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艺术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18 18:16:44

中学艺术教育

中学艺术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艺术教育;高中

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往的高中教学强调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为辅,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虽然让很多学生考了高分,但是素质的缺乏让学生无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能够提升一个人的品行,展现一个人的良好道德,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艺术教育也成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当今艺术教育现状

高中课堂开展艺术教育已经多年,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遇到了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高中生走在时尚的前沿,对于大众时尚接触较多,如对卡通漫画、美国科幻、实用美术、微博微信等了解很多,对于课堂上的艺术教育的了解反而更少。这就造成了学生艺术失去了兴趣。其次,高中生个性强,喜欢非主流的东西,审美观、价值观都与教师存有很大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与教师产生艺术上的分歧,难以与老师达到一致的目的。

二、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主要特点

高中艺术类学生与其他主修文化的学生相比,更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教师应抓住他们价值中积极的一面,充分发挥其作用进而带动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艺术类学生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浪漫色彩,但在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现实基础。受艺术不分国界和西方自由思想的影响,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理想与信念的淡薄。他们虽然思想活跃,但缺乏深度;热爱专业但很少关心时事;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但轻视文化素质理论学习。正因为这样,他们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发展”和“为艺术而艺术”,极易导致理想信念淡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离正常轨道。

三、新课程标准下艺术教育的改进措施

(一)教师要积极创新,使用最新教学模式

我们中学美术教师应当与时俱进,研究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适合学生性格特征的教学模式。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依据中学生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特征,集合各种资源和方法,激发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思维。

(二)教师起主导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两者之间存在难以跨越的鸿沟。实践告诉我们,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和学生积极沟通,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艺术教学并不只是传授知识,能够和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身份,由传统意识上的教学者转向现代学生的朋友。

(三)艺术教育课堂以欣赏为主

高中艺术课堂教学内容多种多样,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的内容。例如,在进行绘画教学的时候,有的学生喜欢中国古代山水画,有的喜欢卡通人物画,还有的学生喜欢水彩画。这些心理上的偏好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分散精力,喜欢的课程认真学习,不喜欢的课程含糊而过,导致了艺术教育的差别性很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欣赏为主进行艺术教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硬的学习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高中课堂不同于小学和初中教学,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应该静下心来,仔细体会课堂中的乐趣,认真聆听教师所讲的内容。

(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

恰当的批评和表扬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表扬学生,使他们树立自信。从而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

(五)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高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高中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建立对社会的初步认识,养成思维习惯,并且开始用自己的眼光看待社会的发展。在高中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方式,多鼓励学生,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敞开心扉,从而达到艺术学习的目的。

(六)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应该主动学习,提升自我素质,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增强专业技能,同时要积极开展与教学有关的教育实践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加强教学能力。在教育中遇到了问题,教师要勇于找出问题源头,主动和其他老师交流,争取尽快解决难题。教师要仔细的学习最新教育专著,用知识武装头脑,并要认真研读新课教材对于艺术教育的要求,争取走在艺术教学的前列。

(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仅是课堂上的学习并不能满足高中生对于艺术的追求,教师应该积极开展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走出去,在生活中升华艺术品位。美术鉴赏过程中,仅依靠在课堂上进行美术讲解,限制了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走上街头,感受美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可以待学生到美术馆看一看,领略艺术大家的风情。通过不同的绘画学习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美术的理解,有助于他们构建美术观。新课程标准对于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完善自己的专业水平,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学习。并体会美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加深对艺术的了解。总之,艺术教育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深化艺术教育的应用,使得高中课堂的艺术教育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许小若:如何开展高中艺术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8).

中学艺术教育范文第2篇

艺术是最接近生活的,读懂艺术就懂得了生活,艺术的秘密也是生活的秘密。在生活中情感真挚,人格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才会有王羲之、顾恺之、陶渊明、嵇康这样中国艺术史上一流的艺术家。达・芬奇是一位具有丰富情感的举世瞩目的艺术家,除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之外,在科学上也有着巨大的贡献。他的成功告诉人们,人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会逐渐养成一种用艺术的思维方式去洞察人生的行为模式,用这种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人生,才能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真正体味生命所赋予人生的特殊含义。

一、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21世纪对人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世界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素质教育”,在普通中学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既符合教改精神,也符合年轻人的情感特点。艺术欣赏过程中艺术作品的带领与宣泄作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艺术表现过程中自由表达的作用,能让学生体验快乐、形成自信,塑造健康和谐的人格。

广义上讲,艺术教育是一种启迪人的智慧、挖掘人的潜能的教育。艺术教育能引导一个人自觉地完善道德、人格,使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并能最大程度地发展创造力。狭义上讲,艺术教育主要是艺术知识、艺术技巧、艺术鉴赏与创作的教育。中国近代大教育家蔡元培认为:“艺术是使一个民族素质得以提高和振兴的关键。”爱因斯坦指出:“要使学生对价值即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最基本的就是他必须具有对美和善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有效载体,所以在教育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中学艺术教育的现状

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有效载体,在教育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没有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因为艺术不是为了功利的目的而是为了人性的完善。由于教育体制、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的艺术教育比较薄弱,中学生的艺术素质不高,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充分表现出来。

三、中学应高度重视艺术教育

在中学发展艺术教育事业,重要的一点是要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和文化环境,让更多的人关心和支持艺术教育。首先是要加强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一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唤醒和激活人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二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推动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教育改革一个方向性的大问题,重视和加强素质教育,就要重视艺术教育;三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贯彻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方针的需要,艺术教育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和途径,能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情感,塑造完美和高尚的道德人格,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中学艺术教育的课程应是面向全体的,它应当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一方面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培养人的艺术方面的素质。建议在中学可增加美学、诗歌、戏曲、影视、音乐欣赏、艺术欣赏、声乐、器乐、舞蹈、素描、绘画、书法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应以科学性、生动性、趣味性相结合为方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尽量做到边教、边学、边实践。让学生真正感受艺术的魅力、美的魅力。例如:可开设艺术素质教育系列专题讲座、名曲欣赏、音乐艺术概论、音乐基础理论与视唱练习、舞蹈艺术概论与形式表现等艺术素质选修课。一幅好的艺术作品能丰富学生的情感,能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讲求艺术形式、艺术风格、艺术语言的时代特征及创新点,要注重艺术家的情感和作品的精神内涵。我们要给予学生最能代表人类优秀文化的艺术,使其充分认识到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功能。

当然,在实施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也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加强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修养,并不断深入到社会以及学生中间进行真切的交流,在良好的互动过程中把素质教育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众所周知,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道”不仅仅是艺道,“业”也不仅仅是艺业,“惑”也不仅仅是对艺的思索与困惑。自古以来,学艺必先修身,艺术教育应该充分运用它独特的教育内容、灵活的教育方式、多渠道的教育途径,紧密结合时代,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努力促使学生情商及智商的双重提升,使学生形成接受美、排斥丑的心理定势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意识。艺术教育不仅能给人以美的愉快、智的启迪,而且还给人以善的引导。

中学艺术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学艺术教育评价 全体性 愉悦性

所谓评价即是“衡量人或事物的价值”,平常我们对人或事物做出主观的“是好是坏”的判断,实际上是一种评价行为。由于价值取向的不同,人们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可能作出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评价。如何进行艺术教育的评价呢?何谓好的或成功的艺术教育,何谓坏的或失败的艺术教育?评价的惟一标准只能是看它是否实现了或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学校艺术教育的既定目标。艺术教育已经初步达成共识的是:普通学校的艺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的基本素质教育,而不是针对少数学生,提高他们的艺术技能技巧的职业培训教育。由此得出结论,成功的艺术教育必然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素质为标志,同时也必然以注重教学过程的愉悦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表现、创作水平为准绳。弄清了这一点,艺术教育评价就不会误入歧途,从而使学校艺术教育能够健康蓬勃地发展,更好地实现学校艺术教育的既定目标。

一、全体性:艺术教育的对象问题

目前,很大一部分学校的艺术教育普遍存在一种弊端,即主要是针对极少数学生,而不是全体学生。把学生的艺术作品在比赛中的获奖情况或是艺术特长生是否考上专业艺术院校视为艺术教育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当然,无论是比赛获得好的成绩,还是考试有个好结果,如果不究其原委,那的确是可喜可贺的事。但依据我们的艺术教育评价思路,对诸如上述之类的艺术教育成果和业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之前,我们不妨追问几个问题:整个学校或班级除了那一两个获奖的或考上学校的艺术精英之外,其余绝大多数的学生的艺术教育状况怎么样?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艺术比赛的目的是有效地推动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还是为了培养艺术尖子?

普通学校的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这就意味着评价艺术教育的成功与否,首先要看其着眼点是否是放在全体学生身上。有人会问,如果全体学生都在艺术比赛中获奖,那是不是就是最成功的艺术教育?我想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可能,那无疑是以牺牲其他方面的教育为代价的,那样的话,整个教育都是失败的。还有人会问,如果全体学生都以艺术特长生的身份升入高一级学校或考上艺术专业院校,那又算不算是最成功的艺术教育呢?我的回答依然是,那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必要的。长期以来艺术教育不受重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艺术课程不是升学考试的科目,也就是说艺术教育是所谓“应试教育”的受害者。然而被认为是最能促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的一个得力措施――艺术特长生在升学考试中能获得加分的褒奖,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这种“应试教育”之风,同时也明白无误地鼓励了普通艺术教育面向个别尖子的错误做法。在高考指挥棒仍然发挥魔力的今天,给艺术特长生加分,将会把中小学生艺术教育引向何方,答案是明摆着的。况且,艺术特长的加分换个角度看就是文化成绩的减分,这实际上无形中助长了高等教育中的文化侏儒,艺术教育一旦与升学考试“搅”在一起,那么我们教给学生的将极有可能不是艺术本身,而是如何应付艺术考试的方法。因此,我们真的希望让艺术教育远离让人恐慌的升学考试,不要急功近利,以免葬送艺术教育的良好前程。

不难设想,在目前艺术教育依然不被重视的处境下,要在艺术比赛中获得好名次,要在各类考级中考出高级别,要训练出艺术特长生,学生和老师要流下多少辛勤的汗水,然而,且不谈因此会冷落不少同样有权力并渴望享受艺术教育的学生,单看那些从中受益的艺术骄子,他们受到的是真正的学术艺术教育吗?不一定,他们更多接受的只不过是一种与艺术教育的理想背道而驰的近乎冷酷的特艺训练罢了。因此,评价学校艺术教育的成败,不能只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某种技能技巧,而要看通过艺术教育,是否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爱好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表现、创作水平。简言之,普通学校的艺术教育重寓教于乐,重含笑的过程而不是重含泪的结果,这是我们在进行艺术教育评价时必须把握的又一基本点。这就涉及另一个重要的元素:教学过程的愉悦性。

二、愉悦性:艺术教育的衡量标准

在我看来,为了达到某种功利目的而实施的压抑人性、无法使人愉悦的艺术教育,哪怕其结果多么令人羡慕,都是一种反艺术的教育,这种教育无论对学校还是对学生都大可不必存在。真正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一个最鲜明的特点是,与教育结果相比其教育过程更能给人们快乐和享受,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能给人以快乐。绘画如此,音乐舞蹈更是如此。成功的艺术教育能在确保艺术教学过程的愉悦性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艺术兴趣和艺术鉴赏、艺术表现及艺术创造能力。因此,我们在对学校艺术教育进行评价的时候必须注意,艺术教育毕竟不是玩游戏,艺术教育重过程而不重结果不是不要结果,但在给结果下结论之前,我们还是要对教学过程加以考察,看一看结果的获得是否是以牺牲过程的愉悦性为代价的。

事实上,艺术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是紧密相连的,教学过程的愉悦性必然会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而艺术兴趣的提高又必然会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求艺术的奥秘。在艺术知识与技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牢记自己所从事的是普通学校的艺术教育,切不可以专业艺术标准去要求和规范学生,要降低难度。关于如何进行艺术知识与技能教育的问题,我们认为,就普通学校艺术教育而言,只有把艺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具有浓厚的艺术兴趣的基础之上,前者才有价值和可能。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样,兴趣也是确保艺术教学过程的愉悦性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对艺术毫无兴趣,那么最简单的知识和技能对他们来说也是一剂黄连苦药;如果学生对艺术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最难懂的知识和最难练的技能对他们来说也如同一针兴奋剂。学生一旦对艺术发生了兴趣并获得了艺术的快乐,就会产生一种为增加快乐或获得更高级的体验而追求艺术知识与技能的渴望,学习本身因此也就成了一种享受。就我而言,作为一名艺术教师,我更喜欢的是一个对艺术产生了强烈兴趣但暂时还不具备丁点儿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学生,而不是一个已掌握了高超的艺术技能技巧却开始对艺术失去兴趣的学生。

三、结语

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兴趣可能陪伴他的一生,技能却随时都有可能被丢掉。中学艺术教育应该奉献给全体学生的,是那些在他们离开学校以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能享用的东西,而不是那些只有从事艺术职业的人才有机会派上用场的东西。因此,我们对学校艺术教育进行评价的时候,不应该老盯着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成果展览和汇报演出,也不要为考上一两名特长生而欣喜若狂,而应该把考察的重点从结果转移到过程上来,去体会一下教师的课是否具有令人愉快的感觉,去看一看学生们参与艺术活动是否是出于内心的冲动,去问一问学生自己是不是真的对艺术产生了兴趣。这样,艺术教育才能够成为成功的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全民审美修养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范梦.美术概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黄壬来.艺术与人文教育[M].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2.

[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中学艺术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多媒体 美术作品

计算机自产生以来,便以最快的速度影响着全世界。教育领域自然也不例外,多媒体技术作为教育实现现代化的载体,已经走进了教室,实现了“班班通”。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美术教学,改善教育环境,活跃课堂气氛,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美术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自动化、增强艺术教育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样也是中学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内容的能力

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内容十分广泛,天文的、地理的、人文的、自然的无所不容。这么广泛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了解作者的绘画意图,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更是十分的困难,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这个难题解决起来就容易的多。例如,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以前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自己观察自然,然后欣赏一些美术作品,体会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而教学时的自然环境在现实生活中非常的单调,我所在的城市树没有绿,草没有长,花更没有开。这样的情况下,硬让学生实际联系作品进行畅想是非常困难的,他们更不理解为什么艺术家笔下的春天和现实生活有如此大的差距。而在教学中应用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内容的能力。首先,教师在课前收集一些春天的影音资料,(尤其是学校所在地所没有的自然风光,而艺术家笔下所描绘的自然情景)整理成连续播放的文件,在课堂上展示。

其次,学生看到真实的自然风景,感受到春天的美丽,自然走进了自然环境的世界中。学生思想和自然融合后,再出示一些艺术家描绘的春天的美术作品,作品与真实自然景色对比,教师再配以文字的说明,不管艺术作品是具象的、意象的还是抽象的,学生们都能很容易得接受,同时加深理解了作者的绘画意图。教学目的,自然得以实现。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源泉,学习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条件。初中生的形象思维丰富,他们对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事物最感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正可以给学生造成以上的情景。例如,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五课《陶艺创作》。提起陶瓷,我们首先就会想起我国古代先民创造的许多精美绝伦的陶瓷珍品,并为它们感到自豪。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美术课件,一一展现在大屏幕上,再配上古代戏曲音乐。中国古代陶瓷造型含蓄、意义传神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就一览无余了,这不但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而且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生在欣赏了艺术品之后,更迫切制作出自己喜欢的陶艺来。教师在加以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更加的浓厚了。

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诱发学生良好的情趣和唤起学生的情感

良好的学习情绪在课堂教学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对感兴趣的事情总是投入积极的情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这种情感。例如,将音乐融入美术教学课堂。音乐与美术具有天然内在的联系,音乐除了形象特征外更具有情感性,更容易打动人,引起情感共鸣。在学习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二课《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欣赏范宽的中国画作品《溪山行旅图》,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以古筝名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作品那种巍峨、崇高的境界,随着音乐《高山流水》时而平缓、时而激越、时而悠远、时而高尚的旋律变化。再加上教师语言的描述,作品局部、整体在电脑上随时产生的变化,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作品中所表现的事物的本质、真理、体会到作品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例如,将动画制作融入到美术教学课堂。Flash制作的动画、音乐作品、彩玲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生活中,也越来越多的被中学生接受、喜欢。所以,这种形式出现在美术教学中,所起到的效果显而易见。在学习八年级美术下册第十一课《体育场馆设计》中,用Flash把体育场馆的造型制作成动画片,一层一层地出现在画面上,像搭积木一样的垒起一座大型的体育场馆。学生欣赏后即觉得有趣,又了解了体育场馆内部、外部的不同造型和特征,同时还学会了设计建筑物的方法。这样在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体育场馆,学生们一定能把自己的想法和情趣融入到作品中。

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增大授课量

中学生学习美术,手里面的资料只局限于一本美术书,美术书所包含的内容必定有限,很多细节的内容都不能包括在内。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扩充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内容,尤其是一些学生感兴趣、形象、生动的美术图片,运用到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很好。现在很多学校的电脑都能上网,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相关的资料,制作成幻灯片,在美术课教学时展示在大屏幕上。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美术下册欣赏课《敦煌莫高窟》时,就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与此课相关的资料和图片,补充课本上资料的不足。同时,再配以相关的故事,音乐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得感兴趣。这样,学生不但认识到敦煌石窟艺术是我国的乃至世界的瑰宝,同时更增加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美术课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情操,还能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能帮助教师减少板书的书写。教师在备课时制做好课件,把标题、问题等相关的文字提前输入电脑,上课时直接显示在屏幕上,既节省了时间,还能扩大教学内容。

中学艺术教育范文第5篇

课堂教学寓教于学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反映的范围非常广,宇宙之大,芥豆之微,千里之遥,万年之长,文学都可以反映,不受任何限制。它既能状物,又能叙事;既能抒情,又能议论;既能绘声,又能绘色;既能触及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又能细腻地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它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甚至影视综合艺术的表现力还要强无数倍。但是,面对这门如此博大精深的艺术,我们往往无从下手,不知道该让学生从何学起,不知道应该教给学生多少东西才恰当。其实,结合初中《语文》教材,循序渐进地教授文学艺术的基本常识,再指导学生去组合这些常识,文学艺术教育这块“堡垒”还是不难突破的。

初中一年级在讲授“选材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时,就可以拓展到“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种层次,使学生初步明白作家写作必然要对现实生活进行选择、提炼、概括和集中,必然要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加以虚构和想象,而不是对生活原样照搬,否则就失去了它的艺术性。为以后学生树立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文学审美观奠定基础。

在初中二年级的诗歌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古典到现代的阶梯状递进。古典诗词重点讲授它的和谐连贯的音韵美与整齐规则的形式美,淡化和现代生活相隔太远的意象,突出古典诗词对现代诗歌的影响。这样既保留了学生对传统诗词的美好印象,又避免他们因年龄小、学识少而对“意象”纠缠不清,重复前人穷经皓首的老路;而现代诗歌的教学则重点讲授它题材的广泛性、形象的多样性、情绪的包容性等特点,并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入现实与朦胧、直觉与形象、感受与文字等基础知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心艺眼,这以后更系统地感知诗情画意、诗风艺苑播下“种子”。

初三的“小说”单元教学,是进行文学艺术教育的最佳切入点,这个单元的教学时间、教学容量可以扩充到课本容量的三到五倍,结合影视文化,从课本内容延伸到文学的起源、文学的源泉、文学的美感作用、文学的认识作用、文学的社会作用等,使学生对文学艺术的认识有一个粗略、大致的框架,激发他们的文学审美情趣,引导他们远望文学艺术殿堂之门,为高中阶段更深入了解文学语言艺术作好“引航标”。

课外活动添柴增温

课内学习掌握的文学艺术常识,由课外活动来巩固和强化,使学生感受到“艺术即生活”、文学艺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教育氛围。文学艺术教育在课外活动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施:

结局改写

学过的记叙文,由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作者原意的基础上,改写结局,互相交流,并且说出自己改变原文结局的意图和目的,经过教师点评,学生明白得失,积累创作经验。

简编原著

对于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作品,偏远农村初中学生没有条件去大面积汲取营养。但让持有不同类型作品的学生简编原著,在年级内、校内结集交流,可以加大普通学生接触文学作品的“面积”和机会,使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评论文学形象(人物)

对于没有图书馆,缺少阅览室的乡村学校,学生对艺术形象的接触与了解主要依赖“电视文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评论,各抒己见,人尽其言,在互相碰撞中激发出智慧的火花,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文学形象的塑造程序和“打磨”难度,并在写作过程中借鉴。

小小说竞写

把小说的创作弱化为记叙文来布置,适当增加人物塑造和锤炼的份量,让学生充分发挥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展开竞写,锻炼创作能力,感悟“艺术源予生活,略高于生活”的内蕴,培养艺术感触细胞,促进艺术素质的提高。

手抄报制作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手抄报,让造型艺术(线描、上色、排版)与文学艺术水平较高的同学有机会展示自我风采、赢取尊崇之荣,会激发其他同学的良性“攀比”心理,从而在学习与生活中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艺术品位。

谚语征集比赛

语言艺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其中方言谚语有其独特的、不可取消的功用。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收集方言谚语,不断扩容,除了增加学识以外,还训练出一双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美感的慧眼。

教师素质居高垂范

在常规教育渗透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对于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实施文学艺术教育,则要求教师拥有更高的素质,不但文理皆通,还要艺体兼修,具备相应的艺术审美修养水平,并且在日常教学中体现出来,达到影响学生、居高垂范的目的。

向学生推介新书、新作

面对新人新作不断涌现的文艺世界,初中学生往往不辨良莠,有“饥不择食”的倾向。作为教师,首先挑选、鉴别出那些优秀的、精彩的、适合初中学生接受的作品,推荐给学生,起到“领路人”的作用。

自己积极创作新品

教师结合生活实际,撰写一些影评、剧评文字,积极投发,让一定数量的“铅字”作品出现在学生面前可以产生“身教重于言传”的教育效果。对学生、对自己来说都是一种“双赢”之道。

制作原著人物动画

有条件的学校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制作适量的人物形象动画,使传统形象与现代科技结合,让学生感受语言打造的形象与现代电子技术打造的形象的差异,明白任何先进技术手段,都无法替代文学语言艺术手段,文学语言艺术是世界艺林中的一棵长青树、不老松。

中学艺术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学;艺术教育;策略

一、教师自身艺术素质的提高

1.艺术教育的多面性和综合性

艺术作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它包含了以音乐、文学为代表的时间艺术,以绘画、雕塑、建筑为代表的空间艺术,以戏剧、影视为代表的时空艺术。所以艺术作为一种教育,它也必须是多方面的,它是综合的、立体的。

2.提高艺术教育技术素质的必要性

当前,提高艺术专业课教师的综合素养便是题中之义。因为艺术的本质是我们人类以自己的心灵观照这个世界整体的方式之一,各类艺术它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二、教师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

1.传统艺术教育模式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课堂形成了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一种模式,老师成了真正的“传道”者,甚而之为“一言堂”;或者就是课堂教学以课本为中心,为书本而教,不是为学生而教。教材活动脱离学生,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心灵体验。这种错误的教育价值观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全面素质教育的观念,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封闭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指导学生为主的“开放式学习”的课堂模式,创立一种全新的课堂模式,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2.确立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课题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学生全面发展,让全体学生发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必须能够发现这种不同的发展,分清学生间不同的层次,以便做到孔子说的“因材施教”。

三、对艺术史及艺术欣赏的认识

1.对艺术史了解的现状

笔者曾于2007年参加一所大学艺术系硕士招生复试。场外遇一复试刚出来的女同学,主考官问她何谓印象派,什么是大地艺术等一些艺术史知识,她说:“我是学陶瓷工业的,哪里知什么是印象派,什么又是大地艺术。”足可见,在我们的艺术教育中,对艺术史的漠然是多么严重的现象,大学教育况且如此,何谈中学艺术教育呢?由于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我们的艺术教育还停留在对美术,音乐的一些基本技能的培育上,而忽视了对艺术史的渗透。对艺术史了解的盲区,其实也就是艺术欣赏的盲区,往往遇到欣赏课就一跳而过。同学们看了《格尔尼卡》,却不知画面为何如此,只见一些奇怪而狰狞的物象,听了《春江花月夜》,也不知音乐为何这么悦耳。其后果便是对艺术经典作品的“快餐化”欣赏,变成了对艺术作品“囫囵吞枣”式的理解和领悟。即便是艺术欣赏课,老师往往也只会从艺术作品本身构成来分析作品,实际上一幅画上的线条、色彩、明暗、人物,一首乐曲的音乐、音调、节奏、旋律,它们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或多或少都反映了或烙下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不了解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不了解艺术史,便很难对艺术与社会的主动关系产生感受,同样也很难把握世界的本质与人的本性。

2.了解艺术史的意义

由此说来,对艺术史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艺术审美、感知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与作品有关的概念、政治背景、文化背景以及艺术家的特点,不仅认识过去的艺术,而且感受和理解目前正在流行的艺术。如果我们不去探究约瑟夫・波伊斯(Joseph.Beys,1921~1986德)生活的时代背景,我们不去了解他“扩展艺术概念”及“社会雕塑”的思想观念,便无法向学生解释像《油脂椅子》《桀刑》《如何向一只死

兔子讲解图画》这样的作品;如果不去了解后现代主义的一些脉络,同样也不会让同学搞懂为什么会出现诸如中央电视新办公大楼以及国家体育场“鸟巢”如此新异的建筑。对艺术作品背后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从而对潜在的创造力产生激发作用。

四、多媒体辅助技术在艺术教育中应用的意义和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出现大大地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扩展了既定的艺术课程。它的应用可以改变以往老师主讲,学生操练,不能发挥学生主动性作用的旧有课堂模式。现代青少年对这种充满形象性、丰富性、生动性、充满趣味的多媒体技术的敏感,要比其他任何人群都强。在把抽象的说教转化为形象的演示,这一新技术运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领悟教学目标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且是直接的、快速的、形象的、主动的。所以,艺术课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地吸纳新知识,不断地用新的多媒体影像充实课堂,从而达到丰富教学手段,更快的更新教学观念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艺术空间里,享受学习的乐趣。笔者在5・12四川大地震后观摩了一堂题为《艺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痛苦篇)艺术欣赏

课,任课美术老师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在播放一些反映二战期间轰炸场面的影视资料后,引出了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老师和同学们探讨了毕加索、立体主义、立体主义的其他代表作。课件的内容包括一系列获普利策奖反映战争和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痛苦这一主题的摄影杰作。整个课件内容紧贴课堂主题,丰富而生动,有影视画面,有作品图片,有音乐,他们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总之,以上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一种关系。

中学艺术教育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在中学,美术教育不属于“应试”教育,也不属于专业知识教育,而是汇集文化百科,实现知识的大广度、高深度、综合性强的“智能式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素质教育,这是文化发展的态势,也是历史的转折。

一、美术教育在中学的现状

由于教育体制、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的美术教育比较薄弱,中学生的美术素质不高,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能充分表现出来,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本身就不重视艺术教育,把艺术教育作为不重要的课程,并不严格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计划,随意停开美术课,为追求片面的升学率,挤掉美术课,使部分中小学校美术教育有名无实,就是开设美术课的一些学校,也因为缺少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存在着教师不负责任、学生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的问题,教育质量优劣很少有人过问。学校表面上抓素质教育,而实质上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美育的思想和现象还依然存在,美术教学存在着大面积“空白”,再加上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培养多向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学生进入更高学校以后,又主要接受的是专业教育、技术教育,美术教育更显得苍白无力。

二、全社会应高度重视艺术教育

在中学发展美术教育事业,重要的一点是要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和文化环境,让更多的人关心和支持美术教育,首先解决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一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可以唤醒和激活人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二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美术教育事业是推动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教育改革一个带方向性的大问题,重视和加强素质教育,就不能不重视美术教育;三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美术教育事业是贯彻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方针的需要,美术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发展美术教育事业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都离不开美术,凡是人的衣、食、住、行及眼光触及到的人造物象,几乎都是需要经过美术设计。

三、进行中学美术教育改革的思路

(1)首先,在教育法规和制度上确立美术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美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使美术教育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2)建立制度和方法。将学校的合格与升学率分开,在评价上脱钩,加快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对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对中小学美术教育,要制定出明确的、可以量化考核的水平指标,纳入整个教育考核体系。

(3)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在中小学实行趣味手工、趣味绘画教育,积极开展社会美术实践活动,在学校内部和校与校之间定期举行绘画比赛,开展校园手工创作活动等;坚持学以致用是原则,使学生能把自己学习到的美的法则,以美的视觉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还要把美术教学同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同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结合起来,使美术教育不仅成为教育事业,而且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一项重要的奠基工程。这样,既做到充分利用有限的美术课时,又能使有限的美术教学环境发挥最大的作用。

(4)进行乡土实用美术课教学。乡土实用美术课主要是针对本地方特殊性进行的一种课堂美术教学,是一种展示能力素质型的教学。在乡土课中,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进行粘贴、拼贴、小雕刻、插接、编织、拼摆、镶嵌、扎捆等,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了家乡的这些别具一格的有特点的物产资源,培养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由于这些特有的物产取之方便,又容易被学生接受,有着亲切感,所以,对开发和提高学生智商及求知欲有着其他东西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5)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我们中学美术教师应当与时俱进,研究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适合现代学生性格特征的新教学模式。在美术教学中,依据现代中学生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特征,集合各种资源和方法,激发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性能力的培养。

(6)毕加索的概括是精彩的:“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是如何在他的成长的过程中去保持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品质。”高雅艺术进校园,把艺术教育渗透到学生中,美术欣赏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应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万花筒很好看,因为它多变,对学生来说,充满好奇,才能用心去观察,我们应该把学生看成是一个能燃放出五颜六色七彩烟花的礼炮,而不是可以填实的容器,作为艺术教师,首先需要开放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像一个孩子一样,用心去体验和获得我们周围新奇与具有魅力的一切。

参考文献:

[1]阎增武.美学原理导论.黄河出版社,1999.

[2]沈周.新美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1.

中学艺术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中学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1

艺术教育是指通过发挥各类艺术形式诸如音乐、绘画、诗歌、舞蹈等所具有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增加知识、陶冶情操、怡养身心、提高修养的活动。艺术教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的艺术家,而是促进受教育者的审美发展,服从于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总体教育目标。

一、艺术教育符合中学教育的特点

从人的发展阶段上看,中学阶段是人生最初的定向阶段。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将这一阶段称为“建立个人同一性阶段”。在此阶段,青少年的生理从不成熟到发育成熟,;在心理上,青少年从缺少自我认识发展到具有良好的自我角色认同能力。因此,这一阶段的音乐、美术、舞蹈艺术教育至关重要。学生通过音乐、舞蹈、美术课程的训练,不仅发育得到身心健康、体态匀称、举门优雅并学会认识自己、接受别人学会与体验男女之间正常交往带来的欢娱,形成健康心理,而且从音乐、舞蹈、美术课程的训练中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能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意识和习惯,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不断追求真理。

二、艺术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中学教育的核心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已开展多年,其理念也渐渐深入人心,艺术教育逐步作为重要的教育构成要素和教育手段也开始进入中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从所颁布的条例方而看

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平、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发展的有力手段。”

(二)从近些年艺术教育的发展方面看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普通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体系。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课的开课率已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不足50%,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艺术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也日趋显要,艺术类选修课、艺术社团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越来越多学校教育工作者将艺术教育作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

三、艺木教育是中字生智商培弄和智力创新的促进剂

艺术在教育方面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审美意识的培养,启发想象力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创新能力。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关情趣、激发创造美的能力。这种作用表现在它能够培养人的审美感。具备了审美感的人就是有优秀智商的人。智商的高低,实际上就是行动的情感动力的大小,无法想象一个对事业毫无兴趣的人会有成功的事业。在高尚的、纯真的审美感的推动下,人们才孜孜不倦地、百折不挠地、大胆创新地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奋斗。

四、艺术教育是培养情商高雅、人格健全人才的摇篮

情商也叫情感智商(Emotional Quotient,坚持EQ),是指人对情感的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调节和驱动的能力以及对他人情感的感受与反应能力。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首次提出“情商”这一术语,并且认为在对一个人的成功起作用的要素中,智商只占20%,而情商占80%。中学阶段就是要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控制自我、成就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的能力的关键时期,而中学生的视野、思维、感悟、想象和情怀这些“情商指数”,恰恰是由艺术教育熏陶而成的。心理学家曾经提出“艺术即思维”的命题,一个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大学问,除了要有创造性之外,还要有一个宽阔、平和的胸襟。这也有赖于美育,有赖于青少年时期的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通过艺术熏陶,可以使人获得宽和、悦适的心胸和开阔的眼界。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他们的成功与他们在年轻时所受到的良好美育教育是分不开的,美育教育培养他们的审美修养,使他们酷爱艺术、擅长艺术、钟情艺术。他们往往是集科学、艺术、哲学于一身的“大成智慧”者。例如,意人利画家达芬奇既是艺术大师,又是工程师、科学巨匠,精通艺术学、建筑学、光学、数学、解剖学等;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曾发表诗体论《植物的演变》;科学泰斗爱因斯坦擅长演奏小提琴、钢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罗?霍夫曼出版了一系列的散文诗歌,其中《化学畅想》一书就是将科学典故融于诗中。这些大科学家由于有很高的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能够把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找到智慧之源、创新之路、成功之奥秘。

五、结语

中学艺术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学生;素质教育;教学情境;体态语言;终身教育

国家要兴旺发达,提高国民素质,就必须加强基础文化教育,也就是说,要大面积推行中学生素质教育。所谓中学生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热爱祖国、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就要求我们中学物理教育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能力为目的。下面,结合现代学生发展情况和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对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艺术与素质教育的几点看法。

一、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大家知道,教师上课如果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教学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营造这种氛围呢?首先,应“蹲下”身子来与学生说话,将自己换个角色,以好朋友的身份帮助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和颜悦色地启发鼓励他们,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他们少批评,多表扬。在上新课时,可能有个别学生调皮捣蛋,注意力不集中,这时可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或让其上来做一些演示实验,让他们表现表现。不要担心他们会搞砸,恰恰相反,可能会使他更加喜欢上物理。如果真的不会,也不要批评他们,而是给予一定的肯定,并说:“你如果认真听讲,一定会回答得(或做得)更棒的”。本来这是试探学生的“恶作剧”,其他学生也是想看热闹,而被老师加以肯定,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变不和谐为和谐。学生之所以调皮,就是因为学生好表现,爱出风头,也在试探老师,是否“好惹”。比如,在课堂演示“温度计”时,先让一个调皮学生上来,请他先将一手放入热水杯,另一手放入冷水杯(手不离杯)。问他哪杯冷哪杯热,然后,将他蒙上眼睛,分别用两手去感觉同一杯温水,问他,感觉怎样,他肯定会回答一杯冷一杯热,这时其他学生一定会奇怪:“是啊,怎么同一杯水会有两种感觉呢?”再请两位同学上来试试,方法是一学生将手放入冷水,另一学生将手放入热水,再将他们蒙上眼睛,分别用手去感觉同一杯温水,问他们是冷还是热?答案是相同的。“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这是因人的感觉错误,就像夏天感觉井水冷,而冬天感觉井水热,由于外界温度不同,人的感觉就不一样,因此,人有时判断不准确。这时,就得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才会准确。”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启发了学生的思考,整个课堂气氛就显得热烈、活跃了。

二、运用活泼多样的课堂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当然,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也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运用好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呢?

首先,讲课的语言要和蔼可亲,对物理成绩不好的学生,可用名言去鼓励他们。其次,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像说书,要把枯燥无味的定理、定律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再次,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最后,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一些体态性语言教学手段。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要点讲清楚,还须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可以采用这几种方法:(1)编顺口溜,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内容变活,易记易学、生动有趣。(2)缩语式记忆,它是为帮助学生记忆而加工的简明表达式缩语。(3)列表,将知识相近易混的内容列成表格。

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应接受终身教育,即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而学校教育将终身受用已成为历史。如今的课改,就强调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指导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应从初中开始,指导学生能读懂阅读材料和课本内容的几个问题就行,要求要简单。进入高中就可以直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总之,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千变万化,“教无定法,只要得法。”充分展现教学的艺术性,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雪,易法健.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王道俊,王汉谰.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12).

中学艺术教育范文第10篇

一、民族文化传承下的中学艺术教学现状分析

1.对艺术课程的目标与价值认识不足。艺术教育作为一种艺术素质教育,是中学美育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审美素质以及艺术修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因此艺术课程目标与价值的确定十分重要。以往中学校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忽视美育的重要性,无法有效处理好美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导致人们对艺术课程目标与价值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首先就是只对艺术课程的外在价值加以重视,而忽略了其审美价值;其次就是对艺术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忽视其潜在的作用,如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以及美化人生等;再次就是随意设定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将其他课程中的教学目标移植为其目标,忽视其自身的审美育人目标;最后就是过于重视艺术知识技能的训练,不重视学生艺术兴趣的培养。这样往往会导致中学艺术教学课程的实效性不高,缺乏艺术性和审美性。

2.违背基础艺术教育的规律。中学校的教师在进行艺术教学时,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以学生的审美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进行教学,导致教学的方法、形式以及内容具有较为严重的专业化倾向。就目前而言,中学美术和音乐的教学大纲,其在设置教学要求、体例以及内容等方面,往往以专业艺术院校为依据,深受专业艺术院校的影响。在内容和要求上,具有较高的难度,过于系统化和全面化,导致中学校的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相关的知识,阻碍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发展;在体例上,由于艺术知识的类型不同,知识基本呈现条块分割状态,导致学生接收的知识点较为孤立,艺术缺乏完整性。此外,在对教材进行编排时,过于重视时序安排以及逻辑体系的严密性,使得教材内容单一化,无法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方法以及形式上,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重视理论讲解、知识技能的训练、被动模仿以及教学结果,轻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对艺术的鉴赏与表现、能动创造以及教学的愉悦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单一性和专业化倾向,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主动参与艺术活动,同时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学生无法感受到审美愉悦的体验,因此无法有效实现艺术课程的目标与价值。我国中学校在进行艺术教学时,由于中学艺术教育评价制度不健全,艺术教学与家庭和社会的艺术教育不一致,并且与其他学科教育相脱节,导致我国中学艺术教学改革无法顺利进行,严重阻碍了中学艺术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民族文化传承视阈下,我国中学艺术教学必须要进行改革。

二、民族文化传承下中学艺术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是传统民族文化长远发展的有效途径。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就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作为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对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作用。艺术能有效反映民族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具有强大的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能够唤起民族意识,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因此基于民族文化传承背景下,对中学艺术教学进行改革,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振兴民族。

2.改革是促进教学发展的必要手段。改革是发展的前提,中学艺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就是确保学生感性和理性的协调发展。中学校在进行艺术教学改革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时,必须要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加以重视,从而促进学生理性与感性的协调均衡发展。一般而言,中学艺术教学本质上就是感性与情感教学,其在进行教学改革时,要求学校摒弃“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确保其他学科的高效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感知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能够使学生在民族意识中得到全面发展。中学校开展艺术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平和宽阔的胸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塑造和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创新意识。一般而言,艺术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冲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自我表现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民族文化传承理念下的中学教学改革,使艺术教育在作为面向学生基本素质教育的同时注重了民族文化,它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4.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教学改革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艺术在人类日常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具有独特的社会,能够对生活环境加以美化,对生活经验加以丰富,并且有利于群体人际关系的和谐,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促进社会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的发展,稳定社会秩序。可见,艺术教学改革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只有立足于民族文化下的改革与发展才能顺应人们的心理,使中学艺术教育满足人们民族个性的需求,适宜于人们的欣赏习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民族文化审美价值的提高,艺术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中学艺术教学进行改革只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才能够真正推动艺术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民族文化传承下的中学艺术教学改革的策略

1.立足于民族文化。艺术作为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民族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中学艺术教学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民族文化传承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中学艺术教学进行改革时,必须要使其能够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确保残疾、弱智儿童等全体学生享有接收艺术教育的权力。在进行中学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保障学生的发展与生存的权力,并根据学生在艺术方面的个性差异,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依据进行艺术教学活动,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环境。此外,在艺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指导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学习,对学生在艺术表现和鉴赏方面的能力予以鼓励和肯定,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独特魅力[5]。同时教师在评价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时,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本。

3.注重艺术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以往中学校在艺术教学时,将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作为教学的基础,导致学生无法从艺术教学中获得艺术审美的体验。因此在对中学艺术教学进行改革时,要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学习和享受艺术,不断发展自身艺术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在艺术学习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在设置中学艺术教学内容时,必须要以学生的艺术能力的发展规律为依据,并有效建立艺术知识技能体系,确保学生能够学习并享受艺术,积极参与到艺术的实践活动中去,从而获得审美愉悦体验。

4.创新教材。就现阶段而言,我国中学艺术教材还无法有效打破专业艺术教育教材体系的框架,在编写时主要以专业艺术教材与艺术知识体系为依据,因此必须要创新教材的编写。在对中学艺术教材进行编写时,编写者首先必须要树立主体意识,在观念上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确立,明确教材的使用范围;其次树立审美意识,对于艺术教材内容和体例的编写,要将审美教育的特点加以突出,确保教材的审美价值;再次树立开放意识和现代意识,对国外优秀艺术文化以及先进艺术教材建设经验加以借鉴,并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成果,在对教材内容加以选择时,对最新艺术创作精品进行及时传播和接纳[6]。最后树立民族意识,对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加以发扬,确保艺术教材具有本民族特色。

5.提高艺术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对中学艺术教学的要求和内容加以科学了解和把握,确保教学的要求和内容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年龄特征相符合,同时要能够对艺术学科的特点加以有效突出。在中学艺术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充分有效发挥出高新技术在艺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艺术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优化。此外,利用科技成果促进艺术教材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并将多种媒体组合教材、多媒体教材以及声像教材与课本相结合,引导和鼓励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从而进行多样化的艺术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科学思维的能力。

6.注重系统的开放性。中学校艺术教学中,必须要有效纳入家庭和社会的艺术教育环境,使学校、家庭与社会这三者能够形成合力,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艺术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在编排教材、确立要求以及选择内容时,不过分重视全面系统,要能够为艺术教学留有足够的创造空间。同时,要使艺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加强艺术课程与其的横向联系,彼此能够互相渗透,相互促进和发展。另外,由于传统的艺术教学,往往是以教师的单向讲授为主,进行定地点和定时间的分科教学,教学模式具有封闭性。因此必须要打破这样封闭式的艺术教学模式,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确保多种艺术形式相融合,使学生能够进行交互式和探究性的学习。我国中学校可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艺术实践成果与教学理论,不断加强国际艺术教育的交流。

7.改革艺术教学过程,提高实践性。中学艺术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及活动性,因此中学校在进行艺术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该学科的实践性以及艺术生活化,不能使其学术化以及理论化。同时要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有效掌握艺术的基本技能与文化知识,并能从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以及审美愉悦,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能够做到“从乐中学”、“从做中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基于民族文化传承视阈下的中学艺术教学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艺术课程的目标与价值认识不足、违背基础艺术教育的规律等,严重阻碍了我国中学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对中学艺术教学进行改革时,必须要以民族文化传承为依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艺术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创新教材、提高艺术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注重系统的开放性以及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创新管理范文 下一篇:经济财务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