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教学范文

时间:2023-05-16 11:17:56

生物课堂教学

生物课堂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 活动化教学 动点 动法 存在问题

生物活动教学是指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一、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必要性

“活动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国外早期可追溯到卢梭的“自然教育论”以及后来杜威提出的“学校及生活”、“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国内从两千多年前荀子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到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都十分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动起来,让教与学达到最好效果。

我国的活动教学先后在课外活动、活动课、活动、活动类课程、科学探究课、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等活动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展。但在具体学科教学过程中,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因此,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生动活泼地去探索,积极热情地去交往,是高中生物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也是生物学科本身教学特点的需要。生物学本身就是一们实验性科学,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讨论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的活动性,学生要获得生物学知识,既要动手,还要动脑。活动寓生物学知识于学习,探究于游戏之中,既体现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还是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高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不满足。“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活动符合他们的兴趣和动机,也可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实施

谈到“活动”,人们普遍想到学科课堂以外,冠以“课外”前提。即使是生物课堂中活动,为了赶进度,许多学校也多是延续到课外,学生自行开展,教学质量难以控制。我们应该让生物课堂教学也“活动”起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化研究,让学生用“动”的方法学习,在“动”中学,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睛、思维、空间,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的课堂。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校生物科组教师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关键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

1、寻找“动点”

①“科学、人文”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点”。“科学、人文”的学习氛围即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是主体发展的前提。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快乐,从而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激发学生“动点”。如在探究《人的反应速度》时,我首先在前面表演了抛接硬币,一个、两个、三个,其中我有成功、也偶尔有失败。成功时,同学们为我鼓掌,失败为我叹息。此时,师生的关系已经拉近,在不知不觉中已激发了学生“动点”,当我刚停下,许多同学争着“试一试”。当即请两位同学上台比赛。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此时自然引出课题,再顺势启发:反应速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想探究反应速度在哪方面的问题?学生:“反应速度与人的性别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高矮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注意力有关吗?”“反应速度与心理素质有关?”“反应速度与手指长短有没有关?”等等,全班一下提出了39个不同的问题。人文、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放飞学生心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极大发展。紧接着我鼓励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定探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开展探究实验。整节课大家在快乐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②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动点”。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是接受教育、学习理解的基础,所以,要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来学习,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学会生活。此外,利用学生关注和社会正发生的热点问题,学习相关的知识,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奋性、激发“动点”的有效方法。如2003年我国非典的流行为我们在讲高中生物传染病和免疫提供活生生的情景和材料。总之,现实生活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最丰富的活动内容。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无处不有丰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

③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动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节课,我会更改电脑桌面背景,将生物科技成果与生物科学家作为桌面,通过猜一猜、听一听、讲一讲,动一动活动,极大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很多疑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也真正活起来。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教师课前收集大量科技录象片:如基因、克隆人、病毒、试管婴儿、吸烟、吸毒的危害、人体奥秘等等,穿插在相关的课堂教学中,也为生物活动教学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条件。

生物课堂教学范文第2篇

1.我国目前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及解决方案

1.1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目前许多教师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仍然把知识的记忆当作教学的一切,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科思维的培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一些教师未能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和知识观,虽然希望与学生有更多更好的交流,但往往在课堂上没能提供有效的问题情境,不能组织起真正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生物学思维比较肤浅。

1.2 实验设备和器材的不足。由于部分学校受到经济因素的困扰,仍缺乏必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原本可以很生动的生物课显得枯燥、无趣。由于学校没有实验经费投人,生物教学无实验室,无实验器材,无实验材料,严重影响着生物学的教学质量。

1.3 师生互动模式的形式化。师生交流流于形式,缺乏思维深度。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师生问、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从教学现状看,许多教师主观上希望强调与学牛的交流,但由于未能对学生的基础进行准确的把握总是流于形式,在课堂上未能提供有效的问题情境,不能在课堂中组织起真正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就会比较肤浅,更谈不上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这主要在于教师未能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和知识观,把教学目标窄化为了知识的传授和巩固。

2.在新课改要求下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2.1 加强多媒体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随着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学校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在激发学习兴趣、加大课堂容量、开阔学生视野、拓展生思维、突破教学难点等诸多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知识形象化,突破教学难点。最后,使用多媒体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2 营造良好的生物课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利于启迪创新意识。在平时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方面教师注重营造有利丁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氛制。另一方面放手让学生在自己活动的天地里自主参加实践活动,养成学生敢于对新事物的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2.3 加强实验教学在生物课中的作用。实验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科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实验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一定的材料、药品、仪器设备,按照指定的条件去进行的生物实践活动。生物学实验可以向学生提供生物界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加强实验教学在课堂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直接获取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其次,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及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再次,实验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而形成科学探究的态度、方法、思维与技能。最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形成获取信息的能力。

2.4 将情景教学应用于生物课学习过程中。在生物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恰当的情境是开展体验教学的前提,教师需要提供情景材料并引发学生的学习需要,比如在初中生物学“显微镜的使用”实验前,要告诉学生他们应该做什么或应该怎样做,使用显微镜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用显微镜能观察到头发的内部结构吗?把一本书放到载物台上能看到纸张的结构吗?用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思考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看到什么、可能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机会,以便他们能相互比较与借鉴。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所提供的情境材料,要围绕学习目标,贴近学生已具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

2.5 生物课教学中应多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在生物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探究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等。教师应该加强探究式教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愿意探究的问题材料作为新课题,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以图片、文本文件为载体,以教师引导、学生讲解、自主讨论和辩论等为主要学习方式。例如在讲解“绿色植物的色素种类及功能”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大棚蔬菜和地膜育秧为什么都采用白色的薄膜覆盖?这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什么样的联系?然后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互相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活跃课堂气氛。

3.结论

生物课堂教学范文第3篇

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1.融合科学和人文,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1世纪的生物学教育,应该更加关注社会,贴近于生活,密切联系生产实践,强调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任务。在肯定“双基”的基础上要强调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养成科学思维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定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2.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遗传、环境、非智力因素等各种原因的作用,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只要学生不断地努力,就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在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更要选择一些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课程内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3.突出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突出探究性学习可以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乐于探究生命活动,勤于动手参与实验和实践活动,逐步学会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获取新知识,学会分析和解决生物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勇于探索与创新。倡导在教学中,不仅要坚持用探究的方法教,而且还要教会探究的方法。

4.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散发出“生命活力””

教师要抛弃传统的决定者的角色,成为学生思想情感的反应者,学习活动的咨询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要真诚地接受学生,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并能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正确意见。实现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多向的思维交流。

5.注重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和精力消耗,让学生收到尽可能多的实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自身特长、学校的设备和条件,设计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1.目标导向性原则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它为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的实施规定了方向,也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教学内容有着密切关系,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切合学生实际,也要切合教学内容实际,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发展。

2.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大胆质疑,勇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能力。

3.开放性原则

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开放意识,适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使高中生物教学走向社会,走近生活,走进生产实践。同时又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发现一些与高中生物教学相联系的问题——即以社会、生活、生产来促进生物教学。真正做到把学校的课堂教学与社会的大课堂结合起来,充分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

4.全面性原则

新课程下的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学生的发展。新课标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推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生物教学的特殊需要。将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学生的就业和终身学习做好准备,使学生关心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关心家乡、本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建立起正确的生物科学价值观。

6.直观性原则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贯彻好直观性原则,使用好直观教学手段有着其特殊的意义。因为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内容很难用教师的语言说清楚,使用直观教学手段,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备与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为了快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所设计规划的教学程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及教学效果评价的有序过程,它是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所做的一种整体规划和设想。

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设计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等。

1.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目标的构建

教学目标是指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或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标准。它既是评价教学过程的标准,有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策略选择,引导学生学习活动的功能,又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上课就有了中心和主题。教学目标一般可分为总的教学目标,学年(或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或章的教学目标、课节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文中所提的教学目标一般是指课时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根据生物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点,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注重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一般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方面、过程方法与能力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知识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侧重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对知识的教学目标可按照教学大纲分为四个水平层次,如表1所示。

表1知识教学目标水平表

层次水平教学要求

A知道对所学知识有大致的印象

B识记记住知识的要点,能够说出它们的大意,能够在有关情境中识别它们

C理解在识记基础上,能够解释和说明所学知识的含义,能够对不同知识采用适当的

形式(文字、图、表)予以表达

D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分析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能够在新的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运用知识对有关的见解、实验方案和结果进行评价

对技能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两个水平层次,如表2所示。

表2技能教学目标水平表

类别水平教学要求

Ⅰ理解、掌握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步骤,初步掌握有关的操作技能

Ⅱ独立完成、学会探索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或实习,理解探索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初

步学会探索性实验的一般方法

根据上述水平层次可参照以下几点设计知识与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

1)准确地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

2)能正确选择并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相关问题。

3)了解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保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

4)能创造性地思考,能提出不同的见解,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2)过程方法与能力领域的教学目标。高中生物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于让学生理解科学过程和掌握科学方法,以形成科学能力。当学生忘记事实性知识时,留在学生记忆中的应该是观念、思路、方法。对于过程方法与能力领域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水平层次,如表3所示。

表3过程方法与能力领域教学目标水平表

层次行为动词

A参与、体验、感受

B意识、观察、讨论、操作、探究、交流、合作、体会、认识

C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创新、发展

根据上述水平层次可参照以下八点设计过程方法与能力领域的教学目标:

1)认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2)积极主动回答问题;

3)主动参与讨论、研究,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

4)主动参与实验等活动,善于动手操作;

5)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提出不同见解;

6)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能运用网络、媒体等多种信息工具搜集信息;

7)能恰当选择方法解决问题;

8)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教学目标注重情调、情绪或接受与拒绝程度,这类目标中可分为三个水平层次,如表4所示。

表4情感领域教学目标水平表

层次行为动词

A体验、感受、接受

B关心、热爱、认识

C初步形成、树立、养成、运用

根据上述水平层次可参照以下五点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教学目标:

1)有较强的求知欲;

2)学习兴趣浓厚;

3)能主动参与讨论、探究、思考和操作;

4)遇到困难时,能利用各种方法去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完成学习任务;

5)能通过所学知识对个人及社会相关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

2.教学课时的划分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1)结合实际划分教学课时。教师可根据高中生物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学校条件与设备,结合校本课程及当地的课程资源,恰当地制定出本学年(或学期)的教学计划,并划分好相应的课时内容。

(2)按照新课程理念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程内容的具体体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生物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21世纪培养人才的需要,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反映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体发展的需求。

1)选取适应学生发展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高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学知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只起到奠基的作用。知识内容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相关性越高,实现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其时效性就越长久,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价值就越大。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中,一要选择最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以及生物的物质结构基础

知识。二要选择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因为学科的主干知识一般都是学科中最基础、最常用和最有价值的知识,它构成了学科知识体系的“纲”。

如生物体的结构组成,生物体的功能,遗传和进化,生物与环境等。三要重视生物实验与实习,突出生物实验的重要地位和功能,尤其是突出探究式实验和实验设计。

2)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生产实际。生物学科较其他学科而言,更接近于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引际,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小至人的生长发育、饮食卫生、健康保健,大至发展经济、开发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都是生物学所关注和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压缩脱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偏难、偏旧的教学内容,适当增加面向社会、面向生产、面向生活的内容。精选富有典型性、代表性和趣味性的新情景、新材料,给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合作学习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切感受知识的实际意义,体会到生物学知识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广泛渗透和应用于现实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从中领悟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学会“学以致用”。

3)注重对教材内容的补充、拓展和延伸。仅就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看,不应仅仅局限于照搬教材,以书本为本位,更应注意对教材内容的补充、拓展和延伸,开发和开放课程资源,让那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实际中与学生有关的生物学问题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能反映生命科学新进展的生物学信息带进生物课堂,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学内容的容量和深广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自身素质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来恰当地确定。

4)注意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从科学发展的过程来看,科学经历了从整体的模糊认识到分门别类的研究,再发展到整体的理性认识。科学的日益分化和综合成为主流,产生了许多边缘学科,如生物与化学、生物与物理、生物与环境等领域的联系日益加强。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如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任何一门学科就能独立完成,所以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意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1)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在各种课程资源中,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是首位的。就生物课而言,除各学科通用的课程资源外,还应当设置足够的生物实验室及相应仪器设备,配备生物学图书及报刊、教学挂图、实物标本、模型、投影片、音像资料和教学软件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建设生物园(或生物温室),校园中的生物也是可充分利用的课程资源。

学校的课程资源并不只是为教师准备的,其中不少资源应当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图书馆或资料室、生物园、生物实验室等,都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所需要的。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做探究性实验。

(2)积极利用社会提供的课程资源。社会提供的课程资源有: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动物园、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生物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环保机构、卫生防疫站、医院、园林绿化部门、公园等。

农村学校具有独特的优势,田野、树林、草地、池塘、河流等,都为生物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利用上述课程资源的方式有多种。从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是利用这些课程资源的主要方式。此外,也可请有关专家来校讲座、座谈等。

(3)广泛利用媒体资源。媒体资源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上关于生物科学发展的信息很多,这些信息在教科书中,不可能及时而全面地反映,师生可充分利用这些媒体资源。

在利用这些资源时,应当注意信息源的可靠性和信息内容的真实性,提高学生信息评价的意识和能力,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4)适当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学生家庭中往往也有不少课程资源可以利用。如:生物方面的书刊、盆栽植物、饲养的小动物等。都会使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为学生学习生物学奠定一定的基础。

4.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教学组织形式通常是指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一般而言,教学组织形式多以组织学生的方式为基点分为三种基本形式: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辅导。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校的教学条件来选择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

(1)集体教学一般是以班级授课的形式进行的,它是根据年龄或文化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课程表来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绝大多数学校仍以集体教学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在于能够节省教学资源,节省时间与空间。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它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按照个人的兴趣发展特长。针对其局限性,当前改革的主要趋势是坚持以班级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适当采取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来弥补班级教学的不足,如:很多学校在一些学科采取了让学生自己选择分类别教学的组织形式,以实现班级教学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2)分组教学一般是将四人以上,十人以下的学生编成一个个小组,以各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可以有效地弥补集体教学的某些不足,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密切联系、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生物课的实验、研究性课题及课外活动可采用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

(3)个别辅导是解决个别差异问题的最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并不仅仅是教师个别地教,学生单独地学,更重要的是能够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最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

(4)结合教学实际选择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辅导在生物教学中各有长短,各有作用。集体教学强调思考的程序性,分组教学重视思考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个别辅导则重视思考的个性发展。因此,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教学条件来选择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

5.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工具、环境)而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途径、方式等,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1)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应用特点。

讲授法讲授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大容量高效率地系统地传授知识,比较突出地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长期盛行不衰。但讲授法容易使学生处于接受教师提供信息的被动地位,从而形成“满堂灌”、“填鸭式”。应用讲授法的关键在于教师讲授的内容要具有启发性,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从自己原有的知识中提取最有联系的旧知识,来同化和顺应新知识。

谈话法谈话法通常是在“师生问答,启发教学,学思结合”中展开的,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设疑引思,师生谈话。

有人认为“一问一答,就是启发”,这是对谈话法教学的误解。谈话法要非常讲究“问”的质量和技巧,提问是为了思考,“提问”要具有合理的思维强度才能引发思考,因此谈话法所追求的是学思的有机结合。

讨论法讨论法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围绕某一个中心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通常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合作、人际互动、互教互学。它要求创设一个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差异参与的氛围,在这一氛围中,竞争、合作和个体化行为兼容并存,充分体现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探究法高中生物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探究法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探究法是当前生物教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常是在“问题中心,自主探索,重在发现”中展开的。应用探究法进行教学,应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生物课学习的目标,又是学习的方式;学生既是对所探究的生物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是对探究过程的学习。

运用探究法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他们不仅为追求发现而学,而且为追求自身发展而学,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因此,探究法教学具有较大的内在学习动力。但探究法教学用的教学时间较长,相对教学效率不如其他方法。

实验法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特别是新教材中又增加了很多实验内容,不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技巧,更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热爱生物科学和发展智力的好方法。实验法可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独立实验,课外兴趣小组研究实验。

自学辅导法自学辅导法能较充分地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它是对讲授法的一种改造,主要是把原来由教师系统讲授的部分,改为在教师所设置的情境诱导下由学生自学教材,通过学生主动的学习和教师的积极诱导,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它强调以学生自学为主,把学生自学作为整个教学结构中的重要环节,实行学在前,教在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采用自学辅导法,必须要加强课堂调控,随时排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积极干扰和消极干扰。吃透教材、贴近学生、学会循循善诱,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此外,常用的教学方法还有演示法、实习法、尝试法、练习法、观察法、比较归纳法、电化教学法等。

(2)教学方法的选择。

1)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教学方法选择的出发点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否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即变注入式、封闭式的教学为启发式、开放式的教学,变学生被动注入的学习为积极主动探索的学习,以真正启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思维。

2)依据教学中的各因素来选择。“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中,一堂课的教学不可能仅仅使用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而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教学条件及教师自身的素质等因素,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和组合,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注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现代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而应当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过程中,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策略的指导。

6.教学媒体的设计与选择

生物教学媒体是在教学过程中,用于负载生物教学信息以实现信息传递的手段和工具。通常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传统的教学媒体是指常用的实物、标本、模型、挂图、剪贴图等,现代教学媒体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来存储、传递教育信息的载体或工具。

(1)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

1)科学性。能正确、规范地反映生物学事实,不能因教学媒体的使用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产生歧义或偏差。

2)有效性。能清晰地、完整地向所有对象传递有关教学信息,实用性和表现性强,并有较好的交互性。

3)方便性。便于准备、使用和控制。

4)经济性。准备和使用时花费的时间、人力、财力较少。

(2)教学媒体选择的相关因素。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特点、学校的设备与条件、各种媒体的特点以及教师的教学特长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媒体。

(3)教学媒体的使用。教学媒体的正确选择和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因为教学媒体在教学中具有固定性,可重复性、扩散性、通用性、能动性、直观性和趣味性等特性和功能。具体使用情况可参见表5。

表5媒体使用情况表

和识点学习

水平媒体

类型媒体内容要点使用

时间资料

来源媒体在教学

中的作用媒体使

用方式

(4)注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光线、色彩等多媒体综合起来,能够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形象化、立体化、动态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信息时空,提高教学效率。

7.编制教学流程图,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是指用计算机流程图的方式来表示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内容、媒体等教学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教学示意图。它代表着浓缩了的教学过程,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教学过程的设计可以用流程图的形式反映分析和设计结果,表达教学过程,描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内容、媒体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教学流程图中常用的表示符号如下:

教学过程流程图的设计可参照下面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教学流程图(图2)。

8.教学过程的实施

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改革教学方式,改革传统教学中“没有判生”,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培养学生主动刻与,乐于探究的优良品质。

(1)注重师生交流,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自觉地转变角色,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强调师生互动,求得共同发展。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作为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辅导者、合作者以及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者,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调查、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转变学习方式,突出探究式学习。改变学习方式,重视和强调学生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是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探究学习。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广泛地应用探究教学、问题教学、情景教学、合作教学、开放教学、实验教学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3)要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教学。教师要能够自觉地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论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组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有观察方法,实验方法、资料和事实的处理方法等。

(4)注重实验的探究功能。目前,高中生物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内容,加大了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和某些客观条件的制约,许多教师只注重讲知识,而忽视了实验操作的功能,甚至出现了在黑板上做实验的现象。长此以来,学生不仅感到生物实验枯燥无味,也没有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与能力,更无法进行独立实验与设计实验。因此,每位生物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生物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实验教学所体现出的探究功能,保证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现象、探讨结论,能实事求是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力,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获取了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5)注重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生物学是侧重于研究生命现象与规律的科学。教学内容往往比较抽象,教师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对生物知识信息获得真实的感知,容易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另外,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在教学过程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学校的设各与条件,以及自身的教学特长,积极创造条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尤其要注重将现代教学媒体(微机、实物投影、录像等)运用于生物教学中,从而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教学中的缺陷,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教学评价与学习过程密不可分,是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的一种基本反馈机制。教学评价应当处于“实现目标的活动一评价一调整’’的循环往复中,通过反馈,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将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1.教学评价的原则

(1)评价应以教学大纲(或课标)为依据,根据教学目标进行。

(2)评价的内容应符合教学大纲(或课标)的要求,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3)评价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评价的目的,确定不同的评价项目和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

(4)评价要公正、客观、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给予评价,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5)评价应恰当运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提倡实作评价,即通过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或类似的情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活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成果。

(6)提倡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评价,以适合具有不同情趣和经历的学生参与,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评价中展示才能。

2.教学评价的内容和类型

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课程目标,应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评价目的可将教学评价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以提问、测验、观察、记录学习情况等方式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形成性评价,可适当调整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学生学业成绩中的比例,将两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评价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

3.教学评价的方法

在实施评价时,评价的方式和工具是否适合是决定评价成败的关键,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如何选择有效的方式以及编制优良的评价工具是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例如,要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或科学态度等,一般的书面测验就很难达到目的,比较适当的方式应该是观察、写报告、谈话或实验考试。

(1)建立学生学习记录卡。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学生的表现是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学生学习记录卡是教师用于系统观察记录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评价工具,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工具。通过记录卡,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学习;学生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记录卡可由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自行设计,主要项目包括:①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②开学初学生的学业基础测试结果;③学生的课堂表现;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⑤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⑥教师对学生实验课的表现和完成实验报告情况。

(2)阶段性测试和终结性测试。阶段性测试是指在完成某一章节的教学后进行的随堂测试,属于形成性评价。终结性测试是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所进行的测试,属于终结性评价。在终结性评价的命题中,引导学生对一些生物学现象和问题进行解释,并对解释做出分析是评价学生学业成果的有效方式。这种测验能够使教师了解学生理解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3)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现代教学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主题,供小组成员在课内或课外合作完成。教师可根据小组活动过程和任务完成的情况给予评价。在此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以及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以达到全面、合理、公正、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包括对小组整体的评价和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两部分,小组整体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小组活动目标、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互动情况和学习报告质量等。个人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沟通协作技能和任务完成情况等。

(4)实验操作技能的评价。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评价可利用实验操作检核表等工具。利用检核表评价操作行为时,只要依次列出需要考核的行为,然后,观察被考核者是否表现了这种行为。如果是,考核者就在检核表相应的位置做一个记号;如不是,则不做记号,直接转人下一个项目继续考核,检核表的制作应以实验步骤和操作要求为依据。可参见表6。

检核表现操作行为要点检核标准

A(1分)B(0.5分)C(0分)

检查材料器具(1)检查材料器具是否完好齐备(紫色洋葱鳞茎、尖头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滴瓶、吸水纸、浓蔗糖溶液、清水等)。

检查了,并能正确说出各材料器具名称

进行粗略的检查,

不能完整地说出各种材料器具的名称

没检查

洋葱表皮

临时装片

的制作(2)用纱布清洁载玻片和盖玻片用纱布朝一个方向擦拭,玻片清洁用纱布来回擦试,

玻片基本清洁没有操作此步骤

(3)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水滴适中水过多(数滴)或水过少(滴管直接接触载玻片)

没有操作此步骤

(4)撕取一小片颜色较深的洋葱上表皮撕下的表皮较薄且大小适中撕下的表皮较厚、过大或过小撕下的表皮过厚、过大或过小

(5)用镊子将撕下的表皮放在水滴中符合操作要点没有使用镊子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教师可鼓励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对有关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可引导学生对一些实验现象进行深人的探究,并根据现象,分析结果,探讨结论。对于善于改进实验和探究实验的学生要给予支持与帮助,并适当提高评价的分数。

(5)探究能力的评价。对探究能力的评价应该成为学生学业成绩的一部分。评价时,探究的课题由学生自己确定,对于确定课题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没有已知答案的探究课题。对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可以给予提示和指导。

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评价应根据探究活动的类型来设计,例如,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评价可包括完成以下方面的情况:①提出问题和做出假设;②制定实验计划;③实施实验计划;④阐述和交流实验结果与结论。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调查问卷、同学互评等途径进行。在建立的学生学习情况记录卡、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中都应该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内容。评价结果的表述可以是等级评定,也可以是对被评价者的行为、志趣、态度等的客观描述,还可以是调查结果的统计数据等等。

4.教学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方式应尽量以鼓励为主,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获得成就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加强自我调控。

(3)重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不仅关注学生智力因素的评价,同时也要重视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价;不仅重视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4)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评价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特别是在实验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并及时进行评价。

(5)注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实质上可以从教学过程中以及教师评价学生的过程中直接反映出来,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关注,以便随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

主要参考文献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2002.中学生物课型与教学模式研究.广州:新世纪出版社

王永胜主编.2001.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生物课堂教学范文第4篇

1.应用游戏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阶段,知识深度增加,知识面拓宽,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若适当采用游戏实验将学生置于一种自然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可以有助于学生掌握难点知识。例如,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一难点内容。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等位基因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我利用人类10对单基因控制的性状:有耳垂和无耳垂;卷舌和不能卷舌;发际有美人尖和无美人尖;拇指可向背面弯曲和不能向背面弯曲;食指比无名指长与比无名指短;左右手嵌合时右手拇指在上与左手拇指在上;双眼皮与单眼皮;有酒窝与无酒窝;正常足与扁平足;色觉正常与色盲;白化病与皮肤正常等进行游戏实验。

在课堂上采用不同性状的组合方式,请具有相应性状的学生站立,否则坐下。如有耳垂者站立,无耳垂者坐下;其中能卷舌者继续站立,不能卷舌者坐下;再其中有美人尖者仍然站立,无美人尖者坐下……依此类推。最后,在50人的班级中,往往实验到第七、八对相对性状时,站立的只剩下1人,说明这位学生在全班中的唯一性。而采用另一种不同的性状组合,最后剩下的又是另外一个人,也说明他在全班学生中的唯一性。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认识了人类的一些单基因性状,兴致盎然地参与在整个实验中,气氛异常热烈。然后,适时地和他们一起计算这10对单基因性状的自由组合方式有多少种?得出210=1024种(假设不连锁)。学生恍然大悟:为什么采用不同性状组合后剩下的总是不同的人。从而,认识了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进一步理解了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为知识的灵活应用奠定了基础。

2.学以致用,把握成功体验

利用所学其它学科知识来解决本学科的问题,往往引起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在生物课教学中,教师创造机会增加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将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数学知识方面,学习遗传变异部分内容时应用较多。例如计算配子种类,若3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如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能产生几种配子?可用分枝法来做:可直观地看出有ABC、ABc、AbC、Abc、aBC、aBc、abC、abc8种配子。也可用组合法来计算,转化为数学组合题:有3个盒子,每个盒子中有2个不同元素,从每个盒子中任取1个元素,有多少种取法?学生会轻而易举地算出C12.C12.C12=8种的结果。在课本第141页中,为说明DNA分子的多样性,指出:“若1条多核苷酸链中有100个4种不同的碱基,它们的可能排列方式是1个非常巨大的数字。”师生可用排列法计算,得出:学生从数字上体会到DNA中蕴藏着巨大的遗传信息。

在化学知识方面,生物课的第一、二章内容与之有密切的联系。学习酶的专一性时,为了使学生更明确这种生物催化剂与化学催化剂的区别,我举例MnO2作为化学催化剂可催化截然不同的反应:而作为生物催化剂的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这一类物质的分解,不能催化其它物质的分解。

学习糖类时,结合化学中有关知识,说明葡萄糖与果糖的同分异构关系;给出核糖C5H10O5与脱氧核糖C5H10O4的分子式,使学生直观看出其名称的区别;通过多糖、二糖的水解反应探讨它们与单糖的关系等,都可使学生不觉得死板。在物理知识方面,也与生物学有广泛的联系。学习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时,理解膜上蛋白分子多在ATP驱动下运动,那么磷脂双分子层的磷脂分子为什么也可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呢?这里把握住分子运动论,问题便迎刃而解。学到中耕以促进根的呼吸作用时,不免要涉及中耕保水的问题,这里可以提示:土壤板结必形成土壤毛细管,水分会顺毛细管大量散失,而中耕的作用在于切断了土壤毛细管,避免了水分丢失。这时,学生为物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能解决生物学问题而欣慰,知识的掌握便自然一些。在哲学知识方面,生物学中许多原理能用哲学知识帮助理解:非生物与生物界的统一性;遗传和变异的辩证关系;蛋白质多样性与DNA多样性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以及生物发展进化原理等。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准确应用哲学原理,理解以上思想,同时也学会了终身受益的思维方法。

如在讨论遗传与变异的相对性与绝对性时,类比静止与运动的关系,学生得出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正确结论。在地理知识方面,课本第7章生态系统部分与地理课有关内容重叠。介于学生对本部分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学习时可以采用学生试讲,教师补充的办法。新型教法的采用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能积极参与。

3.介绍最新生物学成果,展望生物学发展前景,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望

在教学中,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当英国疯牛病肆虐的时候,我国采取了严密的防护措施以避免该病侵入我国。适时给学生介绍疯牛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非异常大脑蛋白引起该病,而是人们未知的病毒等常规感染因子造成,但不管什么引起疯牛病,它都会使人得致命脑病。学生们就会理解世界各国对此唯恐避之不及的心态了。

生物课堂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课堂主角 课堂效率 创设情景

一、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每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学习潜力,我们应该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随情景尽情地享受学习和收获的成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真正乐趣。

1、运用多媒体进行情景教学

运用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可以创设生动的教学意境、丰富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思维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和实际的需求制作课件。用精彩课件展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景,化无声为有声,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静止的东西动态化,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期盼中学习,形象生动地把抽象深奥的知识化解为简单的感性的知识,轻轻松松就化难为易。

2、创设实验情景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可以巩固课堂知识,通过探索性实验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中学生普遍对实验感兴趣,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点,创设实验情景,组织好实验教学"投其所好",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动眼、动手、动脑,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概念,掌握原理。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知识和生活的距离缩小,让他们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为我们更好的生活服务"。

3、创设课堂语言情景

教师的语言情感是引发学生情感的"助兴剂"。因此,教师在讲授生物学这门自然科学知识时,在注重语言科学性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语言的艺术性,注重语言情感的表述,运用谚语、俗语、诗词等生动形象洁简、富有情趣的语言创设问题情景,将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能使学生对学习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讲到昆虫的发育时,给学生念李商隐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时问:这话对吗?初中的学生往往认为是对的,此时,我却说:"不对"我又问:"蚕吐完丝后死了吗?""没有""变成了什么?""蛹""然后蛹又化蛾"。学生感受到:"噢,原来诗中也有科学性的错误呀!这样学生积极性同样可以被调动起来。

二、让每个学生都是课堂上主角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真正认可"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在老师的启发和鼓励下尝试"先做后学",即让学生从活动中学习与实践;"先会后教",即让学生从实践中总结规律与结果;"先学后教",即转变学习模式,扩张空间,让学生自学;"以学定教",即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教少学多",即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活动,自主学习;"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即精简教学基础知识,挤出大量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进行大量活动。变课堂流程模式为"个体学习""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教师帮学"。

而且,老师还要做到五个放手:放手让学生做课前准备、放手让学生大胆想象、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亲自实践、放手让学生互相评价。这样,学生在学习的天地里会更加"开放",更加"自由"。学生在没有负担和约束的情况下,自由地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充分发挥了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能动性,把课堂变成了歌吧的舞台,每个人都可以上台把自己唱得最好、最拿手的歌曲在充满自信和激情中高声地唱出来,这时,"差生"同样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带给他们的成功感。渐渐地,弱差生在老师的充分信任和关心下,以及全班同学的帮助下也能积极的参与到热烈的课堂学习中去,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三、整合力量,提高课堂效益

"萝卜煮肉,不好吃的萝卜也会变得好吃了"。"单兵作战"总有他的局限性,教研组通过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开展备课活动,达到同年级教学"目的、进度、内容、重难点、基本例题、基本作业、考查与检测"的统一。以"轻负担、高质量"为宗旨,围绕转变教学观念,确立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聚焦课堂,不断发现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利用集体智慧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研究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同时做好教研组资源库建设,做到资源共享等形式可以迅速提高组员的教学业务水平,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生物课堂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要点分析

一、前言

从目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开展来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除了要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之外,还要在教学观念上进行积极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最后,应积极利用实验教学手段,发挥实验教学的积极作用,提高实验教学的整体效果,促进生物课堂教学的开展。由此可见,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把握以上三项课堂教学要点,推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全面发展。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意识

老师本身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即老师对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有机结合的典范,在教学中应该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改变严重束缚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教学模式,推进开放式教学,从而使学生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享受创造成功的乐趣。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入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十分重要,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创新思维,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课堂教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2、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成为了目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才能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满足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需要。

3、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老师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反映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重点),使学生清晰地知道一节课内学什么,怎么学,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弛有度的理想气氛。此时,老师要及时地引导并激起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让学生在一种宽松、自主、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老师是他们最有力的支持者,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自由地表现其探究欲望和探究行动。

从目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来看,结合生物学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初中生物学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新鲜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充满探究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一特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自觉的深入到课堂内容中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老师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生物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考虑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含有实验教学内容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正确发挥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印象

考虑到生物教学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做好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应重点开展实验教学内容,利用实验手段,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重视实验教学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将实验教学作为重点内容来开展,应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对学生的生物课学生产生促进作用。

3、在实验教学中加强老师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考虑到实验教学的复杂性,老师应在实验教学中加强指导,合理设置课堂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学习,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生物学知识。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意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等方面出发,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达到促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发展的目的,全面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全面掌握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要点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卢瑜健;;浅析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32期

[2] 李峰;;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课程的整合[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2期

[3] 彭代辉;;对初中生物情境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6期

[4] 孙合顺;;浅析初中生物学习方法[J];新课程(教研);2011年07期

[5] 冯美成;;刍议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成功(教育);2011年05期

生物课堂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生物 课堂教学 德育教育矛盾 调合

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完成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教育和培养。课堂教学中,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到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当中去,既可让学生充分学到坚实的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又可对学生进行完善的德育教育,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那么就生物学科而言,如何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呢?笔者从事生物教学十余载,在该方面偶有所得,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完成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中国有许多特有的和古老的生物物种,如银杉、大熊猫、大木叶兰、扬子鳄,有丰富的野生物种,有类型多样的生态系统,有许多著名的生物学家以及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就。

在课堂教学中,可列举以上事实,例如中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李时珍、童第周,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参与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通过这些例子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在广大的农村,学生受愚昧的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唯心主义的观点。例如:人的命运是上天注定的;人死亡后有灵魂,会转世、升天;生病了不去求医问药,而靠封建迷信手段来治疗。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生物相关知识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辩证的人生观。

例如:在上生命的物质基础时,让学生理解生命是物质的,失去生命后物质本质不变,清除学生的人会转世,会上天堂、下地狱等唯心的观念;在教学生理卫生的知识时,给学生介绍生命的本质,让学生理解相关的病理知识,了解病变的原理,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去治疗疾病而不是用封建迷信的方法去治疗。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了系统的学科知识,而且有利于摒弃陈旧的、愚昧的封建迷信观念,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生物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国家颁布的关于生物方面的法律法规,例如教科书中出现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纲要》等。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上述的法律法规,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例子以及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例如媒体经常报道的犯罪分子由于贩卖珍贵稀有的、濒临灭绝的一些野生动植物时受到法律的制裁的事例,可利用这些事例,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遵法守法、依法行事的法制观念。

四、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树立学生的环保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及原理、人与生物圈的相互关系的知识及原理,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例如,在生态系统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讲到环境污染时,提示学生:环境污染的防治人人有责,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不能随意随地丢弃各种废弃塑料制品,应遵守社会公德,将垃圾丢弃到指定的地方;生活污水不能随意排放。讲自然灾害的时候,提示学生不能随意破坏大自然,对自然资源应该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应注意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讲到退耕还林时,提示学生不能随意浪费粮食,不能随手攀摘花草树木等;讲到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时,提示学生根据传染病的原理不能随地吐痰,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透过以上内客,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肩负着双重的任务:不仅仅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更重要的是还要完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建平 直观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何仙玉 中学生物探究性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6期。

[3]李亚云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0年,06期。

生物课堂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生物学科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生物科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新课程标准逐步从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转向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给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结合实际,就生物课堂教学从五个方面谈谈认识。

一、忌重主导轻主体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双边活动的两个方面。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来发挥其主导作用。教师教的效果,必须要通过学生的学予以实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绝非传授、灌输,而要“导而弗牵”,要学会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体验,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忌重知识轻意志

在传统生物教学中,教师总是围绕应试和升学,突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注重通过重复训练、强化记忆等方法来巩固学生对于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丰富多彩的生物学变得死气沉沉。现代生物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重视从意志、情感等多个方面增进学生对生物世界的认知,增进对生物世界的体验,增强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学习兴趣提高了,意志品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忌重理论轻实践

实验是生物学科的灵魂所在。生物课堂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生物教学的尴尬在于,学生谈理论“滔滔不绝”,要动手操作时却是漏洞百出。如,在教学“检测生物组织中存在还原糖”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获取苹果和梨的汁液,放进玻璃器皿中,然后加入斐林试剂沸水浴加热,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颜色的变化和溶液反映来增强学生对有关知识的认知。

四、忌重基础轻体系

生物学科在所有学科中,知识体系最为系统。但是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关注了每一章节基础知识的掌握,却忽视了各个章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作为一名优秀的生物课教师,不仅要关注每一个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引导学生在头脑中逐步形成纵、横向知识网络体系。这一点对于学生今后的生物学习意义重大。

五、忌重释疑轻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通过探究的方式解答难题,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分析、推理论证,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品质,绝不能为答题而答题,因训练而训练,要在强化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追求真理的意志品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蒋秋菊.“五忌五宜”:多媒体与生物教学整合的基本向度[J].中小学电教,2007(9):56-57.

[2]周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设计策略[J].中学生物学,2006(6).

生物课堂教学范文第9篇

一、依“纲"扣“本",结合实际,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教学大纲和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要从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三方面综合考虑,不能顾此失彼。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个一课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那种照抄书本或只摘录知识要点、照搬他人现成教案或沿用自己旧教案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

高质量的生物课堂教学方案还必须包括教具准备、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等。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必要前提。

二、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近期使用的各种版本的中学生物教材,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编了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内容。如九年义务教育省编初中生物实验本第一册(下)就选编了观察与动手29项,学生分组实验4项。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的教学。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安排观察、实验内容的教学时要重视和设法克服教学内容、时间与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困难。必须有计划地做好观察和实验材料的采集、培植、饲养和保存等工作,否则过了适宜的季节,也就错过了最佳的教学时机。

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我曾对基层学校常使用、偶尔使用和从不使用直观教学手段的三类生物教师所教学生进行调查和抽测,发现常使用直观教学手段的教师所教学生普遍对生物课感兴趣,测试成绩优良。

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首要途径。

三、恰当设问,巧用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上恰当设问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落实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启发性,鼓励学生提问和争论。不论是讲解还是做观察实验,都要设计好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突出启发性,而不是告诉学生结论,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讲新陈代谢时,教师作下列设问:(1)新陈代谢是一个什么过程?(2)新陈代谢通过哪两方面的作用来实现?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代谢?(3)新陈代谢的本质是什么?随着上述问题的逐步解决,学生自然主动地归纳出新陈代谢的概念。

生物学知识中实例和数据比比皆是。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用实例和数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时,教师引用海岛上的植物大多矮小或蔓生,岛上昆虫的翅大多退化或特别发达的实例就能形象、生动地说明岛上植物、昆虫对岛上经常刮大风的自然条件的适应。

恰当设问,巧用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四、找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用技术间最佳的结合点,加强生物实用技术教育。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强生物实用技术教育,要注重选择教学内容与实用技术间最佳的结合点。找准了最佳结合点,不仅教师所介绍的实用技术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且会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也大有裨益。

例如,我县西双湖中学联系本乡地少人多,靠近县城的实际,改进生物课堂教学,结合植物学有关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花卉、食用菌栽培,蔬菜新品种引种,塑料大棚生产等实用技术教育,很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他们的做法既促进了学校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又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人才。

找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用技术间最佳结合点,加强生物实用技术教育是实现生物教学高效率的必要补充。

五、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目前,不少学校已明确要求教师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这就要求教师还必须在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灵活使用上下功夫。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时,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课堂练习题的提前设计和课堂上的灵活使用,能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及时进行矫正教学等。这对确保生物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十分必要。

例如,在讲解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时,列举婴儿吮奶、寒冷使人打哆嗦、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等反射活动,请学生辨别等,其检测和巩固效果都非常好。

生物课堂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教材重点 教学情境 创新

生物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是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生物课堂教学中,使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发生重要的变化,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世界。下面我就结合生物课程特点,对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进行整合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与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信息技术能综合地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及视频影像等多种信息,合理地利用以其形、光、声、色等多种图文声像并举的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刺激学生对信息的兴趣,从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求知欲望增大了,对学习不再是被动了。例如,在“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一节课的教学中,把生物多样性的情况转化成图片或者影像放映给学生,这一个做法将之前课堂上枯燥的文字和语言转化成了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影像,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也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越来越感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我在设计课件时,特别注重导入的环节,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创设情境才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如在制作《花的结构》课件时,截取各种花朵争相开放的画面,并配上优美的音乐,上课前进行播放,学生们一走进教室,便一下子被屏幕上各种花朵争相怒放的画面吸引住了。上课时,教师发问:“屏幕上的画面显示的是植物的哪一个生理过程?”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到:“是开花。”“那么什么是开花?植物为什么要开花?为什么开了花才会结果?”内容问题就一个一个提出,学生心中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这时再慢慢地导入新课的学习。在整个课堂中,学生们都很积极地进行观察和思考,将被动的接受变为了主动获取,有利于加深课堂上教师所教授知识的印象,从而更好地去掌握知识点。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在进行动植物生长发育的教学时,旧式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立体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方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再现家蚕、蝗虫、青蛙等生物生长发育的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所学内容。但是在教学中要注意的还有很多,比如选择多媒体材料时,一定要选择能表述所教授课堂的材料,让学生在媒体和材料的运用中不断地思考,从而提升认识的感念,加深课堂讲述的内容和知识的印象。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信息技术可使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宏观,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降低教学时的难度,同时动态的画面会给学生一种不一样的感觉。面对新的教学方法,学生也会有好奇和积极探究的心情,进而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如在讲《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时,“土壤中的水分是怎样进入到根的导管中去的”这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根部吸水的过程,让学生很快地明白了所要讲述的问题。信息技术使得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不仅突破了重难点,还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生物教学过程中,都是普遍采用一些“传递”的形式来授课。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大部分学生都是被动的,进而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新形势下的教学运用了信息技术,这一个新的方式不但给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在已有的基础上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过程是多向互动的,学生要学会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通过教学方案认识、思考,形成有效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下,敢说敢答,确定自己的认知方式。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与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教学观念的转变。我认为,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多加尝试、多用心机,就可以将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就像在传统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流畅、自然!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汪忠.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孙福海.信息技术整合学科课堂的层面及角色定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1).

[3]卢盛明. 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的整合.教育观察,2012(3).

[4]田伟华. 认识三个特性 把握三个原则――论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浙江教育技术,2013(3).

[5]黄华. 假信息技术驭生物课堂教学――指导生物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谈.才智,2012(24).

上一篇:中学教育辅导范文 下一篇:高中中学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