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教学范文

时间:2023-02-23 10:45:03

主题式教学

主题式教学范文第1篇

目前学生大多是带着“老师的问题”去“思索”。“老师的问题”对学生思维虽有导引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却限制了学生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发展,限制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和富于创造性的思索,影响了学生自主意识与个性的发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若能够积极思索,主动质疑问难,就能一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从而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例如:在上例教学中,教师不必急于提出问题,而是先组织学生上机浏览查寻结果,让他们仔细交流并阅读每个同学查寻到的与双龙洞有关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信息,如:景区新闻、自然风景、历史文化、旅游服务、在线观景、金华旅游和风景论坛等,让他们在阅读与欣赏中独立思索,主动发现并自觉质疑。如:文中描写与网上资料的不同:孔隙比原来大得多;内洞不再是一团漆黑,而是灯火通明;文中描写内洞的两条龙蜿蜒盘旋,而网上介绍龙头在外洞,龙身在内洞等。

搜集素材

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指读书本上的知识,也就是文本内容,一篇文章无论长短,也就是那些固定的知识,学生读上几遍把握基本内容后,就不再有读的爱好,知识拓展的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网络带给我们的却是一种全新的感触,使阅读的对象从抽象的文字扩展为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媒体交织的境界,这种全新的跨时空的阅读方式,将学生的阅读与感触、体验与想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阅读的爱好和效率。所以,在学习一篇课文前,我们一般不让学生去读多少遍课文,而是布置网上作业,让学生上网查寻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并将所查到的知识下载到自己的素材库中。

例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前,我们让学生上网搜索并查找与“双龙洞”有关的信息,学生通过搜索引擎直接查找到双龙洞的网*,浏览自己感爱好的信息,并将有关的信息下载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为以后同学之间进一步的交流做好了预备。

小组研讨

这一阶段的学习,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采用小组网上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广泛交流,甚至相互争辩。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竞争,使课堂交流呈现多维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既为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环境,也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由空间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群体交往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逐步得以加强。

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学生产生更多的合作性思维,加深理解的深度、提高推理的质量,同时也加强了小组优胜的信心,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例如:在上例中,老师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在小组讨论中的视导,包括观察、检查、启示、指导、示范和搜集信息等。

组际交流

小组研讨,合作探索的结果仅仅代表了一个组的观点,思维的角度与对问题的认识难免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通过组际间群体交流,就可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积极性,形成网络式的立体交流。教师要注重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判定和归纳,找出规律,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得以加强,从“学会”向“会学”方向转化,从而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古井》一文的学习中,通过小组积极报告、争辩及老师的引导、点拨,学生对课文把“古井比作母亲”这个比喻句的理解便水到渠成。

我们首先设计了一个类似于“电子公告板”的“课堂讨论区”界面,学生在自学一段时间后,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自学、预习的内容进入讨论区,并解答学生的疑难,这时,学生思维最为活跃的时刻出现了,电脑画面上一下子出现了许多问题:一旬是12岁还是10岁?“年过六旬”到底是多大?“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乡亲们怎么走?为什么各家各户不安装自来水而一定要到古井去取水呢?老党员的女儿明知父母身体不好,为什么不留下来照顾他们呢?……更为出色的是,学生的学习爱好一旦被调动起来,求索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都会踊跃谈出自己的收获:

一位同学在网上谈到:“我们最喜欢‘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这句话,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乡亲们离不开这口古井。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而且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就像妈妈不仅关心我们的身体,还教导我们怎样做人一样。”

另一位同学通过“电子举手”问:“老师,既然作者把‘井水’比作‘乳汁’,就不应该把‘古井’比作‘母亲’,我们认为将‘古井’比作‘’会更合理一些,因为乳汁是从里流出来的。”

看到这个问题后,我顿时惊住了,想不到孩子的思维却是如此的神奇!我将这个问题到了“电子公告板”上。这个问题极具轰动效应,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在班级“电子公告板”上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要把‘古井’比作‘’的话,得首先把‘大地’比作‘母亲’,这样才合理。”

“比作‘’不如比作‘母亲’亲切。”

……

全班沟通

新授内容之后,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巩固练习,可使知识在学生思维中进一步内化,提高实际应用的能力。练习时,教师既可以巡视课堂,加强对各类学生的网上指导,也可以让学生小组配合,借助优等生帮助其他同学,使优等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他学生则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文中双龙洞的知识后,教师引导拓展,出示练习目标,让学生进一步谈出自己所了解的双龙洞,让学生再次上网,进行知识的巩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双龙洞拇指泉的景色、双龙洞的传说、洞内有冬暖夏凉的特点等。

过程评价

过去我们对学生做的评价多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但是,从对学生选择、运用学习方法,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说,评价较少。事实表明,注重指导学生逐步认识自己“学会”过程是否合理有效,在学习中使用的方法、结果是否得当,显得非凡重要。

经过多次的实验操作,我们初步确定的评价内容为:学生网上查阅资料的积极性及注重程度、教师提出自主学习的任务时学生的响应行为情况、学生在课堂上依据教师(个人、同学)提出问题独立处理的情况;任课教师对每位实验学生的总体评价,学生对自己的个人鉴定、评价、介绍;学生随时撰写、发表、获奖的作品、证件;以及学习过程的随笔感触等等。每一项内容都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实验教师人手一份,以便填写表格中的数据,表格中的数据采集有的是随机性的,有的是阶段性的,还有的是长期性的。

不仅如此,我们还将评价活动主要完成的信息、步骤、内容等记入评价活动档案,供从事类似评价工作的人员参考、改进,并采用“文件夹”的形式为每一个参加评价的对象、评价工作人员建立数据库,记录他们参与评价活动的种种状态、信息和数据。

通过运用学习过程评价,给学生一种胜利的体验或者紧迫感,从而强化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的方法,是通过实验得出的首选方法;评价既可以是随机地、灵活自然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问题与练习,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

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基于资源的自主性学习的模式,是对传统语文教导模式的很好的补充。由于该模式需要花费的时间长,增加了教师和学生负担,所以应该适宜地采用。

主题式教学范文第2篇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主题式教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主题式教学当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小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很陌生,所以要想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陌生的事物,首先就应该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而这种任务教学主要就是教师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在下达教学要求和目标之后,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在思考的过程当中学生结伴而行。同时还可以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具有针对性地学习每一个主题背景之下的英语知识都具有重要的帮助和作用。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英语模仿

小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很多时候是停留在说和读的层面,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英语这门语言非常陌生。要想进行英语朗读和交流,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进行模仿。而任务型教学,恰好可以由教师作为引导,教师通过对一些英语知识的英语朗读,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发音。然后在实践的过程当中,进行必要的完善和模仿,逐渐形成语感,进而更好地实现对英语学习能力的训练。

(三)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任务型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在下达任务之后,学生们就分组进行探讨。例如部分同学翻阅书籍和资料,部分同学进行网上资料的获取。由于是主题式的教学目标设定,所以每一个主题都可以找到许多相关的资料,这对于学生完善知识和自我探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主题式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引入部分

在一般的课堂教学当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课堂教学环节的引入。新课改之后,大力提倡对课堂教学情景的设置。小学英语教学也不能例外,所以教学引入环节将是任务型教学模式落实与否的重要基础。

例如课程教学的主题内容是职业,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初,问学生们知道哪些职业,并且可以尝试着用英语进行表达。学生们可能的回答包括:“teacher”“driver”“nurse”“doctor”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职业名称,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继续提出,“学生还知道一些其他的职业吗?”。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那么就可以更好地进行下一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这一部分提出的教学环节的引入,是开展任务型教学的关键,也是之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依据和目标。所以教师必须慎重对待,设置相关的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实现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落实。

(二)教学探究部分

探究部分主要就是交给学生的,所以这一部分,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思考,进而获得学习收获。例如大家可以翻阅相关的词典或者相关的分类词汇表,找到一些比较常见,但是大家却依旧不知道如何表述的单词,例如:scientists,cashier,the police等等,这些词汇都是比较常见的,可是许多学生因为单词储备有限,所以很难真正掌握。学生在查阅词典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完善自我,同时也是在合作探究,明确任务型教学模式背景之下,应该具有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效果。针对小学生来说,这些表述职业的单词非常有用,可以说是进行基础探究以及利用单词造句和表述的基础。比如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这些职业来设置相关的情景,进行简单的造句。例如可以让一个学生来扮演医生,另一位扮演患者,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Hello,doctor,I have a toothache,Please give me some help”而扮演医生的同学则可以回答:“Don't worry, I'll help you look.”这些简单的情景都是依据一些基础单词而展开的,如果学生不会说这些单词,对于职业都无法清晰描述,那么许多时候就会造成造句遇到困难。当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时候,可以进行字典查阅。

(三)教学总结部分

教师在任务型教学模式当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也可以说就是进行相应知识的归纳。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也不能够放任自流,教师要学会适当进行收放,在课堂教学的结尾也应该进行必要的总结,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到正确规范科学的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小学英语的整体教学水平,进而提升小学的整体英语能力。

三、结束语

任务型教学模式非常符合当前我国的教学制度,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要更好地将这一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点融入小学英语的主题式教学当中,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归纳与填充,通过自主学习探究的方式来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进而更好地保障自身英语能力的提高。

主题式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 主题式教学 有机整合

一.现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模式的弊端

公共艺术课程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其实施过程中,一直以来延续了美国教育家布鲁纳(J・S・Bruner)以科目基本结构为主旨的教育思想。[1]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基于专业艺术课程的主体架构,结合不同方向的教学目标,形成了三个层次的课程结构:第一个层次是基础理论课程,包括“大学生审美修养”、“美育学概论”、“美学原理”等,主要讲授美学、美育学、艺术史、美学史、艺术评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第二个层次是艺术鉴赏课程,包括“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中国传统艺术鉴赏”等;第三个层次是艺术实践课程,包括绘画、合唱等,通过艺术技法的学习,来增强审美感受和表现能力。[2]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三个层次的课程,根据其不同的科目特质,理论型课程采取教师讲授式的教学手法,教师以科目教材内容为基准,传授给学生相应的学科知识点;而实践型课程则采取教师示范,学生实操体验的教学方式,教师基于技法学习的要点,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实操训练。

三个层次的科目共同构建的大学公共艺术教学课程结构,看似各司其职,保障了学生从不同层面进行艺术熏陶,从理论到实践完善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然而具体到实际操作层面,我们了解到在我国现行以专业教学为本位的大学教育体系下,可供公共艺术教学实施的学时非常有限。基于推动公共艺术教学实施的目的,教育部于2006年出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其中明确规定:“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3]由此可见,一门课程,2个学分,正是大学开展公共艺术教学的现实基础条件,而这个基础条件,在应对前面所述庞杂的公共艺术课程时,无疑就显得杯水车薪。多层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的构建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从不同角度进入艺术领域学习的多样选择权,而不代表学生能够通过某一门课程的学习,获得从理论到实践的综合性审美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基于科目基本结构为主旨构建的公共艺术课程结构体系,不符合我国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现实情况,看似丰富的多元化课程结构对于学生的艺术学习来说却只是空中楼阁。那么,面对课程学时较少的客观现实情况,我们应如何来开展大学公共艺术教育,怎么做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美育所要求“培养生活的艺术家”[4]这一目标呢?

二.主题式教学模式特征与公共艺术教育目标的互惠性

面对众多的艺术学科知识领域和有限的学时制约这一对显著的矛盾,调整公共艺术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无疑是教育工作者能够去积极应对的唯一良策。主题式教学模式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式方法。那么,何谓主题式教学?主题式教学是指在现代教学方法论核心――有机整合思维方式主导下,以现代教学概念为基础,以主题为枢纽,牵引教学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整体协调运行的过程中,在师生彼此适应与互惠发展的过程中,在学生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中,形塑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的整体型教学。[5]它具有整体性、灵动性、超越性与开放性等基本特征。

1.有机整合重塑公共艺术课程知识结构

通过对定义的分析可见,“有机整合思维方式”是开展主题式教学的核心,而这也正是解决传统公共艺术课程知识面过窄、过于专业的弊端的关键。传统公共艺术基于科目基本结构所形成的课程体系,导致学生无论从哪门课程进行艺术教育的学习,都只能偏于一隅,无法构筑整体的艺术审美观,使得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一时难以形成明确的学习目的,再加之课程学时短,学生浅尝辄止,最终导致整个学习过程既无学习激情也无学习目标,成为了雁过无痕似的所谓艺术审美教育。

以主题式教学模式开展的公共艺术课程,强调任何一门课或一个课程单元,都应该以主题的形式来开展,主题式教学能够整合教学内容,不以某一学科知识体系的获得为目标。这就打破了以科目知识为限的僵局,为教师跳脱出系统化的学科知识点,以美育大教育观为目的进行教学打开了思路。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学校教育“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6]传统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模式无法跳出专业知识的窠臼,往往是在以艺术的专业知识去应对非专业的学生,这样基于课时限制和授课对象的差异,就导致了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质的不对称。在此,试以常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西方美术史”为例来加以说明。在传统授课模式下,西方美术史课程以西方艺术发展的历史为线索构建整个课程体系,从原始美术、两河流域美术一直到印象主义,教师通过讲授呈现史实、风格、艺术家及其作品,对于不以艺术专业学习为目标的学生而言,学习过程较为冗长,教学方式比较枯燥,课程内容难以对学生形成长时间的吸引力,即使完成了课程学习也是学过就丢,无法在学生心目中形成对艺术的亲近感,对审美文化的追求。因此,甩不开的课程知识结构就成为了教师授课的一大限制,也导致了教学模式的单一,而难以达到“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的最基本要求。若采取主题式教学模式,则完全可以跳出系统知识学习的传统思维,在不同课程单元中选取西方美术史中的某一个主题为中心进行课程学习,以该主题为原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运用当代社会庞大的信息平台收集该主题所涉及的艺术史上下文背景、社会学知识背景、艺术家个人经历背景等知识结构,这样,学生不劳而获被动听讲的授课模式就变成了主动追寻探究的研究之路,而这个过程也恰恰是教给了学生如何去学习艺术史、研究艺术史的方法论。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主题式教学法也许无法将所有的学科知识点都传授给学生,但却教会了学生如何去看待和理解艺术史,如何去欣赏和品位艺术作品,如何去认知和感悟封存于历史中的一位位艺术家,这不正是公共艺术教育所要达成的目标吗?

2.从时间到空间,实现公共艺术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主题式教学的基本设计单位是“主题”,教师与学生围绕主题的内在逻辑而展开交互作用,这一作用过程中必定突破传统教学在空间上以“教室”为主要学习场所和在时间上以“课时”为基本教学单位的有限封闭性,向教学时空的“无限开放”性转化。[7]因此,主题式教学的另一个最大的特质,就是教学形式的灵动性和开放性,而这恰恰是传统公共艺术教学方式所最欠缺的。主题式教学模式将教师课堂讲授、引导与学生课上讨论、课下收集资料的方式结合起来,由于学习任务的牵引,课程的学习时间获得了极大的拓展,学生在下课之后,仍要继续艺术学习,并学会从多元渠道去挖掘艺术资源,为之后的课堂学习形成基础。这无疑就突破了传统授课学时受限的根本问题,解决学生课堂应付听讲,课下抛之脑后的学习方式顽疾。

另一方面,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拘泥于课本中、课堂上的艺术却往往与生活脱节,传统公共艺术教育未能打通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之间的隔阂。“知识一旦从它的原初形态、经验形态上升为抽象的概念、理论的逻辑体系之后,便远离生动、鲜活的生活本身,日益演变为枯燥,尤其是构成一个严谨空洞的文字、术语,过程的知识便隐匿乃至消失在结果的知识之中,仅仅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背景资料不必然地内在于知识本身。”[8]由此可见,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活动只有实现抽象的艺术理论知识与火热的现实艺术生活相对应的审美体验,才能为学生的书本学习找准现实的根基,完善和培育学生鲜活的生命力。主题式教学,围绕特定主题展开,课程内容跨越了学科知识的时间轴和内容限制,强调多元知识的碰撞和冲突。为了实现主题的深化,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走出教室,进入美术馆、博物馆、民间艺术基地、设计文化机构,借力社会美育力量,通过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让学生深化课堂教学所得。应该认识到,学生在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并不是其学习的最终目的。公共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美,在生活中去体悟美,成为生活的艺术家。无论是学校美育还是社会美育,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为现代社会塑造能够感受美,进而能够去参与美并创造美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社会人。因此,大学教育作为一个人生命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公共艺术教学就理应成为沟通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的桥梁,主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社会美育平台,帮助学生打开这座能够为之终生艺术审美提供源源不竭艺术资源的宝库。

3.过程型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评价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考虑的基本要素之一,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评价通常被定位于教学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这是传统教学更多地关注结果评价即终结性评价的应然表现。在主题式教学中,评价不是教学流程中的一个独立的环节,而是作为一个因素贯穿于主题式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中。[9]对于大学公共艺术教学来说,过程型评价方式无疑是更加恰当的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考核手法。对于非专业学生来说,公共艺术教育的最大目的和意义不在于掌握了多少具体的艺术知识。当代心理学和脑科学的发展,强化了人们对新型艺术教育的共识:只要摆脱单纯追求技能的倾向,艺术教育就能开发人的多种智能――不仅激发人的直觉和想象能力,还能开发包括语言智能、空间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感智能、交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环境适应智能在内的多元智能。[10]在主题式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的智慧和能力是多元的。在前期课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需要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涉及学生的逻辑能力、文字编辑能力等等;在课中的讨论交流中,需要发挥演讲、辩论以及沟通合作的能力;在课堂外,从课本知识到艺术实践的生发过程中,需要具备举一反三、拓展和创意思维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过程型评价方式从不同角度去评价学生的学业成果,无疑就达到了通过课程评价方式来促进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的目的,改变传统教学考核模式中,学生学习无目标、考试忙应付,教师教学没激情、考核走形式的弊端。

综上所述,主题式教学模式通过有机整合的思维模式,打破了传统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中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教学形式,赋予了教师更大的课程知识选择权和教学形式的拓展可能性。主题式教学模式下的公共艺术教育,以不同“主题”为单位,并以“培养生活的艺术家”为总体目标来开展教学,带领学生在艺术背景资料的整理中去学习艺术史、美学概论;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去进行艺术评论和演讲技巧的学习;在走进艺术机构和进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去开展艺术鉴赏和艺术技法体验。原本三个层次的公共艺术课程,在一个主题的艺术教学活动中从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得到了体现和运用,由于教学过程学生不得不为的互动和参与,保证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从而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培养了学生感悟艺术的审美能力、认知艺术的研究能力以及参与艺术创造和艺术活动的创意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英]赫伯・里德(著);吕廷和(译):通过艺术的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2

[2]张典兵:近十年我国大学美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12年第1期.第32页

[3]教体艺厅[2006]3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

[4]刘军平:艺术与大众――洪毅然艺术思想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博士论文,2013:173

[5]袁顶国:从两极取向到有机整合:主题式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08:120

[6]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许良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10.

[7]袁顶国:从两极取向到有机整合:主题式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08:129

[8]潘洪建,吴中才:知识价值教育学的视野[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04):9-12

[9]袁顶国:从两极取向到有机整合:主题式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08:161

[10]滕守尧:论生态式艺术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5):11

主题式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主题;中学数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209-01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化改革,对于数学教学模式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数学形式化教学模式的缺陷。理论学界以及实践学界提出这样的口号:淡化教学形式,注重教学实质。在这一时代背景与现实背景之下,提出了新型的教学思想,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将教学主题现实生活化、将教学主题问题焦点化、将教学主题活动化、用演绎归纳的方式体现教学主题、对教学主题进行反馈矫正。还需要注意的是数学教学主题模式的探究应当注重主体之间的交流,比如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组与学生组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等等。

1 问题的提出

在新课改实施的历史时代背景之下,数学主题式的教学思想应运而生。要进行主题性教学的主要原因是,主题性教学体现的是实质性教学。称之为主题,是因为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我们主要是讲述那些书本上的定理或者公式,很少将这些知识点引入生活之中,而在主题式教学中,我们将现实生活引入数学课堂,使它成为课堂的焦点,从而成为主题。

2 中学数学主题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主题式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一般按照以下的程序进行,首先,设计合适的主题场景,以便于引发本堂课要研究的问题焦点,随后在师生以及学生之间形成教学的互动,其次,运用数学知识对焦点问题进行验证或者矫正,最后进行相应的课外延伸。当然这一程序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不同的数学主题,我们可以对程序进行互换或者相应的缩减。在进行这些活动之前,我们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对即将教授的数学知识进行教学分析,这样做是为了能够准确判断学生们在学习本章数学内容时需要的数学主题。我们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数学教学主题进行不同的分类,以下以内容为标准对数学主题式教学进行分类。

2.1 现实生活化主题。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够达到新课标的目标。这些新的课程标准鼓励或者要求同学们将课堂延伸到生活当中,将一些知识的重点内容深化在一定的生活场景当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即用生活化的眼光去看待数学教学。一般将数学教学进行现实生活化,主要的方式是构建一段生活场景、讲述一个故事,或者进行一场充满趣味性的游戏,总之是将数学问题情境化。将数学思想、问题以及方法设置在故事结构当中,用引人入胜的描述手法吸引学生去思考数学问题,或者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情境当定的问题,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2.2 问题焦点式主题。

在进行问题焦点式主题教学之前,教师们要进行充足的准备。因为这一主题教学方式要求他们能够寻找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这就需要他们对教学内容事前进行扩展性的了解。同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及善于从其他学科中寻找探究性的问题,并且以此来作为教学主题。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因为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从抽象到符号的思维过程,再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具体的数学问题中,主要目的是为了检验数学知识。

2.3 数学活动式主题。

数学活动式主题不同于以往的数学教授模式,而是借用物理以及化学的实验教学模式,即不事先告诉学生,教师所要展现的数学主题,而是给予一些象征性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数学实验当中,在自己的实验中,同学之间相互合作,自主的去认识教学主题。这种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并且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4 归纳演绎式主题。

我们知道归纳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逻辑推理方法,主要是从个别的情况出发,从而认识到特定事物的普遍性。演绎则刚好与归纳这一方法相反,它从事物的普遍性出发,去推定个别事物的特征。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归纳的逻辑方法演化而来的,如有理数的加法、角的概念等等,都是对个别事实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得到通用的数学公式或者数学定理。归纳演绎式主题,很多时候依赖的是教师,因为在这种主题教学方法中,教师需要还原知识背景,让学生从这些知识背景中进行观察、操作等等,进而得到知识的一种形式。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上,我们采用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教学,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或者通过对生活中问题的研究从而引出数学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课本上那些数学知识了,需要我们结合课外的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以及全面的阐述,使得数学问题变得生活化。

参考文献

[1] 刘云章,赵雄辉. 数学解题思维策略[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2] 马云鹏.中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主题式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主题式教学

0.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天性烂漫的年纪,对于他们的小学语文学习来说,需要一种契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小学教师们应当寻找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小学语文教学。阅读主题式教学模式充分的契合小学生们的心理,可以将他们的思维带入小学语文课堂之中,可以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释放。总而言之,使用主题阅读式教学模式是对小学语文教学大有裨益的,因此小学学校应当积极的推动主题阅读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1.小学语文阅读主题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近年来随着小学教材改革,新的小学语文教材需要新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们的语文学习符合现今时代的要求[1]。阅读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指的是在教学的课堂之中,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阅读活动,阅读教学成为了教学的核心。小学语文阅读式教学使小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深入理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课本中的阅读内容和课外的知识相互关联,学生可以全面的了解语文课文所蕴含的思想,从而促进小学生们语文学习的进步。

2.小学语文阅读主题式教学模式的使用原则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主题式教学的使用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效果,才能使小学生们更好的吸收语文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进行阅读主题式教学的时候要结合课文的内容,不能脱离语文课本。其次,教师在使用阅读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时候,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情况下进行阅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阅读的效果[2]。最后,教师们可以提供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资料给小学生们阅读,让小学生们在各种阅读材料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

3.小学语文阅读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分析

3.1 教师要选择与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

小学语文教师在使用阅读主题式教学的时候,要契合主题进行阅读材料的选取,要认识到契合主题选择阅读材料是进行阅读主题式教学的根本,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在选取材料的过程中要选择契合小学生们的心理的阅读资料,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的小学生们来说,契合他们心理的阅读材料可以充分的调动他们担心学习积极性[3]。例如在学习古诗词《题西林壁》的时候,教师们可以选择一些与作者苏轼相关的生平资料和苏轼其他的诗词,这些阅读材料针对性强,可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可以使小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得到提升。教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不能选择过于晦涩难懂的文章,不能使小学生们丧失阅读激情,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3.2 教师要建立一个良好课堂阅读氛围

在进行阅读主题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要尝试建立起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起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中阅读氛围的建立需要良好的阅读方式,小学语文教师要寻找到契合小学生心理的读方式[4]。教师们可以采用分组阅读方式,调动学生们的竞争意识提高阅读效果。教师们可以选择结合音乐、图片和视频的阅读方式帮助小学生们进入文章所传递的意境之中,提高阅读的效果。教师们可以选择分角色阅读方式,提高阅读的趣味性,从而使课堂的教学氛围活跃,带动小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例如在教授学生们课文《景阳冈》的时候,完全可以采用分角色阅读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们分别扮演武松和店小二,这种富有趣味,契合主题的阅读教学模式,可以使每一个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让他们专心致志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

3.3 与实践活动相互的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们在进行阅读式教学的时候完全可以将学生们带入大自然之中,让学生们深切的感受到语文文章中的自然之美,学生们在自然环境之中可以使自身的思维能力得到释放,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效果。例如在教授文章《浅水洼里的小鱼》的时候,教师们完全可以带领学生们寻找一片浅水洼,将文章中的情形与现实生活相互的结合,让学生们在这种环境下进行文章阅读,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使用实践活动和阅读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注意学生们的安全,小学生们是一群活泼好动的群体,在自然环境之中,过于欢快开心的氛围可能会使他们处于危险的境地。因此在进行实践与阅读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好安全问题,以免发生不必要的问题。

4.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主题式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是契合现今小学们的心理的,是符合现今小学语文的教育方向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多运用阅读主题式教学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要选择合理的阅读材料、运用各种阅读方式让小学生们充分理解到语文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徐志平.探析高中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6(12).

[2]高丽.以数学史为载体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7(76).

[3]陈辉.论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以《新课程标准》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6(09).

主题式教学范文第6篇

Thematic teaching是主题式教学的英文表达方式,相比传统的教师自问自答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极富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公平的氛围。在对主题问题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整合与之相关的各个领域的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学生们也可以针对焦点问题,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知识,从不同角度进行切入,以求解决问题,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一、主题式教学在初中课堂上呈现的方式和目的

主题式教学基本上可以按照以下这种方式来组织设计,即创设主题背景提出焦点问题问题解决师生互动教材知识的运用知识拓展与延伸,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授的教学类容和教学目标,对主题做出灵活的调整。教师通过主题式教学,应该要实现以下教学目的。

1.对于主题式教学,教师所创设的主题背景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及实际生活环境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在主题式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自由探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在主题式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和教师都可以成为主题情景的设计者和组织者,都可以是主体问题的探讨者,这就营造了一种公平、和谐的学习环境,对于增进师生关系和提升协作意识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4.在主题式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或学生所准备的问题情景都应具备挑战性,这样才能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5.主题式教学所创设的主题情景具有针对性和广泛性,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以不同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以期学生们能实现个性化发展。

6.主题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自问自答的教学模式,允许学生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这就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们的团结协作精神以及沟通能力。

二、主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在主题式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们可以通过对主体问题的探究或者是自主学习来获取数学知识。教师则通过与学生们交流合作和相互对话来传授知识。主题式的教学设计理念是和诊断处方式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主题式教学所创设的主题可以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所诊断出来的主题,也可以围绕着问题来解决,即 “开处方”的主题。主题式的教学设计一般会表现为“问题解决学习”的教学设计。其在数学教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问题式教学与探究性学习

在主题式教学的课堂上,教师通过问题来构建教学主题,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而探究性学习则是遵循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个过程是离不开问题式教学的。问题式教学依托于教师对主题情景的精心创设和对问题的灵活呈现;而探究性学习则依托于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程度及调动自我主观能动性的能力。前者主体是教师,后者主体是学生,二者正好构成教与学的关系。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创设主题问题来引导学生做探究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

(二)整合型教学与拓展性学习

古人就知道因材施教的道理,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更是做了相当程度的规范和要求,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们通过课堂活动让个性得到发展并学到正确的知识技能。整合式教学是主题式教学的一种,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各个学科知识,将静态的知识赋以生命力。因此,整合式教学能够极大地拓展教授的知识,让学生们做到知识与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景式教学与合作交流式学习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将问题置身于情境当中,引导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用生活中的现象来启发思维,进而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从而达到化复杂为简单的效果。在营造情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进而促进师生互动。例如:提问“两条平行线之间什么样的线段最短?”时,教师可以将情境设置为“你在过马路时,你会怎样走,才会以最短的距离走到马路的另一边呢?”这种将数学知识置于生活情境当中去的方式自然会引发同学们的交流热情,伴随着这个问题的解决,“两条平行线之间垂线段最短”的概念也会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里。

主题式教学范文第7篇

教师设计一个主题之后,学生围绕主题来展开探索活动,这种教学方式就是主题式教学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而主题式教学完全符合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所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一、主题式教学的内涵

主题式教学的内涵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设计一个实验活动的主题思想,思想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学习能力、教师教学风格来进行设计简而言之,就是设计主题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手段

要想把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就需要教学模式的帮助,它不仅对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而且还能够丰富教学理论的内容经过多年的探索,教师最终发现,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更能促进学生开拓知识、创新思维主题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有:综合性、情境性、多面性和反思性这些特点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还能够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

二、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的意义

[HTK]1数学知识开始渗透日常生活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初中数学有了新的教学要求,它鼓励学生把课堂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的实际生活中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还要注意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逐渐学会数学知识生活化的学习方法主题式教学是以日常生活为背景的,学生在该背景下,主动学习和运用教材知识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之后,初中生的数学知识会不断增长,学习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HTK]2在课堂学习中师生开展互动

不同于中国传统的课堂教学,主题式教学主要是把学生放在主置上的,学生自主来探索数学知识教师在恰当的时候给与点评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完成了探究,解决了各种问题,从而课本知识就不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而是彻底的理解,并且不用刻意去记就能够明白各知识框架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增加了师生彼此之间的交流

[HTK]3全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主题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需要独立思考,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还需要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这样,就把传统的“听课”转化成“探究学习”在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教师只是在主观地灌输知识,学生听不听没有多大关系,教师完全掌握了主动性还有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其他的学科,或者自己做自己的事,完全没有关注教师讲解的内容

[HTK]4增强了全班同学的团结精神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运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使班级同学团结在一起学生们在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情会逐渐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的探究成果分享给他人,促进班级的共同进步主题式教学的前提[JP3]就是学生彼此之间必须进行合作,这样更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JP]

三、在初中数学中主题式教学实验设计

[HTK]1实验设计的目的

进行主题式教学,主要侧重的方面有:第一,教学活动必须具有探究的意义,设计的问题具有研究的价值;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还需要把握整体的教学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选择的主题必须要有学科综合性的特质;第四,教师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预留出生成的空间

[HTK]2实施的具体过程

主题式教学最初是应用在语文教学上的,经过具体实践之后,把教学方法进行改造之后,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也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因为初中数学的知识本就是对实际生活中的数学计算进行总结,实用功能比较明显具体的操作步骤为:

首先,教师确定活动的主题和教学目的把初中数学教学中不等式教学作为例子,那么此活动的主题就为《不等式教学》教学目的主要有: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解题步骤教师通过主题式教学,让学生学会设计的教学知识,所以,教师在开展活动之前,就必须确定教学内容

其次,在确定教学目的之后,教师就要设计和主题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完成教学目的通常教师设计的问题都是来解答教学目的的

然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一个小组的人数范围是4~6人小组成员可以针对教学目的分工合作,每个问题安排不同的人来进行探索,这样不但可以节约探究时间,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小组学习弥补了个人学习学不到的数学知识

再次,数学教师在小组成员进行分工之后,对每个小组进行具体的整理,分析各个小组的不足和缺陷,找出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加强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巩固教师通过检查小组的探究成果,发现学生的不足

最后,教师针对学生不能理解的地方,或者理解错误的地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惑,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更多的训练,不断巩固学生的知识

四、总结

主题式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实验

主题式教学的出发点,就是针对目前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而提出的教学改革方法,其核心思想就是将刻板的教学形式摒弃掉,使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文本,更加适合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那么,主题式教学实施上就是实质性教学的一种体现。

一、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

初中的主题式教学,主要是从几个大方面来设定的。比较贴近生活的现实生活化主题,其指导思想是将数学与生活结合到一起,加深理解力;问题焦点式主题,就是以提问的方式展开数学思考;数学活动主体,就是迎合了学生喜爱的各种活动,将数学融入其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还有演绎归纳式主题和反馈矫正式主题。要将这些主题有效展开,就首先要策划好教学程序。创设一个主体的情景,并从情景中引发出一个问题作为焦点,然后通过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从而使知识本身得到进一步地延展。将课内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就可以引导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模式而向多方面展开。

(一)现实生活化主题教学模式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通过各种的数字和符号来进行计算,较为繁琐也更为理性和呆板。但是,数学是从生活中引申出来的。只要细心观察,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数学的影子存在。

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生活融入到课堂当中,会使数学更为贴近学生,并使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更为深刻,做到触类旁通。将数学和生活互动,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并将之带进课堂,解决课堂中的各种数学问题。而数学教师此时也应该采取主动教学的方式,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问题焦点式主题教学模式

好奇心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在数学的教学中,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将数学教学课堂的气氛带动起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各个知识都相互贯通。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抓住数学的特定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数学问题。而整个的数学教学就是沿着这个问题展开,使其得到延伸。数学知识的延伸过程,就是展开教学的过程。此时,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将抽象的数学符号与身边为众人所熟悉方方面面都联系到一起,就可以让数学以动态的方式实现再创造。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探究问题,并发现问题,成为了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

(三)数学活动式主题的教学模式

数学活动式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数学与活动联系在一体,使其成为一体。数学活动是一个模糊化的概念,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其中还存在着教学的思想,所以,教学在采用数学活动的教学模式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做到很好地引导学生,无论活动中的活跃程度如何,都不可以离开数学课堂这个主线。

除了活动之外,数学实验的方法也可以被列入到数学活动式教学当中。在数学试验中,不再适用老师全堂贯通讲授的教学模式,而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做实验为主导,而教师引导教学。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且还会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优化数学课堂。

(四)归纳演绎式主题的教学模式

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而演绎则是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采用归纳演绎的方法进行数学教学,主要是运用了数学的高度逻辑性的特点。

任何知识的产生都有其实际的背景,数学也是如此。而且基于数学与生活紧密相关,可以从数学的这一特点上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建立起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先提出一个焦点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追溯这一知识点的来源以及发展历程,让学生将各种相关知识贯通恰来之后,从中总结出数学的规律。

(五)反馈矫正式主题的教学模式

反馈矫正式主题,主要是利用了学生在数学解题中的一些错误,在对其进行纠正的过程中,强调数学问题的重点。从纠正问题中获取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使用反馈矫正法,可以将学生的就知欲望激发起来,并形成一个良好的获取知识的习惯。

二、主体式教学实验操作

本次实验采用比较的方法针对不同教学模式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

(一)实验方法

本次实验选择了初中二年级的一班和二班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其中的一班采用主题式的教学模式,二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的时间为两个月。

类别 人数 成绩 方法 兴趣 成绩 方法 兴趣 总体质量

主题班 5O 68.7 72.4 73 87.2 88.4 93 87.8

普通班 50 64.6 66.4 72.1 66.9 70.5 72 68.9

(二)实验结果分析

1.通过数字比较可以明确,学生学习的动机主要来自于兴趣和态度,从中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2.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那么,其思维方法就处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从而突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即为思维的训练。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明确,学生要获取丰富的知识,采用五大主题式教学模式是比较有效的。在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活动中,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总结:

综上所述,顺应教学新课标改革的趋势,在数学教学方式上也实现了创新,并提出了“主题式教学”思想。这一数学教学核心思想的提出,是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实现自我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郝秀坤.初中数学主题式敏学实验研究[J].中小学电教

[2]张辉蓉,全.初中数学主体式教学实验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

主题式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主题式教学 初中数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Thematic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HEN Donghai

(Hangzhou Caihe Middle School, Hangzhou, Zhejiang 330100)

Abstract In today's education environment, more and more people begin to pay attention to quality education to quality education, and a new understanding, especially in the formalism serious 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topic based teaching mode is introduced into the classroom, thematic teaching focus more on teaching material, the ac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 increase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therefore, many scholars began to explore how to better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topic type teaching mode of fusio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how to better improve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Key words theme teaching;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application

1 主题式教学的概念

主题式教学具体点说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依据自己的风格设计一个活动的主题思想。这个主题思想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了教什么、怎样教、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桥梁,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在一个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以及知识拓展能力。在主题教学中,由于其独特的情境性、反思性、综合性、多面性等特点可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指标以及提升师生的素养,对于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和教师的专业素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实验的内容

一般的主题式教学实验都是由创设情境、引发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反馈、课外延伸几个程序组成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个步骤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时,要明确数学知识的主题,对教学的侧重点有所掌握。

2.1 现实生活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让学生在思维层面转变对数学问题的看法,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的问题要用合理的思维来解决。在教学课堂中运用主题式教学,教师要将一些日常的数学问题作为一个教学主题进行开展,其内容包含了生活场景、日常故事以及趣味游戏等,将此类问题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了解数学知识,并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这种思维形成之后,学生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就会主动运用数学思维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数学知识可以更加容易地被学生吸收和理解。教师在对主题式教学实验内容进行设定的时候,教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知识进行研究的兴趣。

2.2 问题焦点

如果教师将问题的焦点作为主体时,教师可以围绕这个焦点进行一定的延伸和扩展,使学生可以学习得更加全面、更加具体。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一些抽象的内容用形象的方式给表现出来,将数学的主题通过知识去创造,再用非常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在采用问题焦点式主题教学时,要采用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问题进行探讨,如果主题的选择太简单,就使主题式教学失去了挑战的意义。在问题提出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将实际问题用知识的问题化方式进行解决。在问题焦点主体式教学中,要将问题作为教学的主题,才可以将教学的精髓展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运用知识,将教学情景合理地创设,巧妙地选择问题的表现方式,使探究的问题具有更大的意义。

2.3 数学活动

在进行主题式教学活动时,教师不要直接向学生展示主题,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教学的主题。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用数学实验的方式作为组织形式,要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出来,并且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优化课堂的教学环境。主题式教学活动要按照特定的环节来进行,一般都是采用创设情境、引发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提高、问题反馈、课外延伸的环节来进行。

2.4 归纳演绎

主题式教学要以事实为出发点,我们在(下转第204页)(上接第162页)教学中将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得出的结论方法称之为归纳,而根据普遍性的原理推理出来的个别结论称之为演绎。不同的数学知识都有产生的实际背景,在教学中演绎的归纳是通过实际的知识背景还原实现知识的探索,从而让学生在对整个知识的形成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教师使用归纳演绎主题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运用猜想、观察、操作、实验、验证、演绎推广来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并不是要被动地接受数学研究的成果,而是要在根本上了解成果的成因,在最根本上提升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5 反馈矫正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都是一切顺利的,我们都是经常在错误中进行反思,以此找到正确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反馈矫正非常重要,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养成敢于质疑、勇于挑战的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自身的能力问题出现偏差,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进行反馈和矫正。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让学生更能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反馈矫正作为主题的教学方式是对于常规的教学方式的一种挑战,通过其独特的方式让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并进行自我剖析,将其转换为正确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加深自我检查意识,并提升自己的评价能力。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产生的根源,让学生以后再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可以规避这类问题,从而最大化地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3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对主题式教学活动的设计

(1)教师在对主题式教学进行设计时,要注意侧重几个方面:①教学活动要具有探究性、问题化;②教师要关注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提升学生对于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③主题内容要具有综合性: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为学生留出足够的实践空间。

(2)实施的过程:①在进行主题式教学时,教师要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确立,可以让教师在备课以及在课堂上有明确的方向。②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进行认真的了解,学生是自己课堂内容的实践者,整个教学计划能否得以顺利的执行,学生是最为关键的,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掌握,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执行教学活动。③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可以借鉴其他优秀的课件,但是要注意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适合自己也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力求合理与科学。④确立教学活动的主题,在具体实施中,我们看似主题的选择比较简单,但是它要通过简单的几个字、一组词或者一个短句来表达整个内容,就需要教师很深的功底。

4 结语

在主题式教学中,我们要将学生的“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出发点,具体地安排课程内容,体现主题式学习风格,加强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交流,让学生在动态中去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全.数学新课程标准与主题式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2(12):33-35.

主题式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主题式教学 导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51-01

一、问题提出

基于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当代数学教育从形式化转变为注重实质的教学执行体系,主题式教学方式提出,有利于导入数学实际生活中产生的问题,探究现实问题。所谓主题,是指现实问题和现实话题,主题紧紧围绕课堂中心,其教学目的要以项目探究方式和方法解决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的数学矛盾问题。它即体现课内数学逻辑知识,同时也注重分析课外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使抽象的数学变为具体生活的数学。充分体现数学是以客观世界为研究主体在数量质量和时间空间中相互转化,体现数学较强的概括性、高度抽象性和缜密的逻辑性。因此,从数学教学和学习方面主题式的教学方法更加具有未来表达符号的理论意义,即抽象数学需要以主题完成程序化。

二、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主题式教学采取的基本过程为“主题情景――引发问题聚焦――解决问题方法――系统知识反馈――课外主题延伸”,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对教授数学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目标分析,合理分析当前学生所学的知识体系主题。并且依据主题的内容、方式、目标、原则等确定主题类型。

其一,现实生活主题。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目的是通过数学教授方式使学生用数学知识系统分析生活现象,寻求生活当中产生的数学问题,自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现实生活主题既是一段生活片段,一个活动场景,一场逻辑游戏等。它将数学问题、思维和方法寄予情节之中,以现实情节案例引起学生的共鸣反应和探究欲望。

其二,问题聚焦主题。数学教师以某个知识点作为导入新课开始,使学生从数学角度在日常生活中探究现实问题。在教学环节上注重学生把抽象数学符号转变为应用数学知识,体现数学是一个创造、发现、再发现的动态过程。这也是数学本身所要表达的教育形态过程。

其三,数学活动主题。“数学活动主题是教师不直接展现教学主题,而通过对学生适当指导,让学生以数学活动或数学实验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并自主引发的一种教学主题。它是以自主探索的数学实验为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师适当指导为主导,以培养学生数学学科兴趣与数学素质 、发展学生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目标的一种主题教学形式 。”[1]

其四,数学活动方法。归纳以单个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总结数学活动一般性规律。数学活动是一种普遍性原理导入个别与特殊的结论推理方法。许多数学知识以实际为出发点,比如角的概念,有理数加法,角的定义,直角坐标系等都以实际生活中的抽象方法得以解决为最后依据。这一切教师还原数学基本模式方法就是不断猜想和实验验证推广的一种形式,这样才能积极引导学生个人对数学系统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

其五,课外主题延伸。课堂内是思维的源泉,课堂外是对思维的反思。法国数学家阿达玛说过“即使是优秀的数学家也经常犯错误,不过他们能很快地发现并纠正错误。”[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学生在认知社会环境方面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往往在学习中会产生知识狭隘犯一些理论知识错误,课题外主题延伸就是要体现在一个教学单元中以非常规方式教学督促学生重视错误,剖析错误来源运用科学的方法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采取科学的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能力的一种主题形式。”[3]课堂外主题教学把学生潜在的能力激发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力地提高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三、结论与建议

1.合理运用数学主题教学会以新技术方法辅助枯燥的数学教学形式,比较系统的掌握数学的各项方程式和较好掌握动作的技能技巧,有利于学生的思维与逻辑分析能力。

2.合理运用数学主题教学辅助初中教学,能积极调动学生学习活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增强学习数学的个人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情绪,调动积极性,增强参与解析复杂数学习题。

3.合理运用数学主题教学辅助初中教学,可以调节课程单元进度,为学生有充分时间调整学习状态,使学生在课堂中消化新知识系统,充分调整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4.合理运用数学主题教学辅助初中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丰富想象力,提高表现力、创造力,发展和谐的个性”。

总之,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和新课程标准落实,进一步提高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使知识既来源于课堂又来源于生活。学会观察和深入解答学生的未知知识内容。促进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导入。

参考文献:

[1]陈重穆,宋乃庆.淡化形式,注重实质[J].数学教育学报,1993(11):4-9.

[2]全.数学新课程标准与主题式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2(12):33-35.

[3]邬云德.数学论辩交往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02(10):50―53.

作者简介:

上一篇:双语阅读论文范文 下一篇:讨论式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