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06:19:29

音乐专业论文

音乐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音乐学(musicology)是一门研究音乐的学问,来自于西方。萧友梅先生在建立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时,虽然引入了至今仍在延续的欧洲音乐教育体系。但是,音乐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是比较晚的事情。新中国建立之前几乎没有,即使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大部分专业音乐院校音乐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很晚。除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于1954年,中央音乐学院于1956年较早建立以外,其它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的建立都较晚。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分别于1978年和1980年设立了音乐学系,武汉音乐学院于1986年成立音乐学系。而象天津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则都是在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之后才逐渐挂牌成立了音乐学系。几所音乐院校的音乐学专业被批准为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授予点则是更晚的事情。1982年中央音乐学院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1988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上海音乐学院硕士学位授予点是1982年获得的批准,博士学位授予点是1989年获得的批准。

在我们的西洋音乐教学、研究队伍中,有不少是在西洋文化的社会和生活环境中受过熏陶的学者。我们在西方音乐学的传播、教学、研究等方面,也的确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说音乐学在我国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也许一点也不过分,这一点也反映在我们过去,以及今天许多人对音乐学的认识中。譬如,我们历来要求学习音乐的人,一定要“底子好”、“基础好”。所谓的好“底子”、好“基础”,在多数情况下主要指的是“音乐技术”和“音乐技能”方面。且不论表演、甚至作曲等专业方向的学生,是否仅仅只是具备了“音乐技术”和“音乐技能”方面的能力就够了这个问题。就音乐学为学习和研究方向的人而言,除了应该要求具备“音乐技术”和“音乐技能”方面的能力之外,还应该有文史修为和写作能力的“底子”、“基础”,要具有音乐理论的思考能力。也就是说,对于从事音乐学专业工作与研究的人们来说,必须掌握音乐形态、音乐技能等音乐本体的知识,以及掌握中外历史、文学、语言、宗教、风俗、文献典籍等社科文化知识,要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功。对于这一点似乎大家早有共识,似乎也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在我国音乐学的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加以实施,至少做得很不够。而且,在我们还没有对原有西方音乐学领会得十分清楚的情况下,又有许多其它西方音乐研究理论,以及一些音乐研究新领域、新知识不断为我们所认知,使得我国这门本来就很年轻的学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譬如,对于民族音乐学(Ethnomusicology)、世界音乐(W0rldMusic)、多元音乐文化(ManyMusicofManyCultures)等新学科、新概念的系统解读,以及与原有音乐学之间的关系;等等。

就目前国内音乐学的教学和研究现状来看,急需思考如何在借鉴西方音乐学学科体系、消化西方其它成熟音乐理论体系的同时,在所谓西方音乐学的构架中,建立符合我国音乐的发展历史、符合我国音乐文化生活存在的状况,以及符合我国音乐理论学习与研究现状的教育体系及教学体制等问题。也即,如何在我国现有音乐学的专业教育中,在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与训练中,无论是在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方面,在学制的设定和课程的设置上,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音乐理论研究的学科。

二、音乐学专业从附中开始设立的意义

音乐学的专业方向应该从附中开始设立,至少,在附中的高中阶段一定要设立音乐学的专业。要思考符合附中音乐学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而且,对于演奏、作曲等其它专业也要补充音乐学常识方面的课程。从近二十年来音乐学发展的情况来看,如果在附中的高中阶段开始设立音乐学的专业方向,对于我国音乐理论的学习风气、研究水平等,都会带来很重大的意义。仅仅就在附中的高中阶段开始设立音乐学专业方向的教育意义而论,将会产生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观念上的意义。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样一个谬论:“学表演不行就改学作曲,作曲再不行就学理论。”除了可以认为人们缺少对音乐学以及音乐理论研究的认识之外,是否更应该对我们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加以检讨。

这个局面的形成,一方面,应该说与音乐学系历来的要求标准有关。音乐学系历来视附中其它专业被淘汰后进入音乐学系的学生为“嫡系”,并把其作为音乐学系的后备师资。然而,关键的问题是,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人并不喜欢音乐理论这门功课,不是把音乐理论视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来加以钻研。甚至,其中一部分人根本就瞧不起音乐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其结果是可以想象的。我们不去妄断、怀疑许多人有从事教学与研究的能力,有着很高的智商。但是,遗憾的是他们确实没有什么研究成果刊布于世,没有几篇论文为同行们所知晓。我们知道,科研与教学是相互促进的,没有科研水准和研究基础的教学水平,究竟又怎样就不得而知了。历史的原因,人为的认识,瞧不起音乐学专业的人士,大有人在。这已经成为一种人所共知的事情。甚至,一些在音乐学专业方面授课多年的教师,也常常讲自己曾经是学习其它专业,而羞愧自己如今从事的音乐学教学工作。因此,从附中开始设立音乐学的专业,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培养学生的志向,是一个立志的大问题。“立志”音乐学的学习与研究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大话,音乐学系不应该把其它专业被淘汰后进入音乐学系的生源作为培养的“嫡系”,不应该视有一点音乐技能,但并不喜欢音乐理论这门功课的人为“宝”。其实,表演学不好,作曲学不好,也就更不可能在音乐理论方面能够有所作为了。一些音乐学院今天在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上出现的窘境已经作了充分的证明。如果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音乐学以及音乐理论研究的错误认识,要改变别人的认识,那么,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应该首先使我们的学生立志音乐学学习与研究。必须在附中阶段设置音乐学的专业方向,使得我们的学生从进入音乐学院的大门之始就立志于音乐学的学习,就确立了一个大的研究方向。这样升入音乐学系的本科学生,从今天的自卑心理到立志音乐学的学习与研究,这是一个很根本的问题。

另外一方面,在当今发表的音乐理论论文里,的确有许多缺少对音乐本体进行的研究,让人们误以为音乐学的研究就是文字的工夫,认为音乐学的基本功就是背熟几本音乐史书。这也有其历史的原因,在目前音乐学的教学、研究,以及学习的队伍人员中,有许多人曾经学习的是其它专业,他们有的或是在外语,或是在历史、文学等方面受到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或在其它文化方面有较高的水平,较强的能力,等等。这部分人利用自我的优势从事了音乐学的工作,譬如,中文和中国历史专业方向的人,对中国古代音乐文献进行着辑录、校释,或从事着缺少音乐形态研究的中国音乐史的工作;而外国语专业方向或一些外语比较优秀的人,则从事着西方音乐文献的翻译,或从事着【清】毛奇龄在《竟山乐录》中所讲的“乐书不是乐,乐器不是乐”的工作。客观上讲,这类人中间的部分学者,为我国音乐理论的研究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完成了许多音乐学基础性的工作。音乐学的研究需要其它文化学方面人士的加入,音乐学者也需要具备文化学方面的学识,只是不能过于偏颇。如今就有些“过”的现象,因此,使人们产生了对音乐学的错误认识。这也许是我国音乐学这门学科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第二,本科生源数量和素质保障的意义。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音乐学的生源数量不足,学生的素质更是不尽人意。

一方面,为了扩大生源,大大降低入学标准,有的音乐院校甚至以缩短音乐学本科学习的时间来吸引生源。另一方面,许多音乐学的出题老师抱怨目前音乐学的试题过于简单,认为如今学生的素质差。试想,要让从来没有学习过音乐学理论的应届高中学生,应考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的试题,其效果肯定不好,其水平肯定很低。即使是那些从小就接触音乐的“琴童”、“天才”等,对音乐学理论可能也是知之甚少。没有学习过的东西,不可能考出好成绩;没有成体系的音乐学的教育机制,也就没有生源量和质的保证。所以,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两方面的矛盾,必须从附中阶段开始设置音乐学的专业方向,或在普通中学中协商选择一些学校,定点开设音乐学方面的课程。由于今天的许多考生没有进行过音乐学方面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在出题老师看来再简单的试题,对于考生也是难题,老师和学生都不好把握考试试题的深浅难易程度。如果从附中阶段开始设置音乐学的专业方向,一来不仅能够使升入音乐学系本科的学生数量有所保证,使本科生源的数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且,更能保障这部分学生在音乐学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方面有一个较高的水平。如果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了音乐学方面的常识,升本科的试题自然能够上一个台阶,自然有一个深浅难易的层次。

我们经常争论是否让音乐学本科阶段的学生进行专业方向选择的问题,然而,如果在附中阶段设置了音乐学专业,学生们经过几年音乐学方面能力的训练,在进入本科阶段之后,通过第一学年的适应阶段,在第二学年中,完全可以进行有所目标的专业方向的选择。这样以来,音乐学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得我国音乐学的教育、学习与研究水平获得一个真正的提高与发展。同时,这也给从事音乐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也提出了一个比较高的要求。音乐理论的教学与研究,本身应该具有前瞻性,教学上落后,会使我们在音乐理论的研究方面更加置后。我们要按照上述标准来检验今天音乐学学人的知识结构和学术经验,要求提高从事音乐学工作和研究的队伍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以前我们对于这一学科的认识不全面,对音乐学这门学科建设的思考也不多,特别是对音乐学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更没有做深入研究。今后当尽快补上,不能让这种现象继续存在下去。

三、附中、本科课程的合理衔接与音乐学专业的层次教育

如果能够在音乐学院附中,甚至其它普通中学开设音乐学专业的课程,那么,这些课程要与本科招考的内容基本衔接。音乐学专业本科阶段设置的一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一定应该是附中及普通中学音乐学专业课程的延续。因此,课程的设置就十分的重要了。目前,在音乐学院的音乐学专业所开设的所谓专业课程,被认为就是音乐学的学习科目。它让本专业的学生一进入这门专业的学习后,就以为这些课程就是音乐学学科的学习内容。但是,这些音乐学学习的科目,是否真正体现了音乐学这个学科所应该包含的内容,这就很有讨论的必要了。仅从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与研究来看,今天音乐学课程中的中国传统音乐课程这个科目,就需要添加许多的内容进去。譬如,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的重构和建立,缺少的是文献学的基础,中国传统音乐文献学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能否建立的基础性工作。就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对于音乐文献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文献和书籍的了解是学习的前提,是基础的基础。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就很是欠缺这方面的内容。即或是以西方音乐为研究方向的人,可能也首先应该去了解“西方的文献学”,或“西方文献批评”类似的“学问入门”课程。目前的音乐学专业教育中这些课程也没有开设。而从中学阶段开始就开设音乐学的课程,则更加应该注意课程设置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层次性。除了中学阶段的音乐和文化的诸多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之外,还要顾及音乐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系统性。需要一个系统、合理的,符合我国音乐理论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系。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个体系延续到本科音乐学教育与教学的系统中去,要注意音乐专业与文化等各门课程的衔接。就是说,学生一旦在中学学习期间选定了音乐学的学习方向,那么,就应该学习在本科招考、录取时的一些基本课程和内容。譬如,现在每个音乐学院的音乐学系都开设有:音乐学概论、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音乐美学、和声、复调、作品分析、钢琴等课程。这些课程肯定不可能全部都从中学阶段开始开设,即使那些能够开设的课程,其内容的数量和程度也必须有所限定。具体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要广泛征求意见,还应该进行理论上的研讨工作。而且,这里一定要考虑本门学科所存在着的层次教育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学专业缺少层次教育。目前,我国在音乐学的升学考试中,仅就专业而言,所出考题的标准,在本科与研究生,甚至博士生考试之间的差别不是太大。这与我国音乐学的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缺少层次有关?N颐敲挥醒刑殖鲆惶子泄乇究啤⒀芯可⒉┦可际钥颇俊⒛谌菁八蕉ㄎ坏牟馐员曜肌SΩ盟担杂谝衾盅ёㄒ档目纬躺柚谩⒉煌愦嗡降难芯浚唤瞿芄槐阌谥贫ㄒ衾盅ёㄒ笛难翱颇俊⒎较颉⒛谌莸龋遥苑且衾盅ёㄒ等嗣堑囊衾盅У难耙簿哂屑匾囊庖濉K裕颐鞘紫纫饩龅氖且衾盅ёㄒ档牟愦谓逃侍狻9赜谝衾盅ёㄒ档牟愦谓逃欠窨梢宰饕韵录父霾愦危?nbsp;一、音乐基础层次

二、专业知识、技能层次

三、文化修养层次

四、方法论层次

而不同的层次又必须要有不同的几个阶段,不同的阶段中要解决不同学科的课程、不同音乐学内容。因此,层次教育是与阶段性教育结合在一起的。

譬如,初级阶段:也许应该进行的是中西音乐概论性与感性知识的基础教育;中西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及音乐技能、技巧的基础教育;中西文史、文化、语言基础教育等。在第二个中级阶段则应该进行音乐学概论课程;其它音乐学各门学科概论性的课程。到了第三个高级阶段就应该进入所谓专业论题方面的研究,和专攻方向的研究,以及音乐学专业论文的写作阶段了。在这些不同的学习阶段中,哪些课程、哪些内容,以怎样的程度,针对哪些层次的学生又是很重要的问题了。譬如,强调音乐本体技能与音乐学基础能力并行、音乐专业课程与文化基础课程并重的中学阶段音乐学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还必须把这些课程的初级性质考虑进去。也就是说,在对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知识能力和基本音乐技术、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加强要中外历史、文化知识、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我个人以为音乐学专业,毕竟首先是一门以音乐技术、技能,以及音乐文化为基础性质的特殊学科,因此,如果不是在音乐学院附中一直专门学习音乐的普通中学的音乐学基础教育,还是应该放在对音乐本体理论所进行的学习上。就音乐学专业方向的学生而言,首先应该具备音乐本体技术、技能、音乐学基础的基本功。对于音乐形态本身的不了解,今后很难深入进行音乐学的研究。今天,有许多没有经过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统学习的学生,可能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上就要欠缺一些。譬如,今天,我们都承认那些毕业于师范大学音乐系,和其它艺术院校音乐系非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在综合文化知识和能力方面要强于音乐学院的学生。同时,也指出这些学生对于音乐本体了解的欠缺,音乐技能水平的低下,这的确也是事实。而且,这种情况也许还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存在下去。这正是我国音乐学发展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在进入硕士的研究生阶段要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课程的设置上就要与音乐学本ㄒ当弦档难鹂础U庖卜稀耙虿氖┙獭钡慕逃枷搿S捎诶返脑颍写笈且衾盅ёㄒ档难芯可乇鹗欠且衾盅г旱难芯可蛐枰股细有枰衾旨寄芊矫娴目纬獭8荼究扑ёㄒ担凳虑笫堑恼攵匝芯可那榭鲋贫ㄑ凹苹C运车募忧恳衾旨寄艿牟钩溲啊6遥捎谀芄唤胙芯可锥窝暗难壤⒉淮螅裕衾盅У闹饕纬毯湍谌萦Ω迷诒究平锥瓮瓿伞L乇鹗且衾旨寄芎图际蹩纬谈Ω迷诒究平锥瓮瓿桑蛭杂谝衾中翁旧淼牟涣私猓苣焉钊虢幸衾盅У难芯俊R环矫妫绻衾掷砺鄣难芯柯畚模皇谴罅科桌亩鸦挥械览砜山玻蚪驳亩际谴蟮览怼⒕傻览淼龋鞘遣恍械摹5牵硪环矫妫绻皇谴永砺凵稀⑽幕辖擦诵矶嘁衾值牡览恚荒芤砸衾值氖导世又髌涞览淼目蒲浴⒑侠硇裕踔谅畚闹辛芯俚囊衾掷踊蚯灼桌肫淅砺鄄幌辔呛希蚋尚ΑR虼耍⒁桓龌境商逑档摹⒂胁愦蔚囊衾盅Ы萄Э纬碳匾R韵钟械囊衾盅У慕萄Э纬躺柚媒械髡⒉钩洹F┤纾肥涤幸恍┦粲谝衾盅У目纬棠谌荩怯值娜防胍衾直咎灞冉显叮衾治南籽У木褪鞘粲谡庋囊桓隹纬獭R严低车囊衾治南籽У慕萄谌莘旁诟呒兜牟愦谓逃腥淌凇F涫担夜澄幕难芯恐校丫幸徽壮商逑档姆椒ǎ凶懦墒斓奈南籽啾冉希颐强吹皆谝衾掷砺鄣难芯恐校;咕啦谘芯康亩韵蟆⒎较虻任侍獾奶致壑惺呛苡字傻摹T谌鲜读宋南籽У幕痉椒ㄖ螅颐蔷筒坏貌凰伎既绾伟颜庵址椒ㄔ擞糜谝衾盅У难芯恐校绾谓⒁衾治南籽У任侍狻N南籽欠椒郏跹颜庵址椒ㄔ擞糜谝衾掷砺鄣难坝胙芯恐兄档盟伎肌?nbsp;即使在音乐的本体教学上,今天的音乐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也缺少一些重要的门类。譬如,不可缺少直接接触民间音乐的教学内容就应该放在相应的层次里。在新的音乐研究思想和观念的指导下,以新的理念和手段开展民间音乐的采风工作。什么是新的音乐研究思想?什么是民间音乐采风工作的新理念和手段?那就是民族音乐学的思想和方法。今天社会音乐文化生活中的民间音乐,不仅仅指的是山野之曲,同时也包括了城市中的音乐文化。而且,在课程的设置中,还要有意识地注重中国音乐理论课程的设置。

四、结语

在西方音乐学构架中的我国音乐学的专业教育及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等都不完善,

音乐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题】师范教育

【英文摘要】Itisofvitalsignificancethatthe&nb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的颁布,是国家义务教育新一轮改革中极具特色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亮点。随着高速发展的资讯时代的到来,艺术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博物馆、音乐厅、美术馆、戏院等,而是更大程度地借助于大众传媒,通过影视、网络进入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可以用相当便捷的方式与方法,在艺术中随时汲取灵感。同时又可以及时地将所获得的艺术思维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去。综合艺术素质成了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缺之不可的综合型知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明确指明艺术课程在建立学生的健全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智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艺术课程全方位地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现代影视、传统书画、篆刻等艺术形式和展现手段,从而使学生学会体验与感悟艺术的魅力,掌握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享受艺术美的手段与思维方式。但它又不是各门艺术学科知识技能的叠加,而是使学生的艺术能力得到综合的发展。它不再是单一取向的技能传输,而是在培养学生感知艺术能力的同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能力。从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经典性等方面,建立学生在学科间转换、贯通、兼容、互置的多种能力,从而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艺术课程明确提出要为中小学生营造一个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学科相互支持与互补的艺术学习环境。建立多门艺术学科的相互沟通与交互,形成综合艺术的能力。并将这种学习环境与学生个人的成长环境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兴趣,促进人际交流和情感表达,从了解艺术如何模仿生活、再现生活、如何表达情感等角度入手,自觉地把艺术学习与人类生活、人类情感、人类文化和科学发展联系在一起,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由于艺术课程不再是单一取向的技能学习,所以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机械训练和重复模仿,是让学生围绕以人文为主题的艺术学习,是在轻松与快乐中学习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强调个性化的学习,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

我国高师现有的音乐专业的教学模式,长期沿用的是专业艺术院校专业教育的结构模式。多年来,在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上,存在着明显的误区,它在很大程序上重视的是专业技术与技能的建立与提高,早已形成了其自身突显学科专业的单极发展的结构模式。在这个结构模式中,贯穿始终的是对专业领域划分的过于细化。同时,也在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上,存在着定位过早或专业技能单极拔高的普遍现象。在建立学生专业学科知识与专业学养课程以及人文知识结构的综合化方面,始终鲜有自身的特色,难以做到真正地素质综合与相互兼容。因此,某种意义上说,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科教学,有些可以说是对专业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的技术型“克卤。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地高师纷纷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学院。显而易见,其角色的定位,被人为地异化了。众所周知,一个正常走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生,进入高师音乐专业学习之后,无论如何是很难被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演奏家或演唱家的。高师音乐专业不仅承担不了如此重任,也不应当承担这样的任务。况且音乐家是不可能批量培养的,那毕竟是少数人的事业。高师音乐专业其首要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大批合格的、未来的艺术教育家。

面对现今知识经济时代,国家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新一轮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改革展开了。特别是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的出台,使得现今高师音乐专业日趋显露出它僵化扭曲的一面。尽管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高师音乐专业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的专业教育人才。但面对《艺术课程标准》的实施,基础艺术教育需要的是在艺术上兼具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方面技能与知识的,多专多能、各项素质互置兼容的复合型艺术教育人才。高师音乐专业的发展态势,面临着新一轮巨大的挑战,可以说在基础教育的新一轮课改不断推进的同时,也必将大步推进高师相关艺术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这是时代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呼唤。

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思想与观念的更新,首要的是必须将现有各科传统的专业学科教学,实行真正有机地综合。切实地从艺术学的角度,全方位进行通识性的学科贯通。众所周知,除科学之外,艺术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艺术既具有直觉、感性、整体的思维方式,又是人类表达情感、思考人生、观照现实、追求理想的重要方式。鉴于此,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尤应摆脱狭隘的审美经验和偏执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必须主动自觉地用人类创造的各种文化来提升自身的修养,以便适应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比如,应将传统的《和声学》教学与键盘的学习加以紧密地结合,在键盘普修课中,加大理论和声的含量。将初级和声理论有机地引入到键盘的技能教学中,造就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这样,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使本显枯燥的技能练习变得有趣和鲜活起来。如此,才能真正建立起高师音乐专业的特色,通过理论与技能的贯通;才能真正建立起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才能更进一步地造就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另外,作为艺术的传播者,高师音乐专业学生人文知识结构的合理建构,也是急需充实的一环。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就是实现人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面对这样的目标,高师音乐专业传统的学养型课程,已经突显出其在人文学习上滞后与单极化的一面。所以,高师传统的中外音乐史应在原有基础上,从人类文化大背景出发,将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历史、音乐与风俗、音乐与本土文化、音乐与地理等等各方面,实行全方位的互通。此外,通过小论文撰写的形式,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把握问题和表述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传统的中外音乐史课程的基础上,也急需拓展人文学科的其他领域,开设诸如人类思想发展史、文化发展史、世界主要文明地区文化发展概述以及中外音乐文化比较等全新课程,从多极发展、多元建构的角度,科学合理地培养新课标需求的专业人才。

尤为重要的是,国家《艺术课程标准》将艺术设为单独一门课程,这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它明确提出了走音乐、戏剧、舞蹈、美术四科综合之路,教学的内容皆以人类文化中优秀的、经典的艺术作品为核心。明确将艺术课程界定为涵盖美学、艺术史、艺术创作、艺术批评四个部分。针对这样的巨大变革,高师艺术类专业(音乐、美术)的专业学科教学,从理念更新到学科之间的合理结构,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的四科综合之路,必须由基础教育的母体——高师艺术类专业教学开始启动。

同时,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学,应在坚持传统的专业教学特色的基础上,走出技术学习重于一切的误区,合理调整学科结构,更进一步地明确技能学习的目标与层面,增设相关的文艺理论课程,尤其必须尽快增设通俗性的中外戏剧比较、中外画论解读、审美心理学等相关课程。并通过中外音乐作品听赏、中外美术作品赏析等讲座或阶段性课程的实施,来提升学生的听觉审美和视觉审美的能力。因为,国家《艺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艺术课程的实施,是对中小学生实行人文关怀,意图通过艺术史和美学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接受世界各种文化是如何通过艺术而形成的,培养正确地价值观。艺术课程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批评和欣赏,使个人情感与人类情感源泉接通,艺术应视为人类的精神家园。艺术课程通过在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和表现,来充分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独创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所有这些都将对高师艺术类专业教育产生深远地影响和彻底地革新。

可以预见,随着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基础教育母体的高师教育,必将更进一步地反思自身的专业结构,高师艺术类专业的调整与改革势在必行,高师艺术类专业的教改研究与发展方向,只有与基础教育的改革相适应,才能使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步入良性转道。

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的颁布,是国家义务教育新一轮改革中极具特色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亮点。随着高速发展的资讯时代的到来,艺术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博物馆、音乐厅、美术馆、戏院等,而是更大程度地借助于大众传媒,通过影视、网络进入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可以用相当便捷的方式与方法,在艺术中随时汲取灵感。同时又可以及时地将所获得的艺术思维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去。综合艺术素质成了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缺之不可的综合型知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明确指明艺术课程在建立学生的健全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智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艺术课程全方位地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现代影视、传统书画、篆刻等艺术形式和展现手段,从而使学生学会体验与感悟艺术的魅力,掌握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享受艺术美的手段与思维方式。但它又不是各门艺术学科知识技能的叠加,而是使学生的艺术能力得到综合的发展。它不再是单一取向的技能传输,而是在培养学生感知艺术能力的同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能力。从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经典性等方面,建立学生在学科间转换、贯通、兼容、互置的多种能力,从而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艺术课程明确提出要为中小学生营造一个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学科相互支持与互补的艺术学习环境。建立多门艺术学科的相互沟通与交互,形成综合艺术的能力。并将这种学习环境与学生个人的成长环境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兴趣,促进人际交流和情感表达,从了解艺术如何模仿生活、再现生活、如何表达情感等角度入手,自觉地把艺术学习与人类生活、人类情感、人类文化和科学发展联系在一起,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由于艺术课程不再是单一取向的技能学习,所以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机械训练和重复模仿,是让学生围绕以人文为主题的艺术学习,是在轻松与快乐中学习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强调个性化的学习,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

我国高师现有的音乐专业的教学模式,长期沿用的是专业艺术院校专业教育的结构模式。多年来,在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上,存在着明显的误区,它在很大程序上重视的是专业技术与技能的建立与提高,早已形成了其自身突显学科专业的单极发展的结构模式。在这个结构模式中,贯穿始终的是对专业领域划分的过于细化。同时,也在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上,存在着定位过早或专业技能单极拔高的普遍现象。在建立学生专业学科知识与专业学养课程以及人文知识结构的综合化方面,始终鲜有自身的特色,难以做到真正地素质综合与相互兼容。因此,某种意义上说,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科教学,有些可以说是对专业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的技术型“克卤。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地高师纷纷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学院。显而易见,其角色的定位,被人为地异化了。众所周知,一个正常走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生,进入高师音乐专业学习之后,无论如何是很难被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演奏家或演唱家的。高师音乐专业不仅承担不了如此重任,也不应当承担这样的任务。况且音乐家是不可能批量培养的,那毕竟是少数人的事业。高师音乐专业其首要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大批合格的、未来的艺术教育家。

面对现今知识经济时代,国家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新一轮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改革展开了。特别是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的出台,使得现今高师音乐专业日趋显露出它僵化扭曲的一面。尽管在过去

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高师音乐专业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的专业教育人才。但面对《艺术课程标准》的实施,基础艺术教育需要的是在艺术上兼具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方面技能与知识的,多专多能、各项素质互置兼容的复合型艺术教育人才。高师音乐专业的发展态势,面临着新一轮巨大的挑战,可以说在基础教育的新一轮课改不断推进的同时,也必将大步推进高师相关艺术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这是时代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呼唤。

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思想与观念的更新,首要的是必须将现有各科传统的专业学科教学,实行真正有机地综合。切实地从艺术学的角度,全方位进行通识性的学科贯通。众所周知,除科学之外,艺术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艺术既具有直觉、感性、整体的思维方式,又是人类表达情感、思考人生、观照现实、追求理想的重要方式。鉴于此,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尤应摆脱狭隘的审美经验和偏执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必须主动自觉地用人类创造的各种文化来提升自身的修养,以便适应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比如,应将传统的《和声学》教学与键盘的学习加以紧密地结合,在键盘普修课中,加大理论和声的含量。将初级和声理论有机地引入到键盘的技能教学中,造就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这样,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使本显枯燥的技能练习变得有趣和鲜活起来。如此,才能真正建立起高师音乐专业的特色,通过理论与技能的贯通;才能真正建立起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才能更进一步地造就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另外,作为艺术的传播者,高师音乐专业学生人文知识结构的合理建构,也是急需充实的一环。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就是实现人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面对这样的目标,高师音乐专业传统的学养型课程,已经突显出其在人文学习上滞后与单极化的一面。所以,高师传统的中外音乐史应在原有基础上,从人类文化大背景出发,将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历史、音乐与风俗、音乐与本土文化、音乐与地理等等各方面,实行全方位的互通。此外,通过小论文撰写的形式,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把握问题和表述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传统的中外音乐史课程的基础上,也急需拓展人文学科的其他领域,开设诸如人类思想发展史、文化发展史、世界主要文明地区文化发展概述以及中外音乐文化比较等全新课程,从多极发展、多元建构的角度,科学合理地培养新课标需求的专业人才。

尤为重要的是,国家《艺术课程标准》将艺术设为单独一门课程,这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它明确提出了走音乐、戏剧、舞蹈、美术四科综合之路,教学的内容皆以人类文化中优秀的、经典的艺术作品为核心。明确将艺术课程界定为涵盖美学、艺术史、艺术创作、艺术批评四个部分。针对这样的巨大变革,高师艺术类专业(音乐、美术)的专业学科教学,从理念更新到学科之间的合理结构,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的四科综合之路,必须由基础教育的母体——高师艺术类专业教学开始启动。

同时,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学,应在坚持传统的专业教学特色的基础上,走出技术学习重于一切的误区,合理调整学科结构,更进一步地明确技能学习的目标与层面,增设相关的文艺理论课程,尤其必须尽快增设通俗性的中外戏剧比较、中外画论解读、审美心理学等相关课程。并通过中外音乐作品听赏、中外美术作品赏析等讲座或阶段性课程的实施,来提升学生的听觉审美和视觉审美的能力。因为,国家《艺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艺术课程的实施,是对中小学生实行人文关怀,意图通过艺术史和美学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接受世界各种文化是如何通过艺术而形成的,培养正确地价值观。艺术课程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批评和欣赏,使个人情感与人类情感源泉接通,艺术应视为人类的精神家园。艺术课程通过在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和表现,来充分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独创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所有这些都将对高师艺术类专业教育产生深远地影响和彻底地革新。

音乐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相对而言,担任非声乐专业学生歌唱教学的教师面临更大的挑战,尤其需要具备以下专业教学能力。

(一)研究分析学生和深挖课程实质的能力

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分析他们学习声乐的自身条件和学习习惯,分析学生自身的独立生活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有的放矢。针对学生音乐素质低、音乐理论基础薄弱、音乐试唱视听能力差、专业意识淡薄、主动学习能力薄弱等等问题,研究出一系列有科学、有计划地实施管理引导和教学的方案,是教师重视自身业务的成长,重视学习、反思、修身的前提条件。作为教师,上好课是关键。要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研究与声乐相关的课程和知识。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大胆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更深入地挖掘整理出一份能够科学体现教学特色的教学内容,在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注意信息的反馈。创造性地积累一些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够及时弥补学生学习困难和不足的、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内外融会贯通的声乐作品。

(二)因材施教的能力

因材施教最浅显的两个层面就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作品和不同的教法。充分了解作品和学生,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充分发挥因材施教的首要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除了教学形式方法灵活多变、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之外,还要善于从优秀的作品中吸取营养,从生活中提炼精华。教师要传授声乐学习的方法和要领,能针对性地根据不同学生的嗓音思维的条件一一指导,让学生能对自己进行比较、定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演唱方法,避免事倍功半。要引导学生大胆表现,积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歌唱,克服心理问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除了加强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和学生独立演唱能力的培养外,还要加强学生歌曲教学能力的培养。

(三)选择不同的音乐素材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能力

作为一名声乐老师,要懂得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合理安排每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合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设计教学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设定每个学期和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克服学生学习上和心理上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有效引导。教师不仅要对传授的素材内容很熟悉,还应该知道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能够激发其共鸣的、有利于他们日后成长的素材,达到各方面的教育目标。在声乐训练的初级阶段,选择好教学内容,对提高教学效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第一个学期,根据学生实际问题,把音准的培养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重难点。围绕这个重难点,首先要解决学生的识谱问题、键盘的认知和使用问题,进而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包括音符的认识和音符的含义、五线谱和简谱音符的转换、节拍与拍号的意义、固定调与首调的思维、键盘的规律与调式音高的规律、半音全音的了解、音阶结构的规律等,以及如何在键盘上找调与演奏旋律,音准的培养,从自身能感受得到的音程和旋律抓起,这些都是非常紧迫重要的。在解决音准问题的基础上,第二个学期就可以把解决节拍节奏和运用简单的调性作为重难点,并能够使用节拍器,能够在键盘上找简单的调,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结构和解决重难点来提高学习的效率等。并且,辅以音程的认识、音级的认识、旋律的认识和嗓音的初步认识运用等,初步涉及气息、发声、共鸣与咬字吐字,歌唱中气、声、字的初步联系运用,歌唱中咬字、吐字的初步规律,等等。要初步学会表演,注重声、情、字、味、表、养、相,理解学习的螺旋式原理(否定之否定规律),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等等,从系统性和观念上,给予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举措

(一)运用灵活多变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声乐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凭声乐理论和教学方面的文字资料去进行歌唱方面的学习和训练是非常困难的。在没有接受真正的声乐训练之前,很多人唱歌时比较自由,都是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唱歌。培植好正确歌唱的理念和方法,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有的放矢地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发展能力,把正确的发声技巧转化为学生能听懂接受的技巧,会达到很好的效果。例如:用闻花式的感觉和深浅概念来引导学生练习深呼吸,辅以一些要点来作比较;把歌唱的气息和发声以及咬字吐字器官,用机动车的发动机动力和挂档以及方向盘的关系作对比,既形象生动又通俗易懂;关于节拍的掌握和节拍器的运用方面,结合一些简易钢琴曲、视唱曲、儿歌、声乐曲等,有步骤地进行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的音准,首先用哼鸣法哼出钢琴上自己最容易唱得准的音,慢慢模进,通过对比来提高;让学生认识音符这一概念时,用分月饼的方法,把分数的知识运用到音符认识上,从五线谱音符入手对应地讲解简谱音符;从键盘的结构入手,讲解音阶和键盘的规律,结合首调识谱法和固定调识谱法的区别,能初步运用键盘找调,能自弹自唱。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要引导学生课前有系统地进行预习。一首新的歌曲,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熟悉和唱准的调在钢琴上弹唱。熟悉旋律是第一步,把旋律音对照键盘,一一弹奏熟悉。先让学生了解键盘的半音、全音结构特点和黑白键的分布规律,再阐释音阶的结构规律,把旋律中的音程关系通过键盘指示出来,通过音乐的句子设计好指法,由易到难、由生到熟地练习。第二步,是歌曲的节拍、节奏的训练。这一环节要先教会学生使用节拍器,把节拍器中的拍子、速度、节奏型、数拍的特点讲清,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歌曲,由简到繁、由慢到快不断地训练。第三步,要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讲解问题,有示范性、比较性地上课,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教师的教学。由于是集体教学,学生的发展水平往往不一,通过抽查学生的预习成果,讲解、解决作品的重难点,让学生巩固预习成果的同时,既能够看到别人的优点也能够看到自身的不足。在声乐课堂中,既要关注整体的质量和进度,也要注重学生个体的成长。再者,要督促学生课后有效地巩固学习成果,不断地提高个人的能力。把预习的第一印象,同课堂的纠正对比,课后要及时地巩固下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交流,与他人合作学习,取长补短。还要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声乐学习笔记是反映声乐学习和提高进程的一面镜子。声乐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引导学生一一记录老师每个阶段采用的发声练习、歌曲素材、主要问题的纠正方法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三)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条件

声乐的学习,除了学习的工具及学习环境之外,人为地创设一些学习的条件,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由于声乐课是大课,一个班级多的有将近50个学生,每周也只有一节课,所以老师很难照顾到每个个体,采用集体上课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上课,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指导。系部也要研究调整好各个班级的课程,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有效地使用有限的学习工具(如钢琴)等。另一方面,不要让教师与学生变成纯粹的教与学的关系,有计划地安排一些简单的内容,比如儿歌,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个人教学实践,通过每个学生的各自教学特点进行交流、总结,能够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更早地适应教育实习和就业的需要。最后,要能够及时发现和关照后进的学生,对他们进行训练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选用适用简单的音乐题材,如简易钢琴曲、视唱曲、简单的声乐曲、儿歌等,帮助学生积累音乐素材,以提高视唱练耳的水平、读谱的能力和音乐记忆能力。多给学生鼓励,多与他们交流,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总之,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学校的实际条件制定教学计划,设计好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不断地积累适合学校学生实际的题材内容和教学方式。并在“教中学”,不断探索、钻研,打破被动局面,主动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提高我校非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整合教师资源提高声乐的教学质量,是此文的真正目标。针对于我校声乐更高层次的声、情、字、味、表、养、相的训练,有待于继续探索和交流。

音乐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一)教学条件不完善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各个地区基础不同、发展水平也就不同,有很多地区的教学条件还是比较落后,教学条件差极大的阻碍了学生对声乐方面的学习。

(二)教师专业素质缺乏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影响者,教师专业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水平,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师资力量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亟待提高。

(三)教学方法落后

音乐专业的声乐作为一门学校的传统学科,教师在课堂上一般采取讲课、做题练习、下课的传统模式,没有真正的做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这种传统呆板的教学方法,极大的打击了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四)学生专业素质差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比较差,成绩相对较差,专业素质水平也相对薄弱,每个学生学习考试之前都没有掌握自己的学习目标,只是盲目的看重点,复习也杂乱无章,对声乐的理解也不够透彻,因此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势在必行。

二、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改善教学条件

对于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国家应该在经济上给予帮助,首先为学生对于声乐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对于经济条件比较的差的地区的学生们,国家政府可以给予他们经济上的帮助,鼓励世界各地的人们为他们捐款捐物,让他们有足够的生活水平学习声乐。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水平

一个学校教师的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水平,但是学校的有些教师专业素质相对比较薄弱,这样不利于学校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培训课程或者宣传活动,在增强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的同时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另外作为教师,不只是学生的老师榜样,同时也应该关爱学生,善于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正的想法,从平时做起一点一滴,为人师表、严以律己。

(三)改进教学方法

现在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创新的世界,中国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不被其他国家落下,同样作为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也一样,不能只是一味的使用传统、乏味的教学方法。真正的做到,让教学方法变得科学、灵活多变,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例如:

1、图片教学法

教师可以通过把要教授的内容画在图片上,采用色彩对比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更加的透彻。

2、视频教学法

上课的同时教师可以搜几个关于声乐的有趣的视频,通过视频传达给学生想要教授的内容,使整个课堂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

3、故事教学法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悠久的故事,以新颖的开头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因为好奇而极其认真的听课。

4、歌曲教学法

歌曲教学法是对于声乐的学习最直接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歌曲的风格,选择一些学生经常喜欢的流行歌曲来上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水平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教师应该从基础做起,让学生掌握关于声乐的基本技能,教师应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切实了解每个学生的水平,从每个学生自身出发,彻底的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音色的不同,分别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声乐进行练习,增加学生学习声乐的信心,同时教师可以多多给学生提供表演表现的机会,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声乐技能大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声乐不需要任何乐器,仅仅人声便可,声乐作为最古老的音乐形式,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及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对于声乐知识的教学,进一步完善关于声乐的教学体制,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

音乐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国家的扩招带来大批高中生为了升学而选择音乐专业,如今各大高校招生大部分设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笔试主要进行理论知识考核,面试主要展示专业水准展示技能,两个环节分别占一定的比例,而学生大多不能做到专业和理论两方面都强,但高校依然为了升学率而招生。音乐专业学生大多数从高中阶段就被列为特殊群体,文化课普遍比一般学生差,才选择的学习音乐,又因为专业学习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音乐本身又要求学生较为活泼,不能静下心来看书,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图书馆的数据采集就可看出,音乐系在图书馆看书的占比一直是排在全校系别的倒数,也就很少有学生能在进入大学后能积极的钻研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弱,也就导致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而这又和如今的市场需求背道而驰。导致毕业后很难胜任基础音乐教育工作。

二、缓解音乐生就业率分析

(一)专业教育的引导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系学生多是以声乐或者器乐专长而考入学校,这样在学生入学时就已经客观的产生了偏科现象,所以这样不利于培养出合格的教育型人才,多数学生花费大量时间练习单一的专业技能,导致严重的偏科,所以院校在大学生教课方面,准确制定音乐生的培养目标,其次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和学习习惯上端正学习态度,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通过制定各种激励机制,促使大学生由传统的习惯性学习思维方式,向开放性的学习方式转变,建立准确的学习方式,并促使其向复合型学习转变,比如在声乐生中加强钢琴的培养,而不是让学生觉得钢琴只是一门凑学分的课程,以此来跟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步伐,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综合型人才。

(二)就业培训指导在大学生课程中就业指导以及就业培训是不被重视的一项,我系的就业指导以讲授的形式存在,另外在该方面的教育师资不够完善,学生刚进入大学是以专业为主,但是到了大三大四后,关键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更好的建立就业观,了解本专业的具体现状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及自身的职业规划需求,通过开展相应课程使学生就业观更加健康趋于实际,让学生把就业观和社会需求的客观实际相结合,调整好自己的固有的过高的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发挥自己的特长,结合目前社会的需求和职业前景,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一套就业方案。其次学校应加强就业心理干预,在大学生就业选择时面对的困难和心理变化,提早进行干预和培训,而不会产生在学生面临就业时的各种心理不成熟。

(三)政府政策同时高等音乐学生大多数选择一线大城市的现况,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政策进行调控和引导,政府可以继续完善和制定定向招生的培养模式,使得毕业生在毕业后回到原单位和原地区就业,还有出台相应的政策和补贴,鼓励毕业生毕业选择山区偏远的新疆内蒙和县级市乡村工作。政府搭建良好的简历信息服务平台,在现今互联网高速发展和发达当下形成信息共享,形成毕业生和企业的信息联通。其次政府在当下经济也飞速发展下,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相应的地方政府对毕业生创业提供社会资源,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必要的中介服务和技术培训。

三、结语

如上所述,大学生毕业就业是严峻的问题,何况音乐专业本科生又是一群特殊的毕业群体,因为毕业选择的局域性,所以要提出更多新的要求,去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音乐生就业难反应了音乐教育体制和社会经济体制的矛盾,确立科学准确的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毕业生们在当今音乐教育变化改革的基础上,承担起改变当今对音乐的偏见,改变在中小学音乐课被不重视的问题。拥有了良好的人文素质自身素养,我们音乐专业本科生的学生就更加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找寻自己合适的,去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超越自我,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音乐专业论文范文第6篇

1.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出现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创意文化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创意经济迅速崛起,并席卷全球。中国创意文化产业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并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壮大。创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音乐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学校通过积极开展广泛的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各方面知识,为以后学生成功创业铺平道路。

2.满足音乐学专业教育内在要求

音乐学专业教育是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重要来源,在音乐学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也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创业本身就是对现实的超越,就是一种创新。任何真正获得成功演出作品只有依靠创新,才能不断得到提升和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全方位的创业教育,让学生不仅能领悟创新对于创业的重要性,也会激发学生自身创新意识,同时还能让学生从创业者成功的事例中得到激励和启发。并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3.增加就业途径、缓解就业压力

随着高校扩招,音乐学专业的招生人数也在不断递增,大学毕业生的人数远远超过传统的就业市场需求,传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基础教育。计划生育基本政策的推行多年,我国音乐基础教育的学生也逐年减少,音乐教育师资也逐年超编,传统的音乐教育人才需求趋向饱和,就业市场日渐萎缩。音乐学专业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就业面相对较窄,就业压力也更大。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转变教育理念,改革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引导音乐学专业大学生积极创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缓解和解决就业压力。

二、音乐学专业创业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创业观念滞后、缺乏科学的创业理念

中国的创业教育发展较晚、基础比较薄弱,而且大部分高校对创业教育在新形势下的教育体制改革战略意义认识不够充分,缺乏对有关学生创业教育的专项课题研究,对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区分点的认识比较模糊,导致在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培养目标不明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势必缺乏科学的、标准化的指导思想,学生得不到真正的创业方面的培训和提高。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绝大多数毕业生毕业之后,喜欢去一些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认为市场前景广阔,以期待更大的发展。现实情况不容乐观,音乐学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已接近饱和,创业业机会越来越少,这就需要音乐学专业的毕业生要转变创业观念,适应社会需求。

2.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匮乏

大学生成功创业要具备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目前高校音乐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够完善。音乐学专业的学习只要基础知识、实践技能方面的。在创业能力、创业素质方面的培养力度不够,没形成创业所需要的独有品质。毕业的音乐人才在虽然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学有所长,但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学生对社会、对市场、对产业、对经营都缺乏应有的了解,在创业过程中毫无头绪、到处碰壁,甚至导致创业失败。从近几年毕业生创业的反馈信息来分析,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创业素质不容乐观。受传统择业观的影响,学生大胆创业的意识不强,即使参加创业活动,往往是头脑发热、跟风创业,一旦遇到挫折,就缺乏长久坚持的创业意志。一些学生眼高手低,只到条件好的大中城市创业,不愿意到拥有广阔天地的乡镇基层创业,创业情感投入欠缺。这些充分显露出学生的创业知识层次和结构不完善,创业素养要不断加强。

3.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善,学生创业实践缺乏

创业教育课程的合理设置是创业教育的基础,也是创业教育实施的媒介,在国外有着较为完备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国高校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还不普遍。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接轨的材。在教育方法上以以校园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忽视社会实践环节,忽略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来说比较封闭,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业教育中提倡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冒险精神的培育还相差一段距离。音乐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专业,在常规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践,以实践为主的教学理念。教学实习、校外实践演出等都只是专业实践,并不能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创业者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创业经验的缺乏使得学生对于自主创业缺乏评估、顾虑重重,缺乏开拓市场能力,对市场潜在风险的防范不够,在创业过程中把握不了方向,创业难以成功。

4.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薄弱

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大多音乐学专业的创业教育由学校招生就业部门的科员及一部分音乐学专业教师担任创业教育课的工作。前者虽然直接在招生就业部门工作,了解就业市场的一些知识和信息,但毕竟也缺乏专业的创业教育学习,创业教育课也只能是就业指导课。不能把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很好地融会贯通,进行全方位的深度指导。后者由于传统学校管理中,限制在职教师开展第二职业,部分教师有一定的本专业的社会实践经验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创业经验,创业教育也只是专业教育的的拓展。即具备的教学经验又有创业经验的创业师资比较缺乏,成为制约高校音乐学专业创业教育向深层次发展的瓶颈。

三、音乐学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策略

1.营造校园创业氛围,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四年的大学生活对学生性格和品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今后的人生有着非常强大引导和激励作用。学校在常规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让学生不出校园就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浓厚的创业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利用校园信息平台、广播站、宣传栏、展览馆等校园媒体积极宣传创业教育,使创业意识渐入人心。举办以围绕音乐学专业的模拟创业大赛,让学生通过模拟创业体验创业的酸甜苦辣。定期举办创业讲座,邀请音乐界创业的成功人士现身说法,给学生讲述创业经历和创业经验,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在校园成立学生创业协会,邀请各个系部学生参加创业协会,并通过协会成员在各系部宣传创业教育,培养学生锐意进取、敢于创业的创业精神。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

音乐教育应重视并开展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在一起。优化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课程设置改革和实践,培养学生合理的创业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把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技能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纳入到音乐人才培养方案中去,把培养创业型人才定为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围绕培养音乐创业人才的目标进行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改革,在创业理论教学中增加创业理念、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文化产业法律法规等知识的教学。通过创业案例进行讨论交流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拓宽其思想认识。在实践教学中,组织学生到文化传播公司、音乐培训学校、地方演出市场、工商、税务部门等实地了解熟悉市场导向、创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等,为学生将来创业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

3.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的音乐人才,需要一支专业素质高、创业知识、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学师资队伍。音乐学专业要想改变当前创业教育师资不足的现状,学校应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努力构建一支符合本校、本专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对音乐学专业教师自身创业知识相关教育培训,选拔一批具有创业意识的青年教师到在创业教育走在前列的院校去调研学习。安排有创业潜力的青年教师到企业去兼职,鼓励专业教师直接参与到创业实践中去,并定期开展创业教育案例示范教学和研讨会。另一方面,可以从校外聘请创业成功人才作为特聘教授对创业的学生进行现场指导,现身说法,让学生熟悉创业过程中市场运作方式,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率。

4.加大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建立切实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

在校学生虽然想创业敢创业,但缺乏创业所需要的环境和资金,这就使得一部分有自主创业意识的学生对创业望而却步。音乐学专业学生在创业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资金就成了他们创业最大的障碍。学校应该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入,建立创业综合实训基地,更新实验实训设备,拓展校企合作框架等,为音乐学专业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创业后续保障。此外,学校制定出台相应的激励保障措施,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成立创业教育协会,出台创业资助计划等。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保障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随着“十二五”规划建设的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建设时代即将到来,“中国梦”的崛起,中国将进入崭新的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人才。预示着创业市场大繁荣的到来,对音乐学专业的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充分综合社会优质资源,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积极开展音乐学专业创业教育,不断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前进。

音乐专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音乐教师自主发展

伴随新一轮基础音乐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人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音乐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将取决于音乐教师,因为教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但是在教师的发展问题上,有较多的人认为音乐教师的发展是在于外部力量,如音乐师范学校、职后培训机构等,忽略了教师的“育己”问题。笔者认为,在当今弘扬人文精神、注重人性提升的时代,人们应该将关注的目光转向音乐教师的自主发展,探讨教师主体价值的实现,这才是音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涵

音乐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是指在没有外在行政命令和群体意识的前提下,来自教师个体的、内在的发展意识和动力。通过教师自我反思、自我研究设计,使自己的音乐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音乐文化底蕴拓宽加厚,从而不断地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以实现自我价值为最终目的。从教育学意义上来看,音乐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是提升教师素质的要求,是一种辅助的机制。音乐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目标直接指向音乐教师专业发展。

二、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理论基础

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关注教师自觉主动的发展过程,有其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1.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详尽地阐释了人的自由自主的本质。动物不能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而人则不同,人不但有思想意识,能认识和改造世界,成为世界的主宰者,而且还有自我意识,能把自身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并不断地完善自身。因此,人能成为“主体”,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自己的主人。在实践活动中,人能通过理性的思考,实现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哲学理论告诉我们,自主性是人的本质特征。所以音乐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应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使其自主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使专业发展成为可能。

2.心理学基础

现代心理学把学习者认识到并形成如何控制认知学习这一心理机制,称为元认知。这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即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音乐教师作为相对成熟的个体,往往具有确定的自我概念、较明确的自我意识,为其自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心理认知基础。按照成人的特点,教师的元认知已可以达到内控和自动化,教师则多能自觉灵活地运用元认知策略,对自己的情绪、兴趣做出有目的的调控,使注意力维持在一定的活动上,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活动进程,这一心理学基础使得音乐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成为可能。但同时,音乐教师的元认知水平又因年龄及个体的变化而具有差异性,所以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根据教师不同的元认知水平,采用自主发展就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三、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重要意义

1.是新一轮基础音乐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新一轮基础音乐课程改革对音乐教师的期望和要求,把教师推向了一个新的层面。希望他们既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育知识的教育家,同时又是具有突出音乐能力的音乐家、具有丰富音乐知识的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

同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音乐新课程的实施,对于音乐教师的培养、培训模式提出了挑战性课题。按现行教学计划(大纲)培养出来的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教育理念、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方面,都难以完全适应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四个教学领域的教学要求。①拥有专业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的音乐教师应及时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主动地弥补和提高,给自己定下合适的目标,并不断地反思自己的音乐教学和自己成长的过程,努力促进自己更快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成为合格的音乐教师。

2.是音乐教师个体发展的实践需要

音乐教育面对的是人的世界,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撞击的过程。音乐教师在对别人奉献的同时,其自身也应该求得一种丰富的体验、一种自我满足。同时音乐教师个体间也是具有差异性的。对于音乐教师来说,由于他们的生活背景、性格特点、认知风格、文化水平等诸多因素的不同,音乐教师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和理解也是不同的。音乐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能使教师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和需要,自主地确定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使不同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展现出其独特的个性特点与教学风格,使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差异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必然要求

音乐教育改革,主张通过音乐教师的爱心鼓励、启发诱导,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等途径来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与求异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观念与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及潜能,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已经成为音乐教育中的首要课题。“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不仅是新一轮基础音乐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而且是音乐教师个体发展的实践需要,更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对音乐教师的必然要求。因此,在音乐课程改革背景下,音乐教师专业上的自主发展意义重大而且深远。

注释:

①王安国主编《从实践到决策》,花城出版社,2005年版,第261页。

②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主编《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钟启泉著《音乐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蒲蕊著《当代学校自主发展——理论与策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孙龙存《成人的元认知特点及其对成人学习的作用》,原载于《北京成人教育》。

[5]王亚南《元认知的结构、功能与开发》,原载于《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1月。

音乐专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音乐专业教师创造能力拓展

创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文明的象征,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音乐教育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就必须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这个重要环节和必要途径,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以满足社会需求。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教育和创新型教师。“创造型教师总有一种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前进的强烈创造意识,总有一种打破常规、克服保守、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①因此,拓展音乐教师的创造能力,对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有必要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过去重点培养受教育者的接受力转移到重点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力方面,并且树立以注重学生创造个性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方法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这需要教师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身素养。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能力

在传统的课程教育中,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知识传授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形势下的市场需求。如何激发、调动学生积极地思考,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索,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一向存在着这样一些情况,即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继承性和完整性,侧重单向教,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以及如何去学的因素。如此教育出来的学生,多数会产生不善于思考、缺乏创新能力等结果。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现代教育观念就要求音乐教师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从偏向少数拔尖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

2.从单纯追求音乐学科知识水准,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

3.从音乐教育与社会脱节,向紧密联系社会的实际转变;

4.从强化竞争的音乐教育,向以合作为基础的音乐教育转变;

5.从以音乐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模式转变;

6.从过多的统一要求,向追求音乐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转变;

7.从注重音乐教师的教学,向注重学生的学习转变;

8.从注重音乐教学结果,向注重音乐教学过程转变;

9.从注重音乐智商,向注重音乐情商方面转变;

10.从注重音乐教学技术,向注重音乐教学艺术转变。②

由此可以看出,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有必要努力改变当前教学的重点。这是社会发展对当今教师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

二、知识结构的贯通能力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向前发展。音乐教育要在重视多元文化的新理念下,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多元音乐文化知识的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广大音乐教师不断完善、贯通各学科领域的知识结构。正如红黄蓝三原色在交叉重叠中可以幻化出无数种新色彩一样,只有不断革新教学观念,优化知识结构,打破学科界限,全面提高教师素养,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科交叉优势,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要充分利用各学科的内在关联,在艺术学科与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之间搭建起广泛贯通、融合知识结构的桥梁。音乐教师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才能正确地选择、运用教学内容和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如今,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已由原来单一的学校教育和书本教育向社会媒体、互联网以及远程教育等多种途径转变。随着传播手段的增加,各学科知识的结构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音乐教师,必须能够将传统的音乐专业知识、音乐基础知识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融会贯通为一体,极大地发挥不同门类、不同学科交叉所带来的优势,以满足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只有把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能充分发挥新时期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以满足学生对音乐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现象的求知欲,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师还应尽可能多地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教育学、哲学、科学方法论等,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人才、质量、效益等观念,使自身具备指导教育实践、开展教育科研、总结教育经验、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所需的综合知识能力。

另外,对音乐教师来说,掌握好外语有助于更好地拓宽艺术视野、查阅外国音乐科学文献,以及与各国音乐同仁进行直接交流对话等。具备外语阅读、会话能力是对创新型音乐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三、教育教学的科研能力

科研促进教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真理。在高度科学技术化的现代社会里,音乐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而且还要具备优秀的科研能力。“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③因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从而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创设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把科研活动作为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之与教学联系在一起,密不可分。教学和研究相互作用,必能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蓬勃发展。科研的灵魂在于创新,教师的科研创作及成果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做到教学和研究的同步发展,使学生在大学期间获得宝贵的研究能力,为学生的长足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显然,音乐教师应当拥有教学、研究的双重能力,这是各学校所应鼓励的理念,各教师所应追求的理念。这在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的情况下,显得尤为突出。通过科研来促进音乐教学水平提高的观点,已在广大音乐教师思想观念上逐步形成。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依托于科研,这是创新型教师的重要标志。所以,具有良好的教育、科研能力是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音乐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现代教育观念主张教师教学与科研并重,这样才能够适应新时期音乐教育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伴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拓展音乐教师教学的创造能力已成为改革发展的瓶颈。在此过程中,音乐教师必须逐步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改善教学方法,提炼音乐教学观,从而使其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充分发挥音乐艺术教育的创新功能,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服务。

注释:

①杨名声,刘奎林.创新与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37.

②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46.

③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318.

参考文献:

[1]杨名声,刘奎林.创新与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音乐专业论文范文第9篇

随着钢琴学习的生源规模不断增加,学生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校学习之前就有较好的钢琴基础,对于音乐的领悟力也较强,这样就可以扩充练习曲目的范围、种类以及难度。而有的学生基本功不扎实,音乐表现力也欠佳,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有充足的耐心,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相应的课程,进度,不仅要夯实基本功,而且要不断提高表演水平提升感染力。

二.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和强化

尤其对于初学者要打好基础,牢记理论原理,以及各种指法要求,触键盘、手指下键的要求等等。要坚持长期训练夯实基础,帮助学生在初始阶段提升兴趣、培养意志力、提升音乐素养,达到训练应有的效果。弹奏技巧也是重要的练习项目,通过加强技术训练能够使学生掌握更纯熟的演奏技法,学习表演技巧,逐步认识旋律、和声、织体三者的关系。以提升乐感为基础,积累演奏经验,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科学性

要求学生认真记录课堂笔记,更好的跟进每堂课程的内容,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为学生渗透课程要旨。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觉形成独立思维,挖掘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提高演奏速度和准确性,逐步提升对作品的熟练程度。其次,教师应将自己的演奏经验有条理化的提高到理论认识的高度,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对比教学等方式,多渠道,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渗透,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增加音乐作品鉴赏课程,钢琴文化介绍,组织参加音乐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艺术素养,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学生应该熟知更多的钢琴艺术,全面的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钢琴文献,通过阅读不同风格的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使他们具备较高的音乐欣赏水平。

四.构建完善的评价和测试制度

科学良好的评价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肯定,从而更有信心的学习。尽可能的多鼓励、挖掘学生的潜能和长处,减少心理负担,使之成为一种学习的动力。将每次的评价和测试成绩有效的保留,定期进行分析对比,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走向,及时发现进步并予以肯定,而对于产生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和纠正。使学生更好的认清自己的不足和优势,能够进行自我指导和锻炼也让教师更有针对性的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定期进行测试,并将结果进行保存并定期进行研究,发现教学内容的遗漏,完善教学方式,明晰每个学生现阶段的问题,可以有的放矢,明确下一阶段的教学方向,提高教学成效,也能有效节约资源和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完善教学设施

长期以来,音乐教育课程一直存在着教师无教材,没有内容规划,无大纲指引,较为松散随意。教师应该制作教学教案,按照计划进行规划安排,按照统一标准,规范课程记录,避免个别课程的随意性导致最终整个教学进程的打乱,提高教学效率。因此需要学教材,加强与艺术团、歌舞团等专业机构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也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技术纯熟的,优秀的表演者,邀请演奏家进行讲座或者交流会,丰富学生的课业生活。在进行钢琴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接触到其他乐器,为了使学生熟悉伴奏,学会乐曲的融合要开始其他介绍伴奏乐器的课程等等,帮助学生丰富创作灵感,更加全面的学习钢琴。

六.创新教学理论学习国外经验

学习借鉴域外的教学方法是提高高师音乐教育成果的一种途径,在针对我国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学习国外的先进理论和已经较为成熟的教育管理制度、高效的教学方法等等,都是推动教学理论创新和完善教学模式的途径。在课程当中,教师也可以涉猎和尝试国外的教育方式,定期让学生进行反馈,了解学习进展,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七.结语

随着社会文化的丰富发展,音乐教育逐渐走向国际化,能否与国际接轨,培养优秀的钢琴人才成为重要的课题。整体培养未来年轻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是发展钢琴教育的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基本演奏技法及音乐表现力的同时必须重视和加强学生掌握钢琴弹奏的方法与要领,在使学生在掌握科学规范的方法的前提下,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以演奏技能培训为主的教学理念。钢琴教学过程需要具备一个系统正规的教学规划,教师应该开拓思维,创新教学思路,根据整体目标和培养规格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充实合理的知识结构及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再次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培养钢琴人才,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

音乐专业论文范文第10篇

(一)准确使用音乐教学术语

专业型教学语言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工具,准确使用专业术语,是各行业人员技术水平的基本体现,在音乐课堂上的专业型语言,更应该注重专业术语的使用。要是教师均使用生活化语言、俗称等代替专业术语,一方面体现不出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感,另一方面给学生留下“音乐课就是唱歌”的片面印象,更不利于音乐人才的培养。例如生活化语言中将三声部称作“上面的”声部、“中间的”声部以及“下面的”声部,而专业术语应该叫“高、中、低声部”。

(二)发挥肢体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广义上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音乐课堂本身就是一个小的艺术舞台,在舞台上肢体语言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教师要善于并指导学生准确运用肢体语言来增强舞台表现力和音乐艺术的美感[3]。肢体的伸展舒张均要与音乐节奏旋律相协调,与音乐不协调的肢体语言显得生硬,甚至“画蛇添足”,因此要用准确的肢体语言让学生享受音乐艺术的美。

(三)善于运用诗化语言描述音乐作品

要善于运用诗歌般美妙的语言描绘音乐场景,让学生沉浸在浓郁的语言环境之中。如音乐作品葫芦丝独奏《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师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描述:“宁静的夜空,月光皎洁,江水缓缓的流淌,在月光下晶莹剔透,如何的月光,宛如缓缓流动的江水,化成美妙的雨滴倾洒在凤尾竹上,凤尾竹斑驳的影子在晚风中摇曳,向舞动的绿色精灵……”这样的描述一下子让学生置身于美妙的意境中,受到教育与感染。

二、适当运用时代型网络语言,让音乐课堂接地气,传播正能量

随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网络语言正在逐步改变并影响着人们的语言环境,音乐课堂作为一个小的艺术传承和音乐教育平台,音乐教师也应该以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音乐后备人才和传播弘扬时代精神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为己任。

(一)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运用网络词汇沟通

恰当使用网络词汇并不是一味地迎合,而是借助网络词汇更好地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恰当的运用网络热词能使得授课与时俱进,比如用“给力”等词汇对学生进行表扬等。

(二)要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要关注社会发展

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学习以“中国梦”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将音乐课堂巧妙地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相结合,自然体现社会面貌和时代气息,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和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情操。

(三)使用健康、文明、积极的网络语言

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还应该注意使用健康、文明、向上的网络词汇,不能将具有骂人、歧视等负面意思的词汇带入课堂,不论那种语言,语言之美都以文明向上为最基本的前提。

三、重视语速语调

在课堂上,正确把握语速语调尤为重要,不恰当的语速让学生听课往往精神不振、一惊一乍或者昏昏欲睡。语速过快则让人不知所云,显得敷衍行事、照本宣科,语速过慢则显得有气无力、缺乏激情;语调过低学生难以听到或者打不起精神,语调过高则显得粗糙高亢,缺乏美感。因此,适当把握语速语调,是保证课堂语言美的重要方面,多快多高为宜,因人因环境而异,但总的原则是要符合教学课程的情景情节,强调重点时高亢、直述事实时平直、长串排比时明快、优雅安静时缓慢。抑扬顿挫、字正腔圆的语言,往往给人以心旷神怡、心潮澎湃的感受,能激发学生对于课堂的热爱。

四、结束语

音乐课堂语言,承载着神圣的使命,课堂语言之美,主要体现在幽默、平实、专业、准确、积极向上等多个方面。音乐教师,必须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将音乐课堂变成艺术传承、音乐享受、知识传播、道德教育的平台。

上一篇:本科音乐论文范文 下一篇:民族音乐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