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技术范文

时间:2023-04-11 11:08:40

刑事技术

刑事技术范文第1篇

《刑事技术》(CN:11-1347/D)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刑事技术》始终致力于把推进国内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己任,始终坚持为公安侦察破案一线服务为宗旨,刊为广大刑侦部门的技术干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地学术交流和切磋技艺的平台,为全面提高全国刑事技术警察的业务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刑事技术范文第2篇

2.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法庭科学实验室考察概况周云彪,黄星,权养科,胡兰,艾康云

3.重庆地区汉族未成年人牙龄推断的研究田雪梅,李红卫,董迎春,谭宇,韩冰,罗民

4.红外光谱微量水平衰减全反射技术检验常见胶水的应用研究郑一平,楼寿松,黄红娟,朱静娜,毛旭东

5.用X线片比对认定尸源1例吴德尧

6.紫外光谱成像技术显现潜在油汗混合指印的初步探索黄威,张旭毅,许小京,俞涛,杨智诚

7.室外燃油发电机致CO中毒死1例杨科,李峰,史立辉

8.6种现场常见断线钳加工特征的研究谭铁君,TANTie-jun

9.腹主动脉破裂伤后存活1例朱永

10.生物检材中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的HPLC-MS/MS分析董颖,邵永军,王瑞花,DONGYing,SHAOYong-jun,WANGRui-hua

11.性窒息意外死亡1例夏德海,侯伟

12.利用IDMH-Z780系统对碳素钢笔水书写字迹与印章印文交叉时序的无损检验研究武磊,张云,余静,王桂森,吴燕婕,梁武斌

13.近红外照相显现深色衣料上血迹的实验研究朱晓斌,张立新,赵学智,邢思远,郝文奇,潘新云,肖荣峰

14.GC-MS/MS测定血液中巴比妥类安眠药物陈建虎,CHENJian-hu

15.刑事技术高度蜡化尸体1例石泉,王都晖

16.41种抗生素LC/MS联合测定的谱图库建立王学虎,袁敏,张前上,赵武生,顾月保

17.利用数据恢复获取电子证据2例吴茂军,胥文强

18.CdSe/TGA与CdS/PAMAM量子点溶液显现胶带粘面油汗手印性能比较研究夏彬彬,王永刚,杨瑞琴,王彦吉

19.ASP动态网站信息电子取证方法吴春生,邱敏,WUChun-sheng,QIUMin

20.浅议生物检材的来源及与犯罪的关系王海生,王锟,彭皓明

21.多光谱成像技术应用于消褪文件的检验刘烁,谭铁军

22.体视显微镜在损伤检验中的应用张松,张广清

23.法医尸体检验鉴定中6个存在的问题王彩平,林裕枫

24.试论杀人案件中的威逼行为钟武魁

25.宁夏南部地带现场立体指纹石膏制模提取方法李振振,侯伟,王波,王雪峰

26.弧形镀铬金属表面上汗液指印提取方法刘邓,沈琦祥

27.圆柱形拉丝金属把手表面上的汗潜指纹提取钟珂,罗兵,张雨

28.提取加层0号柴油油质手印的方法林刚

29.利用监控录像侦破盗抢儿童案1例郑如超,曹军,程健

30.JB-茚三酮雾化熏显血指印刑事技术计永林,夏正飞

31.光谱成像技术的应用汪旭峰,李忠,王文斌

32.新型针剂的GC/MS检验2例徐鹏,钱振华,郑珲,王一

33.MRI对骨挫伤的法医学诊断及鉴定分析刘晓宇,李胜

34.尸体胃内容物检验在命案侦查中的作用2例杨兵,郑先平

35.性窒息死亡1例冯新建,许卫平

36.利用香烟盒包装纸整体分离痕迹破案1例王旭庆

37.对骨质客体上形成砍切擦划痕迹的检验毛文智,李斌卓,杨斌,张炜

38.1例纹线两次成痕形成的变异手印的鉴定张宝东,宋琳,王羽

39.多波段光源拍摄血潜指纹破案1例马彩凤

40.模糊列车运行监控录像检验1例杨宇波,高海怒

41.玻璃物证在命案侦破中应用1例潘伟超,高进献,孙卫军

2.不同环境条件下大鼠死后皮肤大体和组织学改变金波,吴松,林霞,文彬,曾恩泉,朱治健

3.卷宗材料上红色指印的形成和检验胡天灵

4.12个mini-X-STR和Amel基因座荧光标记复合扩增体系的初步研究吴微微,郝宏蕾,吕德坚,周怀谷,苏艳佳,郑小婷HtTp://

5.刑事技术利用线性预测谱LPC对元音区别力量化分析的研究庄琳,ZHUANGLin

6.浅谈录像资料的提取和应用王新刚

7.京尼平显现渗透性客体上潜在手印方法研究华,郭威,刘亚琦,罗亚平

8.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检验口红的研究姜红,王洪波,JIANGHong,WANGHong-bo

9.一例闪电引起的爆炸现场分析王劲松,陈随军,豆亮亮

10.Actin、Dm、Mb和Fn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程文斌,董迎春,闵建雄,CHENGWen-bin,DONGYing-chun,MINJian-xiong

11.傅立叶显微红外化学成像在朱墨时序鉴定中的应用研究黄红娟,郑一平,楼寿松,HUANGHong-juan,ZHENGYi-ping,LOUShou-song

12.一种简易实用的足迹勘查罩张恩伟

13.海洛因盐型检验研究进展钱振华,张春水,QIANZhen-hua,ZHANGChun-shui

14.利用玉米生长期推断死亡时间1例贾宝强,李更奇,刘彦旭,刘广旭

15.临汾市Y-STR数据库应用系统张丽萍,龚疏影,段晋琦

16.浅谈穿鞋套袜足迹的检验刑事技术顾挺

17.关于指纹自动识别比对系统应用延伸的思考周华

18.利用复写方式窃取签名伪造文件的鉴定刘敬杰,娄晓明

19.打印特征在识别变造文件中的应用刘建华,章峰

20.弱酸性碳素墨水显现胶带粘面指纹的探讨沈良福,吴园,张晨旭

21.坐标法比对平面足迹特征邓海龙

22.提高指纹比中率初探王斌,李军朝,王安民,许晓伟,李卫峰,王晓辉,赵春燕

23.儿童脂肪心伴房室结出血猝死1例安永明,赵如泉,冯建军

24.浅议视频的运动形态识别刘勇宾,胡国辉

25.利用未知名尸体信息破案1例李烨

26."老羊油"检验1例徐鹏,郑珲,王一,钱振华,刘克林

27.民用取暖炉焚尸骨骼残渣的法医学检验孙伟,霍长野,张志敏,张继宗

28.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猝死的分析蒋艳伟,高升

29.GC/MS法检验舍曲林1例张卫兵,李跃辉,侯宏安

30.外伤致假性颈内动脉瘤1例李至强

31.刑事技术蜡化尸体肋软骨检出DNA认定尸源1例王永贵,余建华

32.从法医角度分析雇凶案件特点戴朝晖

33.选用DNA试剂盒经验体会王彦涛,吴杰,王海宽

34.兽类赛拉嗪用于麻醉抢劫案件1例孙立敏,王松才,朱焕慧

35.动车组行驶中钢化玻璃窗被撞痕迹检验1例杨帆

36.用GC/MS法检验脑清片1例马晓君,姚士强,邱海志

37.胰腺被刀刺伤后并发腹腔大出血死亡1例洪正刚,马传鑫,张培培,胡昭伟,袁向红

38.伪造生产安全事故骗取赔偿金1例张勇,梁正旺,杜顺军,那春福

39.狗胃内容物DNA检出人体成份1例李文富,郭文专,柏天福,张生说,段兴旺

40.浅谈犯罪心理痕迹的利用刑事技术刘增亮,王旭峰,王怀勇

41.Y-STR联合常染色体STR检验破获杀人案1例袁雅洁,刘成昌

刑事技术范文第3篇

[摘要]刑事技术课程作为公安院校必设课程之一,应与时俱进地“微课”化,以服务教学之需。刑事技术微课制作应当遵循“微”原则、基础性原则及保密性原则,在内容选择上也应当有所甄别。信息化时代,适时将新媒介引入公安教学当中,将刑事技术微课与微信平台进行有机衔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技术方法的协同,对公安教学改革及应用型人才培养将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刑事技术;微课;微信平台;制作

刑事科学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强、涵盖内容多、实用程度高的专业课程,理工领域的不同学科内容在这门课程中几乎都有体现,可用“庞杂”一词来形容。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介的兴起,“微时代”给社会交际带来了一场“微”变革。现阶段,公安院校学生几乎人人都有微信,人人都会关注公众平台,微信已成为他们学习知识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面面俱到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刑事技术课程有所选择地制作成微课,并将其放在公众平台上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分享,实现知识的“移动学习”,值得探索,更值得实践。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在微课制作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以文件检验课程为例,讨论刑事技术课程微课制作应遵循的若干原则及与微信平台的整合等问题。文件检验(以下简称为“文检”)课程是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其核心内容包括笔迹鉴定、印刷文件检验、污损文件检验、言语识别四大块。因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趣味性,深受各大公安政法院校的青睐。据笔者调查,在我国32所公安院校中,单独开设文件检验课程的有20所,其余院校尽管未单独设课,但在刑事技术学这门课程的讲授中也安排了20%~35%的课时来专门介绍“文件检验”有关内容。由此可见文件检验在公安院校课程中的地位。

一、刑事技术微课的制作

制作任何一门微课,首先应理清楚“微课”的概念与作用。“微课”是指围绕某一个知识点,对其加以信息化的教学设计,以视频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类微型课程[1]。它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制作微课最为常见的形式是录制小视频,视频中配以图片、文字和教师的讲授。这样不但形象、直观,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依托特定平台进行学习。

(一)刑事技术微课制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微”原则

微课之所以叫做“微课”,根本原因在于“微”,即只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而且时间一般限于5—10分钟[2]。文检微课的制作首先应当遵循这一原则,将时长限定在10分钟以内。毕竟微课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只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讲授,它不能完全代替课堂教学。如果微课时间太长,那么就谈不上“微”,也就无法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其趣味性也会大减。所以说,“微”原则是微课制作必须遵循的核心和前提原则。

2.基础性原则

所谓基础性,就是微课内容要重视基础。因为微课只是教师为了让学生学习已经讲授或预习即将讲授的某一知识点而采取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这一性质决定了其内容必须是基础性的。以文检课程中的“笔迹检验”这一章为例,本章内容涵盖笔迹检验原理、笔迹特征、笔迹检验程序方法等。可以将书写工具特点、运笔方法、书法常识作为基础性内容制作成微课,以配合笔迹特征、笔迹原理、检验程序、检验方法的课堂教学。

3.保密性原则

刑事技术是一门用于特殊行业的专门技术,其行业属性决定了刑事技术课程内容具有较高的性。由于微课往往要放在网络或微信平台等渠道上,而这些渠道又是对外公开的,故内容不宜放在微课中讲授,例如案例、核心技术方法、现有实验数据和结果、应用的具体领域等。如何处理好微课面向对象的公开性与内容的保密性二者之间的关系呢?这实际上只要遵循前文中我们提到的“基础性原则”即可,选择基础知识放在微课中,将内容放在课堂教学中,二者相互配合。

(二)刑事技术微课的内容选择

如前所述,刑事技术课程中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做微课,有必要在遵循前面介绍的基础性原则和保密性原则的前提下,对微课素材做必要的甄选。例如文检课程,这门课通常包含四大内容:笔迹检验、印刷文件检验、污损文件检验、言语识别[3]。笔迹检验部分适合做微课的内容有:不同书写工具的特点、个人书写习惯、书写与运笔、文字形体结构、男女写字差异等;印刷文件检验部分适合做微课的内容有:打印复印原理、喷墨打印机特点、激光打印机特点、常见打印设备、印章的历史等;污损文件检验部分适合做微课的内容有:常见墨水成分、红外检验原理、文检仪器操作、显微系统操作使用等;言语识别部分适合做微课内容的有:汉语方言分区、汉语方言特点、男女语言差异、职业语言差异、年龄语言差异等。以上内容既具有基础性,又不,每个知识点的讲授能够在10分钟以内完成,因此适合制作成微课。其他内容往往涉及技术资料和案例,或者内容过于庞杂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讲授完成,因此不适合选择作为微课内容。

(三)刑事技术微课制作过程

在现代传播媒介的视域下,制作微课就是将课程知识点和教师的讲授制作成可供学生点击播放的视频。刑事技术微课的制作与普通课程微课制作的流程相同,区别在于内容的选择上要尽量避开内容。一般而言,制作此类微课需要5个基本环节。

1.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是制作微课的第一步。首先,要规划刑事技术课程中哪些章节需要做微课、适合做微课,以及总共需要做多少微课;其次,要规划微课视频中是否需要设置作业环节、课后交流环节等;最后,要规划微课制作好之后与何种媒介进行整合,以及如何整合,例如与微信平台整合、与视频网站整合、与学校教学平台整合等。这些规划做好之后,其后的工作方能展开。

2.确定选题

刑事技术微课的选题是与刑事技术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的。确定选题不仅仅是确定题目,还应确定与题目有关的一系列教学要素,如教学目的、方法、资源等。因为这一系列要素都是基于选题而来的,反过来又为选题服务。我们以文件检验课程中“激光打印字迹的特点”为例,制作了一个选题设计表。

3.拟定内容

在确定了选题后,需要对具体讲授的内容进行细致地规划。内容应当求精,且不宜过多,否则在录制视频环节容易超时。仍以文件检验课程中“激光打印字迹的特点”这一选题为例,我们规划的内容是三个,讲授总时长为9分钟。

4.录制视频刑事技术

微课实质上是采用小专题的形式由授课老师进行专题讲授,然后将这个过程录音录像。根据我们录制微课的经验,授课教师应围绕授课内容制作好PPT课件,篇幅最多不超过10篇。在讲授时,能用专用摄录设备最好,如果条件不允许,采用画质和音效都比较清晰的普通摄像设备也可。一般来说,选择专用的录播教室最为理想。

5.剪辑视频

剪辑视频一方面要对视频素材多余镜头(或时长过长的内容)进行剪辑,以保证总时长在10分钟以内;另一方面,需要在视频中加入必要的片头和字幕,以及PPT和教师讲授之间的过渡等。最好找熟悉剪辑软件操作的学生或专业人士进行剪辑。

二、刑事技术微课与微信平台的整合

微信平台是微信公众订阅号一种通俗的叫法。它的出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也改变了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之间的交流方式,可以说是近年来信息传播方式的大变革。将刑事技术微课与微信平台进行整合,实质上就是将刑事技术微课与微信平台进行有机地衔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技术方法的协同工作。这个过程需要两个环节。

(一)视频

视频之前首先要建立一个微信公众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微信平台。这个过程十分简单,在微信公众平台首页用个人身份证号或单位法人证书即可注册。然后根据使用意图给平台取个名称,例如笔者申请的用来开展文检教学的公众平台名称为“警院文检”。拥有了微信平台后,需要将制作好的文检微课视频在微信平台上。目前有两种方式可实现微课视频:一种是直接上传至微信平台,前提是该视频的大小不能超过20MB;另一种方式是先将视频上传至专门的网站,然后再将视频链接添加到微信平台中,这可以不受视频大小的限制。根据我们的经验,前一种方式较好。制作者可以将视频大小压缩在20MB以内后再直接上传到微信平台,因为刑事技术微课都在5—8分钟,而且多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播放,压缩后其画面和音质也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

(二)开展教学

这个环节是制作刑事技术微课及其与微信平台整合的最终目的。学生通过关注指定的微信公众平台,点击有关教学视频即可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也常常被称为“移动学习”。微信平台不仅提供学习资源,而且还可提供互动平台。这种互动主要是基于微信平台的留言评论功能,即在视频页面下方可以写留言,将自己要提的问题留言在评论栏内,任课老师看到留言后可以回复,其他同学看到后也可以回复。这就真正实现了课堂外的交流互动,实际上也就实现了课外辅导。综合起来看,刑事技术微课的制作与微信平台的整合实际上包含了七个基本环节。以上七个环节中,规划设计是根本,确定选题是前提,拟定内容是基础,录制、剪辑和视频是关键,开展教学是目的。各个环节之间是递进的关系。总的来说,刑事技术微课制作并不复杂,制作完成之后可以循环利用,不必年年更新。在教师资源的分配上,可由一位老师讲授,也可以根据章节内容的不同由不同的老师讲授。我们制作的文件检验微课就由四位老师分别讲授笔迹检验、印刷文件检验、污损文件检验、言语识别四个部分的内容,效果良好。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将微课与微信平台进行整合,特别适合互动式教学[4]。因为它给师生之间建立了一个“1对1”的沟通环境,可以通过留言的方式进行互动,无需预约。这就打破了课堂教学中“1对多”的沟通模式,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以及沟通渠道的变革。

三、结语

郭声琨部长指出,公安教育要着眼提高办学质量,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完善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强调要善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与水平。在交际媒介不断创新发展的今天,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一方面它突破了教师传统的听课评课模式,使教学资源更加具有针对性,也更加具有时效性。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按需学习、自主学习的新途径,使教学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这些优势对于公安院校的教学改革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无疑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尽管本文只是以文件检验课程为对象,讨论了其微课的制作及其与微信平台的整合问题,但对其他公安类课程实际上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因为课程教学本身具有相通性,公安院校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必须顺应“微时代”潮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审时度势地将“微时代”的新媒介引入教学中,为新时期公安人才培养服务。当然,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好原则,处理好内容公开性与保密性之间的关系,使公安微课既能满足课外学习的需要,又能配合课堂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2]何福贵,张梅.微课开发和制作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5(3):53-55.

[3]王相臣.文件检验[M].北京:群众出版社,2010:35-37.

[4]时荣.移动学习的发展和应用状况综述[J].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2012(12):177-178.

刑事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刑事侦查;刑事技术;科学技术

随着全球化进程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财、物的流动性不断增强,给刑事案件的侦查提增加了难度,使刑事犯罪形势日益严峻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违法犯罪,刑事犯罪呈现出智能化与高科技化的特点,刑事案件的侦查难度提高,为了对刑事案件进行及时侦破,需要在刑事侦查阶段充分利用现有的刑事技术,将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进行有效的衔接与配合,为刑事案件的侦破提供技术保障。

1 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衔接配合概述

刑事技术也称物证技术,是公安、司法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收集、分析、检验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证材料,为侦查、、审判工作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专门性技术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刑事案件侦查中的证据获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将刑事技术真正应用于刑事侦查的各个环节,推动刑事侦查人员由技术型向科技型的转化,持续增加控制、发现、揭露、制服犯罪的能力,促进刑侦改革[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的衔接与配合有利于适应新时代犯罪形势的新特点。现阶段我国的刑侦工作中,侦查员和技术员因为工作地位的不同,所以导致各自负责的工作对象不同,工作对象的不同又影响了各自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导致衔接配合出现分离脱节现象。

2 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衔接配合的表现

2.1 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在现场勘查阶段的衔接配合

现场勘查是刑事侦查的首要环节,在原有的侦查工作跟踪,侦查人员和技术人员“各司其职”,某些侦查人员认为现场勘查是技术员的事和自己无关,积极性不高;某些技术员证据意识不足,过于崇尚理论,就现场看现场,就痕迹论痕迹,导致技术分析无法切中要害,一针见血;现场勘查沦为形式,导致现场勘查工作与侦查工作脱节。

为了提高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的衔接与配合,侦查人员与技术人员应转变观念,双方共同承担起现场勘查和现场调查访问工作,打破原来的双方只是各自负责自己的工作,不能进行有效交流的尴尬局面,实现侦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双赢[2]。

2.2 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在审查询问阶段的衔接配合

审查询问时“侦”与“审”的统一,为了查明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和犯罪情节的轻重。在当前刑事案件的侦查模式中,侦查人员负责审查询问,技术人员主要负责现场勘查很少参与对犯罪嫌疑人的审查询问,导致侦查人员只能就案论案,工作粗糙,缺乏确凿的证据,容易使审查询问工作陷入僵局;为了实现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在审查询问阶段的衔接配合,应在审查询问前,技术人员和侦查人员共同制定询问计划,使技术人员参与对犯罪嫌疑人的审查询问,技术人员从技术角度进行询问有利于反思和解决现场勘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也有利于最大程度挖掘罪行,确保犯罪嫌疑人的罪行能够完整展现出来,方便依法量刑。

2.3 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在发现和认定犯罪嫌疑人阶段的衔接和配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人、财、物的流动性不断增加,继续采用原有的摸底排队、调查访问的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犯罪特点,跨区域犯罪、多种多样的犯罪方式为案件的侦破增加了难度。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应在发现和认定犯罪嫌疑人阶段的衔接和配合,充分利用犯罪痕迹物证以及各种信息,及时将技术资料送达技术部门,及时认定犯罪嫌疑人,运用高科技手段发现嫌疑人,建立指纹识别系统,充分利用DNA、声纹、笔迹等鉴定方式,使犯罪分子无处遁形。

3 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衔接配合的前景展望

人是各项活动中最活跃和最重要的要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有利于各项活动效率的提高。在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衔接配合工作需要人来完成,应充分发挥侦查员和技术员的主观能动,提高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衔接配合工作的工作水平。应定期开展专门的技术培训和交流,使侦查员与技术员的业务知识融会贯通,拓宽业务面。努力使侦查人员技术化,技术人员专门化,侦查员应熟练掌握常规的现场勘查技术,及时发现物证,能对物证进行有效地提取、包装、运送、保全,了解刑事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的实际应用情况,以便在详细占有现场资料的前提下与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并对案件的侦查范方向和侦查范围作出确定,侦查人员应保证高度的证据意识,以便提醒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物证的提取,侦查人员的技术化有利于刑事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的有效应用;技术人员也应具备侦查意识,将侦查意识和思维应用于刑事案件物证的勘查,将现场勘查的完整情况及时反馈给侦查人员,及时对侦查人员发现的案件可疑情况进行技术分析,使技术分析更加准确,全面,有利于刑事案件明确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为刑事案件的侦破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3]。

刑事技术部门应直接参与案件的侦查办案中,真正实现技术与侦查的接轨。基层侦查部门的侦查员与技术员的划分相对模糊,侦查员与技术员被统称为侦查员,基层侦查技术部门在案件侦查中应立足实际,不能严格按照专业化的角度进行技术分析,避免理论与现实的脱节。技术人员不应只是参与案情分析会,应允许技术人员参与后续案件的侦查工作中去,有利于技术人员拓宽思路,及时对案件作出科学合理的技术分析,为案件的侦查方向和侦查范围的确定提供技术指导意见;技术人员参与案件侦查工作,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侦查的有效结合,提高技术人员的实战能力,有利于技术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

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应及时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技术设备,保持刑事技术的先进性,针对新形势下的犯罪特点,制定出可行性的预见方案,以其有效打击智能化、高科技犯罪;应定期对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使其专业知识水平适应技术更新的变化;为了实现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的衔接配合,各地区的侦查部门应积极交流经验,使各区域的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的衔接与配合工作水平的总体提高[4]。

4 结语

高科技犯罪猖獗,传统的侦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案件侦查的需要,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的衔接与配合是时代条件变化下刑事侦查工作转型的必然;切实开展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的衔接与配合工作,有利于降低案件侦查成本,缩短案件侦查时间,提高案件侦查效率;现阶段我国的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的衔接与配合工作面临诸多挑战,需要立足实际,坚持技术和管理的双重创新,不断提高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的衔接与配合工作的工作水平,及时侦查案件,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宝字,贾牧樵,李玮琳等.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的衔接与配合[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20(2):60-62.

[2] 陈明平,曾辉.浅议刑事技术与侦查工作的衔接[J].才智,2014,(21):233-233.

[3] 王方林.以信息化推动基层刑事技术工作转型升级――以台州市公安局黄岩区分局为例[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4,(6):85-87.

[4] 韩均良.刑事侦查工作的现状及前瞻[J].河南社会科学,2002,10(3):34-36.

作者简介

刑事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刑事诉讼 刑事技术 联系 实践

一、刑事诉讼法、刑事技术的任务与依法治国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公报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体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法律是人类实践经验的理性总结,是人类智慧的最高成果。在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所以刑事诉讼法涉及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等权力的行驶。而这一系列的权力的行驶的法律依据与逻辑推理都与物证技术栖息相关!物证技术广泛运用于刑事诉讼过程当中,以物证和刑事技术为对象,以查明案件事实、公正实施法律、提供科学证据为目的,研究应用科学技术解决案件中有关物证的专门性问题。

一切事物都是时间的函数,法律和无证技术都是时代的产物,是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就物证技术而言不得不提到同一认定和种属鉴别,不仅如此还有刑事摄影技术、显微镜技术、光谱技术、色谱技术、电泳技术等以及相关仪器设备的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细分又可分为痕迹检验技术、文件检验技术、刑事图像技术、理化检验技术、法医检验技术、生物物证检验技术。所以我国刑事诉讼法确定了刑事技术在侦查、和审判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刑事技术作为侦查工作的重要取证手段,介入侦查工作最早、时间最长。从勘验犯罪现场开始直到最后破案,在立案、初始侦查、深入侦查、并案侦查和破案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审判活动中,运用刑事技术对与犯罪活动相关联的各种物证进行鉴定,使这些无证成为可靠的科学证据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物证技术正是通过对其各个分支学科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以丰富的内容武装刑事诉讼的工作者,使他们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刑事技术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在侦查和、审判工作中运用自如。正以为物证技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所以它适应并切合了不断发展变化的犯罪手段,更便于打击犯罪,这也符合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精神,使整个刑事诉讼过程逻辑严密清晰,完善我国依法治国的要求。在过去的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里,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个人主义思想在其物质方面发生了巨变。有生产力解放出来的自由竞争生产关系成为了促进个人堕落的社会疾病。人们为了个人主义而摒弃了诸多集体思想,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财富被控制在越来越少的醒悟较早的精英手中,而政府为了顺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也允许了种种不成文的特权予他们。结果政府和大公司在最高程度上融为一体,难以再割舍分离。也就为滋生腐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从而在法律和刑事技术领域出现了专门针对经济犯罪的侦查和检验取证工作。依法治国不仅仅是法律纲领上的治国理念,他更需要法律条款的落实和贯彻,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和展开,这样才能让纲领具有指导性意义,让细化的条文ο附诘乃痉ǔ绦蚝臀シㄐ形有约束力。所以,刑事诉讼法和物证鉴定的相关法律规定就是如此。比如,刑事技术下的笔记检验、印刷文件检验、伪造印章印文鉴定就在该领域屡立奇功。就笔迹鉴定而言,他的鉴定需要按照符合法律效力的鉴定方法和鉴定结论的客观意见,需要符合法律的思维和逻辑为前提,从而才能谈得上对物证鉴定技术的有效利用,否则不然。实践证明,专业鉴定人员在不断实践中发现每个人的笔记不同,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由于在书写技能与书写习惯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每个人所具备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就形成了人们各自不同的书写习惯,作为书写习惯外部表现的笔迹当然也就因人而异,这就是笔迹检验笔迹鉴定的原理,同时也为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合法证据提供了法律效力上的依据。根据这样有法可依、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律思维、法律程序与法律逻辑才能真正环环相扣地做到了依法治国,才是从头至尾地贯彻落实好依法治国的方针,才是完全领悟到依法治国的精髓。所以依法治国、刑事诉讼法、刑事技术这三者看似关系不大,实则是缺一不可。第一者为后两者提供了总体性纲领和指导思想,刑事诉讼法承接依法治国做出一系列细化的法律成文规定,也启迪并规范刑事技术的运用与发展方向。而刑事技术在大纲领和细化的法律条文和法律逻辑指导下,在明确的方向上不断迎难而上解决疑问,攻克难关、斩获硕果。

二、我国刑事诉讼法与刑事技术的现状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01条规定:侦查人员对于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应当进行看眼或者检查。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在侦查人员的住持下进行勘验。检查。第119条更加明确地指出: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时候,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这些规定显而易见是开展物证技术工作的法律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刑事诉讼发明文规定与物证技术密不可分,两者是指导与实践的结合,是理论与验证的交叉,是刑事诉讼法律赋予物证技术专门机构的权利,也更是相关刑事科学技术人员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众所周知,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他的存在是为了规定刑事诉讼活动的程序和规则。与时俱进地规范犯罪侦查的各个环节,为其提供法律依据,要求刑事诉讼过程中的每一个诉讼行为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规则办事,如在物证技术的现场勘察、物证提取、物证检验、物证保存等都有较为细致的规定。既不能随意改变,也不能为所欲为,当下的物证技术无论是明文规定或者习惯渊源都无一例外。

三、对衔接刑事诉讼法与刑事技术的主体的辨证认识

刑事诉讼法犹如一个系统,而刑事技术是其子系统之一,毫无疑问要把这两者联系起来,其纽带就是侦查人员和物证技术人员。刑事诉讼法系统的整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刑事技术子系统的功能的局部完善,而想要达到整个系统的功能最大化最完整化,就得强调人的主体作用,调动和挖掘人的主观能动性。傅雷曾经说:“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这句话至为深刻。人和法律都是在顺境和逆境中同时进步的,顺境的动力就像发动机必不可少,它激励着整个刑事诉讼法律系统和刑事技术的进步,在程序中取得司法秩序的成功,在刑事技术中去的案件破获的喜悦都是振奋人心的历史主流,这一切主要归功于司法人员、侦查人员和物证技术人员等。在我看来逆境更是一笔财富,丘吉尔如是说:人类在失败中获得的知识更值得发人深省。毫无疑问侦查人员和物证技术人员在司法活动中曾伤痕累累,在失败和曲折中不断总结失败的教训和经验,这是顺境所不曾积累的宝贵财富。法律人的成功需要保持个性的独立,他是星辰闪耀着专属的光辉,他是孤鹰彰显着卓尔不凡承载着人生远航,纵观古今成功人士皆保有其独立个性,不轻易拜倒在潮流世俗的脚下。佛曰,一滴水要使他永恒就把它放入大海。部分总是要依赖整体才能得以生存,但部分也有相对独立性,每一滴水汇成的大海是蔚蓝的,然而每一滴水又不都是无色的。

四、 案例分析刑事诉讼法在刑事技术的实际运用

案例:“张某28岁,男,因持刀抢劫致人死亡罪和贩毒罪分别被判处死刑,最高人们法院对案件进行复核时,认为张某贩毒罪的死刑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程序合法,但持刀抢劫致人死亡的故意杀人罪的死刑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遂对全案裁定不予核准,撤销原判,发回重审。”这个案例上既有刑事诉讼法的程序规定,也有刑事技术的多处运用。首先在刑事诉讼法关于侦查方面的相关规定中我们可得知,为了确定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特征、伤害情况或者生理状态,可以对人身进行检查,可以提取指纹信息,采集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犯罪嫌疑人如果拒绝检查,侦查人员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强制检查。所以大部分对张某的定罪依据都来自于刑事技术关于指纹、痕迹的检验结果。本案凶器上的指纹和张某右手手指指纹完全吻合,凶器的形状和痕迹与受害者被害的致命与非致命伤口完全吻合。张某长期居住的场所发现5kg白色粉末物品,经鉴定是我国所禁止且严厉打击的犯罪,这些都是刑事技术为刑事诉讼过程所提供的有力证据。刑事科学技术的勘察和检验形成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进一步有助于提高该案件在整个刑事诉讼法程序中的公正性和弘扬诉讼程序的威严性。

刑事诉讼的刑法执行机关监狱也离不开刑事科学技术的运用。我国的监狱就好比一个个铁打的营盘,而罪犯就是营盘中流水的兵。从实际的可行性角度出发,监狱的在押犯处于相对较稳定的秩序和状态当中,这也为采集DNA数据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使DNA数据库在监狱的建立成为了一项切实可行的工作。与此同时监狱系统的DNA数据库也可以通过联网或其他方式及时地传输到国家其他需要罪犯DNA数据库的系统当中。DNA数据是刑事科学运用得比较前沿的部分。与此同时我们需要知道,随着科技全球化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成为发展中国家寻求突破和跨越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发达国家普遍改变了长期对科技发展的不干预政策,大幅增加研究经费,把争夺科技制高点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面对发达国家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中国更应加快树立自主创新的信心与决心。DNA数据库的自主创新,一是加强原始性创新;二是加强集成创新;三是在广泛吸收全球科学成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但由于罪犯的新增、假释、保外就医、刑满施放等复杂多变因素。若公安或其他国家机关要取代监狱对罪犯的DNA数据进行统计,也必然要通过监狱系统作为其建库的“桥梁”。那么其所消耗的警力、物力、财力、成本等相对于监狱系统自身对罪犯的DNA数据统计都会大幅度提高,并且在相对较复杂的工作环境和程序之下,DNA数据提取过程中的精确性、安全性和效率也会有所降低。而监狱系统自身在长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制度下,在监狱干警以其安全稳定的工作方式和高效率的管理方法的基A之上,则可以建立较完善的“提取、储存并广泛运用的监狱DNA数据系统”。所以从全面而符合我国当今国情的角度出发,监狱系统自主地对罪犯DNA数据库的建立不但减少了国家财政开支和警力的投入而且更加准确、安全和高效,更可以长期持续地维持DNA数据库的更新。可谓是以最少的消耗使国家的利益最大化,以最佳的方式保证了国家机关之间的工作协调运转。刑事科学技术贯穿于整个刑事诉讼的过程,还可以使刑法执行的到科学支持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彦吉,王世全.刑事技术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2]黄群,朱东风.刑事图像技术的未来与发展[J].影像技术,2005,(02).

[3]伍志锐.论见听资料的审查与认定[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03).

[4]孟建国.视听资料检验技术方法的比较研究[J].警察技术,2004,(06).

[5]周艳玲.实施人犯辨认照相标准化的途径[J].警察技术,2002,(0l).

[6]郝新华.犯罪嫌疑人辨认照相规则的修改与完善[J].刑事技术,2007,(02).

[7]余华,吴新原.数字图像处理在尸体面貌辨认照相中的应用[J].政法学刊,2000,(0l).

[8]廖翔.刑事案件现场照相新特点及应对[J].警察技术,2007,(04).

[9]唐阳山.交通事故现场照相测量的打标定方法和程序[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6,(0l).

刑事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刑事诉讼法》;刑事技术;刑事侦查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130-02

随着执法规范化、科技强警工作的广泛开展,刑事技术工作越来越成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同刑事犯罪分子做斗争的重要手段,也是刑事侦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贯彻新《刑事诉讼法》,将现代化科技手段运用到刑事案件侦破当中,使刑事技术和刑事侦查工作有效衔接。

一、学习贯彻新《刑事诉讼法》,厘清思路,增强做好刑事技术工作的责任意识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必然引起国际国内敌对势力以及国内一些仇视社会稳定分子的不满,他们找准各种机会进行煽动、闹事和破坏,再加上城乡间贫富差距拉大,由此引发刑事犯罪案件高发,使对敌斗争变得异常复杂。新《刑事诉讼法》的颁布实施,对公安机关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艰巨。在这种严峻形势的背景下,为公安机关提供科技支撑的刑事技术工作任务更重、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如何加快刑事科学技术建设步伐,提高刑事技术工作整体水平,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进一步提高工作秩序

随着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增多,刑事犯罪活动的技术化、动态化、暴力化、智能化、组织化、职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公安机关对现场勘查和检验鉴定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刑事技术工作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技术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程序,严格规定凡发生特重大刑事案件,刑事技术部门必须到达现场勘查,拿出鉴定结果和定性结论,必要时还要出庭作证。所以,刑事技术工作的每次现场勘查和鉴定结果,对刑事侦查工作来说都将作为呈堂证供。同时,也要求刑事技术人员进一步学懂弄通新《刑事诉讼法》中,对刑事技术工作的新要求和新规定,力争为侦查破案提供尽可能多的犯罪线索和证据,充分发挥刑事科学技术在侦查破案中的支柱作用,为更加公正廉明的依法办案提供依据。

(二)迫切需要掌握犯罪规律和特点

由于刑事犯罪领域的不断扩大,犯罪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新的犯罪形式、犯罪手段、作案手法层出不穷,而且犯罪分子的反侦查能力进一步加大,手段也更加残忍。所以,刑事技术工作要做好应对各种犯罪的准备,依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依靠通过技术手段提取的直接证据,证明犯罪分子有罪的事实。为此,刑事技术工作要细致研究犯罪分子的规律和特点,参与各种犯罪现场的勘查工作,了解掌握犯罪分子作案手段,从现场勘查中提取有力的犯罪证据,作为刑事侦查部门打击刑事犯罪的依据,便于有针对性采取侦查措施。近年来,有些刑事案件之所以久侦未破,就是现场勘查不细,没有全面掌握犯罪分子作案手法,提取有价值的痕迹物证。

(三)迫切需要规范鉴定资质

新《刑事诉讼法》将刑事诉讼程序做出更加完整、更加严格的规范,要求公安机关既要行使侦查权,又要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既要结果公正,又要程序合法。要求公安机关的刑事技术鉴定机构、鉴定人必须符合法定条件,依法获得经过考试考核的资格证书,经过登记才能开展检验鉴定工作。因此,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提高公安机关打击犯罪水平,迫切需要规范刑事技术人员的鉴定资质,依法实施鉴定工作。

二、学习贯彻新《刑事诉讼法》,立足本职,全面提升现场勘查和检验鉴定的能力和水平

(一)要进一步提升现场勘查能力

始终坚持具备勘查条件的现场一定要纳入勘查责任范围,始终坚持开展的勘查工作一定要保质保量,要从细微之处开始勘查,提高对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发现、提取、检验鉴定的能力,注意提取一些有价值的物证证据。特别是对盗窃案件、扒窃案件、货盗案件和路外伤亡类事件的现场勘查,必须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要逐条逐项掌握第一手证据材料,力争为侦查破案提供尽可能多的犯罪线索和证据,做到证据未现,勘查不止。

(二)要进一步提升检验鉴定水平

学习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鉴定方面的要求,解决现有鉴定实践中与新《刑事诉讼法》不相适应的问题,使刑事鉴定工作与新《刑事诉讼法》迅速接轨,更加规范化、合法化、科学化,迅速适应新的法庭科学。要及时、规范可能具备检验鉴定条件的现场痕迹物证的送检程序,做到“不迟检、不漏检、不错检”。要强化刑事鉴定意见在出庭作证中的法律效力,逐步完善现有犯罪人员DNA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扩大视听资料自动化识别系统在案件侦查中的应用,将声纹自动化识别系统引入刑事侦查破案中,建立我国自己的纸张、油墨数据库,确保检验鉴定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公正性。

(三)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按照“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实之又实”的要求,建立完善现场勘验、检验鉴定、物证管理、技术队伍、器材装备、应用系统管理、发文记录等质量管理工作体系,认真对待每起鉴定案件、每个鉴定环节、每件鉴定物证,严格按照规定提取和保存,尽最大努力提供最优质、最科学、最规范的鉴定支持,确保送检、检验、出具结论、物证保管等各个环节不出问题。

三、学习贯彻新《刑事诉讼法》,夯实基础,不断提升刑事技术工作实战能力和工作水平

(一)强化刑事技术制度建设

要进一步完善《现场勘查检验责任制》、《检验鉴定工作责任制》、《物证管理责任制》、《七率一量业务考核统计实施办法》、《人身伤情鉴定公开制度》以及各岗位职责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形成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明确刑事技术工作职责,标识规范,建立完善现场勘验、检验鉴定、物证、技术队伍、器材装备、应用系统和发文记录管理等工作台账,并指定专人担当技术管理员及信息研判员,负责管理相关台账,所有台账实行计算机管理,实现台帐管理规范、工作高效便捷。

(二)强化刑事技术点建设

派出所技术点主要承担本辖区初级刑事现场勘查工作,协助刑事技术部门勘查交通事故现场和其它重、特大案件现场的保护工作。尤其是铁路的技术点建设更为重要,因为铁路点多线长,案发后距离公安处较远,刑事技术部门很难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所以将技术点建立在派出所,增加硬件设备,培训技术员,既能保证一般案件的初期勘查工作,又能保证重、特案件的现场保护工作。同时,刑事技术部门要加强对技术点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技术监督工作,制定《刑事技术点工作考核办法》,实行季度考核,通过定期通报其工作数量、质量,不定期派员督导,提高技术点工作质量和水平。

(三)强化刑事技术信息化建设

以“勘验系统”、“指纹信息系统”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强化信息化建设现场勘查系统、指纹信息系统和刑事技术网页建设,保证勘查现场信息全部录入到现场勘查信息系统;确保现场勘查信息的录入质量,积极开展串并案工作,分析案件的规律特点,发挥信息共享的优势。开展经常性的信息交流、经验交流、经典案例分析活动,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刑事技术信息化进程。

四、学习贯彻新《刑事诉讼法》,提高素质,切实抓好刑事技术队伍建设

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技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采取多种形式,从抓刑事技术人员配备和培训入手,强化刑事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充实壮大刑事技术队伍

要按照公安部《刑事技术等级评定办法》中规定的人员配备要求配齐配全刑事技术人员,要将公务员招考中招录公安院校刑事技术专业毕业生充实到刑事技术部门,缓解现有刑事技术民警短缺与日益繁重的现场勘查和检验鉴定任务的矛盾,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二)加大刑事技术人才培养

建立青年技术人才专项培养机制,选派35岁以下青年技术人员参加全路技术人才培养,形成人才的梯次培养状态,确保尽快造就一批年富力强、业绩突出、领导放心、同行认可的青年技术人才。建立、实行专业培训制度,选派有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参加公安部及上级公安机关的专业培训,如“微量物证提取培训班”、“足迹应用培训班”、“法医专业培训班”、“现场勘查指挥员培训班”等等。继续开展刑事技术人员刑事技术专业的学历进修、学历改造,提高刑事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保证刑事技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制定各层次人才培训

从学术、技术、能力培养和群体的层次、结构建设等层面,开展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现有公安机关刑事技术专家库、人才库的建立,有计划地组织刑事技术人员培训学习,形成常态化培训机制。创造条件,组织优秀技术人员到先进省市和港澳地区考察、进修,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开拓视野,强化技术人员归属感、荣誉感,力争使刑事技术队伍有良好的的培养和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闵嗣强,刘海.贯彻实施新刑事诉讼法加强刑事技术工作[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2(3).

[2]李娜.公安机关实施新《刑事诉讼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2(6).

[3]计永林,夏正飞.从新修订《刑事诉讼法》谈对公安机关司法鉴定活动之新要求[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10).

[4]程书兵.《刑事诉讼法》修改对公安刑事执法的影响分析[J].公安教育,2012(6).

刑事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催眠;侦查;证据;线索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134-01

一、催眠技术及其历史发展

“催眠是由各种技巧所引发的一种意识交替状态,而被某些有特别能力的人加入某些特性,以对暗示所引起的知觉、记忆、动机和自我控制感上的改变作反应”。简单来说,催眠就是利用心理暗示,使被催眠者处于一种清醒和睡眠之间的过渡状态,对其心理造成影响,通过被催眠者的反应感知其深层次内心世界的一种技巧。

二、催眠技术在国外刑事侦查中应用的现状

从十八世纪至今,催眠术一直处于娱乐表演的地位,近代以来开始被运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催眠技术首先在美国被应用于刑事侦查。20世纪50年代,美国偶然地训练警察使用催眠技术,伴随着争论和实践,现在培养出上百名警察催眠师,促使政府各阶层逐渐接受应用于司法实践的催眠技术。

1987年,美国选出七件已侦破的案子,以传统标准侦查与催眠侦查相比较,结果发现催眠侦查比传统标准侦查多出177%(三倍)的数据。近年来,运用于侦查的催眠在美国一直以等比级数增加,大部分执法机构已经利用催眠协助侦破案件。除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也开始在刑事侦查中使用催眠技术,并加以立法规范。可以预见,催眠技术最终必将得到司法界的认可。

三、催眠在我国刑事侦查中的应用

要将催眠运用于我国刑事侦查,首先应当树立使用催眠侦查的意识。其次要明确催眠在侦查中作为辅助手段的地位。再次,应根据侦查工作需要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催眠侦查类型。催眠术根据其属性的不同,可以分为若干种类,如:自我催眠和他人催眠,言语催眠和操作催眠,合作性催眠和反抗性催眠,催眠和非催眠,浅度催眠、中度催眠和深度催眠等。针对我国侦查工作特点和现状,从催眠侦查应用角度,把催眠侦查分为规范的催眠侦查和简易的催眠侦查两类。

(一)规范的催眠侦查

规范的催眠侦查指严格按照催眠规范要求进行的侦查催眠。

1 主体

规范的催眠侦查的主体包括:经过专业培训,具有专业资格的侦查人员和催眠师。

2 适用对象

规范的催眠侦查要求较高,适用对象选择应当慎重。

(1)适用案件:适用案件应当是疑难案件,即使用其他手段不能解决问题的悬案。

(2)适用人员:规范的催眠侦查的适用人员只能是案件的证人、被害人,不包括犯罪嫌疑人。这是因为规范催眠需要被催眠人员的配合,由于犯罪嫌疑人与案件的利害关系,很难主动配合。

(二)简易的催眠侦查

简易的催眠侦查是借助催眠的一些引导方法的催眠侦查。在讯问、询问中,借助催眠的一些诱导方法,有助于稳定情绪,唤起深度回忆,并能适度减弱犯罪嫌疑人的抵触。与规范的催眠侦查相比,简易的催眠侦查有以下特点。

1 主体是侦查人员,无需专业催眠人员介入。

2 对象可以是被害人、证人,也可以是犯罪嫌疑人。

3 适用的条件。简易催眠适用于临场状态,无需按催眠程序严格进行,无需事前准备、设计。

4 目的与规范。简易催眠的主要目的是缓解被害人、证人的紧张恐惧情绪,或减弱犯罪嫌疑人、证人的抵触情绪,在此基础上获取更多案件信息。

四、我国在刑事侦查中运用催眠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采用催眠技术的时机

催眠技术能够在刑事侦查中发挥作用,但任何技术都有缺陷,如果在侦查的开始阶段,侦查人员对大量线索视而不见而都选择催眠,则会影响案件的正常侦破。所以应该在传统侦查方法都已尝试,而侦查仍处于僵局时再考虑催眠技术。

(二)催眠者的选择

1 催眠者必须是有丰富催眠经验的合格精神医师或心理医师,并有一定职业道德。

2 催眠者不应由案件的侦查人员担任。为保证公正,催眠者必须是具有独立的身份的人,不隶属于诉讼的任何一方,更不应是该案件的侦查人员。

(三)其他注意事项

1 在采用催眠技术之前必须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批准,保证程序上的合法性。

2 经过被催眠人或其法定监护人的同意。

3 至少有两位催眠者在场。首先,有些被催眠者不易达到所需的催眠深度,因此需要不同的催眠技巧多次催眠;其次,两位催眠者在场可以相互监督,有效保障被催眠者的权益。

4 催眠的过程中,除了催眠者和被催眠者之外,禁止其他人在场。

5 催眠的结果只能作为“线索”,而不能作为证据。

刑事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痕迹检验技术;刑事侦查;有效利用;作用

一、痕迹检验技术概述

痕迹检验技术是国内普遍应用的刑事案件侦破专业手段,综合运用专业理论、技术方法分析研究现场犯罪遗留下的各种痕迹, 侦破犯罪嫌疑人提供有效的依据,主要包括对犯罪现场手印、足印、毛发等检验工作,通过这些检验可以直接清晰的展现犯罪现场,掌握犯罪嫌疑人的生理特征和身份,为刑侦人员快速破案打下坚实的基础[1]。

痕迹检验技术是一门范围广,内容复杂的综合学科,刑侦人员利用这一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刑侦破案效率,缩小侦查范围,从而快速的确定嫌疑人的体貌特征,对于刑事侦查工作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和作用。

痕迹检验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2]:1、物质方面,例如犯罪现场遗留了罪犯大量的痕迹,这个现成就是侦查人员需要检验的对象;2、认知方面,几十年前由于人们的知识水平不是很高,认知能力有限,只能模糊的分析犯罪现场的遗留犯罪痕迹,不能有效的指导刑侦工作,如今随着侦破技术的不断优化,侦破人员完全可以借助高科技侦破手段侦破案情;3、反映方面,刑侦人员在收集到犯罪现场的痕迹之后,推理模拟出犯罪现场的经过,这种技术正在趋于成熟,侦破手段也越来越先进。

痕迹检验分为广义犯罪痕迹和狭义犯罪痕迹,广义犯罪痕迹指的是犯罪分子的行为造成的变化形成的印象,比如犯罪现场给人的直接记忆,可视化的场景,狭义犯罪指犯罪分子利用人身体某部位或工具在死者身上留下的印迹,是痕迹检验的主要研究对象。

二、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技术体系中的地位

(一)对刑事案件事实做有效的分析。刑侦人员痕迹检验的结果可为案件的侦破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可以作为案件审判阶段的有效证据,通过对犯罪现场足印、手印的检验,可以快速的在数据库中锁定犯罪嫌疑人的相貌和身份,实质性提高案件侦破的效率,在刑事诉讼的时候可以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犯罪分子的罪行。

(二) 有效地缩小刑事案件的侦查范围。通过痕迹检验技术检验得到的成果不仅仅是一些固态的成果,可以为刑侦工作提供重要的线索,为侦查工作带来实质性的突破,在对现场足印痕迹的检验中,可有效提取犯罪现场遗留的足印,通过科学技术推理出足印遗留者的相貌特征、犯罪行为、力量特点等,通过这些信息可以缩小案件侦查的范围,还原犯罪现场,刑侦人员可以推究犯罪分子的真实犯罪动机和行为,而且痕迹检验技术还可以检验现场残留的气味,刑侦人员可以借用技术检测出的气味追踪犯罪分子[3]。

(三)为刑事案件审理提供有效地证据支持。刑侦人员在对犯罪嫌疑人做笔录时如果缺乏有效的证据,犯罪分子因为心存侥幸心理,就会故意拖延时间,不配合工作,否认事实,阻碍刑侦人员的侦查工作,给刑侦工作带来很多困难,痕迹检验技术的应用突破了这一困境,犯罪分子在铁的事实面前就会原形毕露,对犯罪行为供认不讳,交待自己的犯罪行为。

(四)有效完善刑事案件侦缉体系。以往的刑事案件侦查人员大多凭借工作经验去判断案件的事实,缺乏科学依据,导致假案错案的发生,痕迹检验技术为公安机关破案到来了技术上的突破,完善了刑侦人员侦查技术,健全了侦缉体系,为侦查工作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推动了刑侦技术的革新。

三、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技术体系中作用

(一)足迹痕迹检验技术的作用。足印检验在刑侦案件中应用也非常普遍,刑侦人员利用科学手段提取犯罪现场遗留的脚印通过足印检测可获得大量的信息,足印痕迹可以表现一个人的体形,运动能力,身高体貌等,便于刑侦人员缩小侦查范围,快速破案,提高工作效率,足印检验技术能广泛应用得益于它稳定性,特殊性,参照性的特点[4]。

1、 足印痕迹可以帮助刑侦人员快速为案件定性。例如我们科技具体分析某一起刑事案件,公安在某市铁道旁发现了一具男性尸体,全身弥漫着很浓的酒味,身体因为火车的碾压已经很难断定死者的面貌身份,在经过初步诊断后,警察断定为死者死亡原因是自己醉酒不慎跌在轨道上被火车碾压,但当刑侦人员对现场作具体勘察后,发现死者旁边有两队很清晰的足印,但死者穿的鞋没有泥土,不是死者的足印,所以警察最终断定这起事件是他杀,犯罪分子将死者残忍杀害后放在铁轨上故意伪造死者被火车碾压的家乡,迷惑警察的视线,但痕迹检验技术可以无情的揭露事实的真像,让犯罪分子胆寒,从真实案例中体现了足印检验技术在案件侦破中的关键作用。

2、 足印痕迹的大小,深浅可以快速反映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年龄,性别,外形等等,甚至推理出犯罪嫌疑人的职业,这些信息都是案件侦破的有利线索。

3、 足印痕迹为警犬提供了有效依据,人类脚步上分布了丰富的汗腺组织足印上会遗留人物的这些气味可以深入到土壤中,且滞留时间很长,难以挥发,警犬通过嗅觉侦查犯罪嫌疑人的行踪。

(二)指纹痕迹检验技术的作用。这种技术是刑侦人员利用先进检验设备对犯罪现场提取和检验犯罪分子遗留下的指纹,再在公安数据库中寻找犯罪分子的信息,通过对比确定犯罪嫌疑人,指纹可以有效的作为判定身份的依据,和痕迹检验技术的核心技术。

1、由于每一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指纹检验技术可以作为确定犯罪嫌疑人身份最强有力的证据,国家应建立全面详尽的指纹数据库系统,犯罪分子就会无处可逃,受到法律的制裁。

结合真实案例,2008年1月20日,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发生了一起恶性杀人案件,长泰县兴泰工业区积山村村民张美成年仅16岁的女儿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公安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取得了大量的物证,包括痕迹,在现场中,张美成女儿的尸体呈仰卧在房间的床边上,衣服被人掀开,生前有明显搏斗痕迹,地板上遗留一双胶鞋,侦查人员通过对现场指纹的检测提取到死者之外的指纹,最终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可见指纹检测对与案件侦破的重要性。

2、指纹检验结果可作为案件审判阶段最直接的证据,犯罪分子在接受审问时大多不配合,拒不认罪,否认事实,如果有证据的支撑,犯罪分子就无从狡辩,供认不讳。

结束语

痕迹检验技术对于刑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在现场痕迹检验过程中应注重对痕迹采集和保留的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管理体系,落实侦查人员职责,提高痕迹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刑侦工作的效率,有效发挥痕迹检验技术对国家刑事案件侦查的作用。(作者单位:1.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区分局刑警支队技术科;2.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刑侦支队技术大队)

参考文献:

[1]姚树坤. 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技术体系中的地位、作用研究[J]. 法制博览,2015,06:285-286.

[2]于明洋. 浅析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的作用[J]. 电子制作,2013,17:220.

[3]张冠营. 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的应用[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01:21-22.

刑事技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刑事技术;犯罪;创新探索

科技进步、网络媒体的普及犹如一把双刃剑,既给侦查破案提供了更多的破案途径、提高了破案效率,同时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更好的发挥舞台,智能化、多样化、复杂化的犯罪行为屡见不鲜,团伙作案、结伙作案、跨区域作案及系列犯罪居高不下,犯罪分子的反侦察措施也不断升华,案前预谋和案后伪装的现象时有发生。基于此,作为案件侦破的重要手段,刑事技术工作不能总拘泥于早期的成规套路,机制的改革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1 基层刑事技术的现状

1.1 发展不平衡、重视程度低

科技的进步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新的生存空间,网络犯罪、电信诈骗、预谋伪装作案、跨区域作案等高新技术犯罪不断攀升,既增加了案件侦破的技术难度, 也给刑事技术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尽管公安部“十二五规划”要求我国基层刑事技术部门必须配齐相关技术设备,但短期内仍然难以改变各地区刑事技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相对较快,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刑事技术的投入则相对有限,设备落后、人才匮乏等情况普遍存在,成为了高新技术犯罪的重灾区和避难所。此外,一些基层领导观念守旧,重口供轻证据,对刑事技术不够重视,忽视对技术工作的经费投入,导致基层刑事技术工作难以迎合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犯罪需要。

1.2 人才匮乏、流失

发达的交通工具网络极大地为人员流动打开了方便之门,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刑事案件的发案率居高不下,导致刑事技术的工作量逐年攀升,原本就不富裕的刑事技术人员就更加捉襟见肘。同时,刑事技术人员长年奋战在刑侦第一线,长期与死尸、有毒化学试剂打交道,工作环境极为恶劣,然而案件一旦成功告破,立功受奖、职务晋升等物质、精神粮食又与之无缘,导致刑事技术人才不断流失,队伍更换频繁,常常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此外,一些基层领导尚未认识到高、精、尖技术人才的重要性,现有刑事技术人员又缺乏必要的培训,很难满足新形势下打击高新技术犯罪的需要。

1.3 侦技工作脱节、各自为阵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侦、技人员的配合并不默契。在实际工作中,刑事技术人员疲于应付,主观能动性较差,与侦查人员缺乏必要的案件“会诊研判”,勘验结果也未及时反馈,导致侦查破案时常走弯路。相反,侦查人员总把刑技技术定位为配角,缺乏及时反馈调查信息给刑事技术人员的意识,严重阻碍了刑事技术人员作用的最大发挥,殊不知侦技工作的相互引证、相互印证、相互补充,才能发挥“1+1>2”作用。

2 基层刑事技术工作的创新探索

为迅速扭转基层刑事技术发展的不利局面,夯实基层刑事技术工作,最大程度地发挥刑事技术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有必要进行以下创新探索。

2.1 加强经费投入,切实提高刑事技术的地位

1988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体现出科技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基层公安机关务必积极响应公安部提出的“科技就是战斗力”号召,以金盾工程为龙头,以“三基”建设为契机,全面带动刑事技术建设,实现科技强警的跨跃式发展。在经费投入方面,应把刑事技术工作纳入政府科技发展规划当中,建立逐年递增的经费投入体制,做到经费单列,保证专款专用。就刑事技术人员而言,政治上要重视,生活上尽量关心,待遇方面适当倾斜,切实提高其地位,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组织的爱护和关心。

2.2 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合理人才结构

近年来,尽管基层刑事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有所改观,战斗力明显提高,但仍然难以满足高新技术犯罪的需要。众所周知,科技的竞争实质上为人才的竞争。因此,基层公安机关应把好“人才引进关”,切实把一些政治过硬、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的优秀人才吸纳到刑事技术队伍中来,坚决遏制滥竽充数,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对现有刑事技术人员,应加强业务培训和交流学习,着力构建知识结构互补、业务素质过硬的知识文化结构,力争在全国范围内达到资源共享。同时,基层公安机关应形成尊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改善其工作环境,根据其工作强度和能力提供必要的货币补贴,在立功受奖、职务晋升等方面予以政策性倾斜,尽量减少高层次人才的流失,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技术潜能。

2.3 建章立制,信息化助推规范化管理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转都必须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刑事技术工作也不例外。基于此,刑事技术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人员奖惩、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及考核制度,逐步完善现场勘验、检查规则,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物证保全、档案管理系统,使刑事技术运作机制更加科学、标准、规范化。同时,刑事技术应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助推规范化管理,以“大情报”系统为载体,建立和完善各种计算机比对系统,逐步实现资源共享、自动比对、快侦快破、扩大战果等多警钟联合作战,切实提高破案效率。

2.4 侦、技结合,降低破案成本,提高破案效率

刑事技术和侦查审讯就像刑事侦查的两条支撑腿,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最大程度降低破案成本,提高破案效率。

2.4.1 刑事技术与调查访问的结合

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和局部性,刑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验检查也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在现场勘验检查阶段,侦查人员调查访问所获信息应及时反馈给刑事技术人员,将会有助于他们重新或加深对现场的认识,有助于提高现场勘验检查的质量,为分析案情、刻画犯罪嫌疑人及不断修正侦查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同理,侦查人员对海量的信息进行证据筛查、整合及研究时,刑事技术人员如能及时反馈现场勘验检查所获得的痕迹物证及证据材料,将有助于侦查人员的证据筛选,避免其主观臆断、胡思猜想,进而缩短破案的时间,提高了破案的效率。

2.4.2 刑事技术与审讯的结合

审讯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查明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作案动机、所犯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犯罪情节是否存在轻重、所供述的内容与现场痕迹物证是否吻合等事实。同时,《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讯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在传统审讯过程中,刑事技术人员并不参与,侦查人员难以充分应用犯罪现场的客观证据,刑讯逼供又被法律明文禁止,在没有足够的、铁的证据面前,犯罪嫌疑人通常拒不认罪,时常导致审讯工作陷入僵局,影响审讯的效果。因此,侦查人员要想达到理想的讯问效果,在制定审讯计划时,应邀请刑事技术人员参与,并向其详细了解犯罪现场的特征、遗留的痕迹物证及其检验结果,如现场的方位、出入口路径、痕迹物证遗留的位置及形成的原因、受害人死亡原因、损伤的部位及其形成先后顺序、致伤工具、死亡时间、死亡方式、作案过程的重建等等。同样,在审讯过程中,侦查人员如发现犯罪嫌疑人所供述的内容与现场勘验所获得的部分证据相悖抑或发现了一些新的需要现场勘验进一步获取的证据时,应及时反馈给刑事技术人员,以规避现场勘验的不足及证据链条的不完整,佐证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真伪。

2.4.3 刑事技术与发现认定嫌疑人的结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刑事技术所涵盖的范围不断拓宽,不在局限于传统的痕迹、法医及警犬专业,引入了电子物证、基站信息、视频侦查、声纹鉴定等众多新兴内容。当今时代,受经济发展、人员流动性增加等因素的影响,网络电信诈骗、流窜作案、跨区域作案、交叉结伙作案、远程作案及异地销赃等高新技术犯罪较为突出,单靠传统的刑事技术、摸底排查、阵地控制等手段难以满足目前刑事案件的侦查需要,给案件的侦破、发现并认定犯罪嫌疑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侦查人员有必要转变观念,充分将传统侦查措施与电子物证、基站、视频信息等新兴刑事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以便达到快速锁定犯罪嫌疑人的目的。同时,侦查人员利用摸底排查、阵地控制等侦查手段一旦发现犯罪嫌疑人,应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刑事技术人员进行核实,有助于快速认定犯罪嫌疑人。

3 结语

刑事技术范文第10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日益凸显,而刑事科学技术作为破案的有力资源,在刑事科学技术犯罪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已经成为刑事公安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科学技术不断加快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出现在各个领域中,但同时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犯罪分子利用科学技术进行反侦察活动,这给公安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因此公安部门为了更准确的打击犯罪分子,在刑事工作中运用科学技术尤为重要。通过引进先进的刑事科学技术,不仅能够极大程度的提升公安工作的效率,还能使公安工作更加科学化且信息化。本文通过对公安工作中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阐述刑事科学技术在公安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性,为促进刑事科学技术在公安工作中高效运行提供些许建议。

关键词:刑事科学技术;公安工作;问题;应用

刑事科学技术主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预防和揭露违法犯罪分子的行为,并通过科学技术发现、检验以及提取犯罪物证,为公安部门侦破案件提供有力依据和线索,保证其犯罪行为得到法律制裁。在进行案件调查过程中,公安人员需要对案发现场进行全面勘察,在传统案件调查模式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而刑事科学技术的引用,能够快速定位嫌疑人,并且有效采取预防措施来打击各种新型犯罪手法。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逐渐科技化以及智能化,其反侦察能力的强大也给公安工作带来一定程度上的难度,严重影响了破案效率,因此,公安部门应加大对刑事科学技术的改进,创新公安工作方针和策略,深入研究犯罪案件的特点,总结经验,从而进一步完善刑事科学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以便于公安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刑事科学技术应用现状

(一)受传统刑事科学技术观念束缚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刑事公安工作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针对传统刑事技术也做出了进一步完善,与高新技术的完美结合使得刑事技术更加高端,极大程度的加快了破案的速度。但随着经济的发达,部分地区的外来人口也随之增多,由于人流量较大,因此,犯罪活动也频繁出现。此外,由于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同,所以科学技术的投入就大不相同,这也形成了科技水平高低不平现象,使得很多案件的证据在某一层面出现滞留,不能及时得到上层阶级的批准,导致破案时间延后,从而加大了破案的难度的进度。还有些地区的技术人员以及设备等配备的极不均衡,工作人员常处于应付状态,对于这种人员上的搭配,无论是多高端的技术都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严重阻碍刑事科学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

(二)技术人员数量有限

在刑事公安工作过程中综合运用刑事科学技术,可以及时且快速对犯罪现场进行取证,利用科学手段对相关证据进行检验,以便于对现场发现的足迹和指纹进一步做出准确性鉴定。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流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侦查人员在侦查工作中的范围,但大部分技术人员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取证任务,在实际案件中并没有积极地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导致结果鉴定受到影响,也使得破案时间持久。此外,部分技术人员存在封闭管理、单线作战且各自为营的现象,严重阻碍了侦查工作顺利进行,由于技术人员的数量以及设备都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无法满足各类型案件侦查工作。

(三)缺乏科学管理模式

在现阶段公安工作过程中,部分公安部门缺乏科学管理模式,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种封建式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社会的发展需求,大大影响了案件侦破的整体效率。包括人员素质、设备以及工作运行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管理模式没有科学性的保障,使得破案过程经常存在人少案多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阻碍案件高效完成的主要原因。总之,在多种原因的影响下使得技术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也较为底下,不仅行动力缓慢,同时很难完成案件鉴定工作。

二、刑事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刑事侦查工作是公安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过程,不仅要有强大的侦查队伍,同时要有专业的操作能力。从刑事侦查发展史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在侦查过程中的重要性,就传统社会而言,由于科学技术水平较差,因此刑事侦查效率缓慢,但在19世纪以后,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的突破,并逐渐应用于刑事侦查领域中,成为了公安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在20世纪后,将刑事侦查与科学技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刑事侦查工作的整体水平。可见,刑事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公安机关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并维护司法公正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依据。通过在公安工作中应用刑事科学技术这种先进的科学手段,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案件侦破效率,以此来增加案件破获的数量。技术人员在犯罪现场配合侦查人员的工作对现场进行勘察,并根据各种发现的证据进行检验和鉴定,然后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确认。同时也可以利用科学手段进行模拟案发现场,使得侦查人员进一步了解整个案发过程,以提升物证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缩短案件侦破的实践,从而能够高效提升案件质量。

三、刑事科学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有效应用

(一)特定性强

特定性是指事物本身没有相同的性质,就好比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即使是双胞胎,也存在着诸多内在差距,包括DNA序列、生活方式、行为习惯、脾气秉性等,都有很大的差别。正由于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刑事科学技术就可以根据这些不同进行区分和识别。首先,对于人体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定指纹;其次,对物体而言,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则不同,而相同点额物体在加工后也会呈现不同的特征,因此通过刑事科学技术可以对犯罪活动现场留下的某些特征进行跟踪,这也是破案的最佳线索。事物的特定性越强,确定证据的依据就越强。

(二)稳定性高

稳定性是指事物本身具有稳定不变的特征,就好比血液和红墨水,一个是有机物,一个是无机物,虽然颜色一样,但可以通过气味和化学反应中的稳定性进行鉴别。任何两个事物在接触的过程中都会产生相应程度上的反映,因此,在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中,对于现场的勘察和鉴定是科技破案的关键,有的可以依照指纹破案,有的可以依照DNA破案,也有一些特殊的案件则依照事物的稳定性结合科学技术来破案,其该事物的稳定性越强,对鉴定结果越有利。

四、刑事科学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对策

(一)改变传统工作观念

在公安工作管理过程中,要想在破案中全面利用刑事科学技术的优势来协助办案,首先,应改变工作人员的传统工作观念。使他们不断的接受先进的刑事科学技术,并了解刑事科学技术在破案过程中所达到的价值和意义,这样他们才能及时适应不同全新型的侦查手段。其次,在实际案件勘查中,技术人员要在资料进行取证的过程中,对各种案件的信息做出立案要求,针对各种犯罪现场显示的证据快速的掌握犯罪证据,以高效揭露犯罪行为。此外,技术工作人员还要全面的配合侦查人员的工作,以保证案件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二)加强公安人员素质培养

在公安工作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相关人员专业方面的培训,以不断的提升技术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和能力,有利于在取证过程中提升证据科学性和准确性。尤其针对那些对于案件侦查发挥重要作用的技术人员以及法医等,要定期的进行专业培训,不断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力度来提升他们的能力,以便于在工作中从容面对。在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过程中,主要从物证管理、统计报表、业务考核以及登记台账等方面着手,使他们可以在破案过程中能够严格且详细的记录各种现场内容。通过一系列的培训,不仅可以不断提升技术人员整体专业水平,同时培养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进而为案件高效侦破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不断完善刑事科学技术的水平

针对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加强自身在现场勘察证物的能力,以便于对现场可疑痕迹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侦查人员的相关记录进一步定位犯罪嫌疑人。通过对各种资料的分析和了解,应快速的将第一手资料传递给侦查人员,使侦查人员能够及时对相关的证据进行下一步安排。此外,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应多加强与外省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不断的积累和学习相关经验,并学习对方的先进刑事科学技术方法,有利于日后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刑事科学技术管理水平,以加强对相关证物资料的管理工作,规范一切与案件有关的行为,从而为刑事技术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办公环境,并不断的增加刑事技术人员的数量,引进一系列先进刑事科学技术手段和设备,为提高案件的效率和质量打下扎实基础。

(四)加大投入,服务实战着力提高刑事科学技术在实战中的运用

能力和水平,加大投入力度,强化高技术、精技术以及顶尖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借鉴科学合理的管理经验,以巩固自身刑事技术水平以及工作效益。刑事科学技术部门应注重对物证的衔接工作,仔细研究与犯罪有关的信息资料,利用刑事科学技术的优势扩大信息资源,并加以分析和归纳。同时要重视对各种案件上的交接和汇报工作,协调好各个级别的关系,保证充实的资料和技术人员,统一规范,以确保人员、工作环境、设备以及技术等全面到位。

(五)重视刑事科学技术的应用

现代刑事科学技术主要以科学作为依据,并以先进的技术作为导向,是国家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一门涉及多种科学理论的综合性技术。事实证明,现代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对破案有着深远影响。随着《刑事诉讼法》在法律中的实施,也使得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改善,因此,进一步加强现代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建设不容小觑。重视刑事科学技术在公安工作部门中的应用,为工作人员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这也是推动刑事科学技术在司法领域中得以落实的关键。刑事科学技术作为知识形态的生产力,为发现证据和采集证据提供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以及科学依据。对于犯罪分子而言,要想正真的将他们绳之于法,就必须要拿出充足的证据,但查证的认定案件的事实则需要通过先进的刑事科学技术进行有效跟踪。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提出犯罪分子在现场留下的任何痕迹都可以作为破案的物证。因此,合理运用刑事科学技术,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刑事案件侦破效率以及破案准确性,通过一系列科学手段进行对相关物证进行检验和鉴定,只要充分发挥刑事科学技术的优势加以利用,就能为公安工作提供便利保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刑事科学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不容小觑,技术的操作主要源于科学处理,而物证技术则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完成。相关人员必须要全面的重视刑事科学技术在案件侦破过程中的应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运用刑事科学技术手段,这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整个案件侦破的效率,同时可以高效预防其它犯罪想象的发生。有了科学理论作为完成工作的坚实后盾,刑事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健全和优化,这对公安在破案过程中有很大帮助,从而维护社会和谐发展,并维系百姓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彭雅嘉,何华.论刑事科学技术在基层公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科学与财富,2017.

[2]李升升,何相国.浅谈刑事科学技术在公安司法工作中的作用[J].法制博览,2016.

[3]彭政,王沛.关于基层公安刑事科学技术管理现状分析[J].卷宗,2015.

[4]李伟.公安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公安教育,2015,02:55-58.

[5]李伟,李卫平,王开立.刑事科学技术在侦破列车旅财案件中的应用[J].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14,05:30-33.

[6]皮建华,代勇,王文等.模拟综合实训在刑事科学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上一篇:房屋管理合同范文 下一篇:营销档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