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竞赛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1 01:11:44

心理活动竞赛总结

心理活动竞赛总结范文第1篇

1、对外积极配合辅导员、任课老师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及时反映同学的意见和要求,做到上传下达,信息畅通;

2、统管全班事务,做到管理规范、分工合理。

3、每学期初组织班干部制定班干部工作计划,每学期末组织班干部进行工作总结 。

4、负责召开每月一次的班干部会议,总结当月工作,制定次月工作计划。

5、负责召开每月一次主题班会。

6、参加学院、系相关会议,记录并向班级学生传达会议要求及精神。

7、在各项评优工作中,包括奖学金、入党等,担任班级测评小组组长,组织开展工作。

8、分配、支持、督促和检查班干部的工作展开情况及模范带头作用 ;

9、强化班级纪律,树立良好班风,形成班级向心力、保证教学秩序,维护集体荣誉;

10、其它相关事务,包括关心同学的困难和心态,平衡自己的事务和学习时间等等。

二、团支书工作职责

1、作为班级团支部工作的第一负责人。

2、全面负责团支部工作,并与班长相互合作,共同建设班集体。

3、参加学院、系各项团总支工作相关会议,记录并向班级学生传达工作要求及精神。

4、根据学院、系团总支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团日活动,组织开展“优秀团员”、“优秀团干”的评选活动。

5、在各项评优工作中,包括奖学金、入党等,担任班级测评小组成员,承担相应的工作。

6、前期班级发展党员工作中,与党员、班长共同承担相应工作。

7、每学期末进行自我工作总结,协助班长做好班干部工作总结。

三、学习委员工作职责:

1、作为班级学风、学业、学习的第一负责人。

2、负责本班学风建设工作,协助学院、系及其他相关部门做好课堂考勤、教学质量评估等工作。

3、协助老师做好课堂纪律管理、教学教务等相关工作。

4、按要求做好《13新生考勤表》、《13新生考勤统计表》的登记工作。

5、协助学院、系及其他相关部门做好有关学风、学业、学习等相关组织工作,如学习竞赛、学科竞赛

6、在各项评优工作中,包括奖学金、入党等,担任班级测评小组成员,承担相应的工作。

7、及时收集班级同学的学风、学业、学习问题及情况,汇总向有关老师反映。

8、每学期末进行自我工作总结,协助班长做好班干部工作总结。

9、组织学习小组帮助大家解决学习中的障碍、对挂科、重休等情况要及时跟踪反馈督促。

四、组织委员工作职责:

1、协助团支书开展团支部的各项活动。

2、负责班级团员统计、团费收缴、组织关系等工作

3、做好班级各项工作会议、活动的记录工作,不仅是团支部会议。

4、班级开展各项活动的第二负责人,主要承担策划、组织、开展工作。

5、每学期末进行自我工作总结,协助班长做好班干部工作总结。

五、宣传委员工作职责:

1、协助团支书开展团支部各项活动。

2、协助班长开展班级各项活动。

3、班级开展各项活动的第二负责人,主要与组织委员共同承担策划、组织、开展工作。

4、做好班级、团支部开展各项活动的文件收集、整理、汇总工作,及时做好活动过程中的记录、活动过程后的总结工作,要求每项活动需要有相片、通讯稿。

5、每学期末进行自我工作总结,协助班长做好班干部工作总结。

六、生活委员工作职责:

1、协助班长开展班级活动。

2、每学期收缴班费,控制好班费的开支,每学期末做好班费使用情况的公布。

3、协助做好各项收费和物品的分发工作。

3、组织宿舍长开展宿舍各项工作,包括宿舍的卫生评比、宿舍的创优扽工作。

4、做好《晚间宿舍人数统计表》、《周末离校学生统计表》登记工作。

5、班级开展各项活动的第二负责人,主要承担各项活动的后勤工作,如物资的使用和回收、费用使用等。

6、关心和了解班级同学生活中的各项问题,及时向有关老师反应。

7、每学期末进行自我工作总结,协助班长做好班干部工作总结。

8、带领同学们减少浪费,节约用钱,计划开支,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精神。

七、文娱委员工作职责:

1、协同班长开展班级文娱活动,每学期开展至少两次的班级文娱活动。

2、协助学院、系及相关部门开展学生文化活动,如歌唱比赛、迎新晚会等。

3、班级各项文娱活动的第一负责人,协同班长,联合其他班干部开展活动。

4、关心和了解同学的兴趣爱好,做好登记工作,并发掘文艺特长分子,组织他们带动班上同学,丰富课余生活。

5、每学期末进行自我工作总结,协助班长做好班干部工作总结。

八、体育委员工作职责:

1、协同班长开展班级体育活动,每学期开展至少两次的班级体育活动。

2、协助学院、系及相关部门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如新生杯篮球赛等。

3、班级各项体育活动的第一负责人,协同班长,联合其他班干部开展体育活动。

4、关于和了解同学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的专长,做好登记工作,并发掘体育专长分子,组织他们带动班上同学,丰富课余生活。

5、每学期末进行自我工作总结,协助班长做好班干部工作总结。

九、心理委员工作职责:

1、协助学院、系及相关部门开展有关学生心理的活动,如新生心理普查。

2、协同班长开展班级心理活动,每学期开展至少一次的班级学生心理活动。

3、班级学生心理活动的第一负责人,协同班长,联合其他班干部开展班级学生心理活动。

4、关注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了解班级学生心理变化,特别是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反映到相关老师。

5、建议对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建立档案。

6、每学期末进行自我工作总结,协助班长做好班干部工作总结。

心理活动竞赛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 技能竞赛 技能训练 心理训练

职业技能竞赛是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为一体、综合要求较高,个体参赛集体共荣的比赛,既检阅参赛院校教学成果,又展示学生们职业态度及综合素养。众所周知,体能状况、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是决定参赛选手竞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为此,一套科学的、系统的赛前的技能训练方案应重在巩固、提高参赛选手的体能、专业素养,并把心理训练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贯穿其中,有助于调节紧张心理,控制竞赛节奏,获取佳绩。

一、参赛选手的心理特征

职业技能竞赛是选手独立应用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完成特定生产任务,以产品质量(各单项分数之和)定胜负的活动。随着各院校技能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竞争越来越激烈,竞赛过程中选手完成任何一个单项,获取该项分数都与竞赛心态密切相关。

1.操作动作感知加工过程的心理特征

工具钳工竞赛包含划线、锯割、锉削、孔加工、螺纹加工、锉配、装配等各项操作,选手们在看懂图样、检查来料、制定正确的加工工艺后,应用这些操作对工件进行加工时都能准确地感知和判断自己或对手的加工过程、加工进度或加工质量等情况。

2.注重每个操作项目得失的心理特征

工具钳工竞赛是由各个单项操作完成的,但这些单项操作是彼此关联的,某个单项操作失误,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配合及装配,它对选手各项操作的加工精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竞赛中,来自自身的诸如个别项目加工精度超差、加工进度比别的选手慢、体能下降等干扰因素甚多,若无法保证各单项的加工精度,很快就会影响平静的加工心态,操作水平将发挥失常。因此,稳定地控制加工精度是参赛选手必备的心理特征之一。

3.情感意志的心理特征

竞赛过程中心理的变化、体能的下降,身体都要忍受。特别是竞赛的最后时刻,加工进度慢于预期,而选手正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中,要用更大的体能、更快的速度、精准地完成配合及装配,技术水平已不是最为重要的,而选手的坚强意志品质则成为取胜的关键。

二、影响选手竞技的主观心理因素

一是个人情绪不稳定。当自己的操作项目得分时,士气大增;若出现失误时,变得小心谨慎,放慢加工进度,害怕再次失误。结果情绪波动较大,影响水平发挥。

二是害怕对手。总认为对手实力很强,竞赛还没开始心理上就先输给了对手。

三是想赢怕输。在遇到训练内容与竞赛内容一致的大好形式下,拿奖的情绪激增,结果加工失误增多,造成主动丢分的局势。

四是赛前失眠、焦躁不安,情绪过度紧张,思维混乱,缺乏竞赛信心。

五是易受对手加工工艺的影响,临时改变加工方法。

六是在锉配的关键时刻急于求成,不进行必要的检测,盲目锉削,盲目敲入,使锉配间隙超差。

三、影响选手竞技的客观因素

1.训练水平和加工经验

训练分单项训练、典型工件综合加工训练、复杂工件加工训练,通过训练提升技能水平,丰富加工经验者,竞赛中自然产生愉快的增力情绪;反之产生减力情绪。

2.赛场内环境的干扰

对领导巡视考场,记者录像、拍照,监考巡视等场面一时难以适应,选手技能水平的发挥将受到很大影响。

3.对抽选的工位不适应

选手对抽选工位的过度敏感,将严重影响到技能水平的正常发挥。

四、心理训练及其作用

1.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是对大脑或心理进行的专门化训练的过程;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对选手的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形成选手良好心理状态的过程。

2.心理训练的作用

(1)有助于提高心理活动水平和控制心理活动的强度。提高心理活动水平,选手就能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并积极参与思考;就能对心理活动强度进行有效的控制,达到能进行自我控制的目的。为此,在技能训练中,教师鼓励选手对每一训练课题要多学习,多思考,提高认识水平,完善加工工艺,娴熟技术动作,实现身心力量的平衡。

(2)有助于提高情绪调控能力。选手比较突出的情绪问题是在竞赛时的过度紧张,以及有害怕、消极的心境等。通过在训练过程中对选手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可以逐步提高他们的情绪调控能力,有效地解决这些情绪问题。

(3)有助于选手增强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薄弱是一些选手在竞赛中失利的原因之一,在训练过程中加强对选手的心理训练,既改善他们体质,又培养出良好的意志品质。

(4)有助于选手掌握和完善操作技能。操作技能的形成一般是通过选手反复多次的身体练习来实现的。如果把表象训练与身体练习结合起来,更有助于选手掌握和改进相应的操作技能。由于心理练习基本上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等方面条件的限制,而且身体几乎不会产生疲劳,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广泛采用。

(5)有助于选手消除身心疲劳和心理障碍。在训练和竞赛中,由于操作失误,选手往往会造成心理疲劳、操作感觉迟钝等心理障碍,对此需要采取心理恢复措施。实践表明,大强度的训练后,做1~2小时的放松或自主练习等心理训练有利于恢复身心的疲劳。

五、工具钳工竞赛选手心理训练的方法

工具钳工竞赛选手的心理训练是多方面的。它包括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的训练和个性特征的训练,以及记忆和注意的训练等。

1.平时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

(1)体感、知觉的训练。以强化锉削加工训练为例,在45号钢100mm×100mm×10mm的四方体上,以任一面为基准,按尺寸递减的方式划上99、98、97、96等尺寸线,用300mm的板锉,横向锉削加工上述尺寸,要求:①尺寸达“基本尺寸±0.02mm”;②平面度达0.02mm;③对基准平面的垂直度达0.02mm;④表面粗糙度达Ra≤3.2μm;⑤每个尺寸的加工时间为15min。通过锉削尺寸加工练习进行体感训练,选手熟悉材料的性质;明确每加工0.01mm,需要几个锉削行程,进行知觉训练,选手掌握锉刀的性能,促进“人与材料、锉刀”和谐统一。 此法可应用于基本功强化训练中。

(2)集中注意力的训练。选手学会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目标,不受任何外来刺激的影响和内心杂念所分散,合理控制心理活动的强度。指导教师平时注重加强学生场内的抗干扰训练,请学校的领导经常检查选手的训练情况,请一些陌生的教师盯着看选手们的操作,使选手适应赛场领导巡视考场,记者录像、拍照,监考巡视等干扰环境,集中注意力,发挥出平时练习的技能水平。

(3)心理演练。使选手通过对典型工件操作步骤的想象或回忆,在脑海中形成准确的加工过程表象,同时,遇到复杂的工件,按“举一反三”的分析思路,一个复杂工件是由几个简单工件组合而成,要善于把复杂工件拆分成若干个典型工件来加工。这样,通过简单而准确的加工过程表象暗示,在想象中完成了加工的过程,到了真正的加工,选手们就得心应手了。此法主要用于加工工艺的

确定。

(4)培养意志品质的训练。指导教师在训练中,根据选手的承受能力,不断地变换增加训练的强度及难度,并通过说服教育、榜样作用、自我命令等,要求选手按要求完成。在选手疲劳的状态下,可采用减少训练量、降低难度方式来鼓励选手坚持到底,完成任务。这样既保持了选手一定程度的心理紧张,又培养了选手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5)设置情境目标的训练。可以在训练过程中设置相应的情境(如锉配的最后时刻或提高加工速度),有意识增加任务的难度,让选手在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自己的能力更为自信,有效消除自卑挫折感,从而养成敢于正视现实、勇于挑战的良好意志品质。

2.临赛前心理调节训练方法

(1)模拟竞赛。通过2~3次模拟竞赛练习,帮助选手做好参赛心理准备。例如,预先出好几套模拟题,组织选手们模拟竞赛情境进行竞赛。

(2)有备而来,从容应对。做好考前工量具的准备:量具要检验核对,测量时要注意控制测量力;锉刀规格要齐全,质量要高(最好选用进口锉刀),为方便锉配时的清角,还要选择锉刀进行修磨3°~5°的斜角;为避免因锯弓不正产生的锯割歪斜,最好选用进口的强度高、平直的固定锯弓,同时,为减少更换锯条的次数,以节约时间,建议选用双金属锯条;将各种规格的钻头修磨成形,并进行试钻;铰刀也要研磨,确保尺寸及表面粗糙度;其他的均按工量具清单准备。

(3)赛场心理适应训练。这是促进选手与竞赛环境之间保持心理协调的心理训练方法。充分利用组委会提供适应考场的机会,进行适应场地、设备、工位的训练,包括适应食宿生活的训练。

3.赛中心理调控的方法

(1)自我暗示。选手在赛时出现情绪不稳定或体能下降时,要用自己的思想和激励词语对自我的心理施加影响,激励自己,放松并稳定自己的情绪,坚定自信、奋力拼搏,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之中。

(2)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扰。当选手在赛场内遇到诸如领导巡视考场,记者录像、拍照,监考巡视,想赢怕输等内外因素刺激时,运用深度呼吸的方法,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将要完成的竞赛中。

六、结束语

指导职业技能竞赛选手训练是一门大学问,特别是心理训练,它既渗透到技能训练的各个角落,又看不见,摸不着。因此,训练水平的高低,全凭指导教师细心编制训练计划,精心实施,并全身心融入选手的训练中,仔细观察、记录选手的训练情况并加以总结,才能如实掌握。通过选手与指导教师共同努力,心理训练成就出的个人品质,在竞赛中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夺取竞赛的胜利。

心理活动竞赛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篮球裁判员;心理素质;情绪调节

1、目的意义

篮球比赛在大学生活动中占着很大的比重,而篮球运动的特点是人员接触性强,对抗激烈。随着篮球运动的进一步普及和提高,各种形式、规模、水平的篮球竞赛活动也开展的愈来愈加广泛、频繁。作为一名篮球场上的“法官”,对于裁判规则和裁判法不仅要精通,而且要适应队员,运动员对裁判员的执法水应如何,对突发事情的处理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裁判的执法水平,初级裁判员尤其如此。对初级裁判员心理状况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水平,对丰富和提高初级裁判员的心理状况,提高初级裁判员的心理素质,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二级裁判100人

2.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

3、结果与分析

3.1赛前心理准备状态

(1)、赛前你是否重视比赛,并有执法的欲望?

是,98%;有一点,2%;否,0;

(2)、赛前你是否能很快进入裁判角色?

是,70%;有时是,20%;否,10%;

(3)、赛前你是否觉得精神状态良好,有充分的完成执法任务的信心?

是,50%;有时是,30%;否,20%;

从调查结果看,比赛之前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执法水平。有部分裁判员比赛前心理状况不好,如:不能很快进入比赛裁判角色,精神状况不好。从心理学角度讲,准备状态可分为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积极性心理状态表现为:在紧张激烈的比赛现场能够准确把握比赛节奏,能够及时感知并掌控比赛节奏,注意范围较大,具有积极平稳的情绪体验。当裁判员达到此种状态时,能够准确并及时把握场上形势。裁判员只有注意力极度集中时,才能发挥正常甚至超常水平,做出公平,有效,准确的判罚。

相反,如果裁判员心理准备不充分,比赛时心理处于消极状态,有可能影响球员的心理状态,如:出现问题犹豫不决,手忙脚乱,出现漏判误判的现象,会极大的影响比赛的节奏。故裁判员赛前应做好心理准备,以使比赛时保持较佳的心理状态。

3.2赛中注意状态

(1)、当你将要判罚时,判罚的目标是否清晰?

是,75%;有时是,18%;否7%;

(2)、当你意识到判罚具有关键意义时,是否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

是,85%;有时是,6%;否,9%;

(3)、比赛中,你是否很快将注意指向当前比赛而不受各种刺激的干扰?

是,55%;有时是,23%;否,22%;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反应。指向是指从众多的反应物中选取一种,集中集中进行反映,鲜明清晰的反映。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反映,是心理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使心理活动具有维持的功能。人在注意状态时,心理活动指向某一特定的情况。没有注意的发生,人就无法实行心理过程。篮球裁判员想要获得理想的裁判过程和结果,就必须控制好自身的紧张度,使自己一直保持较好的状态。

在比赛时,裁判员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比赛场中,对一些赛事无关的场景尽量少受干扰。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裁判员的注意品质是良好的,但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篮球比赛中影响注意的因素太多。其中,学生裁判员在执法过程中有过多考虑运动员、教练员、教师领导以及观众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会使注意的指向性发生改变,从而消弱对比赛情况的注意。裁判员注意的稳定性与否直接影响到判罚尺度的松严。有的裁判员尺度忽高忽低、忽松忽紧、上半场与下半场、开局与结局、比分接近与比分拉开时不一样。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受其他事物刺激干扰而不能使自己的注意稳定在临场比赛的判罚上。裁判员注意的稳定性还与双方球队的技战术水平、观众的情绪有关。对抗性差、争夺不激烈、比分相差较大的比赛,容易引起裁判员大脑皮层兴奋性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注意的转移。根据篮球比赛的特点,裁判员注意力不稳定的表现是不可取的,需要改善和进一步提高。

3.3赛后调整状态

(1)、每次比赛后你是否要总结经验?

是,80%;有时是,15%;否5%

(2)、每次比赛后总结的经验在下一次比赛中是否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是,7%;有时是,25%;否68%

(3)、比赛结束后是否还在想比赛时的情境,如是否有漏判?

是,63%;有时是,18%;否9%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篮球比赛中部分裁判员能保持较良好的心态,但个别裁判员心理素质较差,缺乏心理训练。

4.1.2裁判员的赛前心理准备与执法时的注意状态及情绪调节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表现为心理准备不充分,在执法中情绪就越坦然,其注意水平就越高,越是紧张,其注意力越是难以集中,情绪就越低调。

4.1.3裁判员临场工作水平发挥的如何与心理准备,注意状态,情绪调节有密切关系,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4.2建议

4.2.1裁判员要坚决贯彻“严肃、认真、公平、准确”八字方针,热爱裁判工作,认真研究并掌握新裁判规则和裁判法,不断更新知识,做到公正执法、准确裁判。经常参与篮球比赛,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将篮球裁判理论很好的结合实际。赛后多交流总结经验,互相学习。

4.2.2赛前充分了解双方队员的比赛特点,把场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困难,规则中的难点估计到,充分作好场上的分工准备。在思想上有预见性,充分估计好易变性。要自我暗示,相信自己有完成任务的能力,排除私心杂念,克服紧张情绪,防止心理紊乱。

4.2.3多看视频或现场篮球比赛,多从其他裁判身上学经验,经常把自己进入想象中,形成心理图象,这样在工作时发生情况就可与意想中的情况相对照,便能够迅速、准确、胸有成竹的作出裁决。

4.2.4比赛中果断吹准第一哨,对犯规和违例要做出准确无误的手势,使教练、队员、观众对你的判罚深信无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参考文献】

[1]刘少英,邹文光.篮球竞赛对裁判员的心理素质要求探讨[J].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5).

[2]篮球比赛中裁判员的心理状态调查分析[J].体育科技,2002,23(3).

[3]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4]章志光.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材: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心理活动竞赛总结范文第4篇

一、 赛前预防

1.熟教材,重预设

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充分做好预设。比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制定课时计划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条件、教学任务等方面全盘考虑,以决定竞赛法是否可以运用。如,低年级学生不易进行强度过大的力量性比赛;“有练有赛、先练后赛”,新授课不宜采用比赛法, 否则容易影响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比赛前教师还要提前做好排查工作,如,场地器材是否符合比赛要求,学生是否穿运动服、运动鞋;学生的健康状况能否参与比赛等。

2. 定规则,重执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赛前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协商制定比赛方法和规则。规则要清晰、具体,并严格执行,违反规则的则扣分,情节严重者退出比赛。如,在进行折返跑接力时,有的同学起跑超线,有的同学提前跑出,还有的同学未到达终点便折回。教师可以制定规则,并安排学生监督、执行。如,1.起跑时脚不允许超线,到达终点手要触线,不按要求者扣一分。2.交接时与下个同学击掌,不按要求者扣一分。3、扰乱比赛秩序者,退出比赛。

3. 抓热身,重教育

准备活动是在进行训练前为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有目的的身体练习。赛前准备活动,特别是专项性热身活动,可以避免学生受伤,提高运动成绩。篮球比赛中,膝关节、踝关节、腕关节等部位容易损伤,所以赛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部位的准备活动。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输赢的关系,了解比赛的作用与价值,通过比赛能够了解自己的水平和同伴之间的差距,强化自己的技术动作,促使自己不断进步。比赛中要做到“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胜不骄,保持正常心态面对竞赛结果。

二、赛中调控

1.合理分组

既然是比赛,就会有输与赢的比较。教学比赛要根据学生体质、技术等情况合理分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分组不当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所以竞赛分组时,教师应尽量使各组人员搭配合理,实力相当,从而使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充满对胜利的渴望,都有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对体质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对不能参与比赛的同学,教师可以安排布置场地器材、做裁判等,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

2.灵活调整

比赛中,情况变化无常,有些是无法预料的,若发现有危险隐患或者异常现象时教师要及时调整,通过降低难度、改变得分规则等,提高安全度。如当学生因过度兴奋而导致体力消耗过大,易发生伤害事故时,应降低比赛难度或终止比赛。如,篮球比赛对学生体力要求较大,可以将篮球比赛场地缩小为半场。男女生一起进行快速跑教学时,由于女生的速度、力量等相对较差,课堂上可采用女生跑60米、男生70米的接力赛形式进行教学,这样女生会放下畏惧,放松心态,奋勇拼搏;男生也会团结合作,和女生一较高低。

3.心理调控

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大多数的学生会兴奋地投入比赛,甚至会出现高涨练习情绪,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地引导学生调控心理活动,很容易使学生出现与比赛要求不相符合的过激行为。教师在比赛中还要注意掌握、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注意调节学生的心理活动,使情绪状态符合比赛的需要。如,在比赛时学生出现一系列不良品质:不守规则,只顾个人的表现;通过投机取巧来取得比赛的胜利;在比赛失利时会垂头丧气,说粗话等,教师要随时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赛后总结

比赛后教师要及时总结,让学生通过比赛,取长补短,不断进步。对课上表现优秀者进行表扬,对暂时失利的同学进行鼓励。教师要教育学生,比赛只是一种手段,我们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团结合作,奋勇拼搏,为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后教师要及时反思,对课上教学比赛情况作一个实事求是的总结,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下一次课或比赛提供指导。成功的教学比赛,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还可以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心理活动竞赛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足球裁判员 心理素质 判罚准确性 对策

在现代足球比赛中,影响裁判员判罚准确性的因素有很多。而在众多因素中,裁判员的心理素质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足球比赛场地大,比赛时间长,从准备工作开始到现场执行裁判工作,裁判员的心理活动始终处于高度敏感、高度兴奋和高度紧张的状态,裁判员必须努力控制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灵活地运用规则,解决场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本文通过研究裁判员的心理状态,旨在有效促进裁判员能自觉、随时、有效地调节个人的心理状态,巩固和发展有助于执行裁判工作的积极性心理活动,如沉着、专注、自信、坚定等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意

志品质,提高在各种不同比赛环境中的自控能力、适应能力和应急能力。

一、足球裁判员的心理素质与判罚的关系

裁判员心理的稳定性与其判罚的准确性有紧密的联系。心理学研究者研究认为心理素质是一个人行为的内在驱动力,行为和心理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心理支配行为,行为反映心理,提高心理素质也就能提高行为素质。将其运用到足球比赛中,裁判员的判罚是在运动员、观众和媒体注视监督下进行,来自运动员及观众各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可影响裁判员的判罚心理,如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判罚结果。足球裁判员的心理素质与判罚的准确性密切相关,提高足球裁判员的自身心理素质可以极大地提高判罚的准确性。

二、影响足球裁判员判罚的心理素质因素分析

影响足球裁判员判罚的心理素质因素多种多样,意志品质、注意品质、准确的时间空间感觉、思维反应能力及气质与性格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对裁判员的判罚产生影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判罚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所在,判罚的众多心理因素不是单独存在于判罚的过程中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是在以规则为依据的前提下而存在的积极的心理活动,可以体现裁判员的实际执法能力水平。

(一)意志品质分析

裁判员的意志品质是以他的主见性和自信心为基础的,对已经作出的正确判罚,无论运动员怎祥用假象迷惑,或者有倾向性的观众干扰,裁判员都不能丝毫动摇自己的判罚的信心,否则就无法贯彻执行规则,难以实现裁判员应有的职责。对因比赛紧张激烈、球队攻防转换速度快、自己体能下降等主、客观的原因造成的裁判失误,出现有争议的判罚,或是“漏判”、“错判”、“反判”现象时,可能会遭受来自队员、教练员、主场球迷的指责、谩骂,甚至是围攻,裁判员要用坚强的意志品质来消除、克服来自外界与自身的各种压力,提高抗干扰的承受能力,确保执裁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注意品质分析

注意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动的开端,没有注意其它心理活动就无法进行。一个裁判员要想在临场执法中获得理想的判罚效果,就必须很好地把握注意的紧张度,自始至终保持宽广的注意范围、持续的注意稳定性和良好的注意转移能力。

(三)准确的时空感觉分析

准确的时空感觉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感觉,比赛中人和球在广阔的空间迅速运动,瞬息之间千变万化。因此,足球裁判员必须根据场上的实际情况,了解双方的技战术变化、队员的跑动配合,球的飞行路线和落点,机智地选择最佳的跑动路线,调节奔跑速度,使自己处在最有利的观察位置和最近的判罚距离。

(四)思维反应能力分析

由于足球运动速度快的特殊要求,所以从事足球运动的裁判员操作思维能力要强于常人,但不是说足球裁判员需要的只是操作思维。实际上,在足球竞赛中逻辑分析思维能力同样重要,这就要求裁判判断思维过程有极快的速度,才能适应场上快节奏的情况,不是在球场上盲目判断,而是根据场上的变化灵活机动,一定要有预见性地作出判断。

(五)气质与性格分析

足球比赛竞争激烈的气氛对人各方面的刺激都很强烈,同时足球运动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运动,球场上的攻防变化,战术与队员之间的行动配合始终处于种迅速变化之中。足球运动的这一特点,要求足球裁判员神经活动类型最好属于活泼型与安静之间的混合类型。相对气质来说,就是属于多血质与粘液质之间的中间型。足球裁判员应当具有的性格类型特征是理智型和意志型,具有理智与意志型的裁判员,才最善于控制情绪和稳定处理球场上的各种突发事件,始终如一地执行裁判法规。

三、培养足球裁判员良好心理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足球裁判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执法水平的必要条件,但培养裁判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裁判员除了应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和实践锻炼外,还应该注意陶冶情操,完善心理品质。裁判员应向有关的运动心理专家进行咨询,帮助自己进行运动心理技能训练,以提高自己集中注意力的技能,放松技能和运动表象技能;也应在长期的裁判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自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一)培养足球裁判员良好心理素质的方法

1.意志品质的培养。

加强足球裁判员意志品质的培养目的,是为了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自我心理调节和对动作的判断与控制能力。裁判员在判罚过程中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而内心的稳定和克服困难的斗争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这一特征发展得不好,其他个性特征将失去原有作用,甚至会导致消极因素的产生。所以,意志品质的培养和确定是完成执法任务的关键所在。在日常训练中,应加强对自己进行意志品质的训练,以提高意志力。

2.注意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提高注意的范围。足球比赛攻防转换速度很快,不良行为真假难辨,犯规动作隐蔽,裁判员的注意力不能只在控球队员身上,而要根据有利原则进行判罚,注意观察面,重点观察点,点面结合才能提高注意的范围。其次要提高注意的稳定性,这是评定较长时间内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考验。在执法过程中,注意能力接近某一水平上,对判罚的尺度,应统一到底,对双方的判罚要均衡,不然难以控制比赛局面,造成不良影响。另外,要提高注意的分配和转移,特别是在罚球区内不仅要注意犯规的判罚,还要注意助理裁判员的旗示,力求自身跑动选位的正确性,合理地分配注意力和转移观察角度,便于准确地判罚。

3.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指善于全面、深入、正确发现事物的各种典型特点的能力,即对事物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攻方队员带球疾进到罚球区附近,直接对守方球门有威胁时,守方防守更凶猛,动作更隐蔽,此时裁判员的跑位要及时,观察要敏锐,才能做到正确地判罚。只有提高观察的视野和广度,才能把握好有利无利的原则,才能充分体现判罚的对等原则。

4.良好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良好思维能力是迅速判断场上情况的前提,只有积极思考,才能很好地执行规则的精神,才有准确的判断。裁判法规提倡的裁判员要拥护,规则禁止的裁判员要制止,注意区分犯规的性质,要立即做出判断并提出解决的手段。例如罚球区内有犯规出现时,是鸣哨或是给有利手势,裁判员瞬间要做出判断,否则会影响比赛的进行,这是思维能力的表现。总之,思维是执法的前提,也是判罚准确性的前提,赛场上所有队员的行为和发生的事,都需要裁判员在短时间内积极思考,思维敏捷地把规则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互结合,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控制好全场比赛。

5.保持良好的情绪。

情绪是客观事物引起的,是对这一事物的心理反映所持态度的体验。积极的情绪,使裁判员的反应迅速,判断正确,不拖泥带水。在执法过程中,判罚的情绪受多因素的干扰,其中裁判员在发生错判、漏判、反判时,情绪变化起伏较大,往往不能从失误中调整过来,结果又造成新的错误,对“判”与“不判”产生犹豫不决的现象,就会对比赛执法信心不足或失控。总的说来,裁判员要学会控制情绪,把注意力集中到下面的比赛中去,减少判罚失误,更不能感情用事,脱离规则的指导,要做到严肃、认真、公正、准确。裁判员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前提,做好赛前的准备工作,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控制好情绪,才能提高判罚准确性,把一场比赛的裁判工作圆满完成。

(二)培养足球裁判员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

1.积极预防和调控心理健康问题。

裁判员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应该针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事先加以防范,注意心理健康,不要等心理问题出现后才去调整和调控。裁判员应该经常反省自己比赛前或比赛中可能出现哪些心理问题,应该采取哪些策略加以预防和调整;也可以经常设想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具体情况,并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这样场上遇到问题时才不会不慌不乱;还可以有意识地、系统地回顾自己在某场比赛中的个体表现,必要时可以借助比赛录像,帮助自己总结心理上的得与失。与此同时,总结每一场执法工作,应始终有一种公平竞争的心态,排除杂念,积极开动思维,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困难不畏惧。既要敢于肯定自己的长处,又要克服某些短处。

2.坚持系统和长期的执法训练。

调节、控制自己心理缓和行为的能力,同任何运动技能一样,要达到运用自如、炉火纯青的地步,必须经过千百次的系统练习,才能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发挥效力。裁判员在执法实践中,应努力寻找自我心理调节和控制的有效方法并长期坚持用这些方法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调整,积极巩固已有的冷静、沉着、自信、专注、坚定等心理因素,排除和克服焦躁、慌张、迟疑、涣散等消极的心理现象。在不同的环境中,有效地提高自控能力、适应能力和应急能力。必要时也可以系统地进行一些心理技能训练,裁判员的心理训练包括:有目的地进行足球技战术理论的专题讨论;实践中的执法经验;战术与心理状态的有机结合;在不同比赛环境下对异常情况的适应能力;在顺境或逆境中加强自我暗示,增强必胜信念;不断地克服惰性,陶冶情操,从而达到理想境界。

3.培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持之以恒的精神。

同任何技术能力的提高一样,心理调控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裁判员不应该试图一次性地解决所存在的所有的心理问题,切勿急躁,要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常识,充分了解人类感观、知觉、表象、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逐步培养自己的“稳定的、恒常的心理品质”,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促进执法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葆沽.足球竞赛规则[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中国足球协会裁判委员会.足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分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李议.足球裁判员的心理压力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1,(7):68-70.

[4]中国足球协会.部级足球裁判员考试试题与参考答案[M].

心理活动竞赛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田径比赛;心理训练;心理活动

中图分类号:G804.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2-0069-02

Psychological Training in Use of Field Application//Wu Ronggang

Abstract The author from real field events, for track and field athletes becaus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lead to match errors for in-depth research and analysis, summarizes and generates a track and field athletes in Pre-competition Psychological Training for the five phase of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Key words track and field competition; psychological training; mental activity

Author’s address Anji Vocational Centre School, Zhejiang, China 313300

1 赛场回放

2011年湖州市中学生运动会在长兴体育中心举行,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于金宝同学以1.88米的成绩获得中学组男子跳高金牌,这也是他继去年获得市全运会跳高冠军和省十二届中学生运动会跳高冠军后所获得的第三个省运会跳高冠军,并达到了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同时也创下了新的绍兴市男子跳高记录。

2 探讨与分析

图1为于金宝在本次比赛各个高度试跳情况。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运动员在比赛初期他的心理状态还是很正常的,当试跳高度上升到1.80米的时候,这个成绩对现在还处于青少年的学生运动员来说是一个关口,跳过就意味着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他是第三个出场,第一个参赛选手过了,第二个失败了,对他来说,想法应该是很复杂的,心理状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导致动作变形,结果第一跳失败。通过教练员及时的沟通与指导,心情稍微好了点,第二跳虽然也没有过,但教练员结合今天的变现来看,既然跳到了这个高度,对他来说技术方面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心理,这时候就要从队员的心理入手,调整心理状态。经过一番交流与指导以后,第三跳,他越过了,之后的几个高度也被一一征服,最终以1.88米的成绩获得了金牌。在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指导与交流中,教练员的几句话会产生深刻影响,如“你应该放松心态,把比赛当训练”“大胆地跳出来,肯定没问题的”“前两次没过只是对你的一点儿考验”。语言简洁,但有号召力与说服力,说的时机与说的要点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因而达到不错的效果。

3 总结与生成

赛后大家一起坐下来探讨与总结这次比赛的时候,有一点大家是一致认可的,那就是该队员在关键时刻能顶住压力,夺得金牌,靠的不仅是比赛场上教练员与队员间及时的交流与沟通,更重要的是教练员根据每个队员的不同特点,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就注重对队员赛前心理状态调节的训练。

心理状态是在一定时间内人心理活动相对稳定的状态,表现出人在当时内外条件作用下的心理活动特征。心理状态一经形成,就影响活动的进行。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对他的运动操作有直接的影响,要现实操作就必须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教练员在赛前心理准备训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图2的心理训练整体结构图中就不难看出,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协调,构成一个对立统一体。

赛前心理准备,是针对比赛任务、条件和个性心理特征而进行的一种心理训练,目的是为了提高运动员各种心理能力,形成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以便在紧张和激烈的比赛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技术和战术水平,夺得最后的胜利。

教练员在确定心理训练手段的基础上,根据田径比赛时序性的特点来合理制定赛前心理准备训练计划。结合自己的一些观点,笔者查阅了相关专业杂志资料,把田径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准备训练大致分为5个阶段:比赛前期、准备活动、点名阶段、临场调整、赛前动员。心理训练必须和赛前的身体活动交叉和协调进行,制订计划时一定要结合各阶段的身体准备练习综合考虑。

1)比赛前期。这主要是指在比赛之前相对较长一段时间的心理训练安排,它主要由一般的常规心理训练构成,目的是为了提高运动员个性心理品质,并让运动员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心理训练技巧,为达到临赛期的身体动员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环的训练工作,是为后面几个环节成功的保证。

2)准备活动阶段。运动员临赛的准备活动,一方面使全身各个主要部分充分活动开来,做好比赛前的身体准备;另一方面要通过身体活动与特殊安排的心理训练来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度,激发运动员的竞赛情绪,做好比赛的心理准备。准备活动阶段的心理训练,应注意根据当时比赛场地、时间、天气,运动员自身的个性特点、习惯以及临场情况合理安排。

3)点名阶段。一般来说,田径比赛前的点名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约束性,点名到比赛正式开始大多为20~30分钟的间隔时间,这时在心理训练上应自我暗示、想象训练等,主要以放松调节的心理训练为主。

4)临赛调整。点名阶段后,运动员一般转入正式比赛场地进行最后的适应性练习,这是运动员临赛前身体和心理的重要调整期。在身体练习上要做到充分动员热身,而在心理准备上要通过有意识的练习来保持镇定,消除一切不良情绪。另外,进入赛场后,环境的变化也会对运动员产生深刻的影响,观众、场地以及赛场气氛的变化都使心理训练成为更重要的措施。

5)赛前动员。临赛阶段,运动员应做最后的赛前心理动员,让自己全身心集中此比赛,这对动作技术的完成有决定性的影响。

如今的田径比赛,参赛选手的实力都非常接近,竞争相当激烈,只有当运动员的身体、技能与心理达到最佳的状态,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成绩。美国短跑名将刘易斯说:“比赛胜负因素心理占90%,其他仅占10%。”可见在比赛中心理负荷远远大于其生理负荷,赛前的心理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全生.田径运动比赛期的心理训练[J].考试周刊,2001(4):146-147.

[2]梁海雄.田径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及其调节[J].湖南社会科学,2010(2):187-189.

[3]魏遵军.浅谈心理训练在田径比赛中的作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8):139-140.

心理活动竞赛总结范文第7篇

活动主题:蓝海豚寻宝及游园活动

活动对象:育才高一级

活动时间:三月中旬

活动主办:育才心理社

协办:育才社团联盟

活动目的:

1、宣传心理社及心理健康知识。

2、活跃校园气氛。

3、增强班集体团结意识。

4、与育才各社团建立良好互助机制。

活动内容大至说明:

(争取周二下午自习课时间举办)(本策划社内每人一份,稍后游戏细则将发至所有参与的工作人员。)

1、以班为单位,每班派出一支10人队伍参加寻宝活动。

2、设六个关卡点,每关卡派两位心理社社员守关。

3、每班心理科代作为本班的向导,根据游戏细则与关卡社员共同帮助本班同学完成游戏。

4、派2~3心理社人员作为摄影,跟随队伍拍摄。(要求拍摄出的影片清晰明了,能让人看懂本次活动。)

5、除参与寻宝活动的队伍外,其他人员均留在操场参与游园活动。

6、游园的游戏需包含心理测试,心理图片展视,许愿树等以心理有关的项目至少5个。

7、游园其他游戏可由其他社团人员共同参与,但需心理社人员参与。

8、游园时派发宣传心理社的传单以及对活动的调查问卷。

活动准备:

秘书部

宣传文稿(包括活动前宣传单张,以及新版报内容。)2月24日前交齐。

调查问卷设计。下次会议交齐。

礼物的购买。

(寻宝要有大奖品,游园要有大量的奖品,经费稍后定,便宜为原则。)下次会议带回来。

宣传部

宣传单设计(包括活动前宣传单,心理社宣传单,电子版)下次会议交。

宣传版报(关于活动月)3月6日前完成。

策划部

寻宝游戏的游戏细则(需讲明游戏细则,将发给每个参赛队和寻宝工作人员)2月24日交。

游园的游戏安排(至少5个与心理有关的)2月24日交。

注:需安排关卡位置,设计寻宝图并编排各组的顺序。将游戏规则说明整理成章,3月份发给参与活动的工作人员。

戏剧部

试拍视频短剧(为活动跟随拍摄做准备)

活动横幅。下次会议带回。

为避免影响各位太多午休时间,以后会议尽量加快速度,以提高效率,下次会议时间订于3月3日。希望各位配合,能准时出席并完成分配的工作。不用一件事重复多次,浪费大家时间。游戏时负责岗位由3月3日会议抽签决定。

场地规划:

方案一、以铜像广场为中心,在附近展开心一列游园项目,体育类的可以在操场或校道展开活动。寻宝游戏关卡则安排在校内各点。

方案二、在操场摆开摊位,一系列的游园活动集中在操场。寻宝游戏关卡则安排在校内各点。

预期效果:

1、增强团队合作能力,让每班队伍认识合作的重要性。可在稍后心理课总结并进一步加深团队合作理解。

2、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增加心理社知名度,活跃校园气氛。

3、加强与其他社团的联系,协助育才社团联盟提高知名度。

4、争取以后逐步成为蓝海豚的招牌活动,通过拍摄记录活动,记录下第一次蓝海豚三月活动月。

意外设想及处理:

1、时间拟定于3月10日(未确定),如遇雨则改至下3月17日。

2、如游园过程中有人受伤及时送医务室。

3、如遇突况,不要与在场老师同学争执,尽量想办法解决以免影响活动顺利进行。

注意事项:

1、保持游戏秩序,避免拥挤。

2、礼物发放要注意,不要一下就发完了,如真不足则速去补充。

3、在游戏区中派发心理健康传单,以及做调查问卷。

4、游戏结束后及时清理场地垃圾。

5、活动进行当天中午全体会议,活动后中午总结会议。

心理活动月策划书(二)

一、活动主题:

爱的距离

二、活动宗旨:

三、活动时间:

5月1日---5月31日

四、参加对象

全院师生

五、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院学工处

承办单位:院社团联合会

院心理健康协会

协办单位:各系部学生会、心协

江宁各高校心协

六、活动要求:

1、请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根据活动主题和学校活动的安排,积极参与并配合此次活动的举行。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媒体(横幅,海报,板报,广播),遍布学校各个角落,例如食堂,宿舍,教室。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以正向宣传为主,强化意识的形成。(宣传单做成会标形状,正面:会标和主题,反面:一周活动内容)

3、活动结束后,要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建议,征得反馈信息,以改进本次活动,为下一届活动积累经验。

七、活动内容:

1、爱情心理测试

2、以“爱的距离”为主题征文

3、趣味运动会

4、走访懈溪镇

5、心理知识竞赛

八、活动安排

1、心理健康测试

时间:5月1日---:5月4日(应情况而定)

地点:一、二期食堂门口

材料:⑴、测试的题目

2、以“爱的距离”为主题征文

时间:5月3日---5月18日

3、趣味运动会

时间:5月23日

地点:校田径场

人员:心协所有成员以及志愿者

4、走访懈溪镇

时间:5月19日

人员:心协所有成员和江宁各高校的心协成员

意义:走访懈溪镇,了解淳朴的民风,保护原生态,与心协各高校保持密切的联系,增进感情!

5、心理知识竞赛

时间:五月中旬

地点:交通学院

人员:江宁各高校心协

6、经费预算:500元

1、征文比赛:

稿费:200元

奖状:50元

2、趣味运动会:

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

心理活动月策划书(三)

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校园悲剧层出不穷,其原因大多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调试和解决。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暴露出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恋爱、人际关系、适应学习等方面,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此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成为这个社会一个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的话题。 为此,我们班此次团活动决定开展心理的活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调适心理问题,为同学们营造一个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

一、活动主题

我爱我自己,呵护我们的心灵

二、活动宗旨

通过这次活动,引导同学们积极正确面对其在生活、学习中出现。

的心理问题,构建和谐班级,营造健康生活环境。

三、活动目的

1、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

2、增强同学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

3、让同学们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使自身健康发展。

4、提高同学们的自我关注意识。

5、增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

四、活动时间

**年5月15日

五、活动地点

信息楼201

六、活动对象

现教一班全体同学

七、活动内容

1、进行心理游戏,体验心理并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

2、看心理电影,了解更多心理知识,知道要适当进行心理调适。

3、进行心理调适知识宣传,把心理知识推广,以自我影响他人。让他人也提高自我关注意识。

七、活动具体流程

1、组织班里同学进行“红黑游戏”,把班里的同学分成两组,每组选一组长,每组向对方出牌,共出六轮,第三轮得分乘以二,第六轮得分乘以三。双方先讨论出牌的对策,再进行游戏,以积累最大正分为赢。

2、同学们看《灵异第六感》电影,看完写下自己看后的感受,将他们贴在“心理感悟板”上。

3、班里同学将自制的心理调适知识宣传单发给其他同学,把心理知识宣传出去,帮助其他同学调适心理。

心理活动竞赛总结范文第8篇

2006年至今,我一直在初中任教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在工作过程中我常会听到个别学生说“我的心理没有问题,我不需要学这门课程。”在辅导室值班时,会听到路过的个别学生对同伴说“你的心理变态了,快进去让老师治疗一下……”由于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这样那样的误会与偏见,在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大打折扣。如何提高学生在心理活动课上的主动性呢?经过多年的摸索,我总结出如下三点经验。

一、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端正态度

必须消除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偏见,提高理性认识。在每届初一新生入学时,我都会给学生上“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一课,首先介绍2008年在雷州地区发生的三起校园突发事件,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注意与思考;然后讲解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概念,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与作用,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未来。通过本课两个学时的学习,学生明白了“健康的心灵是一切财富与成就的基础”这一科学道理,形成了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二、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

我校初一年级就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可本地区的其他中小学基本上尚未开设,因此学生对这门课既好奇又排斥。为打消学生的排斥心理,我在课堂上注意师生间的互动,大量运用心理小游戏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

在学期初,我给学生上了“破冰之旅”,课是这样设计的:第一环节是鼓掌欢迎在座的各位学生成为雷州二中7000多学子中的一员。首先教师提出发现的问题:鼓掌的差异很大。教师夸张性的模仿,引起学生的欢笑进而拉近彼此距离。然后一起学鼓掌:龙的呼唤,节奏——一二,一二三,一二三四,一二。分组练习竞赛,提高团结协作观念。第二环节是相互认识。教师先简单自我介绍并留下适当悬念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个别学生:开学至今,你认识了多少位同学?说说他们的姓名、兴趣等。最后是写一写“我眼里的自己”,每人拿一张空白纸,在纸上写上:我的姓名、我最喜欢的事、我最成功的事、我最讨厌的事。写完后四人一组相互交换看一看,相互握手并说:“你好!我叫×××,很高兴认识你!”第三环节是“我信任我的集体与同学”。选定数位学生,一半人扮盲人,另一半人当向导带他们在班内走一圈,然后互换角色,最后说说在游戏中的感受。这节课以活动为主,通过几个小活动让师生、同学之间打破“坚冰”,相互认识,为学生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

又如,我在“沟通合作”一课,通过团体康乐辅导的形式,让学生玩以脚代手猜拳、兔子舞、丢沙包认识、组名、爱在指间等游戏,增强沟通与交流,形成了集体观念。此外,在学习技能主题课时插入手指操、健脑操等小游戏,让学生放松情绪健康身心。

除了心理小游戏外我还注重运用分组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做一个受欢迎的人”一课,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受欢迎的人与不受欢迎的人分别具有哪些特点,然后再让学生代表到黑板上写一写,比较哪一组做得最好。在“成才靠什么”一课也是采用了分组讨论与写一写的方法。

根据上课主题选用心理小游戏及分组讨论和写一写等方法,适合初一年级学生的日益独立与爱表现的心理特点,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对心理活动课的兴趣与参与度。

三、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在讲课过程中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课余或期中、期末时,我会通过开放性的问卷调查,让学生匿名写出困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记录下代表性的问题,做好备课工作。比如在这学期初,我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对如何适应初中的学习、如何与人交往、时间的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困惑。我开设了破冰之旅、认识心理健康教育、适应初中新生活、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沟通合作、知识改变命运、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学会学习等十多节主题心理活动课,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让学生体会到解除困扰后心灵成长的快乐。

又比如在这学期的期末,通过问卷调查五十多位学生,我发现了十多个焦点问题:住宿生如何管好自己、与父母吵架怎么办、世界上是否有鬼、如何控制情绪、青少年常有的坏习惯、遇到挫折如何调整心态、学习与考试焦虑、平凡人如何找到幸福、爱情的困扰等,这为下学期顺利开展心理活动课提供了充分的选题依据。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各科教师需要正视的问题。以上经验与各位同仁分享,不足之处恳请多多指正。

心理活动竞赛总结范文第9篇

作为中专教师,不仅仅要具有不同于其他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更重要的还要具有超强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水平,能够观察和发现学生的心理规律,总结学生的各种心理表现,在完善的教育心理学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人格。中专教师不仅要解答学生的文化知识方面的疑问,帮助学生在文化知识方面取得成绩,还要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的各种心理状态,寻找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给与学生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出现不必要的错误。中专学生不同于普通高中学生,存在着各种复杂的情况,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与同学、父母、教师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就会出现焦虑症、恐惧症等问题。教师只有掌握了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正确运用到教学和生活中去,恰当的引导学生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就能够担当起中专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正确进行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

(一)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正确引导学生学习

大部分中专学生并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学习缺乏兴趣,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也就导致了大部分中专学生在课上学生的时候不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而导致中专生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在课上就要恰当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习。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保持一个良好的教育心态,用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教学态度去引导学生,去感染学生;其次就是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面下功夫,例如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赛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相互比拼中获得知识,等等。

(二)课下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培养良好师生关系

当前大部分中专学生由于正处于叛逆期不能很好的处理自己与老师、同学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下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情况,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教师要了解并且理解中专学生的现实情况,他们独自出来读书,不能陪伴在父母身边,叛逆的性格与同样具有叛逆性格的同学很难相处,这就使得他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需要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所以,教师在了解到学生这种现实情况之后,要及时与学生尽快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存在的现实困难,认真细心的倾听学生遇到的各种烦恼和问题,然后正确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走上正确的学习生活道路,取得学生的信任,进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还要适当的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让学生不断建立自信,逐步培养自身乐观、健康、向上的性格,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心理活动竞赛总结范文第10篇

心理活动课以学生为主体,以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形式多样,气氛热烈,寓教于乐,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六(1)班学生黄梓铭同学,在谈上校本心理辅导课体会时谈到:“这样的课让我知道了许多人生当中的道理,如每个同学都要有上进心;自己要知道和谁比。我又知道,学习不能放弃,应该从小打好成功的基础。”“上这样的课,让我有了勇气,一种不怕放弃、失败的感觉。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小学生理所应当做的事情。”

1.有助于班级学困生的转化。学困生在每个学校、每个班级中都存在,只是学困的原因不同而已,有自卑心理、厌学心理、戒备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等。心理健康教育既针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心理转化与发展。如五(5)班的一位学生,缺乏自信,导致上课发呆、作业一个字也不写。班主任周苹老师采用“故事启发”、“语言鼓励”“心理暗示”等方法,使这位同学树立了自信,上课敢于积极发言,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五(7)班的一位学生,特殊的家庭背景,让他养成了纪律松懈、行为粗鲁、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写作业的习惯,在班主任李斌老师的正确引导、爱心传递、信心鼓励下,该同学原有的不良习惯亦有所改变,学习也进步了。

2.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012年11月,林炜发明的“盲人楼梯扶手”获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二等奖;夏洁发明的“能显示落点的训练用安全标枪”获昆山市优秀创新成果竞赛特等奖;贾程鹏、姜阳阳、陈雨生、夏洁小发明获昆山市优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B组一等奖;辛晓涵的科学幻想画“污水转化站”获昆山市一等奖。2012年10月,五(7)班学生龚衡越同学获“新华杯”摄影比赛二等奖。在苏州市教育局等单位开展的“法治格言”征集活动评比中,五(7)班的龚梓欣荣获二等奖,同时获昆山市一等奖,五(2)班的李子邑荣获昆山市三等奖。2012年11月,施彤、胡梦婷、黄景轩、何蕾、陆杰等同学荣获昆山市第二届“德泰杯”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比赛三等奖。昆山市第五届“小数报杯•小小数学家”数学报竞赛中,16人获奖,其中一等奖4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3名。2013年1月,黄梓铭荣获昆山市第六届“阅读之星”一等奖。2013年5月,王奕楠的故事《学法之途一路欢歌》在昆山市法制教育故事比赛中获二等奖。

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基础,关键所在。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则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尊重、和谐、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在一天下午放学后,四年级(6)班因其教室窗户未关,被值班教师查到,受到批评。事情发生后,班主任赵海琴老师改变以往批评犯错误学生的方式,而是设计了一节心理活动课《教室窗户没关之后》,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讨论分析导致没关窗户的原因,讨论“假如你遇到了类似的事情该怎么办”。通过课堂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在交流中,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应该讲信用,对集体应有责任心。通过这节课,不仅仅是几个犯错误的学生受到了教育,更主要的是避免了以后类似事情的发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同时,通过这节课,也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改变了过去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的状况,敢于大胆地和老师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了。在四年多的研究过程中,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学校组织汇编的校本心理教材《童年七色花》在苏州市校本教材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14年9月,拍摄的校园心理剧《特殊的礼物》在2014江苏省中小学“校园心理剧”优秀剧目征集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先后有70多篇在昆山市、苏州市及省级刊物。教师论文、教育案例、活动课课例获奖300多篇次。其中陆晓东的《小学体育教育中体育游戏的合理运用》发表于《新课程学习》,王雪莲的《阻碍小学生道德养成的原因及矫正》发表于《新课程研究》,沈美芳的《浅析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发表于《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归玉秀的《遵循学习规律提高识记效果》发表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何婷、陆雅萍、杨咏秀、吴志英老师的论文获省“行知杯”论文评比二等奖。黄程远、陈洁、何婷、凌志芬、吴燕、徐林花等老师的论文获省“蓝天杯”论文比赛一、二等奖。我们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和建构良好的心理品质,有效地调节心理机能,积极自主地开发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个性和谐健康发展……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在教科研的道路上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上一篇:心理活动实践总结范文 下一篇:学校心理活动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