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0 12:57:50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范文第1篇

有机化学实验教法的革新

现在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教师更多的侧重给学生分析实验原理,介绍实验仪器,描述实验过程,讲解完成实验的注意事项。以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为目标。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是没有帮助的,为了提高学生实验素养,掌握实验方法,应该重点给学生讲解实验过程中每一步的目的、作用,并结合相应的文献,对同一类实验方法进行总结。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使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掌握达到举一反三。从而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在实验上的综合总结能力,创造能力。除此以外,在实验教学中,还可以引入多媒体仿真实验,通过图像、动画、文字、声音对一些不良的实验后果及可能发生的实验事故进行模拟[4]。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和掌握。

有机化学实验仪器的革新

[5]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学生现在使用的,是传统的磨口玻璃仪器。虽然这些仪器也能帮我们完成有机化学实验。但是,随着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有机化学实验仪器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如现在的熔点测定,已经用显微熔点测定仪或视频显微熔点测定器代替传统的毛细熔点管法;蒸馏及沸点的测定,用旋转蒸发仪比用玻璃仪器安装的蒸馏装置更方便,折光率的测定,已经出现了数字显示的折光仪。所以,实验室的仪器配置也要跟上时代的变化,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实验技能不与时代脱节。如果学生的实验知识越全面,那么学生将来对新的实验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的革新

传统的实验报告,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试剂及仪器、实验装置图、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结果讨论等。现在很多高校一直沿用这种写法,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不会思考,只会照搬教材中的内容,从不把分析和讨论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及结果作为重点,甚至出现编造或照抄他人的数据的现象。久而久之,产生对实验教学不重视的思想。为了加深学生对实验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我们更应该鼓励或要求学生实验前查阅文献总结多种实验方法,实验后分析各方法的优劣。或者让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6],实验报告的形式并不重要,关键在实验报告中要体现学生自己的工作和见解。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内容 课前预习 实验报告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民办或公办独立学院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目前,独立学院已日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独立学院的学生拥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譬如活跃、热情、有个性、善于发现新事物,同时他们作为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又具有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不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较差和自律能力有待提高等特点[2]。有机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化工、生物、制药、食品、医学、材料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又是相关专业学生学习《材料化学》、《高分子化学》和《药物化学》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有着特殊作用[3]。但是完全照搬本一、本二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教学方法与手段,往往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们必须在把握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012年,笔者参与了江苏大学京江学院(独立二级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期间的探索为今后独立学院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下面是笔者授课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时间

在常规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有机化学实验概述、磨口仪器的介绍、回流、蒸馏基本操作常作为第一讲,实验学时为4学时。这些内容涉及有机化学实验中的两大重要操作,即蒸馏和回流。这两个操作的熟练和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后面每一个合成实验的进度和产品收率。因此,对于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稍差的独立学院学生来说,第一讲的内容可以为5学时,并且适当补充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技巧。比如,教学中可以借助插图细致、耐心地向学生讲解磨口玻璃仪器的类型、型号与尺寸、清洗和拆装的要领。又如,在讲解回流和蒸馏操作时,除了介绍其原理之外,可以编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记住操作的注意事项。在回流操作中我们可以用以下顺口溜:试剂慢加无危害,通水之后电再开,防暴沸石必须在,水流下进上出来。在蒸馏操作中我们可以用以下顺口溜:隔网加热冷管倾,上沿下沿两相平。需加沸石防暴沸,热气冷水逆向行。同时,在回流和蒸馏实验后,我们可以提醒学生把回流和蒸馏操作用手机拍下来,便于学生写实验报告和下次快捷地搭建装置。

二、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间提问

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提出了要求。对于主动性稍差的独立学院学生,我们要求他们课前完成预习报告,预习报告作为平时成绩的考评依据。同时我们要重视课间提问,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熟悉实验步骤的好习惯。譬如,在实验“乙酸丁酯的制备”的教学中,笔者精心设计了“为什么选用浓硫酸为催化剂”、“为什么选择增加原料醋酸的量”、“怎么能做到对产品进行粗提和精提”三个问题。在教学中,笔者认真倾听学生的答案,并结合实验步骤分析问题的最终答案。通过这个过程,大部分学生在预习中能更主动地思考问题,对实验原理、仪器装置、实验步骤、主要事项等要点掌握得更好,做起实验也更得心应手。于是那些平时不愿动脑筋的学生不得不开动脑筋,那些不会思考问题的学生慢慢也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真正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严格规范实验报告书写

“温故而知新”,学生在完成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重新回顾实验原理、仪器装置、操作步骤和注意要点。这样做,学生实验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学生也才能真正地提高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独立学院的学生自律意识欠缺,把做实验当做任务,实验完了他们的任务也完了,实验报告经常照教材上抄写一遍,真正的“雁过无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对独立学院的学生严格规范实验报告格式,内容必须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原料用量及规格、物理常数、仪器装置图、转化产率计算、问题讨论和思考题,还明确规定了实验报告质量是实验成绩的主要考量依据。同时,笔者要求各位学生在实验报告的最后一部分写上对实验的总结,主要涉及分析实验转化率低的原因分析、主产品纯度低的原因和操作步骤出错的原因,以帮助大家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避免一些人为的误差和因素。第一次实验报告批阅时,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分析和总结不到位,仅流于形式。于是在第二次实验前,笔者花了10分钟专门评讲了第一次实验报告存在的问题。通过不停地强调、要求、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越来越深刻,慢慢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最终实验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一年多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笔者所带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较大提高。当然,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与本一、本二专业的学生相比,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水平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马戎.独立学院有机化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2010(30):230-231.

[2]符强.对独立学院特色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8(04):29-30.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课;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机化学是我校药学院中药学专业、药学专业、制药工程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而有机化学的内容可以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得以体现,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可以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实现,是有机化学的最终表现形式。有机化学实验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基本技能操作、性质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牢固掌握基本技能的操作,熟悉性质实验,在综合性实验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老师在实验前先进行讲解,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实验注意事项等,学生根据老师所讲解的内容进行操作。实验的反应步骤、反应现象,甚至连实验结果都写的清清楚楚。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即使不预习,也清楚如何操作,即使不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也能清楚有何现象,即使不认真总结规律,也知道会有什么实验结论。因此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对这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1-2]。

1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改变以老师为主体,而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实验预习阶段、实验讲解阶段、实验实施阶段、实验报告撰写阶段、实验评价阶段。实验预习阶段。提前一段时间(2周左右)将要做的实验通知学生,要求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掌握实验目的及原理,分析各实验方法的优劣,优选出最佳实验方案,并画出实验装置图,列出相关注意事项等。实验讲解阶段。老师通过批阅学生的预习报告,挑选3组最具代表性的实验方法,让同学就自己所优选的实验方案进行讲解,最终通过讨论、问答,确定2套理想的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实施阶段。根据确定的2套实验方案,把学生分成2个大组,再将大组分成合适的小组进行实验。每个大组采用其中的一个实验方案,对2个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比较,比较实验的时间、现象、结果等内容。实验报告撰写阶段。要求同学根据实验方法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并写出自己的实验体会,也可以通过跟另一大组的同学进行交流,以比较两种方案的差异。实验评价阶段。老师通过批阅实验报告,对学生实验报告中的实验时间、现象及结果进行统计,结合实验中的创新性对2个实验方案进行一定的评价和打分,也可以把实验方案的采用及实验方案评价结果计入实验成绩,以督促学生积极、主动、有创新性的优选实验方案。这样在实验进行的所有阶段,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督导,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2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创新性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包括3部分内容,基础操作、性质实验、综合型实验。我们在实验内容安排上,遵循减少性质实验、保留典型的综合型合成实验、增加与生活相关实验的原则进行实验的安排。例如,对于合成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备和乙酰苯胺的制备是有机合成实验的经典,必须保留并进行强化,这些实验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操作,并有助于学生把有机化学理论课堂上讲的理论知识与实验进行有机结合,进行充分理解和掌握,为创造性的发挥奠定基础;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增加了天然有化合物的提取实验,如从牡丹皮中提取丹皮酚等。牡丹皮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质,而丹皮酚又是一种利用价值较高的化合物,学生的兴趣瞬间提升。从牡丹皮中提取丹皮酚的实验,主要是利用丹皮酚的理化性质符合水蒸气蒸馏的条件,让学生掌握水蒸气蒸馏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和实验装置。传统的水蒸气蒸馏实验常采用苯胺或肉桂酸作为分离对象,使用的药品毒性较大,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不高。改用牡丹皮做实验原料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极为显著。学生能够对实验原理透彻理解,对实验中现的现象认真观察,积极讨论,收到了非常满意的教学效果。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原料是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对实验就会有更加浓厚的兴趣。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就会更更认真,更能容易独立思考和积极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在实验报告的讨论中更为认真的进行了实验经验的梳理。因此更利于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创能力的培养。

3丰富教学手段,进一步进行创新能力的挖掘和培养

要在课题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灵活多变的实验教学手段,进一步丰富有机化学实验内容。例如可以在传统实验教学的时间之外,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主选题选导师,到实验室进行SRT的实验,就是我校近年来开展的一个极有意义的实验项目。学生在查阅文献后自主选题,设计实验方法和路线,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这能激发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是什么?有人说教育就是把学校教给你的知识都忘记,剩下的就是教育。创新能力则属于剩下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兰州大学,复旦大学.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4-125.

[2]何伟力.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166-167.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考核;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232-02

0 引言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化工类各专业的一门独立且重要的必修课,是训练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验证有机化学中所学的理论,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与鉴定的方法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思维和动手能力[1]。同时他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究其原因在于:①学生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认为实验考试好过关,在上实验课时常因参加学院或系上的各种活动请假缺课;②实验课教学照本宣科、学生“照方抓药”,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对实验过程及现象不认真分析思考、只投完成任务走过程;③认为有机实验课耗时间、毒性大、即使来做实验,也是慌慌张张草率完成;④由于在中学大部分学校给学生不做实验而是应付高考背实验,因此学生本身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经验缺乏;⑤一部分学生在实验时报学校的公选课,为了上公选课而放弃实验课。基于上述问题,我们探索和实践了对有机化学实验课考核的新办法,以求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 有机化学实验课考核必须与时俱进

以前的实验课考核是在期末出一个合成实验题目一次完成,即让学生在4h内完成一个未做过的有机物的合成实验,该实验题目提前告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在提问每个学生的同时认真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准确给其操作分,根据产品的产率和质量给效果分,根据随机口头提问给回答问题分,再加上实验报告的批改分和操作安全问题最终给一个综合分。这样做虽能检查学生的实验能力,但只能检查一个实验的,平时不认真实验的学生充分准备一个考试实验可能会取得好成绩,而平时认真实验的学生可能由于偶然失误反倒不及格,因之这种方法有片面性和偶然性,会使认真学的学生和不认真学的学生成绩颠倒,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出现了考核不公正、不全面、不科学的现象,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故实验考试改革势在必行[2]。

2 改革实验考核方法,调动学生做好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做好实验的积极性,我们打破了以往以考勤和实验报告为主进行成绩评定的旧体系,构建了新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首先我们从源头上遏制了一部分学生对实验课的应付偷懒现象,将原来的平时实验和考试2人一组进行实验均改成单人单做,这样避免了在2人一组实验中一主一副,副手可以不动手甚至离开的现象,制度强迫每个学生必须单人单做,使每个学生学到了实验操作的真本领。其次,新的实验考核方法是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形式,即平时对每次学生实验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出勤、实验报告的书写、是否经常损坏仪器、实验台面整洁及值日等。再次期末组织专家组再进行操作技能与基本理论知识考试。期末考试由3-5名教授组成专家组全面考察学生的整个实验过程,并随时提问学生相关实验的理论知识。这样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促使学生平时重视实验做好实验。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必须在学生平时的实验操作中不断训练。因之教师必须在平时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和大胆管理,而期末考试只是一种检验手段。平时实验考核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实验、重视实验,促进学生掌握娴熟的实验技能,训练学生的的基本功。平时实验成绩以实验预习报告及实验记录报告、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报告等来进行评分。实验过程考核包括: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安排的合理性、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等。平时考核占60%,期末考试占40%。这样既保证了整个实验教学的有序有效进行,也避免了最后一次实验考试的偶然失误。实践证明,多方位多角度的实验考核方式的实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它彰显了学生对参与实验的重视程度的增加,从而使学生在实验预习和操作过程中更加注重独立思考和自身技能的提高,同时其积极性、主动性、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了显著地提升。

3 重视平时实验预习考核,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查阅文献能力

学生在每次进行实验前,教师要认真检查学生的预习实验报告,无预习报告不能进行实验进行实验,并依据实验预习报告的要求和口头提问合理评定成绩。为了使实验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要做充分的预习和准备,预习时除了要求学生反复阅读实验内容,领会实验原理,有关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外,还需查阅所用药品试剂的理化性质,写出预习提纲。其预习提纲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含主副反应方程式)、原料产物和副产物的物理常数、正确美观的装置图、用图表形式表示实验步骤、挖掘实验成败的关键问题和注意事项,有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为做好每个实验奠定基础。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报告和口头提问,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做好实验的热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网络化学资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机物的理化性质、解释实验现象、预测实验结果和选择正确的合成方法,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了解相关科研方向的研究现状与最新进展。并使学生掌握了文献查阅的基本方法。从而为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

4 加强实验过程考核,培养学生娴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

过去学生的期末实验总成绩一度时间也实行过主要由平时实验成绩决定,平时实验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预习、操作、结果、报告及出勤决定,由于在整个实验成绩的评定中考试环节,使学生对实验课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生认为只要马马虎虎完成平时实验就能过关。为此我们实行了平时严格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办法给学生期末总成绩。

为了使学生重视平时实验,掌握娴熟的实验技能和基础知识,我们对实验考核进行了大胆改革。在平时实验考核中,预习报告和提问占20%,实验操作过程占60%,实验报告占20%。在平时的实验操作考核中,教师在讲授后主要考核学生的仪器安装使用操作是否规范正确、操作的熟练程度、仪器安装是否合理美观、实验过程是否有序安全、产品的产率和质量、实验是否按时完成等。在考核操作过程的同时还要对每个学生口头提问2-3个问题。并要求学生对固体产品测熔点,液体产品测折光率,以检验产品质量。通过平时对每个学生的每个实验进行严格考核,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做好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娴熟的实验技能和基本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5 规范实验报告的书写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规范的编写实验报告是完成整个实验教学的结束语,实验报告是学生对整个实验工作的全面总结。实验报告的编写内容包括实验的目的要求、反应式、主要试剂药品的规格、用量、理化性质、毒性、实验步骤和现象、产率计算、讨论等。要求实事求是填写实验报告,文字要精练、装置图要准确美观,讨论要认真。在报告中必须对实验进行总结,总结该实验的重点难点及实验成败的关键问题,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出现的问题,整理归纳实验数据等。关于实验步骤的描述不得照抄书本,要求对所做的内容作概要描述,这样也是把各种实验现象提高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步骤,是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6 组织专家进行期末考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有机化学实验期末综合考试中,我们组织以3-5名教授组成的实验课考试专家组,通过专家组的考试,每个学生班总会有5个左右的学生考试不及格,这样对学生产生压力,迫使学生在平时的实验课中不得不认真学习。期末综合实验考试内容包括实验基本理论与实验基本操作,采取笔试、口试、实验操作三种方式先后进行。笔试是在1h内完成一张考卷,着重考核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包括一般知识、安全自救、实验技术、实验原理、问题解答等基础理论),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基本技能和实验原理等有关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验操作是在所开设的实验内容中;每个学生各自抽一个不同的合成实验内容,单人单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个合成实验,实验过程中专家组在一旁仔细观察学生的整个操作过程。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就学生实验选材是否合理,仪器安装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细节处理、现象观察、问题解决、实验是否按规定时间完成等方面进行考核;口试是专家组教师在实验前和操作过程中,随机提出的包括操作和实验装置方面的理论性问题和技术性问题、实验原理、实验注意事项等问题,要求学生在最短时间内随机回答。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对问题回答的正确性、熟练程度、灵活运用能力进行综合打分。进行这样的实验考试,避免了给人情分,将原来的全及格变成每个学生班总有5人左右不及格,对平时实验不认真的学生进行了准确地鉴别和显现,其中不及格者多为平时实验不认真的学生。与此同时,通过这样的考试,使学生经历了一次知识、技能、心理素质等全面的检查,学生学习优劣和成绩的差距明显加大和显现。在创新方面的差距也清楚地反映出来,分出好坏优劣。这样的考核形式虽然费时费力,但对部分不重视实验课的学生是鞭策,对好学生是鼓励。促进了教风学风的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1世纪是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新技术产业突飞猛进的新时代,要培养适应新世纪的急需人才,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因此,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才能与时俱进。正由于我们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实行了大量的改革,使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因此使我系学生考研率由原来一直持续的20%以上猛增为41%,有机化学课程(含有机化学实验)还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孟庆祥.改革实验考核办法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科学,2007,4:23-25.

[2]李建军,李国安.实验过程考核的意义和途径[J].实验研究与探索,2007,26(4):106-108.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 实验教学 理论与实践

1.前言

目前,有机化学是目前化学专业的学生必修课程,其要求学生充分掌握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同时把有机化学知识应用到后续科研实践与课程中。此外,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与科技发展,高校势必会不断地更新教学体系与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而新型教学观念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因此在有机化学的实验教学改革中,必须提高有机化学的实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综合创新的能力,从而提高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水平。

2.有机化学教学现状

高校有机化学的实验课程是化学专业的基础实验,也是精品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有机化学教学对象包含建工、化学、环境工程与生物等专业,其覆盖面比较广,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综合实验、有机合成的实验、基本技能与基本操作实验三大部分。在很多高校有机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实验前教师要进行讲解,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教师对学生实验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纠正,最后规范实验的操作流程,而考核则是使用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相加的方式,其中始末考试包括实践操作和笔试两个部分。但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目前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还存在准多缺陷,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教学比较古板。很多教师不能采取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比较古板。学生也不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无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难以掌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重点,只是盲目记忆教师所讲内容,例如: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反应式的记忆。也不能结合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经常出现盲目操作化学实验与出现化学理论空洞等现象。

第二,有机化学实验内容比较零散,并且没有突出重点,互相分割独立。换句话说,目前实验内容经常局限于简单实验制备、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基本的操作实验,致使实验和实验间缺少关联性,加之,系统性比较弱,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只能做一些零碎实验,无法真正掌握有机化学的实验整体性与统筹性。第三,有机化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源动力不足,而且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学效果与化学实验的设计初衷相背离的情况。例如:有机化学实验设计本意是要把有机合成全过程贯穿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完成整个实验操作的能力,但是由于有机化学教学时限,或者是和其他的课程出现时间冲突,实践教学中学生只会按照课本来操作,致使教学过程缺乏创新,也就无法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1]。

3.理论与实践贯通专题式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对策

3.1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融合传统内容与有机化学化学的实验教学

拓展性教学在有机化学课中的运用,首先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将有机化学反应与化学知识的应用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显示出有机化学课程的基础作用。例如,在给化学专业学生讲解卤代烃反应时,应该结合芳香氮芥一类烷化剂的实际应用进行实验。教师采用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教法,应该从化学专业的角度出发,实验时,要尽量将有机化学知识紧密结合于化学实验中,使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对相关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体现出有机化学课程的内涵。另外,由于有机化学在化学专业的应用发展,必须符合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因此,有机化学的学科特点与任务要求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化学的相关知识。

例如,在讲解腈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时,要介绍常用的NaCN取代法,即由醛一步氧化后生成腈。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酶催化有机化学反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又如:可以用脂肪酶来催化酯基进行水解得到芳胺类物质;在温和条件下,用面包酵母催化芳香硝基化合物进行还原反应,也可以得到芳胺类的物质,这一类催化法可以适时地介绍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培养化学专业应用技能,进而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2]。

3.2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高校有机化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比较强,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教学是引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同时进行每个专题的实验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使学生在实验之前进行预习与查阅资料。此外,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有计划要实验步骤与原理,引导学生独立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的现象――分析实验的结果――完成实验的报告,并积极总结与探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充分结合试验中获得的知识与理论知识,然后将有机化学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利用实验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实践技能。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实验教学时,应该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的教学体系,体系内容主要包括:预习报告、实验要领、关键操作、现场指导、评价体系等。预习报告要求学生写出预习体会,这样学生能够对实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与把握,预习报告达到要求的学生,才可以开展实验操作。教师在讲解实验要点时,要尽量做到“精辟”。

例如,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应简要介绍装置中各个部分的名称和作用,重点讲解清楚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以及装配时的注意事项。最后还要强调装置各接口的连接处应该套紧,要求学生重视实验的安全性,并传授一些常见、有效的问题处理方法。这个过程大致控制在20分钟以内,此后由学生进行自主操作。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观察,并适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最终要求学生写出评价性的实验报告。学生的实验报告中,要略写实验的原理与步骤, 重点放在实验结果与实验讨论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情况,选出较为优异的学生,并在课堂上给予点名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3.4加大课堂的信息量,应用总结和对比方法进行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授教材上的知识以外,还要介绍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含量是拓展性教学的具体要求,也是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应在不脱离课堂主题的前提下,适当传授一些课外知识,摒弃囿于教材、照本宣科的教学观念。在介绍烯烃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引申介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烯烃复分解反应,还可以讲解钌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相关知识;在学习立体化学时,补充介绍关于不对称合成的知识。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不仅能够达到活跃学习气氛的目的,而且还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值得强调的是,有机化学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混淆相似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性与比较性。

3.5专题式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案

有机化学实验方法与实验内容经常会影响实验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确保有机化学实验内容具有综合性与先进性,而实验方法要以新手段、新技术与新方法为主。并在实验教学基本内容的前提下,根据化合物种类来划分专题,例如:在胺、醇、烃、脂与酸等,每个专题应包含该类的化合物拓展实验、制备实验与应用实验,等。而且实验条件、反应机理与相关问题都需要学生高度重视,并在实验中应用所学知识,同时应用新方法与新技术进行实验[4]。

在实验前,教师要让学生预习实验的基本操作与理论知识,并要求学生按照合成化合物选择相关反应仪器,充分掌握各种实验企业应用范围与使用方法,同时明确各反应仪器作用以及注意事项。当实验技术以后,要按照试验情况与文献查阅情况展开讨论,对比试验方案利弊,分析实验的结果。进行专题拓展实验与应用实践教学时,使用项目组形式,根据试验产品差异来分小组,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4.结语

教师肩负着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责任,要切实推动我国教育的稳步发展,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化学专业中,有机化学课程的知识内容较为丰富,将理论与实际贯通专题式教学方式应用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能够显著提高有机化学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改进和完善有机化学的教学方法,并适时转变以往的老旧观念,却化学转发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从而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秋平,强根荣,王海滨.专题式教学方法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4,23(05):98-102.

[2]朱彦卓,赵丽娜,赵艳凝.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开展“实验探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34(06):68-70.

[3]孙莉,强根荣,王海滨.理论与实践贯通的专题式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物业・现代经济,2013,14(02):66-67.

[4]强根荣,王海滨,杨振平.理论与实践贯通专题式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180-182.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探索

有机化学是高校化学、化学教育,以及应用化学、高分子、环境工程等化学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有机化学实验作为对理论课的补充,是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理论知识的体验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实验原理和实验技能的操作过程。在化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中,有机化学实验课与有机化学理论课一样,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

作为皖西南地区唯一的本科师范院校,安庆师范学院高度重视实验课程的建设,对实验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依据我校的科研条件,对沿用的实验教材进行重新编写[1];开设综合性的实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每年在学生中开展“实验操作技能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课教学改革,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由学生自主设计的科研项目多次在国家“挑战杯”设计大赛中获奖。本文从实验教学与考核的角度,对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重视传统教学经验

1.规范“三个”报告

学生的实验能力往往是在实验操作、回答思考题与完成报告等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一次系统的有机实验由三部分组成: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数据记录报告和实验报告。实验预习报告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帮助学生对实验操作事先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把握;实验过程强调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注重要求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依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设计实验数据表格,规范条理的记录数据,同时学生对所记录的感性层面的现象和数据进行理论思考与解释,以便在实验报告中得出结论。实验报告是对整个有机化学实验的最终检验,包括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果分析和结论,而学生在撰写实验报告时,必须字体工整,表达清楚,准确地阐述实验的原理、实验装置示意图、步骤、现象等实验过程并总结陈词。

2.规范学生实验操作

我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是从性质实验过渡到合成实验和设计型实验。学生从验证实验现象开始,相互之间比较实验操作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培养实验中规范操作的意识;进而通过开设一系列对于粗产物分离和提纯的操作性实验,强化学生处理反应产物的能力;顺利过渡到合成实验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就实验所需的合成条件,在学生深刻认识实验原理,以及粗产物除杂过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举一反三,最终学会选择正确的实验仪器,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完成设计型实验。

3.重视思考题和结果分析

教师以实验为基础,联系实验原理提出思考题,引起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动脑思考的主动性。只有认真完成实验并加以理论分析,学生才能够很好地回答教师提出的思考题。回答思考题是对整个实验的再思考与提高[2],在实验中,教师围绕每个实验提出深刻的思考题,不但可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与学习,而且可以使学生较好地锻炼理性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1.学生实验与教师科研相结合

我校根据教师的一些科研课题开设开放性实验,学生自主报名,利用课余和暑假的时间参与实验研究,查阅文献,学习反应机理,进一步提出设想,在教师帮助下优化反应条件,并动手实验。参与这些实验的学生多数以这部分工作为起点开始自己毕业论文的撰写,并且为考研面试中的实验操作部分打下基础,更有提出一些较好设想并努力进行实验的学生凭借实验成果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作竞赛,其中《基于Ni(dmit)2分子自旋梯材料的制备和构效关系研究》获2009年全国三等奖。

2.开展有机化学实验的“双语教学”

应对我校化学化工学院的大多数毕业生都选择进一步深造的现状,考虑到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研面试,选择性地开展有机化学实验的“双语教学”[3]是必要的。对于同一个实验,同时开设中文和英文两组实验,让学生依据个人对英语的驾驭能力进行选择。实验完成后,实验报告必须用英文书写,这对学生以后撰写科技论文大有益处。对于学生来说有机化学实验英语教学是一个难得的系统学习运用专业词汇的机会,对以后工作、科学研究及进行学术交流非常重要。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指导学生查阅与实验相关的科技文献,学习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如何采取恰当的教学措施,达到既能帮助学生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词汇,又能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技能操作的双重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3.有机实验的微型化和绿色化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作为对理论课的重要补充,开设的课时量为108学时。实验中所使用药品大多数具有毒性和易燃性,实验流程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由于教育扩招,学生多,班级多,而实验室的资源有限,如何降低实验试剂的用量,节省实验时间,降低污染成为实验室需要解决的难题。

微型实验是近年来国内外迅速发展的一种实验方法和技术[4],它具有节能、安全、减少污染、实验迅速等优点,并且实验的微型化不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可以减少实验三废,对保证学生和教师的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有实际意义。

近年来,超声波、微波、光、电及生物催化剂(酶、微生物、抗体酶)、绿色溶剂(离子液体、超临界流体、水)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形成了一系列先进实验技术[5]-[6],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对于加快反应速度、提高产率、减少能耗、减小污染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在微波合成β-萘甲醚实验中,利用微波加热的方式取代传统加热,提高了反应速率,节省了不少时间。

三、建立新实验考核体系

实验课成绩评定是检查教学效果和激励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7]-[8]。严格的考核是正确引导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监督和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及应用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我校的实验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考核、操作考查和期末实验理论考试,平时考核是指对学生的“三个”报告的撰写情况和平时表现进行打分,教师通过整个学期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观察,对学生的真实水平有清楚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这一部分占实验总成绩的30%;操作考查主要是就选定的设计型实验对学生搭建仪器装置和实验基本操作的动手能力,对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综合能力等多个角度进行考查,根据学生的操作与回答情况进行打分,这一部分占实验总成绩的30%。实验理论是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内容,实验理论考试可促进学生在掌握具体的操作上更进一步理解各种操作的理论背景知识。实验理论考试主要对学生进行有关实验的理论知识、基本操作、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书面考试,实验理论考试成绩是学生实验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部分占实验总成绩的40%。

这种实验考核方式既考查了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又考查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还体现了成绩的真实性和公平性。

四、结语

我们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优化了实验教学体系,强化了实验教学环节。学生的实验技能训练和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加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科研创新精神,不少学生发表了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考上研究生的人数逐年上升,占毕业生总数的50%左右。他们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敢于实践创新,受到了用人单位普遍欢迎,经过两三年实践就能成为所在单位的教学科研骨干。有机实验教学改革也大大促进了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积极性,形成了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王伦,方宾主编.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陈海燕,林翠梧,段文贵,蒋林斌,赖刚.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2009,(7):100-101.

[3]尹传奇,黄齐茂,陈世清.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探索[J].广东化工,2009,(9):218,235.

[4]钱贵晴.微型化学实验与创新教育[J].化学通报,1999,(5):2-6.

[5]孙尔康,高卫,张剑荣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建立绿色化学实验室[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1):10,34.

[6]高成庄,申国玉.高校绿色化学实验教学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7,(21):159-160.

[7]曹庆林,杨善中,王华林等.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4):7-91.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本科生;科研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277-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实验课是化学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从理论课程的学习向从事科学研究过渡的重要桥梁。尤其是有机化学实验,以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专业本科生的课程安排为例,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分两学期开课,每学期100学时,共计200学时,是化学专业中学时最多的实验课程。本门课程对于巩固学生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锻炼其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让有机化学实验课起到桥梁作用,帮助学生顺利地从理论学习的模式转入科学研究的模式,笔者根据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进、评价系统的改革三个方面探索本科生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综合能力。

一、实验课教学观念的转变

1.任课教师在思想上重视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本科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要结合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1],为其以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验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在很多高校实验课程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有机化学实验课经常被视为有机化学理论课的附属课程,一般年长且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不愿意去带实验课,最后只能安排一些新进的年轻教师去带课。与此同时,许多任课教师力求简化、敷衍了事,对学生放松要求,这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不利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让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或是科研做得比较好的教师参与其中。这样,一方面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能将其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例如在《用脂肪提取器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实验中,由于中间回流、提取的过程时间较长,我们可以采取先给学生讲解如何提取装置的组装,待装置搭建好,体系开始回流后,再讲解后面的实验内容,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同时也避免了实验过程中空出时间,导致学生没事情做,凑到一起说笑,玩手机。另一方面,教研室多年积累的优良、教风、教学传统也会得以传承,起到了薪火相传的作用。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渗透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前沿科技知识,科研做得比较好的教师甚至可以将他们平时科研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讲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例如,在讲《化合物熔点测定实验》时,我们使用的是毛细管熔点测定法,而现在我们做科研一般是用数字或是显微熔点仪,后者显然要比前者更加精准,但我们为什么还要使用前者呢?这是因为毛细管熔点法虽然不是最精确的,但由于样品用量少、简便易行,还是被广泛采用的,而且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确认并采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实验课,培养其综合的科研素质。大学生多年来学习过程中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如何转变学生的这种观念,任课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首先是对有机化学实验认识观念的转变,跟理论课相比,实验课更要重视课前预习(很重要,这相当于科研工作中的文献阅读),还要消除学生的两个误区(即使是化学专业的学生对于有机化学实验也会有极端的认识):一种是一说到有机化学实验马上就想到的是易燃、易爆、剧毒等,于是做实验时畏首畏尾;另一种是要有“奋不顾身,敢于牺牲”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就。这两种极端的认识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前者会对有机化学望而生畏,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后者容易在实验过程中造成事故。因此,作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想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有机化学这门学科。例如在实验中涉到有危险性的试剂或操作时都要重点强调(如浓硫酸、金属钠、乙醚等)。通过具体地讲解试剂的特点、性质和使用注意事项,既让学生对相关试剂、仪器有了正确的认识,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提高其安全意识。此外,还要注重学生其他科研素质的培养,如实验现象的观察、严谨与实事求是的态度、团队合作意识等,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对于学生将来无论是在国内外攻读研究生还是走向工作岗位都将是受益匪浅的。

二、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进

1.课程讲解增加互动提问环节,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其中。作为教师不应恪守传统的教育观念,尤其不能照搬理论课教学的模式。通过实验课的教学,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本门课程里所涉及的若干反应原理、实验方法和操作等,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的科研素质与能力。另外,实验课的教学不能像理论课那样只有教师在讲,讲完大家就去实验。有的教师把整个实验的内容讲得非常仔细,所有的注意事项也完全指出。即使这样也可能会出现两种问题:(1)学生做完这个实验并没有真正掌握该实验,他们只是“照方抓药”地完成实验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作用并不大;(2)还有一部分学生,实验做得并不顺利,这是因为他们只是应付性地完成了预习报告这一环节,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实验。当教师在讲到关键问题或注意事项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也并不能理解其中真正的原理,导致实验过程中状况百出。因此在实验讲解过程中,教师不能平铺直叙地讲解,要举一反三、前后知识联系,因为实验课上很多用到的知识都是理论课上学过的,同时多以提问的形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这样既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是一种监督,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此外,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能力。

2.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与理论课相比,实验课的教学形式可以更丰富些,既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就应该尽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其中。这个过程可以循序渐进,从前面说的提问环节可以逐渐过渡到让学生上台来讲(比如:实验原理或是实验中要注意事项等)。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试着来讲解全部的实验课内容,让学生自己做一次“教师”。多媒体教学已经渗透到了所有学科,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如果实验室配备了投影仪,可以让学生将要讲的内容制作成幻灯片来讲解,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组负责一个实验,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并查找资料,制作幻灯片,讲解完,其他同学也可以提问。在学生讲完之后,教师再进行点评和注意事项的强调。这种教学形式,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形式,活跃了教学气氛。

三、评价系统的改革

有机化学实验虽然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但一般只作为考查课,即其成绩是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由任课教师打分。由于学分比较重,学生还是很重视的,如果只对教学形式进行改革而不改革成绩的评价体系,可能会造成打分的不公平。实验课的成绩一般由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几部分组成,但很多时候任课教师还是很看重实验反应的收率,这种考核方式引起的后果是学生只是片面地追求产物的收率,根本不注重实验过程,进而忽略了对于规范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等方面意识的培养。因此,只有将评价方式也进行改革,学生才会真正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实验、每一步操作。在基本按照上述几个方面进行评分的原则下,侧重于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两个方面。课堂上的表现,不只是实验操作,还包括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遇到问题时能否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实验结束后打扫卫生的情况等。在实验报告方面,不只是看其是否书写的清晰,还要看实验现象、收率、实验结论是否记录的规范完整,实验日期、实验装置图是否准确记录,以及课后的思考题或是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否做到了认真思考,并分析其原因给出合理解释。上述这些方面是能够真正反映一个学生是否用心去做实验,是否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对于实验所得的产物,要综合分析其收率、颜色、状态等并给出评价。例如,如果一个学生本次实验不是很成功,但其操作规范,并且能够在实验报告中对其相应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分析,那么本次实验的分数就不会太低。相反,如果某学生本次实验虽然结果很好得到产品收率较高,但在实验过程中有很严重的违规操作,或者书写实验报告时照搬教材或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甚至杜撰实验数据,也要对其成绩适当扣分,严重者甚至要对其进行警告。此外,还要鼓励那些在实验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踊跃发言的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2],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对于在这些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要适当在其总成绩中加分。

四、结语

以上是笔者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从学生的反应上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所带班级的学生中,有的在国家大学生化学竞赛中获奖;有的出国深造;有的被保送到中科院或“985”重点高校。有机化学实验课作为化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科研素质好、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艳山,洪霞,曾志杰,陈金香.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本科生科研素养培养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2):150-153.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范文第8篇

有机化学实验是高校化学、化工、制药等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近年来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引入双语教学在各高校中也渐成潮流。然而,作者在自身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低年级基础实验课程双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效果与质量,盲目开展、推广双语教学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关键词:

双语教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一、引言

自2001年教育部明文提出在高校中积极推动双语教学开始,英语、汉语混合教学逐渐成为新世纪以来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领域。作为高校化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许多高校即陆续开始尝试在低年级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引入英文教材,使用英文讲授,以使学生较早接触并熟悉专业英语,便于其高年级阶段的文献查阅、实验室科研等任务。我校也较早地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至今已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借鉴、采用了一系列颇有效果的做法,如编写双语教材、强调化学化工专业词汇、实验讲解时采用较浅显的英文口语、繁难处采用汉语复述、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并使用英文完成实验报告等。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值得改进与反思。

二、反思

1.英文讲授。作为基础课程,有机化学实验课在高校中通常安排在低年级完成。刚开始接触该课程的同学,之前只经过了短期的大学生活,仅有少量的无机化学实验基础。猛然间接触更为复杂的,同时又以英文讲授的有机实验课,遭遇大量的新的专业词汇,对学生而言明显学习曲线显得陡峭了些。许多低年级同学听力基础也较为薄弱,更是难以适应英文讲解的环境。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多处报道的经验,我们尝试过使用由浅入深的授课方法,起初的几次实验大量使用汉语,而后逐渐提高英语比例,而较复杂的操作、步骤先使用英语而后再使用汉语对照讲解。这种英汉对照方式有一定的效果,但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习曲线的问题。此外,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切换中英文讲述,不可避免地引起了语言环境的割裂。汉语与英语在表述逻辑上本身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学生在听课时需要频繁地切换接受模式,往往会导致不必要的思维混乱,引起知识掌握的碎片化。更有部分同学在英汉对照讲解过程中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对英语不去深究,专等汉语的复述部分。这显然并非双语教学的初衷,反而是事倍功半的浪费。针对这一问题,有人建议以较大尺度(章节、课时)为单位而非以小尺度(句、段落)为单位进行英汉对照:先完全以英文讲解整个实验,以便为学生提供完整的英语环境,培养其用英语思考的习惯,进而理解相关知识;待英文讲解结束后,再使用汉语复述主要内容,纠正之前学生可能的理解偏差。我们的初步实践中也发现,这种方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频繁语言环境切换的弱点,然而两次整体性的讲解会使得授课时间几乎成倍延长。在理工科高校中,基础课学时原本就异常紧张,这种做法偶尔使用尚有可能,但大规模、持续性贯穿整个实验课教学几乎没有可行性。2.双语教材。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一本合适的英文教材必不可少。不少学校的双语教学,特别是理论课,往往直接使用国外原版教材。然而实验课程存在其特殊性,各高校由于专业重点、实验室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开设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内容上往往存在很大区别,国外的原版实验教材在这里更是“水土不服”。为此,我们特意编写了与本校情况契合的英汉双语对照实验教材。为保证教材英文的质量,还特地由有机化学与外语两个教研室合作完成英文部分的编写。但毕竟英语教研室编者对化学操作不甚熟悉,教材的英文部分依然很难称得上地道,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错误,对学生的英文学习难免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由于教材中英汉内容基本完全对应,很多学生往往不甚注意英文部分,在预习、复习及实验过程中通常只阅读汉语段落,英文部分遂成为摆设。我们曾考虑过撤除教材中的汉语部分,改为全英文教材,或可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但该做法必然会使得斜率本已颇高的学习曲线愈发陡峭,因此也缺乏可操作性。3.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中重要的总结环节,是对实验内容的复习与提炼,对教学成果的检测与反馈。与诸多其他院校相同,我们也要求学生使用英文完成实验报告。这种做法理论上在实验报告的原本功用之外,还可加深学习者对英文专业词汇的印象,检验其双语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其英文写作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同学受限于自身的语言水平,很难组织好合理、流畅的英文,撰写报告时不得不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英文写作上,反而忽视了实验报告原本的用意。更有甚者,部分同学的实验报告并非自主撰写,而是几乎全盘照抄双语教材中的英文部分,抄写时亦不求甚解,乃至教材中的印刷错误也原封不动出现在报告当中。这种“英文”报告流于表面,毫无意义,完全丧失了实验报告原本的功用,严重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更遑论科学精神的培养了。根据我们自身的实践,盲目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不但完全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反而会使教学质量大大下降。4.专业词汇。多处的实践都证明,在双语实验教学中,化学专业词汇是特别应当强调的内容。我们也发现,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主要熟记的也是诸如化合物命名、仪器名称、实验操作等专业单词。然而受低年级英语水平及阅读量的限制,学生通常依然无法达到更高的要求:胜任专业文献的阅读、写作任务。而这些英语词汇的学习,基本只是一个简单的记忆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实际英文水准帮助并不大。更何况,这些词汇日后在《化学英语》课程中,在日后科研实验室工作阅读文献时又将重复涉及。我们曾对比过开展与未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生在高年级阅读科技文献的情况,并未发现有显著区别。低年级时的双语教学似乎很大程度上做了无用功。

三、结语

总之,经过多年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都耗费更多的资源与时间后,我们发现表面光鲜的双语教学远未达到预期的成果,对低年级学生的专业英文水平提高并不显著。甚至因为学生不得不将更多精力投入在陌生的专业英语上,反而会对实验课程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造成不良影响。英语并非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核心内容,因为双语这个芝麻而丢弃了西瓜,实有买椟还珠、舍本逐末之感。因此,我们认为,双语实验教学———至少在普通高校的低年级阶段———不应为追求新潮而强行大面积推广。对于绝大部分同学,应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教学,而部分英语水平较好的同学或可设立单独的双语教学班。此外,双语实验教学即便展开,也应与之后的专业英语、文献查阅等课程进行统筹安排,避免出现过多的重复、冗余内容。

参考文献:

[1]周萍.有机化学实验的双语教学[J].药学教育,2002,18(2):47.

[2]陈德英.有机化学实验的双语教学[J].药学教育,2002,19(2):36-37.

[3]万福贤,姜林,尹洪宗,李映,付蕾,李长城.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6):166-169.

[4]盛野,张雷,吕蕾,王海晶.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初探与体会[J].广州化工,2015,10(20):176-177.

[5]陈牲,田玫,徐丽英.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专刊:195-196.

[6]傅晶,黎俊波.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7):232-234.

[7]易兵,郭文辉,谭正德,党丽敏,宋欣荣.有机化学及实验双语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2):117-119.

[8]张普,汤滨.高等学校双语教学实践的若干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9(37):191-192.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本科教学

2001年,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1-2]。我校从2009年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生源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也相对专科生扎实,学校鼓励具有一定开课条件的课程进行双语教学,为其它后续课程累积经验。

本文根据滇西高校实际情况及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提出进行双语教学的思路。主要从大纲、教学手段利用、教材、考试办法、教学效果跟踪和师资等方面提出具体实施办法。

1.保山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开张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现状与条件[3]

保山学院自2009年招收本科学生以来,有机化学教研室开展了专业英语、有机合成双语教学。虽然生源质量较前明显提高,但是授课对象英语水平较低,普通词汇量与专业词汇量较少。保山地处我国西部边境,生源的英语基础较其它发达地区差很多,如果直接采用原版教材对学生开张双语教学,学生会对有机化学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结果可能会导致有机化学主干课的教学质量下降。

有机化学包括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因此我们提出由实验双语课带动理论双语课,通过实践动手理解从而提高英语理解和有机理论知识理解的能力。

2.课前严密细致的教学设计

2.1 教师备课

双语教学对高校非英语专业的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虽然大部分高校教师都是硕士及以上学历,在前期学习阶段都有过专业外语学习和英语论文写作的经历,应该具备较为良好的英语基础。但是口语能力还是有所欠缺,而且临场应变能力也可能会受到外语表达能力的影响,从而使课堂变得生硬。因此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加强英语口语训练,尤其是专业口语的训练。为此可以阅读英文文献,总结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经常复习,这样可以丰富教师对同一种操作的不同表达,并可以根据学生对专业术语的理解展开解释,转化表达方式,可以使对实验的描述更加形象,表达更加通俗口语化。

2.2 教材的选用

在备课中,应该尽量选择原版教材,并且精读。但是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选用原版教材后发现,原版教材不仅昂贵,而且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教研室采取的方法是:采用国内使用较为成熟的自编双语教材,同时配合原版教材,以保证使用的英语地道准确。

3.教学环节

3.1建立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大纲,除对基本知识点的要求不变外,还需根据各章节具体内容,提出需要掌握的英文内容,如:有机化学专业词汇、专业术语、化合物英文命名规则、基本概念的英文表述等。

3.2 双语课程教学手段采用中英文对照双语课件,以《有机化学实验》第3版(倪沛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及原版教材为母本,使用PPT的便捷功能,将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和实验演示三者结合起来。实验讲授式参照原版教材用英语讲解,适当放慢语速,在讲解实验原理这一块时,可适当穿插汉语解释。最后用英语加以总结。第一次出现的基本原理、专用名词、术语等采用原版教材中的原文与中文进行讲解说明,重复出现时采用英文解释。随着学生对实验中不断重复的词汇的熟悉,可以在实验教学中穿插对学生的提问,从而加深印象。

4.预习环节

有机化学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无论是否是双语教学都必须做好实验预习。而在实验双语教学中,更需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对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步骤和装置等进行预习,并且要求预习专业的术语和实验原理的英语表达。这样在课堂上,教师讲解时,就更能强化的深入的理解,也能更好的进行实验操作。

5.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严格要求学生用英语书写实验报告,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另外,在问题讨论部分要求学生认真讨论,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掌握专业术语和应用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批改实验报告时必须认真,对报告中出现的中式英语应加以改正。并且在下次上课前对前次实验进行总结,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释。

参考文献:

[1] 陈晶瑛.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05,(1).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成立高等学校双语教学工作协作组的通知.教高司函[2004]197号,2004,8.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范文第10篇

摘要:有机化学实验是高校化学、化工、制药等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近年来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引入双语教学在各高校中也渐成潮流。然而,作者在自身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低年级基础实验课程双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效果与质量,盲目开展、推广双语教学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关键词:双语教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224-02

一、引言

自2001年教育部明文提出在高校中积极推动双语教学开始,英语、汉语混合教学逐渐成为新世纪以来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领域。作为高校化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许多高校即陆续开始尝试在低年级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引入英文教材,使用英文讲授,以使学生较早接触并熟悉专业英语,便于其高年级阶段的文献查阅、实验室科研等任务。我校也较早地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至今已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借鉴、采用了一系列颇有效果的做法,如编写双语教材、强调化学化工专业词汇、实验讲解时采用较浅显的英文口语、繁难处采用汉语复述、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并使用英文完成实验报告等。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值得改进与反思。

二、反思

1.英文讲授。作为基础课程,有机化学实验课在高校中通常安排在低年级完成。刚开始接触该课程的同学,之前只经过了短期的大学生活,仅有少量的无机化学实验基础。猛然间接触更为复杂的,同时又以英文讲授的有机实验课,遭遇大量的新的专业词汇,对学生而言明显学习曲线显得陡峭了些。许多低年级同学听力基础也较为薄弱,更是难以适应英文讲解的环境。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多处报道的经验,我们尝试过使用由浅入深的授课方法,起初的几次实验大量使用汉语,而后逐渐提高英语比例,而较复杂的操作、步骤先使用英语而后再使用汉语对照讲解。这种英汉对照方式有一定的效果,但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习曲线的问题。此外,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切换中英文讲述,不可避免地引起了语言环境的割裂。汉语与英语在表述逻辑上本身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学生在听课时需要频繁地切换接受模式,往往会导致不必要的思维混乱,引起知识掌握的碎片化。更有部分同学在英汉对照讲解过程中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对英语不去深究,专等汉语的复述部分。这显然并非双语教学的初衷,反而是事倍功半的浪费。针对这一问题,有人建议以较大尺度(章节、课时)为单位而非以小尺度(句、段落)为单位进行英汉对照:先完全以英文讲解整个实验,以便为学生提供完整的英语环境,培养其用英语思考的习惯,进而理解相关知识;待英文讲解结束后,再使用汉语复述主要内容,纠正之前学生可能的理解偏差。我们的初步实践中也发现,这种方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频繁语言环境切换的弱点,然而两次整体性的讲解会使得授课时间几乎成倍延长。在理工科高校中,基础课学时原本就异常紧张,这种做法偶尔使用尚有可能,但大规模、持续性贯穿整个实验课教学几乎没有可行性。

2.双语教材。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一本合适的英文教材必不可少。不少学校的双语教学,特别是理论课,往往直接使用外原版教材。然而实验课程存在其特殊性,各高校由于专业重点、实验室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开设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内容上往往存在很大区别,国外的原版实验教材在这里更是“水土不服”。为此,我们特意编写了与本校情况契合的英汉双语对照实验教材。为保证教材英文的质量,还特地由有机化学与外语两个教研室合作完成英文部分的编写。但毕竟英语教研室编者对化学操作不甚熟悉,教材的英文部分依然很难称得上地道,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错误,对学生的英文学习难免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由于教材中英汉内容基本完全对应,很多学生往往不甚注意英文部分,在预习、复习及实验过程中通常只阅读汉语段落,英文部分遂成为摆设。我们曾考虑过撤除教材中的汉语部分,改为全英文教材,或可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但该做法必然会使得斜率本已颇高的学习曲线愈发陡峭,因此也缺乏可操作性。

3.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中重要的总结环节,是对实验内容的复习与提炼,对教学成果的检测与反馈。与诸多其他院校相同,我们也要求学生使用英文完成实验报告。这种做法理论上在实验报告的原本功用之外,还可加深学习者对英文专业词汇的印象,检验其双语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其英文写作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同学受限于自身的语言水平,很难组织好合理、流畅的英文,撰写报告时不得不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英文写作上,反而忽视了实验报告原本的用意。更有甚者,部分同学的实验报告并非自主撰写,而是几乎全盘照抄双语教材中的英文部分,抄写时亦不求甚解,乃至教材中的印刷错误也原封不动出现在报告当中。这种“英文”报告流于表面,毫无意义,完全丧失了实验报告原本的功用,严重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更遑论科学精神的培养了。根据我们自身的实践,盲目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不但完全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反而会使教学质量大大下降。

4.专业词汇。多处的实践都证明,在双语实验教学中,化学专业词汇是特别应当强调的内容。我们也发现,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主要熟记的也是诸如化合物命名、仪器名称、实验操作等专业单词。然而受低年级英语水平及阅读量的限制,学生通常依然无法达到更高的要求:胜任专业文献的阅读、写作任务。而这些英语词汇的学习,基本只是一个简单的记忆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实际英文水准帮助并不大。更何况,这些词汇日后在《化学英语》课程中,在日后科研实验室工作阅读文献时又将重复涉及。我们曾对比过开展与未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生在高年级阅读科技文献的情况,并未发现有显著区别。低年级时的双语教学似乎很大程度上做了无用功。

三、结语

总之,经过多年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都耗费更多的资源与时间后,我们发现表面光鲜的双语教学远未达到预期的成果,对低年级学生的专业英文水平提高并不显著。甚至因为学生不得不将更多精力投入在陌生的专业英语上,反而会对实验课程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造成不良影响。英语并非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核心内容,因为双语这个芝麻而丢弃了西瓜,实有买椟还珠、舍本逐末之感。因此,我们认为,双语实验教学――至少在普通高校的低年级阶段――不应为追求新潮而强行大面积推广。对于绝大部分同学,应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教学,而部分英语水平较好的同学或可设立单独的双语教学班。此外,双语实验教学即便展开,也应与之后的专业英语、文献查阅等课程进行统筹安排,避免出现过多的重复、冗余内容。

参考文献:

[1]周萍.有机化学实验的双语教学[J].药学教育,2002,18(2):47.

[2]陈德英.有机化学实验的双语教学[J].药学教育,2002,19(2):36-37.

[3]万福贤,姜林,尹洪宗,李映,付蕾,李长城.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6):166-169.

[4]盛野,张雷,吕蕾,王海晶.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初探与体会[J].广州化工,2015,10(20):176-177.

[5]陈牲,田玫,徐丽英.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专刊:195-196.

[6]傅晶,黎俊波.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7):232-234.

[7]易兵,郭文辉,谭正德,党丽敏,宋欣荣.有机化学及实验双语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2):117-119.

上一篇: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报告范文 下一篇:分析化学实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