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辅导范文

时间:2023-05-16 11:17:56

中学教育辅导

中学教育辅导范文第1篇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CN:14-1307/G4)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是面对全国基础教育工作者、研究者的教学研究刊物,是展示全国基础教育各科教育领域学术研究风采的舞台,是广大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交流的平台。

中学教育辅导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B-0005-02

生涯,英文名为career,来自罗马文viacarraria及拉丁文carrus,均有古代战车之意,后来引申为道路。现在常指人生的发展道路,也指人或事物所经历的途径,或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扮演的系列角色和职位等。

生涯发展教育强调个体全面地发展和发挥个人的特色,其目标在于使每一个个体能认识自我,从而选择一种合适而有意义的工作的决策能力的教育,在整个教育历程中进行生涯的认知、试探与准备。生涯发展教育与辅导贯穿人的一生,在学龄各阶段都不能忽视,青少年的生涯发展教育与辅导尤为重要。本文在借鉴西方国家及我国港台地区生涯教育与辅导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学生生涯辅导现状,以生涯发展教育理论为指导,提出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辅导模式的初步构想,以期对中学生生涯发展教育实践有所启发。

一、生涯发展教育与辅导理论概述

1908年帕森斯在《选择职业》一书中强调:职业选择必须与个体的兴趣、能力、个性特点和客观条件相结合,只有正确认识自身素质和潜能,同时对个体局限性和自身条件作客观评价,才能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搭配,从而做出恰当的职业选择。生涯发展教育与辅导理论使职业辅导转变为生涯辅导,将生涯辅导引向个体连续发展历程中,扩展到终生发展的领域,使之成为学校教育与心理辅导的重要部分。

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从幼儿园到成人的整个教育过程,在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中进行“职业生涯”观念和“职业生涯”准备的教育。生涯教育进入台湾后,延续了西方的理论体系。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于1999年9月公布的《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总纲纲要》,确定“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为国民十大基本能力之一。在同年10月召开的“九年一贯课程分科纲要小组召集人联席会”上增加生涯发展议题,将生涯教育课程设置在《公民》课程中,由专职公民教师担任和提供生涯咨询指导。香港则将就业指导机构设为学生事务处下属的一个具体职能部门,将生涯教育纳入“全人教育”的总体理念框架,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协助学生开拓各种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业指导机构的专职辅导人员通过公开招聘的程序,从社会中直接选拔,具备相关的工作经历和社会经验。

西方国家及我国港台地区的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已较为成熟,为我们立足中学生生涯教育辅导,探索科学、合理、高效的生涯发展教育模式具有一定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我国中学生生涯教育与辅导开展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学校几乎忽视对中学生进行生涯发展教育,即使是在一些比较发达地区的中学,也没有建立起生涯教育与辅导体系,更没有可借鉴的操作模式。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针对中学生的调研显示:大多数中学生存在“升学无意识、就业无意识、发展无意识、生涯无规划、学习无动力”的现象。

为深入了解中学生生涯意识成熟状况,我们采用自编的《中学生生涯意识成熟问卷》进行了现状调查,在广西某中学共分发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39份。问卷共设生涯态度、生涯认知、生涯探索和生涯规划四个维度。经问卷统计并结合访谈,总结出中学生对生涯发展的三个认识水平:

第一水平:对自身未来的发展及各种职业的要求缺乏基本的认识。这部分学生大多为低年级学生,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从未考虑过自己的生涯发展,认为今后的志愿方向、从事行业都由父母考虑和安排,个人没有思考这些问题的必要。只需成绩理想、考一个好学校即可。如在回答本问卷的项目“我考虑过初中毕业后(单项选择)”时,选择“上高中”的学生占81%,选择“职高”“中专”“技校”等专科学校的占7.1%,打算毕业后“就业和创业”的占4%,有8%的学生表示没有考虑过。这表明相当部分学生对生涯发展规划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个体生命和生活的发展需进行系统考虑和规划。无生涯发展规划意识。

第二水平:对生涯发展有初步的认识,但不了解生涯发展的综合性,在对生涯辅导的理解上存在偏差。这部分学生中,认为“生涯规划是自己要做的事”的占49.1%,但会“借课外活动的机会以探索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的仅为24%,“寻找参与和未来发展有关的活动”的只有37.8%。这表明已有一部分学生对生涯发展有初步意识,但是大部分还缺乏进行生涯规划的具体行动和相关途径。在访谈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生涯发展内涵的理解很局限,认为生涯辅导就是帮助个体找到理想工作的过程;在评价各种职业和选择自己的从业方向时,单纯以工资的高低、社会地位的高下等作为评价和选择的标准。总的来说,这部分学生对生涯规划的全局性认识不足,忽略了生涯发展的独特性、终生性和综合性。

第三水平:对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有了初步的总体规划,能在长辈以及生涯指导机构的帮助下,根据自身特点对今后的发展方向作较系统地构想和计划,但由于条件限制,还存在各种不精确的认识,有时甚至出现较严重的误解。如回答“我有自己的理想”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的80.7%,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的仅为38.4%,说明这些学生只是简单考虑过自己所谓的“理想”却没有结合自身及环境条件对未来进行规划。大多数学生虽然回答“知道如何实现理想”,却只有27.3%的学生会自己寻找相关资料,这种由信息的不精确所产生的认知使他们整个规划的可行性大打折扣。

可见,大部分中学生缺乏基本的职业意识,对自我认知不足,不了解自身职业兴趣,不懂得如何规划与实践职业理想。因此,对处于重要人生阶段的中学生开展生涯发展教育与辅导尤为迫切和必要。

三、中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与辅导模式的初步构想

中学生生涯教育与辅导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尽早地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根据自身兴趣及职业目标进行职业决策,实现人生发展。根据生涯发展理论的指导,结合我国中学生生涯教育的现状,各校应挖掘现有资源,积极开展生涯发展教育,有效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和辅导活动,如:(1)开设职业生涯辅导课程,通过系统授课,对全体学生进行生涯教育,促使学生了解生涯发展理念,扩展生涯知识;适当开展生涯规划辅导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生涯探索。这是学校正常、有序、规范地开展生涯教育,实现生涯教育目标最为可行的方法。(2)开设生涯辅导咨询室,对毕业班学生或有需要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由专门教育工作者完成。(3)通过学科渗透开展生涯教育。各科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挖掘教材的相关教育契机,组织教学活动,使职业生涯教育渗透其中。(4)利用特别节日,如护士节、教师节等,通过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系列讲座,组织参观、体验活动,在活动中贯穿职业生涯教育。(5)通过家校合作,使家长了解各阶段生涯规划的有关知识,在家庭教育中能运用相关知识和信息,对学生进行指导和交流,并利用家庭资源让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巩固学校生涯教育的效果。

中学教育辅导范文第3篇

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在贵阳市某中学八年级选取两个平行班。一个班为感恩团体辅导组(n=54),其中男生24人,女生30人,平均年龄14.2±0.4岁。另一个班为常规教育组(n=54),其中男生26人,女生28人,平均年龄14.2±0.2岁。

2.研究工具

采用感恩问卷(TheGratitudeQuestionnaire-6,GQ-6)。该问卷包括6个项目,要求被试根据最近的实际感受进行评价,该量表用七点计分,其中项目3和6为反向计分题,计算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分数越高表示感恩倾向越强;GQ-6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1,采用奇偶分组法的分半信度为0.82,重测信度为0.70,信度指标均达到了测量学可接受的水平,GQ-6具有较好的信度。该问卷题量少,不容易使参与测试的中学生产生疲劳效应,从而能收集到更加真实有效的数据。自编团体活动满意度评价表。主要调查成员对团体活动的满意程度,团体活动带来的收获。采用“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完全同意”5个等级评价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感受。

3.研究方法

本次团体辅导是发展性的团体心理辅导,目的是培养良好的感恩意识、促进感恩行为。此次团体辅导结合感恩三维结构理论,围绕感恩认知、感恩情感体验及感恩行动设计团体辅导方案,共开展6次活动,每周1次,每次2小时。团体辅导教师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团体辅导过程主要采用讲授、游戏、讨论等形式。每次活动结束后让成员写下自己参加活动的感想及建议,合理调整团体辅导活动。常规教育组不进行任何团体心理辅导,也不告知其为常规教育组成员。整个团体辅导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导入阶段。加强成员之间的认识和沟通,使彼此不熟悉的成员相互了解,营造愉悦的氛围,建立安全、信任的团体环境。第二阶段:展开阶段。创设感恩情境,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感受到的恩惠,产生感恩情绪,逐渐形成感恩意识。并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进行感恩,将感恩落实到日常行为。第三阶段:结束阶段。分享活动感受,回顾成长过程,结束团体辅导。

4.效果评估

干预前后,两组分别填写感恩问卷(GQ-6)。感恩团体辅导组在活动结束后填写团体活动满意度评价表,进一步评价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效果。

5.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

二、结果

1.干预前后两组的感恩倾向评分比较

团体辅导前,感恩团体辅导组和常规教育组感恩倾向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团体辅导结束后,感恩团体辅导组感恩倾向得分显著高于常规教育组。感恩团体辅导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常规教育组前后测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干预前后两组的感恩倾向量表差值比较

感恩团体辅导组感恩倾向得分的差值显著高于常规教育组。3.团体活动满意度调查感恩团体辅导组在7个调查项目上持“同意”和“完全同意”态度的百分比分别为96.3%、92.6%、85.2%、88.9%、98.1%、100%、96.3%。

三、讨论与建议

本研究以感恩三维结构理论模型为依据,结合团体辅导的特点对中学生感恩倾向进行了实践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教育组的学生相比,感恩团体辅导组学生经过团体辅导活动干预后,感恩倾向得分明显提升。这一结果也再次证实了感恩倾向可以通过训练提高。此次团体辅导通过对学生进行大量感恩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内在感激情绪的产生,从而有效转化为感恩行动。感恩意识作为感恩行为的推动力,对塑造、培养良好的感恩行为十分重要,是此次团体辅导的重点内容。家庭是陪伴学生成长最重要的环境,此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侧重于对家庭成员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感恩行为的训练,如:“我名字的故事”、“假如我是妈妈/爸爸”、“我从哪里来”、“我成长的足迹”等主题活动。结果表明,感恩团体辅导组中96%的学生对此次团体辅导活动感到满意;团体辅导结束后,部分家长也反映,孩子近来更加开朗、积极,懂得关心家人;统计分析结果也显示中学生感恩倾向总分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团体辅导形式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感恩水平,适用于中学学校教育及教学。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干预时间较短,感恩意识及行为培养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合理、有效地开展感恩团体辅导,及时观察、评估其效果能够更有效地为学校教育工作服务。同时,本次团体辅导侧重于培养对家人的感恩,增加对他人、事物、生命等的感恩教育内容会更加完整,这也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中学教育辅导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教育;中学生;心理辅导

2015年七月份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了6.68亿,网民中初中学历占比为36.5%,高中/中专/技校学历占比为30.5%,大学本科占11.8%,总体上中学生占比最高。打开中国知网输入网络、中学生、心理健康等关键词搜索发现80%以上的文章都是关于中学生网络成瘾的。这些数据告诉我们中学生上网人数很多,但使用网络的现状却并不乐观。我们都知道网络只是一个工具,它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取决于使用它的人。如果我们这些教育者也能与时俱进,利用网络自主、隐蔽、安全、快捷等优势,搭建网络心理健康平台,就能改善或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如果又能与传统的学校、家庭、朋辈互助等辅导方式结合,建立一个完善的线上线下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教育、心理测量与评估、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那我们的心理辅导工作是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鉴于此,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开发完善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网络课程

应国家教育政策和纲领的要求,中学都配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但一个学校1、2名教师满足不了几百学生的需求。尽管学生的需求不一样,但是处于同样的环境、同样的身心发展阶段,心理问题往往也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情绪情感,人际关系、自我成长、性心理、学习等问题。如果我们针对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进行网络课程开发,把一个个问题做成微型课程或者主题课程,配以图片和动画视频。例如性心理问题,课堂教学有些时候学生不好意思问,老师也不好意思讲,但是做成课程就可以在大家都能接受的范围内深入客观的讲明白。同时学生还可以匿名留言就自己关心的问题提问。课程放到学校网站心理健康教育板块,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内容自主学习。当然也要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改和增添内容以满足学生心理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二、结合网络课程健全心理测量与评估系统

很多高校心理中心已经具备完善的心理测量和评估系统,这种模式也可以应用到中学阶段。我们可以筛选适合中学生心理活动特点的心理测评内容放到学校网站心理健康板块。如中学生智力测验量表,各种情绪状况量表、爱情观、价值观、人际关系等量表。还可以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结合,针对课程内容有相应的测量分析。未来这种模式做的更好的话甚至可以针对学生的分析报告再给出合理的建议以及改进策略,网络系统自动记录学生学习过的课程和做过的测验,一定时间后,自动提醒他们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测验,让他们看自己有没有进步或改变。当然,我们的测评系统内容可以更为广泛,不仅仅只局限于和心理健康课程对应。所有目前国内外科学规范的适合中学生应用的量表和问卷都可以涵盖,让处于自我意识飞跃发展,情绪情感变化剧烈阶段的青少年们能通过科学的方法了解和认识自己。

三、建立动态的网络互动交流模式

学生遇到问题,需要专业的老师进行咨询,但不是所有学生有的有勇气接受咨询。承接网络测评系统的内容,有些学生做了测评,感觉内容不够深入,还需要进一步了解的话就可以找专业老师进行辅导。因此可以开发一款既可以一对一和心理辅导教师交流,也可以就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群体讨论的APP。老师在线工作时间内,可以和有需要帮助的学生一对一的进行咨询,一般问题在线就能解决,如果老师感觉得有必要当面约谈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改为面谈。如果学生主动要求线下咨询的话可以进行传统心理辅导。对大家都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例如大考前的焦虑、厌学、早恋等我们可以有几十人同时提问、分享、参与讨论的群,这种方式有点类似于传统的朋辈心理辅导,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但是更为安全和自由,对于内向型的学生来说,这种形式更利于他畅所欲言,同龄人的观点和建议也更容易被接受。需要强调的是每个群里需要有至少一个心理辅导人员的参与,对大家讨论的内容起一个监督和引导的作用,保证内容是健康的、科学的、可行的。

四、开通学校与家庭的网络沟通互助渠道

很多学校有自己网站,网站上分门别类的有很多板块,各种信息。家长可以及时查阅,了解学校动态。教师也常常利用社交软件建立自己的学生家长联系群,班里的一些动态会及时的传递给家长。传统的学校---家庭合作心理辅导模式在网络环境下也可以实现,甚至会更为有效和便捷。教师都具有心理学的知识,学校也经常对教师进行培训,但家长在这方面就比较弱。所以心理健康网络课程的开发,不仅学生可以学习,家长也可以学习。学校不定期的心理专家讲座也可以邀请家长参加,现场互动提问。不能参加的家长,学校可以录制视频放到学校的网站,家长自行观看学习。建议家长经常上学校的网站了解学校的各种活动,可以增加家长和孩子沟通的话题。班主任对于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出现的一些共性的心理问题可以直接提供给心理辅导老师,让辅导老师开展相应的辅导活动,或制作微课视频帮助孩子们。对于个别孩子较为严重的问题,可以征求孩子意见网上和老师交流或进行面谈,与此同时和孩子家长联系,提醒他们注意孩子的表现,以及给他们一些如何应对以及怎样沟通的建议。班级孩子多,教师照顾不到所有的孩子,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反常表现,或者家里有什么事情发生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也要及时的跟老师沟通,让老师在学校给予更多的关心或帮助。在班主任建立的家长群里,老师可以经常放一些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和辅导的材料供家长们学习,家长们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问,大家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和进步。网络的普及使身在不同时空的人有了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也为我们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很多人研究网络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主要集中在负面的影响上,可是这么多的研究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呢?研究网络成瘾的文章数据显示孩子成瘾的人数、比例,列举成瘾的原因,可是那些成瘾的孩子依旧在成瘾。网络是把双刃剑,中学生使用网络有诸多的危害,但这不是网络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监管和引导的问题。所以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利用网络好的一面去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去帮助家庭,帮助学校。希望有一天再打开知网输入中学生、网络、心理等关键词搜索,出来的文章大部分是如何利用网络造福孩子、家庭和学校的。

参考文献:

[1]黄发森.试分析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J].新课程导学,2016(6).

[2]周惠娣.中学生网络环境教育下的几点思考[J].中华少年,2016(15).

中学教育辅导范文第5篇

小孔的父母在镇上做小本生意并常带朋友到家中打麻将,无暇顾及孩子,更谈不上关心其学习情况,若有人投诉其子女,小孔的父亲则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脑就暴打,经常以暴力方式教育孩子,而祖母对其溺爱、一味迁就。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祖母之间经常发生矛盾。由于从小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小孔养成自由散漫、有暴力倾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造成他的认知出现偏差,以为通过暴力手段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因此他在平时和小朋友们的交往中不管大小事,他都以拳头相向。但是,长期在父母如此的教育下又产生一种极其畏惧的心理,也就是说小孔形成了欺软怕硬的双面人格。在学习上,不守纪律,不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潦草,成绩差,易冲动,自制力差。下课常在走廊、操场上奔跑,和同学相处时经常骂人、打人。

二、积极进行家校联系

知道小孔的情况后,我积极做其父母的工作,使之了解这个时期是学生性格、人生观、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时期,现在如不及时教育或者教育失当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而终生遗憾。我与他们商量教育孩子的方式,一起分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建议他们尽量少打骂,多讲理。我的观点基本得到家长的支持,特别是在交谈中其母亲意识到他们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愿意配合老师改变对孩子的教育。如有小孔与同学打架,我及时与家长沟通,为使孩子改正错误,家长不要偏袒孩子,而应让学校教育解决,否则孩子可能有恃无恐,对孩子的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其父母积极配合,一改以往在学校偏袒而回到家就暴打的做法。同时也使该学生明白,通过暴力途径不能妥善解决问题。后来我经常与其父母通过电话或“校讯通”联系,了解小孔在家情况,反馈他在校情况,出现问题一起解决。

三、软硬兼施,强化正认知

因长期受批评,家长训斥打骂,同学厌恶冷落,所以小孔心理失衡,越消极就越制造问题,以至招致更多指责,形成恶性循环,我认为应该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链,多争取契机点亮其希望之火。针对他打人、欺负弱小的现象,我就经常找他谈话,心平气和地分析事件的正误;更多的我会严厉批评,严格按照我和小孔原来协商好的方法去处理。我为他特意设了个文件夹,他一打人就要写检查,然后收进文件夹,经常和他一起点数检查的份数,因为到了一定份数是要到派出所的,这多少对他起到一定“威慑”作用,从而帮助他强行控制自己的行为。在他攻击严重时,我会适当使用“冷冻疗法”。针对他内虚的特点,他怕别人都不理他,特别是怕老师当众批评他,当他一天之中多次无端打人的情况出现,我会以他不接受老师教育为由当众点名批评,并私下希望同学配合(当然这只是一种策略,家长也会配合),让他切身体会到“面子”是何等重要。此后,他就逐渐减少了攻击行为。

四、适当进行模糊性教育

我认为对待问题学生应“允许”其犯错误,非原则性错误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宽容对待。不以“一次做贼永远是贼”的心理去对待。经过一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小孔成绩稳步上升。我在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比较重视对有攻击学生的辅导与行为矫正,希望构造一个和谐的集体。关爱学生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对症下药,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成长过程、家庭环境等多方面情况,要力求得到多方支持与配合,才能挽救问题学生。这需要我们教师多一份爱心和耐心,少一份厌烦和急躁;多一份责任,少一份指责。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同时很有必要对学生(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中学教育辅导范文第6篇

【关键词】自卑心理;辅导教育;关爱激励;树立自信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一些学生,他们不被同龄孩子欢迎,甚至被老师忽略,令家长担忧。他们孤独、自卑、焦虑、多疑,而且常常封闭自己的心灵,这直接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其实在他们心灵深处又是那么的渴望与人交往,甚至这种愿望比一般学生更加强烈。新学期伊始,就发现一个女孩,两三周以来从未见过她笑,也没见过她跟其他人说话、玩耍,上课时也总是低着头,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因此,我决定对她进行特别关注,增强她社会交往的自信心,引导她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1 案例介绍

×纯,女, 高二(9)班学生,个子高挑,但长相一般。学习成绩平平,开学两三周从未见她笑过,更不与其他人交谈,做什么事都是默默的一个人,独来独往,课堂上学习积极性也不高,从不开口回答问题;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夜自修做一会儿作业就会趴在桌子上睡觉。

2 案例分析

自卑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其缺乏自信心,而且女孩子慢慢长大会越来越在意自己的长相,由于长相受他人歧视,会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不如他人,长此以往会变得沉默寡言,孤独自卑。

2.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严重的自卑,最大的原因就是长相不好,不敢主动跟他人说话,经了解,从小上学时,别的小孩子都不乐意跟她说话,由于没有玩伴,她也就不苟言笑,再加上学习成绩一般,长此以往,造就了她孤独孤僻的性格。

2.2家庭因素

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她的周记反映, 得知她的父母都是渔民,几乎常年都是早出晚归的劳作,从小生活起居都是他们兄妹三人自理。她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从小受哥哥姐姐的欺负,在家里没有发言权,凡事都是父母或者哥哥姐姐说了算,她从小到大也只能逆来顺受,言听计从,这就使得她凡事都没有主动权,平时在家也只是默默地干活,除了干活就是静坐。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加上学习一般,父母对她也不怎么疼爱,对她学习情况的了解与关心也是以粗暴的方式表达。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使得她否定自己,怀疑自己,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2.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对于她呢,也是如此,学习成绩一般,也不积极主动,慢慢的被老师忽略,在众多学生面前,慢慢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

看到这个女孩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的“行走”,我很是揪心,不久就高三,面临着高考,必须在升入高三之前帮助她走出心理阴影,早日快乐健康的学习生活,那如何帮助她克服自卑心理,走出阴影呢?经过思考,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 辅导过程及策略

3.1关爱,唤起信心

有句话说“师爱是教育的基础”,我觉得这句话一点都不假,面对沉默寡言的她我没有直接对她说你应该怎么做,而是先通过观察在周记上不留痕迹的关心她,跟她谈心,在周记上写一些自己的学习经验,说一些自己对某事的看法,问问她有什么样的看法。生病时,打电话家访询问病情,不时地给以关心,回校后及时提醒她注意身体。记得有一次,她生病,她没有请假直接回家了,学校明文规定请假回家必须向班主任请假,但是她没有,回家后也没有给我说。在班上同学那里得知她回家的消息后我没有生气而是主动打电话询问她的病情,并问她是否安全到家(家离校较远),也没有跟她提请假的事。第二天,一大早我又打电话问她的身体好点没,关心了她的病情后,顺便问能否来上课,她说可以,稍后自己打车来。于是,我上午一直等着她回校,上午第三节课时她才来,来了后也没有向我打招呼,直接坐到自己的座位上,这节课刚好是我的课,上完课我走到她跟前轻声询问,身体怎样了,可以坚持吗,如果实在不行可以到办公室休息,那里有开水。她低着头冷冷的只对我说“好了”两个字。然后我说,等她身体好点了过来补个假条。下午她才来办公室补假条,我也没有说请假的相关手续,而是先关心她的身体,然后不动声色的说以后请假要向我说一声,这样我才知道她是否安全到家,回校后,也要让我知道,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一定要确保她的安全。我从安全这一方面入手告知她请假的相关手续。接下来的半周,我每天都有询问她的身体状况,并在周记上给予关心。下一周的周记交上来了,她在周记中说“从没有哪个老师像您这样关心过我,在意过我,我回家之所以没有向您请假,是因为之前我生病回家老师从来都不关心,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回到家也是自己休息,父母在外面顾不上我,哥哥姐姐也都上学……老师,谢谢您!您是第一个这么关心我的人!”这件事后,虽然她在表情上还是一如既往的冷漠,但是在她的周记上我发现了变化,她的周记写的越来越认真了,话多了,字也以往整齐了许多,这是令我欣喜的!

3.2鼓励,激起动力

记得有一次,我叫她站起来翻译一句话,她直接坐在位子上低头说不会,看到她的态度我没有生气,而是依然和颜悦色的对她说“起来,起来试一下,看到问题不要惯性的说自己不会,试了才知道”,然后她“慢吞吞的”地站起来,我继续说“来,跟着我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我先让她翻译这个句子里的关键词和短语,在我的引导下,她虽然发音不太准确但是单词都能说个八九不离十,然后我让她把刚翻译的词组根据语法规则连在一起读,她结结巴巴的读了出来,我又让她快速的读一遍,由于已熟悉了一遍,这遍她很流利的读完整个句子,然后关掉答案显示,让她把这句话直接背诵出来,不出我所料她也很流利的说了出来,即使声音很小。我示意同学们给她热烈的掌声鼓励,并适时地夸她“你声音蛮好听的嘛,尤其是在读英语的时候,语调也挺好,就是目前语音把握还不是很准,且声音太小,若是以后能多加练习,我个人认为你的英语成绩提高将不是遥远的梦,而是会很快实现的现实。还有,你也看到了,你的记忆力是这么的好,读两遍就能记下来,为什么不尝试着多记一些东西呢,知识学多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在我的表扬和肯定之下她有点害羞的“慢慢地”坐了下来。在此后的学习中,我发现课堂上多了她认真记笔记的身影、上课时期待的眼神!

潮汕人家有拜老爷的风俗,像这样的日子,每家每户都要准备很多的祭祀用品,“游神”这一天更是要准备很多的菜肴招待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从她的周记中得知,周末家里的饭都是她在做,像“游神”这样的日子,她更是要准备很多东西。我在想做的饭能招待亲朋好友那说明厨艺还不错。有次跟她聊天的过程中聊到厨艺这一块,我就请教说,海鲜类的食物怎么做(我是北方人,平时做海鲜比较少),结果这个时候她没了往日的内向和寡言,而是娓娓道来,给我介绍了很多鱼的作法,还有虾贝等的作法,事后我说“你真厉害,”她听后不好意思的低头笑了一下,这是我第一次见她微笑,于是我趁热打铁“想不想让自己的学习也变得这么游刃有余呢?”“当然想了,只是初中和高中的知识点落下太多了补不上来”“多余的话我不说了,你若想学习好只要按我说的做,不敢保证你能考个什么大学,但可以断言你的进步将会很大”。然后告诉她先从英语下手,做好合理安排,每天每门功课都学一点点,改变是痛苦的、辛苦的,但是习惯成自然,终将有所收获。然后我给她指导英语应该怎么学(她的英语成绩在四五十分左右),私下给她布置第二单元第一篇文章的第一段100词左右的背诵,且要弄清楚每个单词每句话的意思,她腼腆的答应了。两天后我给全班布置了第一段的背诵,布置下来时大家叫苦连天,以往都不知道要背诵英语课文,而现在竟要背诵这么长的段落。我没有理睬大家的“哀怨声”,第二天上课时我第一个叫了学习很好的学生来背诵,她很流利的背诵了下来,大家不以为然,觉得学习好的背诵下来那是理所当然的,接着我叫这个女孩起来背诵,她竟比第一位女同学背的还流利,语音语调虽不准,但是单词语序丝毫不差,这时不用我多说什么全班齐刷刷的转过头去看她并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这时我不忘很好的表扬她鼓励她,她在一片掌声和赞美声中开心的坐了下来。虽然有小小的“作弊”嫌疑,但是这对她,对整个班级学生学习的热情起到了很好的鼓励与促进作用,接下来的整节课没有一个学生走神都聚精会神的听讲、做笔记,而且回答问题也多了起来也响亮了很多。第二天再叫学习一般的学生背诵也都能磕磕碰碰结结巴巴的顺下来。孩子都是喜欢被表扬的,对于这个女孩,有了第一次成功与赞美,接下来的学习劲头足了很多,课堂上有了她专注的眼神,夜修课上也不睡觉了,最令我感动的是她的英语书上注满了音标,且自此以后见到我都会低着头腼腆的一笑!

3.3家访,获取肯定

但只关注学校教育还远远不够,俗话说,家庭教育是一个人的启蒙教育,也是奠定一个人成就的最重要的教育,她现在性格的形成跟她的家庭有莫大的关系。借一次机会,我约了她的家长,她的家长第一次见到我也是很紧张,以为她们的女儿犯了什么错。我笑容满面的请他们坐下,为他们泡功夫茶,通过关心他们的工作引到潮汕美食,说到饮食上就夸了她女儿的厨艺,谈到这一点,他们夫妻两个人也是频频的点头,说女儿的厨艺不错,从而使得他们承认从小不关心女儿学习生活,没想到这让她练出了一手好厨艺,他们也夸女儿乖巧、勤快,只是内向甚至有点孤僻,主要是由于家人不关心所致。接着跟她的家长交流了她的学习情况,肯定了她女儿的在校表现,并把她女儿注满了音标的课本拿给她父母看,看到他们女儿的努力她妈妈眼睛湿润了。最后,他父母表示一定会重视女儿的成长与学习。

3.4评价,促进自信

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课堂课外都适时地找一些她的优点,将其优点放大化,在同学们面前表扬她。有一次,课堂上做小游戏,我叫了几个同学,让她们起来找个搭档一起,又点了她的名,我看到她很紧张,因为她平时没有玩伴,这时我说我跟她一组,下面的同学一阵抗议,说不公平,但我看到她笑了,于是活动开始了,在我的配合下,她毫不费力地赢得了竞赛,我看到她心满意足的坐下来,同学们也一改往日的排斥,在活动过程中,一个劲的喊她的名字给她加油,这样充分调动了她的积极性,使她在活动中自我激励,迸发出个人力量,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3.5细节, 决定成败

了解清楚她的情况后,我不惜花费精力和时间调整了全班学生的座位,给她安排了两个性格又活泼又乐于助人的同桌,一学期下来我看到她们手拉手一起逛街。她虽然还是腼腆内向,但是话稍微多了起来,课后也跟同学们一起,路上碰到我也会报以微笑。

4 辅导效果

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她身上的进步是喜人的,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在学期末同比上一学期末的考试成绩,本学期她在班上进步了28个名次,学校每学期末也会奖励每班进步明显的前四位同学,她的进步我不但在班上做了公开性的表扬与奖励,也向学校毫不犹豫的推荐了她的名字,学校给她颁发了荣誉证书,当我把荣誉证书颁发给她时,她是那么的激动,先向我深深的鞠了一躬,然后转身向全班同学鞠了一躬,用颤抖的声音说“谢谢大家”,我知道她的谢谢是发自肺腑的,在一阵掌声中她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她的两位同桌又给了她一个熊抱,此刻她获得了学业和友谊双丰收,真心为她感到高兴!

当我最后一次走出教室时,在门口她叫住了我并递给我一封信,回到办公室打开她的信,我知道我这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信上说“我亲爱的老师,这一年你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尤其是为我,我们都知道您的辛苦。之前,从来没有一个老师对我这么关心过;这一年,是您的爱,打开了我紧锁的心扉,融化了我心中的冰山,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同学们的友谊。老师,感谢您!……千言万语,只有一句话,老师,我亲爱的老师,谢谢您!”

5 结语

自卑,往往是因为缺少了自信,或对于自己的某个地方不满意而感到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信心是自己的,一旦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了,但是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有自卑的人,我们要多关心她们,让她们感受到爱,感受到温暖,从而获得自信!

面对×纯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关爱和激励的重要性,以及友情对成长期孩子的影响。对孩子多点关爱,多点关注,从侧面一点一点渗透关怀,耐心教育,从而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解除他们与他人的隔阂,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自信心,引导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我坚信:爱,是教育的DNA;爱,是教育的根本。有了爱,生命才会歌唱,才会绽放绚烂。

参考文献:

[1]张志能.《爱,让孩子快乐成长》.广东省出版集团,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

[2]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中学教育辅导范文第7篇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便提出要在各大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特别是一些重点院校,更是主动提出试点申请。自此,高校辅导员制度逐渐推广普及开来。顾名思义,辅导员的主要职责就是保证学生的思想稳定,抓好政治教育工作,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人才。

二、网络教育的发展

网络教育的前身,是广播电视媒体远程教育。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给远程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由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媒体组合而成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就是所谓的网络教育。教育部已经在部分高校进行了试点观察,其效果远远好于预期目标,网络教育所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也得到了教育行业的肯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教育的体系日益完善,人们对其内涵的理解也逐渐多元化、客观化,无论是从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还是管理人员和管理设备,网络教育的优势都十分明显,推广网络教育有利于拉近传统教学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距离,使高校能够真正实现全方位的教育体制。

三、创新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了解学生信息

网络教育的缺陷就在于无法与学生直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因此辅导员要准确了解学生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籍贯、联系方式和家庭情况等,做到对每个学生都能了然于胸。一旦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有了问题,辅导员能够及时地为学生排忧解难。例如在分组学习的时候,辅导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将程度相近的学生划分到一组,便于彼此学习提高;当学生因为一些生活中的客观因素而影响了学习,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尽快走出低谷,回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上来。

(二)改变教学方式

辅导员要提前帮助学生熟悉网络教育这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因为是远程教育模式,而且是以网络媒体为工具,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大相径庭,需要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网络教学中的重点就是要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提高对自己的要求,积极帮助周围的同学,形成互助互爱的良好的学习氛围。网络教学的教育资源充分、学习材料多种多样,有利于学生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于一些不能适应传统教学的学生来说,网络教育成为了通往知识宝库的一条新的道路。

(三)组织互助学习

通过了解学生信息,帮助学生熟悉新的教学方式,为互助学习打下了基础。由于网络教育面向的学生数量要远远大于传统教学中的班级学生数量,很难实现一对一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学生要主动进行互助学习,例如在刚开始的时魏鹏,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成人学历教育。候,帮助新进学生进行注册,指导学生进入网络课程等,都是基本的互助内容。当新生的学习基础打好,完全适应了网络教育的时候,就组织互助学习,将程度相近的学生分到一组。由学生自己制定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弥补,共同进步。

(四)加强师生交流

优秀的管理体制需要建立在良好的交流基础上。辅导员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甚至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让学生体会到辅导员管理工作的辛苦,从而减少师生之间的矛盾,加强了彼此间的交流沟通。例如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结束以后,辅导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成绩,结合其日常行为规范为学生打分。这时候不仅要使成绩优先的同学得到奖励,也要让成绩落后的同学受到鼓舞,其中的平衡取舍,实在是难以把握,可知辅导员工作之不易。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辅导员要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尽快投入到复习补考当中;新的学期开始以后,辅导员要监督学生及时入学,督促缴费工作,帮助新生尽快熟悉环境。这些繁杂的工作,都需要辅导员耐心地解决。

(五)认真核对信息

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辅导员要认真核对其信息,保证学生的一切后续环节不会出现差错。因此,核对信息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六)创新工作方法需要辅导员在研究学生思想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展开

只要辅导员掌握了学生思想教育的规律,就可以利用各种条件创新工作方法。比如,当今科技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心技术手段的发展就为辅导员工作方法提供了新的路径,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的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实现学生教育工作的隐形化、个体化、资讯化、平等化。通过网络对学生思想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有效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引导管理工作。

四、总结

好的管理体现在出色的沟通技巧和真诚的互相帮助上,通过网络教育来进行学生管理,也要遵循这个规律。在不断的互相了解、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有益的发展,也很好地提高了辅导员的管理水平,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学教育辅导范文第8篇

初中生的智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逻辑思维在思维中占据优势,创造性思维也有很大的发展;他们对新奇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独立意识进一步发展,常常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甚至比大人还高明,因此爱自作主张,顶撞老师和家长。身心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心理冲突、困惑、挫折、烦恼等心理失衡、失调等不良心理状态。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发展性心理问题,通常是在人格完善和心理成熟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具有暂时性、不确定性和普遍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调节,实现心理调适。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许多心理问题,凭个体主观能动作用难以或不能自我调节,也不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引导和教育,就会呈现出持续性的不良心理症状,产生心理偏差、情感偏差、人格偏差和行为偏差,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妨碍身心健康发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我班上就有几个问题学生:有的偏激狭隘;有的遇事冲动,在与同学相处中为一句话、一件小事就大打出手;有的内心敏感,别人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一个白眼,都能点燃他心中仇恨的怒火。 记得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问题学生的成因各不相同,或多或少与家庭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于是,我找时间对班上几名问题学生进行走访。果然如我所料,他们个性的形成的确与家庭有极大的关系。性格偏激的孩子是父母关系不融洽,父亲有家庭暴力倾向,而母亲又过分宠爱孩子,父亲教育孩子时,母亲总护着孩子。而容易动怒,总爱大打出手的孩子是父母过于溺爱,很小就担心孩子会吃亏,家长教育孩子该出手时就出手。而内心敏感的学生则是留守少年,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内心敏感,渴望尊重和关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走上正轨,我单独与家长交流,对性格偏激的学生,在了解成因的基础上向家长提出合理化建议,力求取得家长的支持,形成家校合力。而对于大打出手的学生要抓住教育契机,教育他学会换位思考,牢记:“己所不欲,忽施于人”。而对于留守儿童,则让他加上我的QQ,平时多关注他们。 所以,对于问题学生,我们必须了解成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教育要有耐心,欲速则不达。编辑 薛直艳

中学教育辅导范文第9篇

【关键词】课外辅导;中学数学学习;影响

课外辅导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作用与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链接中学其他科目桥梁和纽带的数学,其教育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不仅需要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来实现,更需要科学、合理和高效的课外辅导来保障。

一、正确认识课外辅导对中学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关于课外辅导的涵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课外辅导既包括学校组织的在校内部进行的教学辅导活动,也包括学生在校之外接受的各种教学辅导。狭义的课外辅导指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内对学生进行的教学辅导,其主要目的在于补缺、补差、拔尖和培养学习兴趣等,集中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适合于照顾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展现了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本文的研究是基于课外辅导的狭义定义来进行的。

在中学教育特别是初级中学的教育教学中,数学这一科目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衔接其他科目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广大中学生进行理性思维启发逻辑思考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思维的严谨性,如勾股定理的内容、证明和运用等,加之广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不尽相同,因此要提高数学的教育、教学、学习质量与效果,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课外辅导对中学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作为学校教学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辅导,是数学教学和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和必要环节。数学课外辅导还是教师了解学生基本状况、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载体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数学课外辅导有利于及时反馈,促进课堂教学;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师生素质的提高,推动教学研究。200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出资600万美元在包括弗朗西斯理工中学在内的六所中学创设了为期五年的“21世纪学生课外辅导计划”。此计划重点加强对学生的数学和计算机等基础学科的课外辅导,实践证明,此项计划非常成功,弗朗西斯理工中学的校长詹妮斯·马丁内斯称,“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大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高。同时,这一计划的实施还减少了当地青少年的犯罪率”。

二、实施中学数学学习课外辅导的原则、机制及内容

在我国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发展学生个性,培养思维能力”已成为中学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与教育科技的发展,数学课外辅导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有的“重墨涂鸦”,有的“画龙点睛”,有的“蜻蜓点水”,有的“广种薄收”。为了切实提高中学数学的课外辅导质量达到预期的辅导效果,有必要明确其基本原则、实施机制和辅导内容。

明确对象,因材施教。数学课外辅导的目的在于补缺、补差和拔尖。因此,教师在辅导时要做到胸有成竹,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注重启发,避免包办。在数学辅导中会经常遇到学生对某一问题解决方法的询问,这时教师不能仅给出解答,更要引导学生去科学分析,让他们在解题过程中领略数学的魅力,体会成功的喜悦。态度和蔼,用心交流。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外辅导中要消除不良情绪,以饱满的热情和十分的耐心去面对辅导中的每一位学生。目前,中学数学课外辅导主要有集体辅导、分组辅导和个别辅导三种机制,具体使用那种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集体辅导适用于学习目的与学习态度的教育,以及多数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错误和知识掌握上普遍存在的缺失。分组辅导主要是考虑到辅导的针对性,利于区别情况具体对待,因此又称为小组辅导。个别辅导又叫单独指导,主要在学生出现特殊问题时使用,通常情况下对学习困难和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可采用此种形式。其实不论是哪种辅导机制,其内容大都是围绕学习目的、思考方法、问题答疑、作业讲解和心理辅导等展开的,区别只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材施教,最终实现广大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确保中学数学学习课外辅导取得良好效果的对策

要真正做好数学课外辅导这项教学工作,就必须有相应规章制度的制定、颁布和落实。制定关于数学课外辅导的制度法规,不仅可以使课外辅导合法化、合理化,还可以使课外辅导规范化和科学化。然而整体来看,目前国内教育主管部门尚未出台相关的教育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虽然简要论述了课外辅导的意义和内容,但毕竟其范围太窄、领域太小,实际上中学义务教育的主体仍是公办教育。基于此,无论是教育部还是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对此进行大胆探索、果断作为,与此同时学校作为中学数学课外辅导的实施主体更应该先行先试、锐意创新,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为中学数学课外辅导的科学开展提供必要的制度基础和政策保证。

教师的职业操守是中学数学课外辅导得以顺利进行前提。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人均认为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品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关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论述可谓最好的解读。老师具有良好的品质修养与职业道德是其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根本前提和保证。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的重要工作职责。然而,目前仍有一些教师存在重课堂教学轻课外辅导的思想和观念。当然,在提倡教师职业操守的同时,也应给予课外辅导教师必要的物质激励。最后,良好的课外辅导技能与方法是确保中学课外辅导质量关键。课外辅导重在“交钥匙”,即教给学生以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外辅导要“指路线”,让学生少走弯路,也就是说辅导老师要做好是指路人角色;辅导教师要善于“找朋友”,就是要选派一些优等生当课外辅导的助手和学生学习的辅导员。

参考文献:

[1]张印成.课外校外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第二版.

[2]黄蓓莺.浅谈中学数学课外教学的方法与对策.《中学数学》,2010(2):28-30.

中学教育辅导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课外辅导;一对一;心理辅导

一、引言

如今,我们身边随处可见针对学生学业的校外辅导机构,重视教育的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进去。从家长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望子成龙,希望子女在学业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会根据子女的学业成绩,让其参加相关科目的辅导。二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而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在周末和寒暑假时,让学生去辅导机构,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的同时,也可以管住学生。但是,尽管中国校外辅导市场异常火爆,校外辅导却始终难以摆脱 “影子教育”的名头,成为一种备受争议的社会现象。

之所以将校外辅导称为影子教育,是因为校外辅导是一种发生在正规学校教育之外,旨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教育活动,并且在同学校的关系上存在以下特点:校外辅导只因学校教育的存在而存在,随学校教育的改变而改变,受关注不如主流教育,特点不如主流教育明显。目前主要的校外辅导形式包括三类:个人家教型、辅导机构型、在校教师校外办班型。组织形式的混乱使校外辅导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也使校外辅导作为一个行业的发展受到制约,缺乏职业人才,职能定位模糊。

二、一对一辅导的特点与机遇

现代教育的主流是以学校为代表的大众教育形式,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重要环节,一个教师面对多个学生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与此同时,因为学生的众多,学生无法实现与教师实时的无缝沟通,在课堂上学生所能做出的反馈十分有限。而在一对一辅导中,因为沟通的便捷,教师能够很详细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另外,一对一教学中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来倾听学生的想法,并且让学生表达出学到的知识,从而更主动地学习。对学生的倾听是一对一教学中最大的亮点,也是学校课堂教育所缺乏的。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中学生的培养教育不仅是文化知识,心理健康方面也是应有之义。多方面的研究表明,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青春期心理是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突出点,同时,在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中学生最希望得到心理健康服务热点内容包括人际关系、学习问题、校园生活与适应、青春期心理等;中学生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人员包括同学朋友、父母家人、学校健康专家、学校老师等,而同学朋友是大多数中学生的首选。

一对一的课外辅导的形式使一对一教师比学校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倾听学生的想法,也更易与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因此一对一教师在中学生心理辅导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是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一个机遇。

三、一对一辅导中的心理辅导

“亦师亦友”的身份使一对一教师更容易让中学生接受到心理辅导,可以更好地显现出一对一辅导教师特有的价值,为课外辅导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针对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一对一辅导教师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1. 学习心理

有研究显示,学习压力大是中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学习压力的产生常常来源于对学习成绩的担心,而由此产生的焦虑情况又会进一步干扰学生的学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可以采用心理辅导中的“放松疗法” “认知疗法”让学生减轻压力,缓解焦虑。

2. 人际关系

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父母关系。中学生情绪的不稳定性和敏感性使他们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出现危机,因此可以采用“合理情绪疗法” “认知疗法”的心理辅导手段,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

3. 青春期心理

对青春期的心理辅导主要以平等对话、知识教育为主,消除神秘感,让中学生理解自身的生理变化,形成与异往的正确观念。

4. 生涯规划

素质教育需要学生形成生涯规划的概念,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人生理想,建立远大志向。

参考文献:

[1]付洪秀.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思[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2]邓学芳,江卫丰,徐继伟.初中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客户满意度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3).

上一篇:税务管理经验范文 下一篇:生物课堂教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