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5 12:20:43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第1篇

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是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得大量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同学们写的科学小论文,比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要短一些、浅一些。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现在我就来说一下我的小论文:

前几天,叔叔阿姨们就送来了好几盆花和几株树。门口、客厅里、房间里和阳台上都摆上了盆景。我对爸爸说:“我们家都有成植物园了,摆那么多的植物干吗?”爸爸笑着说:“植物能制造气氛,净化空气,人和动物谁都离不开它们,离开了它们都有不能生存。”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为什么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我将信将疑。决定做几个小实验来证明这个问题。

星期天,我从车库里抓来两只老鼠。这两只可怜的小老鼠即将成为我的实验品。它们不停地挣扎着,圆溜溜的一次性薄膜桌布小眼睛瞪着我。我把第一只小巧玲珑老鼠放在一个大鱼缸里,用把玻璃瓶封得严严实实的,生怕瓶里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相通。我仔细地观察着,只见小老鼠沿缸着壁,绕着缸底快速地向前窜。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吗?难道爸爸说的不是真的?可是,没过几分钟,只见小老鼠绕圈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滞不前,奄奄一息的样子。顿时,我把一次性薄膜桌布轻轻拿开,捉出第一保小老鼠,放进第二只小老鼠,又搬入了四盆枝繁叶茂的植物。然后轻轻盖上一次性薄膜桌布。我不停地拍打鱼缸,只见小老鼠惊慌地乱窜。过了好久也没要咽气的样子。这个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输送动物所需要的氧气。

为了进一步证明人类和动物对植物的依赖性。我来到我们家附近一个饲料加工厂。那儿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哝哝的灰尘味,熏得我直咳嗽。我感到十分难受。然后,我又跑向我们家屋后的一片竹林里,那是一个空气新鲜的地方,我感觉极为清爽。这个实验证明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使人呼吸顺畅。

这两个实验证明,人类和动物的生存与植物有密切的关系。这其中到底有多大的科学道理呢?我还到上网查询,总结出以下几点: ① 人必须依靠植物提供氧气,只有植物才能制造氧气。如果说一个人几天不吃饭、几天不喝水且有一息尚存的话,几分钟就可能性命难保,氧气可是人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呀!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约2万多次,吸入氧气0.75千克,呼出二氧化碳0.9千克。 ② 动物与植物的呼吸,物质的燃烧,也都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样一来,空气中的氧气不就一天天增加么?不!天地间之所以没有产生过这种危机,就是因为植物既是天然氧气“制造厂”,又是二氧化碳的“广阔市场”。 ③ 有人做过统计,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制造氧气750千克,吃掉二氧化碳1000千克。所以算起来,只要有10万平方米的林木,就可以供给一个人氧气的需要量,并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掉。因为有植物源源不断地补充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才能保持基本恒定。相反,如果没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气只要500年左右的时间既可以用完。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第2篇

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是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得大量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同学们写的科学小论文,比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要短一些、浅一些。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现在我就来说一下我的小论文:

前几天,叔叔阿姨们就送来了好几盆花和几株树。门口、客厅里、房间里和阳台上都摆上了盆景。我对爸爸说:“我们家都有成植物园了,摆那么多的植物干吗?”爸爸笑着说:“植物能制造气氛,净化空气,人和动物谁都离不开它们,离开了它们都有不能生存。”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为什么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我将信将疑。决定做几个小实验来证明这个问题。

星期天,我从车库里抓来两只老鼠。这两只可怜的小老鼠即将成为我的实验品。它们不停地挣扎着,圆溜溜的一次性薄膜桌布小眼睛瞪着我。我把第一只小巧玲珑老鼠放在一个大鱼缸里,用把玻璃瓶封得严严实实的,生怕瓶里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相通。我仔细地观察着,只见小老鼠沿缸着壁,绕着缸底快速地向前窜。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吗?难道爸爸说的不是真的?可是,没过几分钟,只见小老鼠绕圈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滞不前,奄奄一息的样子。顿时,我把一次性薄膜桌布轻轻拿开,捉出第一保小老鼠,放进第二只小老鼠,又搬入了四盆枝繁叶茂的植物。然后轻轻盖上一次性薄膜桌布。我不停地拍打鱼缸,只见小老鼠惊慌地乱窜。过了好久也没要咽气的样子。这个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输送动物所需要的氧气。

为了进一步证明人类和动物对植物的依赖性。我来到我们家附近一个饲料加工厂。那儿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哝哝的灰尘味,熏得我直咳嗽。我感到十分难受。然后,我又跑向我们家屋后的一片竹林里,那是一个空气新鲜的地方,我感觉极为清爽。这个实验证明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使人呼吸顺畅。

这两个实验证明,人类和动物的生存与植物有密切的关系。这其中到底有多大的科学道理呢?我还到上网查询,总结出以下几点: ① 人必须依靠植物提供氧气,只有植物才能制造氧气。如果说一个人几天不吃饭、几天不喝水且有一息尚存的话,几分钟就可能性命难保,氧气可是人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呀!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约2万多次,吸入氧气0.75千克,呼出二氧化碳0.9千克。 ② 动物与植物的呼吸,物质的燃烧,也都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样一来,空气中的氧气不就一天天增加么?不!天地间之所以没有产生过这种危机,就是因为植物既是天然氧气“制造厂”,又是二氧化碳的“广阔市场”。 ③ 有人做过统计,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制造氧气750千克,吃掉二氧化碳1000千克。所以算起来,只要有10万平方米的林木,就可以供给一个人氧气的需要量,并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掉。因为有植物源源不断地补充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才能保持基本恒定。相反,如果没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气只要500年左右的时间既可以用完。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通过针对课题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育网络教研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和成果展示研究”,运用行动研究法的思路,对“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活动的由来、如何操作、成效怎样、研究心得、问题与展望进行阐释,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初步探寻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关键词: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行动研究;初步报告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6-0001-4

为更好地推动重庆市中学物理的新课程改革,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激发广大中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展示我市初中、高中物理学科课改成果,重庆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和物理青蓝网,连续5年组织开展了5届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下面向读者作一初步的汇报,愿大家有所启发和收获。

1 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的缘由

1.1 物理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开展重庆市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的调研,发现存在一些典型问题。学生学习物理不积极,不主动,能听懂课堂的内容,却不能很好地解决有关的问题,学生课堂上是机械地听和记,课后被动地完成习题作业,缺乏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的观念没有得到较好转变,部分教师对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没有创造机会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分析解决新的问题。对于研究性学习和学科小课题研究,绝大多数学校有想法但尚未付诸行动。

1.2 物理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以下原因:一是教师的观念不易转变,如何从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人才观等多方位深入地体会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学生没有亲自实践体验,缺乏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没有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不会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缺少交流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三是考试评价的压力。学校领导和教师担心中考、高考成绩不好,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倾向于用苦教苦学来提高教师们认为的教学质量。

1.3 问题的解决

通过举办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可以给学生和物理教师搭建非常好的机会和平台,在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激发广大中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 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的操作实施

2.1 组建小论文评审委员会

通过积极沟通协调,遴选赞助学校,组建小论文评审委员会。委员会下设论文评比组、组织宣传组、后勤保障组,分别负责小论文评比、评比过程的通知、简报、结果公示和评比前的分类统计、评比后的证书打印快递工作。

2.2 拟定通知组织实施

拟定并向各个区县教研机构物理教研员、委属中学物理教研组长下发通知,各区(县)接到通知后,按照要求,做好科技小论文参评组织工作。通知明确了参赛对象: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给出参赛论文内容:科学报告(包括科学考察报告、环境调查报告、科学观察日记、科学实验报告、科技制作或科技发明报告等);科学猜想或创新观点;实验现象探究,家庭小实验探究;科技书籍、报刊阅读心得或有创见的读书笔记。评比不收任何费用。

2.3 大赛评比程序

评比第一阶段由各区县、直属校初评,择优选出的论文按规定数量以电子稿件形式上报参评,论文应有指导老师所写的50字以内的评语和签名。第二阶段,由工作人员将小论文作者的信息全部隐去而以编码代之,将一定数量的论文打包发到评委邮箱,评委个人按评比条件评出一、二、三等奖,要求评委对每一篇论文进行网络搜索,凡有抄袭行为的论文一律取消评奖资格。第三阶段,评委集中在一起,对所有一等奖论文进行审议,获特等奖的要经过全体评委投票表决。

2.4 表彰方式

对一、二、三等奖获得者颁发获奖证书,获奖名单在物理青蓝网上公布,对获得一等奖的论文作者进行介绍,并附学习或生活照片,进行鼓励和宣传。对指导学生获特等奖的指导教师,也在物理青蓝网上进行宣传与表彰。对组织工作突出的教研员和辅导教师颁发组织奖。优秀论文上传物理青蓝网,供教师、学生查询,也供下学年学生写作小论文学习参考。

3 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成效显著

3.1 学校、教师、学生对此项活动的关注度逐年增加

全市重点中学积极挂名赞助此项活动,活动规模不断扩大,重庆市参与活动的区县、学校个数逐年增加。2012年重庆巴蜀中学投入经费1万元赞助开展“巴蜀杯”小论文评比,参评论文245篇,一等奖43篇;2013年重庆南开中学投入经费1万6千元赞助开展“南开杯”小论文评比,参评论文465篇,一等奖65篇;2014年重庆一中投入经费2万元赞助开展“一中杯”小论文评比,参评论文445篇,一等奖77篇,特等奖3篇;2015年重庆八中投入经费2万元赞助开展“八中杯”小论文评比,参评论文454篇,一等奖63篇,特等奖3篇;2016年,重庆11中投入经费3万元赞助开展“11中杯”小论文评比,参评论文766篇,一等奖 82篇。

3.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物理核心素养

学生通过对生产生活的观察思考,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获取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写出科技小论文。这个过程中,他们观察思考,手脑并用,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性、积极性与以前相比都大有进步。活动中提高了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问题的形成和处理开始有了较好的程序性和规范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毫无疑问,科技小论文的写作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3.3 转变教师观念,激发教师潜能,实现自身价值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小论文写作,转变观念,大胆实践,获得了自我价值的再发现,实现自我发展的一次飞跃。大渡口区一位教师,指导一名学生写的小论文《树叶为什么落下时大部分是反面朝上》被评为了特等奖,使得领导与同事对他刮目相看,同事纷纷向他讨教指导学生写出高水平文章的经验,他还给全区物理教师交流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小论文,带动了区域内一帮青年教师热心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和每年的科技小论文撰写,小论文质量越来越高。

3.4 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重视科技小论文的评比

大赛有效地促进了家校一体地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家长们为让自己的孩子写出得奖论文,纷纷利用周末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走进博物馆收集素材。重庆11中的学生家长为物理青蓝网投来了稿件,文中热情地说道:感谢物理专委会和青蓝网的工作人员,感谢你们辛勤的付出、精心的耕耘,为孩子提供了一块营养丰富的试验田,让他们能茁壮成长。从这里,让孩子思想起飞,去到科技的远方!

3.5 科技小论文集结成册

我们将5届的科技小论文评比资料汇总,按照通知、获奖公示、简报、学生心得、优秀论文集结成册,收录初中优秀论文(含教师、评委评语)50篇,共108页,高中优秀论文(含教师、评委评语)27篇,共86页。

3.6 网络宣传锦上添花

我们的5届中学生科技小论文大赛,通知、评审结果公示、学生论文展示、学生写作心得等,都在物理青蓝网上面挂出,供重庆市乃至全国的师生们点击、了解、学习,无疑大大增强了活动的影响力,也极大地激励、唤醒着广大师生参与这项有意义的活动。

4 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的行动研究成果

4.1 科技小论文的意义

写作科技小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写作的论文,都是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是在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各科知识,而且通过研究创新,知识的深度加深了,也扩大了知识面。

写作科技小论文可以加强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有效地掌握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掌握研究方法,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如论文《三种洗衣粉洗净度之研究》就需要多人合作,讨论如何研究,控制哪些变量等等。

写作科技小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如,学生写的环保论文《化学与环境污染》等等。一名同学在获奖感言中写道:在科学的海洋中不断地探索自然的奥秘是我每天的幸福和快乐所在,感谢祖国、父母和恩师培养教育我,希望我以后能在科技方面有更多的提高,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中,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写作科技小论文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有的论文会涉及课本外的知识,学生可以到图书馆、互联网上查阅资料,进行自学,还通过实验,用手机拍照收集证据,很多小论文都是图文并茂,论据充分,也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学生的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表述出来,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了学习的动力。

4.2 学生的小论文还有不足之处

有的论文题目太大,研究问题不够深刻。学生在选题时没有充分、认真地考虑,题目的范围太大而不易把握,无法深入。有的论文立意本身就是错误的,完全凭自己的想象在写,如《永动机的制造》等。有的论文论点不够明确,论据不够充分,论证过程不够严谨,从而导致论文质量不高。有不少的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写小论文,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认真观察、思考生产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没有养成钻研问题的习惯,缺少教师的鼓励和指导。

4.3 更好地开展小论文活动的一些对策

转变教育观念,大力支持学生的小论文活动。我们不应该从应试教育出发,把学生圈在课本知识之中,抑制他们的创造力,而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出发,放手让他们去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观念的转变,需要学校领导、班主任老师、科任课教师共同进行。

各学科的任课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从身边的实例展开分析研究,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科学研究并不神秘,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地、生动活泼地学习,鼓励学生多做课外小实验。一旦发现学生有写小论文的念头,老师要在选题、讨论、修改、成文等方面指导学生写作,要给予鼓励和支持。

多组织学生观看科技电影、科技电视节目、阅读科技杂志,了解科技方面的新进展。写作科技小论文之后,要组织竞赛评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具有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学生来写作小论文。对好的论文可以不断修改,使之完善,投到相应的杂志发表。需要做实验或进行社会调查的,应强调安全第一。

5 问题与展望

5.1 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活动是通过群众性的学会来组织开展,不收取学生费用,每一年都会面对经费问题。这项活动本来就是工作之外的事情,区县物理教研员、物理教师对这项活动的意义认识还不够,参与面还不是很广。学生主要是写与物理学科有关的论文,学科单一。对学生科技小论文的方方面面研究还不够深入。

5.2 对未来的展望

得到更多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理解、认可和大力支持,是坚持不懈地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保障。争取得到重庆市的科普基地的大力支持,依靠科普基地,争取专项经费,加强科技教育宣传和表彰工作,都可以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加强课题研究,申请专项课题,有助于这项工作的开展、提炼、升华。随着高考制度的重大改变,今后高中将不再分文科、理科,高中各学科新课标的修订、新教材的修订,已经加入了许多实践性的内容。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将会推动这项活动的积极开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但愿不仅仅是物理学科,其他的数学、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等等学科,在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上,有效整合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各个学科都能转变教师观念,为学生提供实践、研究、写作、交流、评比的平台,让学生个性化健康成长,则是学生成长的福音,也是家长、教师、社会最大的愿望。

结束语

开展这项活动,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项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同学们学会观察社会、生产、生活,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锻炼广大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以适应社会和科学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为了转变物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功在千秋。坚信在各位积极进取的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育会得到越来越好的发展。

感谢重庆巴蜀中学、重庆南开中学、重庆一中、重庆八中、重庆11中的大力支持,感谢重庆市各区县物理教研员、直属中学教研组长的认真组织,感谢参与活动的同学们以及指导教师,感谢各届评委,感谢课题组全体成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走进新课程》丛书编委会,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严先元.教师怎样作教育行动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林素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成功(教育),2012(02):58.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学生 化学小论文 论文选题

1 中学开展化学小论文写作的背景与意义

新课标强调要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和利用化学课程资源,开展丰富的化学教学活动,促进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已具备一定写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中学生开展化学小论文撰写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运用和整合知识的能力。在课后,学生回忆课堂知识,通过写作用自己的语言转述相关知识,有利于将知识内化理解;同时又能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做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写作的过程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书写表达能力。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用书面语言表达的过程,就是他们培养逻辑思维、提高论述能力,转变学习方法,增加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兴趣,促使自主探究、钻研化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过程。

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化学小论文,可以更好地去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而且可以将学生论文中的素材进行有效利用来优化课堂教学。化学小论文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作业,使教学过程更富有创造性。同时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与学习,更有效地开展化学教学。

2 化学小论文选题的原则

选题是化学小论文写作的首要环节,它决定论文的写作方向和主要内容,关乎着准确理解课程内容本身的意义与价值。所以,选题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同时要依据相关课堂教学的课程目标,以及相关知识的属性。选择出能够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有所提升的写作主题。

2.1 可行性原则

写作的主人是“学生”,选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写作的主题感兴趣,他们才会真正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写作,才能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敷衍了事。此外,教师在设定写作主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和写作能力,选择的主题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但也不能过于简单,失去写作价值。首先,如果写作主题偏难,学生会不知道如何下手,为完成任务而上网下载,进而摘抄,根本不明白自己写的是什么,更别提有收获了;其次学生还有其他课程作业,若写作主题偏难,势必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但如果写作主题过于简单,如:让学生对于一些课堂上已经讨论解决了的问题进行再次的分析总结,往往会使学生感到乏味甚至厌倦。毫无创造性可言的机械式重复,不仅使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所以在设置写作主题时,要在学生实际能力的基础上使写作富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创造力。同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化学知识与化学能力的差异,有层次性地设置写作主题,将选题分为简单、较简单、有一定难度,正确引导学生选题。使每个学生在写作中都有不同的收获。

2.2 目的性原则

化学小论文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作业是普通课程作业的延伸与升华。目的是要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所以写作一定要紧紧围绕课程目标来进行。不可只考虑学生的兴趣,放任学生完全自主选题,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选择写作主题时要从课程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写作,做到劳有所获。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往往凭自己的兴趣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虽也会有一些收获,但是多流于表面,没有实质性的收获,甚至有可能脱离写作目标。例如,有些学生对一些化学家的故事很感兴趣,他们将从网上下载的文章摘抄成一篇小论文,其实就是一些化学家生平事迹的罗列。此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仔细挖掘这些化学家生平故事中,有关他们如何实验、探究获取真理的方法和过程。使学生从中学习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曲折性,和科学家们持之以恒、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总之教师应该从教学目标出发,同时再结合学生兴趣设置写作主题,使学生自觉地进行目的性的写作。

2.3 针对性原则

化学小论文的写作,作为一种师生间交流的媒介,实施目的在于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使同学问进一步交流学习。因此教师要以挖掘学生在课堂及课程作业中无法反映的思想、感想为目的来设置写作主题。如:结合学生的解题思路,学生在教学重点、难点的理解掌握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感悟;学生对生活、社会中与化学相关的现象的看法等方面来设置相关写作主题。这类小论文的写作首先利于教师充分了解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存在的问题和解题的思维误区,并能针对所存在的问题,适当调整、改变教学的方法及策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有效地指导。其次使同学们相互借鉴学习方法,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交流解题思路,培养发散思维,最终使教学变得高效。

3 化学小论文选题的新视角

3.1 辩证思考发现误区

掌握教学的重难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核心。由于中学课业繁重,化学课课时安排有限。往往一节课结束后,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对教学的重难点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对一道题的解题思路,遇到的问题,反思辩证的过程,发现的思维误区,以及如何修正自己的思维误区,最终得到正确结论的过程写成小论文,这样不仅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自己不懂的问题,而且可以使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忽略的细节,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认真细致。例如,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关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练习题:MnO2+4HCl(浓)=MnCl2+Cl2+2H2O中得失电子的数目的计算。学生的思维误区是:将失去电子的数目记作4个,原因是反应前有4 mol的氯原子。反思辩证的过程:由于反应后只有Cl2中2 mol的氯原子化合价发生了变化,MnCl2中2 mol氯原子化合价并未发生变化,也即反应中有2 mol的浓盐酸表现还原性,有2 mol表现酸性。换个角度,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到和失去电子的数目相等,失去电子的数目也应该是2。总结规律:类似于这种反应物中元素化合价部分发生变化的反应,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原子个数要依据生成物来确定。学生通过小论文将自己的思想反映给老师,使得老师对学生的指导,更有导向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辩证思考能力。

3.2 分享方法交流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发现一些学生平时学习很用功,不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且额外找题练习,可在考试时成绩往往不太理想,学生也会因此问老师,为什么自己很努力,成绩却很一般。付出但得不到相应的回报,难免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另外一些学生,恰恰相反,仅仅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得轻松快乐,成绩却很好。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将自己掌握各类性质化学知识的方法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使学习方法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转变学习方法,找回学习的信心。使学习好的学生相互借鉴学习方法,争取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加强了同学们在学习上的交流,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学习。

3.3 发散思维更新实验

新课程非常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为了切实落实新课改对学生实验能力和素养的要求,在完成教材中提供的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充分了解实验原理的情况下,寻找满足实验的其他化学物质,进一步巩固一些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在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中氨的喷泉实验进行教学后,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1)除了氨气能形成喷泉实验外,还有哪些气体适宜做喷泉实验;(2)假设烧瓶里全为C02气体,怎么样也能形成喷泉;(3)假设喷泉实验装置中,烧瓶中只有一根长导管,无胶头滴管,采用什么措施也能形成喷泉;(4)假设2个烧瓶中分别充满纯氨气和带有空气的不纯氨气,形成喷泉后的溶液浓度是否一样?学生可将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写成小论文,从而进一步巩固实验原理和实验的注意事项,达到巩固和掌握实验的要求。

3.4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化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在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中的主题1化学与健康时,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常见药物的成分与疗效》的小论文,同时可以根据民生热点写一篇:《添加剂:瘦肉精的成分与作用》或者《三聚氰胺的成分和作用》的小论文。

3.5 紧跟时代关注科技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生物教学 自学习惯 督促和评价

高中生物新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老师要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

一、在平时教学中有意培养学生的多种自学习惯

大凡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掌握了较好的自学方法,且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就有意培养学生多种自学习惯。

1.养成不先预习不听课、不先复习不做作业的自学习惯。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有了大概了解,哪些难懂的地方需要在课堂上问老师也能做到心中有数,这既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又提高了教师授课的针对性。课后及时复习不仅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强化记忆,而且有利于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2.养成勤查工具书的自学习惯。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涉及许多生物学理论、学说和定律,生物学现象,动植物和微生物名称、名词,生物学著作和生物学家等知识,由于在教材中没有做详细的注解,学生在自学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疑惑不解的名词术语,那么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查阅工具书。

3.养成爱思考、爱质疑的自学习惯。我启发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边阅读边思考,善于发现疑点,敢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不发现问题的学习就难以深入,学生提不出问题,主要是因为习惯让思维顺着教师讲解的逻辑系统进行,而没有构建自身的知识逻辑结构。这种情况下知识的内化效果就比较差,在学习中容易产生错误,形成学习障碍。所以,养成爱思考、爱质疑的自学习惯非常重要。

4.养成博览群书的自学习惯。中学生从课本中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与生物科学有关的报刊和课外书籍,通过摘录、剪贴建立自己的“生物学资料库”。这不仅可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还可吸取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5.养成阅读的自学习惯。自学的主要形式是阅读。阅读有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和课外阅读等形式。预习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事先阅读相关课文。为了提高预习阅读的有效性,老师可先拟好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纵览全文,了解梗概,并在阅读后做出解答和提出疑难。然后再精读细读,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笔圈点勾画,并运用批注法在课文空白处批注提纲要点和感想,做到重点落实。课中阅读是教师随教学进程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一个或几个重点的相关段落。为了使学生对所阅读的重点段落做到字斟句酌,我常变换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强化记忆,我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法进行专题阅读,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组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课外阅读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眼界、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能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养成勤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自学习惯。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渠道,还给学生自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只是工具,能对自学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但如果没有自学的习惯,那么无论信息技术运用得多么熟练,自学能力都不能提高。如前所提,“不预习不听课,不复习不作业”,勤查工具书或权威网站、爱思考爱质疑都是现代学生要养成的自学习惯。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自学的过程中,会巩固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体会到信息技术的无穷魅力,体验自学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喜悦。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协同家长控制学生上网的时间、上网内容,使信息技术主要运用在学习上。

7.养成写生物科技小论文的习惯。生物科技小论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确定的题材,通过实际观察、调查、实验等收集资料,独立撰写的具有一定见解的生物科学技术文章。中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活动并撰写科技小论文,不仅能树立学生科学的态度、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解释和分析一些生物现象并进行研究,便于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生物学素养。老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多写小论文,生物科技小论文的写作应针对不同的题材,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撰写不同体裁的文章;指导学生如何选好题材,以及观察类、实验类和调查报告类科技小论文如何收集资料等问题。写小论文的题材难易适当、大小适宜,具有可行性,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选题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选择难易适当的,学生能胜任的题材,同时要考虑到与题材相关的实验材料、仪器设备、时间、产地等可行性条件,切忌脱离实际。我们要努力通过上述办法去培养学生写生物科技小论文的习惯。

二、通过教师的督促和检查评价来促进学生的自学习惯的养成

学生自学离不开督促和检查评价,评价能作为学生评判自学效果的依据,也能激发学生自学的热情。学生自学情况到底怎样,指导的预习或阅读是否真正得到了落实,等等,老师必须进行及时检查、督促和进行评价,以鼓励和推动学生的自学行为和自学习惯不断养成和提高质量。例如,我在每节新课前,都要利用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先提问学生。对学生的生物科技小论文等,也定期组织全教研组教师进行评选。

除了对传统课堂学生的自学进行检查、督促和评价之外,还要对进行网络自学的情况进行评价。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在学生机完成学案后,电脑会直接对学生的答案评判。每个学生都可以了解到自己的自学的情况,并弄清下面听课的要点所在。教师根据教师机收集到的结果,对学生进行总体评价,学生在这种探究心理的驱使下,去深入研究学科知识,扩充相关知识,并进行知识的重组和整合,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提高知识质量。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第6篇

高中语文第五册写作第二、三单元分别是寓言故事与科幻小说、自然科学小论文。科幻小说学习重点是不仅使学生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同时要求学生练习编写科幻小说。科幻小说以小说形式来描述奇特的科学幻想。它要求把科学和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科学知识武装人们的头脑,鼓舞人们展望科学的美好前景,激发人们求知与探索的热情。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注意写科幻小说的三方面。科学性--所描写的故事尽管不是事实,但必须在科学原理上站得住脚;预见性--所描述的内容应当是人类科学实践所未曾达到的领域,但又是在目前科学条件的基础上所做的合理的推断与假设,在未来有成为现实的可能,这样才能给人以启迪,激发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文艺性--应具有一般小说的特点,即有典型环境的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完整的故事结构,才可引人入胜,引导读者在科学幻想的世界中遨游。

自然科学小论文单元,要求学生了解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学习写自然科学小论文。自然科学小论文是指对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某些现象、原理、问题等进行专门的考察、分析、研究所写成的科学小论文。由于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迅速普及,许多新近有发展前途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外空探索、纳米技术、生物遗传与变异等等,都使中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成为他们的热门话题。但是中学生如果要对自己接触的自然科学中的某些事物、现象、问题或某个专题,进行比较深入、广泛的探索、研究并加以论述,写成科学小论文,以揭示其特征、本质、现实意义及规律,这就不是随便说说那么容易了。这种科学小论文的写作难度要比一般议论文的写作难度大得多,它不但使用材料多,写作内容难,而且在概括归纳、逻辑推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它是一般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延伸和发展,又是科学研究论文的起步和准备。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一是“小”,同正规学术论文相比,它内容较浅,篇幅较短。二是科学性。它的材料应当是真实可靠的,而且应当是在经过细致的思考与研究后实事求是地提炼出来,不是主观猜测或臆断,语言应当准确、清晰、严密、合乎逻辑,不能模棱两可、含糊费解。三是创造性。是否具有创造性是衡量自然科学小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应在科学小论文里,提出在观察、调查和考察中获得的新发现,在实验或制作中使用的新方法,得到的新成果等,从而能给人以一定的启发。学习这个单元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求实的精神,准确的表达及观察习惯和研究能力等等。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写作这种小论文的意义。其写作步骤分为选择题目、搜集材料、提炼观点、安排结构、起草修改等几个阶段。

1 描述性自然科学小论文

这类小论文的核心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和说明,兼具有说明的科学性、精确性、严密性和记述的具体性、形象性和条理性的特点。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介绍新发现的某种客观事物或现象。因此,它重在说明事物或现象是什么,在于“使人有所知”。写此类科学小论文必须占有充分、实际的材料,才能为论题提供有力的论据,才能有比较、有鉴别,才能打开思路,启发思维,真正进入写作过程。如为学生布置课外练笔题:由于受传统观念“牙疼不算病”、“老年掉牙是客观规律”等的影响,人们往往不太重视牙齿的保护。所以我国于1998年规定,每年的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请搜集有关“牙”方面的资料,写一篇描述性的科学小论文。

2 考察性自然科学小论文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第7篇

校本课程《校园植物文化》以植物为载体开展系列活动,引领学生走近植物,积极挖掘植物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创造性运用植物文化育人,通过感知植物、诗词吟诵、现代散文赏析、文化品读、雅闻趣事、歌咏植物等研究性学习,构建以自主探索为基础,合作学习为主体的开放的学习过程,实现在认知、情感以及行为等方面的个性发展,培养人文情怀、提高艺术修养、丰富生活情趣。

校本课程《校园植物文化》由生物和语文两部分组成。语文教学活动分为四节,通过组织学生阅读与校园植物相关的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和认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配合生物学课程调查校园植物资源;探究植物各种生命现象及规律;培养观察方法,写好植物观察日记;背诵相关的诗文积淀人文素养;阅读名家散文,丰富情感。所有这些活动都会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编排语文阅读第一节“物竞天择・人与自然”,特别在贾祖璋的《葵与向日葵》之后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自然科学小论文”,在这篇关于生物学分类知识的科学小论文后面,安排学写自然科学小论文有它的合理性,指导高中学生撰写自然科学小论文富有重要意义。从写作教学目的看,我们培养的高中学生,将来绝大多数都要去从事生产劳动和科技工作,指导他们撰写自然科学小论文,可以为他们将来的科技写作打下坚实的荃础,使他们终身受益。撰写自然科学小论文,一般都要建立在自然学科的科学实验或实地科学考察活动的基础上,是一个使中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认识进一步深刻化和条理化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要对自己接触的自然科学中的某些事物现象、问题或某个专题,进行比较深入广泛的探索研究,并加以论述,写成科学小论文,以揭示其特征、意义及规律,这种科学小论文的学习非常必要。它是培养青少年创造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从跨学科教育学的角度看,学生撰写自然科学小论文,无论对自然学科的学习,还是对写作学科的学习,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和不可低估的价值。

诗歌是语言和文学的精华,而每一个青年心中原本都有诗意的人生向往,只是被压抑在教育体制的冻土下。屈原所谓“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杜甫所谓“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李白所谓“万物兴歇皆自然”。他们“大天而思之”,对于天地的博爱无私,自然的规律性,以及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都有极好的形容。诗人亲近自然,不论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日月山川,风雨雷电,都能触发他们的灵感,引起许多关于宇宙、人生的思考,品读诗词就是让高雅的诗歌贴近我们普通人的生活,纳入我们必经的人生历程之中。当诗歌对我们显得亲近,我们的心灵就会比较自然地感受并萌发诗意。因此第二节编排了诗词品读以及“综合性学习解意象品诗歌作诗词”。

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和高考语文辅导以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点。以花草树木植物为象征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是各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种共同现象。人们在欣赏花草树木外在美的同时,也赋予了它们某种特定的意义。文人学士通过咏诗赋词,把他们内心的感情和审美情趣寄托于大自然的花草之中,这些形象从外界移入诗中时,为诗人的思想感情所点染、浸润,传达着一种感化、教育的力量,因此诗人都非常重视创造意象。意象在诗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绝大多数诗歌就是通过意象来诠释作品的哲理,通过意象来破解作品的寓意,通过意象来鉴赏作品的意境,通过意象来与作者进行艺术、美学、心灵与精神的交流。在诗歌学习中,分析意象,就是分析文学物象中所蕴合的意义,正如艾略特所说:“表情达义的唯一方式,便是找出‘意象’,即一组物象,一个情境,一连串事件,这些诉诸感官经验的外在意象出现时,该特别情意便马上给唤引出来。”鉴赏诗歌的意象,就是要让学生将自己所接触到的诗歌中的意象分门别类地作梳理。通过查找有关意象的资料,用简明文字概述意象的寓意。

散文这种体裁,精粹警辟,形式自由,能够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写植物的散文在情物关系的处理上,常常是托物抒情、融情于景、移物就情,就是将物拟人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风貌;或通过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把情完全融合在写景的文字中;或把物拉过来,赋予人的情感。作者常常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或喜、或忧、或悲、或思的情感,通过情感倾向的宣泄表达出文章的主旨。因此需要学会在阅读过程中由体味作者的情感进而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

语文第三节散文品读之后安排了以“植物与文化”为主题的各类活动。植物历来就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尤其是中国园林植物在配置上更是受历代山水画哲学思想的影响,在植物的选择上十分重视品格,注重色、香、用。不仅仅是为绿化,而且要能入画,意境上求深远、含蓄、内秀。植物象征意义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个是传统文化,一个是生活习俗。以花草树木为象征,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是各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种共同现象。古老的中华大地和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孕育了以松、梅、竹、菊和牡丹为代表的植物文化,而西方人以玫瑰、百合和栎树为代表的植物文化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和西方宗教文化影响的结果。汉民族注重以花木喻人,西方人注重以花代言,这是汉英植物文化最重要的区别。汉民族以花木喻人,关注的是花木的内在气韵与人之精神品质的联系。西方人也以花木喻人,但着意的主要是植物的外部特征与人之外貌的联系。

要求学生从生活中自己身边开始,观察各种植物和我们自己文化的关系。再利用网络查询,搜集世界各地相关资料完成各项专题作业。比如:1.选出你心目中,对人类文化最具影响的或在应用上最特别、最有趣的植物,谈谈你的认识。2.花语是人们用花来表达人的某种感情与愿望,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渐约定俗成的,为一定范围人群所公认的信息交流形式。如果让你在校园内选择一种植物代表我们学校,你选哪一种,谈谈理由。这些相关专题作业的设置将会让学生深入领悟人与植物的关系。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第8篇

一些大而空的题目由老师为学生代定,学生束手无策只好找来资料剪剪贴贴本报讯记者近日在采访广州市一次中学生科技小论文竞赛活动中,发现一种新的抄袭风正暗藏中小学校园。 网络时代的“剪刀+浆糊” 在参赛论文集中,记者发现一篇关于校服的论文有些眼熟。翻查以前采访资料,发现以前某中学开展科学活动时一篇初二学生论文的大段文字,与该论文几乎完全相同。于是记者上网利用搜索引擎键入“校服”二字,果然搜出:两篇论文大段文字均原封不动引用自网上。 这是偶然巧合,还是习惯成自然?记者又抽取了论文集中多篇文章,按其论题分别在网络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结果发现:多篇论文均直接从网上“拿来”资料,有的论文甚至近乎是用网上资料剪贴而成的。 有老师指出,网络时代学生都以电子文档或课件形式交作业,鼠标点点、复制粘贴便大功告成。 小学生也讨论恐龙灭绝 曾多次带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夏老师告诉记者,每次比赛都会有不少学生论文因为题目太大太空,又没有自己的观点而闹笑话,比如他所见到的《恐龙灭亡探秘》、《谈地球臭氧层的破坏》、《论现代小学生德育教育》《珠江流域水污染研究》、《广州市交通状况调查及改善策略》……这些科学家和政府都尚未解决的课题已经超越了中小学生的能力范围。夏老师表示,这样的题目往往都是辅导老师为了参赛获奖“代定”的,操作过程中学生面对如此宏大的问题束手无策,而各种现成资料和研究成果又很容易获得,不得不找来一大堆资料,剪剪贴贴就成了一篇论文。 中小学生论文应注重过程 夏老师表示,现在中小学流行的学习论文、科技创新比赛、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学习方式,很多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老师“满堂灌”的传统模式,借鉴了国外教育的新思路,但如果只学了皮毛而忽略了本质,就成了舍本逐末。 夏老师建议,小学生论文可以不拘泥于形式,可研究“利市钱如何支配更合理”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中学生则向更深层次引导,要能够动手实践,并强调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观点,如“利用数学建模研究某村庄人口流动”。 夏老师认为好的科学论文必须包含发现、搜集、记录、分析、统计、提炼、写作、介绍、交流,以及协同合作为一体的完整过程,而非剪剪贴贴就可应付差使。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第9篇

创新教育 风靡校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历年的科技创新大赛中,重庆一中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科技教育也成为重庆一中的办学特色。科技方面的成就让重庆一中更加光彩耀人,重庆一中在科技方面的影响力已经不仅仅渗透到师生中,更是让科技的春风吹出校园散播于社会。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潜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形成了经常性科技活动,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计算机等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奥林匹克头脑风暴、一种智力快车、机器人和传统的三模一筝一电(空模、海模、车模、车筝和无线电)等课外活动。定期性科技活动,如小科学家协会年会、趣味数学竞赛、物理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竞赛、化学实验设计和实验竞赛、地理拼图和地理知识抢答比赛、科技英语单词比赛、科技游园活动和科技小论文报告与答辩等。学生科技活动已成为重庆一中的一大亮点与特色。在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学校的科技小设想、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四小”科技活动,被列为面向全国中小学推广的五种课外活动模式之一。

科技创新大赛奖是学校检验科技教育成果的重要活动,学校老师们多次阅读并分析历届科技创新大赛通知、规程及补充通知,青少年竞赛项目(创造发明、科学研究论文、机器人创意)、青少年展示项目(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是重庆一中的优势项目。

创新添彩 培育英才

在今年举行的27届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相关教师也积极行动起来,与市科协加强联系,获取比赛的第一手信息,组织学生参加创新比赛,为学生提供一切可能的设备及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探索科学难题,积极发扬“求知求真”的务实精神。

在第27届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中重庆一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高2013级的张露、张洋、朱立华对RW新型防水耐久密封材料的研究获得一等奖,总计7项一等奖高居全市第一,超出几个直属学校获奖总和;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智能型太阳能果蝇诱灭装置》、《工业石膏代替石灰石生产水泥的关键因素研究》分别获得重庆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设立的创新单项奖。

学校科技实践活动成果显著,在2003年全国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和机器人大赛中获奖人数居全市第一,2004年获2金4银7铜的全国中学最好成绩。在2012年重庆市首届中小学生科技节上,饶集田同学凭借“隧道自然光辅助照明系统”荣获重庆市首届中小学生科技节高中组一等奖并得到小科学家称号。近年来学校多人次获得“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期望效应;工科物理化学;课外实践;实证

物理化学包含了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等内容,是工科类院校化学、化工、矿物加工、材料、环境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1]。其以概念抽象难懂、逻辑性强、公式推导繁琐、记忆难为特点,是一门既难教又难学的理论课程[2]。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把教育心理学领域的“期望效应”引入到工科物理化学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来,综合运用鼓励法、宽容法、信任法、关爱法和发展法等研究手段,达到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善师生关系的目的[3]。

1“期望效应”

“期望效应(ExpectancyEffect)”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Effect)”或“罗森塔尔效应(RosenthalEffect)”,在教育心理学上指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期望本身将导致该期望成为现实。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用实验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证明了将期待变成现实的可能性[4]。

2实验过程

本文将“期望效应”应用到工科物理化学的课外实践活动中,运用实验和论证的方法,研究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该效应下学生的活动规律,探讨“期望效应”与学生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实现“期望效应”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作用的目的。为了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发散思维和自主能动性,要求学生结合工科物理化学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和相关现象,在课余撰写一篇研究小论文。将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并行的3个班学生分开,分别布置课外实践内容,对其中一个班说,当代大学生已是天之骄子,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都很强,很多创造性的成果都是在学校期间得到锻炼而实现的,我们同样能够做出惊人的事迹,请大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查找资料,结合物理化学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和相关现象,就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或现象,充分发挥想象和动手能力,撰写一篇研究小论文,以培养独立和创新意识,提高资料搜集和论文撰写能力,同时也能开拓视野,激发自己对学习和生活的兴趣,这本身也是对自我综合素质提升的很好锻炼。对另一个班的学生说,结合物理化学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和相关现象,每位同学必须撰写一篇研究小论文,凭你们现在的水平和能力,也不敢奢望你们能写出什么好文章,但这是任务,必须完成,否则平时成绩会受到影响。对第三个班的学生其他什么也不说,就告诉他们要结合物理化学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和相关现象,每位同学撰写一篇研究小论文交上来。最后将期末收到的小论文进行分类整理,从选题、内容、格式等方面分别统计3个班学生的论文,探究这3个班学生活动的差别。

3实验结果及分析

结果发现,第一个班的学生论文,无论从选题的新颖性和来源的广泛性,还是从内容的丰富性、逻辑组织的严密性和格式的规范性,整体上比第二个班的学生论文要好很多。例如,在选题上,“论半衰期在考古学中的应用”“论稀溶液的依数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逆Carnot循环在空调节能上的应用”“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在中草药及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物理化学为您揭秘生活现象”“关于无声饮水机的研究”“从物理化学的角度综合分析秸秆的合理利用”“突破绝对零度—对温度的进一步认识”及“物理化学法在处理矿山废水中的应用”等,选题都很新颖,涉及领域也很广泛,很能吸引眼球。而第二班的选题大多是诸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论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平行反应的影响因素”“物理化学论文”“相平衡的内容”“熵变的内容”“凝固点降低及其生活应用”“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浅谈稀溶液的依数性”“物理化学的学习与生活”及“生活中的物理化学”等,基本是对教材中的知识点的概括,少数同学作了知识点的引申讨论,新颖性和涉及领域都显得很平淡,难以抓住眼球。内容上也是,前一个班的学生论文内容整体较丰富,查的资料多,信息量全,有强有力的支撑材料,逻辑清楚,且能做到图文并茂,布局合理,行文格式规范,能够赏心悦目,看了还想看;而后一个班的学生论文,大部分是课本内容的整理,尽管也有一定的应用探讨和资料支撑,但整体显得枯燥单调,也未能图文并茂,有的甚至全文纯文字,连个示意图都没有,整体上要逊一筹,只有极少数学生论文撰写相对较好。而第三个班学生论文的表现整体上处于中等,介于前两个班之间,没有前两个班对比那么明显。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人们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这就是前述的“期望效应”。在给第一个班布置课外实践作业过程中,充分利用了鼓励法[5]、信任法、关爱法[6]和发展法,多鼓励我们的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也可以是这一剧中的辉煌,真诚地信任学生,教师的信任会变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帮助学生将相对枯燥的专业知识应用到自己感兴趣的生活领域,相信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中,绝大部分将是社会的栋梁之才,我们洒下的每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我们传授的知识将是他们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从上面研究论文撰写的实验研究结果也看出,这种鼓励、信任、关爱和发展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改善师生关系方面比打击、瞧不起、不信任、刻薄和僵化所产生的效果会好很多。

4结语

将“期望效应”应用到工科物理化学的课外实践活动中,运用实证的方法,考究在研究论文撰写这种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活动规律,探索“期望效应”与学生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能够让“期望效应”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也能为“期望效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案例参考,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沈文霞.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刘国杰,黑恩成.物理化学导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杨再文,刘向荣,赵顺省,等.“期望效应”在工科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2):166-167.

[4]RobertRosenthal,LenoreJacobson,Pygmalionintheclassroom(Expandededition)[M].NewYork:Irvington,1992.

[5]白音.爱的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1(12):35-36.

[6]刘焕春.“罗森塔尔效应”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6(16):51-51.

上一篇:毕业论文文献格式范文 下一篇:学术论文格式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