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解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6 22:25:19

艺术理解论文

艺术理解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学前教育学 博士学位论文 选题 领域分布

博士学位论文具有创新性,也反映了某学科领域关注的主题。为了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状况,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研究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2000-2010年53篇学前教育学专业的博士学位论文,对这些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摘要、目录以及部分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了解这些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发现选题特点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等,并提出一些建议,期望能对学前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一、选题基本情况

(一)样本基本情况

(二)研究领域与主题分析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

(一)儿童发展

以儿童发展为选题的论文最多,共19篇,主要以儿童心理、能力、行为等发展特点为主,如幼儿元认知、幼儿特质理解的特点与教育对策、农村学前儿童入学认知准备、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儿童早期日常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教师引导对大班幼儿故事听读理解的影响、3-6岁儿童数学单位概念与非标准空间测量能力的发展及关系、学龄前儿童“修辞特征”语言研究、空间概念特点、科学探究特点、类型与影响因素等。

(二)儿童教育与各领域教育

关于儿童教育和各领域教育的论文共15篇,其中,3篇论文是有关儿童教育,针对儿童教育提出了新观点,拓展了儿童教育理论。例如,在《论童年再构与儿童教育转向》中,作者侯海凤提出儿童教育应当建构生态童年,并认为,“要维护童年生态,就必须实现儿童教育时间之‘取法自然’与教育空间之“视阈融合”。” [1]在《论回归童年的儿童教育》中,王喜海认为“儿童教育回归童年的基本原则就是强调教育活动的融合性。儿童教育回归童年的可能途径就是“参与――交融式”教学。” [2]在《儿童生活与儿童教育》中,候莉敏认为“回归儿童生活的教育直接指向的是儿童生活,儿童的生活是由内在生活和外在生活同构而成。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是以实现儿童的可能生活和现实生活为其目的,是在儿童生活世界的基础上来构建儿童的教育。” [3]

关于领域教育的论文有12篇,其中,6篇论文是有关儿童艺术教育,3篇论文分别是关于儿童科学教育、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2篇有关健康教育,1篇论文有关幼儿生命教育教程。关于艺术教育的论文主要是在艺术教育视野下探讨,如《回归本原――论现代儿童音乐教育》《音乐教育视野下的学前儿童经验音乐教育》《艺术通感与儿童艺术教育》《寻找失落的艺术精神――儿童艺术教育新论》《论艺术能力及其对儿童艺术教育的启示》等。关于艺术教育的论文强调儿童的体验,如在论文《寻找失落的艺术精神――儿童艺术教育新论》中,易晓明提出,体验的艺术教育基本构成是:“引领儿童进入生活世界,体验生活;引领儿童进入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创作,与作品对话;引领儿童进入有感而发的艺术创作,表达自己的诗性。” [4]

(三)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也是比较关注的选题,研究主题有教师的儿童学习观变革、实践逻辑、交际行为、教研活动中园长与教师的互动、个人知识管理策略以及教师职业认同结构。在《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结构要素与关键主题研究》中,秦奕通过调查了解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并就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建构提出了内部改善和外部支持建议,外部支持建议有:“政策保障:建立专门针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职称评价体系;管理支持:建立合作性的专业学习组织。” [5]

(四)课程与教学

对学前课程的研究主要从纵向的时间和新视角来探讨,如王春燕的学前教育课程的百年发展、变革等、理解视野下的学前理解课程,过程哲学视野下的幼儿园过程课程以及尊重个性差异性的个性化课程。这些研究拓宽了对学前课程的认识,并能对课程实践有所启示。如作者何媛提出学前理解课程的可能途径:“在公共生活中建构学前理解课程的意义;通过教育对话展现学前理解课程的超越性;让儿童的想象驰骋于真实的情境;借助教育鉴赏和教育批评把握儿童的经验。” [6]彭俊英提出过程课程的目标的基本问题是:“课程目标内在于教育过程;在过程中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变化的。” [7]有关教学的论文分别是有关幼儿园主题教学和集体教学活动,关于幼儿园集体教学,研究者以幼儿参与的视角,主要研究幼儿心理参与。

(五)教育思想

有关教育思想的论文是陈鹤琴和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对于陈鹤琴的教育思想研究,研究者采用了口述史的研究方法,通过访谈他的亲属、同事和学生,来分析陈鹤琴的教育思想的文化渊源以及对当今的启示。关于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思想的研究比较深入,通过访谈从事蒙台梭利教育的教师,了解他们蒙台梭利教育观以及影响因素等。尽管陈鹤琴和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广为人知,一直以来都受到学前教育界的高度关注,但无疑他们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陈鹤琴和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六)教育研究方法

有关教育研究方法的论文只有1篇。徐琳论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以及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大致为“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学前教育(科学)方法。” [8]

(七)教育政策、教育评价和其他

关于学前教育政策的研究甚少,只有1篇,是关于幼儿教育财政政策,此研究可为学前教育投入提供参考。关于教育评价的论文只有1篇,是有关幼儿园数学教育质量的评价。 其他主题的论文有2篇,分别是有关幼儿班级规则的合理性和学前教育的地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有关学前教育的地域文化研究――学前教育的文化适宜性研究》中,裴小倩论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学前教育的地域文化特征,并提出了构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学前教育文化适宜的教育建议:基于地域文化的“地域”与“全球文化”的对话。表现为:“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兼顾儿童与社会;学前教育的制度兼顾效率和公平;学前教育课程兼顾民族与多元。” [9]

三、讨论与建议

(一)研究主题不均衡

从表二可以看出,在这些论文中,选题范围宽泛,涉及到学前教育的各方面,但是,对每个主题的研究不平衡。以儿童发展为选题的论文最多,有19篇,占论文总数35.8%。其次是儿童教育和各领域教育的论文,有15篇,占论文总数28.3%,从表三可以看出,在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研究中,健康教育、美术教育、语言教育、社会教育、数学教育的研究较少。幼儿教师也是博士研究生关注的选题,有6篇,占论文总数的11.3%。其中,有关教育政策、教育研究方法、教育评价等的论文最少,各有1篇。因此,在以后研究中,应重视其他主题的研究。

(二)研究视角多样

有些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或学科视野来探究学前教育,如从哲学、语言学、生态学、心理学、文化学、艺术教育等视角开展研究。关于儿童教育和课程的论文大多运用了哲学视角,如《儿童生活与儿童教育》《学前理解课程》《幼儿园过程课程论》等;也有语言学视角,如《教师的交际行为研究――幼儿园教师的语用学分析》;还有生态学视角,如《边缘儿童游戏治疗的生态学取向研究》;也有心理学视角,如《从建构主义视角透视儿童斜坡概念建构》;还有文化学视角,如《全球化背景下有关中国学前教育的地域文化研究――学前教育的文化适宜性》;关于艺术教育的论文主要是在艺术教育视角下探讨。总体而言,研究视角多样,在以后研究中,应继续进行多学科视角的研究,拓宽学前教育研究视野,丰富学前教育理论。

(三)研究方法结合应用

通过分析发现,学前教育学专业53篇博士学位论文大多会采用几种教育研究方法结合,增强了论文的科学性。一般来说,采用的研究方法取决于研究内容。关于儿童发展的有些论文主要采用了实验法,如有关儿童早期日常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幼儿科学探究特点、学前儿童空间概念特点、幼儿特质理解发展的特点等的研究。有的论文主要采用历史研究法,如《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及现实分析》《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中国文化渊源与创新――一项口述史研究》。从哲学视角探讨儿童教育或课程等的论文,主要应用了哲学思辨法。有的运用了行动研究,如刘乃华通过在幼儿园实施生命教育图画书,探讨对幼儿实施生命教育的目标、方法、途径和评价,构建有效的幼儿生命教育教程,张永英在幼儿教师儿童学习观的变革研究中也进行了行动研究。有的论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观察、访谈法等调查方法,但都有定性分析。

(四)加强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研究

在53篇博士学位论文中,只有1篇与国外相关,是《论蒙台梭利之感官教育》。国外学前教育有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做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加强国外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可为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侯海凤.论童年再构与儿童教育转向[D]. 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0

[2]王喜海.论回归童年的儿童教育[D]. 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8

[3] 候莉敏.儿童生活与儿童教育[D]. 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6

[4]易晓明.寻找失落的艺术精神――儿童艺术教育新论[D]. 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 2004

[5]秦奕.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结构要素与关键主题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8

[6]何媛.学前理解课程[D]. 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0

[7] 彭俊英.幼儿园过程课程论[D]. 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9

[8]徐琳.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及现实分析[D]. 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9

艺术理解论文范文第2篇

一、 议论文教学中设置测试题的意义

写作教学中,学生“写不出真正的议论文”是多年来写作教学难以解决的一个顽症,其主要原因有三:首先,学生不懂得逻辑思维和写议论文密切相关,平时思维很随意,不合逻辑,到了写议论文时,自然不可能去进行合乎逻辑的论证;其次,学生不了解“议论类文章相似式”,不知道只有按照“议论类文章相似式”才能写出真正的议论文;第三,学生不了解也没有掌握议论文的“语体特征”,习惯于用随笔式的语言,用“信笔写来”的句式去写议论文。要改变学生“议论文写作难”这一现状,就必须让学生懂得逻辑思维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法,平时思考问题和写文章都要合逻辑;同时,学生还必须了解掌握并且善于运用“议论类文章相似式”;另外,学生还要能够准确把握议论文的文体特征。这几个主要方面的知识理解和掌握了,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议论文“不规范”“不符合议论文语体特征”“文体特征不明显,写出的文章是‘四不像’”等问题,从而攻克议论文难关,写出符合要求的议论文。

为了达到议论文的教学目的,教师要深入浅出,联系学生议论文写作实际,讲解撰写议论文必须理解掌握的相关理论,让学生对议论文有正确认识。但是,这些理论知识本身难度就很大,非常抽象,不易理解,要把这些知识讲深讲透,绝非易事。这不仅需要教师对议论文写作所需的逻辑知识、“议论类文章相似式”、文体知识十分熟悉,了如指掌,还要达到对与议论文相关的理论知识驾驭自如,游刃有余,讲课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饶有趣味,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意味隽永,充满美感,才能引起学生兴趣,易于学生理解掌握。

例如讲解逻辑思维中的“概念”,《现代汉语小词典》是这样为概念定义的:“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把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这个定义对“概念”的解释是很清楚的,而且为了帮助读者理解什么是“概念”,作者还举了一个例子并予以解释:“比如从白雪、白马、白纸等事物里抽出共同特点,就得出‘白’的概念。”因为有了《现代汉语小词典》的这一举例和解释,学生可以理解“概念是怎样抽取出来的”,但是对概念“反映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仍不易理解。这时教师可以举一个令学生觉得很有趣味的例子,然后再分析讲解。画家韩美林善于画猫,他画的猫每只都栩栩如生,十分传神,每幅画堪称精美的艺术品。有一次,有个人对他说,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比如你画的猫,只要把猫的两眼挖去,再在那被挖去的地方装上两个灯泡,这就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讲到这里,学生一片笑声。教师此时可以分析,为什么大家觉得这个例子十分可笑呢?这是因为,这个人在对韩美林讲的这段话中,出现了几处概念上的错误。一个概念有内涵与外延,内涵是指概念的本质。韩美林画的猫是艺术品,但是作为艺术品的猫一旦被挖去眼睛,它就不再是艺术品;电灯和科技的内涵不一样,外延也不一样,因此不是同一概念;韩美林画的猫是“艺术品”,但“艺术品”和“艺术”这两个概念本质不同,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着明显区别,因此也不是同一概念。由于这段话中出现了几处概念错误,因此大家听了这段话觉得很好笑。很多学生在学习了这些逻辑知识以后,深有感慨地说,经过老师这番举例讲解,我们觉得逻辑知识不那么枯燥了,也不那么难了,而且懂得逻辑知识确实非常重要。有的学生说,过去我们不懂逻辑,思考问题通常是想怎么想就怎么想,思维有很大的随意性;现在学了逻辑知识,懂得逻辑思维能力是平时训练出来的,平时思考问题时就要合逻辑,要避免思维的随意性。这样到了写议论文时,论述才能合逻辑,文章才会有较强的逻辑性。

如果教师希望学生掌握“议论类文章相似式”,除了要向学生介绍这个“相似式”,将这个“相似式”板书于黑板之外,还要讲解这个“相似式”的意义:“议论类文章相似式”解决了“议论文要素”与“议论文结构”之间的关系,是议论文写作的“大体”“规范”“依据”,按照这个“相似式”,可以写出符合规范的议论文。

除此,教师要联系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实际,阐释“议论类文章相似式”在议论文写作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有的学生写议论文开头没有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指出:议论文的基本逻辑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议论类文章相似式”已经明确规定,议论文应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构成,在引论部分,一般是直接提出令人关注的问题,点明观点;然后承接引论,在本论部分予以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一篇议论文如果没有观点,本论部分就无法论证,这篇议论文从文章开头部分始,就已经失败。有的学生写议论文,将本论部分分成三个论层,论证中心论点。但是他这三个论层的篇幅越写越短,分量越来越轻。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议论类文章相似式”的规定,指导学生:议论文的本论部分,要分成几个论层去论证中心论点,这几个论层通常采用纵向递进式,或者横向并列式,或者是纵横交错式。但是不管采用哪种形式进行论证,本论部分的几个论层其篇幅不应越来越短,其分量不应越来越轻,通常采用较多的论证形式是“递进式”,论证层层深入,在几个论层中,分量逐层加重,最后一个论层分量最重,篇幅最长,而不是像有些同学想的那样,“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本论部分的最前面”,将本论部分第一论层的篇幅写得最长,分量最重,内容最多,其他几个论层分量越来越轻,篇幅越来越短。这样写,既不是并列式,又不是递进式,又不是纵横交错式,又不是较为特殊的散论式的推理论证,因此写出的议论文是不合要求的。

议论文写作有明显的特殊性,学生看似理解了议论文的相关理论知识,但实际上未必真的理解。在议论文的学习中,学生对议论文写作相关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不能与学习其他理论知识的理解相提并论。如果真正理解了议论文理论知识,就必须在写作实践中体现出来。学生要想真正掌握议论文写作的相关理论知识,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次训练,才能实现对理论知识的真正理解。这种训练,可以采用作文训练的形式,让学生在议论文写作实践中理解掌握理论知识。但是要在较短时间内,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要有突破,要真正掌握议论文文体,仅凭单纯的议论文写作还不能实现,还必须要增加训练强度。也就是说,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议论文写作训练之后,为了强化学生对议论文写作相关理论的理解,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议论文,就必须采用“用测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能力,深入钻研理解议论文相关理论,用多种有难度、有强度的训练形式,强化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使其迅速掌握议论文知识,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

二、 议论文教学中如何设置测试题

1. 议论文写作测试题内容。议论文写作教学测试题的设置,其主要内容应当与议论文写作密切相关。教师应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全面阐释并多次强调的理论知识,其中主要包括:“议论类文章相似式”。其次是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主要有议论文的语言、议论文的句式、议论文主要使用的词汇、议论文行文的节奏与气势等等。其三,议论文写作必须掌握的逻辑知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以及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其四,还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如怎样查阅和搜集材料,如何运用思维方法对众多材料进行归纳整理,选出适合撰写议论文的材料,完成议论文写作的“选材”程序;怎样用归纳的思维方法,从业已选定的材料中归纳出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怎样用演绎的思维方法,从业已确立的中心论点出发,设置论层,谋篇布局,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阐述论证中心论点;怎样用综合的思维方法,对全文内容进行综合概括、强调延伸,完成全文的结论部分等等。这些问题是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时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也是议论文写作能否获得成功的主要和关键之处,因此教师必须将这些知识纳入测试范围,作为测试的主要内容。

2. 议论文写作测试题的题型。在设置“议论文写作测试题”时,应该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在议论文写作实践中体现其理论性。在“议论文写作测试题”中,理论题应占一定的比例,其题型应以概念解释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学生是否理解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已经重点解释强调的概念,如“议论类文章相似式”,概念、判断、推理,归纳、演绎、分析、综合,逻辑中的“四大定律”,议论文文体的主要特征等等。这些理论概念题是议论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如果在测试中,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是正确的、深入的,无疑会对他们的议论文写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议论文写作测试题”中必须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写作相关理论的理解掌握的具体状况,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师全面掌握学生议论文写作相关的理论水平,让教师对学生的水平心中有数,便于对学生指导;也便于教师及时针对学生议论文理论学习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与议论文写作相关的理论知识。

议论文写作既与理论密切相关,又与实践紧紧相联。教师不仅要看学生能否回答解释各种相关概念,还要看在写作实践中,学生能否理解和掌握理论。换句话说,学生是否掌握理论,写作实践是试金石;能否写出符合议论文要求的议论文,是对学生议论文相关理论与知识水平的最好检验。“议论文写作测试题”中的实践类题目,其目的在于真正考查学生是否理解了议论文写作的相关理论。这类实践性题目仍然应以议论文写作必须运用的理论知识作为考点,可以将实践题分为五大类,以向学生提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查。

第一大类:“议论类文章相似式”

(1) 根据“议论类文章相似式”的要求,中心论点应在哪个部分提出?

(2) 引论部分和本论部分是怎样的顺序关系?

(3 )议论文的论证应在哪个部分展开?

第二大类:思维形式

(1) 议论文和说明文的本质有何不同?

(2) “汪曾祺是有独特风格的作家”是怎样的句式?

(3) “因为你在安全局工作过,因此请你来上安全课。”此句话中的两个“安全”是否是同一概念?

第三大类:思维方法

(1) 从材料中形成中心论点,要用怎样的思维方法?

(2) 根据中心论点去组织材料,要用怎样的思维方法?

(3) 将一个问题分解开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面去认识,要用怎样的思维方法?

(4) 一篇议论文,当引论、本论部分写完之后,需要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需要怎样的思维方法?

第四大类:四大定律

(1) “因为中国人民不答应,搞‘’不可能实现。”这句话违反了哪一条逻辑定律?

(2) “刘邦是大英雄,刘邦是小人物。”这句话违反了哪条逻辑定律?

(3) “事实证明,两岁的孩子是可以管好自己的,我认为大人不见得可以管好自己。”这句话违反了哪条逻辑定律?

(4) “似花非花张爱玲的人生的动人绚丽传奇。”这句话违反了哪条逻辑定律?

第五大类:文体特征

(1) “宵从海上来,晓向云间没。”这句话是否是议论文语言?

(2) “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得意门生,他的小说有着鲜明的传统性。”这句话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3)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这句话是否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节奏?

(4) “汪曾祺接受了古代与现代教育,以其较好地继承了中国文化传统的鲜明特色,雅韵独步于流派纷纭、新人辈出的当代文坛,是历史造成的特殊现象也是必然现象,他必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无法取代的重要地位。”这段话在节奏、 气势、用词、句式等方面有何特点?

三、 结语

议论文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师进行了议论文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并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议论文写作训练之后,为强化议论文写作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多种能力深入学习和钻研议论文,教师必须设置议论文教学测试题,对学生从议论文理论知识到议论文写作实践进行全面考查,这有助于学生以高度的注意力和极为认真的态度对议论文写作相关理论知识予以梳理、归纳、分析、比较、理解、吸纳。此举会使学生更加关注和重视议论文理论知识和议论文写作实践。正如有的学生所说,因为我们为议论文写作测试下过很多工夫,后来再写议论文时,就觉得心里特别踏实,脑别清楚。事实说明,当思维经受过严格而科学的训练之后,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必然会有质的飞跃,议论文写作水平会有明显提升。

艺术理解论文范文第3篇

通过笔者在艺术院校从事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对目前艺术院校学生论文写作现状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学生完成的论文中拷贝、粘贴的成分较多,自身对理论的研究甚少,使得论文的整体水平普遍不高,更谈不上在继承的基础上对文化理论有所创新。

【关键词】

艺术院校;学生;论文写作

1 要从思想上重视理论修养,重视论文写作

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当中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想。”学术论文就是搭建理论思想体系这座大厦的一砖一瓦,而完成学术论文就需要具备相应的论文写作水平。因此,“从文化学的意义讲,论文写作具有继承和突破两方面的含义。”这样的说法是基于从论文写作的目的及意义的角度去阐述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一方面,论文作为理论研究者对待某一问题的深刻理解与探讨,从而充当着文化传承的媒介,完成着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每一次文化领域的进步都是在前人大量的研究基础之上完成的,当然,这些进步绝非是对前人的简单重复与总结,而是结合研究者所生存的历史背景及个人的文化积累,通过新的角度、新的阐述方式赋予研究对象新的生命。换句话说,文化的发展是有其时代特征的,学术论文作为传承文化的工具毋庸置疑的也被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但我们知道不是所有艺术作品都是“下里巴人”,其中不乏有众多的“阳春白雪”,曲高寡合,无法为大众所理解,更谈不上去体会其中的艺术内涵了。这就需要我们以文字的形式和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理论去解读我们的艺术作品,使得我们的艺术创作让大众产生真正的共鸣。另外,从艺术本身的发展来讲,它的每一次蜕变也都需要艺术理论的支持。因此,作为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应当具备从事艺术理论研究的基本素养,即就是要具备艺术论文写作的能力。不能将毕业论文等学术论文的创作流于形式,随便应付差事,而应摒弃重技法轻理论的思想,真正从思想上重视此项能力的培养,并将其视为与自身艺术创作同等重要的一项内容,长久地坚持下去。

2 文学课程要作为必修课程在艺术院校坚持开设

当我们谈及“如何提高艺术院校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这一命题时,我们不得不去追根溯源,去探求造成当下艺术院校学生论文写作水平低下的原因,去直面不堪的现状,只有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经过调查与研究,造成今日之现状的原因应归咎为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我国艺术教育的模式一直以来都沿用着写实为主的原则,招生考试也以素描为基础起点,这样的模式也就造就了师生双方对技法重要性的普遍认同,而轻视内在文化修养的积累。二是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人才培养的方式由原先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等艺术教育也不例外。一夜之间众多高校都开设了艺术类专业,老牌的艺术院校也纷纷扩大招生规模,这无疑降低了艺术类招生的门槛,艺术生往往在考入高校时文化课成绩普遍偏低,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可以说从踏入大学校门之前就比较低,这样的恶性循环就使得他们的文学素养及写作水平均处在一个比较低下的层次。所以我们要使得艺术类学生在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后能够独立完成一篇学术论文,这就需要下大功夫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及理论水平。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最为便捷有效的方式就是将文学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在艺术院校坚持开设。 通过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阅读和学习文学作品逐步提升理解文字材料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并且能够运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进行口头交流及书面表达,全面系统的学习应用文体的写作知识和规范,以适应论文写作的需要。

3 在平时的专业学习中加强论文写作训练

在艺术院校中,学生的论文写作指导工作通常会有一些衔接上的不顺畅。比如开设艺术论文写作课程,担当授课教师的通常为文化课教师,文化课教师对这门课程的讲授大多偏重于一般的论文写作常识,无法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情况,做到真正贴合每个专业自身特点的论文写作训练。因此,这就需要专业课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论文写作训练,在专业论文的指导中不仅要注重艺术技能的指导,还要注重将学生所掌握的论文写作知识与艺术领域专题研究相结合,达到写作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与文化理论融会贯通,以提高学生艺术论文水平的目的。专业课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针对所讲授课程,适时的布置一些小的课程论文,这些论文的选题可以结合本专业的一些经典艺术作品进行深度挖掘,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对经典作品做专题研究,去写一些赏析性质的小论文。当然,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作为初学论文写作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帮助,帮他们确定合适的选题,选题不宜过大,但一定要有创新性和前瞻性.

4 写作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应多角度、全方位的培养论文写作能力

首先,写作要具备分析综合能力。虽说驾驭文章结构的方式是千变万化、多种多样的,但作为学术论文“定体则无,大体须有”,写作虽无固定的格式,但大致要遵循的规律还是有的。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属于议论文,议论文最基本的框架结构有两种,一种为“横式”(也称为“ 并列式”),另一种成为“纵式”(也称为“演进式”),当然在较复杂的学术论文写作中,通常采用的是“纵横交叉式”。这样一种论文结构的搭建就需要写作者具备分析综合能力。论文的分析能力,即就是能够将一个整体的事物分割为几个方面、几个层次或几个角度,从而对事物进行多方面、多角度且由浅入深的横向分析。其次,要具备艺术概括能力。作为艺术创作者,艺术院校学生所具备的艺术概括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们能够将自然界的“实体”概括为笔下的“形状”,这种艺术创作是形象思维的体现。事实上,这只是艺术概括的一条思路。艺术概括的另外一条思路指的是艺术创作者对周遭事物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思维的“认识”,最终将这种认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当然,无论来自于“实体”的“形状”,还是来自于“理性认识”的“形象”,都是建立在“技法”的基础之上的,而它们的艺术表现力却仅有“技法”是不够的,更多取决于艺术创作者的文化修养,思维方式等。“它们都是在刻意创作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塑造出一种艺术意象和意境,一种心灵生活的图景。”因此,我们这里所强调的就是艺术概括能力的第二条思路,它当中既包含了对艺术现象中感性形象的体悟,也包含了作为论文写作的逻辑思维及抽象概括。

再次,要具备书面表达能力。通常“想”、“说”、“写”是联系沟通人与其他媒介的三个不同的领域,它们各有特点,尤其是“写”,更需要专门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即就是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写”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技艺,比如说语句、结构、方式等等,这项技能就是我们要完成专业学术论文所要具备的最为基本的能力,但也恰恰是我们艺术院校学生的一个软肋,因此我们切忌眼高手低,注重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从最为基本的方面夯实自己的写作基础,最终达到笔足以达志的效果。

总而言之,促进艺术院校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探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是作为艺术院校一线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应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文娟.艺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及问题纠偏[J].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9):78.

[2]闫雪清.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的研究意义[J]. 文教资料,2010(2):80.

【作者简介】

艺术理解论文范文第4篇

文摘要素缺失,信息传递受阻。为了适应网络检索的需要,无论是中文论文文摘还是英文论文文摘,国内外学术刊物大多推行论文摘要撰写“四要素”模式,即:目的、方法、结果、结论[1]。大量有效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够完整、集中地反映学术论文之精髓。然而,经笔者仔细观察,许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英文摘要中因缺失了某些或某个要素,使得他们的学位论文英文摘要,要么文不达意,让人读后犹如云里雾里,不知所曰,要么完全与其中文摘要意思相悖。用论文摘要的“四要素”来检测,一些学生论文的中文摘要完全符合标准,它包含了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当转换到英文时,该论文英文摘要就放了主语缺失和部分含义缺失的严重错误。究其原因,这是因为汉语句子建构在意念主轴(thoughtpivot)上,英语句子建构在形式(或主谓)主轴(formpivotorsubjectpredictpivot)上[2]。也就是说,虽然句子是表达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汉语强调的是意义,不太强调句子结构,许多句子没有主语,还有的句子主语不明显,但意义是明确的;而英语句子特别强调句子结构,绝大多数句子需要主语和谓语。这就要求在论文英文摘要撰写过程中注意句意的转换,学会抓找中心词。而该学生没能做到这点,他只是将一些中文实词用英文简单堆砌就以为可以说明问题。人称代词指代混乱,引发理解歧义。由于学生的英语基本功不扎实,表现在论文英文摘要撰写中最常见的错误就是人称代词的指代混乱,而在以讲求科学性、严谨性的学术研究领域,一旦出现这种低级错误,就会使该论文的科学性、真实性大打折扣,读后给人混乱的感觉,进而影响到整篇论文的学术含量。时态语态含混不清,难以让人理解。时态和语态的应用是大多数研究生在撰写论文英文摘要遇到的一大难题,他们不知何时该用何种时态和语态。通过研究不难发现,他们所撰写的论文英文文摘,有时全文从头到尾只用一种时态,或几种时态杂错,给人不知所云的感觉。而笔者通过对艺术类论文英文摘要的研究、翻译发现,艺术类论文摘要中所采用的时态主要是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偶尔也会出现完成时。而语态方面多用主动语态取代传统的被动语态。它们的功能也很明确,即,一般现在时(偶尔有现在完成时)使用于摘要的目的与结论当中[3]。在表述方法时,因主动语态叙述显得亲切,自然和爽直,故目前国内外在科技论文英文摘要撰写中,使用主动语态多于被动语态,以便于读者理解。

艺术类研究生学位论文英文摘要撰写偏误的纠正策略

在艺术类研究生英语课上,教师首先须向学生强调学会学术论文英文摘要撰写是研究生英语学习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必备的技能。随着教学的深入进行,教师应适时讲解写好学术英文摘要的重要性,以让学生明白研究生英语学习不再是本科生英语学习的延续,也不是为通过学位外语考试而学,它比本科生英语更具挑战性和学术性,促使研究生转变英语学习观念,主动、积极地学习和实践学术论文英文摘要撰写,从而提自己的撰写水平。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促使研究生提高学术论文英文摘要撰写水平。在研究生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有计划地、系统地向学生讲解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撰写方法。例如可向学生循序渐序地介绍撰写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重要性,论文摘要的类型、论文摘要的基本内容和论文摘要的常见文体以及如何撰写论文英文摘要等内容。教师还应适时地挑选一些书写规范、代表性强的论文英文摘要作为范文进行分析讲解,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待学生已具备一定学术论文英文摘要撰写理论知识后,要求学生动手来进行写作实践。之后,从学生写作练习中挑出写得较好和写得较差的摘要,采取匿名方式进行讲评,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实践中得到提高。在注重培养学生学术论文英文摘要撰写能力时,教师还应时时注意对学生英语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如可通过让学生相互找出并改正写作中存在语病偏误的方式,达到强化其英语语言基本技能的目的。当学生论文英文摘要撰写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后,鼓励他们尝试着将论文投向一些艺术学学术刊物,以检验学习成效。一旦文稿被采用,他们就会有成就感,就会有更大的信心继续努力学习、努力实践,向着更高的英语学习目标迈进。

结语

对艺术类院校硕士研究生而言,要使自己在今后的科学研究领域中迈向新的高度,就必须具备攀登科学高峰的学术科研能力,而良好的学术论文英文摘要撰写是提升自己学术实力最好的证明。对在艺术类院校从事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教师而言,讲授学术论文的撰写也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一个挑战,因为要使学生学会学科专业性较强的学术论文撰写,教师除须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技能外,还应随时学习了解艺术类相关专业学科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担负起教授艺术类专业学术论文英文撰写的重任。

艺术理解论文范文第5篇

“”刚刚被粉碎时,我在《文汇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评所谓“语录歌”》,主要指出“语录歌”的艺术非规则游戏,“语录”不是歌词;“语录歌”不是歌曲甚至不是艺术,其性质是明摆着的。只有在“”那样不正常的年代、不正常的政治气候下,才会出现“语录歌”那样不正常的艺术现象。

“”后“语录歌”销声匿迹了。需要指出:“语录歌”的消亡,不是行政干预的结果。从来没有哪一位领导人说过一句不许演唱“语录歌”的话,也从来没有哪一个红头文件写过一个禁止的字。“语录歌”是在“”后歌曲重新洗牌中而遭淘汰出局的,这是艺术法则、社会法则的必然,是历史的必然。

但是,“语录歌”并不想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近来,《新歌诗》词刊上连载《老歌漫笔》一文,将“语录歌”看作歌曲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艺术宝库中的经典、天才之作:

“语录歌”中的语录都是著作中的名言警句。打着“红旗”反红旗,断章取义引用语录,割裂思想,把矛头直指“走资派”,这是集团的窃国罪行。

但是广大的音乐工作者谱写语录和为诗词谱曲一样,充满了对领袖的敬仰,热爱之情。

从作曲艺术技巧分析,语录歌打破了传统曲式模式,冲破了“豆腐块”结构的板结,创造了散文式自由体曲式结构,运用节拍、节奏的重复、再现、补充等巧妙组合,把本来不对称的散文体的歌词,谱成了对称、对比,有了整体上的完整性――不规则的完整乐句、乐段、乐曲。

语录歌的旋律都是昂扬向上的,流畅上口的。它继承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以来的成果,充满了激情。

作为京剧改革成果的现代京剧(被称为样板戏)和它的精彩选段,粉碎之后在各地照样演出。语录歌也应该像为诗词谱曲一样登堂入室、公开演唱。这不仅可以丰富音乐文化市场,还可以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了解一段完整的音乐史,让他们知道歌曲也是可以被歪曲利用的。

关于“语录歌”的非艺术品格,我在《评所谓“语录歌”》中已经说得比较详尽了。针对以上高论,还有必要再说几句话。

对于著作,搞什么“老三篇”化、“警句”化、“语录”化,意在肢解思想。邓小平提出对思想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就是针对于此。“”盛行的《语录》,主要出自于的哲学和政治论文。论文不是歌词,更不是艺术,这是常识。论文和歌词,有着许多根本性的区别:论文的使命是讲解道理,艺术的使命是塑造形象;论文是以道理说服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艺术是以形象感动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论文基本不存在审美、愉悦的属性,审美、愉悦则是艺术的重要属性;论文的观念是直白,艺术的观念是恩格斯所说的“倾向”;论文是写作,是逻辑性思维,艺术是创作,是形象性思维;论文需要默读理解,歌词需要演唱再创作……语录即论文,是与歌词艺术亲缘关系最远的文体。这个距离,主要的并不是表现在为文的非规整性和规整性上,而是表现在上述几点上。如果《语录》即的哲学、政治论文也是歌词,那么,世界上的一切文体如小说、散文、小品、相声……都可以成为歌词――它们和歌词的亲缘关系都比论文和歌词的亲缘关系近多啦!

在中国的歌曲历史上,出现过两大异化:一是宋朝赵彦肃的“诗经歌”。它是一字一音(音阶之音)。这是曲调规则走向了“板”的极端,最终导致曲调规则的死亡;一是“语录歌”,它是曲调规则走向了“散”的极端,最终也导致曲调规则的死亡。

艺术理解论文范文第6篇

(一)一流中央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标准解读

中央高校属于国务院部门直属高等学校,简称“中央部属高校”,是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其直属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直属管理一批高等院校①。我国中央部属高校共117所,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共36所,B类3所,包含艺术类专业的高校共33所。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问题并制作出拥有设计感和美学形象的理想模型和解决方案,最后提交论文论述。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形象联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相互结合,自然科学理论和人文关怀情感相互交融,由此可见,艺术类专业是一种既富有美学性、实践性,又拥有科学性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在一流中央高校中,几乎都设立了艺术类专业。一流中央高校的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以总结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创新性和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角度的新颖性、创造性、理论水平和现实意义、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写作水平、学术水平和格式的规范化都会有较高的要求。例如,江南大学作为江苏省教育部直属的一流中央高校,对各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标准作出了不同的要求。在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评分标准中,指导教师评分占30%,评阅教师评分占20%,答辩评分占50%,毕业论文(设计)总评分折算成五级计分的方法见表1。

(二)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标准解读

地方高校是指隶属于各个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普通高等学校,这些高校大部分都是由地方财政或地方行政部门提供资金支持,在我国共有2500多所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②。地方高校相较于一流中央高校的实力没有那么强劲,学科特色相对较弱,但是省级政府为了使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来推动地方发展的软实力,极力支持高校教育。因此,在上海、江苏、广东等高等资源集中的省市,涌现出了一批可以与一流中央高校想媲美的高水平大学,例如,苏州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和上海大学等。这类高校的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评分基本都采用统一的“334”标准,成绩采用的也是五级计分方式。相较于一流中央高校,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艺术性、创造性、合理性、表现手段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制作效果的要求相对减弱③。艺术类的毕业设计(论文)涉及到美学上的艺术性评判,因此,个人的主观性在其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指导教师的角度来看,学生能否熟练地综合运用到所学的艺术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对所研究的问题能否提出较为深刻的分析和独特的观点,是指导教师评判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的主要条件。其次是设计(论文)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和科学素养。从评阅教师的角度看,学生将艺术理论和设计实践结合,在通过模型或图纸等表达理念的时候,逻辑性和理论性要明确。其次是考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创新性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答辩小组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回答要具有现实的艺术理论根据,思路清晰,论点明确。

(三)贫困偏远地区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标准解读

贫困偏远地区的高校艺术类专业并非高校的主力专业,在带动地区的教育水平和经济能力方面并不能起到领头作用,因此非艺术类专业的高校并不会投入过多的经济支持或教育资源在此方面。例如,广西大学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判定以指导教师为主,占据45%,评阅人和答辩成绩分别占20%和25%,剩下的10%为格式的判定。在此情况下,指导教师的评价具有很大影响。再如,较偏远的内蒙古大学,在艺术类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标准中,主要侧重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学术水平和使用价值,再次是格式,学生的答辩成绩即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相对来说,这种毕业设计评价体系和评分标准并不完善和详细,在答辩过程中去考察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度、质量、以及撰写的水平和规范程度等,显得较为急促。

(四)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标准解读

民办高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工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④。然而,民办高校因为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在艺术类专业中更是明显,因此民办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薄弱,且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都不是很强。同时,由于民办高校的教学能力有限、投入资源过少、管理人员稀缺等原因,因此在学生的课程设置中,还是多以教授理论的传统授课方式为主,实践训练不足,使得学生比较难以兼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这一方面。在这种背景下,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标准可以说是四种高校类型中最低的一个了。在字数要求上,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论文不得少于2500字,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充足,有实用性和创新型,整体语言流畅。基本上只要满足以上的要求,便可以通过毕业答辩。

二、艺术类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标准述评

(一)美术类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标准解读

国内美术类专业院校在艺术理论培训和专业技术知识训练上,都拥有一套相对完整且独特的教育系统,美术类院校主要将专业分为设计类专业和艺术类专业。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本专业的毕业创作(设计),并且结合自身毕业设计实践来撰写毕业论文,重点是强调出对本专业的毕业创作理性依据的表达,或对创作的创新性和原创性做出陈述分析。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例,央美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传播艺术审美和引领学术构建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追求的是学生自由意志的发挥和求索精神的培养,希望学生能够多注重身边的环境,加强自身的自觉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创作上,篇幅的大小不做硬性规定,而是希望学生能够展现出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对于艺术的认知和审美的理解。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阶段,需要考虑选题的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性,以及选题研究完成后的可行性。创作的价值评判以对艺术传统的继承性和传承性来作为一定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凸显出学生专业上的特性以及专业深度。

(二)音乐类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标准解读

所谓音乐学位论文,与一般音乐学术论文的定义如出一辙,“是指针对音乐某一领域中的某些现象和问题进行系统考察、分析与研究后所撰写的文章”⑤。在我国对于音乐类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并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而且各个高校对于音乐类的论文写作重视程度不同,部分院校虽然设立了“音乐论文写作”课程,但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更多的是讲解论文的写作格式规范和文献的查阅方法,这也使得音乐类院校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参差不齐。一般情况而言,毕业设计(论文)需要凸显出创新型和原创性,对于已经被进行过细致研究的论题,一般不会有更新颖的阐述,相应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分也不会很高。其次,学生的学术敏感度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也是重要的评判标准,很多学生的毕业选题大多是对某个研究点的粗浅认识,很少有能够为学术发展提供借鉴成果。最后,毕业设计(论文)的逻辑论证和解释说明相互参证的过程也是作为评判论文的参考标准。逻辑论证的过程如果只拥有理论而缺少富有层次的解释,论文的整体结构就会出现空洞感。同样的,只有简单的解释描述而没有足够的逻辑理论支撑,论文的文化内涵就显得十分浅薄。只有将两者兼容并蓄,贯穿于行文之中,才能使得毕业设计(论文)的论点清晰,逻辑严谨。

三、综合性高校艺术类专业与艺术类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标准差异分析

(一)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要求的差异

综合性大学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差异性较大,可以分为一流中央高校和普通高等学校来进行分析研究。一流中央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保证本学校一流学科的独特优势,同时带动学校院系共同进步发展。因此,艺术类专业在一流中央高校中同样得到了重视,学院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在不断学习艺术类学院教育系统的过程中,结合本校的优势和特点,形成了完善的教育理论和课程设置。因此,学生受到的教育系统同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并无太大差别,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要求上,设计的规范性、设计的创造性、选题的范围和毕业论文探讨性深度上都有很大的相似性。普通高等学校与艺术类院校的不同之处,首先在于教育偏重方向不同,综合类大学的教育以理论研究和科学竞赛为主,大多采用的理工类的设计管理模式。在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要求上,艺术类专业院校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学生通过创作实践出一份具有体量感的作品,设计类要求多以解决现实性问题为主,包含人文关怀性;纯艺类要求展现学生自身的艺术性和审美想法,以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要求设计实践及创作实践和毕业论文结合在一起,以毕业设计的作品入手,或深入解析创作实践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或分析问题现状,论述创作作品所蕴含的深意和未来的可行性等。而综合类大学的艺术专业的论文常常和创作实践作品脱节,没有起到创作和理论相互交映的作用。

(二)毕业设计(论文)展示方式的差异

首先,由于综合性高校的特殊性,使得学生的毕业设计受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大多数的高校在进行学生毕业设计展览时,都将展览置于校园展馆内,主要面向校内师生进行观展,观展人数和群体狭小。其次,学生在毕业季的作品对于学生的工作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而校内布展限制了学生和社会资源的结合,使师生缺乏对行业内人才需求的有效认识。与综合性高校不同的是,艺术类学院每年都会进行专业性的毕业设计展览。例如,自2010年开始,九所重点美术学院便开始联合举办“‘千里之行(全国版)’活动,敏感、真实地反映出当代背景下中国学院艺术的教学水平和成绩;为我国美术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学院与学院之间,学院与社会艺术生态之间比照的平台”⑥。迄今为止,“千里之行”已经举办了10届,每一届的学生都展示出了自己对于艺术的独特想法,虽然无法同“大师”作品相比,但仍然具有自己的生长空间和艺术创作空间。

(三)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方式的差异

综合类高校因为专业的不同性,毕业设计(论文)的创作结果各有特点,但答辩形式基本上还是采用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按照不同专业的形式特点进行设计,产生了一刀切的现象。学生无法在答辩时完整地表达出自己对毕业设计的理解和看法,同老师的在思想和专业上的交流大大削弱。而艺术类院校每年都会举办毕业设计展,给予了学生充分的空间和平台进行展示。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立不同的展厅,答辩小组可以现场观摩学生作品,听取学生对于作品的解读。涉及到交互形式的毕业设计,教师也可以进行互动体验,更好地了解学生创作的内容。整体的答辩过程以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为主,以学生对创作思路的分析,整体设计概念的阐述为辅,两者紧密结合,互相映现,保障了在毕业设计和学生答辩评分的专业性和公平性。

(四)毕业设计(论文)培养目标的差异

综合性高校艺术专业和艺术类院校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上,有一定的相同之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艺术素养的提升、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艺术理念意识的培养,都是两者进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学生在毕业之际所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然而,和综合性高校不同的是,美院所担负的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重在培养学生对于自身和周遭环境的感知认知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实践转化能力。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个学科领域的相互交错,使得艺术领域也延展出了新兴学科,对于传统的延续和现代的发展的把握,使得艺术类院校的教育理念有了新的变化。在错综复杂的文化交织网中,导师要在教学中清晰地把握学生的发展方向,尊重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思考和探索。

结论

综上所述,国内高校受教育资源、地理位置、富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艺术类专业上展现出来的教育成果也是良莠不齐,因而毕业设计(论文)的标准也会因此产生差距。另外,艺术类的学科不同,所针对的标准也不同,美术类要求有实践成果和理论分析,并且二者相互交织,而音乐类由于学科的特殊性,成果展示形式不同,并不能一概而论。通过对综合性高校艺术类专业与艺术类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要求、展示方式、答辩方式、培养目标的差异研究,针对艺术类教育的特点,综合类高校应该开始思考如何根据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新型育人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田湘.合并,还是另谋出路?[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4(06):66-67.

[2]陆莹,乐晓丹.江苏省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对绩效的影响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3,24(06):16-21.

[3]代福平.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的新定位[J].纺织教育,2011,26(02):123-125+134.

[4]吴庆.民办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0.

[5]王建朝.高等院校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和写作的问题透视与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7(12):24-28.

[6]徐冰.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第五届暨2014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序言[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4(04):28.

艺术理解论文范文第7篇

一.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与撰写目的

1.文理结合紧密。它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相互渗透,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融,是科学技术与美学及经济学共同编制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它既反映了学科自身具有强烈的创造想象的特性,又具有逻辑思维的严密性,还具备各学科相互交融的系统化、条理化的逻辑性。

2.涉及知识面广。它包括:产品造型、形态学、色彩学、设计学、仿生学、价值工程学、心理学、生理学、人机学、美学、构成学等学科。

3.设计实践性强。这是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最为显著的特点。它在思维方式上与文学相同,但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文学是用语言和文字表达思想,而艺术设计则多运用图形和少量的文字表达视觉艺术。因此,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论文都是从设计实践中提炼出来的。

综上所述,撰写艺术设计学院各毕业论文的目的如下:

(1)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3)提高学生的视觉表述与理论阐述能力。

(4)学会科学的艺术设计研究方法。

(5)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综合信息的能力。

二、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论文的撰写程序

根据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建议将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论文的撰写程序分为七个阶段。在确定论文题目,充分地阅读与论文相关的信息材料后,作者头脑中已经基本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便可以进行构思,拟定撰写提纲、形成初稿、修改审定论

文,按照毕业答辩的要求,准备论文。

(一)确定选题阶段

在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毕业论文撰写的前期,如何选择论文的选题是学生所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论文题目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因此如何选择好毕业论文的题目,是论文成败的关键。建议在撰写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学术论文的选题定位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l.选择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性。

选择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的论文题目,应有较强的目的性。一篇专业论文,要解决什么问题,对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有多大可能性,都是十分重要的。此外,在选择题目上,还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从对题目的理解能力、感兴趣的程度出发,来筛选课题。切记不宜选择

离自己所学的知识面较远,而且还很陌生的、毫无基础、没有深刻理解和认识,况且自己又不感兴趣的题目。

2.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重要性。

在选题的过程中,要选择人们关心的课题,要紧密结合当前艺术设计界发展的潮流以及各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的关系。

另外,选择的题目应是人们颇为关注的课题,注重焦点问题,尤其是目前学术界争议较大的课题。课题的选择是一篇论文成败的关键。题目的重要作用就在于读者、引导读者,使人看上去有一种“新、奇、特”的感觉,从而使人们对这个选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说,主题应鲜明,而不能泛泛无味。

3.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合理性。

毕业论文题目合理与否,是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写好论文的前提。论文题目的命题关系到一篇文章所涉猎的范畴。按常规推论,指导都是虚拟一些课题后,提供给学生参考,但并不完全是合理的题目,为它与每个学生的知识层面、自身特点,以及所涉猎的范畴很难相应对号。因此,学生应根据导师的选题范围,斟酌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选题的大范围内,给自己确定一个具体的、相对的课题,再反馈给指导老师。

这里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选题的过程中,题目不宜过大或过于含糊。通常,在设计毕业论文的选题上“宜小不大”,因为小题也可以做大文章。但是,毕业论文的选题不宜过窄或过小。我们前面所说的论文题目宜小不宜大、小题也可以做文章,这个“小”是应有尺度,如果太小了,也会出现设计师平淡的现象。例如:“浅析水龙头的色彩设计”、“谈谈移动电话的商标设计”、“暖水瓶功能的探讨”等等,这样的题目由于过小过窄,内容就很难展开。因此,我们说,毕业论文选题大了固然不好,小了也不适当,一定要在大小的选择上有一个适当的定位,这样才能达到论文题目的合理性。

4.选择论文题目的学术性。

做好一篇毕业论文,首先是选择的课题要有意义,还要做到能够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这是做好论文的基本要求。具体地说,(1)选取有学术价值的课题。就是在艺术设计学科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为研究内容,对学科的丰富和发展是否有意义。学术性是学术论文的灵魂,没有学术性的论文是称不上是学术论文。(2)了解本学科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比如前人提出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研究、解决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或是本学科当前正在研究什么问题,取得了哪些进展,学术上有什么分歧,选取那些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或是热点问题,这样才能走在学术研究的前列。如果选取了别人已经提出并解决了的问题,重复别人己经阐述的观点,甚至达不到别人的研究水平,这就没有什么学术价值。

5.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创新性。

时代在发展,设计在进步。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过程中,应注意论文题目的创新性,充分发挥想象力,使论文的题目给以全新超前的感受。在现代设计领域,人类智慧的升华,是优秀论文题目产生的开端。那些传统的选题方式己经很难跟上现代设计理论研究的步伐,也不适应艺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综合学科的特点。例如:“论陶瓷的传统工艺”、“浅淡几种包装的设计方法”。题目似乎合情合理,但却显得平淡无味,缺乏创新精神和现代气息。题目的创新应是各学科相互渗透中产生,跟上时代的步伐亦是关键所在。例如:“信息时代中产品设计的研讨”、“服装款式的流行之我见”。

6.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实用性。

具有实用性的毕业论文题目也是选题的重要因素之一。题目是否实用,是否切合实际,直接关系到一篇论文的价值。一篇好的毕业论文能引导学生的观念,指导其今后的设计实践。因为理论的研究最终还要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产生设计理论,理论又指导着实践,反过来实践又验证理论,这样的论文就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二)收集资料、信息阶段

撰写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毕业论文,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资料基础。当题目选择好后,首先我们应考虑到的是收集与题目相关的材料与信息。只有广泛地收集资料,收集与题目相关的各个层面、各种类型,各种特色的参考资料,才可能拓开思路,探索新的知识领域,探索新的设计与意识。根据各种资料中的感受、经验与联想,按照自身独立的思考方式,将不完整的观点,分散的想法、系统地总结,理清整体的思路,使之抒情达意,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完美地表现所构想的学术论点,使得虚拟的设想变为撰写的现实。

1.收集和掌握与选题有关的设计资料

收集资料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市场调查法、访问会谈法、文字资料收集法、网络资料收集法等等。这些方法是围绕着选题所进行的,选择与选题内容有关的国内外、古往今来的信息资料,进行广泛、全面的收集,认真的分析比较,这种分析比较的方法就是研究、撰写论文的开端。分析比较的方法是在了解前人对选题不同层面的论述基础上进行的。

2.了解和掌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术信息

要想撰写出优秀的论文,首先应了解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在国内外的学术动态,掌握与选题有关的信息。了解前人在此方面的论述,解决了哪些问题,另外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我们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去探索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为选题的内容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3.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准备

在了解和掌握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现状后,我们就应该首先考虑到选题和文章的组织结构,是否是前人没有论述的问题。如前人所谈的课题同我们的选题重复,我们一定要将前人的论述理解清楚,认真地分析,看一下还有没有新的问题,新的视角再去切入。否则我们将做无用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样的文章意义不大。

在撰写毕业论文的前期,我们一定要查清所有与论文题目有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首先是考虑前人所没有研究过的课题,掌握前人所没发现的规律。而自己对此课题又有独特的见解。这种独特的见解必须在学术界是先进水平,哪怕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再向前推进一下。目前,从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的毕业论文的调研情况来看,学生在大学的几年中,学到了一些专业知识,但是,这些专业知识还没有在真正的实践中应用,因此很难有自己的独立看法,形成独立的创见。尤其是在艺术设计学科的广阔海洋中,要想形成自己的见解并不容易,往届的毕业论文,我们分析有以下几种情况:

(1)谈出了自己的看法,但题目的选择面很窄小,论文的组织不系统,大白话,学术语言甚少。

(2)文章的题目选择后,对此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照书本、或别人的文章乱抄一通,甚至不加思考将很多别人的东西照抄照搬。对此没有理解,不能将学习别人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变成自己的东西。造成一种混乱的被动局面。

(3)自己没有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又不善于收集资料信息,找出往届毕业生论文,去头加尾、敷衍了事。这样的毕业论文,很难达到培养学生、锻炼学生、检验学生、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的目的。带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上述倾向,指导学生步入正规的航线,让艺术设学院各专业的毕业论文,能够驶向理想的彼岸。

(三)构思、创意阶段

构思的过程也就是想象、创造的过程。想象是能过已知走向未知的思维活动方式。每一个已知都伴随着一个新的未知而诞生。所以想象活动始终处于己知和未知的中界线。它包括着过去,预知未来,总结旧的经验,创造新的理论和新的认识。

(四)拟定提纲阶段

拟定毕业论文提纲,首先应根据选题的要求、设立于标题,按照各标题的设置,把材料加以分类,从中心观点出发,考虑协调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系统、规范地拟出一个总的策划。这个提纲的拟定,通常由略到详、由粗到细。经过系统的分析、思考推敲,最后形成较完整、详实的提纲。

(五)形成初稿阶段

初稿的形成是根据提纲进行的,在拟定的过程中要从大局出发,使论文统一协调,同时也要考虑文章结构的严谨性、各部分的层次性、文字表达的流畅性等方面。论文的结构是作者有目的地设定起来的,是作者根据设计专业的发展规律、学术动向及其它学科相互的内在联系,按照选题、中心思想的需求,将构思好的设想,加以分类组织、调整,使其条理分明,整体与局部相互和谐、统一。从整体到局部,又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反复细致的地推敲。初稿的形成是提纲展开,对文章内容的深化。

(六)修改、审定阶段

初稿完成后,需要认真地修改审定。论文的修改审定应注意四个方面,一是审定论文题目选择是否合理;二是文章的组织结构是否完善,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三是论文的语言是否准确流畅、简洁通俗;四是论文是否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条理化。

(七)准备答辩阶段

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毕业论文一般要求4000字以上。论文答辩的要求:一是要准备大约1000—2000字的论文提要,将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论证表述在提要中。答辩时以论文提要为主要阐述材料;二是将论文语言规范化。毕业论文是比较严肃的学术论文,从整体来看,应是严谨、朴实的。不直追求华丽的词藻。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也可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段和展示一些图片,使其更加生动。

三、艺术设计学院各毕业论文的要求

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的毕业论文要求符合客观的发展规律,用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问题。它的题目应有鲜明的论点和详实的论据。理论观点正确,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己学的专业知识和收集到的一些专业信息,经过大脑贮存。分析、综合,建立起一个崭新的理论体系。因此,在论文的格式方面、参考文献方面以及所插入的图表方面有其不同要求。

(一)毕业论文应具备的基本要求

1.论点正确

2.论据充分

3.论证准确

4.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5.语言准确、简洁流畅

(二)毕业论文的格式

毕业论文一般由题目、内容提要、关键词、主体、参考文献、注释等部分构成,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题目。毕业论文的题目是直接表达或揭示论文主题思想或中心论点的,因而要鲜明、准确,使读者一看题目,就能基本上了解论文的基本观点。避免用一些偏僻、怪异的词句做题目。

2.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要能够反映出全文的精华,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以及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

摘要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研究的目的:简明指出研究工作的目的(目标)及研究范围(对毕业设计(论文)而言,主要指任务书中所提出的要求)

(2)研究方法: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做法,包括研究对象、材料、方法等要素。

(3)研究结果:简要列出主要结果、数据、统计学意义等,并说明其价值和局限性。

(4)结论:简要说明从该项研究结果取得的正确观点、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推广前景。

(避免将摘要写成序言、评论或反映的仅是研究中某一部分的信息)

3.关键词。指论文中所涉及或是属于作者原创的中心词。

4.主体。毕业论文的主体由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构成。绪论在正文的开头,目的在于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和动机,介绍写作论文的指导思想和论文的基本内容,也可以对论文的结构作必要的解释。绪论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宜太长。本论是论文最主要的部分,应该充分论证、分析绪论中提出的基本观点。可以是正面论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通过反驳对立的观点以阐明自己的观点。本论部分在全文中所占篇幅最大,应该注意结构的严谨。结论部分是论文的收尾部分。在结论中提出的基本观点,经过本论部分的分析论证之后,结尾部分要作出答案,总结全文。一般情况下,结论比绪论所占篇幅还要小些。

5.参考文献。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参阅别人的研究成果,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作者产生创见的出发点。作者采用的参考文献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毕业论文后面附参考文献,可以使读者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论文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是为研究相同课题的人提供材料索引。

艺术理解论文范文第8篇

写论文的目的是大学生对自己4年的高等艺术专业本科学习进行一番梳理与总结,将艺术感性经验,以理性论证的方式写出来,供人供己以鉴真确,以存参考。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艺术类学生写论文,常出现不是学生发愁,就是教师头疼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能力较差,教师经验不足。故而,形成今日高等艺术教育中艺术论文写作的怪相。

笔者通过几年来的毕业论文辅导,以及与其他院校教师的交流,剖析艺术类本科学生论文存在的问题,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许慎《说文解字》说:论,思也、叙也、议也。文,错画也。其意是对事物进行整体把握、反复论证、交错描述,以求正解。因之,论文是一种特殊文体,是运用理性和逻辑方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文体。17世纪笛卡尔在方法论中提出理性主义,把如何有效地获取知识变为可能。笛卡尔强调人要正确地运用才智。他所说的才智就是判别真假是非的理性。自笛卡尔的方法论问世后,世界各大学均采用这种文体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目前,大学论文目的是检验学生通过4年本科的专业学习后,是否能熟练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论文并非要求学生有什么重大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而是通过论文写作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和掌握一种比较思考、分析范式、逻辑推理、辨析结论的科学认知方法,为一生的人生实践打好基础。

然而,艺术类本科学生在论文最基本的选题、结构、内容、用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分析如下。

首先是选题。很多学生写论文论题很大,论文喜欢冠以“中国”“社会”“西方”等大而不当的标题。以学生20多岁年龄,尚未步入社会的学识和经历而言,如此大的论题是难以驾驭的。由于论题过大,学生在写作时,常常出现跨出和超越专业知识边界的情况,降低其专业性。针对以上问题,探究原因,不外乎三方面: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三是社会。从教师的层面来分析,可能是论文指导教师受知识结构所限,不能深入指导,未达到庄子所谓“尽精微,致广大”的治学境界,反而出现指导粗疏的情况。学生“跨出和超越专业知识边界”写作的现象,实质上是对自己专业内涵和定位认识是否清楚的问题。不同专业有不同的专业知识体系,如果说学生借用其他专业的知识来论证自己的论点尚可,但如果是专门研究一个新的专业领域就是严重的“跑题”。教师至少要起到“把关人”的作用,让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深入下去。也可能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没有把知识有效传达给学生,讲述方法不得当,学生未听明白;也有可能是“教不严,师之惰”,教师自身教学、科研、管理等诸事繁多,无暇顾及等。从学生方面来说,这和自身对论文写作的认识态度有关,有些学生写论文只是毕业需要和求职需要,并非兴趣所在,也并非要试着去研究一个问题。当然,也不乏有学生想认真写篇好论文,但苦于不知如何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即使有教师的指导,但时间有限,对学生从头开始的论文写作训练也非短时间内能明显奏效。解决此问题,应从整个课程设置上全盘考虑,要提前安排与未来的毕业论文写作有关的课程,对学生进行提前训练,至少要先掌握写论文的方法。从学校环境小社会来讲,由于受到时下浮夸、躁动风气的浸染,与《大学》中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的要求,多少已出现了背离。

其次是结构。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结构宏大,章节繁复。一般格式是绪论概述、案例分析、未来展望、结论教条的新八股论文模式。一篇几千字的论文可以拼装成5—10章10—20节的庞大结构。造成论文论题还未展开、论点还未摆出就草草结论,因而出现论证不够、字数拼凑的问题,形成章节与文字、章节与章节、章节与题目之间的脱节。

分析其原因,此类书籍章节似的论文写作,与大学之前的应试教育有关。学生习惯往现成的框架里填材料,根据框架结构去找资料,不是从收集材料到发现问题或有兴趣点的有感而发,很多学生是想当然地开始写论文,常有学生还没收集多少资料,题目和大纲已经完成,写到后面的结果只能是削足适履。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问题,则反映出艺术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薄弱的问题,对此问题,就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按科学和理性的方法进行讲授,这早在上个世纪的德国包豪斯大学就已经进行了探索。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在教学上不妨好好研究和利用国外成功的培养模式以合理进行课程设置。此外,艺术类本科生论文写作依然要遵循文科生论文写作的要求,体系规范,逻辑严谨,非艺术感想和散文写作。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也可有意去选修一些人文课程,比如哲学和理工科课程,完善知识结构,丰富认知。

再次是内容。由于毕业论文题目太大和结构繁杂,论文内容自然不实,论述时凑字数,论证自然也无以构成有说服力的逻辑链,因为所有论据不是来源于生活和实践,甚至有学生从网上拷贝、剪贴、拼凑论文。出现论点与论述不符、行文论述不平衡、论证无力等问题。

论文写作要有感而发,发现问题,又有兴趣之后,就要用科学、理性的方法去研究和分析,不能停留在现象表面,要努力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无感而发或为论文而论文的写作,只能是凑字数,论证无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学习艺术的学生来说同样重要。社会生活是艺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手中之竹”是建立在“眼中之竹”和“胸中之竹”的基础上的。北京高校的艺术类学生有着地方院校无法比拟的资源和信息优势,798艺术区、草场地艺术区、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首都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高校内部艺术馆等艺术类展览集中的地方,都是学生课本学习之外丰富学识、获取灵感的地方。虽不要求学生有一鸣惊人的创新研究,但至少要有感而发,通过论文写作学会和掌握一种理性分析和思考问题的科学认知方法。

最后是用词。论文语言表述要求准确无误。这里涉及语文的词汇运用问题。论文写作一般从解词入手,特别是关键词理解和使用尤为重要,而学生毕业论文中忽略对基本词义的准确理解,常常望文生义,似是而非,结果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是一个语文基础问题。主要是缘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薄弱,以至于对遣词造句和语法没有很好地掌握。针对此类问题,主要是大量阅读经典范文,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兴趣和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阅读一些治学严谨的大家、学者的专著或论文,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书中流畅、规范的用词造句自然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如何有效、科学地解决以上问题,以提高国内艺术类本科生论文写作水平,笔者有以下三点认识。

一、转变认识

师生要对毕业论文写作有正确认识,不能只肤浅地认为毕业论文只是写一篇文章而已,关键是要认识到通过论文写作,使学生掌握一种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即能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所谓“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

二、论文课程设置

艺术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简单地讲,就是上什么课、怎么上的问题。比如,高校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就不能仅仅局限在对经典名著的赏析上,还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文体写作的规范模式,这对从高中到大学从未经过正规论文写作训练的学生来说很重要,这门课至少要做好这种衔接。艺术类专业理论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就不能局限在艺术现象的解读上,更要透过现象发掘本质,而这个学习过程就是理性分析和研究的过程。艺术院系可以开设论文指导课程,提前了解和掌握专业学术论文写作的要求和方法,为日后的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三、论文指导应由理论教师负责

很多学生为了自己方便,论文和毕业设计都选择了一位教师指导。专业老师既指导艺术创作,又指导论文写作。但论文写作毕竟是一个理论研究的过程,不管从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还是论点论证的把握,理论老师比专业教师经验可能更丰富些。因此,建议理论和专业教师各负其责,分别指导论文和毕业设计,这样责权明确,使每位教师对学生论文的指导更专业、更有效。

总之,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院系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在思想上重视,合理设置课程,然后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来提高艺术类学生理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真正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艺术理解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染织艺术设计 毕业设计 教学改革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最后环节。就独立学院染织专业而言,应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综合大学4年所学知识,融汇“创意+工艺+市场”和“纹样设计+产品设计+产品应用”的整体设计和实践演练,满足现代纺织业对艺术创意、纺织品创新开发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结合区域经济、学校、专业和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创新思维与产品设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艺术与人文相结合、高校与企业产学研相结合、论文与设计相结合为指导思想,积极探索与实践染织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改革。

一、突出创新思维的毕业设计选题构思

选题作为毕业设计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选题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专业、指导教师和学生自身特点、学院背景和区域经济等因素,而创新思维则作为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染织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基本准则和要求贯穿于选题过程始终。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地处纺织服装大省的省会城市——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以纺织、服装和艺术为特色,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具有较强的纺织科学、艺术创意、产品设计等学科优势的独立学院,而染织艺术设计专业则以这些优势学科交叉作为基础背景,从事以服饰面料、家纺产品为主的纺织品艺术设计以及室内软装设计。因此,该院染织艺术设计专业积极借助区域经济和浙江理工大学办学背景等优势,引入企业合作课题作为部分毕业设计选题。例如丝巾设计课题、客厅软装设计课题等,操作方法主要根据企业实际产品设计任务,结合毕业设计具体要求,以市场流行为导向,突出创新,真正实现创新思维与产品设计相结合。由于企业课题更多强调实践性和全面性,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甚至会展现出课堂上未曾传授的知识或技能,体现出一种创新的能力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吻合染织艺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实践表明,引入企业课题作为毕业设计,在选题和设计方案制定环节中更多地考虑企业的实际要求和消费者的需求,可以改变以往学生更多关注设计画稿,对产品的理解力匮乏、产品设计方案可行性差、创新潜力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的局面。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染织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除了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实践创新的选题外,还有一类较为典型的创新型选题则是强调前瞻性的概念设计。染织艺术专业的概念设计不一定是某类纺织产品的具体设计方案,而是重点突出创意思想或者概念,因此又可称创意设计。以思想创新见长的创意设计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一类选题可以以参加国内外高水平专业设计大赛为契机,充分应用和融合前期所学的素描、色彩、图案、构成等专业基础知识,纺织、印花、织花、绣花等工艺和相应的CAD知识,以及室内装饰、陈列和市场等相关学科知识,而且以创新见长的此类专业设计大赛可以突破现实条件所限,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因此学生对这类选题的参与积极性也比较高。

二、理论与实践相长的毕业设计过程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染织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不仅选题构思上体现出重感性和创意的特质,更在具体的设计创作过程中发挥出学院工科和纺织学科背景特长,使艺术与工艺、艺术与纺织科学完美融合。同时,作为独立学院,注重并实行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合一是实现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在染织毕业设计创作和制作过程中,只有将艺术创意与纺织工艺不断碰撞,才能使艺术创意在生产实践中汲取营养,并将染织艺术产品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例如在毕业设计作品中采用现代提花工艺来表现泥点绘画技法。泥点绘画技法在染织作品中过去更多是经Potoshop软件的喷枪工具处理后,采用数码喷印来实现的,而采用提花工艺则需对设计作品的纹样肌理的层次性、笔触的精细程度提出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凸显浙江理工大学在机织提花技术方面的专业特色。又如在毕业设计作品中采用雕花镂空工艺,将古典建筑上的装饰纹样转移到金丝绒家纺面料上,将虚实、层次的浮雕效果和金丝绒的奢华质地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此过程中,设计者需要考虑并解决现代雕刻工艺对织物强度和花纹细节之间的黏连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然,要使毕业设计作品中完美呈现艺术与工艺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不能仅仅依靠毕业设计环节,它需要长期的教学积累。长期以来,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染织艺术设计专业与多家纺织服装企业、专业博物馆以及设计工作室共建实习基地。同时,利用每年的假期时间,组织青年教师和学生前往校外实习基地和课题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和设计实践,向企业工程师和工人师傅学习,以此零距离、深入地了解染织生产企业的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生产系统、营销方式、品牌定位以及发展趋势,提高教师对产品设计的把控能力和指导能力,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前就能体会到创意、市场、工艺、产品之间的关系,提高专业理解力和设计能力,为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艺术与工艺的结合奠定实践基础。

与此同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采用与企业合作,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包括行业专家和知名品牌企业设计师)联合指导培养学生的方式,逐步形成本专业的育人模式及教学特色。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可以给毕业设计提供一个直接面对用人单位和市场的通道和平台,加速染织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加速其毕业设计作品转化为商品。此外,由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设计师组成的“双师型”指导教师队伍改善了目前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偏年轻、偏“学术型”的状况,使导师团队的知识结构(艺术+工艺+市场)更趋合理。于是,在校内外导师的联合指导下确定选题,指导学生通过调研、参观、走访等方式较快地、清晰地梳理出产品的市场流行脉搏和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同时,在企业和校外导师的帮助下,可以尽快实现设计方案的产品化,并配合相应的道具和灯光等空间环境进行室内陈列效果展示。展示环节邀请企业家、行业专家、校内外导师和普通消费者对毕业设计作品进行体验和点评,多角度、全方位的点评可以使学生收获更多。

实践表明,这种强调艺术与工艺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实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培养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行业和专业整体设计的理解力,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提升整体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扩展创新思路和手段,提高设计能力。

三、艺术与人文相结合的毕业论文写作

根据上级精神及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质量管理要求,染织艺术设计专业所属的艺术类毕业设计(论文)包含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两部分内容。但从历届情况来看,染织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且思想活跃,但文化课基础较其他本科专业弱,其基本写作能力与具备染织艺术设计理论论文的写作要求有较大的距离。同时,目前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毕业论文考核方式基本上借鉴或照搬其他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的管理要求,与艺术类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吻合。就艺术类人才管理模式问题,2012年全国政协“艺术院校人才培养”调研组在浙江调研时曾指出,“管理与评价体制的不完善,制约了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及全面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化解这一难题,并将毕业论文转化成一股推动毕业设计进入新的境界和高度的动力,可以从选题和写作内容两方面来探讨。

在选题上,毕业论文的选题需要紧贴毕业设计,但不能是毕业设计过程或某件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方法的简单描述。从以往情况来看,如果毕业论文选题脱离了毕业设计,纯粹的艺术设计理论研究不仅内容上空洞、材料简单堆彻,甚至出现大篇幅抄袭他人论文的现象。同样,如果毕业论文选题过于具体化,如只是对毕业设计过程的描述或设计作品的简单说明,其结果往往使论文成为设计说明,达不到本科毕业生的理论高度和深度,失去学位论文的内涵。因此,一个适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首先要源自于其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并吻合毕业设计实践。只有通过设计创作实践才能使学生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开启创造性思维,发挥出一定的视觉表达和理论阐述能力;在此基础上,选题要注重艺术和人文结合,对设计中某元素的时代文化特征、某纺织产品的审美价值评价,以及某一特定人群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等展开分析和研究,从中总结出一般规律,从而转化为对艺术设计实践活动的现实指导。

在写作内容上,以《某设计元素在某风格家纺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为例,首先需包含有某设计元素的概念定义和发展历史等背景知识内容,这需要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获得,这个过程中对各类信息进行分类、组合排列和比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即“持之有故,言之有理”。再者,需要对某风格家纺产品进行市场调研,对现有市场上的该类产品感知、观察和调查,从中发掘创新元素。最后的设计应用部分,就是对设计创作过程和产品空间展示过程的概述、分析和总结,其中包含有人文和艺术的结合,艺术和工艺的渗透,并形成一篇完整的论文体系,既吻合染织专业学生特点,使学生写作更有的放矢,又提升设计的人文高度,与专业发展方向相一致。

结语

本文立足于学校、专业、学生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在毕业设计选题中将创新思维作为基本准则和要求贯穿始终,并要求创新思维与产品设计相结合;在具体的设计创作过程中发挥出学院工科和纺织学科背景特长,使艺术与工艺、产学研完美融合;再者,以毕业设计实践作为基础,对其中的文化特征、审美价值评价等展开理论研究,研究内容阐述成文作为毕业论文。该教学方法在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实施以来师生反响良好。

(注:本文为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重点教改项目,编号:kyjg1101)

参考文献:

[1]夏燕靖.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2]代福平.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的新定位[J].纺织教育,2011(4).

[3]彭先国.全国政协在浙调研艺术人才培养[N].联谊报,2012—9—27.

艺术理解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教学策略

语文审美教育是对以前语文教学的纠偏和完善,语文教学又是中学实施审美教育的优先途径。语文审美教育是语文文本的审美属性和语文学科内在需求决定的,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中学教学现状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渠道。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诗歌、散文、小说和议论文等方面的教学中就小学语文审美教育进行探讨。

一、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具有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情趣。中学教材中的古诗词融语言美、音韵美、情景美、节奏美于一体的具有丰富的审美元素。“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读出诗歌的感情,然后是感知形象,接着再把握诗歌情感。审美心理的形象感知――体验情感――抒发创造三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进行古诗词审美鉴赏的时候,要灵活贯通地把三者的关系处理好,通过科学的方法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得到充分培养。首先要从剖题意、辨词语、补语法、调语序、分析时代背景、品味关键字词等进行感知阅读与审美理解;其次要在朗读吟诵中悟情,巧设疑问抓情感基调,明诗人之志知晓诗情以进行情感阅读与审美体验;最后要在学生阅读诗歌时使其沉浸于思考之中,进行审美创造。

二、散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散文是讲述人生百态的文学作品,它抒情性强,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或启人深思,或达人感情。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教师要抓住散文特点,去发现它独有的现实美,不同形式的艺术美(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散文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渠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散文的美感作用,从而达到培养中学生“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目标,使他们初具艺术审美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首先要寻找审美因素,通过精心设计导语,使学生进人画境,引入审美阶段,再进行富于感情的吟诵,使学生在画境中感受美。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品味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结构美”;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描摹、抒情、议论的词句进行分析,感受这些词句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学生“语言美”的审美能力,通过赏析语言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不同作家作品的表达特色。最后要引导学生突破散文鉴赏的“意境美”。引外还要通过联想想象,丰富审美形象,以达到入情之后入理,提升学生的审美层次。

三、小说教学的审美教育

小说中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小说的人物美、情感美、环境美、故事美都为我们提供了审美的视角。教师能够充分挖掘各种审美因素,努力带领学生感悟、品析,学生就一定可以得到美的熏陶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从小说语言入手,提升审美感知力。教师要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堂的驾驭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充分调动自身的感官,对小说进行审美感知,使他们的审美感知力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其次要从小说要素提升审美理解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性格美,从小说情节入手促使学生理解情节美,从小说中的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方面促使学生理解环境美。最后要从审美参与入手以提升学生审美想象力,从结合现实切入,提升审美创造力。总之,要在小说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特别要重视引导学生多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只有多读,多比较,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四、议论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议论文是在“审美理想十分强烈而急迫的时候,写作主体常常不再去通过典型人物去反映,而是直接出来阐发和宣传”[2]的情况下写成的,这样就决定了它强于逻辑和思辨的特点。议论文从形式到说理艺术、结构安排、思维特点、理论深度都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教师应该在议论文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和学生一起开展审美活动。首先明快的节奏和整饬的音韵或结构是议论文的形式美,教师要善于发现它的审美价值。其次,教师要用修辞增强说理的形象性,以引用增强语言的智慧美,巧用设问、反问创造文章的波澜美。再次要梳理议论文思路,认知结构美。议论文的结构是一门审美的学问,在议论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来加深对结构美的理性认识,在审美中锻炼抽象、提炼的能力。第四,重视形象性思维,认知形象美。议论文中的形象思维能有力地激发学生开启理性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理性信息,使学生的理解力得到大的提高。形象思维往往点缀在议论文严谨理性的论述中,使文章有了趣味,使文章更具可读性。在审美活动中,这是容易被忽视的审美因素。最后要体悟议论文论证,认知理性美。理性美主要体现在议论文说理追求言简意赅,使读者豁然开朗,认知议论文的理性美是该体裁最高层次的审美活动。总之,议论文教学中的审美内容是丰富的,教师要带领学生好好利用它,让学生在议论文的学习中增长思维能力,提升审美品位,成长心智。

鉴于审美教育的极端丰富性,本文无法完全穷尽语文教育听、说、读、写等诸多方面,只能有所侧重地选择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阅读教学”板块对阅读教学中常见的审美策略作有选择性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上一篇:交互设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民族艺术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