,根据中医“肾主骨生髓,髓生血,髓通脑,脑为髓之海”的理论,开展了有关骨质疏松、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等的临床研究。在他主持编写的《中医肾藏象理论传承与现代研究》一书中,提出并系统论述了“肾――骨――髓――血――脑”一体论假说,发展了中医肾本质内涵,为中医学其他藏象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范例。

中西医结合不是方法学,而是一门“学科”。李恩从学科的要素和本质切入,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科学定义: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一门研究中医和西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对象内容、观察方法,比较二者的异同点,吸取二者之长,融汇贯通,创建医学理论新体系,服务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的整体医学,简称中西医结合。李恩提出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为“生物――自然――社会――心理――个体”,体现了中医学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形神统一的整体观,辨证施治的治疗观”。1981年,李恩参与创建了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1994年5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上,李恩的《中医肾本质现代研究》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并被大会授予“世界传统医学功勋奖”。

作为中西医结合专家,半个世纪来,李恩带领科研团队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指导,在充分运用西医学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引进中医学整体、宏观的辨证理论与实践,深入开展针对中医肾本质内涵与现代医学关系的研究。在肾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方面,李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众多肾脏疾病患者解除了病痛。此外,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肿瘤等方面也具有较高的造诣,在理论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李恩研制的“抗骨松冲剂”(丹杞颗粒),已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由邯郸药厂正式投入生产。通过全国专家鉴定,获河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目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身体健康却下降了,在李恩教授所研究的领域,如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已成为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据李恩教授介绍,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代谢骨病,表现为骨矿含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发生变化,骨的韧性降低,轻微外伤便可发生骨折。骨质疏松发病率高,在代谢疾病中发病率之首,并随年龄增高而增加。男性约为20%左右,60~70岁妇女有1/3患骨质疏松,而80岁以上可高达2/3的人患骨质疏松。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与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于2008年10月20日的《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中宣布我国骨质疏松发病人数为6944万人,骨量低于正常标准的为2 1亿人。二者加起来,有近2.8亿人处于骨质疏松的风险之中。

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所致的多种的病症,其严重后果就是骨折,而且是多部位、多次性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需长期卧床,带来了许多并发症,死亡率为15%~20%,用于治疗骨质疏松和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消耗大量医疗费用。我国每年用于此项医疗费用估计超过100亿人民币,而美国每年为此耗资100~150亿美元。

李恩教授根据骨质疏松分为的三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为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为Ⅱ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见于8~14岁青少年,与遗传有关)。近些年来,李恩教授进行补肾中药复方防治骨质疏松课题的研究,曾3次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立项,历经20多年的基础

和临床研究,取得各项科研成果,其中“抗骨松”牌丹杞颗粒在于整体调节,为多环节、多靶点,相关集合作用,表现在:可以促进小肠钙的吸收,提高血钙水平;促进钙向骨内转移和骨胶原蛋白的合成,提高骨矿化和增强骨韧性;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减少尿钙排出,维持血钙浓度;延缓卵巢功能早衰,促进雌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平衡骨代谢,提高骨密度。对继发性骨质疏松有标本兼治作用。如肾病、糖尿病引起的骨质疏松,从肾论治、对原发病和骨质疏松均有辅治疗作用,李恩教授从肾论治骨质疏松症不但使肾虚症状明显改善,且骨矿含量、骨密度等指标的检测亦可得到改善,证实了补肾中药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体现了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近些年,李恩教授主要应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多项课题,他所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肾――骨――髓――血――脑”一体论研究》,于2006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和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继往开来谱写新篇章

医学目前正从实验医学时代向整体医学过渡,而中西医结合医学是实现这一过渡的“桥梁”,然而如何达到尊古而不拘泥,创新而不离宗?李恩教授认为任何学科的发展和创新都离不开“继承发扬、互相渗透、引进借鉴和本身的自生殖性”,中西医结合医学正是这一规律的体现,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的建立是在中医和西医发展中的结合,前进中的结合,提高中的结合。

李恩教授指出,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目前处于从“论证阶段”向“发展阶段”过渡时期。学科体系建设有待完善,需要一批精通中医和西医、又具有人文、哲学、社会学底蕴的高素质的研究人才。1988年,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的支持和鼓励下,李恩教授主持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中西医结合学院一一河北中西医结合学院。探索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教育模式为:“两个基础”(中西医基础分开上),

“一个临床”(即中西医结合着讲,对照着讲),以及“先西后中”教学程序。学校为全国基层培养了中西医两法治病的医生两千余人。在平时的教学中,他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能力,全面提高的综合素质。

1997年,时任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的李恩,倡导设立了“生物化学春苗奖”,并拿出国家给予的政府特殊津贴作为奖励基金,还以由他主编的学术专著作为奖品。2002年,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化学课程被河北省教育厅评为高校首批“精品课程”。多年来,李恩相继培养硕士26人、博士28人、博士后3人。他说:“培养不出超过老师的学生,不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生命的延续和事业的继承与发展都寄托在学生身上。青年是人类的未来,我将为了学生而活着”。

天降大任、任重道远。在河北医科大学半个多世纪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无论遇到何种困境,李恩都能带领着他的中西医结合学科研究团队,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与阻力,为发展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在全国该大学中率先实现了中西医结合教育和科学研究得到全面发展与提升,表现四个方面的成就:一是,建立了全国中西医结合一级博士学科点;二是,建立了中西医结合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三是,创建了中西医结合基础国家重点学科;四是,创办了中西医结合七年制本硕连读中西医结合专业。这些成就都是与李恩教授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分不开的。

中医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专业解析】口腔医学是由牙科学发展而来的一门研究人体牙及牙列、口腔软硬组织和颌面、颈部等各类疾病的综合性学科。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训练,具有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修复和预防保健的基本能力。

【专业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统计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寄生虫学、医学遗传学、实验动物学、科技论文写作、文献检索、电镜技术、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医学影像学、外科总论、中医学、眼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牙体解剖生理学、牙合学、口腔材料学、口腔生理学、口腔生物化学、口腔微生物学、核医学、医学心理学、急救医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预防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儿童口腔医学、腔黏膜病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种植学、口腔专业外语……好吧,其实我就是想跟你说,真!的!很!多!总之你自己看着办吧,阿弥陀佛!

【报考须知】1.口腔医学是非常注重手部操作技巧的学科,对手指力量和手指灵活性要求特别高。除了理论学习,还经常会几个人为一组进行雕刻蜡牙,在仿头模上练习钻牙洞、制作假牙等具有口腔医学专业特色的训练。想想把0.7毫米的钢丝弯成小指甲壳大的扭曲的形状,再想想用蜡块雕刻复杂的牙齿的形状,很小的突起都要还原……好多男生不得不通过刺绣来训练手部灵活性,如果从小就笨手笨脚的同学,建议谨慎选择。

2.口腔医学在所有医学类专业中,算是最清洁干净的,相对没有那么多的医疗类污染,工作虽然相对辛苦,但除了外科,其他科室都没有夜班,这对医生来说,简直是太美妙了!对动手能力强、喜欢实践、喜欢与人交往的同学来说,口腔医学还是很不错的选择的。

3.口腔医学可能没有临床医学那么“恐怖”,但还是要做头颅面的解剖实验,动物实验也是要做的,胆小慎入。

【就业前景】1.口腔医学一直都是一个比较“吃香”的专业,可以说你只要考上了这个专业,只要你不是天天抱着电脑打游戏的主儿,基本毕业出来都不会出现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当然前提是你不介意整天在别人嘴里倒腾。

2.口腔科医生的就业领域较宽,既可在大医院从事口腔科工作,也可开设私人诊所,还能在美容院从事相关的面部整容、美容。口腔医学是医学专业中最容易自主创业的专业,开个牙科诊所什么的,还是比较滋润的。

3.综合来讲,口腔医学是一个稳定长久的专业,且收入将伴随着技术的熟练而上升。总之这是越来越香的职业,无论工作还是工资。

【院校推荐】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前身是华西医科大学,是我国现代口腔医学高等教育发源地。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临床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口腔内科学、口腔正畸学为省重点学科;口腔修复学、口腔内科学是部级精品课程。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前身是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始建于1960年,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的第一个口腔系。口腔医学院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一所集教学、科研和医疗于一体的高等医学院校,拥有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口腔医学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设有教育部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临床医学为教育部重点学科,口腔基础医学为教育部重点培育学科,拥有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和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分别是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口腔正畸科和口腔黏膜病科)。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始建于1941年,长期以来承担着向社会提供口腔医疗保健服务和口腔教学、医学研究的重任。拥有诸多国内外著名的口腔医学专家,为我国口腔界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高层次专业人才,成为我国重要的口腔医学研究基地之一,是我国口腔医学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学院拥有国际一流的教学平台,率先引进国外先进教学设备,建设了多媒体仿头模实验室,并在省内建成11个口腔医学临床实习基地。口腔颌面外科为亚洲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培养试点基地、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有趣的牙科历史

看《红楼梦》时,发现我们的林妹妹居然是用盐水漱口的,这真是个不幸的发现。查了一下,牙膏装在金属软管内作为商品出售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事,那么在此之前的人们用什么清洁口腔?

我国最早的“牙刷”是杨柳枝,古医书《外台秘要》说,将杨柳枝咬软,蘸药物擦牙,可以使牙香而好看。古语“晨嚼齿木”就是这个来源。李时珍也说,用嫩柳枝“削为牙枝,涤齿甚妙”。

到了宋代,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牙刷已多了起来。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罗列了临安的著名店铺,其中就有“凌家刷牙铺”和“傅官人刷牙铺”。除了牙刷,这时候也有了牙粉和牙膏。如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就用苦参晒干捣末,拿筛子筛细配制成牙粉。北宋末年,洪刍编《香谱》,收录了十几个牙膏配方。

再来看看国外。为了让牙齿变白和防止蛀牙,法老时期的埃及人用醋和着浮石粉摩擦牙齿;中世纪的外科医生往事先用锉刀锉过的牙齿上涂王水(不是中学化学课本上的浓盐酸、硫酸和硝酸的混合物,这里是一种弱酸性质的氮水);古罗马的女人用人尿漱口,听起来有点恶心,似乎很不卫生,但尿中的尿素及氨对口腔病的确有一定疗效。

中医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第6篇

【专业解析】口腔医学是由牙科学发展而来的一门研究人体牙及牙列、口腔软硬组织和颌面、颈部等各类疾病的综合性学科。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训练,具有口腔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疗、修复和预防保健的基本能力。

【专业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统计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寄生虫学、医学遗传学、实验动物学、科技论文写作、文献检索、电镜技术、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医学影像学、外科总论、中医学、眼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牙体解剖生理学、牙合学、口腔材料学、口腔生理学、口腔生物化学、口腔微生物学、核医学、医学心理学、急救医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预防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儿童口腔医学、腔黏膜病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种植学、口腔专业外语……好吧,其实我就是想跟你说:课程真的很多!

【报考须知】1.口腔医学是非常注重手部操作技巧的学科,对手指力量和手指灵活性要求特别高。除了理论学习,还经常会几个人为一组进行雕刻蜡牙,在仿头模上练习钻牙洞、制作假牙等具有口腔医学专业特色的训练。想想把0.7毫米的钢丝弯成小指甲壳大的扭曲的形状,再想想用蜡块雕刻复杂的牙齿的形状,很小的突起都要还原……好多男生不得不通过刺绣来训练手部的灵活性。如果从小就笨手笨脚的同学,建议谨慎选择。

2.口腔医学在所有医学类专业中,算是最清洁干净的,相对没有那么多的医疗类污染。工作虽然相对辛苦,但除了外科,其他科室都没有夜班,这对医生来说,简直是太美妙了!对动手能力强、喜欢实践、喜欢与人交往的同学来说,口腔医学是很不错的选择。

3.口腔医学可能没有临床医学那么“恐怖”,但还是要做头颅面的解剖实验,动物实验也是要做的,胆小者慎入。

【就业前景】1.口腔医学一直都是一个比较“吃香”的专业,可以说你只要考上了这个专业,只要你不是天天抱着电脑打游戏的主儿,基本毕业出来都不会出现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当然,前提是你不介意整天在别人嘴里倒腾。

2.口腔科医生的就业领域较宽,既可在大医院从事口腔科工作,也可开设私人诊所,还能在美容院从事相关的面部整容、美容工作。口腔医学是医学专业中最容易自主创业的专业,开个牙科诊所什么的,还是比较滋润的。

3.综合来讲,口腔医学是一个稳定长久的专业,且收入将伴随着技术的熟练而上升。总之,这是越来越吃香的职业,无论是工作还是工资。

【院校推荐】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前身是华西医科大学,是我国现代口腔医学高等教育发源地。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临床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口腔内科学、口腔正畸学为省重点学科,口腔修复学、口腔内科学是部级精品课程。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前身是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始建于1960年,是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的第一个口腔系。口腔医学院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一所集教学、科研和医疗于一体的高等医学院校,拥有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口腔医学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设有教育部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临床医学为教育部重点学科,口腔基础医学为教育部重点培育学科,拥有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和六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分别是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口腔正畸科和口腔黏膜病科)。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始建于1941年,长期以来承担着向社会提供口腔医疗保健服务和口腔教学、医学研究的重任。拥有诸多国内外著名的口腔医学专家,为我国口腔界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成为我国重要的口腔医学研究基地之一,是我国口腔医学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学院拥有国际一流的教学平台,率先引进国外先进教学设备,建设了多媒体仿头模实验室,并在省内建成11个口腔医学临床实习基地。口腔颌面外科为亚洲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培养试点基地、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链接:有趣的牙科历史

看《红楼梦》时,我发现林妹妹居然是用盐水漱口的,这真是个不幸的发现。查了一下,牙膏装在金属软管内作为商品出售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事。那么,在此之前的人们,是用什么清洁口腔的呢?

我国最早的“牙刷”是杨柳枝。古医书《外台秘要》说,将杨柳枝咬软,蘸药物擦牙,可以使牙香而好看。古语“晨嚼齿木”就是这个来源。李时珍也说,用嫩柳枝“削为牙枝,涤齿甚妙”。

中医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医护专业;基础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目前,国内很多高职都开设有医护专业,但是,并没有及时的在医护专业展开基础医学教育,所以,我们认为高职医护专业应加强基础医学教育,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由之路。

二、基础医学概述

基础医学(英语缩写BMS),属于基础学科,是现代医学的基础。基础医学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其所研究的关于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的本质及其规律为其他所有应用医学所遵循。

基础医学包括如下几个内容: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毒理学、分子生物学和流行病学。

三、基础医学教育的好处

1、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语言知识等。在学习医学基础专业课时,有很多专业知识需要借助其他人文知识加以印证,才能学透、学活。如《解剖学》中人体的动态发展、局部与整体统一、形态与功能相联系等认识观的提出,明显受到哲学中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基本原理的影响。同样,其他医学基础课程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性、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例如《医学免疫学》在讲述“动物免疫血清”时,动物免疫血清既是“抗体”又是“抗原”,既能“治病”又能“致病”;《药理学》在讲授药物的治疗作用与副作用时,药物对机体的“利”与“弊”等等。

2、人文关怀

人体解剖学史的内容决定了它与医学生人文关怀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在观察和解剖尸体时,应给予尸体标本充分的尊重。在机能学动物实验中,善待动物,尊重生命,对于今后临床工作中尊重和爱护患者将起到极大而有益的促进作用,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在《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中通过对各种生命现象的探究,会情不自禁地感受到生命的伟大、神奇和美妙,通过对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解读,潜移默化地揭示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内涵,多一份对生命的敬畏情感,多一份对生命的人文关怀,从而最大程度地化解社会上存在的漠视生命现象对自身的不良影响。

3、科学素质与科学精神

基础医学课程在发展过程中凝聚着科学家们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在《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史中,一解剖学家通过解剖观察,提出了肺循环学说,但因违反了教义而被反动教会活活烧死。这一实例有利于培养医学生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生理学》中,学习循环系统时得知英国医生哈维(Harvey,1579-1657)如何发现心血管系统是封闭的管道系统,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中心的人体血液循环学说;学习神经系统时得知18世纪瑞士生理学家哈勒(A.V.Haller)是如何通过实验得出了“脑通过神经接受信息,并通过神经传送引起反应”的结论。这些重要事件和对著名生理学家为人处事的了解,不仅可以启发自身的科学创新思维,而且可培养医学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四、教育案例分析

某院高职护理专业共开设基础文化/人文社会科学课程12门,包括政治(含中国革命史、邓小平理论、哲学、政治经济学)、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社会学荃础、公共关系学、医学关学羞础、法律、医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基础医学课程8门,包括解剖学、遗传学、组织胚胎学(组胚)、生物化学、生理学、徽生物与免疫学(徽免)、病理学、药理学;临床专业课18门,包括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概要、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皮肤病及性病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精神病护理学、老年护理学、医院护理管理、五官科护理学、急诊护理、社区护理、健康评估、康复护理。总授课学时为3756学时(不含第五学年临床实习及体育课)。其中羞础医学课占总课时数的17.7%,明显低于其他2类课程的学时数;每门课程的平均学时数也低于其他两类课程;墓础医学课程的实验课程所占比例与专业课程相当(见表l),但如果将第五年临床实习时间纳人专业课程中,则基础课程实验课的比例显著低于专业课程。另外,三类课程实验课所占比例均不足30%。

2成级分析(见表2、3)

由表2可见,荃础医学课程平均成绩显著低于其他两类课程,而其不及格学生人次明显多于其他两类课程。进一步分析发现,8门基础医学课程的成绩(分值)不呈现正态分布,按Kruskal一Wallis单因素秩方差分析,结果组胚和解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的成绩显著低于遗传学、徽免、生理学(P

3、讨论

长期以来,我国护理教育相对滞后,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也已将护理专业列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专业。虽然在过去几年中各层次护理教育相继出现,招生比例也有所调整,但目前中专学历的护士仍占85%。有学者建议我国目前应稳定中职招生规棋,大力发展五年制商职护理教育,适度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护理教育,逐步提商高层次护理教育的比例l:l。因此,国内高职护理教育将有较大的发展,护理专业队伍的学历层次结构将逐步得到改善。

我院2001年开始试办初中起点的高职护理专业,首届五年制学生中有66人完成学业顺利毕业,就业率为100%,反映出高职护理专业的良好前景。回顾他们的在校学习成峨,分析讨论教学计划,有利于今后的教学改革。

由于近年来一直强调护理教育不仅要注盆医学荃础知识,还要注宜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信息科学和行为科学等知识,各高校正不断进行课程改革,设了人文科学、预防医学、健康教育等课程,并增加了人际沟通技巧的学习和训练,更好地突出了护理专业的特点。

五、未来高职医护专业基础医学教育教学重点

1、优化课程结构,组建新的课程体系

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十年来,国内绝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完成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从培养学生的综合医学知识和应用能力出发,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一体化设计,打破学科界线,将传统分散在各个基础医学课程中的实验课内容,进行了融合与优化,尽管各校进行的方式不尽相同,但都组成了涵盖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内容的五个方面的实验教学课程模块:即人体解剖学、形态学、机能学、分子医学、病原学课程。各实验教学课程模块根据教学目标重新制定了实验教学大纲,编写实验教学指导,减少验证性实验,组成以综合性实验为主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加强了形态与功能、基础与临床、教学与科研的联系。

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基础与临床的联系

将基础课和临床课有机结合起来,是医学基础教育的主要特点之一。近年来一些医学院校在基础医学教学阶段,将解剖学、组织学和病理学等形态学课程以及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机能学课程分别组合起来集中授课,授课中有目的地渗透临床医学内容;在后2年的临床医学课程教学阶段,又再次联系组织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基础知识来学习,以加深对疾病发展和转归的认识。在与临床联系比较紧密的基础医学课程(如解剖、病理、病生、药理等),适当邀请临床教师讲授某些章节是有必要的。

六、结束语

在今后高职医护专业的教育中,一定要重视基础医学教育的实施,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基础医学的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蒋沁蓓.专业教学中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思考[J].鄂州大学学报,2008,15(2):49-50.

中医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第8篇

2013年2月7日中午1时,著名中医李可辞世,享年83岁。李可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52年。他16岁参军,做过战地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两次蒙冤入狱。在狱中,他开始研习中医著作,1963年出狱后,他成为全国第一批赤脚医生,并开始尝试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与各种疑难杂症患者,且每次救治都亲自熬药喂药。

他自拟处方三十多副,是中国当代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大家。他独创的“破格救心汤”曾成功治愈千余例重症心衰患者。他著有《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成为现代中医急危重症治疗的重要经验来源,也改变了民众对中医“慢郎中”的看法。

史轶蘩

2013年2月13日17点05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教授,内分泌专家史轶蘩院士在京因病逝世,享年85岁。她是中国垂体内分泌专业的奠基人、中国临床药理试验的开拓者。

20世纪60年代后期,史轶蘩院士开始对激素分泌性垂体瘤、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和男性内分泌减退症开展研究,并对疾病进行病例的系统收集和追踪,形成最大人群系列。

近年来,由她领导的“激素分泌性垂体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和“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临床研究”,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朱预

2013年3月30日23时14分,中国杰出的外科学家、医学科学家、教育家和医院管理专家,中国普外内分泌外科学奠基人之一,北京协和医院顾问、原院长,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朱预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朱预是部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曾被原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院长”称号。他曾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外科杂志》总编辑、国际外科学会中国国家代表、香港外科学会名誉院士。

罗伯特・爱德华兹

2013年4月10日,英国生理学家、试管婴儿之父、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G. Edwards)在英国去世,享年88岁。

爱德华兹自20世纪50年代起着手研究人体生育进程。1968年,他在临床医生帕特里克・斯特普托(Patrick Steptoe)的帮助下,将体外受精技术从试验发展为实用临床医学。

1978年,他借助体外受精技术,帮助一对9年无法受孕的夫妇生下了女儿露易丝・布朗(Louise Brown),成为全球第一个试管婴儿。1980年,爱德华兹与斯特普托在剑桥大学成立了世界首个试管婴儿中心――伯恩霍尔生殖医学中心(Bourn Hall Clinic)。爱德华兹在此担任研究主任多年,并同时担任生殖医学领域多个有影响力刊物的主编。

罗会元

2013年9月8日,中国医学遗传病学奠基人之一罗会元先生与世长辞。他曾多次发现国内尚未报道过的罕见遗传病,多年领导中国医学遗传学会,为推动中国医学遗传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951年,他以优异成绩在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毕业后,留院内科实习。由于中美关系逐渐恶化,更由于对新中国的向往,他毅然决定回国。1987年原卫生部成立了三个部级遗传医学中心,罗会元被委任为北京中国遗传医学中心主任委员。1987年,他任优生优育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1988年任医学遗传学名词审定组组长。晚年,他致力于外国遗传学巨著的翻译工作,获1999年国家优秀图书奖,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国际教育成就奖。

王澍寰

2013年10月8日10时30分,原第八届北京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积水潭医院名誉院长王澍寰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王澍寰院士是中国手外科专业的开拓者、奠基人。他在1959年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手外科。1964年,他在放大镜下成功地为一位4岁小男孩接活直径0.4毫米的血管,保住了离断的第二、三截食指。王澍寰院士在中国最早以家兔断耳再植等方式开展了直径在1毫米以内的显微血管外科实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获得临床断指再植初步成功。他设计并实施的大网膜轴型皮瓣为中国首创,1979年该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他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曾多次应邀出席国际学术交流、讲学,为中国手外科及显微外科赢得很多荣誉,被美国手外科学会前主席柯迪斯誉为“中国手外科之父”。

弗雷德里克・桑格

2013年11月19日,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在剑桥一家医院熟睡中去世,享年95岁。他是两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也是科学史上第四位两度获诺贝尔奖之人,被誉为人类“基因学之父”。

1958年,因完整定序胰岛素内的氨基酸序列,且证明蛋白质具有明确构造,桑格获得首个诺贝尔化学奖。1970年代,桑格又提出了快速测定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的“双脱氧链终止法”, 他还提出了快速测定DNA序列的技术双去氧终止法(桑格法)。除对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至关重要,他也为之后的科学家解码人体所有基因提供了最基本的解读工具。桑格被认为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黄量

2013年11月21日0时33分,中国著名药物化学家和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合成药物化学研究室黄量研究员,因病逝世,享年93岁。她生前致力于抗肿瘤、甾体激素、计划生育等药物的研究。其主要成果有降压灵、光活棉酚、三尖杉酯碱和维胺酯等。

她在国际上享有声誉,曾担任英国佩格蒙出版社出版的《综合药物化学》一书的名誉编委,扩大了中国药物研究成就在国际上的影响。

1994年,黄量荣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1998年被授予“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医学药学奖)”。2012年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科技大会“终身成就奖”。

王奇

2013年12月1日,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扶贫救心行动”发起人之一、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天使阳光基金”资助评审委员会专家委员、武警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王奇教授,因劳累过度突发脑出血,经抢救无效在京逝世,享年49岁。

仅仅9年,作为人才引进的科主任,他使武警总医院的心血管外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年心脏手术达到600例,在北京市专科心外手术量排名第三、综合医院排名第一。

李宪法

2013年12月23日,中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第一人李宪法去世。他在中国医药招标的历史中占据的地位毋庸置疑。尽管这一制度后来被有关政策异化而导致争议不断,但他对更好制度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铭记。

中医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第9篇

在“佰草集”系列化妆品和“家安”好空气消毒洁净剂的开发过程中主要负责完成3项发明专利(ZL98118665.3, ZL 98118666.1, ZL03116700.4),其中“家安”好空气消毒洁净剂被认定为2005年度上海市首批专利新产品,并且被评为2003年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金奖。

应用化学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C&T China杂志专家技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上海蔻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兼技术总监

。其学术论文多次发表在IFSCC报告、PCIA会议、北京日化协会学术论文研讨会、中国化妆品杂志等行业出版物和展会活动上。

部分论文 :

GuoSheng Hu “ Research on the natural sunscreen from Chinese herb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 175-181 (1998),reported b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FSCC and The 4th Hungarian Congress on Cosmetics and Household Chemicals, Budapest, 14-16 April, 1997,

在1999年和2002年的PCIA 上分别作了“天然植物成分对头发防晒的保护作用”,“艾叶精油的空气消毒作用”的报告。

资生堂在北京子公司的研究开发中心,采用了中医学原理,利用多种中草药配方开发新型化妆品,每年都有大量的研究;高丝公司也在上海设立研发基地,研究中草药化妆品的应用;韩国LG在上海的研发中心早就开始了中草药化妆品的研究;世界最大的化妆品企业法国的欧莱雅公司也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宣布,中草药化妆品的开发已被其定为重点。另一日化界巨头联合利华,也已经宣布“中草药系列产品是上海研发中心的重点目标”。国际大公司在这方面的大量投入说明大家都非常看好这个领域,其前景广阔不容置疑,但是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会加剧。

中国化妆品企业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国际跨国公司抗衡,成为关注的焦点。就目前的状态来看,中国的企业虽然具有熟悉国内本土法规和消费者的主场之利和劳动力成本低的成本优势,但是在品牌影响力、产品研发创新能力、市场运作经验、生产工艺技术、企业经营管理和资金实力等方面均不占优势。

在化妆品领域中,目前本土企业还具有一定优势的可能就是中草药化妆品了。但是,随着跨国公司在这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中国企业的领先优势也正在不断消失,被反超的危险性日益显见。

一、 中草药化妆品的概念

中草药是我国古代医家留给后人的一个重要宝库,中国是传统中医中药的发源地,对中草药在保健美容方面的应用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历代医学经典著作,如战国时期的《山海经》、秦汉三国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宋代陈昭遇、王怀隐等编著的《太平圣惠方》、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朝张璐的《千金方衍义》、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等都设有美容专篇,从理论到实践都有深刻的阐述,并集录了大量中药美容养颜的实例和配方。古代医书中中药美容内容浩瀚广博,是祖先遗留给现代人的宝贵财富。

作为中草药化妆品需要具有以下特性:

来源于天然成分,以植物为主;

既可复方,也可单方;

借鉴中医理论:如整体观念(内服外调)、平衡理论(皮肤水分平衡、皮脂分泌量的平衡、角质层代谢速率的平衡)、人体与自然界的协调(不同地域、不同季节选用不同的产品);

联系中草药的文化背景:中药的治疗作用与西方天然植物概念具有文化理解方面的差异;

具有作为化妆品成分的必要质量标准:安全性、外观和气味、稳定性与化妆品相符合的功效(美白、抗衰老、祛痘、保湿等)。

中草药化妆品与国外流行的天然植物化妆品的区别

天然植物――安全(天然不含化学品) 、绿色环保(无化学污染)、回归自然、动物保护、不传染动物疾病、作用温和;

中草药――除了上述特点外,还具有明确的功效性(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补血养颜、排毒养颜)

中草药化妆品与药品的区别

药品:病人,治疗疾病,医生指导下使用(使用受到控制),可以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不考虑口味、气味、外观;

化妆品:正常人(消费者),改善人的外表为主,渠道销售(使用不受控制),没有不良反应,必须要考虑口味、气味,外观等因素。

古美容方中涉及的美容功能包括以下内容:

护肤:祛痘、美白、祛斑、嫩肤、去皱、润肤、抗裂、冻疮治疗;

护发:乌发、润发、祛屑、止痒、生发;

身体:除臭、香体、去毛、减肥(轻身);

其它:除口臭、坚固牙齿、洁白牙齿、美甲、除脚臭、治疗酒糟鼻等。

常用中草药美容养颜方的剂型如下:

口服:汤剂、丸药、冲剂、粉剂、酊剂(药酒)、糖浆;

外用:水剂、散剂、霜剂、糊剂、凝胶、帖敷剂、油剂、洗剂;

熏蒸剂:雾化吸入、熏蒸透皮。

古代美容方剂中存在的问题

加工简单,水煎煮为主:有效成分少,杂质多,非水溶性成分(萜类、黄酮类、挥发油)含量较低。

配方合理性差:多种成分配伍过杂。

缺乏科学的验证:多以临床经验为主。

外观色泽和气味难以接受:提取工艺落后。

有的处方含有目前已被禁用的成分:重金属等以及属于濒危植物种类的。

二、目前我国中草药化妆品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优势:

天然植物概念:在目前国际流行的天然植物大背景下,对中草药化妆品的认同感明显增强;

长期的临床经验积累:我国古代众多的古方和新的经验方为产品研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认同感:消费者长期以来对中草药特有功效的认同所形成的思维定式为中草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潜力;

资源、人才和产业优势:我国大量的中草药产地、高校和研究机关以及中草药生产企业为中草药化妆品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问题:

生产工艺落后:大多数还是采用水煎煮的方法;

研究方法粗糙:很少借鉴先进的现代科学方法;

宣传夸大:古代文献中一些带有文学性的描述未经科学证实被直接引用;

法规滞后: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管措施;

检测手段不配套:由于中草药成分复杂,缺乏相应的检测方法;

产业链不完善:缺乏专业性生产和研发中草药化妆品原料的企业

知识产权保护缺位。

三、中草药化妆品研发思路

挖掘传统古方:我国古代医家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美容养颜古方,是我们开发产品的线索和捷径,很多化妆品企业通过从传统中药和古方中“寻宝” 而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采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合理筛选中草药:

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提取、分离有效成分

(1)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去除影响产品安全性、稳定性、色泽、气味、使用性能的杂质;

(2)确定有效成分:对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功效性检测;

(3)多种有效成分的合理配伍:达到最大的效果(1+1>2);

(4)确定最适合的产品中用量:通过浓度/效果曲线选择最合理的用量;

(5)最合理的有效成分纯度:从经济性和质量两个方面考虑产品的纯度。

用现代生物科学的方法进行功能检测

常用功能性产品试验方法有以下几种:

(1)体外实验:

①生物化学反应(酪氨酸酶抑制试验、透明质酸酶抑制试验、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自由基清除试验、5α-还原酶抑制试验、炎症因子);

②细胞培养(黑色素细胞、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抗微生物试验),抑菌试验(痤疮丙酸杆菌、糠蚍孢子菌、金葡菌);

③人工皮肤模型。

(2)动物实验:炎症、创伤、胶原蛋白含量、黑色素生成、过氧化脂质、痤疮、角质层代谢。

(3)人体实验:临床试验、自我评价、仪器检测。

选择适当的剂型

剂型适用性研究要求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

(1)有利于中草药成分功效的发挥;

(2)有利于产品的稳定;

(3)有利于产品的安全性;

(4)方便消费者使用;

(5)较好的外观。

配方成分相容性

中草药化妆品配方相容性和稳定性考察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中草药成分对配方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色素、金属离子、微生物营养剂、酸碱度(有机酸、生物碱)、挥发性成分对泡沫和乳化体系的影响、对防腐体系的影响;

(2)基质成分对中草药成分稳定性的影响:光、空气(氧化)、温度、酸碱度、防腐剂、生产过程(均质、金属器具);

(3)容器对产品的影响:密封性能、遮光性能、与内容物的相容性、使用方便性。

制定科学的产品质量标准

中草药化妆品添加剂需要具备以下标准:

(1)天然中草药中有效成分的标准:可采用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色谱法(HPLC、GC、TLC)、定性标准、定量标准、半定量标准;

(2)与化妆品产品配方有关的标准:物理、化学标准(外观、色泽、粘度、折光率、PH值等);

(3)卫生标准:微生物、重金属。

切实可行的生产工艺

中草药添加剂的生产工艺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药材的选择和鉴定:产地、质量、有效成分含量;

(2)提取方法:提高提取得率;

(3)纯化技术:适当的纯度;

(4)干扰性成分的控制:严格控制影响效果和影响配方稳定性的干扰性成分;

(5)添加剂的配制:要求添加成分适合于化妆品中应用(溶解性、透明度、分散性);

(6)储存和运输条件:光、空气、温度、金属器具。

市场与研发的密切合作

作为商品化的中草药化妆品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切实的功效性(一定程度的效果);

(2)体现中草药的特色;

(3)理论依据和功效的证明(采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数据化,具有直观性),能够让消费者理解和接受;

(4)消费者心理分析和消费者教育(发掘被掩盖的消费者需求);

(5)避免中草药的负面影响(外观、品质、法规);

(6)与中草药相关的配套服务(与中医、中药相关的使用指导);

(7)合理的生产成本和定价(商品化的重要因素)。

四、影响我国中草药化妆品发展的基本因素

1. 中草药加工生产技术的完善和产业链的形成:由于技术的进步导致产品质量提高和成本下降,使中草药化妆品市场扩大;市场的发展促进企业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作更多的投入,使技术进一步提高和产业链完善,两者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 市场的成熟和法规的健全:由于国际大公司的加入,带来了国际上在这方面应用的一些规范,可以作为借鉴,有利于消费者不断成熟及市场规则的完善;

3. 国际经贸的发展:国际市场对中草药一些特性的理解不断加深及国际标准法规对国内生产企业的推动作用,会促使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加大投入,产品质量标准加速提高;

中医生物化学论文范文第10篇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每年癌症的新发病人已超过1000万,死亡超过700万,中国每年患病人数260万,死亡超过170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并且趋向年轻化。

一个重量不足10克的肿瘤为什么会夺去人的生命?这是每位患者最想弄清楚的问题,也是科学家苦苦探索的课题。

关于攻克癌症的学说有近百种,但世界著名肿瘤专家科学预言:攻克癌症的人最终可能是搞生物化学的!一对中国夫妇――化学教授张建国、细胞生物学副教授 榜琴从生化角度揭开了癌症的真面目――D―乳酸就是产生癌症的“元凶”。

一切科学理论的研究突破与成功,来源于正确的指导思想与方法,也决定着攻克癌症创造新产品的级别与功效。张建国教授与榜琴教授,在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纯天然中草药及绿色食品中以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提取有效成份,组成了纯中药生化酶抗癌产品――亚宝“恋康”。这是国内市场上出现的一个针对D―乳酸生癌链的纯中药生化酶产品,也是一个从西医生化(市场)病源抗癌的中药产品,经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验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由山西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于今年3月20日投产上市。

张建国教授,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化学系, 榜琴教授,1982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细胞生物学系,为了共同的志向及爱好,他们同时来到了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校,分别担任化学及细胞生物科、教、研工作,由于志趣相投,两人结为伉俪,共度风雨人生……

1995年的一个傍晚,张建国教授的妻子榜琴拿起当天一份《中国中医药报》,不经意的念了起来:癌症病人为什么总发热……,处于职业的敏感,张建国教授脑子里猛然闪现一个念头:“癌症病人发热与化学的放热反应是否有联系?”月光静悄悄地洒在窗上,本来温馨的小卧室,堆放起了各种论著、书刊及资料……

有结果了!一天他们找到了医学科学家的证词:“癌症发热并非炎症引起,而是细胞分裂的直接结果。”夫妻俩于是十分兴奋,分析、探讨、争论、设想,不知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又一次达成共识并锁定第二个目标,即寻找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放热化学反应,而不是朝着细胞生物的其它方面深钻。但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有关的化学反应,人们大都还未涉足,要有也只是些窥探和了解,要确定具体的放热化学反应,几乎是不可能。怎么办?又是两年快过去了,继续进取还是停止设想,他们选择了前者,加大了投资力度,拓宽了思路、开辟了新的研究渠道,在尚未发现有前人论证的情况下,他们试图用化学热力学确定物质相对“熵”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但失败了。又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增加生成物的浓度来抑制放热反应,也没有取得多少突破。这时,一位同行战友却被癌魔夺去了生命,他们亲眼目睹了恶魔的疯狂肆虐,又一位当医生的同学的母亲也被肺癌煎熬着、不几个月便去了。他们又一次鼓起了勇气,更加坚定了突破难关的信心,而且大胆地做出了一个决定,让张教授辞职,全力以赴投入实验和研究。

然而,在科学领域里,试验和研究越是尖端就越可能以失败而告终。天底下普通工作人员搞科研,顽强的精神和毅力几人能有?既使有,研究经费的不足和短缺也会使其夭折。张教授夫妇,同样面临这个问题,而且要比其他科研工作者有着更为严峻的现实危机。随着时间的延长,张教授夫妇虽是丰富了肿瘤医学知识,更多地搜集到了其它相关学科信息,但在肿瘤生化研究领域,除了偶尔间或很长一段时间才有一点小的认识外,总体上却是没啥进展,于是冷嘲热讽、生计问题、子女问题、老人关系等,一个个向他们压来,张教授也一度流浪飘泊给人打工, 教授却时常悄悄地钻研。

思路决定出路。1997年初,又一个灵感激发了张教授,酝酿已久的方案,使他们再次做出了大胆决定:“把癌细胞普遍具有的生化特征统统罗列出来,同时把每一特征所对应的化学物质确定下来,他们深信那些物质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如果能把那些联系确定为一组化学反应,那么癌的真正面目就会暴露出来。”正是这一思路,才使他们的研究走出了困境。

他们的思路和方案,恰好与美国著名化学家、肿瘤学专家圣一乔其的想法极为相似,因为圣一乔其已经注意到,癌细胞分裂必然伴随着一组化学反应的发生,即乙二醛酶在谷胱甘肽作为辅酶的情况下,将甲基乙二醛转化为D―乳酸。但是圣一乔其由于受传统细胞学根深蒂固的影响,总是设想乙二醛酶要么被一种膜包裹,要么被固定在某一位置,当它被释放时,才显示活性。正是受这一固有思想的束缚,他的研究才没有取得应用的成果。而张教授与教授的思维方法与圣一乔其是不同的,他们认为: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化学反应的结果,人的思维也是化学能的一种转变,癌细胞失去控制并不断的生长,表现在化学反应上,只能是自动催化反应,除此之外没有第二种可能。这样癌细胞中存在的一组化学反应就成了自动催化反应。另外,两位教授对D―乳酸和甲基乙二醛的代谢也作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发现并证实了酵解过程中的磷酸丙糖会自发生成甲基乙二醛,说明只要有营养供应,反应就会持续下去,从而揭示了癌细胞“永生”的本质。此理论经知名专家推荐,1998年被《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在封页上刊发,美国、英国、加拿大、泰国等国家的肿瘤学研究机构以及中医学会,相继纷纷来函来电邀请张教授夫妇前往出国讲学,国内更有不少研究单位及医院的同行们直接赶到太原市与两位教授切磋交谈诚恳邀请。自1998年至今,他们先后在国内外肿瘤专业期刊公开发表肿瘤研究论文30余篇。

研究方法能不能正确定位,决定着科学理论的成功与否,科学理论的正确与否,不仅需要反复的动物试验来检验,更需要严格的临床观察来求证。他们在完成了一系列艰难的工作后,推出了“康尼一号”,由于他们深知产品对成人是十分安全的,无任何毒副作用,所以在少数几个患者免费试服后,逐步在并州大地传了开来。接着愈来愈多的事例,证明至少也都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2003年8月,新一代纯中药生化酶抗癌产品“恋康”问世了,在制做方法工艺和产品有效成分的挖掘完善与保留上,都大大地上了一个台阶。于是,对陕西省肿瘤医院、西安交大附属医院、陕西省中医研究院、西安市中医院、西安铁路中心医院的部分肿瘤住院病人进行严格的临床观察,药理作用及临床特点显著。北京、深圳、广州、上海等地消息灵通人士纷纷提出试销产品、希望独揽市场。作为山西医药行业首家A股股票上市企业、全国中成药五十强、整体通过国家GMP认证的山西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与张教授夫妇俩联合研制开发“恋康”抗癌产品之前,为了证实该产品的确切疗效,也曾亲自选定了40例癌症患者病例,进行了8个月的观察,结果是除了白血病、骨癌患者效果较差外,其它癌患者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尤其是对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癌症患者效果极佳。

上一篇:牙科医生论文范文 下一篇:放射医生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