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法制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05:21:04

中学法制教育论文

中学法制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以法制教育为切口,深化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武进市礼嘉中学“三五”普法教育工作总结

武进市礼嘉中学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也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增强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对于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毋庸讳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少数青少年学生的违法犯罪现象令人担忧,如何净化校园风气,确保素质教育顺利实施,这是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我校是一所具有28个班级、1400名学生的农村完中,学生来源广,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又较高。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加强法制教育,目的是为了加强德育教育,加强校风校纪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从而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实践证明,单纯地抓教学质量这条路子只会越走越窄。因此,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为了真正实现“促每一位学生成才,让每一个家庭放心”的办学宗旨,我校借助于“三五”普法教育这股强劲的东风,借鉴了兄弟学校的成功做法,在市教委、市司法局等单位的关心和指导下,确立了把法制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口,通过加强法制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校学生精神振奋,秩序井然,校风优良,学风踏实,教育教学质量也得以稳步提高。现将我校法制教育工作汇报如下:

一、以队伍建设为根本,明确目标和任务,齐心协力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首先,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区、个人”四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及班主任为组员的“三五”普法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的法制教育的组织、协调工作。以《中学德育大纲》和“三五”普法教育的有关要求为指针,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法制教育五年规划》,在这一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党、政、工、团、学生会等各部门密切配合,定期召开会议,针对现实情况订计划、定目标,压任务,研究对策、落实措施,充分调动每一位教职工参与法制教育的积极性、自觉性,逐步形成“校长室领导——政教处负责、各部门配合——班主任实施、教职工全员参与”的法制教育三级管理模式。同时,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配合下,成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聘请镇司法办、派出所、镇关工委及学生家长代表担任校外法制辅导员。XX年4月,聘请了市司法局常务副局长陈伟栋为我校的法制副校长;同时,我校以团体会员单位的身份加入了市法学会,常年参加法学会组织的法学研讨活动,不断提高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法制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法制教育能否收到理想的效果,关键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少数教师对法制教育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更有少数教师认为学生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引诱,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劳而无功;在业务素质上,有些教师对新形势、就问题和学校的新特点认识研究不够,对近年来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知之不多。针对以上种种误区,我们把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作为一项突出任务来抓。以法制培训班为载体,以“三五”普法教育群众读本《法律为你指路》一书为教材,通过集中辅导、专题讲座、座谈讨论、参观考察等形式,组织教师全面学习《宪法》、《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基础知识。另外还派出骨干教师参加市法学会组织的各种培训、研讨交流活动。尹建文老师撰写的论文《加强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获武进市教委法制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武进市法学会法制教育研讨会论文评比二等奖,并在《常州法学》杂志上发表。通过学习,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大家一致认为,加强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党和国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需要,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以“宣传周”为龙头,营造浓郁的法制教育氛围。

我校每学期开展两次“法制教育宣传周”活动,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教育功能,针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利用“丰华之声”广播站,向学生介绍《国旗法》、《刑法》等法律知识,举办《中学生不良心理特征及矫治》、《青少年违法犯罪特征及预防》等专题播讲,还播放一些武进籍少年犯的现身说法,使广大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受到教益。我校共有校板报4块,班级板报28块,橱窗栏17块。这些板报、橱窗都是我校进行法制教育的强大阵地。橱窗栏内主要用来展示法律知识的图片资料,介绍学校遵纪守法的典型、表彰好人好事等。同时,针对个别错误行为开展讨论,明确对与错、该与不该的界限,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我们还利用电影、录像、大型图片等传媒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宣传。组织全校师生观看《金钱梦》、《白粉妹》等影片,参观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公安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珍爱生命、拒绝》大型图片展。走进礼中,就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许多同学利用课余时间站在橱窗或板报前,有的认真阅读,有的小声讨论,有的在赞叹,有的在深思……。所有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我校的法制宣传工作已触及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真实可感的材料中认识到知法、懂法的重要性。最后,我们在举行升旗仪式时通过国旗下讲话对法制教育宣传周活动进行总结,对活动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法制教育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的主要阵地。学法、懂法是守法、护法的前提和基础,我省“三五”普法教育规划中强调:“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要常抓不懈。大、中、小学校要把法制教育列为学生的必修课,做到教学有大纲,学习有教材,任课有教师,课时有保证。”根据这一精神,我校除了在初二年级按国家课程计划开设法律常识课外,其他各年级每周开设一节法制教育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别采用

《以案释法100例》、省“三五”普法用书《法律常识读本》(分初、高中版)、《青少年法律知识讲座》等书籍为专用教材,由政治教师及班主任负责授课。在教学中,根据青少年形象思维强的特点,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组织学生搜集典型案例、名言、格言,举办小型展览、壁板、收听录音、观看录像,以案释法,以事说理,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另外,利用活动课、班会课,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辩论、模拟法庭审判等活动;同时聘请校内外法律专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法制教育讲座,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使法制教育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我们通过活动评比、撰写心得体会、知识测试等方式对学生及班级进行综合评估,不断巩固和扩大法制教育效果。

四、以“走出去、请进来”为办法,拓宽法制教育渠道。

“三五”普法教育期间,我校曾多次聘请市关工委、市司法局、市检察院及市法制教育报告团的同志来校进行法制讲座。XX年9月18日,在市司法局的牵头下,常州市党校马晓秋副教授来校作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法制讲座,市关工委的16位老干部亲临现场指导。马教授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典型案例详尽地阐述了有关法律知识。这次讲座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同学们对这项法律的精神实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全校1400多名师生坐在大操场上,头顶着炎炎烈日,有的侧耳倾听,有的认真记录,会场上时而鸦雀无声,时而掌声如雷,在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中,没有一个同学中途离场。最后,同学们踊跃向主席台传递纸条,向马教授讨教有关法律问题。会后,各班围绕讲座内容,开展了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把这次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以巩固活动成果。

在“请进来”的同时,我校每年组织部分学生到省德育基地——江苏省第一少管所开展实地考察实践活动。同学们穿着统一的校服,排着整齐的队伍,举着校旗、团旗,置身于高墙内少年犯们劳动、生活、学习的现场,观看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听取同龄少年犯的现身说法及管教干部的法制报告,并与少年犯开展“手拉手”赠书活动。身临其境,同学们的内心受到强烈的的震撼和触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法律的威严和神圣。一位同学在心得体会中写道:“他们和我们一样,本该在同一片蓝天下自由地生活,可是,由于他们对法律的无知,如今却要在高墙铁窗内度过最美丽的花季,这是多么可悲的人生啊……”,另一位同学写道:“法律是无情的,谁触犯了法律,谁就要付出同等的代价……”。

五、以家长学校为载体,以《家长学习报》为媒介,加强家校合作,强化家长的法律素质。

家庭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也是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为全面提高家长素质,我校一批班主任骨干在教科室的带领下,开展“指导家庭教育,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市级实验课题的研究。该课题结合法制教育内容,广泛开展问卷调查、家访、开家长会等研究活动,掌握大量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组织编写《家长学习报》,给家长介绍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家教方法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措施和策略及有关法律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思想和观念,创建民主、和谐、欢乐的家庭环境,以身作则,尊纪守法,以自身良好的形象教育和影响下一代。家长学校一方面以《法律为你指路》一书为教材,定期组织教师给家长上法制课;另一方面,通过举办讲座,观看影视录像、开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提高家长的法制观念。XX年2月24日,我校家长学校再次邀请法学专家马晓秋副教授来校作法制教育报告,市司法局、市教委、市关工委的领导,礼嘉镇党委、镇政府的全体领导和干部,市青少年法制报告团的全体成员及全体初中学生家长近800人听取了报告。会后,市关工委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发放了“两法”知识竞赛测试题,要求家长认真阅读有关法律条文,结合本次讲座精神,认真做好试卷,交家长学校批阅。本次家长学校家长到会率为98.5%,试卷返收率为99.8%,经批阅,95%的家长的试卷得满分,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一位家长在接受新闻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我原来认为在家里搓搓麻将娱乐一下无所谓,今天听了马教授的报告,认识到这种做法的危害性。今后,我们一定以身作则,做好榜样表率作用,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中学法制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法律进学校目标责任书【1】

为做好今年普法工作,全力服务土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生改善,搞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把稳定工作抓紧、抓实。为此,依据六五普法规划,依法治校工作制定工作目标责任书。

一、责任目标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1、学校重视普法依法治理,把此项工作列入学校的工作意见,纳入日常工作的议事日程。

2、建立健全六五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确保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

3、落实办事机构、办公场所、专(兼)职工作人员。

(二)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1、法制宣传。

全力抓好本校的一学三讲活动,努力搞好法制宣传:⑴定期研究本单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经验;⑵组织开展严打整治宣传,配合搞好禁毒、综治、税法、劳动法、3.15、6.26:等各种专项宣传;⑶配合搞好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⑷抓好本单位师生法制宣传教育,使普法内容进课堂,进大脑,做到学校有计划,年末有总结,教育有讲义,有记录,教师有笔记,有教案,学生有作业;⑸以法制宣传六进活动为载体,切实搞好本单位的法制宣传;

(6)搞好六五普法规划、制度落实。(7)完善调解工作体系。

2、重点对象学法用法。

(1)领导干部学法用法:①进一步健全学法制度,保证每年集中学法2次以上;②制定学法工作意见;③组织好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培训,确保人员到位;④组织好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考试。

(2)青少年学法用法:①保证本单位、学校的法制教育做到四落实②全年法制课达到8课时;③按要求聘请法制辅导员,设法制副校长,认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学生人人学法、懂法。

(3)教职工学法用法:①组织教师ѧϰ法律;②利用广播、电视普法等手段,邀请法律专业人员讲授法律知识;③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师生法律知识培训。

(三)深化依法治理工作

1、按照依法治理要求,做到政务公开,严格依法行政,实行部门执行责任制,确保本辖区内全年无行政败诉案件。

2、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按照六有四落实

(四)其它事项

1、积极完成各种六五普法资料的订购任务;

2、按照要求及时上交年度工作计划、半年和年终总结;

3、档案资料做到齐全、整洁,装订标准。

二、目标要求及考评办法

自觉接受各级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的机制和乡法治办对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指导、督查,定期检查师生学法情况,按时报送普法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推进工作顺利进行,按照百分制一年一查,检查结果纳入每年综合目标管理体系进行评比。

三、奖惩办法

对普法考评工作好的师生予以表彰,对工作差的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

xxx第一小学校

校长(签字):

教师(签字):

20XX年4月20日

法律进学校目标责任书【2】

为了切实推进普法工作,实现五五普法规划的目标,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把学校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不断提高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水平,形成创建法制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氛围。特制定本责任书。

1、校领导干部及教师在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期间做到认真学法、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重点落实责任,重视实践活动。通过对学校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努力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2、坚持法制教育和法制实践相结合,把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结合起来,促进学校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教师要认真学习《五五普法干部读本》,学完《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十四部教育法律法规。每学期撰写5000字以上的学习笔记,每学期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或法制教育论文,每年一次的普法考试,成绩达到合格以上。学生法制教育经常化,有专职的法制副校长。每学期至少至少上2次法制课,做到了有教学计划、有课时安排、有学法教材、有学法授课老师、学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3、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关注社会热点,抓好矛盾纠纷排查,消除不稳定因素,大力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达到五无,即无刑事和重大治安案件、无群体性械斗、无组织和非法宗教活动、无区级以上的上访事件、无因违法行为引起行政案件等。本校教师绝对不参加、等违法乱纪活动,没有贩毒、吸毒人员。

4、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做学法、守法的模范。依法从教,依法执教,依法管理学生。要组织学生认贯彻落实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强化法纪教育和特殊生教育管理,注重教育方法,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让学生帮教师做事,严禁教师猥亵学生。教师管理班级作风要民主,反对一言堂,反对压制教育,教学生学会做人。

5、教师要立足课堂主阵地,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适时地、经常地、深入地开展对学生的普法教育活动,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强化纪律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班主任、《思想品德》教师、《法制课》教师要系统的指导学生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促使全体学生能遵纪守法,做守纪律、懂法律的小公民。上好法制教育课程,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6、推行校务公开,严格经费管理,严格按照收费标准进行收费,严禁向学生乱收费用,杜绝教师私自收费、私自要求学生购买教辅读物。

新墩中心学校(盖章):

教师(签名):

20XX年02月28日

法律进学校目标责任书【3】

为了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预防学校师生违法犯罪,保证学校不出现重大伤害和恶性事件,根据威远县教育局法制教育工作精神,学校与各班签定安全、法制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

一、责任目标:

1、各班坚持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养成教育、理想教育等,把预防在校学生犯罪维护学生安全的工作落到实处。主要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与学生成长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等。

2、向学生家长或其它监护人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

3、教育学生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如: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人:强制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损坏财物,参与或者变相;观看收听色情、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4、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班主任要与其家长或其它监护人及时联系,互相配合,及时予以制止并对其严加管教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严重不良行为是指: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多次偷盗;参与赌,屡教不改;吸食、注射;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5、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自我防范教育,注意班里学生动向,保证班内不出重大伤害事故和恶性事件;

6、在班内建立迅速而可靠的信息网络(联系人或报告人),经常深入班级,及时了解班内的情况,排除各种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各种问题。

7、及时而有效地排查班内的各种矛盾,减少班级内耗,使学生轻装上阵,有效防止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

8、班主任加强行课期间的检查力度,除考勤以外,还要注意其它与教学无关的不良迹象;

9、加强对学生的全面考核,把思想品德纳入重要考核内容;

10、班主任按学校要求,每天一次晨会,每周一次班会,认真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避免简单粗暴方式方法教育学生,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同时注重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11、各处室认真履行职责,一旦发生重大伤害事故或恶性事件,当事人要及时上报或报警;

二、检查考核:

以上责任目标列为年终考核评估内容,并进行平时检查。

对不重视此项工作,并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班级实行一票否决,即取消该班主任及教师当年评模、评优、晋级、晋职资格,并按有关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三、该责任书自签定之日起生效。

责任人(签字):

xxx中心校

中学法制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一、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依法加强规范管理

依法治校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认为,一个有效管理的学校要建立健全严格而又规范的制度管理,发挥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育行为

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教育法规的规定,制定学校章程,共八章50条,经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诸城市教育局审核批准执行。学校遵照章程自主实施办学活动,以克服学校工作的随意性,形成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依法保障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健全依法治校管理制度,确保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例如《龙源管理》,包括教育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综合管理、量化考核等五个大类共167项内容。成为教师的工作准则。制定“龙源学校教师四爱、八个不准”规定,即:爱教育事业、爱工作岗位、爱学生、爱龙源;不准接受家长馈赠、不准向学生索要或变相索要钱物、不准接受学生家长吃请、不准同学生家长进行功利往、不准搞第二职业、不准向学生家长要车私用、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乱收费。

时时讲规范,事事讲规范,是我校所追求的管理目标。制定《教师教学常规》,明确了教师在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辅导、考核等方面的规范;制定《教师课堂教学常规检查细则》,每月对教师业务进行“十查”:查教案、查集体备课、查课堂教学、查作业批改、查课后辅导、查听课记录、查公开课(包括实验课、电教课、汇报课)、查学生的书面和口头反馈意见、查教书育人的态度、协作精神和组织纪律、查思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规范学生日常行为。针对学校实行寄宿制的实际,编订《龙源学校学生学习生活指南》,设计了包括“学生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寄宿生管理规则”、“学生宿舍内部的详细规定”、“餐厅管理规定”、“学习方法介绍”等篇目,成为每学期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健全、严格而又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我们坚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从而取得良好成效。在龙源,遵纪守法、照章办事,无论大事小事讲求规范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就连一日三餐,全体师生人人都能够做到自觉排队,饭后自觉收拾餐具。

(二)健全“三个机制”,抓好法制教育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级部主任等组成的“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学校法制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制定年度普法规划和具体工作措施。下设“普法教育科研室”,负责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任务目标的实施与检查。

二是建立法制教育研究机制。成立由各科骨干教师参与的“普法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科研组”,主要任务是研究新课改背景下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开展集体备课、说课等形式,辐射带动全体教师积极探索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三是健全监督与考评机制。学校“督导办公室”定期对全校法制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包括 计划的制定与落实,教师备课、课堂教学、教案撰写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三)抓好“四个落实”,使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一是计划落实。将法制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制定依法治校工作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实行承包制。

二是队伍落实。从学校领导到全体教师、生活教师、门卫都是育人队伍,都要根据各自的工作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中,法制教育以政治课教师为骨干,并规定各学科教师都要当好学生的法制课教师,都要紧密结合本学科实际渗透法制教育思想,在备课和教学中体现法制教育内容,并将其纳入教师业务考核量化。同时,聘请司法人员为法制副校长,定期来校为师生宣讲法律知识。

三是教材落实。充分发挥政治科教学的优势,以中学生政治课教材为主要内容,按照课程标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充分发挥政治课教学优势的同时,着重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同时,订购《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知识读本》、《讲案学法》、《中学生国情教育手册》、《校园拒绝》、《山东省“四五”全民普法法律选编》和《诸城市学校法制教育读本》等图书资料,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丰富了法制教育的内容。

四是课时落实。我校法制教育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充分发挥政治课教学优势的同时,注重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例如,在地理、生物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在语文、历史科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还充分利用活动课时间举办法律知识演讲、模拟法庭、手抄报竞赛等,并与团队活动、文艺演出、校会、班会、国旗下讲话相结合,既加大了法制教育的密度,又使教育活动生动活泼。

二、以教师的发展为本,让管理赋予艺术魅力

我们认为:学校管理的真谛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实现人的自身价值。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管理工作更加突出了人的发展,更要鲜明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人的发展既是管理的手段,更是管理的目的。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的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尊重教师的心理需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使每个人都能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参与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以追求学校整体和教师学生群体最优发展。所以说:“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本,以教师的最优发展为本,最终促进和实现学校的发展。

(一)主体参与、多维互动,唤起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我们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把管理体现在教师积极参与的过程之中,改传统的“校领导——教职工”的单向管理,为“教师——校领导——师生”主体参与、多维互动的双向管理,唤起教师的创造精神和主人翁意识,积极营造相互信任、相互融洽的人际关系,使龙源成为凝聚教师的精神家园。

首先,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发挥目标激励的作用。学校将每年工作计划的任务目标分解量化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具体到人,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校级班子成员包级部,级部主任、年级组长包年级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包班,教研组长包学科,学校工作处处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协调配合,高效运转。

其次,倡导民主管理。以全员管理激发每一位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教代会审议学校重要工作,教职工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的全过程。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评议监督制。每年,组织教师对校长和校级班子成员进行一次“信任度”评议,若信任度达不到80%者,应自动引咎辞职;对教师进行一次学生评、家长评、教师自评、教师互评、校委会评的“五评议”,评议结果纳入年度考核量化,决定对教师工资的发放和岗位聘任等;开展一次“千家评校”和“服务窗口对话”活动,广泛征求家长对学校办学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用真情呼唤真情用爱心呼唤爱心

我们认为:管理应该从尊重开始。要想让教师对学生付出真情,校领导首先要对教师付出真情;要想让教师对学生付出爱心,首先要对教师付出爱心。我校确立“以人为本、情感管理”的管理新概念,注重情感投入,营造团结协作、尊师爱生的氛围。

一是让教师有归宿感。校领导对教职工做到思想上多关心、工作上多信任、生活上多帮助,就是:多办实事,满足教职工生活需要;多进行感情投入,满足教职工的情感需要;多发扬民主,满足教职工参与意识。学校积极为教师生活解除后顾之忧,先后帮助教师贷款1000多万元,使教师全部住上了新房。并在教师家属就工,子女就学入托等方面积极协调,帮助解决。教师深切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二是让教师有正义感。实行校务公开,对于评优、晋级等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公开条件标准,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自觉接受教职工的监督。校级班子处事公道,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勤政务实,领导与教师之间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要求教师做到的,校级班子成员首先做到,当好教师的表率,让教师心悦诚服。

三是让教师有优越感。每逢教师生日,学校送给教师一份生日蛋糕,校长亲自在贺卡上写上寄语;配备“师生服务车”,师生生病住院、教师外出学习、考试、接送教师子女上学,或者教师结婚、生孩子、走亲访友等等都尽可能安排使用。教师节期间,免费为全体教职工查体。每年春节期间,校长带队和校委会成员一起走访教师的父母,将温暖和深情送到教师父母的炕头上。校领导对教师的爱,激发了教师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情。从校领导班子成员到每位教师,对工作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对学生从学习到生活给与无微不至的关爱。

(三)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

在龙源,人的发展既是管理的手段,更是管理的目的。我们认为:学校不应该是促使教师燃尽自己的烛台,而应该是让教师发展自己的舞台。

1、鼓励教师自主选择,竞争上岗。龙源学校的老师,尽管都是经过公开考试从全市挑选的,业务上可以说都是比较优秀的,但我们追求的是,如何为教师搭建展示特长的舞台。20_ _年建校不久,就对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团委书记、级部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按需设岗,鼓励教师自主选择,竞争上岗。随后,又鼓励教师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对各教学岗位竞争上岗。参照这种模式,还对学生公寓楼、图书室、实验室、电教办、生活指导教师等后勤管理和服务岗位,确定受聘人员,使人尽其才。每位教师都找准了自己的位子,在工作中能够人尽其才,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2、构建学习型、科研化教师队伍。学校建立"教师终身学习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业务进修,提高自身素质。20__年以来,19名教师参加研究生进修班学习,16人现已结业。每年,派出近百人次到外地参加学术研讨会或培训学习,聘请全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等23位专家为学校的办学顾问,邀请他们定期来校讲学。每年聘请4名外籍教师来校执教,同时请他们辅导教师英语,目标是两年内实现校园内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并逐步实现用双语教学,使龙源教师队伍成为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群体。20__年,学校投资48万元,派16位优秀英语教师赴澳大利亚参加为期一月的培训学习。

3、改革对教师的评价,让教师有成就感。“拿起表扬的武器”、“用多把尺子衡量”、“实施发展性评价”等我校这些对学生教育的做法,同样也被运用到对教师的管理上来。学校科学设奖,如:教学特色奖、学生质量奖、学困生转化奖、特长生辅导奖、科研成果奖、教学展示奖、优秀论文(案例)奖、基本功竞赛奖、优秀教案奖、优秀作品奖、德育工作奖等,鼓励教师人人争先,人人夺奖。教师进入龙源学校,其特长都能被发现,闪光点都能得到展示。

我校承担“开发学生潜能,塑造健全人格”等部级和省级重点科研课题10多个,鼓励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学校借鉴多元智能理论,鼓励42名教师经过两年时间,开发了六大系列15本155万字的校本课程,20__年由济南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其中《幸福小医生》、《龙源植物知多少》两科的内容和经验总结材料编入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组编的《学校自主开发课程与示例》一书。三年内,教师撰写的论文在国家、省级获奖或发表的达380余篇,189人次获全国学科竞赛辅导奖,14人参加了北师大初中语文、数学、英语教学参考书和习题册的编写。在20__年5月第三届全国多元智能理论年会上,6篇论文获奖,2人在大会发言,学校被授予“全国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示范学校”。

4、赏识教师,积极推出并宣传龙源名师。学校建立“首席学科带头人、导师班主任”和“功勋教师”制度,制定岗位责任,落实相应待遇,实行动态管理,半年一复评,一年一确认,并在报刊、电视等媒体等媒体上进行宣传。在教学楼道内将全体教师形象照展出,将教师取得的荣誉一一列出;为获得潍坊市以上教学能手称号的教师设计形象灯箱,以便让学生了解老师、学习老师、尊敬老师,让教师互相学习。所有这些极大的鼓舞了全体教师献身龙源、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工作热情,形成了良好的团队精神。

目前,我校教师被评为诸城市“电教优秀教师”142人,潍坊市“教学能手”20人,诸城市“教学骨干、能手”68人;本科学历教师占80,16人取得了研究生进修结业;56人次获全国学科竞赛辅导奖,36人次获省级竞赛辅导奖,4人在全国教育技术成果应用大奖赛中获奖,47人的计算机操作达高级水平。

三、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造无淘汰的教育

我们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确立“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和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并将这一宗旨贯彻到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之中。我们重视学生的学业,更重视学生如何做人;我们尽管不能保证学生进入龙源三年后人人考上重点中学,但是却要保证学生在自身条件下得到最优发展,保证学生不出“次品”。

(一)爱心呵护、情感管理

我校确立“用爱心培育爱心、用智慧培育智慧、用生命培育生命”的信条,把教师对于学生的爱,升华为一种理念,并分解、细化到实际工作之中。

一是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要求教师人人包班,人人做育人导师,并建立“教师联系学生制度”,确定每周二最后一节课为师生谈心时间,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王春晖、宋聪两位同学以前学习基础较差,一度对学习失去兴趣,并出现一些不良苗头。包班教师王清森发现后,多次找他们谈心,鼓励他们树立起信心和勇气,并会同各科教师一起,课堂上多提问,课后多关心、多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教育和辅导,不但使他们思想有了上进,学习上也有了较大进步,获得了“学习进步奖”。

二是全面启动爱心教育工程。要求教师做到爱心教育“七个一”,就是“了解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友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从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到每位教师,人人树立服务意识,从学生的学习到卫生保健、衣食住行,无处不给予贴心的关怀。20__年,教师陪学生看病就诊620人次,学校办公用车接送学生去医院162人次,教师陪餐9300人次、接送学生1280人次。广大教师用满腔的爱,培育了学生诚挚的情。全校师生人人都追求真知,从善如流,对学校充满感激、眷恋之情。

(二)联系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教育

我校思想道德教育坚持灌输和内省相结合,重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我们注重把思想政治 教育、理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让学生通过自我情感体验形成意志品格,通过自身“灵魂的搏斗”,进而达到“情感的升华”。

坚持日常教育和主题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学校每月开展一个主题教育活动,每月召开一次校会,各班每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级部每两周召开一次级部会,使德育工作常抓不懈;在教育方式上,坚持“大道理”与“小道理”相结合,法制教育与纪律教育结合,道德教育与身心健康教育相结合,团队活动与班级工作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力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和空对空。学校德育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法制教育坚持常抓不懈,聘请司法人员依案讲法,在学生中举行“模拟法庭”、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喜闻乐见。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唤起学生的参与。把学生放在德育的主体地位,开展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选择、思考和感悟,开发德育潜能的教育活动。

学校实行制度管理和情感内化相结合,注重学生自主管理,倡导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个性化的管理,以导代管,鼓励学生参与,倡导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制订了科学合理的作息制度,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健全学生分工合作的劳动制度,以卫生值周、食堂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独立精神、合作精神、劳动观念和服务观念。这些自主管理机制的运行,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了学生平等意识和民主精神,培养了学生人际相融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友爱的风尚,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和人格品质。

推出“德育套餐”行动。学校确立“处处都是立德之所,天天都是立德之时”的观念。自20__年至今,坚持每天利用上午、下午上课前和晚自习时间,推出“德育套餐”,做法是:上午预铃后课前10分钟,以班为单位起立齐声朗诵龙源誓词,以达到振奋精神,鼓舞斗志的目的,使学生坚定“为立身打基础,为报国做准备”的信念。下午课前10分钟唱两首歌曲,一首是由学校统一确定的象“爱我中华”、“走进新时代”等爱党爱国、弘扬时代精神的革命歌曲,另一首是龙源学校校歌,以此陶冶学生情操,培养音乐智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晚上7点开始,组织学生收看新闻,让学生了解国家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定期开展“查摆问题,评树先进”活动。学校督导室会同学生文明礼仪检查员,对学生一日常规和班级管理,每天一检查,每周一评比。在此基础上,开展评选文明班级、优秀宿舍、“星级学生”、“十佳少年”活动。对优胜者,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电视等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学校“龙源名生”灯箱,展出240名各类优秀学生的形象照,在学生中,形成了人人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中国教育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建立全方位、多角度德育网络。组建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沟通、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家校合作,共商管理育人大计。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两次,组织家访一次,给家长发放公开信两封,并开展“千家评校”、评选“家长最信任的教师”活动。每年清明节,组织学生瞻仰王尽美纪念馆,考察恐龙公园,适时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受到教育。

(三)开展诚信教育,“讲理”和“问心”相结合

德育工作如果只重视“讲理”,而忽略“问心”,难以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我校以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教会学生做人为目的,强化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我们确立诚信教育的原则是: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小型为主,既要有声势、影响,又要扎扎实实,通过教育,真正使学生心灵产生震撼。我们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是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文科教学结合教学内容,丰富诚信教育内容,寓诚信人物、事件等于课堂教学之中,理科教学在体现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精神的基础上,融入诚信精神。

二是诚信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三是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学校领导带头讲诚信,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学校凡是向师生承诺的事情,必须坚决做到,做不到的事情决不承诺,决不在师生面前失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有诺必践,以教师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诚信的作风取信于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提高公信力,做诚信的表率。

四是以学生为主体,组织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诚信教育重点在知行统一,关键在践行。学校精心安排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正反事例,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从认知、行为、情感的综合养成教育上达到“知行合一”,学校为此举办“我与诚信手拉手”主题活动:

①诚信故事、格言天天讲。组织每个同学收集诚信故事随时给同学讲,给朋友讲,给父母讲;定期举行“诚信故事会”;将学生收集的诚信格言汇编成册,学校举办“诚信格言”大汇展。

②诚信道理人人知。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讲诚信。让学生知道哪些现象是诚信的表现,哪些是不诚信的;使学生明白丢失诚信的危害性;让学生明白确立诚信的途径有哪些。

③诚信从现在做起。引导同学从自身做起,人人做“诚信”的监督员,向身边的亲人、朋友进行诚信宣传。

(四)从最后一名抓起,决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为了认真落实“从最后一名抓起,让每一个学生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办学格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加大课后辅导的力度,抓两头带中间,既注重优生优培,又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形成了“培优”与“扶困”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培优”实行“教练制”。以级部为单位,按学生数的5择优成立辅导班,学校从各科教师中选聘辅导教练,每周活动课时间安排六个课时进行集中辅导。辅导内容,在适当扩充知识面的同时,大量补充综合逻辑思维训练的题目,使知识和能力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以解决这部分学生在平时课堂上“吃不饱”的问题,使之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得以长足发展。

“扶困”实行“承包制”,学校建立“学困生”转化责任制,对“学困生”实行跟踪教育,建立教育与发展手册。组织级部主任、班主任、课任教师“会诊”、“复诊”,制定帮教方案,真正把学困生转化工作落到实处。学生台某在原学校经常逃学,来到龙源不遵守纪律,不团结同学,负责对他承包教育的王焕彩老师多次找他谈话,经过循循善诱、艰苦细致的说服教育,终于使其幡然醒悟,在各方面不断要求上进,学习上成绩很快提上来,还光荣地加入了 共青团。

(五)以使用“成长册”、“成长档案袋”为载体,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根据新课改思想,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改革操行评语,做到具体化、个性化、情感化,充满师爱和激励。

自20__年以来,我校自主编写使用学生“成长册”,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关注学生身心和智能发展的过程:

评价内容上强调综合性。改变传统的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知识的弊端,转而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其它方面,如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等。评价内容包括“个人小档案”、“迈好龙源生活第一步”、“摘下满天星”、“青春领奖台”等十大系列,既有学习方面,有又非学习方面;既有学习方法与过程,又有专长与潜能等。评价从单纯的考察学生学到了什么,转向对学生是否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综合评价,涉及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生成长的足迹,能够及时有效地激励学生进步,使学生普遍找回了自信。

评价方法上强调灵活性。即关注“过程性”的评价,注重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评价的方式方法,既有文化测试,又有对作业与日常学习表现的分析;既有问卷调查,又有座谈了解;既有对学生校内日常行为检查的记载,又有对校外表现的反馈;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结论。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淡化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突出了成长与发展,实现了评价功能的转化,使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帮助教师积极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

评价主体上强调多元化。改变教师以管理者自居、师道尊严式的单一评价主体现象,实行学校评、教师评、家长评、同学评、学生个人评的“五评”。成为老师、家长、同学、学生个人交互参与的过程,体现了教育过程的民主化和人性化。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醒自励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能够充分发挥评价者的主动性。

科学设奖,让学生人人受奖。坚持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在对学生的评价中,不单纯用文化课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而是从德、智、体、美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增加了评价的尺子。设立如:三好学生、优秀班团干部、学习标兵、礼仪标兵、精神文明标兵、纪律标兵、舞蹈小明星、体育小明星、丹青小明星、歌咏小明星、学习进步奖、劳动能手、拾金不昧奖等30多个奖项。多了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了一批优秀的学生。

(六)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强势智慧都得到发展

学校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在对学生进行智能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因材、因事、因时、进行科学施教,确保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在按照课程标准上好音体美艺术课的基础上,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和教师发现相结合的办法,对学生智能强项进行调查分析,打破班级界限,成立军乐队、民乐队、钢琴队、电子琴队、手球队、篮球队,以及歌咏、舞蹈、剪纸、演讲、书法、绘画等各类兴趣活动队70多个,学生自愿报名,全员参加,利用活动课时间开展一系列旨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的教育。

此项教育活动的开展发展了学生智慧,陶冶了学生情操,全方位提高了素质教育水平:学校手球队参加“20__年全国中学生、业余体校手球联赛”一举夺得初中男子组亚军。学生在省级、全国数理化、英语、计算机等竞赛中286人获奖。从20__年起学校中考成绩连续取得诸城市第一名实现中考“三连冠”。其中,20__年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8科成绩位列全市第一名,政治课第二名。初三学生参加重点中学实验班考试连续两年取得录取人数全市第一名。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宽育人渠道

校园文化具有五大功能:陶冶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整合功能。我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目标是:文化立校、环境育人、建设生态型、环保化温馨校园,通过和谐的人文环境,陶冶师生情操,启迪心灵,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经过几年的努力,建成了景色优美的文化生态园——“龙源书苑”,面积20亩,栽植花草树木两纲36科150种,共10万多棵。

书苑内辟建富有象征意义的“十园胜景”:柿子园、牡丹园、芍药园、月季园、龙柏园、法桐园、芙蓉园、雪松园、银杏园、紫薇园等;

建设富有教育意义的“八处景点”:“育英亭”、“励志亭”、“涵英馆”、“崇文轩”、“卧龙潭”、“怡心池”、“康桥卧波”、“仕子游廊”,使之与花草树木配搭和谐。

让草木劝学、让墙壁说话、让石头励志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让学生创作并书写富有象征意义的诗句,英汉文对照的介绍文字,使之集知识性、教育性等功能于一体,既是景色宜人的花园,又是进行美学熏陶、人文熏陶、植物教学、环保教学的天然大课堂。师生置身园中,既可吟诗巡草,又可追忆先哲,既能怡悦心身,又能启迪思维、净化心灵。

建设“四条文化长廊”:一是“育才长廊”精心设计了诸城市历史名人灯箱,从上古明君舜帝、宋代画家张择端、清代文学家丁耀亢,到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现代诗人臧克家、当代作家王愿坚等18位名人,逐一介绍他们的业绩,激发着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为家乡争光的豪情。二是“普法教育长廊”设置展挂依法治校的法律法规、学生守则、一日常规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师生展出法制教育内容,师生在课余休息的过程中就能受到法制教育。三是“科普教育长廊”介绍了我国古代的灿烂的科技文明、近代的科技成果,尤其是展示了我国载人飞船等最新科技成果,营造了崇尚科学精神的文化氛围,既培养了同学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又激发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四是“环保教育长廊”,设置了植物知识、环保知识等内容,意在对同学们进行环保教育。

学校建立龙源网站,教师人人都有自己设计的网页,建立校园电视台、广播站,使学生无论是在教室、餐厅、长廊、操场,都能随时随处得到知识的滋润和美的熏陶。每天晚上定时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国际大事;课余时间收听优美音乐,每天都能看到电子屏幕的温馨提示。学校还创办代表本校特色的校刊、校报,体现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精神风貌。

教学楼道内设置板面、悬挂名人名言条幅,既有文学艺术,又有自然科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极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使学生在课外休息时,也能随时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室文化异彩纷呈。班班有班风、班训,体现了不同班集体不同的特点,对激励学生起到了巨大作用,也昭示着他们积极进取的风貌。宿舍文化独具个性,发动学生为自己的寝室命名,并创作一句话作为全室同学的誓语。全校每个学生宿舍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号,没有一个雷同。象“陶然居”、“哈佛第”、“状元斋”、“康乐间”等等,这些名字充分体现着学生们的个性与爱好,陶治着他们的情操。

所有这些,使校园达到了环境育人,人育环境,协调共荣,良性循环的良好效果。学生置身校园中,时时感受到校园浓厚文化氛围的熏陶。《中国教师报》以“龙源学校校园文化写意”为题,对我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陶冶学生情操,实施创新教育的做法进行了报道。

中学法制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面向未来,创办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为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德法兼治,致力建设符合法制精神和现代人本思想的育人模式,有力地提升了育人水平和办学品位,取得了中考成绩在诸城市“三连冠”等一系列素质教育成果,先后荣获“潍坊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基层创安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2004年5月被省教育厅推荐申报“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

一、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依法加强规范管理

依法治校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认为,一个有效管理的学校要建立健全严格而又规范的制度管理,发挥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育行为

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教育法规的规定,制定学校章程,共八章50条,经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诸城市教育局审核批准执行。学校遵照章程自主实施办学活动,以克服学校工作的随意性,形成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依法保障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健全依法治校管理制度,确保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例如《龙源管理》,包括教育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综合管理、量化考核等五个大类共167项内容。成为教师的工作准则。制定“龙源学校教师四爱、八个不准”规定,即:爱教育事业、爱工作岗位、爱学生、爱龙源;不准接受家长馈赠、不准向学生索要或变相索要钱物、不准接受学生家长吃请、不准同学生家长进行功利往、不准搞第二职业、不准向学生家长要车私用、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乱收费。

时时讲规范,事事讲规范,是我校所追求的管理目标。制定《教师教学常规》,明确了教师在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辅导、考核等方面的规范;制定《教师课堂教学常规检查细则》,每月对教师业务进行“十查”:查教案、查集体备课、查课堂教学、查作业批改、查课后辅导、查听课记录、查公开课(包括实验课、电教课、汇报课)、查学生的书面和口头反馈意见、查教书育人的态度、协作精神和组织纪律、查思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规范学生日常行为。针对学校实行寄宿制的实际,编订《龙源学校学生学习生活指南》,设计了包括“学生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寄宿生管理规则”、“学生宿舍内部的详细规定”、“餐厅管理规定”、“学习方法介绍”等篇目,成为每学期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健全、严格而又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我们坚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从而取得良好成效。在龙源,遵纪守法、照章办事,无论大事小事讲求规范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就连一日三餐,全体师生人人都能够做到自觉排队,饭后自觉收拾餐具。

(二)健全“三个机制”,抓好法制教育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级部主任等组成的“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学校法制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制定年度普法规划和具体工作措施。下设“普法教育科研室”,负责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任务目标的实施与检查。

二是建立法制教育研究机制。成立由各科骨干教师参与的“普法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科研组”,主要任务是研究新课改背景下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开展集体备课、说课等形式,辐射带动全体教师积极探索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三是健全监督与考评机制。学校“督导办公室”定期对全校法制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包括计划的制定与落实,教师备课、课堂教学、教案撰写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三)抓好“四个落实”,使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一是计划落实。将法制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制定依法治校工作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实行承包制。

二是队伍落实。从学校领导到全体教师、生活教师、门卫都是育人队伍,都要根据各自的工作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中,法制教育以政治课教师为骨干,并规定各学科教师都要当好学生的法制课教师,都要紧密结合本学科实际渗透法制教育思想,在备课和教学中体现法制教育内容,并将其纳入教师业务考核量化。同时,聘请司法人员为法制副校长,定期来校为师生宣讲法律知识。

三是教材落实。充分发挥政治科教学的优势,以中学生政治课教材为主要内容,按照课程标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充分发挥政治课教学优势的同时,着重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同时,订购《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知识读本》、《讲案学法》、《中学生国情教育手册》、《校园拒绝》、《山东省“四五”全民普法法律选编》和《诸城市学校法制教育读本》等图书资料,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丰富了法制教育的内容。

四是课时落实。我校法制教育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充分发挥政治课教学优势的同时,注重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例如,在地理、生物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在语文、历史科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还充分利用活动课时间举办法律知识演讲、模拟法庭、手抄报竞赛等,并与团队活动、文艺演出、校会、班会、国旗下讲话相结合,既加大了法制教育的密度,又使教育活动生动活泼。

二、以教师的发展为本,让管理赋予艺术魅力

我们认为:学校管理的真谛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实现人的自身价值。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管理工作更加突出了人的发展,更要鲜明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人的发展既是管理的手段,更是管理的目的。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的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尊重教师的心理需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使每个人都能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参与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以追求学校整体和教师学生群体最优发展。所以说:“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本,以教师的最优发展为本,最终促进和实现学校的发展。

(一)主体参与、多维互动,唤起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我们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把管理体现在教师积极参与的过程之中,改传统的“校领导——教职工”的单向管理,为“教师——校领导——师生”主体参与、多维互动的双向管理,唤起教师的创造精神和主人翁意识,积极营造相互信任、相互融洽的人际关系,使龙源成为凝聚教师的精神家园。

首先,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发挥目标激励的作用。学校将每年工作计划的任务目标分解量化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具体到人,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校级班子成员包级部,级部主任、年级组长包年级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包班,教研组长包学科,学校工作处处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协调配合,高效运转。

其次,倡导民主管理。以全员管理激发每一位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教代会审议学校重要工作,教职工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的全过程。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评议监督制。每年,组织教师对校长和校级班子成员进行一次“信任度”评议,若信任度达不到80%者,应自动引咎辞职;对教师进行一次学生评、家长评、教师自评、教师互评、校委会评的“五评议”,评议结果纳入年度考核量化,决定对教师工资的发放和岗位聘任等;开展一次“千家评校”和“服务窗口对话”活动,广泛征求家长对学校办学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用真情呼唤真情用爱心呼唤爱心

我们认为:管理应该从尊重开始。要想让教师对学生付出真情,校领导首先要对教师付出真情;要想让教师对学生付出爱心,首先要对教师付出爱心。我校确立“以人为本、情感管理”的管理新概念,注重情感投入,营造团结协作、尊师爱生的氛围。

一是让教师有归宿感。校领导对教职工做到思想上多关心、工作上多信任、生活上多帮助,就是:多办实事,满足教职工生活需要;多进行感情投入,满足教职工的情感需要;多发扬民主,满足教职工参与意识。学校积极为教师生活解除后顾之忧,先后帮助教师贷款1000多万元,使教师全部住上了新房。并在教师家属就工,子女就学入托等方面积极协调,帮助解决。教师深切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二是让教师有正义感。实行校务公开,对于评优、晋级等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公开条件标准,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自觉接受教职工的监督。校级班子处事公道,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勤政务实,领导与教师之间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要求教师做到的,校级班子成员首先做到,当好教师的表率,让教师心悦诚服。

三是让教师有优越感。每逢教师生日,学校送给教师一份生日蛋糕,校长亲自在贺卡上写上寄语;配备“师生服务车”,师生生病住院、教师外出学习、考试、接送教师子女上学,或者教师结婚、生孩子、走亲访友等等都尽可能安排使用。教师节期间,免费为全体教职工查体。每年春节期间,校长带队和校委会成员一起走访教师的父母,将温暖和深情送到教师父母的炕头上。校领导对教师的爱,激发了教师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情。从校领导班子成员到每位教师,对工作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对学生从学习到生活给与无微不至的关爱。

(三)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

在龙源,人的发展既是管理的手段,更是管理的目的。我们认为:学校不应该是促使教师燃尽自己的烛台,而应该是让教师发展自己的舞台。

1、鼓励教师自主选择,竞争上岗。龙源学校的老师,尽管都是经过公开考试从全市挑选的,业务上可以说都是比较优秀的,但我们追求的是,如何为教师搭建展示特长的舞台。2000年建校不久,就对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团委书记、级部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按需设岗,鼓励教师自主选择,竞争上岗。随后,又鼓励教师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对各教学岗位竞争上岗。参照这种模式,还对学生公寓楼、图书室、实验室、电教办、生活指导教师等后勤管理和服务岗位,确定受聘人员,使人尽其才。每位教师都找准了自己的位子,在工作中能够人尽其才,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2、构建学习型、科研化教师队伍。学校建立"教师终身学习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业务进修,提高自身素质。2001年以来,19名教师参加研究生进修班学习,16人现已结业。每年,派出近百人次到外地参加学术研讨会或培训学习,聘请全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等23位专家为学校的办学顾问,邀请他们定期来校讲学。每年聘请4名外籍教师来校执教,同时请他们辅导教师英语,目标是两年内实现校园内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并逐步实现用双语教学,使龙源教师队伍成为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群体。2004年,学校投资48万元,派16位优秀英语教师赴澳大利亚参加为期一月的培训学习。

3、改革对教师的评价,让教师有成就感。“拿起表扬的武器”、“用多把尺子衡量”、“实施发展性评价”等我校这些对学生教育的做法,同样也被运用到对教师的管理上来。学校科学设奖,如:教学特色奖、学生质量奖、学困生转化奖、特长生辅导奖、科研成果奖、教学展示奖、优秀论文(案例)奖、基本功竞赛奖、优秀教案奖、优秀作品奖、德育工作奖等,鼓励教师人人争先,人人夺奖。教师进入龙源学校,其特长都能被发现,闪光点都能得到展示。

我校承担“开发学生潜能,塑造健全人格”等部级和省级重点科研课题10多个,鼓励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学校借鉴多元智能理论,鼓励42名教师经过两年时间,开发了六大系列15本155万字的校本课程,2003年由济南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其中《幸福小医生》、《龙源植物知多少》两科的内容和经验总结材料编入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组编的《学校自主开发课程与示例》一书。三年内,教师撰写的论文在国家、省级获奖或发表的达380余篇,189人次获全国学科竞赛辅导奖,14人参加了北师大初中语文、数学、英语教学参考书和习题册的编写。在2004年5月第三届全国多元智能理论年会上,6篇论文获奖,2人在大会发言,学校被授予“全国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示范学校”。

4、赏识教师,积极推出并宣传龙源名师。学校建立“首席学科带头人、导师班主任”和“功勋教师”制度,制定岗位责任,落实相应待遇,实行动态管理,半年一复评,一年一确认,并在报刊、电视等媒体等媒体上进行宣传。在教学楼道内将全体教师形象照展出,将教师取得的荣誉一一列出;为获得潍坊市以上教学能手称号的教师设计形象灯箱,以便让学生了解老师、学习老师、尊敬老师,让教师互相学习。所有这些极大的鼓舞了全体教师献身龙源、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工作热情,形成了良好的团队精神。

目前,我校教师被评为诸城市“电教优秀教师”142人,潍坊市“教学能手”20人,诸城市“教学骨干、能手”68人;本科学历教师占80%,16人取得了研究生进修结业;56人次获全国学科竞赛辅导奖,36人次获省级竞赛辅导奖,4人在全国教育技术成果应用大奖赛中获奖,47人的计算机操作达高级水平。

三、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造无淘汰的教育

我们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确立“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和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并将这一宗旨贯彻到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之中。我们重视学生的学业,更重视学生如何做人;我们尽管不能保证学生进入龙源三年后人人考上重点中学,但是却要保证学生在自身条件下得到最优发展,保证学生不出“次品”。

(一)爱心呵护、情感管理

我校确立“用爱心培育爱心、用智慧培育智慧、用生命培育生命”的信条,把教师对于学生的爱,升华为一种理念,并分解、细化到实际工作之中。

一是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要求教师人人包班,人人做育人导师,并建立“教师联系学生制度”,确定每周二最后一节课为师生谈心时间,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王春晖、宋聪两位同学以前学习基础较差,一度对学习失去兴趣,并出现一些不良苗头。包班教师王清森发现后,多次找他们谈心,鼓励他们树立起信心和勇气,并会同各科教师一起,课堂上多提问,课后多关心、多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教育和辅导,不但使他们思想有了上进,学习上也有了较大进步,获得了“学习进步奖”。

二是全面启动爱心教育工程。要求教师做到爱心教育“七个一”,就是“了解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友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从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到每位教师,人人树立服务意识,从学生的学习到卫生保健、衣食住行,无处不给予贴心的关怀。2004年,教师陪学生看病就诊620人次,学校办公用车接送学生去医院162人次,教师陪餐9300人次、接送学生1280人次。广大教师用满腔的爱,培育了学生诚挚的情。全校师生人人都追求真知,从善如流,对学校充满感激、眷恋之情。

(二)联系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教育

我校思想道德教育坚持灌输和内省相结合,重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我们注重把思想政治教育、理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让学生通过自我情感体验形成意志品格,通过自身“灵魂的搏斗”,进而达到“情感的升华”。

坚持日常教育和主题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学校每月开展一个主题教育活动,每月召开一次校会,各班每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级部每两周召开一次级部会,使德育工作常抓不懈;在教育方式上,坚持“大道理”与“小道理”相结合,法制教育与纪律教育结合,道德教育与身心健康教育相结合,团队活动与班级工作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力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和空对空。学校德育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法制教育坚持常抓不懈,聘请司法人员依案讲法,在学生中举行“模拟法庭”、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喜闻乐见。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唤起学生的参与。把学生放在德育的主体地位,开展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选择、思考和感悟,开发德育潜能的教育活动。

学校实行制度管理和情感内化相结合,注重学生自主管理,倡导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个性化的管理,以导代管,鼓励学生参与,倡导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制订了科学合理的作息制度,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健全学生分工合作的劳动制度,以卫生值周、食堂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独立精神、合作精神、劳动观念和服务观念。这些自主管理机制的运行,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了学生平等意识和民主精神,培养了学生人际相融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友爱的风尚,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和人格品质。

推出“德育套餐”行动。学校确立“处处都是立德之所,天天都是立德之时”的观念。自2002年至今,坚持每天利用上午、下午上课前和晚自习时间,推出“德育套餐”,做法是:上午预铃后课前10分钟,以班为单位起立齐声朗诵龙源誓词,以达到振奋精神,鼓舞斗志的目的,使学生坚定“为立身打基础,为报国做准备”的信念。下午课前10分钟唱两首歌曲,一首是由学校统一确定的象“爱我中华”、“走进新时代”等爱党爱国、弘扬时代精神的革命歌曲,另一首是龙源学校校歌,以此陶冶学生情操,培养音乐智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晚上7点开始,组织学生收看新闻,让学生了解国家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定期开展“查摆问题,评树先进”活动。学校督导室会同学生文明礼仪检查员,对学生一日常规和班级管理,每天一检查,每周一评比。在此基础上,开展评选文明班级、优秀宿舍、“星级学生”、“十佳少年”活动。对优胜者,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电视等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学校“龙源名生”灯箱,展出240名各类优秀学生的形象照,在学生中,形成了人人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中国教育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建立全方位、多角度德育网络。组建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沟通、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家校合作,共商管理育人大计。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两次,组织家访一次,给家长发放公开信两封,并开展“千家评校”、评选“家长最信任的教师”活动。每年清明节,组织学生瞻仰王尽美纪念馆,考察恐龙公园,适时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受到教育。

(三)开展诚信教育,“讲理”和“问心”相结合

德育工作如果只重视“讲理”,而忽略“问心”,难以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我校以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教会学生做人为目的,强化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我们确立诚信教育的原则是: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小型为主,既要有声势、影响,又要扎扎实实,通过教育,真正使学生心灵产生震撼。我们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是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文科教学结合教学内容,丰富诚信教育内容,寓诚信人物、事件等于课堂教学之中,理科教学在体现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精神的基础上,融入诚信精神。

二是诚信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三是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学校领导带头讲诚信,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学校凡是向师生承诺的事情,必须坚决做到,做不到的事情决不承诺,决不在师生面前失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有诺必践,以教师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诚信的作风取信于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提高公信力,做诚信的表率。

四是以学生为主体,组织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诚信教育重点在知行统一,关键在践行。学校精心安排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正反事例,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从认知、行为、情感的综合养成教育上达到“知行合一”,学校为此举办“我与诚信手拉手”主题活动:

①诚信故事、格言天天讲。组织每个同学收集诚信故事随时给同学讲,给朋友讲,给父母讲;定期举行“诚信故事会”;将学生收集的诚信格言汇编成册,学校举办“诚信格言”大汇展。

②诚信道理人人知。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讲诚信。让学生知道哪些现象是诚信的表现,哪些是不诚信的;使学生明白丢失诚信的危害性;让学生明白确立诚信的途径有哪些。

③诚信从现在做起。引导同学从自身做起,人人做“诚信”的监督员,向身边的亲人、朋友进行诚信宣传。

(四)从最后一名抓起,决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为了认真落实“从最后一名抓起,让每一个学生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办学格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加大课后辅导的力度,抓两头带中间,既注重优生优培,又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形成了“培优”与“扶困”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培优”实行“教练制”。以级部为单位,按学生数的5%择优成立辅导班,学校从各科教师中选聘辅导教练,每周活动课时间安排六个课时进行集中辅导。辅导内容,在适当扩充知识面的同时,大量补充综合逻辑思维训练的题目,使知识和能力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以解决这部分学生在平时课堂上“吃不饱”的问题,使之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得以长足发展。

“扶困”实行“承包制”,学校建立“学困生”转化责任制,对“学困生”实行跟踪教育,建立教育与发展手册。组织级部主任、班主任、课任教师“会诊”、“复诊”,制定帮教方案,真正把学困生转化工作落到实处。学生台某在原学校经常逃学,来到龙源不遵守纪律,不团结同学,负责对他承包教育的王焕彩老师多次找他谈话,经过循循善诱、艰苦细致的说服教育,终于使其幡然醒悟,在各方面不断要求上进,学习上成绩很快提上来,还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

(五)以使用“成长册”、“成长档案袋”为载体,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根据新课改思想,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改革操行评语,做到具体化、个性化、情感化,充满师爱和激励。

自2001年以来,我校自主编写使用学生“成长册”,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关注学生身心和智能发展的过程:

评价内容上强调综合性。改变传统的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知识的弊端,转而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其它方面,如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等。评价内容包括“个人小档案”、“迈好龙源生活第一步”、“摘下满天星”、“青春领奖台”等十大系列,既有学习方面,有又非学习方面;既有学习方法与过程,又有专长与潜能等。评价从单纯的考察学生学到了什么,转向对学生是否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综合评价,涉及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生成长的足迹,能够及时有效地激励学生进步,使学生普遍找回了自信。

评价方法上强调灵活性。即关注“过程性”的评价,注重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评价的方式方法,既有文化测试,又有对作业与日常学习表现的分析;既有问卷调查,又有座谈了解;既有对学生校内日常行为检查的记载,又有对校外表现的反馈;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结论。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淡化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突出了成长与发展,实现了评价功能的转化,使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帮助教师积极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

评价主体上强调多元化。改变教师以管理者自居、师道尊严式的单一评价主体现象,实行学校评、教师评、家长评、同学评、学生个人评的“五评”。成为老师、家长、同学、学生个人交互参与的过程,体现了教育过程的民主化和人性化。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醒自励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能够充分发挥评价者的主动性。

科学设奖,让学生人人受奖。坚持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在对学生的评价中,不单纯用文化课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而是从德、智、体、美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增加了评价的尺子。设立如:三好学生、优秀班团干部、学习标兵、礼仪标兵、精神文明标兵、纪律标兵、舞蹈小明星、体育小明星、丹青小明星、歌咏小明星、学习进步奖、劳动能手、拾金不昧奖等30多个奖项。多了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了一批优秀的学生。

(六)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强势智慧都得到发展

学校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在对学生进行智能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因材、因事、因时、进行科学施教,确保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在按照课程标准上好音体美艺术课的基础上,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和教师发现相结合的办法,对学生智能强项进行调查分析,打破班级界限,成立军乐队、民乐队、钢琴队、电子琴队、手球队、篮球队,以及歌咏、舞蹈、剪纸、演讲、书法、绘画等各类兴趣活动队70多个,学生自愿报名,全员参加,利用活动课时间开展一系列旨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的教育。

此项教育活动的开展发展了学生智慧,陶冶了学生情操,全方位提高了素质教育水平:学校手球队参加“2003年全国中学生、业余体校手球联赛”一举夺得初中男子组亚军。学生在省级、全国数理化、英语、计算机等竞赛中286人获奖。从2001年起学校中考成绩连续取得诸城市第一名实现中考“三连冠”。其中,2003年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8科成绩位列全市第一名,政治课第二名。初三学生参加重点中学实验班考试连续两年取得录取人数全市第一名。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宽育人渠道

校园文化具有五大功能:陶冶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整合功能。我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目标是:文化立校、环境育人、建设生态型、环保化温馨校园,通过和谐的人文环境,陶冶师生情操,启迪心灵,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经过几年的努力,建成了景色优美的文化生态园——“龙源书苑”,面积20亩,栽植花草树木两纲36科150种,共10万多棵。

书苑内辟建富有象征意义的“十园胜景”:柿子园、牡丹园、芍药园、月季园、龙柏园、法桐园、芙蓉园、雪松园、银杏园、紫薇园等;

建设富有教育意义的“八处景点”:“育英亭”、“励志亭”、“涵英馆”、“崇文轩”、“卧龙潭”、“怡心池”、“康桥卧波”、“仕子游廊”,使之与花草树木配搭和谐。

让草木劝学、让墙壁说话、让石头励志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让学生创作并书写富有象征意义的诗句,英汉文对照的介绍文字,使之集知识性、教育性等功能于一体,既是景色宜人的花园,又是进行美学熏陶、人文熏陶、植物教学、环保教学的天然大课堂。师生置身园中,既可吟诗巡草,又可追忆先哲,既能怡悦心身,又能启迪思维、净化心灵。

建设“四条文化长廊”:一是“育才长廊”精心设计了诸城市历史名人灯箱,从上古明君舜帝、宋代画家张择端、清代文学家丁耀亢,到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现代诗人臧克家、当代作家王愿坚等18位名人,逐一介绍他们的业绩,激发着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为家乡争光的豪情。二是“普法教育长廊”设置展挂依法治校的法律法规、学生守则、一日常规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师生展出法制教育内容,师生在课余休息的过程中就能受到法制教育。三是“科普教育长廊”介绍了我国古代的灿烂的科技文明、近代的科技成果,尤其是展示了我国载人飞船等最新科技成果,营造了崇尚科学精神的文化氛围,既培养了同学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又激发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四是“环保教育长廊”,设置了植物知识、环保知识等内容,意在对同学们进行环保教育。

学校建立龙源网站,教师人人都有自己设计的网页,建立校园电视台、广播站,使学生无论是在教室、餐厅、长廊、操场,都能随时随处得到知识的滋润和美的熏陶。每天晚上定时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国际大事;课余时间收听优美音乐,每天都能看到电子屏幕的温馨提示。学校还创办代表本校特色的校刊、校报,体现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精神风貌。

教学楼道内设置板面、悬挂名人名言条幅,既有文学艺术,又有自然科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极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使学生在课外休息时,也能随时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室文化异彩纷呈。班班有班风、班训,体现了不同班集体不同的特点,对激励学生起到了巨大作用,也昭示着他们积极进取的风貌。宿舍文化独具个性,发动学生为自己的寝室命名,并创作一句话作为全室同学的誓语。全校每个学生宿舍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号,没有一个雷同。象“陶然居”、“哈佛第”、“状元斋”、“康乐间”等等,这些名字充分体现着学生们的个性与爱好,陶治着他们的情操。

所有这些,使校园达到了环境育人,人育环境,协调共荣,良性循环的良好效果。学生置身校园中,时时感受到校园浓厚文化氛围的熏陶。《中国教师报》以“龙源学校校园文化写意”为题,对我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陶冶学生情操,实施创新教育的做法进行了报道。

中学法制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分年级实施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生命教育 生存教育 生活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文明素养为目标,进一步整合德育资源,整体构架未成年人德育体系,把理想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推向新的高度,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努力把校园建成文明、和谐的校园,结合当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势,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突出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养成教育及“三生”教育等,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建设和德育常规管理,以深入开展德育科研为驱动力,积极探索我县学校德育工作特色,提升我县德育工作水平。

二、工作目标

德育工作的目标是:一是在全县中小学形成高效运转的德育工作机制,包括德育工作组织体系和校外德育资源支持体系,建立健全全面的德育评价和激励制度等。二是构建符合学校时代特点的校风、学风和校园文化,形成一种良好的育人氛围;三是形成以校长为首,党、团、工、青、妇干部配合,班主任、学生干部、校外辅导员密切协作组成的网络化德育工作队伍;四是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培育大批综合素质优良的合格人才;五是进一步规范师生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素质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中小学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工作任务及要求

1、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师生头脑;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创建人文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增强德育的亲和力、感染力,提高德育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2、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为全面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教育局成立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教育局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督促、检查各级各类学校的工作落实情况。各校要建立并落实校长室——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年级(教研)组、——班主任、学科教师、中队辅导员的三级管理体制。并要切实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班主任加强思想教育,要通过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举行班主任基本功竞赛,召开班主任队伍建设经验交流会,开展“结对子、传帮带”等活动,提高班主任业务素养。教育全体教职员工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切实保证德育工作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形成良好的育人机制。要通过班主任资格认定和聘用、优秀班主任和先进个人的评选以及德育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等方法,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德育人才队伍。

3、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学生读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书香校园,创造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自己的文化意识和学校个性,并以此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是各校的活动要做到学期有计划、月月有重点:寒假,集中开展道德实践“五小”活动;三月份,集中开展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和义务植树活动;清明前后,集

中开展祭扫革命先烈活动;“五·四”集中开展成人宣誓仪式及庆祝活动;“六·一”集中开展庆祝活动;“七·一”集中开展新党员宣誓活动;暑假,集中开展社区三结合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节,集中开展尊师重教活动;国庆节,集中开展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元旦”,集中开展迎新年活动等;二是要继续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形成正确的校园道德舆论,建设良好的校园道德环境。各校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科技、文化和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利用校报、墙报、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健康向上的校园信息网,大力加强文明上网教育,积极探索网络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三是创造性地开展雏鹰争章、少队监督岗、手拉手、国旗下的讲话、主题团、少队活动等,坚持德育工作“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三别”、“五带”、“五无”活动(三别是: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五带是;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顺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把诚信带给别人;五无是: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椅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并充分发挥身边的榜样作用,坚持一般号召和榜样示范相结合,启发自觉与强行入轨相结合,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使基础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4、深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创新。各校要牢固树立“德育就是质量”的德育观,坚持将德育贯穿到学校各项教育工作中,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落实学校制定的学科渗透德育的指导意见,实施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通过家长学校、家长网校等渠道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联系,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利用学校开放日、校长接待日、家长座谈会等时机,展示学校教育成果,听取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纳外界的指导和监督,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资源优势,如社区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聘请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为校外辅导员等,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5、进一步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讲座,组织观看心理健康教育录像,结合各学段学生特点,开设面向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校级培训,扩大辅导员队伍,充分发挥学校心理专(兼)职教师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编办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专刊、及时解开学生心中的疙瘩。积极倡导广大教师结合教育教学活动,热情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教育工作,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心理状况应作重复了解,多谈话、多交流,对心理压力较大的学生要及时联系家长,共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养成健康的心理,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完善健全学生的人格。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过程中,还要特别关注“特殊生”群体,关心他们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等,通过建档、分析、疏导跟踪等环节,把工作做细做实。并把上好心理课作为广大班主任的一项基本技能,作为班主任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持续健康地开展。学期末要通过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工作总结、理论探讨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征集评选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德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6、围绕“五教”主题,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校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紧紧围绕“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这四项主要任务,不断改进德育的方法和形式,理解“五教”(养成教育、国本教育、“三生”教育、感恩教育、反哺教育)内涵,有计划地利用各种法定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以及团、少先队纪念日等重要时机,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

养成教育——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以课内外德育阵地为依托,通过狠抓常规管理,使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得到长期有效的训练,并内化为个人需要,形成良好的素质。通过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使学生从小养成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品行操守,明白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健康的基本修养。

国本教育——各校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通过组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诚信教育以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系列教育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结合各地的历史文化,引导广大少年儿童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进一步感悟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感受“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自觉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生”教育——“三生教育”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生活、生存能力及懂得生命的意义、价值从而珍视生命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各校要注意依托综合教育实践基地以及社区、家庭等德育资源,整合健康教育、国防教育、消防教育、

环保教育、廉洁教育、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等相关内容,使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学习和实践中,学会在“独自”情况下生活、生存,学会在紧急状况下生存,学会在逆境中生存,懂得活着的意义、生命的价值,诠释“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最深刻内涵。感恩教育——各校要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为目标,组织学生为父母当一天家、观察教师一天的工作、参观工厂、听一次先进报告会等活动,使学生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之恩和社会的关爱之情。

反哺教育——要以学生的实践体验为途径,充分利用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通过组织学生向父母、教师或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说一句感激的话、发送一条问候的短信、开展一次演讲比赛、参加一场作文竞赛、编排一台主题班会、参与一次公益劳动等形式,向父母、教师、社会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7、加强时事形势教育,保证中学每周一节时事形势教育课,小学高年级要利用晨会、班会、队会或活动课时间,经常性地对学生开展时事教育、国防教育等。各校要以重大节庆和当前的热点问题,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8、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师德水平。一是广大教师要摒弃唯我独尊的旧观念,消除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树立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人格的观念;二是组织广大教职工经常性的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执教承诺书》,使广大教师了解公民道德、教师职业道德和执教承诺书的内容,深刻认识教师带头遵守公民道德、教师职业道德和执教承诺书的要求;三是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开展“塑形象、铸师魂,构建和谐社会教育”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四是建立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标准和奖励制度,开展师德建设评估工作,积极鼓励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对教师职业道德状况进行评议,继续实行师德问题在教职工履职考核、评优、晋级、聘任中的“一票否决权”要求。

9、宣传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深入开展法制工作。学校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阵地,要将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法制意识、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落实在教育实践中。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学校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广大教师依法执教、依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意识;二是有计划、有重点的通过思想品德课、政治课、班、团、队会和其他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三是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定期组织宣传教育活动,同时依靠法制副校长或治安员解决好学校校园周边环境问题;四是结合个别学生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注意抓好“边缘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广泛开展“警示”教育工作,各学校要将法制教育列为转化学困生的主要内容,重点加强对“边缘生”的教育;五是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访、家长接待日等方式,将法制教育延伸到家庭,重点加强与残疾家庭的教育协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特殊家庭子女违法犯罪的发生;六是学校要加强法制教育工作的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当前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新路子。

10、加强团组织和少先队建设。要积极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选派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团支部书记和少先队辅导员,鼓励学生轮流担任班、团、队干部,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11、认真开展“三好”活动。上半年,县教育局将在各校评选的基础上,开展评选县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班集体”活动。各校在创“三好”活动中,要坚持标准、规范程序、充分发扬民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评选过程成为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坚决杜绝以“一好”代“三好”和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结合评选工作对学生进行一次集体主义、主人翁意识的教育。

12、进一步完善德育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一是各校要制定和完善符合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学生评价标准和实施办法,建立全面的学生评价体系,形成学校、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建立“学生日常行为档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作如实记录,以全面的评价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建立和完善班主任和优秀德育工作者的表彰机制。三是要树立优秀学生典型,研究改革优秀学生评选表彰的办法和形式,形成以鼓励为主的学生成长激励机制;四是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德育评价机制。

13、结合特定宣传教育日和假期社会实践,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扫黄打非”、“拒绝”等专题宣传教育活动,使青少年远离非法出版物、远离色情卡通画、远离、远离网吧,增强学生守法意识。根据国家教育部和国家禁毒委员会通知精神,建立健全中小学生预防教育责任制,学校领导是预防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各中小学要将预防主题教育纳入教学规划,从小学高年级至高中二年级每学年用两节课开展预防主题教育,初中二年级作为预防主题教育的重点。

14、调整充实德育内容。各级各类学校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充实德育内容。幼儿阶段要抓好幼儿道德启蒙教育,培育最基本的文明语言、认识和行为能力;小学要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重点进行社会功德教育和体验教育,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集体以及社会、生活常识教育;初中要加强国情教育、法纪教育和品德修养;高中阶段要注重进行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本观点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职业学校要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活动的职业道德教育。

15、加强德育培训工作。县教育局将把德育课和师资培训,从事团队工作的教师培训,德育主任培训和班主任培训,纳入师资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德育教师和德育工作者进行培训。

16、加强德育科研工作。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在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切实加强研究德育课题的过程管理,规范积累研究材料,积极组建德育教研队伍,倡导和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的教研活动,更有效地为改革学校德育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切实做好相关课题的开题或阶段性汇报和一年两次的德育交流研讨工作。各乡(镇)中心校和县属学校,于12月底以前选送二篇以上德育论文交教育局德育室,以便推广借鉴先进德育经验,使德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中学法制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洱水西源第一流,川名沃野稻先秋”。洱源,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民风淳厚、风光绮丽、物产丰富的地方。30万各族人民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十个乡镇星星点点散落在这阡陌交通、汊港交错、河流如织、湖泊众多的洱海源头。洱源美丽迷人,像一颗绚丽的宝石镶嵌在滇西北高原,以其灿烂的历史文化、古朴神奇而极富诗情画意的人文景观著称于世。素有“神话王国”、“白族文化宝库”、“仙女撒歌的地方”、“唢呐之乡”、“歌舞之乡”的美誉。洱源水资源极为丰富,黑漓江、罗时江、永安江、弥苴河、弥茨河、凤羽河、茈碧湖、海西海、西湖、东湖、绿玉池等并称为“三江三河五湖”,共有大小支流560余条,贯穿山间田坝,形成大范围内自流灌溉的天然水网。平畴沃野、湖光山色,被誉为“高原水乡”。杨升庵感慨曰:“远梦似曾经此地,游子恍疑归故乡”。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勤劳、智慧的洱源人民创造了无与伦比的优秀文化,至明、清已“与中原相埒”,突出的表现便是涌现了一大批知名文人,他们或以学识充仕京官,或凭文才饮誉三迤,或以军功扬名海内。如杨南金、何邦渐、艾自修、高桂枝、王崧、赵辉璧、杨琼、杨友棠、施混、施介、马A、马子华、李中迪、罗铁鹰等人,及至现代的著名学者马曜、张文勋等。洱源一中,就是在这样一个人文蔚起的背景下成立的。

洱源一中位于有“温泉城”之称的洱源县城茈碧湖镇,背倚巍峨的罗坪山,面对平畴沃野,与高原明珠茈碧湖相望,和新兴的“大理地热国”相邻,迄今为洱源县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一所完全中学。洱源一中始建于1931年,原名“洱源县立初级中学”,招1班50人,校长杨国桢。1935年改为县立简易师范,1938年恢复中学。至1949年,共培训师资3期139人,招初中13个班,毕业850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学校收归县人民政府。1958年洱源、剑川、邓川三县合并,洱源中学改称剑川一中,并增设高中2班98人,成为大理州当时的16所完全中学之一。当时中学与宁湖小学同校,校舍十分拥挤。1961年撤大县后为洱源一中,将高中部迁至南山,也就是现在的洱源一中校址。时有高中4班205人。1965年,该校高八班有36人参加高考,被录取22人,升学率达到61%,各科平均分为69.15分,高于下关一中(62.47分)和大理一中(60.08分),教学质量为全州之冠。并且高于全省水平。应当说,这是洱源一中历史以来高考成绩较为显著的一年。同年,初中部也迁往南山,原校舍归宁湖小学。“”期间,学校受到巨大冲击,教学基本处于停顿状态。1971年开始,每年招推荐高中生4班,1979年列为县重点中学,此后每年招生初中2班,高中4至6班。2004年,初中停招,高中扩招。至今,洱源一中有教学班28个,2007年9月将达到30个高中教学班,在校学生1600多人,学校每年招收高一新生550名。现有教职工124人,专业教师100人;有中学高级教师24人,中学一级教师49人;中学二级教师27人,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高中教师达标率为88%。

洱源一中校园占地面积为52亩(含教师住宿区),校舍建筑面积13121.17平方米,建有容纳400多人的多功能教学展播厅、电教室、语音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及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图书馆各类藏书近1万册,教学设备总值646.892万元。

建校七十多年来,洱源一中确立了“质量是办学的生命,发展是办学的主题,改革是创办名校的方向”的办学理念,把握教育质量的重点,加强学校的软硬件建设,美化校园内部环境,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求质量、求发展,致力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理念的前沿化。建校至今,洱源一中共招初中150班,高中218班,毕业生达20000多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走过了历史沧桑的洱源一中,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迎来了一茬又一茬的优秀教师。送走丁清风明月,迎来旭日朝霞。走进这所正在发展壮大的老校,缕缕书香已弥散在清新的空气中。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

洱源一中校长杜克仁是一条年轻精干的白族汉子,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一中教师的精、气、神。他话不多。身体也不算壮硕,但在他深沉、含蓄的外表下隐藏的则是坚定与睿智。对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他说得简明扼要而又条理清晰,就如他学的数学专业一般,务实、谦逊,不摆花架子。他是大理市上关镇人,是个年仅38岁的中学高级教师。他先后在邓川镇初级中学和洱源二中任教。1997年7月,他被调到洱源一中担任教务主任,同时任数学教师。2005年9月,洱源县在全省范围内公开选拔校长,他技压群雄、脱颖而出,担任了洱源一中校长。

杜克仁自任洱源一中校长以来,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以德育人,以身作则,以人为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为全面提升洱源一中的办学质量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把洱源一中办成培养优秀人才的龙头学校而殚精竭虑。在学校管理中,杜克仁决不搞“一言堂”,而是努力推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校领导班子的合力,充分挖掘全体教职工的智慧,集思广益,民主决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拧成一股绳,使学校教育教学、教科研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和谐。在“船长”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洱源一中这艘船鼓起风帆、乘风破浪,正驶向理想的彼岸。

要办好一所学校,教师队伍是关键,杜克仁时刻不忘这一点。于是,他倡议在老、中、青教师之间构建起“拜师制”的互动平台,做好“传帮带”,让年轻教师多向老教师学习好的教学经验和育人方法,而老教师也要多向年轻教师学习新的理念、新的手段和方法。由此,大力加强了教学科研工作,组建教科室,在各教研组分别进行学科教学、教学科研和师资培训、学历提高的课题研究,让每位教师都转变观念、发展自我。2007年3月,在校内首次实行了“一部两组”制度,即年级部、班级组和学科组,大力推进学校的教科研究。而作为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杜克仁也积极参与各种教育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并撰写了几十篇教育论文,其中《发展素质教育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获1999年洱源县素质教育论文一等奖。《中考试题中反映出来的学生能力培养》、《数学教学中类比思想的教学》分别获1998、2000年洱源一中教学论文一等奖。人编洱源一中教育论文集。2003年,在《云南教育》发表 《中学数学解题中的观察与试探》,同年在《大理教学》上发表教学论文《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角边角”公理教学尝试》。2006年,在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关爱青少年成长――校长(书记)论坛》上《百年树人,润物无声》。同时,他努力抓好教育教学,带头开展课堂教学改革,1998年参加大理州初中青年教师优秀录像课评比获三等奖;2001年,在洱源一中课堂教学改革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

作为一名教师,杜克仁对住房问题深有体会。一间宿舍既当卧室,又当客厅和厨房,还要兼办公室,中间拉一张隔帘布,这样的情景对教师们早已司空见惯,三口之家就在这样的小环境里蜷缩着,让人很心痛。洱源一中的情况稍好一些,经过学校的努力,终于在县城有了一片教师住宿区,然而还是满足不了大家的住房需求。作为一名校长,杜克仁知道,要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才能凝聚人心。2006年6月,学校开始启动了洱源一中住宿区第三期工程,并对住宿区整体环境进行一次性规划建设,重建排污管道,新建通道,新建绿化带。至2007年初,一个整洁、美观、功能齐备的住宿区已全部建成,洱源一中大部分教职工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杜克仁和校领导班子一道,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校园文化、育人环境等诸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改革,树立了学校的整体形象。

德者,才之帅也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是千百年来社会对人才的主要评定标准。的确如此,倘若一个人有才而无德,他很有可能对社会构成威胁。所以,治国、治校,历来都将“德”这个标准放在首位。杜克仁在《百年树人,润物无声》一文中提到了洱源一中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做法: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自我定位的独立动机,通过教师与学生“换位交谈”召开班会、举行课外活动和各种竞赛,使学生明白自己的长和短,做到知己知彼,自觉寻找榜样。其次,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通过与学生对话、学校心理咨询室、校长信箱了解学生,帮助他们找到理想与自我现实的差距,分析自己,确立自我目标;再次,帮助学生制定自我管理的计划,由教师监督帮助其实施,并使之不断完善;其四,引导学生自觉刻苦锻炼,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以此磨砺意志,增强体质。五是一段时间内帮助学生进行一次自我总结,对自己的得失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对于学生的综合管理方面,杜克仁也谈到了学校的做法:首先学校必须遵循学生自我控制、自我成熟、自我修养的原则。教师在工作中,必须注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之能正确认识自我,而学校的心理帮助和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方法。其次,对学生进行正确诱导,包括晓之以理的理智引导,动之以情的情感诱导,明之以利的价值诱导,明之以目标的榜样诱导,展望未来的前途诱导,立之以规的规范诱导,做到了润物无声,促其成长,而又不伤其根本。再次要求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要求教师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思想素质,要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道德。其四,成立家长委员会;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促进学校与家庭教育互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等。同时,也利用班会、校会、年级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在注重抓好学生常规德育的同时,学校也采取了一些具有个性特色的措施。开办业余党校,给学生上党课,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军训,组织新团员入团宣誓,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建立洱源一中校外德育基地,培养学生高尚的革命理想;举办体育运动会、“五四”文艺晚会、师生书画展、演讲比赛陶冶学生情操。洱源一中还组织编写了校内的德育教材《春风化雨》一书,分校园春秋、美丽家乡、文化典藏、博采众长、英烈传略等五个部分,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学校的历史与现状,用优秀校友的事迹来感召学子,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学校编写的《洱源一中校刊》,贴近师生,贴近校园生活,弘扬校园文化,为校园文化生活增色不少。2005年10月,在云南省首届校园联谊会文学社社刊评选中,被评为“云南省校园文学优秀社刊”。学校还经常组织法制讲座,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在高考前一个月聘请省州心理专家开讲座,同时购买心理健康讲座光盘进行播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洱源一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学生的意志和毅力。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实施了《洱源一中一日生活常规》、《中学生礼仪常规》、《洱源一中学生学习常规》,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诚信教育、禁毒教育、法制教育、尊重父母教育、自我保护教育、崇尚科学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八荣八耻”教育,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竞争、学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努力使学生达身体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整的标准。

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学校的生命线。直至今天,考试的指挥棒仍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上空舞动。近几年,各级领导、学生家长对教育教学质量更加关注。洱源一中意识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刻不容缓,也容不得半点疏忽和懈怠。学校牢固树立教育质量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从最基本的教学常规抓起,要求每位教师上好每一堂课,向45分钟要质量。抓实每一次习题训练、单元训练及月考、模拟考,瞄准高考开展教学。

为了对社会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洱源一中面向全体,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长进、学有所长,有所作为。学校制定了《“分层教育”实施方案》,以年级为单位,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负责人,以各类不同的学生为教育对象,按学生的不同状况,对学生开展分层推进工作。从学生的生活、思想、学习等各方面进行关心、了解、指导和帮助,另外,各年级在学生自愿的原则下,举办了不同学科的“基础提高班”,利用晚自习和周末,对各科目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指导。在高三年级中,还组织了“加强班(优辅班)”,进一步加强对各班优等生的帮助辅导,拓宽、加深知识面,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能够有所突破,提升学校高考上重点线的比例,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在高三下学期,学校及时为每班20%的困难学生推出免费营养早餐,鼓励这些同学向高考冲刺。

教育科研是学校的重要工作。 学校新设置的教科室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研究探讨教材教法、教学理念、考试动态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学校要求各位任课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执教水平,努力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各学科教研组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努力使教研工作贴近教学、贴近学生、贴近高考,坚定不移地走科研促教,科研兴校的路子。学科教研活动,包括分析、解决教学中存在、遇到的疑难问题,谈教学中的体会,分析教材,探讨、研究教法和学法,在校内开展上“公开课”、“示范课”活动,开展“说课”活动,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高中部全体教师还认真做好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分析工作。近年来,洱源一中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有9篇获省级一、二、三等奖,有52篇教育教学论文编成《洱源一中教育论文集》第一、二期,为了开阔视野、提高教师素质,学校还组织教师外出昆明、保山、腾冲等地观摩学习,构建平台,开展校际交流,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同时,鼓励教师自学、自考、校本培训、函授学习,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多渠道对教师培养。已建立起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师德优良、教法精湛、关爱学生、共谋发展的教师队伍。

由于学校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形成了奋发向上的氛围,因此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攀升。2003年,高考上线率达57.20%,文科最高分541分,获洱源县文科状元,理科最高分519分,获洱源县理科状元;2004年,高考上线率首次突破61.40%,文科最高分546分,获洱源县文科状元,理科最高分619分,获洱源县理科状元;2005年高考上线率73.9%,文科最高分573分,理科最高分602分,教学质量大幅攀升。2006年高考,洱源一中呈现了四个亮点:一是600分以上人数达11人,比2005年的1人增加了10人,且囊括了洱源县文、理科前三名;二是文科考生第一次有3人突破600分,改写了洱源县文科考生没有600分的历史;三是上重点人数达58人,比2005年的31人净增27人,一本率达15.79%,居全县第一,全州第七;四是应届上线率突破了90%,在大理州35所高完中里名列前茅;2007年高考普高上线人数达460人,理补班上线率为100%,其余几班上线率均超过了93%,600分以上人数达11人:文科全县前六名均出自洱源一中。2006年理科状元杨杰以655分考入南开大学,洱源一中文科状元王燕铭以620分考人中国人民大学,理科考生胡佳鹏以639分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在近4年的中学生学科竞赛中,洱源一中有48人次获部级英语、物理、化学、数学竞赛一、二、三等奖,有26人获省级奖。

学校招生改革方面,从2006年9月起,在高一年级开设了一个实验班,共有48人,最高分634分,最低分603分。由于学习、生活、家庭诸方面的原因,李冬鸿、胡杨和花渭楠、王蕊、杨磊等同学分别从下关一中、大理一中、州民中等转回洱源一中就读,他们很快适应了洱源一中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诚如其中一名同学说的,洱源一中教师的敬业精神感动了他,洱源一中很适合他的成长,让他重新找回了自信。实验班在历次月考中各学科都获得了平均分比普通班高出近20分的好成绩:前10名同学的最高分比普通班的最高分高出100多分。下关一中落选后被洱源一中录取的张先智同学,每次月考均以800多分名列全级第一,且许多学科均获得满分,如化学科在过去的8次考试中有7次获得满分。从下关一中转回的李冬鸿在5月份的月考中以799分的优异成绩获得全级第二名。整个实验班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全体同学身心健康、团结友爱,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求知的沃土 文明的殿堂

作为一所穿越了76年尘烟的县立中学,洱源一中经历了许多沧桑与变迁。校园占地面积不大,校舍建筑处于逐步更新的阶段。然而,走进洱源一中,浓郁的人文气息便迎面而来。具有中式风格的大门两侧,用醒目的红字书写了激励语。步人校园,直人眼帘的便是“校友标志雕塑”,雕塑命名为“腾飞之源”,是具有现代艺术风格的不锈钢制成。雕塑似一只振翅高飞的凤凰,又似一株茁壮成长的幼苗,下部是一个银光闪闪的地球。体现了洱源一中学子们奋发向上、面向世界的胸怀,也体现了广大师生振翅翱翔、向往远大目标和自由腾飞的精神。刘晓昌和寸果静两位老师带着记者参观了整个校园。校内古木参天,苍松翠柏,那些历经风雨侵蚀的老校舍,让人不禁遐想往日的时光,那些校舍有些老了,却仍为培育人才发挥着作用。那些古松,枝干遒劲,直入云天,让人顿生敬意。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是一幢幢新建的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和学生宿舍楼,楼群林立在蓝天白云下,展示着洱源一中硬件建设取得的新成果。走进每一幢楼,卫生、整洁、有序,可见学校管理的规范程度。走出大楼,在运动场上,学校邀请县环保局局长作环保讲座。数百名学生坐在运动场上聆听。虽然天气炎热,却秩序井然。在校园内,黑板报、宣传栏、文明用语等都在醒目的地方设置。而在办公楼下,全体教师的标准照和简介经过精心设计后张贴,充分展示教师们的风貌。天空之下,楼群之间,还有新建的绿化带,有四时不败的鲜花,有绿草如茵的草坪,还分块到各班管理。整个育人环境建设显得别具匠心而又不事张扬,正向环境优美、人文荟萃的花园式学校迈进。

在绿化带一侧,一眼貌不惊人的老井静静地卧在那里。刘晓昌老师说,别看这眼井小。可整个学校的饮用水都靠它,洗衣做饭浇花全用它。这眼井甘甜可口,储量丰富,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还为我们省了一大笔水费呢!的确,要从自来水厂买水,数千名师生和学校用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从罗坪山中引水,管道又太长,成本太高,也不划算。如此看来,这眼井是学校的宝物呢。学校在井旁修了一座水池,平时将井水抽到蓄水池中。记者忍不住喝了一口,井水清凉回甜。数千名师生的学校,用水量很大,可这眼老井的水却仍是源源不断地涌出来,滋润着一届又一届学子的心田。七十年,也许八十年、一百年后,人们还在喝着这眼井的水,这眼井,不仅给学校提供了水源,还是学校最为驰名的人文景观呢!

在洱源一中自办的校刊上,记者看到了一位教师的文章。文中提到了“田径场,红大楼”、“四合院,潇湘馆”、“南草园,松林坡”这样的文字,还有一位校友的文章中,提到了“绿大楼”。这些诗意的名字,曾经记录了多少教师和学子的踪痕,他们的回忆与荣光都在这里镌刻。这位老师写道:“那里曾是著名的红大楼,房屋虽旧,却是许多名师的阳光小宅,曾铭刻过他们多少 青春的欢乐、年少的痴狂,然而,当我也成为它的主人时,热闹繁华早已消逝在飘远的白云深处,清晰的旧梦只是我独自走在咯吱咯吱的楼道里的残痕”。文中写“四合院”:“相比于田径场,四合院是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时时要用水养护的草坪绿化带,但我仍能从草根深处寻觅到它的旧影。这里曾是女生们的小小家园,演绎着她们美丽的梦想和真实的泪水,中间原有一株杏树,每到春天,白色的花k在风中,片片飘飞,绚丽里平添几许忧伤,仿佛是一种象征。”文中的“潇湘馆”:“是教师小院,青灰的屋瓦映衬着那一笼翠竹,透出难以言说的苍凉,而今,翠竹不变,背景换了,是三层的新女生楼,”还有“松林坡”:“昔日的松林坡,寥寥无几的落寞古松,在夕阳的映照下,更显苍翠,曾经的松涛与二胡,曾经的清风与明月,曾经的执着与无悔,都如地上寂寥的松叶一样,随风而逝……”

看到这样的文字,似乎就看到了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洱源一中。由于规模扩大,那些院落和建筑拆除了,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大楼,它们尽力地向空中生长,以减少占地面积的压力。洱源一中聘请了专家首次进行了近期、中期和长期的一次规划,从根本上避免了学校发展的随意性、盲目性。这样,钢混、砖混的办公楼、实验楼、教学楼、宿舍楼一幢接一幢开工,现代气息充溢着校园。

以生为本 仁者无疆

随着洱源一中教育改革的深化,学校进一步加强了“以生为本”的服务意识。2006年,全面实现了后勤社会化。新建了学生餐厅,让学生有一个安静、卫生的就餐环境。学校在学生食堂、男女生宿舍、开水房、小卖部、校门都设置了IC卡刷卡机,实现校园管理、校园生活一卡通,提升了学校管理的科技含量。学校投入资金。加固了各学生宿舍楼,特别是女生宿舍楼的防护栏,宿管员轮流在各宿舍楼24小时值班。学校与茈碧湖派出所一起,警民共建文明学校,治理周边环境,切实抓好对学生的服务,保障其安全,让学生有一个安全、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特别是晚自习后,学校安排护送不住校学生回家,虽然增加了不少人力物力,但这种具有人性关怀的举措,使学生暖心,家长放心。

“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渗透到学校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为了让那些热爱学习的贫困生完成学业,洱源一中推出了多项举措资助贫困学子,团县委、县妇联和社会各界人士也对此项善举给予了帮助。学校积极配合团县委实施“爱心成就未来”工程扶助贫困生;配合县妇联搭建“春蕾桥”,对女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对下岗职工子女减免学费;对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减免学杂费;对各班级的贫困生按国家规定发放人民助学金;对农村贫困生减免校服费;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减免使用英语空中课堂教学的专用耳机费;全校行政领导、教职员工于2005年9月12日为贫困生捐资7810元,2006年9月为贫困生捐资8350元,分批发放到贫困生手中;对残疾人子女免收学杂费;对部分贫困生提供勤工俭学免费餐。大理药业集团从2006年起连续三年在洱源一中设置了高考状元奖励基金3万元。洱源一中离休教师杨茂先每月提供500元,从2005年起对高三年级4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提供资助。建筑业成功人士杨为忠先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连续三年资助高一年级3名贫困生。兰界人士李映龙先生以按月发放的形式资助5名贫困学生,共15000元。美籍华人王滇声先生资助4名贫困学生1180美元。美籍华人赖韵玫女士资助1名贫困生300美元。通过以上举措,2005年以来,洱源一中的贫困生无一人因生活困难而辍学。据统计,2003年至2006年,洱源一中共向全校贫困生发放资金达28万元。

为了进一步加大扶助力度,经学校多方努力,从2007年9月起,企业界成功人士陈宝先生出资10万元,用于资助2007级高一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而学校也结合自身实际,对2007年中考分数达大理一中录取线以上的考生减免高中三年的学杂费。这对所有想读书、成绩优秀的贫困生家庭是一个好的机遇。

芳菲竞秀 灼灼其华

“小楼昨夜忽东风,吹绽碧桃一树红。灼灼其华花似面,乡情脉脉梦魂中,”这是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白族学者张文勋先生的七绝。张文勋在这首绝句的序言中写到:“去岁回乡,访母校洱源一中,临别时承赠碧桃一株,今已盛开,终朝赏玩,倍增乡情”。作为曾经就读于洱源一中的学子,张文勋应当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张文勋先生在洱源县立初级中学(即今洱源一中)毕业后,就离开了故乡。1958年秋,他主持编写了《白族文学史》,影响深远。他安心教育,潜心治学,在培桃育李之余,撰写出版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论稿》、《诗词审美》、《儒道佛美学思想探索》等十四本著作,在国内外颇有影响。1987年,他被评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989年,他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他获得政府特殊津贴。作为经常回乡探访的名人,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洱源学子成长。

在洱源一中的众多校友中,还有李良敏、李良箐、赵灿鹏、李国相等人,他们也起到较好的影响。

李良敏于1972年至1974年在洱源一中就读,1989年赴美,在芝加哥的一所大学学习计算机软件工程,1993年1月获硕士学位后,在芝加哥美联邦破产法院任职,从事电子计算机工作。李良箐于1974至1975年在洱源一中读书,1977年考入吉林大学数学系,获硕士学位、1986年赴美,在纽约州立大学就读,获硕士学位,199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继续学习,1995年获博士学位,现继续作博士后研究。赵灿鹏,1983至1986年就读于洱源一中,1989年以大理州文科第一名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1993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攻读文学硕士学位,1996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李国相,1980年毕业于洱源一中后考入国防科技大学,并先后在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攻读学士、硕士、博士,现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工作。他们是校友中的代表,在各自的领域均有建树,无愧于洱海源头的哺育和母校的培养。

由于历届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洱源一中获得了多项殊荣:1995年被云南省教委认定为“云南省二级完全中学”,1997年被评为“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大理州育人环境建设优级学校”;2000年被评为“大理州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1年届满后再次被命名为“云南省文明单位”,同年被中共洱源县委、县人民政府命名为“无毒单位”,2003年被云南省教育厅命名为“2002-2003年度云南省现代远程教育先进项目单位”,2004年被云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名为“云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学校”,2004年5月被云南省教育厅命名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7年,被洱源县委、县政府评定为“平安学校”。同年,第三次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文明单位”。

中学法制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首先,本人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自觉参加学校的各项政治学习,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十六大文件,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对待工作和学习。遵守社会公德,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

四年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积极加强个人业务进修,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93年9月-95年七月担任了美术职高班的语文课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在教学中针对他们底子薄,文化课基础差的特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训练,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积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稳定学生情绪,帮助学生克服畏难、胆怯、急躁的情绪,鼓励学生勇于参与,知难而进。在95年的高考中,全班十人有七人被艺术院校录取,剩余三人也于96年的高考被录取。

95年9月-98年7月任初一至初三的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初一时首先抓了中小学的衔接工作.主动和小学老师联系,了解学生小学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积极寻找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反复组织孩子们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经常找孩子们谈话,做有心人,不放过孩子们的微小变化,好的予于及时肯定,不好的予于坚决制止,初步形成了礼貌待人,团结友爱的班风,第一学期就甩掉了“慢班”的帽子,形成了两个班齐头并进的局面。初二时重点抓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校秋季运动会上总分获初中组冠军,在冬季篮球赛中男女也分获冠军,逐步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在班级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鼓励孩子们比学习比进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主题班会《祖国在我心中》调动多种娱乐形式,朗诵爱国主义诗歌,唱热爱祖国歌曲,回顾祖国的悠久历史,拼祖国地图。小品、相声、舞蹈同登一台,独唱、合唱各领,把祖国和个人联系起来,激发孩子们的爱国心,获学校班会竞赛一等奖。我所带的班级也获96年度路局优秀班集体。初三年级面临中考,首先解决传授新课与复习旧知的矛盾,合理分配时间,向45分钟要质量。同时要稳定学生情绪,尽量避免两极分化,其次抓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密切联系各科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再次不能放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抓小抓碎,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别是第二学期,既要给学生压力,让他们保持旺盛的学习状态,但又不能压力太大,以至失去奋斗的信心和勇气。经常找孩子们谈话,指导学习方法,了解各方面的情况。班级学风比较浓,在全路物理通讯赛中,我班有三人分获一二等奖,给学生学习带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不放松班级的常规管理,严格要求学生,第二学期班级两次获五星级班集体的称号,在毕业班中较为少见。初三中考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升学率名列分局第一。升入高中的同学有着良好的语文素质,今年全国华人杯少年组作文竞赛,我班的张丹、孙媛分获全国一等奖,杨强同学获得二等奖。

多年来我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95年-96年度推行目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勇于登台亮相,一学期便上了七堂语文公开课,虚心听取老师和同志的意见,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并写了有关论文,获学校优秀论文奖,并在首届论文会上第一个登台亮相,总结了自己工作的得失。论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谈语文的目标教学》获全国语文报第三届论文大赛优秀奖,并收入了《中国当代优秀教师优秀论文大系·语文卷》一书。

在目标教学中,认真学习有关理论,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改进教法。改变了以往重教而不重学的情况,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宋定伯捉鬼》的目标教学公开课中,让学生参演课本剧,归纳出古汉语一些常有对话句型,同时扩展知识内容,引入《姜三莽捉鬼》一文说明鬼是不存在的。在《失败是个未知数》教学中引入《流浪科学

家杨槐》的故事来印证课本上的道理,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激起了孩子们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在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多年来,一直坚持“自选时文”的推荐活动,既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许多一上台就紧张的同学,变得大方自如许多。每人按座次顺序上台,把自己精心挑选的文章推荐给大家,并说明自己推荐的原因;听的同学选出几篇好的,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这样不仅加强了阅读训练,也提高了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我还经常性的搞手抄报比赛,调动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学们选文编排能力也有所提高。97年初二年级语文统考名列分局第一。

在教学中,我努力钻研教材,发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的情感价值,老师要善于发掘其中所蕴含的乡情、友情、亲情、师生情、同志情和爱国情;从而培养学生爱心、善心、事业心。

98-2001学年本人又重新任教初一到初年级三语文,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的任务是重点研究学生,我着手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首先是课前预习,老师要求课文至少读两边,查字典解决生字词,上课时请同学上黑板板书并讲解,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前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研究本课内容、学习重点及要求。其次是听课思考习惯。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上课积极思考,老师先扶着走,做好示范,引导培养学生记书间笔记,指导他们做批注点评,提示关键词语得勾画。1圈点勾画:借助常用的读书符号做好标记。如生字下标***、生词下标---、重点词下标…、精彩句、关键句、中心句下标~、疑难处标?好的片断或读后有体会标!2评注和旁批。可以是补充解释、也可以是评论式。

初二年级我开展了飞翔鸟读书会的活动,利用读书互助会的形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我经常和孩子们交流读书的体会,指导他们写读书笔记,教给孩子们读书方法。指导学生编演课本剧,《羚羊木雕》、《花市》在学校课本剧汇演时获得了大家的好评,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第二学期临时接任班主任的工作,班级不大稳定。重点抓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派出所一起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密切学校和家长的联系,多次召开家长会,设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初三年级进一步做学生的稳定工作,使学生顺利毕业。

近几年来,力争在教学上有进一步的突破,积极总结教学经验,撰写相关论文,有德育工作的,《德育工作点滴谈》,《减负杂谈》《现代诗歌教学谈片》分别发表在乌铁教育,《课堂提问例谈》收入2000年语文优秀论文选。学校每年一度的论文评比也积极参加,多次评为优秀论文。

2001下半年兼任初一和高二的语文教学工作,同时担任初一班主任和语文教研组长的工作,担子重,但也是给了自己很好的锻炼机会,我不断的汲取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对于高中学生我着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平时利用网络的便利,多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资料,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这一阶段的高中学生,他们往往都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和自我扩张的要求,竭力追寻主体的自我张扬,认识和思维处于极为活跃激荡的状态之中,此时语文教学就不能停留在谴词造句、谋局布篇中的知识性理性经验上。他们经过九年的母语学习,随着自身的成长以及通过诸多媒体,对社会已有较多的接触,加之现代学校教育中众多课程的设置,都丰富了他们的思维内容,只需要教师的必要诱导和匡正使其思维于已有平台趋于提升。学了《离骚》,让他们写文章《我看屈原》,学习了海伦.凯勒的文章,让他们写《走进海伦.凯勒》,不仅仅让学生知人论文,更主要受到他们高尚的情操的影响。本世纪中国最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关于教育宗旨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与人类也。”我们应该不失时机的以学生心理特征为契机,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已有认识和思维平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辩识能动性,在平等对话和必要辩论中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但掌握知识性的理性经验,更重要的是创新认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至于初一学生,我经常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针对热点问题展开辩论,例如关于追星热的论辩会,不仅活跃了同学们的思维,更主要的调动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同时开设阅读课,为他们借阅相关的图书和杂志,并以古代的启蒙读物《声律启蒙》为教材,学习并积累有关的课知识,一部分孩子爱读爱记,效果比较好。这两年,我更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建文学社。每学期都有编辑《戈壁之湖》,把学生的优秀作品打印成册,并积极向外推荐发表,初二的付新杰、罗丹,刘铁彦文章份表;《作文与考试》和《写作导报》上发表,张郡张国文的文章发表在《天山路》和《小作家》上,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002年-2003年担任初二年级的和高三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高考是学生命运的转折点,不敢掉以轻心。于是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经常上网查找最新资料和最新信息,上级部门和学校也大力支持,一年内两次奔赴北京听取专家讲课。在语文复习上力争兼顾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基础知识的复习强调一个用字,在运用中提高能力,阅读理解重在知识的迁移。

作为教研组长,专心教研组工作,努力学习教育理论,把它和自己的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形诸文字。仅2002年,就写了十来篇论文随笔,发表于各级各类报刊。其中《中考语文复习要点》《初一语文期末复习要点》发表于中央级的刊物《考试》初中版2002年第四期和第六期上,《让我们从结尾开始》《文言文教学的新尝试》《晓来谁染霜林醉》,《小说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尝试》分表发表在《中国教育咨讯报》20期、22期、29期上,44期《审美素质培养浅谈》发表于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1第一期上,《初中语文总复习的辩证思考》发表在语文天地2002第五期上《爱心教育点滴谈》发表在青年知识报801期。还有一些下水作文,如《学电脑abc》发表于学生计算机世界,《青岛寻梦》发表在阿克苏报上。《成长需要激励》《虚掩的门》《老师,一盏永远的灯》分别发表到《师道》2002年11期,2003年第二期第三期,《从小礼物谈起》发表在语文报教师版2003年第三期上,《尊重是双方的》发表于《湖南教育》2003年第三期,还有一些言论散见于成才导报,辅导员杂志等。

《举三反一悟学法》发表于广东教育2003-4,《中考现代文阅读技巧谈》发表于现代教育报5月29日中考特刊,《我的班主任之路》在中国教师报上分两次连载,和《初为人师的尴尬》一同收入教育在线文库《苦乐年华说教师》,《如何学好语文》,《如何构建学习语文的大厦》在中学生阅读报初一版上连载。《变形不是他的错》发表于中学生阅读报的高中版。《其境过清,吞天沃日》《面对早恋你怎么说》《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只有高考这一条路吗》分别发表于《中国教师报》上。《古代英雄石像故事新编》发表于《语文报》故事版上。散文《博斯腾湖散记》发表于新疆铁道报上。

总之,十年来本人能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特别是教研组活动,积极参与公开课教学,学校的录像课、德育工作现场会的公开课也受到了较好的评价。积极外出学习听课,参加路局首届目标教学交流会,认真学习自治区目标教学比赛课,给本校比赛的老师跑前跑后、出谋划策,也汲取了同行不少宝贵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多年来我积极进行个人进修,99年暑假去苏州铁道学院继续教育,听取专家学者的讲课,有了很大的收获。假期积极参加教育中心组织的计算机培训,认真学习多种电脑软件,学习制作课件,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2003年4月份通过了职称计算机考试,取得了计算机的合格证。今年假期自费去昆山参加了《新教育实验研讨会》,听取了苏州市市长朱永新、语文名家李镇西、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报告,结识了众多的同行,大有收获。

我平时喜欢浏览各种报刊杂志,及时吸收新的教学信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特别是几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本人积极学习电脑技术,上网浏览信息,在k12教育网建立个人专辑,语文天地网的个人文集点击率已经超过两万人次了。我在网络上自由发表文章,听取同行的建议,当然更主要的是为了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并设法运用的实践中去。每当教学中有了困惑和问题,就经常写成贴子,发在相关的教育论坛上,获得同仁们的不少帮助。曾经在几个大的网站担任版主,例如语文网的板块主持人,人教社中学语文学生论坛的版主、团中央主办的成长网论坛的版主,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汲取同行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中学法制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全体中小学教师(含幼儿教师);截止到*年6月31日,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上者,鼓励自愿参加。

二、培训目标

通过本周期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和校本研修,着力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技能水平,达到以下主要目标:

1、树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准确掌握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编写特色与内容,运用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进行教学。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举止文明,以学生为本,依法施教。

3、信息技术未达到初级水平的教师经过培训,全部达到初级水平。已经达到初级水平,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达到高级水平,并且进一步提高已经达到高级水平的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拓宽学科知识领域,更新学科知识结构,使广大教师的学科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并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力求成为创新型教师。

5、指导教师学会自主学习。立足校本,积极主动地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自主成长,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教师自主成长的培训机制和必要的规章制度,提高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6、使教师立足本地,放眼全国和世界,逐渐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三、集中培训内容和学时分配

本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分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教育实践活动、远程教育等形式。其中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40个学时,具体内容和培训学时分配为:

1、师德教育:32学时,4学分,这是贯穿整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主要通过举办讲座,组织优秀教师报告团,看《师德启思录》,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及师德教育论坛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法制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抓好文明礼仪教育。所学课程为:《教师礼仪》《探究教学论》《中小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若干意见的读本》。

2、新课程培训:42学时,5.5学分。这是本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精心组织,使教师在进入新课程之前接受不少于42学时的集中培训,在此基础上,转入校本培训。所学课程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走进新课程》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课标解读及教材。

3、信息技术培训:60学时,7.5学分。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不断提升我区教师信息技术的层次和水平。信息技术已达到高级水平的教师,可以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发挥在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所学课程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上、下册》。

4、学科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培训:88学时,11学分。具体内容包括新知识、新理念在本学科教育技能训练中的培训。按照基础教育课程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知识为基础,针对不同学科的要求,开展素质教育理论和新知识的学习,使教师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结合我区的教育教学实际,重点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和课堂教学技能、学科教学技能的训练工作,把教学技能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所学课程为:

(一)小学教师用书:

语文:《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教学论,小学语文》、《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小学语文》。

数学:《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改革》、《小学数学参与培训教程》、《新课程教材教法》。

品德:《新课程教学法丛学》(品德与生活)。

体育:《体育新课程教学法》。

音乐:《音乐课程与示范教学案例》。

美术:《美术教学实施指南》。

(二)中学教师用书由市教育局和培训院校确定

5、地方课程:24学时,3学分。培训教材由市教育局根据教师的需要另行选定。

四、培训时间安排

根据省市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部署,*~*年,全区中小学教师已有90%参加了新课程通识性培训,1、2、7、8年级各学科教师已参加了课标、教材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区教师运用新理念推进教学改革的能力。为确保我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顺利圆满完成,拟定于:

1、*年4月23日开始举办小学教师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班,首先组织小学1~3年级全体教师分语文、数学两个学科进行培训。中学教师由市教育局组织开始分批分专业的新周期继续教育培训。(中学教师的通识培训由区师训中心负责)

2、*年暑假对走入新课程的1~3年级、9年级教师进行课标教材培训。并按照新课标、新教材逐年推进的安排,有计划地组织完成小学4~6年级教师的新课标、新教材培训。

3、定期组织教师到中小学听课、评课,开展课题研讨,加强学习反思,有效指导我区课程改革的实施。

4、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制定我区校本研修的指导意见和评估管理办法,确立校本研修培训基地,并认真总结推广经验。

五、培训要求

1、树立先进培训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终身学习和教师专业化理论为指导,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师培训理论和实践,总结以往教师培训经验,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重视教师主体参与、开展实践反思、加强合作学习、体验成果分享,突出研训一体,发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学习型团体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使教师培训的过程成为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过程。

2、更新培训手段,变革培训模式。以信息化带动教师培训的现代化,充分发挥网络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坚持培训与教研、教改相结合,集中研修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短期面授和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集中培训要把理论学习与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把讲授与研讨交流、教学反思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方式、方法,不断完善推广专题讲座式、“菜单式”、“自助餐式”,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校本研修的学时数与集中培训学时数的比例应达到2:1以上,针对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新问题,通过自修反思,研讨交流等形式进行,把学校建成教师终身学习的学习基地。积极探索以参与式为主的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六、保障措施

1、加强培训基地的师资、设施建设,整合培训资源。

根据省市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卫东区教师培训中心承担全区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培训任务。多年的师资培训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在新的培训任务中,师训中心将在先进培训方式的实践、新理念与中小学实际的联系、校本培训的实施、反思型教师的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师训中心、局教研室、电教站的资源有必要进行有效整合,不断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方式,优化培训手段,大量运用电化教育设施和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开展培训教学。同时为提高培训者的素质,师训中心还将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培训者培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通过听课指导、学习反思、课题研讨、切实增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的圆满完成提供保障。

2、严格培训的管理、考核登记制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长,要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中小学教师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努力探讨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

考核坚持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查相结合,平时考查与作业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估相结合。

考核内容包括培训要求的各门课程,以开卷考试,闭卷考试,撰写论文、课题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等方式灵活进行。学员学完全部课程,考核合格,经市教育局审核验收后发给继续教育培训合格证书。

3、落实各项措施,保障培训经费。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各级政府的职责,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按照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分级负责,确保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逐步完善中小学继续教育经费由政府、学校、教师个人共同负担成本经费的机制。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解决办法》的规定,本区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的教师需交纳的培训费如下:

1)、中学教师参培院校由市教育局决定,其培训费用由所培训院校确定。

2)、小学教师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规定为,预交书费、证书费160元,培训费240元,(除政府补助外应交160元)(已参加通识性培训者交书费100元,培训费110元)

七、有关政策

1、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进修期间在原单位享有的一切待遇不变,学员学习期间各单位要按有关规定酌情给予生活费和交通补助。

2、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费原则上由学员所在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书费、证书费等由学员个人负担。

3、持有新周期继续教育合格证书者,在晋升职级、评先表优等方面各单位应给以优先照顾。

4、对组织工作不力,宣传不到位,给全区继续教育工作带来不良影响的单位,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其单位各项考评,表优评先实行一票否决。

中学法制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全体中小学教师(含幼儿教师);截止到20*年6月31日,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上者,鼓励自愿参加。

二、培训目标

通过本周期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和校本研修,着力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技能水平,达到以下主要目标:

1、树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准确掌握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编写特色与内容,运用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进行教学。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举止文明,以学生为本,依法施教。

3、信息技术未达到初级水平的教师经过培训,全部达到初级水平。已经达到初级水平,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达到高级水平,并且进一步提高已经达到高级水平的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拓宽学科知识领域,更新学科知识结构,使广大教师的学科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并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力求成为创新型教师。

5、指导教师学会自主学习。立足校本,积极主动地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自主成长,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教师自主成长的培训机制和必要的规章制度,提高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6、使教师立足本地,放眼全国和世界,逐渐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三、集中培训内容和学时分配

本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分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教育实践活动、远程教育等形式。其中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40个学时,具体内容和培训学时分配为:

1、师德教育:32学时,4学分,这是贯穿整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主要通过举办讲座,组织优秀教师报告团,看《师德启思录》,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及师德教育论坛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法制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抓好文明礼仪教育。所学课程为:《教师礼仪》《探究教学论》《中小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若干意见的读本》。

2、新课程培训:42学时,5.5学分。这是本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精心组织,使教师在进入新课程之前接受不少于42学时的集中培训,在此基础上,转入校本培训。所学课程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走进新课程》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课标解读及教材。

3、信息技术培训:60学时,7.5学分。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不断提升我区教师信息技术的层次和水平。信息技术已达到高级水平的教师,可以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发挥在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所学课程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上、下册》。

4、学科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培训:88学时,11学分。具体内容包括新知识、新理念在本学科教育技能训练中的培训。按照基础教育课程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知识为基础,针对不同学科的要求,开展素质教育理论和新知识的学习,使教师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结合我区的教育教学实际,重点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和课堂教学技能、学科教学技能的训练工作,把教学技能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所学课程为:

(一)小学教师用书:

语文:《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教学论,小学语文》、《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小学语文》。

数学:《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改革》、《小学数学参与培训教程》、《新课程教材教法》。

品德:《新课程教学法丛学》(品德与生活)。

体育:《体育新课程教学法》。

音乐:《音乐课程与示范教学案例》。

美术:《美术教学实施指南》。

(二)中学教师用书由市教育局和培训院校确定

5、地方课程:24学时,3学分。培训教材由市教育局根据教师的需要另行选定。

四、培训时间安排

根据省市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部署,20*~20*年,全区中小学教师已有90%参加了新课程通识性培训,1、2、7、8年级各学科教师已参加了课标、教材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区教师运用新理念推进教学改革的能力。为确保我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顺利圆满完成,拟定于:

1、20*年4月23日开始举办小学教师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班,首先组织小学1~3年级全体教师分语文、数学两个学科进行培训。中学教师由市教育局组织开始分批分专业的新周期继续教育培训。(中学教师的通识培训由区师训中心负责)

2、20*年暑假对走入新课程的1~3年级、9年级教师进行课标教材培训。并按照新课标、新教材逐年推进的安排,有计划地组织完成小学4~6年级教师的新课标、新教材培训。

3、定期组织教师到中小学听课、评课,开展课题研讨,加强学习反思,有效指导我区课程改革的实施。

4、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制定我区校本研修的指导意见和评估管理办法,确立校本研修培训基地,并认真总结推广经验。

五、培训要求

1、树立先进培训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终身学习和教师专业化理论为指导,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师培训理论和实践,总结以往教师培训经验,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重视教师主体参与、开展实践反思、加强合作学习、体验成果分享,突出研训一体,发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学习型团体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使教师培训的过程成为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过程。

2、更新培训手段,变革培训模式。以信息化带动教师培训的现代化,充分发挥网络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坚持培训与教研、教改相结合,集中研修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短期面授和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集中培训要把理论学习与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把讲授与研讨交流、教学反思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方式、方法,不断完善推广专题讲座式、“菜单式”、“自助餐式”,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校本研修的学时数与集中培训学时数的比例应达到2:1以上,针对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新问题,通过自修反思,研讨交流等形式进行,把学校建成教师终身学习的学习基地。积极探索以参与式为主的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六、保障措施

1、加强培训基地的师资、设施建设,整合培训资源。

根据省市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卫东区教师培训中心承担全区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培训任务。多年的师资培训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在新的培训任务中,师训中心将在先进培训方式的实践、新理念与中小学实际的联系、校本培训的实施、反思型教师的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师训中心、局教研室、电教站的资源有必要进行有效整合,不断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方式,优化培训手段,大量运用电化教育设施和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开展培训教学。同时为提高培训者的素质,师训中心还将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培训者培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通过听课指导、学习反思、课题研讨、切实增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的圆满完成提供保障。

2、严格培训的管理、考核登记制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长,要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中小学教师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努力探讨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

考核坚持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查相结合,平时考查与作业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估相结合。

考核内容包括培训要求的各门课程,以开卷考试,闭卷考试,撰写论文、课题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等方式灵活进行。学员学完全部课程,考核合格,经市教育局审核验收后发给继续教育培训合格证书。

3、落实各项措施,保障培训经费。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各级政府的职责,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按照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分级负责,确保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逐步完善中小学继续教育经费由政府、学校、教师个人共同负担成本经费的机制。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解决办法》的规定,本区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的教师需交纳的培训费如下:

1)、中学教师参培院校由市教育局决定,其培训费用由所培训院校确定。

2)、小学教师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规定为,预交书费、证书费160元,培训费240元,(除政府补助外应交160元)(已参加通识性培训者交书费100元,培训费110元)

七、有关政策

1、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进修期间在原单位享有的一切待遇不变,学员学习期间各单位要按有关规定酌情给予生活费和交通补助。

2、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费原则上由学员所在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书费、证书费等由学员个人负担。

3、持有新周期继续教育合格证书者,在晋升职级、评先表优等方面各单位应给以优先照顾。

4、对组织工作不力,宣传不到位,给全区继续教育工作带来不良影响的单位,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其单位各项考评,表优评先实行一票否决。

中学法制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自1992年被评为中教一级教师以来,十几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并从93年到98年,99年到2001担任班主任工作。下面对自己近几年的工作做一个回顾。

首先,本人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自觉参加学校的各项政治学习,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十六大文件,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对待工作和学习。遵守社会公德,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

四年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积极加强个人业务进修,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93年9月-95年七月担任了美术职高班的语文课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在教学中针对他们底子薄,文化课基础差的特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训练,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积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稳定学生情绪,帮助学生克服畏难、胆怯、急躁的情绪,鼓励学生勇于参与,知难而进。在95年的高考中,全班十人有七人被艺术院校录取,剩余三人也于96年的高考被录取。

95年9月-98年7月任初一至初三的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初一时首先抓了中小学的衔接工作.主动和小学老师联系,了解学生小学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积极寻找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反复组织孩子们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经常找孩子们谈话,做有心人,不放过孩子们的微小变化,好的予于及时肯定,不好的予于坚决制止,初步形成了礼貌待人,团结友爱的班风,第一学期就甩掉了“慢班”的帽子,形成了两个班齐头并进的局面。初二时重点抓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校秋季运动会上总分获初中组冠军,在冬季篮球赛中男女也分获冠军,逐步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在班级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鼓励孩子们比学习比进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主题班会《祖国在我心中》调动多种娱乐形式,朗诵爱国主义诗歌,唱热爱祖国歌曲,回顾祖国的悠久历史,拼祖国地图。小品、相声、舞蹈同登一台,独唱、合唱各领,把祖国和个人联系起来,激发孩子们的爱国心,获学校班会竞赛一等奖。我所带的班级也获96年度路局优秀班集体。初三年级面临中考,首先解决传授新课与复习旧知的矛盾,合理分配时间,向45分钟要质量。同时要稳定学生情绪,尽量避免两极分化,其次抓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密切联系各科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再次不能放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抓小抓碎,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别是第二学期,既要给学生压力,让他们保持旺盛的学习状态,但又不能压力太大,以至失去奋斗的信心和勇气。经常找孩子们谈话,指导学习方法,了解各方面的情况。班级学风比较浓,在全路物理通讯赛中,我班有三人分获一二等奖,给学生学习带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不放松班级的常规管理,严格要求学生,第二学期班级两次获五星级班集体的称号,在毕业班中较为少见。初三中考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升学率名列分局第一。升入高中的同学有着良好的语文素质,今年全国华人杯少年组作文竞赛,我班的张丹、孙媛分获全国一等奖,杨强同学获得二等奖。

多年来我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95年-96年度推行目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勇于登台亮相,一学期便上了七堂语文公开课,虚心听取老师和同志的意见,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并写了有关论文,获学校优秀论文奖,并在首届论文会上第一个登台亮相,总结了自己工作的得失。论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谈语文的目标教学》获全国语文报第三届论文大赛优秀奖,并收入了《中国当代优秀教师优秀论文大系·语文卷》一书。

在目标教学中,认真学习有关理论,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改进教法。改变了以往重教而不重学的情况,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宋定伯捉鬼》的目标教学公开课中,让学生参演课本剧,归纳出古汉语一些常有对话句型,同时扩展知识内容,引入《姜三莽捉鬼》一文说明鬼是不存在的。在《失败是个未知数》教学中引入《流浪科学家杨槐》的故事来印证课本上的道理,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激起了孩子们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在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多年来,一直坚持“自选时文”的推荐活动,既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许多一上台就紧张的同学,变得大方自如许多。每人按座次顺序上台,把自己精心挑选的文章推荐给大家,并说明自己推荐的原因;听的同学选出几篇好的,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这样不仅加强了阅读训练,也提高了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我还经常性的搞手抄报比赛,调动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学们选文编排能力也有所提高。97年初二年级语文统考名列分局第一。

在教学中,我努力钻研教材,发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的情感价值,老师要善于发掘其中所蕴含的乡情、友情、亲情、师生情、同志情和爱国情;从而培养学生爱心、善心、事业心、进取心、自信心、正义感和责任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老师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再现课文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或具体画面,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想象,沿着作者行文思路,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同教材所描绘的景物、塑造的人物形象、编排的故事情节、论证的事理、抒发的感情同爱憎、同褒贬、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这样教学才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98-2001学年本人又重新任教初一到初年级三语文,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的任务是重点研究学生,我着手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首先是课前预习,老师要求课文至少读两边,查字典解决生字词,上课时请同学上黑板板书并讲解,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前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研究本课内容、学习重点及要求。其次是听课思考习惯。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上课积极思考,老师先扶着走,做好示范,引导培养学生记书间笔记,指导他们做批注点评,提示关键词语得勾画。1圈点勾画:借助常用的读书符号做好标记。如生字下标、生词下标---、重点词下标…、精彩句、关键句、中心句下标~、疑难处标?好的片断或读后有体会标!2评注和旁批。可以是补充解释、也可以是评论式、也可以是提要式的。另外默读习惯和书写习惯也是不容忽视的。他们在小学已经习惯了大声朗读,这样既妨碍了别人,又影响了阅读速度。老师严要求、勤督促,改变他们的这一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生。书写也要改变他们以往的拖拉作风,不仅有认真的要求,还要有速度要求。所写论文《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发表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99-6。

初二年级我开展了飞翔鸟读书会的活动,利用读书互助会的形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我经常和孩子们交流读书的体会,指导他们写读书笔记,教给孩子们读书方法。指导学生编演课本剧,《羚羊木雕》、《花市》在学校课本剧汇演时获得了大家的好评,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第二学期临时接任班主任的工作,班级不大稳定。重点抓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派出所一起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密切学校和家长的联系,多次召开家长会,设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初三年级进一步做学生的稳定工作,使学生顺利毕业。

近几年来,力争在教学上有进一步的突破,积极总结教学经验,撰写相关论文,有德育工作的,《德育工作点滴谈》,《减负杂谈》《现代诗歌教学谈片》分别发表在乌铁教育,《课堂提问例谈》收入2000年语文优秀论文选。学校每年一度的论文评比也积极参加,多次评为优秀论文。

2001下半年兼任初一和高二的语文教学工作,同时担任初一班主任和语文教研组长的工作,担子重,但也是给了自己很好的锻炼机会,我不断的汲取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对于高中学生我着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平时利用网络的便利,多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资料,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这一阶段的高中学生,他们往往都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和自我扩张的要求,竭力追寻主体的自我张扬,认识和思维处于极为活跃激荡的状态之中,此时语文教学就不能停留在谴词造句、谋局布篇中的知识性理性经验上。他们经过九年的母语学习,随着自身的成长以及通过诸多媒体,对社会已有较多的接触,加之现代学校教育中众多课程的设置,都丰富了他们的思维内容,只需要教师的必要诱导和匡正使其思维于已有平台趋于提升。学了《离骚》,让他们写文章《我看屈原》,学习了海伦.凯勒的文章,让他们写《走进海伦.凯勒》,不仅仅让学生知人论文,更主要受到他们高尚的情操的影响。本世纪中国最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关于教育宗旨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与人类也。”我们应该不失时机的以学生心理特征为契机,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已有认识和思维平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辩识能动性,在平等对话和必要辩论中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但掌握知识性的理性经验,更重要的是创新认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至于初一学生,我经常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针对热点问题展开辩论,例如关于追星热的论辩会,不仅活跃了同学们的思维,更主要的调动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同时开设阅读课,为他们借阅相关的图书和杂志,并以古代的启蒙读物《声律启蒙》为教材,学习并积累有关的课知识,一部分孩子爱读爱记,效果比较好。

这两年,我更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建文学社。每学期都有编辑《戈壁之湖》,把学生的优秀作品打印成册,并积极向外推荐发表,初二的付新杰、罗丹,刘铁彦文章份表;《作文与考试》和《写作导报》上发表,张郡张国文的文章发表在《天山路》和《小作家》上,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002年-2003年担任初二年级的和高三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高考是学生命运的转折点,不敢掉以轻心。于是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经常上网查找最新资料和最新信息,上级部门和学校也大力支持,一年内两次奔赴北京听取专家讲课。在语文复习上力争兼顾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基础知识的复习强调一个用字,在运用中提高能力,阅读理解重在知识的迁移。

作为教研组长,专心教研组工作,努力学习教育理论,把它和自己的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形诸文字。仅2002年,就写了十来篇论文随笔,发表于各级各类报刊。其中《中考语文复习要点》《初一语文期末复习要点》发表于中央级的刊物《考试》初中版2002年第四期和第六期上,《让我们从结尾开始》《文言文教学的新尝试》《晓来谁染霜林醉》,《小说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尝试》分表发表在《中国教育咨讯报》20期、22期、29期上,44期《审美素质培养浅谈》发表于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1第一期上,《初中语文总复习的辩证思考》发表在语文天地2002第五期上《爱心教育点滴谈》发表在青年知识报801期。还有一些下水作文,如《学电脑abc》发表于学生计算机世界,《青岛寻梦》发表在阿克苏报上。《成长需要激励》《虚掩的门》《老师,一盏永远的灯》分别发表到《师道》2002年11期,2003年第二期第三期,《从小礼物谈起》发表在语文报教师版2003年第三期上,《尊重是双方的》发表于《湖南教育》2003年第三期,还有一些言论散见于成才导报,辅导员杂志等。

《举三反一悟学法》发表于广东教育2003-4,《中考现代文阅读技巧谈》发表于现代教育报5月29日中考特刊,《我的班主任之路》在中国教师报上分两次连载,和《初为人师的尴尬》一同收入教育在线文库《苦乐年华说教师》,《如何学好语文》,《如何构建学习语文的大厦》在中学生阅读报初一版上连载。《变形不是他的错》发表于中学生阅读报的高中版。《其境过清,吞天沃日》《面对早恋你怎么说》《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只有高考这一条路吗》分别发表于《中国教师报》上。《古代英雄石像故事新编》发表于《语文报》故事版上。散文《博斯腾湖散记》发表于新疆铁道报上。

总之,十年来本人能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特别是教研组活动,积极参与公开课教学,学校的录像课、德育工作现场会的公开课也受到了较好的评价。积极外出学习听课,参加路局首届目标教学交流会,认真学习自治区目标教学比赛课,给本校比赛的老师跑前跑后、出谋划策,也汲取了同行不少宝贵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多年来我积极进行个人进修,99年暑假去苏州铁道学院继续教育,听取专家学者的讲课,有了很大的收获。假期积极参加教育中心组织的计算机培训,认真学习多种电脑软件,学习制作课件,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2003年4月份通过了职称计算机考试,取得了计算机的合格证。今年假期自费去昆山参加了《新教育实验研讨会》,听取了苏州市市长朱永新、语文名家李镇西、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报告,结识了众多的同行,大有收获。

我平时喜欢浏览各种报刊杂志,及时吸收新的教学信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特别是几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本人积极学习电脑技术,上网浏览信息,在k12教育网建立个人专辑,语文天地网的个人文集点击率已经超过两万人次了。我在网络上自由发表文章,听取同行的建议,当然更主要的是为了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并设法运用的实践中去。每当教学中有了困惑和问题,就经常写成贴子,发在相关的教育论坛上,获得同仁们的不少帮助。曾经在几个大的网站担任版主,例如语文网的板块主持人,人教社中学语文学生论坛的版主、团中央主办的成长网论坛的版主,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汲取同行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给我积累了不少经验,学无止境,我会继续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2

本人于一九九六年六月毕业于肇庆教育学院化学系。同年七月到南海市小塘镇高级中学担任化学教师。一九九九年被评定为中学化学二级教师,至今已满四年。2002年七月调入南海一中工作。在参加工作的几年中,我一直都能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爱岗敬业,尽心尽责,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下面本人对从教几年来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思想政治方面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和共产党员,参加工作以来,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党支部生活,坚持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自身的思想理论修养;坚持以主席提出的“三个代表”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工作上乐业敬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工作中,并处处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学校领导、同事间保持融洽协作的关系,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在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得以顺利进行。在工作中我坚持做到为人师表,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养成精益求精、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做到管教管导,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得到学校领导、同事和学生的肯定和好评。

二、教学、教研方面

教师总是通过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和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智力,培养高尚品德和情操的。所以我认为,衡量一个教师优秀与否的最重要因素教学水平的高低,而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就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的艺术。为此我把初中到高中的化学课本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研究,并把大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相联系,力求追根溯源,融会贯通;在教学基本功方面,我特别注意在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书写能力,总结能力方面下功夫;在教学方法及艺术方面,我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积极听课,认真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杂志,努力提高教学艺术。作为一名工作经验不够丰富的青年教师,我一直都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于一九九七年五月报考化学教学的本科函授学习,三年来都坚持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以使自己有更高的理论水平来指导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并于2000年七月以优秀成绩顺利毕业。

九六年是本人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担任高一级化学教学。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决心要为自己的教学工作开创一个良好的开端。于是我积极从几方面做好:(1)认真备好每节课。“磨刀不误砍柴功”。课上得好与坏,备课是关键。每备一节课,本人都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分析教材、钻研大纲、学习教参、钻研教法。并多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考虑怎样上好一节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既备教法又备学法,为上课作好充分准备;(2)多听同科组或其他科组老师的优质课,学习别人丰富的教学经验。每学期都先后在本校或其他兄弟学校听课三十多节,学到了很多学生时代学不到的宝贵的实际操作经验,使自己的教学快速走向成熟;(3)积极试行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高一是个转折点,化学科的内容一下子比初中加大加深了许多,很多即使在初中成绩较好的同学,都因为在高一学不好,而导致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都学不好,从而使成绩急转直下。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上,我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的形成方面进行指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素材,使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他们爱学、乐学的愿望,并使之转化为学会、学好的具体行为。

经过不懈的努力,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终于取得预期的效果。由本人承担的公开课受到了同科组老师及主管领导的肯定,在镇的新教师上岗评优课中获二等奖。学生在统考中的成绩也较好,平均分及优秀率都超过校定目标。

在九八年,我担任高二化学,高二化学是高二要进行的五科会考科目之一,会考能否通过是学生能否领取普通高中毕业证的依据。对我任教的镇属高中的学生来说,会考是他们最重要的一场攻坚战。从学年初开始,本人就向学生贯输重视会考的思想,而我本人,也在作好教学计划的同时,充分了解、估摸学生的基本情况,作好掊优扶差的计划,并将这些计划有步骤地贯穿、落实到每节课和课后的辅导工作中去,留心学生的点滴变化,对落伍学生及时帮扶。经过师生一年的共同努力,大多数学生顺利闯过会考关,合格率达97%,优秀率达31%,超过校定目标,较完满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任务。

在其后的几年,本人也分别担任了高一、高二的化学教学。本人除坚持备好课、上好课外,还按学校要求制定教学研究课题,针对该课题,搜集理论指导材料,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调整、优化理论。例如,对如何上好复习课,如何提高教学效益,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通过哪些途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等,都作了探讨和尝试,并将经验写成论文,与同科组老师或同事交流。

三、班主任工作方面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骨干力量,是联系科任老师的纽带,也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教师肩负着的不单是教书,更有育人工作。本人曾于96~97、97~98、99~2000、2002~2003四学年担任班主任,通过几年的实际工作,我对这项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在班级管理中形成了一系列自己的做法。

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首先,做到热情关怀、爱护学生,全面的了解与研究学生,对全班同学形成一个整体认识,也对每个学生有具体了解,如他们个人的家庭背景、简要经历、思想品德、身体和心理状况、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只有对学生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对症下药”开展各项工作。第二,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状况,积极利用各种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安全和法制教育;利用班集体的活动,劳动课等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以及互帮互助的精神。正是因为德育工作能较好的落实,我所带的班级在校举行的各种比赛中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多次被评为文明班、优秀班。第三,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是在校学生的根本任务,作为班主任,我通过班会,或者找学生谈心等,向学生讲明学习的重要性,并把学习教育与理想前途教育联系在一起,使全体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第四,制定严格的班规,培养得力的班干部,形成严谨的班风,优良的学风。最后谈谈我做班主任的几点体会。一是只有做班主任,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才更能体现教师的价值;二是作为班主任必须以平等的身分去关心、爱护学生,绝不能迁怒学生,更不能体罚学生;三是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冲动,注意“冷处理”,一定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上一篇:林区建设论文范文 下一篇:政策法规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