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范文

时间:2023-02-25 08:19:54

小学语文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范文第1篇

一是教材文本的“时代指数”得到提升。新教材全面体现了21世纪初所表现出来的信息化、全球化和“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重视通过母语教育,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反映先进文化,反映时代进步和时代精神;同时,注重吸纳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新教材大大改变了以往教材的文化构成。注重教材的人文内涵,改变了以往教材过于重视知识体系的倾向。重视具有时代特点的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和培养,特别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是教材编排的“守律指数”得到提升。新教材遵循汉语文教育的规律和儿童认知的规律,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教材充分考虑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儿童的学习兴趣、儿童的生活经验,努力贴近儿童生活。重视积累、诵读、语感,重视熏陶感染,重视扩大阅读的面、增加阅读的量。尝试创新单元设计。好多教材都改变以知识点组织单元的方式,探索以生活主题等方式组织单元。尝试创新练习设计。好多教材都努力探索创新练习设计,使练习不仅有利于巩固学习成果,而且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同时还努力改变简单的、枯燥无味的练习形式,着力设计儿童化、活动化和互动性的练习。

三是教材呈现的“新颖指数”得到提升。体验性、探究性的综合性学习设计,成为这一时期教材的鲜明特色。各套教材积极探索创新,革新呈现方式,努力形成自身的特色。各套教材除了在单元设计、练习设计、综合性学习设计等方面大胆创新之外,在汉语拼音教学、识字教学等方面也有很多新的突破。很多教材都重视编排、装帧的设计,配有精美的插图,真正做到图文一体、图文并茂,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力求更加儿童化,更具有现代感。很多教材还努力开发电子版教材以及配套的教学软件等电子光盘,建设教材专门网站,这也是以往的教材所没有的。

当然,新教材本身就是一种实验教材,有成功的探索,也有不足的地方。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小学味”还不够浓。既然是小学语文教材,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儿童游戏、儿童文学、童年养护等方面的因素。然而现实的状况却是“小学语文”指数偏低。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游戏”指数过低,需要增强童心的力度,增添侦探故事的元素

小学教材在编辑的过程中,成人立场仍然占主流位置。我们的教材,无论是课文的编排,还是习题的呈现;无论是单元练习的编制,还是习作的设计;无论是知识的排布,还是能力的培养,都过于严肃、古板,缺少活泼的童趣。也就是说,现行的小语教材存在着与儿童文学化思维不合拍,与儿童的兴奋点不吻合的现象。能维持一个人对学习与研究持久兴趣的正是他的好奇心。再好的东西,只有为学生所喜爱才能使他们能接受。因此小语教材需要大幅度地提升“儿童游戏”指数。

(一) 语文教材要体现“故事教育学”原理,增添“侦探故事元素”

儿童喜欢听故事,如果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能充满故事的元素,教师借助于教材能够经常给儿童“喂故事”,这就会对儿童产生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可以说,一套好的小语教材,一定有好的故事。那么,我们的小语教材如何来增强故事性,激发儿童的故事感呢?不妨去看看美国高中教材《科学发现者》。它在美国的使用率达到30%至47%,为美国目前高中的主---流教材。原美国科学老师协会主席帕迪里亚认为:“从某种角度说,科学家就像侦探一样,把各种线索收集、拼凑起来,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科学发现者》的编写者正是按照这一思想来再现科学知识的发现过程,介绍科学家研究问题、发现规律的思想与方法。这使得阅读科学知识犹如阅读侦探破案故事一样,由浅入深,引人入胜。

有鉴于此,对于低年级语文教材来说,也可以尝试着借用侦探故事的模式,甚至采用交互式写作的方式来结构各个主题单元。在单元和单元之间,在课文与课文之间,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能够引发悬念与猜想的评书例话或文本勾连――来几个“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借助于引人入胜的侦探故事的魅力、侦探元素的引力,学生自然会学得趣味盎然。

(二) 语文教材要多开发匹配的“游戏化学习软件”

语言是具有游戏功能的。小学语文学习应当激荡着浓烈的游戏精神。如果我们能组织网络游戏专家、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形成一个语文游戏开发团队,分年级、分学期开发高质量、可选择、有交互的游戏型配套学习光盘,让匹配教材的语文游戏化学习真正地进入学生的视野,快速地进入实然的学生生活,一定会广受欢迎,并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在这个方面,已有一些教育出版社作了很好的尝试,有的甚至为小学语文的各套教材开发了配套光盘。如已开发的学习光盘设有“读―读”“写―写”“做―做”“玩―玩”以及“生字卡”等项目。“做―做”采用“宝贝小汽车”“机器人大战”“女娲补天”“小猪过河”“参理工扬扬”“快乐小青蛙”“左右开弓”等游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复习了语文知识,发展了语文能力。这些语文学习光盘,由于交互性和游戏性较强,使用起来简单方便,颇受学生欢迎。

(三) 语文教材要导人生态型的嬉游活动

儿童拥有玩的权利。如果把儿童的最大利益作为首要考虑,我们就应该真诚地规划好儿童的嬉游活动,把儿童的嬉游活动导入到教材中来。我们有必要成为一种积极游戏的推动者。我们要带领小学生重拾地域传统游戏,让儿童在10岁前完成应当做的嬉游乐事:在河边草地上打滚;捏泥团……我们要让小学生充分地享受田园嬉游的快乐:放牧丛林,享受树趣;走进村野,享受农趣……我们还可以让儿童享受游戏化的课余生活:像俄罗斯那样让儿童接受“补充教育”,像德国那样让孩子爱上“儿童大学”,像美国那样让学生在“公民学校”里学技能。嬉游活动在基础教育阶段有合适的位置、合理的比例,发生教育误用的可能性就会小得多。

二、小学语文教材“童诗化”比例偏低。需要增加童诗容量,加强第一学段童诗化改编力度

第一学段语文课程童诗化程度低的问题比较复杂。它是语文课程建设理念落后、课程实施定位不准、应试性评价以及教师文学素养低下等多种原因缠绕纠结的后果。通过统计,笔者发现在人教版和苏教版两个版本的课文中,童诗所占的平均比例仅为14.56%:两个版本的练习或语文园地中,童诗的平均出现率仅为15%。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童诗学段的非童诗化问题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行教材,经过选择,对其进行适度的童诗化改编。

(一) 关联式识字,串词拟境“网”童诗

在一年级的教材中,归类识字占相当的比例。此类教材在编辑时,贯彻的是“字在词中,关联成串”的原则。因此,这些词一般都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且多

有隐含的联系。由于编辑多选用奇趣自然类或儿童生活类的词语,儿童喜爱和亲近指数高,童诗的可生成性强。如果我们能够把词串中内隐的关系发掘出来,让关联性的词语织成一张“意义的网”,并发酵出比较浓郁的童趣,就能把归类识字改编成符合儿童场境的童诗了。这不但有利于学生的意义识记,而且可以强化童诗的教学,提升识字教学的童诗化程度。

(二) 整列式填空,分行延展“补”童诗

低年级语文教材里面,文后习题或者练习当中那种非常整齐的填空是比较常见的,排比的形式比较接近童诗的行款。如果单句比较长,我们可以重新排版,适当断句分行,从而在形式上进一步接近童诗,更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当然,在语言表达上需要体现一种儿童化倾向,引导学生回归儿童的想象世界,运用儿童的智慧从童话的角度来思考、来表达,恢复自然世界的童话色彩和情趣。如果能够适当补充拟人角色的鲜明特点,并对句式作些微调,使诗歌整齐而又灵动就更好了。

(三) 童话类课文,凸显主节“洗”童诗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类的文本占到一定的比例,其中,童话故事是“大户”。由于童话和童诗是亲密的邻居,在“富含童趣”“拟人角色”“美好导向”等方面有着兄弟般的相似性,因此可以说童话 蕴涵着转化为童诗的最大可能性。

三、小学语文教材“实时更新”速度偏慢,需要整合式“编辑”语文教材,提升教材的即时应对性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是适时的教育,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要展开这种适时教育,语文教材的编辑就必须有一种实时观照的意识。在编写的过程中必须有一种捕捉机遇的敏感,一种灵活处置的智慧。为适时重组教材、补充资料,调整教学预存资源。如此,语文教材才是流动的、鲜活的,才是真正触动学生生命的语文教育;学生的学习也才是真正有生命的学习。

2008年,汶川大地震;今年,甬温7.23动车相撞事故……大量的相关信息冲击着学生的心扉,抗震救灾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学生们在这种时刻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坚强,特别想了解各种灾难,也在思索着人类该如何面对困境,走出困境。如果我们的语文教材中预留了灾难类的文本,教师就可以对教材进行灵活的编辑,生成“直面灾难”的主题教学。

(一) 重组文本,建构灾难与拯救的主题

当我们的语文课程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气候相吻合时,语文教育才是最有效、最人文、最本真的。这是保证语文学习是有生命的学习的重要前提。目前,和学生的身心最匹配的教材就是“直面灾难”这一主题的文本。地震来得突然,要全面新编这类教材不太现实。另外,突破课标的框架也有违规的嫌疑。立足现状,我们可以采取的较为稳妥的策略便是兼顾多种同层文本、同质媒体,迅捷地组合“直面灾难”的单元主题教学文本。

重组文本的第一种策略就是实现现行版本的内部重组,充分利用当地现行教材,从十二册教材中提取出和“直面灾难”有关的课文,把这些课文组合起来,适时建构,形成一组生命教育的“临时”大单元。临时的主题单元形成之后,我们可以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适时地插入生命主题教学。打破以往的教学常式,着重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出发来设计和实施教学,不可偏离“生命的保全、关怀、尊严”这一主旋律。

重组文本的第二种策略就是实现多种版本的优化组合。目前,人教版、北师大版、上海版、苏教版、浙教版等多种小语版本并行。有关“直面灾难”这一主题的课文,大多不重复。可以说,多个版本优势互补,更丰富地展示了灾难爆发的不同侧面,提供了更多维的生命视角。对于少数处于同一层面的课文,我们可择优选用。把这些课文组合起来,适时建构,就可以形成一组生命教育的“临时”大单元。

教材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而稳定就必定会有一些滞后。要增加语文教材的鲜活度,让文本和现实贴得更近,更具现实的直播感,我们就不能局限于语文教材的“凝固文本”,因为更现实的文本就存在于即时的网络、报刊和广播电视中。我们的教材编写组可以从中精心选择反映实时生活的优质文本,编辑成电子版的活页文选,到公共的网络平台上,为教材注入新鲜的元素和强大的活力。另外,还可以在活页文选中安排一些自己创写的实时类文章,这些文章大多具有强烈的儿童幻想情趣,对儿童的吸引指数较高。

四、小学语文教材“大地阅读”含量较低,需要打开小学语文的生命气口,打开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

综观我们的小语教材,不难发现,大地阅读的文本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小,不足以抵制童年城市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没有大自然的经验、田野的经验,孩子就难以真正地理解生活、理解作品。如果我们充分认识到大地阅读和阅读大地对于童年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就会大幅度地提高“大地阅读”类文本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

(一) 大量导人绿色生态文本,让儿童懂得大地上的事情

大地阅读,就是以大地为主题的文本阅读。整本书形式的大地阅读,主要以生态化经典作品为主。包括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梭罗的《瓦尔登湖》,普里什文的《林中水滴》,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篇章形式的大地阅读,主要精选那些描述自然,表现大自然的奇闻异趣、细节变化、生命启示的优秀文章。作为补充形式的,我们可以从苏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等主流版本的小语教材中,也可以从港台或日、美、英、法、德等国家或地区的优秀教材中,挑选和大地主题相关的文章,加以重组,形成最优化的大地阅读单元系列。然后在四季的天空下,带领孩子去阅读这些大地系列的书籍与文章。由此引发儿童阅读大地的兴趣,像徐霞客那样用脚丈量大地、用眼拍摄大地、用心感悟大地。

(二) 按时序编排大地阅读文本,为“找课文、读大地”提供便利

(1)顺查无字词典(由“大地阅读”到“阅读大地”)。所谓由大地阅读到阅读大地,就是根据有“土质”的词句去找对应的“大地景物”。在理解和大地有关的词语的过程中,紧密联系词语所反映的大地景物,并建立起一一对应的真实联系。这种找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大地阅读的同时去阅读大地。尽量找到所有有土质的词句段落的所指,还原“大地语言”的“大地信息”,从而将阅读课文转化为“阅读大地”。

(2)逆查无字词典(由“阅读大地”到“大地阅读”)。所谓由阅读大地到大地阅读,就是观察大地上的事物之后,回想对应的课文或其他文章。在引导学生观察、体味自然现象的过程中,密切联系大地阅读的文本资源,让大地与对应的文本链接起来,生动活泼地联系起来,为大地上的事情,在课文中、在书本中找到它表现与存在的确证,让大地真正地活在学生心灵的大地上。

小学语文教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情感教育;策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学生要爱家乡,爱中华民族,爱师长,爱亲人,学校和老师要从身边、从小事培养起,把祖祖辈辈留下的这种凝重而纯朴的情感从他们内心深处挖掘出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达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标志就是学生身心健康,不仅如此,情感因素在教育改革各个环节也有引导、鼓励和强化的作用。语文作为自带情感的学科,改进语文教材内容,加强情感教育,不仅影响学生综合素质,还能有效检验教学成果。

1在语文教材中实行情感教育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亲情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首先要了解亲情教育的概念。所谓亲情教育,就是把亲情、友情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情操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语文学科本身的内容带有情感,用它推动亲情教育是最佳的选择[1]。通过语文学科进行亲情教育对学生和国家发展都有长远的意义。一方面,可以规范小学生行为,提高综合素质。小学生的年龄段处在情感、认知和个性的形成阶段,在这个阶段要重视情感教育,让学生感到受重视,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提高其思想境界,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为素质教育奠定基础,加快教育改革进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直接加快教育改革的进程,大大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2小学语文教材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2.1教育方法和素质教育不匹配:虽然目前我国教育改革范围越来越广,但是部分传统教育理念仍然存在。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小学语文教师仍然只注重教授学生语文基本常识,在课堂上忽视培养学生的健全情感体系,课堂下也没有关心学生,不利于及时掌握教学效果和学生基本情况,不能及时纠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和思想。

2.2忽视分析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校方忽视对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分析,小学语文教师也没有探究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小学教育各环节只注重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没有认真研究语文教材中的情感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我国小学生智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孩子的思想有早熟倾向,在目前的教学中,不能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也不能及时改正个别学生不健康的思想。

2.3整体环境刻板化,情感教育难以开展:校园文化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大环境,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大部分小学没有渗透情感教育,模式刻板、片面,只追求表面形式,如一些没有教育意义的雕塑品和没有实际作用的墙体花纹,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也没有与时俱进,不符合当前小学生的情况,不利于情感教育的推进,也使素质教育全面推广进程速度缓慢。

3小学语文教材中亲情教育的策略探究

3.1改革教学方法,使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校长和各方管理人员在布置任务和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应该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小学语文课程设置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原有传统思维,在教授过程中,用适当的方法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课程过后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及时发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推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为日后的管理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

3.2重视对语文教学内容情感的分析和思考,加强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读透各个文章的内容,研究教学目标,反复思考其中体现的情感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情感的理解程度,使小学生重视亲情和人文关怀。课程结束后,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在作文、日记中表达真实情感,语文教师批改时要根据学生所写,了解学生的基本情感状态,如父母离婚造成的学生心理孤独,或者家里有暴力行为造成的心理扭曲等,针对这些问题要先与学生进行沟通,在日后的校园学习生活中时刻关注他们,然后与家人沟通,并在语文教材的情感教育上不断改进[2]。

3.3校园文化注重体现情感,促进推进情感教育:良好的校园文化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外部条件,也是推进情感教育的客观要求。学校方面对原油的校园文化进行分析,以当前小学生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为根据,构建有人情味、知识气息浓厚的校园文化。组织班级板报评选,鼓励学生思考亲情和友情,促进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在校园里,各个公告栏上展览关于情感的小文章和图片等,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八荣八耻”,构建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校园文化,促进情感教育的推进[3]。

4结论

国家近些年大力推进情感宣传,在新闻报道方面和影视作品、电视节目上都有体现,说明我国目前个体的人文情感缺失现象严重。尤其是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与人缺少交流,在小学教育中加强情感教育刻不容缓。除了上述的三点措施外,小学教师本身也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注重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涵养,保证情感教育顺利进行。当然,作为父母一方也要认真履行职责,重视与孩子的沟通,为学生营造充满情感关怀的环境。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保证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作者:厉忠燕 单位:永嘉县巽宅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罗先慧,李云文,孙建龙.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基于2012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的统计与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3,07:75-83.

[2]《教育导刊》2014年总目录[J].教育导刊,2014,12:90-94.

小学语文教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本位;研究

目前,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小学生对语文教材不感兴趣,没有阅读的欲望,针对此问题,众多学者及一线教师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研究,指出了问题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成人化现象严重。2000年,张新强的《小学语文的成人化偏差》,从两个方面指出语文教材的成人化偏差:一是教材中反映儿童生活的课文所占的比重不够大;二是教材中反映儿童生活的课文本身也存在着成人化的偏差。本文针对在小学语文教材体现“儿童本位”的思想进行简要阐述。

一、“儿童本位”的概念

(一)“儿童本位”的定义

“儿童本位”就是以儿童为中心,顺应儿童自然发展,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指导,引导儿童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二)“儿童本位”的特点

一是把儿童看成是独立的个体,儿童在生理心理上,虽然和大人有点不同,但他仍是完全的个人,有他自己的内外两面的生活;二是把儿童作为起点、中心、目的,一切活动围绕成长和发展展开;三是给与儿童适当的指导,“儿童本位”主张不对儿童的生活、喜好、成长横加干预,仅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其沿着正常的轨道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材成人化的弊端

1.违背儿童成长规律。小学语文教材成人化的表现是用成人的价值观来教育学生,而成人的价值观有固定的思维模式,有处理问题的既定方法。儿童阶段思维模式还没有形成,处于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的阶段。教材的成人化使儿童被动接受成人的思想模式,使用成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违背了儿童成长的规律,阻碍儿童智力的发展,影响儿童个性的发挥。

2.教师缺乏“儿童本位”意识。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是以教材为基础的,教材的成人化导致教师缺乏“儿童本位”思想。教师认为儿童是无知的,忽略了儿童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首先用成人的视角解读教材,一味追求文章背后的隐晦内容,把教材理解的非常抽象、深奥,学生难以接受,或者为了应试教育,把重点放在考点、采分点上,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3.加剧小学教学成人化倾向。小学语文教材的成人化,导致教学视角、课堂用语、课程设置等成人化,忽略了小学阶段的特殊性,使教学活动失去了灵性。儿童作为小学的教学对象,具有活泼、开朗、好动的天性,对于儿童的教育不能使用初、高中那种静态、训练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要结合儿童发育特点,采用“儿童本位”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

二、构建“儿童本位”小学语文教材的策略

(一)树立“儿童本位”的教材编写理念

1.以儿童为起点。小学语文的教育主体是儿童,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编写小学语文教材时,要以儿童为基本出发点,关注儿童心理发展,把儿童学习母语的规律做为教材的逻辑出发点,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这样才能编出好的小学语文教材。

2.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儿童有独特的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制要尊重儿童的原始创造力,并努力激发儿童创造力的发挥。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独立的氛围进行思考,以此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语文素养。

3.关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通常是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小学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过渡时期,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要充分考虑这个时期的特殊性,要在授予基础语文知识、基本语文技能的基础上,关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要尽量做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步,在讲解中国传统文化时,要学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给学生打造出贴近生活、丰富多彩的语文教材,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二)选取“儿童本位”的教材编制内容

1.在“儿童本位”教材的选文方面。符合“儿童本位”小学语文教材要从家庭、学校、社会、自然等领域进行选文,要具备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自然、认识社会、获取知识文化等。小学语文教材选文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对文章审美的需求及语言的差异进行选文,重视儿童的兴趣,突出文学作品对儿童的积极作用,选出优秀、经验的文章编入教材。也不是说所有的文章都必须是经验,只要满足一定的指向性,达到教育的目的就可以。但是,在选文时要避免过高的思想教育,真正的好文章是要影响人的心灵,达到思想上的共鸣,而不全是空洞的大道理。此外,还要避免文章结构过于单一,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文章都是“总、分、总”的结构,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2.在“儿童本位”教材的语言方面。“儿童本位”小学语文教材使用的语言,要符合儿童语言发展规律,满足儿童对语言的审美需求。教材中文章的语言要保留对人物及场景细腻的描写,不要将原汁原味的文章进行压缩,压缩后的文章虽看起来简单易懂,但对于儿童来说,就更难理解了。与成人不同,儿童一般在细腻的描写中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涵。此外,这种生动的描写能够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儿童本位”的小学语文教材应避免出现成人腔,教材要贴近儿童的语言生活,符合儿童的语言表达习惯,不要让生动的儿童语言变成枯燥的成人语言。

三、结论

综上所述,树立“儿童本位”的教材编写理念,以儿童为起点,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关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从选文和语言使用两个方面,选取“儿童本位”的教材编制内容,一定能构建起符合“儿童本位”的小学语文教材。本文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本位”进行了简要研究,观点还不够成熟,需要本人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新强.小学语文的成人化偏差[J].河南教育,2000(3).53页.

[2]王泉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选[M].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小学语文教材范文第4篇

【关键词】美国小学语文教材 日本小学语文教材 比较 启示

美日都是经济强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需要教育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教育更是决定其经济的发展。通过学习、研究美日语文教育,对其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比较,从他们的不同点和共同点中得出一些较为有用的启示,希望有利于发展我国的语文教育事业。

一、美日小学语文教材的不同点

1.美日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方针不同。美国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并不是以课程标准为基础,而是以最新的研究成果或学术思潮为依据,有些出版社在教材发行的同时,还配备了具体详细的课程框架,列出教材编写所依据的最新科研成果,为教师使用教材、实施课堂教学提供理论依据。但是,美国教材的编写与课程标准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由于各州都有自己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规定了全州统一的教学内容与评价目标,对教科书的编者和出版社来说,教科书的内容是否符合各州的课程标准,是教材能否被各州采用的重要因素。因此,目前美国的语文教科书,已经打上了州课程标准的烙印,在教材的相关章节或内容旁边,已经标明这项内容具体符合课程标准的哪些条款。

日本两个主要的教科书出版公司对教科书的编写遵行各自的编辑方针,《光村图书》的编写方针有四项,《教育图书·小学语文》有五项。但仔细研究后发现,两公司的编辑方针大同小异,甚至几乎是相互对应的。日本小学语文教科书明确的编辑思想,即:既重视学生学兴趣、个性的培养,又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还特别注重学生思考力、判断力、想象力、表现力,以及作为一个国际人所应具备的生存能力的培养。这些观点基本上代表了当前日本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几乎所有的教科书图书公司在编辑原则上都提出:适应时代、社会的需要;照顾学生个性差异与学习兴趣;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这也是文部省颁发的《学习指导要领》中所要求的核心内容。

2.美日小学语文教材的形态不同。按照语文教材呈现的方式,可以分为“分编型语文教材”和“综合型语文教材”两种形态。

美国小学语文教材属于分编型语文教材,它把语言和阅读分科,采用语言、阅读(文学)两套教材。美国Houghton Mifflin公司出版的语文教材分为《语言艺术》6册和《阅读》6册,麦克米林公司出版的教材也分为英语和阅读各6册,只是教材名称为“英语”而不是“语言艺术”。这种分编型语文教材的长处是有利于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两个目标的落实。由于语言教育独立成为一个系统,以语言知识的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为目标的语文教学就能系统而充分地展开。

日本小学语文教材属于综合型语文教材,集听、说、读、写内容为一体编写。这种综合型语文教材有明显的优点:教材所进行的语文知识练习和听、说、写训练可以凭借课文语境设计,由于有比较具体的语言环境,容易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学生在听、说、写训练中有课文语言材料的支持,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训练的难度,并且能有效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3.美日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体例不同。以美国Houghton Mifflin 出版集团的小学《阅读》(Reading,2001年版)为例,介绍小学语文教材及其教学资料和技术配备情况。这种教材共有6套,分别供1-6年级学生使用。每套教材装在一个大大的敞开着的彩色纸盒里,分层次摆放着,各类书本大大小小,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地摆满一大盒子。整套教材包有六种类型资料组成。(1)教师的教学用书系列。这个系列里面包括六类可供教师使用的各种资料,分别是教师用书、教师评价手册、各类CD-ROM、孩子早期阅读成功指南、激发兴趣的读物、大书。(2)满足个人需要系列。这套书考虑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有专门为母语非英语的学生准备的“英语语言学习者手册”,这本书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明确规定每天学些什么内容,学多少。(3)教学技术与策略系列。这里包括教师课堂教需要用到的教学材料与策略。(4)学生独立完成的练习。这里包括“练习册”“读音法图书馆”和“我爱读书”三种练习。(5)革新技术。这里所提供的资料正反映着美国语文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字母、词和图画卡片”“写作资源中心”“读音/拼写卡片”“字母朋友”。(6)综合评价。包括“基准小组测试”“综合主题测试”“读写能力测试”“加州综合测试”。

小学语文教材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儿童本位 小学语文 教材设计

“儿童本位”就是以儿童为中心,把儿童的思想作为出发点,密切关注儿童的心理与追求,正确分析儿童的现状和对未来的正确的引导,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为目的[1]。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料,一定要与学生的发展相结合,对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与设计,一定要正确分析儿童的学习需要,只有符合标准的儿童教材才能促进儿童的知识积累和茁壮成长。在小学语文教材设计中,不仅要简单地增加一些知识性的内容,还要以儿童学生的发展为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儿童本位”视角下教材的价值取向

1.儿童视角

小学语文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工具,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资料,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做服务。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发展需要,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相适应,站在学生的视角对教材内容进行编排,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避免成人化问题的出现。

2.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启蒙性教育,是为小学生进行知识积累打下基础的阶段,小学语文教材要守住基础性的底线。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小学阶段没有对语文的基本知识打好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一定要使小学生牢固掌握语文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3.开拓创新

创新是一个不变的话题,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不对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束缚,为儿童提高广阔的联想和发展空间。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适当地在教材中编设一些创新内容,积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延伸到课外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提出独特观点,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二、“儿童本位”的教材设计

1.“儿童本位”教材的语言

在“儿童本位”观念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有的语言文字都应该符合儿童语言的特点和规律[2]。很多成年人都认为语言要尽量简化明了,这样儿童学习起来才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时往往就出现成人化的问题.我们不应该从成年的视角对儿童的语言习惯进行审视,如果把课文中对故事发展环节和任务性格特点的详细描述性语言都删减,就会增加儿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难度。因为对于孩童时期的小学生来说,对故事中详尽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故事情节进行描述,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和记忆文章。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篇课文中就引用了小女孩和爱因斯坦之间的对话,运用了第一人称,直接引用了主人公的语言,使儿童对课文中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形象有很好的了解,对故事情节也能准确把握。通过对人物语言的详细描写,折射出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并没有因为自己辉煌的成就而高傲自大,具有崇高的谦逊美德。通过小女孩的语言,儿童能够判断出课文中小女孩性格的率真与可爱。

2.“儿童本位”教材的写作

写作包含复杂的心理动态过程,它与学生的知识、记忆、情绪、想象等众多因素有关,是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字、词、句运用情况开展的一项综合性的训练活动[3]。写作能力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而且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检验,写作是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体现。在写作教学中,一定要避免用成人的视角评估孩子的思维和语言,不可为了增加语言的生动化色彩就一味强调辞藻的华丽,忽视儿童的本性和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不能用成人的写作标准要求儿童写作,而要积极鼓励学生善于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发现美的事物,注重对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其在写作中不断运用积极向上的语言,传达正能量。

在三年级(下)中对《乌鸦反哺》写作练习中,就要引导学生描写乌鸦妈妈与孩子之间的对话语言,而不是一味地和儿童进行人生道理的讲解,从母亲与孩子相互对话内容中,让儿童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关爱、孝顺父母等高尚的情怀。

3.“儿童本位”教材的创造性

创造性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材的设计与编排必须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正处在成长期的小学生,一定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在保护他们自尊心和求知欲的前提下,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冰花》一课,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不够,对学生的原发创造性尊重程度不够,把儿童的思维一定程度地固化了。“玻璃窗上开花了”,这种语言表达原本上是对学生想象力的激发,但是没有当儿童对现象进行继续想象,作者就迫不及待地交代了下文,同时用较成人化的思维对该现象进行比喻,这样就限制了儿童想象力的发挥。要对儿童的想象力进行适当的引导,要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条件,要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严格的把握和周密的设计。

三、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对于教材的编排与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一定的成人化问题,所以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设计一定要根据儿童本位的思想,注重少年儿童的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设计教材内容,加强对儿童本位思想的运用,从而编纂出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语文教材,促进语文教育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峦.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制的研究[A].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朱家珑,高万同.小学语文新视角[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小学语文教材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诗意;意境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皆是短小精悍,但其语言精练优美,意境深远,可谓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皆是古诗中精品中的精品。古诗的教学目标是:语言训练,欣赏意境,“以学法指导为纲贯穿教学过程”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我就联系小学古诗词的教学现状,以达到指定教学目标为根本,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结合古诗词的古今现状,分析背景

古诗词距今年代可谓久远,作者创作的背景也极其复杂,内容也是言简意赅,高度凝练,情感隐晦而深邃,不少教师缺乏对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探究,致使古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字义的层面,让原本抑扬顿挫、充满活力的诗词艺术在老师的逐字解释下成了枯燥的符号和“暗语”。自从新课标提出背诵古诗词的数量后,教师就开始更重视学生对诗词量的积累、背诵,理解偏差。老师们关注的更多的是“量”的积累,成了填鸭灌输,机械地背诵默写,对古诗词毫无审美可言。慢慢地,就丧失了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更不必说用古诗文陶冶情操了。

每一首诗都与作者的思想和经历密不可分,古诗的时代背景据现代很远,所以在学习一首古诗词前必先讲解古诗创造的背景。在学习《田园乐》时,我们首先要讲解题目的意思:乐,指快乐,乐趣。诗题的意思是欣赏田园美景里所得到的快乐。然后我用讲故事的形式先讲解一下王维生平。其中涉及生卒年以及籍贯和生平迁移,再讲述其一生之经历,年少聪明善学可谓少年得志,后因社会动乱,暮年之时隐居终南山。《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写于其退隐山林后与大自然亲近之乐。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去感同身受地学习这首古诗词,理解诗词大意。

二、精读诗文,了解诗意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古诗词的方法是很多的,可以分自读、分组读、全班读,也可以是默读和朗读等。多种读法相结合,让学生把握诗词的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就是欣赏的过程,也是让学生整体感知的过程。古文和现代文是有区别的,首先应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例:《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现在“衰”读“shuai”,但在古诗读音应该是“cui”,古诗读音才能押韵,更能体现韵律美。这种现象在古诗中很常见,所以在朗读前老师应该提前讲到,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就会体会到古诗的押韵美了。

通过诵读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中都会有注释,将不容易理解的字都翻译讲解出来。这时我就采用小组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合作讨论,让学生把诗词一句句地翻译过来,老师这个时候承担的角色就是适当点拨。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开始自主学习。

总之,广大的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理解古诗词的背景,把握作者情感,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带领学生迈入古诗词的神圣殿堂,让学生真正热爱古诗词,领悟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郭江林.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浅谈.学周刊,2012(29).

小学语文教材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所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后都编有练习题,课后练习与课文一样都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与课文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么,小学语文教材后的练习对学生来说究竟有什么意义?教师又该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课后练习来进行学习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小学语文教材课文后练习的作用和学生做作业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一、课后练习的作用

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材料。其中,教材课文后练习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教科书的联系十分紧密,所有的题目都在联系课文的基础上再加以结合课外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师所教授的课文的内容,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课外作业,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把课文和生活结合起来,在联系实际中更好地学习。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后练习是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范围的基础,它最大的作用在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做教材后的练习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尽快地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补救。语文教科书后的练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作业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会促使学生进行思考,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2.小学语文教材课文后的练习也是教师进行教材教学的途径之一。通过对课后练习的检查和批改,教师可以及时地发现学生掌握知识或技能的缺陷,加以纠正,并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和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对于一些比较难或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课后作业,教师可以适当的提示学生或者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加深印象。但教师的提示和讲解应该是有启发性的,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

3.语文课后练习也可以用作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的主线。语文的课堂教学与许多科目的教学不太一样,语文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教科书中的内容,还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辩论能力,而刚入门的小学生更是需要这方面的培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将颇有价值的课后练习题用作课堂讨论的主题,并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在与老师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也要敢于辩论,从中找到最正确的答案。将课后练习用作课堂讨论的题材,整合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把握教材,发挥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效应。

二、学生做课文后练习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一)审题

审题可以说是做作业十分重要的一步。学生看到一个题目,会先判断这个题目的类型,难易程度如何?与学习的课文有什么联系?该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同时也会让自己顺着题目去思考。通过思考、准确、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条件有哪些,这样才能透彻地了解题目的要求,为后面的正确解题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

(二)寻找解题途径

俗话说:“一个问题有一百种解决的方法”。由此可见,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一条路不通,还有很多条,但是往往问题解决的最快途径只有一个。学生在做课文后的练习时,要努力去寻找最佳的解题途径,这不仅能够节省一些不必要的时间,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灵活思维,扩大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三)正确的解题

经过前面的两个步骤,学生一般已经寻得了解题的途径,判定了解题的方案。但在实施时还要注意解题的保质保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要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领域,努力积累较多课内的和课外的知识,学生一旦有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就能够更好地做到正确解题,减少出现错误的几率。学生在进行解题时,要结合在课文中所学习的知识,联系题目要求,进行理性的思考,这样就能基本保证了解题的正确率,避免自己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四)完成后注意检查

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在完成课后作业后养成检查作业的习惯,看看是否题目中所要求解决的问题都做出来了,有没有漏解,一些题目没有明确指出的隐藏性问题有没有发现,自己解答的答案符不符合题目的要求,有没有做错。学生学会在完成作业后检查作业,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学生在考试中的临时检查能力也很有好处。

(五)主动拿给教师批改

学生在做完课后作业后,应该及时、主动的拿给教师检查和批改。因为即使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了检查,但不能排除还会有错题存在。教师的检查和批改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之前没有涉及的知识领域,更加全面地对自己的知识面作出总结,教师在批改后给予的建议也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帮助学生进行更有效率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周芳.五下第一单元课文后的练习教学举隅[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1(1).

小学语文教材范文第8篇

一、文言语料进入小学语文教材之必要

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渗透进语文教材,让青少年接受民族精神、文化传统的涵育,这乃是几代语文工作者的追求。百余年来,在传统文化与语文教材的融合方面,有经验,也有教训。我认为,教训之一是把文言语料的系统学习逐出小学语文教材,这种宏观设计始于1923年问世的《小学国语课程标准》。这份课程标准只要求小学阶段能够读写白话文,基本避开了文言学习,仅提出在六年级“可酌加浅易文言的诗、文的诵习”。这种设计思路,一直延续到今天,小学阶段并没有正面提出文言学习的要求。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里,除去几十首古代诗歌,文言语料少得可怜。

这样做,问题何在?

第一,语文教材是培养语文能力、发展语文素养的凭借,语文课程的专责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由于文言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缺位,初中的文言学从零开始,进度慢,标准低,其负面影响一直波及高中的文言教学。

应该强调一点,即文言学习的作用大于文言学习本身。我曾随机调查过44个文言常用词,发现由它们充当词素的一般常用词语共有876个,平均每个字有近20个常用词语。试想,假如从小学开始就让学生读一点文言,早一些了解一部分文言常用词的常用义项,记诵相关的文言例句――这对于他们积累一般词汇,尤其是提高对词语含义的辨识度,该有多么大的好处啊!不少中小学生词汇贫乏,对词语义项理解得粗糙,运用不准确或不得体,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恐怕与文言学习的严重滞后不无关联。学习较大数量的各类文言语料,可以加强多种语文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储备,加强思维训练的有效性,同时丰富语感,提高语言运用的精确程度。

第二,优秀的传统文化之精髓,相当一部分是由文字承载的,学生的语文能力越高,语文素养越强,他们认可和吸收这些文化精髓的质量也就越好。我们不应该离开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主要任务,去泛泛地构建“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就如同不能让语文课沦为政治工具一样。这一点,我们曾经有过惨痛的教训。

第三,从20世纪的60年代到90年代,“让小学生读一点文言”的教学实践,一直有人坚持进行着。比如,1960年至1966年,北京景山学校就曾经为小学生编写过文言教材,应用于教改实践,效果很好。原中央教科所的张田若先生,在“”后与担任小学语文教师的夫人郭惜珍联手编写过小学文言教材,开展过多年的教学实验活动,取得了宝贵的经验。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刘毅先生主编的“新世纪小学语文读本”,专门编出文言课本,包括《儿童学古诗词》《儿童学韵语》《儿童学文言文》等,曾在一批小学名校试用,受到各方面的欢迎和好评。后来,这套教材进行了修订,文言部分的语料总数超过350则。认真总结相关的文言教材编写经验,将会收到开阔视野、加强信心、调整思路的良好效果,为文言语料合理地进入小学语文教材提供一定的参照。

总之,尽快走出九十余年的小学语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的这个误区,有利于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从基础建设方面厘清语文能力培养的思路,并对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进入小学语文教材的文言语料种类

1.文言韵语

中国古代教育家编写出大量文言韵语供儿童诵读,其中以“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最为著名。《弟子规》等也属于佼佼者,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这类读本,语句简短,合辙押韵,谐于唇吻,易于记诵。其突出的功能有三种:一是集中识字,二是学习文化知识,三是传播培育道德规范。

就在语文教材中渗透传统文化而言,宜于从中选取文质兼美的语段,适当加以编排。例如《三字经》,可以细分成多种类别,暂举三条: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劝学类)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礼仪类)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常识类)

《弟子规》更偏重于宣示道德规范,也可以作若干节选和改编,例如:

有客来,笑相迎。称尊长,勿呼名。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纽必结,冠须正。脚步轻,衣巾净。

衣贵洁,不贵奢。饮与食,勿拣择。

凡出语,信为先。事非宜,勿轻言。

体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2.对联

撰写对联是中国古人的一项发明。记诵对联,具有多方面的教学和教育价值。张志公先生认为,属对是一种实际的语音、语汇的训练和语法训练,同时包含修辞训练和逻辑训练的因素;属对练习能够通过实践灵活地把语法、修辞、逻辑几种训练综合在一起,并且跟作文密切结合起来。此外,学习对联还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古诗中的对仗句,体会古人语言运用的高妙精微之处。

对联种类丰富,佳联名作精神内涵深刻,达到了文字与思想情怀的完美结合。让小学生多记诵名联,不仅可以学习古代的文字表达经验,还能够壮阔胸襟,陶冶情操,得到真切的审美感受。例如: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湖南岳阳楼)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相传为林则徐年少时作)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长篇小说《红岩》)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四川眉山三苏祠楹联)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更虚心。(李苦禅题所画竹图)

3.成语和格言警句

《幼学琼林》这本古代蒙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文字简练,对仗工整,易诵易学,不仅所含的文化知识广泛丰富,还用生动的造句形式介绍了许多成语典故、格言警句。选编一批带有成语的骈体句子,应该对从学习白话过渡到学习文言起到支持作用。改编三则,以观其基本体式:

竞尚华章,曰洛阳纸贵。

不嫌问难,曰明镜不疲。

吴牛喘月,笑人恐惧过甚。

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

附骥尾,望人引带。

执牛耳,谓人主盟。

苻坚自夸将广,投鞭可以断流。

毛遂自荐才奇,处囊便当脱颖。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家贫待客,但知抹月披风。

冬夜邀宾,乃曰敲冰煮茗。

借鉴古人的经验,还可以新编一些成语韵歌。每则或编入四个成语,或编入八个成语,两两相对,形成联结。这里举两则为例:

字字珠玑,一字千金。字斟句酌,惜墨如金。

画龙点睛,点石成金。含英咀华,披沙拣金。

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得寸进尺,得陇望蜀。

不择手段,无孔不入。瞒天过海,偷梁换柱。

古书古文中有大量的格言警句,摘编出来,意义非凡。例如: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宝,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老子》)

4.对韵歌谣

记载对韵歌谣的蒙书,流传较广的是《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诵读这类对韵歌谣,对理解汉字的平仄、古诗的格律具有特殊价值。古人编写的对韵歌谣内容过于庞杂,难度也偏大,应该精心挑选和改编。例如这一则,摘编自《笠翁对韵》: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清秋水碧,雨霁晚霞红。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5.古代诗词和文言章句、短文

这些在今天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可以见到,具体的分类、编排等情况,此不赘述。

三、小学语文教材文言语料的选编与使用

首先,要明确文言语料进入小学语文教材的目的和原则。其目的,乃是合理地构建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体系的基本模式,走出培养文言阅读能力严重滞后的教学误区,调整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文言教学的宏观格局,并处理好文言阅读教学系统与白话阅读教学系统的内在联系,使二者形成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良好联结关系。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升阅读教学的水准,对改造语文教学体系、实现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其原则,可以概括成三条:一是标准要严格,按照语文教材的选材标准,披沙拣金,剔除糟粕,遴选精品;二是难度要适宜,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实况和心理特点,让教学具有可接受性、趣味性,防止“野蛮施工”,盲目追求高难度;三是编排要合理,根据小学三个学段的进程,强调循序渐进,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其次,应该明确在小学实施文言启蒙教学、编写文言启蒙教材的基本思路。反思以往的相关教材和教学实验,我认为这样安排可能比较合适:

第一学段,教学的中心任务是集中识字,可随机选择一些古代诗歌、对联等文言语料,与白话语料混合编排,为识字教学服务,渗透一点审美的元素。

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采用文言与白话分编分教的思路。如果每周能够分给文言教学2课时,每学期按照15周计算,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共有240课时。文言教学要相对独立,做到课时独立,教材独立,教法独立,考测独立。

关键在于编写出适合应用的文言启蒙课本。每学期编一册,从浅入深,拾阶而上。每册可以安排6个单元,每个单元占用5课时。根据以往的经验,小学的文言教学基本以课上诵读(熟读成诵)为主,每课时一般能够诵读2~4则语料。每单元前4课时安排诵读新语料;第5课时复习,并适量安排一点相关的演练。准此,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积累记诵的文言语料总数不少于500则,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应该可以初步完成文言启蒙的教学任务,为初中的文言教学奠定比较扎实的基础。

课本的每个单元之内,最好穿插编选若干种文言语料。比如,三年级第一册第一个单元,选入古诗3首(每首算1则语料),对联9副(算3则语料),韵语3则,格言警句3则,凡12则语料,该单元前4课时,课上是可以顺利完成诵读任务的。最后一课时温习复诵这12则诵读过的语料;并安排浅显有趣的演练活动,比如选一两个刚刚接触过的文言虚词,分辨一下它们的大致意思,找出与之有关的例句或成语。

小学语文教材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研究;改革

一、小学语文教材的现状

目前,有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课程学习的人相当少,乏人问津的现状使得这门学科的发展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经研究发现,其主要原因是不管是教材的内容还是结构都与实际的教学状况严重不匹配,使得师范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受益不大。我们对这些教材进行研究后会发现,大多数教材内容基本相同,罕见理论突破,即使发现少数强调课改的理念,但也与实践的结合仍然脱节,仅仅是对一些教学实例做了适当调整,但也还是没有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切入,没有切实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材的不足

通过对现有的小学语文的课程和教学的教材的研究,我们归纳了三点不足:

1.目前存在的一些关于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主要是学术层面的,也就是说他们是运用学术研究的方法来制订教材的思想的。注重的是理论的逻辑体系,而不是从语文的教育和教学方面展开的,他们忽略了小学语文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

2.现在有很多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其本身学校发展的现状使得一些需要实践的课程编排得不够到位,基本满足不了每个师范生都进行连续的实践学习,因此一直以来师范生的实践经验都不足。而对于偏偏缺少这项经验的师范生来说,只是进行一些原有经验的学习显然现实意义也就不大了。这也正是初出茅庐的师范生即使在校学习了授课的相关经验,但真正进行实践,又不太会教学的原因。

3.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与面对的年龄段不合适,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有契合他们自己年龄段的不一样的教材,因为他们对于教学情境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果教材没有这样的认知而采用统一的标准,那么这种普遍的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基本上学习效果很难显现出来。

三、对小学语文教材改革的几点意见

1.形式灵活,整合小单位的训练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状况会比较复杂,在每个学习阶段都可能出现不一样的学习需求,而这时候对于教材的编写要求就比较高,首先必须明确要训练学生怎样的素质和怎样去训练。因此,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形式,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自由发挥,这样的结合才能把握每个单元的不同学习目标。

2.灵活使用,提高教学广度,使其更加生活化

新一轮的课改对于教材的编写提出了适应多样化的要求,以期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但是我国的现实状况比较特殊,地域广阔,因此经济、文化等的差异又很大,要编制出一种教材,能使得它适用于我国所有地区的学生使用,可以说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那么我们可以编写不同的版本,然后教师根据本地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选择适合他们的教材,或者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地域的特点灵活地安排教学的阶段或者顺序,以便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在语文教材中融入诸多元素,打破局限性

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利用一切资源,而作为媒介的教师,他们的任务就是努力将一切有利的资源引入教材,使其进入课堂,让语文的学习变得没有局限,灵活地提升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多种能力。

4.教材的编写还可以跨越多种学科领域,追求包容性的语言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和应用都应当扩大领域,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可加入现代化的手段,让学生接触多种不同的内容,在这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开阔视野、锤炼品质、提升能力,初步学习各种社会所需的能力,获得现代社会的认可。而对于教师来说,在这样广博的教材的教授过程中应当有教学的综合性意识,源于课本也要跳出课本,能使其与其他课程配合并且融会贯通,起到跨越式学习的效果。

5.对于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的处理,教材在编写上可根据课标进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材的编写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它是一个相对权威而且科学的评价依据,其中对于学科的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性质以及应当教学的内容都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而且也阐明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情感发展以及世界观、价值观的特点,因此,可以根据具体学生的不同性质进行编写,然后找准教材与学生间的连接点,灵活确定重难点,有取舍地确定教学内容。

6.不囿于以往经验,通过灵动的教材促进语文课堂的动态化发展

创造性地进行教材的改革要注意以下两点:(1)要相信原有教材编写思路有一定的正确性,因为每一本教材都是通过国家有关方面的研究专家参考各项标准编写而成的,有他们各自的科学性,所以不能轻易否定。(2)在相信其正确性的基础上也要去发现它需要改进的地方,因为即使是再好的材料,都还需要改进和调整,因为时代在不断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所以改革是必需的。而有着学生思维的课堂是一种动态的存在,只要是动态的,就会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除了教材要不断改革之外,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和班级的需要灵活处理各种教学问题,以保证我们的学生创造力的种子生根发芽。

小学语文教材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语文教材;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是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尤为必要。小学语文教学在渗透德育方面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 教师凭借小学语文教材,发挥自身优良品德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各种语文活动来进行。

一、 从教材的内容归纳德育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小学德育大纲》(试行草案)也指出:语文课“要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1]从这两个《大纲》中可以看出,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品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但是,近年来,大多数教师抓语文的双基教学比较主动、自觉,而强化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功能,则不够积极,使语文学科的综合的整体的功效得不到充分地发浑。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现行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二年级下册为例,进行德育功能的初步剖析。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二年级下册,共有26篇课文。这一册语文教材,从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来看,极其丰富多样,可归纳为以9个方面:

第一,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这方面共有3篇课文:《山寨》、《美丽的武夷山》、《瀑布》。如《美丽的武夷山》一课,要让学生知道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瀑布》一课,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大好河山美丽壮观,要培养学生在借景抒怀中具有乐观向上的情趣。

第二,对学生进行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这方面主要有2课:《不懂就问》、《字典大楼》。如《不懂就问》告诉学生遇到不理解的意思要多问多学,不能只是背诵而不求甚解,使学生养成不懂就去问的好习惯。《字典大楼》一课,要让学生知道字典是很有用的,你不认识的字,还有意思都可以查出来,培养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去查字典的好习惯。

第三,对学生进行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主要有以下2课:《称象》、《狮子和兔子》。《称象》启发学生遇事积极动脑筋,要勤于思考。《狮子和兔子》一课,让学生知道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沉着冷静,善于思考。

第四,让学生懂得感恩的教育。有以下3课:《妈妈的爱》、《儿子们》、《吃水不忘挖井人》。《妈妈的爱》让学生知道妈妈是最疼爱自己的人,给了自己很多的关怀,让学生学会感恩,感恩爱自己的人。《吃水不忘挖井人》告诉我们在吃水的时候想想那些曾今挖水的人,没有他们我们是吃不到这水,要学会感恩。

第五,对学生进行重诚信的教育。有2课:《我必须去》、《小山羊和小灰兔》。如《我必须去》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学到对别人说过的话要遵守,要守信用。《小山羊和小灰兔》让学生意识到你一次或两次的不遵守信用,别人就不会再相信你,体现了守信用的重要。所以学生应该对自己的言行守信用。

第六,对学生进行认识自然、观察自然、保护自然的教育。主要有《一片树叶》、《迷人的夏天》、等课文。《迷人的夏天》侧重于培养学生认识自然、观察自然的情趣和审美教育。《一片树叶》学生在观察认识大自然的基础上,还要保护大自然。

第七,对学生进行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这类课文主要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女娲补天》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育学生要刻苦学习,报效国家。同时,教育他们树立建设现代化的理想。《女娲补天》教育学生要不怕苦不怕累,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奋斗。

第八,对学生进行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主要有以下课:《女娲补天》、《称象》。如《称象》一课,则教育学生遇事沉着冷静,善于思考的能力。

第九,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这一类课文很多,如《歌唱二小放牛郎》,还有《歌声》、《江凡》等。

从以上9组分类中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渗透德育功能,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一幅插图对于不同的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德育功效。

二、 抓住教材中的德育要点

教师需要抓住教材中的德育要点,然后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教育。抓要点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从“兴趣”的内容来抓德育要点

教育者要善于把握和挖掘课文中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品德教育。如《称象》一课,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在所有人都在为称象烦恼时,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然后沿着水面,在船弦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这也会激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外,《不懂就问》《字典大楼》等许多课文,都会使小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有利于教育者实施德育。

(二)从“情感”的内容来抓德育要点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情感陶冶是极其重要方面。如《妈妈的爱》一课,抓住情感点,适当点拨,能激起小学生的感恩之心。又如《瀑布》一课,图文结合有身临其境之感,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青山绿水,小朋友在室外游玩,都能激起小学生的愉快情感。

(三)从 “智慧”的内容来抓德育要点

培养小学生积极进取、刻苦认真的学习态度,形成专心细心等学习习惯。如《江凡》一课,仅仅只有十岁的江凡面对大火,沉着冷静,在凶凶大火中勇敢的打开楼门,成功的救了三十多位邻居。还有《称象》一课曹冲的聪明等等,都有利于增长学生的智慧,进而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四)从“审美”的内容来抓德育要点

美和德是紧密相联的,真善美往往是同时在语文中出现的。美的语言、美的情感、美的行为、美的理想追求,在语文教材中很多。

(五)从“树志向”的内容来抓德育要点

让学生有理想、有抱负,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小学德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教者要善于抓住教材中志向明显的内容,对学生适当进行激励。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课中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成为后来人学习的榜样,激励小学生奋发向上,立志报国。

(六)从“哲理”的内容来抓德育要点

“文以载道”,可以说,每篇课文都包含着一些道理,都能给小学生有益的启迪。如《我必须去》、《歌唱二小放牛郎》、《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等。

三、 德育渗透的途径

抓住兴趣、情感、智慧、审美、志向、哲理这六点,德育要点是不难确定的。教师摆正了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关键位置,明确了教材中的德育要点之后,在课堂教学中,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最大化德育渗透。

(一)适度灌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因小学生的政治知识有限,有一些德育内容,有一些也需要采取灌输的方式,达到育人的目的。[2]如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中涉及到的孙中山、、等伟大人物的名字,解释时,应当扩展一些学生不知道而又必须掌握的知识。事件包括“我必须去”、“小山羊和小灰兔”等课文。当学完一课之后,让学生牢记这一课通过什么景物,什么事件,抒发了什么感情,说明了什么道理等。这种学习不单“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内化为学生的行为规范,强化他们应当怎样做人。

(二)潜移默化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方法是潜移默化、综合渗透。如《看瓜》一课有“方便”一词,用这一词造句练习中,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品质。《妈妈的爱》一课“批评”、“责备”等词的运用,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此外,诸如故事情节的分析等等,使小学生潜移默化地受教育也是最普遍的方式。

(三)创设情境

这种方法可以说是潜移默化法的延仲、扩展。主要是创设一个愉快的教学气氛和环境。[3]如韵律的诗词,优美抒情的文章等等。另一个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强化效果。如一些看图学文课,语文知识落实的同时,也落实了德育任务。

(四)预习领悟

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者适当引导学生自学,预习语文知识的时候,领略其思想品德意蕴。让学生课前预习,领悟德育范围;课中认真听讲,领略德育要点;课后复习,观范品德行为。

(五)实际体验

思想品德约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自我领悟和内心体验。[4]虽然,小学生六洲冷界观、人生观尚未成熟,但是,不等于他们缺乏自我意识。让小学生接触实际,尽量缩短课文内容与他们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小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受到的枚育会更深刻。语文教学内容为丰富多彩,决定着其德育方法的灵活多样。实际教学中,一堂课往往是多法交织的。充分展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功能,也远远不止这5种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太平.德育功能・德育价值・德育目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6.

[2]檀传宝.德育功能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1999-05.

[3]高 雅.我国小学德育目标变迁研究:1978-2008[N].华中科技大学.2011-01.

[4]朱清.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N].上海师范大学.2011-03.

(作者简介:甘肃省靖远县五合乡中心小学,甘肃 白银 730614)

(上接第123页)

卷》引书材料的文献学价值。何茹在《与的比较研究》(2008)中,从成书过程、版本收字、内容、价值地位等方面对《玉篇》和《类篇》的异同进行了探究。徐前师在《引考》(2009)中,以《原本玉篇》所引《论语》与今本《论语》作比对,简要考论其歧义现象,并指出歧义形成的原因。朴素慧在《原本于的补苴价值》(2011)中,研究了原本《玉篇》补苴《汉语大字典》的书证疏误、释义疏误和辞书引用疏误。

综上所述,《玉篇》在文字、音韵、与其它文献的关联研究等方面研究的比较透彻,在版本流传、整理校勘等方面研究得比较多,但是并不充分,在价值影响、编纂体例等类似的专题研究方面相对来说则比较薄弱,不成系统。但是这一系列的研究都属于“形下”的范畴,几乎没有触及《玉篇》编纂思想等“行上”范畴的研究。而编纂思想是编纂活动的灵魂,是编纂者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编纂观念。辞书编纂思想一经形成,将直接影响着辞书的编纂体例、编纂方法和编纂风格,决定辞书的品质优劣和价值大小。因此《玉篇》的编纂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学者们的努力,来填补这个研究方向的空白。总之,《玉篇》是中国语言学史上可以与《说文》比肩的一部宏伟巨著,还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继续研究和挖掘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建裕.《玉篇校释》简评[J].平顶山师专学报,1998(13):47-48.

[2]周若虹.原本《玉篇》残卷顾野王案语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6:4.

[3]张艳洁.宋本《玉篇》收字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7.

[4](梁)顾野王.原本玉篇残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本范文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