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信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5 12:55:22

网络与信息论文

网络与信息论文范文第1篇

本节首先建立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然后进行连接强度定义,在信息传播模型上验证弱连接对于信息传播范围的影响。在验证弱连接对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影响时,需要选取一个合适的信息传播模型来模拟信息的传播过程。在研究节点的影响力时,KempeD等人[5]在论述如何最大化社交网络影响力的文献中采用完全级联模型来模拟信息的传播并且最终利用贪心算法得出一组影响力最大的节点。由于完全级联模型在社交网络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和其简单的形式,本文采用完全级联模型来研究弱连接对社交网络信息传播范围的影响。信息传播范围可以归结为影响最大化问题,通常,影响最大化的关键是在网络中发现最有影响力的k个节点。将社区影响最大化问题变为选择最好的k个节点初始激活,目的是在影响最大化过程的最终阶段使得社区覆盖最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某节点的邻居节点中有越来越多的节点变活跃;在某个时间点上,可能使该节点变活跃。当一个节点在时间步t首先变活跃时,认为它具有感染力,它具有影响每个不活跃邻居一次机会。一次成功的激活尝试将使其邻居在下一个时间步t+1成为活跃节点。如果某节点的多个邻居节点在时间步t变活跃,则这些活跃的邻居节点按任意顺序尝试激活他们的邻居节点,但所有的这些尝试都发生在时间步t。一个活跃节点u对其所有邻居节点尝试激活后,仍保持活跃,但已不具备感染力了。当不存在具备感染力的节点时,这个过程结束。连接强度决定了一条连接的强弱,而连接强度可以通过网络上两个节点的邻居相对重叠来测量[1]。(1)其中,cij是节点i和节点j共同的邻居数,ki和kj分别是节点i和节点j的邻居数,wij是两端分别为节点i和节点j的边的连接强度值[2,4]。根据弱连接的理论,如果节点i和节点j之间的连接强度高,那么由于两个节点经常联系并且具有许多相同的属性,两个节点的共同朋友也会多,相应的边的连接强度值就会大。相反地,节点i和节点j之间的连接强度低,则两个节点的共同朋友也少,相应的边的连接强度值就会小。我们把公式(1)定义的wij称之为朋友覆盖率指标,该指标的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连接的强度,我们把朋友覆盖率指标值相对较小的连接定义为弱连接。在信息传播模型中,随着信息在社交网络上的传播计算各个边的连接强度值,具体计算流程如下所示:步骤1遍历数据集,建立头节点索引表in-dex。因为边的数量通常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每次顺序寻找头节点的时间开销很大,索引可以帮助我们在只遍历一次数据集的前提下迅速找到头节点所在位置。步骤2随机选择初始信息传播节点并设置传播概率prob。在此处为方便对比,我们简单地设传播概率为0.5。步骤3采用广度优先的策略模拟完全级联模型信息传播过程。定义待传播节点队列,并且用infect表标记已经被感染的节点。计算已经被感染节点的所有对应边的连接强度。步骤4传播到信息收敛时计算infect表中被感染的节点数目和对应边的数目。步骤5考虑到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随机作用,将步骤2~步骤4步过程重复10000遍,并取其平均值。

2实验与结果分析

本文按照在线社交网络的不同应用方向,选取了CDBLP网、Arvix网、Wiki投票网络和Enron电子邮件网作为数据源。CDBLP网是一个以作者为中心的中文学术作者合作网站,文献原始数据库中包括了中国计算机领域各著名期刊历年的文章作者合作数据,其中作者的合作关系所构建的合作网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计算机领域的学者间合作情况。Arvix数据与CDBLP类似,为国外免费论文共享网站。本文将其数据集抽象为表现各个作者间合作关系的无向网络。Wiki是一个由世界上众多志愿者合作完成的在线免费百科全书,在众多志愿者中有一小部分是管理者。为了能够使一个普通用户变成管理者,Wiki使用了一种志愿者间相互投票决定的机制。该数据集已经在众多文献中被用来研究网络拓扑特性,比较有代表性。Enron电子邮件网数据用来验证弱连接对通过电子邮件收发方式进行信息传播的影响程度。由于对网络特性的相关分析只有在一个连通子图下才具有意义,因此在实验之前需要抽取数据集中的最大连通子图作为实验对象。本文采用UCINET网络分析集成软件抽取最大子图作为最终研究数据,采用广度优先的搜索方法寻找最大连通子图,从图中的任意一个顶点出发,找出该顶点的等价类,然后再找出该顶点等价类中各元素的等价类,直到顶点等价类为空集,所得结果即为极大连通子图。图1为CDBLP数据的最大连通子图,有462个节点、1950条边。图2为Arvix数据的最大连通子图,有5242个节点、28980条边。图3为Wiki投票数据的最大连通子图,有7115个节点、103689条边。图4为Enron电子邮件网络数据的最大连通子图,有36692个节点、367662条边。实验具体步骤如下:(1)通过朋友覆盖率指标,分别计算社交网络各条边的连接强度。(2)按照连接强度值对边进行排序,当移去强连接时按照强度值从大到小排序,当移去弱连接时按照强度值从小到大排序,从网络中分别移去占总边数10%、20%、30%、40%、50%、60%、70%、80%的连接,形成信息阻断网络。(3)在各个信息阻断网络中模拟信息传播,直到收敛。(4)计算收敛后网络中被感染节点的个数。实验结果如表1~表4和图5~图8所示。在表1和表2中,第一列代表所移去边的数量百分比,第二列、第三列分别代表移去强连接和移去弱连接时模拟信息传播后信息可以覆盖的范围。首先分析CDBLP和Arvix的实验数据。从表1中可以发现,当网络完整时,CDBLP网信息传播的范围为334个节点。当移去总边数10%的边后,移去强连接后信息扩散范围为322,然而移去弱连接后信息扩散范围为285,扩散范围为前者的88%。随着移去弱连接数量的增加,弱连接对于信息传播的阻碍作用也更加显著。Arvix网实验数据与其类似。从图5和图6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在移去弱连接为20%到30%时曲线斜率最陡峭,同时移去强连接的曲线依旧按照基本固定的斜率下降。随着移去边条数的增加,对弱连接的判断精度也相应地降低,因此朋友重叠率算法的效果会渐渐趋于好转。当移去连接数为50%到80%时,弱连接曲线斜率平缓,原因是此时网络已经被分割成小块,弱连接已经起到了对信息的抑制作用。当移去连接数为50%到80%时,强连接曲线斜率平缓并且基本没有变化,原因可能是移去强连接对信息传播的阻碍作用并不明显,其所产生的传播范围减小主要是由于连通性降低所致的。下面分析Wiki投票网和Enron电子邮件网的实验数据。从表3和表4中可以发现,移去连接后信息传播的范围基本没有变化。无论是移去强连接还是弱连接,对信息传播的阻碍作用均不明显,信息传播的范围只是随着移去连接数据的增加,图连通性的减弱而缓慢下降。从图7和图8中可以直观地看到,移去弱连接的曲线并没有比移去强连接的曲线整体斜率更加陡峭。两条曲线基本趋势一致,弱连接并没有显示出其对信息传播过程的阻碍作用。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去掉弱连接或者强连接并不能有效地对此种网络的信息传播范围产生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去掉弱连接对CDBLP合作网和Arvix网信息阻断的作用非常明显,而对于Wi-ki投票网和Enron电子邮件网,去掉弱连接或者强连接并不能有效地控制网络信息的传播范围。这一实验结果与之前第2节中的矛盾结论相一致。OnnelaJP等学者采用的网络是移动电话通话记录所形成的网络,这是一个信息网络而非实体关系网络。ZhaoJi-chang等人采用的网络是Facebook和YouTube朋友关系网络,这是一个实体朋友关系网络。通过本文的实验结果分析,可以认为社交网络应该分为实体关系网络和信息交换网络两种类型,而弱连接对于信息传播范围的影响与具体的网络类型有关系。通过作图分析以及具体数据分析总结两类网络之间存在着如下几点主要差异:(1)实体关系网络中存在着明显的社区特性,网络由多个联系紧密的社区组成。然而,在信息交换网络中并没有此类特性。(2)信息交换网络中节点的度数差异很大,有很多节点的度数在200以上,同时又有很多的节点度数仅为1。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信息交换网络中度的分布与指数和幂律分别类似。然而,在实体关系网络中,大多数的节点度数相对稳定,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实体关系网络中的度的分布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参考文献中移动电话通话记录所形成的网络与本文中的Wiki投票网络和Enron电子邮件网络同属于信息交换网络,在这一类型的网络中移去弱连接并不能实现对信息传播范围的抑制。而Facebook和YouTube等朋友关系网络与本文中的CDBLP合作网和Arvix网同属于基于朋友关系的实体关系网络,在这一类型网络中弱连接对于信息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弱连接的控制可以有效地实现对信息传播范围的控制。

3结束语

弱连接对于不同类型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范围影响不同,产生这一区别的原因是因为虽然基于信息交换的社交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关系网络的结构,然而其与实体关系网络的结构还是有所区别,具有不同的网络拓扑特性和信息传播规律,因此控制弱连接并不能有效地控制信息传播范围。

网络与信息论文范文第2篇

由于高校网络舆情平台的多样性,可以在地区性的论坛、QQ群、微博、微信、留言板、校内论坛多种平台上传播,因而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很多,了解信息的速度会很快。同学们的兴趣点也也很大的相似性,例如在论坛上发表一篇言论,如果发表的时间合适,标题和内容吸引人,回帖数了集中,段时间内帖子就会顶到论坛顶部,引起众多同学的关注,所以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舆情的形成具有速度快和影响面大的特点。

二、针对当代大学生网络信息管理的对策

1.注重德育教育来引导学生,在精神层面上培养学生

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培训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进行中华传统的美德教育,努力营造主流舆论,培养正能量。对网上的不良的负面的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消息,要旗帜鲜明的批评,净化网络舆论环境。

2.结合网络环境的特点,使用创新教育的手段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环境下,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言论,就要结合网络环境的特点。利用好地区性的论坛、QQ群、微博、微信、留言板、校内论坛的宣传作用,占领舆论的桥头堡。例如主动在论坛上发表和同学密切相关的话题,解决同学们生活中的困难,引导同学们正确的网络评论习惯。利用QQ群建立即时互动的网络讨论平台,给大家提供轻松的讨论氛围。利用校园网VOD进行视频播放,引导同学们观看有意义的影片资料。利用校园网FTP发一些学习和生活相关的电子资料,鼓励同学们去学习和交流,引导同学们正确的上网习惯。即使更新校园网信息,宣传好人好事,求职信息等和同学们密切相关的公告。

3.加强网络舆情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针对网络舆情的管理水平

建立过硬的网络管理队伍,队伍中人员应该是多方面的,有校级领导、院系领导、任课教师、辅导员老师、网络中心老师、骨干学生干部等。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和领导应当熟悉网络环境,拥有各种网络平台的帐号并能熟练使用,能和同学们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能了解学生的动态和喜好,同时能熟练的使用各种网络平台软件,能更新和网络上的各种消息。负责网络技术硬件维护与软件分析的老师和工作人员,在硬件上要充分使用好网络设备,能控制好网络访问列表,进行黑白访问名单的设置,将不良信息利用技术手段过滤掉;在软件上的层面上对网络信息的进行监控,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网络舆情的大数据分析,建立即时的网络舆情应急处理的软件系统,辅助领导和老师对网络舆情的动态进行分析和决策,掌握第一手资料。

网络与信息论文范文第3篇

1医院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在医院各项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医院各个科室之间的互联,有效的实现了医院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医院各个科室对信息数据的需求。在医院网络信息系统下,医院各部门彼此之间相互连通,资源共享,加强各科室之间、医患之间的信息交流,对医院整体工作效率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医院网络信息系统的应用,除了上述优点之外,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如在没有实施数字化医院信息管理前,医院中各科室之间的计算机都是相对独立的,某台计算机遇到信息安全问题,不会对其他科室造成影响,但数字化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问题,增加了系统安全隐患,导致医院系统更容易受到攻击与破坏。医院中某一台计算机受到攻击,遭遇信息安全问题,很容易导致整体医院网络信息系统受到威胁,严重情况甚至导致系统瘫痪。目前,常见威胁医院网络信息安全的为病毒、恶意攻击、数据窃取等,对医院运行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使医院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影响医院的社会声誉。

2提高医院网络信息安全性能的有效技术措施

对于医院网络信息系统来说,现阶段主要安全问题指的是计算机病毒以及黑客恶意攻击。其中计算机病毒指的是一种恶意破坏计算机系统的程序,并且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病毒的形式多种多样,给计算机网络带来巨大的威胁。另外,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传染性、隐蔽性,不容易被发觉。当医院信息系统感染病毒后,计算机运行速度减慢,降低了医院工作效率,严重时造成整个信息系统瘫痪,影响医院各项工作的运转;黑客指的是恶意攻击入侵他人计算机系统的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黑客入侵事件频频发生。当黑客侵入医院网络信息系统后,可能窃取相关信息,甚至会对相关数据进行恶意删除与更改,导致医院信息数据丢失,威胁整个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基于此类安全问题,主要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强化医院网络信息系统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

数据加密技术是传统的计算机数据保护技术之一,就是通过特定的方式,将医院网络信息数据进行从新组合表示,表示形式多为一堆乱码,这样即使入侵者得到加密文件,也根本看不懂文件的内容,防止入侵者对其进行恶意改动。应用数据加密技术,能够确保医院网络信息系统数据的安全,增强了医院信息数据的保密性与可靠性。

2.2强化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在当前医院网络信息系统中应用广泛,是一种有效的信息安全防范技术。其实质就是在多个网络间,通过相关设置,控制网络间的访问,并且能够对用户访问信息进行有效的监测。只有在确认用户信息后,才允许进行访问,对于访问信息不能确认的用户不给予放行。利用防火墙技术,能够过滤掉绝大部分非法用户以及引起系统不安全的因素,实现对医院内部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降低系统受到恶意攻击的可能性。

2.3强化防病毒技术

现阶段,医院网络信息系统防病毒技术主要体现在防病毒软件的使用方面,即在医院中心系统、局域网等上加装防病毒软件。目前较为常用的防病毒软件包括卡巴斯基、诺顿等国外软件以及瑞星、金山毒霸等国内软件。这些防病毒软件不仅可以起到抵御病毒的作用,还可以实现对未知文件的实时检测与查杀。但是计算机病毒更新速度很快,这就需要及时对防病毒软禁进行升级更新,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补丁也是防病毒技术中重要的一种,能够修补计算机系统漏洞,降低系统受到病毒攻击的可能性。在医院网络信息系统中安装漏洞甄别系统,及时发现并提醒补丁下载,增强系统的安全性能。

2.4强化医院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需要在新网络系统建设初期对其的安全运行进行整体的评估与设计,强化对相关系统的安全评测,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加固系统,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明确安全责任。另外,要加强对网络系统的安全检查工作,不断的提升网络安全系数,完善安全运行机制。最后,要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壮大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力量,为计算机网络安全创造良好的环境。另外对重要的数据一定要选择一个存储器做好定期备份工作,以避免数据被破坏的时候,可以及时进行补救。

3总结

信息技术在医院各项工作中的应用,为医院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提升了医院各项工作的效率,对医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医院网络信息系统受到安全威胁也越来越严重。为了保证医院信息系统安全,需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采用数据加密、防火墙、防病毒等技术,确保医院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网络与信息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广泛运用,为传统的美术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其权威性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美术课堂上,要充分发挥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网络信息化资源创新美术教学的理念,为美术教学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进一步推动美术教学的发展。

2网络信息技术对美术教学的影响

2.1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模式

美术课程是一门视觉艺术,而传统的美术课程是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一味地灌输知识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其运用到美术教学中,有效地传递相关知识,完善美术知识结构,改变了传统的美术教学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同时,还丰富了美术教案,让美术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把各种美术资源整合起来,优化美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营造出一种比较自由、开放的美术教学环境,便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形成多种形式的美术反馈信息机制,以弥补传统美术教学课堂的不足。

2.2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也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直截了当、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客观演示模式,它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较多的信息,逐渐加深对美术知识的认识,大大提高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了美术教学的内容,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了更多学生的注意。

3网络信息技术推动美术教学发展进步

3.1优化美术教学过程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网络信息技术的专业操作让美术教师掌握了美术教学的主导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元化、有层次、有内涵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实现了美术教学中教与学的统一,努力完成美术教学的目标。在此过程中,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整合美术信息的能力,提高美术教学的整体效益。美术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最直接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相关的审美体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最直观的演示和最真实的视觉享受,比如将文字、图像、色彩、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媒体连接在一起,把曾经枯燥、抽象的美术课堂转化为生动、形象,集趣味性、功能性、演示性于一体的视觉盛宴,让学生完全置身于美术课堂中,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冲破地域格局,在绘画的艺术长廊中自由飞翔,更好地实现优化美术教学的功能。

3.2充分促进师生的良性互动

网络信息化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良性循环。这从客观上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教学中,主动探索、体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打破传统学习空间的限制,实现美术信息最直接的交换、思考和优化配置,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作潜能。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教学,这样才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让每一个学生在个体差异的映衬下,思维变得更加顺畅、灵活、独特;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3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这对学习美术内容、掌握美术知识、拥有美术技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就必须为学生提供最富吸引力的图形材料,营造优美的意境或为他们创造最强的视觉冲击。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学主导权演变成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内在求知欲,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优化美术教学的过程。美术与其他学科相比,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随处都可以看到美术的影子。在这种极具艺术性的氛围中学习美术,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结论

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教学中,能够不断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赋予美术教学一定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开创美术教学的新思路。但是,网络信息技术不适用于所有的美术教学课程。美术教师需要适当选择网络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运用该技术,让美术教学的内容更加生动、有层次、有质感,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真正发挥出网络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最终实现美术资源的共享,让网络信息化更好地为美术教学服务。

网络与信息论文范文第5篇

目前.国内外对信息资源慨念的界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一种是侠义上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如教育信息、科技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等;另一种是广义上的观叙.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都纳人信息资源范畴.认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学校信息资源一般指学校在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大量的有应用价值的信息.例如:学校各部门的基本清况信息、教职工的个人信息、学生教学管理的信息、图书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借阅信息等.这些信息资源是学校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管理等各项实践活动的前提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学校信息资源的整合,是指在各种信息活动环节与要素的整合下以有机的信息为中心.通过有步骤的流通、加工、存储、?P织和转换等一系列的过程.骆独立的、分散的、无序的信息资源整合到一个科学统一的学校信息服务平台之中.同时要确保信息平台的适用性和科学性。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是学校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学佼要通过不断探素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各部门需求的科学结合点.确保高效的教育活动中产生的信息资源的有效性与共享性。作为在资源、技术、人才上都具有优势的学佼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自身所长对学校所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综合管理促进各类隐性信息资源向显性信息资)源转化主动提供优质信息资源服务

二、学校信息资源与图书馆资源整合的意义

(一)减少资金、设备、人力的浪费

学校中涉及现代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服务、信息资源处理、信息技术的运用部门较多.如学佼行政部门、学校校园网、图书馆、档案室、图书情报服务部门、学佼资料室、信息系统、学佼新闻中心等。部门分散节点众多再加上彼此间缺乏联系经常出现信息资源重复购置现象.容易造成资金、设备、人力的极大浪费。整合学校信息资源与图书馆资源,对于减少资金、设备、人力的无谓浪费,促进资源的科学合理使用.有着重要作用

(二)有刊于学使信息资源的整合

学佼的信息资源往往都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各级资料室的现代信息资源都是由其部门的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和一些科研项目的主持人采集.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反映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而学校图书馆也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部门.不仅拥有者丰富的信息资源.还有着专业的图书情报管理人才。因此,如果各资料室能够与图书馆进行资源整合将是一种双赢举措不仪可以拓展学科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共享一个更大的资源空间.还可充分利用图书馆在图书隋报管理上所具备的专业性来完善规范自身的资源管理和建设〕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资源中心,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信息结构保b证学科信息资源体系的完整性.

(三)有刊于资源最大化地刊用

学校信息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最大的弊病是受众群沐的局限性.这是造成大量资源闲置浪费的主要原囚之一。近年来,图书馆一直在做资源共享的工作。目的就是使资源能够最大化地被利用.如果能将各部门信息资源与图书馆进行整合,必定会使这些宝贵资源发挥更大功效〕

(四)有利于图书馆特色学科馆藏的建设

建设特色学科馆藏一直是图书馆重要的工作内容.不管是纸质资源还是电子资源或网络资源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中都会对沐现特色学科建设的馆藏有所倾向。但图书馆在建设特色学科馆藏中也会存在不足,那就是缺少专业指导缺少和院系的沟通.虽然花了经费精心购置而来的资源却未必能很好地满足敦学科研的需要而各院系资料室中的信息资源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他们的信息资源是各专业特点的休现最能代表本专业的特色。由此可见学校信息资源的整合对图书馆特色学科馆藏建设十分必要。

三、学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整合中的建议

(一)巡免信息资源的简单堆砌

整合信息资源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将各部门信息资源集中过来叠加堆砌不论在内容上、数量上这些资源都应当是对图书馆原有资源的补充与深化。图书馆只有丰富拓展信息资源的深度和广度才可以更好地延伸服务质量

(二)建构开学统一的信息资源体系

图书馆在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首先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建构一个完整统一的信息资源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类信息资源不但丰宫且具有特色和深度。在具体实现现代信息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要考虑各信息资源之间的无缝u4接整合后的现代信息资源要集文本、图像、声音、数宇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于一一体.实现信息空间的立体化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标准

信息资源的分类、主题标引、目录组织、数攘库建立等只有统一规范才能便于受众群沐的检索和利用。图书馆在进行资源整合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订立标准,统一借理.使整合后的信息资源使用畅通.链接无碍.进而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

四、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的措施

(一)加强合作意识,共建佼园资源

要打破学校各部门原有信息资源大而12、小而12、“部门所有”的摸式.就必须统一思想认识.站在全局高度看待问题。因此.学校在进行资源整合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作.充分利用图书馆具备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优势.建立起以图书馆为中心的信息资源整体化管理伟系具体来说应当统一规划建设以图书馆为核心覆盖学校各资料室、各信息服务单位.全校科学统一的开放式信息网络休粟。例如可以涵计图书馆网站各类导舫或指南迅凉便捷地进行相关链接;划定统一信息采集标准.建立完善的采购规章制度,强调各资料室、各信息服务部门多采购专业类图书资料校图书馆更多采购综合类普及类的图书资料尽量避免资源、资金浪费芍建立规范的编目制度,统一图书馆现代信息资源的分类法、主题法、标引深度和著录格式等

(二)确立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

科学的信息资源结构是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前提。学校各部门应协同合作.对自己部门收藏的信息资源进行模底调研为学校下一步的统筹安排提供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学校信息资源体系做出评估。根据现代信息时代读者对文献信息需求的特点,学校图书馆应建立突出学校特色的、兼顾全局的信息资源分布格局及采购日标确立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发展目标

(三)深度挖据信息资源中可被开发利用的空间

特色数据库是在原有信息资源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开发或深层次开发〕这种高层次信息服务基于学校的各类特色信息资源,面对学佼的学科和专业建设,建立丰富多彩的专业数据库、科研项目数据库、论文与论著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的开发是学校为广大师生和科研人员提供深层次服务的举措图书馆应在资源整合之后.充分利用自己在资源、设备和人才上的优势.深度挖掘信息资源中可被开发利用的空间.为教学科研做出更深层次的服务〕

(四〕为搜园信息fai共建共享工作做好充足的储备

优秀的人才、规范的管理是学校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作用的保障。信息资源的采集、开发、维护、管理都离不开具有专业水准、责任心强的优秀人才。因此.由图书馆牵头制定统一的人员培荞目标和规划.加强各资料室、各个信息服务部门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为校园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做好整休的准备〕学校资料室和各个信息服奢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员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和计划.加强信息资源管理人员水平的提高.为学校图书馆与校园网信息资源科学整合工作做好充足的储备

综上所述.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资源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希望拥有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的网络信息空间。学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建立校园文献信息资源共亨休系为学校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网络与信息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信息论;实验课;研究型教学

作者简介:尚绪凤(1981-),女,山东莱芜人,中国计量学院理学院数学系,副教授。(浙江 杭州 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计量学院“信息论基础”校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148-02

信息论、错误控制编码和密码学是现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的三大支柱。信息论基础是应用概率论、随机过程和近世代数等方法研究信息的存储、传输和处理中一般规律的学科,主要解决通信过程中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可靠性与安全性的问题,是信息科学和通信科学领域中的一门基础理论。[1,2]自从“信息论”课程在信息及计算科学专业开设以来,笔者一直在研究和探索适合本专业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经验,在该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发现采用分组讨论、学生组与组之间进行实验报告互评、分组研究讨论、通过图书馆及网络资源查找并研读相关论文以及学生做研读论文的研讨报告等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也得到了学生比较认可的评价。

研究型教学就是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除了学习选用教材上的知识外,还要借阅本课程相关的参考书,作为辅助学习资料,并用一些前沿科学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和研究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并通过图书馆和网络上的相关课程网站及文献检索平台,增加获取知识的渠道,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会用书本上的知识解决相关的科研问题。为此,笔者在“信息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基于课程教学内容而又略高于课程教学内容的科学研究问题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和获取文献资料的途径,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和途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搜集科研论文资料以及阅读文献的能力,逐步使学生养成科学研究的素养。对于研究型教学的范畴,教育专家们 对其内涵和本质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大体可以归纳为: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科学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搜集资料方案设计方案研讨实验验证撰写论文”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进而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研究方法,并培养其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因此,研究型教学是一种学习和研究融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就是通过教师充分备课,提供基于课程教学内容又略高于教学内容的科研问题,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和探索知识,提供给学生参与研究工作和接触科研问题的机会,从而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逐步培养学生应用学科知识与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的研究生科研工作做准备。

课题组成员在多年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指导过程中,根据已有的指导经验,发现精干的指导团队、规范的组织体系、严谨的教学计划、新颖的教学模式、先进的教学手段、灵活的教学方法、交叉的知识补充等使得数学建模活动在中国计量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倍受学生青睐,每年有数以千计的学子从中受益。只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对于一些科学前沿科研问题,他们可以通过已有知识,并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对科研问题会有创新性的想法和思路。只要他们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他们可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会有突破性的成绩。鉴于在数学建模竞赛指导中的经验,课题组成员把竞赛指导中的部分经验方法应用到信息论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在过去一年的实践中,已经收到了不错教学效果,并有应用信息论知识相关的科研论文公开发表在学术期刊上。

一、“信息论”课程新的教学模式

1.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以最新科研成果做引导

坚持以“理论和实验课相结合,最新科研成果作为教学过程中知识学习的主线”,引导学生探知探究问题,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研究型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活跃的课堂学术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为此,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互动式讨论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以网络的BB平台作为创新实践平台,加强学生讨论组之间的互动和问题讨论。特别是要善于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参与教学和讨论,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拓展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先进性,开始每个章节的教学之前,课题组成员首先把与本章节相关的科研问题在BB平台的网络课程平台教学中,让学生先通过这些问题了解主要的知识重点,并通过图书馆和文献查阅,了解相关知识,并且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在分组讨论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发表观点,教师补充纠正部分问题,学生发言的情况将作为期考考核的一部分。授课过程中注重跟踪信息处理技术最新前沿问题,通过引入信息论及编码理论知识在文本识别、语音识别和图像处理等方面的成功应用,强调理论与实际应用问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的过程。通过对实际应用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以致用。

2.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改革实验课教学模式

由于受到教学计划设置的影响,一般一次实验课大约要2个自然班级一块上课,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教师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很难照顾到全部学生。针对现实的情况,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拥有计算机,并且学校图书馆也有机房提供给学生使用,所以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会在每次实验课之前,先通过网络课程网站实验指导书,学生在实验课开始前根据每次实验的指导书完成实验内容,要求每个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对于在实验过程中的问题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发问,教师或者学有余力的学生都可以在平台上对问题进行解答,供学生共享,并且简单的实验内容让学生之间互评,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实验课时对于一些还没有解答的问题,再在课堂上统一解答。并把每次做得较优的几个同学的实验报告上传到网络课程平台供全体同学参考和学习,对于作为范本的学生在期末考核中实行额外加分。由于信息论的实验内容大多都是关于编码的实验,需要学生掌握Matlab以及C语言的基本操作代码,在实验课堂中学生们可以进行讨论和更进一步的学习,使得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对于学生学过的“数学软件与数学实验”以及“C语言”课程也是直接地应用,部分实验课程的相关研究内容也可以作为下学期毕业论文设计的后续研究问题。实验报告的撰写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把科研问题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增加课堂的学术研究氛围

自从2003年开设信息论这门课程以来,笔者先后采用过以下三本教材《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4]《信息论基础与应用》[5]和《信息论、编码与密码学》,[6]由笔者所教授的学生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所有最终笔者选择采用《信息论、编码与密码学》这本教材。该教材更侧重于实践应用环节,更适合调动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编码的编程能力,弱化编码理论的繁琐证明。

针对自信息、互信息、信息熵、平均互信息及信道容量等是“信息论”课程中较为重要的几个关键概念和知识,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选择了一些基于这些知识却能被本科生所能理解的科研题目,提供相关文献资料和获取文献资料的途径等学术资料,给出“自信息量在文本处理中的应用”、“Shannon-Fano-Elias编码理论的改进方法及应用”、“图像处理中无损压缩算法研究”、“基于预测编码的图像压缩算法研究”等题目。按照数学建模比赛的模式,以三人作为一组,学生自由组队,自选其中之一题目进行相关的讨论和探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定期汇报交流等环节完成任务,提交研读报告或者学术论文。最终使基础不同的学员都能够提升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和合作的乐趣,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把有创新性观点的科研问题最后撰写成科研在学术期刊上。一年的教学实践之后,已经有两篇论文公开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分别是《A NEAR-LOSSLESS PREDICTIVE COMPRESSION ENCODING BASED ON HEXAGONAL SAMPLING》发表在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和《基于自信息的犯罪网络情报分析与研究》发表在2013年的科技信息期刊上。

三、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提高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课堂教学上,采用板书与多媒体课件并重的形式,利用网络资源,比如:网络课程平台,提供学生访问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相关课程的网站,通过不同的途径对本课程进行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和途径,鼓励同学了解信息论知识发展的最新成果。

实验课程教学中,网络课程平台上设置主题讨论区,设置相关问题,例如:日常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信息量来刻画;什么是信息,能否举例说明;信息能否度量,如何度量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是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信息的概念,以便于后续章节的学习,让学生把相关的概念与现实生活中的生活知识联系在一起,便于把抽象的问题具体话,学生掌握这些概念也不会太过于枯燥。同时设置答疑区,可以方便学生有问题可以及时提问,另外其他学生也可以看到相应的问题,教师统一做回复,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及时地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提升教学理念,优化考核评价机制

由于新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验并重,所以笔者采用新的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60%)+课堂讨论表现(10%)+实验报告(15%)+专题研讨(15%)+额外加分(10%)。对于有创新观点的学生可以额外加分,可以很好地调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期末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可以考核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验报告的成绩体现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知识的应用能力,并且也很好地反映学生熟练应用软件的程度。

五、总结

在研究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信息论”课程重新进行整体设计,优化教学内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全面发展。在过去一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如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研究性教学将是下一教学周期课题组成员的研究重点。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探索和突破常规教学方法,积累有用的教学经验,才能培养出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想的专业技术人才。今后笔者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力争把信息论课程的教学和改革做得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陈运.信息论与编码[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D CMacKay.Information Theory,Inference,and Learning Algorithm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3]李春,邹逢兴,周宗潭,等.《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精品课程研究型教学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1):26-29.

[4]傅祖芸.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5]沈世镒,吴忠华.信息论基础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网络与信息论文范文第7篇

[摘要]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计量、发送、传递、交换、接收和储存的一门新兴学科,而网络集成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利用信息理论对网络集成教学的各个教学环境进行改革探讨,指出网络集成教学改革应采取的措施。

《网络集成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向学生传授网络集成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网络的设计方法、网络工程的施工管理与技术指导、网络工程的测试与验收,以及相应的基本技能。目前的网络集成课程面临巨大的挑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不仅形式繁多,且设备更新换代很快,在该课程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很难全部详细讲解,而且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手段陈旧,考核方式单一。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这是网络集成改革的发展方向。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将信息论引入网络集成的教学过程中,希望改善网络集成的教学效果。

信息论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数学家香农提出的。信息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信息论即香农早期的研究成果,它以编码理论为中心,主要研究信息系统模型、信息的度量、信息容量、编码理论及噪声理论等。广义信息论又称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及其运动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信息科学方法论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扩展人的信息器官的功能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一门新兴的横向科学。它把各种事物都看作是一个信息流动的系统,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达到对事物复杂运动规律认识的一种科学方法。它的特点是撇开对象的具体运动形态,把它作为一个信息流通过程加以分析。在网络集成教学过程中将该课程当作一个信息流动的系统,知识传授是系统的信息输入,采用改进后的教法是信息的传输处理,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信息的接收处理,最后以信息度量指导课程的测评。运用信息论指导网络集成教学改革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网络集成课程准备阶段的信息论应用

课程准备包括教学内容准备、教学环节准备、教学方法准备、教学评价准备等几个方面。课程的准备实质是信息资源的处理,它是依赖人的理解能力的概念化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聆听、感知等认知方法处理接收到的信息。教师在课程准备阶段就要考虑到所要传递的信息的形式、性质、编码形式等因素。

网络集成教学内容包括网络设计与网络管理、网络标准与标准化、网络施工与测试及新产品开发等内容。现在的教材都有一个普遍不足,就是滞后于现实网络的发展。另外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网络集成信息的渠道很广,所以时常出现学生掌握的某些网络知识深于教材、广于教材的现象,所以一味的按照教材准备课程会很被动。

(一)在教学内容准备上,根据信息论的理论,若某一事件产生的概率是P,此时的信息量为:H=-log2p。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小,所含信息量越大。教学内容的准备是对小概率内容的编码,即对专业性、技术性强的知识点进行组合、构造,以便保证充足的信息量,并且安排适当的信息点密度。

例如,网络设备产品更新速度很快,尤其是某些网络产品每半年升级换代一次。在备课环节上,一是要注重收集最新的产品信息,二是要抓住产品的延续性,从这样的角度对抽象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二)在教学环节准备上,根据信息编码的原理,建议采用哈夫曼编码。哈夫曼编码是一种无损压缩编码,它的编码思想是对于出现概率高的信息,编码长度较短,即可以简单表示或不表示;对于出现概率低的内容(即独特的网络特征)应重点表示,以达到用最经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信息到达率。

例如:在准备网络设备章节课程时,对家庭常用网络设备略讲,采用自学、导读等形式;而企业级、区域级的网络设备的特点、性能要重点讲解,并以设备的实际应用举例来加强理解,最后安排到实习基地进行感性的观摩实习,以强化学生的认知。

(三)在教学方法准备上,根据信息传输原理中的香农公式C=Wlog(1+S/N),S/N是信噪比,C是教学效果,W是教学方法。根据这个公式可知,要提高有效信息,就必须抑制噪声,减小干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该对传递信息的信道加以甄选。

例如:在讲授网络集成课程时,不能只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多么先进的教学方法也有它的适用条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教法,比如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等等。

(四)在教学评价准备上,改革课程的评价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传统的网络集成课程考核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闭卷笔试,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对网络集成的知识和技能的真正掌握情况,特别是技能方面的能力在闭卷笔试中往往是很难得体现出来的。按照信息论原理对学生接收、掌握的信息量进行评价,主要运用概率理论。具体的评价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比如形成性考核、笔试、实训考核及论文考核等形式,综合运用这些评价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学生对课程掌握的真实情况。

课程准备阶段是教学环节中关键阶段,不仅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进行准备,还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实际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有重点的、分层次备课。在学时安排、具体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差异性,改变过去单纯追求网络集成课程体系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情况。

例如:根据网络技术两年制、网络技术三年制、网络系统三年制等不同专业的需要,合理安排周学时和教学内容。网络技术二年制专业应侧重网络工程的实施及操作等内容;网络技术三年制专业应侧重网络的设计等内容;网络系统三年制专业应侧重网络建设管理等内容。不仅要注意教学内容要与不同专业的岗位需求相适应,同时应注意与其他课程的前后衔接及横向联系,重复部分应根据专业需要进行调整。

二、网络集成课程课堂教学阶段的信息论应用

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与学生间以语言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教学过程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语言序列的记录来表述。在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语言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传统的讲授方法,存在信息量小、传输方式呆板、模式陈旧的缺点。

所以当今的课堂教学应注重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形式丰富、贴近实际的教学改革,以符合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标准。新的标准不是以掌握理论知识和传统的课程体系来衡量,而是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强弱为标准。因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需要,教学改革成为必然。根据信息论原理中的香农公式C=Wlog(1+S/N),教学效果C随着教学方法W改善,但是C与W的关系是非线性的,W∞时,C1.44,而不是∞。结论是改革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不可能无限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应该一方面改革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教学大纲、充实教学内容等多种渠道来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对于网络集成课程,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呢?

将传统的学科体系转变为能力体系。教学中不能只简单教授知识点,而是要善于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区别不同的问题,找出内在的联系,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的水平。

例如:讲广域网网络技术章节时,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各种广域网网络技术的特点、协议、主要技术原理等基础知识让学生提前自学,做好笔记。课堂上教师主持讨论,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分析这几种广域网技术的区别及各自的优势,最后总结出这几种广域网技术的适用环境,课后作业是针对某一网络进行广域网技术选择并解释原因,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结论。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了传统教法的23倍的信息量,而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以便学以致用、学用结合。长期封闭的课堂教学,无论教学方法再先进,教学手段再科学,总是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而走出课堂进入企业,在专业技术人员的介绍指导下,不仅对各种知识、技术有了全面细致的了解,增加了感性认识,同时也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返校后的讨论、总结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

例如:在网络综合布线章节时,我们采用开放式教法,提前讲授打线、布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学校的实训室做了一些相应的练习。然后组织学生到某集成工程工地实习,由工程师、技术员进行讲解并跟班工作,虽然只工作了1天,但是产生的效果却出奇的好。

在能力培养方面要采用“项目导向式”教学方法。所谓项目导向式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选择一个项目主题,自己制定项目的实施步骤,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整个项目,最后与教师讨论实践结果。项目导向式教学方法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因为每个学生的方案各不相同,一名教师要应对多个学生的方案进行讨论和论证,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例如:在网络集成的实践环节中,教师可以布置设计“网络方案”的实训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方向选择设计对象。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讨论方案的设计目标及可行性,并在设计中给予全程指导。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对网络集成有深入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三、网络集成课程考核阶段的信息论应用

网络集成课程考核一般是由理论笔试和实践考核(实训报告、实践论文)两部分构成。对实训的考核,我们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和模块,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情况进行记录,由此可实现对整个实践教学过程行为的有效记录,即“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是体现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参与程度、掌握程度的最佳考核方式。

例如:教师对学生每一次的实训都进行成绩记录,最后得出本课程的综合实践成绩。

四、结语

网络集成是一门交叉性科学,它融合了很多学科的知识。在进行网络集成教学时,应该借鉴和吸取其他学科成熟的理论,进行消化吸收,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信息论对信息的传播、接收、评价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应用在网络集成教学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傅连仲,计算机网络集成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前言.

[2]于馨燕,信息论在商品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时代经贸.2007,(75):63-64.

网络与信息论文范文第8篇

(一)信息论的起源及其基本观点

信息论(InformationTheory)作为一门科学理论,发端于通信工程。信息论的早期研究工作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1924年,美国的乃奎斯特和德国的开夫曼尔指出,为了以一定的速度传送电报信号,电磁波必须有一定的频率范围,即频带宽度。1928年哈特里指出,传递一定量的信息,需要频带宽度与时间的乘积达到一定的值。它类似于一定数量的队伍通过时,道路宽则时间短、道路窄则时间长的道理。信息论的真正奠基人是美国数学家香农(O・E・SHANNON),他从1940年开始从事信息论的研究,并在1948年发表了一篇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这篇论文标志着信息论的诞生,奠定了现代信息论的基础。香农信息论的基本内容是研究信源、信宿、信道以及编码的问题。他对信息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1)第一次从理论上阐明了通讯的基本问题,提出了通信系统的模型;(2)提出了度量信息量的数学公式。把信息源发出的信息看作是一个随机序列,根据已知的概率,从各种可能消息中选择消息,这可以适用于各种信源;(3)初步解决了如何从信息接收端(信宿)提取由信息源发出来的消息的技术性问题;(4)解决了如何充分利用信道的信息容量问题,指出了在有限的信道里以最大的速度传递最大的信息量的基本途径。

与香农同时,对信息论做出重大贡献的是N・维纳,他从控制和通讯的角度进行长期研究,提出了著名的维纳滤波理论和信号预测的接受理论。他从统计观点出发,把消息看作是可测时间序列,提出了将消息定量化的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了度量信息量的数学公式,把信息作为通讯和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运用到许多领域。

总之,信息论是一种从整体出发,把系统看作是借助于对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处理而实现其目的性的研究方法。它运用信息的观点,把系统的运行过程抽象为信息输入、储存、交换、输出、反馈和控制的过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实现对复杂系统运动过程的规律性认识。对于任何实际系统,在运用信息方法处理时,首先必须以信息的运动作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础,根据研究对象与由它发出的信息之间的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把对象抽象成为一个信息输入、存贮、处理和输出的过程并进行信息反馈。信息论认为,信息是一切系统保持一定结构、实现其功能的基础,它与系统尤其是与控制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系统正是通过获取、传递、加工、处理信息而实现有目的的运动的。目前,人们正在用信息论解决各学科中未解决的问题,试图把信息概念和方法用于解决生理学、神经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问题,一门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变换、传输、识别和利用的科学正在形成。

(二)信息论对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的意义

信息是省级高教质量管理与监控中心和高校质量管理与监控中心之间,高校质量管理、监控中心与学校全体师生员工之间联结的纽带,是省级高教质量管理与监控系统中的基本要素,它使省级高教质量管理与监控系统中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活动协调有序,形成有形网络。

1 信息论的运用将使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手段更加科学。在广泛收集教学管理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模型进行预测和统计分析,将信息论运用到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中,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管理者对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的效率和准确度,大大提高了对教学管理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使决策建立在高效及时的信息基础之上,最终提高教学管理决策的科学水平。在省级高等教育管理与监控体系中,施控系统输出认知信息,同时按照一定的原则来确定信息范围,教学管理信息凝聚在选择原则之中,指导管理与监控行为进行,规定管理监控系统的时空秩序,沟通各类施控系统之间的联系,规定各类认知信息输出的先后顺序和场所,进行信息编码,建立起教学系统的时空秩序。对信息从质的方面做出分析,一方面要判明信息过程中的信息类属,另一方面要对信息过程的存贮方式、传递方式、处理方式和使用方式等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量的分析就是要运用概率统计、模糊数学、集合论和有关相对论的数学方法,对信息的主、客观方面和传输、使用方面以及量度和语义方面等做出定量的研究,从而能够运用定量分析的成果,使管理与监控过程更为科学。

2 信息论将使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更加高效。运用信息技术和通讯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人机结合的教学管理信息处理系统,便可及时而广泛地收集信息,快速而准确地处理教学管理信息中某些规范化的流程事务,使管理与监控过程快速高效。早在1982年,纳伊曼就提出如果高等教育结构不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手段,它将绝对无法适应这种学生数量迅速增加的压力。信息系统借助通讯网络智能技术来处理质量管理与监控,在减少了教学管理人员人数的同时,提高了管理效率、扩大了服务对象、延长了服务时间,并且把教学管理人员解放出来从事更具创造性和个性化的事情。依靠信息系统平台相互传递信息进行信息沟通,确保了指挥协调的顺利畅通,有效解决了各部门之间由于相互割据彼此孤立而导致的效率低下问题。

3 信息论、系统论与控制论互为基础,互相依赖,相得益彰。信息论运用于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是与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协同运用,共同发挥效益,信息依赖于组织系统、目标系统才能广泛地收集信息,同时信息系统本身的运行也需要控制论,一个信息流通体系,其信息是指流通与教学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它用来规定信息的范围、信息的分类、各类信息之间的编码、传输与反馈,它有利于信息系统效率的提高。教学管理中的各种规章制度、指令性和指导性的命令、文件,教学计划大纲,实施的措施和执行情况以及总结报告等都是教学管理与监控信息。

二 省级高教质量管理与监控的信息系统模型

将信息论引入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中,就是将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监控体系抽象为一个信息传递的模型。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的信息系统主要解决如下问题:信息由哪里发出或接收;如何采集信息;信息系统活动由谁组织;系统信息如何采集、分析和反馈;系统运行如何控制。为解决以上问题,必须明确省级高教质量管理与监控信息系统中的信源或信息源、信宿、信道或信息渠道、数据采集、数据编码、网上评估、信息与反馈等要素,由此完成一系列各种各样的质量保障活动。如图2所示。

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的信源与信宿,分别叫做信息源与信息接收器。这里主要指省级高教质量管理与监控中心与高校高教质量管理与监控中心之间,以及高校高教质量管理与监控中心与学校师生之间,他们均互为信源与信宿。关于省级高教质量管理与监控中心与高校高教质量管理与监控中心的职能与任务在省级高教质量管理与监控系统论中已经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的信道,指信息流通渠道。

它是信息有效流通的物质基础,主要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信息管理与监控系统。省高教质量管理与监控信息系统中,主要包括如下信道:一是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通讯工具,以省级高教质量管理与监控目标系统为基础,建立网上信息搜集系统、网上评估与诊断系统和网上信息与反馈系统。建立网上质量对话、问题咨询、评价咨询、信息、跟踪反馈和教学信息异常情况报告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信箱,使学生与领导,学生与教师,学生、教师与教学主管部门之间形成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能够及时发现教师、学生反映的教学问题。二是行政渠道。省高教质量管理与监控中心与学校质量管理与监控中心之间,学校质量管理与监控中心与院系之间,通过上传下达,主动听取师生的意见,了解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环节和相关教学信息,并及时输入信息系统,随时进行质量调控。三是调查与对话。学校质量管理与监控中心成员随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检查、考试分析、课程质量评价等方式了解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各环节情况,及时将信息输入信息系统,从而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并通过听课、师生座谈会、咨询研讨、同外单位和群众交换意见,了解学校教学工作情况,并及时将相关信息输入信息系统。

三 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的信息流通过程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信息是指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有关的一切数据、资料、情报和符号系统。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高等教育质量管理过程就是一个信息运动的过程。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监控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的信息采集

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中的信息采集必须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系统,对信息数据经常性采集,要保证有足够的标本量,以保证信息处理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公正性。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由省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中心负责,按照8个目标39条进行信息搜集,信息采集主要有四个来源:一是各高校的自我评价信息。各高校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中心,要在省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中心的指导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按照拟定的评价目标体系,做好信息收集工作,提供本学校的自我评价,对相关指标及权重进行量化评分。二是专家的评价信息。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中心,对相关专家的常规调查与咨询,通过随机抽样的专家群直接在网络上通讯评审,根据相关指标对被评大学或其部分学科专业进行评估诊断并量化评分。三是社会评估。由教育部门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中介机构对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进行评估,制定质量保障法律、法规,规范高校行为。四是基层日常信息反馈。日常信息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的评价信息。政府、其它大学、企事业单位人士、高校毕业生,根据省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中心提供的调查问卷,对各大学或其相应学科专业的相关质量标准进行评价并量化评分。另一方面要建立上诉中心,接待学生的上诉;建立省的信用数据库;完善信用制度;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中心内部应该设立质量举报信箱,收集来自各大学基层的师生的日常信息,大范围地收集基层师生对高校教育教学的评价,并根据相应条款进行加分或减分。

总之,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是以高等学校的自我评价为基础,由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组织同行专家对各所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行经常性质量审计与评估,经常收集社会及大学基层的调查信息。各种信息互为参照,根据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分析、量化评分、及时反馈,以此形成一个客观、可信、高效的日常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数据搜集系统。

(二)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信息的评估与诊断

省级高校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中心和高校质量管理与监控中心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统计、检测、分析、评价和量化。一是评估。省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中心和高校质量管理与监控中心,通过电子程序集成、分类,将来自专家评价、大学自我评价、社会的评价和中心日常信息进行数字化形态表征,客观地评价质量。基于所获数据,分析各高校目标系统中诸指标,并做出客观衡量和判断,经量化得到一定的分值,并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对被评价高校的质量做出公正合理评估。二是诊断。网上评估系统是宏观调控各大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对教学质量信息处理后的结果进行分析,诊断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指导。

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信息的评估与诊断系统要以客观、公正、实效、及时为原则,在对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目标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的真实性与公正性,并提高快速便捷的数字信息快速分类、保存,建立完善和高效的数据备份系统,追求智能化的管理支持平台,实现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三)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的信息与反馈

在信息分析、评估诊断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反馈,处理管理与监控中发现的问题,是信息方法的关键。所以,信息中主动利用信息反馈,对各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出问题、分析原因,以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建议,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加符合管理者的意愿,创造更高的管理效益。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的信息与反馈系统包括如下内容:一是向学生、家长及社会提供高等教育的质量信息;二是向政府、大学和其他资助机构提供高等教育质量的数据和信息;三是与其他的高等教育部门合作,制定和发展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框架;四是就高校学位发放权和高校是否有资格享有大学头衔等问题向政府提供建议;五是对高校教育质量问题进行审查、控制并给改进意见;六是研究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方法。质量信息系统是缺乏共享机制的系统,系统中的质量信息资源没有真正得到充分的利用,已满足不了各层次人员对质量信息实时化的需求。高等教育质量信息系统设计要点可归纳为面向质量评估、覆盖各类信息点、系统功能的通用化、适合网络用户的需要以及比较经济的系统运行环境。为此,需要设计开发一系列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网上教研活动系统、网上课堂、网上毕业设计指导交流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招生报名系统、教学计划与课程管理系统、“移动校园”短信服务系统等来提供技术支撑,其别强调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规章制度,包括毕业设计(论文)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选题原则、指导教师的资格等,要体现不同专业特点的质量标准、评分标准、答辩成绩等。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对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而言,要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学校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是关键,因为学校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设计者,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者,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者,学校学生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接受者。因此,只有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与学校质量管理与监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才能使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系统发挥最大的功能,最终使学校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欧阳光明,郭卫,等,遨游系统的海洋――系统方法谈[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04,106

[2]冯・库贝,信息理论与教育学[M],劳永光译,上海:春秋出版社,1989:216

网络与信息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网络编码; 可行性; 线性多播性; 混合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12-01-02

Research on network coding based on linear network coding technology

Li Ni, Yang Wangdong, Chen Qia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nan City College, Yiyang, Hunan 413000, China)

Abstract: The status of the network coding research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described. The feasibility of network coding is prove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inear network coding technology coding and decoding principle. The most basic property of the linear network coding-linear multicast property is demonstrated based on theory of linear algebra. Finally, the network coding technology is put forward as a "hybrid" technology. The network cod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ill be combined with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heory, coding technology and cryptography theory.

Key words: network coding; feasibility; linear multicast property; hybrid

0 引言

今天的互联网信息就像高速路上的汽车或管道中的水流一样被传输着,日益增长的网络带宽需求和不可靠网络的QOS需求,已成为制约网络发展的瓶颈。为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和提高系统容量,采用网络编码技术实现网络的最大流传输,已被国际学术界认定为解决网络问题的重要手段,并成为网络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1 网络编码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上个世纪50年代香农就提出:通信网络端对端的最大信息流是由网络有向图的最小分割决定的,但传统路由器的存储转发模式难以达到最大流最小分割定理的上界。2000年,香港中文大学R.Ahlswdee等人在发表的论文Network Information Flow中首次提出了网络编码[9],并根据信息论严格证明了网络编码允许中间节点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并转发,接收节点通过相应的解码获得原始信息,这样可以达到通信网络的容量上界,从而最大限度利用网络资源。网络编码的提出从本质上打破了通信网络中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是通信网络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近年来,网络编码理论的研究已取得重要发展,同时在应用基础和工程实践方面的研究也正在全方面展开。2003年,SYR.Li等人证明了使用线性网络编码已经能足够达到网络多播容量。Koetter R等人提出了网络编码的代数框架,并证明了存在满足多播流量的线性不变编码。这两位学者的工作为网络编码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理论条件。随机网络编码是由Ho T、Medard等人在2003年提出的,它的提出拓宽了网络编码的适用场景,使得网络编码不再局限于确定的网络拓扑和集中式算法。Cai Ning利用分布式网络编码来纠正网络中的差错,并论述了网络编码在安全方面的应用,为网络编码增加了新的应用领域。国外多所著名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多伦多大学、瑞士EPFL学院等,以及多家知名IT研究机构包括微软研究院、贝尔实验室等,都在积极开展网络编码理论和应用的研究,而国内针对编码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网络编码的理论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实际应用也远未挖掘出其真正潜力,还有大量的难题有待解决。①即便网络编码可以提高通过率,能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是要确定存在合适的边函数却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还存在网络什么时候传输的边函数有用,有多少信息需要通过这种方式传送等问题。②在许多实际的网络中,并不一定是有向或无环的。对于有环网络构造的编码是时变的,这在实际中很少应用。并没有证明有环网中最佳时不变码的存在。③多源网络编码构造问题。④目前许多的有效编码算法都只限于应用到组播的情况,缺少一般性。⑤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的应用。

2 网络编码技术概述

网络编码的概念源于2000年Ahlswede R,Cai N,SYR.Li,R.W.Yeung发表的论文《Network Information Flow》,其最初的思想即允许网络的中间节点参与编译码。网络编码采用存储-编译码-转发的方式,可达到网络的多播容量[6]。网络编码的实质:①信息流被压缩或被编码;②网络编码是通过计算(编码)提升吞吐量。(网络吞吐量:是指在没有帧丢失的情况下,设备能够接受的最大速率。吞吐量的单位以比特/秒或字节/秒表示。)

网络编码理论也称为网络信息流理论,属于网络信息论的重要分支。经典信息论的编码通常是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而网络编码与其有本质上的不同。网络编码除考虑信源和信宿节点的编码外,中间节点也参与编码,并且网络编码能从整体上提高网络吞吐量,提升通信系统的有效性。

网络编码理论指出网络信息流可以被压缩,从而进一步提升网络吞吐量。并且信息流仍然满足守恒定理,虽然信息内容被处理,但处理前后信息是不增也不减的。

其中,线性网络编码是研究较早,也是较为成熟的一类。有向无环网络中的网络编码称为线性网络编码。蒲保兴等详细分析了线性网络编码的计算时延与关键参量之间的关系[5]。

3 线性网络编码的编码译码原理及其可行性

线性网络编码中的核心是确定两个重要参数,即局部编码矩阵和全局编码向量。

定义1 线性网络编码的局部编码矩阵[8]

有向无环网络中,已知F为有限域(具有有限个元素的域),s(向量矩阵维数)为正数。对于任何节点T,其线性网络编码的局部编码矩阵为:

KT=[kd,e]d∈In(T),e∈Out(T)

式中,In(T)是节点T所有输入链路的集合,Out(T)为节点T所有输出链路的集合,|In(T)|表示节点T输入链路的个数,|Out(T)|表示节点T输出链路的个数。KT矩阵是维数等于|In(T)|×|Out(T)|的矩阵。kd,e表示节点T的每个相邻链路对(d,e)的局部编码标量,取值于有限域F。

对于信源节点由于没有输入链路,一般假设产生s维信号的信源节点存在s条输入链路,由于这s条链路实际并不存在,所以称为虚拟链路。

定义2 线性网络编码的全局编码向量

式中,fd为输入链路d的全局编码向量,fe称为输出链路e的全局编码向量。全局编码的是维数等于s*1的列向量,标记网络输入信号量为s。该迭代公式的初始条件是信源节点的s维虚拟链路的全局编码向量,它是从向量空间上选择的一个s维的标准基。

定义3 线性网络编码中全局编码向量与链路上传输信息的关系

me=x·fe

式中,x为信源节点产生的所有信息行向量,维数为1*s。fe为链路e上的全局编码向量,me为链路e上传输的信息。通过线性编码后每条链路上传输的是关于输入信号的线性表达量。

定义4 线性多播的译码矩阵D

[fe]e∈In(T)·D=Is

式中,maxflow(T)是针对任何满足maxflow(T)≥s的节点T,[fe]e∈In(T)为节点T所有输入链路的全局编码向量并列放置一起所组成的矩阵,Is为s×s维的单位矩阵。

将节点T收到的所有消息(可用消息矩阵x·[fe]e∈In(T)表示)乘以译码矩阵D,即可译码出信源节点S所发出的信息。

线性网络编码的编码和译码原理,其基本思想是,编码时,根据每个节点的每个相邻链路对的局部编码标量,得到每个节点的局部编码矩阵。将局部编码标量和局部编码矩阵的线性组合,得到关于每条链路的全局编码向量。于是得到通过编码后每条链路的实际传输信息。译码时,由定义4得到译码矩阵D,将信宿节点收到的所有消息乘以D,即可译码出信源节点所发出的所有信息。

可见,线性编码的基本思路简洁,当局部编码矩阵确定后,可以惟一确定全局编码向量,并可通过译码矩阵得到其信源信息,并易于在网络通信中实现,保证了在网络中信息的安全,提高了吞吐量,由此网络编码是可行的。

4 网络编码的线性多播性质

在向量空间的一组元素,如果其中没有向量可表示成有限个其他向量的线性组合,则称为线性无关,反之称为线性相关。

有向无环网络中,对于任何非信源节点T,输入链路为n,均存在由其所有输入链路d的全局编码向量fS*1集合组成的向量空间vs*n。若n≥s,则vs*n秩的最大值为s。已知全局编码向量均是从s个标准基的线性组合的,所以,向量空间vs*n的每个列向量均是s个标准基的线性组合,所以vs*n的秩为s。

在有向无环网络中,对于非信源节点T,当其最大数据流大于等于网络信息输入信息量时,其所有输入链路全局编码向量所生成的向量空间的秩为网络输入信息量,即向量空间中线性无关的全局编码向量的个数为网络信息输入量。所以,信源节点发出的信息量为w,则非信源节点最多收到信源发出的w个信息。对满足输入链路大于w的节点,则能同时接收到信源发出的所有信息。在路由的情况这是不可能的,这是网络编码性能优于路由的本质原因。

有向无环网络中,对于任何非信源节点T,存在其所有输入链路e的全局编码列向量fe的集合所生成的向量空间ve。对于满足输入最大流量大于等于网络输入信息量的非信源节点T,均有

dim(ve)=网络输入信息量

则此时的线性网络编码称为线性多播。在有向无环网络中,线性多播是其最基本的特点。

5 结束语

在有向无环网络中,由于不存在环,所以我们可以“由上至下”从信源节点至信宿节点顺序地线性编码传输信息,增强了信息传输安全性,提高了网络吞吐量。在此,我们详细描述了网络编码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线性网络编码技术论证了网络编码是一门可行的网络技术,而且,从线性代数理论基础上证明了网络编码存在线性多播性。

有向无环网络编码理论的研究是网络编码技术不可或缺的内容。未来网络编码技术的发展将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论和编码技术,密码学理论等知识,并结合现代技术如透明计算,云计算等不断发展和深入。

参考文献:

[1] 谢坚戈,袁涛,王晓灵等.网络编码调度策略的研究[J].电视技术,

2012.36(3).

[2] Xia Yin, Zhang Tiyuan, Huang Jiaqing J .New algorithm for

variable-rate linear broadcast network coding. Cent. South Univ[J].Technol,2011.18:1193-1199

[3] 蒲保兴,杨路明,王伟平.线性网络编码的导出与扩展[J].软件学报,

2011.22(3):558-571

[4] 司菁菁.线性网络编码的类型保持转换矩阵[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1.47(7).

[5] 蒲保兴,王伟平.线性网络编码运算代价的估算与分析[J].通信学报,

2011.32(5).

[6] Yeung R, Li S,Cai work coding theory. foundation and

trends in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heory[M]. Now Publishers,2006:11-55

[7] Tan M,Yeung R,Ho S.A unified framework for linear network

codes.Proceedings of the 4th Workshop on Network Cod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s[C].Hong Kong,China,2008:132-136

[8] R.W.Yeung.Information Theory and Network Coding[M].Springer.

J31,2008.

网络与信息论文范文第10篇

>> 英汉翻译中冗余信息的译法 冗余信息在教学中的应用 从信息论角度谈汉英翻译冗余处理 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冗余信息”策略 简谈信息论视角下的纪录片语义冗余翻译策略 冗余信息在电视广告中的构成要素 电影台词中冗余信息的作用 并行冗余网络中高效信息采集策略设计方案 网络招聘中信息冗余研究 从语用学的角度探析外交辞令中冗余信息的语用类型 冗余信息及其在英语阅读中的积极作用 英语阅读中怎样利用冗余信息 基于内容冗余的Web信息抽取 冗余信息的交际语境顺应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探究 科技翻译中的信息模糊现象及其翻译策略 影视字幕翻译中文化信息的转换策略 图示理论与翻译过程中的冗余处理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软新闻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软新闻编译策略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译文的标题中添加了分句“指导民众避难”,这一冗余信息符合汉语讲究语句对仗的语言习惯。为了吸引中国读者,译者对原出较大幅度的改动,增添了适当冗余信息“指导民众避难”,从而对目的语读者更具“接近性”,更好地传达信息,“忠实”于目的语受众,即“编译”,这是网络新闻翻译的突出特点之一。

2.语法冗余。所谓语法冗余,指由语言符号系统本身而产生的句法结构。如:原文:我国首部国家形象宣传片将在北京开拍,该宣传片是我国最近向全世界宣传国家形象的举措之一。译文:The country will start shooting its first national publicity film in the capital as part of latest efforts to boost its image worldwide.(http://.cn/language_tips/zmgxch/2009-11/17/content_11844912.htm)在汉语中,一句话可以有一个以上的谓语动词构成;但英语的一个句子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因此,译者根据英语语言习惯,将原文表达的信息进行重组,用主动语态替代被动语态,并删除了中文模式化的语言如“该宣传片”、“国家形象”、“我国”等冗余信息,使原文信息准确、清晰地传递给译文读者。原文中的“北京”则被译成the capital,对目的语读者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3.修辞冗余。修辞冗余常指为了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如为突出思想、加强节奏、分清层次等而产生的超过最少需要量的信息。关于修辞冗余的翻译,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①如原文中的冗余信息不具备修辞功能或修辞功能低于表义功能,译文中就应采取省略策略;②如复制原文的修辞方式仍能在译文中体现修辞功能,就采用复制翻译策略;③如复制后产生的冗余既不合乎英语表达习惯又不能表达原文冗余的修辞效果,就应当采用融合翻译策略,将原文中的冗余信息通过使用译语的习惯用语、结构以及各种适当的修辞手段表现出来,如押韵、拟声等。如:原文:“When you fall in love,it is a temporary madness. It erupts like an earthquake,and then it subsides. And when it subsides,you have to make a decision. ”――“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译文:“爱情是一种暂时的疯狂。它像地震一样爆发,然后又平息。而当它平息时,你得做出一个判断。”――《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http://.cn/language_tips/news/2011-02/12/content_11990160.htm)此例是摘自“Happy Valentine's Day”网络新闻专题,是“Love Words”栏目十大英美爱情名句排行榜中排行第六位的爱情名句。译文中并没有复制原文修辞方式“when...,”“and when...,”,而是使用融合的翻译策略,将原文重复的修辞方式译成“爱情是……,而当它平息时候……”,这样的译文在保留了原文信息的同时,更加凸显汉语的简洁、明了的特点。

4.文化语境冗余。文化语境是指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它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文化习俗。二是指社会规范。文化语境冗余是指在特定文化语境中为达到某种言语交际目的而产生的冗余信息。如:原文标题:Facebook generation have more than 1,000 friends',译文标题:社交网络现代沟 年轻人好友以千计。(http://.cn/language_tips/zmgxch/2010-08/02/content_11845481.htm)在原文的文化语境中,Facebook是英国人熟知的社交网站之一,但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是陌生的。所以在译语的标题中用“社交网络”替代了Facebook,这一对中国读者无意义的“冗余信息”。为了使新闻的标题更适应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译文中加入了动词“现”。因为这则新闻的内容是关于“英国平均年龄在22岁的年轻人在Facebook等社交网站上有一千多名好友,而50多岁的人好友还不足20人。”的最新调查,所以在汉语译文标题中加入了“年轻人”这一恰当“冗余信息”,突出了主题。由此可见,当译到源语特有的文化信息时,如译文读者可接受,尽量保持原文形式,做到“形似”;如译文读者不可接受,翻译时就要进行大胆的变通与再创作,做到“神似”,在信息传递上做到忠实于原文。可灵活运用如省略、复制、融合、增补冗余信息等文化翻译策略,实现语际间异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冗余信息是语言的客观属性,本文从信息论的视角对网络软新闻翻译中“冗余信息”的文化翻译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这为我们研究新闻翻译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在网络新闻翻译中,译者应采取灵活多样的翻译策略,保持译文的冗余信息动态平衡,从而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精确度,保证信息传递的成功,并释放新闻信息交流的深层文化信息,从而搭建起文化翻译的桥梁,最终实现各文化间的平等对话。

参考文献:

[1]Nida E A.Approaches to Ttranslating in the Western World[J].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1984,(2):12.

[2]许明武.新闻英语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3]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5.

[4]Nida E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Leiden:E.J.Brill,1964:126.

[5]廖七一.论翻译中的冗余信息[J].外国语,1996,(2):47.

[6]王金波.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汉英翻译的冗余现象[J].中国科技翻译,2002(4):2-5.

[7]廖七一.论翻译中的冗余信息[J].外国语,1996,(2):47-51.

[8]劭志洪.英汉语研究与对比[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353.

[9]李赋宁.论英语学习和西方文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52.

基金项目:本论文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科研项目(人文社科类)资助,项目编号:NR2011015。

上一篇:个人信息论文范文 下一篇:餐饮业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