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摘抄范文

时间:2023-03-21 09:17:04

中学生摘抄

中学生摘抄范文第1篇

【关键词】摘抄 语文 教学 方法

元末著名学者陶宗仪,每天利用耕田的休息时间,把读书的心得体会、所见所闻随手记到树叶上,放到瓦罐中,十年功夫攒了几十瓦罐,后来整理成三十卷著作,这就是有名的《南村辍耕录》;蒲松龄于通途大道旁设座访行人,搜集奇闻轶事,记下无数札记,终于写成《聊斋志异》;郭沫若先生曾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均任歙张”。如果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汇、句式、段篇,下笔时就能辞畅义达,任凭吞吐。

那么,如何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呢?笔者认为,摘抄可让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妙,摘抄能让学生感悟思想的深刻,指导学生做摘抄,让摘抄成为一种习惯,学生会受益匪浅。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首先在内容方面,对学生摘抄进行指导。

1.知识类文章

高中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对未知世界有一种强烈的探究心理,天文、地理、政治、军事、历史、文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都会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些知识可以开阔视野,丰富头脑,增长见识。由此,我引导学生分门别类做好知识摘抄,鼓励学生建造自己的百宝箱和资料库。

2.故事类文章

催人泪下的亲情故事、惊心动魄的求生故事,动人魂魄的沧桑巨变,感人至深的细节琐事,都会给学生以震撼。这类文章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锻造意志。读这类文章,除了做好摘抄,还要求学生写感受和点评。

3.哲理文章

周国平、梁衡、余秋雨、毕淑敏、史铁生等人的散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发人深思。经常阅读这样的文字,可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生活的思考,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而深化思想,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审美层次和审美情趣。实际上,很多学生喜欢这样的文字。

4.名人传记和文学名著

名人的成长经历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我指导学生读名人传记并摘抄名人的典型事例,在摘抄的过程中,这些故事不仅会逐渐变成作文的素材,而且还会加深他们对世界的认识。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其自身有一定的时代烙印,中学生与名著有一定的距离,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推荐时要慎重,要有选择,必要时还可给学生一些阅读指导。如介绍大概情节和主要人物,引导学生自觉进入到艺术世界。如果老师能和学生一起进行深层阅读,边读边抄边评,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是生命中一段最美的时光。

有了内容,就有了下锅之米。但仅有这些还不够,还需在方式方法上给以指导。

1.充分调动兴趣

首先让学生明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道理。得心应手的应用来自于平日的积累。其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摘抄,可看书报,也可看杂志;可边读边抄,也可边抄边背;可以坐在家中的小书房慢慢品味抄写,也可以在学校挤休息时间快速阅读摘录。

2.打造阅读的环境

在学校,除了学校图书室,还可举办班级图书角、个人小书柜等读书活动。这种以学校购买、个人捐献等形式积累的图书,数量多,涉及面广。课前课后,只要学生喜欢,都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

3.保证充足的时间

我们将阅读列入语文计划教学时间,保证每周一节阅读课。阅读课,不局限上课地点,可以是教室、阅览室,也可以是绿荫下、操场上、走廊里等。除个人阅读外,我们还提倡两人、三人共读一本书,甚至是小组共读一本书。边读边摘抄,边读边交流,既保证了读书时间,又有了交流的机会。

4.指向性与自由性相结合

所谓“指向性”,就是给学生指定阅读方向或阅读目标。如学习小说之前或之后,要求学生找大量的小说来阅读,这是“指向”;在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可摘抄小说里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写阅读带来的感想等,这是“自由”。

阅读的指向性,可以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阅读的自由性,则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符合其个性、兴趣、特长的发展。

5.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每读一本书,一段话,对于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我们的要求是,抄下的好好词好句,在朗读的同时尽量背颂;对于语文能力稍好的同学,我们要求在大量、广泛阅读的基础上,适当精读,除了完成一般摘抄,还要说一说,议一议,并写出读后感;对于具有较高阅读水平的学生,我们在大量阅读、读写结合的基础上,开展某一作品的研讨会,有效提高阅读水平。

6.图文并茂,提升审美

摘抄伊始,我就鼓励学生为摘抄本设计封面,为所抄文字配插图。开始,孩子们只是简单地配图,一段时间之后,有些学生开始自觉地把画面与摘抄内容靠近。图文并茂的背后,是思考的深入,是审美的提升。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学生在阅读中摘抄,在摘抄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随着摘抄的深入,学生的视野会越来越开阔,素材会越来越丰富,思想越来越深刻,表达越来越流畅。所以,摘抄不仅是更深一层的阅读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是语文教学的助推器。

摘抄,让教学更灵动;摘抄,让语文更有底气;摘抄,让语文关注心灵,回归本真!

中学生摘抄范文第2篇

一代又一代的语文老师都会向学生传达这样的观点。但是,认真探究起来,因为没有有效的具体的措施,这话和没说有什么不同呢?就拿“多读”来说,如何才能让学生实现“多读”呢?因为条件限制,许多学生手中并无足够的、优秀的可读物。尤其是农村学生,家中极少订阅、购买书籍。不要说“多读”,虽欲“少读”,亦不可得。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也开始投入使用。阅读课也开始走进课程安排。无书可读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如果没有认真的规划,到位的要求,及时的检测,学生只是随意地浏览,茫无目标地阅读,极容易使阅读课流为形式,甚至变为消遣。那么,阅读课究竟应该怎样上?

通过与语文老师的交流,与学生的沟通,自己上阅读课的实践,我对如何上好阅读课有了一些体会,一些思考,一些总结,一些方法,想与大家分享。

我把阅读课的组织分为三个步骤。

一、读

阅读课当然首先要读。

读的过程中,应解决好两个问题。

1、内容的选择

古人云“开卷有益”,其实在劣质文字泛滥,鱼目混珠的今天,这句话已不再是真理。读不好的文章,犹如吃饭吃到一只苍蝇,不仅没补充营养,还让人恶心呕吐,受到伤害。所以阅读时首先要选择优秀的、经典的、文质兼美的作品。这样,阅读才是有效的,良性的。我们才能从中品味语言之美,汲取思想精华。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分清作品优劣的能力有限,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特别是对一些有争议的作品,教师要结合现实,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阅读观、人生观。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语文组老师们的认真筛选和精心推荐下,《美文》《读者》《青年文摘》《中学生阅读》《意林》《中华活页文选》《阅读与鉴赏》《思维与智慧》《演讲与口才》《微型小说选刊》《快乐阅读》《青年博览》《博客》《中外书摘报刊荟萃》《作文与考试》《共同关注》等是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精品。

2、阅读方式和阅读时间的选择

选择了好书,仍不是解决了所有问题。并不是所有好书都适合在阅读课上读。有的老师建议,可以让学生用半年或一年时间,利用阅读课认认真真,完完整整读一本经典名著,比如《红楼梦》,理由是这样的好书“读一本胜过读一百本”。

我不认同这种观点。

道理很简单:某种维生素对人体再重要,但如果你长期只补充这一种,人仍然会营养不良。

对中学生来说,那些应该精读的经典名著,可以放在假期读。阅读课上的阅读,应以短小精悍为主。一节课的容量应该大一些。书籍的品种可以全面,甚至可以杂一些。不仅文学的,经济的,新闻的,法律的,历史的,都可以读。

但仍然要注意,即使在阅读课上,仍然有精读泛读之分。

阅读课上的阅读,既要有宏观地浏览,又要有重点地阅读。

首先应对书架上的书报种类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确定本节大致的阅读方向,最终选定阅读的对象。

开始阅读,先浏览目录,确定重点阅读的篇目,进行重点突破,其他的内容可以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二、抄

抄即摘抄。重点阅读的内容,要做好摘抄的准备。

摘抄时,可以摘抄其中精彩的只言片语,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些段落,特别精彩的,语言、结构、内容皆有可取之处,文质兼美的上乘之作,鼓励全文摘抄。

全文的摘抄肯定会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花费时间太多。

但我认为,这样的投入是值得的。

我们可以算一笔细帐。两节阅读课,加上中间一个课间,一共90分钟。在这个时间里,摘抄三篇完整的千字文章完全能够做到。

有些文章当然也可以不必摘抄,采用其他形式得到亦可。如在网上搜索下载、复印等。但一是相当多的同学没有这样的条件,二是即使有条件,这样的收获也远远比不上亲自摘抄的收获。

亲自摘抄的益处有:

1、练习书法,提高卷面质量

许多学生从小不重视书法和卷面的训练,虽已是初中生了,字还写得东倒西歪,潦草难看。卷面又脏又乱,不堪入目。通过摘抄,达到让学生重视卷面,练习书法的目的。这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对其他学科都有促进作用。

2、陶冶性情,修身养性

许多书法家都认为书法和太极有相通之处。通过书法练习,可以调整情绪,陶冶情操。舒缓心情,修身养性。

3、汲取文章精华,提高文学素养和道德修养

摘抄的过程,同时又是凝神屏息,专注阅读的过程。这时候,没有喧嚣,没有浮躁,只有笔如龙蛇,思接千载。

想一想,坐在书香弥漫的阅览室中,摊开印着婆娑竹枝的精美摘抄本,一字一句专心摘抄,沉浸在忘我的境界中,这种幸福是什么快捷的方式也取代不了的。

有许多美文,学生百读不厌,摘抄、背诵的兴趣极浓。如林希《石缝间的生命》,毕淑敏《孝心无价》等。还有同学把张洁的《我的四季》摘抄下来,反复诵读,十分喜爱。

三、写

写即写点评和感悟。读和写是分不开的。写是读的延续和升华。

为巩固摘抄效果,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对所摘抄内容的认识,摘抄之后,应要求学生对所摘抄内容进行点评。点评可从语言、结构、主旨等方面入手。

除了点评之外,还可以写感悟。如果说阅读是“读别人”,写感悟则是“写自己”。

中学生摘抄范文第3篇

自近代新式学堂的建立开始,学生的学习有了课内与课外之分,那个时期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课外阅读和课外语文活动,①叶圣陶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中学生课外阅读学习出现的一些问题,希望用叶圣陶先生课外阅读的思想对其进行分析,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启示,以期更好地帮助当前语文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类论著关于课外阅读部分的思想对如何开展中学生课外阅读学习提供了以下启示:

一、多趣:以画会生、文图并茂

与叶圣陶先生同为“开明派”的丰子恺先生是著名的画家,他善于画插图,1925年为俞平伯的儿童诗集《忆》作18幅插图,这本诗集出版后获得“双美”之誉,因为其书的内容美、装帧美。俞平伯晚年给丰子恺家属写信说“小说集《忆》,承宠赐插图,多费螺黛而身价倍增,至今感纫。”②丰子恺当时还为林语堂编著的《开明英文第一读本》《开明英文读本》和叶圣陶编的《开明国语课本》插图,并手写课文。这套书在当时风靡各校,被称为开明的“吃饭书”。“插图美、编排新”(陈原语)焉有不畅销之理!③

从美学的角度来说,文字和图像本来各具特色,图像以其直观性和具体性见长,而文字以其抽象性和联想性著称。④处于读图时代的我们,可以借鉴“开明派”的做法,让中学生阅读图画和文字配合得当的课外读物,真正做到以画会生、文图结合,吸引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其产生阅读的愉悦感、幸福感。正如林白所言:“绝妙之处在于,无论是先看图再看文,还是先看文再看文,都会发现一种有趣的吻合。”⑤

图文并茂的图书符合中学生的口味,一方面我们可以依据其喜好,用精美、生动形象的插图吸引中学生主动翻开课外读物,激发阅读兴趣,顺势引导阅读活动的开展。比如在描写西湖的诗词中,配上直接可感的插图,将西湖具体化,让学生在视觉上对西湖美景有视觉的现实感,吸引他们进一步阅读文字;另一方面,我们要注重插图的质量,不仅要求图画不能喧宾夺主,把握好图文分配的度,而且要求插图能帮助中学生理解文字内容。图画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其本身包含了画家对文字的理解和修养,如果插画不能传神、正确表达文字内容,则会误导中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图画与文字都是一种符号,都承担着表情达意的功能,恰当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科学、理性地培养中学生读图能力和读文能力,让文图并茂的课外读物在激发兴趣、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教授中学生在细节处发现美、感受美。

二、多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必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他要求学生“一定要多读”,只有多读书才能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多读”又分为三点:一要有恒,二要读多种多样的文章,三要读古今中外一切好文章。语言学家吕叔湘也曾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时间有限,因此,想要增加中学生的阅读量,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只能要求学生坚持课外阅读。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版本。“读者读一本书,总希望得到最合于原稿的,或最为作者自己惬意的本子;因为唯有读这样的本子才可以完全窥见作者的思想感情,没有一点含糊。”学生在阅读好的版本后,自然会慢慢受到熏陶,面对鱼龙混杂的读书市场时能够做出较正确的判断,提高独立阅读的辨别能力。其次,教师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特点的学生列书单,指导他们制定课外阅读计划,由简单到复杂,慢慢提高阅读文本的深度、难度、广度,使其有一个阶梯式地增长,相信坚持长效的阅读,中学生阅读能力会得到显著的提升。最后,教师要注意检查阅读效果,阅读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心得和疑问,“学生课外阅读之后,在课内报告并讨论阅读一书某一部分的实际经验;待全书读毕,然后作全书的总报告与总讨论”,对于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地指出和纠正,只有在不断地指导、修正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才能不断提高。“一般指导自然愈完善愈好;对于资质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的个别指导,尤须有丰富的同情与热诚。”

针对前面提出的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学校还要创造条件多为学生提供课外读物,政府要注重图书馆等阅读场所的兴建和管理,尽量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鼓励中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让学生真正获得知识,求得发展。

三、多思:精略搭配、用心咀嚼

读书切忌只追求数量,不解其意,囫囵吞枣。课内阅读一般有老师的讲解,学生只要认真听,就能较好地理解掌握课文,但是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可能为了放松休闲,只追求数量,寻求心理安慰,“”般急速看书,这样的做法可能只是一种心理安慰,并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中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一方面要运用老师在课内教授的阅读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一方面要在阅读中汲取营养,拓展眼界,识记知识。因此,在课外阅读时,要注意多思考,不能阅尽千书不解其中意。

中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一方面要注意精读、略读合理搭配。课外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书目都能做到精读,中学生可以选择老师重点推荐,或理解难度较大的书目进行精读,选择一些只是需要了解内容的书目进行略读,这样详略搭配得当,才能更好地发挥课余时间最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在课外阅读中要注意读书方法,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学会做记号,阅读书目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先看序文、目录。阅读过程太快,容易产生走马观花的效果,中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注意“五到”,集中注意力认真读书。对于初学者或基础较差的,可以要求其摘抄好的词句,但是不能因为摘抄而摘抄,摘抄后要能说出摘抄内容为什么好,好在哪里,且摘抄内容要时不时拿出来读一读、背一背,以加深印象。随着阅读能力不断的提高,读书笔记的要求也要提高,中学生可以尝试以“读书报告”或“研究报告”的形式写读书笔记,当做读书经验交流会或写作的素材。中学生对于书本中写得好的地方要善于做记号,可以有横线、波浪线、圆圈等不同的记号,或者在有心得的地方写上简单的心得体会,这样边看边思考,才能达到阅读的效果。同时,叶圣陶先生还要求中学生“读书先看序文,……序文的性质常常是全书的提要或批评,先看一遍,至少对全书有个概括的印象或衡量的标准;然后阅读全书,就不至于茫无头绪”,“目录表示本书的眉目,也具有提要的性质。所以也须养成学生先看目录的习惯”。

四、多用:以读促写、提升能力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我们要注重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让学生在融会贯通地学习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课外阅读作为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在培养这四个能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课外多读,中学生才能接触更多的生字词,提高认读能力;只有课外多读,中学生才能在读的过程中赏析书本的内容思想、思考问题、提高理解能力,培养质疑能力;只有课外多读,中学生才能“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用内省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而推及作品”,体会作品的内涵。长期坚持课外阅读,最直接的作用便是提高了阅读能力。

阅读与写作息息相关,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因此,要想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提高其阅读能力,以读促写,在阅读中“厚积”,于写作中“薄发”。

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仅有助于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还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良好的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语文能力,中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丰富的知识、积累大量听说的词汇和素材、掌握听说中基础、常用的句法和修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积累大量写作素材、训练表达能力、领悟人文内涵。

因此,在进行中学生课外阅读学习时,教师一要指导学生“勤动笔”,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要边读边想,边想边记,将自己觉得有所思、有所感的部分摘抄下来,也可写一些读书笔记,这样无形中加深了对书本内容的理解、积累了写作素材、增强了记忆力;二要开展一些类似读书交流会、演讲比赛的活动,让中学生将阅读收获实际地运用表达出来,做到“听说读写”完美结合。比如开展读书交流会,中学生讲述自己喜爱的作品,锻炼了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其他听者也能从中收获知识,得到思想的碰撞。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中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中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回顾叶圣陶先生的课外阅读思想,他对于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是在当代仍旧散发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我们应该认真研读有关著作,发掘其内在价值,找到解决中学生课外阅读学习的方法和启示,以此帮助中学生提高课外阅读能力、语文能力。

――――――――

注释:

①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89页。

②陈星:《丰子恺漫画研究》,西汀印社,2000年版第84至86页。

③王文新:《丰子恺美术教育思想研究》,辽宁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20页。

④周宪:《“读图时代”的图文“战争”》,《文学评论》,2005年第6期。

中学生摘抄范文第4篇

一、留心观察,体验积累,丰富作文素材

1.观察农村景色。农村孩子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感情。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给他们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都可以为他们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2.交流、收集农村语言。“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霜降采柿子,立冬打晚枣”等,这都是农村所特有的谚语。又如“锄头下面一层水”,讲的是天旱,地里庄稼无草也要锄,因为切断了土壤中农作物的毛细管,可以防止水分蒸发的科学道理。学生通过收集、交流这些丰富的农村语言,既提高了农事作文的科技含量,又积累了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3.体验农村生活。农村中学生在节假日常要帮家长干一些农活,这正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因此,应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这样既扩大了写作范围,又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感恩父母。

4.观察农村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二、摘抄和视听积累,丰富写作语言和内容,增强作文的时代感

1.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自己所读文章进行有目的地摘抄。我们要教育学生“积累”完整的名篇佳作,多读甚至背诵一些名篇。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另外,像《读者》、《意林》等杂志也有很多好文章,可推荐给学生并指导阅读。此外,名言警句、成语、歇后语均需指导学生及时积累在摘抄本上,尽量多地强记熟读。

2.通过视听积累,培养农村学生作文的时代气息。我们要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有选择、有目的地从现代化视听渠道中积累丰富的材料,如新闻联播、动物世界、各种节日晚会节目、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等,都对学生有益智、激情、开阔视野、丰富生活体验等作用,要指导学生学会动态观察,提高观察水平和积累材料的质量。

三、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记日记、写周记、写随笔

中学生写作水平要能基本达到大纲要求,各类练笔不得少于50万字。因此,教师应在中学生材料积累的过程中,给予练笔指导,并把练笔也当成材料积累的重要途径。练笔的形式一般有阅读练笔,即动笔墨读书,包括词语摘抄、内容概括、读后感、书刊评论等;观察练笔,主要是写观察片断、观察日记;其他如视听练笔、活动练笔等,均可用日记形式写观后感、活动收获等。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通过丰富的材料积累,写作起来定会信心百倍、文思泉涌,我相信,只要我们利用好农村广阔的素材天地,把握好材料积累这一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指日可待的。

中学生摘抄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有效摘抄 步骤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04-0057-02

作者简介:吴美玉(1968―),女,江苏张家港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江苏张家港市鹿苑中学。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明初著名文学家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细述了古代学子为了学习勤奋摘抄的故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而随着出版业和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摘抄离我们越来越远。然而,笔者以为摘抄对于帮助学习、积累知识,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新课改形势下,怎样才能使摘抄这种古老的学习方法再放异彩呢?笔者以为注重摘抄的实效性,实行有效摘抄,定能彰显摘抄的魅力。

一、有效摘抄的概念与意义

有效摘抄是历经筛选、吸收后的摘抄,是提高智慧、触发灵感的摘抄,是有目的、注重实效的摘抄。

1.有效摘抄是筛选、吸收后的摘抄

语文学习读为先,学生以生活为源头活水,与图书馆热切牵手,博览群书,天文地理、诗词歌赋、名篇佳作、军事法律,无不涉猎。阅读故事,了解知识,体悟哲理,欣赏丽句,结交名贤,事事关注。在对书本的研磨中,学生对所阅内容精筛细选,提取锦词佳句、格言警句、生活感悟等精华,细心体察,分析研究,吸收借鉴,实现对所摘内容的再次阅读,提取精髓、吸收养分。

许多卓有成效的人无不如此。蒲松龄设座道旁访行人,搜集摘录无数奇闻逸事,呕心沥血,写成《聊斋志异》;陶宗仪利用耕种间隙,把平时读书心得、见闻随手记到树叶上,放入瓦罐,累计数十年,整理成《南村辍耕录》。他们的成就昭示我们:有效摘抄是经过筛选和吸收后的摘抄。

2.有效摘抄是智慧化、灵感化的摘抄

夸美纽斯说:“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的形成发展期,常因书籍的陶冶而更臻完美。有意识地让学生摘抄至理名言,就如同与伟人对话。学生博采众长,夯实了文化底蕴,提升了文化品位,形成了独特的人格魅力。有效摘抄还在于它的灵感化,摘抄那些言简意赅又凸现智慧的文字,如同聆听暮鼓晨钟,引人深思,使人顿悟,给人力量。

3.有效摘抄是有目的的、注重实效的摘抄

摘抄作为学习的辅助手段,它和教学一样追求实效性。事实上,有效摘抄可以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高学习能力,实现人的进步与发展。

(1)有效摘抄可以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平时写作常感到词汇匮乏、题材狭隘,缺乏新意,读来味同嚼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读书太少,肚里缺货,写作因而成为烦恼。而注重摘抄,注重积累,写作时也就可以避免“无米之炊”的尴尬,写作也就不再是苦事。

(2)有效摘抄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无止境,老师所授仅为杯水车薪,学生必须学会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所以摘抄应与提高自学能力结合起来。

二、有效摘抄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1.目标明确明指向

俗话说:“走路无方向,好比瞎子摸溪滩。”学生如果缺乏明确目的而随意摘抄,犹如航海而无指南针。所以,摘抄必须和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有目的的摘抄,这样可以避免陷入盲目摘抄的泥潭而失去它的价值。比如《荷》专题的学习,学生有针对性地摘抄了咏荷的古诗文、名人与荷的故事、荷花的价值,还寻找荷文化的演变和文化与华夏渊源等,这样便由对荷常识的了解扩展到了对荷文化的全面认识。

2.循序渐进遵规则

摘抄需要遵循循序渐进规则,从易而难,有序摘抄。俗话说“贪多嚼不烂”,多了,耗时又不易消化;少了,则蜻蜓点水而已。每次摘抄,可根据要求定量摘抄,并留下消化空间,哪怕摘抄的少些,也比囫囵吞枣或堆积纸上文字实惠。中学生可依据认知水平而逐渐提高标准,不宜单纯摘抄好词好句,素材可随个人喜好而变化,但凡自己所涉猎的,都可纳入摘抄范畴,从最初的摘抄妙词佳句、格言警句发展到摘抄生活感悟、时评佳论等。无论怎样,都得有个渐进的过程,不可一步登天。

3.相互交流多展示

摘抄成果如果“冷藏”在摘抄本上,那是资源浪费,所以交流学习是落实摘抄实效性的方法之一。每天晨读时,将摘抄成果朗读、背诵给大家听,课间将个人成果抄在黑板报上,或者利用多媒体播放,如果条件许可的话,还可以借助网络,将成果公布在网上,学生访问、复贴,相互交流学习,体验成就感,促使学生自己追求更高目标,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笔者所在学校举办的“中学生读书漂流活动”,就是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摘抄成果的共享。

4.抄练结合勤应用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摘抄当然不能仅仅落实在“抄”字上,还需以抄带写,现抄活用。设法让学生大量摘抄美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模仿写作。学生摘抄的同时,自写赏析文字,老师批改评点,并恰到好处地给予学生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开窍”。由此形成师生“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局面。在以抄带写过程中,尤其应鼓励学生的灵活运用。缪梦娇同学在《我想和寒梅交朋友》一文中,就将摘抄到的优美词句恰当地应用在梅色、梅香、梅态、梅韵上,以表达与梅为友的美好感情,那些咏梅词句也不着痕迹地融入其中。对此笔者又是圈点勾划,又是批注评点,还在班上朗读。这种抄练结合,摘以至用,可以有效实现摘抄的价值,真正凸现摘抄的实效性。

5.功在不舍强兴趣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摘抄也不是三两天的事情,摘抄工作费时费力,单调烦琐,如果尝不到摘抄的甜头,学生失去兴趣,摘抄工作就难以持久。因而不必拘泥摘抄形式,学生可慢抄细品,也可快摘速抄,前提是摘抄不以作业的形式出现,以免学生心生厌倦抹杀积极性而造成摘抄工作半途而废。

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让学生感受摘抄的成就感,可以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也可保持有效摘抄的恒久性。“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洋洋千言,收放自如,这种得心应手的写作状态,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摘抄成果的喜悦,他们一旦享受到写作乐趣,对摘抄自然会倾注更多的热情。

在现代教育氛围中,我们可以通过种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实施有效摘抄,使之筛选摘抄各种内容,吸收其精华,在升华智慧的同时激发灵感,进而提高学习能力,提升知识水平。而在这个过程中,摘抄这块曾经的“鸡肋”也会绽放出异彩,成为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鱼和熊掌”。

参考文献:

[1]谢广风.提高读写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摘抄的一点体会[J].语文教学通讯, 1980,(5).

[2]王艳青.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有感于摘抄背诵积累[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1,(1).

中学生摘抄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阅读 读书笔记 有效方法

语文是一门积累性的学科,没有积累,一切语文活动都无从说起。而阅读则是积累的重要手段。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提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见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阅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可是目前中学生的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

在电视、广播、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途径和手段的日益增多,他们更喜欢听声音、看图象。此外,青少年的心日益浮躁,也更急功近利。因此,现在的中学生,除了课本之外,很少读书,许多学生已经没有读书的习惯。在这种状况下,要求他们去读书、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记读书笔记就成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明确目的

俗话说:闻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记读书笔记的目的:积累语言,通过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积累素材,为日后自己写作做准备;积累思想,记录自己的感受,形成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方法指导

1.摘要式

即读书时把阅读中的重点词句,精彩的段落或名言、警句等摘录下来,进行语言的积累。在摘录的时候要忠于原文,同时要注明文章的标题、出处、作者,这样便于以后使用时查对。

2.提纲式

读懂文章,抓住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条理,用提纲的形式把文章的观点或相关内容记录下来。

3.提要式

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是完全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写出全书的内容。

4.心得体会式

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受到的启发或者收获。

三、布置任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的阅读……”这就意味着各个学段教师可以因时制定不同的读书笔记要求。

1.第一阶段

“厚积才能薄发”,在开始做读书笔记时,我让学生大量阅读自主摘抄,但每天的摘抄不能少于300字,并且要标明文章的题目、出处及作者。为了完成这项作业,学生不得不去大量翻阅报刊书籍。而标明文章的题目、出处及作者的要求使得他们也不能像小学时一样,找本好词好句好段字典进行摘抄以应付差事。阅读的开始是被动的,但我相信大量的阅读总会唤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当他们把摘抄当作每天的作业,主动、自觉地去关注各种信息并摘抄在本上时,学生主动、自觉的阅读精神养成也指日可待了。

2.第二阶段

(1)摘抄整篇文章

语文阅读体系庞杂,古今中外名篇佳作浩如烟海。当摘抄仅仅停留在自主摘抄阶段时,那么学生获得的积累也只是支离破碎,摘抄的价值也荡然无存。此时,要求学生不能在像先前一样随心所欲,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转而摘抄整篇的文章,从而获得完整的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

(2)仿写句子

摘抄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有效阅读,而阅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使积累能够化为己用。在此阶段,要求学生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进行仿写,既让学生随意积累了语言,又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阅读培养了写作能力。

3.第三阶段:列提纲,举例子,引名言

此年龄段的学生,形象思维活跃,抽象思维刚刚起步,要求他们将读过的书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内容要点及写作方法等等,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写出来,这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培养清晰的逻辑思维。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后列举出相关的事例,引用相关的名言警句(我们的要求是各五个),充分利用已积累的课程资源,在实践中再次明确了做读书笔记的目的,并学会有效地搜集处理整合信息。

4.第四阶段:写心得

阅读后,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想等。写的时候一定注意先要读懂文章,然后有感而发,千万不要空泛议论,无病。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抄”,而且要“思”。久而久之,思维、品评的能力自然会提高,而创作的能力的培养也一起尽在不言中。

四、教师的督导作用

1.及时检查

“万事开头难”,任务布置下去以后,教师一定要按时、及时检查,起到监督、督促作用。行动是学习的保障,对于自制力较差,注意力易转移的初中学生,必要的时候就只能使用强制性的手段,逼着他们去读书学习。虽然很被动,但这将会是有效阅读的开始。

2.教师的引导

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针对性的指导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阅读教学包括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而课内阅读又影响着课外阅读。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推荐与引导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方向。例如,我们在讲《伟大的悲剧》一课时,在谈到人与自然作斗争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时,有意识提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以及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随后的几晚,大多数同学都围绕这两本书做了读书笔记,更有同学在写心得体会时引用了海明威的名言“英雄,可以被毁灭,但绝不会被打败”来作结,精辟而又有力。

3.教师的评价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的认知与自我需要紧密联系,只有当这种“需要”转为愿望时,才能迸发出强烈的内驱火花,形成积极的追求。而自我需要是建立在被需要的基础之上的。

及时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评价,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很多教师一味地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的评价,让学生的阅读流于形式,以至于失去了阅读的有效性。

我喜欢看学生们的读书笔记,不管是摘抄还是心得体会,我都会借此与学生对话,语言尽量温情,以肯定赞扬为主,赞美他们选材的用心、眼光的独到、欣赏水平的高超、思维的活跃,甚至是字迹的工整,谢谢他们带给我的美的享受。用心去发现,每个孩子的读书笔记都有可以肯定的地方,然后在指出他们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相信他们下次会做得更好。还在适当的时机让他们将阅读过程中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在这样的评价下,少了批评,多了赞赏,学生的积极性大长,自我需求得到满足,读书笔记写得更认真了,阅读也变得更主动了。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勤做读书笔记是开展有效阅读重要途径之一,只要我们教师用心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积累,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孟鹤明.如何引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教师之友,1998,(05).

[2]马立霞.读书笔记的作用及其写作.写作,2007,(18).

中学生摘抄范文第7篇

周末读书笔记的周期长、内容广、形式多,需有的放失,自成体系。在笔者平时的教学中具体做了如下安排。在初中生开学第一课就强调周末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具体要求。读书笔记在学生的整个中学阶段都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对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而言,每位学生给自己的读书笔记本取一个有诗意的名字,如艺海拾贝、驿路诗语、心灵之声等等。读书笔记内容分为两部分:单周摘抄和双周随笔,摘抄和随笔字数均不少于七百字。每篇摘抄首行必须标明原书名或文章名、页数和日期。摘抄的内容分为四部分:好词(十个)、佳句(三个)、美段(一至三个)和感悟(一百字以上)。随笔则根据作文教学进度,每月给定主题依次为青春成长、情感体验、生活感悟、哲理思辩;文体则依次练习记叙文、散文及议论文。学生长期坚持,必能将获益匪浅。

将读书笔记与课前三分钟相结合是展示读书笔记的好方法。在每节语文课的前三分钟,学生上讲台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两个学生听后当堂点评。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有两次的分享机会,四次点评的机会。通过这种活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台风、勇气、分享精神;另一方面温故知新,互相借鉴,让学生更重视课外阅读。

读书笔记与作文课也是密不可分的。“文学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作文教学在讲经验技巧的同时,更要源自学生切身体验的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将作文课与学生的随笔点评放在一起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以学生的随笔为例进行赏析,不仅改变了作文课远离学生生活的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能够将周末课外阅读与写作训形成一个体系,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读书笔记还与现代文阅读息息相关。课堂教学涉及到适合学生借鉴,作为周末摘抄的优秀篇章,不妨提醒学生多多留意,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就是一篇摘抄的佳作。课外现代文阅读教学也是很好的素材,很多文章不仅文笔优美、情感真挚、哲理深刻,而且特别适合学生借鉴学习。周末摘抄与作业评讲也有相通之处,不必割裂,这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值得注意的地方。

读书笔记与课堂结合,课外阅读与写作结合,课外摘抄与阅读评讲结合,打通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语文知识,将单线作战变为多线作战,相得益彰,形成语文教学体系,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

中学生摘抄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中学生 写作训练 循序渐进

《新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义写作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语言表达在高考作文中的重要作用。语言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是要打一场持久战的,而且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语言,下面是我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

一、积累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在当今高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获得信息相当容易,因此极易养成懒惰的习惯,对于成功只想走捷径,只注重于方法技巧的获得,更忽视了自己努力积累知识的重要性。试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六大文学巨匠“鲁、郭、茅、巴、老、曹”哪一个不是从“私塾”走来,经过长期的背诵积累而让自己的语言达到“自成一家”的境界的。鉴于中学生的这种现状,我在高一阶段重点训练学生的积累能力,并且分下面两种积累方式。

(一)直接摘抄式。

我要求学生平时见到能与自己产生共鸣的句子,要随手记录下来。因为只有日积月累,才会有字字珠矶、句句经典的表达。不过摘抄的句子前提一定是能与自己产生共鸣的。因为只有产生共鸣,记忆才会深刻,才会在写作时让这些句子及时浮现在脑海中。否则便会出现“摘抄做了几大本,一旦写作一句也用不上”的尴尬现象。另外,教师遇到了好的句子也可推荐给学生,但一定要带领学生理解这个句子,尽力使学生真正理解含义,真正喜欢它。只有这样好词句才能进入他们的心中,化为记忆中永恒的东西。

(二)加工摘抄式。

何谓“加工摘抄式”?它是针对“直接摘抄”而言的。直接摘抄的句子往往较短,而且虽与自己产生共鸣,但字面上未打上自己的思想烙印。在一篇作文中只适合做题记,或做点睛之笔,但一篇作文的更多篇幅是需要作者自己选择材料,融入自己的思想进行阐述的。课程背景下的高考作文注意考查学生的认识能力,主要体现在材料与立意的关系上。因为认识是切己的,在考查学生组织材料的能力上就更加强调学生对材料的积累。我们使用时要烙上“我”的印记,突出“我”的情感和思想认识。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平常摘抄的材料烙上我们成长的烙印。这样日积月累,认识能力会逐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因为书面表达的能力和学生的思维认识能力是并驾齐驱的。况且,如果摘抄的材料经过自己的精心加工再创造已经成为自己的作品,这样记忆更深刻,使用时也会更得心应手。比如我一直倡导“述―议”就是这样一种加工形式。这样积累的好处,就是把材料与对材料的认识捆绑在一起,把对材料的认识与个人的人生修养结合在一起。这样加工过的摘抄才是人文载体,是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底色。

以上两种摘抄积累需要学生长期坚持,而且教师要经常督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背诵下来,这样才能真正收到效果。不过这种语言的积累只是训练的第一步,只是从感性上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语言是好语言,精彩的语言,但至于为什么好,他们也许并不知道。积累“让学生知其然”,但要想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就是下一个步骤所要解决的了。

二、仿写

仿写是借助别人的思维火石击撞出自己的思想火花。对于精彩的句子、片段,我会先带学生欣赏,找出句子之所以精彩的原因。经过精心选择的不同句子,以及段落的分析,我们会得出较一致的结论:要想语言精彩;要善于使用修辞;要巧妙引用名言;要妙用句式;要适当幽默,等等。这种师生共同总结的经验可以让学生明白如何让自己的语言推陈出新,与众不同。接下来,我会经常选择好的句子或片段让学生先分析后模仿,写完后当堂或利用其它时间在班内展示,好的作品就确定为名言名句,全班都抄下来背诵。这样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自信,效果很好。

三、创作

(一)学生自主创作

在整个高中阶段,我对作文教学的安排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高一上学期主要是带学生摘抄积累背诵;高一下学期主要是仿写训练;高二及高三在前两个训练基础上,更注重自主创作,不过除了每周一篇的大作文外。我更注重学生的小作文训练,因为中学生一般不喜欢写作文,很多人疲于应付,所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进学重要。因此,我会选择一些合适的契机让学生写小片段作文训练他们的表达能力。比如学习完《烛之武退秦师》之后,让他们写一篇“烛之武,我想对你说”的小作文;学习完《荆轲刺秦王》后,让他们给荆轲写一段感动历史人物的颁奖词;在学习完《离骚》后,我让他们以屈原为题材写一首诗;中秋节到了,让他们以中秋晚会主持人的身份写一段晚会开场白或结束语……这些作文的布置都契合学生“那时那刻”的心理需求,也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因此,交上来的文章,语言都很美。这种在兴趣指导下的片段作文训练多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就无形提高了。到了高三,自然语言功底也就深厚了。

(二)教师示范创作

除了学生的自主创作外,为了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我还经常和学生同步创作,并且所有的创作都是由现实生活有感而发,虽然不能称得上是优秀之作,但因真实、自然而为学生树立了一个榜样。我让他们知道“留心生活细节,用心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写作素材,这样师生之间就无形中形成了一种竞争的氛围,在轻松快乐中让学生喜欢上写作,并且自己的作品总会展示出来,让学生点评,着重提出在语言方面的优缺点,在评论中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刚入高一的学生,教师在指导写作方面一定要循序渐进,注重基础,扎扎实实,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只有学生基本功扎实了,做到“厚积”了,才会在高考有限的时间内“薄发”。我经过六年的尝试,不懈地坚持,收获颇丰,在学校及区、市、省级的历次作文竞赛中,我教的学生总有人获奖。并且那些刚入校时“作文写作困难户”到了高三也不再对作文倍感头痛了,最起码语言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我想这点应该是让我感到最欣慰的。因为“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是我永远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中学生摘抄范文第9篇

【关键词】黔北地区 高中学生 英语阅读能力提升 调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05-03

一、引言

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和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阅读能力的提高,特别是随着高中新课程的改革,英语教学更是把学生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放到了重要地位。近几年高考试题对阅读要求逐步提高,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技巧是试题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

黔北地区农村高中学校学生都来自农村中学,知识储备很少,在初中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英语阅读能力极差。再加上各间学校所处位置在乡镇,硬件设施不齐全,没有语音室、图书室和阅览室、计算机网络不畅、英语阅读材料太少,这给英语阅读教学带来很大困难。面对黔北地区农村高中英语教学“生源质量差、教学环境差、教学效果差”的三差现状,我们决定开展“黔北地区农村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情况,为分析英语阅读的各种制约因素、探讨英语阅读提升策略提供依据,形成英语阅读教学的校本教材,总结出符合我地农村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方法,改变目前我地高中英语教学中重语法、词汇教学,重知识传授等偏颇现象,切实把指导学生阅读理解策略的提高提到重要地位,从而实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达到和谐统一,从而为本地区农村高中的英语阅读教学探索出一条有效的路子。同时,培养我校英语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带动教育科研工作向前发展。

二、研究过程

课题“黔北地区农村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升行动研究”,被批准为2012年贵州省级课题(课题编号:2012806),根据省教科院的要求,我们及时制订了“黔北地区农村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升行动研究”实施方案,于2012年11月8日正式开题。根据实施方案,我们在黔北地区选择了三所农村高中学校,于2012年11月―2013年1月开展了“黔北地区农村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现状”的调查。

附:黔北地区农村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现状调查问卷

贵州省____市(县、区)____中学 高____ 姓名________

为了了解黔北地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情况和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现状,特制定本问卷,请各位同学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回答。(您的答案不存在对与错,请选出所有符合您的选项。)谢谢您的合作!

1.你觉得英语阅读重要吗?____

A.非常重要 B.重要 C.一般 D.不重要

2.你喜欢阅读英语文章吗?____

A.非常喜欢 B.较喜欢 C.喜欢 D.不喜欢

3.你在英语阅读中,阅读材料主要来源于:____

A.课本 B.报刊杂志 C.网络文章 D.教辅资料

E.课本workbook上面的

4.你平时阅读的动机是什么?____

A.老师要求

B.为了扩充课外知识或提高阅读能力

C.兴趣

D.为了应付考试

5.你每天花多长时间在英语课外阅读上?____

A.不到30分钟 B.30分钟

C.1小时 D.超过1小时

6.完成200个单词左右的英语文章阅读量一般花去多长时间?____

A.5分钟 B.7分钟 C.9分钟 D. 9分钟以上

7.当你进行英语阅读时,通常的习惯是:____

A.一边读一边用手指着文字逐词朗读

B.大声朗读

C.不出声,但心里对每个单词总是念念有词

D.默读

8.当你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时,通常是:____

A.马上查词典

B.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

C.问同学

D.不管它,继续读下去

E.先记下来,继续往下读,有可能待会儿就明白了,若不明白,读完再查词典

F.记下来,找老师问

G.放弃阅读,另找自己能读懂的文章

9.你觉得你的英语阅读困难主要在于:____

A.词汇 B.语法 C.句式 D.文化背景

E.以上全部

10.影响你阅读的主要原因是:____

A.作业多,没有时间 B.没有课外英语阅读材料

C.没有兴趣 D.看不懂

11.你平时遇到有好句子或好文段是否有摘抄的习惯?

A.经常摘抄 B.偶尔摘抄

C.在老师的要求下摘抄 D.从不摘抄

12.你通常是怎样预习阅读课的:____

A.老师给任务或根据课文后的问题进行

B.预习单词

C.只是读一读文章

D.从不预习,所以不知道怎样预习

E.找疑点、难点留待老师讲

F.查找相关资料,拓展、延伸相关内容,试着解疑

13.平时阅读的情况?____

A.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每天通过读报或上网自觉补充至少两篇短文

B.老师布置的书面阅读作业完成,另外,有时看一两篇短文

C.课外从来不补充阅读材料

D.课本里的文章都不读

14.你觉得母语及其它课外知识对英语阅读理解有何影响?____

A.有影响,影响很大 B.有影响,但影响不大 C.无影响

15.你认为阅读方法对提高阅读理解有无帮助?____

A.有帮助 B.帮助不大 C.没有帮助

16.高考成绩的70%取决于英语阅读能力,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

A.的确,阅读能力强了,攻克其他题不成问题

B.我不信,纯属胡说

C.有道理,大量事实已经证明

D.不清楚

17.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你是否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并且在阅读中加以应用?____

A.不知道有什么阅读技巧,凭感觉

B.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并能应用

C.不用什么技巧,多读多练,熟能生巧

18.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你能否有意识的选择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____

A.能有意识的应用一些阅读方法

B.无意识状态下曾应用过阅读方法

C.不清楚有何阅读方法

19.对自己的阅读理解的成绩满意吗?____

A.满意

B.不满意

C.怕做英语阅读理解题,每次考试阅读理解失分最多

20.你最喜欢什么类型的英语材料:____

A故事 B.科普论文 C.新闻

D.广告 E.说明介绍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56份,有效率为96%,对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注:1.问卷有些选项,学生可以多选;2.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数。)

从本次调查得出的结果看,我地农村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应该引起极大的重视。

1.学习动机对于学习活动的开展十分重要,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根据问卷调查:回答“对自己的阅读理解的成绩满意吗?”:54.5%的学生不满意;怕做英语阅读理解题,每次考试阅读理解失分最多的学生有36.1%;满意仅有13.8%;认为英语阅读非常重要的学生占38.5%;重要的占44.8%。可以说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英语阅读重要,但不喜欢阅读英语文章的学生占了37.9%;平时进行英语阅读的动机,有30.3%的学生是有老师要求的;23.7%的学生是为了考试;真正把英语阅读当成兴趣仅有25.3%;学生平时阅读的情况是:老师布置的书面阅读作业完成,另外,有时看一篇文章的学生占44.1%;课外从来不补充阅读材料的学生有35.8%;课本里的文章都不读的学生有15.3%。因此,学生进行英语文章的阅读是被动的,没有阅读英语文章的兴趣。

2.英语阅读量的积累需要阅读时间来保障,必须有一定量的英语阅读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可谓水到渠成,量变才能产生质变。调查数据显示:学生每天花在英语课外阅读上的时间,53%的学生不到30分钟,超过半小时的学生有32.3%,超过1小时的学生仅有8.3%。同时,完成200个单词左右的英语文章花去9分钟以上的学生达54.6%,5分钟左右的学生仅有13.3%。可见,我地一半以上的高中学生没有养成用英语进行阅读的习惯,老师没有严格要求学生进行课内外英语阅读,既没有明确具体的阅读内容,也没有进行效阅读方法指导。因此,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训练是今后英语教师的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

3.阅读材料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兴趣,而且难度还要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调查结果看出,学生对故事题材最感兴趣,达60.7%,其次为广告文章 占18.5%,然后是新闻类,占14.1%,科普类,占13.4%,说明介绍类,占12.4%。根据兴趣自我选择的阅读效果最为理想。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发现,以时间顺序组织的叙述文字以及单向推叙的描绘文字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记忆。因此,在阅读材料选择时应充分选择不同的话语结构,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兴趣,对练习的设计加以改进。其次,材料的真实性不可缺少。但有些真实材料因词汇、习惯用法等具体原因,会给学生阅读带来较大难度,不利于他们顺利而有效地进行阅读活动。久之,甚至会极大地挫伤学习的积极性。阅读材料至少要做到在真实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控制,难度适当的材料对提高阅读最为有利。

4.就阅读策略而言,应该是“如何学”。高中生应该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先学单词,然后是句子、段落、篇章,阅读就成为一种仅仅从文字中提取意义的单一过程了。学生容易养成逐字逐句的阅读习惯。从调查结果来看,有28.2%的学生在阅读时,碰到生词会立即查字典,阅读效率较低;28.4%的学生采用问同学,不管生词,继续读下去的学生有20.3%,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的学生仅有19.9%;回答怎样预习阅读课时:老师给任务或根据课文后的问题进行预习的学生有25%,预习单词的学生有36.4%,只是读一读文章的学生有19.1%,从不预习,所以不知道怎样预习的学生有24.2%;把疑点、难点留待老师讲的学生有4.7%,查找相关资料,拓展、延伸相关内容,试着解疑的学生有5.6%;你平时遇到有好句子或好文段是否有摘抄的习惯的情况是:经常摘抄的学生有14.3%,偶尔摘抄的学生有55.4%,在老师的要求下摘抄的学生有17.9%;有16.5%的学生从不摘抄;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你是否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并且在阅读中加以应用:58.9%的同学不知道有什么阅读技巧,凭感觉,26%的同学不用什么技巧,多读多练,熟能生巧,仅有19.2%的同学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并能应用。高考成绩的70%取决于英语阅读能力,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41.2%的学生认为:的确,阅读能力强了,攻克其他题不成问题,认为有道理,大量事实已经证明的学生有37.9%,但有6.7%的学生认为“我不信,纯属胡说”,“不清楚”的有18.3%;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你能否有意识的选择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能有意识的应用一些阅读方法的同学投34.0%,无意识状态下曾应用过阅读方法有33.5%,不清楚有何阅读方法的学生最多,占36.6%;进行英语阅读时,通常的习惯是:29%的学生默读,一边读一边用手指着文字逐词朗读的学生有27.8%,不出声,但心里对每个单词总是念念有词的学生占22.9%;大声朗读的学生有26.5%。

影响英语阅读能力的制约因素很多,调查结果还表明:36.9%的学生认为“英语阅读困难主要在于”词汇(24.4%的学生)、语法(25.2%的学生)、句式(14.2%的学生)、文化背景(14.6%的学生);影响学生阅读的主要原因有:作业多,没有时间(25.3%的学生),没有课外英语阅读材料(18.1%的学生),没有兴趣(18.7%的学生),看不懂(47.4%的学生);认为“母语及其它课外知识对英语阅读理解”有影响,但影响不大的学生有48.2%;有影响,影响很大的学生有37.9%,无影响仅有17.1%。因此,高中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强,目的明确,影响阅读进行的重要原因是作业多,没有时间阅读。同时,词汇也是绊脚石,挫败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在背诵新的语法规则和生词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单词太多,记不住,语法太杂,不好学,材料来源有限,选择又具有盲目性。在理解遇到困难时,而不会主动向老师和同学求助而是选择放弃。久而久之,就会对阅读产生厌而远之。所以在指导学生记英语单词时,要避免孤立、机械性的记忆,应根据情景、上下文及句子来记单词;教师也应尽量在情境中把生词呈现给学生。至于语法问题,应教会学生巧记语法规则的方法。同时,对部分容易混淆的语法现象要进行比较、分析,并应有相应的语法专项及辨析习题,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轻松、自然地掌握语法。

另外,本次调查的结果也表明了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的不足,他们急切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我们知道,阅读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语言信息资源、开阔的视野、丰富的语言知识,拥有较大的词汇量,还得了解英美国家的社会及文化习俗、背景等;同时必须具有较快的阅读速度,较强的推理、归纳、判断及解题能力。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及焦虑心理,加强阅读训练,指导学生阅读技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通过这次调查,清楚地了解到我地高中学生平时在英语学习中的现状,这对今后的英语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实施因材施教的同时,也要因“生”施教,即不忘考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确实做到教学相长,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论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阅读能力的高低是检验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了解到我地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弱点及困惑以及在阅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体上说,以高考为目的的功利性学习动机、阅读速度和命中率不够理想,阅读面窄和词汇量有限等问题,教师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和学生的阅读学习方法必须改进,应该通过分析学生英语阅读提升的制约因素,找出切实有效的英语教学策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指导方法,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英语阅读,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等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具有终身学习英语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切实贯彻好课题的宗旨,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把英语阅读技能和平时的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扭转英语阅读教学的瓶颈,激发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兴趣,从而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蔷.2007.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0906

[3]潘国平.2008.高中英语课外阅读“五给”指导策略初探[J].英语教师,(4):37~43.

[4]孙国兴,黎振海.2002.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探讨[J].教育实践与研究,(8):20~21.

[5]吴本虎.英语学习策略[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中学生摘抄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自主 培养

写作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一件头疼的事,而我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在给学生上作文课的过程中也深感头疼。农村中学生的作文素质、能力、质量都低于城市中学,面对如此境况,提高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摆在我们农村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我的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实践,谈谈我对农村中学生自主作文能力培养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持有益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成功。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实际告诉我们:要成功上好作文课,必须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兴趣是作文的内在动力,是一种长效的兴奋剂,它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的发展,增强情感体验,提高作文能力。

农村中学生,他们缺乏对外界一些新鲜事物的认识,但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这也是农村语文教学的独特优势。所以,我时常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农村的民风民俗、乡情乡貌,优美自然的山水风光,勤劳朴实、任劳任怨的农民。这些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乡村作文素材。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我在批改作文的时候首先充分尊重与理解他们,其次发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从而一方面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提高,一方面使学生的作文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强化。

二、鼓励学生多读书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知识积累是学生作文写作的必要前提,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反之,没有积累,则胸无点墨,是写不出文章来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古代作家学习写作的经验之谈。因此,必须引导农村中学生多阅读多积累。

诗圣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的阅读,有助于学生丰富课外知识,开阔视野,获取更生动、更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写作能力。针对我校大多学生作文质量比较差的现状,我组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摘抄本,将自己平时阅读到的美文妙句,格言摘抄下来,甚至背下来,并且坚持多读多写以加深记忆。除此之外,利用每天的语文早班车,选择优秀作文让学生赏读,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同学之间互相传阅交流,叫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阅览室去做摘抄,利用早自习或空余时间多背古文古诗,精美散文。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写作文就容易更快进入角色,少走弯路。阅读在吸收,写作有倾吐。只有多阅读,笔下才能生花。

三、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一个人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得到发展。教学四年以来,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学生作文,老师的首要任务不是急于指导学生如何去写,而是竭尽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在作文中快乐成长,在快乐作文中发展。

学生一开始写作文,怕说不好,怕写不好畏首畏脚,使思维语言运用能力不能得到发展,这就要让学生明白:只要用自己的语言写清楚自己思考的内容,表达出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就是最美最好的语言。

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主动性。提高作文水平光靠几节作文课,一学期写几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采取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写,自己想写、要写、认真写。作文教学课要引导学生自改、自评、互改、互评,老师总结归纳要有点有面有要求,使学生的思维、表达、评价能力得到同步训练。

能否调动学生自身的潜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作文能力的培养。只有充分认识到并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作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引导学生多写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能力的培养,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历练,历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可见经常多写是使写作成功,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指导学生“多写”的训练中,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使学生愿意写、写得出、写得好作文,语文教师还应该适当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知识、写作技巧。比如,语言的表达,文章的顺序、结构,材料的选取、安排,审题的准确,联想、想象、象征、对比、烘托等各种表现手法在写作中的运用,以及如何快速作文等。

教师要经常引导教育学生,作文贵在作,不作不成文。平时要多写日记,写周记,写读书笔记,写大作文小作文。一句话,贵在多写,熟能生巧,多写笔生花。

五、指导学生要善于模仿

《朱子语类》云:“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中学生的生活面还比较窄,思想尚不够成熟,还不可能形成一套具体的系统的对于写作以及对于生活的看法和观点。这样,他们在进行创造性的写作活动时,还需要广泛吸取别人写作的成功方法和经验,就像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先必须从临摹开始,中学生写作,也要从临摹开始,摹仿句子、段落,摹仿篇章、语言,摹仿结构、立意等。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这节课,我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结构……这些模仿,为学生写作夯实了基础。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把他们平时读书摘抄的资料,积累的优美的语句,有机的运用到相应的文章中去。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学生感到这样做,确实既丰富了写作材料,提高了写作技巧,又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整体写作水平。从而消除他们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大大激发作文的积极性。

上一篇:雷锋日记摘抄范文 下一篇:好的文章摘抄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