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范文

时间:2023-03-13 08:48:42

针灸推拿

针灸推拿范文第1篇

《针灸推拿医学》(CN:31-1908/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针灸推拿医学》以介绍针灸和推拿临床医学、推广中医针灸和推拿文化、促进国际交流为主旨,全面报道国内外针灸、推拿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

针灸推拿范文第2篇

“医者仁术”。何为仁?仁就是爱。何为爱?爱就是凡事盼望,凡事相信,凡事包容,凡事忍耐。最近,在推拿科门诊带教时出现了两起“医疗纠纷”,一例是“糖尿病”继发“多头疽”,患者认为是针刺感染所致而引起纠纷;另一例是温针治疗后,局部发泡,患者自行将发泡处皮肤撕掉,致使局部疤痕形成,瘙痒难忍,患者认为疤痕形成是温针所致而引起纠纷。值得我们反思和引以为戒,现总结如下。

2007年4月初,郑某,男性,55岁。因腰痛1月就诊,弯腰及腰部转侧困难,查L2、L3棘突旁压痛,无放射痛,舌质淡暗,舌苔薄黄,脉滑数,既往有糖尿病史15年。诊断为“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退行性病变”,“糖尿病”(辨证分型:气虚血瘀,湿热阻络)。第1次给他按摩,拔火罐,其疼痛有些缓解。第2次患者说家里经济困难,在不增加费用的前提下,能否增加一些其他治疗。我说可以,随即让进修生林某,给他针刺肾俞、大肠俞、委中,中等强度的连续波电刺激,红外线灯照射患处。当时患者觉得疼痛有明显减轻。1周后,患者来找该进修生,说他针刺时很痛,肯定是针错了穴位,导致背部疼痛,夜间为甚,难以入睡;并说“推拿科不应该针灸”,“糖尿病病人不应该针灸”等过激的话语,并要该进修生赔偿。我回门诊后主动承担责任,因为该进修生是我带的,并立即请外科会诊,专家诊断该病人为“多头疽”,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蚊子叮咬,皮肤破损感染,及体内热毒壅盛都可以诱发。虽然发病前1周接受过针灸按摩治疗,但与“多头疽”并没有直接相关联,我自费买药给患者静脉点滴抗菌素1周,局部外敷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药膏2月余,患者的“多头疽”得以痊愈,此纠纷得以解决。

2007年5月中旬,乌某,女性,72岁,因头晕在医院留医治疗,经静脉点滴及中药治疗,效果不明显,就诊时患者主诉头晕,颈部向右侧转动时头晕加重,没有“高血压”病史。查C4、5棘突旁压痛,肩胛冈下窝中央(天宗穴)压痛,颈椎旋转实验(右侧)阳性,舌质淡红,舌边有牙齿印痕,舌苔薄白,脉沉迟。诊断:颈性眩晕(辨证分型:脾阳虚,寒湿阻络)。遂让实习生悬灸百会,温针灸风池(双)、百劳(右)、天宗(右)、足三里(双)。第一次治疗后,患者即在足三里穴,天宗穴起泡,我们随即在局部消毒,用一次性针灸针穿刺引流,再外敷贴“创可贴”防止感染,并嘱患者注意保护局部皮肤。不料,第三次治疗后,患者因夜间翻身,将背部起泡皮肤弄破了,并自行撕掉了。后转请外科医生会诊,外敷消炎生肌药膏。半月后,患者头晕消失,局部皮肤结痂,痊愈出院。到1O月初,患者回来投诉:背部起泡是由于实习生温针时间太长,距离太近,将皮肤灼伤所致。现该处已形成疤痕,整天瘙痒,影响睡眠和生活,要求退还治疗费,赔偿精神损失费等约2000元。后经协商,双方各让一步才将此事平息。

这两个病例提示我们:①对进修生和实习生要加强“医疗纠纷”知识的教育。现在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大多是从正面出发,“对病人要有爱心,热心,耐心”,“将病人视为亲人”。这无疑是对的。但我们也要提防一些“不友善”的病人,经常打一些球,谋求不正当的利益。当今社会普遍认为医生是强势群体,而患者是弱势群体,社会是同情弱者,医生只要有一点问题,就要承担主要责任。②现在,在针灸科、推拿科普遍存在针刺的穴位和病历记载的穴位不一致,甚至病历上没有记载!一旦有事,医生就很被动。如第一个病例,我们存在着没有将针刺的穴位详细记录的缺点,病人“多头疽”发生的部位是左侧背部T10~T12处,而针刺部位是双侧的肾俞和大肠俞(L2~L4)。本来没有太大的相关性,但由于病历书写不齐整,在鉴定责任时,就讲不清楚。所以,一定要实习生和进修生加强病历的书写,并严格按照病历执行。③不要忽视患者有知情权利,我们做一项治疗,效果怎样,有哪些不良反应,都应如实告诉患者。比如,推拿治疗时,给病人做弹拨肌筋的手法,治疗后1~2天内,大部分病人会感觉局部疼痛比原来加重,3~4天后患者的疼痛就明显减轻,推拿医生提前将这种情况解释给病人听,病人就容易理解和接受。在第一病例中,患者是要求给予照顾,实习生为患者针灸本是同情他,结果是“好心办坏事”,“吃力不讨好”。假如,我们告诉他,“糖尿病”患者针刺注意事项,针刺会有晕针反应,疼痛反应,针孔会出血,局部有可能感染等,病人就会考虑针刺治疗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承担一定的风险与责任。在第二个病例中,温针灸,甚至拔火罐容易起泡,一方面可能是操作不当,如烧着的酒精洒落在患者的皮肤上;温针时,艾火离皮肤太近,将皮肤灼伤等;另一方面与患者体质,病邪的性质有关,如湿邪较甚的就容易起水泡,此时是给邪气以出路。再一方面,疤痕灸也是古人养生的一个重要手段,“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就是常常灸足三里穴至有液体渗出,身体才会健康。当然,现在大部分人不愿意接受这种方法。在针灸科、推拿科给患者拔火罐,温针灸,容易起水泡,我们见多了,往往容易忽视。一般人水泡吸收后就好了,但疤痕体质的人就比较麻烦,第二病例就是如此。④出现问题,带教老师要主动承担责任,并及时向门诊办公室、医务科报告。门诊办公室是负责协调门诊一些小的医生与患者的纠纷,医务科是负责处理全院的医疗投诉,及时将问题上报,多方协调才能把纠纷客观公正的解决。⑤对实习生,进修生要“放手不放眼”,要求他们“胆要大,心要细”,既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也要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针灸推拿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医;针灸;推拿;临床应用

针灸和推拿属养生治病之道。针、灸有别,针法指在体表的腧穴上进行针刺、叩击、放血等操作,灸则指用艾绒做成艾柱、艾条或艾绒装入温灸器中,点燃后熏灼皮肤的一定穴位,进行温热刺激。 推拿,又称按摩,古称按跷、案抚。最早发现于明朝儿科专家万全所著《幼科发挥》,后经过手法的发展演变,变成了现在所常见的推拿。

1针灸推拿的治疗原理作用

1.1随着针灸医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针灸也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针刺或艾灸腧穴,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就儿科疾病而言,除了治疗小儿发热、咳喘、遗尿、腹泻、厌食等常见病多发病外,尤善长于治疗小儿脑瘫、脑积水、脑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针灸作用机理基本可概括为镇痛作用、调整作用、促进防卫、提高免疫机能作用。(1)镇痛方面,其最突出成果是针刺麻醉,现已广泛用于100多种外科手术中,并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2)调整方面,它主要是通过对人体呼吸、消化、内分泌、泌尿、血液及神经等各大系统的病理状态,起到良性的调整作用,从而使机体机能状态得到改善或恢复;(3)促进防卫、提高免疫力方面,主要表现为针灸具有明显的抗炎和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总之,针灸对人体各大系统许多器官和组织有明显调整作用,特别是在病理状态下,它可以使偏盛偏衰或失衡紊乱的脏腑机理恢复常态,这就是针灸能治疗许多疾病的基本原因之一

1.2推拿,古称按摩,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作用原理则是通过经络穴位来调节脏腑各组织器官间的平衡,加速新陈代谢,修复各种损伤,以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1)皮肤是直接接受推拿治疗的人体组织,然而皮肤具有调节机体温度和保护皮下组织不受伤害的功能,推拿作用于皮肤不仅使表皮温度温度升高,而且还能使局部深层组织的温度升高,软化和松解皮肤和皮下粘连的组织。(2)当关节损伤后,正确的推拿治疗,可使血液、淋巴液循环加速,水肿消退,粘连松解,功能障碍的关节能逐渐增大活动范围,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利于骨关节损伤的康复。(3)凡关节错位、肌腱滑脱等有关组织解剖位置异常而致的病症,均可运用推拿手法得以纠正。(4)推拿能增加毛细血管的数量,增大管径,使血液循环大大改善。同时还能促进病变组织血管网的重建,恢复血管壁的弹性,改善管道的通畅性能,降低血液流动的外摩擦力。(5)推拿后可降低胃泌素的分泌和增强小肠的吸收功能等,所以对消化系统功能性病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6)推拿可降低周围感觉神经末梢的兴奋性,故常用于止痛,提高肌肉兴奋性,则用来治疗肌痉挛。(7)轻柔的推拿手法能使患者情绪放松、稳定,可减轻或消除心理上对疾病的不良反应,因此推拿也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手段。

2中医针灸推拿临床应用

2.1目前,针灸能治疗或参与治疗的病症有460多种;有明显疗效优势的病症有100多种。针灸适应症:神经、精神系统病症: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儿脑瘫、周围性面瘫、偏头痛、失眠、焦虑及抑郁、癔病、耳鸣耳聋、脊神经炎等,软伤科疾病:风湿关节痛、骨关节炎、软组织劳损、颈肩腰腿痛、足跟痛等。内脏病症:慢性胆囊炎、阑尾炎、胃炎、反酸、呃逆、尿储留,外科、皮科:皮下肿瘤(纤维瘤、脂肪瘤、粉瘤)、腱鞘囊肿、扭伤、带状疱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斑秃等,妇科:痛经、闭经、盆腔炎、不育不孕等,头面五官科:眼睑下垂、面肌痉挛、牙痛、复视、视神经萎缩、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等。比如定位: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主治:①月经不调、闭经、遗精阳萎、小便频数②失眠多梦健忘③咳喘咳血便秘④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⑤腰膝酸痛足跟痛内踝痛。

2.2目前推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医院开设推拿专科门诊,中医推拿门诊部已分为小儿疾病推拿、内妇科推拿、运动系统疾病推拿,同时还收治部分外科和五官科疾病。相关疾病的治疗:(1)颈、腰间盘突出症:运用牵引、针灸、推拿、TDP照射,具有中医特色的保守疗法,免除手术的痛苦和后遗症,效果显著。(2)脑血管疾病:运用电针、火针、推拿、器械康复,有效防止肌萎缩、关节痉挛、关节脱位和各种畸形的发生,效果良好。

2.3对于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后遗症的偏瘫、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等,其后期康复治疗宜首选针灸推拿。最容易体现针灸推拿的治疗效果的,还是当属于皮外骨伤科病症。该类病症首先是诊断上较神经系统病症较为容易,而且治疗上周期短,效果还比较明显。

结论:总之,中医针灸推拿虽是一种古老的医疗方法,但是它具有独特的医疗作用,在与现代医学科学相结合的基础上,一定会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综上所述,针灸推拿治疗确实是一种简便、实用、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但关键的问题是要正确掌握手法、穴位、解剖部位,临床上要运用恰当。要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应认真学习,刻苦学习,反复体会、实践,逐步摸索和掌握治疗规律。

参考文献

[1]程立红;试论下者举之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J];湖南中医杂志;1995,(S2)

[2]阎固林;针灸推拿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44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0,(01)

针灸推拿范文第4篇

1.1基本资料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共接诊10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平均年龄(42.6±12.7)岁。病程在3个月到5年之间,其中38例患者为首次发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联合组,每组50人。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以及病情无统计学差异。

1.2选择及排除标准椎间盘源性腰痛参照2005年全国腰椎退行性疾患座谈会上关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均在我院经腰椎CT、X线和核磁共振等检查后确诊。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腰痛;排除伴神经根疼痛患者;排除免疫疾病以及严重内科疾病。

1.3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为下腰部疼痛,部分患者疼痛放射至臀、腹股沟以及大腿外侧;在弓背、下蹲、久坐或是提拉重物时疼痛加剧。

2治疗方法

对针灸组患者进行针灸;对联合组患者在针灸组的基础上同时进行推拿。所有患者进行2周至1个月的治疗,治疗后以及治疗半年后进行回访。

2.1针灸治疗患者平躺俯卧于床上,全身放松。取患者阿是穴、大肠俞、环跳穴、殷门穴、委中穴、足三里以及阳交穴进行针灸。选择40mm毫针,每次针灸时间为30到40min之间。对于会加重患者疼痛感的穴位可适当增加针灸时间。譬如患者下肢外侧辐射疼痛较明显时,可增加足三里、阳交穴等的针灸时长。根据患者疼痛病情变化,一般一日进行针灸治疗一次,以7d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间隔3d再进行下一疗程的治疗。

2.2推拿治疗患者在针灸治疗后休息30min进行推拿治疗。患者不变,医者站于患者左侧。首先医者双手打开,以左手覆右手使用右手手掌由上至下推压患者腰部约5min,推压力度以患者耐受程度做适当调整。用手指弹拨的方法放松疼痛部肌肉,约3min。然后使用腰椎斜扳法使患者侧卧,疼痛侧向上,医者面对患者,一手手肘抵住髂骨,另一手抓住肩关节。双手协调用力,进行晃动牵拉,使患者腰椎受牵引。晃动力度由医者经验以及患者耐受决定,晃动与牵拉过程中力度可随时变化,时间约2min。每次推拿治疗时间为30min,一日一次,隔日治疗,以7d为一个疗程。

2.3疗效标准疗效标准依据我国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结合VAS变化判定。治愈:患者阳性症状消失,VAS评分降低至少60%;有效:患者阳性症状明显改善,VAS评分降低在30%到60%之间;无效:患者阳性症状无明显改善,VAS评分降低不足30%。总有效率=(治愈数+有效数)/总人数。

2.4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如表1所示。由表1结果可知,上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症均有改善,但联合组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6%)明显好于针灸组(84%),且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6个月在对两组患者的回访结果中可知,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均有所下降,但联合组的治疗效果仍然好于针灸组。

4讨论

针灸推拿范文第5篇

【关键词】:肩周炎;针灸;推拿疗法;中药薰洗;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R2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6-135-1

根据中医学理论,本病在中医学属“颈项痹证”范畴。颈椎病的发生多由于风寒外袭,气血失和,经络不通所致。所以针灸治疗颈椎病主要作用也就是祛风散寒,调和气血,疏经通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中,男13例,女17例,41~50岁5例,51~60岁14例,61~70岁6例,70岁以上5例;处于急性期者11例,恢复期19例。

1.2疾病分期(1)急性期:大多数患者为起病1个月以内,少数可延续2~3个月,本期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肩部疼痛为主,肩关节活动受限。活动时疼痛加剧;患侧上肢无力,不能持重;常在夜间痛醒,影响睡眠。急性期肩关节本身尚存在相当范围的活动度。(2)粘连期:病期约2~3个月。本期患者疼痛症状已明显减轻,其临床表现为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肩关节因肩周软组织广泛粘连,活动范围极小,前屈运动时,肩胛骨随之摆动而出现耸肩现象。(3)缓解期:为本症的恢复期或治愈过程,本期患者随着治疗和功能锻炼,疼痛逐渐消减,肩关节挛缩、粘连逐渐消除而恢复正常功能。

1.3治疗方法

1.3.1分期治疗(1)急性期:以针灸和低频电疗为主配合中药薰洗。取患侧肩井、肩三针、曲池、外关、合谷等穴,根据腧穴所在位置的肌肉丰厚程度选择长短、粗细合适的毫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然后给予1.5~3Hz连续波电针治疗,时间约30min。回家后用祛风散寒湿之中药薰洗或者用艾条薰灸。(2)粘连期:以推拿手法治疗为主,通过被动运动患肢达到松解粘连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见下面的推拿疗法。(3)缓解期:可以针灸、推拿综合治疗,辅以功能锻炼。

1.3.2推拿疗法以患者右肩发病为例。(1)术者先用大拇指在患者肩关节上方、肩关节前后进行按揉,重点是冈上肌、肱二头肌、三角肌等处,用力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重复5~6遍。(2)术者面对患者,用左手托起患者右上肢,右手用滚法滚患肢肩关节前缘约5min,然后术者右手托住患者上肢。左手用滚法滚肩关节后缘约5min,一边滚一边使患者肩关节作被动前后活动,可逐渐增加活动幅度,但应以患者能耐受为度。(3)术者站在患者身后,右手握住患者右肘关节,患者作右手被动上举,举到最大限度时,保持不动约1min然后放下患肢。接着术者握住患者前臂,使前臂与肩关节持同一水平,做肩关节的外展运动,当遇到阻力后,需保持关节静止不动约1min。(4)术者立于患者后侧,右手扶患肩部,左手握患者腕部,使患肢前臂反靠在背部,使其尽量上和对侧伸展,向上伸展幅度由小到大,不可使用暴力。(5)旋转肩关节。术者站在患者身后,右手握住患者肘部,带患肢由下向胸前上举,再行外旋、外展后放下。然后作患前后大旋转,逆、顺时针方向各旋转3圈,幅度由小到大。(6)术者双手交叉,以掌根用力夹住肩部,用力向上提,同作回旋按揉动作3~5次。

1.3.3针灸治疗主穴:风池、颈夹脊、大椎。配穴:上肢麻木酸痛偏桡侧加曲池、手三里、合谷,偏尺侧加外关、中诸;肩背酸痛加肩井、曲垣、肩外俞、天宗;下肢麻木酸软无力加秩边、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昆仑;头痛头晕加印堂、太阳、天宗、合谷。

2疗效观察

2.1治愈头晕、颈部疼痛消失,叩顶试验、臂丛牵拉试验等均为阴性,颈椎活动度正常,可恢复工作;好转:头晕、颈部疼痛减轻,颈椎活动度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变。

2.2治疗结果以上治疗方法,1次/d,15次为1疗程本组30例肩周炎患者经1~2个疗程的治疗,并经一年追随访观察,痊愈26例(86.7%),好转4例(13.3%),总有率100%。

3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因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广泛性的无菌性炎症,继而引发炎性软组织粘连增厚、肌腱挛

缩,活动疼痛加重,故患者肩关节活动减少或者干脆长期固定不动,这样就更进一步促进了粘连的形成,最终导致肩关节功能活动丧失。

本病的治疗主要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加强肩部血液循环促进软组织炎症吸收。通过手法使肩关节被动运动,分离粘连的软组织,使肩关节恢复功能。肩周炎急性期,软组织炎症渗出较严重,常伴有剧烈疼痛。为减少患者痛苦,不宜作肩关节大幅度被动运动,而应以活血止痛,促进炎症收为主,因此手法宜轻柔,配以针灸疏通经络、行气止痛及风散寒。恢复期的肩关节软组织炎症吸收明显,以关节活障碍为主。此时治疗以推拿为主,在推拿的基础上作肩关被动运动。施行被动运动手法时应循序渐进,施力得当,机体生理范围内活动,一般不会引起新的损伤。为巩固治效果,降低复发率,功能锻炼是必须坚持的。功能锻炼也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急于求成。在推拿治疗的基上结合功能锻炼,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350.

[2] 宋正廉,孙宇,陈琪福等.颈椎病6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6,32(8):472.

针灸推拿范文第6篇

1.1一般资料

为了研究中医综合疗法的临床有效性,笔者选择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2年7月间收治的4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病程为90d~6年,平均为(2.3±1.9)年。同时笔者将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针灸推拿治疗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我院自行配置中药方进行调理。

1.2.1针灸治疗

两组患者针灸治疗均选用30号2寸长毫针进行直刺,直至患者四肢出现电击感觉或者四肢麻木时将针拔出且不留针;若患者为单个颈椎阶段病变则可采取相应的双侧夹脊穴,若患者为多节段病变则采取多个相应棘突的夹脊穴;针灸时均采取平补平泻法,留针时间均为30min;同时给予辅助针刺法:上肢部位可取天宗、肩贞、外关、曲池、臂臑、手五里、手三里;下肢部位则可取风市、环跳、悬钟、阳陵泉、行间、昆仑、三阴交。

1.2.2推拿治疗

患者呈端坐姿势,让患者保持全身放松状态。头部推拿时使用拇指、食指、中指推拿患者头部的督脉、足少阳胆经两处,然后再使用手掌的根部擦、推患者头部两侧及后枕部位;颈部推拿时站于患者背后,分别相互交替采用捏、拿、分筋、揉等手法作用于患者颈部的颈项肌和项韧带,然后在使用拇指采取一指禅手法推拿大椎穴,推拿频率100次/min;颈肩背部推拿则主要交替采取捏、擦、拿等手法作用于颈肩部,推拿沿着棘突两侧直至骶骨,之后在棘突两侧采取分筋法由上向下、向外推开进行推拿;治疗者站于患者一侧,用肘托住患者的下颌,将患者的头部向前倾斜5°,沿着纵轴方向轻轻向上拔伸,然后再将头部轻轻拔起。所有患者需每日接受一次推拿按摩,一次20min为宜。

1.2.3中药制剂治疗

实验组患者给予本院自行配置中药方进行调理。处方:牛膝2g,红花3g,炙穿山甲10g,熟地黄2g,没药3g,山茱萸2g,乳香3g,杜仲2g,血竭3g,冰片3g,当归3g,黄芪5g。上述处方采取水煎服,1剂/d,连续服用两周。孕妇严禁服用此方剂,在治疗期间需要禁食辛辣食物。

1.3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并执行,其中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脊髓、颈椎功能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显著改善,脊髓、颈椎功能基本恢复;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脊髓、颈椎功能较治疗前有一定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脊髓、颈椎功能较治疗前无任何改善或者有加重。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其中实验组患者治愈10例(23.81%),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患者显效3例(10%),临床总有效率为50%,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3讨论

脊髓型颈椎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是“痉证”、“痹证”等范畴,有学者经过长期实践研究[2]提出“益气化瘀”治疗方法,而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肝脾亏虚而影响到肾,进而出现气虚血瘀肾亏病症,为此笔者提出关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需要以“益气化瘀补肾”为主。

针灸推拿范文第7篇

关键词:针灸;推拿;颈椎病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on Cervical Spondylosis

ZHANG Wen-gui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Daxi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Daxian 6350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on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May 2014 to August 2015 during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 with a total of 128 cases,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massage therapy,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95.31%vs 73.44%),and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Key words:Acupuncture;Massage;Cervical spondylosis

i椎病又被称为颈椎综合症,是颈神经根综合症、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骨关节炎和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称,主要是由颈椎劳损、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以致颈椎出现一系列功能[1]。针灸、推拿均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骨科疾病的传统方法,已有研究报道,针灸结合推拿用于治疗骨关节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2]。本文分析了应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选择2014年5月~2015年8月颈椎病患者共128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61例,年龄均在35~66岁,平均年龄为(50.7±1.9)岁,病程均在2个月~3年。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64)和对照组(n=64),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各方面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推拿进行治疗,方法如下[4]:①患者取坐位,头部前屈,暴露颈椎部位,医者准备施术;②首先进行揉拔理筋,通络止痛,于患者外关、肩部、合谷、曲池、风府至大椎段按压揉拔;③然后于患者颈椎两侧按揉,使上肢、颈、肩等部位肌肉完全放松,并对颈后以及两侧肌肉进行提拿;④最后对患者肩井进行按揉提拿,并对上肢、肩等部位进行叩打。

试验组患者在进行推拿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针灸治疗,方法如下[5]:①患者取坐位,放松颈肩部,对百会、风池、风府、内关、大椎、太冲等穴位进行消毒,医者准备施术;②首先使用28号针,对患者颈部压痛点施针,将针尖偏斜于脊柱一侧,保证针感传至上臂、肩部;③然后使用2寸针,对患者大椎穴直刺,将针尖微上斜;④其他穴位使用平补平泻法,使患者能够疏通经络、止痛散寒;⑤最后留针30min。

两组患者均治疗30min/次,1次/d,10次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

1.3考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如下,显效:颈、肩部疼痛以及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拍片显示劲曲恢复正常;有效:颈、肩部疼痛以及其他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拍片显示劲曲明显改善;无效:颈、肩部疼痛以及其他临床症状并无变化或加重,拍片显示劲曲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以例数和百分比描述指标,各组间数据比较应用?字2法进行分析,以P

2结果

试验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增加,两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多发于脑力劳动者,临床表现为颈椎间盘病变自身以及由其继发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改变,例如椎节松动,髓核突出,骨刺形成和继发性椎管狭窄等症状[6]。因此,如何快速地、有效地治疗该类疾病,是临床医师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中医将颈椎病归类为"眩晕"范畴,主讲颈椎是人体主要枢纽,其基本病因是颈部劳损,治疗应当以补气益血、滋肝养肾以及填精生髓为重,中医治疗颈椎病相比于西医治,具有安全、便捷、症状缓解迅速等优点[7]。针灸是指将针具按照固定角度刺入体内,恰当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最终达到行气活血、疏经通络、调节阴阳等治疗目的的方法[8]。推拿则是指使用双手施力于患者受伤部位,运用推、拿、按、揉、拍、打等手法对特定穴位或疼痛部位进行刺激,以期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气血流畅、活动关节、扶伤止痛等治疗目的的方法。已有研究报道,应用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颈椎病患者,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身体特征,起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等作用,使患者病情好转、痛苦减轻,临床效果较好[9]。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患者相比于单用推拿治疗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增加(95.31%vs 73.44%),两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梁磊,王新伟,袁文,等.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1):14-19.

[2]吴三梅,张卉,周敏,等.中药治疗联合针灸推拿缓解膝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病的效果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11):11-13.

[3]田伟,吕艳伟,刘亚军,等.北京市18岁以上居民颈椎病现况调查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8):707-713.

[4]吕素珍,许玉刚.中药泡洗与针灸推拿相结合的综合方案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实效性对照探究[J].世界中医药,2015(11):1719-1722.

[5]陈启波.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5):772-773.

[6]蒋新祥,徐海栋,路晓,等.颈椎间盘置换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修复中年颈椎病:颈椎功能及活动度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48):7717-7723.

[7]李乐军,陈丽萍,刘晓丽,等.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对脑梗塞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173-175.

[8]王伟敦,丁自勤,陈慧珍,等.功能训练联合针灸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2):147-149.

针灸推拿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小儿脑瘫;针灸;推拿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俗称脑瘫, 是胎儿及婴幼儿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发育缺陷导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惊厥、语言和视、听觉障碍及行为异常等并发症。小儿脑瘫是目前小儿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及以后的生活均存在恶劣影响。本病属中医的五迟、五软、五硬、痴呆、痿证等范畴。以改善脑瘫患儿的语言、视、听觉障碍及运动异常,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目标, 现将本院运用针灸及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28例脑瘫患儿, 所有患儿均符合2014“第六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三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分型。男17例, 女11例。0~1岁1例, 2~5岁12例, 6~10岁10例, 11~15岁5例。早产16例, 缺氧8例, 其他4例。痉挛型四肢瘫3例, 痉挛型双瘫10例, 痉挛型偏瘫5例, 不随意运动3例, 共济失调2例, 混合型5例。

1. 2 治疗方法 ①针灸疗法(肌张力高的脑瘫患儿慎用):体针取穴:主穴百会、大椎、肾俞、肝俞、脾俞、足三里、关元。智力低下加四神聪、印堂;下肢瘫痪加环跳、秩边、阳陵泉;腕下垂加外关、阳池;足内翻加绝骨、昆仑;足外翻加三阴交、太溪。选主穴2~3个/次, 配穴4~5个, 予补法或平补平泻, 留针30 min, 行针1次/d, 5次/周, 4个月为1个疗程。停针1~2周后即可继续第2疗程。头针取穴:主取运动区, 可酌情配取语言二区、三区, 视区、平衡区、舞蹈震颤区等。用26或30号针, 快速捻转针柄, 200次/min, 持续2~3 min, 留针1 h, 行针1次/d, 5次/周, 4个月为1个疗程。针灸治疗前应注意严格消毒, 避免头皮感染。②推拿疗法:采用推、拿、按、揉、拍、扣、捏、抹等手法, 痉挛型多用轻柔手法尽量使全身放松拔伸牵引挛缩的关节;软瘫多用弹拨肌腱、点穴、擦刷等强刺激的手法。以随症施术为主, 整体推拿与局部推拿相结合, 头颈部重在醒脑、开窍、提神, 四肢躯干部重在缓解肌张力、提高肌力、纠正异常姿势, 推拿按摩1次/d, 30 min/次。针刺和推拿是综合治疗小儿脑瘫的重要手段之一, 既可以防止肌肉萎缩, 又能促进瘫痪肌肉的功能恢复。因小儿脑瘫属慢性疾病, 肌肉痿弱失用, 针感多较迟钝, 因此治疗过程中宜多取穴, 行针及推拿的手法相对可以较重。临床也可以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脂、维生素B12 3种药物交替使用做靳三针穴位注射, 以修复脑损伤, 促进疾病康复。

1. 3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后患者可独立行走, 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生活可以自理, 其他伴随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为显效;治疗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及其他伴随症状较治疗前有好转, 但不能独立行走, 生活不能自理为有效;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28例患儿经1个或1个疗程以上的治疗后, 16例显效, 占总数的57.14%, 10例有效, 占35.71%, 2例无效, 占7.14%, 总有效率为92.86%。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 小儿脑瘫属“五迟”、“五软”、“五硬”等范畴, 古代医书有记载“儿之初生有病, 亦惟胎弱、胎毒二者矣。”胎弱即为先天不足(气血不足、禀赋不足、肾精不足), 不能温濡养, 后天失养(脾胃失司、病后失养等), 五脏精气不能上荣元神之府导致脑髓失充。病位主脑, 脑髓失充将导致小儿智力障碍、语言障碍、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手足软弱无力;或感染邪毒、脑络受损、脑髓及肢体筋骨等失养所致。在人体经络中, 督脉是诸经的统领者, 也是与脑关系最为密切的, 可沟通脏腑, 联系内外, 调理各个脏腑及经络, 因此督脉在脑有关的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针灸治疗的原理为疏通经络、调理阴阳、沟通内外、补肝益胆、振奋督阳等, 在中医学治疗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治疗小儿脑瘫, 可用头针疗法, 如仰卧位选用顶前斜线上段、额中线等, 俯卧位选用顶颞后斜线上段、四神聪等, 均有良好的疗效。通过头针刺激, 可有效增强大脑皮质供血, 提高脑部组织的携氧能力, 将受损的神经元进行修复, 促进其再生, 从而使脑部受损区域功能得以代偿;而体针取穴以阳明经为主, 辅以少阳、太阳等经, 如曲池、合谷、足三里、解溪、太溪、太冲、肩髑、肾俞等, 各穴互相呼应, 促使全身经络疏通, 气血循行[1]。推拿按摩疗法可以作用于人体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 采用多种手法, 可有效降低肌张力, 促进微血管、脑血管和淋巴的循环, 加快新陈代谢, 增强患儿体质, 进而达到活血化瘀、散结止痛的作用[2]。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推拿按摩不仅能有效的消除关节痉挛、缓解患儿的运动障碍、防止畸形, 还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的疗效, 且费用较低。因此既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更可以利用其技术难度系数较低的特点在患儿家庭中进行推广, 作为辅助治疗。

综上所述, 本组患儿采用针灸疗法与推拿按摩配合治疗小儿脑瘫效果良好, 对患儿的机体功能进行了整体、全面的调理, 使患儿体质大大增强, 提高了患儿的自理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文秀.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瘫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19):76-77, 97.

[2] 李延菊, 孙善斌, 刘广霞.中医药治疗小儿脑瘫研究进展. 河南中医, 2013, 33(9):1583-1585.

针灸推拿范文第9篇

[关键词] 针灸;穴位推拿;小儿腹泻;中医

[中图分类号] R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b)-0115-02

小儿腹泻属祖国医学的“泄泻”之范畴,其主要是脾胃受损所致泄泻之症,中医辨证观认为稚阴稚阳之体,五脏六腑未全形成,亦或全却不壮,加之小儿“脾常不足”,易致乳食、寒湿、生冷入体,久之积滞而伤脾胃致腹泻。本研究主要探讨针灸结合穴位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运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腹泻患儿79例,其中观察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6月~3岁,平均1.17岁,病程1~7 d,平均3.1 d;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7月~3岁,平均1.21岁,病程1~7 d,平均3.0 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使用针灸进行治疗,其中针刺取脾俞、关元、止痢、足三里、天枢5穴,致健脾补胃,并及补肾之功,于脾肾阳虚者则加刺肾俞、关元2穴位,以温肾壮阳固本,脾虚泻重者加足三里、关元(热补法),食积不下者加建里(平补平泻法),呕吐者加内关(平补平泻法),重灸中脘,如兼有外感风寒者加大椎、风门(热补法),针灸之时各穴施捻转提插之法,运针1 min后起针,灸法取中脘、天枢、神阙、止泻4穴,以神阙为中心,自上而下由左及右,取穴用艾卷盘施灸之,各穴15 min,每天2次,以连续治疗5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推拿处理:取位于鱼际外侧中点天门穴,位于手臂横纹下0.5寸板门穴位,及位于手臂横纹上0.5寸横门穴进行推拿,与针灸同时针对以上各穴左手对称的推拿按摩处理,操作者双手握住患儿左右腕部,右手拇指轻推天门入虎口,轻柔按摩直至患儿皮肤局部出现皮肤的微红,之后使用同样的方法对患儿板门、横门进行顺序推拿,同样每天2次,以连续治疗5 d为1个疗程,在治疗后的1个月内观察患儿体重指数变化情况,并统计其临床效果。

1.3 效果评价及观察指标

疗效判断[1]参照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治愈:大便成形,每日1~2次,全身症状消失,积分下降95%以上;好转:大便次数及水分减少,全身症状改善,积分下降70%~95%;未愈:大便次数及水分未改善,或症状加重,积分下降70%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不同时间段患儿体重指数比较

观察组从治疗后1周开始患儿的体重指数即显著高于治疗前(P < 0.05),且一直维持到治疗后4周,对照组治疗期间患儿体重指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1、2和4周患儿的体重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愈率为3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χ2=6.951,P = 0.008)。见表2。

3 讨论

小儿内腑甚娇嫩,形气初形未全,其中消化系统尤为表现明显,患儿肝肠功能尚无定向,此外,小儿生机蓬勃,正值生长发育,机体所需营养供应要求甚高,其胃肠道消化系统负担较重,较易出现脾胃功能受损,一旦外感六淫或内伤乳食,即会伤及脾胃功能,出现消化功能的功能紊乱。对照组只要通过对脾俞、关元、止痢、足三里、天枢5穴行针灸法,其中止痢穴位于小腿内侧三阴交穴与阴陵泉穴连线中点,是脾经上的一个特殊敏感点,灸疗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等功效[2]。达到健脾补胃,并及补肾之功,发现患者单纯使用针灸治疗其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且治疗后1个月其治愈率仅7.5%。

小儿泄泻首先要查找病因[3],对因治疗,均勿在未查明原因之前滥用抗生素,以免造成患儿肠道菌群失调,推拿是通过手法对穴位的刺激,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增加机体抗病能力[4]。小儿推拿由来已久,古书最早对小儿推拿方法进行记录的是《五十二病方》中的“婴儿病痈方”。《小儿推拿秘诀》提出“余惟小儿无七情六欲之惑,弟有风寒水湿伤食之证,具初生脏腑脆薄,不经药饵,稍长又畏药难投,惟此推拿。”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决定了适应性差,调节、修复能力也差[5]。对于小儿推拿的手法[6],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特殊手法作用于小儿肢体较易被患儿所接受,并有效被小儿内脏所感知,通过刺激机体表面的神经、血管,促使神经末梢触发至机体内部,并激活,而有效地促进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的调整,达到改善患儿内脏功能,起到防病、治病、促进发育的目的,针对小儿腹泻患者,其具有健脾养胃、和气血调阴阳之功效。本研究观察组其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体重指数在治疗后1周显著增加,并且在各个观察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推天门入虎口,推板门入横门,均有调理肠胃,运化脾土之功效,使精华得以运输[7]。推拿通过手法对穴位的刺激,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8]。所以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针灸联合穴位推拿治疗小儿腹泻能较快地增加患儿体重,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 唐英,尚清. 艾灸法治疗小儿慢性腹泻20例[J]. 中医研究,2011,24(10):70-71.

[2] 沈贤新,黄振. 艾灸止痢穴配合大肠俞拔罐治疗小儿腹泻27例[J].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1):1968-1969.

[3] 雷学维. 小儿氨基酸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160例[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2):184.

[4] 徐美芳. 推拿加艾灸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60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7):2156.

[5] 刘海维,张洁陇. 中医外治法在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应用[J]. 现代中医药,2009,29(6):42-43.

[6] 张红. 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泄泻150例临床探讨[J]. 按摩与导引,2008,24(8):24-25.

[7] 许海文. 推拿加艾灸治疗小儿腹泻47例[J]. 按摩与导引,2008,24(8):27-28.

[8] 卜湘君,付晓影. 六步推拿法加灸治疗小儿腹泻180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3(15):3325.

针灸推拿范文第10篇

方法:均采用针灸、推拿并用疗法。

结果:本组总有效率100%。

结论:针灸合用推拿治疗肩周炎疗效可靠。

关键词:针灸推拿肩周炎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04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41-01

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是以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1]。肩周炎主要见于中老年患者,严重影响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及生活质量。本科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该病60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本科近1年门诊患者,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42岁;有外伤史者6例;病程最长者6个月,最短者7d。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所有病例均有肩部疼痛,以夜间为甚,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局部压痛;X线检查无骨、关节病变,均符合肩周炎的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

2.1针灸治疗。针刺穴位治疗根据患者疼痛部位、疼点分布及肩关节活动受限情况,以局部取穴配合循经取穴为原则。肩肘臂外侧疼痛、肩垂不能举,肩背痛及臂屈不利,肩臂外侧有明显压痛者配阳池、外关、会等穴。肩臂内侧酸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旋转反背动作时压痛明显者,配太渊、经渠、列缺、天府、中府等穴。肩外后廉疼痛,痛引顶部,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内收、抬高障碍为主者配后溪、小海、天宗、肩外俞等穴。肩峰及肩前廉疼痛、痛引肘臂,肩关节活动受限以抬高、外展障碍为主者配合谷、阳溪、手三里、曲池、肩贞等穴。[3]针灸方法: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留针期间每5min行针1次,用经络迎随补泻法,虚寒证者加艾条温灸。

2.2推拿治疗。

(1)肩关节牵拉法:患者一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先用滚、揉、推、抹、拿等手法在患肩部施治10分钟,再行分拨理筋手法,用拇指点揉、弹拨局部僵硬,痉挛的软组织,然后医生一手握住肩部,另一手握住前臂,作缓慢向上牵拉患者肩膀,逐渐增加前屈上举高度。如患者一取仰卧位时,医生一坐于患者一侧旁,一手扶持患者肩部,另一手握住前肩或肘部,作缓慢向上牵拉,逐渐增加上举口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反复上举及牵拉3~5次。

(2)肩关节摇转法:患者一取坐位,医生一手握住肩部,另一手握住前臂作缓慢向上摇动。如患者一取仰卧位时,医生坐于患者一侧旁,一手扶持患者一肩部,另一手握住前肩或肘部,作缓慢向上摇动,反复摇动3~5次,最后再按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肩关节。

(3)穴位点按法:取合谷、曲池、缺盆、肩骼、肩井、天宗各点按一分钟,最后以抖法、搓法结束[4]。针灸推拿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好转: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3.2治疗结果。1个疗程治愈者17例,2个疗程治愈者30例,3个疗程治愈者7例,好转6例。

4讨论

由于肩部活动范围大,故肩部肌肉、肌腱、韧带等经常受到上肢重力和肩关节大范围活动的牵拉,较易劳损而发生变性[1],导致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形成肩周炎。本方法治疗肩周炎,根据“穴位所在,主治所能”的原理,局部取肩、肩贞、肩前、臂等穴位;又因“经脉所过,主治所在”根据患者疼痛部位、疼点分布及肩关节活动受限情况循经取穴,诸穴合用,共奏通经、活血、止痛之功;再施以推拿治疗,以进一步疏通经络、松解粘连,逐步恢复肩关节功能。在本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还必须注意:一是在治疗前应先摄片检查肩关节,以排除骨、关节本身的病变;二是如果是因为骨折而继发的肩周炎,须待骨折完全愈合后才能配合按摩治疗;三是在治疗的同时应根据患者病情,教会患者锻炼方法,要求患者配合肩部功能锻炼;四是按摩及功能锻炼应把握循序渐进原则,以防加重患者肩关节损伤。

参考文献

[1]俞大方.推拿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09~110

[2]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3]任玉华,李淳娥.推拿配合针刺治疗肩周炎42例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05,3(1):53一54

上一篇:细胞工程范文 下一篇:中医药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