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20 10:26:39

乡村治理培训

乡村治理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人才;人才开发;乡村人才振兴

1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人才开发的现状分析

1.1人才资源较为改善

“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民族地区重点照顾,以驻村第一书记、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官、退伍军官等为代表的治理人才被民族地区所吸纳,使得自然、社会禀赋相对较弱的广大民族地区的人才资源状况大为改善。以X县的7个农村社区为例,经济发展较好的社区的工作人员数量可达到20人左右,而人口较少的小型社区的工作人员数量也在10人以上。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民族地区的人才资源状况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改善,这也是民族地区能够顺利完成全面脱贫任务的重要保障[2]。

1.2人才队伍结构明显优化

人才队伍结构是人才开发的重点。相较于脱贫前这一历史阶段,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了明显的优化。从年龄上看,20~30岁(36.19%)、30~40岁(31.43%)占比较大,成了绝对主力。从学历上看,具备大专学历的在所调研人群中占比达到了49.05%,人才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民族地区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优化,一方面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教育、扶贫和人才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是随着民族地区的相对发展,部分外流本土人才也在乡土情怀驱使下回归。然而,整体上看,民族地区依旧面临着人口流失、老龄化的现实困境,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民族地区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愈发提高,因而需要继续加强治理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1.3人才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在一批批扶贫干部、驻村书记、新乡贤等治理人才的努力下,民族地区得以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目标。相较于前一历史阶段,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人才,在道德修养、专业能力、法治素养等方面的水平都有了一定提升,主要体现在:一是现今治理人才主要由退伍士兵、大学生村官、驻村书记组成,他们本就具备相应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二是新的治理理念、技术、手段等传入民族地区,使得当地的治理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升。但需要关注的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关键期,对于人才的治理能力要求更高,而民族地区的人才治理能力水平提升仍然道阻且长。

2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人才开发存在的问题

2.1治理人才类型单一,多元治理尚未形成

主体多元化是乡村治理的基本特征。民族地区在乡村治理中仍然是以农村社区干部为主的单一管理,社区内缺乏多元化治理主体,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对于乡村治理的参与度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失严重,老龄人口比重较高,乡村治理人才少,没有能力参与乡村治理。其次,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不高。再次,农村社区尤其是民族地区过于依赖驻村书记等外来输入治理人才的力量,但外来治理人才对于当地风俗情况不甚了解,难以融入当地治理格局。最后,基层事务繁重,社区干部无暇创造有利于多元治理格局形成的环境氛围。

2.2治理人才支持匮乏,乡村治理活力不强

民族地区对于乡村治理人才的资源支持依旧匮乏,进而制约了乡村治理人才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一是薪资水平较低,社区干部薪资水平主要在2000~4000元,相比之下2019年上半年该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085元。二是政策支持不足,52.38%的被调查者所在村没有人才工作小组,人才支持没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50.95%的被调查者所在村没有制定人才支持的政策,包括乡村治理人才在内的人才政策支持趋于空白。三是晋升支持缺乏,大多基层岗位无明确晋升方向,晋升机会少,依靠上级领导意志决定晋升、晋升过程不公开透明等问题依然存在。四是激励支持弱,激励制度不健全、奖励不具有吸引力、激励经济基础弱等问题也十分棘手。五是考核制度不科学,82.38%的被调查者反映当前考核制度中普遍存在考核指标不科学、考核形式化、考核加重工作负担的问题,制约了治理人才能力的发挥。六是专业培训无效化,首先体现在不同社区培训频率的差异化;其次是培训方式以会议讲座、专题学习等传统方式为主,效果不好;最后是培训主题重政治导向而轻能力导向,不利于乡村治理人才的开发。

2.3治理能力短板明显,无法匹配治理要求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民主协商、公共服务、知识学习、智慧治理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民主协商能力方面,民族地区尚存着诸如权力监管不足、民意反映渠道不畅的问题。知识学习能力方面,80%以上的被调查者仅了解基本的思想政治、法律和道德等方面的知识,缺乏主动学习能力,与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公共服务能力方面,首先是平安建设上,平安建设停留在宣传层面过多,仍然有待加强落实;其次是矛盾化解上,68.1%的被调查者表示当地社区设置有调解员或调解机构,但存在着调解员找不到、调解机构不方便找到的问题;最后是关爱服务上,当地社区基本挂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牌匾,但实际上仅仅流于形式,无法找到专门的负责人,部分社区干部也不清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相关情况,没有发挥关爱服务的实际作用。智慧治理能力方面,当地社区信息化、网络化水平不高,社区干部电子化办公能力仍然有待加强[3]。

2.4治理行为仍然传统,治理效能亟待增强

治理行为是乡村治理主体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所表现出具有明显规律性的行为模式或行为方法。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现乡村振兴相衔接的“后脱贫”时代,要求社区干部必须更加主动地去引入其他乡村治理主体,如广大村民、乡贤、社会工作者等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构建乡村治理的多元格局,增强乡村治理的效能。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当地乡村治理主体的治理行为呈现出传统化的治理行为模式倾向。首先是参与广度不够,乡村治理聚焦在民主政治生活,而较少关注社会服务、文化、经济、公共安全等对于乡村振兴极为重要的领域。其次是参与深度不够,仅仅通过参与村民会议的方式来参加乡村治理,没有深度融入到乡村治理的整体格局中去,其一是村民会议的召开次数过少,其二是村民会议主题一般是涉及全村利益的大事,而较少关注一些细微的问题,无法完整考虑乡村治理的各个方面。最后是治理效能不强,在当下乡村治理更加要求治理主体在参与治理过程中发挥创新、协调的作用,组织领导、参与配合仅仅涉及到治理过程的两个方面,不利于形成多元治理格局,反而易导致乡村治理变成农村社区干部的单一管理。

3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人才开发的优化对策

3.1构建治理人才开发体系,促进治理人才多元化

治理人才开发体系应着力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培养和挖掘现有治理人才,进一步提升现有人才资源的潜力,即人才的能力提升问题;二是如何吸引新的治理人才,加快形成人才资源的汇聚,即人才的有效吸引问题。就人才能力提升而言。首先要为乡村治理人才提供能力培养和提升的机会。民族地区一要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实现培训主题多样化,不仅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也要加强实际的如农业技术推广、互联网技术推广的培训学习,还可以根据当地乡村发展的需要,开展符合当地实际的技术培训。二要广泛动员社区内社会力量,促进培训频率常态化。借助社会第三方力量,提高培训频率,满足各类乡村治理人才的发展需求。三是乡镇政府要积极支持社区开展能力提升培训,在乡镇范围内设置统一的培训平台或培训队伍,借助互联网、5G技术推广的机遇,创新培训形式,提升培训效果。其次要为乡村治理人才提供发挥能力才智的平台。要依托乡贤理事会、法律服务站、卫生服务站、村民小组等各类组织形态,建立村级乡村治理“智库”,凡涉及村、社区公共利益的事项,“智库”均可以直接向村支书、社区主任提出建议,并列席村民会议、社区居民会议,从而畅通治理参与渠道,强化各类治理人才的治理效能。就人才有效吸引而言。民族地区当前主要依托国家下派驻村书记实现“被动式引才”,而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必然要提高人才吸引力,实现“主动式引才”。因此,民族地区要抓住国家政策契机,在保障国家、对口支援省市所派驻的乡村治理人才能力发挥、发展需要基础上,出台对退伍军人转业地方、大学生返乡等专项人才政策;还可以设置人才引进和开发工作小组,为引进乡村治理人才提供便利性支持和帮助;同时设立外来人才理事会,聚集外来人才的力量,帮助外来人才在本地获得发展和参与乡村治理的机会[4]。

3.2加大治理人才支持力度,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

民族地区因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在治理人才资源支持方面存在着先天和后天的双重劣势,因而必须要加强治理人才支持力度,以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行政层级关系来看。民族地区乡镇、社区等基层领域要利用好当下中央、省、市、县等各级政府的政策契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加以贯彻落实,使得人才政策真正得以执行下去。各级政府也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通过设立人才支持的专项资金等来缓解民族地区人才吸引力难以提升的问题。从资源支持维度来看。政策制度上,民族地区应全面建立以村支书或社区主任为组长的人才工作小组,统一领导当地人才开发工作,抓紧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人才政策,支持人才开发;薪资待遇上,应把乡村治理人才待遇问题放在人才工作的首位,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支留得住、堪大用的乡村治理人才队伍;晋升方面,要完善晋升制度,科学制定晋升标准,加大从基层遴选乡镇领导干部的比重,满足治理人才的晋升需求;激励方面,减少乡村治理中重复而没有意义的繁文缛节的任务,实现激励制度全覆盖,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重。考核方面,要完善考核制度,设置差异化的、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和灵活的考核方法,考核过程坚持民主、公开,建立考核结果的备案核查制度,任何人对考核公示结果有疑问,都有权利提出质询。

3.3建立治理参与长效机制,推进治理行为科学化

治理参与机制是乡村治理人才参与乡村治理,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核心路径,集中体现在乡村治理的参与意愿、参与途径、参与内容和参与作用四个方面。首先是参与意愿上,民族地区既要建立完善和创新治理参与的渠道,如开设公众号、民意信箱等,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治理参与氛围。其次是参与途径上,要改善各类社会组织在乡村流于形式的现象,强化社会组织在参与公共事务决策、乡村治理中的重要地位,构建多元治理格局。再次是参与内容上,一要加强社会服务、文化和公共安全的制度建设,实现治理有据;二是广泛动员参与,根据本地区特色定期举办文化类民俗节日,推广社会服务、弘扬民族文化、保障公共安全,打造和谐社区。最后是参与作用上,要建立信息沟通和冲突协调机制,设立村级纠纷调解平台,聘请新乡贤或专业人士担任负责人,完善社区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倾听群众的心声和需求,让乡村治理人才在基层矛盾纠纷调解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和谐治理。

4结语

乡村治理人才是乡村治理格局中最为核心的主体,以村干部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广大乡村治理人才,在全面脱贫攻坚的时代,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在新时代接续努力的新征程上,各级政府要加强资源支持力度,为广大乡村治理人才在民族地区提供发展的广阔平台,让广大乡村治理人才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才智、增长才干,为实现乡村振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聪明才智。乡村治理人才开发是助力民族地区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保障。只有突破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人才开发桎梏,强化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人才开发支撑,才能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推进乡村振兴。民族地区作为中国脱贫攻坚的重难点区域,也是乡村振兴的重难点区域,历来被党和国家所重视,然而在许多问题上鲜有学者会专门结合民族地区的特殊性来进行阐述和分析。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广大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人才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也愿本研究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对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人才建设和开发问题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为促进民族地区的进一步发展献智献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Z].北京:新华社,2021.

[2]王孜琪.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农村公共管理型人才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6):285-287.

[3]罗俊波.推动乡村振兴需补齐“人才短板”[J].人民论坛,2018(30):72-73.

[4]唐丽霞.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需求及解决之道的实践探索[J].贵州社会科学,2021(1):161-168.

乡村治理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村治理;治理现代化;治理文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这为农村治理体系的重塑提供了新的要求和方向。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国家,传统农业社会积淀的乡村治理丰富经验是一笔资源财富,将经验传承与现代实践对接,需要创新乡村治理的理念、方式和方法,乡村要跟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步伐,还有许多难题需要破解。因此,中国现代化进程要摆脱乡村发展滞后的困局,就必须使乡村治理与整个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齐头并进,不能让乡村治理拖累了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乡村治理研究的背景

(一)乡村治理研究由来

费孝通在20世纪40年代的《乡土重建》中曾担忧西方现代化以及20世纪混乱的状况带给中国乡村生活的“损蚀”和冲洗:那些在中国乡村以及中国社会中活性部分和活力内容;那些中国的乡土社会中赖以维持健全性的习惯、制度、道德,亦即那些深厚的社会资本;在有语无文的乡村常识性规范与价值以及大量依旧活着的传统。费老认为,现代化在中国的发展,需要的“不是加强远离老百姓的中央权力,而是,相反的,应该在基层自治事务中去加强、启发领导作用”。也就是说,经历了多种苦难的乡土中国之重建,主要还是要依靠于其内在的、自生的力量。所以费孝通会说,在乡土重建的过程中推动老百姓向现代化生活迈进,“只有把人才渗透到和老百姓日常生活有关的地方自治事务中去”,并寄望于“将来乡村社区里自会长出新的社会重心和新的社会人物来的”。要把乡村治理现代化放到农村社会变化的背景下加以深刻认识,从而把握它的重要意义。

(二)乡村治理研究的基本假设

假设1:乡村治理相关主体“经济人”特性普遍存在

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会涉及到不同的治理主体。他们或因区域因素而表现得不尽相同,但各有其利益预期,其行为偏好更多地体现出“经济人”的特质,且不局限于经济单一方面。这些利益群体的存在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相互间并不总是排斥关系。

假设2:地方在推进乡村治理创新中的努力支付是同质的

乡村治理现代化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需求,是需要地方各级政府层层推进的。抛弃地方考核的狭义的利益观,地方政府在推进乡村治理创新方面的决策、政策与制度方面的努力都是积极的,是没有差异的,尽管这种努力支付是无法实际比较的。

假设3:治理绩效最直观的衡量标准可简化为治理对象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接受

治理绩效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评价体系,但最直接最核心的评价基准是治理对象对系列治理事件是否认同,以及隐藏其后的治理信息能否作为其行为决策的判断依据。治理对象只有对治理实践(事件)从思想上通过了价值认同的验证,才有可能接受正在形成的或业已形成的治理理念,从而改变其惯常的个体行动,成为有机治理的神经元细胞。

二、西安乡村治理创新模式比较

从理论上讲,管理侧重于正式制度安排下的国家权威;而治理以包容的姿态容纳不同的治理主体,倡导开放式的参与,注重参与能力的提高与参与形式的多元。该部分从治理意愿、治理能力和治理需求三方面出发,将乡村治理置于整个宏观经济大背景下考察,区分为外源型创新模式和共生型创新模式,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展开对比分析。

(一)外源型创新:曲江楼观模式

1. 楼观发展现状

楼观道文化展示区东距西安70公里,西距周至县城15公里,是著名的圣迹游览地,号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展示区规划面积33.04平方公里,分为道教文化区、财神文化区和现代农业观光区三大板块。

楼观新镇规划总面积为1600多亩,分A、B、C、D、E、F共6个区,总建筑面积91.7万平方米,安置人口15000人。有2个文化广场,3个卫生室,标准幼儿园和寄宿制小学。

2. 枪壑卫砟J降奶氐

由周至县政府和曲江新区合作成立楼观新镇管理办,开启了楼观特有的行政治理框架;通过实施“民选自治、企业管理、政府扶持”的物业管理模式,引导新镇居民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决策的理念形成;通过挖掘和整理楼管地区的民俗和文化资源,试图在新镇居民中形成新的社区认同;通过就业创业培训扶持,以解决经济问题的形式聚焦新镇治理;通过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促使农村居民向新市民的转变。

3. 楼观模式可持续性探讨

楼观新镇成立伊始,便被赋予了浓厚的行政色彩。楼观新镇居民的自组织如何在政府集中介入的空间中寻求突破,或曲江管理模式何时以某种恰当方式淡化新镇的治理主体角色,这将关系着整个展示区活力激发的问题。

(二)共生型创新:户县培优模式

1. 户县培优工程发展状况

2012年初,户县县委县政府针对农村“三慢一难”(经济发展慢、农民增收慢、人才成长慢和干部选拔难)问题,启动“培优工程”。依托县委党校和县镇村三级组织,计划用5年时间,培养3000名农村优秀青年带头人。

培优工程每期学制两年,分党校集中培训(半年)、乡镇机关实践(半年)、回村挂职锻炼(一年)三个阶段。近四年来,培优工程前五期共集中培训学员2381人,其中一至三期共有1245名学员完成两年学制,正式毕业;第四、五期共有591名学员转入镇、村实践锻炼。期间,共有302人因不符合培训要求被清退,171人因自身工作原因退学。

2. 户县培优模式的成效

(1)优化了基层党组织队伍结构。截至目前,培优工程成立培训班党支部18个,培优青年社会组织党支部1个,在培优青年中确定积极分子1189名,发展预备党员208名,转正102名,正考察的发展对象48名。另有12名培优学员被各镇党委接收为预备党员。在镇村考察过程中,有近30名发展对象因镇、村两级评价不高取消发展资格。

通过引导培优学员进入基层党组织队伍,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建设,防止了能力弱化;坚持党性原则,防止了功能退化;严明纪律约束,防止了影响淡化。

(2)创新了乡村治理载体。按照“通过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的路径,培优青年通过参加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创建“培优学员创业实践基地”、设立“培优工作室”、创建“爱心服务队”等平台,活跃在户县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舞台上。

3. 户县培优模式普适性探讨

随着培优工程的逐年推进,在赢得社会支持的同时也存在以下疑惑的焦点问题:党校培训的硬件保障能否普遍推广、培训的师资团队是否全面权威、培训的内容能否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培训的规模能否满足基层党建血液更新净化的需要、培训持久推行的长效机制如何构建。

对于社会上的种种质疑,笔者认为应客观看待“培优”模式。毕竟其不同于一般的职业农民培训,激发了参与意愿;不仅是学习培训,更是打造“培优”品牌的集体行动,提高了治理能力;支持培优学员的创业实践,增进经济互信合作,实现了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良性互动;创新治理参与载体,重塑乡村社会新秩序;融洽了党群关系,奠定了治理优化的群众基础。

三、西安乡村治理发展创新的方向

有专家从现代化和制度变迁的视角分析乡村治理中面临五个难题,即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乡村文化的多元与异质的张力、经济与政治关系的失衡、上层推动与基层动力不足的矛盾、强化乡村政治与基层党组织社会基础弱化的现实,认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必须以有效的措施摆脱这些问题的缠绕。

笔者认为,乡村治理有其自身的逻辑性贯穿于整个治理实践中。首先,经济发展必须直面的问题。本地更多的就业机会意味着乡村溢价开发的潜在吸引力,而非农收入的多样化更是适时修正着收入增长预期。其次,在利益相关的驱动下,产生了治理参与需要。需要表达出真实意愿,需要以彼此认可的方式参与到利益表达过程中来。再次,通过调动乡村资源,在具体治理事件中培养认识共同体,形成共同的价值体系,形成自觉有序的治理惯例,在乡村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过程中完成新一轮乡村社会的构建。最后,当有形的制度充分体现并保障治理的公正公允、包容开放之时,也就是乡村治理文化形成之时。

1. 提倡治理不能排斥自治

从国家治理看,传统与现代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治理参与面的窄与宽、治理参与度的浅与深。传统国家治理一般就是统治阶级的事,出发点是控制社会,因此参与治理在观念上和实际操作中都与民众无关。因此,如何在治理过程中让民众享受到更多自我管理、自我决策、自我监督的权利,当然,同时也必须为未来承担更大的责任,比原先绑在土地上的权利,更有吸引力。

2. 基层党组织聚焦治理的作用不可或缺

现代国家治理突出社会广泛参与。尤其是社会主义民主强调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多元主体的扁平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吸纳村民广泛参与,而且必须是实际参与而不是友情参与,是有效参与而不是形式参与。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在动员、组织村民参与乡村治理中再造凝聚力。

3. 经济发展问题是治理的先导因素

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农村基层治理坚守集体主义、共同富裕等价值理念,在新的历史时期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具有优越性和示范性。当关于土地的各项改革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时,农民的话语权被激活,村民有了参与村级管理的兴趣和动力。如果没有利益为纽带,如果没有发展经济的核心吸引力,估计还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4. 充分发挥乡规民约在治理中的作用

农村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就是建构一个平等保护公民个体权利的公共权威,在社会成员中确立公共规则,这也是农村治理是否或在何种程度上实现着现代化转型的基本内涵或衡量标准。以此观之,那些只关注管辖权在国家和村庄间的流动、而忽视建立公共性治理规则的政治实践并不意味着农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参考文献:

[1]M孝通.乡土重建[N].岳麓书社,2012.

[2]贺雪峰,董磊明,陈柏峰.乡村治理研究的现状与前瞻[J].学习与实践,2007(08).

[3]范丽珠,谢遐龄,刘芳.乡土的力量: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与现代化问题[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4]张紧跟.参与式治理: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创新的趋向[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06).

乡村治理培训范文第3篇

一、合理制订新农合赔偿方案。依照省县政府下发《关于稳固和发展新型乡村协作医疗准则的意见》(府厅发〔2012〕81号)的要求,保证参合率到达92%以上,落实全省统一的赔偿形式:“五统一”即统一起付线、统一封顶线、相对统一赔偿比、统一赔偿方法、统一门诊大病(慢性病)病种。落实具体推进儿童大病医疗保证试点工作,在儿童先芥蒂、白血病救治的基本上,开展提高重性神经病、乳腺癌、宫颈癌、终末期肾病等大病保证救治程度的试点。

二、增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增强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行政监管,开展医疗服务、治理质量评价工作。在30%的统筹地域开展按人头付费、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付出方法改革,推进医疗机构改变运转机制,合理节制医药费用。认真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准则,落实提高国家基本药物报销比例的政策。

三、增强新农合基金监管。认真贯实新农合基金治理和财政、管帐准则,坚持“双印鉴”和“上报对账单”的做法,增强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监督治理,提高新农合治理经办机构的精密化治理程度。落实新农合基金监管政策,保证基金安全、不变运转。统筹基金昔时节余准则上节制在15%以内,累计节余不超越昔时统筹基金的25%。

四、坚持便民利民的新农合运转机制。加大省、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直补”的力度,保证一次性报账率到达90%以上。持续探究和完善参合农民在相邻县、乡医疗机构住院医药费用按县内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赔偿的做法。大力推行救助对象住院新农合赔偿与医疗救助赔偿的“一站式”服务形式,让参合农民最大水平地受益。

五、增强新农合经办机构才能建立。进一步落实新农合县、乡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切实做到有人做事、有当地做事、有经费做事、有才能做事。加速推进新农合信息系统建立措施,完成新农合营业治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科学化,提高新农合工作效率和服务程度。乡镇卫生院参合农民住院医药费用网上直报率到达50%。

六、积极做好新农合准则改革试点工作。坚持以大病统筹为主,积极探究门诊赔偿与住院赔偿有用联接的赔偿形式。选择1个统筹地域,在乡镇卫生院开展住院费用分段累加赔偿试点。在50%的统筹地域持续开展门诊统筹工作。

七、大力推进乡村卫生服务才能建立。抓好新一轮的卫生服务才能建立工程。开展“农民称心乡镇卫生院”创立活动,全市10%的卫生院到达创立规范,50%的院长由县级卫生行政部分公开竞聘,30%的乡镇卫生院建有HIS系统,40%的中间卫生院供应口腔技能服务。

八、积极开展“提高前辈县”创立活动。持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省乡村卫生工作提高前辈县”创立活动,对未取得提高前辈县的5个县(市、区)要求扎实开展工作,争夺年创评成功;对已取得提高前辈县的5个县(市)要求不克不及涣散,坚持提高前辈地位。经过开展提高前辈县创立活动,切实做到具体提高我市乡村卫生工作程度。

九、抓好乡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依照国家规范坚持乡村居民健康档案,重点为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病患者坚持档案,并动态治理,乡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到达30%以上,并做好重点人群的健康治理工作。

十、稳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治理改革。探究坚持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执行人员、营业、药械、财政等方面一体化的治理体制。抓好村卫生室的信息化建立工作,产权公有的村卫生室到达10%,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治理率到达30%,村卫生室处方及格率到达90%,输液治理率到达60%。指导乡村大夫承当公共卫生服务津贴发下班作。

十一、组织施行中心津贴乡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

依照中心津贴乡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方案要求,持续做好乡镇卫生院长治理常识培训,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技能人员、乡村大夫进行相关专业常识和技艺的培训,开展教室教育与视频教育相结合的形式,严厉治理培训资金,努力提高乡村卫生人员的技能程度。

十二、积极探究坚持高效精干的乡村卫生公益性治理体制和运转机制。稳固和推进乡镇卫生院财政由县卫生局集中治理的改革。开展乡村医疗机构开展绩效审核,逐渐坚持以服务数目、服务质量及称心度为首要内容的审核系统,进一步指导乡村卫活力构转换服务形式,提高运转效率和服务质量。组织做好优异百名乡镇卫生院院长评选活动,持续向国家引荐全国优异乡村大夫。

乡村治理培训范文第4篇

一、指点思想

从全区乡村交通运输平安的实践动身,具体贯实科学发展观,结实树立建立是根底,管养是保证,平安是前提,运输是目标的指点思想。坚持“县政府担任、行业指点、分级治理”的准则,促进全区乡村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为加速全区“1234”发展思绪施行和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服好务。

二、工作目的

完成乡村交通迅速发展,通行前提分明改善,养护治理根本标准,运输收集逐渐完美,乡村客运市场标准有序,群众出行平安便捷。

三、责任主体

区交通局作为区县政府构成部分,代表区县政府实行乡村交通运输平安治理的主体责任。各镇人民县政府、街道做事处在区县政府指导下担任本辖区乡村交通运输平安治理工作,分化落实乡村交通运输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大不合法营运打击力度,指点村民委员会抓好乡村公路的建立、治理、养护工作。

四、机构职责

各镇人民县政府应进一步明白乡村交通运输平安治理本能机能,增强乡村交通治理步队建立,成立镇交通运输治理站,担任乡村交通的规划、建立、治理、养护、运输、平安、宣传工作;指点辖区内的村民委员会抓好村道的规划、建立、管养工作;抓好辖区内的水上交通平安和道路交通的源头治理;实时计算上报有关交通材料和信息。交通运输治理站人员采用专职和兼职相结合。

各镇交通治理机构编制方面问题,按有关顺序报编制治理部分核定。区交通局应增强对各镇交通治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指点,依法将治理权延长到各镇、街道,增强乡村交通运输平安治理指点工作。

对设立交通运输治理站前提尚不成熟的街道做事处可设1名专兼职交通协管员,担任本辖区交通治理协调工作。

五、经费保证

乡村公路的治理和养护经费依照区养、镇养公路辨别全额归入区级财务和镇级财务预算。镇养公路由区财务按不少于3500元/km年规范予以津贴。村级公路的养护经费由村民委员会经过“一事一议”多渠道筹措,区财务按不少于1000元/km年规范予以津贴,镇级财务应依据实践状况布置必然津贴。

镇交通运输治理站的工作经费全额归入镇级财务预算,区财务按镇管养公路150元/km、村道100元/km予以津贴,在制品油价钱和税费变革转移付出资金中列支。区交通行政法律部分要指点镇交通运输治理站增强辖区交通行政治理和平安治理,并为镇交通运输治理站开展工作供应需要的前提,详细方法由区交通局制订。区交通局要增强对镇交通运输治理站、街道交通协管员的营业指点和培训,其治理费用依据昔时乡村公路管养工作方案进行专项预算,在制品油价钱和税费变革转移付出资金中布置。

六、相关问题

一是做好乡村公路的验收工作。由区交通、国土、安监、公安、发改等部分对已竣工的乡村公路实时进行营运验收,对验收及格的公路开行乡村客运。

二是由区交通、安监等部分担任施行行业治理指点培训,进步镇交通运输治理站人员的工作才能和营业程度。

乡村治理培训范文第5篇

(一)推进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化。抓住“十二五”规划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时机,加大卫生基本设备项目投资和施行力度,科学、合理地规划结构,切实抓好村卫生室建设。进一步加大财务投入力度,有方案地安排村卫生室建设资金。每年建设10个村卫生室,争夺用3-5年时间完成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标准化卫生室。依照《湖北省示范村卫生室评审标准》的要求,结合乡村基层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的实践状况,合理装备医疗设备、仪器等基本医疗卫生资源,保证广大农民都能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促进城乡医疗卫惹事业平衡发展。

(二)推进乡村卫生工作平台信息化。明确当前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的功能重点,逐渐坚持支持新农合医疗资金即时结算治理、基本药物装备及运用、流行症和突发公共卫惹事件实时申报、村卫生室绩效审核等重点工作的信息平台,完成村卫生室与各级卫生行政部分、医疗卫活力构、新农合经办机构、公共卫活力构和居民健康档案系统的互联互通,最后坚持系统安全、标准统一、治理标准、资源共享的卫生信息化平台,完成大家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的。

(三)推进乡村卫生人才培育多元化。探究增强卫生人才引进力度,认真施行以全科医学常识为重点的基层医疗队伍引进和定向培育、在职乡村大夫轮岗培训等项目,科学编制乡村大夫队伍建设规划,坚持乡村大夫后备人才库,增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乡村卫生服务才能。启动乡村大夫全员培训方案,将村卫生室人才培育纳入县县政府社会发展人才培育规划,出台优惠政策,每年落实必然的乡村卫生人员培训经费,按期免费开展医疗技能培训,并恰当赐与误工、交通、食宿等津贴费用,为乡村大夫创立“无经济担负”的培育情况,保证乡村大夫参训率和培训质量,提高村医专业技能程度,推进全县乡村卫生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四)推进乡村卫生工作治理一体化。以施行基本药物准则为抓手,推进配套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系统建设。具体施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治理,理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的一切制关系,明确村卫生室及从业者的从属关系,增强乡镇卫生院的治理本能机能,依照“六统一、两自力”的标准具体履行一体化治理工作,完善治理监督机制,标准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具体履行乡村卫生绩效考评鼓励机制,以乡村一体化治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群众称心度及指令性任务等内容为主,制订切实可行的乡村大夫绩效审核方案,由卫生行政部分组织,卫生院牵头,严格乡村大夫审核。探究坚持全新的用人机制,结合乡镇卫生院人事准则改革,完善现行体制下符合村级卫活力构的运转形式,坚持以乡村大夫供应服务数目和质量为目标的“优胜劣汰、奖勤惩懒”用人机制,调动村医积极性。切实维护好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完好,逐渐完成“小病轻病不出村、经常见病多发病不出镇(乡)”的乡村卫生改革目的。

(五)推进乡村大夫待遇保证准则化。理顺各类关系,坚持健全与经济发展程度相顺应的保证系统。完善以县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筹资赔偿机制,制订和落实乡村大夫从事基本医疗服务的工资标准,逐渐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津贴标准,保证乡村大夫基本待遇。依据全县乡村实践,结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准则的推进,探究坚持掩盖一切乡村大夫的养老保险准则,对符合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前提的乡村大夫发放养老金,以解除村医后顾之忧。履行乡村大夫医疗责任保险,坚持医疗风险社会分管机制,经过村卫生室和保险公司协作开展医疗执业责任保险营业,降低村医执业风险,维护医患两边的正当权益。

乡村治理培训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困境 对策

一、现代化进程与乡村治理

1.乡村治理的概念。乡村治理是指以乡村政府为基础的国家机构和乡村其他权威机构,为了维持乡村秩序,促进乡村发展,依据法律、法规和传统习俗等,给乡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是乡村多元主体协同公共管理乡村的过程。

2.乡村治理方式变革的必然性。从2004年至今,中央连续发出五个一号文件,强调新农村建设。2010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乡村治理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这必然导致乡村治理方式的变革。

二、乡村治理的现实意义

1.乡村治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缩小城乡差别。乡村治理,首先要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只有对农民开展系列市民化教育,才能真正缩小城乡居民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建设和谐社会才可能成为现实。

2.乡村治理是丰富社区教育内涵的需要。新的历史时期,社区教育已经由原来成人教育单一的扫盲发展到涵盖老年教育、青壮年学历提升和技能培训、青少年的校外素质教育等终身教育范畴。社区教育内容越来越讲求实效化,在着重解决农民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需要的同时,必须加强人文精神关怀,如不定期的心理健康讲座,邻居关系调节,老年心理保健,育儿知识、法律知识讲座等。

3.乡村治理是丰富社区建设内容的需要。加强社区建设是促进乡村治理的必要保证。在社区经济方面,要培训社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改善投资环境;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提高社区市民的道德水平;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丰富新市民的文化生活;在社区心理建设方面,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三、当前乡村治理的困境

1.村民自治制度有待健全。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地方村务大事实际上是村干部说了算,由此引发的矛盾比较多,农村管理体制亟待健全。推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应该成为实施村民自治的重要组织形式。通过村民代表会议,逐步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的各项规章制度。只有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规范行为,才能有序实施村民自治。

2.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农民大致有三类:一类是已经拆迁的,这一部分人生活条件较好,比较重视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但仍有少数人缺少危机感,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一类是仍未拆迁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这一部分人往往思想比较保守,对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认识不足,认为种田人不需要多高的文化水平;一类是外来务工人员,这一部分人往往能意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得到教育的机会不多。

3.农民负担有待减轻。一是养老金偏低,与公务员和企业职工相比,农村地区缴纳新农保,可以领取的养老金有的仅为每月60元;二是生活质量下降,许多农民失地后,由于缺乏技能,收入来源减少,生活消费支出增大;三是看病费用高,看一个小病,也要花很多钱,导致现在农村人对待生病的态度是小病拖,大病挺,实在不行才去医院看病;四是教育费用太多,这些费用主要包括补课费、择校费、赞助费等,农村人希望通过上学改变命运,实现“鲤鱼跳龙门”的愿望,然而,现在却越来越难。此外,农村还存在许多乱收费现象。

4.农业生产成本有待降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逐年增加,与此同时,因为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业投入加大等原因,农业生产成本连年上升,农业利润率连年下跌。

四、解决乡村治理的对策建议

1.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农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了解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它对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农村全面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从战略高度上认识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切实加强政府领导,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培养一支以社区科学文化普及服务为主的人才队伍,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2.积极开展各种培训。要加强心理疏导,对农民进行现代观念、文明准则和城市意识教育,引导农民破除小富即安、小打小闹的小农经济思想,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意识、生态意识、文化意识等,培养创业精神。要加强技能指导,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职业农民培训,让农民学到本领,打开致富之门。

3.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必须逐步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必须解决农民打官司难的问题,维护农民的正当权益;必须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村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加强农村治安管理,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民真正过上幸福的生活。

4.加强农村公共事务管理。要加强农村基础实施和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可以享受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要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推动城乡资源共享,实现城乡服务一体化;要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实现农村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风田,李明.乡派、村治、县政,什么模式最合适?(二).2009-03-27.

乡村治理培训范文第7篇

一、勇于探究,深化乡村卫生变革和治理

县在加速乡村卫惹事业开展进程中,对峙与时俱进,解放思维,深化变革,扎实推进。一是积极探究乡镇卫生院变革新路子。2012年,在经由深化查询研讨、多方争夺定见的根底上,对单个效益欠好、开展困难的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变革试点。湛北乡卫生院与民营卫协病院协作,执行管办别离,有用处理了资金、技能、设备等方面的坚苦,使湛北乡卫生院走出了窘境;城关镇卫生院与县中病院执行一致治理,依托县中病院的技能和人才优势带动了城关镇卫生院开展,完成了优势互补和卫生资本的优化组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进步。二是起劲推进分派准则变革。为了促进乡村卫生院的安康稳步开展,进步乡村卫生院在市场经济前提下的竞争力,为乡村卫生院的可继续开展备足潜力,2012年,该县对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收入分派准则变革,出台了《卫生院班子成员岗亭津贴发放暂行方法》,在包管退休人员工资的前提下,每月从乡村卫生院当月的总收入中提取5%,作为病院的开展基金,用于置办医疗设备和根底设备建立;年关依据病院全年收入状况提取必然的资金,用于奖励任务成果凸起的小我和外出进修人员的生涯津贴,极大地调动了卫生职工的任务积极性。三是加大对院长的问责力度。为加强乡镇卫生院院长的任务责任心和紧迫感,该县卫生局接纳每位院长每季度向局党委进行一次述职的方法,由局党委派专人对院长的履职状况进行跟踪问效、测评,收到了优越结果。四是完美机制,起劲标准乡镇卫生院治理。在各乡镇卫生院履行了院务公开、财政公开,成立了民主办财小组、参政议政小组、药品和医疗器械收购小组,明白了各小组职责,制订了议事规矩,使病院的各项任务都置于民主监视之下,极大地加强了任务通明度。

二、多策并举,加大新型乡村协作医疗治理力度

新型乡村协作医疗是党中心、国务院为从基本上改动广阔农人看病难、看病贵而接纳的一项严重行动。该县被确定为新型乡村协作医疗试点县后,依照积极稳妥、群众自愿的准则,扎实展开任务。新农合施行以来,全县累计有137万余人(次)的参合农人享用到新农合津贴,累计津贴新农合伙金1.2亿多元,有用缓解了农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强化对乡村协作医疗的治理,该县一是强化准则建立。先后制订完美了《新型乡村协作医疗基金治理方法》、《定点医疗机构治理方法》、《定点就诊转诊准则》、《审计准则》、《监视反省准则》、《公示准则》、《信息治理准则》等规章准则,然后包管了协作医疗任务有章可循。二是增强资金治理。为添加协作医疗基金运用的通明度,执行了“三级公示”准则:即对住院医药费报销3000元以上的,由县合管办担任在全县局限内公示;对住院医药费报销3000元以下的,由各乡镇合管办担任在本乡镇局限内公示;对门诊报销的医药费,由各村担任在本村公示。还,对村级常用药品价钱和医疗收费规范执行明码标价,承受社会监视。三是严厉催促反省。为增强新型乡村协作医疗基金的监视和治理,根绝故弄玄虚、滥竽充数等违法乱纪景象的发作,对峙常常性监视与集中监视相连系,进村入户进行回访。对县、乡定点医疗机构每月至少监视反省一次,村级定点医疗机构每半年反省一次。四是标准效劳行为。该县制订了《违背新型乡村协作医疗准则处分方法》,将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参合农人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梳理归结,明白违规处分方法。为包管参合农人享用根本的医疗效劳,县卫生局与各定点医疗机构签署了医疗效劳和谈,最大限制的标准效劳行为,进步效劳质量。五是对新农合各定点医疗机构收费系统与报销系统执行了一体化治理。

三、健全机制,强化乡村卫生人才步队建立

病院的医疗程度既要靠进步前辈的医疗设备,更要靠一支把握进步前辈医疗科学常识和高明医术的高本质人才步队。而进步医术最有用的路子,就是完美人才培训机制,为此,该县鼎力施行人才兴院计谋,依据每个乡村卫生院的实践状况,制订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人才培训方案。一是有方案地组织有必然潜力的医务人员外出进修,积极与周边卫生院校联络,强化常识培训,为乡村卫惹事业久远开展打好根底。据不完全计算,自2012年以来,先后遴派200余名底层卫生技能人员到上级医疗单元进修进修。二是以“三下乡”运动为载体,每年从县城区病院遴派一批理论根底扎实、临床经历丰厚的大夫到乡镇卫生院进行传、帮、带,有用处理了乡村卫生院职工培训难问题,乡村医务人员的营业本质获得明显进步。三是应用现代化教育设备,为广阔乡村底层医务人员不时进修新理论、新常识、新技能和新办法,进步防治乡村经常见病、多发病的才能供应进修研讨的平台。

四、抢抓时机,改善乡村卫生根底设备前提

乡村治理培训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昌盛为中心,以普及农业提高前辈技能和非农财产技艺为重点,执行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指导培训与技艺培训相结合,务工培训与务农培训相结合,采取培训技能主干、培育专业强人、培养示范典型、建立推行基地、普及科技效果等办法,经过办班培训、集中讲座、光盘学习、田间指导、技能承包、观赏学习等方式,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具体提高全市农业科技程度和农民科技文明本质,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方法,为加速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现代农业建立供应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目的任务

全市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分市、县、乡三级开展。

市级培训活动共举行短期培训班80期次,开展基层巡回讲座520场次,制造电视专题节目、讲座75期次,制造发放光盘12000张,制造收集专题节目、信息、常识150期次;县级培训活动共举行短期培训班440期次,开展基层巡回讲座5300场次,制造电视专题节目、讲座550期次,制发光盘106000张,开展乡村劳动力阳光培训960期次,开展农民职业技艺培训22期次,组织观赏学习109次;乡级培训活动对比市、县级培训活动由各地辨别确定目的任务。全市累计培训农民到达100万人次。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首要包括:基层农业技能人员、乡村基层党员干部、乡村财政人员、农民、农业财产化龙头企业治理人员、农民专业协作组织治理人员等。

四、培训内容

全市百万农民大培训,要着眼于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着力于农业生产技能程度、非农财产技艺、运营治理理念、信息获取手段和市场掌握才能不时提拔,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培育提高前辈的农业运营治理理念。量体裁衣,因情制宜,增强指导,积极扶持,努力推进农业规划化、规范化、集约化、生态化、特征化、品牌化、专业化运营。二是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重点进行培训。围绕农业品牌创新工程,抓好品牌农业、规范化生产、三品一标、农产物安全等方面相关常识培训。围绕设备农业拓展工程,抓好提高前辈合用农业维护地设备建立、设备蔬菜技能等方面相关常识培训。围绕生态农业推行工程,抓好生态农业、轮回农业、沼气建立、秸秆气化、太阳能应用等方面相关常识培训。围绕农业生产前提改善工程,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地盘整治、中低产田革新、高规范农田建立等方面相关常识培训。围绕地盘流转加快工程,抓好乡村地盘承包运营权政策律例、机制形式、发展偏向、规划运营等方面相关常识培训。围绕农业乡村严重工程项目开展培训,共同农机补助、农产物监测系统建立、沼气工程等项目标施行,抓农机运用和维修、沼气生产工及沼气物管员、基层监测员培训,为严重项目标施行供应人才保证。三是推行提高前辈的农业生产技能配备。围绕农业服务系统发展开展培训,抓好基层农技推行人员、村级农业技能推行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常识更新培训,为农业生产服务系统供应人才支撑。围绕优势农产物和主导财产开展适用技能培训,以保证首要农产物有用供应和添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抓优秀种类、技能的引进推行,结合农时时节,采取各类方式,大力开展农业适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才能和运营程度,培育一批有文明、懂技能、会运营的新型农民。

(二)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宣传统筹城乡发展的严重意义和各级党委、县政府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政策、办法,包括乡村宅基地流转、乡村承包地治理、农民进城落户等方面。重点增强农民非农财产技艺培训,大力施行乡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围绕人力资本市场需求,增强乡村劳动力二三财产职业技艺培训,开展乡村劳动力自立创业才能培训,积极指导乡村劳动力向非农财产转移,鼓舞乡村劳动力到外埠务工、创业,推进乡村居民向城镇转移。

(三)乡村综合配套变革。深化乡村产权准则变革(乡村集体地盘一切权、集体建立用地运用权、乡村林权、乡村地盘及果树承包运营权、乡村房子一切权等确权颁证工作)、乡村地盘股份协作制、乡村社区资产股份协作制、乡村资金合作协作社、乡村集体财富积聚机制、基层民主治理与创新等方面政策办法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思想看法,推进乡村综合配套变革,加速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

(四)新民居建立。大力宣传新民居建立的严重意义和各级党委、县政府推进新民居建立的各项政策、办法。宣传各级新民居建立的规划、方案和各类新民居建立的形式、典型。鼓舞指导广阔农民群众积极参加新民居建立。

(五)农业财产化运营。围绕龙头企业提拔和农产物加工业强大,抓好农业财产化运营、农民专业协作社建立、龙头企业发展、农副产物加工业发展、各级扶持政策、龙头带举措用、好处联合机制、农产物基地建立、打造财产链经济等方面相关常识培训。

五、培训方式

(一)举行培训班。举行短期培训班,就单项专业常识、专业技能进行系统培训,让受训人员做到结实把握、纯熟运用。

(二)开展基层巡回讲座。在县、乡、村举行专题常识讲座,让受训人员把握常识要点和技能方法。

(三)创办电视专栏。在市、县电视台创办农民科技培训专栏,制造科技讲座、信息传达、典型示范、产物宣传等相关专题节目,扩展农业科技普及范围。

(四)光盘教育。市、县两级购置、制造光盘,下发到村和重点农户,经过观看光盘让受训人员把握相关常识和技能。

(五)现代长途培训。应用党建网、乡村党员干部现代长途教育网、城乡一体化网、农业信息网等收集,制造专题节目,相关信息、常识,到达培训目标。

(六)播送板报。首要应用村级播送和板报,结合本地主导财产,结合农时时节,有针对性地播放、登载相关常识和技能,提高本地农民科技本质和农业生产科技程度。

(七)典型示范。围绕培训内容,在各个方面大力培养典型,充分发扬典型带举措用。积极指导已有的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等成功典型参加全市农民科技培训,充分师资力气。还市、县、乡、村围绕相关财产,在栽种、养殖、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积极培养典型,依托典型带动,充分调动广阔农民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热情和积极性。

(八)大篷车活动培训服务。市、县、乡成立农业科技服务大篷车,公开服务德律风,为广阔农民供应德律风征询和上门服务。

(九)现场指导。市、县、乡各级农业主管部分,布置农业技能人员或延聘农业专家深化田间地头,为广阔农民开展现场技能指导。

(十)技能承包。市、县、乡各级农业主管部分,布置农业技能人员或延聘农业专家,对栽种、养殖等重点场(户)开展技能承包服务。

(十一)观赏学习。县、乡、村三级要组织村干部、农民、龙头企业治理人员、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兴办人员比及周边提高前辈典型观赏学习,坦荡眼界、拓宽思绪、灵通讯息,学习新理念、新形式、新技能。

六、时间布置

市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共分三个阶段:

(一)预备阶段(2012年11月20日—2012年11月30日)。具体做好各项预备工作,包括制订方案、成立组织、制造方案、布置课程、组织师资、购制材料、确定场地等。

(二)培训阶段。(2012年12月1日—2013年5月15日)。市、乡、村各级具体开展各类方式的农民科技培训活动,圆满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三)总结阶段。(2013年5月16日—2013年5月31日)。具体总结培训阶段开展的工作、获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收成的经历以及对今后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计划和建议。

七、保证办法

(一)增强组织指导。市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指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密共同,构成工作合力。各单位之间要增强联络与协作,特殊要增强与新闻媒体和四家收集的联络与协作,构成强壮的宣传培训气氛和收集掩盖格式。指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县政府农办)要做好科技培训活动各项详细工作的协调组织。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分也要成立响应的指导组织和做事机构,组织开展好全市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

(二)增强责任落实。各级各有关部分要坚持百万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目的责任制,层层分化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各县(市)区要依照《市百万农民大培训施行方案》中的目的任务(任务分化表附后),制订具体详细的施行方案和培训方案。市指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依照《市百万农民大培训施行方案》中的目的任务(任务分化表附后),制订详细培训方案。各级各单位施行方案和培训方案于12月10日前,报市指导小组办公室。

(三)增强宣传发起。各级宣传部分、新闻单位要做好宣传发起工作,大力宣传科技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主要效果,宣传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活动的严重意义,宣传提高前辈科技典型和工作典型,努力营建广阔农民群众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传科技的浓重气氛。

(四)增强资金保证。农民科技培训是“三农”工作中一项公益性、基本性事业,培训经费应以财务投入为主。市财务布置专项资金对承当培训任务的市直单位赐与奖补。县、乡财务也要布置专项资金用于农民培训工作。要增强对培训经费的治理,保证专款专用。

乡村治理培训范文第9篇

一、目前工作进展情况

县政务中心根据县委办工作安排,就2015年乡村治理工作牵头部分召开了第一次责任单位联席会议。县委农办、县委编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水务局、县农牧科技局、县林业局、县文旅广体局等7个责任单位主要领导或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成立了2015年度乡村治理牵头工作领导小组,由牵头单位县政务中心黄仁斌主任为组长,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在县政务中心下设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

同时,制定出了2015年乡村治理牵头部分具体工作方案。即明确了“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站点)和农牧林水及广电综合服务站建设,加大科技推广和科技培训,提升产业发展服务水平”主要工作内容、职责和时间节点要求,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站、点)的建设和农牧林水及广电综合服务站的建设。二是加大科技推广、培训,提升产业发展服务水平。

二、下步工作计划和举措

(一)在各乡镇设立便民服务点,及时为农牧民提供农牧林水及文化广电优质服务。

截止2014年底,我县18个乡镇中仅有13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正式建成投入使用,还有5个乡镇目前还是挂牌运行。借2015年级村治理之机,计划将未建成投入使用的5个乡镇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并积极推进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代办站、代办点)建设工作。

(二)加强乡镇综合服务站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服务能力。

各乡镇积极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和县内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扎实开展培训。

(三)扎实开展特色农业、林果、乡村旅游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

各责任单位之间加强合作,创新农村劳动力技能、农牧民实用技术、新型农民、劳务品牌等重点培训项目的开展方式。由县委农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充分发挥组织优势,联系州领导部门,聘请欧亚职业技术学校专家实地为农牧民群众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着重于实际操作;由县农牧科技局、县林业局积极协调农技站、林业站,成立相应的技术领导组织,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不断改良品种,增质增效,进一步促进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农业、林果发展。县文旅广体局协调各乡镇文化站,结合我县地域特色和实际情况,组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帮助他们顺利开办农家乐、小餐馆,达到“以培训促提升,以培训促就业,以培训促发展”的目的。切实增强农牧民群众的增收致富技能。

(四)及时补充技术人才。

乡村治理培训范文第10篇

自年以来,依据国家、省、区关于“完善乡村任务教育体系体例变革”的相关通知和要求精神,在区委、区县政府一致布置部署、关怀指导下,我区乡村任务教育体系体例变革工作已逐渐获得了施行,获得了较分明的见效。年月10日至月10日我对乡村任务教育体系体例变革工作进行了普遍调研,现将调研状况申报如下:

一、乡村任务教育体系体例变革落实状况及见效

1、“以县为主”乡村任务教育治理体系体例具体施行。全区从“以乡(镇)为主”改变为“以县为主”的乡村任务教育治理体系体例,完成了“四个一致”,即教员工资由区财务一致发放;学校和教员步队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分一致治理;中小学公用经费和危房革新资金由区财务一致布置;学校指导班子的选拔、装备、运用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分一致治理。“以县为主”的治理体系体例防止了原体系体例财权与事权别离,学校和教员步队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分一致治理,更有利于教育行政主管部分依据全区教育教育实践,对教育资本进行微观调控,优化装备现有教员资本,促进教育教育质量的进步。学校公用经费和危房革新资金由区财务一致布置,打破了乡(镇)界线,使经费投入愈加合理,防止了部分反复建立,对教育的投入有所添加。

2、进一步理顺了乡村中小学治理体系体例。年8月,经区委大会研讨,吊销了4个乡镇教育组,乡村通俗小学划归乡镇中间校治理,乡村初中由区局直接收理。精简了人员,简化了做事机构,进步了工作效率。年6月,依照区委布置乡村中小学党组织归属区局治理,彻底改动了学校党政治理两张皮的治理形式,进步了教育自立权,便当了教育行政主管部分统筹布置教育工作,促进城乡教育人事合理活动、平衡发展。

3、学校指导和教员步队建立获得增强。、年,在区委、区县政府的关怀、支撑、指导下,区局在普遍调研的基本上,依据教育工作实践调整了中小学指导班子,一批年富力强、营业优良、作风正派的年青同志走上了学校指导岗亭,为学校治理工作注入了生机,学校工作有了较大起色。与此还,适应教育发展趋向,结合教员步队近况,区局制订了教员步队建立五年规划,出台了学校指导干部治理规则、学科主干教员、带头人暂行治理方法等准则,使学校人事治理工作获得了进一步规范,师资步队建立进一步增强,培训学习工作惯例化,有用的促进了教员步队全体程度的提拔,为教育质量进步奠基了坚实的基本。

4、学校网点调整工作逐渐落实,办学前提获得进步。自年以来,在区委、区县政府准确指导下,在各乡镇、村组的大力支撑共同下,先后撤并了杨村乡乔家底小学、李台乡杜家坡小学、五泉镇汤家小学、大寨乡杜寨小学等10所小学,优化了教育装备,整合了教育资本。新建了杨村乡川口小学、李台乡陈小寨小学、杨村乡中间小学、五泉镇茂陵小学、王上小学等5所学校。抢抓时机,应用上级项目支撑,新建、改建、维修了局部学校教育楼或办公楼;乡村中小学悉数施行了现代长途教育项目建立,建成了18所乡村中小学新乡村卫生新校园。“两基”工作中,全区共配制课桌凳2200套,价值40万元,购置价值78万元的实行器材,添置30万元的各类图书。办学前提和校园情况获得了彻底改善,促进了我区任务教育办学程度的全体进步、发展。

5、任务教育经费保证机制逐渐完善。区上设立了基本教育资金治理专户,教育经费拨付到达了三个增进中的“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进要高于当地财务常常性收入的增进比例”,教员工资、学校办学经费、乡村任务教育津贴经费比及了落实。坚持健全乡村任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预算编制准则,执行区级预算治理、分期拨付经费、严厉审批报帐、审计监视准则,理顺了新机制运转下的上下级财政关系,保证了各项资金按时拨付、合理运用,加强了学校财政治理工作的通明度。

二、存在问题

1、乡村任务教育体系体例变革宣传力度不够、责任不明确。固然“以县为主”教育治理体系体例变革施行了三年多,但社会对这种治理体系体例的方式和职责调查不多,习气于多年来的老治理形式。乡镇对此看法不够,以为当前学校的治理是教育部分的事,与乡镇无关,办学积极性不高,责任不强,不足支撑、监视和指导。在学校建立、合校后的学校资产措置等问题上经常呈现扯皮、推诿等景象,单个学校用地产权不明,存在租用关系等问题,影响了学校发展。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教育发展。随着乡村教育体系体例变革的施行,教育经费的投入首要是区本级,而区本级财力不足,难以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如工资变革后,教员工资的津贴局部不克不及获得落实,直接影响了教员的工作热情,晦气于教育系统不变。学校维修、革新资金难以保证,上划之前乡镇、村对学校都有分歧水平的投入,目前没有了,学校维修、革新给教育部分、学校带来了较大坚苦。

3、教员步队建立跟不上教育情势发展的需求。乡村中小学教员步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小学教员春秋构造老化(45岁以上占40%),单薄学科无专职教员(体、音、美等学科);初中教员专业构造不合理,非专业代课景象严厉(占34.4%)。随着课程变革的深化施行,学科门类添加,教员培训经费不克不及保证,遍及存在教员课业担负过重,工作量大、常识老化等景象,给教员形成了宏大的精神压力,影响了新课程变革的顺畅施行。

4、学校硬件设备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措施。固然,近年来在各级县政府和指导的关怀支撑下,学校办学前提有了必然水平的进步,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时发展,乡村学校信息技能教育相对滞后。当前,21所乡村小学除李台乡永安小学外(99年置办22台微机,装备偏低,需更新)均没有微机室,信息技能课程无法开设,影响了新课程变革的施行。

5、任务教育债权化解任务艰难。我区学校多年来因“两基”达标、学校基本设备建立、危漏校舍革新和“两基”进步等共举债1666.8万元。近几年在上级的大力支撑下,依照相关政策规则,经由努力以归还655.5万元,尚负债务(含利钱)合计1123.9万元。债权化解任务给原本就经费严重的学校和教育部分带来了宏大的经济压力,影响了教育工作的不变和发展。

三、几点建议

1、进步看法、加大宣传,营建全社会齐抓教育的优越气氛。各级党委、县政府要从科教兴国的计谋高度看法教育的主要性和紧迫性,把完善乡村任务教育治理工作放在主要议事日程,加大宣传。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教育治理体系体例和各项规章准则,增强教育内部治理,坚持乡镇指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审核准则,加强责任感,营建全社会关怀、注重、支撑教育的优越气氛,办人民称心的教育。

2、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事业具体发展。乡村教育体系体例变革后,乡镇、村对教育的投入相对削弱,学校自身又无造血功用,教育行政部分无力投入,影响了教育发展。因而,区县政府应积极执行上级相关精神,保证教育政策获得落实,教育经费足额拨付,特殊是教育建立资金要归入财务预算。增强教育经费运用治理,削减糜费,保证教员工资足额发放到位,真正表现“以县为主”,促进全区教育发展。

3、增强教员步队建立,进步教员全体本质。结合课程变革,进一步加大教员职业品德教育和在职培训工作力度,进步教员的营业才能和教育程度。设立教员培训专项基金,保证分歧方式的教员培训活动顺畅施行。充分发扬现有教育资本的效果,办妥杨凌教育网站,应用长途教育资本,为教员供应培训、教育和交流服务。完善教育人事体系体例变革,加大教员合理活动,整合师资构造,科学配套师资,处理教员构造性缺少,充分紧缺教员。增强教员步队审核,完善用人的鼓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改变观念,充分发扬每个教员的特长,使每个教员都成为教育和教育的中坚力气。

4、加速乡村小学合校并点措施,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本。完善学校网点调整结构,科学制订学校发展久远规划。将乡村任务教育体系体例变革与学校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灾后重建结合起来,坚持“以县为主”的学校危房革新和新建规划的长效机制,防止反复建立和资本糜费,整合教育资本,扩展办学规划,进步办学效益。

上一篇:风险贷款管理范文 下一篇:重大工程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