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3 16:46:41

英语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英语教学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CDIO 面试英语 教学研究 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3.049

The Teaching of Interview English for Junior Students in the CDIO Concept

――Take Chengdu College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as an example

HU Shen, CHEN Cheng

(Chengdu College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Sichuan 610000)

Abstract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 of College English course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ve pointed out that the purpose of English teaching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English application, especially the ability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cept of CDIO, the author puts emphasis on English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of students, active and positive spirit, and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Keywords CDIO; Interview English; teaching research;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世界一流企I由于良好的发展机会及优越的薪酬福利,吸引了大量优秀毕业生。然而一流企业(比如: 英特尔、 宝洁、华为)通常采用英语进行面试以选拔人才。许多国内学生尤其是工科毕业生虽然在专业方面出类拔萃,但在外语面试时很多却答非所问、慌乱不已。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和四、六级考试模式让师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仅重视读写译,而忽视了英语听说水平的提高,形成了哑巴英语的现状。

在欧美发达国家,很多大学和机构为应届毕业生专门开设了面试的指导课程,让学生在毕业求职之前,能够接受专业的面试培训。而在国内,许多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就业指导仅仅局限于邀请并协助用人单位来学校招聘,或招聘信息,专门针对外语的面试,尤其是英语面试的指导几乎没有。

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一所典型的工科三本校。在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进行了CDIO 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学从两年延长到了三年。大三的教学和大一大二有明显不同:第一,部分学生通过了四级甚至六级考试,对英语课程的学习失去了目标;第二,大学英语是唯一连续开课三年的课程,部分学生对英语课产生了倦怠心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本项目拟将大三的英语教学工作以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把部分教学任务放在针对就业的英语面试学习上,进行强化训练。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弥补学生对面试英语知识的缺乏,缓解其面对严峻就业的压力,并满足进入一流企业的愿望。因此,面试英语的学习的相关改革一定可以激发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其学有所得,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教学理念

CDIO为英文conceive, design , implement, operate的缩写,业界学者把它归纳为“基于工程实践的教育和学习方法(Project based education and learning)”或者“实践学习法”。CDIO和传统教学的区别在于: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讲授知识为主要途径;CDIO以学习者为主体,学习者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主要途径,即在学习过程中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和任务,鼓励学习者通过自己探索和团队合作的形式投身于目标实现的过程中。

CDIO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科学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针对大三学生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拟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理论指导,并尝试将此理论融入大学面试英语的教学改革中。具体思路为:将项目(或工程)实践设定为课程体系的主线,将项目进展过程中所需的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设定为目标,进而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构思(conceive)是CDIO教学模式的第一步,构思目标是教学实施的关键。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当今就业形式以及各个行业的面试特点,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把学生自身的需求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思辨力、忧患意识和责任感,达到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短板为目的,使其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热情。

CDIO中的“设计”(design)阶段,提示我们围绕所设定的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本课程设计思路是培养大学生在职场中的实际应用能力。面试英语需要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以及该专业求职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水平和关注对象,针对不同专业,进行精准的课程安排。改革后的面试英语课程的结构将由三部分组成:(1)面试准备:为学生提供面试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获取就业信息和制作规范的英文版简历;(2)面试内容:归纳与主题相关的词汇以及在求职应聘中最常遇到的问题;(3)情景会话:通过真实的情景会话,模拟学生的求职面试现场。

CDIO的实施阶段( implement )提倡在课程目标设定完成后,鼓励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过程。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单是教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这已经成为所有老师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在引入基本词汇和句型的同时,不仅要注意英语的基础技能及知识,例如发音、词汇、句式等,还应该注意语句在具体语境或不同面试环境下中的运用,从而让学生构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形成积极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DIO中最后一个阶段――运用阶段(operate)。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教师应设计现场面试情境,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学习关键词汇和使用常用句式实现信息的归纳与总结,实现从听不懂到对答如流的飞跃,同时,通过行业相关术语的积累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更加自信而专业,并且,通过对高频出现的英语面试问题的答案的反复推敲,让学生对面试官的问题面面俱到。最后,模拟面试现场,技巧指导和经验总结让学生积累丰富经验。

3 教学实践和研究

面试英语课程将针对大三年学生开设,在已经大一大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围绕培养实性行听说能力展开教改工作。编写新颖且实践性强的教材,通过教材的编写,为学生提供有指导性和示范性的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参考。总结符合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使本课程有创新、实用、可示范的特点,为学生的就业和整体素质提高打好基础。

3.1 教材编写

目前,国内现在还没有分文科、理科、工科编写的面试教材,笔者经过一到两年的探索和积累,按照不同专业的W科特征,对应招聘单位的特点编写教程。笔者收集世界500强中针对理工科技术岗位和文职岗位的常用面试专题,再结合原版人力资源教材拓展教材框架和内容,根据面试的不同话题、不同阶段分章节编写一部适合三本工科院校的学生学习的面试英语教材。同时通过建设一套完整的科学教学基本文件,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要明确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深度和宽度,并依据教学大纲完善教案。

3.2 课堂实践教学

让学生熟悉面试流程和各种技巧。教会学生面试前和面试后的行为规范,便于学生在面试过程中扬长避短。通过收录的与各个单元相关的词汇短语,帮助学生掌握地道的表达。同时,通过设计求职者在应聘时最常遇到的基本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核心的求职英语,从而积累经验、丰富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另外,在课堂上设计各种情景会话,将学生引入面试现场,熟悉环境,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最后,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将引入卡耐基成功学理念,给学生传播正能量,从而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的特殊手段,将授课内容直观化,场景化。以课件展示现代职场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通过师生交流,教学相长,让学生从被动吸纳知识变为主动积极学习知识。

3.3 课堂实践内容

以完成面试为目标,本课程还将设计个性化课后实践任务。具体内容分三部分:面试前,面试中,入职后。面试前,讲述面试3P原则(positive(自信),personal(个性),pertinent(中肯)及如何制作求职信和简历。面试中讲授如何回答如下问题:自我介绍(self-introduction)、教育背景(Educational Background)、大学生活(College Life)、求职动机(Application Purpose)、实习或工作经验(Work or Part-time Experience)、个人能力(Abilities)、性格个性(Personality)、团队合作精神(Teamwork)、兴趣爱好(Hobbies)、职业规划(Career Goals)、期望薪酬(Expected Remuneration)等等。同时介绍世界500强外企的国家文化,公司的精神、企业文化,提升学生跨文化沟通技巧,凸显个人实力和素养。第三部分为讲述入职后英语。可根据每个行业的特点,掌握该行业核心术语的英文表达、常见英文文书或相应英文口语对话。同时介绍办公室用品单词,例如传真机,复印件等。在完成上课任务的同时,也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优势和缺点,为未来职场做好准备。

4 结语

英语面试课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为目标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教学实践中,学生展现了强大的学习潜力和学习欲望。英语面试能力的提高,不仅学生应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而且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力顺利完成面试的基本内容。

英语教学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生活化;氛围;情境

英语教学生活化是指从实际生活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模拟实际生活化的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英语交流和英语对话,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通过在实际的场景模拟中的交流与对话使学生掌握用英语沟通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中,过于重视应试水平,因此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氛围沉闷,甚至在许多学校造成了学生不愿意学习英语的现象。更为普遍的现象是我国学生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最后连最基本的英语日常对话都不会,英语口语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我国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中,针对英语教学中过于重视应试能力、语法拼写能力、词汇量等转向培养学生的实际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通过倡导多模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以下是笔者通过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探讨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的路径,供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们探讨。

一、提高初中英语教师生活化教学水平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贯彻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英语教师是关键。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发展多年,传统英语教学中对于英语语法、英语句式、词汇量等的讲授是教学的重点。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必须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水平,首先应当树立生活化教学的思想意识,要理解生活化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其次要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有的初中英语教师认为英语教学生活化就是要重点讲解课本中体现生活化的内容,而真正的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是通过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和对实际生活有帮助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中,获得英语语言的感知能力和英语对话、听说、读写能力。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应当生活化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平台,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应当充分体现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而且学习后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提高了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例如英语教材中的问路(finding your way)的课程中,与实际生活比较贴近。教师可以借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让学生体会,当有外国朋友在街上向你们问路时,你们该如何作答呢?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对这样的情境应该不是很陌生,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在我国各大城市生活的外国人很多,学生也有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学习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时,不仅有积极参与的兴趣,而且与实际生活十分贴近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实践,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英语实践能力。

三、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构建生活化氛围及情境

初中英语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初中教师从初中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营造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在教学内容上用生活化的内容,使英语教学过程贴近生活,贴近初中的生活体验和理解能力,使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和充满生活乐趣的过程中实现了初中英语的素质教育。通过生活化的英语教育过程,使初中从语言能力和社会交流能力上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提高,能够给初中的英语教育起到启蒙的作用。此外,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语言环境和场景对语言的理解和实践非常重要,在英语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场景,能够让学生体验相对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在英语实践和应用中的应对能力,对学生的英语口语对话、英语听说有很大帮助。例如在英语课堂上,笔者经常结合教材内容构建相应的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充分体会英语对话环境,体会英语的实践感

觉。例如在学习购物(go shopping)一课程时,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顾客或售货员,同时准备一些准备“销售”的道具如衣服、文具、电子产品等,让学生即兴表演和对话,许多学生在面对不同的道具时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即兴发挥,表现得游刃有余,双方的英语会话水平较高,而另一些学生尽管面对突然出现的道具可能有些措手不及,但基本的英语对话还是得到了锻炼。学生对此也十分感兴趣,许多表现不佳的学生也会在课后自学、丰富词汇量或上网搜索相关的英语对话视频,提高了整个班级的英语学习氛围。

总之,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契机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得以推广和运用,主要得益于生活化英语教学方式能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展了英语学习的空间,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素质有较大意义。

参考文献:

李小碧.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尝试.文理导航,2010(6).

英语教学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一、注重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的养成

“小学的任务就是逐渐地使儿童养成不仅在体力劳动中而且在脑力劳动中克服困难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对这种语言的好奇和兴趣,这是首要的。不过,这种对英语的兴趣会随着知识点的增加,内容的丰富而逐渐变淡,甚至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调动学生的勤奋与毅力等学习品质来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阻碍。

有时,我们会走入一个误区:过分看重游戏的作用。适当的游戏教学可以活跃我们的课堂,可以把知识点在游戏中巩固。但游戏不宜过多,且一定要为英语教学服务,否则教学的重点就会被游戏遮盖, 课堂也会过于松散,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也是锻炼意志的过程:学习——放弃——坚持——取得一定的成绩这样一个过程。教师要陪同并引导学生度过这个学习上的“倦怠期”,冲破他们自己的“极限”,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小学生具有模仿力、表现欲、求知欲强的特点,然而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不喜欢单调的重复和机械的训练。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使教学活动切实有效。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注意力不是一直集中在学习上的,他们会做做小动作,发发呆或小声地说话等。在这种时候,我们可以借用教学的“动”来克服学生的“小动作”,收住学生的心。如在学习单词“football,basketball,volleybal”时,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学生一边传递各类球一边操练所学的单词:“Look, I have a football/basketball/volleyball.”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要设计各种听做、说唱、玩演、读写等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中眼耳口鼻手体脑并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学生动的器官越多取得的教学效果越好。

此外,我们还可以设计比较生动、鲜明、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来为课堂增色,也可以通过制作精美的教学用具和实物将学生带到一个比较真实的情境中,还可以利用歌曲来放松学生的心情……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方式来有效地激活课堂气氛,有效地调动学生投入语言实践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发展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注重英语的“输入”大于“输出”

教师应根据课堂的教学需要和与学生交流的需要恰当地使用语言,使整节课学生都处于英语的语言氛围中。虽然学生不一定能完全明白某些语言的意思,不过教师不用太过担心,可以用自己生动的表情、夸张的语调、明晰的语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并能在我们英语的指导和要求下进行活动。不过,我们要注意一个“输入量”的控制。在小学阶段,语言的输出包括说和写两大板块,输出量是实际输入量的15%—25%。虽然比例不高,但有些学生依然是交际能力差,写作不会写。究其原因,每节课的信息输入少,输出的训练量也不够。教师可以从低年级做起,在学生学一个新句型后让他们用这个句型写话,再随着知识的丰富而拓展。有些教材的语量小,特别是高年级教材没有阅读文段,使得学生的信息接受严重不足。这时就可以从其他教材中选取素材,但要注意结合单元课文的话题来选择内容。只有课程资源挖掘的得当,学生才能受到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发展。

给得太多,学生接受不了,反而影响教学效果。在学生能够承受的程度尽可能多地给他们“输入”英语,让这些内容成为学生“输出”的语言储备,虽然不是立竿见影,但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是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裨益的。

四、注重师生互动,适当减少“Yes or no”的提问

一堂课中,教师与学生多通过问答、对话等方式来互动,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而,有些教师一堂课中问得最多的问题是“Yes or no?”“Are you ready?”“Do you understand?”这类问题,学生回答的不是“yes”就是“no”。这些问题是没有思考价值的。因此,教师要提出一些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如设计一些探究类和发散类问题。探究类主要是对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加以说明,回答“为什么”“你猜想会发生什么?”等。发散类,主要是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讨论客观事物,其主要特点是具有思考性,能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如在教学“Asking the way”的内容时,可用多媒体设计“杨玲在校门口遇到背着包的格林先生”的情境,先让学生猜测“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的问题,在得到诸如“Welcome to our school! / May I know your name? / Can I help you?”等不同答案后,再让学生阅读对话进行对比。然后教师再问:“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Where are they going?”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课后续编对话,使这些探究类和发散类的问题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持续动力。

五、注重课堂反馈与练习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是难以提高教学效益的。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怎么学?学得怎么样?通过学生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课上尽量安排一些时间,可以是下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做一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笔头练习。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笔头练习来获悉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后,我们可以安排一些笔头和口头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内容,也适当布置些家庭作业来养成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但,作为教师自己,不要过多地期待学生在家的复习与预习能力,毕竟他们还是小学生。我们还是要在课堂上解决学生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六、倡导任务型教学,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

新课程要求英语教师要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在课前,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以真实生活为依据,设计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英语教学中常见的任务型活动有:信息差任务、调查性任务、实际性任务和创造性任务等。例如,在小学牛津4A的Unit One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 领书”的任务:a.用英语来领书“:May I have...?”b.帮同学领:“May I have...for...? ”c.分组活动。这样的任务型活动设计让学生体验到英语的实际用途的同时,也能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用英语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教学的改革与更新离不开教师的经验总结与教学反思。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创新,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走出“低效”甚至“无效”,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英语教学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困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101-02

初中英语教学在当今国际化社会的形势下,显得格外重要。在平日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会发现一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了不良的习惯,老师们习惯称呼这部分学生为“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是初中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一大课题,本文对“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愿每位初中英语老师进行交流学习,并希望每位老师都能对“学困生”给予重视与帮助,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窘境成因

1.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使“学困生”增多

师资是一所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没有良好的师资是不能成为一所名校的。新课程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除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外,还组织和调控方面,音乐舞蹈方面以及游戏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然而,随着英语的不断普及,英语教师队伍日益壮大,但这支队伍的素质也成为最困扰我们的问题。部分学生由于缺少英语教师,为了解燃眉之急,将一部分非外语专业的教师转为外语教师,尽管他们曾经通过了四、六级考试,但他们与专业教师的素质还有很大距离。如他们的英语口语和交际能力不强,根本无法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训练。从理论上讲,一名合格的外语教师要具备课堂驾驭能力、表达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从实践上讲,教师要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还要能“演”“唱”“跳”。任何体态语、表情、表达都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的魔力。从实际来看,一些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甚至是照本宣科,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促进其个性特征的发展。一些教师盲目守旧,依然坚信“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灌输式”教学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传统应该教育色彩甚浓,缺乏科研意识,无视学生的自主发展与个性培养。还有一些教师盲目跟风,自己不具备创新能力,却在课堂上大搞创新教法,结果课上热闹非凡,课下学生忘了一干二净。这些教法由于缺乏系统性、目的性,知识内容十分匮乏,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进一步提高广大英语教师的素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迫在眉睫。

2.中小学英语衔接上的问题

从小学升入初中,小学生达到了初一新教材的水平。然而,由于英语在小学不被重视,学生没有与其他课程一样同步达到新教材水平,所以出现了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首先,中小学教材属不同体系。由于教材衔接不恰当,许多学生不能完全适应,积极性与兴趣大大降低,“学困生”的数量自然呈上升趋势。中小学生教师间缺乏沟通交流,他们之间对彼此的教法十分陌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由于学校为了应付考试,对教师有特殊的要求,一些教师不得不“穿新鞋,走老路”回归到普通的教学模式上来。其次,课程落实不到位。调查发现,一部分城镇和农村小学虽然设有英语课,但一周仅安排一节或两节,基本是形同虚设。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偶尔接触英语外,课外时间很少接触,教学效率十分低下。第三,教学方式差异巨大。小学英语是随意而教,知识容量十分小,学生在课堂上有很多时间去做游戏或自己感兴趣的事。而到了初中以后,知识容量突然扩大,原来的上课方式戛然而止,学生们不再认为英语课是好玩的了。

3.非智力因素的问题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本文只讨论兴趣、动机、态度和学习策略四个方面。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渴求获得知识的积极倾向。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对知识进行优先选择,可以使注意力更持久,记忆迅速而牢固。在现实当中,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课堂教学模式,都没有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而有关报道指出,80%以上的“学困生”对英语毫无兴趣,之所以要“津津有味”的埋头苦读,是因为要应付每个学期的考试。学习动机在非智力因素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往往较好,缺乏学习动机的学习将英语作为一种负担,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有调查资料显示,初中学生学习动机不容乐观,近60%的学生目的是为了就会考试,所以目的一旦达到,学习英语的动机逐渐消失。学习态度是指对英语的情感和行为的心理倾向,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一种习得的准备状态,它或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成败经验组织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不端正是孕育“学困生”的温床,一旦形成这种不良的学习态度就很难更正,影响以后的学习活动。良好的学习态度可以使学生积极上进,勤奋求知,发挥主动创造性,否则就会厌学,遇到困难退缩不前。

二、改善“学困生”学习窘境的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就学校的发展状况来看,直接引进高素质人员是扩充师资力量的一条捷径。但这对于城镇较富裕的地方容易实现,对于偏远或农村学校成本投入过大,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此,加强对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关键。学校可利用每年的寒假与暑假时间,让教师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活动,让教师们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理论及优秀教法。每年为教师订购专业的教育教学方面书籍,让教师们在业余时间学习与研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外界专家到本校来讲课,让教师们学习经验。首先要更新教师观念,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发展意识。当然,在不断更新观念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心态,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使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才能自强、自立,勇于拼搏。其次,对教师英语教法进行培训。根据初中生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和运用教材,让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乐趣;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够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组织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在积极快乐中学习。教师要营造浓郁的课堂氛围,除了让学生多听英语录音或扮演节目外,还要开展英语角、英语口语比赛等课外活动,让学生们参加进来。

2.加强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

坚持中小学一个体系思想,小学以听、说为主,多为生活会话,或不时欣赏优美的诗歌和短文,满足小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到了初中就可设计多彩的课堂任务,重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当然,语言基础知识一定要学,但不能“满堂灌”或过细咀嚼,要遵循语言发展规律,用合理的情景导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教材方面,尽快落实中小学的衔接工作。在教学方法方面,老师要保持“听”“说”“读”“写”“唱”“玩”“演”等多种活动形式,用通俗的语言,贴近生活的例子,达到向初中英语教学的平稳过渡。教师要主动去了解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与同学们分享,除师生情感沟通道路上的障碍。为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可以给予一些自己的方法或建议。为学生们创造宽松的条件,给予他们更多的信心。对“学困生”要特殊照顾,缩小他与其他学生的差距。笔者认为集中教学是一项很好的方法,通过集中时间、集中材料和集中方法进行短平快教学,教学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3.因地制宜,积极利用非智力因素

首先,让“学困生”从内心体验到老师的爱心,同学的关心,班级的温暖。教师只有将自己的爱无私奉献给学生,才能产生情感效应,产生强大的影响力与感召力。在平时的互动合作学习中,不把“学困生”作另类看待,将他们分到不同的小组之中,形成“不抛弃,不放弃”的良好风气。“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呵护,责任心与荣誉感油然而生。“学困生”有一个脆弱的心灵,教师要用爱心去呵护,让爱形成沟通的桥梁,让平学困生心里的创伤。有意识的与他们交谈,多关心和爱护他们。在平时交流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措辞,一句热情的招呼或一个期待的目光,都可能成为改变“学困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的钥匙。再次,要注重“学困生”心理健康。大部分“学困生”都有焦虑情绪和自卑心理,教师要多去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尊重、欣赏他们,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最后,科学评价,适时褒奖。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特别的奖项,如“进步奖”“小作者”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对于转化“学困生”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也将进一步加速“学困生”转化的进程。

总之,改善“学困生”学习窘境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项复杂而艰巨任务。初中英语是最易引起学习困难的课程,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只要我们英语老师在教学工作中认真对待这个问题,我相信有很多同学的英语学习会因此而改变。

参考文献

[1]李坚.给孩子们摘下“学困生”的帽子[J].现代阅读,2012,(09).

[2]杨蕾.浅谈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牡丹江医学院报,2008,28(12).

英语教学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首先,寓教于乐,将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是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我在教学工作中开展由学生亲自运用学具进行实际的操作,这样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司考方式也是大有裨益的。比如在对方向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摆棋的方式将对方向的认识具体化,更加直观。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小孩来说无疑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或许开始是本着热闹的心态,但只要肯学,随着知识一点点的灌输,慢慢的培养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让学生亲身经历,用心感悟,我认为这不仅是出于学习知识的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学教学最佳效果的需要。

前面讲的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我的数学课,我自身对于数学教学即老师的角色和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如果能够做到寓教于乐,真正把教学当成自身的一种快乐,这对于优质教学环境的形成和学生吸收知识的加强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老师的奉献精神以及老师的快乐和满足会传递给课堂的每一名学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倾注爱心,做到有教无类但同时又因材施教,在课上反应与课外作业完成以及平时的生活中发现每个学生的闪观点以及每个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争取让教学氛围传递到每一个学生那里。我从来不会对学生板着一张脸,对待学生我总是笑意盈盈,这样就避免学生有的问题因为畏惧而不敢问我,使数学课的课堂不再是难熬的课堂是我内心追求的目标,老师教学愉快,学生学得也快乐,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数学成绩想不好都难。另外就是学生普遍头疼的家庭作业的布置方面,我采取的是一种和学生商量的方式,以及综合学生其他科作业的情况,适当的留些作用,目的就是巩固当天或者本周的学习成果,老师体谅学生,学生也会理解老师的苦心,因此我的作业学生完成的一般都比较好。

其次,将数学教学越来越多的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数学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将数学教学变得变得有意义的方式之一就是将数学从生活中发现,同时也将数学还原回生活,经过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有基本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一种学得的成就感,从而以更加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数学中来。数学是对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的抽象总结反映,但数学学科的产生也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需求,生活孕育出数学。但是教材只是把现实生活作为一个缩影浓缩成一本薄薄的册子,与学生的生活背景是有一定的脱节的,对学生而言,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数学对于生活的意义”是不明确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指引来完成这一过程的转化。

所以,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努力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寻找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尽可能贴近生活的教学环境,同时引领学生运用所学去分析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善于帮助学生解决其在生活中出现的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可以使教学情境尽可能的贴近生活,但生活是动态的,而我们的教学过程则相对来讲是静态的,学生一定程度上是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的,这个时候,多媒体教学的辅助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课堂上,同时这也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式和途径。

新时代的老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运用更加直观的方法让学生真真切切的体会到数学与他们生活的息息相关,让他们在具体的情景之下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又用性,考虑到他们的心里,能用自己所学去解决问题,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十分值得骄傲的事情,也会更加热爱数学学科的学习。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会创设一些情境来丰富我的教学过程。同时把提问的问题生活化,就是把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一种放松快乐的学习环境换来的肯定是学生巨大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的过程,同时小学生又好奇、好动、好问,将这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用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这样不用你去提问,学生自己就会主动去探求结果,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向积极求知的方向转化,将他们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这是一种很成功的理想化的教学效果,学生跃跃欲试,老师加以引导,实现师生的同步发展。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我也会适时的对情境加以调整。

教学情境的设置不应当,应当以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为标准,采用多种方式运用于教学环境之中,比如可以采取积极提问、多媒体、情景再现以及通过游戏的方式,或者运用一种,或者几种兼而有之,随着学习过程的渐进,采取更合适的教学方式。像多媒体等将一些生动、直观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时会帮助学生回忆起记忆中已经掌握的知识,从而使旧知识得以巩固,新知识得以有效吸收。当然,这不是完美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会继续发现新的方式持续创新,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再次、改变单一的评价机制,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不再简单以成绩作为评价衡量学生的唯一评价方式,我努力尝试建立一种开放的全面的评价体系。我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也让同学、家长积极参与其中,这样家长更能全面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情况,同时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也会上升,在学习中体会到自身的转变,积极追求成功与进步,树立自信心。

最后,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

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对于学习的擅长点和盲点也不一样,我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每个学生量身打造专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计划。在教学中,我主要是表扬和鼓励为主,毕竟是小孩子,多给鼓励和表扬更能促使其进步,对于学习成绩靠下的学生,我会给他们以多关心,不放弃他们,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尽我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

英语教学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优化 内化 同化

一、 前 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用多种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方法及措施,帮助学生个体和整体主动认识、调节、发展自我心理,促进学生个体和整体形成良好心理素质,最终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的重要途径。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中迅速开展,广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途径,其中开展各种适合中小学特点的心理辅导是探索的重点。其主要形式有以班级全体学生为主的集体心理辅导和以学生个体为主的个别心理辅导。前者以发展性、预防性辅导为主,后者以补救性、矫正性辅导为主,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自1991年以来,郁达夫中学在上海中小学心理辅导工作经验的影响下,开展了“以了解每个学生为前提;以小组活动为形式;以帮助、了解、自助为基本原则;以形成学生参与并发展为基本目标”的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心理辅导中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心理发展与心理问题防治相结合;个别咨询和全体教育相结合;帮助和自助相结合;尊重和理解相结合;聆听和疏导相结合。”学校成立了心理辅导组,确定了实验班级,并参加了 “杭州市中学心理辅导工作模式研究”(浙江省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BSJ04-92017-92063)。我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教师总结了自己的辅导经验。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有效地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综合效应?目前大多数地区和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往往是孤立的,狭义的,即对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方面的弱点和问题,仅仅通过开展心理辅导来解决。这非常容易形成为“心育”而“心育”的局面。从对我国教育实情分析来看,单纯的开展心理辅导,并不能充分显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实际效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在目标定位上还是在途径探索上,不能局限于单一的途径,而应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展开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应与德、智、体、美、劳教育相互交叉,它建立在人的生理发展基础之上,为发展人类社会文化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在教师。因为“心理学是一门边缘科学,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人的任何行为都与心理活动有关。人的心理活动受多个方面的影响,因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多方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只有在教师的正常心理引导下不断强化,才可能最终内化为学生的稳定的心理和行为。”①从而营造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生态环境。 据此,我校在十年的探索中,特别是近四年来,不断吸收上海、北京、杭州、石家庄及全国各地的经验,积极参与富阳市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性推广的整体研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的、意义、方法逐步明朗化,逐步走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初步建立起以“三化”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研究内容及步骤

本课题主要研究在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如何逐步构建以“三化”为主的工作模式及其操作程序:一是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如何与师德教育紧密结合,并以此为基础,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促进教师教育心理和教育行为的优化;二是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如何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并以此为方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心理品德的内化;三是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融入课堂教学,并以此为手段,提高各科教学过程的实效,提高学校各科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科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和方法的同化。以下简称“三化”。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研究的重点是对近四年的工作进行理性思考,围绕“三化”进行总结。

三、 研究的理论基础

1、全面素质教育理论。同志1998年5月4日和6月1日提出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前提下,提高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理论,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劳动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身体心理素质,强调以身心发展的全面性,旨在重视学生个体身心差异的基础上,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素质都得到发展;强调就每一个学生全面或整体而言,各种素质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的素质是多种素质和谐的整体结合,心理素质决定着各种素质发展的质量水平,甚至决定着学生最终能否成才。实施素质教育必然突出心理素质教育,促使素质提高到新的层次。②

2、教育社会心理学原理。教育社会心理学揭示了"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对象、教育群体和教育行为三者之间心理上的相互影响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其间特别强调教师的心理角色、认知能力、人格特征和教师的风格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教师的期望和学生的期望相互作用,构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即学生以教师的现状为基础,与自我期望循环运行达到整合。当人际吸引成为

师生互动的主力时,正向效应便应运而生。世界教师组织联合会指出:“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素质,有赖于其教师的素质。”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高自己职业的信念,同时,在教与学的关系中,自觉调整自身心理和行为,这对学生发展起着重大作用。③

3、教师效能感理论。教师教学效能感概念来源于Bandura的“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概念(Bandura.1977)。Bandura认为,所谓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根据Bandura的理论,研究者认为,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Gibson(1984),Ashton(1985),Woolfolk(1990) 认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包含两个成分,即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所谓一般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个人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和评价;而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高低的判断。迄今为止,国外许多研究已经表明:教师教学效能感不同是教师在教学效果上出现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教师教学效能感不同,会影响到他们的具体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如高效能感的教师对教学活动更投入,也更易采取民主的方式。正因为教学效能感水平不同的教师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态度和方式,所以反映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上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由于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高低与其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因此,关于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教师心理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④

4、人本主义心理原理。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与心理科学研究成果休戚相关 ,一方面,教育教学过程具有认知方面的因素,认知过程本身是一种智力发展过程,智力促进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C.Rogers)的观点,教育教学过程应该是“把学生的自我实现和人际关系放在首要地位。” ⑤教师教学的直接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是活生生的充满活力的有机体,而学习过程中,应排除强制手段,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过程,并注意对学生责任感、自尊心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关心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过程和成果

本研究在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基础上,主要探索以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为基本思想,以教师素质优化为前提,以德育过程内化和教学行为优化为支撑,全面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提高教师心理素质,促进教师的教育心理和教育行为优化。

学校一切工作成败的关键在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我们虽然经常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但大多数只停留在对表面行为的要求上,缺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的有效机制。许多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经常会表现偏爱、冷漠、放任、权压,甚至体罚等诸如此类的不良行为。教师的这些行为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怎样促进教师教育心理和教育行为的优化?为此,我们通过调查和实验,掌握教育教学中教师行为与学生心理发展的流程趋势,并实施干预措施,证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确实存在着极大的相关性。我们通过全面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强化教师以法治教意识和情感育人意识,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促进教师自觉优化自己的教育心理和教育行为。

促进教师教育心理和教育行为优化是一项具有开拓性但又有相当难度的工作。我们具体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武装教师,提高教师对自身心理素质的认识,促使教师自觉加强自身心理和行为的调适。帮助教师自觉优化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必须从理论上找依据,以科学理论武装教师。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与教师心理和行为相关的角色理论、期望理论、师生互动理论以及有关教育教学的政策法规。我们还摘编了《教师行为与学生心理相关性理论和法规依据》作为学习资料,撰写《教师新形象设计》等论文二篇,用以指导教师调适心理和规范行为。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多次聘请杭州、上海等地的专家来校讲学。杭州市教科所黄淑真老师的《教师心理培养》使教师受到了极大的启发。通过学习,教师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认识不断丰富。许多教师自觉撰写论文,有些论文被市级以上业务部门分别评为一、二、三等奖。我校教师基本建立了以下四点认识:(1)要树立“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这一新观念。(2)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教师产生魅力之根本。(3)提高教师自身积极的心理调适能力是教学和谐发展的有效策略。(4)建立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之一。

2、加强对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了解,帮助教师重新认识自身的教育心理和教育行为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关系。教师心理和行为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存在相关,这是不争的结论,但缺乏科学、有效的数据。为此,我们通过自编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查,搜集有关数据。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心理和行为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747。我们把此结果撰写成报告,获得2000年《人民教育》和北师大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所组织评选的全国中学生心理辅导研究报告三等奖。

我们通过向全体教师公布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使教师深刻认识自我心理和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促进教师自觉地对自己进行心理和行为的优化。

3、运用干预措施,促进教师心理与行为的优化。理论学习和实际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促使教师认识自己心理和行为优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此外,我们通过实施管理方面的干预措施,促进教师在行动上加快改变。我校制定了(1)教师心理健康十条;(2)教师外显行为10条;(3)师德要求10条;(4)课堂行为10条和(5)教师忌语50条。这些条例大多数都是一些常规要求,但真正实施是有相当难度的。我们采用以下方法,保证措施的运行:一是加强行政管理的权威性;二是加强学生对教师评价的客观性;三是加强师生交往的经常性。我们通过两周一次的心理辅导活动,围绕教师与学生人际交往方面开展讨论,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研究的实践表明,通过以上措施,能有效地促使教师优化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主要成效有:第一,教师能主动进行角色扮演和角色转换,主动加强行为调控。教师行为更多趋向于自觉遵循教育政策法规,遵守职业道德,更讲为人师表的行为规范,心理素质不断优化。第二,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有显著变化(Z2=22.99>9.21,P<0.01)。 教师自身心理和行为的转变大大加强了学生心理的正向发展效应。第三,研究后测表明,“SCL-90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第四,从学生的心理日记中发现,学生对教师的外显行为的感受特别亲切,师生间心理距离拉得更近,教师的合理期望在学生身上产生了明显的效能。

由此可见,教师心理和行为的优化,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这是学校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促进学生心理品德的内化。

学校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无论在理论基础和工作任务方面,还是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都有明 显的区别,但两者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这方面诸多专家、学者作了许多阐述。然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渗透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如何在德育工作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目前却尚待探讨。

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学校,其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富阳市同类学校前列。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学校德育工作往往存在"软"的现象,这并不是我们对德育工作不重视,恰恰相反,我们一直对德育工作很重视。问题在于:德育工作仅仅局限于学生行为的“外化”,因而德育的效果不明显。改变这种现象的关键应当在于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在德育过程中充分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巧,促进学生主动认识自己、调适自己和发展自己,从而达到心理品德的内化。

为此,学校围绕以下两方面加以认识和开展工作。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对学校德育内容的渗透,促进学生对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内化。

郁达夫中学重视抓好传统的德育。学校开展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等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政治观念、思想方法、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等较高层次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然而这些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对于初中生来说,往往显得抽象,枯燥。尽管学校教师不断强调重要性和强化管理,但总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我们认为学校在注重公德教育的前提下,还需注意“私德”的培养,即要使学生接受“公德”,还需同时注重对个人自身内在心理的培养,我们主要渗透了自主、自觉、自尊、自律、自爱、自信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正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的:“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为此,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德育工作之中,确定一名副校长分管,教科室牵头,成立心理辅导站、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教务处、政教处予以一定的配合。学校在行政会议、教师会议、班主任会议、教研组长会议上加强宣传,教科室还专门编印《学习资料》,撰文《提高认识,积极开创心理健康教育新局面》、《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绿化我们的心理》等,强调学校德育工作必须真正从学生的"心"出发进行定位,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基础,不断深化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从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在德育过程中的运用,开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我校2400多名学生来自各类家庭,学生认识上存在着差异性,思想品德和行为上的差异性就更大。即使是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其思想上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成绩差的学生,其思想品德状况往往在日常行为中容易表现出来。成绩好的学生,其思想品德往往不容易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他们通常存在着自私自利、高傲自大、性格脆弱、人际关系淡薄等等弱点和问题。然而我们的学校德育通常只注意外在的行为要求,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以及各种纪律、卫生、体育等活动竞赛。教育过程中存在三多:说教多、灌输多、管压多。教育者把自己当成主导者、权威者,学生总是在被动的接受教育,因而极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言行不一。

我们觉得要改变这种德育状况的关键在“外化”和“内化”的紧密结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在德育过程中的运用,努力使学校德育工作达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外化注重知和行的改变,内化注重情和意的转化,只有这两者的结合才能促使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而能够有效地联结这两点的应当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管人在于管心,管住了心就能管住人,管得了人不一定管得了心。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德育工作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德育工作必须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是无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自卑的人,缺乏上进性;不信任他人的人,无法搞好团结;推卸责任的人,必是违反纪律的人;有嫉妒人格障碍的人,容易造成偷窃;有敌视人格障碍的人容易产生攻击等等。为此,我们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来促进德育工作无法解决的学生思想品德问题,实质上又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具体有以下一些做法:

(1)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开展班集体心理辅导。每年级每一位班主任选择班集体心理辅导的一块内容进行备课,每两周一次辅导,各班交叉上课。通过自我意识的心理辅导,指导学生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集体心理辅导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责任感,学生从自身认识的角度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人际交往”的心理辅导,使学生学会怎样处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以及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学会尊重、理解,形成团结活泼的良好氛围;通过“情绪”心理辅导,使学生丰富了情绪体验,学会调控情绪,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多方面情趣,抵制了不良嗜好,提高了学生的承受挫折的能力等等。

(2)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心理辅导。集体心理辅导主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其功能是发展性和预防性的。个别心理辅导,主要是帮助学生的解决个别心理问题,以补救性和矫正性为主。本校心理辅导室通过对学生心理测试,建立了三分之二以上学生的心理档案,客观地了解学生的个性、智力、人际关系、学习适应性、学习能力,这样可以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心理辅导室在每周一、三、五下午第三节课开放,由六位通过专业培训的教师轮流值班。辅导教师在辅导过程中掌握“尊重、理解、同感、保密”的八字原则。这与传统的德育原则有很大的区别,它使学生愿意到这里来倾吐衷肠。来访的学生中,大多数是被老师看成是思想品德有问题的学生,通过分析, 其实都是一些心理发展上的问题。

在个别心理辅导中,辅导教师十分注重辅导的技巧,积极关注,学会尊重,真诚相待。从注视目光、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空间距离等等方面把握到位,使辅导效果明显。

(三)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堂教学过程的结合,促进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和方法的同化。

学科教学是建立在心理科学基础之上的,因为“心理学科跟教学论是紧密相联的,有的甚至很难区别哪些属于心理学范围的,哪些现象是属于教学论范围的。”⑥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学、健康学的知识体系和方法,它与学科教学都有一个共同心理学基础。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45分的课堂学习中度过的,所以学科教学过程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人格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学科教学方法的同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显得格外重要。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情感、意志有机结合的整体心理活动过程。作为个体发展的一种基本素质,心理的健康和人格的健全绝不是通过一门课程就可以实现的,它必须借助于各学科的协调配合和教学过程中的全面渗透。

我校除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和心理辅导活动外,学校提出所有教师应在各科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本身、结合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人格影响与心理疏导。各学科的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氛围,从不同方面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课堂教学过程是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疏导,对各种心理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的主渠道,教师要根据各科教学的特点,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积极开发学生的智力,引导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动机,帮助学生调整和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实践中我们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操作:

1、从学科知识点上去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积极培养学生的良好认知能力和体验水平。如语文教学中,通过选择典型的文学内容,开发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再造想象,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促进情感、思想、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写好心理日记,或写心理感受的系列作文,开辟学生心理发展的一条“绿色通道”;数学教学中,既可训练学生感知、记忆、想象能力及良好的思想品质,又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加深学生的情景活动体验,加强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音乐、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于注重学生情感的陶冶、丰富想象力,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良好审美心理;体育教学注重学生的协作精神,意志品质和竞争意识及良好竞争心理素质的培养。

2、从学科教学过程和方法上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素,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和方法内化在课堂教学中。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学科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方法,其改革力度不大。教学过程重知识灌输,重作业量布置,重教学时间占用,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心理负担过重,造成课堂教学效益不高。针对这种状况,我校1999年正式申报省级科研课题《初中课堂教学效益性机制构建的实践与研究》,并在省教育规划办公室正式立项。在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一个力度较大的措施就是聘请富阳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钟志农老师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原则和方法。从而达到促使教师主动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课题研究中的一个主要思想就是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使学生学会、会学。团体心理辅导课最大特色就是其活动性,提倡主动、参与、尊重、合作、趣味、鼓励,提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力求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我校的课堂教学正是在逐步利用团体心理辅导方法进行改革尝试的,如语文教学的"非指示性"教学实验,数学教学的自主性培养研究等。在市教研室钟志农老师的指导下,我校吴文旦老师的社会学科教学的学生学法研究,包含着浓厚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成分,取得了显著成绩,获得了浙江省社会学科学生学法研究课题一等奖,我校还承担了全省社会学科学生学法研究现场会。

郁达夫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来,“三化”的实践与研究已初见成效。一方面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学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围绕课题,我校取得了以下成果:郁达夫中学心理辅导站被评为杭州市合格站;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2000余人,建立了心理档案;《教师行为优化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初中生品德内化的途径探索》课题,分别在全国、富阳市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团体心理辅导录像《长大的感觉》、《我喜欢》分别获得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录像课评选一、二等奖;在富阳市级以上发表获奖论文30余篇。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科建设、德育工作、艺术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重要部分,促进了这些工作的健康运行,其教学质量名列富阳市首位。

五、讨论与建议

经过十年的艰苦探索,郁达夫中学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深刻领悟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整个学校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还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深化和提高。

1、进一步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本研究是在教师心理和行为优化、学生心理品德内化、教学方法同化方面作了探索,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还需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是隐性的、间接的,其教育效果不是短期内能够看到的。所以,无论是学校行政部门干部还是教学一线教师,都应更多的重视和研究。

2、加强“衔接点”的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是隐性的、间接的,但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素质、德育工作、学科教学之间应有合适的"衔接点"。我们必须在找出“衔接点”上下功夫,使相互之间的关系具体化、明朗化、程序化,有便于更具体、更科学地操作。

3、 扩大“辐射”范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整体工作的影响不仅仅是这三个方面。它本身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深化。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让教师人人都能成为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辐射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学校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要超出学校“围墙”,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结合起来,构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立体网络。只有全方位的辐射,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深入,促进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良好的心理氛围中不断体验、不断成长,达到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

注释:

① 胡宏保《中学生心理教育必须注重整体性和全面性》,载于《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第115页,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

②林祟德《教育的智慧》,第265页,开明出版社出版,1999.1。

③《心理百科全书》,浙江教育出版社,第384 ~388页,《教育大词典》第443页。

④袁华滨 《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与A型性格、教学效果的 相关性初步研究》导师黄希庭教授,来自/jslw/yhb。

⑤项宋萍《罗杰斯的心理研究方法》,载于《心理科学通讯》,1998年第5期。

⑥ [前苏联]达尼络夫,叶希波夫著《教学论》,第38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参考资料:

1、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1

2、林祟德《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1999.1

3、吴中任《中学教师心理素质研究与养成训练》,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7

4、杭州市教科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9

5、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3

6、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出版社,2000.1

7、张冬梅《论心理辅导与德育的关系》,载于《河北师范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4第90-93页。

课题指导:钟志农、孙义农、周红五

课题组组长:任张才

上一篇:固定资产管理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换届选举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