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15 15:42:21

英语诗歌

英语诗歌范文第1篇

[关键词]英语诗歌;意象;韵律;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1-0138-2,5

一、把握诗歌主题意义

主题是诗歌的核心部分,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凝结。了解一首诗的主题才是读懂一首诗的关键。传统英语诗歌的主题主要包含对自然青春美的赞美,对生命死亡时间的感悟以及对爱恨情仇各种情感的表达。例如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歌总是向我们展示出自然的美和他对自然的热爱,浪漫主义诗人彭斯的诗则时刻散发出浓烈的爱情气息,而感伤主义者托马斯・格雷却通过诗来感叹生命和死亡。现代英语诗歌的主题与传统英语诗歌的主题略有不同。现代诗人往往在诗歌中反映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失落感、挫败感和孤独感,或对现存价值观念的怀疑,比如,20世纪英国诗人缪亚创作的《马》被称为“原子时代伟大而可怕的诗篇”。诗人假想在一场核战的浩劫过后,生活回到了朴素的农耕时代。此时出现了一群神秘的马,这些在机器时代已经被淘汰不用的马的到来象征着一种古老友伴关系的重新恢复。诗人通过马的重新回归表明在经历了残酷的现代战争之后,人们也许可以从返朴归真中得到希望,重新开始。全诗体现出作者对现代文明所造成的负面作用的担忧。由此可见,不同时期的诗人或同一时期具有不同背景的诗人对诗歌主题的选择各不相同。分析诗歌的主题时,既要考虑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又要考虑诗人本人的生活背景和经历。总而言之,把握主题是诗歌赏析的第一要素。

二、体会英语诗歌的音乐性

由诗歌的起源可知,诗歌最初是一种用以吟唱的口头文学形式。那么,音乐性必是其本然属性。正如英国文学家毛姆所言:“词有其音、其形、其力,惟有考虑这些才能写出醒目悦耳之句。”

诗歌的音乐性主要是通过韵律的使用来实现的。韵律是指英语中声韵的节奏和格律。声韵即相同或相似声音在诗行中的重复,它又可细分为尾韵(行末声音重复)、头韵(一个诗句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开头辅音相同而产生的音韵)、同辅音(相同或相似的辅音重复出现)、同元音(相同或相似的元音重复出现)和行间韵。以济慈的《秋颂》为例:“Season of mistsand meHow fruitfulness,/Close bosom-friend of the maturingsun;/Conspiring with him how to load and bless/With fruit thevines that round the thatch-eaves run;/……/For summer haso’er-brimmed their clammy eeHs,”第一行诗中的m是头韵的用法,第一、第三行诗结尾处押尾韵s,第二、第四行诗结尾处押尾韵n,而最后一节诗中则是同辅音的用法,[m]重复使用了三次,一方面它形象地表达出蜜蜂在花丛中嗡嗡飞舞的音响效果,另一方面又给人一种暖洋洋粘糊糊的感觉。这种表现手法与诗行的内容相互配合,增强了诗行的音乐美。

“节奏”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流动。诗中轻重音的搭配形成自然的流动谓之节奏。重音多,节奏缓慢;轻音多,则节奏轻快。如托马斯・格雷《墓园哀歌》的第一行:“The curfewtoHs the knell of parting day”中重音多且多为长元音,再加上辅音叫的配合,读起来悠扬缓慢,与当时迟暮的景色极为相称。节奏不仅取决于轻重音的安排,而且与行末和行间有无停顿有关,分为:行末停顿end-stopped、行间停顿internal pause、续行run on line。传统韵律学认为音节的多少决定了诗行的长短,meter这个本意为测量仪表的词被用到韵律学中来描述诗行的长度。一音步称作monometer,以此类推,二音步dimeter,三音步trimeter,四音步tetrameter,五音步pentameter,六音步hex-ameter,七音步heptameter,八音步oetameter。其中三音步与五音步在英语诗歌中最常见。依照每一音步中重读音节(扬)和非重读音节(抑)的排列方式,可以把音步分成不同类别,我们将这些不同类别的排列称为格律。常见的英语诗歌格律有以下四种:抑扬格iamb、扬抑格trochee、抑抑扬格anapest、扬抑抑格dactyl。将音步的数目与格律结合起来,我们又可以将英语诗歌分成许多小类,如扬抑格四音步、抑抑扬格三音步、抑扬格五音步等,其中五步抑扬格是英语诗歌中最常见的格律。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和弥尔顿的《失乐园》(Paradise Lost)等,都是用抑扬格五音步写成的。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时期的诗人不断从词语中发展或发现了新的音响效果和节奏模式。譬如,现代诗人常常采用不押韵的声音模式来体现对墨守成规的押韵诗的反叛。一些成功的例子表明这也能体现诗歌之美。如20世纪英国诗人奥登(Auden)的《安眠曲》一诗开头的几行:Lay your sleepinghead,my love,/Human on my faithless arm;/Time and feversburn away;/Individual beauty from;/Thoughtful children,andthe grave,/Prove the child ephemeral,诗中没有一个真正的韵脚,仅仅使用了几组半韵(1nve/arm;away/grave),但整个诗行舒展自如,相同的元音和辅音组成低回往复、缠绵不尽、富有极大的韵律美。

三、注意英语诗歌语言的运用

诗歌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人类语言本身是一套神奇的符号系统,而诗歌又是语言最微妙的运用,是人类心灵最丰富的交流。诗的语言远比日常语言富于表现力,当然也较难把握。诗人们在创作中会采用各种基本的语言技巧,如:表义与涵义、意象与象征、修辞手法等。所以,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诗歌的意旨与含义,了解诗歌语言上的特点是非常必要的。

意象是诗人常用的一种语言表现手段,用于描述人类感觉经验的语言,是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现人们在理智和情感方面的体验,对读者的感官起作用,使其“感同身受”。英语诗歌中的意象很多,有听觉意象、视觉意象、触觉意象、嗅觉意象、味觉意象、动觉意象以及抽象意象等。读者在意象的指引下迅速进入诗的意境,沉醉在诗情画意之中。英国诗人济慈的长诗《圣亚尼节前夕》的第一段就出现了好几种意象:

圣亚尼节前夕――啊,彻骨的凛冽!

猫头鹰披着厚羽也周身寒冷;

野兔颤抖着拐过冰冻的草叶,

羊群拥挤在羊栏里,寂静无声

寥寥几句诗行包含了丰富的视觉、触觉和听觉意象,使读者充分感受到寒冷冬夜的寂静、孤独和凄凉。而故事发生的这一背景与之后恋人激情的会面、私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生与死、爱与恨的对立。

倘若一种意象与某种意义相关联并被反复运用,就构成了象征。象征也是诗歌常用的手法。它是“诗人自己创造景物,并在景物的具体细节上建立情感联系。这种情感与景物牢牢融为一体,目的是在读者身上唤起一种思绪和情愫,留给他们既清晰又神秘的感觉。”正如在济慈的诗中,冬天与黑夜象征着死亡与仇恨,而年轻的恋人们则象征着爱与生命。再比如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名诗《没有选择的路》,诗中以林中两条小路的意象来象征人生所面临的种种选择,充满了深刻的哲理。

修辞是英诗中常用的另一种语言手段。它是丰富诗歌意义,增强诗歌艺术张力的重要内容。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metaphor)、拟人(personification)、夸张(hyperbole)、双关语(pun)、借代(metonymy)、呼语(apostrophe)、通感(synaes-thesia)、似非而是(paradox)、用典(allusion)等。在一首诗中经常会使用多个修辞手法,如:

狂放的西风啊,你是秋天的浩气

你并不露面。把死叶横扫个满天空

像鬼魂在法师面前纷纷逃避

这短短几句里就使用了呼语、隐喻、明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诗歌的语言是复杂而精巧的。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敏锐注意诗人在语言技巧上表现出来的巧智和变化性、力度和微妙之处,这样才能够提高对英语诗歌的欣赏能力。

四、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渊源,英国的传统文化渊源当然应追溯到历史久远、灿烂辉煌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是西方文化的基石,不了解这个文化背景而想直接走进现代的西方语言,就像一个外国人撇开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去学习汉语,只能是一知半解,生吞活剥。因为诗歌语言极为精炼,所以品读英语诗歌更是如此,只有深谙其中的典故才能品出味道,读出精神。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Lord Tennyson)的名诗《尤利西斯》(Ulysses)就是很好的例子。尤利西斯是爱萨卡岛的国王,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希腊名为奥德赛(Odyssey)。他是荷马(Honer)所著《奥德赛》(Odyssey)中的主要人物,又作为一个次要人物出现在但丁(Dante)的《神曲》(DivineComedy)中。在但丁的《神曲》中,奥德赛在特洛伊城(Troy)陷落之后再也没有返回自己的家乡,而是说服他的追随者一直向西,开始新的探索。丁尼生依照荷马的叙述在但丁《神曲》的基础上加以改动写成了这首《尤利西斯》。丁尼生把这个希腊神话诠释为人类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愿望与勇气。其中的一句:“It may be we shall touch the Happy Isles,/And seethe great Achilles,whom we knew”中的“阿喀琉斯”(Achilles)一词也是有典故的,他是古希腊的王子,爱萨卡岛上无往不胜的英雄,但是由于他有一处致命的弱点:脚跟(英语习语中也有“Achilles’heel”一词,意为“致命的弱点”),最终在特洛伊战争中牺牲。传说他死后居住在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能去的极乐岛上。了解了这些文化背景,再结合整首诗歌的意思与作者当时写作的心境,就能领悟到诗人丁尼生在痛失好友之后仍然激励自己应该像尤利西斯一样不畏艰险,努力向前,勇于搏击,并不断探索新世界,学习新知识。

五、关注语言本身的发展历程

诚如朱光潜在翻译和研究西方哲学和美学著作的实践中所总结的经验:“字有历史,即有生长变迁。400年前的文字已古奥不易读,就是18世纪的文字距今只一百余年,如果完全用现行字义去解,也往往陷于误谬”。语言本身的不断发展变化就更增加了古代英语诗歌的理解、欣赏难度。

英语诗歌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歌谣 特点 教学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儿童掌握语言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时期引入英语歌谣可以培育学生对英语文字和声音的喜爱。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歌谣,能使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有趣。

一、小学英语歌谣的特点

1.韵律优美。

英语歌谣有押韵的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相对于大篇幅的文章,学生更愿意声情并茂地诵读歌谣,这能培养学生朗诵的成就感。

2.节奏明快。

英语歌谣中单词的重读与非重读、朗诵时的快与慢给诗歌带来了音乐性和节奏性,节奏鲜明的歌谣是训练学生语言节奏感的好材料。如4A第八单元的歌谣“Don’t be late again.”中加入了数字,节奏感很强,在学习这首歌谣的时候,一边朗诵一边打节拍,学生很快就能记住。

3.想象力丰富。

“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发展创新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童谣就能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配上插图的歌谣以极其简单的线条和文字留给人们无尽的思考。如5B第二单元“I’m ill”,跃然于学生眼前的就是一个怕羞的、只想要妈妈疼的孩子的形象。

4.结构简单。

利用童谣可以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歌谣中使用单一句型,使语法知识循环重复,对帮助孩子巩固记忆有一定的效果。如我在教授5A第一单元there be句型的时候,引入了新加坡堪培拉小学校本教材中的两首歌谣(Prepositions with rhyming words using structure“There is...”and ”There are...”):

There is a cat on the mat. There are bees above the trees.

There is a man in the van. There are snails beside the pails.

There is a tin beside the bin. There are hooks on the books.

这两首歌谣句型结构简单,不仅帮助学生复习there be结构的单复数形式、方位介词的表达,还引入大量后音节相同的词汇,可谓结构简单,功能强大。

5.文化渗透。

英语歌谣渗透大量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如5B第九单元中的“Come here and meet us”,这首歌谣就表达各国小朋友手拉手、友谊无国界的情感。

二、歌谣教学的问题

教师方面:对歌谣教学功能及重要性认识不足,忙于赶进度,教学中只着眼于歌谣的语言和语法,忽视思维和情感,读一遍、听一遍或背背词组就结束。

学生方面:感兴趣,但时间有限,反正考试不考,会不会无所谓,难以体会歌谣中美的享受。

教材方面:歌谣的资源较少,英语国家原汁原味的英语歌谣更少,这些都影响了歌谣教学整体效果的发挥,导致歌谣教学的乏味和低效。

三、有利于歌谣学习的教学活动

1.准备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关背景知识的复习。

由于该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谈论季节,在上课开始,我就带领同学们欣赏图片讨论四季:My favourite season is autumn, because in autumn the weather is fine. Weather can be fine.接着让同学们讨“Weather can be...”和每个季节不同的天气情况“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最后讨论在每个季节同学们所做的活动: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2.理解阶段: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并进行相关的语言操练活动。

首先出示歌谣,让学生跟着音频先听一遍,对歌谣有总体的了解。

然后将每四名学生分成一组,分发给每一小组已经被打乱了顺序的诗歌,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排列诗句,比一比哪组排列得快,排列得好。

接着让学生根据字母组合的发音尝试读新单词pickkick,sealeaf,ballfall,当学生读出单词后,出示图片解释单词的含义。英语歌谣中的词汇是非常精炼的,相比较死记硬背的一些枯燥的单词,学生更愿意在朗诵中记忆单词,因为更容易记住。学生词汇量越大,他们的英语语感便会越强。

3.表达阶段:鼓励仿写,自由创编。

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是密不可分的。听、读是语言信息的输入,而说、写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在歌谣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一味强调信息的输入,忽视语言输出这一环节,也就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展示语言技能,抒感的平台十分重要。在学完歌谣,了解了歌谣的音韵、节奏、一行一句的句子结构等特点之后,学生就会懂得歌谣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自由创编歌谣,鼓励学生大胆写诗,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编出一些老师意想不到的作品,体验到成功。以下是学生的作品Seasons:

I like spring. I fly kites. It’s great fun.

I like summer. I go swimming. It’s exciting.

I like autumn. I go to farms. Sounds great.

I like winter. I make snowmen. I have a good time.

这首歌谣写出这位学生在每个季节都能参与不同活动的愉快心情,自然地表达出自己的愿望,唯一不足的地方是不够押韵。

Hello, spring. I love you.

Oh,summer. Nice to meet you.

Hi,autumn. You’re welcome.

Wow, all the things are white. The winter is coming.

在这首歌谣中,这位学生用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感情,几个语气词的使用显得这首歌谣很活泼,对四季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Spring is singing.Animals are happy.They are playing and laughing.

Summer is here.Animals are exciting.They are eating and swimming.

Autumn is coming.Animals are busy.Leaves are dancing.

Now it’s winter.Animals are sleeping.Shh, be quiet. No talking.

读完这首歌谣,四季中动物们的活动如动画般浮现在我们眼前,丰富的想象力,简洁的语言,俏皮的口吻,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创造能力。

在这节课上,通过让学生听诗、读诗到编诗,学生不但能运用句型,而且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都得到很好的培养。当然,写好一首歌谣是不容易的,学生会在情感、想象、押韵等方面暴露问题,但是学生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逐渐增强了对英语的感悟,提高了英语水平。

四、结语

在歌谣学习方面取得的成功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实践证明,以歌谣进行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英语诗歌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诗歌鉴赏;朗读听赏;审美体验

一、诗歌鉴赏课的理论依据及教学现状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其课程目标中对中小学诗歌教育提出了要求,例如,三级能背诵一定数量的英语小诗或歌谣;七级能够理解和欣赏一些经典的英语诗歌;八级了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等。

二、诗歌鉴赏课的特点

与传统的诗歌教学课相比,英语诗歌鉴赏课应具有以下特点:

1.诗歌鉴赏课重在体悟文本内涵

诗歌鉴赏课旨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进行诗歌理解,这也是为了克服概念化教学、肢解课文式教学的弊端。学生在整体把握诗歌文学形式的总体特色后再对诗歌的细微之处进行研读,这样既能于整体“观望庐山”,又能于局部“深入桃源”。

2.诗歌鉴赏课旨在产生审美体验

诗歌鉴赏课在生成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审美体验。有了审美的体验,学习就有了兴趣,从而达到好之、乐之的效果,进入忘我的境界。

3.诗歌鉴赏课讲究情感体验

诗歌鉴赏课特别讲究兴趣的激发与情感的沁润。教师必须能够真情投入、激情引导。这些用来赏析的诗歌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当,在于一石能够激起千层浪。

三、诗歌鉴赏课的实践探究

笔者将结合人教版选修六Unit 2 poems自己的一堂英语诗歌赏析课,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英语诗歌鉴赏。

1.在朗读听赏中玩味诗歌

朗读听赏是学习的一扇窗户。在听赏的基础上,朗读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运用各种感官活动对诗歌的节奏、韵律、语调、重音、句子的停连等做出判断,并用有声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将诗歌中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志趣表达出来。

(1)听音乐,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笔者以一曲Jingle Bells的英文歌曲作为导入,这首歌改编自英文诗歌,所以,将歌词呈现的同时配以音乐的伴奏,学生能够非常直接地感受到诗歌的节奏,英文歌曲的强弱节拍也直接让学生听出了诗歌中语音语调的强弱变化。

(2)巧用各种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在引领学生赏析诗歌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亲自朗读,才能真正感受到诗歌语言的魅力。在欣赏雪莱著名诗句时,让学生单个朗读,尤其是一名平时具有朗读功底的学生来读,同学们都会感受到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带给他们的正能量。可以让男同学来集体朗读莎士比亚著名的十四行诗。十六七岁的孩子们,正处于激情四射的青春期,在他们高声朗诵爱情诗句的同时,他们那压抑许久的荷尔蒙释放出来的神秘力量真的向在座的女同学展现出了男声雄厚的力量和充满磁性的声音,诗歌背后的情感自不待言。

(3)展开想象,领略语言的意境美

在诗歌创作的环节,可以让学生通过听一段音乐后展开联想,创作一首五行诗。学生靠想象力创作出来的诗歌居然和歌曲所传达的意境是如此贴切,让教师生出一番感叹:不是学生没有能力,而是我们不给学生展示能力的机会!

2.在丰富的活动中分析诗歌

(1)诗歌与音乐相结合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现形式。埃・爱伦堡在说明诗歌的特征时说,诗是“音乐和有趣思想的结合”,在朗读泰戈尔诗的同时,配以著名的轻音乐kiss the rain,可以让学生更感动于诗歌的情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诗歌与图画相结合

刘易期在《诗的意象》中是这样定义意象的:“就是一幅以词语表现的画。”组织诗歌欣赏的时候,笔者在难以理解主题的诗歌旁边都配备了帮助学生理解的画面,如“O Wet Pet”世界上最短的诗,三个单词学生很难想象描述的主体,如果配以鱼缸里悠游的金鱼图片,难点便不攻自破。

(3)诗句翻译

诗歌以最精练的语言表达了最丰富和微妙的情感,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先由简单的英译汉开始,逐渐增加学生学习英语诗歌的信心。课后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还可以让其试着将中文经典诗歌翻译成英文。

(4)诗歌写作

诗歌鉴赏作为语言的感知和输入,务必要设计相应的活动进行产出。将诗歌鉴赏和诗歌写作适时结合,不外乎是理想的选择。笔者在赏析完若干首诗歌后,随即挑选了简单的五行诗让学生将所学应用起来,并将之前赏析诗歌调动起来的热情充分释放。

3.在近距离的真实中感知诗歌

在学生的印象里,英语诗歌似乎离他们很遥远。笔者为了帮助学生改变这一印象,提高他们对英语诗歌的兴趣,在诗歌鉴赏的选材方面选择了离学生生活比较近的一些诗歌素材。如,学生生活话题、励志话题等。在诗歌写作部分,更是围绕学生身边的话题展开,如结合学校的图片、班级里有特色的学生照片为素材进行诗歌格式展示。

著名美学专家朱光潜说:“诗比别类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可以说,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英语诗歌也是一样,以其高度凝练的语言,细致严谨的结构,描境状物,抒情言志,赞美讽喻,达人策己。在或唱或吟中,师生的意志得到磨砺和完善,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

参考文献:

英语诗歌范文第4篇

1.一首诗(a poem)包括若干个诗节(stanze或strophe),每节又分为若干行(line 或verse),每个诗行由若干音步(foot)组成,音步则是由一定数目的重读音节(arsis或ictus)和非重读音节(thesis)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

2.依照每一音步中重读音节(扬)和非重读音节(抑)的排列方式,可以把音步分成不同种类,即格律。常见的英语诗歌格律有四种:抑扬格(Iambus;the Iambic Foot);扬抑格(Trochee;the Trochaic Foot);扬抑抑格(Dactyl);抑抑扬格(Anapaest;the Anapaestic Foot)。

3.音步也有完整和不完整之分。

4.诗的各行音步数目不定,诗行按音步数量分为以下几种:单音步或一音步(monometer),如,|O!|(啊!);双音步或二音步(dimeter)如,mountain(山);三音步(trimeter);四音步(tetrameter);五音步(pentameter);六音步(hexameter);七音步(heptameter);八音步(octameter)。超过八音步的诗行在英语诗歌中较为少见。

英语诗歌的节奏、押韵、形式、排偶与叠句论述如下:

1.节奏(Rhythm)。英语以音节(Syllable)为单位。所以在每行诗中,音节数目的多寡是决定这首诗属于什么样的格式标准之一。英诗的诗句按音节和重音来计算韵律。这种计算办法称作“节奏法”(Scansion)。英语诗歌中,常见的音律有四种:抑扬格、扬抑格、扬抑抑格、抑抑扬格。以抑扬格(第一个音节念得轻短,第二个音节念得长重)为例:|The sky|is high,| the clouds | are pale.| 天高云淡,We watch |the wide| geese fly-| ing south |till they |vanish.|望断南飞雁。

2.押韵(Rhyme)。如Edward Fitzgerald的From Omar Kheyyan一诗的开头一段,押的是aaba的韵脚:A Book of Verse underneath the Bough(a);A jug of Wine, a Loaf of Bread― and thou(a);Beside me singing in The Wilderness(b);O, Wilderness were Paradise enow.(a)

汉诗都是押尾韵,而英诗是按音节为单位的。在押韵的位置上,英诗较汉诗变化多一些,共有三种押韵形式:

(1)押尾韵(end rime)。押尾韵是把同韵母或韵母相近的字,放在诗篇某些句子的末尾。英语的spent, bent, present, prevent是同韵;wide, hide, chide, denied也是同韵。

(2)押头韵(head rime)。每行的第一个音节押韵,这与押尾韵刚好相反。如盎格鲁-萨克逊诗歌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押头韵,即诗行中的第一个字母或音韵重复出现,构成押韵。例如:

St’eap St’anlitho-St’ige n’eave

(Steep Stone-slopes-paths narrow)

陡峭的石坡狭长的小道

押头韵的可以是辅音,也可以是元音。

(3)押中间韵(internal rime)。即在一行诗中间停顿休止(caesura)音节和本行最后音节押韵。这种中间押韵的形式极大程度的增强了音韵感,是轻松诗体中常见的韵律。英诗以音节押韵,而英文一字可能是多音节。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押单韵(single rime):这个押韵的元音必须相同,后面辅音也必须一样。如“fan”,“ran”;“distain”,“complain”。

②押双韵(double rime),或称长短二音韵:音多落在前一音节。如“motion, ocean”,“waken, forsaken”;“audition, rendition”。因为这种韵律轻快、优美,所以又成为女韵(feminine rime 或female rime)。

③三重韵(triple rime):句末三个音节同时押韵,如“glorious, victorious”。这种韵律多用于幽默诗、讽刺诗,如拜伦(Byron)多用这种韵律写讽刺诗。

④首字韵(alliteration):即重复两个或两个以上紧接相连的字,或重读音节的第一个字母或音素。例如:

When fortitude has lost its fire,

And freezes into fear.

3.形式(Forms)。英诗的形式大致有十一种:

(1)双行诗(couplet):每诗节两行者叫双行诗,两行必须押韵。在这两行诗中,语法结构和诗思必须独立、完整,不得依赖前行或延伸到后行去。所以又称closed couplet。例如下面两行即如此:

One prospect lost another still we gain,

And not a vanity is giv’n in vain.

还有一种两行诗,叫做英雄双行诗(Heroic Couplet),每行五音步、十音节,抑扬格,两行同韵。

(2)三行体。每节含有三行。其押韵方式有两种:

①三行同韵(triplet)。例如,R.Herric的The Poetry of Dress诗:

Where is silk my Julia goesa

Then, then (methink) how sweetly flowsa

That liquefaction of her clothes.a

②意大利三韵句(tera rima)。由意大利传入英国。每节三行中,第一、三行同韵,第二行是新韵脚。即aba,bcb,cdc,ded…。通常这种诗是五音步、抑扬格,也可以是四音步、抑扬格。

(3)四行诗体(quatrain),又可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四行诗及民谣四行诗。

(4)五行诗体:这种诗每节五行,韵尾也有几种,如ababb;abccb;abcbb等。

(5)六行诗体:这种诗每节六行,韵尾有aabbcc;aaabba;ababcd等。

(6)七行诗体:每节七行,多为五音步、抑扬格,韵尾ababbcc;这种格律不随便更改,不如四行诗等自由。因苏格兰国王James I曾用这种格律写诗,故又称皇家韵(Rime Royal)。

(7)八行诗体:又分为两种形式:

①Ottava Rime:每节八行,五音步、抑扬格,abababcc韵脚。斯宾塞(Spencer)、弥尔顿(Milton)、济慈(Keats)、拜伦(Byron)等诗人多用之。

②法国体八行诗(Triolet):第一、第二两句在第七、第八两句重复;第一句在第四句又重复一次。八局中只有两个韵脚,即ab韵。如以大写字母表示重复,则其韵脚为ABaAabAB。

(8)九行诗体:英国十六世纪诗人斯宾塞首创了每节九行,一至八行用五音步、抑扬格,第九行采用六音步Alexandrine的诗体。因为这种诗体是他首创,故称Spenserian stanza,其韵脚为ababbcbcc。

(9)十行诗体:每节十行,如济慈的《夜莺颂》(Ode to the Nightingale)就是用这种诗体写的。韵脚为ababcdecdc。其音步为5555555354,抑扬格。

(10)十一行诗:每节十一行。

(11)十四行诗(sonnet):过去也曾音译为《商籁诗》。这种诗体有两种形式:

①十六世纪英国诗人Sir Thomas Wyatt模仿并翻译意大利的爱情十四行诗。这种诗格是全诗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八行(the octave),韵脚是abba,abba。这一部分的韵脚是不变的;而第二部分第六行(the sestet)的韵脚可能有几种不同的形式:cde, cde或cdc, dcd等。

②另一种十四行体是以上意大利体又托马斯・威尔斯(Thomas Wyatt)的朋友亨利・霍华德改成三个隔行押韵的四行诗,殿以一个叠韵的双行。这就成了英国的十四行体,后来经莎士比亚成为一种常用的诗格。弥尔顿、华兹华斯、罗塞提(Rossetti)等诗人都喜欢用它写诗。其韵脚多为abab, cdcd, efef, gg。

4.排偶(Antithesis)与叠句(Refrain)。英诗排偶虽然不如汉诗多而严整,但也不乏其例,而且对仗也相当工整,例如布朗宁(Robert Brownin)的Life in a Love中四行:

While I am I, and you are you,

So long as the world contains us both,

Me the loving and you the loath

While the one eludes, must the other pursue.

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叠句运用得好,会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十五世纪流传于英国民间的歌谣就不少采用叠句(refrain)。如,《英国古代佚诗》Reliques of Ancient English Poetry:

Lully, lully, lully, lully,

The fawcon Rath born my make away,

The fawcon Rath born my make away,

He bare hym up, he bare hym down,

He bare hym into an orchard browne,

He bare hym into an orchard browne.

英语诗歌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诗歌教学 学习兴趣 调控方法

在中国,诗歌教育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文化体系的继承、传播、普及和发扬光大,更是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诗歌是语言的极致,英语诗中有朗朗上口的韵律。有跳跃的词汇,诵读时。抑扬顿挫,似在音韵中舞蹈,妙趣横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渐进地背诵一些原版的英语诗,并注意督促检查。这不仅可以增加英语语感。而且可以进一步感受语言的美感。同样,音乐是心灵之谷流出的泉水,它可抒发感怀,舒缓心情,许多学生都喜欢听英文歌曲。

一、诗歌在教学的作用不可轻视

1.英语诗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趣味性,提高学习效率,调节学习氛围。音乐是世界的通用语言。学生对英语歌曲有浓厚的兴趣,在听读唱演练英语诗歌过程中心情愉悦,表现活跃,积极性高,体现出较强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给沉闷抑郁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业余生活注入些许轻松和欢快,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

2.英语诗歌有强烈的韵律美、节奏美、意境美,使人领略其魅力,享受诗歌美的审美乐趣。英语诗歌也有韵律优美、节奏明快、意境新奇、韵味无穷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感受其魅力,享受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英语诗歌语言凝练,寓意深刻,可以砥砺师生意志,陶冶师生情操。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英语诗歌也是一样,以其高度凝练的语言,细致严谨的结构,描境状物,抒情言志,赞美讽喻,达人策己。在或唱或吟中师生们的意志得到磨砺和完善,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

4.英语诗歌渗透大量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和人文底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诗歌承载着英语国家的丰厚的语言知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渗透着英语民族大量的思维方式、文化意’识和价值取向。通过诗歌教学,有益于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国际视野,有益于提高对中外异同的敏感度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诗歌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方面:对中学英语诗歌教学功能及重要性认识不足,忙于赶进度,在诗歌教学中只着眼于诗歌中的语言因素和知识因素,而忽视了思维因素和情感因素,有的甚至读一遍、听一遍或“自己看看”就“over”了。学生方面:感兴趣,但时间有限,短时间学不会,“咱又当不了歌星,反正也不考,会不会无所谓”。教材方面:初始阶段多,但多数标有选学内容符号*号,之后逐渐减少并消失。这也应算是英语教材设计和新课程标准要求相脱节的一个表现方面吧。

2.诗歌教学操作有难度,教学资源利用欠充分,成效甚微。许多学校条件有限,英语教师只有一本教科书、一只粉笔、一台录音机,学生也会因三五遍仍听不懂、不会唱、不成颂而难以得到英文诗歌的美的享受。教材中的诗歌分布零散、不成体系也使得英语诗歌教学一曝十寒。

3.教师素养有待提高。英语诗歌翻译、讲解、欣赏、演练对英语教师的英汉双语文化素养和音乐素养要求相当高,恐怕这正是许多英语教师所缺乏的重要一环。许多教师教学到某首诗词或歌曲时,或蜻蜒点水一带而过,或滔滔不绝,任意曲解。本来韵律优美、意境独特的英语诗歌,因了有些老师的分析、讲解反而失去了它原由的光彩和神韵,那里还有多少美感和享受?

4.存在评价和测试盲区。多年来各省地市中考题、高考题也从未见到过涉及诗歌,除不好设计、考查等原因,不顾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只着眼于眼前效益和短期行为的思想态度恐怕占了主导因素。以上种种误区的存在和泛滥,影响了诗歌教学整体效益的发挥,导致诗歌教学的乏味和低效。

三、诗歌教学的调控方法

1.把握时机,以诗歌激趣。许多学生可能对大量的词汇、繁杂的语法、无尽的习题了无兴趣甚至深恶痛绝,但几乎所有的同学却都对诗歌――无论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汉语的还是英语的一一情有独钟,乐“歌”不疲。每每学到英语歌曲,听唱多遍,再往下进行时,学生们依然意犹未尽,恋恋不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把握好时机,巧妙利用好、保护好学生的这种心理,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欲望,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明确对诗歌教学的具体要求,整合教材中的诗歌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诗歌教学设计。很多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都已意识到诗歌素养对英语教学和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已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在进行诗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标对诗歌教学要求的实质;其次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诗歌和音乐素养储备,即加强自身“份外”业务充电;再次教师应灵活整合教材中的诗歌资源,针对教材中诗歌分布零散、难成体系的特点,可化零为整,集中学习、欣赏;也可化零为零,即将没有诗歌的单元或课时穿插上诗歌。

3.提高学生诗歌听、学、读、唱等综合能力。英语诗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可操作性强,在听、学、读、唱等多种活动中,学生既可学到语言知识,又可使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JEFC和新目标英语教师用在诗歌教学方面『合理、有效、实用、操作性强的建议,值得认真执行和借鉴。

总之,外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工程的进展涉及到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诗歌教学无疑是教师实现这一新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选择的诗歌与恰当的诗歌教学方法来充实课堂,不仅可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文学素养,而且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真正体验了在乐中学、学中乐,是一种成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英语诗歌范文第6篇

关键词:英语诗歌 诗歌欣赏 教学方法

一.诗歌的作用

诗歌作为最古老最高级的文学形式,饱含着人类丰富的想象和情感,能有效地提高读者的文学趣味和艺术感悟能力。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要养成纯正的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文学可有准确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觉得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诗歌是诗人“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所蕴含的美质对读者有审美教育作用,能使人知过去,识未来,陶冶性格,净化心灵。例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有对友谊、爱情、婚姻、生命价值的赞颂,也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个人命运的拷问,还有对时间、社会、历史、艺术的思考;诗中所承载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情爱观和审美观对当代的读者仍然有极强的启迪和教育意义。英语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明珠,欣赏英语诗歌有益于读者更加敏锐地感知世界,发现生活的中真、善、美。

二.诗歌教学的现状

对于大学生而言,英语诗歌欣赏不仅能培养他们的文学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而且“对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培养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都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人们对英语的日益重视,我国各高校纷纷开设了英语诗歌欣赏课。然而,高校英语诗歌教学的现状却不容我们乐观。根据刘建刚对三所不同高校115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学生中喜欢英语诗歌的不到三分之一,“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不喜欢英语诗歌,他们给出的理由主要是:‘太玄’,‘太抽象’,‘很难理解’等。这些学生在陆续接触并学习英语诗歌一年之后,对诗歌产生了一定的排斥心理,这一事实与Widdowson的观点不谋而合:只有极少数人愿意读诗,把它作为一种享受,这不能不说明我们大众化教育的失败”。为什么诗歌教学成了一门吃力不讨好的课程呢?首先,尽管英语诗歌的语言涵义丰富,表达精练,却往往一词多义,前后互相呼应,相互制约相互发挥,使一首诗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同时,中西方文化传统差异又给学生带来诗歌理解上的诸多困难,加之长期以来笼罩在诗歌身上的神秘面纱,往往使学生望诗歌而却步。其次,诗歌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国内学者所编的英语诗歌教材种类有所增多,但选材大多“厚古薄今”,偏重“经典”,对学生理解力和实际学习需要考虑不够,很少有由浅入深,由短及长的教程供学习者使用。此外,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沿袭传统讲解方式。教师习惯用“一言堂”授课,学生习惯做被动的听众,注意力集中于教师的解释和各种学习指南,诗歌审美能力根本得不到提高,终至对英语诗歌失去兴趣。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诗歌教学整体效果的发挥,导致了诗歌教学的乏味和低效。

三.诗歌教学方法探讨

1.诵读法。要让学生对英语诗歌产生兴趣,首先不要急于去给学生介绍一些思想内涵深刻的诗歌。学生不大可能初读Dover Beach,就能想象自己坐在海边,如:诗人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一样想到人类的苦难;也不会一读到Ode to a Nightingale,就能从夜莺的歌唱想到人生苦短。学生对诗歌产生情感上的强烈共鸣,需要长时间的熏陶。在这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欣赏英语诗歌的音韵美。如:托马斯.纳什的Spring:

Spring,the sweet spring,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

Then blooms each thing,then maids dance in a ring

Cold does not sting,the pretty birds do sing,

Cuckoo,jug-jug,pu-we,to-witta-woo!

……

整首诗歌笔调欢快,韵律优美,甘美的春天里百花吐艳,少女环舞的欢笑声,百鸟婉转的歌声,羊羔咩咩的叫声,牧童悠扬的笛声构成了一幅生机昂然的春景图。诗人摹仿杜鹃的cuckoo,夜莺的jug-jug;田凫的pu-we以及猫头鹰的to-wit-ta-woo,强烈地刺激了读者的听觉。学生通过诵读这首诗,很容易产生音义联想,耳边仿佛奏响了一曲百鸟齐鸣的交响乐,自然他们会迫切地希望去发掘这首诗歌更深的内涵。诗歌是需要朗诵的,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向学生提供精彩的诗歌朗诵。互联网上很容易找到诗歌朗诵的语音资料,有的出自朗诵名家或演员之口,有的是诗人的亲口朗诵,还有的是配乐朗诵。一些经典的英语诗歌甚至被人们谱曲唱颂,例如:Who is Sylvia;Auld Lang Syne;To Celia等,这些无疑为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艺术享受和乐趣。

2.讲解法。一些诗人和学者认为诗歌不能解释,认为过多生硬的语言解释会扼杀而不是激发学生对整首诗歌的独特感受。此言有一定道理,但万事开头难,对初学英语诗歌学生来说,结合诗歌讲解一些基本的诗歌知识是必要的。

诗歌语言长期保留着语言的一些传统规范形式,其中存在大量的古体形式(archaism)和诗词体(poetic words)。古体形式在英语诗歌中常表现为一些古体词,如:behold(=see),ere(=before),oft(=often),quoth(=said),even(=evening)等。在诗词体方面则常用到一些诗体词,如:billow(=wave),main(=the sea),steed(=horse),brand(=sword),couch(=bed)等。语法变异也是英语诗歌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如:E.E.Cummings的诗句You pays your money and you doesn’t take your choice,就是对语法规则的大胆违背,暗示“花了钱而得不到中意的东西”;狄兰.托马斯从a while ago引出a dream ago,a grief ago,从 once upon a time 引出once below a time。 这些变异不合语法规范,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中的惊人之笔。此外,各种修辞也是诗歌殊而有效的表现手段,限于篇幅限制,此处不做探讨。

除了以上一些基本知识外,教师还要将诗歌的各种体例,流派和诗人的创作思想甚至一些西方文化中的典故,一一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去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意象。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把握诗歌的内涵。

3.讨论法。诗歌讲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诗歌欣赏的方法。讨论法重视学生对诗歌的直觉或本能感受,“因为它凝聚着学生自己的情感和经验,是最真实、最原始的东西,如果不加以激发、鼓励和及时捕捉,就会被随之而来的理性分析冲淡。传统的文学教学尤其是诗歌教学看重的是学生对一个文本的理性分析和评论,但恰恰忽视了这种感性而又珍贵的第一反应,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偏失。”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与感受,同一首诗歌在不同的学生的内心会激起不同感受。如果课堂上老师只知道凭自己的理解滔滔不绝地向学生讲解诗歌,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讨论法是指教师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欣赏诗歌的目的。以弗罗斯特的The Road Not Taken为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语言朴实流畅,意境深远,饱含哲理。首先,教师让学生自己反复诵读这首诗歌,或播放名家朗读的语音资料,使学生拉近与诗歌的距离。随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What does the poem remind of you?What picture did this poem give you?How does the poem make you feel?And what has ever happened in your life that has left you with a similar feeling?学生往往乐于描绘他们的第一感受和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这样学生就建立起了与诗歌进一步的联系。然后,教师可以用下面问题引导学生注意诗歌文本的特点:What do you notice about the rhythm of the poem?What do you notice about the language?Do the sound patterns connect images?Which images affect you most?What figures of speech are employed in this poem?讨论完这些问题,学生也就能了解这首诗歌的语言特点、韵律节奏与意境。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发掘诗歌表达的主题或哲理:Frost once said,“Poetry provides the one permissible way of saying one thing and meaning another.” Does “road” mean another thing?Please list the road you haven’t taken。联系个人生活体验,学生自然能对诗的意境产生情感共鸣,从而理解诗人所说的面临选择的困惑和犹豫,以及做出选择后需要担负的责任。

讨论法不限于教师选定的诗歌,学生也可以把自己选择的诗歌带到课堂上来朗读,畅谈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自己选择的诗歌,其主题往往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比如:友谊、爱情、成长、人生选择、亲情,这些诗歌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开阔了大家的视野,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诗歌欣赏的方法很多,有的学者提出用对比法和翻译法来教学。这些方法要求学生有高水平的语言功底、敏锐的洞察力与审美能力,学生只能在长期的知识积累和锻炼中才能掌握。总之,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习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进,才能最终提高英语诗歌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我与文学以及其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谭旭东、高红云:《英语诗歌欣赏的意义》,《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3].刘建刚 、钱纪芳:《大学生英语诗歌欣赏能力培养研究――以艾米莉?狄金森的一首诗为例》,《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英语诗歌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示范讲解法 比较学习法意象比较学习法

一、通过示范讲解法学习英语诗歌

英语诗歌浩如烟海,篇幅长短不一。高中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英语诗歌,为使大家了解英语诗歌,并能较好地欣赏,少不了教师的示范讲解。教师可以从意象、语法、音韵以及主题等不同的层面入手,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一首诗歌。同时也让他们懂得读诗必须仔细,不放过诗中应有之意,更不放过言外之意。

童谣是孩子们最早学习的英文诗。如:

Hush, little baby, don’t say a word, (小宝宝,别说话,)

Papa’s going to buy you a mocking-bird.(爸爸给你买个小嘲鸟。)

If that mockingbird won’t sing, (小嘲鸟,不会唱,)

Papa’s going to buy you a diamondring. (爸爸给你买个钻石戒。)

If that diamond ring turns to brass, (钻石戒,变成铜,)

Papa’s going to buy you a looking-glass.(爸爸给你买个小镜子。)

If that looking-glass gets broke, (小镜子,打破了,)

Papa’s going to buy you a billy goat. (爸爸给你买只小山羊。)

If that billy goat runs away, (小山羊,跑掉了,)

Papa’s going to buy you anothertoday.(爸爸今天再去给你买一只。)

这首童谣的语言简单明了,是唱给小宝宝听的。它的主题也很清楚,表明了父母对宝宝的爱。它的语言具体而富有想像力,能使小孩子们快乐,因为它押韵,节奏感强,并有较多重复。童谣不一定有什么意义,甚至有的看来自相矛盾,但是它们容易学,也容易背诵。通过童谣中的文字游戏,孩子们学习了语言,我们的学生同样也可在其中学到不少词汇和动词,如:mockingbird, diamond ring, say a word, turns to, runs away 等的用法以及句型结构“If...”。

我在播放这首童谣时,听了几句后,全班学生就兴奋起来,不约而同齐声跟读起来了。听完后还要求重播,结果一次次地听,听了几遍后不少学生都能背诵了。

二、通过诗歌内容和形式的比较学习英语诗歌

在教材选修6 Unit 2介绍了几种不同内容和形式的诗歌。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这些诗歌的内容、形式,让学生了解诗歌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写作方法,并自己尝试写简单的诗歌,同时学会欣赏优美的文学作品。

上文提到的童谣节奏明快、韵律和谐、朗朗上口,不断重复利于记忆,是语言学习的有效手段。

清单诗,不断重复短语和节奏,比较容易创作,是学生模仿写作的好对象。清单诗可长可短,可以重复一些短语,较为灵活。有些清单诗有韵脚,有些则没有。例如下面这首诗:

Our first football match

(我们的第一场球赛)

We would have won...

(我们本来会得冠军噎噎)

if Jack had scored that goal,

(如果杰克踢进了那个球,)

if we’d had just a few more min-utes,

(如果我们还有几分钟,)

if we had trained harder,

(如果我们训练得更严格,)

if Ben had passed the ball to Joe,

(如果本把球传给了乔,)

if we’d had thousands of fansscreaming,

(如果有大批球迷助威,)

if I hadn’t taken my eye off the ball,

(如果我死死盯住球,)

if we hadn’t stayed up so late the night before,

(如果我们头晚不熬夜,)

if we hadn’t taken it easy,

(如果我们没有放松警惕,)

if we hadn’t run out of energy.

(如果我们没有精疲力竭,)

We would have won ...

(我们本来会得冠军噎噎)

if we’d been better!

(如果我们能干得更好浴)

全篇没有一个表达心情的形容词,而读者却时时处处无不感受到作者懊丧与后悔的心情。其实就是因为作者从头到尾都使用了虚拟语气。用虚拟语气进行于事无补的假设,作者的写作手法与众不同,不能不说是非常成功的。

三、通过意象比较来学习英语诗歌

意象是诗人的感官接触事物,经过幻想、加工、创造,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形象。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是实在的、具体的。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正确地把握意象和意境需要想象,即形象思维。这就是说,在文学创作中,总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后。是先有一个个意象在作者的脑子里,然后组合融化为一种意境。

西方文论特别是诗论对诗歌的意象也十分重视。栽援杂援艾略特强调诗中的“意之象”,他说:“表情达意的唯一的艺术公式,就是找出耶意之象爷,即一组物象、一个情景、一连串事件,这些都会是表达该特别情意的公式。如此一来,这些诉诸感官经验的外在意象出现时,该特别情意就马上给唤引出来。”韦利则说:“意象是诗歌的灵魂。”以庞德为主的意象派则认为意象是诗歌的要素,他们主张使用鲜明的感觉中的具体对象来表达诗意,反对空泛的抒情和议论。他们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吸取营养,使其理论研究达到前无古人的高度。意象的通感历来为中西诗人所广泛应用,而意象的联想则能丰富诗的意蕴,增加诗的情趣。

英语诗歌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诗歌教学; 诗歌欣赏

诗歌作为文学的精华,对语言学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体现了语言教学的文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学习英文诗歌是学好英语、欣赏语言美、培养语感的一个好方法。但是,许多教师觉得英文诗歌很难教好和学好,另一方面,从应试角度考虑,觉得诗歌教学意义不大,于是课堂上点到为止或略去这一部分学习内容。 而最近笔者以人教版英语教材M6 unit 2 poems 为教学内容, 上了一堂公开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气氛活跃,一扫以往诗歌教学沉闷的课堂和学生无动于衷的表情。通过这一节课,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对于英语诗歌的喜爱。

一、本课教学设计介绍

(一)教学内容介绍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提出,“教师应根据课程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求和水平进行深入了解,并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补充和调整教材的内容,创造性的完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与任务”。笔者根据本单元的教材特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对教材重新进行整合,把 warming up 和using language中的I’ve saved the summer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设计

(1)学生通过诗歌的欣赏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

(2)学生能够找出诗歌的韵律和主题,加深对英文诗歌的理解。

(3)学生自己尝试写简单的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三)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

本课采取视听欣赏与文本欣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思路清晰,主题明确。现将本节课的课堂活动具体阐述如下:

(1)多角度、递进式导入本课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课前让学生欣赏Little Star (by Jane Taylor 1806) 英文歌曲,同时呈现英文歌词。

T: Are you familiar with the English song ? What’s its name ?

S: Little star.

T: Exactly. The song Little Star is not only a song but also a piece of poetry. Do you know what is poetry? 笔者展示了一句名言:If you really want to know what poetry is , read it . Read it carefully. Pay attention. Read it aloud. (Flanagan, 2011)

T: We did read a lot of poems in our childhood. Do you remember any Tang poems? 通过PPT呈现6首学生能脱口而出的我国唐宋诗词英文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猜出诗名及说出诗歌的内容。结合所给的诗篇,引导学生探究What did the author want to express? Why do people write poems?

(2)引导学生细读诗歌,寻找诗歌的韵律、感受诗歌的节奏,真正领会rhyme and rhythm。

向学生介绍埃德加?艾伦?坡对诗歌的评论:“诗歌是富有音乐感的韵律和有趣的思想的结合”,即韵律与主题。不仅中国诗词如此,英文诗词也是如此, 然后笔者让学生欣赏了一首以歌曲形式的英文小诗 Rhythm of the rain(雨中旋律) 诗歌第一节内容如下:

Rhythm of the Rain

Listen to the rhythm of the falling rain,

Telling me just what a fool I've been.

I wish that it would go and let me cry in vain,

And let me be alone again.

The only girl I care about has gone away.

Looking for a brand new start!

But little does she know that when she left that day.

Along with her she took my heart.

Rain, please tell me, now does that seem fair

For her to steal my heart away when she don't care

I can't love another, when my heart's somewhere far away.

……

这首极富节奏感的诗歌歌曲让学生沉浸在优美的旋律当中,然后以歌词的第一节为例,引导学生寻找诗歌的韵律。第二节歌词,学生以合作形式完成,并通过再次欣赏,感受诗歌韵律和节奏。

(3)欣赏配乐英文诗I’VE SAVED THE SUMMER ,并思考:When you listened to it, what come into your mind?

(4)引导学生细读诗歌I’VE SAVED THE SUMMER并回答:Does the poem have a rhythmic pattern? Does the poem have rhyming words?

(5)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本首诗歌的主题

a. Who is the speaker in the poem and who is he /she speaking to ?

( Give reasons to support your answer.)

b. What did the author want to tell?

(6) 引导学生对自己父母无私的付出表达感谢。

Thank you for ……

Without you , I ……

If I had …, I would ……

I wish …….

I’d rather ……

……

(7) 检查学生的书面表达,教师反馈和总结。

搜集部分学生优美句子表达,幻灯呈现。以欣赏一首To My Parents, Thank You 英文小诗结束本课。

二、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规律提炼

(一)及时取舍整合,突出主题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按照教材的安排,本节课的内容应由warming up 和 reading 构成,而 reading 部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八首诗来了解诗歌的五种不同类型及它们的各自特点。大多数教师也是遵循这种安排和意图来进行教学,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内容过多、学生对英文诗歌了解不够且很多教师又想顾及本节课的完整性,导致课堂上对诗歌只做简单分析后匆匆而过,省去了最重要的一环节――欣赏。笔者认为,诗歌教学的重点不在于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英文诗歌。基于新课程精神和教学实践,对本单元的教材进行重新整合。Using language 中的这首I’VE SAVED THE SUMMER 诗歌朗朗上口,韵律非常鲜明,一方面让学生在欣赏中再次体会rhyme和rhythm , 另一方面为本堂课的语言输出做好铺垫。

(二)根据课程标准和诗歌欣赏切入点设计适切的教学目标

以往在教学这一课时,大部分教师按教材让学生讨论如“什么是诗歌?”“诗歌的特点是什么?”以及“怎样欣赏诗歌?”,教学目标比较宽泛。学生也往往只凭自己已有的诗歌知识和理解来进行回答,然后教师提供一些权威答案,最后结束教学。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只是浮于表面,谈不上鉴赏。

英语课程标准七、八级目标提到“了解英语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同时美国诗人埃德加?艾伦?坡关于“诗歌是富有音乐感的韵律和有趣的思想结合”的观点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诗歌教学应该点燃学生心中对诗歌和文学的憧憬和热爱。基于这样的想法,为本节课确立了切入点――把握诗歌韵律、节奏和主题。

通过这样的目标设计和课堂的具体实施,学生不仅在听觉上欣赏了诗歌的美妙,而且学会了分析韵律体英文诗歌,为将来自主进行阅读和欣赏英文诗奠定了基础。

(三)以学生感知、参与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活动

(1)通过文本阅读和听觉欣赏感知诗歌韵律。

课前播放Little Star这首歌曲,调动了学生的课堂情绪,活跃了学习气氛,为诗歌赏读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为下一步的诗歌学习搭建了平台。针对问题“Can you remember any poems you have read in school, either in China or in English?”引出“静夜思”的中文版和英文版,并进行比较,介绍了英文诗歌中也有韵律和韵脚。然后继续让学生欣赏英文诗歌曲Rhythm of the rain,学生划出每个诗节中押韵的单词。该诗歌的呈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它以歌曲的形式表达,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感官体验,感受到这首诗的音之美、形之美、意之美。该首小诗句式简短、形式错落且规律明显,学生很快消除了对英文诗歌这种相对陌生体裁的畏惧,进一步产生了深入赏读、学习的欲望。英文诗I’VE SAVED THE SUMMER正好迎合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阅读完这首诗后,笔者再次让学生标出每个诗节中押韵的单词并找出押韵的规律。学生很快发现每一诗节的第二和第四行押韵的规律。

(2)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刻理解所学诗歌的主题。

伴随着意象在脑中的形成和语言节奏感的刺激,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诗歌的美感,但如何突破表层去体悟诗歌的意蕴,这是诗歌赏读的关键。在欣赏完I’VE SAVED THE SUMMER的韵律后,笔者开始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先让学生阅读全诗,因为诗中的字里行间往往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和要表达的主题。

笔者设计了几个自主探究活动,如:找出诗中运用了夸张手法的诗句;思考作者可能是谁;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等。学生们找出了诸如这样的句子:

I've saved the summer

And I give it all to you

I've saved some sunlight

If you should ever need

But if you've a need for love

I'll give you all I own

……

笔者引导学生细读这些句子后,让他们归纳本诗要表达的主题:Although the future may be difficult for you, whatever you need ,warmth and love, remember I (a parent ) will have some to give you. 进而揭示父母的爱无私和伟大。

(3)尝试学写简单的诗歌,内化对所学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能吟。”由此可见,诗歌对于写作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为了保持学生对英文诗歌产生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大脑中已获得的语言知识,作为读后活动,笔者要求每位学生用诗歌形式表达对自己父母的感谢。

Thank you for ……

Without you , I ……

I wish …….

I’d rather……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这一活动更促进了他们参与课堂的兴趣。尽管学生自编的诗歌文笔稚嫩,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流淌在字里行间。一位学生写出了如下的句子:

Thank you so much for raising me!

Thank you so much for encouraging me!

Without you, I’m nothing!

I wish you had no tears but laughter!!

笔者朗读了比较优秀的学生习作,以便他们相互交流和学习并高度肯定同学们对语言和诗歌的敏锐的感觉。PPT呈现一首写给父母的小诗,

To My Parents, Thank you

You were always there

To help me

You were always there

To guide me

You were always there

To laugh with me

You were always there

To cry with me

But most important

You were always there

To love me

这首诗短小精炼,无生难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进一步使学生感悟英语诗歌的魅力,再次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

三、反思与体会

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感知、参与等体验式教学,使学生的英语诗歌学习能力有了提高。最后环节中让他们编写诗歌活动实现了从诗歌赏读到自我创作的自然过渡,实现了从语言输入性学习到语言输出性学学习的跨越。但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诗歌,对诗歌的鉴赏还处在初级阶段,在诗歌创作方面还需要不断的指导和训练,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我们教师也应丰富自身诗歌的相关知识,重视、利用和开发好诗歌赏读的教学活动,以其为依托,让学生在诗歌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200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人教社. 2007.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 6 (必修)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刘林峰. 2011. 在欣赏活动中体验文本的语言、思想及情感

[J]. 中小学外语教学 (8) :16-21.

[4]杨文娟. 2010. 在诗歌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和学习兴趣

[J]. 中小学外语教学 (8) :16-21.

[5]Mark Flanagan What Is Poetry

英语诗歌范文第9篇

在8年级上册Unit7的诗歌Seasonsoftheyear教研活动备课时,有些老师觉得无从下手,甚至还有些老师抱怨这首诗歌的编写没有意义,往往在教学中一带而过,没有能好好深入研究这首诗歌,有些老师只是简单地对其中的知识点做一个简单的学习,这些都违背了教材的本意。新教材让更多的英语诗歌进入了课堂,我们就有责任让它们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细读这首诗歌,不难发现它蕴含着美,充满了美。为了让孩子们一步一步体会这首诗歌的魅力,我先让孩子们闭上眼睛,聆听夏天的知了叫声,冬天北风呼呼的声音,春雨的缠绵,秋天的鸟鸣。听完声音之后,我让孩子们展开想象,并描绘一下他们心中的画面。从孩子们精彩的发言中不难发现想象不仅打开了孩子们的思维,也能引发他们和诗人的共鸣。

我问孩子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我告诉他们,每个季节都有它自己的美丽。春天可以有美丽的蝴蝶和花儿,也有恼人的春雨。我让孩子们想一想有哪些中文诗歌描写了春天。孩子们提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等。我让孩子们再读Seasonsoftheyear的第二段关于春天的描写,让他们比较哪首中文诗歌描写的情景更像这首诗中的情景。孩子们进行了小组讨论,认为只有部分像。有几个组把原来的中文诗歌进行了稍稍改编,就比较贴近Seasonsoftheyear中关于春季的描写。他们的这个做法得到我的肯定,也激发了大家的热情,一时间改编中文诗歌以贴近这首英文诗歌成了孩子们课余的乐事。

二、用诗歌放飞学生的心灵,体会中英文中拟人的修辞

新教材就像是一个宝库,这首诗歌就像是这个宝库里的珍宝,只要着力发掘,还会有更大的收获。我首先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Whatisyourfavouritesentence?Why?孩子们的回答起初从字面上出发,基本上集中在一些形容词和副词的运用上,我告诉孩子们我最喜欢的是:Beesandbutterfliesplayamongflowers.孩子们很快发现原来是动词“play”用得好,使诗句一下子生动起来。我又引导孩子们思考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这个发现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快这首诗歌拟人的诗句都被找了出来。显然这首诗歌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要从中文诗歌中发现点什么。孩子们展开了活泼可爱的想像翅膀,课堂成为了孩子们智慧的加工厂。

新课程把情感态度列入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观念。其实情感策略与语言学习不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学习的效果还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情感态度的影响。孩子们在中文和英文诗歌中来回穿梭,乐在其中,不仅发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还发现诗歌中比喻、夸张等更多的修辞手法。正如布卢姆认为的那样:“一个带着积极感情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这节英语课成了学生梦想开始的地方,因为忘我的投入,孩子们求知的欲望高涨。

三、总结

总之,新教材的资源无穷无尽,为我们提供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场所。我们可以借着新教材所提供的诗歌教学内容,用发现美的慧眼,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努力探索英语教学中有利于引导学生感知中文和英文不同的美、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渴望的材料。在学习英文的同时不忘我们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传统,将对学生汉语文化传承的责任意识的培养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英语诗歌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英语诗歌 文化适应性原则 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在翻译界。如何提高翻译的文化适应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诗歌翻译领域中,这个问题也不容小视。在世界文化大交融,跨文化交际日益深入的时代,它关系到不同语言之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活动。尤金・奈达(Eugene Nida)认为:“大多数关于翻译理论的讨论可归结为充分考虑通过各种尝试办法,使读者接近文本或使文本接近读者。”英语汉语,基于各自不同的语言体系和特点,在诗歌的创作中必然显现出差异。诗歌的翻译应注重从读者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文化适应性问题,以求完美、准确地还原外文诗歌风味。

二、诗歌翻译中的文化适应性

文化适应性(Cuhural Compatibility)是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译者对某种文化意义或内涵的把握(good comprehension of cultural meaning),读者对译作的接受程度(good reader reception)及相应的审美判断效果(good aesthetic judgement)。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说,文化适应性主要是指一种特定文化对生产力系统、社会关系系统和社会意识系统等文化组织因素的适应。在各个文化要素中,生产力系统是决定社会关系系统和社会意识系统的主体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是决定社会文化发展的终极动力。

语言是文化传播的媒介,不同的语言孕育了不同的特色文化内容,诗歌更是以其短小精湛的篇幅,浓缩了语言文化的精粹。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因不同的语言习惯,必然要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性,以达到准确顺利传递信息之目的。由于受历史、文化、宗教、政治、地域和生活习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具体到文学作品的翻译,文化适应性问题的处理也是比较复杂的。在遵循文化适应性原则的基础上,采取灵活稳妥的办法处理翻译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文化意识差异

诗歌凝聚了本族语言的精华,常以简短的形式和内容包含深刻而丰富的意义。但是中西方语言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特点。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也帮助形成了各自民族独特的思维模式。

中西文化和语言存在着内在差异。有关研究表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以逻辑、分析、线性为特点,东方人则以直觉的整体性与和谐性的辩证性见长。反映在思维方式上,东方人采取散点式思维方式,而西方人采用焦点式思维方式。因此,在诗歌翻译中追求形式上的完全对等既不可能,亦不现实。翻译的再创。或者说目的语的归化,是诗歌翻译追求形神兼备的重要手段。但诗歌的再创必须首先追求形似,因为如果译者能对译出语文本和作者的“风度神韵”细细琢磨,那么在译作中减少中西文化上的差异,再现原作文本的文体之美,使读者获得基本一致的阅读感受就是既可能亦现实的。

文化观念的差异常常给翻译带来种种障碍和困难。著名翻译理论家苏姗・巴思内特指出。翻译工作不能冒险地将翻译的言语内容和文化分开来处理。尤今・奈达、彼特・纽马克等均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翻译“以读者为主”的观点。诗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讲,首先是应用语言的一种形式手段,而翻译的目的是让目的语读者像读原作一样得到美的享受,为此目的语文本在形式上应与原作尽可能相一致,以使译文文本给予读者跟原作相类似的阅读刺激,从而使读者的阅读反应保持一致。可以说,能否遵循文化适应性原则,是关系译作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

2、地域与习俗差异

在古老的东方,作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向来敬龙为祖先,历史上众多的诗人借龙之名赞扬人与物,如盛唐时期的大诗人王昌龄在《出塞》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歌中气势磅礴,以龙城飞将暗指李广大将军并追忆了他战时的英勇雄姿。然而,西方文化中,龙的形象却是与妖魔鬼怪相连,完全失去了正面色彩。

三、诗歌翻译技巧初探

在遵循文化适应性原则的基础上,诗歌翻译还是有些规律可循的。

一类可保持诗歌的原汁原味。这类诗歌中含有的较浓厚本族语言特色的诗歌,可采用直译的方法,尽量保持诗歌原来的风味。对诗歌中出现谚语、成语、俗语一类,既要保持原诗中的意味,还要在不变更原作的基础上添砖加瓦,保证意义传达的畅通。此外,为了让读者能得到更清晰的诗歌意象,还可以适当对诗歌进行填补、省略、还原、简化、借贷等翻译技巧和策略,以求达到诗歌翻译的信、达、雅。

当然,诗歌翻译是个实践性的工作,方法是在实践过程中慢慢摸索、积淀生成的。除了必要的一些技巧方法外,还需要翻泽工作者深厚的翻译功底、文化积累及对诗歌翻译的敏感度,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总结。作为一名翻译工作者,必须深入了解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遵循翻译的文化适应性原则,以期使译文能更好地为读者所接受。

四、结语

上一篇:儿童诗歌范文 下一篇:赞美诗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