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6 13:09:47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 要: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精读课教学的要求,以及英语说明文的语篇模式的描述,作者提出,在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说明文教学实践中,应该着重抓住文章的语篇模式、组织结构、语言特点、写作技巧及修辞手段五个方面。作者认为,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说明文教学的水平。

一、引言

2000年新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附录i对基础英语教学(即本文中精读课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而通过长期的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的实践,笔者发现,很多时候课堂教学还停留在字、词、句的理解与运用上,而很少有人从宏观上系统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包括文章的主题、结构、作者创作的意向,以及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特点等,这样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在语篇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相对欠缺。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笔者在精读课教学中引进了体裁的概念,从语篇分析的高度对说明文课文进行宏观与微观分析,在说明文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实践,笔者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说明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课文所涉及的体裁及说明文语篇模式

john m.swales在其名著genre analysis中认为:1.体裁是交际行为的形式,有其交际功能;2.交际目的是确定体裁的重要因素;3.交际目的、话题制约着语篇形式、内容及语言难度(胡倩,2002)。按照swales的体系,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材《现代大学英语》(杨立民,2006)所涉及的体裁有:narration(记叙文),essay(散文),exposition(说明文)和argumentation(议论文)。

说明文是描述某一事物,事由或过程的文章。它用于说明客观事物的特点和性能,或介绍某种操作程序,或解释某种抽象概念,或阐明某种科学原理,或探究某些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等,完全是就事论事的描述,所以也称事实性或技术性的描写文。把握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是理解说明文的关键。词典、论文、实验报告、产品说明、广告都属于这类体裁。说明文是学生、科学家、专业人员常用的一种体裁。说明文按照逻辑推理的方法阐述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展示事物的关系。

语篇模式就是语篇内在的修辞结构(rhetorical structure)。它与文章的体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裁结构在语篇结构层面上对语篇的形成具有制约作用,那么语篇的组织模式必然也要受到体裁的制约(yang xuemei,2006)。

说明文语篇模式宏观结构上常采用“问题—解决型”、“一般—特殊型”、“匹配比较型”语篇分析模式。第一种思维模式的程序是:首先说明情况,然后出现问题,随后作出反应,采取的反应可能解决了问题,也可能没有或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最后对此作出相应的评价。而第二种思维模式则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先概括后举例,另一种是先讲整体轮廓,后说诸多细节。第三种思维模式通常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用来比较两个事物的相同之处或对比不同之处所使用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语篇模式常用来比较事物异同。比较事物相似之处称为“匹配相容”(matching compatibility),比较事物差异则称为“匹配对比”(matching contrast)。人们常用这种思维模式来比较两个事物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先提出论点,再进行论证。这种语篇形式一般存在于较长的语篇中,常与一般特殊型组成复杂的思维模式。其表现形式为:重复法、词汇关联法和排比法三种(yang xuemei,2006)。

根据说明文的定义及说明文的语篇分析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说明文的三个方面。

1.语篇模式

在《现代大学英语》教材1—3册已学过的文章中有三篇说明文文章,涉及“一般—特殊型”和“问题—解决型”两种语篇模式。

2.组织结构

说明文一般包括三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3.写作目的

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解释说明客观事物的特点和性能,例如:介绍某种操作程序,解释某种抽象概念,阐明某种科学原理,或探究某些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等等,其写作目的决定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写作手法及修辞手段的使用。

根据以上说明文的定义及说明文语篇模式的分析、说明文教学的描述及《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精读课教学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说明文教学实践中,应该着重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说明文的语篇模式、组织结构、语言特点、写作技巧及修辞手段。下面笔者根据大学专业英语精读课教材《现代大学英语》中出现的说明文体裁语篇模式,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三、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说明文教学

1.说明文的语篇分析模式和组织结构

不管说明文文章属于哪种语篇模式,一般包括三部分:引言:作者阐明要说明的问题;正文:呈现证据来支持其观点;结论:重申观点或得出结论。

例如:第二册第九课“quick fix society”和第三册第一课“your college years”属于“一般—例证型”(generalization—exmaple)体裁结构,这种体裁结构模式符合中国学生的思维模式,学生掌握和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其特点是先把要表达的思想概括成段落的主题句或全文的立证句,然后举例说明或交代细节。

在“quick fix society”中,作者通过作者夫妇真实的一次度假来回路程上的经历,对比走高速公路去西弗吉尼亚和回来时穿越乡村走完全不同的路线而带来的完全不同的感受,从而作者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美国已经在社会的很多方面成为一个追求快节奏的国家,这是文章的主题句。然后作者进一步从三个具体方面详细地阐述这种现象:“不等以后,只争现在”,“不要缓慢,只求更快”,“不求透彻,只重表面”。最后作者向美国的同胞发出号召,让大家放慢脚步去充分品味大自然和人类所创造的美好事物,让人们重新发现生活(茅风华、孙晔,2006)。

第二册第十五课“the ridle of time”属于问题—解决分析模式(简称ps模式),它是一种已被普遍讨论和采用的语篇分析模式。

作者先介绍了不同科学家对时间所下的不同定义,然后回顾了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人们所创造的不同计时方式,并对人体生物钟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最后,作者以时间的不可逆转性及计时工具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结束全文(茅风华、孙晔,2006)。

2.语言特点

在说明文体裁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文章的宏观结构外,还必须引导他们分析文章的微观结构,掌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用为词用句准确、简洁,言简意赅,层次清楚。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作者也经常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段使文章生动有趣。

例如:“the ridle of time”是一篇科普文章,本文语言上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在措辞上,除了个别专业术语外,文章没有什么晦涩生僻的大词难词,而是常用词;在句式上,也是简洁明了,而不像法律或专业科技文体那样句子冗长复杂(茅风华、孙晔,2006)。

3.写作手法

说明事物的方法很多,具体主要有定义法、分类法、解释法、比较法、比喻法、图表法、引用法和举例法等。

例如:在“quick fix society”中,作者使用了对比法(comparison and contrast)和举例法(illustation)。在“the ridle of time”中,作者使用了定义法(definition):文章一开始作者提出了问题“what is time?”,然后作者列举了不同科学家对时间所下的不同定义。

4.修辞手段

为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简单明了和富有说服力,作者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段。说明文中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段有:修辞问句、重复、排比、对比等。

例如:在“your college years”中,作者在文章开始使用了三个修辞问句来引出所讨论的话题。排比修辞中包含了词语、词组、句子及从句的排列使用。另外,作者还使用了对照(antithesis)、转喻(metonymy)、对比(contrst)等。

通过以上对说明文的分析,为学生理清了此类语篇脉络,总结出了说明文的结构模式及语言特点、所使用的修辞手段和写作技巧。

四、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散文教学教学效果评述

笔者认为,尝试说明文体裁教学会产生以下教学效果。

第一,培养了学生的体裁意识,增强了他们对说明文体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第二,提高了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能力。通过说明文范文的阅读,学生能总结出说明文体裁的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这样在以后的阅读中,学生会运用头脑里已经形成的图式结构对此类体裁的语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掌握它们的体裁结构和语言特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信心和阅读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第三,在说明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层层分析,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了说明文类型文章的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当学生写作时,已经掌握的语篇模式会给他们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有了这种模式,学生大脑里就有一个非常清晰的逻辑顺序。他们能够恰当地运用语篇架构,把内容组织得有条有理,使整篇文章读起来非常顺畅,写出的英语文章就非常地道。

第四,说明文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对其他体裁作品的阅读、欣赏和评论的能力。

第五,说明文体裁教学还改变了学生的传统角色。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取后,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结语

在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英语说明文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从说明文的语篇分析模式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说明文的宏观结构,然后总结出说明文的结构模式及语言特点、所使用的修辞手段和写作技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体裁意识,增强了他们对说明文体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yang xuemei.a study of genre——analysis in teaching exposition in senior middle school[d].postgraudate program se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entral chnia nomral university,2006.

[2]胡倩.“体裁教学法”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02,(1):113-116.

[3]茅风华,孙晔.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课文辅导)[m].北京:世图音像电子出版,2006:242,413-414.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专业 精读课 说明文教学

一、引言

2000年新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附录i对基础英语教学(即本文中精读课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而通过长期的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的实践,笔者发现,很多时候课堂教学还停留在字、词、句的理解与运用上,而很少有人从宏观上系统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包括文章的主题、结构、作者创作的意向,以及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特点等,这样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在语篇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相对欠缺。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笔者在精读课教学中引进了体裁的概念,从语篇分析的高度对说明文课文进行宏观与微观分析,在说明文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实践,笔者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说明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课文所涉及的体裁及说明文语篇模式

john m.swales在其名著genre analysis中认为:1.体裁是交际行为的形式,有其交际功能;2.交际目的是确定体裁的重要因素;3.交际目的、话题制约着语篇形式、内容及语言难度(胡倩,2002)。按照swales的体系,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材《现代大学英语》(杨立民,2006)所涉及的体裁有:narration(记叙文),essay(散文),exposition(说明文)和argumentation(议论文)。

说明文是描述某一事物,事由或过程的文章。它用于说明客观事物的特点和性能,或介绍某种操作程序,或解释某种抽象概念,或阐明某种科学原理,或探究某些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等,完全是就事论事的描述,所以也称事实性或技术性的描写文。把握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是理解说明文的关键。词典、论文、实验报告、产品说明、广告都属于这类体裁。说明文是学生、科学家、专业人员常用的一种体裁。说明文按照逻辑推理的方法阐述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展示事物的关系。

语篇模式就是语篇内在的修辞结构(rhetorical structure)。它与文章的体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裁结构在语篇结构层面上对语篇的形成具有制约作用,那么语篇的组织模式必然也要受到体裁的制约(yang xuemei,2006)。

说明文语篇模式宏观结构上常采用“问题—解决型”、“一般—特殊型”、“匹配比较型”语篇分析模式。第一种思维模式的程序是:首先说明情况,然后出现问题,随后作出反应,采取的反应可能解决了问题,也可能没有或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最后对此作出相应的评价。而第二种思维模式则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先概括后举例,另一种是先讲整体轮廓,后说诸多细节。第三种思维模式通常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用来比较两个事物的相同之处或对比不同之处所使用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语篇模式常用来比较事物异同。比较事物相似之处称为“匹配相容”(matching compatibility),比较事物差异则称为“匹配对比”(matching contrast)。人们常用这种思维模式来比较两个事物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先提出论点,再进行论证。这种语篇形式一般存在于较长的语篇中,常与一般特殊型组成复杂的思维模式。其表现形式为:重复法、词汇关联法和排比法三种(yang xuemei,2006)。

根据说明文的定义及说明文的语篇分析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说明文的三个方面。

1.语篇模式

在《现代大学英语》教材1—3册已学过的文章中有三篇说明文文章,涉及“一般—特殊型”和“问题—解决型”两种语篇模式。

2.组织结构

说明文一般包括三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3.写作目的

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解释说明客观事物的特点和性能,例如:介绍某种操作程序,解释某种抽象概念,阐明某种科学原理,或探究某些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等

等,其写作目的决定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写作手法及修辞手段的使用。

根据以上说明文的定义及说明文语篇模式的分析、说明文教学的描述及《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精读课教学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说明文教学实践中,应该着重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说明文的语篇模式、组织结构、语言特点、写作技巧及修辞手段。下面笔者根据大学专业英语精读课教材《现代大学英语》中出现的说明文体裁语篇模式,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三、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说明文教学

1.说明文的语篇分析模式和组织结构

不管说明文文章属于哪种语篇模式,一般包括三部分:引言:作者阐明要说明的问题;正文:呈现证据来支持其观点;结论:重申观点或得出结论。

例如:第二册第九课“quick fix society”和第三册第一课“your college years”属于“一般—例证型”(generalization—exmaple)体裁结构,这种体裁结构模式符合中国学生的思维模式,学生掌握和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其特点是先把要表达的思想概括成段落的主题句或全文的立证句,然后举例说明或交代细节。

在“quick fix society”中,作者通过作者夫妇真实的一次度假来回路程上的经历,对比走高速公路去西弗吉尼亚和回来时穿越乡村走完全不同的路线而带来的完全不同的感受,从而作者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美国已经在社会的很多方面成为一个追求快节奏的国家,这是文章的主题句。然后作者进一步从三个具体方面详细地阐述这种现象:“不等以后,只争现在”,“不要缓慢,只求更快”,“不求透彻,只重表面”。最后作者向美国的同胞发出号召,让大家放慢脚步去充分品味大自然和人类所创造的美好事物,让人们重新发现生活(茅风华、孙晔,2006)。

第二册第十五课“the ridle of time”属于问题—解决分析模式(简称ps模式),它是一种已被普遍讨论和采用的语篇分析模式。

作者先介绍了不同科学家对时间所下的不同定义,然后回顾了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人们所创造的不同计时方式,并对人体生物钟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最后,作者以时间的不可逆转性及计时工具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结束全文(茅风华、孙晔,2006)。

2.语言特点

在说明文体裁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文章的宏观结构外,还必须引导他们分析文章的微观结构,掌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用为词用句准确、简洁,言简意赅,层次清楚。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作者也经常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段使文章生动有趣。

例如:“the ridle of time”是一篇科普文章,本文语言上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在措辞上,除了个别专业术语外,文章没有什么晦涩生僻的大词难词,而是常用词;在句式上,也是简洁明了,而不像法律或专业科技文体那样句子冗长复杂(茅风华、孙晔,2006)。

3.写作手法

说明事物的方法很多,具体主要有定义法、分类法、解释法、比较法、比喻法、图表法、引用法和举例法等。

例如:在“quick fix society”中,作者使用了对比法(comparison and contrast)和举例法(illustation)。在“the ridle of time”中,作者使用了定义法(definition):文章一开始作者提出了问题“what is time?”,然后作者列举了不同科学家对时间所下的不同定义。

4.修辞手段

为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简单明了和富有说服力,作者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段。说明文中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段有:修辞问句、重复、排比、对比等。

例如:在“your college years”中,作者在文章开始使用了三个修辞问句来引出所讨论的话题。排比修辞中包含了词语、词组、句子及从句的排列使用。另外,作者还使用了对照(antithesis)、转喻(metonymy)、对比(contrst)等。

通过以上对说明文的分析,为学生理清了此类语篇脉络,总结出了说明文的结构模式及语言特点、所使用的修辞手段和写作技巧。

四、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散文教学教学效果评述

笔者认为,尝试说明文体裁教学会产生以下教学效果。

第一,培养了学生的体裁意识,增强了他们对说明文体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第二,提高了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能力。通过说明文范文的阅读,学生能总结出说明文体裁的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这样在以后的阅读中,学生会运用头脑里已经形成的图式结构对此类体裁的语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掌握它们的体裁结构和语言特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信心和阅读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第三,在说明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层层分析,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了说明文类型文章的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当学生写作时,已经掌握的语篇模式会给他们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有了这种模式,学生大脑里就有一个非常清晰的逻辑顺序。他们能够恰当地运用语篇架构,把内容组织得有条有理,使整篇文章读起来非常顺畅,写出的英语文章就非常地道。

第四,说明文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对其他体裁作品的阅读、欣赏和评论的能力。

第五,说明文体裁教学还改变了学生的传统角色。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取后,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结语

在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英语说明文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从说明文的语篇分析模式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说明文的宏观结构,然后总结出说明文的结构模式及语言特点、所使用的修辞手段和写作技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体裁意识,增强了他们对说明文体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yang xuemei.a study of genre——analysis in teaching exposition in senior middle school[d].postgraudate program se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entral chnia nomral university,2006.

[2]胡倩.“体裁教学法”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02,(1):113-116.

[3]茅风华,孙晔.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课文辅导)[m].北京:世图音像电子出版,2006:242,413-414.

[4]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3)[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28-248,396-421,2-24.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ESA模式;英语精读课;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101-03

Practice of ESA Model in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and Humanistic Quality Training//DONG Yan, MENG Qingliang

Abstract By discussing the use of ESA teaching program designed

by Jeremy Harmer in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the most comprehen-sive course, this paper will point out its major role in greatly enhan-cing the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ESA model;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humanistic quality

1 英语精读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

2015年新制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应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在外事、教育等各部门熟练地运用英语从事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面对21世纪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高等学校教育者们的教育目标有了新的变化:英语专业本科生不仅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的英语专业知识,还应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并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同时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显而易见,这个教育目标事实上对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人文知识的充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新要求。

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一要求,必须主要依托于英语专业课程来实现。英语精读课是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一、二年级开设的最重要、综合性最强的学科基础课,时间为四学期,总共累计达432课时之多。所选教材内容通常以讲授各种文体的课文为主,大多生动有趣,饱含人生哲理,便于教师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载体。如何一方面最大效率地进行学生的业务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应该在精读课程安排上注意两者的合理配置,使它们有机、和谐地融为一体,二者不可偏废。

英语精读课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与提升。在课堂教学中要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让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除此之外,教师应积极探索更多新的、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加速实施精读课堂教学改革。笔者有着多年的精读课教学经验,尝试过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最终发现:相对于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三P法(Presentation, Practice and Production)、交际法(Communicative Lan-

guage Teaching)等教学法,把ESA教学模式投入英语精读课堂教学中,能大力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2 ESA教学模式与英语精读教学的有机结合

在国际上久负盛名的英国英语教育专家杰里米・哈默(Jeremy Harmer)在其力作《怎样教英语》(How to Teach

English)中提出ESA教学模式,其中的教学三要素分别是E(Engage,投入)、S(Study,学习)和A(Activate,活用)。通过三个要素的顺序变换和不同组合,可以设计出三种不同的课型:直线型(Straight Arrows Sequence)、反弹型

(Boomerang Sequence)和杂拼型(Satchwork Sequence)。

ESA这一教学模式颇具新颖性,遗憾的是历来常为研究者所忽视。事实上,相对于任务型教学、传统的翻译法教学,灵活多变的ESA教学模式与语言教学相当契合,能以最积极的“投入”和最多样的“活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自主性,从而创造最佳的外语学习语境。在探讨将ESA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为数不多的论文中,刘芝宁的《ESA理论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与苏勇的《谈ESA程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颇具启示意义。此类相关论文大概都分解了三个阶段的教学步骤,以例证的方式论述ESA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及其对某一课程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然而,笔者在应用这一理论进行教学时发现,ESA对于课堂教学的最大裨益不在于教学效果的直接产出,而在于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潜移默化之影响。人文素质培养是塑造民族灵魂的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决不能一蹴而就,必在课堂上进行长期不懈的渗透。

本文将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综合英语教程Ⅳ》为蓝本,以“投入”“学习”“活用”三个阶段为不同的侧重点,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建构以ESA为核心的英语精读教学新模式,并着重探讨这一模式对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深远作用。

3 ESA教学模式与提高学生多元人文素养的高度契合

此部分将ESA教学模式运用到第四册第一课《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的教学实践中,以探讨它的每个元素对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重大作用。

投入(Engage):激发最佳的学习热情与想象力 哈默认为,学生之所以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是因为他们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而一堂非常有趣感人或具启发性和挑战性的课,往往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掌握得较好[1]。因此,在投入阶段,教师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最为有效地投入。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查阅地图,搞清英国湖区的地理特征;通过播放音频,让学生感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Wordsworth)所创作的《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这首名诗,欣赏诗中的音韵美和意象美;通过观图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展开想象力,猜测英国的湖区会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历史文化遗产等。

投入最重要的意图就是启发学生对所学语言材料的兴趣,促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之中。这一阶段正是以各种方式刺激学生自觉主动汲取人文知识的大好时机,更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发展和成熟的过程。这一阶段应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活动应面对全体学生,提倡人人参与。

学习(Study):促进汲取人文知识 在学习阶段,“精读课教师要求学生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并将重点放在语言点及语言的构成上”[2],同时注重动词时态p特殊句式和修辞方法的使用。以下同样以第一课为例,阐释学习阶段的主要授课过程。

首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最终总结出课文每一部分的小标题及其主题句。如前三段课文中,作者是在讨论英国湖区的地理特征,因此,最后学生可以用“湖区的地理特征”(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of the Lake

District)类似的表述对此进行概括,考查学生对于课文是否有较好的理解。还要设置合理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如:“为什么作者说华兹华斯和波特赋予了湖区独特的魅力?”(Why does the author say that Wordsworth and Potter give the unique charm to the Lakes?)学生在总结小标题和思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极大锻炼。

接着,教师开始讲授每一部分的重要词汇和句式,但不一定要采用传统的逐句讲的方法,而是进行灵活处理。如鼓励学生挑出本文中用于修饰山谷(valley)的形容词lush、extraordinary、glacial、green;修饰高山(moun-

tain)的形容词high、craggy;修饰风景(landscape)的形容词spectacular、compact、crumpled;修饰湖泊(lake)

的形容词deep、idyllic;修饰山峰(peak)的形容词im-

posing、craggy;修饰小山(hill/fell)的形容词rolling;

修饰山坡(slope)的形容词grassy。这种归类讲述法能增强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使他们意识到能用多种表达去描述一个特定的事物,从而避免单一重复的描述。

在学习阶段,通过教师启发提问与讨论式教学为主的方法,不仅使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专业知识得以极好的巩固,而且他们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活用(Activate):最大限度地提高多元人文素质 活用是英语精读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ESA模式中最能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元素。活用练习不仅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更牢固地使用语言知识,而且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或写作能力。“课堂教学中的活用方式分为读前活用活动和读后活用活动。读前活用活动有语义分析活动、句子分析活动、体裁分析活动等。读后活用活动有扮演角色、讨论等。”[3]

哈默认为,本阶段重点在于使学生在一个特定的话题中或情境下尽可能自由地、有效地、“交际地”运用所学语言。相对于读前活用活动,读后活用活动更为重要,主要包括戏剧表演、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故事或诗歌写作甚至拍摄微电影等。具体到本课,笔者设计如下读后活用活动。

1)让学生对I Wondered Lonely as A Cloud这首著名的抒情诗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表演,并动手制作视频。这一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到英语诗歌的基本结构与押韵情况,在背诵表演的过程中还能陶冶情操,大大增添美的感受。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取山东省某个著名景点进行介绍,需运用学习阶段所涉及的部分单词及句式,并想象一个外国游客在这个景点旅游时发生的故事,面向大家用英语进行讲述。

最终,活动进行得颇为成功,学生或陶醉在深情优美的朗诵中,或开心爆笑于旅游故事中,从而使想象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均得以极大提升。同时,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以加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处理有了更大的敏感性、宽容性和灵活性。

4 结语

哈默的ESA教学模式操作时灵活多变,对于确保英语专业学生在精读课上的主体地位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优荨W魑ESA教学模式的三个重要元素,投入、学习和活用三者的有机结合与合理配置,能使学生最大化地汲取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因此应坚持在英语精读教学中持之以恒地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田贵森.How to Teach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5.

[2]刘芝宁.ESA理论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3):60-62.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范文第4篇

汤岩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150025)

摘要:英语专业测试是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专业测试通过率的提升,不能依赖考前辅导和短时间的强化,而要靠平时高质量的教学。精读课的教学应与英语专业测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测试促进教学,以测试促进教改,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改革与测试的融合。

关键词:英语专业测试;精读课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C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0)12-0056-02

全国英语专业考试(TestforEnglishMajors,简称TEM)是由全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持开发、设计和实施的全国性考试。考试目的在于检查已学习完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课程和高年级阶段课程的学生是否达到《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2004年新版)》…和《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2004年新版)》[2]所确定的各项目标。TEM主要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考核学生对词语用法和语法结构的掌握程度。全国英语专业测试分为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设以来,参加测试的学校越来越多,各校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用人单位也以此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高低的标准。因此,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全国英语专业测试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作为英语专业主干课、贯穿大学四年学习的英语精读课具有课节多、内容量大、知识覆盖面广的特点。精读课的教学应与英语专业测试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将教与学、教与考相结合,掌握新的知识点,巩固已学知识,不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通过平时与精读课相关的测试来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此来积累实战经验。因此,对加强英语精读课教学、提高专业测试的过级率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内容与测试融合,以测试促进教学

英语精读课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基础英语阶段和高级英语阶段。

1.基础英语教学:测试之根基

基础英语教学在英语专业学生中要进行两年,是学生大一、大二最为重要的一门课。以本校英语专业学生为例,选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黄源深、虞苏美和邹为诚编写的《综合英语教程》。这套教材我们选用1—4册,每一册里包含有15个单元,每个单元里对学生的训练项目分为语音、语法、词汇、段落、篇章分析讲解、阅读理解及赏析、写作训练。这样在每节课中,学生都能得到全方位的的训练。

(l)语音方面。由于师范院校的特点,我们对于语音教学抓得很严格。刚入学的学生要从单音练起,使学生逐步正确掌握单词和句子的常见重音模式;掌握朗读和说话的节奏感及轻重变化;掌握语流中语音变化规律、连读、辅音爆破和语音同化等技巧;掌握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达到发音正确,掌握朗读、说话节奏,掌握语流中语音的变化规律,语调、语流较自然等要求。对学生语流语感语调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其英语的表达能力,而且也是提高其听力理解能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2)语法方面。语法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语法,在遣词造句做文章的时候能够符合规范,符合英语语言的要求和习惯。这部分是专业四级测试中学生认为得分最容易的部分,也是教师要求学生不应该丢分的部分。为此,教师应结合不同单元里出现的不同的语法项目,有重点地进行总结并配以适量的练习,尽量做到练的题型全面,难易度与专业测试一致。

(3)词汇方面。与语法部分相同,词汇的测试在专业四级测试中集中出现在单项选择部分,主要是以同义词辨析的形式出现的。在教学中教师对形容词、动词应该进行重点讲解,将意思相近的、词形相近的单词进行比较对比的讲解,让学生通过常积累多积累,逐渐做到熟练运用3000—5000个常用词。

(4)阅读方面。阅读理解部分一直是困扰学生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文章不易读懂,即便读懂了也经常在几个答案中举棋不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段落篇章的分析讲解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抓住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语,了解作者常用的表述方法,以此来分析考题常出现的部分,研究答题的技巧。在英语专业测试中,阅读部分都有时间的限制,好多学生苦于答不完卷。为此,在教学中应该拿出课文中的适当的段落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

2.高级英语教学:测试之重心

“高级英语”是培养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综合技能向高层次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更加注重阅读和写作技能的训练培养,更加强调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校选用的是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第一、二册教材,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是不同体裁的当代英语经典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讲解,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基础阶段所习得的基本语法体系和词,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欣赏高难复杂英语文体的能力,使学生深刻理解英美语言的文化背景,加深、强化学 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综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1)加强阅读理解训练。在基础英语的基础上,不仅对语句进行分析,还要对篇章的结构、文体进行分析。以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第一册为例。这本教材里编排了英语中的主要文体,第一课TheMiddleEastemBazaar,是一篇非常典型的描写性的文章。第二课Hirosluma则是一篇特点鲜明的记叙文,有非常明确的线索。第三课ShipsintheDesert又是不可多得的好议论文,条理十分清晰。第五课展示了丘吉尔演讲中的精辟的语言和大段的排比,将一篇生动的演讲稿展现给了学生。第十五课是一篇寓意深刻、饱含哲理的日志NoSignpostsintheSea,让学生有机会去区别日志与日记的不同。讲解文章时应讲解文章的结构,讲解文章所使用的文体特点以及使用的范围。

(2)英汉互译训练。英汉互译在英语专业八级测试中占很大的比例,而且翻译功夫的训练不在

一天两天,是一个对语言长期积累并且熟练运用的过程,要想在测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就必须加强平时的实践训练。《高级英语》教材中有很多精美段落,教师可以将这些段落拿出来与学生一起进行翻译,来探讨某些词的哪种译法、某些句子的哪种表述方法最为恰当。通过这些实战练习和反复的研究讨论,学生会逐步地掌握翻译技巧,达到较熟练地进行翻译的目标。

(3)写作训练。在英语专业八级测试中,写作占的比例也很大。在《高级英语》教材中,包含的文体较全面。教师可以结合每课的文体,适当地安排学生进行讨论,列出写作提纲,模仿课文结构,进行全篇文章写作。教师批改后,要求学生进一步修改,或是同学之间互改,将每一篇文章都写到最好,可以作为今后测试中参考的范文。

二、教学改革与测试融合,以测试促进教改

1.将教学评估体系融入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的先进思想、先进技术和研究成果,采用统计学和数据库技术,应用已设计完成的《英语精读教学及测试评估系统》软件,将教学评估体系应用于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将平时的阶段测试和期末考试的试卷进行详尽的分析和整理,本着效度和信度两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对语言测试手段和教学评估方法进行研究和改进,以此来推动教学与专业测试的融合,以专业测试促进教学的进一步改进。完整的教学评估体系,长时间的跟踪测评有足够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对于英语专业课教学和专业测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将任务型教学模式融入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任务型教学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的外语教学中普遍应用的、并且收效很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如果将教学与测试相结合的话,那么任务型教学应该是应对英语测试的最为适宜的教学手段。因为它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强,易于把语言运用的基本原理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堂教学。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中,虽然教师设计出许多的教学活动,但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特定的教学目的来完成的。在完成的过程中要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及注重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专业测试中的许多项目都可以通过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进行相应的训练,如词汇练习、翻译训练等,教师设计出难易度适当的练习任务,并赋予适当的趣味性,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将计算机辅助教学融入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大纲》明确指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要积极采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原有的电教设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优点。它的信息符号有文本、图形、图表、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信息表现形式,甚至同一教学内容,也可以用多种信息形式来表现,使学生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弥补传统教学诸多方面的不足。精读课教学涉猎面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精读课中应用将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对英语专业测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听力训练中,通过计算机将音频材料进行播放,音质清晰,每次课都可以进行十分钟的集中练习。长此以往,听力理解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单选的测试训练亦是如此,可以将题目一一投到屏幕上,既能提高训练的速度,又能方便教师的讲解。所以,将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精读课结合在一起,对于提高英语专业测试成绩,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英语专业测试是英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对教学进行评估的手段之一。有效的教学能够提高测试的合格率,而科学合理的测试又可以纠正教学中的不足,促进教学改革的实施。正如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戴炜栋教授所说的:“测试通过率的提升,要靠平时高质量的教学,而不是靠一味地依赖考前辅导和短时间的强化。”可见,平时教学的重要性。上好平时的每一堂课,向平时的每一堂课要效率,让学生拥有丰厚的语言功底,定能在专业测试中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l]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修订小组.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2004年新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修订小组,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2004年新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范文第5篇

在中国,由于缺乏英语语言环境,教材作为提供输入的主要渠道,它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Hutchinson(1994)提出,教材是英语教学中最基本的因素,它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和学生学习的中心内容,而对英语专业教学来说,综合英语教材更是重中之重。

近年来,国内多家出版社争相出版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然而对这些教材的评估却跟不上出版的速度。经调查,使用《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的学校较为普遍,而对这套教材评估的文章多限于定性研究(张剑萍,2004;杨红,2006;董凌燕,郭艳萍,2012等),基于数据分析的使用情况调查较少,而针对地方性院校所做的研究调查更有限。所以,本研究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外研社出版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4册》,从编排设计、内容、练习、教学模式等方面在湖北科技学院英语专业进行调查。希望此次调查研究的结果能为笔者所执教的湖北科技学院及同类院校英语专业精读教材的选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2.研究设计

2.1研究问题

该研究试图讨论下列四个问题:(1)《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编排设计是否适合我院英语专业的学生使用?(2)内容是否将学习者的需求考虑进去?(3)练习的是否全面,以及能否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4)教材所体现的教学模式是否适用于我院?

2.2研究对象

参与调查的是湖北学院英语专业2010级和2011级的186名学生。

2.3调查工具

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问卷在前人问卷(Cunningsworth,2002;关灵灵,2011)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问卷共分两部分:一是个人信息;一是教材使用情况调查。并采用访谈的形式对5位授课教师和5位学生做进一步的了解。

2.4数据收集与分析

问卷于2011年6月发出,共回收学生有效问卷182份。具体做法是:统计出学生对每一问题所列答案的选择,然后得出所占被调查有效对象的百分比。

3.结果与讨论

3.1教材的编排与设计

通过表1可以看出,有82.5%的同学认为这套教材的内容编排清晰合理,符合他们的学习风格。而有68.7%的人不认可教材的图片和表格,另有66.5%的学生对课后提供的补充材料不满。该套教材版面设置合理,且如杨红(2006)所说,这套教材注重题材和体裁的交替与融合、交际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性、人文性和教育性,所以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但辅的图表和插图较少,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

3.2教材的内容

从教材的内容看,分别有65%的学生对教材提供的话题感兴趣;57.2%的学生认为话题类型多样能丰富知识面,扩展思维;高达82.3%和80.2%学生认可话题的时展性和真实性;在语言材料的选用上,66%的学生承认课文的体裁丰富多样,且60.4%的学生认为课文的难度适中。

访谈更加印证了教师和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评价都很高。老师们一致认为教材选用的话题能反映出当今社会的热点,因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课下的预习和课上的讨论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现代大学英语精读》不同体裁交叉安排的输入方式,也可以让学习者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新鲜感,从而能更加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李朝晖,2011)。

3.3课后练习

表三反映的是研究对象对课后练习的满意度。整体来看,学生对练习的形式、形式和效果都比较满意。55.4%的人对课后的阅读理解、词汇和写作练习满意;72.5%的人认为课后练习培养了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各种技能;82.1%的反应练习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符合他们的学习风格;另外65.9%的人认为课后的练习对他们的学习效果帮助很大。

访谈结果也能证实这一点。老师和学生都认为这套教材的练习能培养各个方面的技能,活动形式也多种多样,但问题是练习题量大,不知如何取舍。

3.4教学模式

教材建设必须弄清楚教学的宗旨是什么,以什么样的方法传授知识,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什么能力(莫再树,2003)。而这套教材的内容是以语言结构和交际功能的思想为指导来进行编写的,设计各种便于学生实践和运用语言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语言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来学习和掌握语言(李朝晖,2012)。

数据显示,62.7%的学生积极地参与了教学的过程,访谈中,老师们也谈到这套教材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从Pre-class work,到Ask each other questions on the text,Retell or Summarize the text,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都是很好的课堂交际活动。

但需要注意的是,61.2%的学生不认为这套教材包含了给学生的关于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的建议。而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方面的知识必不可少,可是如何通过教材来体现这一点是需要深思的。

4.结语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既注重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又不忽视对语言、词汇、语法等基本功的训练,体裁多样、主题丰富,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主动参与到语言交互活动中来,彻底改变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符合现代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无论从教材的编制,内容的选用,练习的设置及教学模式的体现来看,都能满足湖北科技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希望教材的编者能适当增加图片和表格,并考虑将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的培养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来体现。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 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87.

[2]van Els,T.,et al(ed)Applied Linguistics and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London:Edward Arnold,1984.

[3]董凌燕,郭艳萍.英语专业教材批判性思维研究——以《现代大学英语》为例[J].长治学院学报,2012(2).

[4]董亚芬.修订大学英语,为大学英语上台阶而做贡献[J].外语界,1997(2).

[5]胡壮麟等.提高教材评估工作的科学性[J].外语界,1995(1).

[6]关灵灵.《现代大学英语精读》教材评价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1.

[7]李朝晖.内蒙古师范大学蒙语授课英语专业精读课教材使用现代调查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8]陆慈.大学外语教材编审委员会五年工作回顾[J].外语界,1992(1).

[9]莫再树.专业英语教材建设:问题与对策[J].外语界,2002(4).

[10]文秋芳.编写英语专业教材的重要原则[J].外语界,2002(1).

[11]杨红.《现代大学英语》精读教材评析[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英语专业 泛读教学心得 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Ideas of Teaching Extensive English

LIU Li

(Hankou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212)

Abstract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gain knowledge. Extensive English reading is a basic course for English majors in the university. It can help students enlarge their vocabulary, improve their reading speed and understand Western culture. This paper shows the ideas of teaching Extensive English according to the four years' experience of teaching Extensive English in Hankou University.

Key words English major; the ideas of teaching Extensive English; read

英语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它和英语其它听、说、写、译能力一样是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方面。泛读课是高校英语专业的基础课,它是积累词汇,训练学生阅读技巧,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了解西方语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结合在汉口学院四年的英语专业泛读教学经历,浅析泛读教学心得。

1 注意英语精读课和泛读课的区别

精读和泛读都是阅读的两种课程类型,但“泛”和“精”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精读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尽量全面、准确地了解阅读材料中的全部信息。它包括详尽讲解新词汇、分析句子语法结构以及必要的情况下翻译文章。而泛读课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基础上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训练阅读技巧以及了解西方语言文化。教学目的不同当然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差异。精读的重点在于词汇与语法,而泛读的重点则是阅读习惯、速度、技巧以及西方文化。笔者根据四年在汉口学院的英语专业泛读教学经历,总结了泛读教学需要注意的四点:memorizing(记忆)、summarizing(总结)、analyzing(分析)以及paraphrasing(句子改写)。memorizing(记忆)是指对和主题相关核心词汇的记忆;summarizing(总结)和analyzing(分析)是指对于篇章结构的分析,总结大意的能力;paraphrasing(句子改写)是指对于难句改写成简单句方便理解的能力。

2 强调学生预习

精读课一般一周只有2个学时。以汉口学院用的泛读教材蒋静仪主编的《阅读教程》为例,教程共有8个单元,一个单元4篇文章,一共32篇。一般来说,一学期17~18周,每周一次课,一次课上完一篇文章,一学期也只能上5个单元。另外,学生可能适应了精读课的节奏,一周2~3次,作业预习都在课堂上完成。因此,一定要强调学生预习,不然学生们会跟不上一周一次课的进度,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 注重教学形式多样化

泛读课比口语课这种实践性强的课要枯燥,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特别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笔者总结了以下5种泛读教学形式:

3.1 大量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

每周一次的泛读课根本达不到学生的阅读量。笔者在课堂上经常提到的就是“reading as much as possible(扩大阅读量)”。当然,这里的“读”应该以学生的英语基础为准,读适合自己难度的文章,读自己喜欢的英文材料。比如,读原版英文小说对于刚上大一的学生而言就太难,会打击他们的阅读兴趣,而读简易版的英文名著就更适合。这样既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也能通过名著的欣赏了解西方文化。当然,学生也可以读一些像21st Century, China Daily, Times等报纸杂志。报纸杂志尤其是西方原汁原味的资料,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国内外大事,也可以学习地道的英文表达方式。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们找到适合阅读的,扩大阅读量,积累语言和文化知识尤为重要。除此之外,读完要写读书笔记也同样重要。“写”是“读”完之后个人感受的升华。用英语写读书笔记不仅锻炼学生写作表达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比如读Jane Eyre, 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Jane is a independent woman (简是个独立的女人)”。可是,有个学生读书笔记的题目是“So-called Dignity (所谓的自尊)”。 这一独特视角说明了学生在用心读,也在思考,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这也是阅读的魅力所在。

3.2 运用多媒体,加入有声资料

学生们喜欢有声资料,这基本上是教师们都有的亲身感触,他们对书本外的知识都特别感兴趣。笔者认为,在泛读教学中,中文的或者英文的有声资料都是可取的,关键在于一定与阅读主题相关。比如《阅读教程》第三册,第一单元Family and Marriage, 在导入部分,笔者就借用了 Divorce Lawyer(《离婚律师》)中的一个片段,让学生根据片段讨论 “What qualities are important in the marriage?” 从课堂实践来看,学生们都对热播的这部剧都比较感兴趣,看完节选的片段之后都比较活跃地参与课堂讨论。良好的课堂气氛也为下一步文本篇章的讲解奠定了基础。这也充分说明了利用学生熟悉的有声资料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性。

3.3 渗透相关的英语文化知识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英语文化知识的相应补充会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积累相关文化知识。以《阅读教程》第三册,第一单元 Reading One: The Wink为例,文章最后一段“There’s no doubt in my mind that as soon as Mom passed through the pearly Gates and saw Dad, she probably scolded him because he needed a haircut, or his pants pressed. And I’m sure Dad glanced over at Saint Peter, winked and smiled.” 这段有两个文化知识点:“pearly gates” 和“Saint Peter”。“pearly gates” 实际上就是指基督徒认为人死之后,好人上天堂,也就是“the gates of Heaven(天堂之门)”。“Saint Peter” 也和基督教有关,就是“圣彼得”,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这里也可以补充其他十一个门徒的介绍,以便学生下次阅读遇到时方便理解文本。只有讲解这些英语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即使父母过世上了天堂,母亲见到父亲仍然会以各种理由指责他,而父亲依然是温和地一笑了之,这也点明了文章的主题:父母是幸福的,只是他们的相处方式让外人看来奇怪罢了。由此可见,文化知识的讲解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积累相关文化知识方面尤为重要。

3.4 读与写相结合

除了前面提到的读书笔记,笔者认为模仿篇章结构写作文也很重要。在这一部分,笔者强调的是议论文的写作,因为英语专业TEM4和TEM8考试都有议论文写作,而写作是大多数中国学生面临的大问题。他们大多数都没有养成平时英文写作的习惯,这就需要泛读课教师把读与写相结合,巩固所学词汇和句法结构。以《阅读教程》第三册,第一单元Reading Four: Why I Want a Wife 为例,这篇文章是个典型的议论文,结构清晰,议论文的beginning, body, conclusion(开头、正文、结论)三部分都比较工整并且想法很有趣。因此,笔者布置了一篇以“Why I Want …”为题的议论文写作,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5 分组讨论,做课堂演示

Group work (团队合作)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之一。在阅读课上,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给定的话题,再让其中一位组员代表汇总本组的观点做阐述。当然也可以就篇章中的某个知识点让学生自己去找相关资料然后做课堂演示。以《阅读教程》第三册,Reading Three: The Odd Couple 为例,这篇文章涉及“Domestic Violence(家暴)”现象,因此可以布置其中一组去找与家暴相关的知识,上课时再向全班同学演示。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学习,积极参与课堂,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4 注意本科和专科的泛读教学差别

本科和专科的学生英语基础不同,泛读教学的方式要有所不同。根据笔者的教学感受,本科学生基础相对好些,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应该注意泛读教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与此同时,专科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应该注意泛读教学的趣味性,对基础词汇以及句子结构的讲解要更细致。只有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泛读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英语泛读在高校英语专业学习中有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为学生积累语言知识,提高学生处理英语信息的速度,增强英语文化意识。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提出以上几点心得,供广大教师同仁们分享。

参考文献

[1] 陈许.英语专业泛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山东外语教学,2000(2).

[2] 蒋静仪.阅读教程3[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3] 李天紫.论英语泛读教学的发展趋势[J].外语界,2007(6).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范文第7篇

学术能力 英语教学 专业英语

0引言学术能力的培养是21世纪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学术能力主要包括学习专业理论、专业知识的认知能力,应用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以及探究学问过程中所具有的创新能力。研究生学术能力是衡量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专业领域内国际规则并在各领域内用英语直接参与国际交流的专业人才为目标。这一培养目标对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英语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高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学术能力是当今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关键。语言课程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与外语学术能力的整合是研究生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性选择。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的增加,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迫使我们对目前的研究生英语教学重新调整。制定与时俱进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课程体系及学分比重重新设置,剔除偏重人文性的教学内容,增加学术性和专业性题材的文章,把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满足各个不同起点水平学生的需要,改变单一性评价机制,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真正达到英语学习促进专业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的目的。

1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现状1.1教学大纲滞后陈旧,与本科大纲脱轨2003年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2007年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都将英语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听说等语言技能为重点。中国由“本土型国家”向“国际型国家”的转变,对外语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一直沿用1992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试行稿)》,此大纲与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相比,对词汇、听、说、读、写、译各技能的要求在定量与定性两方面都偏低,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主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研究生对英语能力的内在需要,也不能适应社会对研究生英语能力的外在要求。既不符合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实际,也没有体现高层次性。1.2课程设置不均衡,学分比重不合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设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多数高校开设的必修课程包括以精读、听力为主的综合英语课程、以文学赏析、英美文化等人文素养为主的通识类课程和科技论文写作、国际会议交流英语等学术类课程。课程设置没有突出学术性和实用性,不能满足研究生学术能力和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英语课程学习的总学时中,基于学术能力的科技论文写作和国际会议交流英语课程占总学时的比重不超过20%,学术英语课程所占比重较低,不能最大程度提高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的效率。1.3偏重人文性教学内容,缺少实践性和学术性以精读和听力为主的综合英语课程在词汇、语法、句子结构和语篇等方面进行精读课文的讲解,以阅读分析能力为主,费时低效。综合英语精读课文极少选取与研究生专业相关的学术期刊或会议论文等题材内容,缺乏针对性。而文学赏析、英美文化、新闻英语等课程又都侧重于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知识,突出人文性,缺少专业性和学术性。这样培养出来的还是“继承型”、“积累型”学生多,“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少。缺少互动交流式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无法满足研究生个性化需求,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提高研究生学术能力所需要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教学评价单一,缺少综合性成绩评定研究生在读期间要求有两个学期的英语成绩,基本上每学期成绩都由期末一次性考试确定。有的学校还要求研究生参加英语学位考试。这种评价机制缺少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的整合,没有量化学生学术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能力,没有评估学生用英语开展研究中表现出来的团队沟通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一考定终身”评价体系导致研究生不重视课堂参与、交流和学习,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只要考试通过,上不上课不重要。这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师的教学态度。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2调查研究2.1调查工具本次调查对象为河北某高校2012级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攻读工学、理学、管理学、会计学、法学等不同专业,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进行,旨在了解研究生对英语教学现状的满意度、英语需求情况及对英语教学的建议等。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90份,最后回收有效问卷172份,有效回收率为90.5%。在参与调查的172人中,女性94人,占总样本的54.7%;男性78人,占总样本的45.3%。说明样本的性别比例趋于合理。从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来看, 98.3%的学生通过了四级考试,57.1%的学生通过了六级考试,说明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并未达到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标准。从全国统一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成绩来看,80分以上4人,占2.3%;70-79分10人,占5.8%;60-69分62人,占36%;50-59分的66人,占38.4%;40-49分29人,占16.9%。说明研究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但大多数学生成绩集中分布在50-70分之间2.2调查结果与分析问卷题目分为教学现状、需求分析和教学建议等多个维度,以单选题、多选题、排序题等形式设计题目,旨在了解研究生对目前英语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及对学术英语的需求程度,从而构建基于学术能力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TP耿延宏.tif,BP〗如上表所示,Q1关于研究生第一学期综合英语(精读、听力)的课程设置是否有必要的调查,表明80.65%的研究生认为有必要设置综合英语,尤其对新闻英语、英美文化、翻译等偏重人文性的课程较感兴趣(Q2)。通过访谈得知,研究生认为综合英语很必要的原因主要是其考虑出发点不同。有的是从兴趣的角度,有的是从个人能力的角度,有的是文科专业,有的是习惯了精读、听力等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纯粹为了获得学分以便顺利拿到硕士学位而选择了满意,这部分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从需求的角度,学生选择了学术英语(Q5)。Q3代表的“专业课老师或导师要求研究生读本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的数值为88.96%,说明研究生被要求用英语检索自己专业文献资料的比例越来越高。Q4代表的“研究生被要求用英语写摘要或论文”的数值为81.77%。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导师要求研究生用英语写论文。“在读研期间,你最想学习哪方面的英语?(Q5)”,79.1%的研究生选择学术英语或双语教学,只有20.9%的学生选择综合英语。由此可见,研究生对学术英语的学习需求是非常迫切的。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需要搜索和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或用英语写摘要和论文。从专业需求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研究生更需要学术英语。Q6代表的“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能否促进专业学习”的数值为80.11%,说明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与目前的课程设置相比,更有利于提高研究生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是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走出去”、“请进来”的学术交流机会不断增加,研究生必须掌握英语学术环境下的一些基本技能,以便能用英语开展他们专业工作,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

3基于学术能力的教学模式3.1以通用学术英语为基础学术英语可分为通用学术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GAP)和专门学术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SAP)两种。通用学术英语的教学内容专业性不宜太强,教学重点是各学科英语中的共性东西,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是如何用语言来表达的,为专业学习做准备。在课程设置方面可开设学术英语口语、学术英语写作、国际会议交流英语、科技文献阅读、文献翻译实践等综合性学术英语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训练学生听英语专业课程和讲座、记笔记的能力、搜索和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撰写规范的学术论文和摘要的能力,进行科研成果汇报的演示陈述能力,以及参加学术讨论的能力等等。教材选取以通用人文类和通用科学类文章为主,即没有专业背景知识也能理解的科普性文章,如转基因食物、温室效应、计算机病毒等。这些教材内容适合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所组成的英语学习自然班的特点,也适合来自同一专业的学生组成一个班。采取任务式教学,让学生更多的“做”、“问”,整合语言学习与语言实践,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其学术交流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3.2以专门学术英语为升华专门学术英语是针对某专业学科知识的英语教学。侧重特定学科(如医学、法律、工程等学科)的词汇语法、语篇体裁以及工作场所英语交流策略和技能的培养。各高等学校可根据学校和专业情况,开设如机械英语、电子英语、商贸英语等学科知识课程,教学内容有明显的专业词汇和知识内容的差异,如机械、电子类撰写实验报告、法律类撰写法律案件、商贸类撰写商业合同等。同时强调工作场所英语技能,如技术报告写作、会议陈述演示等。教学以专业交际和写作的英语技能为重点,将技能训练融入专业知识课程。同一专业的学生组成一个班,采取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强调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让学生在遵循真实性原则上自我设计、自作、自我评价。3.3以专业英语为终极目标专业英语是全英文的专业课程。内容上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求学生能听懂用英语讲述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鼓励学生以组别形式进行专题报告,能够较为流利准确地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进行对话或讨论等,能够把英语熟练应用到所学专业领域,将语言驾驭能力和专业知识密切结合。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选取课程原版教材,由海归专业教师、具有很强英语能力的专业老师授课或聘请外籍教师。这一阶段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能解决困扰学生多年的英语学习问题,如听全英文课程抓不住重点;阅读英语文献或原版教材速度慢;听英语讲座不敢参与讨论、提问题等。

4结语基于学术能力的英语教学模式是培养研究生从“学习英语”转向“用英语学习”,将理论知识、语言技能与科研方法等不同层面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研究生语言能力,拓展专业知识,从而提升其学术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志勇,崔雪娟.研究生学术能力:一个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理论框架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 (6):92-99.

[2]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 (4):306-308.

[3]蔡基刚.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

[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4):1-9.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范文第8篇

文体学涉猎广泛,它既涉及语言的语音、语义、语相、句法和语篇等诸层次的研究,也涉及各类语体,且与许多学科形成了交叉学科。本篇文章主要针对英语专业一年级的精读课程,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

一、常规和变异的意识――凡中见特

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就是让他们在赏析课文时对具有文体标记(stylistic markers)的语言特征加以关注,以挖掘作者的语用意图和语用效果,从而既达到鉴赏的目的,又提高他们语感和语言的基础。对于一年级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老师无需赘述“前景化”这一概念渊源,但却必须简要介绍前景化的两个重要手段“变异”和“平行”。

老师应强调作者为了文本的主题意义或美感有意违背或偏离标准的语言即“变异”。另外,作者为了文本的主题意义或美感而频繁采取某种语言结构,即“平行”结构,它其实也是对常规句型的一种变异。以戴炜栋、何兆熊主编的《综合英语》第一册第一课“Never Say Good-bye”为例:该课文讲述的是孙子因要搬离爷爷的祖屋而黯然神伤。爷爷用自己的经历劝慰孙子,将人的一生中与家人与朋友相处的美好时光铭记于心,永远不要对这种美好感情说再见。爷爷讲到 “Take that special hello and lock it away within you ― in that place in your heart where summer is an always time.”(下划线为本文作者加注)这里的always用作了形容词而非通常使用的副词。爷爷是对10岁左右的孙子说的话,用always这种简单的双音节日常词语,比起everlasting,permanent,eternal等等长而复杂的多音节词,不仅更能深入浅出地让孩子体会深奥的道理,而且也让读者一目了然,从而达到点明主题的作用。又如第一册第七课 “When Lightning Struck”中的第一段,作者用了jolt,swerve,threw,unbolt,scramble, lunged等多个表示动作的词,表示飞机遭遇雷击之后主人公在机舱里被甩来甩去,站立不稳,踉踉跄跄地爬回自己的座位,很生动地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和“旅客的脸上显露出得知自己难逃一劫的人才可能出现的惊慌失措的表情。”之后,作者在第八段用了两个平行的短句:“No one panicked. No one screamed.” 这两个句子的结构都是主+谓+宾(SVO)的结构,进一步烘托出飞机在遭遇险情后,旅客彼此安慰,淡定泰然,与之前初遇险情时惊恐万丈的表情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很好地烘托出作者引以为自豪而大加赞颂的飞机遭到雷击后,旅客们互相帮衬、互相安抚的情感和行为。

二、语域的意识――篇中见体

在精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语域的意识,能帮助他们恰当地选择语体,进而得体地运用语言,符合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更要让他们具备语言运用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要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使用什么样的语言。韩礼德认为语域包含三个变量: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体式。它是指“语言随着使用场合的不同而区分的变体,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的、有一定语言特征的变体。”根据王佐良的观点,“中国学生在大致掌握了英语语言、语法和一定数量的单词之后,其提高的关键之一就在于能否在适当的场合使用适当的英语。”因而在精读课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语域的概念非但必要而且可行。《综合英语》第一册第二课“The Fun They Had”所涉及的是科幻故事,讲述公元2050 年的两个孩子Tommy 和 Margie之间的对话。孩子间的对话无需客套,毫不虚伪,因而整篇文章中都充满了以下口语体,真诚的对话:

“Sure they had a teacher, but it wasn’t a regular teacher. It was a man.”

“A man?How could a man be a teacher?...

“A man isn’t smart enough.”

“Sure he is. My father knows as much as my teacher.”

这些对话用词简单,句式也简单,然而孩子们对学习的看法寥寥数字却跃然纸上,加深了对题目的讽刺。而第14 课“Five Traits of the Educated Man” 是一篇说明文,主题相当严肃,文中的词汇和句法就十分正式,如,inconsiderable ,acquiring, accompany,evidences characteristics, capacities, discipline, instruction等. 这些词汇多为三个音节以上,相对于第二课的多为两个音节的词,显得难度大而且也更为正式。句法结构也多为复合句,很好地烘托了严肃的主题。

三、叙事视角的意识――林中见径

叙事文体学是叙事学和文体学跨领域的结合,主要关注叙事文本中的叙事聚焦、叙事视角、直接引语、间接引语、思维表述等对文本产生的影响。专业一年级的学生经常接触到的是叙事的课文,如,第一、二、七、八课等等,因而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学生分析第一、第三人称叙事视角意义何在。如,第一、第七和第八课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作者将读者一并带入叙事文本中,使读者对叙事者感同身受,从而使得课文栩栩如生,进而加深了读者的印象和课文主题的感染力。而第三人称视角,如第二课:

Tommy screamed with laughter. “You don’t know much, Margie. The teachers didn’t live in the house. They had a special building and all the kids went there.” ...

Margie looked up. “Not yet, Mamma.”....

则让读者直接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作者省去了关于主人公内心世界的赘述,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意义。

论文从三个方面:常规与变异、正确的语域的概念和不同叙事视角对读者产生的不同效果,结合精读第一册的课文,阐述了对于英语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在赏析课文时文体意识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有文体标记的词语和句型结构,更好地理解课文的美感和主题意义,为二、三年级的精读课乃至文学课和课外阅读时更好地欣赏文本,培养语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Lewis, D. On the Plurality of Words. Oxford: Blackwell, 1986.

[2]Lyons. J. Seman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3]Levis, F. R. Thought, Words and Creativity: Art and Thought in D. H. Lawrence. London: Chatto and Windus,1976.

[4]侯维瑞.英语语体[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82

[5]杨岸青.文体学在二年级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8(2):30-35.

[6]杨雪燕.文体学与外语教学[J].外交学院学报,2004(4):79-85.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技术;英语专业;142任务型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rise of network technology, the use of computer-assisted teaching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imes. Intensive reading of college English courses(Integrated English)is a compulsory core courses of English majors, which is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urses of language skills. Its primary teaching task is to teach basic knowledge of English, basic skills of the students and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other disciplines of English majors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rigorous training. High level vocabulary learning is mainly through intensive reading course for English majors.

Key words:multimedia;networktechnology;English major;“142 task-oriented”

一、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精读实践课堂授课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精读课程(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为英语专业的其他学科学习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其中词汇学习是讲授的主要内容。“142任务型”教学不仅能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巧,还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此,我们实行了多媒体网络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系里的教学资源,做到多媒体辅助授课与学生多媒体作业相结合,并改变课堂教师角色,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课堂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把学科知识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师使学生明确学习要点,理解和记住所学知识,同时创设情境使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运用电视、投影、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图像、声音等多种刺激因素交叉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增加课堂互动的机会,从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听说实践课堂授课模式。

二、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全面开展技能训练

首先,在课堂上,学生在每次课前都要做听、说、读、写、译等五个方面中某一方面的准备,进行课上五至十分钟的个人展示,教师把学生的表现作为形成性或过程性评价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中,严格的过程性评估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其次,课后作业内容也分为多种形式,改变了以往只有书面作业的传统惯例,提高了口语和PPT作业的比例,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综合提高。

再次,大学英语精读拥有网络教学资源,学生可以登录校园网进行网络自主学习,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自由和方便。

总之,精课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采用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充分利用网络与计算机所提供的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开发多媒体网络课件,极大地丰富教学,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形成完整合理的教学体系。英语精读课程教学任务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词汇深度的学习,对精读课程的改革也是为了让学生对词汇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通过运用“142任务型”多媒体教学模式推进英语精读课程教学方面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词汇学习的效率,对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提高职业技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注:本论文为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2012年度立项课题(立项编号103)阶段性成果之一。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经过了起步和快速发展以后,逐渐趋于平稳,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但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专业未来的发展。本文针对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经过了起步和快速发展以后,逐渐趋于平稳,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但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专业未来的发展。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等。当下正值新课程改革,基于生成性教学思维理念,人们对于教学内容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就从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商务英语专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标准: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已明确提出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建立课程标准体系首先需要从课程设置着手。商务英语专业应当遵守“与就业需求接轨”,“与行业(职业)标准接轨”,“与国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标准接轨”的“三接轨”原则,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以往与本科院校课程设置趋同的弊病,去除冗余的重复建设性课程,将“语言+技能”的培养理念贯彻始终。我们可以按照专业群必修课、专业群限选课和专业群任选课等模式划分,把学生经过高等职业教育所应具备的所有语言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都涵盖在内。我们的商务英语专业一直以来沿用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体系,本身就不适合高职学生的理论文化基础,又缺少就业的导向作用,所以对高职商务英语的课程体系应该有一个天翻地覆的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的具体问题:

第一、英语课程和商务知识课程衔接不合理。低年级注重语言课程,注重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培养,高年级的时候增加几门商务知识课程,但是只有汉语的课程,其实所谓的商务英语专业基本上还是英语专业。达不到设想的“英语+商务”的合二为一。

第二、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各个院校都看到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也在教学中不断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但是我们看到,有的实践课程,学生根本没有高质量的完成,有时候可以说是应付了事。比如学生的商务文秘实训,因为实训设备的限制只能帮办公室老师整理整理文件,打扫打扫卫生,这跟公司里的文秘工作相比根本不一样;外贸函电实习,只是在教室里把书本上的单证重新做一下。而英语应用实训只能是听一听英语歌曲,看一看英语原声电影,用英语表演个小节目等等。

第三、实践实训缺乏条件和场地。实践实训课程出现在了课程设置当中。但是我们看到现实教学中,还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本,一本教材。各个学校对文科教学的投入不过,对商务英语专业的投入就更不够了。面对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的还是几间教室,几本书,几位理论课任课教师。

综上可见,课程设置中的问题还很多很多,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在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

我们再看看教材方面的问题:

第一、基本没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材。市面上带有商务英语几个字的教材很多,但是针对高职高专学生使用的教材就凤毛麟角了。我们使用的教材绝大多数是本科的教材,起点高,难度大。本科的教学目标也不等同于高职的教学目标,所以这些教材只能由教师遴选使用。只是在近两年,教育部才牵头出版社和专家共同出版了一些高职高专系列教材,但是因为时间短任务重所以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第二、商务英语教材内容缺少更新,编写者水平有限。商务英语教材这两年像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可是细细看来,我们发现很多内容都基本上差不多。编写者抄来抄去,缺少创新。比如说在许多函电的教材中还会见到“telegram”这样的词,现在的贸易往来中,“fax”都用的少了,广泛使用“email”。编写者大多是一线的教师,缺少商务实践,所以编写出的教材很难有“新”东西。

第三、商务英语教材缺少英语和商务的结合。我们认为很多商务知识课本如果能用简单易懂的英语编写,这样的教材才能让学生既提高英语知识,又学会了商务知识。但是现实中,英语版本的商务专业书籍,太难,太晦涩难懂,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根本无法读懂,更谈不上学会,学精通了。所以必须得给高职高专学生出版使用适合他们水平的教材。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给出以下对策。

第一、整合相关课程

商务英语专业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多地方值得探讨。首先要求学生在三年内既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又要掌握商务知识,其实相当于学习了两个专业,理论课时量是有限的,所以就要在最大限度上整合相关课程,避免重复学习。下面分别以英语课和商务知识课为例说明。

比如以前要在入学一年级开设多门基础课如《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语法》、《英语口语》、《英语听力》,五门课平均一周四学时就要占二十学时,再加上公共基础课的体育,哲学,大学语文课等,让学生有吃不消的感觉。所以,可以把五门课整合成两门课《英语精读》和《英语视听说》,当然这时的《英语精读》课时要稍微增加一点,把泛读的内容留在课外,把语法课融合到精读课里边,把听力和口语融合改成《英语视听说》,这就要求教师很好的驾驭课堂,把所有的内容合理的讲授分配给学生,达到预期效果。

商务知识的课程中将《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和《国际贸易实务》合成一门核心课《国际贸易实务》,并将内容按照贸易进展的顺序讲解;以国际货物买卖为对象,以贸易术语和合同条款为重点,以国际贸易惯例和法律规则为依据,联系我国外贸实际案例讲解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具体内容及合同订立和履行的基本环节与一般做法。按照贸易发展的顺序讲解:商品的品名、质量、数量和包装;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贸易磋商;出口商品报价、还价核算;贸易合同的内容;国际结算方式及信用证审核;进出口商品检验;国际货物运输方式;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报关实务;进口贸易;国际贸易方式等,完全与操作顺序匹配,也与实际业务顺序匹配。

第二、选取或编写合适的教材

选取或编写商务英语专业教材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调研现有相关教材、当前生源层次和师资情况、受众需求等因素,根据教学双方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要求确定商务英语专业教材,做到“以学生为本”,明确培养目标。同时,教材应该既注重传授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扎实的语言交际技能,又注重与各有关商务专业知识的密切结合,使学生受教后,能够在专业岗位上学以致用,真正以英语为工具,服务其商务专业的相关工作。具体来说,高职高专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强调理论基本够用,重在技能培养,因此其商务英语教材应该定位于实用性,教材起点应该较低,并配有大量实践训练,侧重在实际商务场景下的语言使用,体现“学一点,会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的教学指导思想;另外,同一层次不同年级的商务英语教材所涉及的商务知识侧重面和侧重点应不尽相同。

第三、商务英语专业教材要具有“立体化”的特色。

所谓“立体化”,是相对于传统的文字印刷形式而言的,教材不再局限于文字印刷品,而是集书本、磁带、录像、光盘、多媒体课件、网上课件等于一体,将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输入方式有效结合,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配合教学过程。它使教与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得到了极大地延展,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真正将教学的中心从教师转向学习者。

第四、大力编写和使用英语知识和商务知识有效结合的教材。

在学生经过一年的英语知识积累以后,应该尝试双语授课,及使用英文讲授商务知识,这类教材,目前来看,如果使用引进的原版教材,内容过难,不符合高职类这个层次的学生使用。所以应该针对高职高专水平的学生编写有针对性的英文商务教材。这才是解决该问题的必经之路。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紧跟时代的步伐,而且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就业和能力为导向,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突出专业办学特色。当然,教学内容改革与更新需要广大教研工作者共同努力,在实践和工作中不断地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邱晓红.高职“国际商务英语”项目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思考[j].镇江高专学报.2007,(2):25-26.

[2]咸修斌,唐文龙.关于商务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10):37-38.

[3]陶玉萍.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追求[j].科学时代.200,7(12):35-36.

上一篇:混合学习理论论文范文 下一篇:说明文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