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增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5 15:49:05

细胞增殖论文

细胞增殖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骨髓内皮细胞GMCSF细胞增殖

Effectsof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onGrowthofMurineBoneMarrowEndothelialCells

AbstractThepurposeofthisstudywas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CSF)onthegrowthofmousebonemarrowendothelialcells.Endothelialcellculturemedium(EndoM)wasusedtoculturemurinebonemarrowendothelialcells.EndothelialcellcolonieswerecountedundermicroscopebyWrightGiemsastaining.TheeffectofdifferentconcentriationofGMCSFontheproliferationofbonemarrowendothelialcellswasobservedbytheformationofendothelialcellcolonies,MTTandflowcytometry.TheresultsindicatedthattheendothelialspecificmarkervWFwasexpressedbythecolonycells,GMCSFpromotedtheproliferationofbonemarrowendothelialcellcoloniesandMTTconfirmedtheeffectofGMCSFonpromotingtheproliferationofbonemarrowendothelialcells.TheresultofdetectingcellcycleshowedthattherateofcellsenteringintoSphasewas9.3%inGMCSFaddedgroupandtherateofcellsenteringintoSphasewas2.1%incontrol.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cellgrowthcurvebetweenthefirstpassageandfourthpassage.ItisconcludedthatGMCSFcanpromotetheproliferationofbonemarrowendothelialcells,theproliferationpotentialofbonemarrowendothelialcellsbetweenthefirstandfourthpassagenosignificantlychanges.

Keywordsbonemarrowendothelialcells;GMCSF;proliferation

JExpHematol2007;15(3):622-625

目前,已有许多报道证明内皮细胞(endothelialcells,EC)、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可以用来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以及各种疾病引起的肢体缺血[1,2]也可以用于组织工程的血管构建[3],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Kawamoto等[4]报道,EPC对缺血心脏病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一方面减少了缺血组织的面积,同时改善了心脏的功能。Kalka等[5]则报道了利用EPC对肢体缺血的小鼠模型进行治疗,实验结果表明了EPC能显著增加缺血肢体的灌流,而且组织学检查发现缺血部位毛细血管的数目也大大增加。内皮细胞的来源有多种,可以从外周血、脐血及骨髓中获得[6],而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来源于骨髓。从病人自体的骨髓中获得内皮细胞,一方面来源比较方便,而且也可以避免GVHD的发生。但是由于骨髓基质细胞种类多,难以分离纯化骨髓内皮细胞或内皮祖细胞。本研究用本实验室配制的内皮细胞培养液(EndoM)体外培养小鼠骨髓细胞,分离纯化骨髓内皮细胞及内皮祖细胞,并观察粒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对小鼠骨髓内皮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以及体外增殖后内皮细胞增殖机能的改变,这对临床运用内皮细胞或内皮祖细胞治疗疾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动物

昆明小鼠,由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动物学部提供,雌雄不限,普通饮食。

主要试剂和仪器

IMDM为Gibco公司产品;新生牛血清购自杭州四季清生物制品研究所;重组小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为R&D公司产品;vWF抗体、CY3标记的羊抗兔IgG为Sigma公司产品;MTT、二甲基亚砜(DMSO)为Sigma公司产品;酶标仪为Awarens公司产品;CO2培养箱购自美国Forma。

小鼠骨髓内皮细胞及内皮细胞集落的培养

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股骨,用IMDM冲出骨髓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取1×106个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种入1ml含有15%新生牛血清的EndoM培养体系,置于24孔板中,于37℃、5%CO2、饱和湿度下培养5天后,用胰蛋白酶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按每孔1×104个细胞种入24孔板,每组3孔。于二氧化碳培养箱内培养15天后计数内皮细胞集落数,以≥50个细胞的聚合计为1个集落。

内皮细胞的形态观察及vWF的检测

培养的骨髓内皮细胞集落经WrightGiemsa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内皮细胞形态。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骨髓内皮细胞vWF。将内皮细胞培养于24孔板内放置的盖玻片上,当细胞间没有明显的间隙时,取出盖玻片,用PBS清洗,用4%的多聚甲醛固定30分钟,用PBS洗3次:2%的正常羊血清封闭4小时,加入vWF抗体,4℃过夜,用PBS洗3次,加入二抗CY3IgG,37℃孵育60分钟,PBS洗3次: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以本室建的小鼠骨髓内皮细胞株[7]为阳性对照,骨髓成纤维细胞为阴性对照。

不同浓度的GMCSF对小鼠骨髓内皮细胞形成集落的影响

取纯化的小鼠骨髓内皮细胞培养于24孔板中,每孔5000个细胞,在基本培养体系(含1%浓度EndoM)的基础上分别加入5、10、25ng/ml的rmGMCSF,对照组不加入GMCSF,每组3孔。置于CO2培养箱培养15天,于倒置显微镜下记数集落数,≥50个细胞的聚合计为1个内皮细胞集落。

GMCSF对内皮细胞增殖影响的MTT法测定

将纯化的小鼠骨髓内皮细胞按5000个/孔培养于96孔板,每孔0.2ml,每组3孔。实验组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5、25、100ng/ml的rmGMCSF,对照组内不加。在37℃、5%CO2、饱和湿度下分别培养5天和10天,取出培养板吸去培养液,然后加入无血清的IMDM180μl和20μlMTT溶液,放入培养箱孵育4小时,吸去液体,各孔加入DMSO150μl,振荡10分钟,使结晶充分溶解。选择492nm波长,在酶标仪上测定各孔的光吸收值(OD492)。

生长曲线

纯化的小鼠骨髓内皮细胞培养于96孔板中,每孔5000个细胞,加0.2ml含15%新生牛血清的基本培养液,并加入25ng/ml的rmGMCSF。共种6组,每组3孔,培养5天后,分别于第7、9、11、13、15天用胰酶消化后计数细胞,每次3孔,求平均值,做出生长曲线。按公式DT=t×1g2/(1gN-1gN0)算出第1代内皮细胞生长的倍增时间。

细胞周期的流式细胞术检测

无菌条件下取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按2×106个细胞种于6孔培养板中(2ml培养体系中含15%新生牛血清的EndoM),置于37℃、5%CO2、饱和湿度下培养5天,然后吸去培养液,加入两种不同培养体系,对照组加含15%新生牛血清的IMDM,实验组加15%新生牛血清的IMDM和100ng/ml的rmGMCSF,每组各10孔,置于CO2培养箱培养3天后,用胰酶消化细胞,200×g,离心5分钟,用PBS洗涤细胞2次之后,用300μlPBS重悬细胞,加入冰冷的乙醇(-20℃)约700μl(终浓度为70%),将细胞放于-20℃过夜处理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细胞传代培养

取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按2×106个细胞种于6孔培养板中(2ml体系中含15%新生牛血清的EndoM),置于37℃、5%CO2、饱和湿度下培养5天,然后吸去培养液,加入15%新生牛血清的IMDM培养液和100ng/ml的rmGMCSF,促使细胞融合,再按1∶4传代于6孔板中,同样加入15%新生牛血清的IMDM和100ng/ml的rmGMCSF,等细胞生长至融合,按1∶4传代,加入相同培养体系。按上述方法传4代后,绘制生长曲线,方法同前。公式DT=t×1g2/(1gN-1gN0)算出第4代内皮细胞生长的倍增时间,并与第1代的倍增时间进行比较。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为3次结果,以mean±SD表示。不同处理组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应用SPSS软件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细胞形态每孔种入小鼠骨髓内皮细胞5000个,对照组加基础培养液,实验组在基础培养液的基础上分别加入rmGMCSF5、10、25ng/ml。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集落数均明显增多(图3),说明rmGMCSF对小鼠骨髓内皮细胞的增殖有明显刺激作用。

rmGMCSF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小鼠骨髓内皮细胞培养5、10天,分别进行MTT的检测,结果表明rmGMCSF对小鼠骨髓内皮细胞生长促进作用明显,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图4)。

GMCSF对EC细胞周期的影响

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观察GMCSF对EC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GMCSF使细胞进入S期的比例为9.3%,与对照组2.1%相比有明显差别。此结果说明GMCSF能够促使细胞进入S期,加快细胞的分裂,从而促进了细胞的增殖(图5)。Figure5.EffectofGMCSFoncellcycleofendothelialcells.A:grouptreatedbyGMCSF.B:controlgroup.

体外扩增传代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图6为小鼠骨髓第1代和第4代内皮细胞的生长曲线。利用计算公式[DT=t×1g2/(1gN-1gN0)]计算出第1、4代细胞生长的倍增时间分别为30.25±0.55小时、31.67±0.26小时。第1代与第4代的细胞倍增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表明经体外扩增传代4次,仍能保持传代早期的增殖潜能。

Figure6.Growthcurveofthefirstandfourthpassagegenerationsofmurineboneendothelialcells.讨论

国内外对于骨髓内皮细胞的纯化报道较少,但已经进行了一些关于细胞因子对内皮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如Yonekura等[8]报道VEGF可以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Rieck等[9]则报道bFGF可促进角膜内皮细胞的生长。我们此前曾报道了VEGF、bFGF、SCF、IL6、GMCSF等对内皮细胞株的增殖有促进作用[10]。GMCSF对未经转化的骨髓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中,我们用本室配制的培养基在较短的时间内纯化了小鼠的骨髓内皮细胞,vWF为阳性,并在此基础上观察了GMCSF对骨髓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基本培养基培养内皮细胞集落时,形成的集落数较少,加入rmGMCSF后,集落生成明显增多。MTT的结果亦支持GMCSF对小鼠骨髓内皮细胞生长的刺激作用。细胞生长曲线的结果表明,在含GMCSF培养的条件下,内皮细胞生长的倍增时间为30.25±0.55小时,经4次传代后细胞倍增时间无明显延长,表明体外培养扩增4代后,细胞仍能保持早期的增殖能力,GMCSF对骨髓内皮细胞的体外增殖有明显刺激作用。文献报道内皮细胞表面有GMCSFR的存在,而内皮细胞本身也可以分泌GMCSF[11]。结合细胞周期测定的结果,可以认为,GMCSF促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是GMCSF与GMCSFR结合,通过细胞内信号传递使更多的细胞进入S期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LuttunA,CarmelietG,CarmelietP.Vascularprogenitors:frombiologytotreatment.TrendsCardiovascMed,2002;12:88-96

2RafiiS,LydenD.Therapeuticstemandprogenitorcelltransplantationfororganvascularizationandregeneration.NatMed,2003;9:702-712

3ZammarettiP,ZaischAH.Adult‘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Renewingvasculature.IntJBiochemCellBiol,2005;37:493-503

4KalkaC,MasudaH,TakahashiT,etal.Transplantationofexvivoexpanded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fortherapeuticneovascularization.ProcNatlAcadSciUSA,2000;97:3422-3427

5KawamotoA,TkebuchavaT,YamaguchiJ,etal.Intramyocardialtransplantationofautologous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fortherapeuticneovascularizationofmyocardialischemia.Circulation,2003;107:461-468

6HristovM,ErlW,WeberPC.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isolationandcharacterization.TrendsCardiovascMed,2003;13:201-206

7王绮如,严燕,汪保和.小鼠骨髓内皮细胞系的建立.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1997;5:360-366

8YonekuraH,SakuraiS,LiuX,etal.Placentagrowthfactorand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BandCexpressionin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sandpericyts.Implicationinautocrineandparacrineregulationofangiogenesis.JBiolChem,1999;274:35172-35178

9RieckP,OliverL,EngelmannK,etal.Theroleofexogenous/endogenous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FGF2)andtransforminggrowthfactorsbeta(TGFbeta1)onhumancornealendothelialcellsproliferationinvitro.ExpCellRes,1995;220:36-46

10周小莹,王绮如,黄艳红等.骨髓内皮细胞无血清条件培养液对骨髓内皮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生理学报,2005;57:199-204

细胞增殖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血管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的表达差异。方法:对32例截肢的糖尿病足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脉络瘀热证、脉络热毒证和气阴两虚瘀阻证,分别对其截肢肢体的胫后动脉应用免疫组化法对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进行观察、分析。结果:Ki67的阳性表达与糖尿病足动脉硬化闭塞程度呈负相关,与血管炎症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炎症在糖尿症的大血管病变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糠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据统计1996年全球糖尿病患者1.2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5亿以上,而大约15%的糖尿病患者将在其生活的某一时间发生足溃疡或坏疽[1]。目前对于糖尿病足病因及发病机制虽然还不是完全清楚,但大家公认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足发病的最主要因素。现将2004年10月~2005年5月间我们收治的32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动脉标本的血管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与其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2例均为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和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10月~2005年5月间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50~86岁,平均年龄69.2岁;糖尿病病程最长30年,最短6年,平均18±2.4年。

1.2诊断标准: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采用2000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第二届糖尿病足会议所制订的“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

1.3截肢标准:参照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编写的《糖尿病足国际共识》中关于“大截肢的定义、标准和指标”[2]执行。

1.4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医外科学(第七版)》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脱疽》之中医辨证分型方案分为气阴两虚瘀阻证、脉络瘀热证、气血两虚瘀阻证、脉络热毒证四型。

2观察方法

2.1标本取材:坏疽截肢标本32例,其中按中医辨证分型气血两虚瘀阻组10例,脉络瘀热组10例,气阴两虚瘀阻组4例,脉络热毒组8例,取各例标本下肢胫后动脉。标本经过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备用。

2.2设备、试剂:美国PENGUIN-600CL自动图像分析系统,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抗体PV9000试剂盒DAB购于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3免疫组织化学法:标本常规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采用PV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染色过程严格按试剂盒染色程序进行,选取已知的阳性切片作阳性对照,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观察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阳性物质呈棕黄色细颗粒状于细胞核表达,采用美国PENGUIN-600CL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选取病变处每500个细胞Ki67的阳性表达率作为其阳性表达指数。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

3结果

3.1中医各证型所占比例以及年龄、性别分布:各证型比例,气血两虚瘀阻组10例(31.25%),脉络瘀热组10

例(31.25%),气阴两虚瘀阻组4例(12.5%),脉络热毒组8例(25.0%)。年龄、性别分布情况,见表1。

表132例患者年龄、性别分布n(%)

性别n50~60岁61~70岁71~80岁80岁以上男24(75.0)4(12.5)8(25.0)11(34.4)1(3.1)女8(25.0)1(3.1)3(9.3)4(12.5)0总计32(100.0)5(15.6)11(34.4)15(46.9)1(3.1)3.2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证型Ki67表达差异:具体情况见表2。

表2各证型Ki67阳性表达指数比较(%)

证型Ki67阳性表达指数脉络热毒4.87±1.01*气阴两虚瘀阻1.86±0.47脉络瘀热1.49±0.13气血两虚瘀阻0.30±0.18注:与气血两虚瘀阻型比较,*P<0.05。

气血两虚瘀阻证、脉络热毒证、脉络瘀热证、气阴两虚瘀阻证中均可见部分细胞Ki67呈阳性表达,在脉络热毒证中表达指数最高,气血两虚瘀阻证中表达指数最低,二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4讨论

Ki67抗原为细胞核内与细胞分裂增殖相关的蛋白抗原,分子量为345kd和395kd,其编码基因位于第10号染色体上。Ki67的表达出现于G1中期到晚期,S期和G2期逐渐增加,有丝分裂期达高峰,分裂后迅速降解或丢失抗原决定簇,到G0期则不表达,半衰期为lh或更短[3]。有人认为它可能是具有蛋白结合特性的重要结构,在有丝分裂中起着维持DNA规则结构的重要作用[4],是一个反映细胞增殖的敏感指标。

在糖尿病足的不同辨证分型中气血两虚瘀阻证、脉络热毒证、脉络瘀热证、气阴两虚瘀阻证中Ki67表达均呈阳性,在脉络热毒证中表达最强、气血两虚瘀阻证中表达最弱,二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Ki67阳性指数可以判断细胞增殖的活性,指明细胞增殖与糖尿病足动脉病变的关系。在糖尿病足的不同辨证分型中动脉的硬化闭塞程度由轻到重依次是脉络热毒证、气阴两虚瘀阻证、脉络瘀热证、气血两虚瘀阻证。Ki67的阳性表达与糖尿病足动脉硬化闭塞程度呈负相关。而在通过对32例糖尿病足截肢的动脉进行病理学观察的过程中发现糖尿病足血管病变主要体现在中动脉的病理学变化,其中脉络热毒、气阴两虚瘀阻两证型以动脉周围及全层的炎症性改变为主;脉络瘀热、气血两虚瘀阻证以中膜钙化、平滑肌细胞萎缩、变性、坏死及胶原纤维增多及内膜粥样斑块形成为主,炎症表现不明显;而Ki67的阳性指数与血管炎症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这说明炎症在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脉络热毒证、气阴两虚瘀阻证两型,这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参考文献

1BoultonAJ.Thediabeticfoot:aglobalview.DiabetelMetabResRev,2000,16(1):2.

2许樟荣,敬华.糖尿病足国际共识.中华糖尿病学会第二届足病第一次足病研讨会.2002,435.

3SchulterC,DuchrowM,WohlenbergC,etal.MolecularcloingofthecellproliferationassociatednuclearantigendefinedbyantibodyKi67:anuniquegeneencodingforanew,PESTprotein.CellBiol,1993,123(3):513.

细胞增殖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乳铁蛋白;癌细胞;细胞增殖

人乳铁蛋白(HumanLactoferrin,hLF)是主要存在于人乳清中的球蛋白,乳汁别是初乳中含量最高,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国外有学者将其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治疗,但是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目前国内较少有关于hLF作用于细胞的报道,我们选用易早期转移的鼻咽癌(NPC)细胞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人肝脏细胞(L02)作为正常细胞对照,观察hLF在体外是否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探讨hLF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从而为肿瘤的治疗提供研究基础,为临床实验及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人鼻咽癌细胞(CNE)、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人肝脏细胞(L02)均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资源中心。重组hLF(Lot:L0520,溶于PBS中,储存浓度5mg/ml,-20℃储存备用)和噻唑蓝(MTT,Lot:M2128)均购自Sigma公司。RPMI1640、胎牛血清购自HyClone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实验方法

1.2.1细胞培养各细胞系均应用含10%胎牛血清和1%青链霉素的RPMI1640培养基,5%CO2,37℃培养。

1.2.2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设空白对照组和hLF干预组。待细胞生长至对数生长期,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接种数为5×104/孔。每组细胞设5个平行孔,各组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hLF(0,1.25×10-3,2.5×10-3,5×10-3,10×10-3,20×10-3,40×10-3g/L),每孔均为200μl。作用24h后,加入MTT(5g/L,每孔20μl),继续培养4h,测定A570nm吸光度。

1.2.3细胞形态观察细胞经hLF处理后,倾去上层悬浮死细胞并用PBS洗两遍,加入新鲜培养基。同样处理对照孔细胞,将细胞置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

1.3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

二、结果

2.1重组hLF对鼻咽癌细胞CNE、人肝脏细胞L02、中国仓鼠细胞CHO系的增殖能力的影响对CNE呈现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抑制作用。人乳铁蛋白对各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与空白对照比较:1)P<0.05

2.2细胞形态学观察显微镜镜下可见,空白对照组癌细胞密集成片生长,如铺路卵石状,细胞膜圆润,透明,颗粒较少,细胞间界限清楚,并可隐约见到细胞核。hLF处理组癌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随hLF浓度增加,细胞从正常的增殖旺盛的贴壁生长,逐渐表现为生长缓慢,黏附力降低,细胞变圆,细胞胞质粗糙,细胞内颗粒逐渐增多,且透明度降低,立体感较差,细胞形态完整性受损,而正常细胞在细胞镜检图hLF作用下无显著变化。

三、讨论

hLF多种生物学功能通过免疫系统的激活与调节得以实现。Bezaul研究发现,乳铁蛋白能抑制鼠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肿瘤内注射LF,可以明显的减小实体瘤的体积,且作用效果与LF干预天数相关。研究发现,乳铁蛋白的抗头颈部肿瘤作用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实现的。Wolf等发现,人乳铁蛋白通过阻断头颈部肿瘤细胞由G0到G1期的转化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人乳铁蛋白对鼠的SCC细胞系生长的抑制作用,与剂量成正相关;而且人乳铁蛋白抑制头颈部细胞癌的作用是通过直接的细胞毒作用及系统性的免疫调节作用实现的。

Varadhachary等人做了大量的口服临床试验,证实乳铁蛋白无药物相关的有害作用。鼻咽癌作为头颈部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较高,早期即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临床上有转移至骨盆、肺、肝等多器官的病例。选用鼻咽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人乳铁蛋白可以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对正常细胞的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这一结果,为开发乳铁蛋白的抗癌功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曹劲松.初乳功能性食品〔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10.

细胞增殖论文范文第4篇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是由于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动脉管腔狭窄,甚至继发性血栓形成,发生阻塞,引起患肢慢性或急性的缺血症状,甚者发生坏疽,重者可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不合理以及人口的老龄化,ASO的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1],此病属于中医“脱疽和脉痹”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因饮食失节,膏粱厚味,损伤脾胃,湿浊内生,痰瘀互结,阻塞经脉;或因气血亏虚,运行无力,脉络瘀阻,气虚血瘀,经脉痹阻,气血不达四末而发为脉痹;或因肝肾亏虚,气竭精伤,肾水消灼,筋炼骨枯,终成脱疽之症[2]。

1治疗现况

中医对本病的病机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临床治疗多辨证使用益气活血,养阴清热,健脾祛湿,温经通络,补益肝肾,温阳散寒,活血化瘀,或配合中药外洗外敷等方法,多数医家认为瘀血内阻是本病的基本因素。因此,活血化瘀应贯穿疾病始终,临床上也多以活血化瘀方剂为主,疗效确定。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栓和扩张血管治疗,积极的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防治动脉硬化,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手术治疗主要指重建肢体血运,包括动脉内膜剥脱术、血管旁路移植术和血管腔内治疗术;ASO的介入治疗仍局限于短段病变,短段主髂动脉病变的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效果较好;此外,随着狭窄的逐渐形成,肢体的侧支循环随之逐渐建立[3],使得一些医家逐渐注意到利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诱导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

2补肾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关系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人到中年以后,肾中精气逐渐减少,出现肾虚。肾阴虚则脏腑百脉、形体器官失充,血液凝涩,脉络失养,则患者表现为肢端色黑坏死破溃,剧痛,夜不能眠,肢端潮红或暗红,肢体肌肉明显萎缩,皮肤干皱、口渴、便秘、溲赤,发热;肾阳虚则阳气亏虚无力推动、温煦气血以荣四末,致血行迟缓不畅而瘀,则指(趾)端坏疽或溃疡、四肢发凉,患处皮肤温度较低,肤色苍白,脉搏减弱或消失等。笔者认为肾虚是造成本病血脉闭塞的关键环节,在治疗本病中补肾也起着关键的作用,鹿茸性甘、咸、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之功效,鹿茸对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防治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2.1鹿茸可促进血液生成和血行中医认为,鹿茸可使人体肾精充盛,防止衰老,壮肾阳,肾阳可促进机体的温煦、运动兴奋和化气功能,使气的运动加快,则血的输布运行也加快,气化加快则产热增加,使温煦作用加强,使阳虚患者患肢血脉得到温养而减轻病情。鹿茸还可益精血,强筋骨,为血肉有情之品,使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患肢血液充足,血脉得到濡养,有助血行。李召[4]研究发现鹿茸对正常及白血病骨髓与人骨髓单个核细胞有促增殖作用,能促进骨髓造血,而且鹿茸有抑制红细胞凝集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5]。

2.2鹿茸可促进血管新生鹿茸在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证中还和促进血管新生有关,研究发现温阳药物鹿茸能促进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而骨髓是一个天然的细胞生长因子库,在其生长过程中,成骨细胞、神经细胞、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的生长同步进行[6],血管内皮细胞的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主要存在于骨髓。何秀娟等[7]发现鹿茸能促进离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提示在体内可能促进EPCs的增殖,促进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祖细胞是成年个体中与血管新生关系最为紧密的干细胞成分,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EPCs的增殖、趋化、分化,参与新生血管的形成,它可以被细胞因子或者来自于外周血中的血管生长因子信号动员到外周循环而进入外周血管组织中,通过整合到血管壁或提供生长因子两种方式来促使新生血管的形成[8],新生的血管为缺血部位提供氧、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进一步促进缺血部位血管新生,改善缺血状态。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骨者,髓之府,因此,补肾可生髓,从这点也提示了鹿茸可以促进骨髓增殖。血液中的内皮祖细胞对组织缺血有反应,人外周血中培养扩增的EPCs,在肢体缺血的动物体内,能够特异性地向缺血部位趋化,参与血管生成,增加毛细血管数量,具有改善组织血流的治疗作用。向缺血部位趋化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与缺血所造成的局部低氧血症、缺血组织释放的某些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对这些细胞的趋化可能发挥了一定作用[9]。

2.3鹿茸可促进疮口愈合中医认为鹿茸有托疮毒之效,可用于疮疡久溃不敛,或阴疽内陷不起,可温补精血,托毒外出和生肌之效,对于动脉硬化闭塞症后期出现的破溃反复难愈有托毒和生肌之功,可促进疮口愈合。现代医学发现,马鹿茸多肽通过促进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加速皮肤创伤愈合[10]。

3小结

鹿茸性甘、咸、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之功效,可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筋骨无力之症,为补肾之良药。这从传统理论方面提示了鹿茸具有促造血,缓解肢体不适之功效,笔者在临床中也遇到此病患者甚多,常给予芪芍复脉汤[鹿茸2g(研末冲服),黄芪30g,白芍18g,桂枝10g,当归15g,麦冬15g,玄参15g,川芎10g,全蝎10g,川牛膝15g,土元10g,乌药10g,丹参30g,三七粉3g,阿胶6g,甘草6g],随症辨证加减,意在用芪芍复脉汤益气活血,滋阴复脉,加鹿茸意在温补肾阳,又补益精血,强筋骨,恢复阳气温煦推动之力,使精血充盛,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而且许多患者在病情好转的同时病变部位血管彩超发现新生血管且血流通畅。

现代研究认为鹿茸多肽既对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具有显著的促进增殖作用,加速创面愈合的质量和速度,又可促进血液运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促进病变部位血管生成,这些都表明鹿茸对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防治有着积极的作用,加之中医认为鹿茸乃血肉有情之品,可以补肾填精,由以上可以推断,鹿茸骨髓EPCs促进血管新生,鹿茸是否还具有把EPCs动员到外周缺血组织的作用,是否需要益气活血类药物来促进它的转移,这些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及临床观察,但这一发现对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董蔚等[9]在体外扩增EPCs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了EPCs在动物体内促血管生成的作用,EPCs可特异性地分布在缺血肢体的血管结构中,缺血部位的侧支循环形成和毛细血管新生可能与外源性血管生长因子、基因或内皮祖细胞转入组织中有关,我们可以发现和利用一些药物或生长因子促进EPCs表达、促进EPCs从骨髓向外周动员,提高循环中的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数量,或通过移植体外扩增的EPCs来增强缺血组织的血管再生,从而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鹿茸在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很有可能寻找到治疗ASO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吴庆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治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07,20(9):98101.

[2]赵钢,吕勃川,孙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体会[D].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集,2009.

[3]刘昌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J].血管外科,2006,7(2):13.

[4]李召.鹿茸组分对人骨髓造血细胞体外增殖影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学位论文,2006.

[5]久保道德.梅花鹿茸和马鹿茸的乙醇浸提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特产研究,1997(4):4.

[6]崔昊震,尹明浩.鹿茸生长因子的研究现状[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6,29(l):7072.

[7]何秀娟,李萍,邱全瑛,等.几种外用中药成份对离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4,20(5):832835.

[8]武丽萍,马华.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新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8):946948.

[9]董蔚,盖鲁粤,靳海杰,等.血管内皮祖细胞对缺血肢体血管生成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1301134.

细胞增殖论文范文第5篇

韩国黄禹锡领导的科学小组最近占据了世界各国大量的新闻版面,与之有关的“干细胞”这个十分尖端的研究,也成了平常百姓的热门话题:

什么是干细胞,为什么小小的干细胞受到如此多的关注?干细胞核心的问题是,如果人类能够操纵自身的干细胞,将会根本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改变治疗疾病的方式,使当前大量无法获得治愈的病人重新获得新的生命。

干细胞和基因治疗联合起来将治疗大量难以治愈的疾病

从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动物――多莉羊诞生以来,世界上已经出现了许多的克隆动物,如克隆牛、克隆猪等,而狗是最难克隆的动物。狗具有糖尿病、心脏病等65种与人类相同的疾病,因此对不治之症的研究非常有帮助。以后如果从狗的克隆胚胎中提取干细胞来进行试验,将会在治疗人类不治之症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像狂犬病,它首先是在狗身上发现的,之后研究出的胰岛素制剂也是在狗身上进行试验的。

从1998年首次分离了人类干细胞开始,研究者就希望把干细胞和基因这两个技术联合起来,培育出与患者基因匹配的干细胞,这被称为“治疗性克隆”或“干细胞克隆”,即“重新编程”,如果能够从患者自身的干细胞诱导、分化“重新”形成一个病人自己的新的胰腺,那么既治疗了糖尿病,又绕过了移植排斥这个障碍,一举两得。

此外,当前遗传病有可能做基因治疗,遗憾的是,现在所选择的细胞不能在体内存活很长的时间。干细胞可以在体内不断的增殖和分化,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最为合适。基因改造的干细胞植入体内后,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所以一时间,似乎医学界难以控制的大量疾病,如脊髓损伤、帕金森病、糖尿病,修复损伤的组织器官,立即就有了治疗的希望了,已经有无数病人翘首以待。

干细胞原指植物的“主干”,在体内可以“变成”不同细胞、器官

人体由各种各样的细胞组成。在这些细胞中,有些细胞,比如肝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它能由一个肝细胞变成多个肝细胞;有些细胞,像神经元细胞,为永生细胞,它的生长是“一次性的”,一旦受损,将很难复原;还有一些细胞则具有分化能力,可以把自己“变成”其他细胞,比如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等各类血细胞,从而形成整个血液系统。白血病患者接受的骨髓移植,实际上就是将健康人骨髓中具有分化能力的原始细胞转移到患者体内,并长出正常的血液细胞来取代恶性血液细胞。

细胞的这些变化,使人们自然地想到,是否有一些细胞可以形成其他器官呢?比如“长出”一个肝脏来进行肝移植,“长出”一个胰腺来治疗糖尿病?科学理论上讲,答案是肯定的,人体内有一种最顶端的细胞,它能够演化为所有其他组织的细胞,科学家们称之为“干细胞”。干细胞的所谓“干”,在英文中原来是指植物输送营养的主茎干,滋生着生命。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在合适的条件下,或给予合适的分化信号时,可以分化成各种各样的细胞,形成不同的器官。这就是干细胞的神奇魅力,也是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难点。

在体外培养健康的干细胞十分艰难,来自患者的干细胞更难

干细胞有全面的可塑性,可以向多种细胞谱系分化,包括心肌细胞、胰岛细胞、神经细胞、色素细胞、巨噬细胞、上皮细胞和脂肪细胞等。成体干细胞中被研究最广泛和深入的细胞,是源于骨髓和血液的干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和基质干细胞。

干细胞的研究引起了生命科学家的极大关注,1970年,依文斯成功分离小鼠的胚胎干细胞,建立了体外培养鼠的胚胎干细胞技术。1998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西蒙斯领导的实验室首次用人类早期胚泡分离出14个细胞的内细胞团,并培养出5个人胚胎干细胞系,得到了人的多潜能胚胎干细胞系,美国《科学》杂志1999年度世界十大科学成就评选中,将干细胞的研究排名第一。

然而,多数成体干细胞数量极少,缺乏特异性的表面标志,难以识别、分离和纯化,在体外很难稳定地传代培养。时至今日,人类在体外培养获得大量用以治疗的干细胞依然十分艰难。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韩国的黄禹锡自称完全掌握了这项尖端培养技术。他们在两年时间里,在《科学》先后发表了两篇文章,报告了惊人的进步。

在第一篇论文中,他们自称在人类历史上首先获得了一个来自健康供者的胚胎干细胞系,这个细胞系平均每5~7天分裂一次,在持续增殖70代之后,仍然保持其不分化的特性。而将这个细胞注射给免疫缺陷小鼠12周后,发现在小鼠体内形成了畸肽瘤,包含有神经上皮、骨组织、软骨组织以及腺上皮,说明这个胚胎干细胞系具有向所有细胞分化的潜能。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随后的论文中,他们宣布获得了11个来自患者的胚胎干细胞系,这些患者分别患有脊索损伤、糖尿病和先天性低丙球蛋白血症等疾病。全世界都为之震惊。

照着这样的研究发展下去,胚胎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可能诱导成为向任何组织分化的干细胞,进而成长为某种组织甚至器官。这对于患者无疑是个福音。比如像糖尿病这类疾病,是因为胰岛细胞退行性变化而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导致病人血糖升高。如果给患者移植胰岛,就可以进行治疗。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如果输入其他人的胰岛细胞,基因不匹配,会产生排斥反应,这是个很棘手的难题。所以人们才寄希望于干细胞,但人们失望了。

人类在干细胞研究中受到的挫折,并不能阻碍科学研究的发展,不过在征服更多疾病的进程中,我们还需要继续等待。

(1月5日 《北京日报》)

相关链接

黄禹锡:一个“英雄”的倒下

曾经声称克隆出早期胚胎,并成功从中提取出新的胚胎干细胞的韩国学者黄禹锡在韩国曾经被视为“民族英雄”,然而随着他造假行为被逐步披露,这位“英雄”让韩国人失望了。

2004年2月,黄禹锡在《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培育出第一个人类克隆细胞。在2005年5月1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网络版上,黄禹锡和他的合作者称,他们向人类的治疗性克隆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韩国学者黄禹锡(2005年5月19日英国伦敦)

有人说如果我们能解决这一问题――克隆早期胚胎并提取新的胚胎干细胞――就会引起震动科学界,我们做到了

然而到了同年11月,黄禹锡的麻烦开始了。11月12日,他合作伙伴、美国的夏腾博士指出黄禹锡的研究小组在卵子采集过程中存在违反伦理的问题,宣布中断与他的合作。24日,黄禹锡承认,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干细胞研究中采集了其手下两名女研究员的卵子,并对此表示道歉,同时辞去校内外一切职务。

真正的麻烦还不止于此。12月13日,夏腾要求《科学》杂志将其名字从论文作者中删除,并指出该论文中有些部分是“编造的”;15日,黄禹锡的另一位合作者卢圣一也指出,他们2005年5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有关从克隆胚胎中提取了干细胞的论文中有“造假”成分。

韩国学者卢圣一(2005年12月15日韩国首尔)

尽管我们之间相互信任,但我同黄教授确认过多次,他告诉我克隆的胚胎干细胞根本就不存在

12月16日,应黄禹锡和夏腾等作者的要求,《科学》杂志撤销了他们2005年5月发表的论文。同一天,黄禹锡所在的首尔大学也宣布,他们已经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对黄禹锡的胚胎干细胞研究成果进行重新验证。

12月23日,调查委员会发表中期调查结果称,2005年刊载于《科学》杂志上的黄禹锡论文数据属于故意伪造,克隆的11个干细胞系至少有9个是伪造的。调查结果公布之后,黄禹锡随即提出辞去首尔大学教授之职,并就造假事件向外界道歉。

韩国学者黄禹锡(2005年12月23日韩国首尔)

我诚心诚意向全国道歉

对于我给大家造成的震惊和失望

我表示道歉

细胞增殖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胎盘 细胞凋亡 bcl-2 bax ki67

[论文] 人类胎盘不仅在胎儿—胎盘—母体的关系上起中心轴的作用,而且功能上失调会导致母体和胎儿的病理性变化,随着妊娠的进展,绒毛和滋养层不断成熟和分化,已发现许多物质包括原癌基因产物,在胎盘有生理性的表达。胎儿的发展特征是细胞群增殖和诱导或抑制细胞凋亡成熟起来的,因此,胎盘在妊娠期间也经历着相似的变化。我们通过测定胎盘组织中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及细胞增殖基因ki67,进一步探讨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的病理性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1998年11月至1999年4月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及长春市妇产医院妇科门诊及产科病房的孕产妇66例。(1)妊高征组36例,平均26.14±3.42岁,平均孕37.44±3.9周,轻度9例,中度10例,重度17例;(2)正常妊娠组30例,孕早期10例,平均25.25±3.80岁,平均孕9.03±1.11周;孕中期5例,平均26.55±3.93岁,平均孕24.05±3.63周;孕晚期(对照组)15例,平均27.76±3.38岁,平均孕39.82±1.32周。

1.2 标本采集及处理 孕早期是行人工流产术者,孕中期是来自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要求终止妊娠而行水囊引产者,孕晚期为单胎足月初产妇,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以自然分娩及择期剖宫产手主结束分娩,其剖宫产指标主要是头盆不称及社会因素。妊高征组孕妇是无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及其它心肾疾病的病史者。

早孕绒毛组织不需进一步处理,取出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净,即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中、晚期胎盘组织于分娩后立即在母体面(避开钙化、机化灶)随机取3个不同区域约2cm×2cm×2cm胎盘组织,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立即放入10%福尔马林固定液中。

1.3 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抗bcl-2、抗bax、抗ki67单克隆抗体即用型及sp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工程公司。每次染色均设阳性和阴性对照。

1.4 结果判定 由2名医师独立观察切片中10个高倍视野。(1)阳性标准:sp法显示bcl-2及bax定位于胞浆和胞膜内,反应产物为棕黄色。根据显色程度分为4级:(-)为无着色,(+)为淡黄色,(++)为棕黄色,(+++)为棕褐色;(2)sp法显示ki67以细胞核呈清晰棕褐色为阳性,按阳性细胞占c-cells的比例分为:阳性细胞数<10%为(-);10%-20%为(+);20%-30%为(++);>30%为(+++)。

1.5 统计学分析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法,两组计数资料用等级相关分析。

2 结果

2. 1 正常妊娠期胎盘组织中bcl-2、bax及ki67的基因表达bcl-2表达主要定位在绒毛的s-cells,而bax在s-cells和c-cells均呈阳性,同时在绒毛间质中bax也呈阳性表达,但强度低于滋养层细胞;ki67蛋白主要定位在c-cells。bcl-2在晚期妊娠组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早、中期妊娠组(p>0.05);ki67在晚期妊娠组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早、中期妊娠组(p<0.01)。早、中、晚期妊娠组bcl-2的表达强度与ki67的表达强度无相关性(p>0.05),bax与ki67也无相关性(p>0.05)。

2 .2 妊高征与正常晚期妊娠胎盘组织中bcl-2、bax及ki67的基因表达bcl-2的阳性率在对照组与pih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ax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ki67的阳性率明显低于pih组(p<0.01)。bcl-2与ki67的表达强度无相关性(p>0.05),bax与ki67也无相关性(p>0.05)。

2.3 妊高征胎盘组织中bcl-2、bax及ki67的基因表达bcl-2的阳性率在轻、中、重度pih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ax在3组间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而ki67在轻度pih组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中、重度组(p<0.01)。pih轻、中、重度组妊娠bcl-2的表达强度与ki67的表达强度经等级相关分析无相关性(p>0.05),bax与ki67也无相关性(p>0.05)。

3 讨论

3.1 正常妊娠与妊高征胎盘组织bcl-2、bax的基因表达bcl-2是细胞凋亡的重要抑制基因。本研究中免疫组化已确定bcl-2定位在s-cell表达,并且从正常早孕到晚期妊娠持续出现[3,6],因此保留滋养层细胞团可能是维持妊娠的一种机制[1]。晚期妊娠bcl- 2表达下降、可能是因为bcl-2正常生理,在孕晚期组成胎盘的细胞不再需要存活,可能是细胞凋亡的

一种早期生物学变化,也可能与分娩有关[2]。

目前已知bcl-2和bax是bcl-2家族中重要成员。bcl-2表达水平较高时,可形成bcl-2和bax的异源二聚体,细胞凋亡受到抑制; bax表达水平较高时,可形成bax-bax同源二聚体,加速细胞凋亡。本研究中,对照组bcl-2与bax的阳性率为66.7%与80%,pih组的阳性表达均为75%,表明大多数胎盘组织均呈bcl-2与bax高表达。bcl-2和bax表达已在一定水平上达到平衡,所以在胎盘组织中不起介导细胞凋亡的主导作用。

pih组的bax并无随病情的严重程度而有下降的趋势,说明bax会进一步影响妊娠的结局,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这些结果可能提示,胎盘的细胞凋亡并不是bax单独起作用,但有待进一步证实。

3.2 正常妊娠与妊高征胎盘组织中ki67的表达及bcl-2、bax的关系ki67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拓朴异构酶ⅱ一样,在细胞群和组织中可作为增殖细胞的选择性标记。在细胞周期s、g2、m期均有表达,而g0期缺如。本研究中在c-cells中表达,妊娠早期表达最丰富,妊娠中期次之、晚期表达最少,提示早期胎盘活性是高增殖的[3]。在妊高征组中ki67表达多为强阳性,提示hi67的过度表达与c-cells活性有关。在pih中,胎盘局部缺血是由于子宫胎盘血流下降引起[4],因为s-cells对缺血缺氧敏感,导致s-cells受损,所以出现代偿性的过早成熟的c-cells增生。这种病理变化可能是s-cells损伤或坏死的指征,增生的c-cells修复和补偿受损的s-cells,这种结果可能是绒毛对血流障碍的代偿性反应。redline等[5]报道在先兆子痫胎盘中间层滋养细胞表达pcna时显示阳性,但bcl-2为阴性。本组孕32周重度pih胎死宫内1例,其bcl-2表达为阴性,bax与ki67均为阳性,但病例少,需积累更多病例探讨。

分析ki67与bcl-2及bax的关系,未发现它们之间有相关性,说明bcl-2和bax在胎盘发生过程中不引起细胞增殖,只是通过阻止细胞凋亡和延长细胞存活,增多细胞数量。ki67的表达增加说明c-cells增殖可能与其他基因的异常有关,如 p53、ras和myc等,是多种基因产生不同的途径,在pih中ca2浓度的变化,tnf-α的变化等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细胞凋亡。近年又报道,il-10、fas也参与细胞调亡[6,7],因此,引起细胞凋亡并非一、两种因子,而是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细胞增殖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种植体颈部 细菌特点 抗菌技术

在种植修复中,种植体颈部的软组织封闭对种植体成功率有很大的影响。要获得良好的颈部软组织封闭,应该从种植手术后的组织愈合期开始为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提供一个既有相对无菌的微环境,且又有便于细胞粘附的材料表面。有学者【1】开始研究纳米抗菌材料对人牙龈细胞的增殖和粘附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HGF在含10mg/L和100mg/L纳米抗菌材料溶液中持续培养5天,未见其生长与增殖受到明显影响。在l0mg/L和100mg/L浓度的纳米抗菌材料溶液中培养5天的HGF,其亚细胞超微结构正常,胞体内可见吞噬小体,吞噬小体周围膜性结构完整。涂布纳米抗菌材料的表面和光滑纯钛表面上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粘附生长增殖活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但在扫描电镜中可见涂布纳米抗菌材料的表面人牙龈成纤维细胞有分层生长趋势。综上所述,纳米抗菌材料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与增殖无抑制作用,纳米抗菌材料涂布的表面更有利于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粘附。

又有学者【2】研究氟离子注入钛表面对骨细胞相容性和抗菌性的影响发现氟离子注入表面改性材料没有细胞毒性,利于成骨细胞在其表面的粘附和增殖,,氟离子注入组材料表面成骨细胞粘着斑形成的数量明显多于纯钛组表面,氟离子注入组材料表面成骨细胞I型胶原蛋白形成的数量明显多于纯钛组表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氟离子注入组材料表面成骨细胞I型胶原mRNA和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纯钛组表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有学者发现【3】在口腔生态环境中种植义齿与天然牙牙颈部主要存在18种优势菌,两者无显著差异,其中需氧菌主要为草绿链球菌、卡双球菌等7种,厌氧菌主要为产黑色素类杆菌(占厌氧菌总数的一半以上达56.9%)、口腔类杆菌等11种。龈袋分泌物细菌培养分类计数显示,产黑色类杆菌的数量明显高于种植牙和天然牙颊面颈部的数量达79 %,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产黑色类杆菌是引起牙周炎的主要病菌之一,当其数量与口内其它菌群保持特定的平衡关系时,即可保持口腔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维持牙周组织健康,进而发挥或恢复牙或种植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如因某种原因造成这种平衡关系的破坏,就会产生牙周致病菌的大量增生,这些致病细菌及其产物就可通过主生细菌酶及菌体内毒素而破坏牙周组织。

口腔微环境是细菌适宜的栖息地,大约有700余种细菌构成了一个复杂多样的口腔微生态系统 。其中大约10—20种在破坏性牙周病发病中起作用。目前认为最可疑的牙周致病菌有:伴放线放线杆菌(aa)、牙龈卟啉单胞菌(Pg)、中间普氏菌(Pi)、具核棱杆菌(Fn)等 。研究发现【4】种植体植入后30 分钟即有细菌定植 。早期种植体表面未检测到Aa和Pg两种重要牙周致病菌 ,其余可疑牙周致病菌均有发现。健康的种植体周围球菌的比例较高,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比例较低,牙周致病菌较少检测到。而失败的种植体周围却检测到大量的Aa和Pi,特别是在牙列部分缺失的病人。已有研究表明,种植体周围炎同革兰阴性杆菌相关,包括类杆菌和梭杆菌,螺旋体也在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区域被发现。姜梅杰等【5】通过检测126例患者种植体周菌群,检测出两种新的口腔厌氧菌,即产黑色素普雷沃氏菌和溶血二氧化碳噬纤维菌,检出率分别是54.0% 和31.7%。

学者【6】发现种植体周围的上皮组织也同天然牙一样,由龈沟上皮和结合上皮构成。龈沟上皮构成了种植体防御口腔食物分解产物及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侵袭的第一道屏障,这种保护作用不同于一般物理学的封闭,而是类似于一种动态的生物性滤膜(bio-logical filter)。而结合上皮与种植体的紧密附着,构成了软组织防御系统的第二道屏障。种植体周牙龈上皮由数层上皮细胞构成,并形成上皮钉突,细胞之间有较宽的细胞间隙。一些学者利用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种植体上皮界面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结合上皮与种植体之间存在一层无定形物质,镧盐、过腆酸希夫氏(PAS)染色阳性,提示存在酸性粘多糖和糖蛋白,而酸性粘多糖和糖蛋白正是基底膜的成分之一。底部上皮的细胞厚度为2-5层。

有研究表明【7】种植系统基台的表面粗糙度与菌斑形成密切相关,粗糙的种植体表面常有较多的成熟菌斑,其内含高比例的能动菌和螺旋体 。通常金属表面粗糙度以Ra与Rz值表示,种植体表面光滑度(Ra值)范围0.1~0.3 m,相当于光滑的釉质表面和打磨光滑的修复体。Ra=0.2 txm为表面粗糙阈值,Ra0.2 m时,表面黏附的细菌则明显增加 。Lia等【8】 曾将3种不同粗糙度的纯钛片戴入病人口腔中,24 h后测定细菌的黏附量:Ra≤0.0887 m、Rz≤1.027 Jn时,可以有效减少菌斑的形成。Quirynen等【9】 则把纯钛基台用不同的方法抛光处理后戴人病人口中,结果显示,当Ra

参考文献:

【1】冯琦 纳米抗菌材料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刘慧颖 氟离子注入钦表面对骨细胞相容性和抗菌性的影响中国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0301

【3】刘渝王莉 种植义齿牙颈部细菌生长附着的研究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0年6月第5卷第2期

【4】作者:廖丽斐(综述),钟科,孙 勇(校审) 影响种植体周微生物的因素 西南国防医药2010年10月第20卷第l0期

【5】姜梅杰 郝巧光 王军 人工种植义齿龈沟物厌氧培养结果分析1999(03)

【6】次仁顿珠 姚冬花 结合上皮和结缔组织:种植体与软组织的结合界面及其影响因素 医药杂志2011年第32卷第1期(总第106期)

【7】宿玉成 现代口腔种植学2004

【8】Lia R;Silcia F;Eugenio B The effect of surface roughness on early in vivo plague colonization on titanium1997

【9】Quirynen M;Vogels R;Peeters W Dynamics of initial subgingival colonization of 'pristine' peri-implant pockets[外文期刊] 2006(03)

细胞增殖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刺参;多糖;化学;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9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85-01

刺参属棘皮动物海参纲,刺参营养丰富,是高级的滋补品,为海珍品之冠。中医认为:“海参性温补,足敌人参”。 刺参多糖为刺参体壁中提取的一种硫酸多糖类物质,具有许多药理作用和生物效应。本文对刺参多糖化学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 化学研究进展

刺参多糖为乳白色粉末,无味,吸湿性比较好,水溶性大。

迟玉森等研究了长岛刺参多糖的提取纯化以及基本性质。将刺参酶解后,乙醇沉淀提取、凝胶分离纯化,得纯化刺参多糖。刺参多糖中多糖质量分数为69.99%。水解纸层析图谱显示,刺参多糖中含有岩藻糖、氨基半乳糖和葡萄糖醛酸等,同时还证明含有硫酸基,为硫酸黏多糖[1]。

宋迪等从刺参体壁中分离纯化得到刺参糖复合物HS-1和HS-2,二者均为均一物质,多糖含量分别为63.22%和58.9%,酸性糖含量分别为38.55%和32.29%,分子量分别为 631000Da和 707900Da,且均含硫酸基。初步测定HS-1主要由岩藻糖和半乳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4.29:1,还含有微量其他单糖。红外和核磁光谱分析结果显示HS-1中的糖营键可能以β型为主,且进一步表明HS-1为硫酸化的糖复合物[2]。

2 药理研究进展

2.1 抗凝血作用 刺参多糖有抗凝血的作用[3]。刺参多糖具有血小板的聚集作用和抗凝血作用,腹腔注射后动物即表现出明显的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凝血时间延长,一次给药后血小板数量减少可持续至48h,凝血时间延长可持续24h。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及噻氯匹定均表现为明确的、不同程度的对抗刺参多糖所致的凝血作用。小分子量刺参多糖可以用于防治血栓形成,其抗凝血因子Xa的活性不依赖于AT-Ⅲ肝素辅助因子。刺参多糖可以还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纤维蛋白的单体间聚合、改变纤维蛋白凝块结构。

2.2 降血脂作用 刺参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具有降低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的作用[4],可以降低血清Ch和TG水平,升高Apo-A并降Apo-B。刺参多糖通过促进脂质在体内的氧化和异化,同时抑制其在消化道内的吸收,从而调节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脂质代谢。

2.3 抗肿瘤作用 刺参多糖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能抑制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增殖,诱发细胞凋亡。在动物的抑瘤实验中,刺参多糖对肝癌腹水型肿瘤小鼠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其抑瘤率为73.56%。刺参多糖能显著抑制小鼠乳癌和S180肿瘤细胞DNA的合成,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刺参多糖能够减轻二乙基亚硝胺(DEN)造模大鼠的中毒症状,对DEN诱导肝癌大鼠肝肿瘤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MDM2蛋白,促进P21、pRb的表达及通过抑制细胞周期因子CyclinDl、CDK4、E2F-1的表达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可诱导异常增殖细胞发生凋亡[5]。刺参多糖在体外能够诱导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发生凋亡,细胞形态学发生改变,Caspase蛋白表达受到影响;还能够诱导细胞分化,与下调细胞周期因子和癌基因的水平[6]。

2.4 增强免疫作用 刺参多糖具免疫增强作用。刺参多糖具有刺激免疫器官生长,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的作用,可以升高肝癌大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提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杀伤功能[7]。刺参多糖可以诱导和激活鼻咽癌患者的T4和T8细胞。刺参多糖对荷瘤小鼠也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以提高小鼠脾指数和脾巨噬细胞分泌TNF-α的功能。

2.5 保护神经组织的作用 刺参多糖能够促进神经干/前体细胞增殖,同时还可以促进细胞分裂,使更多的细胞进入S期,从而促进神经球的形成。刺参多糖对以β-淀粉样蛋白诱导引起的大鼠皮质神经元的损伤或凋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8]。

2.6 对纤维蛋白凝胶结构及其溶解性的影响 刺参多糖以浓度依赖的方式使正常浓度范围的纤维蛋白原形成的纤维蛋白单体的聚集功能(FPA)下降,并可使可聚集的纤维蛋白原的浓度降低。刺参多糖在低浓度时可明显抑制纤维蛋白单体的聚集,但随浓度的升高,纤维蛋白单体聚集反而加快,当在高浓度时,聚集又明显减弱[9]。

2.7 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刺参多糖能够抑制ox-LDL诱导的ECV304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促进细胞增殖;促进血管内皮细胞 释放NO,提高NOS活力。刺参多糖还能够促进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和移位,保护血管内皮[10]。

2.8 抗病毒作用 刺参粘多糖对疤疹病毒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病毒吸附而实现,对仙台病毒的主要作用环节是抑制病毒吸附和抑制病毒复制,抗病毒作用随粘多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用粘多糖预处理细胞、粘多糖直接作用于病毒以及抑制病毒穿人细胞等环节未观察到抗病毒活性。刺参粘多糖还可以促进正常小鼠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并能保护动物抵抗病毒感染[11]。

综上所述,刺参多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在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刺参很有可能成为开发新型药物的资源。

参考文献

[1] 迟玉森,仇宏伟,庄桂东.等.长岛刺参多糖的提取精制及基本性质.精细化工,2007,24(50):480-483.

[2] 宋迪. 刺参精复合物的分离纯化及其对神经前体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 宋迪, 吉爱国, 梁浩, 等. 刺参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6 ,27(5): 316-318.

[4] 牛娟娟, 宋扬. 刺参粘多糖的生物活性物质作用研究进展.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9, 11(5): 651-652.

[5] 梁囡囡,宋扬,金守杰. 刺参酸性黏多糖对DEN诱导大鼠肝癌形成抑制作用. 齐鲁医学杂志,2012,27(4):316-318.

[6] 彭玲, 于壮, 宋扬. 刺参粘多糖对Hela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8, 44(3): 212-213.

[7] JIN Shou-jie, SONG Yang, LIANG Nan-nan.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SJAMP 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at Induced by Diethylnitrosamine and Impact on Immune Function.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2012, 12(18):3455-3459.

[8] 邱鹏新, 黎明涛, 唐孝礼, 等. 黑海参多糖对―淀粉样蛋白诱导的皮质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 中草药, 2000, 31(4): 271-272.

[9] 黄日明, 王宾, 刘永宏. 海参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 中成药, 2009, 31(8): 1263-1268.

[10] 张月杰, 卢明锋, 吉爱国. 刺参多糖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1):74-77.

上一篇:精神医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护士医学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