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范文

时间:2023-02-21 22:07:17

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范文第1篇

一、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

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及其他化学制品,在为粮食作物丰产作出贡献的同时,也破坏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杀虫剂,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害虫天敌,导致生物种群的退化和灭绝,打破了自然界中生物链条的自然平衡。大量土壤处理除草剂的使用,使土壤面源污染逐年增加,土壤理化性状逐渐改变。过分依赖化肥而忽视有机肥的使用,使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微生物活力下降,土壤保肥保水能力降低,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化肥中的氮、磷通过农田大量流入江河湖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态的平衡。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已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发展有机农业可以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减少农业生产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减轻环境污染,确保人类生活质量和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发展有机农业还可以开发有机食品,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宁安市发展有机农业实践经验和教训

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宁安市陆续有农民自发和有组织地进行有机农业的实践,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一)品质至上,价格垄断,经济效益有保障成功的案例无不是只追求品质,不追求数量,以较高的价格和稳定的销路获得高回报。例如,宁安市渤海镇响水村、上官村农户,与机关、企事业用户单位签订有机大米生产销售合同,按照有机水稻生产技术方案组织生产,严格按照方案要求使用有机肥,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肥料。用户单位聘用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户生产,定期派人到田间调查走访,起到监督落实的作用。生产出的产品按市场价的3~4倍销售给订单用户。这样,农户不会因为产量低而降低收入。而失败的案例显示产品品质提高了,产量降低了,如果没有较高的价格和稳定的销路,经济效益难以保证,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例如,宁安市2002年大面积推广水稻应用商品有机肥,因有机肥施用后肥效慢、后劲不足,造成当年水稻大面积减产,大部分农户相比往年,收入均有较大减少,第二年商品有机肥销售使用量锐减。因此,有机农业生产的关键是规模要适当,产品销路要有保证,价高是制胜的关键。

(二)要求品种抗逆性强,不易感病在有机农业实施过程中,生产品种基本处于较少现代化干预的自然选择状态中,病虫害的威胁往往是致命的,如果没有化学农资产品的帮助,常常导致大幅度的减产减收,甚至绝产绝收。例如,宁安市江南乡东安村是果树专业村,果树的食心虫危害是果树生产的大敌,如果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不仅产量要大幅降低,果品的质量也要大打折扣。又如兰岗镇文化村某农户2003年养殖20头有机生猪,由于要按照有机食品要求生产,没有给生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导致十多头生猪感病死亡,造成较大损失。因此,只有培育抗性强的优良品种才能在自然和市场的选择中站住脚。

(三)对自然环境要求高、依赖性强有机农业要求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包括水、土壤、大气和周围小气候。任何负面的环境因素都可能导致有机农业生产的损失。因此,在有机食品的生产、包装、储运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保持环境的安全无害。只有优质的生态环境,才能生产出优质的有机农产品。

(四)要管理精细,要求技术水平高,投入的人工成本高由于有机农业生产禁止使用农化产品,因此在生产管理上和技术应用上要求高。以种植业为例,要求发挥我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优势,走农艺技术路线,要求生产者具有较高的传统农业技术水平,也就是农民常说的“庄稼把式”,人工的投入量要远高于一般的生产方式。比如选用抗病虫品种、轮作倒茬、培育壮苗、清洁田园、拔除病株、使用腐熟农家肥的方式来预防病虫害,使用人工除草、高温灭菌、阻虫网、杀虫灯、诱虫药盆、黄板诱虫灯等方式防治病虫草害。

(五)要因地制宜选择生产品种和规模有机农业的生产要因地制宜,不宜盲目,要有的放矢,生产规模要控制得当。从宁安市的生产实践来看,生产一些山野产品是开发有机农产品的成功选择。宁安市山地较多,利用山区自然环境好,人工干预少的特点,将这些品种种植于近似自然生长的深山野地,既没有各种人工干预,人工采收成本又很低,是目前有机农业中最易于开发的领域。而在谷物生产等大面积人工驯化种养殖领域开展有机农业生产,由于范围广,生产控制难度往往较高。

三、进一步发展有机农业的措施和建议

(一)广泛宣传,使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要通过各种媒体和活动,加强有机农业的宣传,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生态环保意识。通过发展有机农业,使人们都吃上安全、健康的食品,生活在没有污染的健康的环境之中。

(二)科学界定有机农业,制定符合实际的行业标准有机农业是农业生产的最高境界,但也不是脱离现实回 到蛮古洪荒的过去。现代科学的发展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好处,要在科学实验和农业生产中反复求证,制定切合实际的、符合有机农业产品安全要求的行业生产标准。

(三)制定有利于有机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机农业的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和生产技术的严重制约,因此,要发展有机农业,政府及社会各界必须予以大力支持。比如,金融部门在有机农业生产上提供贴息贷款;商业流通企业和社区在销售上提供专供渠道;工商、税务等部门可以在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给予税费减免;对农业常发生的自然灾害,金融保险部门提供优惠农业保险等。只有全社会都形成发展有机农业,关心人类健康的广泛共识,这项产业才能蓬勃发展。

(四)提倡工商业集团在一定的范围内投资自给自足的有机农业生产日前,一家日资企业朝日啤酒株式会社,在山东莱阳租地20年投资1600万美元,建立农场开发有机农业的消息很有借鉴意义。工商企业集团完全有实力和可能在适当的规模内投资有机农业的生产,按照有机农业的技术模式生产安全放心的农产品,产品既可以上市销售,又可以全部供应企业内部员工,自产自销,既体现了企业为员工健康生活着想的企业文化氛围,又为全社会发展有机农产品生产树立了榜样。

(五)建立有机农产品的品牌战略在商品领域,瑞士表、法国红酒、意大利服装,无一不是以高档的品牌战略占领商品市场的制高点,主要特点就是质量好、产量低、价格高。这种以高价格覆盖高成本的做法可以为有机农产品借鉴,通过品牌营销,打造健康、时尚、高贵的消费理念,占领高端市场,推动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有机农业范文第2篇

从城市小资的自娱自乐,到资本的蜂拥而入,有机农业正在中国快速崛起。特别是农业巨大的发展空间也吸引了众多大型资本纷纷入局,抢滩现代农业洼地。

然而,与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样,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之路还需要克服重重挑战。

资本纷纷抢食

据财政部数据,2015年全年用于农林水的财政支出达到17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超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速度。另据国家发改委数据,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的比例已经第五年连续超过50%。

随着国家财政向农业倾斜,社会资本也先后杀入农业战局,然而成功者却寥寥无几。

2010年初,联想率先提出进军现代农业。而投入几十亿元的联想农业与食品业务板块,发展到2014年整体营收也仅仅15亿元。直到2015年,该板块才以年收入16.39亿元、净利润2051.15万元扭亏,其中不排除通过与鑫荣懋合并重组的财务手段。

2014年,恒大集团也同时成立了三个新业务公司:分别为恒业集团、恒大畜牧集团和恒大粮油集团,高调进军现代农业,计划投资千亿元,涵盖了粮油、畜牧、乳业等板块。

2016年9月,中国恒大集团公告,以27亿元人民币出售粮油、乳制品及矿泉水(包括恒大冰泉)在内的非主营业务。。

除此之外,包括马云、刘强东、丁磊、雷军、潘石屹在内的各行业巨头都先后在农业领域作出了尝试。

对于大型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的原因,多年从事现代农业研究的石嫣认为,“目前中国的金融资本、商业资本、甚至中产阶级,都面临着资本过剩的情况,而农业领域真实可见的利润空间促使了社会资本的大幅度倾斜。”

有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现代农业领域投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清科数据库统计,2010年农林牧渔及农药、肥料、饲料等农资产品领域VC/PE投资案例达到47起,接近2006年以来投资案例数的一半。

中科院嘉兴中俄科技转化中心主任吴亮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目前中国农业正处在巨大的变革之中,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不断向农业倾斜,农业未来发展前景又很明显,大型商业资本投资农业是必然趋势。 中国有机农业市场存在的潜力巨大。

不过,首农电商平台CEO李志起对本刊记者表示,部分大型资本对农业急功近利,低估了农业产业的复杂性,农业产业的特性就是长期性和持久性,一些企业急于套利、心态浮躁,往往会陷入到困境之中。

石嫣也向本刊记者表示,农业作为提供公共品的行业,公共资源不应该由某些大型资本垄断。更重要的是,大型资本以逐利为根本,对于健康食品的生产和耕地的保护还需政策手段保障。

但在福来品牌营销咨询机构研究总监张正看来,中国农业目前的问题在于技术、理念的落后,这些处在中国产业发展前端的企业恰恰能够给农业带来新的营销手段、前端科技、进步理念,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

叫好不叫座

中国有机农业市场存在的潜力巨大。

2016年的《全球有机农业年鉴》中显示,全球有机食品人均消费最高的国家是瑞士,人均消费高达221欧元。此外,卢森堡、丹麦、瑞典、列支敦士登、奥地利等国均能达到人均消费水平100欧元以上,而世界人均消费约8.3欧元,目前中国人均消费仅为约3欧元。

对此,中投报告认为,有机食品及有机生活用品,随着中国消费者对自身健康以及低碳环保自然生活的向往,在国内一二线城市成为主流生活方式。未来有机食品整个行业的产值会超过千亿元以上。

与市场的高速发展和巨大潜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有机农业企业鲜有盈利,亏损已经成为行业的普遍现状,经营惨淡的背后是有机农业成本居高不下。

沱沱工社董事长董敏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坦陈,沱沱工社发展有机农业至今,在资金投入上已经超过3亿元。而收益方面,直到2016年上半年还在大额度的亏损,2016年下半年才有一些资金回流的现象。

“截止到目前为止公司依旧看不到盈利的现象。”四川云顶山世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彬这样形容公司的发展现状。但是他也表示,有机农业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行业,没有Y金储备和大量投入也难有产出。

对于有机农业叫好不叫座的现状,行业内把原因多归于有机农业投入与产出的巨大差额。

董敏认为,有机农业的人工成本、自然资源改造与维护都要比常规农业高出数倍。与此同时,由于有机农业不能使用农药,企业还要随时面临着减产甚至绝收的巨大风险。但是,有机农业的产量却只有常规农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2017年开春,有好多曾经投身到有机事业中的创业者联系到我,问我要不要接盘。”阿卡农庄创始人江宇虹这样描述有机市场当前的艰难。

江宇虹认为,有机农业过于聚焦单一农业形式,而农业的内化性质又决定了有机农业不易于标签化、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同时,有机产品不易与非有机产品区分,三者作用下的有机农业异常艰难。

认证乱象

在一系列问题中,认证乱象对有机农业发展的影响颇为明显。

据国家认监委统计,2004年我国颁发有机产品认证证书22张,2014年达11499张,10年间增长了500多倍。

国家认监委2014年在对有机产品进行认证真实性检查时也发现,流通领域违规使用认证标识现象突出,认证真实性不符合率高达5.8%。其中,50%是因为认证证书超期使用,28.6%涉嫌有机码缺失,14.3%涉嫌假冒有机码,7.1%未按规定使用认证标识。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网上充斥着帮助有机企业申请有机认证的中介机构。这些中介机构收取每年1-3万元甚至更高的“辅导费”,声称可以帮助有机企业拿到有机认证。

本刊记者从一位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处得知,很多要认证的企业需要找中介机构辅导,因为企业自己申请几乎不能通过。

首农电商CEO李志起表示,国内的认证体系具有重大缺陷,认证机构本身就是企业,通过认证企业来监督有机生产企业的情况下,认证企业没有具体监督和违法追责措施,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消费者对有机市场失去信任。

“曾经国内市场确实充斥着好几百家认证机构,鱼龙混杂。”董敏告诉本刊记者,2012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实施以来,很多违纪的认证机构和有机企业被剔除,现在市场已经在向更加有序化迈进。 在一系列问题中,认证乱象对有机农业发展的影响颇为明显。

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主任王华飞也曾公开表示,要解决有机产品真实性问题,还须建立完善诚信体系。他建议,有机产品从生产环节、认证环节到监管环节,都应该做到公开透明,使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建立信任关系。

在江宇虹看来,尽管认证乱象丛生,但是企业在申请认证的过程中学习到了更多有机产品的生产方式,生产更加规范化,这些对企业来说都是很有助益的。

在争议中前行

由于环境挑战严峻,中国目前到底有没有条件发展真正的有机农业?

石嫣认为,在世界其他国家正是因为工业化给环境造成了污染,需要改善农业环境,有机农业才得以出现。

张正也认为,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在没有被污染的偏远山区完全有种植天然有机农业的条件。而有机农业的高附加值也可以抵消偏远地区有机农产品的较高运输成本。同时对精准扶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有C是一种种植方式,环境污染影响有机农业本身就是一种概念性的混淆。”江宇虹认为,绝对纯净从来都是不存在的,目前人们只是通过制定标准,将有机产品控制在一定的数值之内,就可以被认定为是有机产品。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研究表明,到2013年末,我国有机农业耕种面积为115.8万公顷,这些土地从常规农业转换为有机农业方式生产后,产生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固碳减排、改善农田生物多样性和降低硝酸盐淋溶等,这些环境效益折合成经济价值为每年19.21亿元,相当于每公顷1659元。

即使有机农业对环境和国家经济效益有诸多益处,行业内依旧有不少人认为,有机农业难以成为中国农业的发展主流。

李志起表示,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有机农业都是农业金字塔塔尖的一小部分,把全国或者主要的区域变成有机农业的方式是不可行的。

吴亮则认为,在中国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完全不使用农药可能会造成粮食安全供给问题,所以有机农业虽然不能成为国内农业的主流,但是国家还是要不断提倡精准用药和科学用药。

有机农业范文第3篇

“有机食品”并不是像字面含义那样属于化学的有机无机范畴,而是源于英文的“organic food”,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完全不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按照这种方式生产和加工的,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都属于有机食品。所以,我们看到的有机食品不仅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禽畜产品等,还包括相关的调料、糖果等等。

为什么要选择有机食品?

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有38%的农产品有害物残留量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部分地区蔬菜农药超标比例达80%。

如果你是一个孕妇,或准备怀孕,你无疑要进食比别人更多更大量的蔬菜和水果补充所需的维生素、叶酸等营养素,这些肯定是你的宝宝所必需的。根据调查和生活经验,怀孕的女性会对蔬菜和水果更感兴趣,但现在看起来准妈妈吃得越多,摄入的农药也越多。农药残留对儿童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它们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孩子们的身体,智力和情绪。每个孩子在出生时都会注射很多疫苗,以预防疾病的产生。病菌的危害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通过医疗手段改变的,而农药残留的危害却远胜于病菌的危害。

那吃“有机蔬菜”有什么好处呢?

(1)更安心:不用担心农药残留的问题,能长期安心食用。

(2)更健康:很多报告都指出,有机蔬菜富含高级营养,其中,2007年,英国的《周日泰晤士报》称,为期四年的欧盟资助有机研究项目(QLIF)发现有机蔬菜和水果中抗氧化剂的含量比常规产品高出40%,而且,含更高维生素C和有益矿物质(如铁和锌)。

(3)更有菜味:有机蔬菜,不用化肥催促,蔬菜原味较浓,风味佳。

(4)更省时间:有机蔬菜不含化学物质,不需长时间浸洗、不需用果蔬清洗剂或农药消毒柜来处理;只需用清水冲洗或稍为浸洗表面尘埃等污物就行。

(5)保护地球:有机耕作用合符自然的农法来施肥、防虫、除草等,不损害生态环境,更不会慢性污染土壤和水源,为“零”污染的未来出一分力。

感受季节,耕读大地

在离成都市区约25km的新津县兴义镇,就有一个有机农场――翔生大地。兴义镇面积40平方公里,在成都翔生实业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姚智怀看来,兴义镇有着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交通区位优势,正是发展有机农业的风水宝地。“这个小镇四面环水,以前与外界不通,完全是一座无工业污染、风景优美、宁静淳朴的农业小镇。当我们了解到离成都这么近的地方,还有这样一片原生态的土地时,都很惊讶。”

从2009年开始,5年来,“iGarden田园城市”创办人兼CEO姚智怀及其团队致力于将兴义镇打造成全国第一个数码化生态小镇,首先便是从发展有机农业做起。

兴义农场规划1.5万亩有机种植体系,涵盖有机植物工场,有机西方香草园,有机中草药园等。预计种植品种包括有机芽苗菜、有机中草药,有机西方香草、有机特殊品种蔬菜等多个类别300多种不同地域和国家的特色蔬菜作物。走进兴义镇,你会被小镇特有的宁静风景所吸引。新鲜的空气,郁郁葱葱的树木,生命力旺盛的农田。这些,都是在城市里所无法见到的景致。

为了做好有机种植,翔生大地以150亩的示范试验农场,用3年时间进行有机转型,从惯行农业转进有机农业,这3年间不使用农药、化肥,大量试种各种作物,让大地回复生机,同时筛选出适地适性可栽培作物,作为下一阶段的有机农场生产模型。

在取得有机农场认证后,再以此为原型扩大规模为1700亩,打造细胞农场及主题农场,再加以15000亩有机产业成为小镇经济产业。有机蔬菜是怎样种出来的呢?翔生大地生态农场遵循永续理念,即低碳、生态、有机的种植方式。

农场采用物种相克的方式,维护物种多样性,摒弃化肥催长、农药杀虫的不健康的传统农业模式,采用人工除草、人工杀虫、施放绿肥等环保的、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从土地中获取更少,回报更多,在不断的改良土地的同时,也确保食物的绿色、健康、安全。这里也没有反季节蔬菜,秉持生物原则,不违背自然规律,不抑制或催促作物生长。

“我们还将整合各方专家学者,共同建立一个专业有机实验室,对有机农产品进行检验,并制定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同时对土壤、水质等进行检测。通过试验数据更深入的了解各种生物的生长环境和影响因素,以利对技术的改进。”姚智怀介绍说。

翔生大地还建立自己的有机标准体系Sunshine Earth Organic Standard,坚持以“无农药、五化肥,无转基因”为基本准则,是全球与中国第一家受到IFOAM国际有机组织所认可的企业有关认证标准,将为中国本土的中小型有机农业生产单位、中小型农户、家庭农场、销售商、零售商、餐饮机构以及其他与有机农业相关的营运组织机构提供一个以市场导向为核心的消费保障与信用平台。

“我把它叫做有机标准4.0。”姚智怀透露说,“其实现在实行的有机认证方式是有些不方便的,比如在中国,每一茬蔬菜都要拿去检测,检测完后才能贴上有机的标签,这个检测的成本很高,而且可能要花上一个月的时间,那等检测好我的菜早已经蔫了,还怎么卖?所以我觉得应该以市场为核心,建立一个适合实际情况、消费者认可的有机标准,除了满足一般的有机种植方式,还要提高农场的透明度,开放农场,消费者可以随时参观、监督,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出改进意见。”

“另外我们每个人也要有大我的生态观念,我们都想要去消费最好的食品,但这些食品也是来源于这个大环境,这个环境我不去维护它的话,以后我要去消费同等级别的东西,付出的代价就会越来越大。”

从2011年,成都市政府于每年11月举办“中国(成都)国际有机农业峰会”,目的是促进国际间有机产业交流合作,第一届和第二届峰会均在兴义镇举办,令人对成都的“有机兴义”印象深刻。成都市有机农产品贸易协会(OTUC)与政府共同筹组的“中国第IFOAM 2017 OWC(世界有机农业大会)申办工作小组,已于今年5月向Global IFOAM 递交申请,争取承办2007年第世界有机农业大会,如果申办成功,举办地也将落户生态小镇――兴义,此次大会将是中国与国际趋势接轨的绝佳平台及重要里程碑。

有机农业范文第4篇

有机农业是作为避免现代农业长期大量施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添加剂等化学物质产生负面影响而逐渐兴起的。有机农业是一种对生态环境要求最为严格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1-2]。它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是由德国和瑞士两国的科学家率先提出的[3]。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有机食品标准和一些国家有机食品标准的颁布,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及相关部门逐渐重视有机农业的发展,并采取积极的措施鼓励农场、企业基地、农户从常规农业生产向有机农业生产转换[4-5]。

1有机农业———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1.1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的需要江西省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生态资源,物华天宝。伴随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化学投入品不断增加,普遍存在使用不科学和利用率低等问题,致使环境污染及农产品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常有发生,有益生物减少、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日益严重。而有机农业的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和改善的作用,促使农业资源内部循环,不但有利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业废弃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提高耕地肥力,实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6]。

1.2绿色崛起的需要相对其他省份,“绿色生态”是江西最有特色也是最大的优势,因为,这里有全国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江西全省5条河流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常年保持在80%以上;11个设区市城市空气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60%,居全国第2位;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的数量均居全国前列。绿色崛起是江西自身最大的责任,江西至今还有21个县没有摘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帽子,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全省贫困人口仍有132.5万。江西省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江西省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3%,但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海关进出口总额等重要指标在全国所占比重都不到3%,有的甚至不到1%。“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经济欠发达地位仍未根本改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不足仍是江西的主要矛盾。”[7]中共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曾指出,“处理好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在加快发展中切实保护好、建设好青山绿水,是江西需要破解的最大难题。”因此,不难发现发展有机农业产业是江西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途径之一。

1.3现代生活对食品高质量的需求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近些年我国多次发生因食用受农药、重金属、添加剂污染的食品而危害身体健康的事件。国家把食品安全上升到很高的高度,专门制定了食品安全法。安全、优质的食品是目前广大消费者迫切需要的,而有机农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由于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投入品,在采收、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的全过程中,有着严格的有机食品质量控制程序,因此有机食品能满足人们对安全食品的需求,并且,还能提升该地区食品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1.4江西目前发展指导思想的客观选择建设生态文明,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的必然选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一重大战略是江西“山江湖工程”的延续和拓展,是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的继承和提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奋斗目标,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高效农业,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江西崛起,这些都在客观上要求快速健康地发展江西的有机农业。

2制约江西省有机农业发展的因素

2.1企业自发行为与市场无序竞争江西有些有机农业生产企业光看到有机农业产业化前景潜力大,但没有具体从产前、产中、产后深入调研论证,存在盲目跟风现象。在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有机产品认证结果,执行有机农业生产的标准却不够严格,有机农业生产关键技术不规范、水平滞后,有机产品达不到要求。极少数有机农业生产企业只放眼当前的市场利益,急于求成,不严格贯标,不是想办法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而试图走捷径,甚至出现想方设法花钱买认证的现象。

2.2公众认知和诚信体系的缺失有机农业在江西乃至全国仍然是一项新兴的产业,公众对有机产品普遍缺乏认识,广大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广泛认识和接受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期,这需各方的努力,如政府需加大投入、宣传、政策支持、示范和推广工作等。由于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差异性从直观上难于区分,消费者有疑虑是难免的,如果有机产品本身就存在品质问题,有机农业面临公信力挑战也是不可避免的。自有机产品标准GB/T19630颁布以来,江西省有机农业每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有机农业企业、产品连续7年全国第一。在强劲的有机产品市场需求的驱使下,有些有机农业生产企业只顾眼前的利益,仅注重数量的增长,盲目扩大规模,轻质量监督管理,有机产品认证的严格性也将会失去它的公信度。同样,如果有机产品认证机构、质检部门、认监委等不严格遵照法律法规进行监督检查,不合格的有机产品流入市场那是不可避免的,将会严重影响消费者的利益及消费信心。

2.3有机农业关键技术研究相对还比较落后有机农业和常规农业生产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对环境、土壤、大气、水源、投入品及栽培技术有严格的标准要求,江西省目前面临的病虫害防治、土壤培肥、品种选择和繁育、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益等诸多难题,主要原因在于江西省有机农业关键技术研究薄弱、专项经费投入少、科研和教学的机构较少[8],这样使得江西省有机农业科学发展面临许多问题,一是理论与战略研究层次不高,缺乏高层面的发展战略研究,仅仅集中在区域性有机农业发展问题上的研究。二是产品及技术应用缺乏系统化研究。国内有关有机肥、生物农药的有些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有机农业生产,但有机农业生产缺乏系统化的投入品研究和应用支持。三是关键技术研究综合性不强。有机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缺乏全局性的系统研究,大多数研究成果应用面受限于田间尺度[9]。四是地方特色品种的发掘、保护、利用研究不足。#p#分页标题#e#

2.4政府支持有限江西省各级政府还没有明确的对有机农业的扶持政策、项目专项支持,其产生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和关注。一些欧美发达地区为了鼓励有机农业,不但出台支持有机农业发展的补贴政策,对获得认证的产品、农场、企业等给予现金补贴或专项支持,而且每年对有机农业专业协会、科研机构、学校、咨询机构等都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或定向项目支持。

2.5规模小,效率低目前,江西省有机农业生产还存在规模小、生产群体散、农产品种类多而乱等现象,在有机市场培育、服务体系健全方面江西省也需要不断完善,生产成本高,致使江西省内市场有机农产品价格偏高,严重影响了有机农产品的普及和销售量增长速度。江西省有机产品发展上主要集中在农业种植类及产品初加工上,需求量大和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安全有机畜牧、水产品和深加工品严重缺乏,有机产业化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脱节产生有机食品生产不足和过剩同时存在。

3加快江西省有机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有机食品在江西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广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国家方略为有机食品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江西省有机农业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我们要以对待任何一项新兴事业应有的谨慎和冷静,妥善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关系和矛盾,精心培育这项产业不断走向成熟、壮大。针对当前江西省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加大政府的合理引导与支持国家认监委颁布《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和《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以来,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中央有关部门和部分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性的政策,为加快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有机农业的一整套技术措施及社会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例如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换中,防治病虫害的能力还比较弱,有效的生物农药品种还比较少;肥力投入的措施和手段仍没有保障;在市场管理上,有机食品生产流通和规范销售的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多部门、多领域,需要各方面的合作研究和共同努力,特别是农业部门的指导和支持。

3.2制订有机农业的发展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江西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既面临着耕地减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的矛盾,又面临庞大的消费人口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压力。从长远看,有机农业的终级目标有助于上述矛盾的解决,但从近期效果看,我们还无法全面承受这种生产方式的转换成本。有机食品的开发和认证,毕竟有一套严格规范的标准体系,需要选择有条件的生产区域,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遵循特定的生产方式,实现行为和理念的统一,甚至牺牲相当的产量,所以,当前有机食品的发展一定要规模适度,要适应江西省省情、农情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情,稳步推进。不能脱离江西省农业基础设施差、生产规模小、农民教育程度和法律意识水平低等现状,不宜轻率提倡建设有机食品县等不切实际的做法,盲目追求有机食品的发展速度。同时,要正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同步发展的客观现实,在开发、管理、宣传以及消费引导等方面妥善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秉赋差异、生态条件差异以及不同的市场需求分别突出不同的重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借鉴、和谐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3.3倡导诚实守信,建立健全约束机制随着众多消费者对食品卫生、健康和环境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和国内外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大,有机食品将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得到快速发展,对此我们充满信心。但应当看到,虽然国内有机食品的消费在部分大城市的高收入阶层已初露端倪,但作为一个完整的高端市场尚在培育之中。国际市场对有机食品需求的增长虽然很快,但各国供给的增加也很快,江西省的出口渠道尚待进一步开拓。在此形势下,国内、省内有机食品生产者和认证机构恶性竞争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甚至不顾消费者的利益弄虚作假,从而亵渎了追求自然、和谐的有机食品发展理念。如果在一个事业的起步阶段,不能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加快发展就可能出问题。

有机农业范文第5篇

由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组织的赴欧洲有机农业考察团一行12人,于11月30日--12月11日对欧盟以德国为主进行有机农业等情况的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欧盟有机农业整体情况

(一)有机农业生产

有机农业的概念从提出到生产实践,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特别是近几年在欧洲发展较快。据FIBL的统计,截止2000年,欧洲8各国家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场共有101,227个,比1999年增长136%。其中:意大利49,500个,增长165%;奥地利20,000个,增长104%;德国12,740个,增长122%;法国8,300个,增长132%;瑞士5,162个,增长102%;丹麦3,600个,增长171%;英国2,865个,增长183%;荷兰1,300个,增长163%。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场规模也在扩大,上述8个国家农场平均规模为27公顷/农场,其中:英国147公顷/农场;丹麦44公顷/农场;德国43公顷/农场;法国39公顷/农场;荷兰22公顷/农场;意大利19公顷/农场;奥地利18公顷/农场;瑞士18公顷/农场。

2、有机农产品的消费

欧洲有机农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有机农产品在欧洲的消费市场发展较大,据FIBL的统计,2000年8个国家的有机农产品销售额已达67.2亿马克。其中,德国最高达25.6亿马克;依次,英国9.5亿马克;意大利9.5亿马克;法国8亿马克;瑞士4.9亿马克;丹麦3.9亿马克;奥地利3.3亿马克;荷兰2.5亿马克。

3、有机农产品的进出口的贸易

欧洲各国大面积生产有机农产品,为有机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欧洲各国内部贸易关系密切,特别是奶制品、蔬菜、水果和肉类。由于气候差异,北部欧洲国家需从南部国家进口产品。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和荷兰有机产品出口大于进口,而德国、英国和丹麦等都有较大的贸易逆差,有机食品进口需求很大。英国依赖进口60-70%,德国约为50%。

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增加和很多产品特别是烘干食品往往是欧洲国家不生产和不加工的,所以只能从世界各地进口,包括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主要来自北美、东欧、以色列、土耳其、摩洛哥、西印度群岛、巴西和阿根廷。对中国需求较多的产品主要包括:豆类产品、籽类产品、谷物产品、茶叶、速冻蔬菜等。

二、德国的有机农业

德国是有机农产品进口大国,进入德国的有机农产品25%来自欧盟,75%产品产自于德国本土。目前,欧盟国家农产品生产已经极度过剩,发展有机农业是一种低投入的农业方式,是解决欧盟食品过剩的良策,也是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良策。德国各级政府采取限制和保护措施,鼓励农民发展有机农业,保护环境。

1、 政府政策扶持。德国和欧盟的其他国家一样对有机农业生产进行补贴,鼓励有机农业的发展。凡是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可以在政府中拿到补贴,补贴以每公顷678德国马克(约339美元)形式直接补贴给农户。以前是按作物补助,现在是按有机农作物的面积进行补助。在德克纳森州如果参与环保项目还可以得到另一份补助。州农业局的任务之一就是核查申请有机农业种植的面积,落实补助金。目前德克纳森州有2/3的土地是环保型的,农户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补助。农民得到各项补助费加起来,约占农业生产成本的70%。

2、 限制使用肥料、农药的措施。政府对化肥、农药的使用及使用数量做出具体规定,植物生长调节剂是被禁止使用的,如果农民因降低了肥料、农药用量而减少了收成,政府将给予一定的补助。

控制地下水源污染。德国冬季多雨,从上年10月15日到次年1月15日限制施肥。这一时期是重要的水源保护时期,如果农户向政府申请环保形农业,这一时期将禁止使用化肥。政府还要求养殖场必须建立畜禽粪便处理库,以免粪便随水流失,影响地下水源。申请参与此项保护措施的农户,经政府核实确实采取了措施,可以得到政府的补助。

3、 农民普遍的法律意识。在德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必须了解六个法律,这六法律是:垃圾管理条理、饮用水条例、土地资源保护法、自然资源保护法、肥料使用法、种子法和物种保护法。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民还必须了解第七个法律,即植保法。只有了解掌握这些法规的农民方可进行有机农产品生产。

4、 种植上采用生态技术控制化肥、农药使用。我们在德国访问了一个葡萄种园,该地区有600多年葡萄种植的历史,我们看到了葡萄种植管理十分规范,葡萄顺坡种植,整齐划一,不使用化肥,行间种植着黑麦草和苕子,一方面作为养地作物,春天翻掉作为肥料,另一方面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不使用锄草剂。如果发生病虫害,要用一些生物农药。

5、市场有机食品多样化。德国有机食品市场品种非常丰富,主要品种包括粮食、水果、蔬菜、肉、奶、蛋等等。

(1)粮食。由于粮食容易处理、加工,粮食在有机食品市场中分销最为广泛。粮食,通常作为一般零售商进军有机食品市场的先锋产品。在德国的有机粮食市场中,小麦和黑麦占25%,燕麦占15%。消费者对于有机面粉制作的面包、蛋糕和其他烘烤食品的兴趣越来越浓,有机面包商店在迅猛增加。

(2)水果和蔬菜。大约1/3的水果和将近50%的蔬菜是通过农户市场直销的方式进行营销。只有大约20%的有机蔬菜和10%的有机水果加工后出售。作为方便食品,速冻的蔬菜开始为消费者接受,并在有机食品市场上占了一席之地。但对于加工企业来说,充足的原料仍然是个问题。

(3)奶制品。德国是欧盟中最大的有机奶生产国。大约50%的有机奶是以普通价格在传统市场渠道中出售。只有8%的有机奶通过直销方式出售。

(4)肉类。有机食品的消费者对肉类的消费相对要少一些。许多有机食品消费者是素食主义者。在传统市场上,猪肉比牛肉好销,但在有机食品市场有机牛肉要比有机猪肉好销。

6、营销渠道多元化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德国有机食品市场的营销渠道日趋多元化,目前有机食品的出售渠道主要是:①农户直销。占有机食品市场份额的20%。1/3的有机水果、蔬菜和家禽通过农户市场直接销售。②有机食品专卖店。占有机食品市场份额的35%。主要的商品有水果、蔬菜和其他新鲜食品,如奶制品、肉类和新鲜配菜等。近几年,这个市场仍将保持10%的年增长率。③有机食品折扣店。由于价格较低,最近才出现的有机食品折扣店非常成功。今后几年将有大的发展。④健康食品商店。占有机食品市场份额的10%。⑤传统食品店占有机食品市场份额的25%。⑥网上订购和邮购。

三、德国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

1、 德国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演变。德国原有有机食品认证机构50多家,经过激烈的竞争,现有认证机构32家。首先认证机构必须符合ISO标准,对认证机构的要求非常严格,有些认证与检测机构合二为一的。目前,这些认证机大多是私人的,私人机构组织认证,标志不统一,很多认证机构注册了自己的标志,最多时达20多个。标志过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使消费者眼花缭乱的感觉,使有机农产品的信誉受到了影响。德国有机农业协会认为应由国家来组织认证工作较为公证。丹麦的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就是国家组织的。2001年,欧盟有机农业工作组提出统一标志的意见,凡是有机农产品必须使用统一标志(见图)。申请使用有机标记的农户或加工企业需要与有机标记协会签定一个许可合同。农户每年必须交纳250德国马克作为管理费和认证费。加工企业必须交纳年销售额的0.8%。

2、德国有机食品层层检验制度。

德国对有机食品检验非常严格,设立了必须的检验环节与制度。

例如:

粮食类产品:

粮食产品磨面有机面粉面包房销售商消费者

检测检测检测检测检测

奶类:

有机奶奶制品厂酸奶、奶酪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检测检测检测检测检测

蔬菜:

采摘蔬菜市场消费者

检测

目前,德国90%的农产品实行检测,其中,10%的有机产品检测标准更高。

四、启示与借鉴

1、 对有机农业的定位问题。近几年,欧盟等发达国家有机农业发展很快,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一是反映发达国家农产品生产过剩,限制农产品产量,采取保护措施,鼓励农民休耕。二是欧洲人对大气、土壤、水资源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再加上政治家的参与,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呼声越来越高。三是市场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稳步增长。近几年疯牛病、口蹄疫席卷欧洲,人们对食品安全更为关注,特别是青年人对素食的追求,使得有机食品需求不断增长。欧洲有机农业得到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

2、 抓住机遇发展我国有机农业。我国山区丘陵多,很多地方发展有机农业具备条件,有些地方已经形成乔冠错落、田林结合的生态种植区,有些地方施用化肥、农药很少,发展有机农业有较大的潜力。我国应抓住国际市场对有机农产品需求的机遇,在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和精品农业,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3、 发展有机农业关键是建立一套规范化的管理体制。欧盟己于1991年公布了种植业有机产品的规定,1994年又公布了动物有机产品的规定,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完善,有机农业管理不断规范。在德国所有有机农业企业必须接受检查,从事有机食品认证机构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和规定约束,正是这些规范化的管理促进了欧洲有机农业健康发展。我国目前有机农产品认证大都采用国外标准,聘请国外机构来华认证,认证费用高,成本大,一般小企业无法承受。我国应尽快制定适应我国有机农业发展法规与标准,以达到与国际间有机农产品互相认可。

4、 政府对发展有机农业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促进国家出口创汇。发展有机农业有三年转换期,在转换期期间,由于停止使用化肥、农药,将对农产品产量有影响,进而影响农民收入。因此,政府应充分利用WTO的绿箱政策,对从事有机农业农户与企业给予扶持,采取适当的减税和补贴措施,鼓励农民发展有机农业,为国家出口多创汇。

五、建议

1、 通过考察,我们建议中国农业部与德国开展政府间高层次的交流。主要是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借鉴德国的政策扶持、财政补贴、法律保障的做法,作为我国加入WTO后,利用黄箱政策的具体手段。

有机农业范文第6篇

人们关注有机农业,因为它能生产有机农牧产品。人们也议论有机农业,它能在中国大规模发展吗?其产品真有那么洁净、健康、物有所值吗?那么,什么是有机农业?如何从现代视角看待有机农业?本文将择要讨论。

1有机农业辨析

1.1什么是有机农业

什么是有机农业?至今似尚未形成一个能科学表达其内涵和外延并为世人公认的科学定义。追本溯源,早在20世纪20年代,法国和瑞士已出现“有机农业”一词,但第一个正式使用有机农业一词于科学著作并倡导实施的当属英国植物病理学家霍华德(A.Howard),他于1940年出版的《农业圣典》一书中,在总结包括中国传统农业成就在内的欧亚农业经验基础上,明确提出要发展有机农业,为人类生产安全和健康的有机食品。1937/38年度,西欧使用化肥达470万t养分(N+P2O5+K2O,下同),占当年度世界化肥使用总量的51%。农机和化学农药的使用也已受到高度重视。霍华德预见现代农业的发展势不可挡,因而呼唤和期望回归传统经典的农业,反映出的是一种社会心声。此后半个世纪,由于自然灾害和地球人口快速增长对农牧产品需求的持续上升,尤其是二战以后,在科学技术、现代工业突飞猛进,特别是大批军事工业转为民用(如硝化炸药工业转产氮肥;坦克、枪械工业转产农机等)的支持下,促使现代农业飞速发展,农牧产品日益丰富。人们都想在吃饱后能吃得更好、更安全、更健康,因而对农牧产品的生产过程、安全、质量,甚至风味有了更高要求,给予更多关注。于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回归传统农业之潮又起。欧洲于1972年应运而成立了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OrganicAgricultureMovement,IFOAM),总部设在法国,官方语言为英语。至21世纪初,已有105个国家和718个成员单位参加,包括正式会员(有投票权)和非正式会员与支持会员(均无投票权)。

IFOAM负责制定有机农业生产与产品加工的基本规范、出版《生态与农业》等期刊、举办国际有机农业博览交易会等工作。我国也有包括相关政府组织、地方组织和生产企业等70余家单位参加,如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1989年曾用国家环保局南京环科所农村生态室名义加入,后改现名)、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GFDC,1992年,2002年后改组成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等。IFOAM在倡导健康、生态、公正(公平享受公共环境和生存机遇)、关爱(保护人类当前和子孙后代资源)四项基本原则的同时,对有机农业的概念,只有一个用词简明、内容宽泛的定义性描述:有机农业是包括所有能促进环境、社会和经济良性发展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似乎与我国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正在倡导和实施的科学发展观一致。美国有关机构对有机农业的定义性描述较具体:有机农业是一种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在最大可行范围内尽可能采用作物轮作、作物秸秆、畜禽堆肥、豆科作物、绿肥、有机废弃物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来保持土壤生产力和耕性,供给作物营养并防治病、虫、草害。这一描述与我国当前有关机构或多数媒体对有机农业的理解和宣传较为相似,也较能为公众所接受。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对有机农业的定义性描述为:它是一个依靠生态系统管理而不是依靠外来农业投入(即不使用化肥、农药、兽药、转基因种子等———笔者注)的农业生产系统。在欧洲,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CIA)对有机作物种植有更简要的表述:有机种植是一种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和适当的耕作措施以达到提高土壤长效肥力的生产系统。

我国平面纸质出版物或电子传媒对有机农业较通常的描述大体相同,也较易为公众所接受。这里用百度网站的“有机农业”词条为例: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的农业技术,以保持可持续和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上述这些定义性描述,虽有简有繁,用词稍有差别,但基本目标和内容大同小异。笔者在对其初步理解和思考的基础上,试图从有机农业的核心目标出发,拟定一个期望能接近有机农业精髓的简要定义:“有机农业是一个能最大限度实现生产体系内有机物质再循环,最小程度使用生产体系外投入的生产资料(化肥、农药、调理剂、添加剂等),能最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能为人类提供充足而安全健康农牧产品的可持续农业生产体系”。这一可持续和健康的农业生产体系,至少应包括下列3个要素:1)保护健康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主要是保护土壤、水质和大气;2)保护栽培、饲养和野生生物的多样性,尤其要保护健康优良的农、林、牧、渔生产用种质;3)保护并持续提供充足而健康的农、林、牧、渔产品。显然,有机农业的发展,必然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寿年丰”的一派繁荣景象,而不仅仅是将有机产品在超市一角陈列,价格奇高,只为少数消费者服务的特殊农牧业。

1.2实施有机农业应做的基础工作及应具备的基础条件

由此可见,人们不应将有机农业简单地理解为“有机肥农业”,或仅仅是不使用化肥农药就能实施“有机栽培”或“有机耕作”的赢利性商机农业。尤应看到,有机农业与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环境友好农业、可持续(永续)农业等不同提法之间,就其核心目标(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主要使用生物源生产资料,生产洁净、健康的农牧产品)而言,都极为相似,并无实质差异。这些生产系统的共同基础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要将有机农业的良好理念付诸实施,生产一定规模的有机产品,似应首先具备若干基本条件:

1)具有青山绿水般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2)处于相对地多人少的国家和地区。一般人均耕地约在0.3hm2以上。如澳大利亚、美国、法国、瑞典等国,我国东北的三江平原、新疆的绿洲农牧区、南方丘陵地区和沿海生态环境较好的农业区等。在这些地区有条件实行农牧结合和一定轮作;复种指数一般较低(100%左右,甚至在60%左右);可轮种或插种一定量豆科绿肥、牧草,获得饼肥等优质有机肥源;同时也能提供较充足的粮、油、菜等基础农产品。#p#分页标题#e#

3)有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市场),有利于生产者坚持传统生产方式和保持产品特色,并可获得一定的盈利。此外,一些经验表明,可首先选择那些依赖现代农业生产资料较少的作物,发展如茶叶、油茶、大豆、花生和某些果菜、中草药等,较易取得成功。而要想在一个现代农业已较发达和成熟的区域内(如易受到工业三废影响的大城市郊区),建立一个几公顷地的小规模有机农场,并仅仅靠不使用现代农业常用的化肥等生产资料,而使用那些来源复杂的有机肥,是很难真正达到其核心目标和有机生产要求的。

2现代有机农业展望

2.1现代有机农业的核心目标

时代在发展,有机农业自然不会停滞在其原教旨概念或固守其传统,必须谋求能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我国从1901年(台湾海关记录)及1906年(上海海关记录)开始引进和使用化肥。此前我国也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其他农用化学品。所以,我们可以把此前的中国农业称作经典的有机农业。而且,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生产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时的农作物平均产量很低,增长也不快,只能勉强养活远比现在少得多的中国人。据统计,从秦代(公元前221—206年)到20世纪初的清末约2000年期间,我国小麦667m2产量从54.95kg增长到97.65kg,增长77.7%,平均每百年增加2.14kg;水稻单产的增长较快,每百年可增长7.76kg。而留给子孙后代的可耕地,自然只能是养分贮备少、平均肥力低的瘠薄农地。可以说,当时全世界的农业都是这样传统、经典的有机农业。当今,在非洲的大部分地区,限于其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水平,仍基本保留着这种传统、经典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也是使非洲成为当今世界上承受饥饿人群最为集中(80%以上)地区的重要原因。显然,当今非洲地区农业所迫切需要的不是如何保持其基本不使用农用化学品和农机的传统农业,而是要尽快使其农业现代化,以改变其主要依赖进口农牧产品和救济性援助的局面。

众所周知,现代农业的最成功之处是其高效率和高产出。一个现代农民生产的农牧产品,大约可以养活十几个甚至七八十个非农人口(如美国)。而且在充足和丰富的食品背景下,多数国家的人均期望寿命在不断延长。我国也有一些高度现代化和高生产效率的农业企业。笔者于2010年10月参观考察过地处江苏大丰市的上海农场,那里第一线工人的生产效率,大约是一个农工种66.7hm2水稻,一个牧工养500头猪,其生产效率之高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农业已现代化的国家或地区,其农业都得到发达的现代科技和强大工业的给力支持和反哺,都毫无例外地广泛使用化肥等农用化学品和现代农机具。难道在当代实施有机农业,一定要退回到那种低效率的生产方式吗?更何况,对大多数人来说,日常消费的必需农牧产品,绝不是消费那些看似“健康”、“完美”的概念和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物有所值、多数人都能享用的必需农牧产品。因此,我们不能离开当前所处的时代去理解和实施那种传统、经典的有机农业,也不可能简单地回归传统农业或祖宗农业,更不应是那种只为小众服务、过度商业化的特殊农业。有机农业倡导者一直宣称有机农业是现代农业(或常规农业)的发展方向,那么,就应在现代农业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谋求在克服现代农业某些偏差或弊病过程中,去实现有机农业的核心目标。这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土壤肥力和农牧业生产力,确保农牧产品的安全洁净和丰富多样。

2.2现代有机农业生产中可否使用化肥

按有机农业的原教旨概念,要实施有机农业,首先必须排斥作为现代农业重要支柱并广泛使用的化肥。为此,笔者在此简要讨论有机农业生产可否使用化肥的问题。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全国化肥使用量从1949年的0.6万t养分,增加到2009年的6000万t以上。这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与广泛的水利建设、品种改良、使用农机具等措施一起,使农作物的产量快速提升,农牧产品日益丰富。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是中国农民养活了全体中国人。那么,化肥为什么会受到有机农业倡导者的误解和排斥呢?究竟化肥可否在有机农业生产中使用?笔者提出若干看法供共同思考。

1)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化肥是肥料,为作物提供的正是与有机肥或土壤提供给作物一样的养分。任何作物的生长发育都要不断从土壤中吸收必需的养分,目前已知有17种,如氮、磷、钾等。所有这些养分都可由化肥提供,而且化肥提供的养分形态与有机肥或土壤中含有的养分形态相同。目前广泛使用的氮化肥尿素,天然土壤或人畜粪尿中都含有,且形态相同,只是含量远比化肥低。如化肥尿素w(N)46%,粪尿中w(尿素)只有0.2%左右(或w(N)0.092%左右)。其他如铵态氮(NH4+)、硝态氮(NO3-)、钾素(K+)等,在化肥、有机肥或土壤中也同样含有。而且作物根系吸收不同来源、形态相同养分的生理机制相同,都主要吸收养分的无机态离子。因而对同样是离子态的养分如NH4+或K+,根系是不可能区分哪个养分离子来自化肥或有机肥,或来自土壤中。作物不会优先吸收某个特定来源的养分离子。因此,只要哪个养分离作物的根近、养分离子浓度够,就会先被作物吸收;作物更不会优先吸收有机肥提供的养分。也就是说,相同的离子态养分,对作物的肥效等价,无优劣之分。事实上,在满足作物必需的养分上,化肥已可完全替代有机肥,使其成为现代农业的肥料主体。人们在设施内只使用化肥营养液进行无土水耕栽培,同样能收获较高产量的花、果、瓜、菜等产品,就是明证。

2)化肥会破坏土壤吗?迄今仍有不少人认为这是肯定的,因为化肥不含有机质。其实,这是从20世纪化肥发展初期留下的对化肥认识不全面的误解。的确,化肥中不含有机物质,但化肥可经由增加作物产量或被土壤微生物吸收等途径,增加土壤的有机质。一些理解这种过程的人形象地称之为以“无机”换“有机”。兹举例说明,若有同样面积的两块地(各为667m2),都种植玉米,一块地只施常规量有机肥,另一块地在等量有机肥基础上增施20kg化肥(如15kg尿素加5kg磷酸二铵),两块地最终分别产400kg和525kg玉米粒。因增施化肥而多收的125kg玉米可用作饲料,另外施化肥区还可多收约130kg秸秆和多残留约30kg玉米根茬在土壤中(很重要)。这些多生产的有机物,均可转化为第二年的粪肥和秸秆肥,施入土壤后与根茬一起都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虽然从种植玉米的当季看,投入了不同形态的肥料,化肥是无机的,但若连年种植,长期采用增施化肥以增加作物单产的施肥体制,化肥成分不断参与生物体有机物循环,就会每年有一部分因化肥增加的有机物质加富土壤,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而且这种效应会叠加,土壤就会越种越肥。表1列出由中国农科院土肥所于20世纪80年代支持完成的一组10年期试验结果。由表1中对比数据可见,在不同熟制下,对施用NPK化肥和适量有机肥的处理,10年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和速效养分都明显增加。有机质增加8%~18%,速效养分增加20%到两倍左右。近30年来,全国不同地区在不同作物上获得的中长期试验结果都相似。#p#分页标题#e#

3)化肥有毒吗?化肥不是农药,不含有能杀灭病、虫、草或为害其他生物的毒素。而且,在现代科技水平下,化肥产品的纯度越来越高,已将可能夹带的镉、铅等有害元素严格控制在国家允许标准以下,可确保对人畜安全。即使极微量的有害物质随化肥施入土壤,也易在土壤中被化学沉淀,或因作物根系的选择性吸收等因素而被阻隔在作物体外。而化肥原料磷矿石,磨成磷矿粉后被许可在有机种植中使用,但与经工艺加工后生产的磷化肥相比,镉等有害物质含量反而较高。另一方面,在现代农业中广泛使用的有机肥,由于不断混入农牧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兽药、消毒剂、添加剂、抗生素以及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和废气)的污染而成分复杂,含有较多的有害物质(见表3),使现代农牧业产生的有机肥总体安全质量并不乐观。尤其难以控制的是由大型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还须注意,经常有媒体甚至专业人员将化肥混同农药对待,既易引起混乱,也易影响到对农药的严格管理。

4)化肥与有机肥的真正不同是其养分较单一和含量(浓度)高。如尿素w(N)46%,磷酸二铵w(N)18%和w(P2O5)46%总养分高达64%,氮、磷养分含量都几十倍于有机肥中氮、磷养分的含量。因此,若将单一养分化肥较大量集中施用,往往会使土壤中一两种速效养分的浓度过高,既易导致养分损失,也易使作物吸入的养分比例不平衡,可能出现生长过快过旺,贪青晚熟,甚至罹病或发生倒伏,进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产品质量。因此,必须科学地把握化肥的使用,选择适宜的施用量、施肥期和施用方法,以尽量避免和减少施用化肥的副作用。显然,我们不应将施用化肥有可能产生、也可以避免的副作用无限放大,甚至由此认为化肥有毒而将其彻底否定,完全排除出有机农业之外。当然,要在有机农业中使用一定量的化肥理应制定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管理措施,如限定化肥品种,限定对不同作物和不同生育阶段的化肥施用量,只能采用推荐的施用方法(如与有机肥一起作基肥)等,以保证有机农业施用化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有机农业实践者如果只能使用有机肥而又无法找到足够的有机肥源,那么有机作物的产量将明显降低,产品的质量也无法保证。因为我们既无法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前传统洁净的有机肥保存到当今使用,也很难在当今现代农业普及和洁净、优质有机肥源(绿肥、饼肥、传统秸秆堆肥等)急剧减少的条件下,找到由从未使用过化肥的农作物材料转化的有机肥。所有当今开始的有机农业,除极少量使用新垦地外,都很难例外地只能在使用过几十年化肥的农地上,由收获的含有大量化肥成分在其中循环的农作物转化的有机肥源,开始其有机耕作。而此前每年每季种植作物时施入农地的化肥,不仅被当季作物吸收,还在作物收获后有相当比例化肥养分残留在土壤中(N约30%;P约70%;K约40%),能被后续种植的几季作物吸收,这就是化肥的后效。

这种后效的连续叠加,将不断强化有机物中化肥成分的含量和在生物链中的循环。因此,不论人们认可还是不认可,当今的有机农作物生产,已无法与化肥成分绝然切割开。可以说,当今无论从哪个国家或地区,哪个市场买来的有机农产品,都或多或少含有在不断循环中的化肥成分,尤其是那些来自地处大城市郊区的有机农场近几年才开始生产的有机产品,其所含的化肥成分也许更多。有机农业还涉及使用生物农药等生物手段以替代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以及对有机农牧产品的营养价值和风味、品质的比较评价等问题。这些问题也许更复杂。笔者不是这些领域的专业人员,很难提供中肯的看法。而农药也是农用化学品,经常被人将其与化肥并列一起看作孪生毒物。因而笔者也较关注,谨提出若干常识性的看法。是药三分毒,对人使用的中草药如此,生物农药也很难例外。从早期使用的植物性农药鱼藤酮(能杀虫,也能杀鱼)、烟草水,到现在广泛使用的微生物农药如苏云菌杆菌(B.T)、阿维菌素、井岗霉素等。与其他所有药物一样,目前还没有一种生物农药能杀灭所有危害作物的病、虫、草,今后也不可能有。那么,生物农药不仅需要不断研发新产品和产品的升级换代,而且要尽快研发出几百种安全有效的新产品以替代目前各司其效的化学农药。当然,也很难让有机种植区不发生病虫草害,或限定只发生那些能用生物农药可有效防治的病虫草害。且若长期使用同一种生物农药,效果也可能降低,而靶标生物也同样会产生抗药性;一旦突发某种病虫草害时,生物农药更难胜任救急要求。而且有人估计,一旦生物农药使用比例占到农药总量的20%~30%以上时,其毒副作用也许会更突出。因此,有机农业中能否在作物的早期或安全期内有控制地使用若干高效低毒、并能在产品收获前彻底分解而无残留的化学农药,似乎也是有机业者和管理部门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

3结束语

有机农业范文第7篇

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有机农业的概念于20世纪20年代首先在法国和瑞士提出。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一些国际和国家有机标准的制定,一些发达国家才开始重视有机农业,并鼓励农民从常规农业生产向有机农业生产转换,这时有机农业的概念才开始被广泛接受。

一、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

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及其他化学制品,在为粮食作物丰产作出贡献的同时,也破坏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杀虫剂,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害虫天敌,导致生物种群的退化和灭绝,打破了自然界中生物链条的自然平衡。大量土壤处理除草剂的使用,使土壤面源污染逐年增加,土壤理化性状逐渐改变。过分依赖化肥而忽视有机肥的使用,使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微生物活力下降,土壤保肥保水能力降低,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化肥中的氮、磷通过农田大量流入江河湖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态的平衡。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已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发展有机农业可以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减少农业生产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减轻环境污染,确保人类生活质量和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发展有机农业还可以开发有机食品,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宁安市发展有机农业实践经验和教训

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宁安市陆续有农民自发和有组织地进行有机农业的实践,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一)品质至上,价格垄断,经济效益有保障成功的案例无不是只追求品质,不追求数量,以较高的价格和稳定的销路获得高回报。例如,宁安市渤海镇响水村、上官村农户,与机关、企事业用户单位签订有机大米生产销售合同,按照有机水稻生产技术方案组织生产,严格按照方案要求使用有机肥,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肥料。用户单位聘用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户生产,定期派人到田间调查走访,起到监督落实的作用。生产出的产品按市场价的3~4倍销售给订单用户。这样,农户不会因为产量低而降低收入。而失败的案例显示产品品质提高了,产量降低了,如果没有较高的价格和稳定的销路,经济效益难以保证,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例如,宁安市2002年大面积推广水稻应用商品有机肥,因有机肥施用后肥效慢、后劲不足,造成当年水稻大面积减产,大部分农户相比往年,收入均有较大减少,第二年商品有机肥销售使用量锐减。因此,有机农业生产的关键是规模要适当,产品销路要有保证,价高是制胜的关键。

(二)要求品种抗逆性强,不易感病在有机农业实施过程中,生产品种基本处于较少现代化干预的自然选择状态中,病虫害的威胁往往是致命的,如果没有化学农资产品的帮助,常常导致大幅度的减产减收,甚至绝产绝收。例如,宁安市江南乡东安村是果树专业村,果树的食心虫危害是果树生产的大敌,如果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不仅产量要大幅降低,果品的质量也要大打折扣。又如兰岗镇文化村某农户2003年养殖20头有机生猪,由于要按照有机食品要求生产,没有给生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导致十多头生猪感病死亡,造成较大损失。因此,只有培育抗性强的优良品种才能在自然和市场的选择中站住脚。

(三)对自然环境要求高、依赖性强有机农业要求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包括水、土壤、大气和周围小气候。任何负面的环境因素都可能导致有机农业生产的损失。因此,在有机食品的生产、包装、储运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保持环境的安全无害。只有优质的生态环境,才能生产出优质的有机农产品。

(四)要管理精细,要求技术水平高,投入的人工成本高由于有机农业生产禁止使用农化产品,因此在生产管理上和技术应用上要求高。以种植业为例,要求发挥我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优势,走农艺技术路线,要求生产者具有较高的传统农业技术水平,也就是农民常说的“庄稼把式”,人工的投入量要远高于一般的生产方式。比如选用抗病虫品种、轮作倒茬、培育壮苗、清洁田园、拔除病株、使用腐熟农家肥的方式来预防病虫害,使用人工除草、高温灭菌、阻虫网、杀虫灯、诱虫药盆、黄板诱虫灯等方式防治病虫草害。

(五)要因地制宜选择生产品种和规模有机农业的生产要因地制宜,不宜盲目,要有的放矢,生产规模要控制得当。从宁安市的生产实践来看,生产一些山野产品是开发有机农产品的成功选择。宁安市山地较多,利用山区自然环境好,人工干预少的特点,将这些品种种植于近似自然生长的深山野地,既没有各种人工干预,人工采收成本又很低,是目前有机农业中最易于开发的领域。而在谷物生产等大面积人工驯化种养殖领域开展有机农业生产,由于范围广,生产控制难度往往较高。

三、进一步发展有机农业的措施和建议

(一)广泛宣传,使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要通过各种媒体和活动,加强有机农业的宣传,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生态环保意识。通过发展有机农业,使人们都吃上安全、健康的食品,生活在没有污染的健康的环境之中。

(二)科学界定有机农业,制定符合实际的行业标准有机农业是农业生产的最高境界,但也不是脱离现实回到蛮古洪荒的过去。现代科学的发展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好处,要在科学实验和农业生产中反复求证,制定切合实际的、符合有机农业产品安全要求的行业生产标准。

(三)制定有利于有机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机农业的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和生产技术的严重制约,因此,要发展有机农业,政府及社会各界必须予以大力支持。比如,金融部门在有机农业生产上提供贴息贷款;商业流通企业和社区在销售上提供专供渠道;工商、税务等部门可以在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给予税费减免;对农业常发生的自然灾害,金融保险部门提供优惠农业保险等。只有全社会都形成发展有机农业,关心人类健康的广泛共识,这项产业才能蓬勃发展。#p#分页标题#e#

(四)提倡工商业集团在一定的范围内投资自给自足的有机农业生产日前,一家日资企业朝日啤酒株式会社,在山东莱阳租地20年投资1600万美元,建立农场开发有机农业的消息很有借鉴意义。工商企业集团完全有实力和可能在适当的规模内投资有机农业的生产,按照有机农业的技术模式生产安全放心的农产品,产品既可以上市销售,又可以全部供应企业内部员工,自产自销,既体现了企业为员工健康生活着想的企业文化氛围,又为全社会发展有机农产品生产树立了榜样。

(五)建立有机农产品的品牌战略在商品领域,瑞士表、法国红酒、意大利服装,无一不是以高档的品牌战略占领商品市场的制高点,主要特点就是质量好、产量低、价格高。这种以高价格覆盖高成本的做法可以为有机农产品借鉴,通过品牌营销,打造健康、时尚、高贵的消费理念,占领高端市场,推动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有机农业范文第8篇

政策环境分析政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该法于2009年2月2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于2009年6月1日开始实施,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经营、食品检验、食品进出口、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监督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法律约束与规定。《食品安全法》实施后,由于对食品加工、检验、生产经营等过程监管的加强,食品的成本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这将缩小有机食品与普通食品的价格差距,使得有机食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同时,随着该法的实施与贯彻,人们对食品安全、食品卫生的关注将进一步增加,有机食品以其安全、健康、环保的特有优势,将越来越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该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06年4月29日通过,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产品产地、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监督检查等内容。该法的实施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

3,《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该办法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经国务院批准后于2004年9月27日颁布,并于2005年4月1日生效。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认证机构的管理、认证实施、认证证书与标志。它为有机监管体系的运作制定了整体制度体系。

4,《有机产品国家标准》

该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一个部门)于2005年1月19日颁布,并于2005年4月1日生效。该标准为系列标准,主要包括:

GB/T 19630,1―2005有机产品第1部分:生产

GB/T 19630,2-2005有机产品第2部分:加工

GB/T 19630,3-2005有机产品第3部分:标识与销售

GB/T 19630,4-2005有机产品第4部分:管理体系

5,《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该规定于2005年6月2日由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并立即生效。它制定了产业规章以符合中国国家有机标准。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目的、适用范围和依据标准,认证程序,认证后管理,认证证书、标志和标识,认证收费。

上述法律、法规、标准以及认证规程为有机农业的认证及监管提供了依据,这基本保障了我国的有机农业能够按照标准要求,生产出标准化的健康、环保的有机农产品。然而,在理德斯普公司调研过程中发现,由于当前国内认证中心完全按市场化的模式进行运作,各认证中心存在较激烈的竞争,这使得上述标准和认证规程在实施过程中,有时不能完全按照规定执行。因此,国内的有机农业认证体系以及认证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以保障所认证的有机农产品能够完全按照标准及相关法规规定执行。

经济环境分析

近年来,国内居民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从2000年的6 280元增加到了2007年的13 786元,年均增长率为10.3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39.4%下降到了2007年的36.3%。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依据恩格尔系数的数值,将居民生活水平分为五个等级:60%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图1为近年来国内恩格尔系数与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趋势图,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处于小康向富裕过渡的阶段。

图2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以及食品支出,可以看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向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以及食品支出持续增加,2007年消费性支出达到10 000元,食品支出达到3 630元。

消费结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在我国居民由“温饱”转而基本达到“小康”生活后,人们更注重健康型、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消费领域将不断拓宽,消费结构将会更加合理,消费水平将呈现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度。在小康社会,伴随着消费总量的全面扩张,食品消费必将同步增长。膳食的营养搭配将发生质的改变。具有安全、健康、环保优势的有机食品消费将增加,从而为有机农业提供更大的舞台。

社会环境分析

近年国内农产品质量堪忧,据统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药生产国和使用国,为了防治病虫害,仍有高毒农药在农业上应用。同时,中国的化肥施用量居高不下,且在不断增加。近几年国内食品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愈加重视。在这种背景下,具有健康、绿色、环保概念的有机农产品将受到人们特别是有相当消费实力的群体的追捧。

总人口的变化和城镇人口的变化也将影响有机农产品市场的潜在需求量。从人口变化状况来看,2005年国内总人口为13.08亿,其中城镇人口为5.62亿。2007年年末国内总人口增加到13.21亿,其中城镇人口为5.93亿。

从有机农产品消费市场细分来看,消费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对食品种类以及档次的选择。对于收入较高的年轻人和喜欢尝试新事物的人来说,市场上新产品的出现会很快吸引这部分人来进行尝试性消费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则主要集中在注重生活质量的人群,这些人对于食物的选择只注重其品质,而其他方面如价格等则不会影响其购买决策的实施。

然而目前居民对有机标识认知度尚不高。根据理德斯普公司调查显示,约有80%以上的居民无法说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区别,更无法说出有机食品的内涵。同时有机农业生产企业由于实力和产业链过长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建立强大的销售网,如果不对消费市场进行精心培育,有机产品短期内很难实现快速的跨越式发展。根据理德斯普公司调查显示,2006年、2007年上海、南京、苏州等城市成立的有机食品专卖店一度遇到了市场冷落,经营困难,许多店铺甚至变成便利店。

《食品安全法》出台后,群众对健康的有机食品认可程度将越来越高。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长远来看,有

机产品会在很大程度上迎合消费者追求生活品质的需求。

技术环境分析

有机农业得以推广的技术支撑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技术支撑包含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经验丰富的有机农业专家针对有机农场的详细规划,分析当地的土壤、气候和耕作条件后,决定种什么、怎么种,养什么、怎么养;种和养之间,如何配套;种养的所有产出物,如何进行精细利用;种养的废弃物,如何变废为宝等。在此基础上,认真总结和发掘当地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进一步利用和完善传统农业中物质循环利用技术,将生物多样性利用、立体种植、时空布局、用养结合、地力常新等可持续技术应用到有机农场的建设体系中。第二个层面是整个社会对有机农业的支撑体系。应着力引导人们对有机农业技术内涵的清晰理解,培育有机农业的社会支撑体系,使有机农业的概念及内涵深入人心,培育有机农业产业发展的成熟的社会环境。

因此,为了尽快培育有机农业及有机农产品市场,应尽快建立有机农业发展亟需的科技支撑平台,尽快弥补“有机农业技术专业化”空白,培养专门技术人员,为我国有机农业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撑与依托。随着有机农业技术人员数量的增加以及技术环境的不断成熟,未来有机农业将有着良好的发展潜力。

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全球总体现状

2006年全球有机农业认证土地面积共为3 200万hm2,其中亚洲290万hm2,大洋洲1 200万hm2,欧洲780万hm2。2006年中国有210万hm2农田经认证成为有机农田,同时有110万hm2处于有机转换期,从而使中国在经认证的有机农田数量上排行世界第三,仅次于澳大利亚(1180万hm2)和阿根廷(390万hm2)。

从市场销售收入来看,2007年全球有机产品市场总量为460亿美元,有机产品主要市场区域为欧洲和北美,主要消费国家为德国、美国、英国和法国。欧洲以230亿美元的市场容量占据有机产品市场的半壁江山,北美洲占到约43%,其他地区占到约5%的市场份额,其中亚洲约占3.5%,大洋洲约占1%,包括南美在内的其他地区约0.5%。

国内总体现状

根据理德斯普公司调研,截止2007年底,全国约有2500余家有机生产企业,共有有机面积358.6万hm2,转换面积15.82万hm2,合计约374.42万hm2,占国内农业用地总面积的0.4%左右。与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有机农业用地占农业用地面积的13%、瑞典11%、瑞士8%等存在较大差距,这也说明未来中国有机农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国内的有机农产品种类主要包括茶叶、新鲜和加工的水果和蔬菜、谷物类、坚果、食用菌、蜂产品,以及肉、蛋、鱼等养殖类。按照产品种类划分,有机种植业:企业1200余家,面积25万hm2,产量130万t,国内销售27亿元,国外销售1.2亿美元,有机畜牧业:企业60余家,产量350万头(只),国内销售2.1亿元,国外销售1970万美元;有机水产业:企业100余家,面积30余万hm2,产量8万t,国内销售5.7亿元,国外销售5000万美元;有机蜂产品类:企业30余家,产量1.3万t,国内销售3.1亿元,国外销售2270万美元;有机食用菌类:企业20余家,面积8.9万hm2,产量7000余t,国内销售1.2亿元,国外销售1480万美元;有机加工类:企业近500家,加工能力150余万t,国内销售收入15.5亿元,国外销售2120万美元;有机野生采集类:企业60余家,野生采集面积150余万hm2,产量6万t,国内销售6.6亿元,国外销售2000万美元。有机农业总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发展潜力巨大。

按照有机农业分布区域来看,有机农业认证土地区域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市场条件较成熟的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由于天然的优良自然条件,近年也逐渐进入有机农业领域。表1给出了我国主要的有机农业省份,其中数据主要参考理德斯普公司2006年调研数据。

市场状况

据理德斯普公司调研,2007年在亚洲的16.1亿美元的有机产品市场容量中,中国和日本各占45%左右的市场份额,约7.5亿美元,其他地区占到10%左右的市场份额。

2007年国内有机产品市场零售额约为7.5亿美元,占国内食品消费额0.02%左右,距离欧美发达国家的3%-5%仍有百倍的差距;有机食品出口值为3.5亿美元,占中国食品出口总值的1.2%。目前国内有机食品消费以每年30%-50%的速度增长。

在国内的有机产品市场中,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占到销售额的40%,年增长率平均在8%以上。其他有机产品包括奶制品、谷物面包、方便食品、冷冻盒婴儿食品占到销售额的60%,年增长率在30%以上。

销售渠道

理德斯普公司调研发现,目前有机农产品主要有3种销售渠道,分别是:

主要城市的商场、超市和专卖店:商场和超市是针对个人消费者的主要渠道,发展前景良好。在大型连锁超市,如家乐福、沃尔玛等,许多有机农业品牌设有专门的销售柜台。

礼品市场:礼品市场是有机农产品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这些作为礼品的有机农产品往往需要进行专门包装。主要通过直销或专门的分销网销售。

直销与网络销售: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农场直销还是网络销售都未成气候,仅占总收入的很小一部分。然而,他们通过不断提升产品知名度并为消费者提供一手信息的方式成为企业的整体推广策略的一部分。

根据理德斯普公司调研统计,这3种渠道销售比例依次占到有机农产品市场的62%、16%、15%,其他销售渠道占到7%左右。

小结

有机农业范文第9篇

突出平台建设。打造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早在2003年,我县就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有机产业发展规划,专门编制了有机食品基地建设计划,在先期建设的4个有机食品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全县陆续建成并通过认证的有机食品基地36个,面积近10万亩,并形成了运西有机稻米、有机蟹、有机猪,中部有机鹅、有机猪、有机蔬菜和东荡有机三大有机产业规模化基地,共12个有机产业园区。

在有机食品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着眼于进一步提高有机产业的集聚度,将境内京杭运河以西至宝应湖约120平方公里区域规划建设成为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其中,核心区80平方公里。2007年1月,该区域又被批准为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宝应有机农业核心区,实行两区合一规划建设。重点建设“六区一中心”。即“中国十大名蟹(高效特水)养殖区、生猪良种引繁区、有机稻米种植区、绿色蔬菜种植区、花卉林果种植区、生态农业度假区和有机食品研发中心”,逐步实现了有机稻米、有机水产、有机蔬菜、有机畜禽、有机林果产品系列化。

突出龙头带动。打造有机农业加工基地。近年来,我们按照“政府规划引导、企业自主经营、市场配置资源”的方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全县食品加工企业进行分类指导,重点加大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申报有机食品加工资质,并从征地、融资、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使其成为全县有机产业的“火车头”。目前,粮油、藕制品、蔬菜、畜禽四大有机食品加工企业群体年产销规模超25亿元,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同时,加大对外招商力度,以中国宝应荷藕节和国内相关经贸洽谈活动为平台,先后有泰国、新加坡以及台湾、香港和国内多批客商来宝应考察洽谈,宝泰米业、兴泰农牧等一批企业相继落户。下一步,我们将依托现有农业特色资源优势。梳理产业链条,围绕上伸下延,引进龙头带动型、旗舰型和产业链项目,做长做大产业链,力争每年新增1个大型外向型龙头企业。此外,还不断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紧紧围绕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战略,立足宝应农业有机、“四水”(水稻、水产、水生植物、水禽)特色,不断整合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有机产品品牌。目前,全县已拥有有机食品品牌12个,涵盖稻米、荷藕、畜禽、瓜果、水产5大类12个品种,其中,宝应荷藕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宝应湖有机大闸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蟹之一,安宜大米、宝应湖大闸蟹、有机藕制品成为江苏省优质名牌农产品。为进一步形成宝应有机食品的品牌声势。我们将整合全县有机食品品牌资源,集中主推“宝应湖”品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

突出安全监管。打造有机农业检测基地。随着有机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加强质量控制,保障食品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坚持用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有机产业的发展,建立切实可行的有机食品安全综合控制机制。在肥料应用上,推广应用减量增效控污技术,积极应用有机肥、生物肥等生态肥:在畜禽养殖上,推行生态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现代畜禽养殖模式,大力推进沼气工程等能源环保设施建设,积极推广“猪-沼-作物”等农牧结合的生产模式。同时,在有机农业项目区建立有机农业监控分支机构和检测点,着力构建以县级检测中心为龙头、镇级检测点为骨干,基地、市场、超市等快速检测点为基础的全县有机食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网络,逐步形成县、镇、村三级有机农业监控体系。目前江苏省8个地方标准中有5个在我县制定,省级有机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已落户我县。

突出市场培育,打造有机农业集散基地。开发有机农业必须高度重视区域市场体系建设,提高有机食品的品牌效应,努力实现产业与市场的良性互动。目前,我县已在10多个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大型超市设立了有机产品销售专区(专柜),在扬州、上海、南京等地设立了宝应有机稻米、有机大闸蟹等产品营销专店(点),畅通了有机产品的销售渠道。本着“高起点、国际化、实用性、盈利与服务一体化”的原则。我们将重点建设中国有机产品交易中心,该中心主要由交易、信息、价格采集、仓储、物流、招投标采购、竞价拍卖及示范基地等部分组成,交易方式涵盖现场交易、期货买卖、订单调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展销展示、团购竞价、出口贸易等,为全国各地有机产品提供一个交易平台,进一步奠定宝应在全国的有机产业集散中心的地位。

突出功能拓展。打造有机农业观光基地。当前,以“走近自然、感受生态”为主旨的生态旅游正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推崇和青睐。宝应生态资源禀赋优越,有机产业发展较快。具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基础和条件。完全可以在拓展现代农业功能空间上取得新的突破。目前。全县已建成白鹿岛生态园、荷园2个综合型有机农业旅游观光园区,其中。白鹿岛生态园总面积1万亩,总投资3.7亿元,集有机农业开发、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住宅为一体,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荷园则依托原有的荷荡风貌建设,被誉为苏北的“沙家浜”。2007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我们依托上述主要景点,开通了三条“宝应一日游”精品线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下一步,我们将在完善发展上述景区的同时,重点推进部级宝应湖湿地公园建设,突出“新、绿、野、趣”四大主题,进一步提升宝应观光农业的品位和影响。

有机农业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有机农业;害虫防治;生物防治

1有机农业害虫防治的相关概念及现状

有机农业是指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只使用有机肥和畜禽粪便做养料,不使用化学药剂杀虫的种植模式。有机肥是使用植物残渣和动物排泄物等非人工合成的肥料。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是农作物生长大量需要的元素。害虫防治技术在有机农业种植中分为3类:农业种植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其中农业种植技术是传统的除虫技巧,生物防治是科学发展后形成的有效技术,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害虫天敌)和生物的代谢物杀死和诱杀害虫。目前,农业中常见的杀虫模式还是农业种殖技术和施洒农药两种方法。现有的绿色的生物防治还没有广泛运用到农业中,甚至很多地方的农民没有生物防治的新型概念。施洒农药对地方农民来说依旧是最有效的防治害虫的方法。但是这与目前日益提升的健康观念是相违背的。为了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市场上出现了鱼目混珠和虚假广告的现象,将施洒化学肥料和喷洒农药种植出来的作物说成是绿色食品。健康和绿色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地方政府和相应组织应该帮助农民尽快学会生物防治的方法,同时市场部门也要运用严谨考核标准和大力的执法力度维护消费者的安全和消费权益。

2有机农业中害虫防治技术

2.1农业种植技术

农民通过口耳相传的传统除虫经验和自己多年的种植技巧,摸索出了对农产品无危害的除虫方式。例如除草施肥、间苗养殖、更换种植品种、剪枝去芽等传统的手工方式。这些方式方法是为了给作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除草施肥是为了提高作物与其他田间植物的竞争力。间苗种植有效防治了害虫大面积侵犯作物的现象,更换种植品种是为了改善土壤结构,因为常年种植一种作物,会使土壤中该植物所需的元素慢慢消失殆尽,影响作物健康生长。剪枝去芽是为了提高作物的生命竞争力,同时又能提高产量。这些农业种植技术是间接地通过作物自身顽强的生命力来提高对害虫的免疫能力

2.2物理上的防治措施

这些措施是人类的思想结晶,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不同之处在于,物理防治设计,更能体现人们的创造性。例如在大型果树的种植上,常在树干上刷上生胶和黏漆来粘住爬行类和飞行能力不强的害虫。种植者会在作物缝隙放置一些水盆,用来淹死误入的作物,水中会加入肥皂水或者油物来增大水表面的附着力,使误入的害虫不能再次起飞。农民在小面积种植作物时采用铺盖保护网的方式隔挡有害飞虫和鸟雀,还用利用套筒来保护作物的根茎,防止根茎在底部被咬断。还会用诱饵来制作小陷阱诱捕害虫。物理上的防治措施被用在种植面积不大的情况下,这种防虫方法大都无法一劳永逸,费时费力。

2.3生物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相对比前两者更具科学性。在目前的生物防治上有2种方法:用生物来对付害虫;用生物的分泌物来对付害虫。在传统的除害中已经分出了有益生物和有害生物,蛇、青蛙、蟾蜍等生物对于所有的农作物来说是有益生物,在治理已经遭受严重虫害的作物时,就得大力引进、放养害虫天敌。有一些真菌细菌菌类的生物对于防治害虫也是大有作用的,例如苏云金杆菌被害虫使用后,会破坏肠胃,使害虫不能进食而死。在生物分泌物的害虫防治技术上,会使用雄性或者雌性分泌的吸引配偶的物质来提炼为性诱剂,将性诱剂放置于陷阱中以此诱捕害虫。运用害虫喜欢的气味来制作发出相同气味的诱剂,例如有些害虫偏好水果和动物腐烂的气味,通过气味的诱惑将害虫消灭在陷阱中。

3结语

生物防治技术应该广泛推广到农业生产中,科研人员和农业耕作者应该一起努力将现代文明结合到传统除害的技巧中,打造一个生态绿色的农业环境。只有利用健康的良性循环的种植方式,生产出来的食物才是绿色的、健康的。

参考文献

[1]侯建文,赵烨烽.有机农业技术中的病虫防治[J].南京农专学报,1999(4):39-43.

[2]刘子英,刘保明.有机农业中害虫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03(4):69-70,73.

[3]郑运章.有机农业中的病虫草害防治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2(10):19-21.

上一篇:农业户口范文 下一篇:农业科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