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1 11:01:08

针灸学论文

针灸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为了促进中医药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内中医学、针灸学方面的学术刊物大都附有由论文标题构成的英文目录。一个好的标题可以起到概括全文、吸引读者和便于检索的作用,同时也反映出原作者和刊物的较高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1 标题的语言特点

使用不完整的句子,多用名词、名词词组或动名词。例1 :Effective Acupuncture Therapy for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mericanJournalofAcupuncture (AJA) 1993;21 (3)∶205 例2:Using the Power of Belief in Acupuncture and Holistic Medicine : Case Studies 33 .标题一般由一个名词或若干并列的名词,加上必要的修饰语构成没有谓语成分。但个别情况因表述的需要也可例外亦可使用疑问句。例3 :Can the Addition of Moxibustion During Acupuncture Therapy Improve Recovery from Bell′s Palsy ? AJA 1998 ;2633

2 标题的写作要求

211 主题突出,简短明了 标题字数一般在10个单词以内最多以不超过15个词或两行为宜。例4 :Conservative Therapy with Acupuncture for Injury to the Sciatic Nerve Resulting from Intramuscular Drug Injection 副标题往往用以突出论文某一方面如病例数、研究方法、重点内容或连载论文各分篇等。所以若表述需要致使标题较长可以副标题的形式处理。例5 : The Demystification of Chinese Pulse Diagnosis: An Overview of the Valida2 tions, Holograms and Systematics for Learning the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212  避免冗余的谦虚套语 中医论文的标题常带有表示谦虚意味的词。如“初步分析”、“初步观察”、“初探”、心得体会”“之我见”等。这类句式在国外期刊已不用甚至连Study of、Investigation、Report of”等开始的形式也已少见。科技论文应立足于事实材料非实质性内容皆可省略不译而并未影响文章的主题和文献检索。

213 尽量避免使用缩略词语, 为使读者准确地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使用缩略词有失恰当,特别是疾病名称,应避免非标准缩略词语。如此缩略词已通用且无歧义,亦可使用。例6 :Determination of Safety Needling Depth via CT2Scan Studies of Tissue Thickness〔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 ;12 (5)∶258〕。例7: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 ;12 (5)258〕

214 标点、大小写要求 标题中虚词(冠词、连词、介词等)除了4字母以内并且不位于句首的以外例5 ,9) ,每个词的首字母都应大写末尾一般不用标点符号。例8 : Investigation into Potential Synergism Between Body and Auricular Poi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针灸学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新世纪医学模式指导下的针灸医学发展的新思路,是针灸医学科学思想论与方法论的一次发展、进步、飞跃与革命。学会与掌握了新世纪医学模式和导引处方,不仅可以不用花一分钱,便能大大有利于巩固与提高针灸疗效,扩大针灸治疗范围和领域(如预防、美容与养生等),而且有利于医者本身的健康和长寿。

众所周知,在针灸已成为世界医学百花园里的一枝奇葩的今天,在世界针灸热不断持续升温的今天,在针灸医学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都取得了日新月异之辉煌硕果的今天,在针灸医学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政府与人民关注和欢迎的今天,针灸医学的宗旨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该学科水平。但怎样才能理性务实、科学和谐,从医学模式层面的高度来实现与达到这一目的呢?为了让针灸医学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与长寿事业服务,这正是每一位针灸医学工作者与研究者,多年来都一直孜孜不倦地探索的主题,这亦是笔者作为一名普通针灸医学工作者与研究者之义务、责任感、使命感及紧迫感驱使所必须思考的主题。

一个全新的科学理念可以影响、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崭新的医学模式,可以促进、引领中国与世界的针灸、整个中医乃至整个医学的发展、进步、飞跃与革命。20世纪末,笔者从“人乃医学之本”的战略高度,率先将新世纪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和被动(医生做的治疗、保健与美容)与主动(医生指导下患者做的治疗、保健与美容)相结合的医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世。这是在纵观了人类医学模式发展史的基础上,历经30余年的思考、实践、探索与努力之心得体会。由于新世纪医学模式涵盖了与人类疾病、健康与针灸治疗有关的全部因素,真正从整体医学的观点出发,全面地分析了各种内、外因素对健康、美容与长寿之综合作用。生物——心理——社会和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崭新医学模式,既涵盖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现代医学模式之全部内容,又弥补了现代医学模式之不足。其核心是在充分肯定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人类疾病、健康、美容与长寿积极重要作用之同时,突出强调了还应高度重视以人为本、医患互动的被动与主动相结合之原则,它是对现代医学模式之反思、补充、升华和整合后的更为先进的科学的医学模式。它对人类的疾病、健康、美容和长寿均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故新世纪医学模式越来越引起普通民众、针灸界、按摩界、康复界、美容界、养生界与医学界的有识之士对它的关注、欢迎与支持。

1新世纪医学模式有利于针灸与东西方医学的交流和发展

提倡新世纪医学模式有利于针灸医学与东西方医学的交流与发展,为什么呢?因它是以人为本、医患互动,让有限资源最大化的医学模式。因它是注重调动医者与患者两方面的积极因素,注重调动与激发患者自身显在的和潜在的疗能及美能来为针灸疗效服务。故它较以往任何医学模式都更有利于针灸提高疗效,扩大了针灸治疗范围及领域(如预防、美容、养生等领域),有利于中西医优势之互补,有利于针灸医学与东西方医学之互相交流、促进和发展。它集预防、治疗、康复、美容、养生、减肥、催眠等诸多功能于一身,因此更符合针灸医学与未来医学之冀望和发展。

2新世纪医学模式有利于针灸充分利用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劳动成果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人类在与疾病作斗争的几千年过程中,用巨大的付出,高额的代价换来了两大系列劳动成果与智慧结晶:即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和被动(医生的)治疗与主动(患者的)治疗。在当前由于使用的药物越来越多、越来越新,与药物相互作用之研究大大滞后于新药应用之研究等原因,致使药物之毒副作用、过敏性、耐药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等“药害”泛滥成灾,既而对人类的健康、美容和长寿为害严重。如有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仅在我国因药物不良反应而致死的人数就高达19万之多;2001年我国用药不合理比例高达26%;2003年仅我国因药物不良反应占住院病人比率约为20%,其中1/4是抗生素所致。不合理用药与药害,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而且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我国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耐药菌感染一项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百亿元以上;全世界死亡病例有1/3与用药不当有关。从改革开放以来,仅我国因美容而毁容的事件就高达20万件之多。还有研究资料揭示,影响人的健康与长寿的因素中:遗传占15%,社会环境因素占10%,气候因素占7%,医疗因素占8%,自体康复因素(自体的免疫力、心理素质、生活方式等)占60%,由此亦不难看出:对针灸治疗中调动与激发主动(患者的)积极因素在临床、康复、养生与美容等领域中的作用之重要性。而现代医学模式及其目下国内外针灸现状恰恰忽视了被动(医生的)和主动(患者的)这两个积极因素,而新世纪医学模式则是高度重视调动被动(医生的)与主动(患者的)这两个积极因素。在世界针灸热不断持续升温与针灸医学的宗旨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该学科水平之际,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充分肯定、重视与应用并不断发展和完善以被动(医生的)为主的针灸治疗的同时,采用被动治疗(医生的)与主动治疗(医生指导下患者的以导引运动为主的运动处方、行为处方和非药物疗法)相结合的更科学合理的新的针灸治疗模式呢?!因这不仅科学实用,有利于巩固与提高针灸疗效,扩大针灸治疗范围与领域,加快康复进程,有利于大大节省医疗费用与提高有限的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人们的健康、美容与长寿等许多好处,而且科学经济、简便易行,有利于针灸医学与整个医学自身的发展、进步。

3新世纪医学模式有利于针灸之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和整体医学的发展

主动治疗的恰当应用是不是除了有利于针灸提高疗效,扩大治疗范围,减少并发症等好处外,还有利于针灸的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和针灸向整体医学的发展?因主动治疗(即以导引锻炼为主的非药物疗法)是在重视局部(患部)治疗之同时,还重视患者整体(全身)的辅助治疗,以期通过改善、调动和增强患者整体健康水平而影响、带动和促进局部患处之不利因素向好的方面转化,以达到痛减病除与美容之目的。故其非常适宜作为完善与提高针灸被动(医生的)治疗效果之良好辅助措施和手段。

4新世纪医学模式有利于人类六大健康与生命理念的转变

在21世纪之今天,在2003年4月15日,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谱的测绘工作已全部完成之今天,在国际人类蛋白质基因工程计划已启动之今天,在破解人体生命奥秘的研究工作不断完善、发展之今天,是信息爆炸之时代,是知识经济之时代,是数码技术之时代,它们在影响、改变社会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同时,人类至少面临着六大健康与生命理念的转变:

(1)由有病治病转为无病保健。有研究资料提示:在预防保健上每投资1元钱,就相当于节省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医疗费,故不难明白,无病保健总是比有病治病方便、经济、实惠、科学的多。针灸学科应该向预防医学这方面伸延,必有作为、大有可为。

(2)由药物治疗转为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非药物疗法亦是几千年来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而且它具科学实用,经济简便,疗效显著,实用范围广,灵活性强,可作为综合治疗措施和无任何毒、副作用等一系列优点,故这既有利于节约许多不必要的药物浪费和开支,又有利于增加疗效,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扩大治疗范围或领域(如美容、养生、康复等),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

(3)由单一的被动(医生的)治疗转为被动(医生的)治疗与主动(在医生指导下的患者的)治疗相结合。因为医生针灸和药物的作用只治得一时,而治不了一世;而且这亦是从针灸治疗疾病的疗效常常是综合因素作用之结果的实际出发。故充分调动被动与主动这两个积极因素,不仅有利于针灸医学的发展、进步和疾病的康复,且还有利于针灸医者与人类自身的美容、健康和长寿。

(4)由痛苦地离开人间转为颐养天年、长命百岁与无疾而终。颐养天年、长命百岁与无疾而终才是人们离开人世的共同美好和幸福之宿愿,亦是历来针灸医学与整个医学进步和追求之一。

(5)从20世纪的疾病医学转为向21世纪的健康医学方向发展。20世纪末,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1世纪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该把人的健康作为医学的研究方向”。而且这也完全符合针灸、整个中医、西医的发展与进步的规律。

(6)由当前针灸界和中外医学界,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极力推崇,转为发展与进步到对“生物——心理——社会和被动(医生的)与主动(患者的)相结合”医学模式。医学模式发展史提示我们:一定的医学模式总是与一定的时代人类科学技术及哲学思想的整体水平相适应。医学模式是一个动态概念,而非一成不变,总是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发展、转换。当一种医学模式对其涵盖的领域内发生的变化,对产生的新课题已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与适当处理时,理所当然应被一种更有生命力的医学模式所代替。这就是新世纪医学模式为什么会自然而然诞生的内在根源和历史必然。人们知道,1977年恩格尔提出现代医学模式,虽是人类医学史上又一大进步,且在过去的20多年里对医学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并今后仍将是推动医学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现代医学模式之局限性、消极性及不足也渐显露,还亦有阻碍针灸医学与整个医学临床疗效与医学研究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之嫌。目前,无论是国内外,还是中西医,也无论是“针灸医学”、“主流医学”、“非主流医学”还是“整合医学”,通常均是将患者视做被动接受治疗的对象。高度重视调动主动(患者的)和被动(医生的)这两个积极因素,用被动治疗(由医生做的治疗)与主动治疗(在医生指导下由患者自身做的治疗)相结合的原则,作为它更好为患者服务的指导原则之一。

5新世纪医学模式能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

有专家指出:新世纪医学模式能使人类的平均寿命至少延长10年以上,是真的吗?为什么呢?一点不假。因有资料表明,仅2000年,全世界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数为1530万,占世界死亡人数的1/4。这惨痛的历史经验提示我们:如果人们能遵循维多利亚宣言主张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适酒和心理平衡四个健康原则,则可使高血压病减少55%,脑卒死、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人类的平均寿命就能延长10年以上,而且生活质量还可大大提高。而新世纪医学模式不仅涵盖了维多利亚宣言的这四大“健康基石”,且给出了一个崭新的医学模式及一系列丰富多彩、科学实用、简便高效的防病治病与美容养生方法。

主动治疗还涵盖:①自然疗法中的泉水疗法、岩洞疗法、高山疗法、森林疗法、香花疗法、泥土疗法、热沙疗法、空气疗法、日光疗法和方向疗法等;②物理疗法中的色彩疗法、香气疗法、冷疗、热水疗、磁疗、声疗、蜡疗、激光疗法、红外线照射疗法、远红外线照射疗法、体频照射疗法等;③艺术疗法中的音乐疗法、舞蹈疗法、戏剧疗法、书法疗法、绘画疗法、雕塑疗法等;④文娱疗法中的风筝疗法、钓鱼疗法、弹琴疗法、弈棋疗法、玩具疗法等。主动治疗还包含了体育疗法、刮痧疗法、以情制情疗法和饮食等疗法的全部内容。只要比较,就不难看出新世纪医学模式的经济实用、效果巨大、优点显著和潜能无穷。故其非常适合作为完善针灸被动治疗的良好辅助措施与手段。

6导引医学

导引医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科学内涵。它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时代的新意。它集特有的呼吸运动、肢体运动与自我穴位按摩于一身。它是调发身姿健、容貌美卓有成效的手段之一。也是东方文化精粹中一个科学、实用的组成部分。

导引是一门健与美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这颗东方医学宝库中的明珠集防病治病、启迪智慧、美容抗衰、激发潜能、增寿延年等众多神奇效果于一身,为历代医家巨匠和道、儒、法、武等诸子百家所推崇。然而,由于种种历史条件的局限,前贤们终未能提高到现代医学理论基础及一系列近代科研成果(如: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微循环理论、全息生物医学及生命衰老机制等)的高度来认识它。

导引医学根本不同于当今中、西医的其它医疗方法。它在镇静神经、安定情绪、活利气血、通经活络、调整身心、调理脏腑、健美形体、愉悦精神等方面之功能,是当今中、西医的其它医学方法所无法与之比拟的。其还汲取了中国古代气功中具有防病治疾作用瑰宝的“喷气法”、印度的“瑜珈术”、日本的“水晶体操”、中华武术里具有强身健体作用的“气功拍打法”、传统的自我经穴按摩、现代穴位按摩美容法、健身法等营养于一身。其特点是:

(1)身心合一。做导引时要求集中思想,排除杂念,身心合一、意气合一、内外合一、动静结合。这有利于更好地调动肌体内的自我显在的与潜在的疗能与美能。

(2)一专多能、健美统一。做导引的同时,还能让练习者兼获预防、治疗、康复、减肥、催眠、强身、养生等诸多效果。

(3)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导引医学紧紧抓住与突出了中医之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理论特色,科学地将提高整体之健康水平与改善局部之微循环紧密地结合起来。

(4)植根于中医理论。导引医学既深深植根于中医理论之沃土,又汲取了现代医学与一系列近代科研成果之营养。它不仅充分展现了阴阳、五行、脏腑、气血、经络、三宝、整体观、辨证施治和天人合一等理论特色,而且它亦是中医所有临床里唯一真正能充分展现天人合一之博大精深与优势,且汲取了神经体液学说、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微循环理论、全息生物医学及生命衰老机制等理论精华独具特色的治疗、美容、健身、益寿法。

(5)可作为综合措施。导引医学可单独施行,亦可同当今针灸治疗及中、西医的其它被动治疗方法配合实施,以巩固、提高针灸疗效和扩大针灸治疗范围与领域和减少毒副作用。

(6)自我健美。做导引常常无需他人帮助,便能实现自我治疗、健美目的。如亚健康状态等症,导引锻炼则有良好的自我治疗、健美效果。

(7)经济、简便易行。习练者只要有明确的康复、治疗、美容、保健及养生要求,选定适当的练习内容,便可在家或适当的场地进行练习,既不需要花钱,也不需要其它的医疗设备和药物。

(8)科学、灵活性强。习练者可根据自己的康复、治疗、美容目的,选择适宜的导引锻炼习练即可。如想减肥就按《经络减肥美形法》练习;想消除皱纹就按舒皱法、美容法、美颜法习练;想长寿就按延年法、抗衰法练习;想治感冒就按《治疗感冒新法》治疗;牙痛就按《治疗牙痛新法》施治;失眠就按《失眠防治法》治疗等等。

(9)安全、无副作用。导引医学只要按规章施行,是一种绿色环保、安全、无任何毒、副、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祛病、健身、美容、益寿法。

由于导引医学是能为人们提供高效、速效、特效、长效,安全可靠,无(或尽量少)创痛,无毒、副、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自然、科学、健康的治疗、美容方法和由于它不仅可以被施用于针灸临床与美容场所,还同样可方便于大家自己施用于家庭与人们在晨起晚寝的闲暇或工余之时和经济省钱等众多优长,使其虽起步较晚,但前景广阔无限,不可限量,有待大家共同努力开拓。

透过全文及本人30余年在国内外临床效果的提示:新世纪医学模式对针灸医学在模式、理论、临床及针灸科研,针灸医学教育,如:教材、教学、课程设置、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更新与针灸人才的培养和针灸医学的发展方向等多个方面与层面,都提供了广阔的拓展与调发患者自身治疗潜能的空间及科学新颖、简便经济、理性务实、易于实行、丰富多彩的坚实理论与技术支持。为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期待和深信,这一崭新的新世纪医学模式与针灸医学发展的新思路,在慧眼鸿儒的同仁和医学拓荒者们的共同努力奋斗、辛勤耕耘下,必将以它亮丽之风采、旺盛之生命活力、丰富之科学内涵、辉煌之成就、累累之硕果,炫耀于世界针灸医坛和整个世界医坛,造福于全人类。

参考文献:

[1]魏慧.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挑战:新世纪医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中华中西医临床,2002,11(2):1-8.

[2]魏慧.预防‘非典’自我按摩保健法[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3]贺绍文,魏稼.医学模式的新突破[J].中华中西医结合,2003,6(3):2-3.

[4]田从豁.一个人类医学模式发展史的新里程碑[J].中华中西医临床,2003,8(3):884-886.

[5]魏慧.新世纪医学模式与SARS治疗的思考[J].中华中西医临床,2003,12(3):1504.

[6]魏慧.保健美容的中国新型按摩[M].法文版.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1).

[7]魏慧.人体康复美容养生图解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8]魏慧.新世纪医学模式与医学发展的新思路[J].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药版,2007,4(7):11-15.

[9]吴鑫.一篇医学论文引发的思考[J].健康大视野,2007(8):114-115.

[10]魏慧.以人为本医患互动——新世纪医学模式与防治和研究流感的新思路[J].亚太传统医药,2007,3(9):5-8.

针灸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世界针灸杂志(英文版)》(CN:11-2892/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全面反映针灸科学各领域的最新治疗经验。

杂志国内外公开发行,目前已发行76个国家和地区,并与意大利中医针灸学会合作出版了意大利文版。本刊开辟临床观察、实验研究、针麻及原理、针灸教育与学术讲座、医史文献、综述、消息报道、针灸仪器等栏目。

该刊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反映针灸学科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传递针灸学术的最新动态和消息,注重针灸医学的实用性,重点反映针灸临床各科的最新治疗经验。该刊刊载的内容广泛涉及针灸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包括经穴、经络、针刺技术、灸法、推拿、饮食疗法等多个方面。该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为临床医生提供高质量的学术信息和临床指导,促进针灸学科的发展和创新。该刊还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撰写综述,介绍针灸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和技术动态,为针灸学科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该刊具有国际化的编辑和评审标准,力求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对针灸学科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针灸学论文范文第4篇

班子成员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本人现任学院院长、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本部门的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现将年度本院主要工作和本人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1、政治思想和廉洁从政方面

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各项活动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本单位实际,“以生为本”,工作勤奋,作风严谨,求真务实。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强。严守法纪法规,廉洁自律,从不,从不行贿受贿。

2、学科与专业建设

本年度,在学科建设方面方面,我们除了继续建设省级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外,在我校申报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过程中,我们积极配合,组织提供了大量支撑材料,为我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学校统一组织下,我们与两所附院一起共同申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经评审,我院针灸学科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我本人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

2008年,我院针灸推拿学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本年度,我们按计划进行建设,并在全国教学工作研讨会上,介绍我们的思路和做法。

3、实验室建设

今年,在省教育厅科技处和学校科技处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加强了针灸基础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并首次设立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吸引校内外针灸研究者加盟,进一步发挥了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作用,也扩大了我校针灸学科的影响。

本年度,我们申报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已正式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更名为神经生物学(针灸)实验室。

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还组织申报了20年度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针灸基础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获得专家好评。

4、教学与教研工作

协助分管教学副院长做好学校教学任务的落实。今年是我校中医学专业认证,我们重点对相关课程《针灸学》进行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PBL教学,完善了形成性评价。

积极鼓励教师申报教研项目和质量工程项目。“针灸推拿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管理和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被批准为安徽中医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康复治疗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原教研项目“医学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医疗保险)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本人在行政工作的同时,积极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的教学任务及培养工作,教学工作量饱满。20年,本人所指导的研究生又获得安徽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5、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

主编了针灸推拿学专业精编教材《经络腧穴学》,09年已正式出版。推荐多名教师分别担任《针灸医籍选》、《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临床康复学》等教材副主编、编委。省级精品课程《经络腧穴学》、《针灸学》按计划建设。同时主编了特色专业教材《新安医学针灸精华》。

6、人才培养

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学习,本院有多名教授在职攻读学位,20年有3人分别从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博士学位学习,顺利取得学位证书。有一名教师获教坛精英。同时选送多名教师赴国内高校进修学习。如:老教授周逸平亲自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赴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神经生理实验室,学习中枢微透析技术,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汪克明教授等赴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实验室,学习细胞动作电位、神经干动作电位。

7、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办学实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与教学工作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我们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并将课题申报与职称评审及年度津贴发放挂钩。目前,我院承担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973”子项目在内的各级课题10余项。均按计划进展顺利。在国内各级学术期刊上公开20余篇。本人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两篇论文。

8、对外交流与合作

本院一贯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20年我们接待了智利针灸学会会长HectorMerinoMontt教授率医师考察团一行15人;葡萄牙针灸协会会长Balkrishna先生一行,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刘保延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所长朱兵教授等。

我院专家也多次参加了国内外针灸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我本人就参加了在成都召开的首届中德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并作题为“循证医学在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学术报告。同时,多位专家、教师分别参加了第十届全国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全国腧穴应用与研究学术大会、针灸教育学术研讨会;20年中国针灸年会;“中国针灸高端论坛”(杭州);“973”计划项目子课题“艾灸温通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启动会、汇报会;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20年学术年会、李鼎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陆瘦燕百年诞辰纪念暨陆氏针灸学术经验交流会;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学术研讨会;20··针灸与脑科学国际学术会议等。承办或协办了“973”计划项目子课题“艾灸温通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临床研究培训会、安徽省针灸学会09年会。

9、就业工作

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配合党总支和学生工作负责人,多方拓宽就业渠道,同时积极调动全院教师参与就业工作,保证了我院学生的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10、参与学校周年庆典工作

我院全体教师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校庆50年庆典有关工作,如:院志的撰写,校友和实习医院的接待等。

以上工作是对我院行政工作的小结,成绩是大家的,在此,谨向长期以来支持我工作的领导、老师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针灸学论文范文第5篇

本人现任学院院长、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班子成员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本部门的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现将年度本院主要工作和本人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1、政治思想和廉洁从政方面

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全会精神。在各项活动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本单位实际,“以生为本”,工作勤奋,作风严谨,求真务实。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强。严守法纪法规,廉洁自律,从不,从不行贿受贿。

2、学科与专业建设

本年度,在学科建设方面方面,我们除了继续建设省级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外,在我校申报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过程中,我们积极配合,组织提供了大量支撑材料,为我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学校统一组织下,我们与两所附院一起共同申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经评审,我院针灸学科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我本人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

年,我院针灸推拿学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本年度,我们按计划进行建设,并在全国教学工作研讨会上,介绍我们的思路和做法。

3、实验室建设

今年,在省教育厅科技处和学校科技处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加强了针灸基础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并首次设立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吸引校内外针灸研究者加盟,进一步发挥了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作用,也扩大了我校针灸学科的影响。

本年度,我们申报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已正式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更名为神经生物学(针灸)实验室。

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还组织申报了年度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针灸基础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获得专家好评。

4、教学与教研工作

协助分管教学副院长做好学校教学任务的落实。今年是我校中医学专业认证,我们重点对相关课程《针灸学》进行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PBL教学,完善了形成性评价。

积极鼓励教师申报教研项目和质量工程项目。“针灸推拿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管理和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被批准为安徽中医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康复治疗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原教研项目“医学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医疗保险)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本人在行政工作的同时,积极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的教学任务及培养工作,教学工作量饱满。年,本人所指导的研究生又获得安徽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5、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

主编了针灸推拿学专业精编教材《经络腧穴学》,09年已正式出版。推荐多名教师分别担任《针灸医籍选》、《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临床康复学》等教材副主编、编委。省级精品课程《经络腧穴学》、《针灸学》按计划建设。同时主编了特色专业教材《新安医学针灸精华》。

6、人才培养

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学习,本院有多名教授在职攻读学位,年有3人分别从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博士学位学习,顺利取得学位证书。有一名教师获教坛精英。同时选送多名教师赴国内高校进修学习。如:老教授周逸平亲自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赴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神经生理实验室,学习中枢微透析技术,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汪克明教授等赴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实验室,学习细胞动作电位、神经干动作电位。

7、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办学实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与教学工作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我们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并将课题申报与职称评审及年度津贴发放挂钩。目前,我院承担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973”子项目在内的各级课题10余项。均按计划进展顺利。在国内各级学术期刊上公开20余篇。本人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两篇论文。

8、对外交流与合作

本院一贯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年我们接待了智利针灸学会会长HectorMerinoMontt教授率医师考察团一行15人;葡萄牙针灸协会会长Balkrishna先生一行,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刘保延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所长朱兵教授等。

我院专家也多次参加了国内外针灸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我本人就参加了在成都召开的首届中德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并作题为“循证医学在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学术报告。同时,多位专家、教师分别参加了第十届全国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全国腧穴应用与研究学术大会、针灸教育学术研讨会;年中国针灸年会;“中国针灸高端论坛”(杭州);“973”计划项目子课题“艾灸温通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启动会、汇报会;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年学术年会、李鼎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陆瘦燕百年诞辰纪念暨陆氏针灸学术经验交流会;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学术研讨会;·广州·针灸与脑科学国际学术会议等。承办或协办了“973”计划项目子课题“艾灸温通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临床研究培训会、安徽省针灸学会09年会。

9、就业工作

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配合党总支和学生工作负责人,多方拓宽就业渠道,同时积极调动全院教师参与就业工作,保证了我院学生的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10、参与学校50周年庆典工作

我院全体教师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校庆50年庆典有关工作,如:院志的撰写,校友和实习医院的接待等。

以上工作是对我院行政工作的小结,成绩是大家的,在此,谨向长期以来支持我工作的领导、老师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针灸学论文范文第6篇

1、政治思想和廉洁从政方面

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各项活动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本单位实际,“以生为本”,工作勤奋,作风严谨,求真务实。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强。严守法纪法规,廉洁自律,从不,从不行贿受贿。

2、学科与专业建设

本年度,在学科建设方面方面,我们除了继续建设省级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外,在我校申报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过程中,我们积极配合,组织提供了大量支撑材料,为我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学校统一组织下,我们与两所附院一起共同申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经评审,我院针灸学科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我本人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

2008年,我院针灸推拿学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本年度,我们按计划进行建设,并在全国教学工作研讨会上,介绍我们的思路和做法。

3、实验室建设

今年,在省教育厅科技处和学校科技处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加强了针灸基础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并首次设立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吸引校内外针灸研究者加盟,进一步发挥了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作用,也扩大了我校针灸学科的影响。

本年度,我们申报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已正式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更名为神经生物学(针灸)实验室。

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还组织申报了20年度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针灸基础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获得专家好评。

4、教学与教研工作

协助分管教学副院长做好学校教学任务的落实。今年是我校中医学专业认证,我们重点对相关课程《针灸学》进行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PBL教学,完善了形成性评价。

积极鼓励教师申报教研项目和质量工程项目。“针灸推拿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管理和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被批准为安徽中医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康复治疗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原教研项目“医学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医疗保险)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本人在行政工作的同时,积极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的教学任务及培养工作,教学工作量饱满。20年,本人所指导的研究生又获得安徽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5、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

主编了针灸推拿学专业精编教材《经络腧穴学》,09年已正式出版。推荐多名教师分别担任《针灸医籍选》、《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临床康复学》等教材副主编、编委。省级精品课程《经络腧穴学》、《针灸学》按计划建设。同时主编了特色专业教材《新安医学针灸精华》。

6、人才培养

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学习,本院有多名教授在职攻读学位,20年有3人分别从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博士学位学习,顺利取得学位证书。有一名教师获教坛精英。同时选送多名教师赴国内高校进修学习。如:老教授周逸平亲自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赴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神经生理实验室,学习中枢微透析技术,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汪克明教授等赴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实验室,学习细胞动作电位、神经干动作电位。

7、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办学实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与教学工作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我们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并将课题申报与职称评审及年度津贴发放挂钩。目前,我院承担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973”子项目在内的各级课题10余项。均按计划进展顺利。在国内各级学术期刊上公开20余篇。本人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两篇论文。

8、对外交流与合作

本院一贯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20年我们接待了智利针灸学会会长HectorMerinoMontt教授率医师考察团一行15人;葡萄牙针灸协会会长Balkrishna先生一行,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刘保延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所长朱兵教授等。

我院专家也多次参加了国内外针灸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我本人就参加了在成都召开的首届中德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并作题为“循证医学在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学术报告。同时,多位专家、教师分别参加了第十届全国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全国腧穴应用与研究学术大会、针灸教育学术研讨会;20年中国针灸年会;“中国针灸高端论坛”(杭州);“973”计划项目子课题“艾灸温通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启动会、汇报会;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20年学术年会、李鼎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陆瘦燕百年诞辰纪念暨陆氏针灸学术经验交流会;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学术研讨会;20·广州·针灸与脑科学国际学术会议等。承办或协办了“973”计划项目子课题“艾灸温通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临床研究培训会、安徽省针灸学会09年会。

9、就业工作

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配合党总支和学生工作负责人,多方拓宽就业渠道,同时积极调动全院教师参与就业工作,保证了我院学生的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10、参与学校50周年庆典工作

我院全体教师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校庆50年庆典有关工作,如:院志的撰写,校友和实习医院的接待等。

以上工作是对我院行政工作的小结,成绩是大家的,在此,谨向长期以来支持我工作的领导、老师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针灸学论文范文第7篇

1.征文内容:针灸治疗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实际经验;针灸疗法适应证的拓展;针灸临床新技术应用;针灸古方新用挖掘;现代名家经验总结;民间实用技术整理;疑难病案讨论。

2.征文要求:应征论文必须是未曾公开发表,资料翔实可靠。为证明工作属实,请附单位证明或加盖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公章。请采用A4纸打印,标点规范,描述请采用医学术语。论文格式请参照《中国针灸》杂志同类文章,个案及临床报道类文章字数在800~1-500字左右,研究及理论性文章字数在2-000~4-000字左右,并附200字左右内容摘要。每篇文章请寄30元审稿费(请通过邮局汇款,未寄者不予审理)。投稿时请在稿件及信封上注明“征文”字样。征文截稿日期:2008年6月30日。

3.演示内容征集:近年来涌现的独具特色、疗效显著的临床治疗方法;有特色的手法操作技术;有推广及应用价值的针灸器具操作。

4.演示征集办法:采取预先报名、审查通过、择优选择的方式进行。请欲参加演示人员先将演示名称及内容,演示者姓名、单位、详细联系方法(电话、e-mail地址)寄送我部(也可在投送的征文上注明是否参加演示),有条件者可将演示内容刻录成光盘同时寄送。得到大会组委会审查通过的通知后,便可准备参加演示。获得优秀演示奖者,除大会奖励外,有机会与《中国针灸》杂志社合作进一步开发和推广该项技术。

所投稿件经本刊编委会审查通过将发表于2008年《中国针灸》增刊,其中优秀者将刊登于《中国针灸》正刊。本次大会为中国针灸学会2008年学术活动项目,根据有关文件,论文入选者可获中医继续教育一类学分6分,论文入选且参加会议者可获继续教育学分12分。

投稿及演示报名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国中医科学院内《中国针灸》杂志社

邮编:100700

联系电话:010-84046331,010-64014411转2925

针灸学论文范文第8篇

如前所述,一证可以包括多种疾病,而多种疾病的病情也会各有不同,有的病情较缓,有的病情较急,有的疾病预后较好,而有的疾病预后较差。如果单凭辨证治疗,有时不可能对“一证下的多种疾病”的轻重缓急做出恰当判断,在给患者带来巨大安全风险的同时,医者自身也面临着更多、更严重的医疗纠纷。可以说,仅凭辨证施治会给医者自身带来巨大的职业风险,如果因为单纯运用辨证施治技术而发生了不可逆转或不可挽回的临件,而这些事件在辨病治疗中又是可以避免的话,医者的辨证施治行为不但得不到法律保护,反而在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面对法律时,辨证施治的任何理论依据都不能成为支持自身行为的合理要件。例如,北京某中医门诊部聘用的一位中医教授接诊一位下肢水肿的女性患者,在没有正确辨病的情况下开出了中药方,患者遵医嘱服用中药,病情未见好转反而日益加重。针对这一病情变化,该教授的助理告知患者,需用药半个月才能起效,于是患者在家中继续服中药治疗。几天后患者突然子宫大出血,急送医院后当即诊断为良性葡萄胎致出血性休克,十几天后救治无效死亡。针对患者死亡,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中医门诊部在对患者诊疗过程中存在对其疾病认识不足,缺少必要检查及没有尽到告知义务的过错行为,该过错行为在其死亡后果中占有轻微责任,应对患者的损害后果承担20%的过错责任,赔偿原告218963.87元。事发3个月后,被告中医门诊部被相关部门核准注销。在这一案例中,如果不考虑水肿的原因,中医专家辨证为“水肿”是符合中医诊断的,但中医门诊部依然被判“对其疾病认识不足,缺少必要检查及没有尽到告知义务的过错行为。”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排他性地保护“辨证施治”的特色只能停留在口号上,而不可能得到临床实践活动的支持。远离社会实践需要的东西注定要归位历史,纯中医和纯中医院的逐步减少、萎缩不是很好的例证吗?

2辨病治疗符合现代针灸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现代针灸学体系完全不同于传统针灸学。第一,现代针灸学的理论基础与传统针灸学完全不同,前者是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及腧穴作用规律、针刺作用的四大规律为体系的理论核心,可以说,该体系是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所获取的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规律作为指导理论,机理的阐明完全立足于现代科学意义的相关知识体系;而传统针灸学则与此完全不同,是以阴阳五行学说、脏腑气血学说、经络学说等为基本理论。第二,在临床上,现代针灸学充分利用现代诊疗技术和方法,以辨病为主导,弄清是否属于针灸疗法的适宜病种,针刺手法注重的是强弱刺激与针刺效应的关系;而传统针灸学则是借助四诊八纲以辨证为主导,针刺手法强调的是补泻[1-2]。现代针灸学强调针灸治疗方案的科学化、规范化,这是提高针灸疗效的基础。针灸治疗方案的关键内容包括取穴组方、针刺时机、针刺手法、留针时间、针刺频次等几个方面,这些关键因素的确定均应当遵循腧穴作用的基本规律和针刺作用的基本规律。但制定合理的针灸治疗方案的前提是要有正确的临床诊断,这是现代针灸学的基本要求。如果没有清晰的临床诊断,就无法确定取穴组方,也无法确定针刺手法、留针时间、针刺频次等。

3辨病治疗符合针灸临床的发展趋势

笔者曾对国内针灸学领域的四大专业杂志《中国针灸》、《针刺研究》、《上海针灸》、《针灸临床杂志》近10年的临床类文献进行初步统计,单纯辨证施治的针灸文献比例不足1/10,而且越来越少,即便标题是“辨证”,但正文内容也常常明确表明“证”所包括的病种、病例。这一现实说明“辨证施治”体系已在针灸临床实践中被逐步淘汰。事实上,一些重要的针灸著作已经采纳了“辨病治疗”体系[2-4]。陈少宗教授曾与部分多年在一线工作的针灸临床医师讨论过针灸学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在山东枣庄从事针灸临床工作20多年的王省医师曾在多处进修,也阅读过大量针灸学著作,他对我国针灸学术的现状提出了强烈批评,并特别提到如下两点:(1)凡是给他讲过课的专家教授,几乎都是理论是一套,临床实践是另外一套,即理论上讲的是气血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但讲课人在临床实践中和发表的有关学术论文大都是以辨病为主,鲜有按照辨证体系的要求进行施治的。(2)95%以上的针灸著作大同小异,不但缺乏创新性,而且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些著作的理论章节部分讲得很丰富,但临床部分对病症治疗的介绍缺乏前述理论的指导;或者著作的临床应用部分大讲实践中很少有人使用的辨证施治,而写书人自己和他们的学生、弟子发表的文章都不以自己著作中介绍的辨证施治为主体,而是以辨病治疗为主体。王省认为,这样的现象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辨证施治”体系在针灸临床实践中已经被抛弃的客观状况。王省曾就上述现实问题给多位专家、教授写信求教,但均未得到答复。令其甚感困惑的是,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临床医生能够看到的问题,为什么没有专家提出来纠正或引导?针对王省的上述疑问,他的同事们在讨论中认为:或许有的专家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或许有的专家不敢正视这些问题,或许有的专家一直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分裂中治学而没有勇气自我否定。其实,10年前就有学者对原有“针灸辨证施治体系”提出了质疑,公开反思这一体系的学者是现任的中国针灸学会会长、世界针灸联合会主席刘保延教授,他在2004年的一篇论文中明确指出:高等院校所使用的教材,针灸治疗的辨证诊断与中药内治法的辨证诊断雷同,没有体现出针灸疗法的特点,与针灸临床实践相脱节,并认为这是针灸临床研究需要高度重视的首要问题[5]。他指出: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如此辨证诊断,严重脱离了针灸的临床实际,不符合针灸疗法自身的特点。既有的“针灸辨证治疗体系”不利于针灸临床疗效的提高。简单套用以药物特性为基础所形成的辨证诊断方法必然会导致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结果[5]。在刘保延教授公开反思原有“针灸辨证施治体系”的弊病4年之后,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梁繁荣教授亦公开撰文批评这一体系[6]。但遗憾的是,这些中肯的意见并未受到相关教材编写者的重视。发现并提出问题是重要的,弄清发生问题的原因同样是重要的,但最终目的还是要解决问题。辨病治疗被针灸临床医生广泛使用的现实,是否意味着王省所关心的问题正在逐步获得事实上的解决?大家没有说要抛弃“辨证施治”体系,却在针灸临床实践中广泛接受了“辨病治疗”,是否标志着辨病治疗已经成为了现代针灸临床的方向?

4确立辨病治疗体系有助于国际交流

14年前,陈少宗教授接受美国医学专业出版社阿勒顿公司总裁迈克先生的聘请,出任了《国际针灸临床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ClinicalAcupuncture)的主编,从2007年改任副主编至今。该杂志是一份主要面向欧美英语国家发行的针灸学术刊物。从陈少宗教授接任主编以来,迈克总裁一直在要求编委提高翻译水平。事实上,翻译人员已经尽力了,而且就国内的同行评价来看,论文翻译的已经比较流畅、比较准确了。但是,从欧美同行反馈的信息来看,我国作者的一些文章仍难以被他们读懂,费解的部分主要集中于文章的辨证治疗和讨论,也就是读不懂关于针灸疗法的取穴组方依据,即取穴组方与辨证的关系及该方法之所以能够治疗疾病的理论说明,而这类理论揭示大多运用经络脏腑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或是引经据典。陈少宗教授曾向对方解释,关于文化背景差异所造成的理解困难问题,对方也表示认可这一原因。在与欧美同行的讨论、沟通过程中,陈少宗教授清晰地感觉到他们盼望中国的作者能运用一种他们能够理解的表达方式与他们交流,或者说他们渴望中国的学者能够发展一种他们能够理解的理论体系。笔者认为,欧美同行所期盼的这个体系就是超越文化差异的现代针灸学体系。中国针灸学需要以传统的文化角色影响世界,也需要以超越文化差异的科学角色影响世界,毕竟针灸技术治疗疾病的有效性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而非传统文化基础之上。虽然中国针灸疗法传入美国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只有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但美国的同行已明显不再满足于传统针灸学理论对相关问题的解释,并着手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目的进行广泛探索,虽然总体上与我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如果我们还不警醒,仍在过去的辉煌中孤芳自赏,就极有可能发生韩济生院士所担心的事件:许多年后,针灸的大旗也许会落到别人的手里,那时候中国仅仅是针灸的故乡。总之,辨证施治体系在针灸学的发展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在科学技术已经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辨病治疗被广泛应用的现实表明,中医针灸学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吸取现代科学成果才能更好地发挥其防治疾病的作用,才能使自身体系获得良性发展。假如以继承、保护传统为由拒绝创新和发展,或者为特色而特色拒绝直面现实,均等同于自捆手脚、自废功力。

针灸学论文范文第9篇

针灸学受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近十几年取得较全面的发展,当代针灸治疗已被赋予了许多崭新的内容。本人结合自己10余年的教学体会,撰写成文,以抛砖引玉。

1 针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理论与实践分离 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条件限制,致使针灸教学中存在着三多二少现象。即理论教学多,书本知识多,老师讲得多,学生亲自动手少,学生临床实践少。针灸教学基本上是抽象的推演,学生对针灸的学习,大多是以被动的记忆去把握。即使是靠死记硬背掌握的知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到临床实际,心中无底,手忙脚乱。这是影响中医院校教学质量,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2)教学与科研脱节 针灸学本是通过利用多种学科而创立发展的,从"帛书经脉"到"灵枢经脉",其发展速度之快,主要原因是先秦两汉时期科学文化比较发达。自汉以后,针灸学比较倾向于单纯的临床治疗,而忽略了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导致针灸学发展缓慢。近十几年来经络研究蓬勃发展,相关科研成果累累,但针灸教材及教学却与科研缺乏相应的联系,造成教学和科研长期分离。

(3)教材内容与临床实际不符 从历届学生实习回校后的反馈信息来看,针灸学的教学内容到临床使用时,存在着"用不上"、"不够用"、"不好用"等反映。如内科一些疾患,在临床实际中,很少用针灸来治疗;而腰腿肩臂、关节疼痛的一些疾患在临床中大量地运用针灸治疗,教学中讲授内容显得不足。由于针灸教学中的这些情况,不仅给学生的学习、实习带来了不便,而且还影响针灸学习的积极性和专业思想。加上教材发展缓慢,又与科研脱节,不能满足临床实际运用的需要。

(4)教学手段陈旧 针灸教学长期以来采用三个一的方法,即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这种方法势必造成教师辛苦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结果是教师讲得费力,学生听得吃力,教师讲授缺乏形象性、直观性,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创造性。相比其他学科的实验手段和电教手段,针灸教学手段陈旧,这是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5)教材层次单一 目前我院针灸教学对象的层次有专科、本科,专业有针灸、中医、中西医结合等。各层次各专业的教学要求差距很大,这就需要有与教学大纲相适应的系列教材。目前既缺乏研究生层次的教材,也缺乏适应专业要求的专科、本科教材。由于教材层次单一,教师遇到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只得自行确定教学内容,使教学质量无法统一衡量。

2 针灸教学的改革方法和途径(1)培养动手能力,加强临床见习 在针灸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地开展相互指穴、自身试针等。在教学中,还应穿插安排临床教学见习,以结合临床实例,进行理论教学。学校建立固定的见习基地,形成教学见习网络。通过动手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针灸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教学科研渗透,培养高级人才 针灸教学除内容上需要不断吸取科研最新成果外,还应让学生在学习期间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开展大学生科研立项和攻关活动。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开展一些教学研究工作。我院坚持十几年的学生论文研讨会和开展的大学生科协的活动,也是很好的形式。通过教学和科研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医学科研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文献整理能力、论文写作能力,为学生成为高级人才和走向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更新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研究 电视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以其形象直观、视听结合、信息量大、情节有趣、功能强大等特点,涌入现代教学领域。一系列的电教片和多媒体教学片的问世将弥补中医传统教学的缺陷,以其生动丰富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刺激脑的思维和记忆,并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缩短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为此,中医针灸教学应积极开展新教学手段的研究、制作和使用。

(4)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 首先,在加强各专业针灸教材建设的同时,抓好研究生层次教材建设。对研究生层次的教材增加针灸规律性、经穴本质性研究的内容;在疾病治疗中,增加效量关系、时效关系等内容;尤其增加科研前沿的新成果以及具有前瞻性的研究信息。其次,还必须做好教材分化工作及分科补充针灸教材的建设,如外科针灸治疗学、养生康复针灸治疗学、妇科针灸治疗学、老年病针灸治疗学等。

改革针灸教学从根本上说,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些教师在业务上既要有理论造诣又要有临床经验,还要掌握现代科学的信息技术,热爱教学工作。

针灸学论文范文第10篇

[主题词]针灸学;医学家;针灸师

邱茂良教授(1913~2002),浙江省龙游人,少时在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随张山雷等名医学习,深得张氏等温病学派真传;18岁学成即在家乡悬壶济世,求治者甚众,医名广传;20岁时,为改变当时中医重汤药而轻针灸及百姓有病无钱医治现象,又转向针灸名家承淡安先生学习针灸,精通中医内、外、妇、儿各科,对针灸学造诣尤深,针灸医、教、研方面成绩卓著,是我国著名的针灸学家,为我国中医针灸事业与针灸学术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生前历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中国针灸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江苏省分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中医组成员、国家科委针麻专题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针灸考试委员会委员、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顾问,香港、阿根廷、加拿大中医针灸学会顾问,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名誉主任、针灸系主任等职。

1 精勤不倦著书忙。留给青史皆文章

邱教授一生倾心、倾情、倾智、倾力于中医学的弘扬与传播,在针灸教材建设、著书立说方面,卓有成就,先后出版了国内外有影响的教材、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文章数十篇。

1.1 首次出版《针灸杂志》

1934年邱教授就学于承淡安先生于无锡,毕业之后,经承先生热情挽留,执教于针灸研究社,编辑出版《针灸杂志》(现有资料表明,这足我国有史以来出版的第1本针灸专业期刊)。

1.2 首次编著第1套针灸系列教材

20世纪30年代初,承淡安先生与邱教授一起创办针灸学校,邱教授同时在该校中任教。针灸教学当时尚无固定、实用的教材,他自己也少有教学和编写经验。他对自己约法三章:首先进行再学习,确实提高;其次是搜集资料,整理归纳;再次是限定时日,撰稿成书。在编写和授课的过程中,他广泛阅读中医、针灸著作,深入研究、系统分类,使原有中医针灸基础又更趋丰富,对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其别是《针灸治疗学》教材的编写,因少有资料借鉴,只得从前人对穴位的应用或病案的记载中去挖掘,从承先生的授教及其他医家的经验中去总结,从自己临床治疗的实践中去提炼,然后进行分析归纳,列举纲目,充实内容,并吸取当时西医学对有关疾病的认识和对针灸治疗原理的研究成果,几易其稿,终于告成。在短短的2年之中,陆续编写出《经络学》《腧穴学》《刺灸学》《针灸治疗学》等针灸系列教材,分别铅印或出版发行。针灸系列教材出版发行以后,受到学员及针灸界的好评。

1.3 首次按临床科别编著《针灸学》分科教材

在20世纪50年代初,邱教授根据分科教学的需要,并采用西医病名分类编排方法,编著针灸分科教材,主要有《内科针灸治疗学》和《新编外科针灸治疗学》等。这是当时以西医病名分类的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针灸学术著作,其后逐步形成了邱教授学术著作独有的鲜明特色,从而开创了我国中医、针灸学术著作多以病为纲、证为目的撰写体例和一代文风,也提高了针灸著作的学术价值,促进和推动了针灸学中中西医结合方法的应用及研究。

1.4 主编新中国多个版本的《针灸学》教材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南京中医学院名义编写的中医专业多个版本的针灸学教材,集中了邱教授等一批专家的智慧与辛勤劳动。明确写上“邱茂良主编”的是第5版中医专业针灸学教材。本教材体例合理,内容准确,总结有方,文字工稳,难易恰当,便于教学。自1985年出版后的20多年来,此书一直为国内外学习针灸者所沿用,成为一本经典教材,受到教育界、针灸界、出版界的一致好评。其后,邱教授又于2001年出版了《实用针灸学》,亦受到针灸教育界的关注。

1.5 主编新中国成立以来集针灸临床研究之大成的《中国针灸治疗学》

1988年出版的《中国针灸治疗学》,集其50余年针灸医、教、研的心得体会,将其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该书本着继承与发扬并重的原则,在突出中医理论的同时,吸收了现代医学的一些内容,如采用西医病名和分类方法、诊断要点、临床表现等,尤其是实验研究,均属对西医理论的应用。邱教授为此而着重指出,这样编排,“是临床治疗的需要,是发展针灸学的需要,不仅无损于中医特色,而且为今后振兴中医所必不可少”。因此,本书系统地编排了西医病名,除临床分为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外,对内科病还进行了系统分类,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共列120余种病症,每一病症分概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实验研究、古今治法选萃、按语等。全书内容全面、完整,更切于实用,故历经再版,仍供不应求。这本指导针灸临床治疗的百万字的宏篇巨著,是邱教授针灸学中的中西医结合思想的一次大总结,是其众多中西医结合著作中的代表作。不仅如此,邱教授还从几十年来针灸医学的发展情况,特别是现代科学的突飞猛进为针灸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和方法的状况,预测了针灸临床治疗从当时到其后10~20年内发展趋势,认为有7大方面将有更大的发展,这其中除了包括经络、腧穴、针刺手法、治疗方法、辨证与辨病进一步结合、理法方穴规范化等以外,特别指出,针灸临床期间将有如下所述的飞跃发展:其一,从治疗到预防;其二,从治慢性病到治急性病;其三,从功能性疾病到器质性疾病;其四,治疗恶性肿瘤;其五,从繁重的人工操作代之以机械操作。这些预测从多学科研究角度指明了未来针灸临床研究方向,对于针灸临床医学的发展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从该书出版迄今已20年,但针灸临床正是在上述方面不断得以发展,针灸临床的许多研究课题也正是沿着邱教授指出的方向在努力进行。这也充分说明邱教授多学科研究,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思想十分丰富和学术上的高瞻远瞩。

2 培桃育李杏花香,广布医道奋蹄忙

邱教授认为,中医、针灸的发展在于人才。因此,他毕生重视中医针灸人才的培养,堪称现代中医针灸教育大师。

2.1 开办20世纪最早的中国针灸学校

清末、民初,由于统治者限制中医、针灸,加之欧风东进,排斥我国传统医学,使中医,特别是针灸日趋衰落,几至危绝。面对针灸医学倍遭摧残,日益衰弱,而广大劳苦大众却贫病交加,缺医少药,盼望疗效显著、经济安全的针灸疗法之情形,邱教授与其师承淡安先生相商,毅然决定,办学兴教,培育人才,兴废继绝,救难于民。1934年师徒二人在无锡开办中

国针灸学校、针灸研究社,先后招收全日制学员300多名。

2.2 举办最早的针灸函授教学

20世纪30年代邱教授在江苏无锡开设针灸函授班,学员人数逾万,遍及海内外,如有朝鲜、越南、新加坡、日本等国的学生。为搞好函授,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员要求,他夜以继日,不辞辛劳,编写教案,授教答疑,使海内外学员都能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当时一批函授学员,日后多数已成为中医、针灸界的名家。

其后由于日寇侵华,无锡沦陷,学校停办,他于1937年又应邀在浙江台州中医学校培育后学。抗战胜利后,他又与承先生在苏州复办“中国针灸研究社”,复刊《针灸杂志》,举办针灸函授教学。这种针灸函授教学模式在针灸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

2.3 致力于中医针灸全日制正规教学和针灸走向世界

1954年,应江苏省卫生厅之聘,到江苏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任教,直到去世。他为国内外培育了一大批针灸师资人才和临床医生。他的夯实基础、培养思维、立足临床、侧重应用的教学模式最早为针灸教育界所认同与应用。

从1978年以后的20多年中,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培养针灸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中去,传道、授业、解惑,把几十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一代。

1982年,教育部决定在有关中医院校成立针灸系。邱茂良教授亲自担任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系主任,从教学计划的制定、课堂教学的组织、师资队伍的培养、学生的招生等,都一一亲自规划、操劳。特别值得可书的是,邱教授根据他几十年的临床与教学经验,提出针灸教学的根本在于师资,只有将中医针灸理论与实践结合、具有丰富的教学与临床经验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因此他创见性地提出,所有教师都要首先放到临床一线去培养。因此,他将当时的全部任课教师分期分批地送到各大医院去学习提高。同时还让年轻教师学习其他省市的针灸临床经验,派出多批老师去上海、浙江、安徽等省市进行为期1~2年的针灸临床学习、锻炼、提高。实践证明,这样从师资建设入手的针灸教育,把握了针灸教育的关键,对于提高针灸教学质量是十分有益的。

他还多次应邀赴国内外讲学,所到之处,报刊、电台皆连篇报道,引起轰动,对他精辟的课堂讲授、高超的临床技艺予以极高的赞誉。他为针灸学术的提高、传播,为中国针灸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邱教授授教,备课认真,精于表达,条理清晰,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联系实际,循循善诱,引人入胜,妙趣横生,深受学生好评。平素对学生和下级医生言传身教,严格要求,精心培育,用之以长。每因后继乏人而忧,更见学生成长而喜。对学生的求教,总是耐心辅导,百问不厌。他经常告诫,要学习新知,大胆实践,多出成果,热忱鼓励中西医结合。晚年尽管他年事渐高,体力不济,但始终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来感染后学。“杏林皆春色,老牛恋夕阳。奋蹄自迈进,素志安敢忘。”他为南京中医学院建院30周年而作的这首诗,既是其雄心不减、老而弥坚的自我勉励和对数十年教学、业医经历的高度概括,更是对后学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在他几十年含辛茹苦地精心培育下,杏林满园春色,桃李硕果飘香,针灸人才辈出。

3 师古不泥谱新章,厚积薄发成巨匠

3.1 倡导针灸临床科研理念

邱教授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生命科学认识的深化,反复提出针灸学的发展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而要不断进步,要进行科学研究。其任务是既要努力阐发临床治疗机理,又要通过科研之先导,以指导临床、服务于临床,提高医疗水平和教学质量。邱教授的科研以临床疑难病症及社会需求为方向,充分吸收与利用现代医学新理论、新技术,广泛地进行中西医结合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数十年中,他一直把针灸科研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植根于临床,坚持不懈,深入研究,开拓创新,成为在针灸临床科研方面一名勇敢的探索者与排头兵。

3.2 最早在国内开展现代针灸临床器械研究

早在20世纪30年代,邱教授与承淡安先生创办的“中国针灸研究社”即带有研究性质,在皮肤针、皮内针、抽气罐、电针、电灸等针灸器具的研制与应用方面,在国内都是最早研制与应用。同时也为其后中国现代针灸器具研究起到示范与引导作用。

3.3 首开针灸治疗传染病、急性病、疑难病临床科学研究之先河

针灸治疗传染病,古代文献有所记载。但针灸治疗传染病的效果究竟如何?其机理何在?自古至今无人知晓。邱教授决定就此首开研究。

20世纪50年代,我国肺结核病猖獗,邱教授决定就从肺结核的针灸临床治疗人手进行研究。在1954年江苏省中医院刚刚成立之初,他就与邮电部结核病疗养院协作,制定了针灸治疗肺结核病的科研,亲自主持、参加此项工作。所治肺结核病例,治疗前后皆经过X线摄片、血沉、痰检等多项指标的观察,临床和实验都获满意结果。从而开创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针灸科研,特别是针灸治疗传染病研究之先河。他所撰写的“针灸治疗肺结核291例疗效观察”论文,在1958年全国经络大会上交流,获得好评。该成果被列入国家科研成果汇编。

在近50年的科研实践中,他始终把传染病、急性病及疑难病临床研究作为针灸科研的重点,认为立足于临床的针灸相关科研才是方向,才有出路,才会多出成果。因此,他理论联系实际,在临床科研中先后重点研究了肺结核、食道癌、大叶性肺炎、溃疡病、小儿麻痹、遗尿症、泌尿系结石、胆石症、中风、急性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发表数10篇学术论文。其中“针刺治疗胆石症”之科研,荣获1978年江苏省科技奖;“针刺对中风患者脑血流图与血液流变学等治疗前后的变化观察”之科研,1989年11月通过省级鉴定,认为该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特别是经过几十年努力的“针刺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之科研,组织了诸多科室协作,开展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其指标涉及生理、生化、免疫等各个方面,结果较全面地阐述了针灸治疗急性菌痢及有关传染病的治疗方法、疗效等,论文在我国举办的第一届国际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上作大会交流,一致获得与会的国内外学者的极高评价。该课题通过卫生部部级鉴定,获1978年全国卫生科技大会成果奖,《人民日报》特作专题报道。

其后进行的“针刺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部级课题,发现针刺可调整与提高机体的免疫状况,加强和健全T细胞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此类研究成果,多数是针灸领域中的突破性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在针灸治疗急性病、传染病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为扩大针灸治疗病种,阐释针灸治疗机理,作出了杰出的成绩,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针灸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针灸医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良好声誉,也对未来的针灸科学研究和

针灸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4 针道领军挥师忙,雄才大略征四方

几十年中,邱教授一直致力于针灸学科建设。他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不畏艰辛,为针灸学科建设呕心沥血,从而做出了巨大贡献。

4.1 首设针灸医疗病房

早在1934年无锡办学期间,他就和其师承淡安先生一起设置10多张病床的“医房”,以适应远道而来的患者诊治之需求,亦作为学生临床实践课的基地。期间还积累了有关类似病房管理的经验。

1954年,应政府之邀,与承淡安先生一起来南京筹建江苏省中医院。邱教授在全国省级中医院中率先设立针灸病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家设立的针灸病房。它使得针灸临床治疗有了系统深入的观察疗效、研究机理的阵地,这也为其后在我国中医院中普遍设立针灸病房和加强针灸专科建设起到了示范和促进作用。

4.2 首建针灸推拿医院

邱教授研习针灸经典时发现,《内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著作中有许多关于针灸治疗范围或病种的论述。在《针灸资生经》已明确记载,针灸能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的100多种疾病。但至清末、民国时期,因针灸日衰,致使治疗病种单调、稀少。早在20世纪30年代,在无锡研习针灸时,承、邱师徒二人反复商议,要改变上述状况,就必须建立针灸专门医院,以扩大针灸病种,提高治疗效果,阐明获效机理。但在解放前这一愿望不可能得以实现。

1958年,在邱教授积极倡议、努力争取之下,终获批准在南京石婆婆庵建立江苏省针灸推拿医院。邱教授具体负责筹划和主管业务。1959年,医院正式开诊。门诊分科设立内、外、妇、儿、五官等5个针灸室,病房有90多张床位。其门诊量日平均500人次左右,各科病种剧增。针灸由原来治疗常见的腰背关节疼痛逐步发展到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疗效也不断提高。并接收全省、全国的进修生、实习生;同时还接纳了苏联、越南、朝鲜等友好国家的留学生。特别是以此为基地,首开我国针灸临床科学研究之先河,针灸治疗肺结核、小儿麻痹后遗症、面针疗法等一批科研成果,此间相继面世。

该医院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首家针灸专科医院,它对于我国解放后重视针灸专科医院建设,培养针灸人才,发展针灸事业,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因而当时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后各地相继建立了一批针灸专科医院。

4.3 首建部级针灸重点学科

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科始建于1955年,其中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的设立、江苏省针灸推拿医院的成立等,即为学科建设早期阶段的基础性工作,其创始人和奠基者是承淡安、邱茂良。承淡安先生病故以后,邱教授遵照承先生的遗愿和重托,积极投入针灸学科建设。在邱教授和学科全体同志共同努力下,使学科在教材建设、师资培养、临床医疗、文献研究、科学实验及外事教学方面成绩斐然,处于国际、国内的领先地位。1982年根据卫生部、教育部的《关于加强针灸教育,培养针灸人才的意见》,成立了针灸系,邱教授为针灸系主任。在他的带领下,针灸学科建设步上了新的台阶,如在教学环节与管理上探索出一系列措施;新编多部针灸教材,拍摄了系列针刺手法电教片;自主地培养针灸博士、硕士、学士人才;接受国内外针灸人员的深造;建立了合理的学术梯队,加强了针灸临床基地建设,整理了一批经典文献;建立了针灸研究室,继而成立了针灸研究所;积累了针灸临床防治疾病的经验;出现了一批临床研究成果;在针灸继承和发扬方面别具特色等。针灸学科成为全国针灸进修教育基地和国际针灸培训中心,1985年被批准为国家教委重点学科,1993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1993年针灸实验室被批准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这是当时我国针灸医学领域中第一家,也是惟一的一家同时获得部级、局级、省级重点学科称号和殊荣的单位,是对邱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在针灸学科中几十年辛勤耕耘和为学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最好的认可和证明。

4.4 积极筹建中国针灸学会与“世界针联”

根据我国针灸事业发展的需要,邱教授与北京的王雪苔、上海黄羡明教授等共同努力和积极筹划,中国针灸学会于1980年获准成立。它原隶属于中国中医学会,为二级学会,邱教授在该学会任副主任委员。学会成立以后,邱教授为其做了大量的工作。

由于党和国家的支持,针灸事业日新月异,蓬勃发展,并逐步走向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派员来华学习针灸,国际间的针灸医学交流与合作日益活跃,因此中国针灸学会的工作越来越多。邱、王教授等通过分析认为,中国针灸学会作为二级学会的体制已小能适应当时针灸发展形势,便联系黄羡明等同志,适时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将中国针灸学会升格为一级学会的申请。几经努力,终于获准,从而使中国针灸学会为我国针灸事业的发展能更好地发挥计划、组织、协调等作用。

由于世界性“针灸热”的掀起,国际间的针灸教学、医疗、科研等相互合作与交流的活动日趋频繁,因此有必要成立一个世界性的针灸组织来协调此类事宜,于是成立“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议题应运而生。经过邱教授等中国专家与世界卫生组织协商及其他大量的准备工作,1987年“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在京成立,总部设在北京。这是第一家总部设在北京的世界性学术组织。邱教授任该会顾问。中国针灸学会成立使中国针灸学术的发展有了良好的学术平台与组织的保障;“世界针联”的成立,构建与拓展了中国针灸走向世界的通道。这是邱茂良教授等老一辈针灸学家为我国针灸事业与针灸国际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之一。

4.5 为针灸腧穴命名国际化方案出谋划策

针灸穴位国际通用命名(即标准化命名)是针灸走向世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当时世界卫生组织拟采用其他国家提出的将经脉、穴位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编码的方法进行命名。邱教授反复、郑重强调,中国是针灸的发明国,我国古往今来均认为“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其穴名与中医理论、治疗作用及腧穴部位等有关。若单用编码方法命名腧穴,实际上是把穴位名称简单作为代号而已,此舍弃了针灸穴名之真髓,此为历代针灸医家所忌。中国是针灸的故乡,因此,无论是按照尊重发明者意见的国际惯例出发,还是从领悟针灸穴位名称真正的医学内涵而言,均不宜单纯采用穴位编码方案,而应采用中国传统的针灸穴位命名法为主。邱茂良、王德深教授等先后辗转于北京、香港、日本等地,与中国针灸同道们一起据理力争,终于使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国家的代表同意使用我国传统的针灸穴名和汉语拼音作为针灸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并由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会议上向全世界宣布执行。

大医精诚誉海江,金针载术耀五洋。邱茂良教授是一代中医针灸大家,他一生致力于针灸教育、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临床研究、造福民众,为中医针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上一篇:中医药教育范文 下一篇:中医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