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游戏范文

时间:2023-03-11 22:55:09

心理游戏

心理游戏范文第1篇

如果你快要离开人世,求神给你三分钟,你会利用这段时间做什么?

……

如果有朋友这样问你,别觉得奇怪,这是现在最流行的心理测试游戏。这些看似无厘头的问题,却号称能测出你最真实的一面:你的爱情观、婚姻观甚至性取向等。

有人认为这样的测试很无聊,有人却认为很准,还有人甚至为测试结果所困扰……到底该如何看待网上、杂志上铺天盖地的心理测试游戏呢?

小游戏留下大心结

王小姐最近心里有个疙瘩。这缘于几天前她给新男友做的一道心理测试题,这是她在一本八卦杂志上看到的,很多同事测过都说很准。这道题是问:“如果你有几个番茄,你准备怎么吃?是炒鸡蛋、做番茄沙拉、生吃,还是榨番茄汁来喝?”王小姐的男友想也没想就选了喝番茄汁,测试结果分析――这个人的花心指数高达99%!

本来做测试只是为了好玩,没想到得出这样的结果!王小姐心里留下了阴影,她在考虑是否要和这个男友深交下去,或慎重考察下他,别过不了多久,这家伙真的三心二意,又去追别人了。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本来只是抱着玩玩的心理做测试,最后却不知不觉当真了。这些测试究竟有没有一点科学道理?

心理测试游戏科学性较低

目前流行的心理游戏,有点类似心理测试中的“投射测验”。在此类测验中,刺激没有明确意义,问题模糊,被试者作出反应时,一定要凭自己的想象力加以填补,使之有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恰好投射出被试者个体内在的隐蔽的行为或潜意识的、深层的态度、冲动和动机。

有代表性的投射测验有罗夏测验(让被试者根据单词或墨迹说出自己联想到的内容)、主题统觉测验(被试者根据他所看到的图画,编造一个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等发展过程的故事)、句子完成测验(主试者提供一些不完整的句子、故事等材料,让被试者自由补充,使之完成)等。

和其他的心理测验方法相比,投射测验的科学性相对较低,对测验结果的解释要求却非常高,需要受过投射测验专门训练的临床心理学家解释结果,多为精神分析学派心理治疗师做心理治疗时应用。

真测试编制相当严格

这些测试游戏看似和“投射测验”有些相似,其实两者具有相当大的差距。可以看出,这些测试游戏的编制者在编制中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甚至可能是一拍脑袋想出来的。而在心理咨询时所应用的心理测试的编制则是相当严谨的。

真正的心理测试题编制时要严格按照心理测量学的程序操作;编制好后要进行标准化,做信度和效度的考量,看看所编制的测试是否可信,是否有效,然后还要进行常模测试。而且在临床心理咨询中常用到的心理测试通常是对外保密的,如果被试者事先知道了题目,是会影响测试的真实性的。

从这点上看,读者可以做做那些心理测试游戏作为娱乐,完全没有必要较真。

自行上网测试不可取

前面讲到心理测试题目应当对外保密,不过现在资讯特别发达,尤其是在互联网上,几乎可以找到所有正规的心理测试题目。有些读者感觉自己一段时间心情低落,就会到网上找到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来测试,看自己是否患有抑郁症、焦虑症。有些读者还会找来“卡氏16种人格因素量表”,来看自己有没有人格障碍。

笔者并不十分认同这种做法。真正的心理测试过程也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并不是简单地得出一个分数就可以了,影响测验结果的因素非常多,它其实需要临床心理专家在测试的过程中,对被试者进行观察,甚至还要进行访谈。被试者在测试过程中是否表现出疲劳或注意力不集中,这些都会对最终的结果有影响。心理专家会综合多种因素对被试者的分数作出解释,最后才出正式的心理测试结果评估报告。

心理游戏范文第2篇

是的,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完全避免孩子在入园适应过程中的焦虑和情绪爆发,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就没有办法为孩子提供帮助。

游戏就是一种有效的工具,能够以孩子最容易理解和接纳的方式,与他重建亲密关系,为他补充“心理营养”。

那么,在入园适应的过程中,孩子最需要补充的两大“营养”是什么呢? 亲密感

也就是心理原理中的“联结”。在分离一整天后,孩子首先需要确认:爸爸妈妈依然爱我,想念我,需要我。这项确认并不简单,仅仅和孩子待在一起是不够的,用语言告诉孩子也还是不够,因为孩子必须在心里感受到来自爸爸妈妈的亲密联结。 掌控感

也就是力量感。在一个陌生环境中、作为一个“服从者”待一整天后,任何人都会产生无力感。孩子上幼儿园实际上就是充当了“服从者”这样一个角色。所以,从幼儿园回来,回到熟悉的环境中,回到爸爸妈妈的怀抱里时,他需要增强掌控感,以便抵御第二天的无力感,更好地在新环境中探索和学习。

然而,掌控感也是一种心理感受,大人仅仅用语言鼓励孩子,说他“一定行”,效果往往非常有限。

我们需要为孩子补充“亲密感”(联结)和“掌控感”(力量),而补充的方式也应该采取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比如游戏――孩子的第一语言。

第一类游戏

加强联结,传递亲密

游戏举例1:轮到我抱了

爸爸妈妈一起到幼儿园接天天。天天开心地扑到妈妈怀里,妈妈顺势抱起天天一路往家边走边亲。

路上,爸爸一直迫不及待地问妈妈:“该轮到我抱一会儿了吧?你都抱了半天了。”可是妈妈却说:“你再等一会儿,我还没抱够呢。”

突然,爸爸指着地上一片树叶夸张地大喊:“快看!这里有恐龙拉的粑粑!”妈妈假装上当,爸爸终于把孩子抱到怀里:“终于轮到我抱了,一天都没见到了,真是太想你了!”

这时妈妈很“生气”:“我也想他一整天了呀,我还没抱够呢!”两人“吵”得不可开交。

最后终于想到了好办法:“咱们抬轿子回家吧!”就这样,爸爸和妈妈手搭着手抬着宝宝,三个人一起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游戏举例2:想念果酱

(前提:编一个“想念果酱”的故事并讲给孩子听。大意是:爸爸妈妈想念孩子时,肚子里就会堆积想念果酱,堆得越多越难受,只有把想念果酱涂在孩子的身上,才能缓解难受。)

妈妈下班一进家门就冲向天天喊:“哎呀,宝贝,我想了你一整天,肚子里的想念果酱马上就要满出来了!”

接着,妈妈把天天搂过来,以适合孩子的力度和节奏,把“想念果酱”涂在天天的头上、脸上、后背及四肢上,一边涂一边说:“你知道我有多想你吗?上电梯的时候,我连咱们家住在几层都忘了!”(任何搞笑的话都行)

第二类游戏

增强力量,感受掌控

游戏举例1:听话的机器人

爸爸妈妈变身机器人,由孩子指挥着向前走、向左转,机器人完全听命于孩子,即便“撞到”墙上,也还是听话地继续前进。

这个游戏可以在任何地点玩,抱着孩子的效果更佳。游戏的要点是听指挥,而且要动作机械、面无表情、语气僵硬(机器人的样子你懂的)。

游戏举例2:你逃不掉了

“抓住”孩子,把他搂在怀里,大喊:“哈哈!我捉住你了。让我亲100口!”可孩子挣脱了,你还浑然不知,糊里糊涂地在自己胳膊上亲了一通才发现不对。

接下来再次抓住孩子:“这回我要使出最大的力气,你绝对逃不掉!”结果孩子还是逃掉了。

过程中可以根据孩子的状态调整难度,按照他的喜好设计情节(比如装扮成怪兽、外星人或者恐龙,或者使用仙女的魔法)。不管怎么玩,重点是:你要表现得很努力,但是最终要让孩子赢。

游戏举例3:让我亲一口

早晨,爸爸来到天天床前小声说:“天天肯定还没醒,我来亲他一口!”

心理游戏范文第3篇

如果你没有做过“心理测试”,那就很不赶趟了,“心理测试”已成为热门、时尚、酷酷的词语。那些时尚报刊、各色网站,以及电视节目,纷纷用“心理测试”来包装报刊、节目,吸引眼球。

花哨的题目设置,有趣的假设情境,再加上专家们的解释和点评,年轻人被这些涉及到爱情、个性、事业、童趣等方方面面的小试题牢牢吸引住了,他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笔和鼠标,抢着要将这些试题“一网打尽”!是因为对自己还不够了解,或是因为平凡的生活太无趣,需要寻求趣味……不管怎么样,心理测试总有一款适合你。如果你相信深奥点的,姓名学、八字学、五行八卦,怎么样?如果觉得有点像江湖骗术,那么,生肖+星座+血型也许是经典的选择。“心理测试”现在已经成为都市人离不开的一项生活内容。

有一个游戏叫“心理测试”

10多年前,有本绿皮的翻译书《恋爱心理测试》风行校园,大家兴奋的用铅笔打勾答题,再用橡皮擦掉,换一个人再勾,那本心肝宝贝似的书传阅再传阅。后来越来越多的"心理测试"题频频出现在各种报刊上,从情感到个性,从家庭到事业,这段时期的心理测试数量和品种都飚上去了。那时,网络还不兴。

互联网真正让"心理测试"热潮决提了。各色网站浩瀚的题海几年都未必填得完。老套的“你的心理年龄有多大”、“你的成功倾向如何”、“你的情商多高”基本被摒弃,迅速窜红的是更前卫、更感性的问题,“你该选择什么星座的恋人”,“了解你的配对指数”,“你适合与什么星座的人合作”,“本周运势如何”成为都市男女常谈论的时髦话题,要是没做过几道测试题,或者不了解自己的星座血型特征,那你可就太老土了!从前男孩喜欢这样追求女孩子:“小姐你介不介意让我看看你的手掌心?”而现在的女孩子却喜欢这样了解男孩子:“嗨,你介不介意认认真真、毫无保留地回答我一个问题?”心理测试变成了大众化的游戏。

某些外企大公司招贤纳士时,也使出了心理测试这一“招”。让应聘者端坐电脑前,不考英语,也不考软件应用,一门心思做心理测试题。半个小时里,要面对几百上千道题,回答回答回答……不给思考的时间,不留作弊的余地,要的正是本能的反应。有经验的老板可以从应聘者交出的一长串CHOLSE里,分析出此人性格怎样、性情怎样、甚至性倾向怎样。

自恋的“心理测试”

朋友给我提了一个有趣的设问:假如你有四个心上人,第一个如花似玉,需要用心呵护;第二个是抢来的,她并不爱你;第三个是有名的交际花,能够替你办妥许多事情;第四个蓬头垢面,替你洗衣做饭。突然有一天你决定弃家流浪,会带上哪个?

其实这四个心上人都隐喻你自身。第一个是自恋的自我,第二个是被名利所惑的自我,第三个是受社会规范约束的自我,第四个是真实的本我。我把它“贩卖”给周围的朋友,大部分人都选择了第一个。看来如今的年轻人或多或少地都带了几分自恋情结。

“心理测试”便在这样的心灵背景下,大摇大摆地走来,它迎合了人们对自身个体的关注,和强烈的自我了解倾向。为了解自我,这是这是大部分做“心理测试”者的一种心态,他们在竞争环境中渴望认识自我,而那一道道丰富细腻,又有情趣的题目,就像感觉有人走进其心底,在细细询问着自己。

艺捷第一次做心理测试是在五六年前,从朋友处借来一本台湾杂志,一下子就被其中的“心理测试”栏目吸引住了。“你是个艺术感的人吗?”问题似乎与艺术毫无关系,比如“在海滩上最吸引你的是”海水?沙滩?天空?这些神神秘秘、奇奇怪怪的问题引起了她极大的兴趣,一口气做完了所有的问题。然后仔细计算得分,再对照得分查看最后的分析。分析的结果是,你是一个很有艺术感的人,敏感、多变,热爱身边一切美好的事物,完美主义者,热爱幻想。只是有时候不太切合实际,要脚踏实地。她发现这是个很有趣的分析,它让她了解了自己平时细小的生活情节原本也可以体现出人的性格和感情倾向,从此就迷上了“心理测试”

“只需花费你短短的几分钟就能帮你找出心理上的细节和自己平时不注意的行为,让你满足对自己不够了解又很想看清自己的要求。”艺捷说。

做编辑的翌晏,几乎是个宿命论者,很相信心理测试,看杂志时她从来都不放过“心理测试”,往往首先就翻到那一页,在网上闲逛的时候,也不忘点击“每日星座”。这样做在很多人眼里不免显得孩子气――自己的性格命运就是这些“来路不明”的题目可以昭然若得的么?

“对于生活,有人是充满自信,有人是患得患失,却是每一个人都会体会到的感觉。有时候,心理测试带给人的,往往会是一种非常玄妙的心理暗示。”她说。

她生在夏天,狮子座。属于王者的星座,还有十分良好的财运。每一次有挫折感,她都会自我安慰地查看“星座分析”,自我安慰地说,朝前看吧,胜利总是我的。就像第一次没钱时,对自己说:等待吧,会有稿费汇来的,王者哪会没钱呢?

当然,也有人抗拒心理测试。做心理测试曾是阿黛上大学时最大的爱好,可现在她再也不想做了。她的老板去年年终考核不知从哪弄来了一套心理测试软件,安装在公司局域网上,让每个员工诚实回答,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年终奖。因为老板说的时候很严肃,所以阿黛她们没敢马虎。

阿黛习惯了做心理测试题,因此不知不觉便选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做完后才发现,答案没有修改的余地,直接送到老板的电脑中。她正后悔自己的过于坦白,就听到同事小余一声惨叫,只见他的电脑上跳出一个框,上面写着:“对不起,你的回答前后矛盾,测试将不能继续进行。”大家这才明白,这套软件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出的问题前后相关,如果前一道题你不小心翼翼地用不真实的想法去回答了,后一题你却忘了掩饰时,那你就等着出局吧。

“虽然我的年终奖拿得不少,但是我很反感老板这种做法。以前每次在纸上偷偷地写答案,我总是觉得自己面对着一个最坦白的自己,看着书上分析出的结果,我觉得很开心。可是现在,我的性格让老板尽在控制中,一点隐私权都没有了,想想就觉得很可怕。”

心理游戏范文第4篇

有一次,我问男孩:“你喜欢她吗?”

“不知道,”他说,“但是我知道她喜欢我,有时看到她为了我吃醋、妒忌,我好像……很享受。”

其实,对于“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欢对方的回答,往往可以理解为“不喜欢”。因为装作“不知道”,就可以继续享受对方的付出。即使无法负责任,也不太愿意放弃别人对自己的好,这是人性共通的弱点,尤其在男女关系中更明显。

不玩了

终于有一天,女孩忍无可忍了,求助于我。

“我觉得自己被卡住了,多努力,都走不近。离开,又不甘心。”这种关系僵持了几年,她已经很焦虑了,“我该怎么办呢?” 最后,她说了一大堆对男孩怨恨的话,但是仍然不想离开他。

从世俗的角度,这个男孩是典型的“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但道德层面的是非判断,往往让人看不到问题的实质。

如果一个人被钩子钩住,其身上肯定有一个跟这个钩子相吻合的入口。为什么被这个“三不主义”的男孩吸引的是她,而不是别人呢?因为她身上有这样的一个“入口”。

女孩告诉我,她出生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照顾弟弟妹妹。所以,她爱的方式是照顾别人,而且,她能从照顾别人中得到快乐和价值感。

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场游戏,往往是双方的合谋。他们两个就是这场暧昧游戏的参与者,无所谓受害者。

我把这些告诉女孩,并且提醒她,“怨恨对方只能让你更难以解脱。要为你负责的人是你自己,能不能从这个困境中走出来也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你们之间是一场游戏,你看清楚了,不想玩了,他一个人就玩不成了。”

几个月之后,女孩很高兴地告诉我,当她不再给男孩做饭,开始疏远他的时候,男孩竟然前所未有地对她好起来,而且,对她比以前热情很多。显然,男孩施展自己的魅力希望继续抓住她,并不想游戏结束,但是女孩此时已经“不想玩了”。

现在,他们变成了很好的朋友,女孩开始寻找新的幸福。至于男孩,如果他觉察不到自己的“游戏模式”,并自己走出来,最大的可能是,吸引了另一个女孩,继续玩同样的游戏。

不能自拔

上一个故事中的女孩非常聪明,也足够幸运。她有能力看清楚他们关系中的要害,并有力量从纠缠中走出来。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缺乏这种能力。很多人陷在一段痛苦的关系中不能自拔,一辈子都走不出来。

我曾经遇到这样的一个案例。

一位中年男士写信告诉我他婚姻生活中的种种痛苦与缺憾,长篇累牍地叙述了他的情感历程。

他的老婆是读书时的同学,他们在学校就开始恋爱了,毕业后结了婚。其实,结婚之前,他已经发现自己并不爱对方,但是他仍然跟她结了婚。

因为,他说,婚前他们已经同居了一段时间,他曾经提出分手,但是女方哭哭啼啼不愿意分手,所以,为了承担责任,他结了婚。

请注意,有些人声称自己为了某种高尚的理由,比如责任,才跟自己并不爱的人结婚。一般情况下,这个理由只是自欺欺人的借口。跟自己不爱的人结婚,本身就是对自己和对方最大的不负责任。而那个借口背后,往往有非常隐秘的心理动因。

婚后,很多年他都不想生小孩。他的老婆质问,你不肯跟我生小孩,难道是不爱我?于是,他们生了小孩。

30多岁的时候,他出轨了,对方是他的同事,老婆被蒙在鼓里,他的婚外关系保持了两三年,最后不欢而散。到40多岁的时候,他第二次出轨,又与一位女同事发生婚外恋。他打算跟老婆离婚,然后,跟后者结婚。为了表示打碎婚姻的决心,他把后者带到家中,与老婆见了面。老婆确认他出轨之后,悲痛欲绝,但仍然不肯离婚,并威胁道,“孩子考上大学之前,我不会离婚的,熬死你!”

这一次,为了孩子,他又选择了不离婚,放弃了那位他视为真爱的同事。

为了对女方负责,他结了婚;为了维护婚姻,他生了小孩;为了孩子,他又放弃了重新选择婚姻的机会。如果这是一个电视连续剧,看到这里,观众一定对男主人公充满同情。

隐秘的真相

在读完他的长信之后,我们约了面访。几次面访之后,我找到了这个故事背后的真相。真相就是他并不想离开老婆,虽然他真的不幸福。

问题起源于他的原生家庭(即父母的家庭)。他父母的婚姻并不美满,妈妈经常在家中大吵大闹,他的童年在责骂中度过,所以,他一直渴望自己的爱人是位贤妻良母。他的老婆正是一位世俗层面的“贤妻良母”,她很爱他,能把家庭料理得井井有条,对丈夫和孩子也照顾有加。但是,从心灵层面看来,如果明确知道对方不爱自己,仍然坚持跟对方在一起的人,本质上出于自私,很难称得上“贤良”。

所以,在他的婚姻关系中,母爱的成分超过了。在现实生活中,恋母、恋父模式的两性关系很常见。这样的关系,有两种发展可能性,第一,双方一直满足于这种关系,其乐融融。第二,随着心智的成长,一方或者双方不再满足于恋母或恋父的模式,需要更平等的两性关系,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他们或调整,或分手。第二种可能更常见。

这位男士的麻烦在于,他的心智不满足于恋母模式的关系,但他的人格仍然没有成熟,虽然当时他已经人到中年。通俗地说,他既明白自己并不爱老婆,但是又放不下她对自己的照顾。正是这种本能的自私,让他痛苦不堪,而且,我相信,他的老婆孩子过得也并不幸福。

他的故事中有一个细节,他拉着第三者去家中与老婆见面。他的解释是,为了让老婆同意离婚。但其真正原因是,他没有足够的力量离婚,所以要借助第三者的力量把他从不幸福的婚姻中拯救出来。因此,在这种情形下,很难说他对于第三者有真的爱情。身陷痛苦婚姻而不能自拔的人,对于第三者的感情,往往像一个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稻草。

中国近代史上,有位因爱情故事家喻户晓的人,叫胡适之。他的婚姻来自封建家庭包办,婚后,他有过几段著名的婚外恋,其中,分别有中国和美国的两名女子为了他终生未嫁。这样的一个人,现在,竟然被人当成坚守婚姻的道德楷模。别忘了,胡适生活在一百年前,中国封建文明尚未瓦解的时期。虽然在现代文明的道德中,以人的幸福感为评价标准,而不再是外在的社会伦理。但是,我看到很多人的心理意识仍然停留在封建时代。

一个自己不幸福的人,很难给对方带来幸福;如果对自己都不负责,也称不上为别人负责。

在最后的一次约谈中,我把这些实言相告,并告诉他:“现在的生活是你自己选的,别把责任推给别人;将来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取决于你现在的选择,你要对自己的幸福负责。”

他沉默良久,悻悻而去。

心理游戏范文第5篇

比较常见的对老板的形容词是:情绪化、苛刻、索求无度、善变甚至狡诈。但话说回来,老板也是人,他也有情绪,加上不是身在其位无法感受到的上级压力,这些因素都让他的个性被挤压扭曲。有时候你对他恨得牙痒,在他而言只是想把事情做好而不得不为之。以下是老板级最热衷的谍对谍游戏,我们教你见招拆招,巧妙对应。

心理战一:要命的沉默

某日你突然灵光乍现,脑子里蹦出一个自认为超完美的策划点子,于是事不宜迟,你兴冲冲地向老板献计。不料,你口沫横飞地讲完,接下来,没有肯定,没有赞美,没有更进一步的讨论,有的只是那宛如一世纪长的沉默。局促不安的你,由种种迹象推断:自己的提议大概不怎么高明。

战况分析:冷静一下,稍安勿躁,也许情况没你想象的那么糟。很可能是在那段难熬的沉默里,老板正全神贯注地思考你的提议。下属提出关于公司的重要决策建议时,通常老板不会立即反应,他需要一点时间消化。沉默有可能意味着陷入思考,并评估建议的可行性。老板不能朝令夕改的,决策前当然要考虑周全,三思而后行。

但是如果你还是坚持老板的短暂迟疑并不单纯,其中必有诈,这样的想法也不无道理。根据领导统御的守则之一:对话中,一段短得恰到好处的沉默,是一种向对方宣示权力的方式。甚至它可能是个随机测试,试探你在压力之下的应变力如何。

应对策略:你必须沉住气,就算只是假装的也好。万一那正是你老板对你的考验,不就借机向他展现你的不凡勇气了吗?就算是处在混沌不明的状况中,你也不要乱了阵脚。在广告公司上班的小李说:我向来最怕对话时冷场,尤其是和老板之间的,遇到这种状况,我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说些话来缓和尴尬气氛,但后来亲眼目睹同事做了相同的蠢事,才知道在这种关键的沉默时刻,那些言不及义的话听起来有多刺耳。那次是在部门例行会议上,有位同事在报告完毕后,突然全场一阵寂静,那位同事试图用笑话来打圆场,从主管的臭脸我才恍然明白,那种举动实在太不智了。

处理这段沉默尴尬期的最明智方式是:在脑中读秒,如果超过关键性的十秒,有九成几率,你的主管正在等待你提供更进一步的资讯,以利他做出决策或提出看法。这时,你不妨再多作说明。然后,就可以反守为攻,抛出诸如“还有其他需要我补充的吗”的问题,打破这要命的沉默。

心理战二:挑起内斗

公司争取到了一个大客户,眼看着只要伺候好他,这一年的薪水红利就可以轻松进帐了,他简直是人人眼红的肥羊,但到底谁有这个福气呢?嘿嘿,人人有希望,个个没把握,老板一声令下:大家使出看家本领来争取吧!

战况分析:人是有惰性的,除了严格督促之外,适时地给予甜头、刺激是必要的。老板希望大家竭尽所能地争取,倒不是耍什么手段,他的目的只在激起大家的斗志,最后不管肥羊落在谁手上,得益者都是公司和老板。老板用这一招,抓住的是人性的弱点,大客户就像是肥美的饵,看着它在眼前晃啊晃,哪有不一拥而上各出奇招的,而公司要的就是这股竞争的活力和干劲。

应对策略:面对这样的状况,你也只能勉力而为,深吸一口气,使出自己的能量作漂亮的一击。老板利用人性弱点的用心虽然有点争议,但其动机和目的其实很单纯,只是想点燃大家的竞争力罢了。所以你就向老板证明,你乐于迎接挑战,而且保证有完美的演出。最后,你是否能争取到那超级客户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老板知道,你的斗志高昂,随时可为公司立下战功。

心理战三: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赞美

你顺利完成了一个大客户的提案,你出众的水准和从容不迫的表现,赢得了在场人士的好评,连客户中最难搞定的老总也面露微笑,这下子,公司七位数的进帐应该没问题了。一路上,你反复想象老板可能的反应:嗯,立即发放奖金似乎不可能,不过若能当着同事的面夸奖几句也是满神气的。谁知,老板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做得还不错。但是下次再有对大客户的提案时,你交来的方案可不可以具体一些?”这些话真把你的满腔热情全给浇熄了。原来拼了命地表现,不但没有得到热情的赞赏和肯定,还换来更多的挑剔!

战况分析:也许你不相信,有些老板吝于赞美的本身就是一种赞美。通常他们在面对素质高、负责尽职的好员工时,因为下意识里认定这样的员工不管处理任何事都会令他满意,所以,对员工的出色表现早有心里准备,也就没有惊喜了。但是如果你从不曾得到老板正面的肯定,也不排除是老板心底那只嫉妒的虫在作祟,所谓功高震主,你的出色表现可能带给他强大的威胁。

应对策略:既然老板这么不上道,你只好自己表扬自己,自己鼓励自己了。同时,可不要因此而松懈或应付了事,否则,老板的责骂是决不会吝啬的。

另外,如果你的主管吝于赞美是因为他感受到威胁,也许你可以采取另一种行动,在准备方案的过程中,按时向主管报告进度,这也是应该的。当你的主管感觉到他并未被排除在外,你非常尊重他的意见,自然在你立下功劳时,他会觉得脸上有光,赞美你不就等同于赞美他自己领导有方了?

心理战四:与你猜猜猜

老板交给你一项任务时,只说就和平常的任务没两样。当你想询问更详细的重点和方向时,他草草应付,一副不用我说你都应该知道的姿态。两个星期后,你依照自己的想法完成任务呈报,旋即惨遭退回:你有没搞错,这不是我要的东西!这下可好了,你终于知道他不要什么了,但是对于他要什么,还是云里雾里。难道要一直猜到底,然后又一次次地被退件吗?

战况分析:极有可能你的老板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恨老板》一书的作者鲍伯・魏斯汀认为,也许那些付了薪水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老板们,只是想要你多提些可行性方案,让他有所依据,再逐渐构筑出他想要的内容。也不无可能,你的老板想借机试探,看你有多大能耐,看看在他不给提示、不指明方向的情况下,你可以交出什么样的作品。

心理游戏范文第6篇

对于学生来说,玩是它们的天性,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与成年人的生活,工作和服务同样重要的意义。”他认为未来活动家的教育,首先要从游戏中开始。因此如何评价学生爱玩游戏,不能单以简单的肯定和否定,尤其是在全国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的处理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处理不好甚至会给社会带来隐患。本文试图想通过对学生玩游戏的心理分析出发,阐述一下学生玩游戏的利和弊:

从电脑游戏的积极意义来看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以放松学生学习的紧张压力,获得玩的享受和快乐

长期以来,许多家长、教师往往只要求自己的小孩考第一——数学第一、语文第一、小学第一、中学第一、大学第一,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的心理压力更大,而电脑游戏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以获得快乐,这可能就是学生迷恋游戏的一个重要心理原因。一台电脑,一张盗版光碟,带来了无比丰富的游戏形式和游戏内容,坐在家中,按照自己的想法统领军队、操纵股市、广交朋友......等变化多端的游戏,满足了学生在紧张学习压迫下的自我成就感、新奇感和紧张剌激的心理需要。

二、电脑游戏可以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

现代社会的文明往往给予儿童的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的个人小天地,生活中缺少同龄人中的玩伴,而此时的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旺盛时期,现在社会上开发的电脑游戏软件不但为其提供了一个、甚至于多个玩伴,而且游戏的内容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军事才能方面的(如红色警报),有经济投资方面的(大富翁系列),有侠客型的(如仙剑奇侠传),有足球(FIFA系列)的,有斗智斗勇的(帝国时代),......适当参与可以锻炼自己在各个方面的才能,更重要的是随着游戏内容的不断变化,成败得失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犹如亲身体验,为自己的课余生活增添色彩。

三、游戏锻炼了学生灵活的应变能力

现在社会上开发的三维动画游戏,设计精巧,人物完善,事态的发展具有不可预见性,随机的场景变化多种多样,因此对于游戏者本身来说要想操纵游戏,就得有清醒的头脑,灵活的键盘操作,及时的判断等各个方面的能力要求。所以说游戏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适当地玩游戏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

游戏软件的程序设计逻辑完整,学生可以直接打开游戏程序,参与游戏程序的设计和修改,可以让游戏的发展随着自己的想法去实现,体验游戏程序的无比魅力,甚至可以激励学生自己去编程开发属于自己的游戏,象我班的张文同学已不再满足于现有的游戏,已动手编制一些自己的游戏程序,虽然如他自己所说:游戏内容很弱智,但至少可以提高其自身的动手能力,培养其自身的创造意识。如教师能加以在编程方面的正确引导,也许将来可以为我国的软件开发事业培养出杰出人才也未必可知。

然而,对于以“学为天职”的学生来说,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玩游戏上,势必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以至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转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趣的游戏内容,精彩的游戏画面极大地剌激了学生的感官,很容易让其上瘾。青少年本身心理自制能力较差,玩必丧志,就我班几个常玩游戏的学生来看,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学习热情低落,甚至如张**同学,作业的完成以是否给玩游戏作为交换条件,不给玩游戏就不做作业,做多长时间作业要玩多长时间的游戏,结果导致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及时完成,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像徐**同学,为了达到玩游戏的目的,不遗余力想尽办法来对付家长和教师,为了有足够的时间玩游戏,欺骗家长:学校每天要补课到7:00;因为玩游戏而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却欺骗家长作业太多无法完成,给班级和学校造成极坏的影响,长期下去,势必会遏制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

二、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电脑的屏幕具有一定的电磁辐射,现代医学研究表现:长时间接触电脑,会引起神经衰弱、视力下降等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疾病。经全班同学的调查表明,常玩游戏的学生视力100%偏低于较少玩游戏的同学。上文提到的张文同学,虽才读初一,但视力已达到五百多度。长时间心情紧张的端坐在电脑前,不良的端坐姿势也可能引起脊椎畸形发育,甚至“驼背”。笔者曾做过类似的试验,超过二小时端坐在电脑前,事后发现肩周疼痛,眼睛干涩,身心感到格外疲劳。

三、产生人格的缺陷

由于现在很多游戏本身内容上的不健康,加上青少年缺乏对事物辨别是否的判断能力,很容易由此而引发人格发展的不健全。我班前些时间出现的“恶性语言”传播事件就是由于少数学生模仿游戏中的人物所致,加上游戏中“英雄、美女”的不良现象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健康。虽然电脑游戏可以为学生带来玩伴,但毕竟只是人机对话,如长时间得不到纠正,甚至远可能引发儿童孤独症。而且网络游戏的不断完善,可能还会为学生接触黄色污染开辟一条极为方便,而家长难以发现的隐密通道。

鉴于电脑游戏的种种因素,作为家长、教师应注意到:(1)要引导学生学会控制,不会因玩游戏而荒废学业,家长应密切配合学校做好引导工作,以降低因电脑游戏而带来的负面影响;(2)遇到班上大面积谈论游戏的现象,应立刻加以制止,并正确指导学生平时言谈应朝着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增长才干的方向而努力,培养良好班风;(3)提倡学生应该玩高雅的游戏,玩应立足于有利学生动手,动脑,有利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的成长。

几点思考:(l)学校教师是否应该引导学生玩游戏。

(2)在教师在本身不熟悉游戏内容的情况下,应如何评价游戏本身的内容是否健康向上。

(3)学校正常的计算机教育是否应溶入游戏内容,更专业性地指导学生处理好游戏与玩的关系。

心理游戏范文第7篇

假设你见到两个女孩正在窗口看风景,你认为她们看见以下哪个画面?

1.一对情侣在谈情说爱

2.一个老头在偷超市里的东西

3.对面高楼有对夫妻在吵架

4.一个美丽的少女在街上遛狗

5.有个小孩被人推落游泳池

选择1.一对情侣在谈情说爱

你个性较被动,要他人推你才动一动,不会主动发掘新鲜玩意,平常又不会多去玩,生活平淡乏味。但你又是个不甘寂寞的人,无聊时最喜欢于窗边偷看对面的屋内情况,又或是偷翻家人抽屉,其实你偷窥的欲望不是太大,只是想打发时间,没事找事做。

选择2.一个老头在偷超市里的东西

与其说你偷窥,倒不如说你极度八卦。表面上你不屑偷窥这种行为,但其实好奇心相当强烈,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理,上至公司机密,下至鸡毛蒜皮的事你都有兴趣,从中知悉不少秘密,令你有种“能知天下事”的优越感,还可以跟其他同事交换情报。

选择3.对面高楼有对夫妻在吵架

在自卑感作祟下,你做什么都没有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其他人。长久以来你遭受身边的人忽略,无法抗拒或改变现在的处境,内心深处有一股抑郁。当你偷窥别人时,这种鬼鬼祟祟的感觉令你心生兴奋。通常犯罪的偷窥狂都是由这种心态演变而成,所以你要好好控制自己。

选择4.一个美丽的少女在街上遛狗

你好色。平常就算不说下流话,但脑子却会没闲着,想着性事,暗地里更有偷窥人家换衣服、洗澡的冲动,但其他跟性无联系的事情,就不能勾起你“关心人”的欲望。好在你这个人心无城府,不会处心积虑设局偷窥人,不过遇到。“好东西”看时你自然不会放过。

选择5.有个小孩被人推落游泳池

你的工作压力太大,经常把神经拉得紧紧的,就算放假都不会松懈,不是忙这就是忙那,常弄得自己精神紧张。有时你会发觉自己有种不经意的偷窥欲,这种来自压力的症状令你有解脱的感觉。你要是不好好改善目前的生活习惯,长久下去小心泥足深陷,成精神病。

意识碎片

令你陷入尴尬的测试问题,使你左右为难的测试选项,这样的测试你做过没?请做好心理准备,建议单独进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一、以下两种情形,你会选择哪一种?

A.一个星期都动弹不得。

B.整整失眠一个星期。

[解答]你是自由恋爱派,还是相亲派?

A.你属于相亲派,因为你很怕麻烦,觉得靠自己找对象不保险,万一被骗了,受伤的人是自己,通过相亲,至少能掌握对方的状况与家世背景,遇人不淑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B.你是标准的自由恋爱派,认为只有自己才最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你会努力地寻找人生伴侣,就 连睡觉做梦时也在想这件事。一旦发现理想对象马上展开行动,虏获他的心。

二、你会选哪个?

A.你上厕所时被他看到了。

B.他上厕所时被你看到了。

[解答]找出你的色情程度

A.只要一看到杂志上的色情报导,或是看到电视上的一些亲热镜头,你就会不自觉地脸红害羞。在异性眼中的你是个纯情派,但其实你早就有过这些亲热体验,只是不说出来罢了。

B.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对于这方面的事会更加感兴趣。你会看相关杂志、书籍吸收知识,所以难免会被人误以为你非常好色。但其实你只是知道而已,却从未有过这方面的经验。

三、一定要选其中一个当男朋友的话,你会选谁?

A.身高40公尺的超人。

B.身高15公分的一寸法师。

【解答】会跟什么样的人结婚呢?

A,你的未来老公,应该是个值得依赖的人,个性稳重,能保护软弱的你,他的年纪应该会大你很多,且事业有成,足够让你拥有幸福安稳的生活。

B.你的未来老公会是个可爱的大男孩,有点小任性,喜欢向你撒娇,你就像他的妈妈一般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他的年纪应该是比你小。

心理游戏范文第8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060-01

当前,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认为,将心理游戏引入思想品德课堂,能有效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能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提升个性品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学术界普遍认为,心理游戏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活动方式。它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来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力。在此,笔者谈谈思想品德教师设计心理游戏的原则。

一、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原则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在内心深处渴望得到尊重,希望能获得赞扬,希望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被他人所关心等。思想品德教师在设计心理游戏的时候,应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原则,使游戏更具有针对性。

例如,教学《走向自主》(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一课。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开始追求独立自主,交往的重心转向同学和朋友,面临认识自我的问题。根据初中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可以围绕“学生能正确认识、客观地评价自我”的内容来设计心理游戏,游戏的主题为“旧我与新我”。具体设计:上课前,让学生准备剪纸、文字和图片等(可从旧报纸、旧杂志上剪下)。上课时,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中央画一根竖线,要求学生在竖线的左边用剪纸、文字和图片等展现过去的“旧我”,在竖线的右边也用剪纸、文字和图片等描述未来期待的“新我”,并与全班同学分享。同学甲在纸上展现过去的“我”是“内向、胆怯、自卑、孤独”的,期待未来的“我”是“受大家欢迎,拥有过人之处”的。然后,教师以同学甲的情况为切入点,组织小组讨论:如何帮助一个内向、自卑的孩子变成胆大、受人欢迎的人?这样的游戏,能让学生把握自己的性格特征,客观地评价自我,克服性格缺陷,不断完善人格、走向独立。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风气渐浓,学生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成功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以实现课程目标为原则

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引入游戏,并不是简单地为了好玩和有趣,目的是通过玩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思想态度。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在设计心理游戏时,应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紧扣课堂的教学主题,做到“教学内容为主,游戏为辅”。

例如,教学《集体的力量》(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下册)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集体力量的伟大,可以设计“雨点变奏曲”的心理游戏: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通过肢体碰撞发出不同的声音。教师提前与学生约定肢体碰撞发出的声音所表达的含义:手指对碰表示“下小雨”,双手拍腿表示“下中雨”,双手用力鼓掌表示“下大雨”,跺脚表示“下暴雨”。游戏时,教师让全体学生闭上眼睛,然后发出游戏指示:“夏天来临了,原本晴朗的天空飘起了小雨。雨越下越大,变成了中雨。然后,一阵风吹过,变成了急骤的暴雨。”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通过肢体碰撞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个游戏,能让学生直观地对比个人发出的声音与集体发出的声音,从而感受到个人力量与集体力量的区别,领悟到集体力量大于个人力量,从而成功实现了课程目标。

三、以趣味性为原则

富有趣味性的心理游戏,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想品德教师设计心理游戏时,应注重有趣,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参与。此外,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设计游戏时应该控制游戏的时间、游戏的尺度、游戏的分寸等,避免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例如,教学《我与老师交朋友》(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师生沟通的益处,教师可设计“盲人旅行”的游戏:学生把眼睛蒙上充当“盲人”,体会一个人行走孤独无助的感觉。之后,教师充当“盲人”的“拐杖”,为“盲人”领路、解答疑惑等。学生到达终点之后,拿下蒙住眼睛的布罩。之后,教师自己蒙上布罩充当“盲人”,当走路时遇到困难,就说出自己的无助,并向学生寻求帮助。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理解了师生彼此合作、彼此沟通、彼此信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运用心理游戏,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寓教于乐,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思想品德教师应精心设计心理游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心理游戏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影视艺术;儿童化心理;游戏心理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西方思想界就开始了一场蔓延全球的思想论争,这就是世界性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以它的“冲破旧范式、不断创新;蔑视限制、反叛权威;去中心、消解,多元论;非同一性”的特征,成为半个世纪文化思想领域的热门话题,并对文学、哲学、艺术等多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游戏本是儿童成长过程中认知自我、认知世界的一种活动,但是在后现代语境中,游戏心理成了一个时代的特征,贯穿于文化艺术领域,对影视艺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后现代思潮与后现代影视艺术

后现代主义是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吸收了现代主义的因素同时对现代主义又有了超越和突破。美国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杰姆逊描述道:“后现代主义文化已经是无所不包了,文化和工业生产和商品已经紧紧结合在一起,文化已经完全被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

后现代主义是一套价值模式,是一种精神,它的特点就是无中心、无权威、无深度,表现为边缘化、平面化、零散化,常常采用模仿、戏讽、拼贴、混淆、玩笑等修辞手法,来消解规则和秩序。

电影、电视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技术支持的本质,决定了它不断受到科技发展影响的命运,具有鲜明的机械性。而高科技对艺术创作的参与,正是后现代主义重要的表现特征之一。另外,当代电影、电视综合了多种艺术元素,以其视觉和听觉多方位的震撼成为当今最有力量的大众传播媒介,同时市场化经营又使影视披上了商业性的后现代外衣。后现代主义忽略了创造性和主体性,使模仿和复制成为最常见的手段。而电影的胶片摄影和电视的磁带录制也决定了其复制性。

电影、电视使静态的画面表现为一种运动,从而创造了连续运动的幻觉,用图像带来的幻觉为我们制造了一个拟象的世界。“拟象理论”是后现代文化的重要符码之一,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内的中坚力量。后现代影视就是消解了真实世界与虚幻世界的界限,让人们在拟像世界里实现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缺失的愿望,完成“梦工厂”的作用。

所以,作为大众媒介的影视艺术,用大众化通俗的方式迎合消费者泛娱乐化的需求,提供了消遣性的“原始魔术”,为受众制造了一个尊崇“快乐原则”的本我至上的游戏狂欢文化,成为后现代文化游戏特征的最直接的表现。

二、后现代影视艺术的游戏化表现

后现代影视艺术模糊了高雅与世俗、艺术与生活经验的界限,对崇高感、悲剧感、使命感进行疏离和拆解,这种反权威,反原则的游戏精神,给影视艺术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其特点表现在影视剧创作的叙事中,出现了线索片段式、情节搞笑式、结构梦幻式等具体表征;表现在创作思维上,无厘头解构了传统的大无畏精神,兼收杂取,使人和事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意;表现在表演风格上,狂欢嬉闹的喜剧效果,非原则和戏仿的语言游戏都成为影视剧追求的新范式;表现在时空处理上,打破逻辑性和连续性,将时空作为玩具,随意拼凑。这些特点尤其在电影中表现得更加突出。

(一)电影创作中的游戏化表现

首先,电影的叙事方式和结构的游戏化。传统经典叙事模式遵循冲突的形成—发展—高潮—结局的原则,后现代电影往往突破常规叙事,淡化情节甚至割裂情节,将线索块状化,故事零散化,多条线索在时空的随意变换中呈现多元叙事,忽视逻辑关系,悬念和不确定性使影片多有开放式的结局。例如,《月光宝盒》在不强调因果关系的前提下,时空如玩具般自由转换,一度变成“心理时间”和“心理空间”,使情节跳跃,结构零散。其创作思维的非体系化,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后现代电影的叙述角度讲求多边化,试图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展开同一个故事。

其次,后现代主义电影多采用拼贴、戏仿、无厘头、解构的手法。后现代电影的情节由许多经典、搞笑、讽刺、调侃的片段模仿或拼贴而成的,使情节呈现无厘头的状态,用“狂欢”化的形式营造出喜剧气氛,在哄笑的过程中把一切崇高与严肃都颠覆了。电影《阿甘正传》中的拼贴手法的使用,消解了历史的严肃,消除了等级和尊卑以及人们对英雄和伟人的崇敬,把美国历史化为个人的成长经历,其游戏性给观众带来新奇的感受,成为极富后现代特性的代表影片。

最后,后现代主义电影的语言是广场狂欢式的语言。现代主义电影往往强调着人物的使命和历史责任,后现代主义强调平面、追求表层的感官快乐。所以语言不再是生活的凝练,而只成为搞笑、调侃的工具。在后现代的语境中,模仿、抄袭的互文式语言和无厘头语言是最具代表性的,它颠覆了传统的语言规范,成了一种文本符号的游戏。 “它通过插科打诨、打情骂俏、粗俗肮脏式语言创造出一种混杂式语言,来满足口腔式,解构单纯化刻板式的叙述语言,传达现代式话语的幽默、诙谐色彩,营造狂欢式语言氛围。”①例如《大话西游》中人人熟悉的经典台词,很多是对《重庆森林》的模仿。

(二)电视节目制作中的游戏化表现

当代电影被印上了深深的后现代文化的烙印,而电视在包装、策划和制作上也都充分传递着后现代的声音。从21世纪开始,电视节目的分类出现了模糊化,各栏目间不再具有明确的界限,出现了一个栏目内存在多种艺术模式的现象。谈话类节目可以加入器乐表演,也可以有歌舞、短剧等其他艺术表演;新闻节目可以采用方言娱乐评论,中间穿插些民间风俗的介绍;综艺类的节目加入了更多的游戏环节,满足观众的参与需求……总之,娱乐化、游戏化成了后现代电视的主要追求,一度出现了泛娱乐化的倾向。并且各地方电视台跟风严重,极尽模仿、复制之能事,使遍地开花的现象成为中国电视业的特色。对于电视节目内容,由于经济驱动的模式,制作方为讨好受众,控制了严肃节目的数量,不断向通俗、娱乐、游戏的方向迈进,导致节目质量下滑、粗陋低俗的严重后果,这充分显示了后现代主义模糊界限、消解严肃和精英,用混拼、杂耍和模仿追求唯乐的游戏精神。

三、后现代影视游戏化的精神分析机制

游戏是伴随动物和人类而生的,是动物和人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娱乐。柏拉图认为,游戏是一切幼子(动物的和人的)生活和能力跳跃需要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模拟活动。游戏本是专属于儿童的休闲娱乐活动,但在当代游戏主体已从儿童扩展到了成人,而游戏的娱乐目的却没有改变。成人的游戏心理与儿童有着相同的存在合理性。

(一)影视艺术传播方式 “儿童化”的心理阐释

精神分析学家拉康指出,儿童在一定的发展阶段,是通过照镜子来认识自身的。儿童在思维过程中经常会用这种“镜像自我”完成自身的认同。但这个自我镜像同影视中的影像一样,都是一种幻象。无论是照镜子还是看电影电视,人们都会为了观看到自我的影像而兴奋和。这种儿童的“镜像”心理,在影视艺术中决定了人们观赏时对虚幻影像的认同。人们在欣赏电影、电视节目时,会在主动控制影像的欲望和被动接受的矛盾中观赏,限制了创造性和自主性,并采用直观的影像阅读方式取代了文学阅读的方式。这是一种退化机制,由成人的思维方式退化为儿童思维,从而产生儿童认识事物的新奇感和愉悦感。儿童的“镜像自我”只是一个幻象,需要借助于想象才能完成。②“镜像阶段”开启了儿童的想象大门,电影电视则开启了受众的想象大门,成为影视艺术调动受众完形心理、将离散的静止图像连续化的心理机制。儿童化的思维方式集想象、游戏与娱乐于一身,是一个延续的心理过程,它可以影响到成人时期。电影电视独特的传播方式,让所有的成年人在梦幻般的观影情境中,按照童年时的“镜像阶段”,来认识虚幻的影像世界和自我的关系。影视为成人提供了一个回归童年的机会和途径,使成人得到了儿童自为游戏时的愉悦和兴奋。

(二)影视艺术是释放本能的影像游戏

儿童的游戏天性是与生俱来的,是本能,大部分的儿童游戏都是自为和自由的。可是随着进入成人阶段,由于所受的教育和环境的变化,或者是社会文明性的影响,儿童的游戏的自为性受到自身和外界的干涉和压制,从而失去了自由。而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被压制的情绪或者本能并没有消失,而是进入到潜意识中,在适当的时机,借助一定的媒体释放出来。

弗洛伊德认为游戏遵循快乐原则,并具有发泄愤怒、减少焦虑、抒感、缓和心理紧张、发展自我力量等功能。游戏让人们脱离现实而在想象的空间满足个人的愿望。游戏可以使人摆脱消极情绪。

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格局中,人们必须面对沉重的生存和竞争的压力,身心疲惫使人们具有追求娱乐和释压的需求。而影视艺术成为后现代最普及和最受欢迎的大众媒体,影像的本质及传播方式的儿童化承载了人们回归童年的要求,同时继承了游戏化的本能特性。在安全的环境中观看电影、电视,就是一种虚拟的儿童自为游戏状态,是一种释放压力的过程。尤其是在主体丧失、怀疑一切的、追求混杂和拼接的后现代语境中,影视艺术等大众媒介,正向平面化和游戏化不断地深入。

(三)影视艺术是童年情结的寄托

在精神分析中,无论是弗洛伊德还是荣格的理论,都认为情结对于人的一生非常重要,而情结主要来自童年时的心理冲突。童年是成人心理的源泉。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拥有过人生的幸福时光——童年,所以每个人都有延续童年的强烈的愿望。而生存压力和对社会环境的不适应,使人们找寻着虚幻的童年世界,迷恋着童年的美好印象。影视艺术作为一种影像游戏,提供了人们逃避现实、获得虚拟情境重拾童年感受的机会。童年情结是人们在特定的观影方式下,主动参与、主动想象的心理基础和决定因素。后现代影视浓厚的游戏气氛和游戏本质,尤其能弥补人们失去童年的痛苦,用轻松的、无目的和无意图的内容和方式,带来一种自为、自由的状态。而影视传播的信息内容和传播方式,使人们在获得游戏的同时,接触到内在需求及外在力量的自我,并借以发现自己的能力。

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影视的镜像思维方式、儿童游戏的本质以及回归童年的心理基础,使影视艺术具有狂欢文化的特性,满足了后现代文化环境下受众追求娱乐、颠覆传统的需求,把后现代主义的反权威、反原则的游戏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

注释:

① 王春平:《建构与重塑 狂欢与形变——后现代主义电影美学意蕴探究(下)》,《艺海》,2009年第9期。

② 李法宝:《受众心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1页。

[参考文献]

[1] 李法宝.受众心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2] 宋家玲.影视艺术心理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3]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 游飞,蔡卫.世界电影思潮[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5] 王春平.建构与重塑 狂欢与形变——后现代主义电影美学意蕴探究(下)[J].艺海,2009(09).

[6] 张志永.“大话”的由来——后现代语汇对当代广播电视文化的影响[J].教学研究,2010(12).

心理游戏范文第10篇

一、活动背景:为宣传心理知识引导健康人生,提高心理素质,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为此我们将开展团体心理活动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现开展“踩气球”“生死与共““同舟共济”“信任背摔”四个心理励志游戏。

二、活动主题:关注心灵,促进身心健康。

三、活动对象:以本协会成员为主。

四、活动目的:加强各成员之间交流,丰富课余生活。

五、活动地点:操场田径场

六、活动时间:**年10月10日下午3点

七、活动材料:奖品(本子)7份、报纸5张、纸壳子6个、计时表(可用手机)护垫(体育器材室)2个、尼龙绳一条、桌子一张、气球两袋。

八、活动安排:

1、主持人:周佩佩助手:梁羊玲周小云

2、物品管理(财务部饶奇峰)

3、物品购买(周海英、刘洪魏)

4、游戏场地选择(李诗)

5、游戏结束主持人宣布获奖名单会长龚彬副会长王雪刘露吴文海颁奖

6、工作人员收拾场地。(戴华辉,陈海龙,李小华,黄猴敏,杜灵,严平、梁峰)

九、游戏

(1)踩气球

道具:气球若干(不少于200个)人数:30人(具体人数可以以情况而定)

方法:两人为一组,组员全部进入到一个规定的区域内,两人三腿,每组系5只气球,互踩其他组的气球,最后还未破气球组获胜。(在游戏中,一旦该组的气球全被踩破就被淘汰,就要退场不能再踩其他组的气球。)(可男女合作,或两男两女)

2、工作人员帮参加游戏的人员绑气球(周雪云吴梦瑶许鸳鸳张丽肖振华)

3、游戏规则宣读(主持人)

4、登记获奖人员(秘书部吴丽芳安排一人员)

5、现场拍照(宣传部徐朝安排2人)

6、调动气氛人员(孙菊周雪云胡月程黄猴敏)

(2)、生死与共

道具:不少于报纸10张

人数:约20人

方法:主持人挑选6对选手(1男1女为1对,男强壮,女瘦小),助手在每对选手面前的地上铺开1大张报纸。主持人讲解游戏规则,告知最后从报纸上站不住的一对选手即为第一,并与助手示范一次。各对选手站到报纸上,主持人计时,数10下,坚持不住者淘汰。助手把进入第二轮的各对选手面前的报纸对折一半,选手站上去,主持人计时,数10下,坚持不住者淘汰,如此循环,知道胜者决出。

流程:1、游戏规则宣读(主持人)

2、托两组(严平肖振华、梁峰胡颖相机随行)

3、登记获奖人员(秘书部吴丽芳安排一人员)

4、参赛人员一人一个棒棒糖(秘书部吴丽芳安排人发放)

5、秩序维持(组织部)

(3)、同舟共济

道具:硬纸箱6块

人数:不定(不少于6人)

方法:两人为一组,主持人讲解游戏规则,先每组站在各自纸板上,手里拿着一张纸板当架桥用,每组组员脚不能粘地,架桥式的走到目的地,先到者获胜。(粘地组就被淘汰出局)

流程:①参赛人员一人一个棒棒糖(秘书部吴丽芳安排人发放)

②托一组(胡颖吴梦瑶相机随行)

③登记获奖人员(秘书部吴丽芳安排一人员)

④游戏规则宣读(主持人)

(4)信任背摔

道具:需要一定高度的桌子和椅子,以及一条尼龙绳。

方法:由10名男生负责两两对接,形成一张手网。一名学生要绑住自己的双手,然后站到高处,背向手网。主持人和组成手网的同学开始为其呐喊助威,准备好后由高处的同学往后倾倒。身体在倾倒过程中出现弯曲的则视为失败,笔直者视为成功。考虑到该游戏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作为主持人需多次并重点强调一些细节。

流程:1、参赛人员一人一个棒棒糖(秘书部吴丽芳安排人发放)

2、托一组(吴梦瑶严平胡颖杜灵胡月程)

3、登记获奖人员(秘书部吴丽芳安排一人员

4、游戏规则宣读(主持人)

5、十个男生成手网(吴文海,刘洪魏,李诗,陈海龙,戴华辉,黄猴敏,黄亚,李小华,赖顺凯,陈志成,潘文斌,谢长灵,刘文睿,饶奇峰,聂冬,梁峰,严平,杜林)

十、经费预算:

2棒棒糖3袋30元

3本子7本14元

4绳、线2卷3元

5水1桶5元

6水杯2袋4元

7其他10元

总计86元

注意:1、活动以安全为主。

2、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3、本次游戏为心协第一次户外活动,大家都积极配合。每个部门都能协调其他部门一起工作,力争把本次活动办得出色。

社联、心协

心理游戏活动策划书(二)

一、活动主题

我爱我自己,呵护我们的心灵

二、活动宗旨

通过这次活动,引导同学们积极正确面对其在生活、学习中出现。

的心理问题,构建和谐班级,营造健康生活环境。

三、活动目的

1、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

2、增强同学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

3、让同学们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使自身健康发展。

4、提高同学们的自我关注意识。

5、增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

四、活动时间

**年5月15日

五、活动地点

信息楼201

六、活动对象

现教一班全体同学

七、活动内容

1、进行心理游戏,体验心理并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

2、看心理电影,了解更多心理知识,知道要适当进行心理调适。

3、进行心理调适知识宣传,把心理知识推广,以自我影响他人。让他人也提高自我关注意识。

七、活动具体流程

1、组织班里同学进行“红黑游戏”,把班里的同学分成两组,每组选一组长,每组向对方出牌,共出六轮,第三轮得分乘以二,第六轮得分乘以三。双方先讨论出牌的对策,再进行游戏,以积累最大正分为赢。

2、同学们看《灵异第六感》电影,看完写下自己看后的感受,将他们贴在“心理感悟板”上。

3、班里同学将自制的心理调适知识宣传单发给其他同学,把心理知识宣传出去,帮助其他同学调适心理。

现教一班团委

心理游戏活动策划书(三)

一、活动主题: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

二、活动时间:**年10月14日

三、活动地点:兰州市第十六中学

四、活动目的:

1、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向同学们宣传精神卫生的重要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引导广大同学关注精神卫生、保持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协调统一,并现场咨询和解答同学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2、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气氛。

五、宣传口号:透视心灵关注成长

六、活动内容:

1、心理讲座:

(1)“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主要针对初中生亲子关系进行讲座,旨在使学生与父母交流更加和谐。

(2)“心灵筑路”主要针对初中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旨在使初中问题学生适应校园环境,改善学习方法,使其顺利完成学业。

2、心灵沙龙:以“其实我很乖……”为主题,邀请心理专业学生与同学们相互沟通,为广大同学排解心理困惑,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从而让同学们正确的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悦纳他人。

3、心理游戏:在学校操场上进行此环节。甄选有趣又便于组织的心理小游戏若干,安排人员参与游戏,让同学们在游戏的过程中锻炼自己,学会团队合作和交流协作。

七、注意事项:

1、在进行活动时,应注意活动对象为初中生,所以,语言避免晦涩难懂,应尽可能直白。另外,注意讲话的语气,做一个积极的引导者。最重要的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参与者的安全。

上一篇:心理治疗范文 下一篇:进化心理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