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时间:2023-02-22 12:39:04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一、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往往根据语文科目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制订出一套教学方法,这套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制订出一套正确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而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特别是小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时常感到枯燥无味,激不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

二、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课气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兴趣。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对性格较好的教师所教授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积极与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1.微笑授课,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

微笑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敲门砖,微笑可以使人具有亲和力和亲切感,可以消除生疏和尴尬,还能够起到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作用。教师应明确教学的基本意义,传授知识原本就是一件愉悦身心的事,如果只因为教学而教学,那么课堂气氛将变得死板而沉闷。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如果教师时刻保持微笑,朗读课文清脆流利,那么对学生来说将会如沐浴春风一般,从而激活学生的自觉学习意识,因此,教师应主动培养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营造愉悦的授课环境并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强其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采用赏识教育模式

在小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对语文科目也提不起学习兴趣,在上学的过程中很少被家长和教师夸奖,长此以往,将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因此,教师应认识到这一严重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想法,把赏识教育法引入语文教学课堂中,时常对学生的表现加以鼓励和赏识,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赏识教育并不是毫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夸奖和鼓励,而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如:经常表扬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听课表现,当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后,就会激发出对学习更大的热情。利用赏识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并用表扬学生的方式来为其指明学习的方向,在学生出错时,应适当提醒而不是进行惩罚,在学生表现良好时应立即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其进步意识。当然,并不是说这种教育方法要把从前的批评教育模式全部消除,毕竟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能以批评的目的而进行批评,应把学生的优点与缺点区分开来,鼓励其优点,批评其缺点,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深刻认识自己的同时,对学习语文更有信心和热情。

3.采用双边提问教学模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问学生,并且是有技巧地进行提问,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对答案不确定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引,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对于不会回答的学生,教师也不要急于惩罚,要明白学生困惑的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分析和指导,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问题的答案上。在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这样进行双边提问有助于提高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互相提问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思考方式。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应准确掌握小学生的特点与思维方式,制订出符合小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积极培养与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时常与学生保持交流和互动,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不要一味地批评,而应采取鼓励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与动力,从而激发其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切实为学生考虑,才能避免又一次走入程序化、机械化的教学误区,并将小学语文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付兴超.以读促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

[2]吴丽芬.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意识教育[J].青年与社会,2012(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方法与手段,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学科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仅是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内容的创新,还包括语文教学与内容的增减与语文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语文教育创新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的需要。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在结合自身实践的基础上,探究如何对语文课堂模式进行改进,希望与广大同行共勉。

一、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情境导入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呆板、生硬的教学形式,使得课堂更具有生动性与直观性,课堂效率大大地提高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利用课件为学生准备一节生动、传神的语文盛宴。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都充满好奇心,善于模仿。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景导入教学,更容易吸引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所以说,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的丰富性、直观性,为学生创造学习语文的情境。

我们制作课件时,要认真研究课本知识,根据教学的内容制作出符合教学目的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处于学习语文的有效环境中。比如笔者在进行《北京的春节》教学时,就搜集了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图片与视频,在导入时播放,学生很快被老北京春节的特色和热闹所吸引和感染,进而进入到课本之中。之后,笔者还引导学生分析眼前的北京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有什么异同,这样一来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本内容,还有效地进行了拓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二、创新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新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小学语文创新的出路。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学生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则属于从属地位,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实施教学创新首先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差异,才能因材施教。另外一个方面,语文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观念,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包括创建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借助多媒体进行多种方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与潜能,让小学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三、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古人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问底,才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开端。所以要想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学,就应该首先从大胆质疑开始。在笔者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都懒得提问,懒于回答问题。这样的现象是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也不利于建立高效的语文课堂环境。为了帮助学生克服恐惧的质疑提问心理,笔者在学生学悟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潜能,进行深入性的质疑、研究、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的课堂质疑氛围,尽可能地拓展与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展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

四、注重语文课堂结尾的艺术

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应该要栩栩如生,不仅在课程导入的时候吸引学生的目光,在结尾处还要画龙点睛,深化主旨,体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实现扎实高效。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语文课堂教学结尾的重要性,常见的语文课堂结尾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总结式的课堂结尾

所谓总结式就是指教师在一节课的结束部分,运用简单的言语简明扼要地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与概括,把学生应该掌握的重难点知识二次呈现,让学生了然于胸。总结式的课堂结尾一般以教师总结为主,所以学生依然是被动地接受,而非主动地创造。因此,笔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利用提问的方式予以配合,让学生进行总结,这样就可以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此时,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针对学生总结不到的知识或者总结错误的知识点予以纠正,尽管学生的总结并不全面,但是此方法却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主要的是通过不断地完善知识点,使学生当堂课所学的内容更加完整。

2.学以致用的课堂结尾

虽然当下的学生最主要的压力就是作业,但是开放性作业显然是一种学以致用的结尾手段。学生利用开放性的作业,延伸与补充了课堂教学内容。但是语文教师在留作业的时候不能墨守成规,必须要精心设计一些体现教学内容与目的而且还适宜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进行课外探究的开放性作业。例如,笔者让学生写生活日记,调查自己周围生活与课本中的异同,写赞美母亲的小诗,记录节日风俗等等,寓教于乐,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生活,拉近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课外不知不觉地就学到了语文知识。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模式创新要立足实际、植根生活、放眼未来。在创新模式的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手段,而且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富有创新的开放的教学过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师生平等、民主对话、相互交流,在创新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黄秀红.创新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金色年华:下,2012(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094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模式比较传统,即是一对多的讲学式教学,即老师通过口述的方式向班级学生传授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延续了几千年,可以追溯到孔子的讲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有一定优点,即可以节省大量的师资力量,一个老师向几十名学生进行讲学,确保了教学的效率。但这样的教学模式的缺点就是无法保证教学质量,老师所讲的内容是固定的,那么每个学生由于领悟力、基础有所差别,他们学到的知识也就不同,因此难免就会出现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如果老师不加重视,很可能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本文以此为背景,提出了互助式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所谓互助式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即是提倡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得老师帮助学生、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家长帮助学生,使老师、同学、家长三方形成一个环形,将学生围绕其中,实现全方位教学,以此来使基础较好的学生成绩更好,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有效提升成绩。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学科越来越重要,因此小学语文的基础也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基础无法牢靠,到了中学或大学的学习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始终难以提升。

一、创新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变得有趣、生动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大多是讲学式教学,部分老师可能会选择创新,会在教学方式上进行适当地改变,但这样的方法如果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和老师的多番实验是难以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的。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能够结合自身能力和班级学生情况,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能够从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学到知识。这些有趣的教学活动可以采取讲故事、猜字谜、表演的方式。如讲“衮”字时就可以讲述这个字的由来,三国时曹操率军巡视,看见前方一处悬崖上溪水滚滚而下,形成一道小瀑布,曹操是书法名家,立即写下一字为“衮”,部下不解,问他这字为何没有偏旁,曹操指眼前的溪水:“偏旁就在前面。”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个字才流传下来。以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效果比传统的方式好。而讲到一些关于动作、表情的词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来表演,其余同学猜这位同学表演的是什么词。互助式教学最主要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这样的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互助式教学也才能得以有效的开展。

二、老尽可能提供帮助,使学生在有问题时可以得到及时解答

互助式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老师帮助学生,老师帮助学生和传统的老师讲学不一样,传统的教学是一个老师对应几十名学生的形式。而互助式教学是将每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由各科任教师对每个组进行单独的管理,即由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人数可以控制在十人以内,确保老师可以将每个学生都关注到,最为主要的一点就是老师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对某个学生有所歧视,必须要保证公平、公正。而互助式教学中老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答问题,一定要做到及时性。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就不应该再有学科限制,不仅仅是小学语文,其他学科也可以适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就小学语文而言,互助式教学模式中,老师需要做的任务相对较为简单,主要是对学生遇到的生字、生词的解释,对于学生遇到进行课后阅读的书目的推荐,其关键就在于及时性。学生遇到一个生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教学,学生在之后很快就会忘记,也就失去了一个学习机会。因此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提供及时的指导、教学。

三、学生之间成立学习互助小组,互相帮助

很多社会人士包括家长都认为教学只属于学校的老师,因此将学生送入学校就不管不顾。而事实上并不是如此,教学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过程,老师只是参与得较多,对学生进行直接的教育。除了家长,还有很多主体都是教学教育过程中被忽视的,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小学语文互助式教学模式中,老师要成立学习小组,由小组内部的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这个帮助可以是课堂上也可以是课外的活动。课堂上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或是对一篇课文进行课堂模拟。相比老师和家长,同学之间交流的话题会让学生更感兴趣,学生有心事或有问题都会首先考虑到和同学之间沟通,因此利用同学之间的情谊进行教学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其中需要注意的就是老师在让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时要督促学生积极参与,而不是放纵学生利用课堂讨论的机会讨论他们的私人话题。

四、家长督促学生学习,课余时间以其他方式进行教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性更强,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家长的参与也很重要。因此小学语文互助式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家长在教学中的参与。家长参与教学的具体内容很简单,对于部分工作繁忙没有余力照顾孩子的家长也可以实现,主要包括几个部分,第一是借助碎片化的时间向孩子讲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比较吸引人的故事,第二是利用一些亲子活动进行良好的家风、道德的教育,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语文学科中对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将会有更多的涉及,因此家长进行家风的教育也很重要。第三是家长及时解答孩子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包括与孩子一起看电视时遇到的历史故事、生字生词等。家长和学校老师相结合,营造一种无时无刻不在学习的良好氛围。

五、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多模式;探究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新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指引下,语文教学课堂呈现出多模式,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局限在教会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而是把语文课堂作为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一个生活的浓缩片段,一个理想展翅的天空,学生在多模式下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从被动学会向主动学习转变。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情境式的语文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使以往简单的我教你听转变成一种互动的教学模式。

1、激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殷切地期待学生,坚信学生一定会成功,是真正引导学生开启智慧大门的闪光的金钥匙。只有在教学中真心真意地爱学生,才会给学生创造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良好成材环境。在课堂中,充分运用语文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愉快学习,教师就会捕捉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生鼓励,理解他们、公平地对待他们,平易地、诚心地与他们交朋友,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脉搏。因为学生会从教师的爱中获得信心,获得力量。这种信念往往转化为一种积极向着教学目标的驱动力。

例如:我教《麻雀》一课时,当问到学生老麻雀不顾自己的安危而于猎狗展开搏斗,你觉得老麻雀这种做法对吗?如果你是老麻雀你会怎么做?有的学生回答“我觉得老麻雀做的不对,它根本没考虑周全,它既救不了小麻雀连它自己的性命也会搭上,要是我是老麻雀我不会这样做的。”我对这位学生的回答做了肯定的评价“你说的很有道理,考虑的很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事情。”而不是指出学生这样回答不很好,而是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学生融入情境,让学生知道老麻雀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有“爱”在行动里面,老麻雀才会奋不顾身的与猎狗展开搏斗。这样教学既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了课文,又有了自信心,会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

2、训练感觉。

创造在某种意义上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实践证明,感觉的训练,使学生对周围世界日渐留心敏感,因而拓宽了他们进一步认识世界的通道,并成为他们的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创设情境。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起学生学好语文的情绪。

3、融入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互动,从而达到“以情动情”的效果。

例如:语文口语交际《我爱吃的水果》当中,我创设了“水果超级市场”的情境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用到学习当中,自己推销自己的水果。通过活动学生情绪高涨,达到了口语交际的学习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用生动、形象、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角色,进行语言交流。鉴于小学生的表演欲望较强,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课堂表演。表演的形式应多种多样,有个人表演、小组表演等。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一切好的机遇除了学生把握外,还要靠教师的精心创设,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以质疑提问的语文教学模式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创造力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是创新的能力。语文教学课堂中首先要发现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培养学生的求思维。运用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就能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老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有的教材中,往往一个学生对其中的一点提出疑问,还有更多的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在根据不同的问题来分析,找出答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三、活动型的语文教学模式

1、语文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创新教育的语文课堂中,把语文知识紧紧的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因为有生活,才有感受:有实践,才有体验。教师应根据语文活动内容,适当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并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体验。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讨论、交流、欣赏、参观访问、操作实践、调查研究等活动及喜闻乐见的游戏来丰富学生的感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索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注重对活动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使活动过程不断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因素,都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作用。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要根据年段的不同、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把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教学。画面感强的课文可以读读、画画,诗歌可以读读、背背、唱唱,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可以读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能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5篇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加大了教学投入,大大改善了教学环境,课堂改革方面也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改革的步伐也一直没有停止,从“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到“减负”,再到“新课程改革”。我们在培养中小学生能力的问题上一直在做着各种各样的尝试。下面,我就新课程改革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上谈一点我的看法和理解。

一、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一是要注意面向全体,注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二是要注意对教材内容与知识的整体理解与掌握,不能将优美的语言文字搞得支离破碎;三是注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美,理解课文的形象美,赏析课文的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学句,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

2.基础性原则。儿童从“呱呱”落地起,语言就和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到入学前,他们已经具备了较丰富的口头语言基础。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在此基础上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儿童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3.发展性原则。儿童一旦独立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便会逐渐将课文的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如何使儿童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地、独立地获取知识,教师的引导是至关紧要的。现行的“举一反三”“导引发现”“推演尝试”“生疑求异”“虚拟设置”等教学方法,对发展儿童思维、促进儿童能力的形成是很有帮助的。

4.层次性原则。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提高每一个儿童的素质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受教育者因先天的影响而形成了个性差异。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这一客观事实,从儿童的实际出发,针对儿童的个性差异,多层次教学,让每一个受教育的儿童都能获得成功的愉悦。

二、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满堂灌”“填鸭式”或是“满堂练”。那么在教育改革面前,习惯于灌输式教学、封闭式教学的教师,能否驾驭开放的课堂?广泛认可旧的教学模式的教师,是否认可新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非常现实的隐忧。解决这种隐忧,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首先从自身尽快完成角色的转变,即从一个“主讲者”转变为一个“主导者”,从一个“舞台的演员”转变为“舞台的导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与愉悦感。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现在的部分孩子很自私。很多学生在学习上都是“单枪匹马”,同伴之间相互封闭,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教育改革在学生学习方式上也要进行改革。教师设计的问题或情景应该让学生通过合作经过努力可以达到,体现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的课堂可以通过分组竞争的方式达到很好的效果。

三、我们应该构建什么样的课堂模式

1.构建自主的课堂。新课程教改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我们应该改变“老师一直讲,学生被动听”的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新的课堂上,学生也可以是老师,老师的角色只是课堂的一个引导者,而不是表演者。例如我在执教《和时间赛跑》一课时,让学生通读课文之后,进行小组讨论,读了本课后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通过讨论了解课文内容。当学生在交流学习结果时,我发现在研读的同时,学生不但了解本文的内容,而且还懂得了本课告诉大家要珍惜时间的道理。显然,教师不必多“讲”,不必过多地分析、说明。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创设互动、互学和对话的教学关系,这才是新课程体系下的师生关系。

2.构建实践的课堂。对于基础教育来说,重点培养的是孩子的基础能力,其中“实践能力”尤为重要,我们构建实践的课堂就是要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生活,而不是知识和应用相分离。因为,最终我们教育的孩子应该是“既高分,又高能”的实践型人才。如教学《口语交际》“保护环境”这一环节,我有意带孩子们走进公园和社区,让学生亲身体会环境对人们的重大作用,然后,让学生扮演小记者,去采访一下公园和社区的人们,看看人们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和意识,培养学生主动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创新;教学模式;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91-01

创新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新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作用。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多种创新实践试作探讨。

一、情境式的语文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使以往简单的我教你听转变成一种互动的教学模式。

1、激感。在课堂中,充分运用语文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愉快学习,教师就会捕捉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生鼓励,理解他们、公平地对待他们,平易地、诚心地与他们交朋友,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脉搏。因为学生会从教师的爱中获得信心,获得力量。这种信念往往转化为一种积极向着教学目标的驱动力。例如:我在教《麻雀》一课时,当问到学生老麻雀不顾自己的安危而于猎狗展开搏斗,你觉得老麻雀这种做法对吗?如果你是老麻雀你会怎么做?有的学生回答“我觉得老麻雀做的不对,它根本没考虑周全,它既救不了小麻雀连它自己的性命也会搭上,要是我是老麻雀我不会这样做的。”我对这位学生的回答做了肯定的评价“你说的很有道理,考虑的很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事情。”而不是指出学生这样回答不很好,而是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学生融入情境,让学生知道老麻雀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有“爱”在行动里面,老麻雀才会奋不顾身的与猎狗展开搏斗。这样教学既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了课文,又有了自信心,会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

2、训练感觉。创造在某种意义上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实践证明,感觉的训练,使学生对周围世界日渐留心敏感,因而拓宽了他们进一步认识世界的通道,并成为他们的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创设情境。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起学生学好语文的情绪。

3、融入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互动,从而达到“以情动情”的效果。例如:语文口语交际《我爱吃的水果》当中,我创设了“水果超级市场”的情境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用到学习当中,自己推销自己的水果。通过活动学生情绪高涨,达到了口语交际的学习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用生动、形象、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角色,进行语言交流。鉴于小学生的表演欲望较强,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课堂表演。表演的形式应多种多样,有个人表演、小组表演等。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一切好的机遇除了学生把握外,还要靠教师的精心创设,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以质疑提问的语文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课堂中首先要发现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运用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就能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课堂中鼓励质疑,培养多向思维能力。在创新教育的语文教学课堂中,疑问是课堂中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在课堂中,只要对知识有疑问都可以提出,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有的教材中,往往一个学生对其中的一点提出疑问,还有更多的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在根据不同的问题来分析,找出答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五彩池》当中,学生围绕五彩池为什么会呈现出那么多的颜色展开了质疑,很多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我让学生根据提的不同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自己研究出最正确的答案。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学习兴趣高。

三、活动型的语文教学模式

1、语文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创新教育的语文课堂中,把语文知识紧紧的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因为有生活,才有感受:有实践,才有体验。教师应根据语文活动内容,适当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并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体验。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讨论、交流、欣赏、参观访问、操作实践、调查研究等活动及喜闻乐见的游戏来丰富学生的感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索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注重对活动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使活动过程不断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因素,都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作用。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要根据年段的不同、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把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教学。画面感强的课文可以读读、画画,诗歌可以读读、背背、唱唱,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可以读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能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7篇

1 模式的教学程序

1.1创设情境

通过各种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语言环境,拉近语言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让沉寂的语言成为鲜活的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录像、动画片、学生表演等多种方式,以活动为载体,设疑激趣,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1.2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探索知识,教师分层指导,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观察、阅读、思考、尝试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去分析、解决问题。

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为此,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提供给学生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最初教师的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我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经验来记忆字,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1.3合作交流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还要组织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共同研讨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包括同桌互帮式、四人小组研讨式、多人小组写作式和全班合作式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和探究搭建舞台。根据学习的具体内容,安排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在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汇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讨论中所提出的疑问,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发展多向思维。师生关系应是解决难题的合作关系,教师要善于运用诱导的语言,紧扣目标,引导学生逐层深化,激活学生的思路。

在实际教学中,创设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可以依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将两个阶段合起来进行。

2 模式的教学策略

2.1氛围和谐的策略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应建立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上,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要与学生互动,要用商量的口吻和学生对话,要用激励性语言来鼓励评价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获取成就感。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

2.2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实施这一模式的关键是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设计不单是问题本身的设计,还包括问题的引入方式、利用方式,可采取:①联系学生原有知识创设问题情境;②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③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3 交流合作策略

首先,教师应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提出讨论、交流的内容和要求并加以有效指导,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在讨论中逐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再去纠正错误。

其次,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加强生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交流,可扩大参与面,组织组间交流、互查、竞赛讨论等。

3 教学模式的评价

3.1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一教学模式,特点是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3.2闪现学生个性

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闪现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策略,能表达出不拘泥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尝试多向思维,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

3.3凸现学生创新性

在学习中,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有竞争意识。

3.4体现合作成功

这一模式,通过“学习共同体”实现人与人的沟通,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在相互表达、交流、评价、吸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3.5构建了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多向的思维交流,师生互动,教师能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4 模式的特点及优势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8篇

一、模式的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

通过各种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语言环境,拉近语言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让沉寂的语言成为鲜活的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录像、动画片、学生表演等多种方式,以活动为载体,设疑激趣,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2.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探索知识,教师分层指导,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观察、阅读、思考、尝试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去分析、解决问题。

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为此,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提供给学生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最初教师的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我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经验来记忆字,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3.合作交流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还要组织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共同研讨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包括同桌互帮式、四人小组研讨式、多人小组写作式和全班合作式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和探究搭建舞台。根据学习的具体内容,安排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在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汇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讨论中所提出的疑问,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发展多向思维。师生关系应是解决难题的合作关系,教师要善于运用诱导的语言,紧扣目标,引导学生逐层深化,激活学生的思路。

在实际教学中,创设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可以依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将两个阶段合起来进行。

二、模式的教学策略

1.氛围和谐的策略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应建立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上,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要与学生互动,要用商量的口吻和学生对话,要用激励性语言来鼓励评价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获取成就感。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

2.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实施这一模式的关键是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设计不单是问题本身的设计,还包括问题的引入方式、利用方式,可采取:①联系学生原有知识创设问题情境;②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③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3.交流合作策略

首先,教师应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提出讨论、交流的内容和要求并加以有效指导,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在讨论中逐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再去纠正错误。

其次,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加强生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交流,可扩大参与面,组织组间交流、互查、竞赛讨论等。

三、教学模式的评价

1.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一教学模式,特点是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2.闪现学生个性

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闪现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策略,能表达出不拘泥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尝试多向思维,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

3.凸现学生创新性

在学习中,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有竞争意识。

4.体现合作成功

这一模式,通过“学习共同体”实现人与人的沟通,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在相互表达、交流、评价、吸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5.构建了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多向的思维交流,师生互动,教师能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四、模式的特点及优势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模式 认定目标 导学模式 激励学生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的基础工具性学科,其课堂教学呈现为一种以课文为凭借,以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和发展智力为内容的综合性训练结构。这决定了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课堂模式在操作上有以下特点。

一、前提测评,要做到集中测评和随机测评相结合,准确把握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调控教学,及时补偿。

小学语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总是好几个,涉及的训练点多、面广,既有词句段篇训练,又有听说读写训练。训练过程是以课文中心思想为中心的环形训练内容的推进,而在各个阶段又各有所侧重。这样,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前提测评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往往不可能集中进行。因此,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前提测评,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能集中的就集中进行,不能集中的就按教学进程分散安排,做到集中测评与随机测评相结合,及时进行补偿矫正。

二、认定目标,要分层认定,贯穿教学始终,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调控等作用。

“认定目标”这个环节,我们过去称之为“展标”。为了更加准确地体现目标教学的特点,改用了“认定目标”。“认定目标”指的是学生知道自己在这一节课中学习的目标。这一环节,对学生自己来讲是一个认可的过程,是使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成为为自己的学习定向的目标的过程。为了充分发挥认定目标对教与学的导向、激励、调控作用,我们认为认定目标可以按照这样几个层次进行。

1.启动认定,粗知目标。就是在新课开始前组织认定目标。此时认定目标,学生只能是粗略地感知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起定向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认定过程,激发学生为达标而学的信心,使之心中有数。

2.同步认定,细知目标。随着新课的进行,适时告诉学生正在学习或将要学习的目标。这是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导向和激励,也可以根据同步进行的反馈活动,调控教学。这时的认定目标,已不是粗略的感知,而是与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的理性认识。

3.小结认定,深知目标。就是在教学结束前,结合教学小结,对照教学目标对学生达标情况进行简要评价。这次认定目标,是从整体上对教学目标的概括,既是对本节课教学的再一次导向,又是对必要的矫正、补救活动的激励。小结认定应该实事求是,不走过场。

三、导学达标,一要扎扎实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二要按学科特点构建学科达标模式,分段达标。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语言这个工具只有在语言实践中才能为学生所掌握。扎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提高民族素质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同时,目标教学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要求95%以上的学生都能学会,都能达标。只有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参与语言文字训练,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因此,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全体学生的实际出发,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扎扎实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是导学达标这一环节的出发点。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体现了目标教学的理论,适用于各个学科。在具体操作上,基本模式的学科化和课型化,主要体现在“导学达标”这个环节上构建的学科达标模式。

四、小学语文达标模式宜简不宜繁,要依据小学语文教学的构成和教材课型的特点,集中概括为几种模式。

小学语文的语言文字训练由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话和说话、阅读和作文五个方面构成,教材又编排为不同课型。阅读和作文是最基本的训练和课型。人教版教材的教师用书对汉语拼音和各种识字课型的教学步骤提示得比较具体,本身就可作为达标模式,可以不再另行构建。所以,我们把小学语文教学构建为阅读(包括看图学文、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作文(包括说话、写话)和练习(包括写字和基础训练)三类达标模式。举例如下。

(1)阅读“三读”达标模式。根据叶圣陶先生提出的“预习―讨论―历练”的语文教学过程观点,总结雁塔区教改经验,我们提出阅读教学达标模式是:“自读・感知―讲读・理解―练读・运用”,简称“三读”达标模式。(2)作文“一五三”达标模式。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根据多年作文教改研究的成果,提出了“一五三”作文达标模式。这种模式就是:一个核心:教学目标。五步程序:①写前准备;②独立试写;③质疑评议;④矫正练习;⑤总结评价。三个始终:①情感培养渗透始终;②因材施教体现始终;③反馈矫正贯穿始终。(3)练习课“三步”达标模式。我们提出的练习课“三步”达标模式是:“独立试作―评议指导―矫正练习”。这几种模式均可供参考。很明显,阅读和作文教学总要把学习一篇课文或完成一次作文练习分配到几节课中进行。那么,阅读“三读”模式和作文“一五三”模式就要按照教学的需要,安排到几节课中。这就是分段达标。

五、形成测评,要形式多样,及时有效,及时矫正补救,调控教学。

与前提测评一样,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形成测评,往往是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某个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步进行的,也就根据具体情况做到集中测评和随机测评相结合。在形成测评的形式上,要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能力本身的实际决定。主要有:答问、讨论、朗读、各种形式的书面测试等。答问、讨论、朗读不可能一下子有许多人参加测试,这就要恰当地确定人选,一般来讲,答问、讨论、朗读应选中下等学生,因为他们往往可以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大多数学生的达标情况。那种形式上高水平的学习,以优等生流畅的答问、朗读包办代替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是不可取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分层 教学模式 有效性 应用

在每个班级内,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智力水平的发展及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都不同。为了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实行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作业要求及评价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树立起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运用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分层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具有鲜明的有效性:其一,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对其进行有效指导和帮助。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求,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整体优化,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其二,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通过设计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教学目标和练习,促使教师充分考虑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充足的准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因是对学生量身打造的教学方案,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习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最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二、分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的应用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为了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有必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一)学生分层

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这是分层教学的关键。充分研究学生的学习和个性特点,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接受能能力、认知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差异性,把班内学生按较优秀、中等、落后分成A、B、C三个层次。分层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避免伤害学生自尊心,不使用差生等词语。同时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平等关爱,尊重每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得分层教学顺利开展,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树立起学生学习信心,实现学生整体提高,个性发展。

(二)教学目标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其认知能力、智力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因而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要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分析语文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科学制定出既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的教学目标。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更好地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促成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的基础和发展需要选择目标,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度,增强了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

(三)课堂教学分层

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后,必须根据不同教学目标来科学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A类优秀生,其认知能力,接受知识能力及其智力发展水平较高,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对于B类中等生,语文教师要指引他们掌握教学大纲任务,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逐步提高学习成绩;而对于基础较差的C类学生,语文教师可适当放低要求,让学生尽量掌握所教知识,树立起其学习语文的信心,同时激发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来。通过课堂教学分层,同时语文教师运用贴近生活、内容丰富的多种有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让落后学生容易学习、中等学生乐于学习、优秀学生爱好学习的良好学习局面,促进全体学生向更高层面发展。

(四)作业分层

练习分层是课堂教学分层的进一步延伸,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完成后,还要设计不同要求的练习作业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由浅入深一般可分为基础题、简单的综合题和综合题与探索题这三个不同层次。C类学生完成第一层次基础题,教师当天面批,及时检查其掌握程度,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B类学生要求其完成第一二层次练习,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并学会简单应用。而A类学生则要求其完成第一三层次练习,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并拓展其思维。在分层练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挑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五)评价分层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与其相应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对落后生,可以采取表扬性评价,充分挖掘其优点,肯定其进步,消除其自卑心理,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对中等生,可采取激励性评价,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的同时,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指出努力方向,促进他们积极向上;而对优秀生,可采取竞争性评价,肯定其成绩,坚持高标准来要求他们,帮助他们取得更高的成就。当然,学生等级不是固定的,在阶段考察基础上,教师要建立一个动态分等级机制,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调整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平等尊重每个学生。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整体学生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扬。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运用好分层教学模式,为推进我国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敖玉利.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群文天地,2011(14).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下一篇:读书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