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2 21:35:52

英语课程总结

英语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培训;新课程;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166

实施新课程已多年,回顾这几年来的课改实践工作,本市的高中英语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首先是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发生了较大转变,教师参与新课程理论的学习,钻研新教材的教法、学法的气氛浓厚,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其次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在逐步转化,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了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一、重视培训学习――师资队伍的培训是实施新课程的根本

教师是课改实验的参与者、实施者、研究者,在课改实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成效。我们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力求通过培训和教师自身学习帮助教师尽快实现观念、角色、功能的转变。

1. 进行全员集体培训,明确目标,强化理念

教研室在每个年级段开设“高中英语新课程新教材培训”课程,进行了全员参与的集体培训。其主要内容有: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新课标及课程标准解读。邀请课改专家作新课程的学术报告;教研员和教师围绕新课程作专题讲座,组织教师交流实施新课程的体会,并组织开展教学研讨和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共同研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培训,教师明确了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树立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将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使教师尽快步入课程改革的正常轨道。

2. 重视对培训者的培训。提高课改的培训质量

市级学科带头人、学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骨干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最基层的组织者、指导者、培训者,也是实施新课程的中坚力量,在实施新课程中起示范辐射和专业引领作用。我们在高中每个年级段成立以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等骨干教师为核心成员的教学协作组。同时,派出许多骨干教师参加高中新课程改革全国研讨会以及省、市级高中英语课程培训班的培训学习和听课等。

3. 重视课改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为了使新课程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造就一批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要求全体英语教师要围绕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有效教学展开课题研究,结合自身的实践,边教边研究。要求全体英语教师系统学习一些论著,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要求全体英语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课题研究成为新课改的有效引领。

二、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

本市英语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在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努力构建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堂,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必须为全体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在保证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注意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我们推荐骨干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活动,同时又让骨干教师带动全体英语教师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并合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3. 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引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结合英语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感悟英语语言功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获得经验、互相学习、增强自信,提高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4. 增加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优化教学方式

我们倡导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增加以“任务型”为模式的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活动,有助于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操作性强、任务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项真实的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5.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则是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进行及时评价,采取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三、困惑与思考

通过扎实有效的课程改革实践,新课程意识正在被更多的英语教师所接受和认同,努力改革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逐步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正在成为当前本市英语教学的常态行为。然而对照新课程实验要求,我们感到尚有不小差距,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与问题。

问题1:初高中教学衔接不够,导致教学困难

原因:学生在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学习上,尤其在听力和语法上很难适应高中的学习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突变。这些变化使得刚步入高中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教学。

建议:高一教师应重视学生初高中的衔接问题,不仅要做好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衔接,还要做好学习方式的衔接。教师要研究初高中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的差别,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帮助学生重新构建知识网络,逐步地向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规定靠拢。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施高中新课程。

问题2:高一教师群体新手上路

原因:高中新课程是从起始年段开始实施,而高一年级新教师相对偏多,对教材编写体例不熟悉,对新课标的学习不到位,对新教材各种课型教学的思路、模式和方法掌握不准;不懂得针对不同的课型建立不同的教学模式,不懂得如何根据不同的课型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交际能力,课堂教学步骤层次不清。虽然新教师也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

建议:提倡集体备课和同伴互助,实现团队的整体提升。通过集体备课形成教师之间合作和交流的教研氛围。通过交流和听课,体会每个教师对教材处理、问题设计、师生活动的效度等差异造成的实际教学效果的差异,从中得到借鉴并形成更完善的教学方案。

高中新课程实施对教师是全新的尝试和挑战,许多问题还有待改进。但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推进必将促进新课程的不断成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调研和反思,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虚心学习,进一步深化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实提高本市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尽一份责、出一份力。

英语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实效化 教学

课堂教学的实效化,是指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不仅牢固掌握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将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精心设计教学课程,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法以及进行及时的教学总结。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基于实效化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重点重点探讨研究。

1. 设计课程引导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的基础条件

在初中英语课程开展之前,教师设计符合课程内容的课程引导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效化的基础条件。因为只有经过教师精心设计课程引导,才能激发初中生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教师设计合适的课程引导,可以集中初中生的学习注意力,促使初中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进行后续的课堂教学,为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例如,在开展初中英语课程Do you like bananas?时,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下面的课程引导。首先制作各类水果的英语单词卡片:apple(苹果),banana(香蕉), grape(葡萄)等,然后让初中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卡片,然后布置课程任务,让初中生比一比通过课程讲解,谁可以更快的将自己喜欢的水果记住,同时记住其他更多的水果类的英语单词。采用这样的任务型的课程引导,可以吸引初中生的学习注意力,将初中生尽快的将状态调整到英语课程中,为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奠定了基础。

2. 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的关键所在

为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教师应该多思考多总结,创新教学模式,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效化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式教学,才能激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初中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开展初中英语课程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时,教学目标是让初中生学会用英语礼貌用语向别人发出邀请和怎样用礼貌用语来拒绝邀请以及陈述原因。教师在讲解本节课程时,可以创新教学模式,让初中生来角色扮演。比如A同学向B同学邀请参加聚会,B同学由于要去看医生只能拒绝邀请。A: Tomorrow is my birthday.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B: Happy birthday to you!I am sorry. I have to go to the doctor. 通过角色扮演的互动方式,激发了初中生的兴趣,同时为在同学面前扮演好角色身份,初中生会更加认真的准备,熟练记住课程中的单词、语法,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本节英语课程的实效化。

3. 及时总结实践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的促进动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英语教学需要注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初中生实践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需要进行实际运用,只有在实践中使用英语,才能让教师了解到初中生对课程知识掌握了多少,对课程内容理解了多少。教师及时的总结实践之后,可以调整和修改后续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

例如,在开展初中英语课程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时,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初中生掌握过去进行时的使用方法。教师在开展教学后,可以采用的是情境总结法,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类似的情境:What were you doing at ten last night?通过课堂讲解,初中生了解了过去进行时的使用方法,同时经过教师及时的总结实践,不仅让初中生复习巩固了课程教学内容,而且了解了应该过去进行时的使用的时机情境,真正地做到了学英语用英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时,需要设计课程引导来调动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学习兴趣,及时开展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新课程标准下对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才能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素质英语人才。

[1] 陈华. 基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科学化运用的研究[J]. 新课程, 2013(06).

[2] 黄爱珍. 探讨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3(03).

英语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针对一些高中学校英语课程改革方案被消解的原因,对高中学校的教务处人员和一线教师进行访谈:1.英语素质教育的课时量;2.课时安排时间;3.教学活动安排这三面为问题切入点,总结出学校在多重制度压力下实施新课改境遇:

1、学校课时安排与国家政策相差巨大,表面只做出某些相应的改变,与上级要求差距较大,通过“做材料”应付政策要求,作材料完全只是为了实施行为本身,有时以作假的方式做材料,如撰写教学过程记录,学生总结课程改革后英语学习心得应付上级要求。

2、学校往往利用非常规时间实施新课程改革。为避免传统的常规教学活动不受课程改革影响,采取集中实施方式,利用课余时间,如每周下午自习时间,或假期集中上课实施改革。

3、地方教育局和学校较多的关注外在英语课程组织和管理活动方式,但是教学活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授课老师而定。学校各方精力不足,资源有限,指导不足很难从学生学习结果发现影响,显然对教学中的评价工作,及总结工作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及时的评定。

二、英语课程改革实施困境分析

学校英语课程改革离不开组织域关键各方的相互影响。所谓组织域,就是组织共同体,里面有各类组织生存所需要的各类资源,有相应资源或者产品的供应者,消费者,中介机构等。显然,学校教育符合组织域的特征:教育部,地方人民政府,大学,家长和高中学校等组织和机构不仅有自己的利益需求,也有着对学校英语教育,英语课程改革有不同期望。

教育部代表着中央政府对高中学校教育进行管理,是教育领域管理最高的管理部门,这是教育部参与学校教育这个组织域的一个重要角色。它拥有着庞大政治资源,这些资源充分保证了教育部在组织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是实施自上而下政策的首要者。地方人民政府对所辖地界中包括教育在内的各种事物具有管辖和领导权限,对辖区的教育提供各种物质支持条件。大学在学校教育组织域中扮演三方面的角色:一是学校教育质量实施的监督者;二是为学校教育提供供应者即教师(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三是为学校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家长在组织域中也是学校教育质量实施的监督者,同时也是重要资源提供者:充足的教育经费资源和优秀的学生资源。学校是组织域中最为关键的一方。它具有双重性:一是服从组织域各方达成的协议,并以最完善的教学政策实施协议。二是积极参与制度逻辑的商议过程,并扮演重要角色。学校是学校教育的最终承受者,具备自主操作空间和权力;许多课程改革的政策都只是一些目标,而无具体的操作指南时,目标落实上需要学校这一组织方发挥积极地作用。同时学校是学校教育的垄断性生产者,学校在对外宣称上具有信息上的优势,学校实施了什么政策,有自身最大的发言权。学校在进行英语课程改革时受到多重影响,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到底应该实施素质教育,还是应该帮助学生获取高分,学校内部各方都感受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影响英语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行为。

三、推进英语课程改革方案的启示

1、尊重制度变革的路径依赖规律学校针对英语课程改革应演化而非革命。路径依赖意味着英语课程改革在未来发展之路上依赖于过去的发展道路。在推进方案中,不能全盘否定应试教育制度逻辑,而是对现有制度进行改良,如何做的更好,并保持组织域内部的相对稳定性。高中学校对革命性的变革具有抵触心理,因此应保持核心利益和技术的稳定。

2、建立推进英语课程改革的利益激励机制对推进英语课程改革的学校提供更多的利益奖励,或奖励经费筹集机制,对参与改革的学校进行实质奖励,而非名声上的奖励(戴媛媛,2011)。学校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同,更多的教育经费,更好的发展机会。学校在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好的生源,优秀的教师,充足的经费时,组织与各方应建立建立推进英语课程改革的利益激励机制。

3、强调规范性制度即社会责任对改革的影响对社会规范性进行引导和管理,强调社会的责任,是支持改革的理念主流化,从而影响实施行为,这里的社会规范性包括教育部,地方人民政府,家长以及社会民众对英语课程改革所持有的态度,理念。

4、为学校开发和提供更多的操作策略提供可操作性的具体的实施策略,例如动态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校本研修,并提供英语课程改革的技术含量和专业品质。同时学校有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应有教育良心,矛盾在于长远的素质教育缺乏良好的环境,短期内素质教育依赖于应试教育而存在。

英语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英语;就业;课程体系

1.引言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各学科课程与教学改革都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作为基础课的大学英语也不例外,在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提出了加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等。以就业为导向,坚定立足于这个方向,不断推动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使研究成果与实践紧密结合。因此,探索高职英语教育的革新是时代的呼唤和就业的需要。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就业为导向,从职业岗位的微观角度把握人才的培养规格,从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的角度,分类、总结、提炼出不同岗位群对英语能力的需求和要求,以此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整体的英语课程设置。这符合新形势下国家对高职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思路与途径探索

2.1 改革思路探索

(1)以就业为导向,分析和研究现状,从职业岗位的微观角度把握人才的培养规格,从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的角度,分类、总结、提炼出不同岗位群对英语能力的需求和要求,以此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整体的英语课程设置。构建合理的、规范的、趣味的以及实效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和教学新模式。

(2)以人才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法为主线,从课程设计: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自然衔接,课程模块的比重调整以及网络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结合实践教学环节,以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突出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3)实施课程教学体系的依据和基础,构建创新型高职英语人才的教学新模式,切实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等,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高就业率,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2.2 途径的探索

(1)以就业为导向,深入市场调研,以专业为基础,个性化设计高职英语课程体系。整合教材,科学调整模块比重,使基础英语向专业(行业)英语自然过渡。

(2)根据各专业的就业去向,合理细化课程设置。打破将“听、说、读、写、译”于一本书的“综合教程”。

(3)教学中引入“人机互动”的交互式英语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根据各自英语基础有选择地进行自助式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4)课业考试与职业资格考试并重,鼓励和帮助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并取得资格证书。

(5)创新“多媒体网络”教育平台,设计个性化的网络课程教学。

3.总结

构建合理的、规范的、实用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以人才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法为主线,从课程设计: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自然衔接,课程模块的比重调整以及网络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并结合实践教学环节,以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突出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以此作为实施课程教学体系的依据和基础,构建创新型高职英语人才的教学新模式,切实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等,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高就业率。

创新高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的改革与创新,高职学生才会有出路,高职院校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坚定立足于这个方向,不断推动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使研究成果与实践紧密结合。总结出一套适应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思路与模式,增强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率,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川子.中国高等教育:直面入世冲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2(2-3).

[2]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4(5).

[3]贾方.关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1).

[4]周晓敏.对高职教材建设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3.

[5]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英语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有效性

初中英语课程教学面临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和现代中考制度的两大改革,初中英语教师在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以教学活动为方式,以教学任务为手段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初中英语走出了以往死板的老师一人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初中英语利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完善、科学的英语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让初中生远离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然而,在这些新型教学方案的具体实践中,逐渐曝露出新的问题:英语教学活动的设立,在课堂运行上很激烈,但是效率低,质量不高;学生自己能掌握的知识少,在课堂教学活动过后,原来不会的仍然不会;两极分化更为严重,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积极性下降,导致成绩下滑。由此来看,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仍需继续进行。以上问题的出现,很大的部分是因为英语教师课程教学的方案设计过于偏向于英语教学的趣味活动和学生主体性地位,而忽视了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重点研究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设计与研究,提高由于改革方案的有效性。

一、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

1.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动员全体学生参加教学活动

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来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英语课堂教学的开端是整个课堂学习的重要切入点,是学生能否学好本堂英语知识的关键。然而,在这一时段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英语微视频的方式引出课堂话题。利用简短的搞笑生活视频,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练习英语听力,加强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动员全体学生参与到英语的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英语日记,英语日记的练习也是提高全体学生英语水平的方式之一。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点滴,用英语写下对它们的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改善学生的写作技巧,积累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知识。长期以往,学生也会体验到英语写作的趣味,有利于增加英语对学生的吸引力。

2.教师应适当介入,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的介入要适当、适时、合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不应该亲力亲为,适当的给学生留下个人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也不应该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教师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及时的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提高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出现问题时,也不要过于按照教师自己个人的思想行为方式解决问题,要询问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比如,在学生记忆单词时,attend,literature,lunchtime等,和词组:make a speech about,forget to do sth等。学生可以采用分组造句的方式来记忆单词和词组,如she forget to attend the literary lecture.在这个句子中,即包含了词组forget to do sth的用法,又有attend,literary方便了学生的记忆。

3.利用现代媒体工具,开放性研究设计

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集中了现代技术的长处和优点,增加了英语课堂讲解方式的多样化。具体来说,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网上设计时,具有开放性、创新性的教学特点。比如,在练习英语听力时,以往学生只能利用课堂时间来听听力,而现在只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学生就能够利用课余时间练习英语听力。教师在设计英语课程教学活动时,就可以采用最新的教学内容,引进最优秀的教学方式,充分合理地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为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的活动设计提供技术手段和途径。

二、教师要做好活动评价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评价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活动时要遵循科学、开放的评价准则,比如,在写作文方面,教师应该要求成绩较好的学生在作文中运用高级词汇,以及较为复杂的语法结构。如,acquire,adequate等,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用get或gain,enough.教师要求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使用when it comes to,with the development of 等固定句型,以及倒装句、虚拟语气、复合句等句式,而差生则保障作文中不出现错误的词语拼写和运用简单的句式,不出现严重的语法结构即可。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采用鼓励式的方式,对于做得好的同学进行奖励,而对于较差的学生也要进行激励。教师要让学生也才参与到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活动的评价工作中来。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英语课程教学活动的评价,有利于建立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还能进行师生互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可以按照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开展学生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活动评价工作,让学生之间彼此讨论研究,并做出最后总结。学生还可以提出在英语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与建议,教师也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更好的进行英语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与研究活动。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注重英语课程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保障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仅仅局限于活动流程,更应该注重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策略。一方面,教师应该遵守英语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进行事后总结、评价活动,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共同促进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和研究活动。

【参考文献】

[1]赵茜,王佳.论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J].教育科学研究. 2012(02)

[2]员文婷.对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方式的探索[J].新课程学习(下).2011(01)

[3]陈佑清.关于学习方式类型划分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0(02)

[4]于爱华.高中英语教学方式之我见[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1)

英语课程总结范文第6篇

“高等”和“职业”双重属性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所以高职教育应为高等教育领域内的职业教育。我国高职的课程设置和开发始终是以教育界为主导,与企业和职业相比较,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更熟悉教育和学科,使课程模式难于摆脱学科系统化的范型,因此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研究与应用水平较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学科体系化的课程改革——职业分析导向的课程改革——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 在改革中出现的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课程模式主要是: 三段式课程模式、平台式课程模式、“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和项目课程开发模式等,这些课程模式的出现促进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

目前的高职英语课程设置在结构、类型和内容上仍有不适应学生教育发展的某些方面,虽然各高职学校英语课程的设计不尽相同,但从整体上看,还是在落实培养目标,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自我发展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1. 培养定位模糊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英语课程定位必然是对这一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专门化。然而许多高职学校的英语课程定位模糊不清,没有落实和学生将来的职业性紧密结合的要求,也没有充分考虑实践性。不少高职学校的英语课程设置未曾分析社会和学生的新需求,仍然停留在打基础上面,使得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大打折扣。

2. 课程内容过于基础

目前大部分高职学校英语课程的内容都表现出基础性较强、实用性较弱的问题。在高职层次学时和学制的限制下,没有做到基础和应用并重,没有突出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培养,还是在通过大量地阅读课文一味地重复基础,强调知识。同时,高职英语课程内容也相对陈旧,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在课程结构方面,还是以基础英语为主,而语言应用和专业英语比重很小。

3. 职业功能缺失

很多高职学校开设的英语课程并没有针对学生职业发展作出合理设计,大多是以基础英语知识居多,即使有针对职业群而设计的专业英语,也因学时设置、教学方法、教材选用、师资配置等方面的问题而收效甚微。目前使用的教材大部分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缺乏明晰的教学目标、专业知识特点及连贯性。

4. 教学评价片面

目前高职英语课程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大部分学校都以考试结合考察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评价准则多不全面,通常以基础性内容为主,缺少职业方面的内容。评价形式多以笔试为主,其中对阅读最为偏重,考试的内容呆板陈旧,对口试等形式不太重视,缺少规范。

我国的职业教育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在实践探索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课程模式。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学名为集群式模块课程(简称KH模式),是90年代初北京市朝阳区职业教育中心蒋乃平等人开发的课程模式。两段式的模块组合是“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结构特点。是面对一个或若干个相关职业群的,该课程模式的结构将全部专业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宽基础阶段,第二阶段称为活模块阶段,其功能是学生在选定好模块后,针对相对确定的一个或几个就业岗位进行训练,为就业做技能方面的准备。两个阶段是指设计思想和课程开发的步骤,而两个阶段的科目在时间安排上是相互交叉、并行开设的。

随着高职英语课程现状和培养目标的矛盾日益激化,对高职英语课程进行重新设置已经成为迫切所需,而选择合理的课程模式正是课程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针对高职学生职业背景明显,实践性强的特点,结合英语课程的属性,采用集群模块课程设置是课程重构的很好的选择。高职英语职业集群模块式课程能有效地弥补当前课程设置的缺失。

1. 社会进步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职英语集群模块式课程正是以职业群对人才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为导向进行的课程设计。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在职业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能满足职业需求,适应社会需要,反之这也能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有助社会发展。

2. 知识本位价值取向的必然要求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打好基础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并重,因此高职英语集群模块式课程在“宽基础”阶段以“够用”原则选择知识,在“活模块”阶段则根据职业或岗位的需要选择知识,以此两个阶段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3. 学生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校一直是重知识而轻实践,重书本而轻动手能力,而高职学生更应注重实践与应用能力。集群模块式英语课程通过“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设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又提高了学生面对职业变化的适应性,还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英语课程总结范文第7篇

1小学英语课程的发展进程

1.1小学英语课程在1978年以前的发展情况

通过相关文献和调查得知,在1912、1915、1916、1962年小学英语课程曾被官方提过,但都没有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因为当时的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合理性。在1962年,曾有一份教育部颁发的文件,文中明确提议在四或五年级的小学生要学习英语,而且英语教师必须有专业的语言能力,强调在小学后学习外语的延续性,但并未落实在实际教学中。

1.2小学英语课程在1978年~2001年的发展情况

1978年,我国的教学方面有了许多新的改变,比如在小学课程中,要求英语科目的开设。在小学课程大纲中关于英语科目的开设包含小学和中学两个方面,而且还具体陈述了英语教学的要求和目标,还有不同学段的课时和内容。大纲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进行英语教学,三年级的学生需要进行152个课时的英语教学,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需要进行136个课时的英语教学。1980年,教育部颁发的文件中要求设立两个英语课程体系,其中包含小学三年级至小学六年级的英语课程体系和中学一年级至中学三年级的英语课程体系,并强调要进行英语词汇、英语语法、英语语音的教学。但是很遗憾的是由于1978年和1980年两份文件大纲的要求与实际教学存在太大的差距所以也没有得以完全实施。在1982年,教育部开展了全国性的外语教学工作会议,在颁布的文件中,强调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具有师资条件的中学可以开设英语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情况中,没有小学英语的课程,大多数的学校都是在高一才开设英语课程,而且也适当地增加了一些课时。在1982年~2001年这个时期,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的发达地区需要更多的英语人才,所以推动了小学英语的发展,一些地区的小学也开设了英语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了满足小学英语教学的需求于1991年了一本小学英语教材编撰指南,提供很多学校多种小学英语教材。大概有30多个直辖市、自治区、省均开设小学英语课程,有1000万以上的学生进行学习。

1.32001年后的小学英语课程改革

新世纪后,教育课程又有了新的改革,在小学课程中明确设立英语科目。2001年,小学英语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县市学校都已经逐步开设。2002年小学英语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所有村镇学校都已经逐步开设。而且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的教学情况,小学英语课程都有不同的教学步骤和教学目标。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课程标准》中对于英语教学设定了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目标。(王小玲,2008)综合能力包括学生的文化意识、价值观、学习策略、情感态度、语言知识、语言能力等。《课程标准》把语言能力划分成9个等级,第一级和第二级是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标准。但是《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等级的划分仍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而定。比如一些学校在三年级才进行英语教学,那么四年级的学生就必须达到第一级的语言能力标准,六年级的学生就必须达到第二级的语言能力标准。而部分地区在小学无法进行英语教学,那么对这些学生而言就没有英语能力等级的划分。而一些师资条件比较优异的学校在一年级就进行了英语教学,那么对于这些学生就要求使用更高的英语能力标准。新课改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有灵活性变更。其中小学英语课程被划分成三个管理层级,即部级课程、地方性课程、校本课程。部级课程要求学校完成既定的英语教育课时、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任务;地方性课程由地方教育部门结合当地教学需求对小学英语课程进行安排;校本课程由学校自行增加教学内容。纵观我国小学英语课程发展进程,在发达地区,小学英语课程已经全面开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有些地区因为师资不足,限制了其英语课程的发展。我国仍然缺乏一个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使全国范围的小学英语课程发展均衡。

2小学英语课程的实际情况

我国开设小学英语课程已达十多年。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有一定成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包括英语教学的课时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校或学生都没有完成国家规定的课时要求,而且城市小学和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课时也存在很大的差距。有调查显示,比较落后的边远的农村地区小学最多能进行一周两节的英语教学,而在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学生每周可以进行5~6节的英语教学。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中,小学生有2.84个小时的平均英语教学课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校只开设了2个小时的英语教学,甚至有些学校只开设1个小时的英语教学,但少数学校每周有6个小时的英语教学,每个班级学生的平均数量是47.01位。①

3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反思和讨论

基于目前小学英语的教学现状,本文认为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严格把关小学英语教材的出版

随着我国教学的不断改革,小学英语教材至今为止大概有30多种可供选用。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不同教材版本的优势劣势都已有所体现,因此教育部需要科学地准确地评价这些教材。对于教材的内容、编写方法、编写思路等方面,教育部应该严格把关。要选择教学效果更佳的教材并尽量材的使用,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教材的利用率。

3.2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和教师聘用制度

现在经过英语教学训练的人才已经逐渐增多,小学英语教师的需求也在不断得到满足,但是还需要健全小学英语教师的聘用制度,更重视候选人的英语教学潜质和英语教学能力及发展能力,对英语语言能力和英语知识有更高的要求。

3.3监督在职教师教学,总结教学经验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相关教育部门或学校应该加强对在职教师教学的监督,明确指出在职教学的问题,并督促其进行及时的纠正,保证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而在职教师也应该主动地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避免更多的教学问题,汲取好的教学经验,深入到教学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英语教学水平。如今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已经普及。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水平,其实在进入小学英语课程前,在小学教育阶段前即幼儿园阶段,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英语教学,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进入小学英语课程中可以更快地掌握其教学的英语知识,提高其英语能力。

4结语

在教学改革进程中,开设和管理小学英语课程,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如今竞争激烈的时代,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政府有责任提高公民的英语能力,让人们适应社会的竞争,提高自身的能力。本文具体分析了在教学改革发展中小学英语课程的情况,阐述了小学英语课程的现状,对小学英语课程进行了反思.

参考文献

[1]王小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的反思型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2):117-118.

英语课程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自主性学习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上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人员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且任教班级规模大,班级数量多,课程多,导致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大影响。为了提高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教育人员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加大对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将英语课程中存在的教学问题解决[1]。在新型英语教学模式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通过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体会到英语课程学习的趣味性。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高职英语教学质量与过去相较有所提升,不过在教育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问题出现的原因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材等。除此之外,教学手段、教育观念也对高职英语教学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部分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只是被动接收知识,导致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难以提升。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非常缺乏

就语言课程的学习而言,在学习之前,需要做好很多相关的准备工作,例如选取自学材料、制定学习目标、课前预习计划等。要想实现自主学习,学生必须制定学习计划,并且将学习计划落实,然而在高职院校中,只有少数学生制定了学习计划,将学习计划具体落实的更是寥寥无几,难以提高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渠道较少,主要从英语课本、英语课堂上获取知识,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寻找其他知识获取途径,英语课程的学习缺乏创新性[2]。

所谓自主学习,实际上就是指学习者能够掌握自己的学习,学生不仅要对学习方法进行完善,而且要及时明确自身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措施改进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在高职院校中,部分学生并不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选择上也不合理,没有主动对学习计划、学习方法进行调整。

(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

现阶段,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深,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英语课程教学单纯重视“教”,忽略了“学”的重要性,教育具有单向性的特征,过度强调标准化、唯一性,将学生主体地位、个体差异、学习创造性、学习主动性等忽略[3]。在教学手段上,仍然坚持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们也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教育人员形成了一种依赖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难以得到开发。

二、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育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挖掘他们的潜能。

(一)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进行培养

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英语教学效果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存在直接关联,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英语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在英语课程的自主学习中,教育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了解学习的趣味性。在教育过程中,老师要意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学习内容、学习速度、学习方法上,老师都要考虑到各层次上的差异性,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与学习目标,促使他们的学习过程得以优化,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自主性。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近几年,我国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取得了飞速的进步与发展,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先进技术的出现为高职英语课程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开放。老师与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络上获取学习素材,收集自己所需的资料,在英语知识的学习中,学生不再被动接收知识,而是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主动从网络上获取新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人员可利用网络对学生英语课程的学习进行指导,在课堂教学外,老师可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组织他们讨论英语知识,例如可开展话剧表演、英语角、英语歌唱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4]。

(三)重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估

学生的自我评价可充分反映他们对英语课程学习的真实想法。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照教学计划进行总结、反思,对自己每个阶段的学习做一个综合评估。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在英语教学中也有着重要作用,教育人员的评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积极性,因此,老师在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时,要采用激励性、鼓励性、正面性的语言,使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充满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教育人员还需指导学生调整学习进度与学习计划,促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三、结束语

英语课程是高职学生的必学课程,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为了提高英语课程教学质量,教育人员必须转变英语教学模式。通过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要求教育人员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将英语学习方法掌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庆庆.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英语课程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英语课程 教学评价 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11-01

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教学评价机制的研究是指关于职业学校与“英语”教学有关的因素,是为了确保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开展,是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的保障。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分为制约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三个方面。

一、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教学评价的制约机制

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教学评价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已得到英语教师的认可,评价体系的制定也在逐步完善。但在评价体系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协调的制约因素。

1.制约学生自我评价的因素

学生自我评价来自学生对学习的“自省”,是对自己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参与意识等进行综合评价;这种评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学生会因为自我保护意识和优点夸大意识而产生偏差,严重制约了学生自我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2.制约学生相互评价的因素

学生相互评价可以起到“镜子”和“激励”的特殊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和评价他人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往与交流;该评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生动性,也颇具刺激性。但因学生经验不足、缺乏英语专业知识、不成熟、对同学缺乏负责精神而产生偏差,有的同学甚至报复对自己提出意见的同学,造成偏激评价,严重制约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制约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因素

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是及时而生动的,是课程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评价的主体是经验丰富且专业的教师,所以更应该重视,是主要的评价方式之一。但也因评价的及时性,会对学生动态的学习过程评价缺乏准确性。

4.制约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评价的因素

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总结性”评价。这种评价一般是在学期、学年结束时,为判断学生对英语知识掌握的情况及活动效果而进行的评价,该评价只注重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评价缺乏即时性而造成评价缺乏生动,对已产生的结果(发现的问题)无法纠正。

5.制约教师自我评价的因素

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对教学的“自省”,对于改善教学、提高教师责任心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该评价是一种辅的评价方式,然而由于存在着教师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对评价结果会有一定的偏差;同时教师自我评价也不直接面对学生,而是通过自省、自评、自我总结的方法对教师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效果等进行的自我评价,这也制约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6.制约教师互评的因素

教师间的相互评价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师同行之间进行的业务性评价。该评价的主体和客体都是经验丰富的英语教师,英语课堂教学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同行评价是专家间的评价,在评价的业务基础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在评价的操作过程中,由于评价结果的作用,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个人利益等因素制约了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公平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除了以上因素外,还有一些教学行政机构和教学管理部门,他们或多或少的也制约着英语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正常运转。

二、中职英语课程教学评价的保障机制

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首先需要明确英语课程评价主体的职责,才能在评价的过程中不发生偏差,才能确保评价的有效完成,才能为课程改革提供科学的、有力的依据。

1.明确课程评价的职责。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课程评价职责,应该有明确的规定,评价主体才能开展各自的课程评价活动。为了避免以上制约因素,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课程评价的中介组织(如:托福考试等)。而大量教育信息的获得,单纯地依靠教育行政的力量或学校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必须依托市场化的教育中介机构来完成。从而有效消除单纯行政指令式管理带来的僵化现象。

2.从评价的另一个主体――学生自身问题的解决。学生自评、互评时动机和思想意识问题,每个评价主体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对照课程评价体系标准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效,对促进相应课程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充分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作用。在课程评价体系中,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评价的主角,但由于教师长期是作为被动参与者或者是作为评价对象出现的,教师在课程评价中的权利和所能够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变过去教师单纯地作为课程政策和方案的执行者为课程的审视者和评价者,不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自身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在课程结果评价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和自身能力都会有一个整体的认知。通过民主、公开的参与过程,课程评价体系才会步入课程开发的常规体系,为课程科学改革提供有力依据。

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

英语课程教学评价是作为展示被评价者自我的平台和机会,鼓励被评价者展示自己的成绩,使评价活动成为一种激励手段,促进学生健康向上个性的形成。其次是被评价者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评价,有助于激发内在动力,养成良好的总结习惯,对发展和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三是采用导向是教学评价的基本功能,是教学思想的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教师发展的催化剂。

课程教学评价能促进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为学校的英语教研提供新的教研价值和研讨平台。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

职业学校英语课为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奠定基础的同时,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英语课教学评价机制要反映出英语课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并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进行适时修订。从而更好地发挥英语课在职业学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华.《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01期

英语课程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高职 公共英语课程 改革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因为其“公共性”在充满改革与争鸣的高职文化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各种思想直接交锋的影响下,英语教育者们在尝试、摸索和奋进中总结着经验与教训,为课程的生存和价值奋斗着。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建校期近20年,其公共英语课程在高职阶段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种种的变革,为课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一、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简史

笔者自从1996年进入广州番职院应用外语系工作,以公共英语教学为主要工作,见证了番职院公共英语课程发展的全过程,具体来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课程的依附阶段(1993~1999)。这段时间的跨度,主要从建校到番职院获得招生权。学院建校时的名称为番禺理工学院,挂靠原广州大学进行招生,所开设的课程也基本是本科课程的修订版,学制为3年。当时,公共英语课程名称为大专英语,课程的基本要求遵循原有的专科英语的基本要求,采用本科大学英语的教材,授课主要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即以教师课堂讲授学生练习的“讲授-练习法”为主。课程教学方式基本采取的是小班教学,每周4个学时,分4个学期学完。作为课程考核方式,学生要参加由广东省统一组织的英语二级考试,通过者则颁发广东省承认的二级证书。这段时期课程主要是依附于本科大学英语课程的整个模式。

2.课程的自主阶段(2000~2004)。自学院1997年挂牌为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后,针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学院进行了反思和讨论,由此拉开了全院课程改革的序幕。在全国范围内,公共英语课程进行了改革,课程的基本要求按教育部当时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2000年)》,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参加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的PRETCO(A、B级)课程考核的测试。在这一阶段里,课程使用的教材也逐渐出现了有“高职高专”标识的高职类公共英语课程专用的教材,满足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要求。在课程的教学法方面,在传统“讲授-练习法”的基础上,针对语言课堂教学的特点,逐渐引入了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任务式教学法”等。在学院层面,改革也在如火如荼进行着。针对扩招所带来的各种资源的不足,学院将原来两年共4个学期的公共英语课程改为一年两个学期内完成课程,总学时不变,周学时由原来的4变为8(吴敏,2006)。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提高了PRETCO测试的通过率)的同时,课程改革产生了诸如教学管理等问题(吴敏,2006)。

3.“工学结合”理念的影响下课程的深入改革阶段(2005~2009)。在高职“工学结合”理念的影响下,学院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作了全面深入的检讨。在这次大讨论中,公共英语课程在课程性质和学时上遭受了的挑战。为满足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具体要求,公共英语课程的总学时由240减至180。与此同时,对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也进行了深入改革,由“模块式、阶段式”的教学内容组成贯穿了课程改革的全过程(宋梅梅,2007)。具体就是将课程分为听说、阅读、专业英语和PRETCO备考4个模块,在强调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兼顾专业英语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过级考试备考的需要。

4.课程改革新动向(2009~)。学院2006年成为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后,作为示范性指标之一的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水平,PRETCO测试的通过率成为学院关注课程教学的重要指标。为此,学院狠抓课程质量,明确了以PRETCO证书代替课程考试的制度,各专业也对公共英语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程的外部环境影响下,课程的管理者们制定了以过级考试结果为导向的绩效制,即以学生过级的平均成绩排位计算教师培养学生的绩效,并以此来衡量教师的工作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激发教师的绩效意识,提高课程质量,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保障课程质量的意识。

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动力分析

改革必然有其目的和推动力,公共英语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具体来说,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动力有如下3点:

1.高等教育扩招的需要

中国的高等教育从1998年起实行扩招,其主力军在高职教育。从小班到合班教学的实践并非是高职特有的现象,本科院校在扩招的过程中,在面临师资和时间等资源的不足时,合班也为权宜之策。在实践的过程中,合班教学在教师、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的默认下逐渐成了既定的事实。可以说,语言教学的合班现象是中国大学教育的一大特色。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看,合班是节约了资源,但是,是以牺牲学习者的口语实践等课堂参与活动为代价的。在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传统的小班教学已成记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已逐渐转变为众所周知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对于部分教育工作者来说,合班教学不失为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教学理念的手段。在网络日益普及、后现代主义思潮盛行的环境下,高等教育在走向社会中心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受考验。在这样的环境下,高等教育的扩招必然会使涉及教学对象众多的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和争鸣成为焦点。

2.课程体现高职特色的需要

从传统来看,公共英语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译5种语言技能为己任。虽然,在课程发展历史来看,课程在侧重点各方面有所不同,即重在听说还是读写的能力培养曾经历过争鸣,但是,课程发展的中心仍然没有偏离传统的培养路径。随着高职教育由规模发展进入深入改革的阶段,高职课程的改革亦步亦趋,达到了“泛化”的境界。比较普遍的情况是,不少高职院校在面对公共课程改革(主要指“两课”、计算机基础和公共英语课)时,首先,想到的是“取经”――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于是有了“两课”、计算机基础和公共英语课程也必须体现高职特色,也要“工学结合”。在这种改革的大环境影响下,课程的管理者在顺应潮流的同时,采取了课程内容选取方面的革新。于是,出现了公共英语课程“模块式教学”的创新,在强调以语言技能培养的同时,采取折中的办法,引入体现行业或工作场景中的英语知识,以此体现“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课程理念。课程改革实践确实带来了不少新的理念,例如,以工作过程的场景所需要使用的英语知识组织教材学习内容等。虽然这样做增加了英语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但是除此之外,教师和学生在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影响下,面对语言能力培养的渐行渐远,似乎有些迷茫了。

3.课程质量提升的需要

为体现高职特色需要的改革在轰轰烈烈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逐渐告一段落。冷静之余,人们在思考着课程改革的得与失。此时,高职院校示范性建设的集结号已骤然吹响,围绕着高职课程质量的行动正式展开。课程质量的好坏必然有其体现的指标,除了课程成绩、竞赛表现和学生与同行在测评系统的打分外,最直接的就是学生参与证书考试的表现,而在高职院校层次,涉及范围广的计算机水平和英语水平考试就直接成了两个最为重要的指标。在规模发展阶段,尽管学院对课程质量、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水平和过级考试成绩一如既往、同等程度地重视,但是,在教师层面,学生考证通过率始终是对自我工作的一种精神层面的回报。高职教育进入深入改革阶段后,学院急需能直接体现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有较强表现的指标,公共英语课程的过级考试成绩理所当然成为必选。

三、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路径取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有教师、教法、学生和环境并列出了一条公式:课程教学质量=(学生+环境+教法)*教师质量。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从公式可以看出,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路径选取有4个因素,虽然教师的作用固然不可替代,而改革的路径往往也较多选取教师和教法,但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应该是4因素综合的结果。如果仅在环境、教师和教法作努力,忽视学习者的需求,课程质量亦无法保障(陈华胜,2008)。

纵观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过程,不难看出,改革路径的第一个取向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变量中的环境因素的表面上的改变。例如,合班教学,虽然改变了单位内学生的总数,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教法也有一定的提升,但是,这些改变的目的是被动的,并非围绕语言技能的提高而改。再如,为了配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作了充分的改变,但是,在强调工作过程知识的环境下,对于语言能力训练必然会减少。必须指出的是,公共英语课程改革中的教学环境的改革是在高职教育改革大背景下进行的,这条必选取的改革路径也是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始发路径。

相对于教学环境路径的必选,教学法改革路径的选取似乎是教师们各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法宝,少有涉及。其实,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法中不少都是比较成熟且可以借鉴到高职其它课程教学中去的。例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很早时就已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具体的如“交际法、小组讨论法和任务式教学法”等英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法,还是较符合高职教育理念的。随着“做中学”教育理念下的“项目式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中的流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也受到影响,直接体现就是课程教学者们在教学交流中纷纷使用“项目教学”的字眼。有鉴于此,笔者也尝试使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发现在工科领域流行的教学法未必对公共英语课程所有内容的教学适用(陈华胜,2010)。

由公式可以看出,课程改革对于教师质量因素路径的选取其实是最直接且最有效的,然而,这条路径在操作实践的改革过程中最容易出现偏差。例如,绩效制作为一种激励制度是顺应改革潮流的,但是,制度设计如果过于仓促,其执行结果必然会牵制部分教师的积极性的发挥,总体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此外,制度评估手段和变量的单一加剧了制度漏洞的凸显,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四、经验与问题

1.经验

(1)课程改革作为高职教育课程发展的手段,是不能成为其发展的目的,否则,课程改革就失去了其意义。当然,课程改革的过程本身就是课程发展的宝贵经验,经历过课程改革过程的教师明显就是课程不可多得的资源。并且,该项资源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领悟高职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同时,在已有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和坚定了改革的方向。

(2)被动的课程改革很容易丧失课程的性质,即作为语言类公共课程的公共英语,因为其影响面大,课程的一些指标如过级率等容易作为课程质量的参考依据而受广泛关注,但是,课程改革必须在遵循改革原则和明确课程性质之间寻求平衡,否则,课程改革很快就失去原有功能,在掩盖掉课程性质的同时,走了弯路的同时又转回了原点。

(3)现代的课程发展理念离不开传统的课程发展理念的借鉴与吸收,否则,课程改革可能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2.问题

在基于网络平台的现代教育逐渐普及的环境下,传统的公共英语课程如何确立课程发展和改革的方向?课程改革如选取学生为主要路径该如何发展?这些课题作为探索课程发展的主战场必定是今后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

五、结束语

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实践为探索高职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平台,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下,改革的实践者们秉承着传统,为了实现最终的目的,在不同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走过了不同的探索道路,为课程发展乃至高职教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华胜.论PRETCO机试对公共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2]陈华胜.英语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0,(1).

[3]刘春林.高职英语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4]吴敏.论高职英语“二•八制”分层教学[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5]宋梅梅.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7,(11).

上一篇:瑜伽课程总结范文 下一篇:听完课程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