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一篇范文

时间:2023-03-16 07:47:56

随笔一篇范文第1篇

最近家中的蚂蚁泛滥成灾。我不知道它们的窝在哪里,不过可以想见,一定是在我的书桌上。因为每晚我在灯下奋笔疾书赶作业时,总能看见四五只甚至更多的蚂蚁在书桌上爬动,有的甚至爬上了书本。

我真的没办法。虽然我对这种小生物深恶痛绝,因为它们不止一次地和我抢零食吃;但我还没有那么大的胆子捣毁它们的窝。我不知道如果某一天,我发现了那聚集着蚂蚁的地方,会不会自己先被小家伙们吓昏过去。

那我就只好逐个出灭。我发明了一种残忍地屠杀蚂蚁的方法,那就是把蚂蚁吹跑。我只要对着桌子上那只蚂蚁吹一口气,这只倒霉的蚂蚁就立刻不知所踪了。人类的吹一口气,对蚂蚁来说可能像一场龙卷风。也许我制造的“龙卷风”可能会把那只蚂蚁高高抛起再被摔在地上,也许它会被摔死,也有可能摔出脑震荡来,可惜我不知道。

我很纳闷:为什么蚂蚁要到我家来定居?室外其实更适合它们。可它们终究是来了,那我们人类就必须要消灭它们,因为它们把自己摆错了位置。它们正确的位置在花园里,而不在我的书桌上。

一个生命把自己摆错了位置是最可悲的,因为那会遭遇不幸。就像我家的蚂蚁。

随笔一篇范文第2篇

莫名其妙的喜欢上他的曲子,那种具有淡淡忧伤和意境的那种。

笑着问自己怎么了,自己喜欢的曲子并非是这样的风格。搜搜网上,雅你的曲子超不过5首,我却费尽心机找了20多首。

似乎越来越依赖它们,说不清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无论如何,此刻才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它使你的心情随风而动、随音而飘,回想起一幕幕或许欢乐、或许忧愁的场景。在听带有激情的歌时,精神随即振奋。在熬夜时,比喝了咖啡还管用。在听雅尼这样的曲子时,心不由得静了下来。于是乎,在放假时,回到老家,揣着雅尼的曲子,在幽静的夜里散步,抬头看着繁星,低头凝望那河边的水反射那月光的清新优雅的一个个亮光,先收着清凉的晚风轻轻亲吻着我的头发,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空气,音乐和环境融合,像在诉说着什么,不由得去将音量调大,轻轻去许下一个愿望……

是远离了世间喧嚣的宁静吗?想必这就是音乐吧……起源于自然,改变着人的心情,引发你的想象。总渴望有一双翅膀,带我飞,其实,这不就是音乐吗?

随笔一篇范文第3篇

所以我们应该迎接每一天的阳光,不管那片阳光是否会带给你对新的一天的好运,但是你都要勇敢面对。

相信自己,每一天的阳光会带给你不一样的快乐。生活因为有了自信才会充满快乐,

而 阳光是因为有了乌云才显得格外的有光彩。所以我们应该勇于面对过去,把过去的一切看做是回忆,激励自己迎接更美好的 明天。

随笔一篇范文第4篇

一、一篇随笔成文

一篇随笔成文就是以一篇随笔为原型,从立意的确定、材料的取舍、语言的锤炼等方面打磨,使之成文。一篇随笔成文的一般步骤如下。

1.确定立意

看到作文题目,先要进行审题:本次作文题目中应该注意哪些词语?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意在笔先,只有确定好中心才可进一步写作。

2.取舍材料

根据作文的要求迅速从随笔仓库中搜寻、选取适合的随笔作为写作材料。选好的随笔要经过剪裁,决定取舍与详略,不能让材料蔓出主干。

3.安排结构

取舍好材料,然就考虑按什么顺序安排随笔,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各段之间怎样过渡,前后怎样照应等问题。

4.锤炼语言

朱熹说:“修饰,谓增损之。”即缺少的加以增添,多余的加以剪除。这一步集中在修饰语言上,就是要对语言文字进行选择、加工、润色、锤炼,使之准确、明白、简洁、生动、新颖、平易、更加完美。

二、多篇随笔成文

多篇随笔成文指的是,围绕确定的主题,从多篇随笔中选取材料,进行提炼、组合、加工,使之成为一篇新的文章。

多篇随笔成文的常见方式如下。

1.连缀式

几个相似的随笔材料组接在一起,它不是简单的重合叠加,而是加以拓展深化,把话题内容与相似的情节材料巧妙地连缀起来,构成一组流动的形象。

如有个同学写了两篇随笔。一篇写的是军训会操比赛,班级没有取得好名次,内心的郁闷之情溢于言表。最后她把失利原因归咎于抽签顺序不好。另一篇写的是他们班主持了周一全校的升旗仪式,同学们动作规范,阵容整齐,节奏准确,纪律严明,那种自豪之情也跃然纸上。两篇文章的内容真实,语言流畅。

这是生活的真实记录,但是如何才能让这些作文素材有自己的归属,找到一个灵魂,以更好地打动读者,启迪智慧呢?这需要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这两篇随笔所写的内容,能否统一在一个主题之下,经过恰当的增删加工而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呢?

一番指导后这个同学写出了一篇《崛起的2011年级七班》的文章。将手中的随笔,按照立意要求,将多篇文章统一于一个主题,这就是连缀成文的成功例子。

2.对照式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 ,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对照式就是用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的材料作对比来发表议论、抒感、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用“对照式”构思文章,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取材范围,同一篇文章中所写的片段,可以不是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也可以不是同一个人,只要能够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古今中外的材料,东西南北的随笔都可以作为片段,写到文章中来。运用这种方法构思,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领域地表达主题,避免平铺直叙,省去可有可无的交代及介绍性文字,显得简练紧凑。

多篇随笔成文,以下三个方面应当引以为戒:

1.偏离中心,强拖硬套

选择随笔时没有围绕一个中心,中途岔出别的话题,使得随笔材料散漫、无序。这样的文章,从内容上看,多数表现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文章线索不清,笔力分散。

2.层次不清,分段失当

表现为层次和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在某一个段落里竟将几层意思塞进来,以致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感。

3.前后脱节,缺乏连贯性

随笔一篇范文第5篇

一、初中语文随笔生活化教学的内容

1.主题生活化。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日常读、写、观察和积累,只有将日常生活中的观察、生活经验以及语言技巧等应用到写作中,才能有效提高语文写作能力,使文章具有真实性,激发他人的阅读欲望。鉴于此,开展初中语文随笔生活化教学,首先需要将随笔主题生活化,初中生生活环境与家庭教育都有所不同,在随笔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安排不同的写作主题,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写作要求,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随意拟定写作主题,充分体现随笔的随意性。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社会热点新闻,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分析与探讨自己的见解,学生可以自主拟定题目,但教师要求学生在随笔写作中要结合生活说真话、叙述真实故事,使随笔生活化。

2.目标生活化。随笔写作源于生活,但,由于初中学生生活经验有限、生活阅历较少,教师在布置随笔写作练习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对生活中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或印象深刻的事情和人物进行讨论和交流,确立宏观写作目标,有些学生会讨论自己最近课外阅读的文章,有些学生讨论家庭趣事,还有些学生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等等,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最希望表达与讨论的话题,进行随笔练习,随笔练习的目标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能够提高学生随笔的积极性。

3.过程生活化。在随笔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随笔写作空间与时间,例如,给学生安排每周一篇随笔写作,教师在每周最后一天令学生将本周的随笔练习上交,教师对学生的随笔练习进行检查。学生有了充足的随笔写作时间与空间,能够充分寻找自己身边最令自己感动或引发自己兴趣的话题,如,学生会对生活中普通的全家福照片发出感慨,进行随笔,也可以对某一天放学后操场足球比赛产生一些想法,进行随笔练习。

二、初中语文随笔生活化教学策略

1.注重因材施教。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化差距,同时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初级阶段,学生的内心活动比较复杂也比较活跃,如果随笔教学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教学,难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反而会使学生对随笔写作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教师在随笔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对随笔的要求应不限主题、不限题材、不限格式,使学生随意发挥,引导学生在随笔写作中不拘一格、别出心裁,使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充分发展。这种随意性较强的随笔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写作中流露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遇到的困难和内心的想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深入了解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提高学生整体随笔写作能力,同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使初中语文教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2.实施多向激励。为了有效引导学生,使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和方向激励学生,采取多向激励教学法,激发学生随笔写作练习的欲望。例如,初中教师每周为学生布置一篇随笔,并从中选出一篇或者两篇送往校广播站,利用学校广播朗读学生的随笔练习,以此激励学生不断进步,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将一些优秀的随笔作品发表到一些杂志、报刊等读物中,对学生的写作成果进行展示,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激励学生,例如,在初中语文《新闻两则》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随笔写一些新闻现象,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中朗读自己的写作,并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与肯定,号召班级学生向写作非常优秀的学生学习,以此激励学生。

随笔一篇范文第6篇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某一方面的学习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这方面的兴趣。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因此语文老师应当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制订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学习水平。作文是一门主观性比较强的内容,语文老师应当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否则,即使给学生灌输再多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也是枉然。

例如学习《我的母亲》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导入一个讨论的环节,让每一个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母亲,对于这个问题,学生的发言肯定积极,在学生介绍完自己的母亲之后,语文老师再让学生打开书本,一起学习胡适是如何介绍他的母亲的。学生这时候的注意力肯定很集中,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老师再给学生布置一个小任务,让学生根据一开始对自己母亲的介绍,结合课文内容,再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内容不做限制,形式也不做要求,可以写一些生活中妈妈让自己感动的小事,也可以全面抒情,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这种写作不仅贴近生活,而且学生从胡适的这篇课文中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写作兴趣被有效激发出来。

随笔是作文的一种形式,但是与作文又有一些不同之处,随笔的随意性比较强,不像作文那样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学生可以表达出自己任意的想法。除了写作的内容之外,随笔的篇幅也与作文不同,作文一般都有字数要求,而随笔的篇幅通常不受限制,学生可以写成长篇大论,也可以用几句简短的话将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这种自由性比较强的写作方式,让学生的思想不再受拘束,写作思维得到了开发,对写作也就越来越感兴趣。

二、指导学生发掘素材,提升写作技巧

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写作技巧,也离不开写作素材,初中生的主观学习能力较差,除了一些生活琐事,很难再有其他的写作素材,写作素材的缺失,就会让文章显得空洞单调,学生的情感也就没有了依托。因此,语文老师应当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挖掘更多的素材。

例如,让学生观看电影或者一些新闻热点,还可以阅读报纸或者相关资料等,此基础上进行随笔练习,将自己观看电影或者报纸后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尤其是看完一本书后的观后感,语文老师可以组织一些比赛,给学生提供50~100本名著或者优秀读物,让学生在这些读物中认真挑选,读完后写一篇观后感,每个月或者每几个月进行一次评选,评选出读书最多且书评写得最好的同学,进行适当的奖励,学生在这样的激励下,不仅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提高了阅读量,也能够从不断的书评练习中提高了写作技巧。

受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写作文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为了使作文获取高分,不断追求语言、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完美,而忽视了写作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感情。随笔的自由性比较强,写作内容既没有要求,写作题材也没有要求,学生可以随意抒发自己的情感,生活琐事、看完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后的观后感都能拿来写,这种写作方式带有很强的主动性,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真实情感抒发出来,除此之外,写作素材也得到了积累,一举两得。

三、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写作能力

作文是一种艺术,艺术源于生活,因此,若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就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生活中处处皆艺术,学生从生活中不仅能够获得写作素材,还能获得写作灵感,长此以往,写作能力就得到了提高和培养。

例如,学习《雪》这一篇文章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生活中的雪,写一篇观后感,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的不断训练下,写作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中考的语文写作内容越来越灵活,也越来越贴近生活。传统的教学之中,语文老师通常按照考试大纲对学生进行教学,尤其是语文作文,仅仅围绕大纲要求进行划分范围,但是这种划分考试题目范围的方式始终存在较强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随笔训练可以让学生不断观察生活中的琐事并将其记录下来,学生对某一个社会事件有着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时也可以通过随笔记录下来,为中考的语文写作提供极大的写作资源和写作灵感。

综上所述,写作水平的提高对初中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笔训练对提高语文老师写作教学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老师应当通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挖掘写作素材等手段,促使学生进行大量的随笔练习,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写作能力。

随笔一篇范文第7篇

一、真实写作:确立“以我手写我心”的基本规则

“真实写作”是指基于学生的表达需求,组合写作材料,合理使用写作手段,以我手写我心,摒弃虚假与空洞,追求真实与个性的写作过程。它把呵护和开发学生天性潜质作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基础,追求培育完整的、真正的人,要求学生做人要“真”,作文要“实”,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一个“真实”的人。1.倡导真实写作,确立评价标尺初一教学伊始,笔者便将“以我手写我心”作为基本原则,指导学生每周的随笔练习。对随笔写作不限文体,不限内容,不限字数,只要求真诚。初一时,每周三个小随笔;初二时,每周两个小随笔;初三时,每周一个随笔。其中一名学生在随笔写作中有了这样的领悟:“‘以我手写我心’,这是写作的根本。作文是对自己内心的真实表达,反复的随笔练习则是为了更好地把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文笔,展现在纸上,让别人能真正聆听到自己的心声,而我所认为的写作,是用笔记录下来的记忆……”很多学生已经养成了随笔写作的习惯,不再害怕写作文。以前拿着笔总是半天写不出一句话,认为可写的题材太少;后来他们发现,真实的、发自内心的文字会像流水一样源源不断,而不真实的、虚构的文字才会花费很长时间也写不出来。2.课题研究并行,形成指导策略与此同时,笔者开展了校级小课题研究《初中语文“真实写作”教学指导策略研究———以随笔写作指导为例》,在实践中,形成了四个基本策略:一是激励策略,唤醒学生内在的表达需求;二是评价策略,让“真实”成为评价的主要标准;三是平台策略,让每周一次的随笔展示课成为展示的平台;四是反思策略,定期反思与追踪,在积累与升华中促进成长。3.指导随笔反思,激发自我意识在教师的积极推动下,学生行动起来了。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学会反思,并从学生的反思材料中进行针对性指导。教师设计了“真实写作”随笔心得反馈表,从“我最满意或最欣赏的一篇(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并请陈述理由”“在随笔写作中我最需要改进的是什么”“我的建议”三个方面梳理总结。一位学生在回忆自己最满意的一篇随笔时有了以下心得:写《秋•怀念》这篇文章之前的一个晚上,我在床上睡不着。猛然之间,回想起了我的小学生涯,回想起了我的小学同学,回想起了我的小学老师们。想着想着,鼻子一酸,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越想越想哭,在哭泣中又总是那么的怀念。第二天,在空闲时,我打开了作文本,把昨天夜里发生的点点滴滴写了下来,可是写着写着,又落泪了,只是没人看见而已。说实话,关于写回忆的作文时,差不多我都哭了,因为那是我记忆中最珍贵的片段,就像是我最真实最宝贵的记忆珍珠。有了随笔写作这种形式,学生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写作材料。每天大大小小的事很多,比如在寝室里发生的事,在教室里发生的事,走过操场或食堂看到的事,课堂上发生的事,课间发生的事……这些事,或开心,或忧愁,或喜悦,或受益,或有趣,或感动,给了学生无比丰富的生活感触。一位学生认为自己最满意的一篇文章是《班长笑了》,因为这篇随笔真实、阳光、有趣,写出了生活中的快乐,缓解了忙碌的学习生活的压力。还有一位学生非常善于观察生活,根据寝室生活写作了随笔《两个水桶引出的趣事》和《呼噜交响曲》。随笔写作,让学生告别了思维惰性,领略到写作的新境界。所以学生有了这样的体验:以前捕捉到灵感的时候,又没时间又懒得动手动脑。现在,每一次随笔,都是一次领悟。写作就是这么神奇,它能够让你深入自己的内心,这些文字都是自己灵魂的精灵,它们在跳跃,在舞蹈,它们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那是你的思想的产物。这些天,我的随笔题材大多源于生活中那被捕捉到的不经意的刹那,或喜,或悲;用笔将它记录下来,便让这一瞬间成为永恒。

二、真诚交流:互动中享受成长的多元体验

真诚交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就随笔写作所进行的书面交流或口头交流,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品评与欣赏、纠错与改进的交流。交流形式不一,但贵在真诚。1.善于发现与欣赏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作品,发现其作品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与激发学生确认并乐于展示,其间需要的是倍加呵护的细心、等待成长的耐心与关注精神历练的爱心。初中学生处于人生的黄金季节,成长的边界能够用写作去拓展。其中,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弥足珍贵。教师要始终保持一颗善感的心,善于发现学生随笔作品的美。在“以我手写我心”的评价规则下,“真”是美,“善”是美,表达学生成长的多种人生体验就是美。2.认真撰写评语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精神交流的重要渠道。无论是学生给同伴写评语,还是教师给学生写评语,评语可长可短,但贵在真诚。一位学生在随笔本的最后一页写了一篇《留最后一页给以后的自己》:不知写了多少个日子,这个本子终于要完成它的使命了。数了数,还有一页未写。我想,为什么不把这一页空白,留给以后的自己呢?想想,到了初二、初三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这些作文,或许看法改变了,角度不同了。词句更流畅了,思想更理智、成熟了,这个时候的自己,是否会百感交集,想找个倾诉的地方一表心意呢?于是,这最后一页就发挥了它最神圣的使命。初二时,写几句;初三时,点两个方面;到了高中时,必定会有丰硕的回报———有益的经验和带给自己心中的那一份温暖,感动或是一瞬间的怦然心动。既有自省,又有勉励;既有失败,又有成功;既有彷徨时的犹豫,又有坚定之中的那份力量。这是我们一路走来的一个个脚印,这是心灵的诉说,是思想的灵感,是那一瞬间的创造。这对于以后的我们,必定会是激励的良药,自省自强的动力。我期待,期待这最后一页上会出现怎样的良言,期待以后的漫漫岁月中这最后一页上会出现怎样的一份温馨,这是一片最纯净的天空。这样一篇短小的随笔,所蕴含的情味如此深长,令人感慨。学生如此珍视自己的作品,对写作有如此的情怀,实属难得。细瞧她的随笔本,文章长长短短,最长的一篇是关于运动会的,有四五千字。教师从中读到的与其说是一种可贵的写作态度,不如说是一种纯粹的人生态度。学生期待教师的真诚引导,于是笔者给她写下了评语:写作,基于对生命的呼唤;写作,基于对困境的突破;写作,基于对表达的渴望。在坦诚与开放中写作;在自由与超越中写作;在行走与探寻中写作。此乃人生乐事!3.组织随笔交流教师根据教学时间,可以将随笔交流安排在早自习、晚自习或者一节语文课。每次挑选一部分进行交流,并注意让每个学生都有交流展示的机会。一位学生在《有那么一群人》中记录了每周的随笔交流课:……青春唱着歌走过,我们却依然记得,有那么一群人,在白炽灯和月光下,带着他们的随笔,或扭捏或大方或霸气地,在掌声中走上讲台,抬起头,念着,关于他们青春的诗,关于他们世界的美,关于他们永恒的追求。一个第一次登台与同学们分享随笔作品的学生给教师写了一封信,倾诉自己的真切体验:……我从不喜欢写作,从小就憎恨,当您叫我们每周写一篇的时候,我发出的是比任何人都要大声的哀嚎。可是,当我的随笔被您选出来与大家分享的时候,我第一次有那么大的自豪感,我从来都不知道我也可以站在讲台上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声。在我去讲台的路上,我真的有一种踩在红地毯上的荣誉感。我看到丹丹在对我笑,我就知道,我变了,对随笔的态度改变了。这一切,都是老师您给我的。然后,我爱上了语文,对这一科的学习充满了兴趣,我的学习兴趣一向源于成绩,但这次,例外了。

三、物化成果:让随笔集成为一生的精神财富

物化成果,有别于可以量化的语文考试成绩,是学生三年初中语文学习的珍贵记录,是写作体验的过程性成果,可以是学生自己的随笔集,更可以是班级随笔集萃,是学生关于初中阶段学、思、悟、行的美好回忆,是学生宝贵的人生财富。教师从一开始就需要引导学生积累并物化成果:一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收藏自己每一学期的随笔集;二是让学生每期提交自己最认可的随笔,形成电子文稿,组织学生及时整理;三是形成每一学年的随笔集或初中三年的随笔集萃,让这些珍贵的记录成为学生学习经历的见证。三年积累下来,笔者所在班级的学生提交随笔作品二十余万字,筛选并形成电子稿的有十余万字。入选的随笔作品大多是在班级交流过程中得到教师和同学们认可与赞赏的。《时间与空间》《我们正十五岁》《人生的意义》《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当途径花开时》《过有理想的生活》,散发着学生理性成长的光芒;《于风起处,看见美》《浪漫的历程》《经时间沉淀的爱》《生死相依》《天下第一等人》《800米人生》,诠释了学生对真、善、美,对爱的感悟与体验;《回忆里的清香》《窗外的翠绿》《快乐的锅边舞》《错过的最后一班车》《“绿叶”上的生活》《散步》,记录着学生对生活的真切关注;《诗意生活》《书卷气》《谈读书》《读书•买书•藏书•赠书》,倾吐着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什么扼杀了想象力》彰显了学生的追问与反思;《碚城小记》是学生模仿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文言习作……初一、初二、初三,不同时期的作品,见证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学生在随笔写作中成长为了更好的自己。总之,教育的真谛在于关注学生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引导学生通过随笔写作,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引导学生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写作找到精神生命的存在感和意义感,是非常有意义的。

随笔一篇范文第8篇

一、学以致用,推陈出新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把“教材当作例子”学透,在模仿和借鉴中推陈出新,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其作文一定会精彩生动。在读写互动之中,让我们的作文脱颖而出,抢人眼球!

学习了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后,老师启发学生可以写写《我的说和做》。学生徐煜博是这样写的:

“人家是说了不一定做,我是说了就一定要做;人家是做了就光想说,我是做了不一定要说!”

从句式上是仿写闻先生的话,但是内容上却与原文迥然有别。然后他写了自己“说了就一定要做”和“做了不一定说”的两件事,特别是后一件:

“‘你数学120分,某某某119分,她少写了一个角符号!’我知道,老师很在意我,而某某某又是那么优秀,这对我虽然是个好消息,是我期盼得到的,是我一直想做到的,但我实在不想说,我想,说了未免有些夸张,没什么大不了的!”

“现在,我做了不一定说,不要那些虚荣,我要的是平和、淡定!”“有些事,我们说了,就一定要做,人不能言而无信!”“有些事,我们做了,却无须张扬,无须让别人知道,只求心安就好!”你看,一个自信而又有些“自负”的孩子,把自己的心理活动生动的表达了出来。学习了课文之后,联系自身实际,巧妙化用,推陈出新,惹人乐读。

二、活学活用,构思新颖

不只是在语文课上学的东西可以移植活用在作文中,其他学科中学的东西也可以运用在写作中。例如冯梦媛同学的一篇日记随笔叫《我们家的“昏君”》,就把历史知识运用到了写作中:

“我们家是一个等级制分明的‘国家’,可以理解为君主制的中央集权制家庭。不要以为我一定是那个皇帝,告诉你吧,我可是个‘奴隶’(虽然爸妈不这么认为,可我是这么认为的)。不管是皇上(爸爸)、诸侯(妈妈)、卿大夫(爷爷奶奶)、士(姥姥姥爷)、平民(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都可以管住我。不过,我最怕的还是皇上。

这是一篇多么生动活泼、活学活用的日记随笔呀,它告诉我们要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新颖的构思,放手让他们大胆去写、去尝试。

三、形式创新,引人注目

当代社会强调个性解放,表现在写作中就是可以创新形式,不拘一格。在这样的要求之下,学生可以把其他学科中学到的形式运用到作文中,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学生蔡珂在老师讲述了励志名人尼克·胡哲的事迹之后,他写了这样一篇题目叫《解答题》的日记随笔:

“条件:没有双臂,没有双腿,父母被吓倒,几次自杀未遂,同龄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你。”

“解:设那个人是我,我会继续自杀,心理很封闭。(批改:错误)”

“解:设那个人是尼克·胡哲,他没有放弃,保持乐观的心态,继续活下去,表现自己生命的最高价值:奉献。(批改:正确)”

结论:尼克·胡哲有希望、有目标、有追求、有努力,不管你形态如何,达到了这四点,成功已把握在手。”

这篇日记随笔运用数学解题形式把复杂的人生现象和道理简而化之,给读者以深刻印象,引人注目,给人启发。

四、关注现实,提升自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应切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关注现实首先是关注我们身边的人、事和物。徐迪斐同学就关注到了我们郯城的郯子公园重修和重建问题。是一篇关注现实、思考深入的佳作,文章中小作者能够由此及彼,号召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做文明市民,建美丽家乡,不但提升了作者自身,也将作品的思想意义引向了深入。

随笔一篇范文第9篇

在故乡思念故乡(随笔)

干干净净地写作(创作谈)

半个城(组诗)

写给葸子(组诗)

一些人和一些事(随笔)

二十年后不敢称诗人(创作谈)

巴利祥子

一根皮带

一个人的探戈

五月柳絮飞

一方不能忘却的圣土

读你(外二篇)

走近香格里拉(外一篇)

静思默想

一树的果子(组诗)

灯下(外二首)

写作无愧于时代——与滕肖澜谈小说创作

女性主义视角中的女人世界——《明清小说女性研究》序

苦守与袒视——马占祥《半个城》序

记忆水(散文·外二篇)

为野生词语立传(随笔·外二篇)

关于“小说”的几种解释及其他(创作谈)

芦花白 芦花飞

八卦岭

黄墙上的月亮

笔洗

去江湖出差

等我爱你

马知遥老师印象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古城采韵

入睡前记得的事

四月的情思

去咖啡馆喝咖啡(外一篇)

黄黄的土坡,黄黄的山梁(组诗)

与儿子有关的诗(组诗)

生命的莲花(组诗)

六盘小景(组诗)

最厉害的写作是写出宽广的内心

废墟上的升华(散文)

他,擦亮了“消防战士”的称号(报告文学)

热血铸军魂 青春映忠诚(报告文学)——宁夏消防地震救援队员杨阳写真

我流泪,因为我难受(诗歌)

心系灾区 奉献爱心(讯息)——宁夏文联和宁夏国资委联合举办著名艺术家、知名企业赈灾捐赠活动

俄罗斯纪行(随笔)

泥土的芬芳(组诗)

我永远写我的乡村(创作谈)

永远的农事

妈妈的心

歌唱春天(外一首)——写给吴忠“两大工程”的建设者们

项链(短篇小说)

品味永久的魅力——重读《项链》

探寻一个民族的文学足迹——简评《中国回族文学史》

古镇新姿(报告文学)——金积镇党建工作素描

咱社区居民的贴心人(报告文学)——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孙仙梅

为社会和谐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谱新篇——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6周年

牧童(纸本彩墨)

一切从人的解放开始

随笔一篇范文第10篇

一、“循环随笔”的实践探索

所谓“循环随笔”,就是将班级学生分成六人一组,每天一人写随笔,其他人对其进行评议,并与作者进行交流;同一组员的随笔习作写在同一本子上,通过“一写一评或多评”的方式六人依次循环。

(一)“循环随笔”的一般流程

1.建立随笔习作小组。以前后桌六人为一学习小组(每位组员可用真名亦可用笔名),推选出组长,讨论确定组名。这一环节中,学生会绞尽脑汁献计献策,组名也精彩纷呈令人赞叹,如“漫步云端”“成功彼岸”“蜗牛”“精彩六人行”“纯男子地带”等。

2.写随笔文集序篇。循环随笔本,也就是小组成员的文集。由全体组员商议,一人执笔写序,以示全组组员的共同意愿和努力方向。现摘录两篇如下:

――我们用细细的笔尖,谱写从青春走来的一路风景,但愿这不是像流星那样只一现,而是回忆,永远,永远!

――随笔是记录我们成长的一支笔,在繁重的学习之余,坐在安静的教室,认真地将自己交给手中的这支笔,书写着自己的思绪,尽情挥洒出自己的精彩,为青春留下印迹。

3.商定随笔主要话题。随笔虽说是意到笔随,随“心”所作,但事实往往会因为无范围限制而出现“随便而作”、“信笔涂鸦”的现象。因此,适当确定话题很有必要。让学生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比教师拍拍脑袋想出来的命题作文更加生动。学生确定的随笔内容主要有:与课文相关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社会现象等。

4.实行一写一评循环。随笔采用“一写一评(多评)一交流”的方式循环进行,这样,同学之间互相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既增强了写随笔兴趣,有助于写作水平提高,又增强了集体凝聚力。

(二)“循环随笔”的评议指导

“评议指导”即指导学生如何去评价一篇随笔习作。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从语言、立意、结构、内容、情感等方面去评价随笔习作。在评与被评过程中,学生对怎样写随笔越来越清晰,作文水平逐步提高。

1.语言评议。语言是情感交流的载体,正是这神奇的语言,使我们的文章具有了灵魂。随笔里充满着学生千种万种的情感,为了引导学生把藏在心里的情感用最适合最美丽的语言表达出来,在随笔评议中,笔者指导学生用多元标准进行语言评议。如果语言流畅而且能够运用修辞手法或语言富有个性(或秀气柔美或豪放爽朗或诗情画意或幽默犀利等)的,即可评为“富有文采”的语言。这样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有意识地练习使用有文采的语言。正是这种让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得到最佳评价的多元标准,渐渐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内容评议。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作教学生活化”就是要不断地引导学生俯拾生活真实,或一草一木一石一鸟,或一举一动一事一物。学生的思想一旦与生活“碰撞”,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作文素材也就源源不断。

比如,有位学生在习作《家乡的特产――缙云烧饼》中这样描述:“有经验的师傅,早已通过通风口、加炭等手段把火候控制得不温不火恰到好处。然后,他们通常会坐在竹椅上,悠闲地哼上一段小曲,或是掏出一支烟,亦或是呷上一壶香醇的乌龙。片刻之后,再从容地把一旁的酥饼取出。色泽鲜亮,酥脆可口,回味无穷,真是酥饼中的佳品,叫人感叹‘此饼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当学生将自己哪怕是微乎其微的一点思考、一丝感悟诉诸笔端时, 评议者抓住机会给予鼓励。评价的方式很多,有数百字的文字批语,也有小到在随笔本上画上一张可爱甜美的笑脸、一个香甜诱人的苹果,抑或是一个红艳艳的五角星,充满着情趣。尽管方式不一,但收效相同,点燃了学生心底的写作之火,而且愈烧愈旺、愈烧愈炽。写作素材越接近生活,就越有真情实感。文章就有了生命,有了灵魂。

3.立意评议。立意在文章中起着灵魂性的作用,一篇作文的深度和价值都在立意中体现。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对随笔立意的评议,以期改变学生的“作文难,难作文,千头万绪难成文”的混沌现象,尽可能指导学生写出“立意新颖、深刻”的文章。立意新颖,即想别人所未想的,关注社会焦点、热点等,立意深刻就是思想有深度,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分析步步深入。

比如,学生习作《阳光灿烂的雨天》一文,把“阳光”比喻为我们身边存在的亲情、友情等人间温情,而把“雨天”比喻为生活中遇到的窘境与不幸。立意新颖在于“阳光灿烂”与“雨天”本身是一对矛盾,而作者别出心裁,通过喻意,透视出“人间处处有温暖,即使身处困境也会得到援助”的哲理,又巧妙地融合了这两个不可能同时发生的现象,使人眼前一亮。

4.结构评议。好文章是非常讲究结构的。一个华丽、动人心弦的开头往往会引起读者的兴趣;一段富有深意、引人深思的结尾会让读者回味无穷。所以,在结构评议指导中,笔者激励学生找出“结构安排上的特色”。如开头力求“凤头引蝶”;结尾不忘“画龙点睛”;中间尽量“呼前应后”。此外,还指导学生运用题记后记的形式、总分结构等,使文章更显层次感。

5.情感评议。文章不是无情物,作文如果没有情感,就像人失去了流动的血液一样,没有生命。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对文章情感的评议,力求改变学生“无病”的现象,避免写出矫情造作、感情虚假的文章,尽可能指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三)“循环随笔”的强化措施

为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坚持写“循环随笔”,实践中,笔者采取了“一周一主题”、“捆绑式批改法”、“重评比多交流”、“制班刊登作品”等措施来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逐渐实现了由会写到乐写甚至常写常新的转变。

1.一周一主题。指导学生评议随笔,第一步为“单项评议”,就是指导学生从评议文章的语言、立意、结构、内容、情感开始训练,一周评议一个方面,依次循环;第二步为“多项评议”,在“单项评议”的基础上,每周评议文章的两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第三步为“综合评议”,即指导学生全面评议一篇习作。

2.捆绑式批改法。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对“循环随笔”采用了“个人与小组捆绑式”的批改方法,既给学生个人的评议作批语,又给全组的随笔习作作评价。教师批改后,再由组长作一周小结,并确定下次的练笔重点。

3.重评比多交流。为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开学初,向学生宣布随笔设置的奖项,有“班级十佳评论员”、“最新立意奖”、“最富文采奖”、“书写美观奖”、“最具进步奖”、“最佳合作奖”等,指明了学生写随笔的努力方向。交流,一是“评议交流”,就是评者与被评者面对面双向交流;二是“赏析交流”,即每周学习小组推选两篇比较精彩或进步大的文章在组内交流,再每组推出一篇,由组长说明推荐理由,作者在全班交流(朗读文章并谈自己的写作思路),最后让同学点评。

4.制班刊登作品。为使学生写作热情具有持续性,笔者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制作了班刊,让全班同学传阅欣赏佳作美文。首先由语文课代表负责成立“班级随笔编委会”,每周由作者录入文章,编委会成员校对排版,每个月出版一期。学生看着那一篇篇铅字文章,心中不禁涌起阵阵激情。只要教师多给学生创建一个舞台,学生做得绝对精彩。

二、 “循环随笔”的主要价值

1.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循环随笔”因其特有的操作流程,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学生学习自主性与小组合作式的结合。一方面,写什么由学生自己确定,怎样写让学生自己操作,通过写与评提升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另一方面,“一写一评”循环、 “评议交流”、“赏析交流”、“捆绑式批改”等,把学生融成一个整体,促使他们不断合作,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中学会写、乐于写,最后向写得好的方向发展。

2.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转变。教给学生“方法”是现代教学的要求。“循环随笔”通过指导学生评议随笔习作来提升写作水平,突破了传统的作文知识教学模式,是对方法教学的有益尝试。同时,传统的“生写师批”作文教学形式的信息交流是单向的,“循环随笔”把师生单边活动扩大到师生、生生的多边活动,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提高了教师的作文教学实效。

3.营造了浓厚的对话氛围。在“循环随笔”教学过程中,教师保持一种“对话者”的身份,以真诚、平等、欣赏的态度为学生搭建一个又一个积极参与随笔对话的平台,引导学生进入对话状态,鼓励学生在写作中与自我、亲人、历史、自然、哲人等对话,由此学生写随笔的兴趣浓厚、热情高涨。正如一位学生写道,“写随笔就是为了记下每个精彩而心动的瞬间,让自己静静地和心灵对话”。

上一篇:英语教学随笔范文 下一篇:小学教师教学随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