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1 11:32:25

传统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教案范文第1篇

彭银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学校德育存在着内容上理论与实践脱节,方式上强调知识灌输的问题,使德育出现单一强调政治性、注重统一性和规范性的倾向,教育效果不太理想。2012年以来,党的十有关文件和多次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基于此,2013年3月,肇庆市政府提出要在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和中职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市教育局制定了《肇庆市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探索在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校德育改革,传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有效地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让青少年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实现美好的中国梦。

:刚才您谈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是培养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需要,现在全国很多区域都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请问,肇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什么样的优势?

彭银祥:我们的优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

优势一:建立了政府强力推进的运作机制。2013年肇庆市工作会议和2014年《肇庆市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了要在全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任务,由市委市政府倡导这项工作,在全国应该是首例。

优势二:准备充分,试验先行。我市的课程决策至少经历了四年多的试验和准备。在多方听取意见,多次进行调研、咨询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这个《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课程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适用性。

优势三:教学内容更具导向性、系统性、可持续性。我市目前使用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既较好地体现了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又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以儒家经典“四书”和《礼记》为重点,兼及《道德经》和《周易》,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

:如此明显的优势,想必肇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一定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彭银祥:是的,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日渐凸显。

首先是形成了立德树人“知行结合”的课程运作模式,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什么教”的问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全覆盖―扩面提质的基础上,制定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知行合一”行动方案,推荐若干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拓宽德育渠道,通过“学典立德”内化学生的思想品质,通过知行合一外化学生的行为,达到“修身育人”的教育目标。

第二个方面是规范“学典立德”教学模式,解决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什么”“怎么教”的“落地”问题。课堂教学一方面强调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规范化要求,一方面突出经典教学对于学生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关注,总结出诵读经典―理解经典―拓展延伸(领悟和实践经典)―背诵经典这样一个基本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开设“孔子文化”“包公文化”“龙母文化”“端砚文化”“竹文化”“玉文化”“花文化”“红色文化”等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扩展了我市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多个抓手,其中课程是最基本的保证,肇庆是如何整合这方面资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教材的?

彭银祥:我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化”问题。一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二是学科课程全覆盖,将教育内容融入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课程中去。三是教育环节全覆盖,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合力育人的良好局面。

首先来说教育人群的全覆盖。我市目前从有教材、有课时、有教师、有经费这“四有”上保障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落实。从幼儿园到高三,每班每周一节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安排专任教师上课,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分层设计: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使用蒙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七、八年级使用“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九年级至高二着重传统文化经典选读――《道德经》《礼记》,高三主要是“中华文化之源”――《易经》。这样的设计既体现出每部(篇)经典的独立精神,又能兼顾系列经典的整体关联,具备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好地遵循了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

再说说学科课程的全覆盖。我市各学校结合思品、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利用课前五分钟、早午读、大课间和升旗礼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活樱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从而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认同感,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和传世智慧,感悟民族精神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全方位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人格修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后来谈一谈教学环节的全覆盖。根据《方案》要求,我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由进校园到进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社团活动作延伸,校内外主题实践活动为拓展,县(市、区)主题活动为窗口,各中小学通过周末大讲堂、研究性学习、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初步理解和理性认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进而辐射社区和家庭,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的关键一环是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才能更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那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肇庆做了哪些工作?

彭银祥:我市坚持以人为本、研训结合的原则,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搭建多元学习平台,全面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能力:

专业指导引领。我们成立了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中心,制订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目标、计划、方案,组织指导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定期开展专项调研(督查),有力推进了传统文化教学的常态化开展。

强化教师培训。市教育局联合有关单位共同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班,组织各类学校分管领导、教师参加中华书局、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艺术中心等专业机构举办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班,培训教育教学骨干教师三千余人次。各县(市、区)和学校也纷纷组织传统文化专题培训,为老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

注重教研提升。教育局定期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努力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打造一批骨干教师,锤炼一批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也通过举办教学比赛和传统文化教研活动,以传经、教研的方式进行培训学习。

搭建展示平台。我们还开展了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规划和教案共享活动,通过经典诵读展演、演讲比赛、教师素养比赛等活动,展现教师个人魅力, 引导教师创新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肯定和专业成长。

健全激励机制。市教育局每两年评选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多方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教师的活力和创造力,真正打造出一支热爱传统文化、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学校任何一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家校合作。请您谈一谈,肇庆是如何搭建家校合作平台,发挥家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作用?

彭银祥:一方面强化家校互动。要求各学校通过“小手拉大手”形式,邀请家长参加学校举行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把《肇庆市中小学生传统美德行为指引》和低年级教材印发到学生手中,开展亲子诵读活动、传统美德“五个一”实践活动;通过评选“经典诵读家庭”“美德之家”等途径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借助家长会、校讯通等平台倡导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形成遵守公德、珍视亲情、勤俭持家的良好家风,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围。

另一方面创设交流平台。市教育局编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简讯》,开设肇庆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站和新浪、网易博客平台,及时全市各地各校教育动态,报道各地各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学习心得,开辟“锦言录”专栏,反馈分享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观点和心得体会。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来,肇庆教育系统发生了哪些变化?

彭银祥:最明显的效果,就是学生精神面貌的改变。根据我们的访校记录和家长、学校反馈,课程实施以来,无论城区还是乡村的学生,都已经能熟读或背诵相关经典选段,学生通过诵读和吟诵,熟悉经典、领悟经典,培养了学习兴趣,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尊师行孝等行为有明显的改善,日常行为更趋规范,涌现出一批“美德少年”和“美德之星”。在公布的2015年“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测评中,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分以高于第二名15分的压倒性优势取得了广东省五个城市中第一名的好成绩,得到了测评组的高度评价。

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我市教师积极参与,深入研究,大胆创新,专业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成效显著。市教育局先后面向全市教师进行了“示范教案推荐”和“优秀课程规划与教案征集”,评选出25部优秀课程规划和203份优秀教案,并向全市推广使用。此外,在由国家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工作委员会等机构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传统文化进课堂教学研讨会”录像课、教学设计、论文评比中,我市教师获得三个项目的特等奖,有27名教师获得一等奖,获奖总人数达51人,获奖档次之高,覆盖面之广,令人瞩目。

全市各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通过学校教育辐射整个社会,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辐射到家庭和社区,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市教育局还接到家长表示赞扬和支持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电话,一对耄耋之年的退休大学教授,听说学校专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还专程到学校听课。如今,传统文化经典亲子阅读、创建“书香家庭”、传统文化进社区等活动在肇庆蔚然成风。

:正所谓努力耕耘结硕果。四年播种,肇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诸多可喜的成就和变化,但实施的过程中必定有苦有甜,请您谈谈这中间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彭银祥:确实如此,我想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认识是先导。同样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县区之间、学校之间、甚至校内班级之间,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衡现象。造成不均衡现象的根源,主要是管理层以及任课老师的思想认识差异。帮助全体教育工作者觉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推进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先导性问题。

师资是关键。能否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给学生,老师是至为关键的因素。我们通^骨干教师培训和结合实地观摩的研修活动,培养一批传统文化教学“种子”,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但是如何扩大培训的范围,调动教师自我进修的积极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否在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材是重点。我们使用自编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该读本提供的是没有删节也没有注释和翻译的“素读本”,这可能给授课老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和障碍。为此,我们一方面建议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把握教材的基本内涵和育人价值;另一方面,我们也在教材原典基础上,完成了经典读本的修编,增加了阐释经典的“大意理解”、以价值导向为目标的“思考与感悟”、以实践活动和趣味故事为导行的“拓展与延伸”等内容。编撰了参考课程规划和教案,同时向老师推荐了另外两个权威版本的教材,作为教学参考。

传统文化教案范文第2篇

1. 我们规范管理,严格要求,全员参与,专人研究。①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制定研究计划,写好反思与总结,定期开展研讨、交流、展示等活动。②严格按照教育学会的要求,学期末积累5篇教学设计、5篇反思,记好课题研究日记,写好研究随笔与感想,积累好研究素材等。③要求人人参与,每位教师在一学期的教案中要有5篇以上的教案体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学期末每人上交一篇有关传统文化渗透的教学经验论文。④课题组成员进行具体研究,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凡事予则立,不予则废”,看似简单的目标要求,但它能让教师们在实施过程中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显示出研究过程中目标管理的重要。

2. 加强学习与培训。我们知道,要想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教师必须先学,所以我们布置教师假期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与培养人文精神”的关系,要求写3000字以上的学习笔记。开学后及时大会小结反馈,要求写体会,时刻提醒老师们要静下心来,看传统文化,学传统文化。为强化教师们对“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内容的学习,我们还采用了答卷的形式来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除此之外,我们按月做好校内的培训工作,增强科研意识。

3. 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将课题研究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

(1)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在校本课上学习到的传统文化得到延伸。为此,我们搞了三节语文公开课,分别是一年级的《借生日》,五年级的《青山处处埋忠骨》,六年级的《我的舞台》,全体任课教师参加了听课。经过努力,三节课为课堂上传统文化的渗透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之后的论坛活动一致认为,三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课堂上那散发着的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学生在感悟课文、体会课文的同时,享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课堂上传统文化的运用,或在导入中,或在评价中,或在引读中,或在小结中,展现出了教师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淀,同时也体现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这种师生互动的交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欲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开展课题研究年组汇报课活动,此次活动以年组为单位,展示了6节汇报课,分别是一年级《棉鞋里的阳光》,二年级《画家和牧童》,三年级《可贵的沉默》,四年级《扁鹊治病》,五年级《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和六年级《一夜的工作》,又一次为平时的课堂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做了有效的示范。活动之后进行了小结:我们感到恰当适时的传统文化渗透为我们的课堂增了色,添了彩,也使语文课上的有机渗透上了一个新层次。以年组的形式上课不仅体现的是教研与科研的整合,更体现出我们拓展了课题研究的参与面,体现出了“课题研究,人人有责”的口号。最重要的是,课堂上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平时对传统文化的积累有了用武之地,让课堂体现出了浓浓的文化味,让老师们丰厚了底蕴,提高了素养。这样“教学相长”的好事是课题研究带给我们的,由此我们对“科研兴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3)开展学习传统文化实践课活动。讲课教师按要求分别根据自己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情况上了一节语文综合课。分别是:五年级“走近《论语》”,“诗词赏析朗诵会”;一年级“学习弟子规,要做文明人”;二年级“读经典,学做人”。课堂上采用知识竞赛、以点带面、归类积累、朗诵展示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欲望。精彩纷呈的课堂为我们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然后我校又搞了课题组成员参与的传统文化演绎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思路,尝试以国学经典为内容,以课本剧的形式演一演传统文化,效果也不错。

(4)开展有计划、有序列的诵读展示活动。

①为激发教师兴趣,促进教师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假期我们让教师背经典诵经典。开学我们组织教师展示活动。展示中全体教师或个人或集体,采取诵读、吟唱、表演、小品等形式演绎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增广贤文”、“经典古诗词”等内容。活动中那流利而有感情的背诵,深情而优美的吟唱,熟练而投入的表演,让老师们的心灵得到净化,素养得到提升,品质得到升华。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学经典、背经典,用经典的积极性。②为了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声势,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高潮,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我们利用周一升旗仪式,每月搞一次全体学生的诵读活动。清晨,全校师生集合在操场上,透射出浓厚的传统文化韵味的背景屏风立在主席台前。升旗仪式后,学生们用整齐的韵律动作,气宇轩昂的声音,认认真真地表达着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沐浴着晨光,孩子们在学经典、诵经典中成长。回荡在校园上空的铿锵有力的诵读声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在我校的蓬勃发展之势。③为了让家长了解、支持、参与孩子们的诵读,督促孩子们的背诵,规范孩子们的行为,引导孩子们说到做到,我校又开展了“亲子诵读展示活动”。活动现场,有的家庭吟诵中华经典诗文;有的家庭演绎《弟子规》;有的家庭选择《论语》,再现我们悠久的文化。家长与孩子声情并茂的精彩演绎,赢得了现场阵阵热烈的掌声。2个多小时的活动洋溢着浓浓的、和谐甜蜜的亲子之情。孩子们的经典诵读,在父母的陪伴下,充满了信心,充满了热情。80余名家长学生参加的亲子诵读展示,给学校留下了精彩的一幕。④为让老师们充分利用晨读午读时间,为督促班主任认真抓好班级的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展示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示,激发了学习欲望,培养了学习兴趣。这种多层次、多方位的诵读展示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是连续的,目的是强化老师们带领学生坚持学习背诵国学经典。我们认为,只要坚持,就一定能达到既定目标。为了整理和汇总经典诵读内容,我们编辑出版了“诵读经典,传承文化”读本,在研究实践中整理出版校本教材。

传统文化教案范文第3篇

一、人文管理,打造优质教育生态的良好环境

人文、公平、和谐的发展空间,是教师事业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我校长期实施人文管理,多方搭建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人文平台,为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1政策导引

针对我校教师的发展情况,学校制订了教师近期、中期和长远发展目标。制订了“青年教师成长计划”“骨干教师成长计划”“学科带头人成长计划”“名师成长计划”等梯次发展目标,促进教师的个体发展;制订了“读书提高”计划,规定教师读书数目、篇目和交流任务,为教师的成长与成才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2价值激励

学校充分关注教师自身的个性发展、教师自身的价值体现,努力让每一个教师拥有特长,发挥特长。校园网站设靠了年度“科研榜”“师德榜”“管理榜”等评选栏目;选拔出优秀的人才,给予不同梯次、不同方位的培养,营造了良性的竞争氛围。在年度评比中,学校设置公开课、教案、说课、文体比赛等多种奖项,引导教师在自己最适合的领域实现自身的发展。

3合理竞争

教师之间要有竞争,有竞争才有活力,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良性竞争机制,避免恶性竞争。我们以多种评价机制为杠杆,协调教师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集体备课制度化实现了教师之间的有效合作,资源共享;教师业绩考评综合化,按照备课组成绩和个人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实现了个体与整体的共同发展。

二、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个体发展

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基于此,我们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例为主要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专业引领为催化剂,开展了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1、专题讲坛

学校聘请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指导、引领,聘请名师进行优秀课堂示范,组织骨干教师举行主题讲座,组织优秀教师举行案例研讨。在活动中引导教师总结和提炼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仿效和借鉴优秀的教学风格和特色,领会和琢磨名师的教育思想精髓和教学艺术魅力,使教师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走势。

2、同伴研修

学校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同伴研修。同伴研修以多种形式展开:一案一议、一课一评、主题研讨、单元回顾等。同伴研修创设了全员参与的问题解决式的学习过程,参与者吸收借鉴同伴经验,深刻反思自身实践,由此形成改进实践的动机和计划,从而增强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3、课题研究

实施国家课题、市区级课题、校级课题分层并行的原则,重心放低,范围扩大。学校紧贴教育教学,积极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级课题,组建了学校文化、集体备课、学生自主管理、生命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英语特色教育6个校级课题组。以完善学校文化为科研工作主干,以教师集体备课和学生自主管理为教学工作的抓手,以传统文化教育和英语特色教育为特色亮点,以生命化教育为课堂教学切入点,全面引领教学活动,形成了“组组有课题、人人都参与”的良好局面。

4、主题沙龙

学校不定期开展“学生自主管理”“课堂有效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生命化教育”等主题沙龙活动。主题沙龙倡导思辨与对话,教师在群体参与、专业对话中诊断自己的教学行为,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以研究者的角色反观教学。通过开放的问题环境,引导教师在表达中整理自己的经验与观点,在倾听与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促进了自身的能力提升。

三、集体备课,促进教师群体发展

学校以系列制度为支点,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形成了完善的集体备课文化。这一文化平台的开放性、兼容性、平等性对于教师素质的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深磨细研

在集体备课中我们一直强调个人初备精研细磨,要求教师在个人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我认识,形成个性初案。这一初案集中体现了教师自身对于课标和教材的理解和思考,熔铸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体现了自己的知识底蕴和教学特色,这是进行集体备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交流碰撞

集体备课的第二个环节是:交流碰撞,互动交流。主备教师首先就个性初案进行阐释,然后备课组教师进行交流补充,集思广益,优化设计,形成集体教案,实现了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3、同题研讨

同题研讨是集体备课中最具实效的手段。同一备课组的教师共同研讨一节课,并进行个性化补充,在此基础上实行同题多轮上课。每个学期我们都举行多轮次这样扎实有效的同题上课研讨,能够使教师从教材、教法、学法、语言、板书等多个方面实现知识拓展、观念更新、思维碰撞,实现整体提升。

4、博采众长

每节课后,教师都根据课堂教学反馈情况,形成课时教学反思,作为对教案的补充与完善。单元课时结束后,备课组集中回顾教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备课教师对教案进行个性化修改与补充,形成经验附在教案后面。经过多轮打磨,最后的教案已臻于成熟完备。学期结束时,所有教案存入学校资源库,成为下一轮备课教师的重要资源。

四、优质课堂――促进教育整体发展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课堂,教师的专业成长在于课堂,教育生态的优化成于课堂。近年来,我校以“生本教育”“生命化课堂”等先进理念为引领,全力打造“高效愉悦”的优质课堂生态,实现了师生关系愉悦、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模式有效及信息技术先进的最优教学模式。

1、目标导向

依据我校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及专业发展,我校重新修订了《高区一中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了《高区一中课堂教学评价表》,目标导向突出了三个重点:科学处理教材,有效组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强化了三个目标:实效性强,参与率高,达成度高,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价值判断和方向引领。

2、示范引领

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成长梯次的教师,学校分别采取了多种示范课例:名师示范、骨干示范、优秀课例示范等。

同时,优质课堂文化的形式进一步得到创新,范围进一步拓展:

名师示范:观摩课例――自我实践――同伴诊断――自我完善。

骨干示范:集体备课――课例示范――互评互议――实践课例。

优秀课例示范:听课评课――评选优秀课例――完善示范一个体实践。

不同课例的课堂教学示范,充分展示了教师自己的教学理念,发挥了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引导教师逐步掌握了新课程理念的内涵。

3、常态展示

通过目标导向和示范引领,学校确立了“高效愉悦”课堂的基本准则。在此基础上,学校按照学科体系,依据教材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师常态课堂展示:同课异师、同课同师等。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在不断的自我展示中,得到了锤炼提升。

4、反馈修正

在所有课例的示范展示中,首先由任课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评价,再由学生进行评价,最后由听课教师、教研组长、分管领导结合自己的听课情况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流程及效果进行评课。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反思、修正。这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人文环境,校本研修,集体背课,高效课堂,构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优质教育生态:人文管理模式下教师发展观念的不断更新,个人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同事之间教育经验、教育智慧的交流与吸收,集体备课中的极富生成性的互动学习,优质课堂平台上的示范与引领、展示与反馈。

今天,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已经成为我校优质教育生态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它与学校人文管理、学生自主管理、传统文化特色教学、学生特长发展教育等工作板块,共同构成了有利于学校健康发展的优质教育生态,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传统文化教案范文第4篇

一、风水文化理论的基本宗旨

风水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是人们长期实践经验的积淀。从现代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理论来看,风水文化理论是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学、地质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选择和创造适合人的身心健康及行为需求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书记关于和谐社会理论表述的最后一句)。

二、风水文化理论的基本原则

为追求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风水文化理论在实践中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原则。整体原则的基本思想是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环境中的每一个子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风水文化的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协调各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2)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即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天人合一,这正是风水文化理论的真谛所在。(3)依山傍水原则。建筑环境要山清水秀,风调雨顺。因为有山便有“骨”,有水便能“活”,山水相匹,相得益彰,能给人一种幽雅舒适、心旷神怡的感觉。成为人们修心养性、休养生息的理想场所。(4)地质检验原则。风水思想认为地质决定人的体质。土壤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在光合作用下放射到空气中直接影响人的健康;潮湿或臭烂的地质,会导致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皮肤病等,不宜建宅;地球磁场时刻对人发生着作用,风水师常说巨石和尖角对门窗不吉利,实际是担心巨石或尖角放射出的强磁对住户健康的损害;如果在住宅地面3米以下有地下河流,或者有双层交叉的河流,或者有坑洞,或者有复杂的地质结构,都可能放射出长振波或污染辐射线或粒子流,导致人头痛、旋晕、内分泌失调等症状。(5)水质分析原则。不同地域的水分中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及化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物质,有些可以致病,有些可以治病。风水文化理论主张考察水的来龙去脉,辨析水质,掌握水的流量,优化水环境。(6)坐北朝南原则。风水文化理论强调城市与建筑的“面南朝阳”,这即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又有着非常合理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依据。(7)适中原则。适中原则要求突出中心,布局整齐。适中的另一层意思是居中,洛阳之所以成为九朝故都,原因在于它位居天下之中,级差地租价就是根据居中的程度而定,银行和商场只有在闹市中心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8)顺乘生气原则。风水文化理论提倡在有生气的地方修建城镇房屋,这叫做乘生气。只有得到生气的滋润,植物才会欣欣向荣,人类才会健康长寿。

三、渗入风水文化原则的现代建筑对营销的促进作用(以南昌市丰和新城楼盘为例)

当代社会的发展,是以城市建设为中心的。但众多的城市却没有山峦,或缺少河流,似乎与传统风水理论原则中强调的依山傍水距离甚远。由此,现代化的风水文化理论要适应当代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的高速发展。在考察城市中的风水状况时,可以略加变通,将一座座的楼房看作是重重迭迭的山峰峦头,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道路,看作是一条条的河流溪水,依然可以找到符合传统风水宝地的范例。因为对于城市、民居建筑而言,自然环境即山岳河流等要素的影响,远不及毗邻宅周的其它屋宇、墙垣及道路等影响更为直接和密切。而渗入了风水文化原则的现代建筑,因注入了文化附加值,对房产的营销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南昌市一楼盘丰和新城,受到消费者的狂热追捧,消费者几天几夜地排队等着拿号购房。

丰和新城位于红谷滩中心区、凤凰洲及老城区的衔接点上(新城区与老城区契合处),丰和北大道与庐山南大道的交汇处,交通四面八达,与八一桥自然过渡,2分钟实现新老城区的生活机能切换,享受周边丰裕配套。通过恰到好处的位置与距离,为居者制造出进退自如的生活时间表。西北紧邻凤凰花园、东方海德堡等楼盘,南望滔滔赣江,与江南名楼滕王阁隔江相望。与庐山南大道、丰和北大道成45度夹角,避开正喧嚣,同时使所有建筑均拥有最大角度的江景视线。

丰和新城依据原始地貌,而师法自然,每个组团均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景观主题,各组团之间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社区主入口设于东北角,园林景观的主轴线南北贯穿,通过轴线式层层递进的园林景观作为串联整个社区的带状连接,使社区的统一性、完整性得以保证。

总体户型设计坐北朝南,尽量减少东西向住宅,力求小进深、大开间,确保每个单位的通透开敞,同时注重与南昌独特气候条件相适应,为让每户窗前有景,楼宇之间相互错列,地块四周高而中间低,恰似鲜花的花瓣包裹着花,这样既减少高层的压抑感,又增加建筑空间的通透性,整体布局和谐统一,呈现变化丰富的天际线。通风采光极佳,拥有极好的景观,满足住户对户型美观而舒适的双重需求。

渗入了风水文化原则的丰和新城,达到天时地利与人和,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符合传统风水宝地的范例。该楼盘一开盘即售空告罄,也就不足为怪了。

四、结束语

传统文化教案范文第5篇

让我们看一下2015年春季会考的题目:

根据题目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在答题卡上写一篇连贯完整的短文。词数不少于60。

假如你是李华,你的美国朋友Jack将来北京。他对北京历史和文化很感兴趣,希望了解在北京参观的相关信息。请参考下面提供的信息,给他发邮件,推荐某个博物馆(如首都博物馆),并提出参观建议。邮件的开头已为你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2015年夏季会考的题目:

根据题目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在答题卡上写一篇连贯完整的短文。词数不少于60。

假如你是李华,来自澳大利亚的交换生Jack春节期间要来北京体验中国文化,你将负责一天的接待。请参考下面提供的信息,给他发邮件,介绍一天的活动安排。

邮件的开头和结尾已为你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go to Ditan Temple Fair (庙会)

learn about Chinese folk arts(民间艺术)

watch dragon and lion dances (观看舞狮表演)

eat local traditional snacks (品尝当地传统小吃)

上述这些考试题目出现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这说明了什么?教学鼓励多样化的方式。社会是一个大课堂,鼓励学生在做中学。注重语境运用而非机械性的记忆,基本技能决定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新形势,我们要改变某些教学策略,适应新的考试形势。

《英语高考考试说明》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有这样的文字表述:英语试题略作调整。将突出体现与日常生活、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素材与情境。体现中国人学英语的特点,推动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这说明我们国家的英语教育,特别是基础阶段的英语教育和我们国家整体基础教育一起在发生着一个根本的、深刻的质性的变化――从原来对学科及功能的关注转向了对学习者的关注,最终走向以人为本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从英语的角度来看,我们看到的是全世界对英语的认识,从原来把英语看作是一个学科,到后来强调英语是一个交流工具;而现在,我们认识到英语不单是一个语言信息的承载工具,不单是一个交流工具,甚至不单是一个文化的承载工具,它就像其他学科一样,是用来培养人、塑造人的一个工具。这样的发展趋势将在今、明年明显地反映在外语教学整体理念和课程的推进上,也将反映在高考的设计上,甚至是中小学各个学科的课程设置上。

在新形势下,英语教师要特别关注会考命题思路与学科教学改进的一致性研究。在《中小学英语学科改进意见》中,对考试命题的要求有一条是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么英语教师要如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贯彻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呢?我们自己首先应该不仅教授英语知识,而且还要了解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我们自己不了解,如何教授学生呢?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教案和学案传授中国传统文化。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现在的学生连这些节日都不了解,何谈用英文介绍给外国朋友呢?

(2)中国的传统节气,例如,惊蛰、春分等。

(3)其他的传统文化,例如,春联、琴棋书画、笔墨纸砚、字谜、歇后语、中医、剪纸、风筝、青花瓷、京剧、围棋等。

上述这些东西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北京特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同中国优秀文化,鼓励学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以下就是一篇英语教师平时在课堂上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的例子。

范例:

假设你是红星中学高二学生李华。上周,你作为志愿者参与了学校接待澳大利亚中学生访问团的活动。请根据以下四幅图的先后顺序,给校刊“英语角”写一篇英文稿件,介绍来访学生体验中国书法的过程。

注意:词数不少于60。

提示词:书法calligraphy

Last week,some Australian students came to our school for a visit. As a volunteer,I joined in the activity. Early that day,we gave them a warm welcome at the school gate. After that,I showed them into a classroom. There one of our teachers taught them something about calligraphy(书法). I explained in English when necessary.

They were amazed by the wonderful Chinese art(中国艺术),and some of them even tried writing some characters(汉字)successfully. To remember the enjoyable moment,we took photos together and this was really a memorable event.

上述的例子也让英语教师有了紧迫感,我们不仅要传授英语知识,还要是一个“百事通”,否则我们就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式,我们一定要利用业余时间,及时地自我充电,向其他科目老师请教。这样,我们就能在英语课堂上及时地宣讲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个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学生也会受教师的影响,将来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才会用英文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民族的文化,这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核心素养中有关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英语教师也应该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让我们在英语课堂中宣传介绍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吧!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学数学教案范文 下一篇:欧姆定律教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