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免疫治疗范文

时间:2023-03-21 21:30:21

细胞免疫治疗

细胞免疫治疗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细胞治疗;预后;生存率

[中图分类号] R73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1(b)-0104-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hemo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cell immune in the treatment of extensive 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1 patients with extensive stage SCLC in No.81 Hospital of PLA from August 2011 to January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pproach included chemotherapy, radiotherapy and cell immunotherapy. The Kaplan-Meier and Cox estimation were used for the survival rate analysis. Results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was 20.7 months, 1- year and 2-year survival rate was 85% and 19% respectively. Single-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reatment methods (P=0.000) and numbers (P=0.001)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survival time of extensive stage SCLC patients. Moreover, multivariat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reatment numbers (P=0.087) and methods (P=0.053) were independtly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cancer-related death in extensive stage SCLC patients. Whereas smoking, age, tumor location, neuron-specific enolase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prognosis. Conclusion The ideal treatment for extensive stage SCLC remains to be further studied, however, 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 is expect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ognosis for these patients.

[Key words] Small cell lung cancer; Combination therapy; Cell therapy; Prognosis; Survival rate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约占肺癌总数的15%[1],具有倍增时间短、侵袭性强等生物学特性,对放化疗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与非小细胞肺癌相比,治疗手段较局限,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尤为重要。目前细胞免疫治疗成为一种重要且安全有效的对抗肿瘤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晚期肿瘤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2]。现就对第八一医院全军肿瘤中心肿瘤生物治疗科(以下简称“我科”)收治的广泛期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预后因素,为病情的评估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22例广泛期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评分≥60分,所有患者预计生存期均>3个月。其中1例失访,失访率为5%,余21例均有至少一次的随访记录。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其中男17例(81%),女4例(19%),年龄36~78岁,中位年龄是62岁。7例患者仅治疗1次,余14例治疗均≥2次。15例(71%)患者有吸烟史。脑转移患者6例(29%)。肿瘤位于左肺者12例(57%),右肺者9例(43%)。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程序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且全部患者都签署自体免疫细胞治疗知情同意书。

1.2 分期标准

临床分期采用美国退伍军人医院分期标准(1973年),局限期为病变局限于一侧胸腔及区域淋巴结,淋巴结包括双侧肺门、纵隔及锁骨上区域。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及喉返神经受累均为局限期。超出局限期范围即为广泛期。本组患者均为广泛期。

1.3 方法

治疗方案综合治疗为化疗+放疗+细胞治疗,共16例(76%)患者行综合治疗,余5例患者因身体状况或经济原因仅行细胞治疗联合化疗或细胞治疗联合放疗,细胞治疗为树突状细胞疫苗(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方案。化疗患者多采用EP方案(依托泊苷+顺铂),多数患者为4~6周期。18例放疗患者中6例行全脑根治性放疗及胸部放疗,余12例仅行胸部放疗,其中2例行头颅预防性照射。在放化疗期间,根据患者耐受性及时调整化疗药物剂量或放疗剂量。

细胞培养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肿瘤患者外周血,加淋巴细胞分离液,制备PBMC,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1~2 h,吸取悬浮细胞,用培养液调整细胞密度,接种于培养液及培养瓶中,常规培养24 h后加CD3单抗(50 ng/mL)培养,定期给予补液及分瓶处理,根据细胞扩增情况,分3次收集CIK细胞并回输,附有贴壁细胞的空瓶中加入含细胞因子的培养液,置培养箱中培养,第2、4天时半量换液,第5天加入小细胞肺癌抗原(NCI-H446),第6天加入rhTNF-α(500 U/mL),第7天收获DC细胞,制成悬液,于皮下注射回输至患者体内。回输前进行研究细胞的质量检测及流式细胞表型鉴定分析[3]。

DC-CIK细胞免疫治疗方案以采集PBMC当日计为第0天,DC于第7、14、21、28天行6点皮下注射,注射部位为双侧锁骨上、双侧腋窝、双侧腹股沟区,均为淋巴结引流区域,期间将扩增至一定数量及状态良好的CIK细胞分3次静脉回输。此为1个周期细胞免疫治疗,每周期间隔3个月[4]。细胞治疗前后均行乳酸脱氢酶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治疗后数值上升即为升,数值下降即为降,以首次和末次检查数值为准。乳酸脱氢酶检测采用西门子公司的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NSE检测采用康乃格诊断公司生产的NSE检测试剂盒,均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检测。

1.4 评价标准

疗效评估WHO肿瘤评价标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而免疫治疗中,一些判定为PD的患者可能是由于免疫细胞大量浸润引起,且细胞治疗期间,多数患者表现出精神、睡眠及食欲上的好转,因此,患者的个人感觉亦是评判标准之一。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Kaplan-Meier法行单因素生存分析,Log-rank行非参数检验,Cox风险比例模型行多因素生存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疗效随访截止于2015年5月1日,有12例(57%)患者死亡,其中8例患者死于肺部感染,2例随访不足1年。治疗后患者中0例CR,1例PR,3例SD,17例PD。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0.7个月,其中1、2年生存率分别为85%、19%。见图1~3。

2.2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对21例广泛期SCL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单因素分析示治疗方式(P=0.000)及细胞治疗次数(P=0.001)显著影响患者的生存期。而年龄、性别、吸烟、乳酸脱氢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患者的生存期无明显影响。见表1。

2.3 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把治疗方式及细胞治疗次数纳入Cox比例模型中,显示治疗方式(P=0.053)及细胞治疗的次数(P=0.087)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6.796、0.251。见表2。

3 讨论

SCLC恶性程度高、进展快,因而其预后很差,约60%患者在确诊时已出现远处转移[5],单纯的局部治疗效果较差,虽然SCLC对放化疗敏感,但易出现耐药性,且化疗方案较为单一,近年来,Meta分析示以顺铂为主的化疗方案优于非顺铂组[6],目前,EP方案(依托泊苷+顺铂)成为SCLC的常用治疗方案,且4个周期和6个周期化疗对生存的影响不明显,而延长化疗周期对患者生存率无作用。多数研究支持早期同步放化疗,早期放疗将减少肿瘤细胞的再增殖效应,2010年NCCN关于SCLC胸部放疗剂量推荐为1.5 Gy/f*bid,总量45 Gy或1.8~2.0 Gy/f*qd,总量60~70 Gy。

肿瘤的免疫逃逸在肿瘤复发和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SCLC患者体内存在功能缺陷的多种免疫细胞[7],而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技术,包括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细胞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即DC+CIK疗法,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疗法等。采用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向肿瘤患者体内回输带有特定抗原的免疫细胞,从而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8]。DC与CIK的结合可更好地提高CIK细胞数量,经过DC的刺激,CIK细胞增殖能力更强,能释放具有细胞毒性的胞质颗粒,直接杀伤靶细胞,且能产生大量炎性因子,不仅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还可调节机体免疫反应间接杀死肿瘤[9-10]。理论上负载肿瘤抗原的DC及CIK有机结合能产生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双重抗肿瘤效应,是目前肿瘤生物治疗的首选方案,在实体肿瘤及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上均取得较好疗效[11]。

随着免疫治疗的广泛开展,现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接受此治疗。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采用DC+CIK疗法,3个月为1个周期,配合放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达到20.7个月,蔡述华等[5]在研究66例广泛期SCLC时发现,仅使用化疗联合放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马楠等[12]研究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时将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及化疗联合DC-CIK治疗组,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个月和16个月,提示细胞治疗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及改善生活质量[13]。郑晨宏等[14]利用Meta分析发现,相比于单纯化疗,CIK细胞联合化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组患者通过Cox分析发现,细胞治疗次数及综合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考虑免疫治疗需一定的时间建立免疫应答,进而有可能与出现长期的临床效应有关[15],且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患者自身免疫力逐渐提升,体内免疫细胞数量逐渐增多,从而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本组中部分患者(约30%)在第1周期细胞治疗时即出现精神、体力或食欲上的好转,且随治疗次数的增加,比例有所上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及其科研机构在研究癌症治疗性疫苗时发现,DC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价能够反映生物活性的变化情况,因此采用与免疫治疗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十分重要[16],且免疫治疗通常需治疗数月后才能见肿瘤的明显回缩,甚至有时由于T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汇聚于肿瘤部位而导致肿瘤体积增大[17],因此不应单从肿瘤大小变化来判定肿瘤治疗的效果,目前仍需进一步探寻其评价标准。

在SCLC中,NSE多升高,且与疾病进展有一定相关性,本组患者中,有11例(52%)患者行细胞治疗后出现NSE下降。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存在于机体所有组织细胞中,无论是SCLC还是非小细胞肺癌,其升高均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18],Meta分析示乳酸脱氢酶对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本组21例患者中,10例(48%)患者治疗后乳酸脱氢酶上升,但治疗前及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6)。均考虑可能与患者数量偏少、年龄大、体质较弱有关,亦可能与SCLC进展太快有关。

肿瘤的治疗是多学科综合治疗,目前化疗、放疗的副作用相对较大,部分患者不能耐受,且化疗药物易出现耐药性,而细胞治疗不同于放化疗,是一种安全性极高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癌症的治疗[19],可配合手术、放化疗,减少放化疗引起的副作用,且可减轻化疗药物的耐药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0]。然而,目前对于肿瘤的治疗仍存在很多困难,包括标准治疗方式、放化疗与细胞治疗的结合时机等,但应加强不同治疗手段之间作用机制的研究[21],从而能更好地为肿瘤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Riaz SP,Lüchtenborg M,Coupland VH,et al. Trends in incidence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all lung cancer [J]. Lung Cancer,2012,75(3):280-284.

[2] Leemhuis T,Wells S,Scheffold C,et al. A phase Ⅰ trial of autologous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for the treatment of relapsed Hodgkin disease and non-Hodgkin lymphoma [J]. 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2005,11(3):181-187.

[3] 蔡凯,艾月琴,张闯,等.DC-CIK细胞治疗局部晚期和晚期胰腺癌患者后临床疗效[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3,20(4):449-455.

[4] 郑拢江龙委,姚露,等.DC-CIK细胞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5,22(4):459-464.

[5] 蔡述华,李建成,吴君心,等.190例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的疗效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2年,17(1):28-31.

[6] Sandler AB. Chemotherapy for small cell lung cancer [J]. Semin Oncol,2003,30(1):9-25.

[7] Wang W,Hodkinson P,Mclaren F,et al. Small cell lung cancer tumor cells induce regulatory T lymphocytes,and patient survival correlates negatively with FOXP3+ cells in tumour infiltrate [J]. Int J Cancer,2012,131(6):E928-E937.

[8] 柳菁菁,张爽,李慧,等.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2014,17(6):474-480.

[9] 李高峰,蒋永新.肺癌术后过继免疫治疗的近期疗效分析[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7,19(5):99-100,103.

[10] 翁剑锋,于丽伟,李砚屏,等.杀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联合治疗晚期直肠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4,21(9):1040-1043.

[11] Olioso P,Glancola R,Di Rti M,et al. Immunotherapy with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 in solid and hematopoietic tumours:a pilot clinical trial [J]. Hematol Oncol,2009,27(3):130-139.

[12] 马楠,马东初,丁震宇,等.化疗联合DC-CIK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J].医药杂志,2015, 27(1):37-40.

[13] Iwai K,Soejima K,Kudoh S,et al. Extended survival observed in adoptive activated T lymphocyte immunotherapy for advanced lung cancer:results of a multicenter historical cohort study [J].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2012,61(10):1781-1790.

[14] 郑晨宏,谢晓华.CIK细胞联合化疗对胃癌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5,22(3):363-368.

[15] 沈丽琴,陆玉峰,陈志刚,等.自体组织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对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估[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9):742-745.

[16] Ulink A,Radord KJ,Melief C,et a1. Dendritic cells in cancer immunotherapy [J]. Adv Cancer Res,2008,99:363-407.

[17] 魏晓莉.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4,41(1):57-62.

[18] 闫瑞华,盛辉,乔青,等.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对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14,29(1):48-51.

[19] Ohira M,Nishida S,Tryphonopoulos P,et al. Clinical-scale isolation of interleukin-2-stimulated liver natural killer cells for treatment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Cell Transplant,2012,21(7):1397-1406.

[20] 丁震宇,韩雅玲,朴瑛,等.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一线维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J].医药杂志,2015,27(1):31-40.

[21] Weintraub K. Drug development:releasing the brakes [J]. Nature,2013,504(7480):S6-S8.

细胞免疫治疗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自然流产;死胎;封闭抗体;淋巴细胞免疫治疗

自然流产的发生与母体缺乏封闭抗体有关,流产次数越多的患者,其体内封闭抗体缺乏的可能性越大,80%~90%封闭抗体阴性,封闭抗体的产生不足,母体对胎儿产生强烈的排斥现象,发生于孕早期可出现反复自然流产,孕晚期则可出现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甚至出现胎死宫内。淋巴细胞免疫治疗亦称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是从丈夫或无血缘关系的健康第三者血液中提取少量淋巴细胞,注射给妻子,这种异体血液制品可刺激妻子体内产生一种保护性抗体,保护胎儿免受母体的免疫攻击。广东省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自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共收治封闭抗体阴性,曾有自然流产史或死胎史患者49例,其中19例已妊娠,均给予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在本院就诊,月经规则,夫妻双方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夫妻身体健康,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肝功能正常,没有血液传染性疾病,妻子内分泌检查正常,无生殖器畸形,没有妇科合并症,无感染,妻子封闭抗体阴性,血液IgG抗体正常,封闭抗体检测阴性有自然流产或死胎,未怀孕30例,早孕19例;年龄20~41岁,平均28.1岁。

1.2 方法

1.2.1 一般情况了解 详细询问患者过去史,现病史,月经生育史,家族史及配偶的一般情况。

1.2.2 常规检查 行夫妻双方染色体妇科,妻子盆腔B型超声,宫腔镜检查,丈夫检查未见异常。RT、BC,细菌培养+药敏,支原体培养+药敏,衣原体检查,淋病奈瑟氏菌PCR,性激素六项及甲状腺功能测定等,排除原因明确流产或死胎。

1.2.3 49例患者均在实施免疫治疗前及27例未妊娠患者治疗后1疗程或2疗程后2周,各行1次封闭抗体检测,观察并记录妊娠情况,新生儿出生时情况,(如孕周,体质量,有无畸形等)

1.2.4 免疫治疗 采用无菌法,取丈夫或(若丈夫血液不适宜,无血源关系,无血液性传染病的健康第三者)静脉血20 ml加入肝素钠抗凝,按1:1取淋巴分离液20 ml,将分离液放于试管下,将血液置于淋巴分离液上方,第一次离心,2000 r/min,离心30 min,离心后离心管由上至下细胞分四层: 一层:血浆或浆液层;二层为环状棉絮样乳白色细胞层;三层为透明分离液层;四层为红细胞层。用无菌吸管吸出第二层细胞,置入另一管,加入0.9% 氯化钠注射液至12 ml,用无菌吸管混匀,第二次离心,1800 r/min,离心20 min,离心后倒掉上清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2 ml用无菌吸管混匀,第三次离心,18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后倒掉上清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2 ml用无菌吸管混匀,第四次离心,18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后倒掉上清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 ml洗涤,分别注入1 ml注射器2个,于妻子两侧上臂皮下注射,每侧注射三个点,每4周1次,连续3次,2周后复查封闭抗体,若封闭抗体仍阴性,再重复1个疗程(为每4周1次,共3次),阳性后怀孕,妊娠后再同法免疫治疗3次。

1.3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阳性情况 30例未怀孕者,26例阳性,3例无复查;19例妊娠者无复查,阳性率80%。

2.2 30例未妊娠患者免疫治疗后, 8例再次妊娠,现无流产征象,继续免疫治疗。

2.3 19例妊娠者,免疫治疗后,16例妊娠成功,3例自然流产,3例已孕足月顺产,新生儿体质量正常,无畸形,13例继续妊娠,定期产检,无早产征象,B超监测胎儿无异常,妊娠成功率84.2%,无妊娠并发症。

2.4 免疫治疗后49例均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未行免疫治疗前,患者由于封闭抗体阴性,使胎儿易受母体细胞免疫应答,发生母体免疫系统排斥胎儿的反应,导致流产,用丈夫或健康第三者的淋巴细胞抗原,对妻子进行主动免疫治疗3个月后,患者封闭抗体阳性率明显提高,使胎儿不易受母体免疫系统排斥,胎儿形成耐受,因而可在母体环境中存活下来,使妊娠成功率提高,主动免疫治疗后无FGR,无低出生体质量儿及畸形儿,母亲亦无因治疗后发生一些新的免疫系统方面及传染病方面的疾病,副反应小。已有大量临床资料证实,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可减少流产率及免疫排斥反应,提高妊娠成功率,此法安全可行。免疫治疗技术安全、痛苦小、疗效确切,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淋巴免疫治疗母亲对输入的红细胞或血小板抗原致敏感的危险,减少了并发症。成功受孕率可以达95%以上。自1981年Taytor和Beer等创立了自然流产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经过20余年的临床研究表明,免疫治疗确能有效阻止封闭抗体缺乏性自然流产。国内外不同学者对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进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妊娠成功率达72.73%~86.2%,且未发现对母、儿的副反应,封闭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治疗前,而封闭抗体阳性者再次妊娠的成功率明显高于阴性者。大量研究证实淋巴细胞免疫治疗自然流产有效安全,并且封闭抗体对再次妊娠结局有良好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乐杰.自然流产,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3.

[2] 廖丹,李凤英,谭秋慧.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反复早期自然流产53例.临床医学院,2009,29(1):75-76.

[3] 孟庆勇,林萍,王鸣,等.配偶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反复自然流产91例分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2).

[4] 徐岚,张新能,张永凤,郑燕銮 .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与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的关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5).

[5] 韩玉芬,张丽,敬文娜,等.反复生化妊娠流产的淋巴细胞免疫治疗38例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5).

细胞免疫治疗范文第3篇

王志梁,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物治疗中心主任,医学博士,特聘教授。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心肺移植研究所、器官移植中心副教授;美国移植外科医生学会会员,国际移植学会会员,美国免疫学家协会会员,中国旅美科技协会理事、前副会长,中国旅美科技协会匹兹堡分会会长。1997年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留学,2002年获得免疫学博士学位。2003年作为显微外科专家,副教授,受聘于匹兹堡大学外科,从事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和免疫耐受性的研究。两次获得“青年科学家奖”荣誉。作为独立研究员的研究项目先后获“美国国立医学研究院(NIH)”和“美国心脏学会(AHA)”的科研基金。在Blood,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Transplantation等专业期刊发表55篇文献,被国务院侨办评为建国60年以来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60名海外科学家之一。

2010年底作为特聘教授回到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作,任职“临床器官移植、生物治疗中心”主任。回国以来,先后荣获江苏省“双创人才”奖励、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举办的“春晖杯”一等奖。2011年国家自然基金一项,江苏省社会发展基金重点项目一项,被列为南京医科大学优秀人才重点培养对象,申请了4项专利,作为领军人才所领导的创新团队,荣获江苏省“省级创新团队”荣誉称号。

“发现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我们大家对免疫系统的理解。”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发现免疫系统激活关键原理的科学家,评审委员会毫不吝啬地给予了最高的评语。

免疫应答作为一种能帮助人类与其它动物抵御细菌及其它微生物的生理过程,长久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它的“守护者”。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如何从免疫和细胞这些癌症发病的根本原因入手,调动机体的防御机制,调节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抗癌能力,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转移、复发,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治疗癌症的方向,这也是癌症治疗的根本出路。

对此,长期从事细胞免疫学研究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物治疗中心主任王志梁教授说:“细胞免疫治疗是一场免疫细胞的体外‘大练兵’,肿瘤治疗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细胞免疫治疗时代!”

部署战场:抗癌长征路

手术、放疗、化疗,是癌症治疗的三种常规手段,几乎每个癌症病人和家庭都在沿着这条路艰难地前行。

“这些常规治疗虽然能暂时遏制肿瘤的发展,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复发、转移和扩散问题;同时,巨大的毒副作用让自身免疫力下降,残存癌细胞迅速死灰复燃,反而加速了病情恶化。”王志梁说。

杀敌一千,自残八百!这是一场多么残酷的战争!每每说到这里,王志梁都带着悲痛的表情。因为,他也是这个过程的亲历者。当年,父亲不幸罹患肺癌,历经病痛的折磨,在长期的“以毒攻毒”式的治疗后,被癌症折磨得瘦骨嶙岣,极度虚弱。尽管如此,在经历了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病魔还是夺去了父亲的生命。

当时的王志梁已是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他于1989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1994年师从王鹏志、朱立伟教授读研,曾参与开展天津市第一例肝移植手术。但是,父亲的离去让他深刻地了解到当时国内医疗条件的落后及医疗技术发展的滞后。他坚信站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所以,他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跨出国门,学习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只有让自己医术更精才能对病人更好地负责!

1997年,王志梁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留学,经过五年的医学攻坚战之后,他获得了免疫学博士学位,并于读博期间通过美国职业医师考试。2003年作为显微外科专家,受聘于匹兹堡大学外科,从事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和免疫耐受性的研究,并参与临床诊疗工作;2009年在美国Allegheny General Hospital移植外科工作,主刀或参与了近百例肝、肾和胰腺移植手术。

这期间,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闯入了他的视野――细胞免疫学。

在长期的基础科研中,他首先发现了树突状细胞对移植的心脏有保护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了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免疫耐受作用。所在课题组在世界上第一个利用雷帕霉素修饰树突状细胞,使这种细胞变成疫苗样的状态稳定的致免疫性的树突状细胞,用来诱导器官移植后的免疫耐受。相关的研究工作先后从美国NIH。美国心脏协会(AHA)获得总计905万美元的科研基金;由于出色的研究成果,他曾于2000年荣获国际移植学会颁发的“青年科学家奖”、2002年荣获全美移植学会颁发的“青年科学家奖”。

近3年来,依托匹兹堡大学平台,联合德国、意大利共三家移植中心,王志梁已经全面开始了临床应用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稳定的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的结果。同时,作为一名显微外科医师,他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五位可做小鼠肝脏移植的专家之一。并先后获得“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心肺移植研究所、器官移植中心副教授”、“美国移植外科医生学会会员”、“国际移植学会会员”、“美国免疫学家协会会员”、“中国旅美科技协会理事、前副会长”、“中国旅美科技协会匹兹堡分会会长”等职称与荣誉。

在美国工作的10多年里,王志梁始终关心着中国在器官移植和细胞免疫领域的发展,一直和国内包括黎介寿院士的几大移植中心保持密切联系,曾先后应邀到中国科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进行学术交流。培养指导了10余名来自中国的进修医师和博士后,协助许多中国高校和医院与匹兹堡大学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帮助和促成许多中国医生在匹兹堡这个世界最先进的移植中心学习和培训,使器官移植这一先进的医学领域在祖国得以迅猛发展。因而,王志梁被国务院侨办评为建国60年来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60名海外科学家之一。

同时,在国外习得十八般武艺的王志梁始终也没有忘记当初出国的初衷。尽管国内的医疗条件以及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肿瘤医疗的局面仍需很大的完善与改进。2010年,王志梁作出了一个更重要的决定:回国。作为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特聘教授,他把细胞免疫学的先进技术带回来了,并用这些技术打造一支战斗力超强的特种部队。特种部队:不战而屈人之兵

曾有免疫学专家说:“世界上每一个人最好的医生就是他自己的免疫系统。”的确,人体的免疫系统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保护着人们的健康。它的强弱,决定着人们抵御疾病入侵时的能力。人之所以患肿瘤,是因为人体内对肿瘤具有识别杀伤的免疫细胞遭到破坏,从而无法有效地抵抗肿瘤细胞的疯狂增长。细胞免疫治疗技术正是通过从患者体内抽取部分免疫细胞,然后在其体外进行培养、诱导、激活等一系列操作,使其抗肿瘤的活性大大提高后,再把这些本来就来源于病人自身并在体外激活了的抗肿瘤细胞回输到病人体内,让这支经过特殊训练的“特种部队”去杀灭肿瘤细胞。

我们都知道,在战争中要实现以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损耗,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胜利,情报、武器、战略、战术、后勤保障等因素缺一不可,且看王志梁麾下的这支“特种部队”有着:

――最称职的情报员:DC细胞

情报在战争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甚至决定着一场战争的成败。而在细胞免疫治疗中的“情报员”树突状细胞(DC),像“雷达”一样,能主动搜索、识别肿瘤细胞,并把信息传递给免疫细胞,激活免疫细胞杀灭肿瘤。“通俗地讲,DC细胞相当于信使,将抗原信息传递给可以发挥免疫效应和杀伤功能的效应者即T细胞。”王志梁说。DC细胞是目前已知的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能够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活化,识别肿瘤细胞,并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同时激发免疫记忆保护。它广泛分布于淋巴结等体内各个部位,一旦有异物侵入,即将其拖入细胞之中,并分解为抗原分子。与此同时,它还会在细胞表面提示异物的特征信息,向其它免疫细胞通报攻击对象。

――最精良的武器:CIK细胞

CIK细胞是杀伤肿瘤细胞的“精确导弹”,因为它对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很强,能“瞄准”肿瘤细胞进行杀伤,且不伤及“无辜”。CIK细胞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即NK样T淋巴细胞,它是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过特殊的培养技术,CIK细胞在数量上可获得数千倍的增长,对癌细胞的杀伤能力可增强数十倍。CIK疗法不仅能直接杀伤癌细胞,还能增强机体免疫系统,最大可能地恢复细胞正常的生长调节,为彻底进行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最坚实的战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肿瘤细胞是因正常细胞发生变异,逃逸机体免疫系统的监控而破坏正常组织。生物细胞免疫治疗正是通过患者免疫系统中的“抗癌因子”来杀灭肿瘤,具体治疗过程为:从肿瘤患者自身外周血中分理出专门杀灭肿瘤的DC和CIK单核细胞,通过实验室培养增殖后,以“输液”的方式回输患者体内,进入患者体内的DC细胞可识别病原,激活获得免疫系统;再利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发挥自身细胞毒性与分泌细胞因子,杀伤肿瘤细胞,对身体没有伤害,还能修复提高患者免疫系统,有效减少肿瘤转移和扩散,克服传统治疗方式“不彻底、易转移、副作用大”的弊端。同时,因为DC-CIK细胞是诱导、激活的自体细胞,没有通常放疗、化疗后明显的毒副反应。简单地说,DC-CIK细胞免疫治疗就是“用自己的细胞治自己的病”。

――最高效的战术:“雷达+导弹”精准杀瘤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使得精确作战具有很高的作战效能。在这场抗癌大战中也是这样,DC-ClK细胞免疫治疗相当于“雷达+导弹”。它产生了一个高效和谐的免疫体系,经专项实验室诱导、增值、活化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可以显著抵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帮助机体恢复同肿瘤细胞作斗争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体免疫功能,全方位防止复发和转移,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延长生存期。由于DC和CIK细胞两者在抗肿瘤细胞中的互补作用,联合应用可取得“1+1>2”的疗效。

――最彻底的革命:“癌怕”突破自体免疫耐受

无论是NK技术、CIK技术或DC-CIK技术,在临床应用上都存在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解决肿瘤细胞的免疫逃匿机制,它们难于突破自体免疫耐受,迫切需要新的手段来提高疗效。这种新手段就是iAPA技术,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癌怕”。这是一种怎样的技术呢?王志梁说,iAPA技术是通过靶向性抑制机体内免疫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关键性抑制因子SOCS1,使机体突破免疫耐受,诱发强大的抗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提高肿瘤细胞治疗的疗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肿瘤细胞的免疫逃匿难题。

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兵圣孙武在2000多年前提出的不战而胜的“全胜思想”,应用到细胞免疫治疗中,形成的是一个绿色抗癌的战场。临床证明,细胞免疫治疗能克服手术、放疗、化疗三大传统治疗方式的“不彻底、易转移、副作用大”等弊端,部分患者可提高三到五年生存率近一倍,是国际公认的有望消灭癌细胞的肿瘤治疗第四大新技术。

后勤基地:生物治疗中心

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是增强部队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基础。2010年,刚回到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王志梁就着手建设一个“特种部队”的后勤基地。

2011年11月,在王志梁的主持下,南医大二附院生物治疗中心成立了。这是一个按照现行的国际标准建立的生物治疗中心,具有高规格的细胞实验室,核心洁净区(整体万级,局部百级)大于面积300平米,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行业标准(GLP)要求。配置先进的实验设备,建成符合国家GMP标准的细胞制备实验中心,并已通过权威机构认证检测,引进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和美国贝勒医学院的最新生物技术。

生物治疗中心致力于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目前中心拥有的生物技术包括:免疫细胞技术(Dc\CIK、iAPA\DC\CTL),主要用于治疗肿瘤、肝炎等;干细胞技术(脐血MNC、脐带MSC、脂肪MSC、HRPE),主要治疗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组织工程医学技术(胰岛细胞移植),主要治疗糖尿病等;基因角蛋白检测技术,主要进行早期癌症筛查。同时,按照现行的国际标准改造了动物实验中心;并利用自己独特的显微外科技术建立了一些与临床工作相关的动物疾病的实验模型。目前已取得有价值的预实验结果,为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平台。

在王志梁教授的带领下,南医大二附院生物治疗中心秉承“临床发现-实验室-临床实践”的转化医学的创新理念,为无数被病魔折磨、甚至面临死亡的患者带来了福音。团队独家拥有的国际专利一iAPA(antigen presentationattenuator),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它完全打破传统免疫学理论,创新性强,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目前,研究成果已在《Nature Medicine》等国际一流杂志发表,受到医学界高度关注。中心成立至今,已诊治了来自包头、青岛等地的100多名患者,主要包括肺癌、肝癌、乳腺癌、胆管癌、胃癌、宫颈癌等多种疾病,治疗后,根据复查结果,大多数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好转,有效率达到82.79%,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得到相关专家的肯定。

中心在王志梁教授的主持下,创建了一支由多名博士、硕士组成的治疗团队。仅仅一年时间,他们已经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拥有完善的研究体系和技术平台。同时开展了肿瘤的生物治疗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创新团队去年荣获江苏省卫生厅的“医学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称号。王志梁个人先后荣获江苏省“双创人才”奖励、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举办的“春晖杯”一等奖,被列为南京医科大学优秀人才重点培养对象。接下来,王志梁说,他将利用国际合作关系,建设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临床及科研专业人才梯队,培养出国家“”级专家、333工程第一层次人才,以“干细胞对移植胰岛的保护作用研究及其临床应用”为研究方向,力争短期内使其细胞治疗的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反哺社会:弘扬大爱,温暖人心

2012年8月,南京莱茵达大酒店,“肿瘤患者康复公益课堂”里挤满了人,王志梁教授在耐心地为在场的患者解答疑惑、提供建议。

“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这种绿色疗法,使更多癌症患者避免治疗误区,减轻治疗痛苦。”王志梁说。为了帮助广大肿瘤患者及家属解决肿瘤治疗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困境,鼓励肿瘤患者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自身病症,更为减轻无数个肿瘤患者家庭不幸、为他们重塑幸福的人生,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物治疗中心联合南京癌友康复协会合力开办“肿瘤患者康复公益课堂”,为患者带去最前沿的肿瘤治疗绿色科技。迄今为止,这个课堂已成功举办四次。

肿瘤康复课堂主要针对各种肿瘤患者病症,以专家面对面的形式为患者解决肿瘤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与困境,更为处在康复期的患者提供康复期应该注意的重点与必要的治疗保健措施。王志梁和其他专家在现场的诊疗无疑为患者在治疗和康复期间提供了很好的专业性咨询机会。在这里,王志梁和生物治疗中心的每位工作人员也以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去感染每个被癌症折磨却坚强求生的肿瘤患者,为他们在减轻治疗带来的生理痛苦的同时,鼓励他们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与癌症作斗争。

此次康复课堂主要面对的是处于肿瘤康复期的患者,大多数人已经尝试了前期的治疗,但目前他们最为担忧的还是康复期间如何防止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对此,该系列课堂特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减少或延缓防复发转移的技术与方法。

对于肿瘤康复期的患者,在保持良好的心态的同时,应该讲求预防复发转移的方法方式,除了定期做检查,还应利用手术或放化疗之后那段最佳的时间,利用其他治疗手段进行巩固并进一步清除体内癌细胞,这对后期患者的康复以及减少或延缓肿瘤的转移复发具有显而易见的功效。而该中心采用的iAPA免疫细胞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肿瘤治疗的第四大模式,可以辅助前期传统治疗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提升患者的免疫力与生活质量。

所有的癌症患者都需要被关爱,无论是处于肿瘤治疗的何种阶段,治疗过程中身体面临的伤害与精神面临的巨大压力,都会影响患者的对生活的态度及对幸福的感受与认知。所以,王志梁强调,联合治疗,在有效增强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将对人体的伤害减到最小,让患者能够自主享受生活中的每份自由与惬意。

“21世纪是细胞治疗的世纪,每一个生物体都是或者曾经是一个细胞,生物学问题最终都要追溯到细胞中去解决!”采访最后,王志梁教授对细胞免疫治疗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在他自信的话语和憧憬的眼神中,我们仿佛听见绿色抗癌的“集结号”已经吹响,而他,带领着他的久经训练的“特种部队”,整装待发。

平台依托

冬青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冬青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olly(Nanjjng)Bio-technology Co.,Ltd)成立于2012年5月8日,注册资本200万元,是由留美生物医学专家团队全资创建独立法人资格的高新生物技术企业。

公司致力于细胞生物技术(细胞、组织工程、基因技术)的研发与推广,遵循“临床一实验室一临床”的宗旨,加快细胞生物技术(细胞、组织工程、基因技术)的临床转化,实现有效临床治疗,解除病患痛苦。

公司已建立Dc肿瘤疫苗技术等三大核心技术平台,可生产针对13种恶性肿瘤,近40种DC疫苗产品,提供一种全新的肿瘤治疗方法与个性化治疗模式;并着手建立干细胞技术平台,主要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目前已用来治疗如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脊髓损伤、小儿脑瘫、脑萎缩、老年痴呆、中风脑出血、脑梗塞、脑外伤、视神经萎缩、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股骨头坏死、下肢血管性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病等尚不能用传统疗法治愈的顽疾;同时致力于研发Treg疫苗,试图通过细胞治疗来纠正不孕症患者体内Treg的表达水平,解除抗的免疫反应,达到妊娠的治疗目的。

北京英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英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美国贝勒大学医学院细胞与基因治疗中心独家发明全球PCT专利一iAPA技术为依托,以自主创新研发的专利技术与产品为核心竞争力,旨在打造世界一流的专业化肿瘤和肝炎的综合生物治疗中心,集治疗、诊断、预防、康复、科研、开发为一体,为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使肿瘤由恶性、突发性不治之症转变为慢性、可控制性疾病,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期而不懈努力。

英默生物是科研转化公司,与美国贝勒大学医学院肿瘤细胞与基因治疗中心、南加州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Norris肿瘤综合治疗中心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公司拥有强大的持续研发能力,在北大首钢医院吴阶平泌尿外科中心二层投资千万自建了1000平米国际领先的生物细胞实验室。

iAPA技术是英默生物核心技术,是由美国“美国贝勒大学医学院肿瘤细胞与基因治疗中心”独家发明的技术,已获生物细胞免疫治疗领域唯一的全球PCT专利。英默生物独家拥有iAPA技术专利权及全球开发权。奠定了英默生物在全球生物免疫治疗领域领先的优势地位。

细胞免疫治疗范文第4篇

【关键词】NK细胞:CIK细胞;γδT细胞:化疗:小细胞肺癌

【中图分类号】R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 2015) 06(b)-0059-02

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率及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高不下,成为当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头号杀手。据不完全数据分析,小细胞肺癌(SCLC)发病率占肺癌发病率的15%~20%,多发于中老年男性,与吸烟关系密切,约90%以上的患者存在吸烟史。该疾病早期症状具有一定隐匿性,多数患者以咳嗽、气促、疼痛、咯血、乏力等表现为主,部分因未出现上述症状而延迟病情诊断,错过最佳时间。当前越来越多研究报道显示,SCLC患者存在多种免疫细胞功能缺陷,故研究者将探讨方向转移至改善患者免疫状态上,希望以此开辟新途径,提高SCLC患者治疗效果,延长其生存时间。该研究整群选取2009年8月一2014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94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此为方向展开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于2009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4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通过病理检杏及细胞诊断,符合《NCCN临床肿瘤治疗指南(2010年第1版)》中小细胞肺癌相关诊断及分期标准。根据患者人院顺序分成联合组(A组,n=47)和对照组(B组,n=47)两组,A组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19~62岁,平均(48.3±4.4)岁;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80.1±3.8)分;体力状况ECOC评分(1.1±0.5)分;病情发展:局限期29例,广泛期18例。B组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20~63岁,平均(48.6±4.5)岁;KPS评分(80.3±3.9)分;ECOC评分(1.3±0.6)分;病情发展:局限期28例,广泛期19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降。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小细胞肺癌相关诊断标准者;②符合《NCCN临床肿瘤治疗指南(2010年第1版)》中相关化疗指证(KPS≥70分且Ps≤2分)者;③临床资料完整者;④预计存活期超过3个月者;⑤自愿签署的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者;②相关治疗禁忌症者;③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或语言障碍者;④中途退出治疗或随访期失联者;⑤未成年患者或年龄超过65岁者。

1.4 治疗方法

1.4.1 B组予以单纯化疗方案①依托泊苷注射液(规格:5mLO.I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05253H823),100m/m?,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浓度30min,dl-3;②注射用顺铂(规格:1O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3652),75mg/m?,与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滴注时间>30min,dl;局限期患者治疗4周,广泛期患者治疗6周后观察效果。

1.4.2 A组采用细胞免疫联合化疗方案①化疗方案同B组一致;②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治疗第1天采集患者白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于2周后回输NK细胞、CIK细胞及γδT细胞,持续6d,维持治疗至疾病进展。

1.5 评估标准

1.5.1 疗效评估标准参考《实体瘤新的疗效评价标准(解读1.1版RECIST标准)中相关标准。以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长短评估疗效。

1.5.2 观察指标行为期2~5年随访,比对两组患者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差异,记录其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生存率及生存期对比情况分析

A.B两组的局限期患者在PFS及1年生存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局限期患者Os及2年生存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3。

3 讨论

该次研究为探讨NK细胞、CIK细胞及γδT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选取94例患者为受试对象,发现不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案,广泛期SCLC患者生存期普遍短于局限期SCLC者,部分甚至相距近一倍,提示患者在出现咳嗽、气促、疼痛、咯血、乏力等早期临床表现时人院就诊,以便尽早控制病情,在癌细胞扩散或转移前予以对症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有效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除上述结论外,该研究还发现采用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泫联合化疗方案的A组患者PFS及os均长于仅予以常规化疗方案的B组,且以广泛期者尤为突出,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分别可达(8.6±1.2)月和(16.6±2.0)个月,部分生存期甚至长于B组半年至1年,对其预后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当前已有研究证明,NK细胞、CIK细胞及γδT细胞具有辨别性攻击肿瘤十细胞的特点,在常规化疗基础上联合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可增强癌细胞对化疗或放疗的敏感性,获得理想的协同抗肿瘤效应,利于快速清除微小病灶,降低复发、转移或扩散风险,以达到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的目的。吴超等同研究者也在报告中对上述结论予以支持,其还指出,化疗及放疗对初治SCLC者敏感性较强,缓解率较高,但继发性耐药发生风险大,易复发,一线化疗后应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及身心状态,在完全遵循患者意愿的前提下展开二线、三线治疗或放弃治疗,以降低医疗纠纷发生风险。该研究也对该结论予以认同。当前还有报告者证实,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对改善SCLC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其疗程跨度越长,治疗效果越理想,疗程超过3次者总生存期明显高于疗程不足3次者。对于这一结论,笔者并未在此次研究中将其纳入探讨范围,且此次研究中存在部分十扰因素,如受试者年龄、吸烟史、手术史、治疗依从性、体质差异等均易对结论的准确性造成影响,研究可在进一步扩大样本容量并尽可能消除十扰因素后予以进一步探讨。此外,该研究还认为,对大多数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保守的放疗及化疗措施仅可作为延长其生存时间的手段,在患病早期予以确诊后行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生存质量,改善治疗效果,于其预后提升有利。

细胞免疫治疗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细胞免疫;化疗;转移性乳腺癌;不良作用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a)-0035-02

临床上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式较多,包括常规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方式[1]。但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超过30%的乳腺癌患者在术后5年内可能出现癌症转移与复发[2]。一般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以化疗为中心的综合方案。目前含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方案为临床上公认疗效显著的一线化疗方案[3]。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提示,TA(多西他赛+表阿霉素)方案已成为当前乳腺癌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案[4]。而DC-CIK则为近年来兴起的过继性生物治疗方案,主要通过采集患者自身外周血核细胞中CIK与DC细胞,通过体外活化、增殖后得出新细胞,并回输至患者体内的治疗方案,具备较强的肿瘤杀伤作用[5]。当前临床已有大量报道对DC-CIK方案在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展开了研究,但对化疗联合细胞免疫综合疗法的报道尚少[6]。基于此,为分析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疗法在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该院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前所有患者均已接受手术治疗与术后辅助化疗,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60例。对照组绝经前22例,绝经后38例;浸润性导管癌36例,单纯癌9例,浸润性小叶癌9例,髓样癌6例;其中ER(雌激素受体)阳性36例,PR阳性33例,HER2(原癌基因人类表皮因子受体2)阳性42例。观察组绝经前18例,绝经后42例;浸润性导管癌34例,浸润性小叶癌6例,单纯癌14例,髓样癌6例;其中ER(雌激素受体)阳性34例,PR阳性34例,HER2(原癌基因人类表皮因子受体2)阳性4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癌症分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均经细胞及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晚期乳腺癌;(2)年龄32~70岁;(3)卡氏功能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4)排除颅内转移,严重心脏功能不全,严重精神疾病及并发恶性肿瘤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TA)方案,d1,静脉滴注50 g/m2表阿霉素,d2,将75 mg/m2多西他赛注射液溶于250 mL生理盐水,静滴3 h,d1~d3,于静滴多西他赛前6 h、12 h口服地塞米松,20 mg/次,1次/d。化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的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对呕吐反应剧烈者给予止吐操作。以21 d为1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DC-CIK细胞免疫治疗。制备DC细胞,采集患者外周血核细胞,取血浆80 mL,分离单个核细胞,离心洗涤,重悬,调整细胞浓度,将其置于培养箱内孵育,完毕后静脉回输,累计4次。制备CIK细胞,重悬单个核细胞,置于培养液内,放于二氧化碳培养箱内孵育,加入单抗与白细胞介素培养,完毕后,收集CIK细胞,离心,洗涤,重悬,静脉回输。做好细胞质量控制与活性分析,且在静脉回输前后测定患者的免疫功能。于化疗前2 d,采集患者外周血液单个核细胞,d3实施DC-CIK回输,将DC细胞与CIK细胞溶于分子量为0.9%的生理盐水中,制备为100 mL悬液,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1 h,采取交替输注的方式,累及输注8次。对出现耐受性、疾病进展患者于治疗6个周期后停药。

1.4 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完全缓解:病灶完全消失,持续时间>4周;部分缓解:基线病灶缩小>30%,维持4周;稳定:基线病灶缩小20%,或有新病灶出现。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1.5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患者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情况。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用%表示,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36例,稳定9例,总有效率为7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脱发34例,占56.7%,低于对照组的75.0%(P0.05),但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表型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细胞免疫表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CD3+为(60.1±12.3),CD3+/CD4+为(41.6±9.6),CD3+/CD8+为(26.3±7.6),CD4+/CD8+为(1.5±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7],据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逐年上升的趋势[8]。且有文献提示,乳腺癌有其易复发、易转移的特征,超过10%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确诊时均已出现转移[9]。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一般采取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等规范化的综合治疗方式,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0]。但同时也有部分研究提示,采取常规治疗方式可能提升转移乳腺癌的发病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11]。

采取化疗方案虽有其不同程度的疗效,但长期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可能出现耐药性,产生不良反应,导致疗效有限。因此,为提高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一般提倡采取综合治疗方案。DC是人体功能较强的抗原递呈细胞之一,有研究报道显示,成熟的DC细胞可提呈肿瘤抗原,激发宿主免疫反应,起到抑制肿瘤细胞逃逸免疫的作用。CIK则是人体主要效应细胞异质细胞群,有其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强等特征[12]。DC与CIK共同构成肿瘤免疫治疗的两个部分,两者联合可构成高效免疫系统,通过识别抗原,进而激活人体免疫系统,释放细胞毒性物质,分泌肿瘤杀伤因子,杀灭肿瘤细胞。有文献研究显示,将两者共同培养,可促使DC细胞的成熟,促进抗原提呈分子的表达,强化患者抗肿瘤的免疫应答。同时可促进DC介导组织发挥限制细胞毒的作用,提升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该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化疗联合DC-CIK治疗方案,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为75.0%,明显高于采用单纯化疗的对照组,与近期研究报道内容一致,提示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显示TA化疗方案结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可强化化疗效果。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整体发生率与发生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细胞免疫表型评估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提示,采用联合治疗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低。

综上所述,在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TA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明显提升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伟静,刘林林,王欣,等.转移性乳腺癌单纯化疗与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7-250.

[2] 周亮,姚飞,陈继冰,等.冷冻联合免疫疗法治疗无法手术的转移性乳腺癌[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4,10(1):23-27.

[3] 刘春萍,逯,田元,等.血清HER-2/neu胞外域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解救化疗中的临床意义[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9,26(4):422-424.

[4] 赵丽娜,飞,蔡莉,等.转移性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水平对化疗疗效的预测意义[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2,17(11):971-975.

[5] 郑建,李丽.循环血肿瘤细胞在预测转移性乳腺癌化疗疗效中的应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6(3):193-196.

[6] 张铁.脾多肽联合卡倍他滨/多西紫杉醇治疗蒽环类失败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5):624-626.

[7] 李志斌,杜驰,祝朝富,等.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23例[J].重庆医学,2010,39(15):2034-2035,2038.

[8] 谢剑明,谢亚琳,罗荣城,等.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8):1367-1368.

[9] 宋国红,任军,邸立军,等.外周造血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治疗年轻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观察[J].中国癌症杂志,2011,21(1):56-60.

[10] 甄振华,申传厚,陶雄飞,等.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7):1599-1601.

[11] 张计华.NP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09,28(29):60.

[12] 杜峰,万里新.赫赛汀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26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30(21):125.

细胞免疫治疗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卵巢癌;生存质量;联合化疗;临床疗效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人类在享受高效的同时, 其健康也受到了威胁。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生存环境的日趋恶化以及人口老龄化, 均成为导致恶性肿瘤高发的重要因素, 而人体免疫环境的破坏则成为肿瘤形成更重要的原因[1]。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 无论手术、化疗、放疗均可造成患者免疫力低下, 易导致肿瘤的复发及转移, 甚至引发第二肿瘤, 为了提升患者免疫力, 给予患者过继具有抗肿瘤效应的免疫细胞。由此, 肿瘤免疫治疗成为恶性肿瘤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第四种治疗手段。本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应用DC-CIK细胞免疫治疗配合化疗治疗27例晚期卵巢癌患者, 效果明显,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4例晚期卵巢癌的住院患者, 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 化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Karnofsky评分≥40分, QOL评分>20分, 预计生存期两组患者均>3个月, 心、肝、肾功能正常。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2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为一线化疗, 化疗前完成胸、腹部CT、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对照组:紫杉醇治疗前6、12 h给予患者分别口服地塞米松20 mg, 给药前30 min, 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 西米替丁300 mg;肌内注射苯海拉明25 mg。紫杉醇175 mg/m2, 卡铂, AUC 5~7.5 mg/(ml・min)静脉液注, 第1天, 21 d为1个周期。治疗组:治疗前4~6 d予患者采集自体免疫细胞, 送中心实验室培养, 扩增(约培养周期为12~14 d), 化疗方案完全同对照组。第8或9天将扩增后的DC-CIK免疫细胞予患者分2 d输注, 每次输注前30 min肌内注射苯海拉明15 mg。每2周期重复进行1次DC-CIK细胞免疫治疗。化疗结束后, 每月进行1次DC-CIK细胞免疫维持治疗, 并密切随访。两组患者均进行2~8周期的化疗。

1. 3 评价标准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按照肿瘤患者QOL评分标准评价生存质量。临床疗效参照1978年抗肿瘤疗效通用标准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临床获益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总例数×100%。

1. 4 随访 化疗后随访3~18个月, 随访至2015年8月1日, 中位随访时间为6.7个月, 2例患者死亡, 终止随访。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2. 1 治疗组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10例、进展2例, 有效率为55.6%, 临床获益率为92.6%;对照组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9例、进展2例, 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分别为51.9%、85.2%,

2. 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化疗后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治疗组白细胞下降、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尿常规、肝、肾功均无明显变化。

2. 3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及QOL评分均明显改善, 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

3 讨论

DC细胞是抗原提呈细胞, 能够刺激初始型T细胞, 使T细胞增殖活化、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 同时激发免疫记忆保护。CIK细胞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是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经过多种细胞因子共同诱导培养产生的一类CD3+CD56+共同表达的高细胞毒性细胞(杀伤细胞), 兼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肿瘤杀伤活性和自然杀伤细胞(NK)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限制性杀瘤的特点, 即NK样T淋巴细胞, 杀伤活性可达84.7%[2]。CIK细胞不仅能直接杀伤癌细胞, 还能增强机体免疫系统, 最大可能地恢复细胞正常的生长调节, 为彻底进行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综上所述, DC-CIK免疫细胞作为肿瘤综合治疗中最活跃、最有前途的治疗, 应用于卵巢癌的治疗中, 与单纯化疗相比, 两组疗效相当, 但前者明显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 显著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建议临床推广, 并有待于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其效果。

参考文献

[1] Li W, Cui H, Meng FQ, et al. New T cell epitopes identified from an anti-idiotypic antibody mimicking ovarian cancer associated Antigen. Immunotherapy, 2008, 57(2):143-154.

[2] 邓琦, 白雪, 肖霞, 等. CIK逆转K562/ADR细胞多药耐药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1, 32(1):52-56.

细胞免疫治疗范文第7篇

“魏则西事件 ”发生后,百度、莆田系等纷纷遭到人们的口诛笔伐,一家以细胞工程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中源协和亦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中源协和之所以会牵扯进“魏则西事件 ”中,全因收购莆田系医疗机构――上海柯莱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柯莱逊”)而起。柯莱逊以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的研发为主营业务,而细胞免疫治疗正是魏则西花费近20万元却未能奏效,且当前仅处在临床研究阶段的技术。

近期,武警二院被停业整顿,有关部门强调细胞免疫治疗仍然属于临床研究阶段,必须停止临床治疗。在此状况下,计划收购柯莱逊的中源协和无疑遭遇“黑天鹅”,该公司在5月3日紧急停牌。5月6日,中源协和公告称,争取在2016 年 5 月 13 日前复牌。到了5月13日,中源协变卦了,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将继续停牌,鉴于卫计委政策对免疫细胞行业的影响,公司现正在评估柯莱逊公司的预期收益和估值。”这使得中源协和此次的收购变数重重。

一旦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停止临床治疗,不能再收费,中短期内,这项技术的继续商业化将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中源协和届时将如何应对?“魏则西事件”的发生是否将对中源协和与莆田系医疗机构的合作造成影响?记者就上述问题向中源协和发送采访提纲,该公司董秘办公室一位张姓工作人员向《投资者报》回应:“领导们都在处理紧急事务,现在不在公司,并且领导们通知停牌期间不允许接受媒体采访。”

收购莆田系公司遭“黑天鹅”

在官网上,中源协和称其是国内唯一一家以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不同于和大众打交道较多的消费品公司,这家尽管号称“国内唯一”的小体量公司(2015年营业收入仅7亿元)此前并未受到过多关注,此次受到市场关注全因“魏则西事件”。

身患滑膜肉瘤的魏则西,自2014年9月起进行4次细胞免疫疗法治疗,花费20多万元但疗效甚微,并于今年4月12日离世。魏则西接受治疗的武警二院已被柯莱逊在经营、管理方面深度介入,前者甚至已将肿瘤生物中心业务外包给柯莱逊。

而柯莱逊在去年12月8日前被莆田系四大家族之一――陈氏家族成员陈新喜持有98%股份。与柯莱逊合作的医院并不只有武警二院一家。中源协和在公告中透露:“柯莱逊主要为医疗机构提供细胞免疫治疗技术服务,现已为国内近30家医院长期提供细胞免疫治疗技术服务。”

今年3月,中源协和公告披露将发起15亿元的定增计划,其中的11亿元将用于收购柯莱逊100%股权。早在去年12月中源协和已出资1.25亿元参与了柯莱逊的并购基金,担当劣后级有限合伙人。为了说明自己备了“后手”、不是已吞苦果,5月13日,中源协和公告称,已于4月将在并购基金中的劣后级合伙份额转让给天津万兆集团。

中源协和此番收购莆田系公司,也会使其自身遭遇信任危机,其根源则是“魏则西事件”引发的舆论海啸导致人们对“莆田系”产生了信任危机。北京某医院高管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莆田系的问题在于他们不会太多地去分析病人的情况,而是尽可能把自己的治疗方案推销给病人,至于这个方案对病人治疗的效果他们并不很在意。‘魏则西事件’反映的是血腥的商业对整个医疗领域的一次。”

细胞免疫疗法被叫停 收购存变数

此外,“魏则西事件”的发生导致人们对细胞免疫疗法的治疗效果颇有疑问,这也使得中源协和此番对柯莱逊的收购陷入僵局。

中源协和在公告中披露细胞免疫治疗的原理是: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在GMP实验室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扩增出具有抗瘤活性的免疫效应细胞,再通过静脉注射等方式回输到患者体内。

据考证细胞免疫疗法在国外分歧较大、并非主流,已被欧美国家基本放弃,在国内虽纳入各地医保且用于临床治疗但并未经过审批。前述北京某医院高管告诉记者:“病人对细胞免疫疗法产生抗性的概率很大,一次治疗绝不会有明显效果,且治疗之后会有一定的概率产生并发症。”5月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在一次会议上明确细胞免疫治疗仍然属于临床研究阶段,必须停止临床治疗。

在这一情况下,中源协和在5月13日公告称:“公司经营管理层就卫计委会议精神对免疫细胞治疗行业的影响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论证。 鉴于卫计委政策对免疫细胞行业的影响,公司组织专业人员对柯莱逊公司业务经营情况进一步开展详细的调查工作,以评估柯莱逊公司的预期收益和估值是否符合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要求。”

对此,上述北京某医院高管对记者表示:“如果某种治疗方法完全是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就不应该披上商业的外衣。病人接受一个尚处研究阶段的疗法时,应当仅以接受这一疗法实验的志愿者来签署协议。对这些尚处临床研究阶段的疗法先不要把它变成“临床治疗”,而是先把它做得扎实点。不能由着医疗机构不管效果如何,先让病人用了再说。”

细胞免疫治疗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免疫治疗;肾癌;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3.139

细胞免疫治疗法是一种应用最广、最成熟的肿瘤生物治疗技术。通过在实验室中应用高端生物技术对杀癌免疫细胞进行大量的活化培养, 使其具有高效识别和杀灭癌细胞的能力, 再回输到患者体内, 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CIK细胞即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是将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后而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 具有强大的抗瘤活性和非限制性杀瘤的优点。有着广泛的适用性, 对肾癌有极强的杀伤活性(60%~90%)。CIK是一种新型高效且具有广谱恶杀肿瘤的免疫活性细胞[1]。CIK细胞治疗是目前免疫细胞疗法中常见的治疗方法, 适用性广。本科近期收治1例肾癌伴肺转移患者, 经过1个疗程14次CIK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 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51岁, 因“左肾癌术后4年余, 发现双肺转移半年余”于2014年3月20日收治入科, 患者无诱因出现无痛性血尿, 系统检查诊断为:左肾癌。2010年5月20日行左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肾透明细胞癌, 于干扰素治疗3个月, 定期复查。2013年4月11日复查CT示:双肺结节, 疑转移, 未行治疗。近来本科就诊, 病情进展, 无咳嗽、发热、胸闷等主诉, 精神食欲可, 大小便正常, 要求细胞免疫治疗。查体:一般状况可, 神志清, 精神可, 发育正常, 营养中, 等, 自动, 步入病房, 皮肤巩膜无黄染, 心肺正常, 腹平软、切口瘢痕愈合佳, 无压痛, 肝脾不肿大, 无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正常。诊断:左肾癌, 术后双肺转移。

2 护理方法

2. 1 心理护理 绝大部分的癌症患者都接受过多种治疗, 不仅身体受到了各种治疗后副作用的影响, 同时也付出了大量的财力, 且疾病的预后仍不容乐观, 患者及家属心理负担大。CIK细胞回输是一种全新的肿瘤生物治疗方法, 患者及家属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接受和认可它[2]。护士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细胞免疫治疗的原理、方法等。通过反复讲解, 使患者及家属解除疑惑和恐惧心理, 争取患者及家属的全力配合[3]。因此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应耐心解释及时正确回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 使其解除顾虑,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保证患者顺利度过整个治疗过程, 提高护理质量。

2. 2 细胞采集的护理

2. 2. 1 细胞采集前的护理 采血前1 d责任护士到床边进行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及家属细胞采集前1 d及采血当天可以进食, 但应以清淡饮食为主, 并保证充足的睡眠, 尽量避免到人多密集的公共场所, 注意保暖, 防止受凉感冒。采血当天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采血室采血前1 h停止人员走动, 紫外线消毒室内1 h。

2. 2. 2 细胞采集时及采集后的护理 采血操作是一项无菌操作, 由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士操作, 操作前戴口罩。使用一次性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吸附置换治疗套件(型号 PIYA white blood cell set), 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等调节参数, 一般调至4个循环。操作前讲解采血注意事项及所需时间, 以取得患者配合。嘱患者平卧, 放松心态, 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示意护士, 整个采血过程中由1名专职护士陪同并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 必要时吸氧, 做好记录。采血过程一般1 h左右, 由于时间较长, 为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避免患者紧张导致血管收缩、痉挛, 护士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并为患者提供轻松愉快的环境, 如听轻音乐等, 使患者情绪保持稳定。及时记录各项参数及患者反应,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细胞采集结束后, 拔针前教会患者正确按压针眼的方法, 拔针后按压穿刺处10 min左右, 直至不出血为止。告知患者穿刺处当天不可洗浴, 以防穿刺处感染, 穿刺肢体避免剧烈运动, 保证足够的睡眠, 避免劳累。嘱患者平卧30 min, 无不适后方可离开。

2. 3 CIK细胞回输的护理

2. 3. 1 CIK细胞回输时注意事项 培养好的细胞由实验室医师与回输护士双人共同核对, 无误后签字, 方可回输给患者。细胞是血液制品, 使用一次性输血器装置进行回输, 回输前用0.9%生理盐水50 ml缓慢冲管, 确保在血管内。准确核对患者姓名后, 换注CIK细胞输注, 应快速输入, 每3~5分钟轻轻摇动细胞瓶1次, 以防止细胞沉淀, 并保证在1 h内输完, 以维持细胞最佳活性, 保证回输细胞质量和数量。回输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 仔细观察患者反应, 注意穿刺处有无红肿、疼痛等反应。若门诊患者, 应在回输结束后嘱患者观察30 min,无不适后方可离开。

2. 3. 2 常见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细胞回输最主要及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发热, 应加强观察患者体温变化, 若体温≤38.5℃, 给予多饮水, 物理降温;若体温>38.5℃, 应通知医生, 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出汗较多时应及时更换衣服及床单位。同时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 安慰患者。但不可应用地塞米松, 因地塞米松是一种免疫抑制剂, 可能会影响DC-CIK细胞疗效[4]。其次若患者穿刺处皮肤发现红肿、疼痛, 应立即拔除针头, 更换针头后重新穿刺, 抬高患者, 并给予硫酸镁外敷。

3 小结

CIK细胞是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过多种细胞因子培养后获得的异质细胞, 增殖活力强, 兼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肿瘤活性, 输入患者体内后发挥特异性的抗肿瘤作用[5]。CIK细胞在实验室培养7~8 d后开始回输, 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精心护理及治疗, 病情稳定, 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食欲增强, 睡眠改善, 患者寿命得以延长。精心的护理和精湛的技术, 可消除患者精神上及肉体的痛苦, 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6]。

参考文献

[1] 秦梅, 孙桂荣, 王怀翠.恶性肿瘤患者CIK细胞治疗56例疗效.齐鲁护理杂志, 2009, 23(15):16.

[2] 王元红.静脉输注CIK细胞的护理体会.海南医学, 2009, 20(3):264-265.

[3] 陈春霞.DC-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6):677-678.

[4] 程霞, 张晓实, 彭瑞清, 等.肿瘤负荷对CIK/IL-2临床疗效的影响.中国肿瘤临床, 2005, 32(5):847-848, 855.3.

[5] 胡相娟, 李碧军, 潘东晓.等.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临床医学工程, 2009, 16(3):79-801.

[6] 徐波.肿瘤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55.

细胞免疫治疗范文第9篇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采用 WHO 推荐的 MDI 健康评估量表,对被测试者进行健康综合评价,满分 100 分,85 分以上为健康状态,70 分以下为疾病状态,70 ~85 分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患者 32 例( 同意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男 20 例( 62. 5%) ,女 12 例( 37. 5%) ; 年龄33 ~ 56 岁,中位年龄 42 岁; 其中管理层干部 13 例,个体工商户 19 例。排除标准: ( 1) 近 1 周内有外感、外伤等急性病史; ( 2) 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 3) 有精神疾病史或精神疾病家族史。

1. 2、自然杀伤细胞( natural killor cell,NK) 细胞制备及回输 采集外周血 50 ~80 ml 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洗涤 3 次,用含 γ-干扰素的 GT-551 无血清培养基常规培养24 h 后加入白介素-2 培养13 ~14 d 后,计数总数 >1 ×109,检测无细菌、真菌污染后 0. 9% 氯化钠溶液洗 3 次,加入含 2% 人血白蛋白的复方氯化钠中,回输前检测内毒素试验

1. 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NK 细胞治疗前、2 周期后、4 周期后及 6 个月后分别进行 ESAS、睡眠质量评定量表及 SF-36 调查。

1. 3. 1、FSAS: 由 23 个项目组成,可用于评定有疲劳表现的亚健康与各种疾病人群的疲劳类型、程度及特征及疲劳的干预效果。薛晓琳等研究显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

1. 3. 2、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 Pittsburgh sleepquality index,PSQI) : 由美国专家于 1993 年编制,用于评定被试者最近 1 个月的主观睡眠质量。刘贤臣等认为该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国内患者应用,是一个简单、有效的睡眠质量测量工具。该表由 19 个自评和 5 个他评条目组成,其中前 18 个自评条目组成 7 个因子,第 19 个条目及 5 个他评条目不计分,每个因子按 0 ~3 分等级计分,累积各因子得分为PSQI 总分,范围 0 ~ 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 3. 3、SF-36: 包括 36 个项目,共 8 个维度分别为: 总体健康( general health,GH) ,生理机能( physiologicalfunction,PF) ,生理职能( role physical,RP) ,情感职能( role emotional,BE) ,社交能力( social function,SF) ,躯体疼痛( bodily pain,BP) ,生命活力( vitality,VI) ,心理健康( mental health,MH) 。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该量表目前被认为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活质量测量工具。

1. 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x珋 ± s 表示,采用 t 检验,P

2、结果

2. 1、治疗前后疲劳情况比较亚健康患者经自体 NK免疫细胞治疗后疲劳评定量表积分均有所下降,但治疗 2 周期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4 周期及 6 个月后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2. 2、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比较 亚健康患者经自体免疫细胞治疗后睡眠质量表积分均有所提高,其中治疗2 周期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5) ,治疗 4 周期及 6 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2. 3、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亚健康患者经自体免疫细胞治疗后生活质量积分均有所提高,治疗 2、4 周期后及 6 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见表 3。

3、讨论

亚健康与疾病状态的关系密切,如果不及时干预,会引起严重的疾病。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制定了明确的诊断标准和系统的干预措施。干预方法已达到分子基因水平,并获得了肯定的疗效。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和干预已有 30%人群恢复到了健康状态。

研究显示疲劳、睡眠障碍、疼痛、胃肠不适等症状为亚健康的常见症状,其中疲劳发生率最高,其次为睡眠障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疲劳是一种主观症状,疲劳评定量表不但描述躯体及心理的疲劳特征,而且可用来区别一般的疲劳和病理状态的疲劳。

细胞免疫治疗范文第10篇

通讯作者:陈素平

【摘要】 目的 诱导母体以胚胎抗原或相关同种异体抗原母体产生免疫反应性,即通过封闭抗体产生,阻止胚胎遭受母体免疫攻击而流产,并随访妊娠结局。方法 从配偶静脉血提取淋巴细胞在患者前臂进行多处皮内注射。结果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80%以上的患者封闭抗体都会从阴性转为阳性,此时再受孕可大大减少流产的机会。结论 从孕前至怀孕4个月期间,要定期进行淋巴细胞皮内注射,注射方法和部位都要求很严格,有效的心理护理及科学的生活方式在预防流产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封闭抗体; 皮内注射;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38

世界卫生组织将不孕症定义为有正常性生活的夫妇,未经避孕在1年以上未怀孕者。据权威机构统计,免疫性因素在不孕症的发生因素中占10%以上。免疫因素中女性患者血中和宫颈中的抗抗体、抗透明带抗体阳性,封闭抗体阴性等,都能使患者受孕困难。自然流产连续发生2次或以上者称为复发性流产,是妇科常见病。近代生殖免疫学研究表明,复发性流产除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生殖道畸形、内分泌异常、感染因素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与免疫因素有关。正常成功妊娠对胎儿抗原反应起免疫保护、营养的作用,孕妇对胎儿抗原呈免疫耐受。当胎儿母亲免疫系统平衡被打破,可引起免疫排斥,继而引起流产。封闭抗体能刺激母体免疫抗原产生IgG,是特异性抗体,起封闭效应。其作用机理为封闭抗体与母体的淋巴毒性细胞结合,封闭其细胞作用,保护胎儿免受伤害。其次,封闭抗体与胚胎上的抗原结合,切断母体淋巴细胞流向胚胎,从而免疫保护胎儿。原因除一部分与自身抗体有关外,另一部分被认为是母婴双方免疫不适应,其中封闭抗体缺乏是主要原因。采用淋巴细胞进行免疫治疗的目的是诱导母体以胚胎抗原或相关同种异体抗原产生免疫反应,即通过封闭抗体产生,阻止胚胎遭受母体免疫攻击,而避免流产[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0年9月~2011年11月在本院生殖中心发生连续2次以上复发性流产的34例患者,经检查均为体内缺乏封闭抗体,在配偶检查排除有传染病后运用配偶淋巴细胞进行治疗。34例患者年龄23~43岁,平均31岁。流产次数:2次流产15例、3次流产8例、4次流产7例、5次以上流产4例。孕3个月自然流产28例,孕3个月以上流产6例。经筛查排除遗传性疾病、生殖器官异常、严重内分泌异常和感染性疾病。所有病例既往曾有黄体酮、HCG治疗保胎无效。

1.2 方法 抽取配偶空腹外周抗凝全血30 ml,经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淋巴细胞,调整细胞数为(2~2.5)×107/ml,每隔3周在患者前臂皮内多点进行注射,5次为一疗程。进行1个疗程后复查封闭抗体是否转阳性,如阳性后可指导怀孕,怀孕后治疗间隔时间由3周改为2周,并持续治疗到怀孕4个月。

1.3 封闭抗体检测方法 清晨取患者静脉血3 ml统一送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采用ELISA(酶联免疫法)检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不孕夫妇由于多年不孕,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怀疑心理,还有些会出现急于求成、立竿见影的思想。另外,不孕症患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患者对这项技术缺乏了解,担心该项技术会对胎儿的发育有影响、容易引起流产、胎儿出生后会有什么后遗症等等,这些都容易引起患者身体内分泌的改变,影响胎儿的发育。因此,护理人员对就诊的患者应热情接待,真诚地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解除思想包袱,尽量减轻患者的担忧及焦虑情绪。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所提出的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使她们有安全感。护理人员应以真诚的态度主动和患者沟通,向其介绍治疗的目的、效果及治疗的过程,使患者对此项治疗有正确的认识,消除恐惧、紧张心理,使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2 皮肤护理 第一次进行皮内注射时,绝大多数患者局部皮肤会出现红润硬结,直径一般小于2 cm,个别反应大者会出现硬结直径大于2 cm,并伴随红肿及瘙痒,嘱患者勿用手抓挠,防止皮肤被抓破。注射时严格行无菌操作,防止皮肤感染。嘱患者2 h内暂不清洗注射部位,并告知其硬结会在几天后逐渐消退,以后再进行注射时反应也会逐渐减轻。

2.3 生活护理 嘱患者怀孕后宜穿宽松、柔软的棉质衣服,不宜穿高跟鞋,避免着凉,防感冒。饮食清淡、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保持个人清洁卫生,不盆浴。怀孕头3个月内不能同房,以免引起流产。

2.4 疗效观察与随访记录 将进行免疫治疗的患者用专用记录本登记,详细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妊娠史、流产史、通讯方式等,每次做完免疫治疗后需观察半小时,无不适方可让患者离院,并交待下次治疗时间。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有无腹痛、腰痛、阴道流血情况,整个孕期定期检查,不适随诊。

2.5 评定标准 将妊娠超过7个月、B超检查未见异常或分娩活婴视为妊娠成功。

3 结果

34例患者中1例已分娩,15例在孕14~28周,8例在9~12周流产,5例在12~14周流产,5例生化妊娠。

4 讨论

利用丈夫血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法治疗母体封闭抗体缺乏所致的复发性流产,首先,其免疫反应强,持续时间短,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简单可行、经济的方法,患者乐于接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及较好的发展前景[2]。其次,进行皮内注射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第一次做免疫治疗反应强烈,以后反应逐渐减轻的患者妊娠效果优于其他患者。随访工作做得好能密切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遵从医嘱性强,极大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

参 考 文 献

[1] 李尚为,黄仲英.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免疫治疗结局的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2):105.

[2] 植自勤,黄蕙萍,黄小静.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在封闭抗体阴性反复自然流产孕妇中的应用[J].广州医药,2010,41(3):33-34.

上一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范文 下一篇:免疫增强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