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记录范文

时间:2023-11-06 02:03:04

讨论记录

讨论记录篇1

会议时间:××××年××月××日

会议地点:

主 持 人:党小组长姓名

记 录 人:×××

会议议题:讨论研究发展对象人选

目前我支部共有××名入党积极分子,其中培养一年以上的入党积极分子××名。党(工)委给我支部的发展对象指导数为××人。我们小组要对条件成熟的入党积极分子的表现情况进行充分讨论,确定发展对象人选,向党支部报告。

会议进行第一项:介绍入党积极分子的基本情况。

由 同志(党小组长)逐人介绍符合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情况。

入党积极分子×××同志的培养教育情况:

主要优点:……

不足之处:……

入党积极分子×××同志的培养教育情况:

主要优点:……

不足之处:……

入党积极分子×××同志的培养教育情况:

主要优点:……

不足之处:……

入党积极分子×××同志的培养教育情况:

主要优点:……

不足之处:……

入党积极分子×××同志的培养教育情况:

主要优点:……

不足之处:……

(逐人记录,不得略过某人)

会议进行第二项:与会同志对上述同志进行充分讨论。

×××同志发表意见:……,……,……,……,……。

×××同志发表意见:……,……,……,……,……。

×××同志发表意见:……,……,……,……,……。

×××同志发表意见:……,……,……,……,……。

×××同志发表意见:……,……,……,……,……。

×××同志发表意见:……,……,……,……,……。

×××同志发表意见:……,……,……,……,……。

×××同志发表意见:……,……,……,……,……。

(详细记录,尤其是反对意见)

会议进行第三项:根据多数同志的意见确定发展对象人选名单。

经党小组讨论,同意确定 等 名同志为发展对象人选。

会后,党小组将向党支部报告研究确定的发展对象人选。

会议到此结束,散会。

党支部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确定发展对象

会议记录模板

会议时间:××××年××月××日

会议地点:

主 持 人:党组织书记姓名

记 录 人:×××

参会人员:党小组长、居民小组长(职工代表或班组长)、条件成熟的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

会议议题: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确定发展对象

目前我支部共有××名入党积极分子,其中培养一年以上的入党积极分子××名。党(工)委给我支部的发展对象指导数为××人。根据相关程序,在确定发展对象前,要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

会议进行第一项: 由培养联系人逐人介绍拟确定为发展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情况。

培养人×××和×××介绍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情况:

主要优点:……

不足之处:……

培养人×××和×××介绍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情况:

主要优点:……

不足之处:……

培养人×××和×××介绍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情况:

主要优点:……

不足之处:……

培养人×××和×××介绍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情况:

主要优点:……

不足之处:……

培养人×××和×××介绍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情况:

主要优点:……

不足之处:……

(逐人记录,不得略过某人)

会议进行第二项:各党小组长汇报每个党小组的推荐情况。

×××党小组组长×××同志:本小组应到会××人,实到会××人。其中×××名党员认为入党积极分子×××同志符合发展对象条件、×××名党员认为入党积极分子×××同志符合发展对象条件。入党积极分子×××、×××……还需要进一步培养教育考察。因此,本小组拟推荐×××、×××同志为发展对象人选。

×××党小组组长×××同志:本小组应到会××人,实到会××人。其中×××名党员认为入党积极分子×××同志符合发展对象条件、×××名党员认为入党积极分子×××同志符合发展对象条件。入党积极分子×××、×××……还需要进一步培养教育考察。因此,本小组拟推荐×××、×××同志为发展对象人选。

×××党小组组长×××同志:本小组应到会××人,实到会××人。其中×××名党员认为入党积极分子×××同志符合发展对象条件、×××名党员认为入党积极分子×××同志符合发展对象条件。入党积极分子×××、×××……还需要进一步培养教育考察。因此,本小组拟推荐×××、×××同志为发展对象人选。

(每个党小组长的发言都要详细记录,尤其是确定发展对象人选的意见)

会议进行第三项:与会同志对各党小组推荐的发展对象人选进行充分讨论。

×××同志发表意见:……,……,……,……,……。

×××同志发表意见:……,……,……,……,……。

×××同志发表意见:……,……,……,……,……。

×××同志发表意见:……,……,……,……,……。

×××同志发表意见:……,……,……,……,……。

×××同志发表意见:……,……,……,……,……。

×××同志发表意见:……,……,……,……,……。

×××同志发表意见:……,……,……,……,……。

(详细记录,尤其是反对意见)

会议进行第四项:下面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有关规定,支委会召开会议研究确定发展对象,请各位原地等待,休息片刻。(党支部综合党小组长、培养联系人、居民小组长(职工代表或班组长)的意见,确定发展对象人选名单。)

经党支部研究讨论,同意确定 等 名同志为发展对象人选。

会后,党支部将发展对象人选的基本情况、听取各方面意见的情况、支委会或(支部大会)的讨论情况等一并报上级党委备案,并对发展对象进行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

(上有党总支或党委的,要将发展对象人选报党总支或党委进行审议后,再报上级党委备案)

讨论记录篇2

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记录,是非常重要的原始档案资料,具有执行依据、文件基础、日后查考和史料价值等作用。根据省委组织部苏组通59号文件精神,现就规范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记录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记录必须全面完整

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记录包括会议组织情况、会议内容和结尾三个部分。

1、会议组织情况。包括开会时间、地点、主持人、出席人、列席人、记录人等。人员要写清楚姓名、职务,缺席者应注明缺席原因。

2、会议内容。即会议记录的主体部分。包括会议议题,主持人讲话内容,汇报人姓名、职务及汇报内容,与会人员发言、讨论情况,决议事项等。

3、结尾。在会议内容后面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本次会议结束”字样。在本次会议记录右下方,由会议主持人、记录人签名。

二、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记录必须真实准确

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记录必须实事求是,真实准确地反映党委(党组)讨论干部任免会议的内容和过程。要尽可能记下发言者的原话,忠实于发言者的愿意,客观地记载会议情况。记录要表达准确,层次清楚,语句通顺,字迹工整,对没有听清楚或发言者表达不清楚的,不能主观推断,应找有关人员和发言者本人进行核实。

对组织(人事)部门向会议提交的有关材料的名称和主要内容,应记录清楚。对讨论对象的姓名、现任职务、拟任职务应准确记录。对讨论对象的考察情况、任免理由等,要择其主要内容记录。对会议讨论发言、讨论过程、形成的决议以及形成决议的表决情况等,必须详细、真实地记录。对有争议的问题、存在的分歧意见,也要作详细记录。

三、要指定专门记录人员和使用专用的会议记录本

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的会议,应确定专门人员负责记录。负责记录的人员要求思想政治素质好,组织纪律性强,熟悉干部工作,有做好会议记录的能力。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的记录人员要自觉履行职责,严格按照通知要求,一丝不苟地做好记录工作,并对会议记录的真实和完整承担责任。记录人员一经确定,不得随便更换或临时指定。

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记录,统一使用专用的会议记录本。专用会议记录本由县委组织部统一印制。自2003年4月起,各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必须使用统一的记录本。

四、妥善管理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记录

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记录,是党委(党组)研究干部任免情况的重要文字依据,必须妥善管理。会议结束后,可以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对会议记录进行整理,形成会议纪要,整理人、审核人要签名。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形成之后,任何人不得随便涂改、增删,更不能随意销毁。会议记录和形成的会议纪要应统一编码,及时归档。党委(党组)采用投票表决方式作出任免决定的,投票表决的原始资料也应一并存档备查。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记录,是干部人事工作的机密材料和重要档案,要专人保管,严格保密,任何无关人员和未经允许不得阅看。记录人员更换时,应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确保万无一失。

五、严格监督检查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记录情况

讨论记录篇3

一、重要决策事项必须有会议记录

重要决策事项主要包括:

(一)研究决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学习传达上级重要会议、决定、决议、文件和指示精神,并结合本部门(单位)实际,研究提出贯彻落实的方案、措施。

(二)研究本部门(单位)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全局性重要工作部署和工作要点。

(三)审定以党委(党组)名义上报的文件;审定以党委(党组)名义制发的关于重要工作部署、重要制度建设和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文件;审定以党委(党组)名义召开的重要会议的有关事项。

(四)研究决定本部门(单位)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方面的重要事项;讨论决定领导班子成员的分工及调整;研究本部门(单位)内设机构(包括直属单位)职能配置及调整方面的重要问题。

(五)研究决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重要问题;研究决定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范围内有关人员的录用、推荐、任免、调整、奖惩、返聘等重要事项;研究决定干部的培养、教育、管理和监督中的重要问题。

(六)审议规模较大的投资、工程项目等,金额较大的财务收支、物资管理及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

(七)研究决定纪律检查工作、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事项和重要问题。

(八)审定党委(党组)委员(成员)(以下简称委员)在特殊情况下对重要事项处理后需向党委(党组)报告的问题。

(九)其他需要党委(党组)研究决定的重要事项。

二、重要决策事项会议记录必须完整

会议记录包括标题、会议组织情况、会议内容、记录结尾四个部分。

(一)标题

标题,即会议记录的名称。例如,×××党委(党组)第×次会议记录、县委××部第×次部长办公会(部务会)会议记录。

(二)会议组织情况

1.会议时间。

2.会议地点。

3.主持人(姓名、职务)。

4.出席人(姓名、职务)。

5.列席人(姓名、职务)。

6.缺席人(姓名、职务、缺席理由)。

7.记录人(姓名、职务)。

(三)会议内容

1.会议议题:研究××重要决策事项。

2.主持人讲话内容。

3.汇报人姓名、职务及汇报内容(逐人汇报)。

4.发言人姓名、职务及发言、讨论内容。

5.决议事项(要逐条记录清楚)。

6.遗留问题(有什么遗留问题就记什么遗留问题,并逐条记清楚,没有的则不记)。

7.其它。如落实会议决议的部署和要求等。

(四)记录结尾

记录结尾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本次会议结束”字样。在本次会议记录右下方,由会议主持人、会议记录人分别签名。

三、重要决策事项会议记录必须真实

会议记录必须实事求是,忠实于发言者的原意,客观真实地记载会议情况,不得任意增删和改动。记录要有详有略,重要的内容和发言要详记,尽可能完整地记下发言者的原话。不重要的或与会议无关的,可以概括地记,或者不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辅以录音。如果没有录音设备或者不允许录音,可配备两个以上的记录人员同时记录,以便会后互相核对补正,从而保证记录的完整、准确。必须详实记录的内容为:

(一)会议开始时的定调性言论和结束前的总结性言论,休会和复会等会议进行情况。

(二)会议发言、讨论过程及形成的决议或议而未决的事项。

(三)有争议的问题、分歧意见、要害问题及有关人员的发言。

(四)形成决议、决定的表决情况及有异议、弃权等情况。

(五)研究干部问题时,讨论对象的姓名、现任职务、拟任职务。组织(人事)部门向会议提交讨论的有关材料的名称和主要内容。讨论对象的书面考察情况、拟任理由等,要择其主要内容记录。涉及有关领导干部应予回避的问题回避情况。

四、重要决策事项会议记录必须准确

会议记录必须表达准确,层次清楚,语句通顺,字迹清晰,不能产生曲解和疏漏,更不能支离破碎,言不及意,丧失依据作用。对会议内容、讨论发言情况及会议过程、决议等都要力求准确,特别是主要领导的发言,对关键问题、有争议问题的发言,更要准确记下原话。对没有听清楚或发言者表达不清楚的,不能凭主观想象任意推断,应找有关人员和发言者本人进行核实。

五、重要决策事项会议记录必须指定专门记录人员和使用专用的会议记录本

党委(党组)讨论决定重要决策事项,应确定专门人员负责记录。负责记录的人员要求思想政治素质好,组织纪律性强,有做好会议记录的能力。记录人员要对会议记录的真实和完整承担责任。记录人员一般不得随意更换或临时指定。

党委(党组)讨论决定重要决策事项,要使用专用的会议记录本,并要专人保管,严格保密。记录人员更换时,应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会议记录本要进行编码,不能涂改增删,更不能随意损毁。会议结束后,可以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对会议记录进行整理,形成会议纪要,整理人、审核人要签名,并及时归档。党委(党组)采用投票表决方式作出决定的,投票表决的原始资料也应一并存档备查。

六、严格监督检查党委(党组)重要决策事项记录情况

讨论记录篇4

一、为整合而整合

如今幼儿园的活动提倡整合,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便出现了许多冠以整合课、综合活动之称的“大杂烩”,他们或将几个游戏简单地叠加,或将几个领域内容简单地拼凑,幼儿在活动中一会儿唱、一会儿说、一会儿画、一会儿跳,表面看热闹非凡、动静结合,可每个环节都匆匆过场而已,一节课下来,幼儿能得到什么发展?

如大班整合活动“筷子游戏”中,幼儿在“赛马”曲中跳起了欢快的筷子舞、在观察实物筷子中了解了筷子的种类、在观看PPT的演示和教师的介绍中了解中国的筷子文化、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一步步玩着“筷子拼图形”、“筷子猜猜猜”、“筷子夹夹夹”的游戏,其中的“筷子夹夹夹”作为重点游戏展开,让幼儿在夹玩具的过程中学习等量代换,其中的难度不用说,就一个活动中这么“丰富”的形式而言就象是一个大拼盘,与课程提倡的整合理念大相径庭。

二、为讨论而讨论

活动中,教师意识到要给予每个幼儿充分讲述与交流的机会,于是讨论便成了很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常常是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几个幼儿立刻围成一团讨论声四起:几分钟后,老师一声指令,讨论又嘎然而止,至于幼儿的讨论是否有效、讨论是否充分、往往就忽略了。

如在大班语言活动“河马村长”试教活动中,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河马村长,你会安排小动物什么工作呢?请小朋友互相讨论一下。”在讨论环节出现了这么几种现象:一是不停地争论,小组里的幼儿达成不了一致意见,有还有的认为先安排刺猬的工作,在争执中讨论的时间结束了,而这一组幼儿却还未进入真正的讨论环节:二是一个小组里的几个女孩子比起了衣服上的装饰物,完全将讨论的任务置之度外;三是讨论后的交流环节中,被叫到的幼儿说出的还是个人意见,并不是小组讨论的综合意见。

究其原因,一是活动中教师采用的是自由分组的方法,就有可能某小组几个成员都缺乏讲述经验;二是没有明确的分工,有分工才能体现真正的合作,各小组缺少一个主持人来帮助确定小组成员的发言次序和调控。

三、为记录而记录

记录是科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能使孩子更关注探究的过程和事物的变化,有助于幼儿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助于同伴间的交流与分享,也有助于幼儿提升知识经验。可在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有许多教师不理解记录的价值所在,常常出现为记录而记录的现象。

现象之一是重复教师的记录。在中班科学活动“凉快的夏天”中,教师提出问题“这么熟的夏天,有什么办法能使我们变得凉快?”后,出示了一张记录表,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了洗澡、吃冷饮、吹电扇等多种方法;然后又要求每位我在自己的一张相同的记录表上记录下自己觉得可以使人变凉快的方法。教师的示范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幼儿在记录过程中不假思索地抄袭、重复着教师示范的记录表内容,完全失去了记录应有的作用。

现象之二是不知所措地记录。中班科学活动“切开后的水果”中,教师为每位幼儿提供了一张记录表,要求每位幼儿通过猜想,分别记录香蕉、猕猴桃或者苹果竖切和横切后的样子,由于幼儿对于水果切开后是什么样子完全没有经验,在记录中有的幼儿茫然地问:“画什么呀?怎么画呀?”有的幼儿就在记录纸上画了自己会画的水果,当我问及他们:“你为什么画这么多葡萄?”时,幼儿摇着头说不知道。类似于这样的记录真是浪费时间又浪费资源,对幼儿的发展毫无益处可言。

记录在幼儿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应科学运用记录,使记录能支持和促进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幼儿探究能力,让幼儿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四、为情境而创设

在教学活动中,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积极思维,教师常为幼儿创设可操作、可探索、可体验的学习情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中获得情感体验、接受知识、掌握技能。因此,教学情境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追求,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可在课课有情境、人人创情境的今天,我们却不得不为创设情境而深感担忧。因为有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一味追求表面的形式化,注重热热闹闹的场面而不考虑活动中幼儿实实在在的发展。

如在中班韵律活动“蚂蚁搬豆”中,教师为幼儿创设了游戏化的情境,布置了树林、栅栏、草地;还准备了用大纸箱做的大盒礼物、用抱枕代替的食物等道具。活动中,创设的游戏化情境本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良好形式,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情绪、优美的舞姿也应是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的极为有利的因素,可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却不如人意,乱成一团,他们完全丢开了音乐,在树林间穿梭、寻找着草地上的“宝贝”,教师一再提示不能去树林里玩,幼儿就“听话”地边学习动作边用眼神看着小树林;当教师问到:“蚂蚁发现了食物,怎么搬?”幼儿就急着到树林里、草地上去抢用抱枕做的仅有的几个“食物”中;丢弃了音乐与节奏、忘却了韵律动作,沉迷于“抢食物”,活动结束前,教师结合圣诞节神秘地拿出一大盒礼物,幼儿又是蜂拥而至,用期盼的眼光看着,当打开的礼物盒中飘出氢气球时,幼儿又进入了混乱状态“我也要,我也要”呼声不断,蜂拥而上……在幼儿的一片吵闹声中活动结束了。活动后,教师纳闷:为何自己精心设计的活动幼儿却不听指挥?只能感叹:这班孩子真是不听话,太调皮了。孰不知,这责任怎能怪幼儿呢?完全在于教师自己。活动中,幼儿始终没有进入学习状态,因为“食物”道具颜色鲜艳,太诱人了,而数量只是象征性地提供几个而已,幼儿能不抢吗?再看,这树林、栅栏、草地也是那么地逼真,在活动中仅作为一种背景衬托而已,反倒成了幼儿争抢到“食物”后躲藏的好去处,音乐活动变成了捉迷藏游戏。衬托式的场景、象征性的道具没能为孩子的学习服务,反而成了活动中的干扰物;大大的“礼物盒”让幼儿一直在不停地猜想,里面会是什么礼物呢?导致孩子注意力转向。一个活动中,孩子得到了什么发展,真令人担忧。

创设情境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更主要是让幼儿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情境只有在为教学服务的时候才能叫做好情境,不能为教学服务,一切花俏都是多余的。因此,教学情境要针对教学内容而创设,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创设情境不是追求表面的一种热闹,而应重视让幼儿在情境中获得体验,真正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才能提高教学活动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讨论记录篇5

一、选择的教材内容偏难

教育需要改革、创新,但改革并非全盘否定传统教材,传统教材中仍不乏优秀的内容。创新并不是一味追求标新立异,关键是要适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教学内容不在于新与旧,或者有无“看头”,重要的是适宜。适宜的标准是:不仅满足于“教”的需要,还要满足于“学”的需要。只有当“教”的内容与“学”的需要达到和谐统一,才能称为好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发展不同,对《纲要》精神的理解也不同,所以存在对教材内容的选择偏难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观摩活动,教师更是挖空心思找别人没上过的内容。比如有一次大班的科学探索观摩活动,教师选择探索《自由落体》的速度问题,提供了沙包、纸团、积塑、积木、毛线等物体让幼儿探索,幼儿同时拿两样物体举高后同时放下,观察哪种物体速度快先着地。因为这关系到物体的质量、重量、体积大小、阻力等问题,提供的材料品种既多又大小不一,落地距离短,幼儿自己操作自己观察又不方便,根本看不清什么物体先着地,教师硬是要求幼儿说出这些物体落地速度的顺序,幼儿只好乱猜,教师又很着急,整个活动只好由教师填鸭式地教给幼儿知识,幼儿仍然是一头雾水。分析一下原因,不难看出是活动内容的选择偏难,它满足于教师“标新立异”的需要,但它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是幼儿不能接受的,不能满足幼儿“学”的兴趣和需要。

二、提供的材料适宜性较差

科学探索活动应该提供足够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特别是小班需要人手一份操作的材料,但每样材料的数目不一定和班里幼儿的人数相等,但每个幼儿都应该有足够的、在探究物体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中起关键作用的材料。如在探索物体的沉浮时每个小组有一大盆水就可以了,幼儿合用一盆水可能会使不同的材料之间、不同幼儿之间有更多的相互作用。但沉浮的东西应该比较多,可以供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才能使每个幼儿有充分尝试的机会,达到经验的概括。而中大班幼儿可以2到3人一组合作探究,还可以培养幼儿合作协作的能力。但是提供材料时教师要注意选择安全、无毒、无害的材料。比如有一次大班的科学探索活动《好玩的镜子》,材料有平面镜、凸透镜、哈哈镜、火柴等,其中的一个环节是引导幼儿把火柴放在凸透镜下观察聚焦点火的过程,结果引发幼儿手指烫伤起泡的现象。

科学探究的材料除了一些必要的精密工具仪器外,更多的应该是身边易得的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为幼儿提供与水、沙、石、泥、面、颜料、纸、木、塑料、铁、布等材料相互作用与条件,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比如,在大班科学探索观摩活动《乌鸦喝水》中,教师为每位幼儿准备了四个小口径的烧杯,全班36位幼儿教师要准备144个小口径的烧杯,还要装水、分盘,还要准备其他材料,中间还需要六位教师帮忙――那么,平时上课能这样准备吗?谁可能天天来帮忙?这种观摩活动的可学性在那里?如果调整一下思路:活动前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参与收集、准备活动中使用的材料,活动中的小口径烧杯完全可以换成幼儿自带的小可乐瓶,幼儿可以自己找同伴协商、调整俩个相同的可乐瓶,或者2―3人一组合作探究:活动前教师指导幼儿自己制作刻度、自己装水,活动中指导幼儿自己换水(或倒出材料重新装水)。这样的科学教育不仅能使幼儿通过操作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经验,还能让幼儿学会勤俭、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更能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科学技术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到创造能使简单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真正地乐于探究、乐于学习、乐于创造。

三、讨论环节流于过场

讨论是科学探索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讨论可以增加更多交流的机会。讨论中可能会遇到意见分歧,需要一定的时间争论和辩解,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发现和重新认识同伴的长处,他们的观点会在相互的讨论、碰撞中构建新的知识经验,从而获得更多的新知识、新经验。同伴间的相互质疑可能会引出新的问题,从而激发进一步的探索。

在讨论前,教师要注意把能力强弱不同的幼儿搭配在一组。引导幼儿推选小组长,协助做好小组讨论的协调工作,并鼓励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同伴间的不同看法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能促进幼儿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想法,从而构建新观点、新策略。教师的作用是先观察各组是否进入讨论环节,然后参与到其中的一到两组的讨论中,主要是倾听幼儿的看法,鼓励幼儿轮流表达自己的想法、探究的过程和发现。

教师在设计讨论时间时还要注意根据所讨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把握好讨论的时间,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安排长一点的时间,反之则安排短一点的时间讨论,这样才能保证讨论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讨论的作用在于促进幼儿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作用。活动中,教师要给予每个幼儿充分讲述的机会,经常提出问题请幼儿讨论。如大班的科学探索观摩活动《斜坡上的滚动》中,教师请幼儿先讨论:“相同的汽车放在铺有木板、地毯、水泥板的斜坡上行走(长度、斜坡角度相同),哪一种速度很快?”,说完教师就转身去做幼儿操作材料的准备了。幼儿接到指令后立即围成一起讨论了起来。讨论用了8分钟,因为讨论时间过长,幼儿只用4分钟就没话说了,只好在一起吵闹嬉戏。听到教师请幼儿动手操作,幼儿的兴趣又未了。10分钟的动手操作后,教师又请幼儿讨论:“你是怎么操作的?发现了什么?”,讨论才刚开始,由于时间太短幼儿未展开讨论教师又要接着下一环节的验证操作活动。――第一次的讨论时间太长,第二次的讨论时间太短,讨论是否有效、讨论是否达到目的教师就忽略了。笔者认为两次的讨论教师都应该参与到其中的一到两组的讨论中,主要是倾听幼儿的看法,鼓励幼儿轮流表达自己的想法、探究的过程和发现。当讨论出现僵局时教师应适时介入,如:“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导幼儿关注到一致和不一致的观点,以引起幼儿更深入的思考和概括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经验。

四、实验记录流于形式

幼儿园的科学探索活动提倡让幼儿记录操作的过程和发现,因此,几乎所有的科学探索活动教师都会为幼儿提供纸和笔让幼儿记录。记录是科学探索活动的重要环节,能使幼儿更关注探索的过程和事物的变化,有助于幼儿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助于同伴间的交流和分享,也有助于幼儿提升知识经验。

可是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有的教师常常出现为记录而记录的现象。

具体表现之一是无效记录:如中班的科学探索《好玩的陀螺》,教师提供积塑、积木、玩具、塑料碗及制作陀螺的材料,其中的一个环节是引导幼儿记录陀螺转起来的次数。由于陀螺转起来时速度快、幼儿看不清楚,再加上幼儿数的速度也跟不上陀螺转的速度,结果只能是乱数、乱记。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引导幼儿操作、观察、记录什么东西能转起来?为什么会转?至于转的次数不是活动探究的重点。

具体表现之二是重复教师或同伴的记录:如中班的科学探索活动《什么东西会滚动》中,教师问幼儿:“生活中什么物体会滚动?”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大记录纸上画上皮球、车轮、游泳圈,还请两位幼儿上来补充画图,共画了十种物体,然后教师要求幼儿在小记录纸上画上自己认为会滚动的物体。――这有什么教育价值呢?教师和同伴的示范局限了幼儿的思维,90%的幼儿只是重复记录教师和同伴的答案,完全丧失了记录应有的价值。

讨论记录篇6

为加强和改进*县国家税务局党组的领导,提高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水平,充分发挥党组在国税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有关规定,特制定本会议制度。

1、会议人员

县局党组成员、人事教育科相关人员。党组会议由党组书记主持,书记不能参加会议时,可委托副书记或其他党组成员主持。因工作需要,可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参加党组扩大会议的人员,由党组书记确定。

2、会议时限

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遇有重大问题或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会议日期和会议议题由党组书记或主持工作的党组成员确定,会议议题确定前一般应征询党组成员的意见。会议议题和日期确定后,通常应提前1至2天通知党组成员及有关人员做好准备。

3、会议范围

(1)根据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执行中的重要问题做出决策;根据上级组织的决定、指示和重要会议精神,结合*实际,研究贯彻实施意见,制定近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2)研究解决在依法治税、征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加强组织收入工作的重要措施,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

(3)讨论决定加强本系统各级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的工作部署和重大事项;研究决定适应形势和任务需要的本系统干部队伍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廉政建设和基层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和工作部署。

(4)按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负责本系统干部的任免、推荐、配备调整、后备干部的确定,干部的考核、录用、奖惩、交流、职务升降、辞职辞退等事宜;按管理权限审核并按规定上报本系统的人员编制、年度增人计划、机构的设置与变更。

(5)讨论通过党组成员代表党组所作的重要讲话、报告以及党组的重要文件,审定向上级局党组的重要请示报告;指导局机关各部门、各分局重要工作的汇报,并就请示的事项做出决定。

(6)审批本系统经费、装备的管理及分配方案。通过招、投标方式,研究确定本级基建项目、大宗物品采购(单位价值2000元以上的);审批大额经费的开支(单笔费用发生额5000元以上的),以及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事项。

(7)其它需要提交党组集体讨论研究的重要事宜。

4、会议程序

(1)确定党组会议题。按照议事范围应当由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必须列入党组会议题;

(2)议题的主要提出者就议题作简要说明;

(3)党组成员就议题进行讨论,充分发表个人意见;

(4)主持人根据讨论情况进行归纳集中,提出决策意见;

(5)到会的党组成员进行表决。

5、相关要求

(1)党组会由人教科设专簿专人记录,并归档保管。对讨论中的各种意见和主要理由应当如实记录。讨论干部任免事项还应当如实记录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等主要程序的情况。每次党组会议记录须经会议主持人审阅签字。因故未参加会议的党组成员,会后应签阅会议记录,以便了解会议研究的内容及形成的决议。

(2)党组讨论决定重要事项,应当进行表决,党组会进行表决时,以赞成票超过应到会党组成员数的半数为通过。表决可根据讨论事项的不同内容,分别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或记名投票方式。会议决定多个事项,应逐项表决。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奖惩事项,应逐个表决,表决结果和表决方式应当记录在案。

讨论记录篇7

1.明确会议宗旨,突出中心。一次工作会议,涉及的问题很多。在写会议纪要时,必须抓住会议所集中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形成纪要的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同时,一次工作会议,在具体讨论中必然会产生几种不同意见,不能把这些意见都纳入会议纪要,而应根据会议的宗旨,分析综合各种意见,集中反映符合会议中心要求的多数人的一致意见,同时,也要注意吸收少数人正确的意见。对反映会议中心议题的正确意见,可采用“会议听取了”、“会议讨论了”、“会议研究了”、“会议认为”、“会议决定”、“会议指出”、“会议强调”等提法,加以集中概括、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来;对有分歧的意见,如属研讨性质的会议可写进会议纪要中去。

2.讲究用语,注意条理。要按照会议纪要的不同用途,恰当地使用不同的用语。上报的会议纪要,就应使用对上的语气,如“会议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会议考虑”等;下发的会议纪要,则可用“会议决定”、“会议要求”、“会议强调”、“会议号召”等。

同时要注意条理化、理论化。这是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的一个主要区别。会议记录一般要把每个人的发言尽量客观、详细地记录下来,而会议纪要则需要有一个对会议讨论意见的综合、分析、整理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条理化、理论化的过程。所谓条理化,就是要对会议讨论的意见,分类归纳,层次清晰;所谓理论化,就是要对会议讨论的意见,尽力给予理论上的概括,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当然条理化、理论化,并不是脱离会议实际,搞虚假的“粉饰”和“拔高”。

3.忠实于会议精神,做好记录。会议记录必然要依据会议的实际内容,不能随心所欲地增减或更改内容,不能添枝加叶。在写作当中,感到有的地方必须有所增减时,要经主要领导同意,必要时还应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

讨论记录篇8

关键词:档案记忆;社会记忆;真实性;客观性

Abstract: This paper surpassing the understanding on the authenticity and objectivity of single document in traditional historical textology , analyses all the anomalies of records’ authenticity and objectivity and thinks about the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cords and historical facts or social facts deeply in the position of society and integrity with the social memory theory. And then the article proposes to hold the authenticity and objectivity of archives memory in the environment where records are generated with the method of “field research on literature”.

Key words:Archives memory;Social memory; Authenticity;Objectivity

“要走出一条发现之旅,你并不需要新的风景,你只需要新的眼光。”——法国著名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

真实性与虚假性相对应,客观性与主观性相对应,两者各有所指,但又相互关联。一般而言,真实的记录也是客观的记录,没有客观则不会有真实,反之亦然。所以,档案学研究中,大多提档案的“真实性”,把档案的客观记录性作为一个前提条件。但从本文来看,我们需要有区别地注意这两个概念的分合。

对档案的真实性、客观性问题研究,是档案界一直关注的学术话题。然而,当我们从社会记忆的理论出发,将档案作为一种社会记忆形态来看待时,我们对档案的真实性、客观性会有不同的思考。这种思考不是要否定、瓦解档案的真实性、客观性,而是要超越传统考据学意义上对档案真实性、客观性的理解和解释。

1 档案学对档案真实性、客观性的认识

作为人类活动的“原始的历史记录”,档案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在此,两者有一致性,可合称为“客观真实性”)是档案价值的根基和灵魂,也附托了档案界的情感,档案学者们总是在不断地强调和探讨档案的客观真实性。在吴宝康先生主编的《档案学概论》中,就提出“从档案形成的过程及其结果来看,它是从当时当事直接使用的文件转化而来的,并非嗣后为使用而另行编制的,因此,它客观地记录了以往的历史情况,是令人信服的历史证据”;同时,《概论》也辩证地指出:“具体来说,就每份特定的文件或某部分案卷而言,档案所记载的信息内容有的是真实的,也有的是不真实的或不完全真实的。但即使是档案内容有虚假成分以至完全违背事实,它还是反映了档案形成者的认识水平、本来的意图或欺骗活动。就此而言,档案仍不失为其形成者活动的真实的历史记录。” [1]

在近年的档案学研究中,对档案客观真实性的探讨有所深化,但并未突破《概论》的表述。说其深化,是学者将档案的真实性分为两个层面来理解:即档案形成过程的真实性和档案内容的真实性,或者说,文本的真实性与记录内容的真实性。说其并未突破,因为就讨论的关注点看,仍停留于如何看待内容虚假或失实档案价值的讨论上,而这在《概论》中已有论断。

与报纸、杂志、书籍、文章等相比,档案在真实性、客观性上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因此,在科学研究中,特别是历史学研究中,历来受到高度的重视和赞许,视其为原始、真实、可靠、最重要的直接史料:“至少是最可靠的资料”(马克思语);“没有掺过水的史料”(沈兼士语);“应该把它放在研究历史的最高地位”(郑天庭语)……如此的表达,足以表明,社会对档案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认定,也是档案界引以为豪的精神资源。

在档案学研究中,对档案价值和意义的发掘,往往都以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客观性作为论述的逻辑起点和立论根基。我们经常采用这样的逻辑表述:因为档案是社会活动的原始的、真实的记录,它客观地记录了当时活动的原貌,所以,档案具有什么什么样的价值,能够干什么干什么。档案界也始终将档案工作视为“维护国家历史真实原貌的重要事业”,为了达到存真求实,我们还发明了一套考订档案文献真伪的方法——档案鉴辨学(或称“档案文献的辨伪”)。

综观档案学对档案真实性、客观性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基本认识:①一般而言,档案具有文本真实与内容真实的统一性;②档案中也存在内容虚假或失实的成分;③内容虚假或失实的档案也具有某些借鉴参考价值;④档案的真实性、客观性高于其他资料,也得到社会的承认;⑤维护历史面貌、存真求实是档案工作追求的目标。

2 档案记录真实性、客观性的种种“异象”

目前,档案学界对档案真实性、客观性的探讨还只是停留在对单份档案文本的考据上,是站在传统史料考据的立场上看档案是不是真实记录了历史事实。如果我们站在社会和整体立场上看档案记录了什么,以及如何理解档案中记录的历史事实与社会事实,我们将会有新的认识和思考。

上一篇:医学影像技术就业前景范文 下一篇:培训考核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