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教学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1 07:25:52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围绕某一个社会现象或某一问题的一些特定方面展开积极的讨论、辩论以及争论,大家各抒己见,互相交流个人的看法或小组的观点,相互启发,达到把问题弄懂、把问题解决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2.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物理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第一,主线原则,也就是以学生的讨论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第二,“度”的原则,也就是教师要进行适度的引导,防止课堂讨论太过发散,出现混乱的场面。第三,知识、思想、方法相统一的原则。第四,兼顾其他教学的原则,也就是要把科学性、直观性、系统性、因材施教、知识和能力相统一等原则兼顾进来。

3.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3.1讨论内容与时间的安排

大多数高校的物理课分两个学期完成,并且一般都没有充足的学时数,所以要想在大学物理的重点章节(包括力学、热学、电学、电磁学、振动与波)设立讨论的内容,就必须解决课时紧张,教学内容无法完成的矛盾。所以,可以采取对书本上的主干内容重点讲、对次要和支节内容不讲或少讲的策略,来挤出8-10学时的时间当做讨论课的时间。通常,应该在每学期的期末也就是讲完理论课的时候安排讨论课,在力学、热学、电学、电磁学、振动与波几个部分里面选取出相应的版块当作讨论课的内容,应该设立4-6个参考题目在每个讨论版块内,这样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几乎能够讨论到大学物理的每个版块。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非常喜欢讨论课,并且都积极参与进去,大学物理的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好。所以,适当地减少大学物理的教师授课时间并增设讨论课,不仅能够保证完成教学内容,还能促进教学效果更好。

3.2讨论式教学的形式

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课程,讨论式教学的形式也不同,应用方式也灵活多变,总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1)课堂讨论的形式。这种方式是老师在教学中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或者是想要解决一些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就把这些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即兴发表各自的意见进行讨论的形式。这是师生共同参与讨论的形式,但是由于大学物理课堂有较多的人数,很可能会有些同学没有机会对自己的意见进行发表,所以,课堂讨论的形式适合于小班教学。(2)小组分散的形式。这种方式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能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家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小组分散的讨论形式也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但是也只适合小班教学。(3)班级先分散后集中的形式。这种方式先把班级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大概6-8个学生,并在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学生做讨论主持人,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并对本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现讨论结果。若他展示的讨论结果和其他组的不同,其他同学可以对此提出质疑并展开全班性的讨论。最后在结束讨论前5-8分钟,老师需要对整个课堂讨论做总结发言。

3.3讨论式教学的组织过程

老师要在进行讨论课之前把组织工作做好,用以保证讨论课能有良好的效果。(1)讨论前的准备工作通常,老师需要把讨论的题目在讨论前2周就布置给学生,并对同学们提出讨论的要求与目的。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在讨论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课堂讨论收到良好的讨论效果。(2)课堂讨论老师要在组织课堂讨论的时候尽可能的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其中,学生能否积极地参加对讨论课能否成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老师在讨论的时候需要把以下几个问题处理好:第一,不要急于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老师应该对发言中存在的缺陷充分的利用,引发其他同学积极地参与争论和讨论,通过激烈的讨论,让大部分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第二,保证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避免少数几个学生总是发言的现象,通常,这些发言者大多数是能力较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如果不限制这种情况,其他大多数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就会丧失,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基础比较差、不爱讲话的学生很少有发言的机会。所以,老师要想办法为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创造发言的机会。第三,对学生提出的新观点重视,鼓励独创性的见解。老师在发现自己的想法和学生发表的观点有分歧的时候,不要对学生的观点立马予以否定,因为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参加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就算学生提出了错误的观点,老师也不要立马做出结论性的意见,而是要把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引导。讨论式教学法的生命力所在就是不同的观点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3)课堂讨论后的总结老师之所以要用5-8分钟做课堂讨论总结的原因就是学生在讨论中发表的观点是不完善的或者是错误的。老师在最后的总结中要归纳总结讨论中那些分散的正确的观点,并及时指出那些片面的、错误的观点,对其原因进行详尽的分析,帮助学生把错误纠正。老师还要对意见不能统一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以供学生借鉴参考,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完善化、系统化。最后,老师还要一一评价讨论前学生的准备情况与每个学生的表现。

4.小结

在高校物理教学中对讨论式教学法应用了几年,发现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能够最大程度的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并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把创新能力培养起来。可知,结合讨论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给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1.将已学基础课程系统化,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合桥梁工程是一门专业课程,需要很多基础课程的支撑,如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等等。要调动学生对该课程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实效,必须首先将此类基础知识进行梳理,使其系统化。在教学时也应精心设计各个教学内容的讲授方法,使专业课与基础课的知识点融合起来,帮助学生了解基础课程与桥梁工程课程的联系,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也能独立解决问题。将基础知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还提高了学习实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结构力学课程讲授的是简化的结构受力图式在各种力的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与实际结构有很大的差别,很多学生很难将其与桥梁工程课程中的每种桥梁相联系。因此讲授桥梁工程课程概述中的桥梁分类时(桥梁分为梁式桥、拱式桥、刚架桥、悬索桥以及组合体系桥梁5大体系)先展示各类桥梁照片,然后绘出每种桥型的简化受力图式,再在相同位置作用竖向力,分析其支点反力和截面内力,最后强调实际的每类桥梁与结构力学课程中的各种受力结构的对应关系,使学生理解其中道理,同时也把自己原来学的结构力学课程中的抽象知识与实体桥梁工程相联系,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2.精心设计教学课题要提高学习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讨论题目的选择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四点: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教材的重点难点;实际的工程事件;结合学生专业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讨论课题,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讨论,也有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在桥梁工程课程教学中,由于缺乏工地实践经验,各种桥梁施工方法是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现在网络上各种桥梁施工图片、视频很多,可选取一种桥梁施工方法如较难理解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对称悬臂施工法,布置题目和问题:对称悬臂施工法的适用场合;对称悬臂施工法的构造组成;对称悬臂施工法施工工序;对称悬臂施工法如何行走。推荐制作较好的施工视频,让学生在课外带着题目自学,然后课堂组织讨论其中未理解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讨论中互帮互助,最终解决问题。

3.各种有效的课堂讨论方法的综合应用组织课堂讨论时,必须考虑讨论的实效性,最初可以采取学生与教师讨论的方法,请学习比较积极的学生如学习委员等先参与,再带动其他学生参加,后期也可采用学生分小组自己讨论的方法,力求满意的效果。根据实施情况,改进课堂讨论方法由于学生已习惯了填鸭式教学,最初的课堂讨论效果也许并不太好,很容易出现冷场,教师必须适时针对讨论时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做出课题和方法的调整。方法如下:一是改进课堂讨论方法。学生之间的讨论、学生与教师的讨论或学生与专家的讨论可轮换进行。二是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优化课堂讨论形式,可以是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也可以同桌之间进行讨论。无论选择哪种讨论方式,教师都要及时关注学生参与的范围,力求做到人人参与。同时,讨论过程中要及时归纳小结,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进行归类分析,纠正错误认识,肯定合理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三是加强教师在讨论中的指导和调控作用,不要让讨论无序和漫无目的地进行。教师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发言,适时提出学生尚未觉察或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对讨论中有争执的重要问题要及时有效地引导和解决,使课堂讨论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二、结语

高校课堂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运用广泛的传统教学方式,但实践中收效甚微。因此,努力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讨论方法不仅必要,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重庆交通大学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态度,立足于学校工科专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方法和手段,逐渐探索出适合工科专业的讨论式教学法,使其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课堂讨论式教学方式旨在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同时,这一方法对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认识,提高其学习实效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参与式教学法就是让学员“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它要求教员尽量减少讲授,使学员的“参与”达到最大化。在课前,教员依据课程标准精心准备“问题”,学员对照这些问题细心准备“答案”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员分析总结,对学员的讨论情况作出点评。

1.1增加课程内容的开放性

防原医学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与完善,已经成为较为系统、严整的学科,似乎很难有颠覆性的理论产生,这种所谓“权威感”很容易局限学员的思维,压抑学员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开放性地增加一些前沿性的科学问题、科研动态以及国际时政,从而拓展学员的思维空间,增强学员的创新能力。

1.2增强学员“问”的主动性

“问”,一般是指课堂上教员对学员的提问,在这里则是指教员和学员之间的交流,而且更注重学员对教员的提问。所谓“学问”,就是既要学又要问[2]。增强学员向教员提问的主动性就是要鼓励他们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加深印象。学员的提问往往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更具有代表性,更容易引起学员间的共鸣。有时,学员提出和看待问题的角度是教员从未想过和想到的。“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在这个提倡创新的时代,我们有时缺少只是一些“想法”。

1.3增加上课形式的多样性

参与式教学法多为小讲课和分组活动。每个小讲课后,进行分组活动。分组活动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根据小讲课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实战练习,通过对练习结果进行互相评论,并由教员进行评论,使学员更加深刻地掌握小讲课所学的内容,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每节小讲课后,进行分组活动,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辩论赛等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员确定一个大的主题,让学员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定一个题目,查找并了解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员需要,教员可以提供相应的基础知识。学员准备好之后,由教员组织一个讨论会或者发表会,让学员发表自己的文章。也可以由学员直接讲授,这种形式对学员要求更高,更能激发学员的责任感,使学员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同时,这种形式对于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大作用[3]。在防原医学“急性放射病”一章的教学中,我们尝试让学员进行角色扮演。学员参照课程标准,在对整个章节进行预习之后,自编故事脚本并分别扮演医生、护士和病人等角色,就急性放射病的受照事故经过、病人病程发展、症状、体征以及可能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表演。表演完毕后由其他学员进行评论,最后由教员进行总结和点评。学员在整个“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极强的参与意识,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教学效果。

1.4增加考试形式的多样性

传统的考试形式可以基本衡量学员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这种形式容易让学员形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学员中所谓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屡见不鲜。考试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考试的同时也能促进学员对知识的掌握,则这种考试形式更应倡导。比如,完成一篇与学科相关的论文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考试形式。一般来讲,论文所涉及的问题都比较深入,学员要想较好地完成论文,不仅要学好专业基础知识,更要主动查找一些完成论文所需的文献资料,学习一些课程标准以外的专业相关知识,这样既有拓展又有深度的考试形式,使得学员学到的东西更加牢固,其效果是我们所追求的。除了论文,教员也可以使用没有所谓“标准答案”的题目进行开卷考试,这和论文的形式比较类似。此外,教员还可以组织学员自编试题,考试过后,再由学员自己讲评。众所周知,编制试题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出题者需对试题考查内容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和理解才能出好题,这就促使学员在出题的同时更加深入、系统地将专业知识进行了二次学习。针对防原医学的学科特点,我们尝试性地选择完成论文的考试形式。教员启发性的提出一些论题供学员参考,比如“核战争条件下我们应如何判断和救治核伤员”、“放射源丢失你怎么看”、“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启示”以及“你还抢盐吗”。学员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也可以自拟论题),撰写了不少立题新颖、见解独到、思路清晰、条理缜密的好文章。

2实施参与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优点很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关注。

2.1传统教学法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法实施了几十年,生命力依然顽强,其组织严密,条理清晰,有很强的系统性。

而参与式教学法恰恰相反,它把知识化整为零,学员学到的知识较为零散。因此,我们在提倡参与式教学法的同时,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法,而应将两种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结合,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2参与式教学法要明确主题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形式,都要始终遵循一个原则———不偏离主题。

就是要严格参照课程标准,始终要在明确主题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否则就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完不成教学任务。在进行讨论课时,问题不宜设定太多,要有针对性,要“精”。

2.3学员个体差异要加以关注学员性格有外向内向之分。

参与式教学课堂上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形,即性格外向的学员在课堂上非常活跃,不管是讨论还是提问都积极发言,而性格内向的学员则只作为一个旁观者,完全不参与课堂的各种活动,从而形成两极分化,达不到我们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员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性格内向的学员积极参与,也可以采取轮流的形式让每个学员都有参与机会。此外,教员还要控制好每个学员的参与时间。学员在向教员提问时,因为基础差而提出过于简单甚至有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员不能因此嘲笑学员或表现出不耐烦,而要循循善诱,鼓励他们多提问、多思考,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防原医学部分章节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参与式教学有许多优点,深受学员的好评和欢迎。作为传统教学法的一种重要补充,参与式教学是适应当今社会形式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艺术化的教育模式,它没有固定的形式,给予了教育工作者极大的发挥空间。将参与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是提高防原医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必将成为防原医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论文写作》 课堂教学 课程设置原则 授课方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等院校都特别重视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将科研能力当做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科研能力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就是学术论文的写作。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写学术论文存在诸如不重视、不会写等问题。这说明写作论文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认真学习、勤奋实践才能掌握写作技能,并最终踏上专业研究之路。鉴于此,《论文写作》课程的开设就是必然的,这是一门以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写作为目标的课程。那么,如何充分实现《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效提升学生的科研水平呢?本文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论文写作》课程的课程设置原则

一篇合格的学术论文需要具备如下要素:专业观点明确、学术规范科学、语言表达清晰;学术论文作者要同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对学生进行学术论文的训练也需着眼于如上几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论文写作》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授课内容不仅涉及专业知识,而且涉及写作技巧的训练。为此,在课程设置上需要体现如下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这不仅是因为《论文写作》的授课对象是学生,更重要的是写作论文必须是作者独立完成,因此在学习写论文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全方位参与。写作论文有若干个环节,包括形成科研意识、提炼学术观点、构思论文内容、完成论文写作,等等,[1]每一个环节学生都需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所以,《论文写作》课程需要比其他课程更严格地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表现和方式有很多,我采用较多的是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即先在学生中展开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调整安排辅导内容。

比如在开课之初,就要开展对学生科研意识的调查,请学生讨论怎样看待科研,是否愿意写论文。经过调查,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科研意识不强,觉得大学生应以学习为主,做科研还太早,写出来的论文水平太低,不具备科研条件和科研能力。在没有自觉科研意识的情况下,学生上《论文写作》课时无心听讲,被要求写论文就胡乱应付,论文水平自然难以提高。解决了大学生必须写论文的思想问题后,还要开展学生科研方向的调查,按照不同的科研方向分科研小组,鼓励科研小组围绕研究方向组织学术活动,开展学术交流,甚至模拟学术会议,以此营造浓厚的班级学术氛围,鼓励学生写作论文。当学生写论文时,要求学生按照“阶段”写作,包括完成开题报告、研究综述、论文初稿等。在每一个阶段,教师都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及时指出其中的优缺点。

(二)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写作论文不仅需要掌握写作技巧,而且需要千锤百炼,亲自动笔练习。因此,《论文写作》课程的设置必须遵循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原则。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有论文概念、学术道德、学术规范、资料查找、论文构思等理论性的课堂讲授,又必须强制学生动笔写作。

在大学教育中,学生经常写课程论文。但是,这些论文往往是临近期末为得学分而写,大多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也就难以完成学术训练。《论文写作》课程在讲解写作论文理论知识的同时,应该要求学生认真按照“程序”完成一篇学术论文。这个程序是被分解了的写作过程,具体有选题、开题、查资料、写综述、完成论文,等等[2],这是一个扎扎实实做科研的过程,相信经过了这些过程,学生的论文应该是自己的所思所想。虽然这样的论文观点可能会陈旧些,文笔也会稚嫩些,但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科研技能和科研方式。

(三)方法性和知识性并重。写作论文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之外,还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和敏锐的学术视角。因此,《论文写作》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必须既有如何写作论文的专业知识,又要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最新学术信息。[3]

创新是论文写作的关键,是研究的灵魂。[4]一篇论文若无新意,若没有超越前人的地方,那么这篇论文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正因为此,写作论文和读书、查资料、思考紧密相关。学术论文是作者对某一课题长期积累、潜心研究,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得出的新的科学结论。大学生正当青春年少,其优势是思维活跃、敢想敢做;其劣势是积累较少,学术敏锐性不够。学生的这些特点往往影响论文的质量,造成选题陈旧、论文难出新意等。针对此,在《论文写作》课程的设置上,可以特别加入最新学术信息等内容,专门为学生介绍研究热点、最新资料、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尽快掌握学术前沿,为其选题、查资料提供方便。

以上介绍的几种《论文写作》课程设置原则,是我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思考、研究的成果。以其为指导,我开设《史学论文写作》课程时,将授课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史学论文写作方法的指导、史学前沿信息的介绍、学生写作论文的评阅。这三个部分互相穿插,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证明,通过开设《史学论文写作》课程,学生对何为论文、如何写论文有了清晰的认识。

二、《论文写作》课程的授课方式

一门课程教学效果,除了取决于课程设置之外,和授课方式也息息相关。《论文写作》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其内容理解起来容易,操作时难;往往出现学生听课时觉得简单,写论文时却无从下笔的情况。如何改善这一状况,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呢?我认为除了贯彻“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之外,别无良方。为此,在授课方式上,除了常规教学之外,《论文写作》课程还特别适用如下几种授课方式。

(一)讨论式教学法。讨论法是经常被采用的授课方式,这一方法能有效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发挥能动性,但是倘若选题不好,组织不当,讨论法容易流于形式。《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会写论文,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完成一篇规范的学术论文。因此,在教学中,了解学生所想,解决他们之难,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是首要的。而讨论法恰恰最适合充分暴露群体思想、促进群体思考。

在《史学论文写作》的教学中,我经常选择一些论文、专题供同学讨论,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理论上讲了很多次什么是论文,论文应怎样写,规范论文有什么要求,学生可能听后就忘记了。但倘若围绕一篇学术论文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论文自己进行文本分析,就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而在专题讨论中,不同观点的碰撞、各自掌握资料的交流,将使问题越辩越明,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二)模拟式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法相比,模拟式教学法具有直观性、游戏性、客观操作性等特点,对学生很具吸引力,能让学生格外投入,对促进学习,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5]

《论文写作》课程指导学生写作学术论文,从能力上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逻辑能力、专业科研能力等,帮助学生完成从学习到科研的转变;从实际上看,有利于学生完成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为顺利毕业做准备。因此,《论文写作》课程是大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在课堂上,可以模拟毕业论文答辩、开展学术会议等场景为授课内容,进行模拟法教学。比如模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和论文答辩,首先组织同学分成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将教室布置成答辩现场,由答辩委员会现场提问,答辩者即时答辩,最终由答辩委员会判定答辩者能否开题,或评定论文等级。再比如,还可以模拟学术会议的召开。先设置主题,由同学提交论文或论文提纲;分组讨论时由讨论小组组长主持会议,其他人依次发言,介绍自己的观点,并会议讨论。从实践看来,模拟式教学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提前熟悉了某些学术活动,为将来毕业论文的答辩和参加真正的学术会议做好了准备。

(三)“一主多辅”式教学法。在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老师的引导作用。任何一种教学方式的进行,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引导。鉴于指导学生写作论文的特点,在《论文写作》教学中还可以采用“一主多辅”式教学法。

所谓“一主多辅”式教学法,是指在《论文写作》课程的讲授中,以一个老师为主,负责讲授论文写作的理论知识,全面指导学生的论文写作实践;在课程的进行中适时邀请其他专业方向的老师进行专业授课,讲授本方向的研究热点、研究方法。之所以使用这种教学法,是因为学生写作论文时,往往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选题,但各学科的专业方向有很多,学生的兴趣点也千差万别。因此,其选题涉及面特别广。在各科知识越来越专业化的今天,很难有一个“全职”教师能全面照顾到不同学生的需要。因此,在授课时,我们不妨充分发挥大学教师的师资资源,邀请多个老师共同授课。同时,不同老师的研究思路、学术历程各不相同,对同学们的启发也就各种各样。

我的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史,在担任《史学论文写作》的主讲老师时,每次都特意邀请中国近代史、世界史、史学理论方向的老师为学生进行专门的课堂辅导,讲解本方向的学术前沿、研究现状。这一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授课方式的多样化不仅使教学活动灵活多变,丰富了课堂,而且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提高了课堂效率。以上所列的授课方式并不完全是我初创,也不是只适合《论文写作》课程,这是我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思考的结果,因为其行之有效而希望能抛砖引玉。实际上,任何一种授课方式在应用过程中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若有需要,就应根据授课效果及时调整。唯有如此,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写作学术论文,但这一目标只是显性的、浅层次的,蕴含其中的是学生的科研能力或研究能力。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若只会被动地学习而不知道主动研究,则肯定是不够的。因此,高等院校开设《论文写作》课程,高校教育者认真研究如何上好这门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对提升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增强科研意识、科研能力都有莫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伟,黄慧芳.高教研究论文写作六题[J].高等教育研究,1997,(1):99-102.

[2]孙炜.大学生文科论文写作思路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24-25.

[3]唐美灵,赵荣从.论文写作看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图书情报工作,2009增刊,(1):178-181.

[4]苟德培.论文写作中的创新性思维[J].文学教育,2008,(1):153.

[5]李楚群.试论模拟教学法的特点[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0):129-131.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 大学生科研能力 教学设计

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创造性、探究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形成了基本的创新素质,从而提高创新能力。以往该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采用的是授受式教学,授受式教学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集中把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具有一定的局限和弊端。探究教学法是一种需要学生设计研究、搜集信息、分析资料、构建证据,围绕从证据中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的方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本研究试图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结合《体育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库等有关本课题的论文及会议文献,课程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有关的专著,为研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2)教学实验法

①教学实验目的

通过教学实验检验在《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中运用探究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实验对象和样本量

实验对象为西安体育学院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参加选修《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的学生96人。按教学分班进行随机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其中实验班为6-10班52人,对照班为1-5班44人。

③施加因素

对照组采用传统授受式教学法,对实验组施加的因素是探究教学法。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相关知识的起点,分析为达到目标,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步骤如下:

a.呈现教学目标,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b.教师讲授新课中的认知领域目标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

c.提出问题或给出实例,引导学生独立或合作解决技能领域目标中的问题。

d.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e.教师让学生展示探究的结果,然后点评。

f.教师给出解题策略指导。然后,学生再次讨论前面探究结果,得出结论。

g.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相关技能运用于实际,布置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课后作业,要以书面形式呈现探究结果,在下节课要进行讨论和评价。

④实验条件的控制

a.分组前先调查学生科研能力的基本情况,尽量保证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起点相同。

b.使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师是同一人,教学条件相同。

c.教师进行统一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专人进行统计处理。

⑤效应指标

a.认知领域的指标:以《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考试为手段,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b.技能领域的指标:以学生完成的调查报告为手段,检验学生结合实际运用体育科研理论和方法的能力,以验证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变化情况。

(3)数理统计法

运用 Microsoft Excel 和 Spss13.0 软件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探究式教学设计至少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评价三方面的设计。结合体育科研能力的基本结构的内在学习顺序,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应从培养学生科研选题能力、搜集和分析资料能力、成功表达能力三个层次,就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评价三方面展开具体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的设计

①确定领域目标的理论依据

布鲁姆等人认为,教学目标可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而且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活动不同,每一领域又分为不同水平层次的亚目标。

②确定重点领域目标的依据

探究式教学法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获取知识和直接经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方法。结合《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的教学任务,在设计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目标时重点在于认知领域目标和技能领域目标的达成,而且在技能性领域目标达成过程中已经融入了一定的情感态度。

③根据教学单元特点调整各领域教学目标

根据《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各章节中每个教学单元的特点,选择性地实施探究式教学。在选择时要遵循3个基本原则:一是执行相同的教学时数,以一次课为一个教学单元。二是本教学单元的内容及特点,难度适中,存在采取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三是对于体育教学目标的表述应遵循规范性、操作性和具体性要求。

(2)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开发决定于对教学任务的分析,分析教学目标中包含的学习结果类型、学生的起点能力和从起点能力达到终点目标所需要的使能目标和其他支持性条件。第一步要通过复习或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应具备的起点能力;第二步要呈现教学目标,并根据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提出学生要进行的探究问题或解决实例问题;第三步学生采用独自或合作完成探究学习活动,教师让学生展示探究结果;第四步教师提供解题策略,学生对刚才探究的结果进行再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第五步探究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布置作业;第六步对所有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作简单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进入下一目标的教学。探究式教学环节见图1。

(3)教学效果评价的设计

认知领域目标的评价:该领域目标中的问题有标准答案,评价学生是否获得了正确结果,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把相关知识融入试卷中的问题进行考核。

能力领域目标的评价:能力领域目标的评价是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习得策略性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价。目标的评价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结合给定的相关关键词“××参加××体育活动××调查”,完成一个调查报告。

2.运用探究教学法取得的教学效果分析

(1)学生完成调查报告质量情况的比较分析

实验班学生完成的调查报告整体质量要好于对照班学生的情况(P

通过学生确定的调查报告题目来看,由于时间和无经费的限制,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确定的选题范围处于适中和偏小的多些,选题难度不是很大;选题依据的表述基本清楚,两班没有明显的区别。只是从选题新颖性方面,实验班的情况要好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认为确定论文题目较容易的学生占35.50%,较难的占到16.15%,对照班分别为15.38% 和27.76%,从数据看来,学生确定论文题目过程中感觉难易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学生的调查报告中,搜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学生以采用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或观察法为主,实验班71.24%的学生采用了问卷调查法,20.75%学生采用了访问调查法;对照班为50.36%和45.82%。对照班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少于实验班,而采用访问调查的较多。实验班学生运用搜集资料和经验事实材料方法达到较熟练程度以上的占60%,而对照班达到较熟练程度以上的占46.66%;实验班学生不太熟练和不熟练运用方法的共占到20%,对照班占到30% 。

从研究成果表达能力的各评价指标来分析,较差方面主要集中在摘要的表述,图表的规范性和得出的研究结论三方面。72.16%的学生对摘要内容的表述不够全面,有的缺少目的。图表的规范性主要因为学生平时缺乏实际操作,对统计图表的使用条件和格式不清楚,实验班操作的效果要好于对照班学生。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研究结论的表述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从实验结果看,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无论是对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科研能力的效果,或是其中的选题能力、搜集和分析资料能力、成果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2)《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结业考试成绩的比较分析

学生考试分数整体情况,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成绩成正态分布,各班学生成绩集中在70-79分,不及格率很低,学生对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的基础知识掌握良好。实验班学生70-79分和80-89分的学生人数要高于对照班的情况。

从学生回答卷面问题情况分析,试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对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层面上看,即反映在填空题和简答题方面,从学生得失分情况分析,学生总体失分情况无大的差异。

学生在知识的运用、分析和评价层次方面的得分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即在辨析题和应用题回答方面,学生的失分情况相差较大,试验班学生得分率要好于对照班,采用探究式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体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灵活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结论及建议

结合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探究式教学法运用的基本程序,探究式教学法在《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的教学设计应从培养学生科研选题能力、搜集和分析资料能力、成果表达能力三个层次,就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评价三方面展开具体的教学设计。采用探究式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体验解决问题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灵活掌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运用探究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校适当增加《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的开课时数,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实践体育科研理论和方法。授课时间和撰写毕业论文时间有一定的衔接性,以保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363.

[2]崔相录,曾天山主编.中小学探究教学实践[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

[3]皮连生等.现代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38.

[4] 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10.

[5]杨光翠.探究式教学方法浅谈[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1):49-50.

[6]陈珂.浅谈体育教师科研[J].时代教育,2009(10):19 .

[7]程毅,蔡宝忠.我国体育教师的科研现状及主要特点[J].辽宁体育科技,2004,3(4):13~14.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6篇

一、分类培养是素质教育和金融业发展的需要

1.理论钻研型人才与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划分

根据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大学生对考研与就业的多元化需求,我们提出要实现“分类培养”模式,即把本科学生分为理论发展型人才与实践应用型人才,实行分类培养,从而满足继续深造同学对理论知识深度的要求,又满足了毕业后直接就业同学对实践操作技能的需要。

(1)理论钻研型人才

理论钻研型人才是在具有一般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具有比较专深和丰富的证券投资学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学术发展能力,能在本学科和专业领域内开展创造性的工作,有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专业发展能力强,职业适应能力强,具有一定自我发展能力。在实践中,我们把致力于考研的同学归为此类。

(2)实践应用型人才

实践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一般的证券投资学专业知识,知识结构较合理。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能发现实践问题,并能把理论应用到解决实践问题中,职业适应能力强,“具备进入劳动力市场所需的资格和能力”。在实践中,我们把毕业后直接进入人才市场就业的同学和考各种资格证书的同学归为此类。

2.分类培养是解决《证券投资学》内容多而难度大但时间少的有效途径

对于非金融专业开设的《证券投资学课》,其内容不仅包含一些基本知识,如股份公司的介绍、证券的发行与交易,还包括投资分析的众多理论,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资产组合理论、K线理论、形态理论、波浪理论等等。这些知识涉及面广,不仅有理论的陈述、定性的分析,更有大量复杂、深奥的模型与推理,对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在54个课时量的时间里要学好这门课程是非常不容易的。在有限的课时里,授课教师只能压缩授课内容,降低内容难度,减少实践教学,从而带来了理论没讲透彻、实践操作没讲全面的不良后果。实行分类培养后,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合理取舍授课内容、授课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满足本科生对证券投资学的多元化需求。对理论钻研型人才,我们着重要把投资理论讲深、讲透,对实践应用型人才,我们侧重于实践操作,通过网络条件下的模拟操作来让学生掌握实践应用技能,满足毕业工作后对从事实际投资工作的实践技能需求。

3.分类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自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教育主张和宗旨以来,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便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素质教育的根本要义在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推行普遍教育、公平教育的理念,旨在培养具有优良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革除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弊端,就必须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培养”并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4.分类培养是金融业发展的需要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对经济金融学科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证券投资在金融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华尔街金融危机以来,对高素质的证券金融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不仅要在总量上加快培养人才,以满足社会各界对金融投资人才的需求,更要在结构上适应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满足多种类、多层次的人才需求。

二、推进适合理论钻研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1.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法分为即兴讨论与有准备讨论。讨论题目以理论题为主,如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与我们的应对策略、证券投资新手采用何种投资策略较为稳妥等。在讨论时间上,即兴讨论时间我们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有准备讨论时间一般为一节课。无论是何种讨论,我们都进行总结,归纳学生的意见,并阐明授课教师的观点,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动了脑筋,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2.论文式教学

论文式教学法主要用于理论部分,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性理论。论文题目由授课教师拟定,选择的题目尽可能联系实际,如河南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创业板市场市盈率研究等。根据本科生的特点,我们先向学生介绍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要求,篇幅一般要求在3000字左右。对每篇论文,我们都认真评阅,并在课堂上做论文评点。整个教学过程,我们一般安排写1-2篇论文。这种方法,有利于理论钻研型学生对理论深度的掌握。

3.研究式教学

研究式教学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选择优秀学生参与教师自己的科研项目(与证券投资有关),这对于理论钻研型学生了解最新科技成果,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有很好的效果。一种是教师把自己在金融工程方面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研究式教学可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一点不同于讨论式),也可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去研讨(如写研究论文,这不同于论文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中的论文内容具有创新性,而论文式教学中的论文内容是有成熟的理论作参考的)。

4.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人们常说的一个概念,但如何启发,很少有人说得清。证券投资学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我们主要是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比较重要的问题、学生有能力思考的问题,由我们一步步地设问(不是提问),引发学生思考,然后根据学生的反映进行阐述。

5.问答式教学

问答式教学法我们经常在以下两种情况下采用。一种是在讲授过程中试探学生的基础,一般在证券投资学内容涉及到相关课程内容或者有可能在其它课程中讲授过时采用。我们在讲授普通股与优先股的区别时,采用向学生发问,因为该内容金融市场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等课程中已讲过。二是在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时采用,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6.答疑式教学

答疑式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互动式教学法,适合于学生自学的内容、难点内容、课外阅读的内容等。我们对答疑时间的安排主要有四种:一种是每节课留出5分钟用于当堂答疑;一种是课间时间的答疑;一种是每周安排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的定期定点答疑;一种是网上答疑,主要是用个人电子邮箱。

三、构建适合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1.模拟法

模拟法就是利用股票操作软件如大智慧等软件看,通过与沪深证券交易所同步的实时操作,学会对股票投资品种的选择、购买与卖出,并在多次投资交易中进行投资收益分析与比较,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提高投资技能与效果。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我们进行了证券模拟交易大奖赛,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在黑板教学时也可运用此法,如在讲授“股票集合竞价和连续竞价”时,在黑板上模拟设计投资者的委托,根据规则操作,详细阐述成交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2.案例法

案例教学法,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这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在讲解股票上市流程、股市庄家操纵股价、内幕交易、基本分析法与技术分析法时我们经常采用案例教学法,如银广夏案件等。

3.比较法

比较法的优点是通过能够抓住相关事物之间的区别和各自的特征,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讲授股票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时,将二者的资金流向进行比较,发行市场中资金从投资者手中流向发行者,而在流通市场中,资金是在投资者之间进行流动。

4.证券公司实地实习法

实习法就是利用学年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到证券公司从事证券投资实践操作。为了保证学习质量,我们均给学生指出具体实习项目,如证券申购、证券交易、证券分析等。

5.上网浏览法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哲学;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2 ― 0188 ― 02

主体意识的觉醒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法和生活习惯,也深刻地影响了教育理念和方法。传统的教学法注重教师的讲授,而轻视学生的参与,致使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果甚微。为此,适应新的发展需要,要改变旧的教学方法,采取能有效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新方法。参与式教学法在吸取传统教学法合理性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虽然“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但其非功利的特性使其短期效益很难呈现出来,导致部分学生欠缺学习动力。因此,哲学专业课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切实参与到哲学思辨中,深刻领悟到哲学的魅力。

一、哲学专业课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文科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尤其哲学这种被视为冷门的专业,其就业的对口行业并不明显,致使部分不理解哲学本性且缺乏目标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哲学教育理念陈旧,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上课玩手机、迟到、旷课、看闲书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难以实现哲学培养学生反思批判精神、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初衷,甚至无法达到一般大学教育的目标。

1.哲学非功利的本性

苏格拉底强调“人应当知道自己无知”,只有承认无知才能更好地探寻世界的本质。亚里士多德也有类似的说法,他认为哲学起于惊异,正是由于惊异才感到困惑,才意识到自己无知。“既然人们研究哲学是为了摆脱无知,那就很明显,人们追求智慧是为了求知,并不是为了实用。”〔2〕因此,研究哲学并非有着功利性的目的,纯粹出于爱智和求知的本性。学习哲学的人一定要清楚哲学非功利的这一本性,否则将它看作一门实用的学问而与其它应用性的学科相比较,那么其不适于立即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哲学对于人类而言最大的意义莫过于对自由的追求,追求自由就要质疑现存,就不会不加思考地与现存相认同,这体现了哲学的价值是内在和深远的,其实用效果绝非立竿见影的。所以,亚里士多德说哲学是一门闲暇的学问,也就是探讨哲学是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或者说哲学不考虑人们的生计问题,当然更不以此为目的。不以物质需求为目的,这便保证了哲学不会被利益所驱使,而能够自由地追寻。因此,哲学专业的学生更多以哲学的反思批判精神为主导,运用锻炼出来的思辨逻辑能力去从事一定的工作,而不是讲究对口并取得暂时的效果。

2.哲学教育理念陈旧

学生不理解哲学的非功利本性,尚未进入哲学,尤其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但目前陈旧的哲学教育理念难以展现哲学的本性和魅力,反而更加剧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在容易就业、收入丰厚这一普遍追求的环境下,虽然感于哲学思辨的魅力,热爱哲学的不乏其人,但真正以此为专业,报考哲学专业的学生却相对较少。很多调剂到哲学专业的学生本身对哲学不感兴趣甚至抵触哲学,这一事实更加剧了哲学教师授课的难度。而目前的哲学教育理念陈旧,很多人对于哲学的理解过于狭隘,仍停留在传统教科书的层面上。这种狭隘的理解难以彰显哲学思辨的魅力,很y吸引学生热爱哲学。因此,如何将哲学的思辨本性和批判精神展现出来,如何使学生体会到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陈旧的教育理念已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必须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二、参与式教学法与哲学本性相契合

参与式教学法不仅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学不再是传统的主体-客体的形式,而变成了主体-主体间的互动。“教师将学生看作与自身同样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学生将教师看作能够平等交流和沟通的主体”〔3〕,这便是主体间性的对话。这种将被动的客体变为积极参与主体的方式更加适合哲学专业课的教学,和哲学的本性相契合,体现了哲学的思辨特性,益于发扬哲学的批判精神。

1.哲学的思辨本性要求参与式教学法

哲学的根本特性是思辨,思辨不仅体现在思维的思辨,即纯粹思想活动的思辨,其外在显现也必将是思辨的。苏格拉底的对话式是哲学思辨本性的精彩呈现,康德和黑格尔的著作更是透过文字处处显现了思辨的魅力,也正是哲学的思辨本性吸引着无数的爱智者。哲学专业课的教学方式因此也就与其它专业不同,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和对话。在对话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引导学生进入哲学思辨领域为主,而不再是传统式教学方法的依靠教师权威的强制灌输,这会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加了对哲学的兴趣和热爱。专业课的学习不再变成教师一人的独角戏,学生不再单纯被动地以接受为主,而是可以作为平等的主体与教师进行对话。因此,参与式教学法使学生在对话中锻炼了逻辑思辨能力,在思想碰撞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对哲学思辨本性的认知、理解与实践也就更为深刻。

2.参与式教学法益于发扬哲学的批判精神

参与式教学法使学生作为平等的主体与教师进行对话,这种行为方式本身就意味着对教师这一传统身份权威的挑战。学生不再唯教师的讲授是从,参与课堂的过程中肯定要提出质疑并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哲学的批判精神就是对历史、现在和未来永存怀疑的态度,敢于质疑权威和对现存进行反思和考查。辩论的过程实际上就体现了哲学的批判精神,哲学的海洋如此浩瀚,教师由于自身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参与式教学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阅读原著和思考哲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通过平等的沟通和对话进一步澄清认识和理解。这一过程中,不仅学生的不明之处予以澄清,于教师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由此,参与式教学法并不是降低了对教师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学习,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相反教师却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学生的思维活跃而发散,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有理有据地进行驳斥,课下就需下更多功夫。如若学生的说法更能说服人,教师也要秉持开放的态度谦虚地接受。当然,平等的沟通和对话并不意味着教师角色的消失,毕竟学生因其年轻和经验不足极易产生偏差,这时教师就要发挥自身所长进行积极引导。

三、参与式教学法在哲学专业课中实施的构想

鉴于参与式教学法的诸多优势,加之与哲学本身的契合,哲学专业课中可以实施参与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并非任意随性的,应以规范性和科学性为基本的原则,具体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哲学专业课要特别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以文本为依据,直接阅读原著。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教师也要采取不同的授课内容,实施有层次的授课,考核则可以采用讨论、论文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只有科学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参与式教学法才能发挥其特长和优势。

1.注重基础理论研究

参与式教学法强调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为主动,学生不再是课堂的客体,而成为主体。但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绝不意味着仅仅强调灵活多样的互动形式而忽视了基础理论的学习。哲学的思辨并非诡辩,哲学的反思不是瞎想,哲学的批判也反对无理的攻击。参与式教学法的有效实施一定是以坚实的基础理论研究为基础的,于教师而言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反驳和引导,对学生来说也要阅读书籍来提问和质疑,否则课堂气氛再活跃也仅如空中楼阁、水中浮萍。那么,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呢?这不妨从教材的改革入手。“考察西方著名大学的哲学系,可以看到,用原著或者原著选篇作为教材,已成为一种十分普遍而有效的教学方式。”〔4〕用原著作为教材,最接近地反映了哲学家的反思批判精神、抽象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方式。之所以说最接近是因为我们限于语言的掌握,很多人阅读的是中译本,其思想的原貌可能更多地要从哲学家本身所使用的语言中去领略。如若期望原汁原味的哲学家思想,哲学系的学生可能需要掌握德语、英语、法语、希腊文、拉丁文等,甚至还包括各种语言的古代用法。这也是各个高校开设专业外语的初衷,但目前普遍存在层次差距大、课时少、师资不足、学生兴趣不高等情况,各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来不断完善专业外语的开设。

2.针对不同阶段进行有层次的授课

由于哲学并非实用性和功利性的学科,其思维方式又异于常识,因此哲学专业的学习首先需要改变学生的常识思维方式,使之适应并习惯哲学的思辨特点。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哲学专业可以开设哲学导论、逻辑学等课程,以引导学生走入哲学、习惯哲学、热爱哲学为目标。在建立起基本的哲W思维方式的基础上,第二阶段则将哲学史和哲学原著相结合,以期体悟哲学这只密涅瓦猫头鹰的理性魅力,感受其宛如厮杀战场的激烈纷争。哲学史是向学生呈现这个厮杀战场的原貌,而原著则能深入历史,与哲学家直接进行对话。其中原著的阅读尤其重要,各种哲学史的书写正是建立在原著的基础上的,而且面对各种层次的哲学史教材也要以原著作为判别其优劣的标准。在哲学史和原著的基础上还可以开设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等课程,让学生领略这些专门性学科的特点。最后,有了哲学史和原著的基础,学生可以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专题性的探讨,进一步理解并彰显哲学的反思批判精神。

3.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参与式教学法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为重要特征,因此课堂适于采取讨论的方式,并将其作为考核的重要一环。当然,讨论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的要求。首先,讨论要有一定的主题。其次,教师和学生在讨论前都要阅读大量书籍并进行深入思考。最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则应做到语言凝练、逻辑性强。哲学的抽象思辨能力除了口头语言的表述,还要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就是论文。论文和讨论相结合更全面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水平,应作为哲学专业课的重要考核方式。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0.

〔2〕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19.

〔3〕庄龙玉.主体间性视域下的参与式教学理念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35):108.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8篇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教师将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概念混淆,以致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略显不足。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各有各的优势,只有将两者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相互补充运用,才能最终实现学以致用。

[关键词]举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该课程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模块。理论知识是培养开展外贸业务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实践教学的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与创新,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既要运用举例教学法将理论知识部分讲解得清楚透彻,也要较多采用案例进行训练,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外贸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教师将这两种教学方法概念混淆,误将举例教学法当作案例教学法来用,以致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略显不足,不利于创新型、应用型外贸人才的塑造。

一、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不同之处

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都要通过一定的事例来说明一定的道理,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师在授课中为了解释某个专业术语、某项国际惯例的规定,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列举一些典型事例进行解说,从而引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抽象思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便是举例教学法。可见,举例教学法的目的在于配合对学科内容的教学,通过举例使较难理解的理论通俗易懂,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举例是教师单方的教学行为,而所举的事例在教学活动中则居次要地位,且该事例的涵盖面一般较狭隘。

而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案例为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的需要,通过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引导,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放在实践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对实践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学生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案例则在教学中占中心地位,比举例教学中的例子的涵盖面更为广泛,更为精致。案例教学具有使学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的特点,体现了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不断发挥主体性的客观规律,这也是案例教学法之所以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的原因所在。

二、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难度比较大,教师不容易教,学生更不容易学。学生对每一个专业术语的准确理解,每一个相关规定的真正领会,都需要师生共同付出多方面努力。若教师将实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用现实的事例来讲解专业理论知识,便能达到巩固书本知识、扩充学生知识容量、引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教学效果。但是若仅靠举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只是单向灌输,师生之间没有双向互动,学生只会孤立僵化地掌握知识点,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则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案例教学却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教师从大量的国际经贸实践中选取一些鲜活案例用于教学,一方面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观念自然而然地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另一方面,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信息不断更新的今天,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远比传授给学生已经成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案例教学,尤其是综合性的案例教学以案例为中心,通过让学生独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解决意见的方式,将某项实际业务中所有环节进行全盘考虑,系统安排,从而将平时学到的零散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由于大量案例并没有唯一确定的解决办法,可以给学生进行开放式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也有利于学生创新式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举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举例教学法在课堂讲授中被使用的频率最高。为了搞好举例教学,“国际贸易实务”授课教师应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宽广的知识体系、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扎实的教学技艺,以及深入浅出的驾驭课堂语言的能力。与此同时,列举的事例要典型、新颖、通俗有趣、灵活多样,这样便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运用自如,从而生动、活泼、高效地实现课堂教学。举例教学的运用,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1.备课环节。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案,认真撰写备课笔记。用哪些事例?用在哪里?怎么用?都要充分考虑,细致安排,使得课堂语言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层层推进,从而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每个业务环节的要领。

2.授课环节。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过程,只有激活课堂,教学才能提高效益。发挥举例教学的激活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是在导入新课时举例。通过举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起到统领整个课堂语言的作用;(2)是在讲解具体问题时举例。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业务环节中的专业问题,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3)是在组织学生讨论时举例。通过举例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3.课后巩固环节。一节课结束后,所学的内容如何巩固呢?举例教学法的做法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求学生根据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实例。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见闻中列举实例,通过寻找实例,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二是要求学生根据实例写分析报告。根据教师举出的实例,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并写出报告,提高分析、应用能力;三是组织学生参观港口、集装箱堆场,走访物流公司、外贸公司等,延伸课堂教学,用实例强化教学效果。

四、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理解透彻后,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而要熟练地驾驭和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案例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1)根据每章节和课程总的教学目标编制案例教学计划,明确案例教学目标和内容;(2)精心选择案例。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而选择的案例既要与特定的教学内容以及特定的教学环节很好地结合,又要与当前进出口业务实际联系密切,更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疑难性,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运用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深入分析并解决问题;(3)教师案例备课和学生案例预习。一方面,教师一定要事先熟悉案例,要备好案例课,包括任务布置,时间控制,提示的信息和对案例的评析等;另一方面,学生事先进行案例预习,以便参与课上的讨论。

2.课堂实施阶段:(1)教师推出案例。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巧,既要选准切入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向学生指出案例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讨论的难度,要达到的目标;(2)学生分析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讨论中,教师应少讲多“点”,应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辩驳,这样才能深入挖掘,达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升华,同时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在讨论脱离了主题时,或是在一些细节上纠缠不清时,教师要把讨论引回到

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的,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论文,以下是正文。正题上。授课教师应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当学生提出的方案大致相同时,为了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给予及时的帮助,设法启示学生提出另外一种方案,引发大家的探讨,从而引导他们由“学会”到“会学”到“活用”。

3.总结述评。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可由教师总结,也可由学生总结,教师补充。总结中要注意不要简单对案例做出结论,也不要单就某人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而要对整个讨论情况做述评,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关键问题,给予澄清,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讲解方面,举例教学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作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重要趋势的案例教学法只有在学生对专业知识透彻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实施,从而最终达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翁爱祥俞林: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机械职业教育,2005,(2):35-36

[2]郑文昭:试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

[3]廖万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增刊(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0-241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 参与式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14-01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1]。而我校教师目前广泛使用的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与之背道而驰。传统教学法有其优点:注重概念、理论的准确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在单位时间内培养更多的学生,教学功效较好等。但这种其缺点也很突出,一直困扰着教学一线的教师。其缺点主要表现为以“灌、填”为主,抑制了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因而感到知识抽象、枯燥,学到的知识与学生日后的工作生活严重脱节,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缺乏有效的办法和深刻的认识[2]。

中国自20世纪末引入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并首先在健康学、医学和MBA(工商管理硕士)等专业培训及学历教学中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参与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是20世纪50年代一些英国社会学专家在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国际援研究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学培训方法,特别强调受训者的主动参与,认为只有让当地人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援助项目当中,才能使援助项目取得成功。由于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方法在西方的高等教育机构中逐渐普及[3]。

参与式教学法依据心理学将人的需求分为外在性需求和内在性需求以及根据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和学生都置于主体地位上,让师生双主体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调动了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授人以渔”的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过增元教授总结了参与式教学法的四个特点: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提问式的授课方法、无标准答案的习题以及论文形式的考试。结合以上特点和我校实际,在我校实施参与式教学,要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都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即: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回顾。

1 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前准备

1.1 教师的教学设计

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重新设计课堂教学过程。首先,要突出重、难点,其他知识点可采取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式;其次,要充分进行课前准备,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手段,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后,要设计课堂教学形式,既要丰富,又不能一次运用过多的形式,注意以教学目的为中心,不要分散学生的精力。

1.2 学生的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参与教学的最佳方法和重要手段,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基础。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会加深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使之学有所获。

2 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堂教学

2.1 教学手段

着重于师生的共同参与,可采用随机提问、PBL教学法、快速反应(头脑风暴)、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游戏、体验、分享等形式。

2.2 教学内容

可以将一些目前未能得到解决的或正在研究中的问题做为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思考。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寻找新的解题方法,探讨新的解题方案。

2.3 教学过程

注重参与,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动眼、动口、动脑,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这就要求教师要作适当的引导,不能放任自流,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多维度思考问题,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解答,真正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有所收获。

3 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后回顾

3.1 总结评价

要形成一个评价体系,除对理论成绩的评价外还可加入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等过程性的评价,也可运用开放式的考核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比如,可以用论文的形式来进行考核,题目可由学生自己出。

3.2 课后练习

在课后可以由教师出一些专业相关的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做,开拓学生的思路;或者利用因特网的互动功能,让学生参与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将学生组织成学习小组,针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问题继续讨论。

3.3 继续学习

知识的学习是不断的,要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学习,将视野放至整个社会,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到真实的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使教学的重点落在学会学习和掌握学习方法上。

4 在我校教学实践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法尚存的问题

4.1 教学设计与课程设置较为复杂

参与式教学需要学生在课前了解各相关学科的背景知识,故较传统的课程设置更为复杂,教学设计也更困难,要考虑学科的相互联系。这就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教学辅助人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真正可开展参与式教学的课程相当有限。

4.2 教学组织困难

采用参与式教学法授课的班级人数不宜太多,以30人左右为宜,便于教师组织参与式教学,也有利于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考核。而我校目前绝大多数班级的人数远远超过30人,临床和护理专业更有多达近200人的班,这使教师面临着教学组织方面的巨大难题。

4.3 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参与式教学法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能明确地提出问题,更要时刻认真聆听,迅速思考,及时反应,正确引导学生讨论;还要求教师要能找准时机,进行适当的解释或者提问,使得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有效融合,并且要围绕学生讨论进行点评与归纳;更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面、快速反应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能力。这使教师的备课显得十分重要,要保证备课的时间和质量。

4.4 考核制度要与参与式教学接轨

参与式教学法对成绩的评定采用的是多样化的评定手段,除理论成绩外,还要加入过程性的评价或综合能力的评价。我校目前的考核制度仍以理论成绩做为教学效果评定的主要标准,随着考试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希望能尽早与参与式教学法的要求接轨,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真正使学生体会到参与式教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69.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新编版[M].4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0.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读写议;教学模式;宏观经济学

本文为2010年石河子大学“263”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西方经济学课程读写议教学模式设计与研究》(编号:SX07017)的阶段性成果;石河子大学商学院金融学专业建设项目子项目《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5日

一、引言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类课程的专业基础课。宏观经济学作为发达市场经济的重要理论之一,在许多国家成为个人、企业、政府分析经济问题,做出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对我国也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二、宏观经济学现有教学模式比较与评价

目前,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主要有案例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一)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案例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研究讨论案例需要运用理论知识,而运用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案例,学生在这其中既学到了理论,又提高了实际能力。

(二)研究性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理念,体现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之中。它要求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和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研究性教学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科学的技巧,对教师而言则是一种教学技巧。

(三)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最早是由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来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强调启发的目的在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现代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启发式教学与其说是教学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不再遵循传统固定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而是提倡一种开放的,吸收多种教学方法经验的教学指导思想,这种与传统单向填鸭式教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启发式教学注重引导,它将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

(四)教学模式比较与评价。不同的教学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具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在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素质等因素和条件,并结合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同时,不同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均有不同程度上的测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上述教学模式均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教(教师)—学(学生)互动关系”,对于提高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需要指出的是,各种教学模式除了具有上述提到的特点以外,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案例教学法存在案例内容的本土化和适应性问题、教师教学经验和方法的适应性问题、学生学习能力的适应性问题等问题。研究性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的要求较高。在该教学法中,教师可以将一些研究成果运用到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能力和思维,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而启发式教学的最大困难在于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宏观经济学读写议教学模式设计

读写议教学法最早是由浙江工商大学于1993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施的,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经过18年实践探索,已经成为浙江工商大学学校本科教学的一个亮点。实施范围也从最初的文科类课程延伸到包括理工类课程在内的200多门课程,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

“读写议”教学方法是在课程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在学生理解课程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所实施的一种系统全面的教学方法改革措施。此教改方法彻底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老师教、学生听”的单向灌输型知识传输方式,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体学习观,唤起学生主体学习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进而达到教学目标所设定的要求。

(一)读写议教学模式的前期准备。“读写议”教学模式的前期主要着眼于教学模式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如准备资料、制定规则、班级分组、确定组长。具体的前期设计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准备资料。实施读写议教学模式前,教师要将宏观经济学的文献资料、视频资料进行汇总、分类,根据读写议教学模式计划安排,将资料进行打包、排序,以备后用。

2、班级分组。根据上课班级容量将总人数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每组6人左右,自愿组合,人员基本固定,推选1名组长组织讨论(组长采取轮换制)。教师提前布置文献资料,学生课下准备,阅读相关资料,准备文字或口头发言材料。除此之外,还要选举主持人,由主持人主持讨论过程,提醒发言人发言时间。

3、制定发言规则。各小组的准备工作主要在课下进行,各小组组长组织本小组课堂讨论,组长负责维持本组的讨论秩序,确定小组的发言内容。主题发言阶段,首先每组组长代表本小组总结讨论的主要观点,同时其他组员可以随时加以补充发言。每位补充发言的同学发言时间不超过5分钟,主题发言控制在20分钟之内。自由讨论阶段,全班自由发言,可针对讨论主题和其他同学的发言提出不同观点。要求当一个小组发言后,其他小组必须提出至少一个问题,发言小组必须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强调理性、客观地陈述观点,每个观点要有理有据,尽量避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判断和语句。每位同学发言时间不超过3分钟。教师总结阶段,总结学生讨论、发言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二)读写议教学模式设计

1、读书。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宏观经济学相关文献资料若干篇。根据图书馆资料情况或文献资料情况,教师开列出50部宏观经济学专著书目,学生在本门课程学习期间,要从教师开列出的若干篇相关文献资料中根据兴趣偏好选取5篇进行阅读,写出读书笔记及读书报告。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作读书札记,学生可以把自己认为比较正确的理论和观点笔录下来,并作简短评论;认为不正确或不合理的理论和观点也可笔录下来,也作出相应的评论。学生在作读书笔记过程中养成边读边记边思考的良好习惯。整本书读完后,写出读书报告,对著作作出整体的理论、观点的归纳和评论。此项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写作。教师指导学生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课程论文。教师开列出100篇宏观经济学类专业论文题目,学生在结课前根据兴趣偏好选取其中之一写出专业论文。论文写作要求学生必须在论文中展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各种理论和观点的认识,对不同意见的分析,以及对这一问题自己的看法。此项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及创新能力。

3、讨论。此项内容分三种形式进行。其一,教师根据讲课期间国内外所发生的宏观经济热点问题设计讨论题目,并给学生提供相关背景资料,然后根据所学宏观经济学原理进行集体讨论;其二,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讨论题目,让学生根据所学宏观经济学原理进行集体讨论;其三,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对部分章节中理论歧义较大的内容,只做简单的几种观点陈述,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讲解,表述自己的理解并作出自己的理论偏好表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可由此展开辩论。此项内容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读写议”三方面教学方法实践互为补充、互相渗透,成为一个全面、系统的教学方法范式。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此教学方法的探索是切实可行的。

四、读写议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宏观经济学读写议教学模式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前期准备阶段和设计阶段,还有后期评价阶段。构建读写议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价宏观经济学读写议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前提条件。读写议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应重点从“读书、写作和议论”三个方面加以考虑,本文选择了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体系构建宏观经济学读写议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如下:

(一)读书。主要有阅读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阅读对自学能力培养的作用和阅读对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作用3个指标,主要反映读书这个环节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与影响。要求学生能够对每一项作用做出直接判断,即判断阅读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大小(作用很大、较大、一般、不起作用、说不清)。(表1)

(二)写作。主要有写作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写作对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作用、写作对归纳能力培养的作用、写作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写作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5个指标,主要反映写作这一环节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

(三)议论。主要有议论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议论对表达能力培养的作用、议论对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作用3个指标。主要反映议论这个环节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与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孔凡义.政治学原理课程的“读写议”教学模式[J].学习月刊,2010.24.

[2]成新华.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研究性教学的探讨[J].大学教育科学,2008.5.

上一篇:化工机械设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青少年德育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