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研究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4 14:57:04

音乐教学研究论文

音乐教学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一、生活展示情境“音乐源于自然”。

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二、图画、录音再现情境

在歌曲教学中,适当给学生设置情境,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我在教《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先让同学们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播放春景幻灯片和“鸟语泉鸣”的录音。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们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飞舞的蜜蜂,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了浓郁的花香和青草气息,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学的非常认真,曲调掌握也非常快。有的同学还能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表演体会情境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音乐教学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广州109中副校长张仲庆:美育不能像德育,老是拿空的、远的东西压在学生头上,学生会很反感。诚仔的情况其实很普遍。原因在于教育违反了两个原则:一、空间教育缺乏一致性。学校灌输革命歌曲,社会流行港台乐曲,家庭又是通俗小调,学生如何适应得了?二、教学缺乏科学性。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从怎样引起他们对音乐的共鸣入手。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程建平:目前学校音乐教育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比如校方认为音乐课是可有可无的,学时可以被随时侵占,这势必造成老师在课堂下的功夫不大。在教学方法上,目前仍存在教师本位的现象,重教师自我的感受,而轻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自我的说教,轻学生的体验;重教学的成果,轻学生的感受。其结果造成很多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杜佐祥:音乐教育的改革就是要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音乐需要背景,但不能带太多的政治色彩,否则学生会觉得枯燥。老师、学校、教育部门如何改进?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可以请广州交响乐团、省民族乐团等到学校去教学;也可以和星海音乐厅等挂钩,组织学生到那里去欣赏音乐,提高学生欣赏的层次。作为文化部门,我们也一直想促成这样做。

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刘启宇博士:从音乐教育来讲,其负载的德育的任务是不是多了?革命歌曲在音乐教科书里占的比重比较大。音乐本身是个抽象的艺术,浪漫派音乐有很多文学性内容,但纯音乐、轻音乐文学性东西比较少,纯粹是一种审美,如果这种审美负载太多主题性的、与意识形态有关联的东西,音乐教育就进入了一个误区。美育是潜移默化的,寓教于乐,从而达到提高人的精神水平、道德情操的目的。

省教育厅教研室教研员伍向平:现在音乐教育改革其实已经在开始迈步了。第一是课程的改革,学习美国的模式,把音乐同美术、舞蹈、戏曲等课程合为一体,统称为艺术课,纳入国家的十门必修课。第二,在教材上允许引进现代的、通俗的、好的音乐。过去过分偏重政治思想性,现在要做一番调整。国家目前也在这方面做研究,在教材上做些大的改革,使学生能接触更多反映这个时代的歌曲,接触更多符合他们生理、心理特征的作品。第三,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的改革。要求音乐课传授的不仅仅是音乐本身,而是音乐的审美性、文化性、创新性,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在音乐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听,把握住音乐是听觉艺术和参与式活动这两个特征。教法与学法结合,教法以学法为研究基础,学法以学生生理、心理为研究对象。但这个音乐教学方法全面地铺开,达到每个老师都能用这种方法上课,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注意青年学生的心理

伍向平:我曾对中小学生对音乐的喜好做过研究,发现小学生一般喜欢童声歌曲,但在小学六年到初中二年级,学生的逆反心理特别强,从流行歌曲本身来说,尤其是摇滚乐,它的节奏、动感符合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状态,他们的逆反心理在社会、家庭得不到释放,所以到音乐里去寻求,我们应该允许这种寻求,不能说他们有这种想法就将它们压制,因为这是一种心理。音乐很多时候是感情的释放,处于不同情感中的人会去寻求适当的音乐使情感得到抒发,所以对青少年来说,这也是正常的。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副教授陶德清:音乐有其心理效应,它能引起心理反应,情绪活动,这对社会有相当大的影响,但多年以来受忽视。近几年来兴起对情绪智慧(EQ)的研究,人作为生理机体,不单靠认知,而且也通过情绪体现智慧才能,音乐在这方面对培养合格社会成员有更大作用。

音乐的心理效应不是凭空制造,而是以知识水平为基础,与个人生活经验紧密结合。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生理发育阶段,情绪生活变化十分强烈,流行音乐反映出来的思想与其形式,都容易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而对《黄河大合唱》这类严肃音乐,他们缺乏生活经验,理解不了,引起的是烦乱,所以有乱七八糟一大团的感觉。

音乐教学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趣味教学;兴趣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想要教好音乐课,必须要引起学生学习的乐趣,进行有针对性的趣味教学。所谓趣味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下学到知识和技能。进行趣味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论述音乐课堂的趣味教学。

1用不同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课开始的时候,学生往往沉浸在上节课的内容或者课间的玩闹中,这个时候,能否将学生的注意力牵引到本节课的内容上来,关系到本节课的教学成败。在导入新课的时候不妨先用几个小动作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剪羊毛”这首歌,教师在进教室的时候,学习机器人走路,并且模仿机器人一板一眼的说话,在成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之后,蹲下来,双手做剪羊毛的动作。时间不用太长,然后站起来问同学们,我刚才的动作代表了什么意思?之后开始这首歌的教学。小学生爱玩,这是他们的天性。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他们,并利用他们爱玩的天性,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上来。再比如“快乐节日”这一节课,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元宵节有关的短片,当然,开始的时候不要告诉学生影片中体现的节日,通过影片中的吃元宵、猜灯谜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影片播放完以后,可以提问学生几个问题,比如:有谁知道影片中播放的是哪一个节日?还知道那些节日?等等。在成功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这节课相关的事情上之后,就可以开始这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跟随着老师的思路,开始音乐学习。

2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引发探索兴趣

音乐课本中的乐理知识、发声、节奏练习以及试听等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的枯燥乏味,如果这些内容教师单靠讲解,小学生会很难接受,甚至开始厌烦学习音乐,使得令人愉悦的音乐教学变成比其他学科更加难学的学科。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喜好,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比如“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教师可以在课上播放这首歌曲,然后自己走调的唱一遍,之后提问学生刚才在哪里走调了,当然,在开始的时候,需要教师唱的夸张一些,使学生一听就能听出哪里出现了问题,然后让学生分别模仿自己和原唱,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怎样去发声。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解这首歌的时候,可以让几个同学上台表演,伴随着歌声的响起,台上的三五个学生坐在凳子上,随着节拍轻轻地滑动着双手,仿佛真的荡漾在湖中。这个时候还可以让台下的学生打节拍,每打一次节拍台上的学生就滑一次手臂,还可以换不同的学生为他们配乐。这样我们就成功的将音乐的发声、节奏练习等融入到了表演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乐理知识。

3身体力行,增强学习兴趣

教师的情感、行为等会直接影响学生审美情趣的建立,这里的身体力行,就是对音乐教师而言的。如果教师有着饱满的教学热情和生动的教学语言,以及形象的示范,势必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做到声情并茂、身体力行。放下教师所谓的“架子”,平等地对待学生,努力和学生“打成一片”,只有教师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才会把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学生,使课堂活跃起来,创造出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比如上文提到的“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如果教师纠结于类似我要不要唱跑调?我唱跑掉以后,学生会怎么看我?以后学生还听不听我的话?会不会以后故意唱错来嘲笑我?等等这样的问题,那么也就没必要进行兴趣教学了,因为教师本身都没有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音乐教师在教课的时候,更应该把自己当成一个演员来看,把要讲的内容,演绎出来,通过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让学生随着自己的一举一动感受音乐的魅力。总之,音乐教师应该抓住一切用利条件,努力为学生创设愉悦学习环境,从课堂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身体力行,把音乐知识融入到表演中,和学生一起互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作者:梁园园 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七小学

参考文献:

[1]付玉虹.浅谈小学音乐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中国培训.2015(18)

音乐教学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想象和联想可以有效引领学生,让他们领会乐曲中的情感和意境。所以,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应当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来感受曲中的意境,从而将人类本该拥有的灵性催生出来,进而使学生的艺术审美情感得到升华。《月光下的凤尾竹》是傣族名歌,这首歌曲将傣族的淳朴自然及本民族的格调展露无遗。教师在教这首歌曲时,可以用不含有歌词的曲子。为了让学生发挥想象,教师可以使用PPT给学生播放一些傣族美丽的图片,并附带音乐。这首曲子听的时候,就像一个清灵可爱的傣族姑娘沐浴在月光之下,吹着动听的葫芦丝。姑娘所吹的曲子中含着些许青涩的情意,带着一丝若隐若现的幸福。姑娘是在思念某个少年,那少年英俊爽朗,而此时,少年则站在不远处偷偷地听姑娘吹葫芦丝。这个画面优美,青涩,灵动。教师可以让学生闭目,听者曲子,想象曲子的画面,最后再将PPT播放给学生感受,让他们的想象更加深刻。

二、运用视频影像,感悟音乐内涵

有美感,才有可欣赏的地方,教师在进行音乐鉴赏指导时,应当充分运用审美知觉的规律,让学生的全身感官都参与到对美的欣赏中,并感受音乐各方面的美,从而让学生将一整首歌曲理解通透。只有运用这种方式,才能让学生把握好音乐的整体情绪,才能更理解音乐的风格和内涵,从而对音乐的整体有所知觉。以《七子之歌——澳门》为例,在教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先介绍这首歌的来历和历史背景,让学生学会理性的感受歌曲中的内容和情绪。《七子之歌——澳门》是《澳门岁月》的主题曲,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那种爱国情怀,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澳门岁月》这部纪录片,并让学生明白曲中的情感。让学生了解歌曲中的“母亲”指的是中国,澳门就像中国的孩子,它曾是被他国掠夺的中国国土,经三百年后回到中国母亲的怀抱中。每个地方的民俗、民风及民族灵魂是不相同的,尽管澳门被夺,但掠夺者无法将那种民族的灵魂改变,澳门流淌着中国的血液,拥有中国的灵魂,因此,它一直期盼着能回到原本的位置上。这是歌词“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最本质的意思。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将学生的全部情感调动,让学生获得音乐情感。

三、舞蹈表演结合,加深音乐理解

肢体动作可以将乐曲中的美感表现出来,舞者或编舞者在编排舞蹈时,必然会对曲子中的风格、情感有所了解。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为了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体会到曲中的意思,也让学生的天性释放出来,运用舞蹈教学是个不错的选择。以《铃儿响叮当》为例,这首歌很欢快,经常被认作是圣诞歌曲。这首歌欢快、和乐,其舞蹈动作的跳跃次数很多。教师在教生舞蹈时,应当尽量让学生以动作表现出曲中的欢乐,并为学生渲染一下气氛,让学生将圣诞节想象成中国的新年,从而清晰学生的感觉。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生鉴赏歌曲时,首先要将学生的审美情感唤醒、运用审美规律让学生获得音乐情感、运用视频和影像让学生感悟音乐的内涵、并能结合舞蹈动作,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构建高效课堂。

音乐教学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

近几年来,大家关于普通学校(非音乐专业)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任务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以增强学生的素质为主呢,还是以掌握音乐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为主?这一争论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音乐课堂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原则与体系,到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与评价,都涉及到这两个方面。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对音乐课堂教学、学校音乐教育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认为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实质上就是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目标,本文试图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进行初步的探讨。探讨的重点在于寻求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正确指导思想和思维方式,而不在于目标本身。其主要目的是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新途径,以便在今后的进一步讨论中逐步统一认识。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层次划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称之为系统,都可以作为系统来进行考察。一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我们把音乐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无疑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音乐课堂教学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系统,整个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又是从属于更高一层次的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的,而学校音乐教育系统又从属于更大的学校教育系统。研究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首先必须明确在什么层次上进行。作为一定层次的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在研究考察它的目标时,必须了解其与所属的更多层次和其下属层次的关系。只有明确了这个问题以后,我们才能从全局出发、从系统出发来研究考察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各层次的目标,才不至于把“学校音乐教育”“音乐课堂教学”“一次音乐课”这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相互混淆。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属性

认识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属性,是确定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基础。对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进行哲学分析,具有下列一些重要属性。

(一)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多向性

任何一个系统,当输入尚未确定之前,其输出就具有多样性,此时的系统处于中介状态。系统的输出可以理解为系统的功能,也可以理解为系统的目标。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在尚未引进主观条件时,其目标也具有多样性。所谓多样性就是指处于中介状态的系统,可以向多方向运动变化,或具有多种目标。当然,这种多向性不是无规律的,它是由系统的内外条件所决定的。要使事物(系统)向某一目标运动变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事物内部具有的可能性,一个是促使事物运动变化的外部因素。处于中介状态的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下述多种功能:

1.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2.发展多向思维,启迪智慧的增长。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感情、审美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

5.促成个性自由和谐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必须指出,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上述功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正效应。这些条件是否出现,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问题我们将在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制约性中作进一步的分析。此外,了解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多向性,其目的在于充分开发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功能,提高系统的具体效应,而不是用这一功能去排斥和否认另一功能。这是我们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最根本的目的。

(二)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制约性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多向性是从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来分析的,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依靠系统所属各个层次的各个组成部分或称之为子系统来实现的。但音乐课堂教学系统下属子系统的功能是由输入的条件来决定的,而输入的条件又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因而使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也受到多方面的制约。

首先是受到来自学校音乐教育和学校教育大系统的制约。音乐课堂教学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虽然占有重要地位,但必须服从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的需要,承受学校音乐系统所赋予的任务。例如学校音乐教育系统需要音乐课堂教学,以便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组成部分的音乐课堂教学就必须实现这一目标。这是任何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功能之和的关键所在。

其次,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还受音乐师资的数量和质量、教学环境、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的时数、时间安排等因素的制约。在确定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各层次的目标时,都必须充分分析上述的有关条件。特别是在确定一节音乐课的目标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必须从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众多目标中做出必要的选择,确定课堂的重点目标。

此外,音乐课堂教学必须协同学校的德育、智育系统,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服务。任何不考虑音乐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层次及与其他众多子系统的关系,试图摆脱学校教育大系统的制约而孤立地确定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都是片面的。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制约性告诉我们,在确定目标时,必须全面系统地考虑问题,顾及各有关方面的相互关系,从客观实际出发,这样才能把目标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之上。

(三)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对立统一性

对立统一性是一切事物、一切系统最本质的属性,众多的目标以对立统一的关系存在于音乐课堂教学系统之中。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对立,是由于不同的目标需要不同条件才能实现而引起的。这种对立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突出地表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时间的分配上。例如,把一次音乐课的目标确定为重点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就要求选择和安排大量的教习,大量的教习必须有相应的时间保证。但一次课的时间是一个常数,基础知识教习占用的时间多了,进行别的教学内容的时间就少了,因而别的教学目标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反之亦然。但是,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各项目标之间不仅存在对立的一面,而且也存在统一的一面。例如,思想觉悟的提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又如,学生掌握了学习音乐的理论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而学生审美能力的改善、素质的提高,又有助于加速音乐知识、技能技术的掌握,它们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般说来,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同一时间上;而目标的统一,则主要表现在时间的先后顺序上。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对立统一告诉我们,在研究考察目标时,既要看到目标之间相互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目标之间相互统一的一面。任何只强调一面而否定或忽视另一面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与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目标的确定及相互关系

(一)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目标的确定

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社会对学生的音乐要求来确定的。学校音乐系统目标概括起来主要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革命理想,陶冶高尚的情操,启迪智慧,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其理由如下:

1.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完善精神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2.音乐是一种具有节奏性、平衡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美音响运动形式。它积淀着的情感和理想,是一定社会内容的特殊反映。受教育者参与的感知、联想、想象以及理解等心理过程可以得到良好的塑造,促成个性品质向着完善和优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在音乐排练和演出活动中,既可以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协作关系,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也可以使他们的个性品质受到锻炼和检验。各种音乐技能的训练还有助于学生的自制力、毅力、耐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促进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3.由于音乐不是单向思维的载体,因此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心智活动存在着多种思维方式的参与。诸如音乐的无语义性有助于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向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音乐与数学的某些对应、比例关系和内在联系,又可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这种多向思维的交替运用,可以调节大脑兴奋和抑制功能的平衡。结合联想、意向、记忆、想象等多种心理过程,有促进智力开发的作用。

4.健康优美的音乐对在校学生生理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愉快轻松的审美享受,有消除疲劳、调节精神的功效。听觉训练可以训练学生敏锐的视听觉,使二者具有灵敏、准确、协调同步的反应能力,从而达到“耳聪目明”的效应。

(二)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确定

根据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功能及其所处的层次,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使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提高音乐表现意识,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正确的音乐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提高学校音乐系统的整体功能和实现学校音乐系统的目标服务。

确定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主要根据是看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实现对提高学校音乐系统整体功能所起的作用。在系统中整体的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之和,是任何一个系统最基本的特征。学校音乐教育系统既然作为一个系统,那么它就不应该是各有关部分的简单相加或堆砌,而要求音乐课堂教学等各有关部分有分工有合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加强,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和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

“系统中整体的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之和”,这是系统论最基本的观点,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系统论也就失去它应有的价值了。所以我们在设计音乐课堂教学系统时,必须服从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的要求。因此,是否有利于提高学校音乐系统的整体功能,为实现学校音乐系统的目标服务,是确定和评价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根本依

据。

(三)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与学校音乐系统目标存在质的同一性和量的差异性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和学校音乐系统虽然具有不同层次的隶属关系,但就其所要达到的目标来看,在性质上却具有同一性,这是由于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程度不同地承担着学校音乐系统的各项任务。因此,当我们将学校音乐和音乐课堂教学的任务抽象概括成目标时,就会发现他们在性质上惊人的相似。也许正因为这样,人们才把为时不多的音乐课堂教学看作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形式。

然而,音乐课堂教学和学校音乐教育毕竟是处于不同层次上的系统,两者的范围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也不尽相同,尽管其目标在性质上具有同一性,但两者决不能等同、混淆和相互代替。它们之间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在量上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性。虽然音乐课堂教学系统承担着学校音乐教育的各项任务,但当我们对其所完成任务的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时(可以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来表示)就会发现,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只能完成学校音乐教育系统各项目标所要达到的部分数据,而且无论从整体上或是从部分上其差异程度都是很大的。

了解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和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目标质的同一性和量的差异性,对我们进行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目标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数学意义。

总之,运用系统论方法,为研究和建立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改变了过去以“音乐研究音乐”的思维方式。音乐课堂教学作为学校音乐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和确立必须以有利于提高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为根本依据。

参考文献:

[1]曹理著《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

[2]ThomasA.Regelski,TeachingGeneralMusic,CollierMacmillanPublishers,London,1981

音乐教学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一、注重导入艺术。

导入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好的导入就象是一幅名画、一首名曲,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采用谜语、故事引入和联系生活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讲授《两只小象》时,我就首先以“森林里的小动物”几个谜语导入,学生非常有兴趣,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结合故事展开了一系列的“讲一讲你身边的小动物”、“改编动物故事”、“模仿动物声音”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积极踊跃,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想象力,锻炼了表达能力,体验到了艺术的魅力。在《走进乐器的世界》中,我请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所看、所接触,描述一下自己熟悉的乐器,学生的兴致很高,都滔滔不绝、积极投入。

这样,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富有魅力的导入,达到学生音乐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让学生好奇、有兴趣的情绪在整节课中得到延续,从而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二、注重教学方式。

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输和训练,转向强调教学中的“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采用艺术感受和参与实践来增强体验,改变学习内容单一、高深、繁多的专业化倾向,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组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为学生掌握。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唯教材、唯教参”,应将精力用在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真正需求上。

1、音乐感受。艺术的魅力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更多的时候是需要人们用心去感受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将生活实例与艺术课程相结合,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分的感受生活中所能听到的各种声音,让他们在课堂中模仿、表现;带领学生到室外去“寻找声音”、“搜集声音”,然后,将学生“找”到的这些声音对应相应的节奏,让学生来拍读,从中感受长短、强弱、高低的艺术要素,使学生懂得艺术与生活密切相联。

2、参与实践。音乐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各种游戏、讨论、表演……都少不了学生的身影。在亲自的参与实践中,不仅增进了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艺术学习的兴趣,潜移默化的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乐观和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如在《两只小象》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表现不同动物形象的音乐中做“学动作,猜动物”的游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动作游戏中学习,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既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以及肢体表现的能力。

三、注重教学评价与反思。

音乐教学研究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音乐专业舞蹈教学艺术实践

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音乐教育专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具有舞蹈教学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开展第二课堂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笔者院校音乐系舞蹈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写制订出了音乐专业舞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参照北京舞蹈学院教材,从实际出发,将芭蕾基础训练、古典舞身韵、民族民间舞组合训练及编舞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耐心细致地组织教学,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以口传身授与主体参与相结合,示范与模仿相结合,讲解与探讨相结合,建立起“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根据学生状况安排教学计划

音乐教育专业的生源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学生来源于中等师范音乐专业和幼师专业的毕业生,入校前接触过舞蹈课,虽基础较差,但对舞蹈有一些了解;还有一部分学生来源于普通高中的毕业生,入校前从未接触过舞蹈,面对没有专业基础的学生,就要从最基本的训练开始。

第一学年教学重点:芭蕾基础训练和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针对学生现状,选择一些基础的、技术难度适中的、动作多样的组合练习,如:站立的姿态、手臂的舒展度、腰的柔软度、腿的外开度以及与呼吸的配合等组合练习,使学生身体素质、柔韧性、软开度和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控制能力等方面得到开发和提高。

第二三学年以中国汉族民间舞和少数民族民间舞为教学重点。选取舞蹈素材典型、舞蹈风格突出的组合进行教学,首先讲解民族舞蹈的基本知识,然后进行舞蹈组合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各民族风土人情,准确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进行动作元素的学习和组合训练,丰富舞蹈语汇,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第四学年以舞蹈编导和作品欣赏为教学重点,以艺术实践为指导方向,以编舞能力为培养目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改革教学内容注重组合学习

音乐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要改变以往长期以基础训练的技能技巧动作为主,而以民族民间舞蹈表演性组合为辅的状况,实践证明,这些基础技能技巧动作和学生的实际要求差距太远,在有限的课时内是完不成这些基础技能技巧训练的,更何况我们培养的又不是专业演员,而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音乐专业舞蹈课程应以各民族民间舞蹈组合、艺术实践和舞蹈编导为主要内容,构建符合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教学课程结构。在舞蹈组合的学习中要注重综合性组合和表演性组合的学习:综合性组合是将若干单一基本动作或单项小组合,通过具有艺术表现的连接方法,组合成连贯性,多项统一的完整动作,并通过动作的分解和整体示范,对学生进行分组和整体训练,如:藏族的“颤踏动律”“尤子巴母”“库玛拉”综合训练组合、蒙古族的“肩部训练”“硬腕训练”“马步训练”综合组合、胶州秧歌的“正丁字拧步训练”“推扇训练”综合组合等等。通过综合训练组合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各部位的灵活度,加强了四肢的密切配合,使舞蹈动作更加协调统一;表演性组合是根据一段乐曲或歌曲的意境及氛围设计动作连接成的组合。训练学生时,要以乐曲或歌曲所蕴含的特有意境和与这种意境相吻合的某种美的景象,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去完成动作组合。如:东北秧歌的“小看戏”组合、云南花灯的“春到茶山”组合等都富有很强的表演性。通过学习,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风格,掌握云南花灯“无崴不成灯”的特点。又如维吾尔族的“绣花帽”“齐克提麦”和“摘葡萄”组合,要求学生的身体各部位动作同眼神密切配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传情达意,从头、颈、肩、腰、臀到脚趾都有动作,昂头挺胸、立腰拔背是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特点,通过动与静的结合、大与小的对比,流动性绕腕、摇身点颤、旋转闪腰、动脖子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形成了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风格韵味。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表演性组合的学习,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表演中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同时还可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欲望,增强他们自觉投入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根据培养目标加强教学能力

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具有舞蹈教学能力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满足中小学校对舞蹈教育的需求,这和培养演员既有性质上的不同,又有要求方面的差异。因而,舞蹈教学要以舞蹈知识技能与实践应用的高度统一为终极目标,通过舞蹈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到舞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提高了学生对舞蹈课程目的、意义、教育功能以及价值的认识,使学生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牢固专业思想,从而增强音乐专业意识和献身教育事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学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学生的思维与肢体活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分析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用心灵和情感去感悟学生,启发学生理解掌握各项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学习自觉性强,精力易集中,理解记忆能力强,这些是训练中的有利因素,要发挥他们的优势,尽快掌握动作要点和教学方法,熟练组合的连接,培养传授知识的能力。如:学习了藏族舞的“屈伸动律”综合训练组合后,让学生将组合中的三步一靠动作,分解开进行讲述并示范,先讲上身的体态、步伐中“屈”与“伸”的连接,最后讲手臂与体态、步伐的协调配合,并反复示范——练习——再示范——再练习,使动作逐渐完美化。又如:在讲解维吾尔族绕腕动作时,当学生学会“绕腕”这一基本动作后,启发引导他们发展动作、延伸想象,进行时间、空间、节奏、力度等变化创作,产生出比教学更新颖、更独特的绕腕动作,如三位绕腕、双摊手绕腕、右手左侧上方绕腕、左手右侧上方绕腕、转身四位绕腕等等,可让一组学生表演,另一组学生将即兴创作出的动作进行评议总结,与示范的“绕腕”动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改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明确作为一名未来教师,在传授知识和转化知识的过程中,不但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巧的表现能力,还要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不仅要具备组织能力、创编能力,而且还要具备提问能力、示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重视艺术实践提高编舞能力

课堂教学不仅要强调动作技能的实践练习,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知识技能运用的实践意识,将关注的焦点投放到实践的情景中,营造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笔者所在院系成立了艺术团舞蹈队,为学生提供表演的平台。通过排练和演出,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形成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特点的地域、气候和风土人情等原因,加强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了解和热爱,提高综合审美能力,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地领略到了舞蹈艺术的魅力。如在排练藏族舞蹈《高原春风》时,就从藏民族的服饰、生活习俗讲起,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历史传统、、舞蹈创作的感情来源等。作品将“踢踏”“旋子”“锅庄”融合在一起,丰富的舞蹈语汇,一幕幕生活场景在舞蹈中栩栩如生,每一次队形变换,仿佛如诗的画面,涌现出水草风美,牛肥马壮,在高原春风吹起的那一刻,一切美好的希望和祝福传播到千家万户。又如排练回族舞蹈《盖碗情思》时,从编舞的角度给学生讲起。该舞的编导从传统的回族舞蹈及其日常生活习俗中,精心揣摩、提炼、发展、创造了舞蹈语汇和体态造型,大胆运用了现代舞的编舞手法,把传统的回族舞蹈和现代舞蹈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使得回族舞蹈又有了一个新的起点。舞蹈通过清新、优美的造型成功地塑造了一群勤劳智慧、热情好客的当代回族妇女的舞蹈形象。手捧香甜的盖碗茶,挺胸、半立脚尖、碎摇头,台步的移动及白盖头飘舞的动感运用,舞台上大幅度的穿梭调度,丰富的舞蹈语汇,多层次的结构变化,加上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使舞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这样一边排练一边讲解,使学生受益匪浅,在多次演出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编舞能力的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可选择一段音乐,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构思编排,以两个八拍节奏为基础,不断发展,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也可选择一首歌曲,启发学生根据歌词内容构思编创,再给予指导纠正,并让学生相互观摩学习,取长补短,逐步提高编舞能力。还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欣赏优秀的舞蹈作品,如《苦菜花》《少女之春》《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等,使学生在享受艺术美的同时,对舞蹈作品的动作造型、队型流动、演员表情变化以及风格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和学习。最后把课堂教学、考试内容、舞蹈表演及学生创编的节目录制下来,让学生对自己的舞蹈动作、表演能力和创编节目进行评价,找出差距和不足,增强训练效果,提高编舞能力。

舞蹈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既占有空间又占有时间,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化、历史、地域文化等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在音乐教学中,要在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更深层次学习舞蹈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了解多种艺术,了解舞蹈以外更丰富的民族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黄明珠.论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舞蹈1997(4)51

[3]娄钰.高师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略论[J].舞蹈1997(5)56

音乐教学研究论文范文第8篇

(一)创设音乐情境,点燃学习热情

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大前提是将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在此,教师要思考如何才能将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彻底点燃?如何才能最大化吸引学生参与音乐课堂学习?其中,以音乐情境为载体,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情境,入境学习,则能将学生兴趣点燃。传统的以灌输式为主的音乐课堂基本不能调动学生的激情,学生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个性完全被压抑,得不到解放,因而有时会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必须利用情境教学来将学习兴趣唤醒。例如:在学习《欧洲民间音乐》这一课时,笔者以情境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欧洲民间音乐,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别具特色的欧洲人文景观图,让学生足不出户“游欧洲”,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利用问题与学生互动。师:你知道哪些外国音乐家?“舒伯特,莫扎特,贝多芬……”“他们都是来自哪个大洲?”“欧洲”。“非常棒,你听过欧洲的民间音乐吗?它们有何特点?”教师播放罗马尼亚排箫《森林的多依那和妇女的舞蹈》,带领学生一起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画面。师:聆听完这首音乐,你眼前浮现了什么画面?你们知道什么是排箫吗?……教师利用问题,让学生参与进课堂,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也不断高涨。

(二)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探究

以往的高中音乐课堂出现“低效”“无效”等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没有将学生主体性激发。也就是说,教师过于注重自己的引导性教学,认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处于浅层次,不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多是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听。这样的教学只会让音乐课堂教学走下坡路。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教师应设计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进而实现有效教学。例如:在学习《飘逸的南国风》这一课时,笔者设计几个问题,牵引学生思维,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首先,教师播放歌曲《小河淌水》和《弥渡山歌》,等音乐播放结束,教师出示问题:

1.这两首都是有名的云南民歌。请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差异有表现在哪里?

2.请思考同是云南民歌,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异?

3.民歌的民族风格,以及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哪些音乐要素上?在学生探究时,教师循环播放两首民歌。学生不明白时,先静心聆听音乐,再投入探究。作为教师,则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可以是合作者,也可以是引导者。但是,在学生探究时,不宜对于学生提出的观点当场下定论,而应留下悬念,刺激继续探究。

二、科学评价音乐课堂,激励学生不断参与

高中音乐课一直被认为是“副科”,因而很多教师只是应付式上完音乐课,并没有注重课堂评价,更别提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即使有部分教师对音乐课堂进行评价,也只是表面上的、敷衍式的,评价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为此,变革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刻不容缓,以将评价的教育功能凸显出来。例如:在对《飘逸的南国风》这一课进行评价时,笔者以激励为主,取得很好的效果。针对云南民歌产生差异这一问题,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认知,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有学生说“由于历史、地理等的不同,因而云南民歌会产生差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即时评价:非常棒,能够从历史和地理角度进行分析,这也确实是造成差异产生的原因。有学生说“云南每个地方的人文发展变化也会对民歌产生影响,造成差异”,教师进行即时评价:太棒了,还能结合人文发展变化谈云南民歌差异。教师的评价犹如“定心针”“兴奋剂”,鞭策学生前行。总之,作为艺术学科的音乐教学,教师不能忽视课堂的有效性问题,教师要从目标设计开始优化,变革教学方法,采用科学评价,认真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高中音乐有效教学,真正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扬起艺术的风帆,坚定音乐前行道路,不仅在音乐课堂中收获知识,发展技能,更提升素养,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

音乐教学研究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新课程的实施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总结出一些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应的音乐新课程教学方法,以丰富新课程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使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激发。

音乐新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而当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上升为审美情趣,最终通过审美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善于从情感的视角,创设音乐审美情境,融情感化与审美化为一体,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音乐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一、新课程音乐教学理念

我国站在音乐学科本体这个角度,按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教育研究中心的精神将音乐教育课程定义为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及评价方式等等在内的各种范畴的总和。我国21世纪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是以这个定义为逻辑起点进行各方面的展开研究的,是一次从理念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管理到实施的彻头彻尾的深入式改革。它反映了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融会了多年来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和课程理论方面研究和总结的新理论、新成果。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行的礼仪及符合审美规范的仪表、姿态、举止等应恰到好处,充分展示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给予学生优雅感,另一方面,教师亲切真诚的问候,简洁而具有启发性的谈话,激励性的话语,富有感染力的语调,精巧规范的乐谱,自信、幽默、真诚的气质,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童心未泯、兴趣广泛的心理品质,以及学识基础,都会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产生音乐审美的渴望。因此,音乐新课程不仅指时间上的“新”,更是指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和“新”的课程实施方式。

二、新课程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1、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唱以它特有的美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生动的思想内涵。在普通高职的合唱教学训练中,教师首先抓好课堂上视唱练耳、节奏等各种基本功的训练,为合唱教学提供先决条件。在合唱教学的训练中,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发展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合唱艺术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表现如诗如画的意境或史诗般的气魄,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觉,以及集体观念与协作精神,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多声部丰富美妙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无穷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合唱还能使学生最直接、最简便地走进音乐世界。参与合唱活动,既是合唱者欣赏感受音乐,又是合唱者(二度)创作音乐的过程,从而能够得到多层次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

2、利用电脑音乐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电脑音乐系统进入音乐教学领域必将对现行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产生全方位的冲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

传统的歌曲教学往往是教师弹琴、伴奏、范唱,学生跟唱、模唱的方式。尽管目前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让死板的教学方式有所改观,现在的歌唱教学可以有统一的教学参考磁带和教学用光盘课件,但并不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冲击学生的听觉神经。利用Soundforge母带处理软件的音频采集、变调、速度变化等功能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进行二次创作。经过电脑音乐制作加工的音乐课件,丰富多彩,学生很快就能学会、学好,而且每次播放都有变化,给学生新鲜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保持在高涨的状态,对每一次的练习都很期待。

3、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声乐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声乐教学中,“创新”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把创新因素融人“教”与“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位声乐教师肩负的重任。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为歌曲重新填词;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甚至可以指导学生把某些歌曲加上少量对白。改编成有情节的音乐小品,等等。

在某种意义上,歌与舞是相互融合的,学生通过对舞蹈的视觉接触能认识和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深远意义,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置于舞蹈的氛围中,亲身体验音乐的美丽、歌舞的结合。欣赏歌舞也是理解音乐意义的重要部分,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根据乐曲内容需要,伴随音乐教学生一些动作,让他们在欣赏和被欣赏中融人音乐意境之中。

4、在配器和表现形式上创造力的培养

为歌曲配上打击乐器,不仅可以烘托课堂气氛,更能表达歌曲气氛及内心情感,再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更会把歌曲的情绪表现得惟妙惟肖。这样做也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对于一些情绪优美、抒情的歌曲,可先要求学生选适合歌曲伴奏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钟、铃鼓等,然后请学生为歌曲设计伴奏,并请他们考虑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等。《过新年》一歌,表现了过年时热闹、喜庆、祥和的场面和氛围。笔者先是询问学生每年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学生马上想到了放鞭炮、踩高跷、扭秧歌、逛庙会等活动。加上歌词中出现了“咚咚咚”词语,学生听出这是锣鼓声,马上就想到《过新年》这首歌用打击乐中的锣、鼓伴奏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他们便随着歌词中“咚咚咚”的出现,敲响了手中的锣鼓。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能否再创设一些过年的气氛。许多学生便主动要求到教室前面进行秧歌舞表演。他们手中拿着笔者事先准备好的彩带,边唱歌边随着节奏做着动作,仿佛是身着节日盛装的秧歌队正在翩翩起舞,生动地表现了歌曲的内容。

三、小结

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创作过程的教育功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多诱导、多启发,少批评、少强制、不替代。不要过分追求学生创作的结果,虽然学生的创作“成品”是粗糙的、幼稚的,但它强化了学生创造的精神和能力,这就是音乐创新教学的主要“成果”,也是音乐创作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中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努力揭示音乐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

音乐教学研究论文范文第10篇

一、培训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XX——2010)和《音乐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 对学校音乐教育的要求,结合我县中小学音乐教学实际和音乐教师队伍现状,通过培训,全面提高我县中小学骨干音乐师资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具有现代音乐教育理念和创新能力的骨干音乐师资队伍,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培训对象

“领雁工程”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主要对象为音乐教研组长,以及在音乐教学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积极进行音乐教育改革探索,能起到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已在省、市各类研修班、培训班学习过的教师不再安排。

三、培训目标

根据深入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培训,使这些教师在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教育思想和观念、教育教学能力和方法、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效果等各方面有较明显的提高,成为本学科中的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并以此全面带动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具体要达到以下目标: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了解音乐教育、教学理论的动态与新成果,提升音乐学科教学理念

2、学习音乐学科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教材处理与教学设计能力,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3、观摩优秀课堂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正确认识自我,发展已有专长,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艺术,提升课堂教学品位。

4、增强教学研究的意识,掌握音乐教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撰写音乐教学案例、科研论文,提升教学研究层次。

四、培训内容和方法:

根据骨干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学习、课堂实践、教学探究、交流考察四块。集中培训时间为两个月,共计320学时。

(一)理论学习:理论培训的内容围绕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能力进行,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师德修养,树立素质教育新理念,掌握现代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的活动,也为自身的发展增加后劲。

(二)教学实践:主要是根据所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实现从经验到科学、从无意识到有计划、从凭直觉到有目的明确的飞跃。实践活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开展互相听、说、评课活动;开展上公开课、分析评价公开课活动;观摩、讨论优秀教师的公开课; 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等。

(三)教学研究:教科研是理论学习和开展实践两者有机的结合,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因此要求在掌握教科研一般知识的基础上确立好自己的研究课题或研究方向,并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收集资料,开展实验、总结、研究,完成自己的研究课题,并形成书面材料。

五、培训考核

1、教师发展中心将建立完备的培训档案。具体包括:培训方案、实施计划、培训教材资料、培训通知、学员登记表、培训管理规章、日课表、学员考勤记录、实践活动记录、学员作业、学习成效鉴定、学员培训反馈意见表等。

2对学员的学习考核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自评、互评、专家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考核以课程作业、读书心得、结业论文等形式进行;实践考核以案例分析、交流研讨、教学设计、技能操作等方式进行。具体内容为:

(1)读书札记1篇;

(2)教学设计(诊断课教学设计和提高课教学设计)各1份;

(3)同伴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1篇;

(4)自我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1篇;

(5)自我或同伴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报告1篇;

(6)课堂教学考察报告1篇;

(7)制作音乐教学课件1份

(8)结业论文1篇;

(9)排练演出成果展示。

(10)完成教学实践手册。

学员修满规定学时,经考核合格后,由县教育局发给“领雁工程”培训结业证书。

六、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时间为两个星期。由绍兴文理学院音乐学院负责培训。培训主题:教师的人文素养,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开设的课程由文理学院音乐学院制订。

第二阶段:时间为2个星期。由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培训。培训主题:音乐教材教法研究、音乐课程资源开发、音乐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

时间

内容

培训形式

授课人

12.25

上午

教育科研方法讲座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研训部主任 张丰

下午

课题的选题与写作

讲座

2.26

上午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的素养

讲座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沈江峰

下午

分班交流互动

讲座互动

教师发展中心 李雅芬

12.29

上午

中小学音乐名教师名课例研读

讲座交流省音乐教研员,特级教师 吴锐淼

下午

讲座操作12.30

上午

中小学合唱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讲座

浙江教育学院音乐学院院长 陈祥文

下午

观摩分析

12.31

上午

小学音乐教材研究

讲座

王晓玲 杭州文三路小学音乐特级教师

下午

示范课

1.4

上午

中学音乐教材研究

讲座

王鸣 杭州翠苑中学音乐特级教师

下午

示范课

1.5

上午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

讲座 互动

教师发展中心 李雅芬

下午

1.6

上午

音乐课件制作与实践

讲座

实验中学唐春晓

下午

操作

1.7

上午

小学音乐新教材培训

讲座

柯桥小学 毛爱萍

下午

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讲座

钱清镇中 王巧玲

1.8

上午

课堂观察与评课的艺术

讲座

教师发展中心 李雅芬

下午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

讲座

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徐学军

第三阶段:时间为三个星期。由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培训。培训主题:课堂教学实践,时间为2010年3月,实践基地:柯小、实小、实验中学、柯岩中学等

异地考察:杭州学军小学

上一篇:影视音乐鉴赏论文范文 下一篇:音乐剧猫赏析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