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时间:2023-02-23 23:31:59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近几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很多教师莫衷一是,随意性大,甚至在教学中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因此,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思维与素质的培养;最终达到使学生少走弯路、终身受益的目的。

一、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语文学习

语言教学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众多语文教师都在对固有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着变革。人们越来越注重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或学习方法的培养。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模式?什么是学法指导呢?所谓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课堂教学程序的合理化和规范化的问题,是从教学目标出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认知能力基础,规范课堂教学程序的问题。运用一定的教学模式是为了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而学法指导是配合教学模式进行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化的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套理论,并获得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的过程。在二者当中,它们都贯穿了现代教学原则,符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现代教学思想。“质疑――自读――解疑――归纳――扩展”的模式的宗旨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阅读课文,有目的地组织教学活动和课堂讨论来共同寻求答案。做到以上这些,不仅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而且还可以积少成多,把握规律。构建语文知识体系。课文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获取知识和思想的双丰收。

二、对五步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1、自主学习

语文的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读课文,感知教材,是一种学生独立阅读的训练过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把自学引入教学中,不但是教学方法的一种特色,而且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必由之路。自主学习阶段具体是指:学生通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理出课文结构,编写结构提纲;结合课后思考题中的提示以及教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大意,作者情感;记下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准备提出讨论。自主学习的目的不在为教师讲课做准备,而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钻研,大致读懂课文,以待质疑讨论阶段的进一步深究。

2、质疑讨论

这是一堂语文课的主要环节,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告终。这是一个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其深度如何,都应该特别予以鼓励和提倡。讨论要营造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使全体学生都乐于合作,勇于发言,在讨论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互动”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的对话和交流活动,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和智慧,教师也从学生那里得到回报,双方均以自己的行为促成对方完成教与学的创造性活动;“现代教学理念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是一条战壕里战友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教和学只有在乎等的民主氛围中,才能充分体现互动,才能使教和学在和谐共振的氛围中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点拨指导

这是一节课的重点环节,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去看、去听,随时了解课堂动态,发现并解决学生经过讨论还难以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善于启发、点拨、引导,并作为学习的参与者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也可以进行精讲点拨,师生互动交流。有效的精讲,到位的传授。一堂课,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要把重点讲透,把难点讲清。这样的课才是有效的课。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精讲,让学生悟出道理,掌握要点,使传授的知识到位,做到不该讲的坚决不讲,绝不浪费学生的时间。有效的精讲,就是要求教师讲必要的知识,同时讲清知识的要点及知识的结构,讲清重点、讲透难点,让学生易懂易记。有效的提问。课堂提问不是满足于热闹,不是追求形式,更不是搞花架子,而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4、总结感悟

就是将学生在课堂讨论的问题进行系统归纳,引导学生运用讨论总结出的新的知识规律来发现探索新的问题的教学环节,这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课堂讨论结束时应适时地进行归纳,可以由师生双方合作完成。联系实际,对照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总结回顾,延伸拓展,以利于理解、记忆、沟通,达到举一反三,实现迁移。

5、练习巩固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练习是学生把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用于实践的训练,不仅要起巩固知识的作用,而且要知识迁移,用知识去说明或解决新的问题。因此,一堂新课上完了,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当堂的达标训练,并检查当堂课学生的目标完成情况。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新课标;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给语文教学吹来了一股春风。我们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解放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全方位了解新课程的教材体系,探索出一套全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模式,是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模式,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发生深刻变化的课堂模式,是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野都要发生深刻变化的课堂模式。当然,它也是与我们熟悉的传统教学有着血肉联系的课堂模式。具体地说,新课堂模式的探索应有以下的特点:

一、课堂模式以对话交流为形式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话交流”指的是方式,是对阅读课堂活动形式上的要求,但其中却深含着现念。以对话交流为形式的教学设计,体现师生间的和谐与平等,也可体现学生与学生和谐与平等,还可体现师生和文本、编者之间的和谐与平等。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和体验课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与文本、学生、老师的多层次“对话交流”中,引导学生“读出作者”,更要学生“读出自己”,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以对话交流为形式,学生不仅从教材中读懂了生活哲理,找到了提高自我思想品质的途径,而且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平台中进行了深刻的思想碰撞与心灵的洗涤,达到教学互相提高的目的。

二、课堂模式以合作探究为手段

合作探究是现代学习和工作的显著特点,也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语文课堂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以合作探究为教学手段。通过合作探究,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智慧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合作,包括学生个体与个体的合作、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合作、学生和老师的合作以及学生和媒体的合作等。学生只有合作,才能实现不断进步。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习惯,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同样,学生只有经过认真探究,语文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也只有让学生充分探究,才能真正实现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比如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部分,就是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寻找答案;就是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可见,以合作探究为手段的课堂,将不断地带领学生进入课文学习的新境界。

三、课堂模式以实践活动为板块

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高效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生成语文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可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交流,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课堂教学。

要让学生大量“实践”,就得有大量的学生课堂活动。学生的实践活动合理而又充分,是新课堂教学生命之所在。在我们的教学设计意识中,应该理性地考虑到,“活动”是新课堂最直观、最本质的特点。我们要设计、创造、探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求知求乐、益智启智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也只有以实践活动为板块完成的教学,才会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给学生以充分的完成教学,才会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打破课堂中死气沉沉的气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课堂模式以体验感受为脉络

课程改革,给课程以科学定位,它是老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这就是说,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

每个学生都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个性,都是完整的生命主体。因此,新课标特别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确,语文学习既是认知发展的过程,又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语文教学既要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也要关注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语文课堂教学以体验感受为脉络,就是让学生去亲自经历,去体验语文,让学生充分体验阅读,体验写作,体验实践,使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体验感受而又富于个性色彩的过程。

五、课堂模式以拓展为平台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语文学习的拓展延伸。的确,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老师要具有课内链接课外、链接自然,链接生活的本领,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从而为培养学习语文素养、实现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教师的教学是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又因为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所以,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语文学习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要尽可能地去挖掘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学生群体是一个最好开发而又最易被忽略的学习资源。学校与家庭、家庭与家庭之间也存在着学习资源。另外,社会的文化设施、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也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老师,要通过拓展延伸这个平台,让各种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源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学生服务。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3篇

一.能力本位教学模式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是指围绕职业活动中需要的实际能力,以职业分析为基础组织课程、开展教学、进行评价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全面分析职业活动中劳动者的工作内容、能力要求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

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挑战与应对

(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通病”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育教学重知识的传授,轻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知识的应用;重学科系统化,轻职业岗位对知识的综合性需求,知识的积累与考试成了最终目的。而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锁定在“要培养与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后,在中职的语文教学中,又出现了“够用即可”的思想,甚至出现了以《应用文书写作》直接替代语文教材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教得累,学生不爱学的现状及其矛盾日益突出。

(二)可行的应对与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优势

1.倡导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围绕企业需求与学生就业需求制定教学目标。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应不同的职业岗位,让语文课堂针对不同的职业能力需求侧重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各专业学生学有所得。

2.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强化了语文能力在职业岗位上的运用,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基础,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打破了僵化的学科课程体系,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3.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单一的考卷定成绩的评价方式,以职业能力要求为标准,从过程、方法、能力、素质等方面多角度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既符合企业与学生需求,又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构建中职能力本位语文教学模式策略

(一)确定能力培养在中职语文课堂的主导地位

1.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语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它为课堂教学活动指明方向,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因此,要确立能力培养在中职语文课堂的主导地位,必须以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为教学目标。

2.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语文教学内容

中职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专业培养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改装、充实,对教材中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调整,增强教材的实用性,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3.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还应该积极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与培养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职业能力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给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二)建立开放的多元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只有从评价目标、内容、方式和方法等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才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对教学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和诊断,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落实就业对语文教学的导向作用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面向企业一线的员工,如果中职语文教学教育出来的学生在找工作时不会填写履历表,面试时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推销,到企业工作后,不会写计划、总结,甚至连产品说明书都读不懂,那么,这个教学就是失败的。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职语文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抓住学生就业需要的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适应岗位,顺利就业。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自主 学习 模式

1 研究背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一直困扰着我们,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地改呀改,但仍然逃不出少慢差费的怪圈!问题出在哪里?

笔者认为: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整天忙于被动地应付、机械的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有些教师仍然抱着“盯盘补”不放,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唯一办法,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天长日久,孩子没了学习兴趣,怎么会学好语文呢?看来,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啊!

新课改来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一个旨在充分调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为了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改变少慢差费的教学现状,我校掀起了课堂教学改革大行动的热潮。教师们群策群力,从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入手,创设了“自主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并大胆开展了深入的实践与研究,目的是探索出一条较为可行的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传统的教学强调的是接受式的学习,现在我们提倡自主学习,就是要转变过去的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而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自主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重点是在教师引领下,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使得每一个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这样,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遵照《语文课程标准》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 理论思考。

2.1 概念分析。

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型”就是遵照课标要求,使学生把自己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意识到自身学习的责任,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学习是真正的自我学习。

②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能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或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简介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前者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的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崔峦老师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研究文集》中指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

“自主学习”就是要改变上述状况,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2 研究目标。

①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索,制定各年级各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策略,形成学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生动活泼的局面,

②通过这一研究和实验,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③通过这一研究和实验,促使广大教师更新教学观,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树立创新意识,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 研究内容。

3.1 对当前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的积极因素和具体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确定具体的策略。

3.2 《语文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我们对本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作调查研究。更新教师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接受式”为“发现式”,使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分展示其求知欲、表现欲与创造欲;教师只做画龙点睛般的启发、引导、讲解、延拓,力求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师生双方都从共同营造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中得到自信、智慧、发展与欢乐。

4 研究收获。

4.1 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过去,尽管我们早已知道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道理,但在实践中,往往主导成了“主宰”,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总是教师“主宰”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上始终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传授,学生“容纳”。课外是老师布置,学生做。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成了老师支配的对象,老师布置什么就做什么,如果你布置他抄生字他就抄生字,决不会再去读课文,更不会去做预习、复习等工作。可以说学生没有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如今,我们实施了“自主型”语文课堂教学结构,首先从习惯养成着手,使学生逐步懂得除了完成老

师布置的任务外,自己还该做什么,学生在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学习新课前能主动地预习,他们或读书,或查阅有关资料,或质疑问难,课堂上议论纷纷,书声朗朗,课后还能自觉复习,进行课外阅读,这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学生已养成了自主预习、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他们已确确实实成了学习的主人。如五年级学生养成了学到一篇课文,第一课时学习前要做五件事:读(课文)、划(生字词)、查(字词典)、写(生字词)、思(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段、概括段意、想想课文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第二课时教学前,他们会做五件事,读(有感情地读)、思(课后问题)、圈画(重点、关键词句、难读难懂句子)、问(提出问题)、拓(适当拓展学习内容,查阅相关资料,阅读相关作品等)。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自主阅读的习惯。这就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和体验性。

4.2 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实施“自主型”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中,我们依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针对不同档次的学生,分期、分批给他们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能力强的学生要求高一些,后进生开始要求低一些,以后根据情况逐步提高要求。一年来,笔者任教班级五十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好学生不必多说,那是听、说、读、写样样过关。单说班里那十几个学困生,以朗读课文为例,有几个孩子原先课文读得结结巴巴,甚至连一句话都读不利落,布置他们回家读书,那是白说,一节课、两节课教下来,好学生已能倒背如流,而他们仍是读得支离破碎。笔者就对他们做耐心指导,如告诉他们读书时要先扫除障碍,遇到不认识的字先查字典,朗读时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自己读不好的请教老师或同学。这些学生原来回家从不读书。开始,每天放学后我把他们留下来在办公室读,读熟了互相读,最后再读给老师听,慢慢地,他们有了读书的习惯,再让他们回家读,课堂上尽量多给他们读的机会,如小组交流读时都是让后进生先读,读不好的地方组长和其他组员会帮助他们,当他们有进步时,老师就会送上一句鼓励的话语:“你读得可真好!你的进步真不小!我真为你高兴,继续努力!”每到这时,我总会悄悄观察他们的表情,发现这些同学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心里特别高兴。这时我会缀上一句:“如果再多读几遍,多听几遍录音,你会读得更好!”就这样,后进生读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坚持读书的良好习惯养成了,朗读的水平也就逐渐提高了。

4.3 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此话颇有哲理性和预见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减负增效要求我们既要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成为“太阳”创造出光,才能是得到沃土的杏核,结出美丽的果实。“自主型”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也正是以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宗旨,努力创设使学生的智能可以获得普遍发展的条件和情境,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尽量认识自身的个性特点,努力主动地开发自己的智能,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在预习、自学、作业、操练和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去开发学生的智力。近一年的实验,我们的学生基本掌握了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评价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切实提高了学习效率。

实践一年来,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实是减下来了,家长们都说作业少了,担心孩子的成绩会掉下来,然而学生的学习效率确是切切实实地增加了,使得家长打消了顾虑,这样的结果谁不乐见其成呢!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质朴语文;平凡育人;设境激趣;博读思辨;抒写情愫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7-0076-01

课堂是育人的场所,应当简单实在地启智育德。爱默生说过:“我们把美归结为质朴无华,实实在在,恰到好处。”美好的语文课堂就应是在简约的教学流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师生良好互动。笔者现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梦圆飞天》为例,阐释质朴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一、设境激趣,直奔主题

语文教学艺术的魅力在于拨动和激发学生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之弦,唤醒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与激情,唱响启迪心智、感悟升华的旋律。精致的教学情境可以将学生快速引入主题,促使学生以良好的状态愉悦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梦圆飞天》一课时,我考虑到太空离学生比较远,多数学生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状况比较陌生,为了将学生引入航天梦想情境,激发学生对航天的兴趣,我给学生出示了一架航天飞机模型,对学生说:“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是航空飞机模型。”学生甲抢着说。“才不是航空飞机模型呢,应该是航天飞机模型。”学生乙纠正道。“你懂得可真多!这的确是一架能够飞向太空的飞行器――航天飞机模型。”我在表扬学生后接着说:“你们知道我国第一个在太空飞行的航天员是谁吗?”“杨利伟。”没想到学生们知道的可真多。“你们想了解一下杨利伟在太空飞行时的情景吗?”“想!”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道。于是,我给学生播放了“神舟五号”发射的视频。惊心动魄的场面和神秘奇幻的太空飞行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把控住学生的心弦。在视频播放完毕后,我对学生说:“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梦圆飞天》。”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质朴课堂需要简洁有趣的开头。简单的谈话,精彩的视频,营造了奇趣壮观的飞天场景,在初步感知中直奔教学主题。

二、分合相融,博读思辨

“朴能镇浮,静能御躁。”质朴的课堂没有华丽喧闹的场面,只有学生平心静气的潜心阅读与思考,让学生有了更多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分合相融,博读思辨在于抛出探究话题,通过多种阅读形式理解感悟,让学生或独立或合作,进行勤读、博读,并组织学生读后展示交流,在辨析感悟中完善理解。

如《梦圆飞天》一课的教学目标,除了认识有关生字词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形成一种民族自豪感与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情。在文章赏析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减少了不必要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读,以读促悟。例如,我提出题:“在整个‘神舟五号’发射过程中,哪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让学生先各自泛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感受;接着在全班开展赏析交流,大家围绕“该场景为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时人们为何无比激动”等进行辩论;在充分交流后,学生再次进行独立品读;最后,学生进行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与集体朗读,表达和分享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无比喜悦之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该板块的教学,始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广泛阅读与踊跃交流,让学生深入感悟,提高认识。

三、引领反思,抒写情愫

经过充分而深入的学习,学生内心一定会有所感悟。此时,我们应当给学生提供抒感的平台,赋予学生抒怀的时间,给他们一支笔、一张纸,让他们尽情地将内心感悟以精美的文字呈现出来,让心中的情愫流淌出来,与大家分享。

例如,在《梦圆飞天》教学的结束环节,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次激发他们的自豪之情。我说道:“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之后,我国又相继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等系列飞船,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它们发射升空的场景。”“在学了这篇文章后,你的内心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请将心中的所思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不限篇幅与形式。”由于学生们在学完这篇课文后心中积蓄了无限感慨,尤其是对航天工程的神秘好奇以及祖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充满了骄傲与自豪,这次练笔活动使得学生心中的情感得以畅快抒发,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崇高理想境界。

引领反思,抒写情愫是质朴语文教学的点睛之笔。简单的练笔活动张扬了学生个性,激发了学生对文章主题做深层次的思考,并通过书面形式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淋漓极致地抒发表达出来。

语文课堂将整个教学流程简练化,每个环节删繁就简,剔除了花哨低效的教学形式,为课堂教学增添了一份简约、质朴之美。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6篇

一、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1.从宏观上看,这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小学课程标准指出,教育要突破以往应试教育的局限,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变观念,改革教法,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以往的教育环境中,多是适应教师的教学,被动地吸收间接经验;在面临问题情景时,往往凭间接经验去解决问题,缺乏创新精神:这也是导致我国下一代缺乏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新课程标准就是要从教育的观念和实施上改变这种状况,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和创新的精神,主张将学习还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去观察新事物,形成新概念,探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强调教学对象个体化、教学过程非线性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原则主动化等。可见,要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培养学生素质,教师必须创造新的课堂教学环境,采用新的不同于以往传统教学的方法,以学生主体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重点,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开发,各种素质得到综合的协调发展。

2.从微观上看,这是语文课堂教学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尽管“扬弃“应试教育”,纳新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标准,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应试教育仍束缚着学生的思想,语文学科“费力而见效慢”的认识仍植根在学生的大脑中。于是,一股“狠抓数理化,语文添平旺”之风狂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语文课成了学生休息和“操练”作业的“阵地”,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普遍存在着。此种情况使多少语文老师陷入深深的苦痛啊!痛定之后,不难发现,如果教师因势利导,增强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那么,语文教学的状况就会大为改观。再者,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作为语文能力体现的听、说、读、写,无一不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反映,它们包括了:A知识(学科知识、学习知识、身心知识等)B技能(单一的、复杂的)C策略(学科间的、学科内的)D心理素质(人文精神、科学态度、动机、意志、情感、性格、个性等)E一般综合能力(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注意能力等)F特殊综合能力(自学能力、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能力等)。而这些素养,是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习得和操练的,是需要有目的的活动去培养的。由此,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二、构建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依据

(一)政策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试行)》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特别指出,语文课的基本理念是(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驱动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积极主动地、有选择地感知、加工外在信息,从而改变和重组原有的知识结构。他们在教学进程的设计上采取自上而下的路线,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并在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布洛非(J.Brophhy,1989)认为,知识是由围绕着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所组成,学习可以从网络的任何部分进入或开始。这一观点与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是呈非线性的网络结构是相一致的,因此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在确定发展与教学的可能关系时,要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其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二是他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但要借成人的帮助,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维果茨基将学生在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对教育过程而言,重要的不是着眼于学生现在已经完成的发展过程,而是关注他那些正处于形成的状态或正在发展的过程,学生正是在成人的引导下才逐渐走向独立,这一理论使人们看到学生发展的空间及可能性。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认识与开展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吻合的。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7篇

语文学习的理想境界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品味语文”。 品味思考的成果,更是品味思考的过程,试想,当学生不再有死坐冷板凳听老师喋喋不休的无聊,不再有绞尽脑汁猜测所谓标准答案的无奈,当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当阅读成为一种对话,当表达成为一种倾诉,我们难道不是在品味语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吗?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在创设情境的前提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一、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引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上来,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创设情景的方式有:语言描绘,如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相关内容,教师小结后引入本堂课内容。老师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采用讲故事、释成语等方式引入课文。或展示有关图片、电影片段、预制的课件。也可以让学生表演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中学生的好奇、好胜、喜欢探究新异事物的特点,课堂教学内容要有新意,用真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动了“情”,继而便有了“趣”。

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限制的阅读时间内,完成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这样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强阅读的责任感,提高阅读效率,为思维创新作铺垫,然后让学生回答问题,并反馈学习情况,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巧妙运用设置悬念的方法,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悬念设置巧妙得当,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自然而然地集中在你所讲的知识上,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语文课堂的问题设置,最忌讳的应该是那些大而不当的问题,在学生的思维还未进入理想境界,拔高的时机尚未成熟之际,就匆匆忙忙地提出一些较深奥的问题,这很容易让学生陷入一种茫然的境地。理想的课堂提问模式应该是深与浅,远和近的最佳结合,即问题应该有趣味性、挑战性而又有充分的延展性。

我认为课堂教学,教师在设置悬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有利时机。在抓住有利的时机的情况下,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人生经历等将课内和课外和谐地融为一体。

2、鼓励学生大胆讨论。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大胆讨论,上台陈述。

3、挖掘文章中的趣味和情感因素。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和情感因素,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4、抓住文章的重点。语文教学讲一个“拈”的工夫,教师拈的好,拈出一点,带出一个面;拈一叶而知天下秋,拈出一朵梅花,带给学生的却是整个春天。

5、问题设计的要新颖。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所以问题设计的一定要新颖。

三、合作交流,激发创新

激发创新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和学习目标,提出创新性问题,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允许不同意见在课堂上争论,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都是大有裨益的。激发创新具体操作有以下五种方法:

1、设疑激活,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应设立具有创新问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2、讨论求异。教师设置疑问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思维得以发散,灵活地获取知识,产生新奇的想法,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灵活性。

3、想象创新。在组织学生进问题讨论时,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质疑挑战。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学生能够质疑,说明他们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洞察其内在本质,同时质疑能反馈学习信息。

5、创新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成绩应作出中肯的评价,一方面为学生提

出正确的创新方法,另一方面激励学生继续创新。

语文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素质和能力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因为它包括了语言文字知识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实践活动,并创造语文实践活动如思维、写作、演讲、交际等。是一门分支广、范围宽、实践性强的综合学科,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参与学生思想素质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素质探索,以及审美、创造能力、人格情操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应该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学生 兴趣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传统教学观念和新课程理念的根本区别所在。因此,一个好老师不是给学生“鱼”,而是给学生“渔”。而授之以“渔”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新的理念,还要有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有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我认为:“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展示才能的天地。教师要用手中的扇子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煽起来。”

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忌是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烦,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因此,课堂教学模式必须用于创新,形式多样,使学生每节课都感到如清泉注入般的清新和鲜活,从而达到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必然是教育成果的体现。懂得教育思想,是教师从业的修养。明确教学目的,是教师工作的方向。热爱教育对象,是教师奉献的精神。讲究教学方法,是教师敬业的智慧。

一、趣味字词法

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做法是让学生把生字词抄写几遍甚至几十遍,然后,通过默写使学生达到学会的目的。然而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把形成结论的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死记硬背、机械操作。这不仅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久而久之,还会扼杀学生的智慧、个性和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只被动接受掌握知识,不思考、不诘问、不批判的习惯。即使得了高分,也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在教学字词时,应充分利用课堂上40分钟的时间,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引略议法

目前的语文教材,无论哪个版本,都分精读和略读。怎样精读,怎样略读呢?

“引”用于精读课文。第一,阅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重点文段师生共同分析研讨,突破难点,掌握重点,从而明确主旨。第三,诱导学生从课文中摄取写作的技能技巧,自然而然地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之中。

如讲茅盾的(白杨礼赞)一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课文内容及作者写作思路,使同学们明白本文在写作方面的突出特色:结构精巧,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作者的整体思路为:(1)开篇点题,奠定全篇抒情线索;(2)宕开一笔,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为下文赞美其精神作铺垫;(3)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绘出白杨树的外形及神韵;(4)借物咏人,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5)引进比较,呼应篇首,深化主题。

“议”用于略读课文。就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互相启发、师生互动等方式,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办法是师生共同编制试题,把课内阅读转换成课外阅读训练,以便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

三、阅读教学五步法

一堂课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展现自己创新思维的真实纪录片。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反复试验,在精引略读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五步阅读教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达标反馈、归纳小结。

(1)“自主学习”是教师提出学习目标,让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及有关参考书进行自学并提出问题。

(2)“合作探究”是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以求拓展思维,丰富知识。探究的内容有:①解疑释惑,明确重点,突破难点;②比较阅读,拓宽知识;③设计板书,整体把握;④仿写练习,掌握技巧。

(3)“师生互动”是小组反馈信息,提出问题,老师和全班同学共同解决。在这一环节,教师起主导和点拨作用。

(4)“达标反馈”是同桌或前后桌自愿结合互相测试。老师也可进行提问、临时小测验、智力竞赛等,目的是对重点、难点强化训练,巩固知识,以求反馈信息,查缺补漏。

(5)“归纳小结”是根据课型,或师生共同进行,或由学生分小组探究进行,对课文主旨、写法、线索、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进行高度概括,以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步教学法”的核心是探究和小结。这是两步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他环节老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灵活确定。

四、“五三阅读教学法”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上以开发学生的才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为教学目标,更多关注学生的参与、动手动脑的过程,注重把学生身心发展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统一于课程目标之中,课堂立足合作探究、师生互动、链接生活,采取丰富多彩、风格遇异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40分钟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保证课堂上的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经过潜心钻研、不断求新。

1.三看

看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看作品写作背景,看文本注释。这一步是预习阶段,为学习文本理解文本做好充分的准备。此环节注意给学生提示,并在课堂上留时间,以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三思

思作者写作思路,思主题结构,思课后练习。这是教学的起始阶段,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自我感悟,在反复阅读中发现问题。

以上“三看”和“三思”属于学法指导。

3.三关

过重点字词关,过诵读关,过难点疑点关。这一步的难点是对阅读难点、疑点标准的把握,一方面,要体现教师引导的机敏和灵活;一方面,要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方法,最好对同类文章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同时,教师还要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或诵读。

4.三会

会字词,会理解,会迁移。这一步是老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尽量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要让学生尝试解答问题,启动学生的智慧,只在必要时给予点拨。

5.三到

结构分析到,规律总结到,拓展延伸到。主要任务是当堂巩固所学的知识,保证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问题解决了,是怎么解决的?顺藤摸瓜,及时整理思维路线,归纳知识要点,总结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习题训练,使前几步的成果得以强化。

在这一部分中,结构分析可以师生共同进行,不作为重点。规律总结一定要认真进行,对此,教学方法应该有两种:一种是学生合作探究对课文进行小结;一种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一般情况下,难度大的篇目适合第二种。

小结的内容是:层次、重点、主旨(道理)、写法、作者感情等。

小结的形式:艺术板书、文本板书。

拓展延伸应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定要设计得让学生感兴趣,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9篇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营造良好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教学开展的前提与基础,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在成长中进入了青春期,对教师的评价教学的氛围更加敏感。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既要充分考虑知识点、能力等因素,还要重视环境氛围的创设,使语文教学工作能够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有效开展。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成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首先努力营造平等的氛围,让学生相互之间更加尊重,不以成绩论英雄、不以分数定高低。倡导“只要尽力就是成功”的理念,让全体学生放下思想的包袱,特别是中后位置的学生。我要让这些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勇往直前。有了这样的思想状态,整个教学工作可以得到有效推动。其次,我注重营造民主的氛围。教学中不再以教师的定性进行灌输,而是尊重学生的思维理念,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拓展性。学生的观点要注意保护,即使出现了错误也要和颜悦色指出来。不要粗暴对学生进行否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营造民主的氛围。另外,我在教学工作中还重视了创设友爱的氛围,教师对学生充满关爱,学生之间也要相互帮助,这对提高教学整体成效帮助明显。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主体

教学改革最为显著的特征是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互动之中,依靠学生自己的思维、相互的探究解决问题、突破难点。我在这一方面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首先,教学设计中就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让学生思考讨论解决的问题,我就不进行直接讲解,而是把讲解点拨的重点放在一些疑难问题上,从教学设计的结构优化上体现语文教学的素质化程度。其次,我在教学工作中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有些教学内容直接以思考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更多的体现对学生的思维引领。让他们的自主学习具有明确的目标,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深入程度的重要抓手。另外,我在教学中还鼓励学生相互辩论,在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当堂检测,让学生的学习状况、目标达成度有效体现出来。这些方面,既为教师的教学调整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学生自我分析、自我总结学习效果提供参考,让他们学会在每一部分内容教学之后进行自主总结,及时拾遗补缺。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补充拓展信息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涵盖面较广,但是教材编辑受诸多因素影响,无法展示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对此,教师要重视在教学中多渠道补充拓展信息。首先要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自主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多种信息,以及作者的生平资料、写作背景等等,并养成习惯坚持下去,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其次,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广泛搜集各种教学信息,通过教学刊物、教学网站、教学书籍、文献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使语文教学充满更多的信息量。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要充分借助于现代媒体进行演示,将影音资料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有了这样的新颖演示方式,学生语文学习会更加轻松快乐。无论是补充景观的视频资料,还是补充有关科技内容的拓展信息等等,对提高学生理解效果都具有积极的帮助。

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兼顾学生差异

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具有客观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既和学生学习基础有关,也与学习能力相关。面对学生存在的差异,教师最为科学的做法是有效兼顾差异,有序推进教学。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就要从教学目标、过程组织以及检测考核等诸多方面进行联动,为学生打造量身定做的课堂教学。首先,教学体系中的目标设置要分层。学生具有不同的基础和能力,这就需要设置不同的目标,既不能过度拔高又不能过度降低。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学目标设置三个层级较为妥当,分别对应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其次,教学组织环节要全面体现教学的差异性要求。课堂提问要有不同难度的内容,当堂检测要兼顾到学生的差异,对学生的评价鼓励门槛也要因人而异等等。另外,在过关考核方面也应当体现差异性。学生的基础能力不一,原则上应当采取分层考核的方式,重点对学困生进行单独考核,进一步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兼顾到学生的差异,真正实现量体裁衣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研究,进一步提高素质化程度,从而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10篇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变成睿纳知识的器物、分数的奴隶,应适当工具。这使学生失去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主要施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指点和熏陶,而且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而进行的,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双边互动的良好循环系统。

笔者努力探索一种“读导活动”的创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体现的是学生积极互动的探求知识,教师循循善诱,点拨指导,师生互学共进的课堂教学情景,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原则。

“读导互动”中的读:即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一般方法步骤,让学生依据读书的方法向着完成学习目标的方向前进。导则是教师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给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理解思考和解决问题以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指引导向。互动:即在学生读书学习中有老师的巡视指导,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中有学生会绘声绘色的朗朗书声和开放性的思考。“读导互动”这种教学模式适应了当前素质教育尤其施职业教育面临挑战的今天语文课堂教学,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1.读:即“六读”体现了以读为本,给学生求知的方法,使其积极探索学习。读书的步骤形式和操作过程,我们姑且称之为“六步读书法”。如下图表示:

表1步骤要求目标方法一读,扫障碍借助字典自己学会字词查,注,析,组,辩,用二读,顺畅通读得通顺、通达为理解打下基础自读,自录,自查,自收三读,知梗概以整体感知入手,说出课文的大概内容自读,自说,互读,互说四读,理文略训练学生分层分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边读边划边思找定依据五读,知情感说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说出文章的感情析词析句析标点学法六读,获心得把分步的收获综合概括总结归纳动笔写一写,动口说一说1.个体学习、自学自悟、以读为主线贵穿学习的全过程。在读中生生趣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在读中品味欣赏领悟文章思想好构文之妙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每读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在目标的统帅下引导学生自学探索,学会求知,在阅读中获得一般的语文知识。

2.及时检测、强化自学

随着“六读”的自学实施,有效的检测手段及时跟上实现了强化自学的目标,可以采取自读自测、小姐内互测、集体抽测、闭卷测、开卷测等多种形式,造成一种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

3.交流学习、巩固提高

学生依据的六步读书,完成学习目标后,还要拓宽思路深化理解,扩大训练面,可以分成小姐,让学生互提问题互相回答,解答过程中允许争论,小姐解决不了的问题,在集体汇报学习拿到全班进去研究讨论,最后解决。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可以有多种形式,1、题卡检测型。对比较简单的客观型问题,答案唯一,可采取这样的形式。如生词或词语的填空等。小组内学生对说型,合作型,激发学生的表现朝着创造性学习的方向发展。

2.导:即“五导”体现课堂教师角色,给学生的求知探索导航指向。

“读导互动”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广泛参与学习过程,课堂上教师的角色,要由授知的单一角色,向组织学习激发兴趣,点拨方向的多角色转变,采取多角色手段,变教学为导学,因势力导引发学习。

在学习阅读过程中,学习会存在五方面的心理需求,教师通过多方面、多角色的设计教学问题,引发激励学生学习,要具有“匠心,可采用“五导法”即“导趣、导读、导疑、导思、导写”使学生乐学会学。

2.1导趣:兴趣是积极的认识事物特殊的心理倾向,它由新导的刺激而引起,凡新的东西总能优先引起注意,1、抓住好奇导趣,好奇心是指对没听过没看见的事物的一种新奇感和探索精神,它是一种自发的短暂的心理现象,可以促使人去积极的思考,如教学《天山景物记》或《威尼斯》可放映电视风光片,引起学生对游记景色的注意。2、质疑导趣,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带有积极情绪的心理倾向,学源于思,思源于学,如教学《南洲六月荔枝丹》一文,可引发学生提出荔枝果肉的颜色是什么等问题,教师加以解答。3、尝试成功的激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事某项工作的学习,如果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有了进步取得一定的成绩,心理上就会产生快乐的情绪,并对这项工作和学习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在教学尤其是课堂提问中注意学生层次的差异,注意鼓励因素的作用,使不用层次特点的差声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一定会越来越爱学。4、创造性活动激发兴趣,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外活动,更能适应学生天真好动的天性,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兴奋神经,使其全神贯注地投入语文的学习之中,如朗读,演讲,文学写作,诗歌讲座等。

2.2导读:读是理解的基础,理解又是读出感情的基础,读进去,再读出来。指导学生掌握基本阅读技能和阅读方法。1、感受性阅读是培养阅读的能力和方法的基础。或快读全文,或细读有关段落,或跳读扫描,或吟诵你喜爱的句子...总之,用“心”钻进去,去感受文章的精华。2、理解性阅读的培养阅读的良好品质,提高品位和阅读能力的必经途径。要达到理解的最佳效果必须作到四个方面:A 要读好文章提示和前言把握阅读重点和目标,B 要读好文章的关键段落语句,C 要读好文章下的注释, D 要读好文章后记练习或总结。3、鉴赏性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高层次的阅读境界,鉴赏优美的文字作品能过从中获得身心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能够借鉴作者观察社会的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以及谋篇布局的思路,从而找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门径。4、比较性阅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较为深入的带有创造性成分的阅读指导性不断的分析、咀嚼、鉴赏,从文中“求同存异”。在“异中求同”,找出规律性的认识。5、精练性阅读对那些精彩片段,千字诗歌、专栏文章,重点章节等要咬文嚼字,细心琢磨,精读要求细致,可细致并不等于繁琐,精读要求深入,可深入不等与牵强附会,故作高深。

2.3导疑。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教育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1、读课题生疑,增强读书的目的性,2、文章矛盾处生疑,体会作者行文的妙处。3、无疑处生疑,把理解引向深入。4、长句难句处生疑,体会作者的深刻立意。5、稳重含蓄处生疑,体会作者的匠心独云。

2.4导思。即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三方面思考1、结合语言环境,结合上下文思考。2、结合生活实际思考。3、结合课题思考。

2.5导写:即利用课本中的讲读课文“悟法学写”,讲读中渗透写法,边读边写,读中学写,读学结合,讲中有写。做到“导、悟、仿”三步,即课文中字词句篇之间的内在联系;悟,即在讲读中悟出写的方法;仿,即依据作者行文的方法及时地组织学生练写。

上一篇:发展战略研究范文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