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0:25:10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1.1.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大量的实践调查中发现,有诸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深刻的认清新课程改革的主旨所在,不能领略素质教育的内涵,在教学中依然沿用老思想、老方法,不求上进、也不求创新,指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机械记忆,不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综合水平的提高,无法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无法更好的完成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目标。此外,在实际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许多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认识不清,在整个学期教学中,只是主观的片面的追求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这不仅不能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该给小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学生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感受不到学习语文知识的快乐,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学生的主体性完全发挥不出来。

1.2.教学观念落后,不能与时俱进。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将小学语文的地位认清楚,仍在沿用传统教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的老思想,把学生变成课堂教学的听众,没有将新课程教学理念植入当今语文教学中,导致小学语文教学课堂非常沉闷。而有些地方教育部门在小学语文的教材选用上,不能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教学条件,盲目的选用教材,不适合当地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对于小学生的把握力度不够,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启发,不相信学生有创造能力,没有遵循小学语文的学习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模,教学模式单调乏味。

2.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创新方法

2.1.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师要有一桶水的知识,才能给学生一碗水。”现在看来,一名出色的教师光有一桶水不行的,教师的文化知识只有像那流息不止的溪水,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教师是课堂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应深刻体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积极大胆地把课改指导理念付诸行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关注前沿教学成果,汲取先进高效的教学方法,融入到自己的骨髓中,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教师的教学目标不能只限于教材的课后习题和教学目标,而要掌握整合和开发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查阅与教材相关材料,为开展有趣而生动的教学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2.2.营造“和谐、平等、自助、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对未知的事物有种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其好奇心,在教材讲解之前多补充与教材有关的有趣的背景故事,巧设情境,让学生对故事的内容有着急切地想知悉下文的欲望,这样的情况下更容易把学生引入教材。小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灵活多变,对于教材的一个话题或教师的一个问题,他们有着发自内心的独特看法和感悟,并想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此时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善于关注他们的眼神,给学生创造一个舞台,引导学生表现自己,激发他们的想象潜力与表达能力。对于学生所感所悟,教师要多给予表扬和鼓励,遇到观点不一致的情况,教师则组织全班同学共同参与进来,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只有在这样一个轻松诙谐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得以扩展,潜能才得以激发,兴趣才得以培养,能力才得以提升,从而才能真正地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交融、理解与感受的交融、心灵与课堂的交融。面对兴趣十足的学生,教师要创设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气息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他们健康活泼的个性。

2.3.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多媒体诞生,教学手段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量减少粉笔书写的时间,将与教学有关的文字、音频、视频播放在学生眼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解《长征》一文时,可以把与红军长征有关的图片、视频播放在学生眼前,还原历史真相,使学生对长征过程中生死考验的艰苦历程产生心灵的震撼,使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3.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改革,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与理念俨然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要求,所以,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己,不断付诸实践,不断强化自身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更为优秀的创新性人才。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在教育局和教研室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坚持以课程改革理论为先导,总结课改经验,确保课改工作的进一步深化。突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拓宽小学语文教研的思路,重视小学语文青年教师的队伍建设,改进教育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牢固树立为学校服务,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的思想,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思路

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增强驾驭教研的能力。

2.拓宽教研思路,丰富教研形式,发挥各级教研网络的作用,组织内容丰富的座谈会、研讨会、现场观摩等活动。

3.继续落实教研室听课制度,经常深入到学校,深入到课堂,听课、座谈,倾听教师心声,指导教学研究。

4.不断总结教学质量监测经验,拟制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监测方案,提高监测的效度和信度。努力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学校,评价教师,促进课程改革,推动小学教育的发展。。

三、具体工作

八月份

2.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选工作。

九月份

1.做好小学语文论文评选上报工作。

2.筹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3.督促小语课题结题筹备情况。

4.2012年新聘上岗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会。

十月份

1.开展送教到村小活动(紫阳)。

2.开展“工人子弟小学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

3.组织部分教师参加“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4.小学语文课题结题。

十一月份

1.做好课改听课、调研工作

2.开展城乡教研分会联谊活动。

3.2012年新聘上岗小学语文教师中期调研会。

十二月份

1.召开明光市特级教师、教坛新星、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座谈会。

2.开展2012年新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调研会。

3.深入村级小学开展听课、交流活动。

2013年一月份

1.做好小学期末监测教学进度调研工作。

2.做好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系列工作。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语文教育专业;人才需求;人才质量;建设构想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指出,高校要办出特色,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在文件精神指导下,我院于2012年重新恢复3年制语文教育专业的招生。为了加快我院语文教育专业的发展建设,更快地适应我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对语文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快我院语文教育专业发展建设构想。

一、语文教育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近年来,我市的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教师队伍大大扩充。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学校及民办学校,人才流失现象特别严重,所以基础教育师资缺口比较大,学历达标还有较大距离,这就为我院发展语文教育提供了一定的机遇。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乡镇、社区甚至村委等基层行政工作的不断规范及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各类企事业单位大量需要具有较强的汉语语言运用能力、精通各种实用文书写作,并且熟练掌握计算机及其它现代办公设备的文秘从业人员。

语文教育专业具有基础性、广适性的特点,它培养的学生既可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又可以从事新闻、宣传、文秘等工作。通过对我校语文教育专业及相关的汉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调查得知,有52%毕业生在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48%毕业生在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从事办公室文员、宣传、编辑人员、销售等工作,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南宁、贵港、柳州等地,此外还有广东、上海、北京等地。从就业率统计看,语文教育专业的就业率也比较高,均在90%以上。语文教育专业培养的能够从事各种文职工作的实用型人才,较好的发展前景。

根据对走访单位的调查,发现所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都强调要求应聘者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又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有92%的用人单位甚至把良好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素养放在首位。

二、加快语文教育专业建设的举措

1、准确定位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我校毕业生的情况以及采纳用人单位的建议,准确定位语文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具备小学教育要求的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主要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新型师资,同时又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文秘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小学语文教师、小学管理及辅助人员、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秘书、公关、组织宣传、行政管理、编辑、新闻传播人员等。

2、对应的职业岗位,制定人才质量要求

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考虑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质量的要求制定人才质量要求。

语文教育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人才质量要求一览表

3、根据人才质量要求,科学构建“二维”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用人单位提出的“德才兼备”的人才质量要求,本专业可构建由“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构成的课程体系。

内容维度,包括“基本素质教育体系”和“专业能力培养体系”。

“基本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内容应以学生思想品德、职业素养、身心健康、应用基础等方面基本素质的培养为主,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提高人文素质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专业能力培养体系”:主要内容以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系统化培养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分为专业基础课模块和专业实践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和秘书工作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在开展实际工作中所需的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和基本能力。专业实践课模块: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

形式维度,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一课堂侧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课堂教学为主,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第二课堂侧重实践锻炼和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为主。

4、加快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

我院2012年恢复语文教育专业招生,为保证教学能按计划顺利进行,要建立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积极与小学、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建设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双赢,从而形成学校与企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5、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语文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应以专业为建设单位,努力提高团队成员的教学能力及专业素养,与小学、企事业单位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形成一支教学成绩卓著,在小学语文教育、秘书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协作性强,梯队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本专业可从以下四方面建设教学团队:1.建立教师进修培养制度,鼓励教师业务进修和学历提高;2.每学年开展“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活动”、“说课”评比、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基本功大赛平台等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本团队教师的教学水平、综合能力;3.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探索并实践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教学,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训练;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如实践训练法、讨论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注重实践教学,把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结合起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改革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电脑、网络信息资源、优秀教学资源等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改革考核方式,以能力考核为重心,采取多种考核形式,注重过程考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4.要求团队成员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每年撰写教育教学论文1篇以上。

6、开展教材和课程建设

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开展优秀教学资源建设,如开发教材的配套教案、教学课件、课堂实录、优秀篇章片段诵读、试题库等资源,团队内实现资源共享,建立网络信息资源库。

以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为切入,积极鼓励教师投身到课程建设中来。完善课程体系,积极开发适合区域发展,适合学生实际的实践型的课程,提高育人效果。

7、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落实职业技能训练

1.在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实践教学项目,编写相关的课程大纲,争取利用校内的实验室和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认真组织实践教学课程,按制度要求检查和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2.开展组织专项职业技能竞赛,通过技能竞赛,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使教学更贴近用人单位需求,贴紧职业岗位要求;二是通过竞赛检测教学成果,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并及时改进;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觉学习专业知识、苦练技能 ,提升职业素养。本专业可结合语文教育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所必备的职业能力开展一系列技能大赛,如朗诵比赛、汉字注音比赛、三笔字比赛、汉字录入比赛、说课比赛等。

参考文献:

[1]邓琴.小学教育(语文教育方向)本科专业调整改造及建设构想[J].河池学院学报,2008,(2).

[2]杨进.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挑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4,(4).

作者简介:杨雯婷(1973―),女,广西贵港人,贵港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初为人师 懵懂思索

1993年师范毕业,县教育局一纸文件,我们那届毕业生全部到农村任教,我被分配到离县城最近的一所学校——射阳县耦耕中心小学。那年,我不满18岁。

走出校门,又走进校门,依然是那熟悉的铃声,依然是熟悉的生活节奏,年轻的我却已是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因为学的是幼师专业,小学教学于我而言完全是一片空白。当时学校里有几位年长些的民办老师,教我按照教参上讲给学生听就行了。于是,在办公桌前一坐就是一天,无休止地抄写的教师行列里又多了一个我的身影——把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一字不漏地搬到备课本上,上课再把备课本上的内容一字不漏地讲给学生。当时的语文课堂,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考试前,雪花般的练习卷一张张飞向学生的课桌,练习、订正、背熟答案,因为知道考试的题目一定会在这些数不清的练习卷上……那些年,机械训练、高耗低效几乎成了语文的代名词,无穷无尽的抄写让学生厌倦语文,原本最具活力、最具趣味的学科却成了学生最痛恨最惧怕的学科。语文课就是这样上的吗?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语文?懵懵懂懂,我开始了新的学习和探索。

阅读积淀 快乐教学

1995年,我调入了盐城市迎宾路小学,新的环境,更多年轻的老师,使我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了目标。那时学校图书室很小,没有很多的藏书,可即便如此,那里仍然是我的乐园。很快,图书室里的书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阅读欲望,而当时的新华书店很少有教育类的专著,在一位老教师的影响下,我也开始自费订阅报刊,《小学语文教师》《教师博览》《读者》等杂志自那时候开始便成为我生活工作的良师益友。渐渐地,阅读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研读同行的优秀案例,学习相关的语文学科教学理论,获取课程背景知识。我用两年时间自学大专、三年时间自学本科,总共30多门课程全部一次通过。我在阅读中积聚专业成长的能源,我的课堂也在踉踉跄跄的摸索中有了些许自己的特色。当时的严志凤校长曾经这样评价:“你的课上得很生动,寓教于乐,学生爱听。”此时,我对语文有了一份真实的理解——语文是生动的。

2001年,课程改革在大江南北如火如荼地展开,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窦桂梅的主题教学,孙双金的情智语文,王崧舟的诗意语文……苏派、浙派、海派,新的教学思潮、新的教学门派如雨后春笋涌入了我的视野。原来,语文并不只是一个接一个的40分钟,一本又一本的备课本,一摞又一摞的作业本。儒雅是林语堂的语文,智慧是于丹的语文,渊博是余秋雨的语文,纯洁是冰心的语文,平实是巴金的语文……语文有着更为动人、更为个性的一面。于是,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对语文有了自己的解读——语文是生活的。

仍然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跨出盐城外出学习,是学校所有的语文老师乘坐着大巴去徐州,偌大的礼堂济济一堂,观摩于永正老师的课堂。学生朗读,于老师凝神倾听;学生提问,于老师耐心解答;学生回答,于老师颔首微笑;学生出错,于老师温情鼓励……于老师甚至还为大家唱京剧!原来,语文课也可以给人如此美妙的享受啊!第一次见识名师的课堂让我知道了自己的无知和肤浅,正是在这次观摩中,我对语文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语文是鲜活的。

阅读名师,使我深深认识到,教师的学养影响教育的境界。对于一个语文老师而言,文化的底蕴、教育的理念、艺术的技法都是不可或缺的学养。而我更加缺乏的是对自己教育专业的规划,缺少对教育意义的真正思考。但是,路,在何方?我想,只有静下心来,从别人的智慧里寻求答案。于是,寻找经典,我要在浩瀚的书海中找寻属于我的教育之路。

阅读着、找寻着,我若一块贫瘠的沙漠,贪婪地汲取前人智慧的甘泉,又像一只失去双翼的鸟儿,在阅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翅膀。摸索着、积淀着,渐渐地,我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敞亮。我练习粉笔字,练习简笔画、练习朗读……幼师专业所学的手工制作、弹琴、唱歌、表演都被我用到课堂上。我喜欢朗读,也带着孩子们一起读。古诗词诵读、经典美文推介、新闻天天报、表演课本剧,多种实践活动在平时的课堂上健康生动地开展。生动、扎实的课堂教学获得了学校的肯定,多次在校际交流活动中执教观摩课,指导多篇学生习作在各级比赛中获奖,教学案例、教学论文也开始见诸报端。2002年,我还在区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我和孩子们徜徉在快乐的语文世界里。

智者引领 幸福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向校长们建议:“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快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至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多年的摸索虽然让我触摸到了语文,认识了语文,但与语文丰厚的内涵相比,我对语文、对课堂的理解又是何等的粗浅。2008年,经过选拔,我参加了市小学语文优质资源录像课的比赛。一轮轮教学设计的打磨,一次次课堂教学的演练,时任亭湖区小学语文教研员的张文琴主任陪着我精心设计教案,陪着我一遍遍试讲,从每个动作,每个语言,反复揣摩。她告诉我,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教,自己在教学中要追求什么,要用心去上课,用情去感染学生。那次磨课,使我认识了什么是预设和生成,使我领悟到怎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的课堂。也是那次磨课,使我触摸到了教育研究的温度,找到了成为职业教师的坐标——只有教育研究,才能开辟自己的专业成长道路,只有教育研究,才能让自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学科教师!

如果说之前的教育教学都是自己摸索着前行,2009年开始,我的专业成长进入了快车道。“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科研是教师成长、成才的捷径”“教育科研是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石”……这些理念在迎宾路小学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学校真正以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为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保驾护航。来到迎小的第二学期,孙美蓉校长在把脉了迎小的发展现状,预设了迎小未来走向的前提下,带领我们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她不仅频频带领老师们外出观摩名师课堂,还在校内开展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基本功比赛、教材解读、课堂竞赛、下水文比赛、教学论文评比……多年的积淀让我在各类竞赛中崭露头角,被评为“集团业务标兵”,论文《在习作教学中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实践与思考》发表于《盐城教育研究》,《名师课堂,别样魅力》发表于《教书育人》,《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在江苏省语文赛课中获二等奖。就这样,在智者的引领下,我静静地触摸着教育科研的温度,迎着东升的旭日快乐地行走……

还记得,在李吉林情境教育思想研讨会上,北师大、华师大的教授们对语文深邃独到的见解,令我进一步领悟到:语文教学应当做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统一,语言与思维的统一;生活应当是语文学习的生命源泉,教学的过程不仅为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为了学生精神的丰富,不但为了学生未来做准备,还应当为今天为当下获得幸福的人生体验。

还记得,在盐都文化艺术中心,“对待儿童的心灵就要像对待玫瑰花上的露珠一样,把儿童当做可能性——教育需要慢慢来,需要等待,因为儿童的成长不仅要靠教育,还要靠自身的成熟,因此,最伟大的教育是教育与儿童的成熟相统一。”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的儿童观影响我重新认识儿童,研究儿童,尊重儿童。

还记得,在江苏省教育科研优秀论文比赛的颁奖活动中,我以一等奖获得者的身份执教汇报课,凸显“生本”教学理念的《美丽的丹顶鹤》一课,以巧妙的设计、精彩的生成获得与会者的广泛赞誉。大会点评嘉宾特级教师陈跃红校长更是对我悉心教导——教学是课堂的生活,要坚持自己的个性,要始终牢记教是因为学而存在。

还记得,为了尽快提升我们的论文写作水平,孙美蓉校长多次请来师范学院教授乔晖博士为我们作专题讲座,从题目的选取、内容的定位、格式的规范,一一耐心指点。正是在乔博士的指导下,我第二次在师陶杯论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也是在她的鼓励下,我报考了教育硕士,并于2012年被青海师大人文学院录取。

还记得,先后被评为亭湖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盐城市小学语文教学能手后,我又幸运地被吸纳为盐城市首批名师工作室——“雷燕工作室”成员。在这里,我进一步认识了雷燕、左海电、秦岭等名特教师,在一次次学术交流中,我对课堂的认识越发明澈——课堂要干净。课堂结构要明晰,课堂要始终围绕着如何引导学生的学而教。

还记得,在我校承办的“媒体看课:“2012中国小学作文教学擂台赛”上,作为主持人,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的讲座上替他朗读了文章,两鬓斑白的老先生紧紧地攥住我的手:“就应该这么读,就应该这样教孩子读!”饱经病痛的贾老师对教育的拳拳之心,对孩子们的眷眷之爱,对后辈的无限期待植根在我的心中,激励我要用爱谱写自己的教育华章……

就这样,一位位智者的引领,让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见贤思齐,幸福地成长,我的教学视野逐渐开阔,教学主张逐渐敞亮。

提炼主张 积极领航

2010年,通过竞聘,我走上了学校教研处的管理岗位,负责学校语文学科研究工作。新的工作角色赋予我新的挑战,作为盐城市教学能手、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者,要担负起引领的职责,就必须能亮出自己鲜明的教学特色。我开始思考、提炼自己多年在教学实践中锤炼敲打的小学“生本语文”教学主张。

小学“生本语文”教学主张是指小学语文老师要了解小学语文姓“语”又姓“小”,要站在儿童立场,从儿童的内在需要出发,激活儿童内变的情愫,唤起领悟的智慧的主张。

“生本语文”教学艺术即以学生发展为本,利用亲和氛围、语调色彩、人格影响等诸多外部环境,在伙伴化教学关系中给学生以语文教育。

生命、生活、生态、生成,是“生本”语文的特质。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生成知识,涵养智慧,锻造精神,促成发展。

“生本语文”教学是源于教师对于教育的真爱,基于对儿童的尊重、信任与人性化关怀,指向儿童终身发展的教育,它遵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教育的规律,立足母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定位。注重情境创设、注重唤醒、注重浸润,倾听、对话,自我生成、自我发现,是“生本语文”的理想境界。

提炼出“生本语文”的教学主张,为我朴素的原生态语文实践植入了科学的元素,使我不断提升理性思考的密度、理论支撑的强度,缩短了经验性教学与专业性教学的距离。

随着“生本语文”教学主张的日渐清晰,我的课堂教学进入了新的境界,教学研究也渐成体系,硕果累累。但“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作为语文学科的业务负责人,怎样才能让全体语文教师都能在业务上有所发展呢?一个人在一件事上有多高的价值品味,也就决定了他在这件事情上能走多远,教学亦是如此,而高品位的阅读无疑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路径。在学科教研组内,我积极引领语文老师进行阅读。首先进行好书推荐会,我把平时自己读过的好书介绍给年轻老师,和大家一起制定中长期读书计划,定期举行读书笔记交流会。其次,在教研组内举办主题阅读沙龙。围绕一个专题,大家分享读书收获,会诊教育教学中的难题。

对于年轻老师而言,移植、模仿他人的成功案例不失为专业提升的一条捷径。每学期的教研活动,我都会精选优秀案例,组织老师们观摩讨论,并在自己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再把这些问题当成课题去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审题”“怎样纠正学生唱读”“中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文本插图的有效使用”等等问题都是在对比名师课堂后在实践中产生的困惑,这样边学边思的行为逐渐融入老师的教学细节中,影响了很多老师的教学行为。

亲历课题的研究,可以让老师们从技术型老师转型为研究型老师。2011年,适逢上级部门组织课题申报,我组织骨干老师一起出谋划策,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提出了“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环境建设的研究”,成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该课题立足学生发展,力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环境,提高老师的研究能力。该课题的主要研究成员有学校的12位骨干老师,现在已经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教育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难题,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我倡导语文老师将课堂向他人开放:年级组内研究课、青蓝工程师傅示范课、徒弟汇报课、随机听课,将常态课公开化,将公开课常态化,鼓励老师们积极参加各项赛课活动,通过比赛磨砺教学基本功,锻造课堂教学的智慧。每逢赛课,我都和老师们一起研读教材,分析学情,帮助他们调整教学设计,甚至做他们的学生,听他们试讲。在我负责语文教研期间,张建勇老师执教的《想象的魅力》在全国小学习作教学中获一等奖,裔琳老师执教的《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在亭湖区语文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宋玲老师执教的《孔子游春》,周旭玲老师执教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在亭湖区语文教学比赛中获二等奖……

“如果你要一个微笑,我敞开火热的胸怀,如果你需要有人同行,我陪你走到未来……” 回望自己近20年的专业成长历程,歌手那英的这首《春暖花开》最能表达我对教育科研浪漫的情怀。教育科研总能让我在迷惘时找寻到方向,短暂停留后,又能有新的启航。是教育科研,让学习、思考与研究渐渐成为了我的工作习惯,引领着我逐步走上了一条幸福的职业教师之路。“这是我的世界,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因为有了教育科研,教育的幸福一直与我同在,因为有了教育科研,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作文兴趣;读写结合;“游戏化”教学;观察方法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还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对写作文往往存在着厌烦心理,一说到写作文就感到压力很大,觉得无处下手。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写作文的厌烦心理,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那么,怎样在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粗浅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通过读写结合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小学生的作文兴趣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少,视野比较狭窄一些,因此他们在写作的时候往往“无话可说”,甚至对作文产生厌烦心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要对学生求全责备,而应该鼓励他们以生活中的人和事为例子,使学生觉得有“据”可依。我的具体做法是:

1.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

只有多看课外书,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引导学生看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比如童话、诗歌、寓言等等,无论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的,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都可以为他们提供写作的素材。同时我还给他们创造接触大自然、了解社会的机会,使社会实践与课本上的知识结合起来,让他们在接触自然、社会的基础上,激发起写作的欲望。

2.鼓励学生多写

我经常指导学生抓住机会,引导他们写读书笔记,有时学了一篇课文,我就让他们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还鼓励他们定期向学校广播站投稿;有时组织学生做手抄报、黑板报等,这样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激发出了写作欲望与热情。

二、通过“游戏化”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奇、好玩的特点,对游戏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将作文教学“游戏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起到作文训练的作用,以此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他们消除“惧怕作文”的心理障碍。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例如拔河、踢毽子、丢手绢、跳绳等都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我引导他们“游戏”时留心自己的感受或者是其他同学的表现,把这些素材经过加工写在自己的作文中,学生就会觉得有话可写了。有时,我还组织这样的活动,为了让大家写好《我的同学》的作文,我先给一名学生蒙上眼睛,让他随便摸出班内的一名同学,然后组织大家写出有关这名学生的一两件事后,经过加工、润色,形成自己的习作。可以说通过这样的“游戏”,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与创作兴趣。

三、通过观察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我们大家都知道,小学生的作文不应是为写而写,而应是学生对生活的描述。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是学生提高作文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这样指导学生,做什么事情都要有顺序、有条理,比如静态事物要从它的大小、形状、颜色、用途入手,观察时要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远到近的顺序进行;动态的事物就要观察它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采用“游动”的方法进行观察。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家的小动物》,我先给学生讲明“游动”观察的方法,那就是按照地点的变换与时间的推移来观察,并提醒学生用此法对家中的动物仔细观察,然后把观察到的情况有条理地叙述出来就行了。当然,观察事物时还应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找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以便于更加全面、本质地了解事物。事实证明,在作文教学中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不单可以帮助学生体验生活,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总而言之,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创作欲望,激发出学生写作的热情,使他们消除怕写作文的心理,由被动地写转变为主动地写,那么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会越来越浓,他们的作文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杨树芳.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语文出版社,1994-05.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一、认识和理解批判性阅读

批判性阅读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读物的科学批判,另―方面是对自己认识的局限性、片面性的批判,使自身通过正确的批判性思维,把自己的思考逐步引向深入。

批判性阅读是一种强调思考、评析的阅读方法。它是学生深入学习、研究和不断进取的基础。批判性阅读的实质是批判性思维,它兼容创造性思维,包含着四个重要的认识行为:探询――能主动地发现或提出问题,对可疑、新奇的事物充满兴趣并积极探讨;沉思――运用想象、联想和创新方法去寻找问题以及问题的解答;鉴赏――依据审美或逻辑原则,对内容和形式等进行审视;建构――对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与把握。

我从小就爱读书。小学时代的连环画,即俗称的“小人书”,占据着我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以至于现在的记忆还脱不了那个黑白分明的底子。出生在一个不需要思想的年代,自然容易成为一个盲从的学生。起初,我竟然对书里的一切信以为真,对其中的英雄人物更是敬佩得难以言表。后来,知道了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虽然可能有原型,但大多是虚构的,便转而对作家们的本领崇拜得五体投地,立志要当一名作家,也写出一些让人着迷的神奇故事来。可是事与愿违,尽管我当年的许多学生现在成了作家,我自己却充其量只能算一个作者,只不过我对文学和文学青年们的热爱,却丝毫不减当年。每有文学竞赛,只要举办单位乐意请我这个做过作家梦的所谓专家当评委,我总是欣然应允。

最初发现书里竟然也有错时,我有点不敢相信;经过仔细求证,发现真的错了,心情十分复杂,因为那些美好的东西不再如以前认为的那样美好了。如今,粗制滥造的书籍和文章多了,哗众取宠的书籍和文章多了,故作高深的书籍和文章多了,批判性阅读,也就慢慢成了我的一大嗜好;而且,在批判的同时,我还尝试着提出自己的创见。

二、对教科书和教学用书的批判

在我刚参加工作时的20世纪80年代,教科书的权威性是无法动摇的。向它挑战,是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充分的积累的。那时,在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中,有关诗词曲朗读方法的知识短文有一处瑕疵。教材已经用了几年,老师们习以为常,并未在意。在那篇短文中,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节奏划分是这样的: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将“三秦”和“五津”生硬地拆开,我觉得不妥,但在教材这个“权威”面前,我还是不敢贸然行事。于是,我开始大量阅读与诗词曲相关的理论著作,并且从大量古典诗词中寻找例证。

相关的理论著作,我手头有很多,如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刘福元、杨新我二位先生的《古代诗词常识》,潘佛章先生的《诗词读写》,艾治平先生的《古典诗词艺术探幽》,李葆瑞先生的《诗词语言的艺术》等。细读下来,我不禁为自己的判断而沾沾自喜。王力先生说:“在声律单位和语法结构发生矛盾的时候,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语法结构。”这就等于宣布了将“三秦”和“五津”拆开来的节奏划分方法是错误的。潘佛章、艾治平、李葆瑞诸位先生都主张将五字句和七字句分别分成两个较大的节奏单位:五字句分为二三,七字句分为四三,把三字尾看作一个整体。这样,上面例句中,“辅三秦”“望五津”便均不必拆开,也不会影响意思的表达。

古典诗歌的例证,我认为《唐诗三百首》应该是最有说服力的,尤其是其中那些著名诗人的著名诗作。通读一遍后,果然收获颇丰。但是,我最终放弃了其他的选择,而只选取了杜甫《蜀相》中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句。一是因为大家对这句诗耳熟能详,二是因为按照上述知识短文所讲方法来划分节奏,就需要将叠词“森森”拆开,尤显其荒谬。后来,我还参阅了《宋诗鉴赏词典》《宋词鉴赏词典》《元曲鉴赏词典》,鲜有所得。最后,我在《乐府诗选》中找到了一首北朝民歌《李波小妹歌》,其中“李波小妹字雍容,蹇裳逐马如卷蓬”一句令我大喜过望。因为若按照上述知识短文所讲方法来划分节奏,人的名字“雍容”便要被拆成两半,这就不只是荒唐,简直是可笑了。

从对教科书的批判性阅读开始,到大量阅读相关的理论著作和诗歌,最终成就了论文《诗词曲节奏划分辨》,文章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上。这是我第一次在中文核心期刊上。不久,在教材再版时,依照我的意见对相关部分进行了修改。几年后,我把这个故事写成文章《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参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50周年社庆征文,获得了特等奖,还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

欧美诸国教育界要求语文教师从小学起,就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会批判性阅读,即不囿于课文,而能用自己的眼光去阅读,发表自己的见解。可是,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和教学用书成人化倾向严重的现象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我妻子是小学语文教师。一天,我闲来无事,顺手拿起一本小学语文教学用书翻了翻。我惊异地发现,原来小学语文的教学参考书竟和中学的教学参考书如出一辙:第八册第一课《小足球迷》,不仅在“教学要求”“数学重点”等概括性文字中找不到儿童口味,甚至在“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中,也找不出多少能够体现儿童情趣的地方!

我又从妻子那里要来第八册教材,发现这篇课文中的不少地方,是能够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着意发挥的。教师教学用书却热衷于丝丝入扣地“冷静”地条分缕析,而我们的小学教师又大多习惯于循规蹈矩,从不怀疑教参这个“权威”。这种现象让我意识到:小学语文的成人化偏差十分严重,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要让小学语文教育多一份对孩子的爱,要让孩子们在一个充满童趣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于是,我让妻子把其他的小学语文教材全部找来。接连上多天,一有空闲,我就当起“小学生”来,把这十多册教材和十多册教学用书读完了。粗略统讣,反映儿童生活的课文所占比重,只有约37%,居然不到一半;而反映儿童生活的作品,也同样存在着成人化倾向,具体表现在加入了过多的成人的思想感情,有意无意地避开了童年时那些“幼稚”的方面,一些文字显得过于深刻和“老到”,等等。

仅仅带着批判的眼光阅读一共20余册的教材和教学用书还不够,还要寻找产生这种偏差的原因和纠正这种偏差的方法。至

少,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是非读不可的。通过阅读,我找到这样的心理学依据:同样一个对象,反映在成人和小学生眼里,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要多从儿童的角度去审视小学语文教材,使其中的课文更富于儿童情趣,让学生们感受到,教材与他们的生活的距离是那样的接近,与他们的思想感情是那样的融洽。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后来,我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题为《小学语文的成人化偏差》的论文,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上。

三、对教育理论著作的批判

当前,我们面对浩如烟海的读物,最重要的对策之一是养成一种批判性的阅读能力和选择能力。诺贝尔奖获得者温伯格博士提醒人们,不要安于接受书本上所给予的现成答案,要去尝试发现与书本上不同的东西。要注意培养学生批判文献、批判演讲、批判前辈的能力。

中国人喜欢跟风,中国的教师也不能免俗。建构主义来了,一夜之间,所有的课题方案、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都“建构”了;合作学习来了,课堂上便开始流行四人小组,不管需不需要合作,都让学生热闹一番;接受美学来了,不管学生对于课文怎样解读,便都“很好”“很有道理”“很有见解―了。学术风气也越来越不正常,除了照搬照抄别人的成果,还有一些人将一些通俗的道理改头换面以后,用比较“洋气”或者是比较“陌生”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人不得不赞叹作者学问高深。

因为职业的原因,也因为性格的原因,我把这个理论那个学说的著作买了许多带回家,试图把它们学懂弄通。但是,天资愚钝的我对许多著作只能是一知半解。于是,看到同一理论的不同版本,或者关于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如何进行实际操作的书籍,我又忍不住买回家来参详。现在,围绕我书房三面墙壁的8个书柜里,至少有三分之一是这种理论。几年来,我似乎着了迷,一有空闲,就会对这些理论著作进行分门别类的阅读,将各种理论的要点摘录下来,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通俗化的解读。

后来,便用被我“消化”了的理论,指导研修班的青年骨干教师做课题、写论文和案例,告诉他们哪些理论在自己的课题、论文和案例中用得上,哪些用不上,应该怎样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我甚至将自己在阅读这些理论时的心得在新课程全员培训大会上与一线教师交流。

在讲到接受美学的时候,我指出,接受美学注重读者再创造的能动作用无疑是正确的,但将读者的地位无限抬高以致忽视作家和作品本身,就失之偏颇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固然不错,但如果读者读到的不是哈姆雷特而成了其他的文学形象,文学的典型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

关于合作学习,我认为,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等诸多方面,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它也和其他教学策略一样,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适应对象。因此,不能滥用合作学习,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对教学进行合理设计,弄清楚合作学习策略适合于哪些教学内容和不适合干哪些教学内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后来,我还将这些通俗化的理念,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写成论文《既要合作,也要效率》,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

朋友中不乏博士和硕士,本人才疏学浅,自愧不如,因而认认真真地拜读过一些专著和文章。但是,越读越觉得许多书籍和文章无法卒读。时下,国内有些学者的著作和论文,以在熟悉的名词后面标注英文和生造名词为叫‘髦,表示自己曾经喝过一些洋墨水。哪怕是中国味很浓的“国语”,也非要加上对应的英文“na LionalIanguage”不可。再如“同侪语言”,就是在有意地“陌生化”,让一般教师读不懂。查词典得知“同侪”是一个文言词语,乃“同辈”之意;所谓“同侪语言”,其实就是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所说的“伙伴语言”,却远不如洪先生那样来得通俗、生动。

于是,我将自己20余年读书、教学和研究所得,系统地整理出来,写成了30余万字的《语文教学科研的成果表达》一书,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理论的通俗化和实践中的可操作性。正因为书中“示例”的绝大多数由自己撰写,或者经我指点和修改,我才最了解其形成过程,这种“解剖”才最真实可靠。

由批判性阅读,到为了批判性阅读能够自圆其说而大量阅读相关书籍,再到将阅读所得与实践体验结合起来,形成论文和论著,20余载的专业成长之路,一路有阅读伴随,我不孤独,不惮于前行。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蕴育:在梳理中寻找

朱团长所说的研究方向是指个人在本学科领域研究的侧重点,是带有个人倾向性的教育教学主张。选择什么作为我的语文研究方向呢?

首先,我对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一番系统的梳理。经查阅大量的资料,我整理了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中已经存在的并形成自己风格的教学流派和教学主张。光是给“语文”加修饰的就有:诗意语文、诗化语文、情智语文、情趣语文、智慧语文、魅力语文、心根语文、文化语文、本色语文、简单语文、儿童语文、生活语文、人性语文、感悟式语文、实与活的语文……还有从教学法入手的就更多了:阅读法、对话法、语感教学法、思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导读教学法、整体教学法、差异教学法、单元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大语文教学法、非指导性教学法……这些提法都是建立在对语文的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的基础上,具有坚实的理论支撑,许多主张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

接着,是对自身教育实际的认真反思。回忆了自己从教语文近20年的成长经历,剖析了自己在学科领域的教学所长和存在短板,整理了自己撰写的80多篇语文教学论文,提炼了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观点,掂量了自己在学科教学与研究领域的潜力和后劲。

带着众多的思考,求教于北京的语文名师吴琳,她听后哈哈大笑:“你们江浙一带的教师就是头脑灵活,意识性强,注册了一个语文名词,抢占了一个‘山头’,就独立为‘王’了。”她结合自己研究的一个部级课题《阅读学习实验研究》,建议将西方倡导的“心图”或“脑图”法,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从而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与教学主张。

萌生:在启迪中求索

2008年11月28日,南通市青年名师教学展示活动在通州区通州小学进行。我带去的是《姥姥的剪纸》,在课堂上,努力凸显“真”“善”“美”的教学追求,关注童真,激发真情,培养学生的真知、真能;领悟姥姥的与人为善、作者的善解人意、亲情的大爱至善;品味语言文字美、人物形象美、剪纸艺术美、音乐氛围美。提出小语课堂应该“求真”、“崇善”、“尚美”、“求真”的本质就是凸显教学的工具性;“崇善”就是要关注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尚美”则是追求两者的有机结合,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就是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课后,进行了研讨,导师们对我们四人(还有王笑梅、董一红、陈晓冰)所上的课一一进行了详细的点评。朱嘉耀团长在总结中指出:我们的语文课堂在关注情感激发与熏陶的同时,不可忽略必要的知识的引导与传授。凸显人文,更要注重工具,才能真正让语文“入情入理”。这“情”“理”二字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带着朦朦胧胧的几点想法多次向袁炳飞校长请教,他对我所思考的初步意向逐一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对话语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语文教学的方法论,也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课堂中应该重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等。然而在网查时发现国内已经有人在做相关研究,而且其成果已经写成了专著――王尚文老师主编了《语文教学对话论》;“美的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境界,对于我个人综合素养而言,有着一定的自身优势,加上又有国培期间的《小学语文的审美教育研究》的基础,颇有研究的价值,而与盛新凤倡导的“和美语文”相比则稍为逊色;“逻辑语文”的提法很有新意,在小语课堂教学中则过于强调了理性因素……

2008年底,导师许新海、许友兰、袁炳飞召集祝禧、吴建英和我集中于海门市东洲小学,就专业研究方向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在谈及吴建英老师提出的“情意课堂”时,大家自然想起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孙双金老师的“情智语文”、杨屹老师的“情趣语文”,结合前期所考虑的“逻辑语文”中注重理性的观点,我顿然萌生出“情理课堂”的想法。

2009年初,导师团组织我们集中汇报个人的教学主张,我第一个发言,当我介绍完关于“情理课堂”的设想后,导师施建平校长笑了:“晓冰(南通市第一梯队名师培养对象,南通市实验小学校长)也是研究这个课题,有意义!英雄所见略同呀!”

成长:在学习中建构

今后的一段日子,是与“情理”共生的。我特意在电脑中专门建立了一个文件夹――“情理课堂”,悉心留意并收集着身边的每一个与“情理”有关的素材:“情理”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边装。与此同时,轰轰烈烈的学习活动也随之展开。

一是向网络学习。查阅了200多篇与“情理”有关的研究报告和专题论文:浙江台州市椒江区海门小学关于《创设和谐、情智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与研究》、李绍全的《关于语文教材的情与理》、黄行福的《情与理:中国古代文学的思考》、顾颉的《情理交融和谐灵动》、林亦文的《语文教学应重情重理》……

二是向书本学习。专业阅读是提高理论滋养的重要途径,南通市教育科研中心冯卫东先生向我推荐了几本专著:《儿童精神哲学》、《儿童哲学》、《伦理与传统》、《教育的十大基本问题》等。通过这些书籍的阅读,让我积累了较为系统的有关情与理的基础理论。

三是向专家学习。师父严清先生特意赶到启东,论证“情理课堂”。他从文路、教路、学路、儿童的心理、语文的本源、理性的唤醒等角度对情理课堂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指出,人的成长就是“情”与“理”的不断平衡与和谐,人性中包含着“感性”和“理性”,我们的细腻丰富的情感为我们带来的“感性”,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精彩纷呈,而理性的“思”又是我们分析研究现实物质世界和探寻物质世界规律的前提。如皋高师的胡海舟老师是一位语文教育专家,他建议我的研究最起码解决这几个问题:何谓情理语文?在目前形势下为什么强调情理语文?情与理是什么关系?情理语文的个性特征是什么?如何操作?并完善了我对“学理”的定位:一是语文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二是要符合母语教学规律;三是学生应通过语文学习掌握方法悟得规律,发展思维能力。

2009年6月,我主持的《小学语文情理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被列为南通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同时建立起了由20名语文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由此展开了对“情理课堂”的较为系统的研究。

拔节:在研讨中完型

2010年4月16日,“李伟忠‘情理课堂’专题展示与研讨活动”在启东市第一实验小学举行。南通市教育局的领导、南通名师培养导师团的各位导师和启东等地的小学语文教师代表共计400多人出席了活动。

这与其说是一次公开展示,还不如说是一次大型“会诊”。

上午,我首先执教了两堂专题展示课《临死前的严监生》和《包公审驴》,直观展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入情入理”和“情理交融”,充分凸显了自己的个人教学风格以及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观的独特理解。随后,作了题为《小学语文情理课堂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题报告,从研究动因、要义概说、理论支撑、操作要领、基本特征和实践意义这六个方面阐释了小学语文“情理课堂”的内涵。

下午,有关专家就“情理课堂”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热烈研讨。大家充分肯定了我倡导的“情理课堂”的教学主张,认为此研究以“全人教育”为目标,促进了小学课堂教学感性与理性的有机融合,促进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研究拓展空间很大,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专家们还就“情理课堂”的理论建构、模式打造、扩展领域、团队协作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南通市教育局王笑君副局长在总结时指出:“李伟忠‘情理课堂’的研究立意有据、研究有理、探索有法、实践有效、追求有目的。希望他不断学习与充实,做大做强‘情理’品牌”。

通过本次研讨,进一步完善了情理课堂的组成要素和基本架构,实现了从理论构想到实践推广的一次飞跃。

一路走来,将“情”与“理”的触点布满我所能及的世界,一点一点,一点一点……在学习与研究中拓展着课堂的原野,丰富着教育的智慧。尽管《教育情报参考》、《小学教学》、《教学月刊》已经刊载了我撰写的《情理,小学语文课堂的迫切追求》、《追求情理共生的教学佳境》、《轻轻唤醒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理”》,尽管已经举办了个人教学研究的汇报专场,但对于情理课堂的研究还在路上,如何走得更好更远,需要大家的扶持,需要坚实的迈步,需要长久的坚持……

(李伟忠,启东市第一实验小学,226200)

导师点评:

所有美好的成长都是其个体内生力与其生存环境有情有理的和谐共生。

“情理课堂”从蕴育走向拔节,成为别具生命气象与文化品质的教育风景,一是源自李伟忠老师热情如初的登高望远,二是源自其乐在其中的脚踏实地,三是源自其内外通透的人文气质。“情理课堂”的建设,不仅与语文学科的使命特质相吻合,与小学语文课堂生态的理想追求相吻合,也与师生成长发展的基本规律相吻合。在李老师的心里,“情理课堂”已然和自己融为一体,它因情而生,依理而立,情在理中,理在情间。如此的情理之中,我们有理由期待“情理课堂”的至情至理;也有理由相信,这一名师成长的故事,给人更多的也许不是感动,而是思想的启迪。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写字;识字;指导朗读;提高诗歌审美情趣;提升语言感悟力;提高写作水平 虽然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取得了许多经验,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一线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孩子学习兴趣低,课堂没有了快乐,学生苦于习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日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得力“助手”,多年来,自己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情况,在学校充分提供多媒体硬件设备的基础上,经过自己对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做了些探索,并取得了预想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下面,根据自己的实践和理解谈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多媒体在写字中的运用

写字是基础,但要想写好却很难。加上老师也是水平有限,因此阻碍了学生写字水平的提高。教学中我经常播放《一帆老师》的书法视频。学生写字有了努力方向,写字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在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如能正确运用多媒体进行写字教学,学生受益匪浅。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对于汉字的书写过程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比如什么时候起笔,什么时候顿笔,怎样折锋,转锋,如何注意穿插……可以说运用多媒体教学写字,能为孩子书写打下一生的基础。

2多媒体在识字中的运用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所以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画、字、形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于是,我制作了一些如“捡树叶”(带有生字、词的树叶从树上飘落过程中识字,再捡入垃圾桶)、“比一比”(形近字、同音字进行组词或连线)、“猜一猜”(听读音猜字,拼读音看偏旁猜字,猜谜语想字)、“一晃而过”(迅速移动字、词快速记读)等动画课件,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记识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利用多媒体识字,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识字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多媒体在指导朗读时的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写的能力,其中朗读训练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多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4多媒体在理解课文内容中的运用

在以往的教学中,理解课文时形式比较平淡,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持续性短,自觉性差。多媒体以直观、形象的内容去感染和吸引着学生。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古诗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录像地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障,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级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彩。

5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作文教学中,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而此时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多种感觉接受刺激,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张嘴的教学环境下,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而多媒体的运用,正是把现代科技引进课堂优化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易学、乐学,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我申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的理由是:

一、师德高尚健康,教育观念正确先进。

我有高尚、健康的师德。我热爱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对党无限忠诚,献身教育事业。我在各方面都从严从高要求自己,品德言行堪为学生表率。热爱每个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有在艰苦平凡岗位上甘于奉献和创建不朽功业的追求和志向。我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敢于打破教育陈规,以创新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教育模式。讲究工作中的团结协作,服从组织安排,敢挑能挑重担,完成工作成绩显著。

我有正确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我认为,教育必须为社会和人的发展服务,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提高国民素质服务。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教书育人,其中育人是根本,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实践、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发展自我。

二、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具有科学优化的知识结构。

语文学科的知识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应具有"专"与"博"的知识结构。从教十年,我一直在继续学习语文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文化科学知识,以广博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以传神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以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学的实践。

我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再学习。我自学语文研究生课程,经常通过报刊杂志书籍网络资源了解本学科教育教学最新发展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教育方式,广采与语文有关的知识,使自己跟上21世纪改革步伐,知识结构常新常进。平时,涉猎赞科夫的"教学的发展"、布鲁诺的"知识结构"、苏霍姆林斯基的"发展智力",研究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思想,切实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知反也……"我在传授知识汲取知识上进取,做一个充满"文学细胞"的杂家。

1998年1月到1999年6月,我参加了由广东教科所、华南师大教科所联合开办的语文教育科学研究法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并获得结业证书。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计算机培训、英语培训,参加广东省统一考试,已过计算机初级、中级。

2001年到2002年,利用双休日参加了由广东省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组办的语文课堂优化研究、中学现代阅读教学研究、汉语词义系统与中学语文教学、汉语和汉文化、中国民俗学、普通话与诵读艺术等六门课程的学习。

三、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

(一)教学能力方面:

我能正确理解、运用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正确传授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讲析透彻,"双基"教学扎实。人们说:"一个好老师,应有一张巧嘴一笔好字能分析、写好文章。"本人个人素质好,普通话动听标准,字端正美观,平时博览群书,阅读面广,写作是特长,所以教学有示范性,能带出一大批语文方面冒尖的学生。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严密的螺旋上升的过程。这要求教师教学本领强,自己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我通晓语文教材的体系,钻研教材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思路;通读全套教材,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编排体系,安排出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和作业系统的最佳组合方式及纵横联系。在具体操作中又采用主体式课堂教学方法,讲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这样能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课,充满魅力的语言是语文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我设计出声情并茂的课堂用语,力求使学生感到上语文课是一种美的享受。自己的电脑水平高,花时间制作优秀课件,加大课堂容量,扩展学生视野,电脑上课率97%以上。

我讲究情境教学,经常让学生走出斗室,从生活中掇取素材,多"看";借助音乐、电影、电视录像等好的媒介,营造一种美的境界,让学生在课堂上入迷地"听"也入心地写;我收集许多有趣味有延展性的题目,让学生投入思考,利用网络资源辅助作文教学,要求学生摘抄剪贴互评习作,每学期让学生自选题目,写出两篇研究性论文。我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学生进行五项任务完成达标:①语文知识的传授;②语文能力的培养;③发展学生的智力;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⑤进行道德审美教育。

总之,在工作上,我认真踏实一丝不苟,讲质量讲效率。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下班辅导(这些检查一向为优秀),每堂课都要求自己达到既定效果,学生语文能力强,所教的学生高考成绩相当优秀。组织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小组,培养学生演讲与口才、辩论能力。能正确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培养青年教师。每年承担一次校级公开课,受到好评,是优质课。

(二)教学经验丰富:

我原在中师四年,教"文选""语基"两门课程,是学校骨干教师,把关教师,备课组长,教学成绩优异,胜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循环教学,并一直担任班主任,所带班一直是校先进班集体,多次评为校标兵班。

97年调到南海一中后,我的教学态度仍保持着一贯的认真性,责任感相当强。在一中,我一直是教两个班语文,任一个班班主任。班主任方面讲究"勤",注意言传身教,"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培养学生。重班主任工作艺术,热爱关心学生,有很强的教育管理学生的能力和经验。注意因材施教,对好、中、差学生实行分层管理,分类推进,对学生实行"做人、知识"双方面教育,经常找学生个别谈心,进行良好引导,重视专题班会课教育,采用比赛、文艺活动等各种方法增强学生纪律意识、竞赛意识、集体意识,并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发挥干部作用,并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特色是实行分层励进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一帮一"活动。所教班一直是校优秀班集体,多次被评为校标兵班,有很好的学风班风,班上同学思想进步,学习勤奋,后进生转变成效好,成绩居年级前列,高考成绩好。

四、工作勤奋,工作量大,成绩优异。

1、工作量大:

1998年度至1999年度,我教高中语文二年级,共2个班,周15节课,任班主任。

1999年度至2000年度,我教高中语文一年级,共2个班,周13节课,任班主任。

2000年度至2001年度,我教高中语文二年级,共2个班,周15-21节课,任副班主任。

2001年度至2002年度,我教高中语文二年级,共2个班,周15节课以上,任副班主任。

2002年度至2003年度,我教高中语文三年级,共2个班,周22节课以上,任副班主任。

2、成绩优异:

我一直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一方面专业水平要高,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另一方面又要勤奋。我是一个严格勤快的老师。我对所教的学生一个都不放弃,耐心细心地教导他们。我所教班语文整体水平高,差生转化明显,有一大批高才生。96年度我教的两个毕业班在省中师"文选"统考中,取得平均分85分以上(百分制)的优异成绩,在省名列前茅,获得省教委的高度评价。2003年我教的南海一中两个B班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分别获得平均分521.3分和512.11分的好成绩(2003年专科大专A线为500分),我班参加考试125人,语文上重点线5人(最高分753分,年级第2名),上本科线48人,上大专线112人(总上线90%),两班语文高考成绩在年级7个B班中居第一第二,尖子生人数与几乎A班齐平,总成绩与A班原始分只相差1分左右。这种语文成绩是南海一中B班首例。学生充满了感激之情,好几个学生在南海一中网上留言"春辉老师,您是一位优秀的老师,您是南海一中最勤奋的老师,您用最适合我们的方式教育我们,我们非常感谢您……"

担任10年班主任,所带的班均是校先进班集体,多次被评为校标兵班。

我的论文《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整体性原理》获1998年南海市高中语文科优秀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论文《谈情境教学法在作文课中的设置》被评为南海市2001年优秀教学论文三等奖,论文《写情真切活泼,状物巧妙生动》收入《小学语文评析》一书(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论文《语文单元教学方法初探》在96年湘南片语文教研会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论文《依样画葫芦》在省中师语文教研会94年会上评为三等奖,论文《中美两国阅读教学比较》收入《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中,论文《谈情境教学法在作文课中的设置》收入《21世纪中国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中。

2002年我被评为南海一中电脑积极分子,教学课件《林黛玉》《长亭送别》均获南海一中优秀教学课件三等奖,2003年我的个人网页获南海一中优秀网页评比四等奖。1998年第4届全国中学生暨海外华人作文竞赛中,我被授予优胜指导奖,指导的2名学生作文均获全国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2002年南海市高中语文阅读比赛,一个获一等奖,二个获二等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今后,我会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知识不断丰富,成为一个拥有现代意识和现代教学手段的与时俱进的21世纪新型教师。在教学、班任工作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带出一批批德智体美劳兼具的高层次人才。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 阅读模仿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22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新的《语文课程标谁》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的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达自已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但是现在,大部分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头疼,一写作文就出现无处下笔、无话可说的情况。还有些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空洞无物,缺乏某些细节性的描写。而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作文训练是从简单的写几句话,到有中心,有具体的命题作文的一个过渡阶段,既是作文的起始阶段,也是中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三年级作文教学如何起步,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写作,怎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这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根据我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良好习惯――多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学生读的书多了,他的语言积累丰富了,这样才能在不同的写作中用到不同的、精准的词语,甚至是语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有读就要有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不仅要读,更要积累,要琢磨,要想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这句话来说,只是为了优美吗?不,还可以表达作者当时的心情和环境。这样不仅积累了优美的词句,更能让他们获得丰富多彩的知识,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知水平。只有积累的多了,准确理解意思了,才能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得得心应手。平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揣摩作者的思路和语言表达,为自己的习作奠定基础。并由此扩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需要,去阅读相关的报刊杂志和书籍,这样我们的阅读天地就宽了,就广了。 在作文教学中,多读名家文章是重要的,但是,阅读学生的优秀作文也不可忽视,因为这些作文都出自年龄、心理特点和生活体验大致相同的学生之手,具有十分自然的可比性和启发性,最能引起学生自己的共鸣,是学生最直接的作文借鉴;同龄人的习作,最容易得到立意、选材、构思和语言等方面的启发。

二、激发表达兴趣――多说

即是把所见、所闻、所思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能说会道的学生,一般都能准确地遣词造句,写出来的作文比较优美。因此,培养学生好说的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我发现,平时不善于说话的学生,他们的作文往往也不能把自己想要叙述的事情、要说清的道理,有条理、有中心地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究其根本原因,是缺乏说话的能力。针对这一现象,我在作文教学别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我在指导《 的一件事》这篇作文时,让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自然景物或亲自参加的各种活动等等,在训练过程中,先让学生用固定的词语造句说话,如“难忘”一词,先造句说说,然后说是什么事让你难忘呢?接着列出简单的提纲来引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然后按说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写完之后,读给大家听,别的学生评议,什么地方还不够细致,能不能加入心理描写,准确把握人物心理的变化。能不能加入环境描写加以烘托。最后,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这样做,由易到难,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胸有成竹,自然写起来比较顺手,这时,学生对作文感到不是太难,而是把它当成一种乐趣,把自己认为有趣的事情表达出来罢了。

三、学习别人优点――多模仿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中下的学生)来说,有了丰富的词汇,不一定都能写出生动、形象的作文来。因此,模仿成了这些学生写作的阶梯。

我在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明白,教师不用担心学生抄袭作文,而是要教会他们怎样去模仿别人的习作,模仿什么。读了一篇好的作文,要知道这篇作文好在哪儿?哪一点适合自己去模仿,先找到别人的优点,由浅入深,从字词到句段,这样才能采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模仿切不可放任自流,莫让他们名为模仿,实为抄袭!只有这样,到高年级时,大部分学生才能真实地、有创造性地写出自己的文章来!

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可爱的小动物”这篇作文时,我先挑选几篇优秀的习作在班级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结合具体的作文,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然后引导学生要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具体。描写的时候用上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也可以用到比喻句、设问句等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加具体、更加形象。然后找到一篇相关的描写小动物的作文,两篇对比来读,看看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模仿,把作文和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笔写作。结果在批改这篇作文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写出来的小动物各不相同,表现的手法也各不相同。这就使模仿有了生命。

实践证明,小学阶段的作文起步,只要坚持多说、多读、多写、多鼓励,就能使小学三年级学生顺利跨进“作文大门”,就能使学生在日后的作文道路上,任意驰骋、高奏欢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寻找适合学生的写作途径,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已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1]杨树芳.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M].语文出版社出版.

[2]秦训刚,宴渝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张贵新,侯国范.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殷淑平.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J].成功:教育,2008(12).

[5]李旭东.农村学校作文教学与乡土情感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12).

上一篇: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范文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