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02 23:06:46

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讨论式 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0-0069-02

讨论式教学就是教师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学生经过课前预习思考,在课堂上经由教师引导就某一问题发表见解,教师就讨论结果作出总结,从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探寻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 讨论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1.孔子的讨论式教学实践

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将讨论式教学分为三种形式:老师自问自答,这是孔子运用最多的问答方式,即明知故问,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老师问,学生回答,孔子依据教学情境和教学要求的不同,就某一问题直接向学生发问,学生回答完毕后,依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予以总结。这种形式被广泛运用到今天的课堂教学中,也就是提问的方式;孔子引导学生问,老师解答。孔子注重创设和利用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提出问题,再因材施教,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和教育。

2.苏格拉底的助产术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经常以向别人请教的方法来传播自己的思想,他声称“我自知无知”,只有把问题提出来请教。当别人作出回答时,他又对其种种答案进行反驳,最后,引导对方把苏格拉底主张的观点说出来,这种方式称为“助产术”,为最早意义上的“发现法”。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的建构而得到的。在讨论式教学中,学生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等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经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意见的交锋、补充和修正加深对论题的理解,教师则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需要的资料,获取相关信息以及理论方面的指导,将问题更加深入。

4.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课堂是一种复合型的教学活动。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时,讨论应具有竞争性,以使自己的观点让人信服,学生应明白须通过充分准备、默契配合才能取得成功。

在现代的人才观和知识经济的社会背景下,我们需要的是具有独立见解的、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这样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而教师的讨论式教学正为这样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二 讨论式教学的作用

1.容易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往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缺少兴趣,教师应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互相讨论往往能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能够增强记忆,提高课堂效率

激烈的讨论,通过刺激大脑皮层,从而引起人的亢奋,使所讨论的内容在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经过讨论得出的结论,不仅记住了结论本身,甚至还能记住当时讨论的场面和情景。师生之间信息交换量大,加工量大,师生及时反馈信息快而强,进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3.能过形成良好的学风

互相施以积极的影响,集体的、动态的讨论学习方式,能够形成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者互相影响,即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这种好的学习风气能够促使一个学校或班级整体水平的提高。

4.深化学习思维

个体的静态学习即独立思考得出的结论往往模糊、肤浅,集体的动态学习方式即讨论式学习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深刻、有条理,并且能够使所讨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5.有利于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讨论式教学,打破了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界限,这种直接性的交流,有利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为:加强了学生的社会交往意识,让学生直接加入到学生组织中去,倾听别人的发言,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学生之间合作完成教师交代的任务,在小组中积极表现自己的意识等。加强了学生的协调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小组之间要形成一致的意见,在解决小组成员意见冲突时,无形中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和解决矛盾冲突的能力。

三 讨论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讨论式教学要针对问题进行讨论

教师在上课之前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布置好任务,让学生做好预习,使课堂具有较为明确的目的性和选择性。问题要有程序性和启发性,讨论的问题要与学生的能力、知识起点、思维发展顺序相适应。讨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宜难度过深、过难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使讨论式教学无法展开。

2.讨论式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人数

在进行讨论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重新安排课堂组织形式,例如“圆桌式”,教师打破前后左右结组的形式,让学生重新组合。

关于讨论人数的问题,在全班进行讨论时,一般为分组讨论,当小组人数过多时,讨论容易混乱,也不利于小组成员的全体参与;人数过少,相互启发的程度将受到影响,讨论式教学时,小组人数在4~8人时最为理想,可按照班级人数平均分配,使小组成员人数基本相近。

3.讨论式教学的参与程度

在讨论过程中,要调动全班同学以及各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学习成绩差异、参与程度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学生则由于成绩及个性等原因,经常游离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边缘,很难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讨论式教学一个最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讨论的过程中来,避免让部分学生垄断课堂。

4.讨论式教学的时间把握

在讨论式教学实践中,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不能为了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要掌控好时间,讨论时间过长,学生将问题讨论完后可能会讨论与问题不相干的话题,影响了课堂的效率。讨论时间过短,学生可能未将问题形成一致意见,从而影响了讨论的效果。只有在适宜的时间里,才能让讨论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5.讨论式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教师通常采用“讲授式”进行教学,讨论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要具有相当高的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教师在提出讨论的问题上,要具备对讨论分组的掌控,对讨论时间的掌控,在讨论问题结束时要具备对问题进行概括总结的能力,对学习目标掌控的能力。

四 讨论式教学的评价

对讨论式教学的评价,主要是考查教师对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程度。可以从讨论的问题或情境的设置是否得当,讨论过程中师生角色扮演是否适当以及讨论的时间和时机掌握是否恰当等多个维度去考查。讨论式教学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讨论的过程本身,聪明的教师是不做结论的,即使做出了结论,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总结。具体说来,评价讨论式教学的效果,并不在于讨论的“热闹”程度,也不在于最后是否得出了一个标准答案,形成了一种结论,而是在于讨论过程中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去质疑、发现、联想和想象问题;学生是否充分调动了已有的知识结构并用于实践,实现了建构式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把其已有的直接或间接经验用有逻辑、有理性、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是否通过讨论式活动学会了竞争和合作;学生的求异思维、跳跃式思维是否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等。当然,对于讨论式教学不是仅仅通过一次课堂教学就能将学生的上述素质提高的,同讲授式教学一样,这种教学模式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通过长期的锻炼,才能潜移默化地将学生的各种能力、素质、思维得以提升。

讨论式教学方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体,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达成一致时,才能真正发挥讨论式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大凯、郭欣.讨论式教学的几点认识[J].教育科学研究,2001(3)

[2]张敦升、黄显日、战萍.应当提倡讨论式学习[J].职教通讯,2000(5)

[3]王旭.讨论式学习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应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9)

讨论式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可行,成功的前提,关键,作用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传统的“填鸭式”照本宣科在教学方法,是旧的应试教育体系下的产物,已经很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呼唤多种新的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是不可或缺的其中之一。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对讨论式教学法谈谈自己看法。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可行性。

任何教学方法,首要的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讨论式教学方法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在讨论中感悟事理,获得知识信息,符合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及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教材中有很多的“讨论”、“反思”“探究”问题,教师只要为之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即可开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对话。“事不说不清,理不辩不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一试身手的讨论,使之深刻地领悟知识真谛,这样的领悟,将长久烙印在自己的脑海里。因此,实行素质教育,讨论试教学法有一席之地,获成功之可能。

二、讨论式教学法成功的前提

没有哪种教学方法轻易获得成功的,讨论式教学方法亦然如此。讨论式教学法获得成功,其前提在于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一是要选好讨论的题目。论题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讨论的成败。选题应注意做到三点:有针对性,即既为知识上的重点,且是学生思想上的疑点;要有梯度、有层次,即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全班学生都能投入到讨论中,达到整体参与、普遍提高的目的;要有新鲜感,或从新鲜生动材料,或从学生身边的事,都要从新的角度来出题,达到以新促趣,以趣促思,以思求真的效果。

二是要收集丰富的资料。首先,教师本人深入研究所讨论的题目,充分估计到学生可能提出的看法和问题,作好引导的准备。其次,指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搜集材料,积累信息,写出发言提纲。这样有助于讨论顺利进行。

三、讨论式教学法成功的关键。

课堂讨论是讨论式教学的主体环节,其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和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成功调动。这两个方面必须是紧密结合,相互协调的。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不仅需要教师作精心的组织,在讨论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和掌握进程,而且需要学生的认真准备和积极参与。同时要防止讨论中负面效应现象的出现。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教育的“度”。要注意形成积极的教育立势,为学生创设一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要注意强化讨论中的“亮点”,不断提醒、引导学生讨论时注意我们的教学目标。要注意信息反馈,讨论时老师应及时捕捉信息,调控气氛,使之产生积极的效应,将负面效应消灭在萌芽状态。当学生偏离主题而高淡阔论时,教师要及时“拔乱反正”;当学生因看法不同争论不休时,教师引导他们找到分岐的焦点,防止钻“牛角尖”,把认识统一到正确的观点上来。最后,教师还要做好讨论的总结。总结要善于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闪光的思想火花,要注意对所讨论的题作多角度,全方位的归纳小结,这样才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达到认识的升华,从而更深刻地把握问题的实质。

四、讨论式教学法的作用

讨论式教学法,能够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在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组织参与,协调活动,调控进程。教师不是课堂讨论的主宰者,而是平等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要求,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一起交流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充分参与问题的讨论,共同分享成功的乐趣,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和交往动机被有效地激发和培养,且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在讨论中体验了学习的愉悦、感受了成功的快乐,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思维更活了,胆子更大了,学习也更主动了。实践证明讨论式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参与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讨论式教学法如何成功应用于教学之中,还有待于我们教育工作者们去不断孜孜探求。

参考文献:

1.闫祯《参与式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讨论式教学范文第3篇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看到初中语文课堂热闹很多,形式丰富多彩,其中讨论式教学用得最多。的确,课堂讨论有助于学生的认知、个性和社会发展,如获得知识和高级思维技能,塑造勤奋、探究等良好性格,养成互帮互助等亲社会行为。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真正有效的讨论却很少,课堂讨论的运用出现了"热热闹闹开始,冷冷清清收场"这一奇怪现象。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讨论,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互助学习,取长补短,弥补独立学习的不足,这是语文教学中值得反思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讨论式教学法的含义

讨论式教学法是经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并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 交流,互相启发探讨,以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教 学模式。

讨论式教学法古已有之。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经常与学生展开讨论,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传授有关知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用问题性对话贯穿教学始终。此外,长期以来在 我国初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由教师提出问题,并通过师生对话,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结论的谈话法,也属于讨论式教学法。特别是在提倡素质的今天,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讨论式更是频繁地出现在合作教学、分层教学以及问题教学等各种教学形式的课堂,使得讨论式这种共同参与、给予主体更多机会的教学法有了用武之地。

2.初中语文讨论式教学的困惑

2.1 传统的教学观念一时难以转变。我们初次运用讨论式教学时,让我非常意外的是:课堂特别清静,生与生间根本不愿讨论,他们自己看自己的书,自己思考自己的问题,害怕讲错,很难实现生与生间的交流。

2.2 生与生讨论时流于形式。刚开始让他们讨论时,他们虽从师之命,小声地讨论,但只是简单地交换各自的答案,更有甚者,只是利用机会在讨论一些与课堂无关的题外话。

2.3 在师与生交流阶段,学生回答问题不太情愿,不太主动。

2.4 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有的学生把话题扯得太远,课堂气氛虽然热闹起来了,但教师不太好控制局面。

3.初中语文讨论式教学的策略

3.1 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重点,新课标在《教学目的》中增写了"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内容和要求》里增加了"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增写了"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志也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可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是十分迫切的。讨论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法来说,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讨论法的前提就是允许不同意见,允许多角度思考问题,其中包括允许奇思妙想,甚至是奇谈怪论。所以,运用讨论法,教师就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传统的甚至是陈旧的观点的束缚,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学会用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进而做到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因此讨论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2 培养合作意识。优化合作氛围教师适当调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就是要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获得一种尊重与快乐的感受,在自主思考、互动交流的基础上充分享受合作成果。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学习竞争来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合作、互动中自觉、高效地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责任感,是小组合作讨论的关键。因此在小组活动之前,我们要学生具备以下理念:每个学生都是小组的一员、都很重要、都能为小组出力、都有责任保障其他组员完成学习任务,只有所有成员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才算完成任务,激励小组成员的集体参与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将评价的重心放在激励小组集体上,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让更多的小组展示其集体的观点和集体的成果,及时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小组成果,使每个小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认可,体会合作的快乐,提高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随时都会有意外问题发生,如果得不到教师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教师必须对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仔细的观察和介入,给学生解疑释惑,及时给于他们有效的点拨和引导。对一些不愿意参加小组活动,缺席小组讨论的同学,应该有耐心和爱心,使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然后慢慢引导他们融入小组学习。对一些浑水摸鱼,爱开小差的同学,应及时纠正并耐心教育,以保证讨论顺利进行。

3.3 精心设计论点。"讨论点"既通常指讨论的问题。研究中教师们普遍认为准确地确定讨论点是讨论式教学的难点,因为讨论点的确立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质量。经过实践,我们认为讨论点确立的依据的共性主要是:第一,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知识,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是依据之一,其难度略高于全班平均水平;第二,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往往是值得讨论的,任何一节课起码有重点内容,重点、难点问题讨论清楚了,其他问题是也就迎刃而解了;第三,问题的关键处就是讨论点,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有些"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第四,讨论点还可以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处,不同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可能不同,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方法也可能不同,若能把典型的方法进行讨论,学生则会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第五,易混易错处也是最好的讨论点,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有些知识尽管反复强调,但是学生在理解或运用时仍然免不了会出错,对于这些知识,如果组织讨论,则可减少或避免出错。讨论点确立的方式;一是教师课前确立;二是课上根据学生临时的闪光点或出错处确立。

讨论式教学范文第4篇

A. 概念澄清:讨论应真正体现平等、民主、交流

被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的保罗·弗莱雷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他以解放教育理论为指导,提出实施“讨论式教学”。弗莱雷提出教育具有讨论性,教学即讨论的思想。他认为,实施讨论式教学反映了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相互交流。这种交流是平等、民主、真实、积极的。在交流中,双方都是主体,为了共同的目的进行交流,这与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给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储蓄”法完全不同。在语文教学中,讨论便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多重交叉的交流。教师的作用在这个过程并非被否定,而是得以重新建构,成为“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而非外在的专制者”(小威廉姆·E·多尔)。在这种类似伙伴的关系中,只有当教师尊重交往、积极参与才有可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并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建立富有生成性的讨论关系。

所以,讨论式教学以师生平等和教学民主为基本前提,体现着平等对话和民主协商精神,但这种平等与民主具有法定性和规则性,教师更多地扮演顾问和伙伴的角色,教师要从居高临下的强势位置上走下来,与学生平起平坐,平等交流。平等,既是人格地位的平等,也是学术思想的平等和在真理面前的平等。民主,既体现在教学决策上,也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还体现在问题结论上。

讨论式教学因其民主性和平等性,因其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选择和现实条件,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既有积极性又有可能性地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对话当中来,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较充分地表现自己、发展自己,能把讨论话题展开得更全面更深入,把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案拓展得更广更新,把自身存在的学习问题暴露得更具体细微,其结果是教学效果和效率大大提高,体现面向全体之宗旨。反映在提问回答上,则力求一堂课不重复叫某一学生,而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机会。假使上一堂课漏掉一些人,则必须在下一堂课给找回来,从而在整体过程中保持学生发言的均衡性。

B. 展开形式:提出问题是启发的良好开端

要使讨论有成效,提问是关键。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更应成为问题的提出者。提问实际上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为此,提问也应满足以下一些要求:①要提出能够激起思考的问题;②要能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③通过提问,学生不仅仅会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对答案提出疑问。

提问不等同于讨论。讨论式教学的提问以启发思考为灵魂。提问只是启发的形式,并不是启发的本质。现实教学中有不少问法如“是不是”“是什么”“对不对”“怎么样”等并不带多少启发性,而有些意蕴丰富的事例、典型行为的示范和言简意赅的讲述等也可能具有启发性,所以提问关键在于实质的体现。提问的启发性在于能引起或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问题的价值或水平在于由启发所带来的思维空间包括其向度、宽度、深度等状态如何。给学生带来的思维空间越广阔越自由,其思维的成果便会越丰硕,智力的价值便会越可观。当然,提问必然受到问题定向和时间等条件限制,不可能一味地扩展时空,但至少要在可能的情况下给学生一个较大的思维空间,以放飞他们的思想。

讨论式教学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最高目的。以往的问答式教学是以接受现成的既定的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问题的设计多从如何使学生准确理解、正确回答去考虑,追求唯一的定型的答法和答案,实际上是用问答形式复制课本知识。它当然有合理有效的一面,但不利的一面也是明显的,即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把学生局囿于唯书为是、唯师为尊、唯权威为上的学习氛围里,使他们习惯于适应和继承,不想去超越和创新。讨论式教学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质疑,在求同的基础上去求异,在继承的同时去创新。因此教师要设计出开放性多维性问题,要鼓励学生突破常规提出创见。

讨论式教学主张先学后教,先思后问,先问后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保证学习过程的充分性、完整性和连续性。先学后教,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基础和潜力,使教学安排如赞科夫所说“走在学生发展前面”。先思后问,就是让学生针对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先行作出思考,思之不得再向别人发问。先问后讲,就是要求教师先通过问题摸底或问题启发,了解学生的现状与可能,在学生实在解决不了,非要教师讲才行的时候再去讲解。

C. 实践范式:能“深入浅出”,也要能“举一反三”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以“讨论”为学习策略的语文教学范式主要呈现两种形式。

其一是以“讨论核心主题”为中心点,以“讨论分主题”为线索,以“讨论依托点”为具体内容,“由点拉线、由线画面、由面及点”地构成一种主题鲜明、各环相融、对话引证式的课堂模式。从操作层面上讲,该模式以“预习与交流——确定讨论核心主题——引出分主题——借助讨论依托点阐述分主题——整合分主题回归核心主题”为基本框架。首先,确定“点”。通过预习和交流,学生和教师共同确定“讨论核心主题”。第二,由点拉线。在“讨论核心主题”之下,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出示“讨论分主题”。第三,由线画面。学生和教师围绕“讨论分主题”,寻找各依托点,各抒己见,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生成相关问题,共同研究相关问题,同时,各依托点也可以互相批评、借鉴和补充,使单个的依托点成为整合的依托点群。第四,由面及点。学生和教师根据课堂讨论情况,整合各分主题和依托点进行总结和提升,使“讨论核心主题”有一个多方面、多层面的研究内涵。

第二种模式的操作程序可以表示为:创设情境,激发动机——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多元讨论,交流共享——自我讨论,创造生成,即所谓“倾听、言说、质疑、创生”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流程完整而有序,环节分明又不乏灵活性。首先是由教师或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创设平等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其次,学生采用多种阅读形式倾听文本,根据学习或训练的既定目标以及个体的心理需求,提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第三,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议并界定各个问题的性质、思维程度以及研讨意义等,从而确定他们认为最值得探讨的问题并进行探究;或学生独立地感悟学习文本,然后相互交流所获得的知识与体验,并讨论如何用所获得的知识来促进问题的解决,或者是运用个人的丰富体验来理解问题。如果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发现还需要研究另外的新问题,就要反复循环地产生问题,或合作研讨,或独立感悟文本,再集体交流并讨论问题的解答,直至问题得到解决。问题解决之后,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要总结所获得的语文知识、人文信息和思维方法是如何对解决问题发挥作用的。至此,学生方可算完成了一次对多元的人文思想和灵活的语文知识的有效建构。

这两种语文讨论式教学模式,一改教师问、学生答单向输出模式而为师生间、同学间的多向互问互答方式,特别注意把学生由被动受问者转变为主动发问者,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自主意愿和自我发现的积极表达者,存在明显的优势,具有很大的实践操作意义。

然而,讨论式教学模式是把双刃剑,可能促进讨论的进行,也可能束缚讨论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能“深入浅出”,也要能“举一反三”。

在讨论中,我们要注意把答案的唯一性、标准性和封闭性同多样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统一起来,尤其在后者上多下功夫。这要求教师:第一,要精心设计面向实际、面向生活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去作发散、逆向、求异、创新的思维;第二,要破除预设性、固定化答案的框框束缚,增强对学生回答反应的敏感性,善于捕捉带有创新因素的回答信息,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要特别注意容纳与自己意见不同的观点或思路,给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气氛。

讨论式教学是师生间、同学间多边互动的合作式教学。这种合作,除了体现为平等对话的精神和相互问答的形式外,还有其他种种方式可利用。比如讨论中的教师讲授、示范和指导等,只要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把问题导向创造性解决,就都可以使用。这样既可避免问问答答的单调和乏味,又能从本质上体现教学形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实现整体优化和综合效应。

总之,讨论式教学是一种充分尊重人性、发展人性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愉快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习方式。讨论式教学的探索没有终点,这条道路我们要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在实践中肯定会有疑虑、困惑乃至偏差,但只要我们正本清源,回到讨论式教学的本质,就可以解除困惑,走出误区,实现语文讨论式教学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不断将教学改革推向深入。

讨论式教学范文第5篇

课堂上的合作讨论教学要走出以上两大误区,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讨论式教学的结构与流程

成功的讨论式课堂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和问题三大要素,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经典的讨论式课堂教学案例,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课堂结构主要由师生同步参与的“泛谈式讨论――探索式讨论――交锋式讨论”三个部分组成。所谓“泛谈式讨论”,就是组内学生之间的讨论,即学生在个人预习和初步质疑的基础上先在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形成共识,然后再选派代表提出问题,并由教师整理、归纳出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引导全班同学进行“探索性讨论”。在“探索式讨论”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发动学生就共同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展开全班性的探索和研讨,使需要全班同学共同讨论与思考的问题更加具有针对性,进而自然进入“交锋式讨论”。“交锋式讨论”是课堂讨论的高潮,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甚至是争锋相对的意见,并在生生、师生间展开激烈的辩论,从而挖掘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交锋式讨论”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必须贯彻这样的教学思想:不能只看重结论,而是要更看重学生讨论的过程和思维发展的过程,以及正确的思路和创新思维形成的过程。为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正面引导辩论中出现偏激倾向的学生,使之养成既能发表独立见解又能容纳别人不同意见的好习惯,进而形成自信和谦虚并存的优秀品质。当然,在“交锋式讨论”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以理服人,适时发表自己的见解,或对学生讨论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归纳或小结。

总之,“泛谈式讨论――探索式讨论――交锋式讨论”的课堂结构,既有利于尊重有差异的个体,又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让中等生的能力得到锻炼,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获得帮助,真正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意见,积极和同伴交流”的要求。

二.课堂讨论过程的调控

讨论式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同教师的组织方式和引导参与是否有效是分不开的。学生进行讨论式学习时,教师不应该是清闲的,而应该是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为此,教师该做的不是等待和观望,而应该是观察和介入各个小组,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一是要调控学生的情绪。这是因为,讨论过程中学生极易出现情绪问题,如学生有时会出现讨论过分激烈或过分沉闷等问题,进而降低讨论质量。这时,教师就要寻求有效的调控方法,引导学生的情绪,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参与状态。

二是要调控讨论进程。这是因为,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相对分散,而干扰因素又相对较多,学生的注意力和讨论的话题很容易发生转移,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提要求或巡视检查等形式,保证讨论活动的有效进行。

三是要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炼出典型范例。为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讨论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并提炼出典型范例,以便在小结讨论情况时能以典型范例“一石激起千层浪”。

四要适时介入课堂讨论。这是因为,讨论是一种需要“启动”和“推动”的互动行为,教师不仅要介入讨论过程,发挥导师的作用,还要作为讨论的发起者,促成讨论顺利推进。比如,个别学生不认真参与讨论,或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时,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以确保讨论能有效地进行,而不是流于形式;学生不清楚讨论的任务时,教师要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制止;学生的讨论受阻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及时的点拨,引导学生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使讨论顺利进行并不断深入;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思维碰撞出火花时,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寻找,并给予及时的肯定。

总之,在学生开展讨论式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调控行为应是友好的和有建设性的,即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情绪和疑问袖手旁观,而是要适时参与,合理调控,以保证讨论式教学能取得圆满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相信,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讨论式教学正是这样一种促进“自我教育”的教学方式。

讨论式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 语文教学 教学情景

教学的魅力源于学生对未知知识的好奇,教学只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才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如何为课堂创设良好的情景呢?我认为,运用讨论式教学有利于教师创设良好教学情景,提高课堂效率。小组讨论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法,起源于对讲授法的缺点的反思。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和内容在课堂上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共同探讨,从而获得共识,辨明是非,提高认识能力的教学方法。通过讨论,激发学生踊跃发言,陈述己见,从而开拓学生的思路,活跃课堂气氛。用这样的方法获得的知识,理解透彻,印象深刻,并能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感悟来逐步强化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是听话的机器,忽略或淡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普通的问答式教学只能使部分学生得到训练,从而使大部分学生失去训练的机会,论式教学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完善知识体系的建构,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由地获取多方面的知识,而不局限于教师早就设计好的知识中。能使学困生在群体中自我教育;使优生能有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既不让学困生的心中时常有窘迫之感,又可以给优生有继续努力的空间。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它为学生创设了平等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语文能力都能得到训练,达到面向全体的目的。

那么,如何合理利用讨论式教学创设教学情景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改理论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因而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扮演主持人和条件的创造者的角色,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实施讨论式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成功的讨论依赖于教师的人格特征,某些教师过分维护师道尊严,对学生严格有余,发扬民主的精神不够,在这种人格特征的影响下,学生养成听话、守规矩的人格特征,但缺乏批判思维能力。所以良好的讨论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哪怕是错误的意见,也不要随便否定,要设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来澄清自己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激化矛盾,创设讨论的情景。

有些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滥用讨论式教学,动不动就让学生讨论,有时一个问题本来很简单,有的教师为了使课堂热闹一些,便生硬地使用讨论式教学,让学生感觉像在演戏,无法真正进入情景展开讨论,从而使讨论流于形式。要让学生进入讨论情景,教师就要善于激化矛盾,创设讨论的情景。如:在上《湖心亭看雪》(语文出版社教材第四册)时,教师可就题目创设问题情景:古人作文善于锤炼词句,我看不一定,学生一听,怎么老师今天的说法和往常不一样呢?老师接着质疑:你看这题目:“湖心亭看雪”,多平淡呀,我觉得应该把这个“看”字改一改,你们说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自然地进入了老师创设的情景中,展开了讨论。

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1、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许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也使用了讨论式教学,但总是害怕这样耽误了自己的讲授时间,不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讨论,因而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浅尝辄止,不能达到讨论的真正目的。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所涉及的问题复杂而多样,因此,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尽情地参与讨论,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认识,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达到讨论的真正目的。

2、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空间。

在教学中,合理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合理的分组,合理的座位设置,合理的活动范围等利于讨论的空间。这就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在安排座位时尽量做到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在相邻的座位上,把他们组成一个学习小组,选出主持能力较强、正直的学生担任组长,便于在讨论时做到激烈而不混乱,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使学困生能学有所得,使能力较好的学生能尽情发挥。必要时还可组织学生参与到别的组的讨论中去。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直接控制降低,代之以学生的自我控制,但是教师又不能放弃自己的主导作用。在讨论时,学生会向教师提问,教师应不应该立即给予答复?发现学生在讨论中离题,要不要立即把他们引导到正题上来?在讨论开始后遇到冷场的局面,教师应怎样启发学生打破冷场的局面呢?这些都是摆在老师面前的具体问题。只有教师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素质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才能合理有效地处理好这些问题。因此,良好的讨论也要求教师有机智地满足学生的认知要求的能力,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讲授的效果主要决定于教师课前充分的准备和他的口才,讨论的效果主要决定于学生长期的良好的认知方面和情感方面的品质的形成,而这种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品质又是讨论法的教学目标。

五、重视汇报,提高效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讨论完后,如何进行小组汇报,为讨论的过程画上点睛之笔呢?这是许多老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这时,教师的角色是主持人和引导者,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汇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于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收集起来,作为课外研究的素材。还要有意识的把一些问题拓展开来,给学生留下回味无穷的感觉,让学生欲罢不能,主动利用课外时间去探究。如:在上《山米与白鹤》(语文出版社教材第三册)时,学生讨论了学习本课的感悟后,教师可先放一段猎人残杀野生动物的录像,再拓展:人与动物之间和平共处甚至成为好朋友,这是大家的共同心愿,但是现实真的如此吗?请大家在课外结合刚才的讨论和这段录像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用动物的口吻给市长写一封信。课上到此戛然而止,让学生回味无穷、欲罢不能。

讨论式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讨论式教学教学改革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是传统讲授式教学法。虽然传统讲授式教学对知识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缺陷也越来越明显。第一,在传统讲授式教学中,师生间、学生相互间缺少交流;第二,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使得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发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无法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理性思辨的能力;第三,课堂评价和成绩考核方法落后,长期沿用“一卷定终身”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传统讲授式教学法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较难实现大学英语培养目标从“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本专业的信息”向“用英语交流信息”的巨大转变。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培养出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能用英语交流信息的高素质人才,迫在眉睫。

二、大学英语教学开展讨论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

讨论式教学法是和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相对应的概念。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将“讨论”作为一种方法运用于教学,通过教师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及学生课前的预习与思考,课堂上学生就某一问题各抒己见,从而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辩驳的教学互动状态,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现代教育理念自然衍生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基于现代教育理念所进行的一种教学实践。

讨论式教学法的特点有:第一,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平等、尊重个体意识的教学方法。在传统讲授式教学中,教师上课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学生仅被当做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学习的主体。而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就问题进行平等对话,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个体意识会得到应有的尊重。第二,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实践、研究、创造,注重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讨论式教学中,每个人都是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知识的参与者,学生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潜能得到发挥,在就问题相互质疑、共同探讨时,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习技巧、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得到培养和提高。第三,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方法。讨论必然会打破课本知识的框架,促使每个人利用课余时间更深入地探究理论知识和更广泛地研究社会生活。同时,充分讨论也会打开每个人的心扉,使每个参与者都学会理解别人并实现心灵沟通。

(二)讨论式教学法是当今英语教学的客观要求

当今的英语学习,对于英语听说能力和有效交流能力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而满足这些要求的最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就是讨论式教学法。这是由讨论式教学法自身突出听说能力培养,注重交流和表达能力的客观特点决定的。同时,当前的大多大学英语教材,编写时都非常重视课程各个环节的讨论,要求将讨论式教学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之中。

(三)讨论式教学法可以弥补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的诸多不足。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主,导致许多学生疲于应付老师,养成被动的学习习惯。最终,难以或根本无法以目的语言的习惯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而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与开展讨论式教学,不仅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平等、开放,而且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助于产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形成较持久而活跃的课堂气氛。

(四)讨论式教学法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必要条件

讨论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活泼生动的教学方法,较之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其更有利于改变学生先前养成的在应试教育中应付书面考试为主要目的的学习习惯,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进行灵活、得体的交流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讨论式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讨论式教学,应该遵循讨论式教学的要义,科学组织好准备阶段、讨论阶段和评价阶段等教学环节。

(一)准备阶段

在讨论式教学中,课前准备工作是否充分直接决定课堂讨论质量的优劣,包括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两个方面。

教师在准备阶段首先要设计讨论主题,这是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在主题设计中,应注意主题的具体性、准确性、启发性、适应性、兴趣性和开放性;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主题的设计。其次,教师应针对讨论主题给出参考资料目录及获取途径,这是学生课前进行准备的重要保障。参考资料应包括与讨论主题相关的原始资料、拓展阅读资料等。再次,教师应根据讨论主题的难易程度,以面谈、QQ群讨论、微薄、微信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最后,教师应根据讨论主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合理分组非常必要,每组成员的数量及其英语水平应均匀分布,以促进组内成员的相互帮助和各组之间的有益竞争,每组以6~8人为宜。

学生在准备阶段主要是根据讨论主题和参考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并拟定讨论提纲或发言稿。

(二)讨论阶段

课堂讨论是整个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这一阶段,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教师应坚持学生主体原则,即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一味让学生按自己的设想行事,不做学生发言的裁判,但对学生讨论时表现出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第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即针对讨论主题作必要的分析说明和适当引导。教师可以讨论者的身份对讨论中的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并提供多角度思路,从而引导讨论走向深入。第三,在课堂组织方式上,应根据讨论主题适时变化。如就人数而言,可选择小组讨论、大组讨论和先小组后大组讨论等;就讨论方式而言,可选择辩论式、咨询式、情景式和换位式等。

(三)评价阶段

在课堂讨论后,教师应对讨论作出归纳与评价。在评价中应充分鼓励学生,对学生的独到见解予以表扬,让学生体验到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趣。通过归纳和总结,讨论的主题得到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得到增强,同时也可以更加清楚地指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斯蒂芬·普瑞斯基尔.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关鸿羽,白铭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3]杜华良.运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讨论式教学范文第8篇

“讨论式教学”中,学生是课堂主体,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能力。要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紧扣教学内容,抓住学生兴趣 点,营造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

第一,信任和尊重学生。讨论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发言权,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因此,“讨论式教学”中,教师需信任与尊重学生。一方面,教师要有民主的作风,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允许他们得出不同的答案,让每个学生有发言权,各抒己见。另一方面,教师要友善平等地对待学生,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让学生自由辩论,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只要我们做老师的真正信任和尊重学生,必然会激发出学生学历史的欲望。

第二,恰当的讨论时间。采用“讨论式教学”时,如若学生准备的时间不充分,那么学生仅仅呈现书本里的答案,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给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查阅资料,思考总结。如教学《辛亥革命》时,教师出示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设计论题:第一章归属有何特点?第二章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哪些思想观念?第三、四、五、六章中的权利分工体现的思想与美国1787年宪法有何不同?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这一论题教师要想成功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至少要留15分钟时间给学生讨论、总结,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三,及时总结点评。诚如卡耐基所言:“所有的人,无论这个人如何伟大,地位如何高贵,当他在得到赞许的情况下工作时,总比被批评时工作更出色,成就也更大。”想要达到上述效果,教师必须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特别是当讨论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或争议性论题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赞许,使学生获得信心,明确继续努力的方向;当学生提出独特而新颖的看法时,予以肯定,以保护学生探究热情;当学生得出的答案出现错误或偏颇时,教师不应立即否定、歧视学生,而应正确引导学生得出答案。

二、高中历史“讨论式教学”的利与弊

“讨论式教学”作为一种开放性教学模式,为学生开辟了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对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开辟了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要将学生放置于开放式、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上述要求,通过“讨论式教学”都能达到。课堂中,通过某一论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平等、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充分放开思想顾虑,无拘无束地讨论、切磋,使课堂教学活跃而高效。同时,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实现了基础知识的再深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提高了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式教学”能够达到这一效果。如教学《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课时,让学生讨论“在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付出代价”这个道理。讨论:“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使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再如教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设置题目:“我心中的秦始皇?”通过讨论,使学生能够一分为二的评价历史人物,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可以说,“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但在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时也发现一些弊端。第一,课堂中采用“讨论式教学”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要求极高,如果教师的组织能力不行,课堂中就会出现秩序混乱的情况,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讲闲话,不进行讨论,甚至于有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会出现大声喧闹的情况。长期下去,讨论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学生能力的提高也会成为空谈。第二“,在真实的生命里,每件伟大的事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然而,“讨论式教学”中,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和基础薄弱,对参与讨论的教学活动有害怕心理,害怕同学嘲笑,害怕教师批评,因此,这些学生即使有自己的观点也不敢表达,参与性和主动性欠佳,讨论时潜能得不到发挥。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讨论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历史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讨论式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讨论式教学法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施方法

讨论式教学以新颖活泼、平易近人的方式实现课堂内外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学习体会,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并拓展知识面,达成较多的共识,这种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还能激发学习主体――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老师、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讨论式教学包含启发、探究、参与、辨析等手段,因此居于教改顶端。本文结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程,就如何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提高教学水平这一问题展开探析。

一、为什么一些老师不在“概论”课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

之所以格外关注“概论”讨论式教学,是因为我们看到的“概论”课程教学手段实际上还是灌输式教学,从教学手段看有多媒体课件,课堂上老师讲得挺热闹,就是不管学生接受不接受。有的老师认为,现在思政课教材都是经过国内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家编写,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审定,这么严肃认真的教材怎么还有老师、学生讨论的空间?有的老师怕费力不讨好,疑难问题解答不了怕学生不满意,热点问题分寸拿捏不准。也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情绪没有调动起来讨论会太冷清,根本就不像讨论式教学,而学生情绪激动了吵得不可开交,老师又无法驾驭。还有的老师认为讨论式教学费时间费精力,学生讨论占用自己时间和精力太多,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影响自己的科研。

二、为什么要高度重视讨论式教学

随着高等教育哲学的转向,双主体性哲学、主体间性哲学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教师单主体思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板起脸训学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概论”课讨论式教学模式取代灌输式教学模式,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老师―学生平等主体教学思想和教材编写老师―任课老师―学生主体间性哲学思想是高等教育哲学的重要转向。人的本质即人的主体性,人的本质的实现即人的主体性的实现。人作为主体,只有在能动的活动中用理论的和实践的方式把握客体,主动地、有目的地、创造性地改造客体,在主体的对象化活动中自觉实现人的目的,在客体改变了的形态中确证主体的本质力量,同时也使主体本身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才算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主体性。主体间性从伦理学、社会学上看,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涉指人际关系和价值观念的统一性问题。哈贝马斯认为在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分为工具行为和交往行为,工具行为是主客体关系,而交往行为是主体间。他提倡交往行为,以建立互相理解、沟通的交往理性,以达到社会的和谐。构建和谐的“概论”学习过程,讨论式教学是达成目的的较好路径。

在“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有几个主体?我们认为第一个主体是教材编写老师。一般认为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充分肯定了领袖的杰出贡献。这样两个理论成果的介绍、分析、评价还是体现了编写该书的专家老师的主体性贡献,至少应肯定他们的再创造。第二个主体就是任课老师。完成本课程学习任务,完整、准确地传播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传播知识的任务,这是基本任务之一。培育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的热爱之情,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浓厚感情,这是其二。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念和信心,在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的身与心、人与自然等方面成为心口如一、言行一致的真正负责任的主体。

主体性、主体间性哲学思想对“概论”教学的启迪就在于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是平等的,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平等对话的关系。尤其对于教师而言,应该以最宽广的胸怀善待学生、包容学生,以最诚恳的态度维护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其主体性生长,以最佳状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引导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第二,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高度高屋建瓴地阐述的,学生是从个体的认识去学习、认识并加深理解的。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历史与现实追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认识程度不一样,非常需要任课老师搭建平等对话的平台,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形成师生共识。而讨论式教学就是这样一个好的平台,只有这样才能达成共识。保持高压态势学生最为反感,平视是对学生的高度尊重,学生最为欢迎。学生有疑惑,老师必须尽其所能解惑。

第三,讨论式教学包含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手段,是上述手段的综合运用。

第四,长期坚持讨论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加深了解,思想碰撞交流,多元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一元主流思想加强对话、沟通,才可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为学生乐意学习的理论,学生也能开心地吸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西方从传统到现代的思想文化的精华,最终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概论”课程从根本上要求教师发挥不可推卸的主体作用,在主客体双向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不要把自己简单地看成是传声筒。

三、在“概论”课中实施讨论式教学法的方法

(一)为提高大学生对“概论”课程的兴趣,应该对中共党史重点问题组织讨论式教学。

党史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有再现历史场景、增强厚重感的作用。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重要奠基人、邓小平的传奇人生和重大决策,思想、邓小平理论两大理论成果解决的重大问题、理论精髓,没有阅读、邓小平传记,没有影音资料再现其伟人风采,没有阅读品味原著,没有学习其传记、著作的感悟认识及其交流,大学生怎么能有对他们有热爱之情?阅读文字、观看影音资料、了解历史背景、老师口头叙说,对学生展开讨论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同学们通过人民网观看了诞生100周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纪录片《》12集,了解了爱人民,如陕北劳动模范杨林是一辈子的好朋友,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发自肺腑,更了解了人民热爱同样是发自内心。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农民阶级的积极作用、斗争力量的认识远远超过同时代其他中国革命领导人。争取井冈山农民领袖袁文才、王佐的支持,为农民谋利益,打击恶霸土豪劣绅,送枪支弹药为礼物,帮助袁文才、王佐提高革命的自觉性。全方位探索新路,终于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并与“左倾”冒险主义者的坚决斗争,在《反对本本主义》开篇就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篇文章由当地游击队队员保存下来,50年代由政府征集到,欣喜至极,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满意的一篇文章之一。在阅读著作时配合历史故事,能加深大家对思想珍贵性的认识。我们对每届学生都布置了一道讨论题:阅读《反对本本主义》和邓小平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后,运用其思想方法谈谈对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某个感兴趣问题的认识。可以说每次这样的讨论都大获成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敢于打破旧习惯旧偏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求真务实总能取得成功,这些都成为同学们的共识。

(二)抓住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点问题,抓住同学们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成功之道的探索。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之道,就是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我院是理工科院校,主要培育城市建设实用人才,重视经济建设尤其是城市建设,同学们特别关注自己如何在城市建设领域就业,这是理所当然的。近年来我们及时推出“观看《公司的力量》后,你觉得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发展现代公司之路?个人如何在当代公司里获得最佳发展?”的讨论。

综观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其最成功的经验就是大力发展公司。2009年,公司为全球81%的人口解决工作机会,构成了全球经济力量的90%,创造了全球生产总值的94%,全球100大经济体中,51个是公司,49个是国家;世界上有161个国家的财政收入比不上沃尔玛公司,全球最大的10个公司的销售总额超过了世界上最小的100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在西方国家,财大气粗的是公司,英雄人物是公司的成功开创者和经营者。大家深受欧美许多大公司的创始人的创业精神感动,对中国富有雄心的企业家冲破计划经济束缚、勇闯市场创大业的传奇人物也是油然起敬。领导担忧李书福造汽车失败,他的回答是:谢谢你的关心,你就给我这个失败的机会吧,反正失败了也不要国家掏一分钱。大家讨论后认为: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之路可以大胆学习西方,市场经济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而公司强则国家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公司的作用、力量越来越重要,是否拥有强大的公司已经成为关乎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甚至是综合国力的问题。近代以来,任何忽视公司发展,不能发挥公司组织优势的国家或社会都逐渐衰落,由公司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生产力,解放个人的创造力,国家才能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心。只要确立了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公司富,就能民富国富。第二,时代需要企业家。从历史上看,企业家至少和政治领袖同样重要,那些伟大的企业家们曾经让欧洲变得强大,让美国变得强大,如今也正在让中国变得强大。第三,企业家的精神主要应该是勇于创业,不怕失败。像粱稳根把三一重工做成中国非公企业的翘楚,历经了无数风险磨难。企业船大抗风浪能力强,船小灵活好调头,办企业无论大中小微都是光荣的。

(三)运用QQ等网络平台,搜集同学们感到困惑的代表性问题进行讨论。

QQ聊天、邮件收发反应快,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沟通及时,解决问题也非常及时。举例说,有个学生与我在QQ聊天时提问:对境外宗教组织在大学生中发展宗教信徒有什么看法?我的回答是:第一,自由,老师一般不会干预。第二,不提倡我国大学生信教,不管是基督教,还是佛教。因为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时期,“三观”正确,才能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包括思想文化的自由全面发展。信教后思想受到宗教束缚,不利于自身以宽广的视野从事学术学习、研究,开阔思想视野。第三,唯物论较之于唯心论,唯物论最先进。第四,我国高校很少开设宗教课程,将来具备条件后可以在老师引导下去学习、了解。第五,宗教认识、运用不当,很容易滑向,希望同学们慎重对待。第六,境外宗教组织在我国在校大学生中发展基督教信徒,往往有西化、和平演变、策动等政治图谋,希望大学生不要成为西方国家牟取自身利益、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的棋子。第七,《圣经》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很高的作品,欣赏其文艺价值是可取的。我国宗教自办自主,容不得西方宗教组织说三道四。我现在身边有几个同学接受了境外基督教组织的影响,我及时给出建议,希望学生所在院系党组织及时与当事学生沟通交流,务必避免出现负面后果。

讨论式教学范文第10篇

可组织分组讨论,使学生的法律观点更明确、更清晰。可见,讨论式教学不仅形式多样,而且不同的讨论形式可以相互交错进行应用,还可将讨论式教学法与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遵纪守法》教学中,利用案例式讨论法进行教学。首先,要做好教学前准备,引导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查找、分析,确定讨论的核心问题。例如以“法律护我成长”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就要结合法律的保护作用进行案例的选择、分析。如,应用法律解决未成年人遭遇的家暴问题;当遇到社会青年、闲散人员敲诈、勒索应如何处理等。其次,对挑选的案例进行认真的筛选,一方面,案例要紧贴主题、突出主题。另一方面,案例要简洁、明了,不要太复杂、太深奥,以免影响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再次,在教学前,针对案例设置问题,让学生对案例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如案例,初一学生小明、小亮,受到几个高年级学生的胁迫,被他人勒索钱财。小明将此事告诉了哥哥,让哥哥招人教训那几个学生;小亮将此事告诉了家长,家长再与学校及相关部门沟通。在该事例中,他们谁的做法可取,能制止他人的不当行为,更好的保护自己。学生带着对案例结果的猜想和疑问,会通过各种方法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即预习了新知识,还加深了对法律保护作用的认识,同时对法律的约束性有一定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自觉的学法、知法、用法、守法,更好的实现了政治教学的目的。第四,在教学中、有组织、有方向的进行学习讨论,结合学生观点进行分组,学生先进行组内交流,统一观点。再以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第五,重视课后对学生观点的总结和归纳,使学生形成统一的、系统的知识模型,以加强政治学习的效果。

二、结合主题自由讨论

自由式讨论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学生在“自由”发挥前提下通过探索、讨论,更容易发现问题,从而形成自主发问、思考、获知的学习模式,改善了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使其有意识的去探索、认知。另一方面,对知识的讨论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有效的参与到政治教学中,并拓展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层面,使其形成对知识更广泛、更深入的认知。例二,在七年级下册《热爱生命》的教学中,第一,让学生自由讨论生命,通过讨论引发学生对生命的认知。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生命观、生命价值等的探究。另一方面,可准确的掌握学生对生命认识的差异,更好的掌握教学方向。第二,结合学生对生命的认识程度,引导、启发学生学习。例如,一些学生对“生命只有一次”有点茫然,他们对神秘的穿越、鬼神之说却较有兴趣。在教学中,不急于否定学生的思想,留给他们认清事实的机会。如,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影片,让学生在生命的诞生与消亡中感受生命的珍贵。逐渐的剥开灵魂的神秘面纱,使学生科学的、理智的认识到生命的存在和价值。再对“生命”进行进一步的讨论,逐渐的纠正学生对生命的不正确认知,树立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思想。又如,学生对生命的狭义理解,认为人的生命是可贵的,而忽略了自然界的其他生命。教学中应启发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联系,拓展学生“爱生命”的领域,使其化小爱为大爱。第三,随着学习的深入,进行总结性的讨论,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对生命进行讨论,启发学生勇敢的面对梦想,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灿烂。利用讨论的方式进行《热爱生命教学》,使学生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激发了他们对不同生命存在形式的探索兴趣,进而引发其对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思考,确保教学计划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多法联用展开讨论

在讨论式教学法应用中,其单一的应用易压制教学的灵活性、创新性。因此,在讨论式教学中要注重各种教学方法的联合使用。第一,教师要注重师生关系的互动性、和谐性。使学生的心理空间能够在教学中得到释放。如《好习惯受用一生》教学中,学生对什么是好习惯先要有一个认识,教师可以举例说明一些好的习惯(如有计划的消防、节约习惯、节省习惯等),给学生指一个方向,但不易细致的阐述好习惯、坏习惯等,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理清自身习惯的对与否,结合学习,能积极改正不良习惯,发扬优秀作风。第二,将案例式讨论、自由式讨论等方式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联合应用,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营造活跃的、适合讨论的教学气氛。第三,将讨论式教学法与问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联合应用,如例一。可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认知更深入、更深刻。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应用都不能盲目、孤立的实施,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根本,配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等设计教学。才能真正的实现“因材施教”,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使政治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上一篇:主题式教学范文 下一篇:实训课程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