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学随笔范文

时间:2023-03-04 23:06:53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自我突破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5-0102—02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目前人们已达成共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如何是制约课程改革能否有效进行的主要因素。为此,教育管理部门和中小学校都在采取措施以优化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调动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笔者是从事农村基础教育教学的教师。根据笔者的研究和亲身体验,笔者认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他们在其专业成长过程中必须设法实现自我突破:从盲目随意地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向科学合理地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突破,从只注重教法研究向同时也注重研究学法与学法指导突破,从任务式的低效阅读向有针对性的专业阅读突破,从浅层次的教育随笔的撰写向系统探索的教育论文的写作突破。

一、自我认知的突破:科学而明确的发展目标定位

前段时间,我们在走访我们学校所在地区部分乡镇和市级名师培养对象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在其专业成长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困惑,其中最大的困惑就是对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与途径觉得不好把握。

现状:缺乏科学而明确的发展目标。目前,许多稍有资历的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均已进入了自己的职业倦怠期或困惑期。他们对教学内容已比较熟悉,教学方式基本定型,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也已走入“高原期”。多数中老年教师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在精力和观念上已比不上年轻教师,因而只求平稳,不求创新,仅凭感觉来对待自己的专业发展。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热情比较高,但对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中应走的路径却感到比较迷茫,即不知道该从哪里做起,不知道怎样做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突破:专业发展目标的科学定位。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专家和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都已有较多的研究,认为教育思想、教育智慧、专业精神和专业人格是骨干教师应具备的四大素养;价值观引领下的教育理念与专业精神的不断重构与塑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定向;基于广泛学习的专业和非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基;建立在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的教育智慧的不断提升,是教师走向卓越和优异的催化剂。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目的是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引领学生科学而高效地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生命的质量,提高自己服务社会的意识。据此,笔者认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他们专业发展的目标应是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引导和服务学生健康和谐成长”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定位于学习多少教育理论、阅读多少专业书籍、撰写多少教育随笔等。

二、研究方向的突破:着重研究高效学法与学法指导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农村中小学教师致力于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这不仅会制约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进展,也会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

现状:过多地关注教学方法的研究。在调研中我们发展,目前多数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理解新课程内容、如何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运用多媒体来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等方面。他们关注较多的是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是教学方式的选择、运用以及对教学结果的评估,而对如何科学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方面的探索则较少。

突破:多层面地探索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对所学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指导与训练。应设法使不同年龄、有不同性格特点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都能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1)应重视学习观念培养的研究,引导学生体味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学习是一种享受,学习就是快乐成长,学习过程就是良好品行的修炼过程,学习过程就是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过程,学习就是不断地提高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监控能力的过程,学习也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的过程……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一个首要课题就是要研究如何将上述观念渗透到自己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从而提高自己育人的能力和育人的效果。2)要重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引导学生自觉而高效地学习。首先,应重视培养学生明白学习的基本程序: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一自主学习新知一遇到困难求助老师或同学一回顾、总结和提炼一复习一练习与巩固。学习过程中离不开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己对自己的超越,所以要引导学生使之具备自我监控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对制订学习计划和对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这两个环节的指导与训练。每个学期中的各门课程在每一个月、每一周、每一天乃至每一节课应该如何进行安排,应该如何按计划有序地进行学习,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回顾与巩固等,都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必备能力。其次,应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帮助他们在交流中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以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3)重视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培养,引导学生提高自己学习的品质。学生学习的品质主要是指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理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对各年龄段的学生各应具备什么样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有所认识,应积极探索有效培养这些能力和习惯的方法和途径;应认真研究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下学生的哪些能力与习惯得到了有效的培养,而哪些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却长期地被忽视;要分析哪些能力与习惯是学生在前一个学段所缺乏的,哪些能力与习惯是在后一个学段需要予以巩固和提高的;要探索如何将这些能力和习惯加以细化,从而可以被运用到对学生的考评之中去的办法。

三、专业阅读上的突破:结合教育教学研究的高效阅读

教师的专业阅读无疑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保证。但是,当前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阅读的效果还很不理想,原因是他们缺乏高效阅读的策略。

现状:任务式阅读的实效性不佳。目前,不少农村中小学在对教师的培养、管理与考核中都把专业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并且常见的措施是给教师规定要阅读的书目和阅读的时间,要求教师要摘抄、要写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甚至这种笔记或心得体会还有字数上的要求。这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初期能起到促使教师多读书的作用,但在教师专业成长的中后期,效果却并不理想。调研中我们发现,一方面,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老龄化和结构性缺编状况严重,多数教师不得不同时肩负多门课程的教学或班级管理的任务。再加上批改作业、加上要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进行辅导和处理家务,所以真正能够静下心来进行专业阅读的时间和精力就是十分有限的。另一方面,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少教师要么兴趣不浓,应付了事;要么效率不高,将完成阅读任务当成了一种负担。因此,总的来说,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阅读并没有起到助推他们的专业成长的作用。

突破:结合学法研究进行高效阅读。笔者建议,农村中小学教师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阅读、由点带面式的阅读和整体回顾式的阅读等阅读策略。1)应结合研究进行重点阅读。在农村中小学,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对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研究、对学生思维品质的研究、对学生动手意识与动手能力的培养的研究、对如何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研究、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研究、对如何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责任感的研究等,都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新课改前沿的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教师对相关概念的把握、对于他们的研究方案的制定、对于他们的实际的研究工作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如果他们的专业阅读能够根据研究的需要而进行,那就不仅可以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阅读的效果。2)应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进行阅读。可以结合工作与自己的实际先阅读那些自己最感兴趣的或者最有借鉴或参考价值的书籍或材料。要认真阅读,深入思考,并设法把它运用到自己对学生的教育与教学之中去。随着阅读量的增多,自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就会加深,阅读的欲望也会进一步增强,阅读的层次自然也会逐步提高。3)应采用整体回顾的方法进行阅读。传统的阅读是将要阅读的材料从前到后顺次地进行阅读。这种阅读方法,速度比较慢,提取关键信息的效果也较差。整体回顾法要求教师在阅读某些内容时要从目录或标题人手,先阅读和理解其整体框架,然后再阅读其中各部分的内容。当各部分的内容都阅读完以后,还要回头对其中的重点再进行梳理。这种阅读方法很适合成年人,适合教师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阅读内容进行理解和把握,有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地阅读和掌握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

四、专业写作上的突破:撰写实践探索的科研论文

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教学反思、校本教研、网络研修、课题研究等都离不开专业写作。农村中小学教师无论是写作兴趣、写作习惯还是写作能力,相对都比较要差些。因此,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必须设法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写作水平也是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加快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现状:教育随笔的撰写中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为了提升教师课程执行的能力、教学创新的能力和综合素养,目前一些农村中小学都在设法引领教师形成一种撰写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的习惯。但是,通过研读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我们发现,他们的教学反思或教育随笔中较普遍地存在着材料比较零碎、缺少分析、理性思考欠缺和内容不够系统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缘于他们教育生活的局限性,也缘于他们学习不够。一方面,他们的工作条件相对较差,而工作量又相对偏大,所以可供他们用以思考和写作的时间和精力当然就不够。另一方面,学校开展的对教师进行的科研论文写作的指导和训练也不够,教师的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没有得到较有效的培训。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教师 教学反思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86-01

从古至今我们人类就有自我反省,有自己认识自己的一种意识,也就是一种反思的写照。而作为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教学反思是极其重要的,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个常提不衰的观点,在各种期刊和硕博论文上每年都会出现有关教师教学反思的文章。美国的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从这个公式中不难看出,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作用。

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更是不可或缺的,作为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学,如何进行班级管理,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都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段的孩子身心发展是比较快的,是成长的重要时期。教师只有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

一、有关反思的相关概念

(一)反思。通过查阅新华字典得知:反思是思考过去的经验,从中总结经验教训。笔者认为反思就是思考过去的事件,自己当时的表现,是一种思维活动,在这种思维活动中总结经验,批判错误,得出新的解决方案的过程。

(二)教学反思。关于教学反思,我国学者给出了很多不同的观点,通过对学者观点的总结。笔者认为教学反思是大脑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作为思考的对象,审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课堂教学实施的情况,学生在教师组织的教学中的反应,以及对教学评价等整体性的回顾,并从中总结自己的经验与不足,在下一次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提升的循环往复的一种行为。

二、小学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意识里不接受反思。有些教师对反思的认识不足,少数教师认为反思没有必要性,只要教学取得相应的效果,反思对于教师来说并不是很重要。在教学设计关于反思的部分有些是应付检查,寥寥写上几笔,有些甚至检查时才会补写,在实习过程中就听见有教师说“最不愿意写的就是反思,课还没教‘热乎’,就开始反思”等一些不愿反思的类似话语,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反思的认识非常淡薄,存在不愿意反思的教学情绪。反思对于小学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组成部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教师对反思的认识不清晰,思想上没有达到一种认同,没有形成反思意识。

(二)教师不会反思,反思层面浅显。反思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没有对为什么要反思,如何进行反思,反思将要达到什么效果形成清醒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都有反思活动,只是有些教师对自己行为和反思没有一定的意识,没有发现反思这种隐性资源。反思方式比较单一浅显,虽对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但是没有改进的意见;对学生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纠正,但是没有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在尝试解决无果的情况下,从而放弃某些促使学生改进的行为出现,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反思。

(三)被动反思,缺少自我提升的意识。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与进步是心理内在的一种需要,具备这种自我要求进步的内在驱力才能使自己具有不断发展的动力。小学教师的成长,应该是自身要有发展的意识。在教学中会出现一些有悖于自己教学初衷的情况,这时教师应该抓住反思的良好契机。有些教师认为小学教师无非是备好课,组织好课堂教学,年复一年的重复着机械的劳动,这种思想上不求进步的现象,自然会影响到反思意识的形成。而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课改的要求,进行的反思势必会流于形式,从而降低教师教学反思的实效性。

三、小学教师教学反思改进策略

(一)自觉养成反思意识,不断强化。小学教师应该具有反思的意识,在心理上应该对反思形成一种认同,进而自觉养成反思意识,并且将这种反思意识内化为一种教学素养。在教学行为发生前,教学行为进行时,教学行为结束后时刻有一种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心理意识。

1.认识反思的重要性。教师自我不断进行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成长的过程。教师要认识到,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思考,不是为完成某项教学规定,某种教学的任务,而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有了心理上的认同,在开展的反思活动中,才能更有效。反思是自己站在一个比原来更高的层次上反观自己教学中的某些行为,能对自己所发生的教学活动有新的认识。

2.将反思行为深化。教师在上课时或课后写反思随笔,在有这种行为的基础上,把随笔誊写在一个固定的反思本子上,并对一个或者几个问题进行持续的反思,将多次反思的结果整合深化,并且在相关学科,例如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的理论支撑下进行整合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达到一种深层次的反思。

(二)多读书,间接经验的运用。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书籍对于教师来说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小学教师多读书,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其一生都是有益处的。在读书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有经验人的一些关于教学经验的总结,教师读书之后,会不自觉地反观自己教学中类似的情况,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和书中作者的观点进行对比,无形中促进反思意识的形成。

(三) 教师教学反思应学会合作借鉴。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会反思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学习他人优点、勇于接受他人批评、心胸豁达的人,我们要有开阔的胸襟向专家、其他同行的人开放自己的课堂。听取专家的指导,同行的意见,走进同行的课堂,用旁观者的眼睛去审视一节课,从而迁移到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接受别人走进自己的课堂,不应固步自封地将自己的教室关的紧紧的,能够及时地向同行请教自己教学的优点与不足,并且用平和批判的心情去看待他人提出的建议,做到更好的改进。教师的教学反思要形成一种反思意思,内化为自己的教学品质。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P7-35.

[2]闫艳.对小学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 2006(02),P31-35.

[3]陈晓娟.教师教学反思的价值探讨[J].教育探索2004(10),P111-113.

[4]吴永凯.试论反思理论与反思型教师的培养[J].教育与管理.2011(06),P40-42.

作者简介:

邵保芬(1988-)女,研究生,小学教育专业。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途径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02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9.013

学校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是国家和省市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之一。所谓的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那么,怎样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呢?

一、读书学习

(一)向书本学习

学习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每个教师都是从学习中成长起来的,我们要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要会学习。教师应多阅读一些教育教学杂志,借此了解教育教学的前沿思想,紧跟课程改革的形式,学习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对教育教学专著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学习,可以系统地了解作者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思想,借鉴作者的教学经验,把我们的点滴学习融会贯通。

(二)向他人的课堂学习

看课是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之外的一种经常性的学习途径,这种途径实用性强,效果明显。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当然看课后要积极思考,研讨交流,吸取优点,发现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

(三)岗位拜师

岗位拜师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每个学校都有一部分学科带头人、名师、骨干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就能带动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优秀教师。同时,岗位拜师又是一个共同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师徒间在互相看课、相互交流、思想碰撞中会学习对方的优点,在徒弟成长的同时,师傅也提高了自己的指导水平。

二、校本研究

实践证明,校本研究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论是小课题研究还是集体备课、同课异构课都对教师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前期的准备、实施,到结束后的总结、反思,使他们收获很大。

(一)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是一项有效的校本教研形式。如我校以往一次备课选择一个单元的内容,由于内容多不能面面俱到,像走马观花。后来在一个单元中只选择一两课重点的、有代表性的内容。主备的教师备出详细的教案,提出自己的见解,其他教师先期进行认真思考,研讨时重点研讨这两课,经过补充、修改就形成了两节精品教案,这对主备人和其他教师而言都是一个提高。

(二)各种公开课

各种公开课是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哪位教师上的公开课多,哪位教师就成长得快。有人说公开课是对老师的一种折磨,其实是对老师的一种磨练,人的能力就是在磨练中形成的。具体来说,公开课可分两类。一是校外公开课。这些课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一节课,所有同科老师都要参与,甚至学校还会组建一个专家团队,精心打造这一节课。这样教师就会采百家之长,尤其是专家的长处,使上课教师快速成长。二是校内公开课。这些课一般都要经过反复的设计、推敲、试讲,进行多次修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教师就在这个打造公开课的过程中打造了自己。

(三)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接受新信息、新方法、新知识,从而开阔视野,补充能量,完善素质,实现了教师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教师成为研究者,也意味着教师不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旁观者,他们在实践中进行研究,产生了对教学活动的理性认识,从而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修正、改进,使专业能力不断提高。如我校已有多项课题获省市区奖励,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占到了大多数,他们都在课题研究中获益了。

三、个人发展规划

(一)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制定

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也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措施,是激发教师内在动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必须学会设计、规划自己的发展,确定奋斗的目标,并用这个目标来引导自我发展,激励自我发展,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

(二)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

专业成长档案袋可以记录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长经历,记录教师的成功,从而激励教师不断进取。同时,教师也可以此促进自己不断反思,客观评价自己。此外,专业成长记录袋也可以展示教师的成绩,展示教师取得成绩的过程,从而促使他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

四、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叶澜教授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地位。一位教师,即使是一位名师,他的教学过程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率,就能很好地纠正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中的失误,形成独到的、创造性的观点,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一)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尤为重要,它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和思考,教师课后要及时反思备课是否充分,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效果如何,同时及时发现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育随笔

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可以把处理问题的过程写成教育故事,总结自己的处理方法,成败得失,也可以把自己的感悟、收获随手记下来。这样,天长日久,就会积累丰富的经验。同样,随笔写多了,教师的写作能力就会明显提升,教学经验就会不断丰富,教学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我们必须构建学习型校园,让学校成为培养优秀教师的摇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秀华.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探索――以重庆市南岸区小学教师为例[D].西南大学,2008(04).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师发展;教师教研;有效教研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03-0058-03

中小学教师的教研,是指教师根据已有的经验,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的活动。中小学教师的教研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实实在在的有效性研究。因此,中学教师的教育科研不必苛求“上天” (高) “人地”(深),只需真实、亲切、有效,“赤足走在田埂上”。如此,才能避短而扬长,使中小学一线教师敢于、乐于并善于一走“幸福之路”。教研应成为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内化为教师成长的自觉行动,成为教师的生存常态。

一、备课与课堂是中小学教师有效性教研的立足点

“课”与“课堂”是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所。平凡源于此,创造亦源于此。如何在“课”中体现教研的成果,提高课堂实效,如何让“课堂”生成教学的智慧,培养研究品质,也许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线教育科研课题。

(一)备课是中小学教师有效性教研的主要内容特级教师于漪的成长经历足以证明,备课其实是中小学一线教师最经济、最有效也最具特色的教研方式。于漪“三次备课出名师”的总结,先“无他”备课(不用任何参考资料),再“有他”备课(大量参阅相关资料),最后反思性备课(上过课后作修正性备课),[’在解构与建构过程中,平凡的备课质变为亲切的研究。这是名副其实的学科研究,是扎根田野的现场研究,是生动活泼的教学研究。这样的研究,无疑是最有效的教研,这样的备课成果,无疑是最漂亮的教研论文。

笔者认为,从教学研究的角度再认识备课,我们应该重点研究如下一些问题:如何从学科知识教学转换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科能力教学;如何从机械地“教教材”转变为自主地开发教材“用教材教”;如何从课时目标的制订进一步拓展到总体目标、主题目标、单元目标的系列设计;如何从展示教师的教学技巧转变为提供学生发展的机会;如何从简单的案头备课转变为生成的教学设计;如何从教师组织活动转变为师生多向互动等。其实,这就是一些最好的有效性教研的课题。

(二)课堂是中小学教师有效性教研的呈现方式

中小学教师的教研成果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其课堂。一方面,我们要看教师的教研成果与思想是否体现于课堂。现实生活中,常常见到有一些教师的论文写得很漂亮,公开发表的也不少,名气也很大,但其课堂教学却又是另外一套,课堂教学效果也很不尽人意,教研论文就是纸上谈兵。可以肯定,这些教师的教研就不是有效的。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带着问题研究的意识进行教学,一边教学一边发现问题,然后发挥教学机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使问题得到妥善的处理,而且也使自己的研究能力得到一次锻炼,还可以从中培养出新的教研因子。很多在教研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教师的经验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单调重复的操作,也不是艰苦乏味的劳作,而是教学研究成果的有力呈现,是充满激情的革新与创作。

“教”的过程就是“研”的过程,就是按照规律、按照理论假设实施的过程;“研”的过程就是“教”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实践过程,验证教研效能的过程,完善并提高教学效果的过程。“教”与“研”本来就是天衣无缝融为一体的。它们互为因果,推动着教学工作的发展,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如果只有“教”,没有有效的“研”,或者只有“研”,没有体现“研”的“教”,工作都是残缺的或者说是非常不完美的。

二、教育叙事是中小学教师有效性教研的重要表达方式

教育叙事,就是讲叙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的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表达自身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与解释。讲故事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对自己亲历的教育生活进行观照、反思、寻求意义的过程。广大中小学教师又是故事发生发展的主人公之一,毫无疑问,讲故事的过程更是一个有效性教研成果的表达过程。教育叙事,让我们把生活中偶然的教育事件历史化,把平凡的教育生活琐事意义化,把过去的教育经历永恒化。因此,教育叙事的形式应该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有效f生教研的重要表达方式。

在概念上。我们恐怕对这一新颖的教育研究方法还比较陌生,但是实际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已经在无意识地将这种教育研究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科研之中。很多教师开始主动运用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作为教师校本培训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有关“道德叙事”“教学叙事”“教师生活叙事”的概念不断被人们提起,中小学教师倾诉自己的教育故事,表达自己教学体验的热情日益高涨。许多中小学要求教师每周或每学期通过叙事的方式撰写教学笔记、案例,或发表于校园网,或结集出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各科教学类杂志大都开辟了诸如“备课笔记”“听课随笔”“教学随笔”“心灵茶肆”或者是“教学叙事”等栏目,发表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教育叙事研究论文,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有效性教研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与导向。 但要注意的是,教育叙事又不同于一般性的讲故事。它要求作为叙事者的教师并不只是单纯地讲述自己的教育经历,而是在一种理性的参与之中对教育生活作出有意义的梳理与提炼。教师在叙事研究的分析与总结中,经常出现两类问题:一是就故事说故事,讲完故事不去揭示故事中的理论;二是借用一般教育和教学原理,从很宏大和高远的层面进行总结,使得结论脱离了故事本身,显得空洞无力。这就需要教师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提高叙事研究中的分析能力。一是要有理论总结的意识。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是繁忙的、具体的、琐碎的。教师要善于把感性的经验变成理性的思考。教师不仅要使自己明白做了什么,同时还要让自己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从而在教学中找到自己,增强自信和对教学的拥有感。通过理论总结,教师发现、检验并不断改变引导自己活动的理论,以促进自身深层的和有意义的改变。二是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作为教师,不但要善于捕捉课堂上有价值的问题,还要善于分析问题的根源,即学生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应该如何有效解决。带着这个问题意识, “叙”的虽然是已经发生的事,思考的却是教育的“未来”,写出的却是“有效的”教研论文。在教师叙事研究中经常出现“小证据大结论”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研中一定要牢记结论与故事的关系,犹如骨肉关系,结论来自于故事,是对故事的概括总结,两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

割的;一定要牢记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教研并不是高谈阔论,而是具体实践问题的解决方式。

三、教学反思应成为中小学教师有效性教研的自觉行为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反思被视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教育反思也是传统教研方式的创新,是形成研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它以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为反思对象,通过前瞻性、批判性的反思来剖析、矫正和完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合理的行为和理念,不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认识。反思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教研的过程。

实际上,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反思。但究竟应该怎样反思?怎样从反思中不断获得有效性的教学研究?笔者想结合自己的体会强调如下二方面。

第一,反思教学实施与教学设计的差异性。尽管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都会对教学活动进行预先设计,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调整、修正或改变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因此,在教学之后,我们就应该要对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与预先设计的方案进行全面比较,找出差异,总结体会,对课堂上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材处理的合适性、教学方法的针对性、教学手段的有效性等方面作客观的评价,对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教学容量是否适度、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设想等方面作准确的分析与反思。其实,这也是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获取有效性教研因子的重要路径。

第二,反思并制订再教设计方案。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就是在过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研究设计出再教方案实施教学的过程,是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再设计―教学再实施的多次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每一节课后,都应对自己的教学情况静心反思。教师一方面,要总结自己教学的经验与教训,看看教材组织、教学内容、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思维训练、教学创新等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另一方面,要摸索教学的规律,根据这一节课的反馈信息和教学体会,对教学情况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修订教学方案,写出再教设计。例如,北京市历史特级教师李明赞在第一次讲授《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内容时,先给学生展示胡适写的第一首白话文诗《蝴蝶》,学生听了很不以为然,觉得语言贫乏,内容简单,没有起到好的教学效果。李老师经过认真反思后,制定了再教设计方案,在第二次授课时,先板书题目“蝴蝶”,要求学生用文言文写作,然后再展示胡适的诗《蝴蝶》及其他诗作,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反思是教学实践中一个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是新的教学实践的开始。只要我们对教学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反思,一定能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学的认识,发展教学实践智慧,在“反思―实践一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四、阅读是中小学教师有效性教研的可靠保障

阅读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信念,阅读是教师的生命所在,阅读的力量就是教师的力量。阅读,也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对于阅读的重要性,广大中小学教师是不会表示怀疑的。但是,对于阅读与教研的关系,一些教师也许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一方面,阅读是中小学教师有效性教研的可靠保障。要使自己的教研成果走在研究的最前沿,务实有效且又不流于平淡与肤浅,就必须广泛阅读,全面深入了解各科教研的动态;另一方面,有效性教研也能更好地驱动教师阅读,要使自己不断进行有效性教研,就必须广泛阅读,勤读多思。

这里面,就有一个如何阅读的问题。关于这一点,已有过很多的论述。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的阅读可以分为专业素养阅读和公共阅读两个方面。

教师专业素养阅读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介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书籍,这是最高层次,如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等。第二层次是介绍教育教学理论的书籍,这是中间层次,如各科课程与教学论方面的书籍。上述书籍的阅读,可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有效性教研提供方向性的保障。对于这类书籍,教师的阅读要“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第三层次是各科专业知识的书籍以及各科教学专业杂志,这是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这类书籍和杂志,教师应有计划、有重点地读,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读。这样,教师既能够满足专业修养的需要,也能从中不断获得有效性教研的因子。

教师公共阅读的要求是通过阅读除上述书籍以外的人文书籍,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底线要求是及时了解天下大事,了解社会中的主流民意、主流观点,面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教师要能够理智地作出准确的判断。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从深层次来看,与教师阅读量太少,甚至没有阅读量有很大关系。很多教师除了教材、教参和习题以外几乎不看其他书籍,还有一些教师的教研文章观点陈旧,缺少创意,可读性不强。许多在教研方面卓有成效的教师的经验证明:只有勤读多思,才能明睿通达。因此,跳出题海,走进书海恐怕是教师提升自己的最佳选择。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师发展;教师教研;有效教研

中小学教师的教研,是指教师根据已有的经验,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的活动。中小学教师的教研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实实在在的有效性研究。因此,中学教师的教育科研不必苛求“上天” (高) “人地”(深),只需真实、亲切、有效,“赤足走在田埂上”。如此,才能避短而扬长,使中小学一线教师敢于、乐于并善于一走“幸福之路”。教研应成为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内化为教师成长的自觉行动,成为教师的生存常态。

一、备课与课堂是中小学教师有效性教研的立足点

“课”与“课堂”是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所。平凡源于此,创造亦源于此。如何在“课”中体现教研的成果,提高课堂实效,如何让“课堂”生成教学的智慧,培养研究品质,也许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线教育科研课题。

(一)备课是中小学教师有效性教研的主要内容特级教师于漪的成长经历足以证明,备课其实是中小学一线教师最经济、最有效也最具特色的教研方式。于漪“三次备课出名师”的总结,先“无他”备课(不用任何参考资料),再“有他”备课(大量参阅相关资料),最后反思性备课(上过课后作修正性备课),[’在解构与建构过程中,平凡的备课质变为亲切的研究。这是名副其实的学科研究,是扎根田野的现场研究,是生动活泼的教学研究。这样的研究,无疑是最有效的教研,这样的备课成果,无疑是最漂亮的教研论文。

笔者认为,从教学研究的角度再认识备课,我们应该重点研究如下一些问题:如何从学科知识教学转换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科能力教学;如何从机械地“教教材”转变为自主地开发教材“用教材教”;如何从课时目标的制订进一步拓展到总体目标、主题目标、单元目标的系列设计;如何从展示教师的教学技巧转变为提供学生发展的机会;如何从简单的案头备课转变为生成的教学设计;如何从教师组织活动转变为师生多向互动等。其实,这就是一些最好的有效性教研的课题。

(二)课堂是中小学教师有效性教研的呈现方式

中小学教师的教研成果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其课堂。一方面,我们要看教师的教研成果与思想是否体现于课堂。现实生活中,常常见到有一些教师的论文写得很漂亮,公开发表的也不少,名气也很大,但其课堂教学却又是另外一套,课堂教学效果也很不尽人意,教研论文就是纸上谈兵。可以肯定,这些教师的教研就不是有效的。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带着问题研究的意识进行教学,一边教学一边发现问题,然后发挥教学机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使问题得到妥善的处理,而且也使自己的研究能力得到一次锻炼,还可以从中培养出新的教研因子。很多在教研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教师的经验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单调重复的操作,也不是艰苦乏味的劳作,而是教学研究成果的有力呈现,是充满激情的革新与创作。

“教”的过程就是“研”的过程,就是按照规律、按照理论假设实施的过程;“研”的过程就是“教”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实践过程,验证教研效能的过程,完善并提高教学效果的过程。“教”与“研”本来就是天衣无缝融为一体的。它们互为因果,推动着教学工作的发展,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如果只有“教”,没有有效的“研”,或者只有“研”,没有体现“研”的“教”,工作都是残缺的或者说是非常不完美的。

二、教育叙事是中小学教师有效性教研的重要表达方式

教育叙事,就是讲叙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的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表达自身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与解释。讲故事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对自己亲历的教育生活进行观照、反思、寻求意义的过程。广大中小学教师又是故事发生发展的主人公之一,毫无疑问,讲故事的过程更是一个有效性教研成果的表达过程。教育叙事,让我们把生活中偶然的教育事件历史化,把平凡的教育生活琐事意义化,把过去的教育经历永恒化。因此,教育叙事的形式应该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有效f生教研的重要表达方式。

在概念上。我们恐怕对这一新颖的教育研究方法还比较陌生,但是实际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已经在无意识地将这种教育研究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科研之中。很多教师开始主动运用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作为教师校本培训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有关“道德叙事”“教学叙事”“教师生活叙事”的概念不断被人们提起,中小学教师倾诉自己的教育故事,表达自己教学体验的热情日益高涨。许多中小学要求教师每周或每学期通过叙事的方式撰写教学笔记、案例,或发表于校园网,或结集出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各科教学类杂志大都开辟了诸如“备课笔记”“听课随笔”“教学随笔”“心灵茶肆”或者是“教学叙事”等栏目,发表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教育叙事研究论文,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有效性教研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与导向。 但要注意的是,教育叙事又不同于一般性的讲故事。它要求作为叙事者的教师并不只是单纯地讲述自己的教育经历,而是在一种理性的参与之中对教育生活作出有意义的梳理与提炼。教师在叙事研究的分析与总结中,经常出现两类问题:一是就故事说故事,讲完故事不去揭示故事中的理论;二是借用一般教育和教学原理,从很宏大和高远的层面进行总结,使得结论脱离了故事本身,显得空洞无力。这就需要教师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提高叙事研究中的分析能力。一是要有理论总结的意识。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是繁忙的、具体的、琐碎的。教师要善于把感性的经验变成理性的思考。教师不仅要使自己明白做了什么,同时还要让自己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从而在教学中找到自己,增强自信和对教学的拥有感。通过理论总结,教师发现、检验并不断改变引导自己活动的理论,以促进自身深层的和有意义的改变。二是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作为教师,不但要善于捕捉课堂上有价值的问题,还要善于分析问题的根源,即学生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应该如何有效解决。带着这个问题意识, “叙”的虽然是已经发生的事,思考的却是教育的“未来”,写出的却是“有效的”教研论文。在教师叙事研究中经常出现“小证据大结论”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研中一定要牢记结论与故事的关系,犹如骨肉关系,结论来自于故事,是对故事的概括总结,两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一定要牢记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教研并不是高谈阔论,而是具体实践问题的解决方式。

三、教学反思应成为中小学教师有效性教研的自觉行为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反思被视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教育反思也是传统教研方式的创新,是形成研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它以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为反思对象,通过前瞻性、批判性的反思来剖析、矫正和完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合理的行为和理念,不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认识。反思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教研的过程。

实际上,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反思。但究竟应该怎样反思?怎样从反思中不断获得有效性的教学研究?笔者想结合自己的体会强调如下二方面。

第一,反思教学实施与教学设计的差异性。尽管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都会对教学活动进行预先设计,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调整、修正或改变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因此,在教学之后,我们就应该要对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与预先设计的方案进行全面比较,找出差异,总结体会,对课堂上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材处理的合适性、教学方法的针对性、教学手段的有效性等方面作客观的评价,对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教学容量是否适度、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设想等方面作准确的分析与反思。其实,这也是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获取有效性教研因子的重要路径。

第二,反思并制订再教设计方案。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就是在过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研究设计出再教方案实施教学的过程,是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再设计—教学再实施的多次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每一节课后,都应对自己的教学情况静心反思。教师一方面,要总结自己教学的经验与教训,看看教材组织、教学内容、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思维训练、教学创新等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另一方面,要摸索教学的规律,根据这一节课的反馈信息和教学体会,对教学情况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修订教学方案,写出再教设计。例如,北京市历史特级教师李明赞在第一次讲授《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内容时,先给学生展示胡适写的第一首白话文诗《蝴蝶》,学生听了很不以为然,觉得语言贫乏,内容简单,没有起到好的教学效果。李老师经过认真反思后,制定了再教设计方案,在第二次授课时,先板书题目“蝴蝶”,要求学生用文言文写作,然后再展示胡适的诗《蝴蝶》及其他诗作,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反思是教学实践中一个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是新的教学实践的开始。只要我们对教学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反思,一定能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学的认识,发展教学实践智慧,在“反思—实践一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四、阅读是中小学教师有效性教研的可靠保障

阅读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信念,阅读是教师的生命所在,阅读的力量就是教师的力量。阅读,也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对于阅读的重要性,广大中小学教师是不会表示怀疑的。但是,对于阅读与教研的关系,一些教师也许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一方面,阅读是中小学教师有效性教研的可靠保障。要使自己的教研成果走在研究的最前沿,务实有效且又不流于平淡与肤浅,就必须广泛阅读,全面深入了解各科教研的动态;另一方面,有效性教研也能更好地驱动教师阅读,要使自己不断进行有效性教研,就必须广泛阅读,勤读多思。

这里面,就有一个如何阅读的问题。关于这一点,已有过很多的论述。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的阅读可以分为专业素养阅读和公共阅读两个方面。

教师专业素养阅读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介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书籍,这是最高层次,如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等。第二层次是介绍教育教学理论的书籍,这是中间层次,如各科课程与教学论方面的书籍。上述书籍的阅读,可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有效性教研提供方向性的保障。对于这类书籍,教师的阅读要“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第三层次是各科专业知识的书籍以及各科教学专业杂志,这是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这类书籍和杂志,教师应有计划、有重点地读,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读。这样,教师既能够满足专业修养的需要,也能从中不断获得有效性教研的因子。

教师公共阅读的要求是通过阅读除上述书籍以外的人文书籍,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底线要求是及时了解天下大事,了解社会中的主流民意、主流观点,面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教师要能够理智地作出准确的判断。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从深层次来看,与教师阅读量太少,甚至没有阅读量有很大关系。很多教师除了教材、教参和习题以外几乎不看其他书籍,还有一些教师的教研文章观点陈旧,缺少创意,可读性不强。许多在教研方面卓有成效的教师的经验证明:只有勤读多思,才能明睿通达。因此,跳出题海,走进书海恐怕是教师提升自己的最佳选择。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范文第6篇

【关键词】骨干教师;混合式;培训模式

梅州是山区,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特别是在教师培训模式建构方面跟不上时代需求。我们的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研能力突出,但在教师学力、创新意识、科研能力等方面亟待提升。针对这一现实,梅江区教师进修学校通过多年的培训实践,改变以“培训者为中心”的“灌输式”短期培训模式,结合全区开展的新课改工作,借鉴经验,加强实践,形成了具有山区特色的“面授+网络自主学习+挂点学校实践观摩(影子培训)”的混合式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

1.混合式培训模式的基本理念

“务实”是当代潮流,人们在寻找教育的出路时,更多地把目光投射在“实用”的理念上:强调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式,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真实性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作为培训机构,应当重视时代背景和发展的实际需求,重点突出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与积累;重视实践课程的设计、实施、监督和评价,通过专家和杰出名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完善骨干教师的实践操作行为,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2.混合式培训模式的主要内容

混合式培训模式是将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网络自主学习交流方式以及挂点名校观摩实践方式三方有机融合的一种教师培训模式。基于“实用”的理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当前课改的任务型教学、探索案例、校本教研、教学活动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个主题,采取理论讲座、在指导老师引领下开展的分组教学实践观摩活动、网络个人自主学习交流相结合等方式,强化了骨干教师的自主学习、经验交流,达到教学相长。

3.混合式培训模式的具体做法

我们的培训分为四个阶段:由专题讲座的理论引领开始,通过班级网络群开设论坛,进行自主、团体的学习和发帖跟帖讨论交流、引发对自己教改实践的系统思考,将骨干教师带入互动学习反思阶段;边读书(设置必读书目)边思考(做读书笔记)边尝试探索(写教学随笔、教学案例、反思);再通过开常态课、示范课的实践、观摩、从不同维度对同课异构的课堂进行观察、评价、研究,进入课堂教学改革的拓展阶段,最后通过微课程的方式进行成果交流展示。

教学实践观摩训练是混合式培训模式的核心。通过理论导师、实践指导老师和骨干教师的合作,有目的地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理性的观察和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的策略。

它一般包括课前准备、现场观察、课后分析、反思讨论四个步骤。它特别注重对参训教师的实践活动进行诊断,采取导师点评、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使骨干教师的专业化得到持续发展。做法是:(1)由小组成员采取同课异构方式,按理论导师提供的评估样本,首先通过网络交流、面对面小组活动,完成集体备课。(2)在现场观摩学习时,成员共同听课,并根据教学观察表记录课堂教学情况,形成自己的思考。课后讨论时,结合理论导师、指导老师,交流各自己的听课记录及感受,完善评估表的内容。这种在学中做、做中学的培训,对骨干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专注倾听、设计问题、引导思路、归纳意见、进行点评、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维持兴趣……这样既发展了他们的专业能力,又是对自身原有能力的一种肯定。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他们每人要完成一份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书,至少读一本书、写1000字读书笔记、一篇教学随笔、一篇感悟、开设一堂示范课,观课至少五节。

采用混合式培训模式进行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时,我们注重开发利用好教师进修学校、实践指导点学校(基地学校)、网络Q群和参训骨干教师自身四个平台,参考运用了国培计划中的“影子培训”模式的理念与一些措施,积极探索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

秉承着“实用”的理念,首先骨干教师按科目和年级分组,成员在5—6人,小组的建设有利于进行课题研修、跟岗实践、分享交流,参与体验,最大程度地让受训教师体验到“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我们的混合式培训模式,能使他们在网络上通过大集体(班级)、小集体(小组)、个人三个渠道,时刻接受导师的辅导。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使得学习过程可以持续地延续在学习之后的时间里,更有利于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

其次加强了进修学校和区内优质小学的联动,强化了四个方面的整合:一是将师资来源投射在一线教师身上。二是在区内优质小学选取教学示范点,聘请杰出的名师担任实践导师;三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自身和网络平台的综合作用,在集体备课、研课、同课异构实践观摩中利用网络空间进行互相交流,并在培训导师的指导下开展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提升实践水平,养成成长过程的“研究”的习惯。通过建统一的联动机制,实现教师培训资源的最大化开发利用。

4.混合式培训模式的反思

实践证明,混合式培训模式不仅能大大削减培训成本,而且能帮助骨干教师轻松、有效地学习。尽管具有那么多的优势,但面对着优秀的骨干教师,不仅需要我们强化培训导师的组织指导能力,而且需要加强面授、网络和挂点学校实践观摩三者的紧密配合和衔接,比如在集中面授时,理论导师要及时关注来自参训教师的新问题,对教师进行启发式提问、评论与分析,促进他们深入讨论和反思问题;在网络Q群平台学习,导师与参训骨干教师能够保证有足够的学习交流时间;在挂点学校实践观摩时,培训者在组织、时间安排、达成目标方面应有严格的计划安排和质量监督机制。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细节设计,就能真正发挥出混合式培训模式在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的巨大作用。 [科]

【参考文献】

[1]金彦红,郭绍青.基于网络的分级分层混合式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11).

[2]卢荷.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探索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9(08).

[3]王树洲.中小学骨干教师素质构成要素的研究[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4]方成智.论地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06).

[5]罗琴,廖诗艳.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教学反思角度[J].现代教育科学,2005(03).

[6]崔文.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2).

[7]白金祥.档案袋评价在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的尝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05).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范文第7篇

一、创新校本培训新模式,保持教师的专业成长激情

校本培训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学校要非常重视教师培训工作,要成立校长任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把校本培训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但我们必须要明确:校本培训不是把教师组织在一起进行业务能力的集中培训。开展全校性的相互听评课是校本培训,组织教师观看全国优秀教师优秀课例视频也是校本培训。这两个方面对农村小学来讲是非常容易做到的,也是最能够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两个途径。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开展全校性的相互听评课,教师从中受益良多。借鉴其他学校的优秀经验,我们采取每月赛课的方式,让每位教师每月准备至少一节公开课作为赛课的基本课例,每周都上一节交流课,同时由自己决定哪节课作为全校公开课,到时学校成立的听评课小组和同科目教师全部参加听评课来为本节课做评判。对每月赛课中涌现出的优秀课例,学校予以一定的奖励,激发教师的上课激情,督促教师钻研课堂。

为了保证教师赛课处在高水平,和先进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接轨,我们每周都组织全校教师观看全国优秀教师优秀课例。通过不断的观摩、学习、尝试,我校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始终能够紧跟时代,始终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因为地处农村的关系,我们尽管没有名校专家经常来做指导,尽管没有优秀教师经常来做交流,但我们通过开展全校性的相互听评课和组织教师观看优秀教师优秀课例视频,让我们的教师不断成长,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多年稳定的位列于全区前列。通过学习和实践,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这是我们校本培训所追求的目标,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校本培训新模式,让教师保持旺盛的成长激情。

二、倡导教师终身学习,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

教师不读书似乎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我们身边,有些老师,常年不读书、不学习,工作没有朝气,没有激情,没有特色,更没有新意。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面对全新的学生和全新的教育问题,教师往往在工作中难以准确把握,甚至很多时候面对学生及学生的问题时,会处于一种尴尬难堪的境地。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鉴于此,中小学教师应该不断读书,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热爱读书、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这一切不是先天的,是后期读书学习的结果。教师只有认真读书,扎实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深刻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书卷之气熏染学生,让学生热爱读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为此我们倡导教师终身学习,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学校鼓励教师每年至少订购一份专业期刊,每天拿出一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每月坚持写一篇以上的读书心得或教育随笔,每个学期写一篇以上的教学研究体会,每学年阅读一部以上的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同时也鼓励教师要培养自己的买书乐趣和爱好。我们告诉老师自己的买的书,可以心安理得地细读、精读、深读,可以随意勾出重点,画出佳句,在有感触的地方写出阅读时的心得体会。通过多年的倡导和坚持,我校教师的读书激情保持旺盛,每周都有教师购书,大家竞相传阅,学习劲头十足。

为了保持教师读书、学习的连续性和长效性,近年来,学校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所组织的“教师暑期阅读随笔比赛”。督促教师多读书,帮助教师在阅读中提高自己、丰富人生。对认真读书,主动订阅专业期刊,定期购买最新图书的老师,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予以鼓励,使爱读书的教师成为榜样,以此带动全体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迈出更为坚实的步伐。

教师专业成长归根结底还要靠教师自己,但学校的引领很关键,引领是指引方向,明确目标。方向对了,目标确定了,教师鼓足干劲,一定会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范文第8篇

大部分小学高级教师经过多年的成长后已经站稳了讲台,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事业也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此时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实现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这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由稳步提升步入停滞和退缩阶段,表现出长时间的“高原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教育教学的新奇感在慢慢地消失,拥有的热情在渐渐地退去,对教科研、教学基本功评比等持冷漠态度。这种现象实在令人担忧,持续下来将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针对小学高级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现象”,应该如何予以克服?

观念转换是基础

第一,要确立终身学习观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知识更新的周期日益缩短,已经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更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因此作为人类文明传递者的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比其他人群显得更为重要。而小学高级教师走上岗位已经多年,他们在学生时代中习得的知识是有限的,他们原来学的知识很快会过时而不适用,必须不间断地接受继续教育,以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作为小学高级教师,要有计划地、认真地选读一些教育科学与教学技术方面的理论著作,使自己在加深加厚理论底蕴的过程中逐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开拓的视野和较高的起点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应该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培养自己的终身学习的毅力和能力,这不仅是学习化社会的要求,更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

第二,要确立由“匠”到“家”的职业理想。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教师就首先要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而一个平庸的“教书匠”往往会墨守成规,人云亦云,缺乏个性和创新,在“高原”上迷途忘返。这要求我们不能甘愿做“匠”,而要追求做“家”――做一个教育教学中独立思考,对理想执著攀登的具有科研能力的“教育家”。对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小学高级教师,应该树立“教师即研究者”“课堂即研究室”的观念,在职业生涯中勇于质疑自己、挑战自己,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批判。追求向科研型转变、成为“教育家”的职业理想,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和教师唤醒自我价值的需要,也是教师突破“高原现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自主实践是关键

教师要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在行动中积累逐步完成从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成为一名“学有进展”“教有特色”“研有成效”的教师。

1.在研训中收益。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过去师范院校中的教师技能培养不可能受用终生,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还必须接受各种培训。教师要发挥协作互助精神,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共同钻研教材;积极参与“听、说、上、评”系列研训活动,在研训活动中学习同行成功的教育实践,研究其中所蕴含的先进观念,学习同行思考、实践现代教育观念的思想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向同行学习,从某种程度上是充实自己、完善自我的一条捷径。事实上,我们现在所经历的,往往是别人曾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学习、借鉴他人实践经验,或许会使我们在黑暗中的摸索变得豁然开朗。

2.在反思中提升。自己或别人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失败的教训,都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留心积累,勤于反思,善于反思,不仅有助于我们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还是帮助我们突破“高原现象”的良方。一方面,要反思成功处,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的恰当的教学设计、敏锐的教学机智、成功的教学个例进行梳理,写成教后记、案例分析等,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去扬长。另一方面,要反思失败处,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因而影响教学的动态因素很多,教师很难把握每一个细节,教学中难免会出现疏漏之处。我们要客观地面对失败,及时记录、思考,寻找问题的根源,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补短。反思记录写好后,不能束之高阁,要与他人共同探讨,在探讨中更好地得到提升。

3.在科研中收获。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着力点就是要把教育理论的学术研究回归到鲜活的教学实践之中,使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得以充分的交融。只有积极地参与到课题研究的实践中,可以比较系统、完整地学习和运用一些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在科研过程中,要把低层的经验升华为高层的理论,就一定要勤于动笔,把在工作中的思考和探索提炼出来,写教研案例、教学随笔、教育故事、教学评析、教学反思录、经验总结、论文等都是实现这种升华的好形式。这些写作看似事小,如果贵在坚持,日积月累就会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获得不小的收获。

4.在博客中交流。“博客”这个网络新兴宠儿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教师的生活。借助教育博客,教师可以发表自己的教育文章,传播自己的教育思想,它促使教师自觉地进行网络阅读,从而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自我更新成为现实可能。教师要及时记录下日常教学的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并坚持通过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教研论文、课题成果等形式,将教学中的得与失写下来,在博客中进行交流。在相互的交流中进一步思考挖掘、提升自己的教学潜力,形成属于自己的资源积淀,而这个积淀的过程,也正是专业发展的过程。

机制激励是保障

1.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制度急需改革。在我国现行的小学教师职务系列中仅设有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小学高级教师为中级职务,小学一级教师、小学二级教师为初级职务,另外小学教师可以通过评选(小学)中学高级教师(一般称之为小中高)取得高级职称。但这种高级职务在小学设置比例少得可怜,如目前我省的小中高的设置比例仅为1.5%,远远落后于中学中高级职务的设置比例,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并且评定须由省级层面操作。这种现象对小学教师而言很不公平,也很不利于小学高级教师的专业发展。试想一个大专以上的毕业生分配到小学任教,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的话,6年便可评上小学高级,可能因为再向上评高级职称条件的苛刻而望而却步。在今后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难免会处于得过且过、混日子的状态,在“高原”上迷失努力的方向。因此改革现行的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制度刻不容缓,去年上海市把小学高级职称的比例调整为10%~15%就是一个很好的改革例子。

2.完善学校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机制是激励教师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是学校为了及时掌握每个教师的思想状况、

业务水平,找出他们的个人优势与不足,甄别他们的工作效能和个人才能。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规范和强化进入“高原”状态的小学高级教师的职责行为,增强其责任感,调动他们履行现职职责的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学校应以“促进发展,体验成功”为目的,通过教代会不断完善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同时运用“发展记录袋”为每个教师记载一学期来的工作足迹,举行发展档案展评,既让教师看到自己的工作业绩,体验成功的乐趣,又让他们看到同事的发展进步,激励自己不断超越“昨天的自我,身边的榜样”,使教师时刻保持专业发展的冲动和欲望。

3.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过去,我国学校分配制度中劳资管理仍是以身份管理为主。职称、职务到了哪一级,工资也就到了哪一档,即教师的工资跟职称、职务挂钩,其收入单调地随着年龄和参加工作的时间增长而缓慢地增加,从而失去了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无助于小学高级教师“高原现象”的解决。自2006年7月实施的工资制度改革,在教师职务结构层次固定不变的情况下,为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在每一个职务岗位上的工作积极性,还将每一职务岗位分成若干等级(例如,设置了小学高级教师一级岗位、二级岗位……),同一职务不同的岗位级别所达到的工作目标及享受的工资待遇不同。这种岗位收入差距激励教师的做法,是避免教师“高原现象”发生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急需加大力度予以落实。同时学校也要根据实际完善校内结构工资制度,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以有效克服“高原现象”。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范文第9篇

按照工作安排,组建以教育局分管领导为组长,以进校、电教、教研等部门为成员的县级管理团队,推荐县级指导教师4-5人,网络技术管理人员3-4人,接着就组织开展报名工作。全县统一组织县级指导教师和网络管理技术人员集中培训;参训教师在县级管理教师的指导下登录××教育博客“教师远程培训”注册账号,浏览“教师培训操作手册”,学习培训平台的使用;参训教师进行学习前各项准备。

登陆学习:从2009年4月21日,××县教师进修学校统计全县已有八百余名小学语文、数学教师报名参加培训,4月23日大部分学校教师根据××教育电视视频播放安排定时收看培训专题讲座,并登陆××教育信息港(*)在线收看。4月30日,××教育电视台专程到××县了解相关培训事宜,到中和乡小学实地拍摄有关培训情况和采访培训教师,并在××教育电视台播报,给予了××县极大的鼓励。

培训阶段:4月23日至6月22日,利用八周的时间分五个模块进行电视视频教育和远程网络培训。××教育博客同步上载所有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参训教师可点击观看和学习相关资料。2009年6月19至6月22日县教育局根据各学校集中组织学习和教师在线学习、在线交流研讨和作业完成等情况,按照考核表(附件5)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考核评定。

一、检查

为确保我县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顺利、有效地实施,圆满完成培训任务,收到预期效果。按照县教育局对远程培训管理的要求,安排两个小组于5月25、26日分别对全县所有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进行为期二天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共检查了14所学校的远程培训工作。

(一)、基本情况

参加培训学校的领导都非常重视这一项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千方百计为教师创造学习条件,有序组织49岁以下教师积极投入到远程培训学习当中。全县共有823位教师报名学习,到5月24日止,教师已登陆学习并上传作业,绝大多数教师已完成两个以上模块的作业,40%的教师已完成4个模块的作业,个别教师已完成所有模块的作业,并且每个模块的作业不止一份,作业质量也非常高。

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和管理团队,网上严格监控到位,重视过程管理。由县教育局统一协调安排人员,适时(一至二周)对各乡镇学校组织教师参训学习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做好过程管理、培训考核、学分登记等工作。适时作出提示、要求、通知、安排和写简报等,做到每天登陆检查批阅,每周在线指导统计。截止到6月22日,全县教师共发表日志16382篇;培训交流8096篇;培训作业6904篇;教育科研87篇;教育随笔869篇;教育反思294篇;教育技术114篇。

(二)、存在问题

所有学校在学习过程中皆遇到了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问题,致使培训学习进行得不是那么顺利。这些问题应当引起各级领导,尤其是参加培训学校领导的重视,才能保证此次远程培训学习如期顺利圆满完成。

1、计算机难以满足教师上网学习。

除二街小学外,多数学校已联网的计算机太少,此次参加学习的教师数量多,绝大多数教师家里没有计算机,计算机远远满足不了教师上网学习及作业上传,有的学校即便连中学的计算机也用上,仍然感到不够,有些教师甚至到网吧去提交作业。导致学习进度太慢,少量教师到检查日为止,除培训感言外,一个模块的作业都未完成。

2、上传作业难成功。

因为这次全市参加远程培训学习的教师有一万二千多人,这么多教师都挤在工作时间上传作业,网络太忙、负担太重,致使许多教师三番五次提交作业,都交不进去,网络经常出现堵塞情况。

3、信息技术知识太少,操作能力弱。

此次培训时间短,任务重,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有的教师信息技术知识欠缺,平时很少应用计算机,操作能力相对较弱,力不从心。尤其是一些年龄稍长的教师,面对电脑,不知所措。在检查中各校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参加培训教师中40——49岁这部分教师对电脑的使用存在问题比较多,导致学习、作业上传总是处于滞后。

4、少数教师积极性不高。

由于教师平时工作量多,工作时间长,非常辛苦,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加之少数教师主观原因,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不主动,作业能拖则拖,不愿想方设法完成作业,致使少数教师到检查日止连一个模块的作业都未提交。

5、部分学校组织学习的过程和要求不够严格,对参训教师听之任之。表现为作业不能按时、按质完成,有的作业质量档次偏低。

6、部分学校还没有严格按照教育局要求对所有参训教师建档。

(三)、意见和建议

1、县检查组就本次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例如:作业的上传、抄袭、质量及数量等问题,建议相关学校加强管理,督促教师按时、按质、按量上传作业,加大考勤等监管力度,确保培训质量和培训的实效性。

2、针对年龄偏大但必须参加学习的教师,建议学校结合本次远程培训开展有效的技能培训,使参加培训的教师都有收获、有提高。

3、对存在的电脑少等实际问题,建议学校做好统筹安排,从星期一至星期五都能进行学习,与中学联系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室。至于网络堵塞的问题,建议错开学习高峰期,充分利用其它时间进行学习和作业上传。

4、各校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工作,加强纸质建档工作,要求一人一档,按统一规格装订。进一步完善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检查组对本次培训的档案都提出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对还没有建档的学校尽快进行整理,做好建档工作,以便于以后的管理。

5、希望上级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多方支持,为各学校多配备电脑。方便教师学习,实现资源共享。

二、考核

根据《××市2009年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实施方案通知》(昆教师〔2009〕5号)和《××县2009年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及相关通知,全县各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已进入到尾声。前期培训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积极参与,效果较好。在培训学习的最后阶段,完成了所有培训作业,确保了此项培训工作顺利、有效地实施,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上阶段督查的基础上,根据《××市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参训教师考核表》和《××县2009年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考核细则》,县教育局对全县各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情况进行了检查考核。

(一)、考核内容及要求

1、学校教师登陆学习情况。在线学习、交流研讨、发表评论、撰写论文、反思或随笔,按照五个模块顺序完成作业等。

2、培训档案材料的建立情况。包括计划、方案、听课笔记、考勤、总结等;教师个人学习档案材料每人建一档,包括考核表中的模块作业纸质内容、各种学习笔记等相关材料,按目录顺序整理装档。

3、各学校校长为培训第一责任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考核。在县教育局组织考核前,先做好本校的考核工作。

4.县教育局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管理团队、指导教师、网络技术人员,对各学校培训的过程管理进行严格考核,对参训教师考核后进行学分认定。

5、对未参加注册学习的教师不给予学分认定;参加培训但没有按要求完成的不及格,也不认定学分。

(二)、考核基本情况

本次被考核的教师已经全部注册××教育博客并且参与学习、交流、提交作业。考核成绩主要依据管理团队指导教师网上批阅作业,所给出的成绩而定。全县共823人全部接受考核。各学校均成立领导小组,职责明确,都有计划、总结、方案及考核成绩。材料齐全、格式统一、一目了然、便于考核。其中有的学校把所有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作业全部装订成册,档案管理规范有序,是工作中的一个亮点。通过考核,823人都已通过,其中,优秀129人,优秀率为15.7%;良好560人,良好率为68%;其余的基本合格,总合格率为100%.

(三)、存在问题

本次培训,各学校都遇到了不同的问题,使得培训工作不尽人意,这些问题都要各级领导共同关注,才能使以后的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才能真正使教师的学习质量得到提高。

1、部分学校虽然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但没有落到实处,致使培训和学习过程不够严格,对参训教师听之任之。表现为作业质量档次不高。

2、在检查中各校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现象:参加培训教师中40——49岁这部分教师对电脑的使用存在问题比较多,操作能力弱,力不从心。加之本次参训人数多、网络忙、堵塞情况严重,这些都是远程培训的障碍。导致作业不能正常上传,因此考核组考核时还要查阅纸质作业后才能综合给出成绩。

3、几乎接受检查的学校都有一个共同问题:电脑少难以满足参训教师的需求。希望各级部门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具体。

(四)、要求、建议

1、要求各校加强培训后续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档案材料;准备不齐全或略显凌乱的,考核小组已要求学校尽快规范管理,把不足的材料及时补齐。

2、随着教育工作的需要,落实计算机操作困难人员的培训,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更加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3、对各校电脑不足的实际问题,建议各级部门做好统筹安排,争取安排有限的经费逐年解决;

4、希望学校把这次培训与教师自身的教学有机结合,不是为了培训而培训;

5、希望上级在计划培训时能充分考虑教师的工学矛盾,妥善、合理地安排。可在学期前期,而不是在学期中后期,学习时间尽可能长一些,尤其是专题讲座、作业的时间宽泛一些,这样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培训的效果也会更好。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农村牧区;信息交流渠道

在教师培训工作中,信息交流是学员将培训目标、要求、结果、困惑、反思、经验等,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与培训者、本校教师、当地或外地名优教师以及专家等进行沟通和探讨,不断完善和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实现成果分享,提高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作为培训机构,我们从农村牧区的基本现状出发,努力构建信息技术环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积极探索多样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对有效开展教师培训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保障信息交流畅通

科右前旗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经济尚欠发达。全旗各小学教师均分布在农村牧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比较闭塞。在非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只能在培训中利用开班会、学员座谈会、问卷调查、学员评教、学员反馈表、作业与考试等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学员回到任教学校后,在信息交流中有诸多堵塞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健康稳步发展。为此,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要依据现有条件,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促进信息交流渠道畅通,使得双方都能够共同得到提高,来促进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

1.建立局域网、光盘播放系统

依托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把各农村牧区小学的计算机等设备组建成局域网、光盘播放系统等。同时各小学都上因特网,实现农村牧区具备“天网、地网”等信息技术环境。

2.建立教师进修学校网站

建立网站为信息交流提供教育的政策法规、学科前沿知识等教育教学信息。

3.建立进修学校QQ教育群组

各小学都要申请QQ号、学校的E-mail,加入到进修学校的教育群组。在群内进行交流,或在群空间中,使用论坛、相册、共享文件等多种交流方式。

二、结合实际,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精心设计符合教师信息交流的渠道

开展网络信息交流,我们本着符合农村牧区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际,着重解决教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探索了以下几种信息交流渠道。

1.QQ视频会话

开展QQ视频会话,主要是由进修学校做专题讲座,基层学校组织收看的形式,使广大农村牧区教师不出校门就能接受专题培训,拉近了学员与培训者之间的距离。

2.利用“地网”交流

在进修学校建立的QQ教育群组内,由进修学校教师牵头,群内学科教师自愿参与,利用QQ视频、语音、文字等进行信息交流,便于随时随地解决教师在教学中所面临的困惑,便于教学同步地展开,交流研讨。比起传统的交流方式,“地网”交流更具有及时性、广泛性。通过这种交流,能引发双方思想的碰撞,认识的共同提高,效果非常明显。

3.网上自学与辅导相结合

学员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网络资源和信息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专职辅导教师或其他教师给予必要的辅导和引领,解疑答惑,启迪思路。这样,学员可以把问题用QQ留言、E-mail发到QQ群组或进修学校邮箱。由进修学校组织有关人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回复、在线答疑的方式,与学员进行专题探讨,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为他们提供专业知识、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较好地完成教师的培训工作。

4.学习资源共享

教师在学习中发现好的资源网站、成功的教学体会或教学课件等,发到QQ教育群组或群组的共享里,便于交流使用和资源共享,大大丰富了教师以及学习者的资源获取渠道。

5.博客

博客作为一种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培训中,我们让教师或学员将自己学习和研究教学的经验、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教学心得、遇到的真实故事、诗歌、散文、对联、随笔等记录在自己的博客里,并邀请同行来参与自己的博客,共同分享、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学习。既在教师之间形成一个开放的沟通渠道,促使教师将自己的反思活动与周围的群体交流结合在一起,不断调整自身反思差距,不断引发反思欲望,又解决了自身在农村牧区教师交流圈子狭窄、无法展示个人能力的问题。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反思、交流反思的氛围,加速教师素质提高的进程。

6.送教上门

送教上门是解决接受培训教师的工学矛盾、减轻教师的经济负担和有效指导教学教改实践的有效途径之一。进修学校建立了资源较为完善的资源库,定期把一些好而适用的、农村教师需要而无法接收到的新的教育理念、学科前沿的教改信息资源,包括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送到基层学校,供教师学习和交流。我们不仅送学习资源,而且还要求送教者要在帮助基层学校发展建设、教育教学、校本研修等方面献计献策,帮助教师进一步优化教改方案,与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等。要参与好基层学校的讲课、听课、评课、指导教学、教研等活动,在培训内容上进一步做好调研,了解基层教师的需求,解决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信息交流是教师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是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为信息交流缩短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界限,促进了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基层学校教师内部的信息交流工作,使得双方都能够共同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教师进

上一篇:随笔一篇范文 下一篇:心情随笔日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