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教学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28 12:46:33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篇1

关键词:语文教学 讨论式教学 中职

讨论式教学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新时期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尤其是课改实施以来,小组讨论是最常见的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几乎每有公开课、观摩课,必有小组讨论。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个性化,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

我认为大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自我控制能力强,理解能力也相对强,语文教学完全适合讨论式教学;高中阶段的学生高考压力大,学校里所有课程都是为高考做准备,老师必须在最短时间里,把正确的知识和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往往没有时间开展讨论;中职生没有高考压力,课堂气氛轻松活泼,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这一点来说非常适合讨论式教学,但是中职学生的普遍特点是学生素质低,自我控制能力差,学生会借口讨论而唠起嗑来,教师如果掌握不好,会把一堂讨论课,变成散漫随意的自由课,所以也不适合把所有课文都采用讨论式教学,可以挑选一些典型的学生感兴趣的有点现实意义的课,作为讨论课教学,如在教材的每个单元安排一次讨论课,偶尔改变一下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也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二、如何准备讨论式教学

1.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是讨论式教学的纽带和核心,问题质量直接影响讨论的质量。好的问题能够启发高水平的思维;恰当的问题是教师运用讨论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工具;赋予创造性的问题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问题设计的最基本要求就是问题的明确性,一般一堂讨论课不应超过5个讨论题,另外讨论题的内容应以教学大纲要求为标准,落实教学目标中的知识技能和学科思想目标。问题的设计也要赋予创新性,与时展相结合,比如我在设计教改后中职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鲁迅《灯下漫笔》一文时,就要求学生讨论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大家各抒己见。

2.在上一次课结束前,就把要讨论的问题告诉学生,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以便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课上才能进行有准备的发言。

3.讨论式教学一般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小组规模过大会影响成员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使讨论质量下降,同时也给教师组织讨论带来很大困难。一般认为每个小组以5~8人为宜。以座位顺序分小组,便于集中讨论,也便于随时改变教学方式,每个小组选出核心成员,大家广泛发表意见。

4.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课堂讨论”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一些单调呆板的讨论形式大大削弱了“课堂讨论”应有的价值和效果,师生是互动的,教师的情绪很容易感染学生。如果学生不敢或不愿张口,讨论就难以展开。 所以,课堂讨论前,教师要进行一番动员,以自己饱满的热情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创造一种激情澎湃的讨论氛围,像辽宁北方电视台的《交锋》节目,大家都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争得面红耳赤,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还要引导学生轻松讨论,不要有负担,不要怕说得不对。

三、如何进行讨论式教学

1.讨论式教学进行过程中老师要做到三个不要:不要讲解。教师的讲解会给学生的自由讨论造成影响,容易引起学生先入为主,学生会自觉不自觉的按着老师的思路去考虑问题,从而影响讨论质量。不要模糊不清。不要在讨论刚开始时提出一些模糊不清的、非常概括的问题,如:你的想法是什么?有谁想反驳?谁先发言?等。不要有任何偏向。不要暗示一些能说善辩的学生发言,否则其他同学就会降低参加讨论的热情。讨论一开始,学生会进入到思考的状态,不可能一下子就出结果,这时候老师要保持沉默,看一看沉默能带给我们多少新的、明确的想法。沉默也是讨论课必要的组成部分。开始讨论时要给那些犹豫不决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也是讨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或意见,角色要轮流互换,让平时发言积极者和沉默寡言者均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讨论式教学如何维持,讨论最重要的一点是应当吸引尽可能多的人积极参与其中,教师的讲述应当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水平。一般认为参与讨论的核心支柱是掌握问题、倾听和回应的技巧。讨论需要有课堂随时提出的问题来支撑。这些问题有以下几种类型:要求讲出更多的证据的问题。如: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你的论点有哪些论据做支撑?有哪些观点支持你的看法?你在文中哪一段找到这样的观点?等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如你能换种说法吗?你能举个恰当的例子吗?你这样讲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下刚才的术语吗?把各个发言联系起来提出问题,如你所讲的内容与刚才那位同学所讲的有何联系?你的发言与某某同学是否一致?你能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吗?进行概括总结的问题,如这次讨论中的重要一两点是什么?关于这次讨论还有什么未做解答或存有疑虑的问题?如果下次我们想对此话题作更深刻的理解,那应当再谈些什么呢?哪几个词或哪句话能最好地概括我们今天的讨论?如果教师的问题问得精巧,每个学生都有了一些想法,又都有一些疑问,这时候他们将非常渴望把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说出来,有不吐不快的感觉,这时他们的眼睛里会闪现疑惑和探究的光芒。倾听。当别人发言时参与者要善于倾听,努力做到: 听出当前话的内涵而不是思考下边要讲什么;在支持或反对之前努力理解所讲的观点;对同意或反对的观点都同样认真的做好笔记。教师应该做到:向参与者提出一些问题以便扩大和加深讨论;关注发言者的自信心。回应。学生发言后,教师不应作为最后的或唯一的回应者,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保持沉默,等待其他学生的回应;二是让持反对意见的同学来回应,以便激励全组同学发表不同观点;三是提出一个直接相关的问题或话题。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多加肯定,表扬是重要的回应手段,但需要有新意、有实际内容。

3.小组讨论在相互尊重中进行,成员间要相互启发、相互肯定、相互鼓励,教师要对各小组的状况进行细致的观察,确保班级内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并且找到讨论状态欠佳的小组(包括整体水平比较薄弱的小组、水平极不均衡的小组等),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其中,尽量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是帮助学生组织起更好的讨论。

4.小组讨论重在激发学生思考,使所有参与者畅所欲言,鼓励提出不同见解,不同见解融合讨论,就能使不同想法互相碰撞,激发学生灵感,让风暴进入头脑,让头脑改变风暴的方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讨论课的完成

学生在小组讨论之后,会很迫切的想展示小组的成果,所以在讨论课上,将小组讨论的主旨向大家报告是必要的程序。报告方式决定学生的感受,学生会因报告方式的不同而产生迥然不同的想法,讨论课的最后是老师总结各小组意见,给出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也就是落实每一课的教学目标,讲明重点和难点。有争议的地方,可以有多个答案的,老师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抛砖引玉,学生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将来在社会实践中知道何者为佳。

参考文献:

[1]罗岩. 教育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刘志宏.教育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篇2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高中英语;运用研究

一、讨论式教学法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价值

具体来说,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实施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两条:1.民主性原则。在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师生之间应站在一个平等的位置,双方之间平等对待,对彼此存在的不同看法应给予尊重。教师在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时,不应依照自身的喜好兴趣而使得问题的公正性受到影响。在进行讨论时应对学生的自尊进行充分的保护,遇到问题时不立刻全盘否认学生。而学生之间也应积极做到求同存异,对同学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应毫不吝啬地给予其充分的支持,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向同一个目标前进。2.有效性原则。讨论式教学法的最终运用目的是充分实现教学的相应目标。教师在讨论法的运用过程中应注重所开展讨论活动的有效性,引导学生真正掌握好讨论的基本方法,并对讨论活动中的重难点进行直接的掌控,对讨论的进行度进行考量。与此同时,还应着重注意讨论环境氛围的创设,促使学生在讨论活动中得到必要的收获,由此将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加强。

讨论式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可以以角色扮演、头脑风暴、任务导向讨论等方法,提升英语课题教学的有效性。

二、讨论式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问题

1.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真正将高中英语学好,首先需要做的便是将英语的具体作用告知给学生,使其充分了解到学习英语的必要性。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各种标志、广告牌、宣传资料、重要文献等。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工具与外国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掌握更多的外文资料。另外,英语可以说是世界级的官方语言,因此熟练掌握英语对学生来说是绝对有必要的。如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最初是由一位来自美国的科学家研发而成,其内部存在的大量编程数据信息均由英文书写,包括计算机系统的构成,无论是内容还是格式方面也都是英文。想要做好计算机编程开发的工作,如果没有熟练掌握英语,那么绝对是举步维艰的,因此学好英语非常必要。

2.依照文本教材,选择讨论话题

英语学习的内容其实可以简单概括为四大块,即:听、说、读、写,而这四个方面的学习均能运用到讨论式教学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高中学校所使用的英语教材也进行了相应的创新。新课改之后的高中英语教材内容极为新颖,且富有较强的时代特性,加强了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而英语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形式也多为各种对话,较大程度上为学生在课堂之上进行角色分配讨论提供了帮助。高中英语新教材的编写目的主要也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对话中去,在大量的课堂讨论练习中得到进步,由此将自身的英语水平进一步提升。

当然,高中英语课堂讨论的范围也不能仅仅放在课文中所选取的文章上。在平常的课余时间,教师也应通过网络等现代化的方式,积极寻找一些与生活实际极为贴近的或是近期的热点话题。在进行讨论式学习时,由于话题与生活的极高贴近度,学生会有许多想说的话及独立的想法,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便能得到提高,在掌握必要高中英语知识内容的同时对于热点新闻话题的掌握熟悉度也得以提升。

3.增强讨论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科学运用

增强讨论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科学运用,主要是指增强讨论法在阅读教学中科学运用。阅读理解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占据了极大的份额,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也较大。因此,关注讨论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对文章理解与认知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该项教学工作中加强讨论法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运用讨论教学法时,可以将其设置为阅读前、后两个阶段,并设定好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讨论活动。在整个讨论活动进行过程中,也可利用一部分简短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及竞赛活动,由此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效果进行充分的了解。

科学合理地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将其效果进行充分发挥。高中英语是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高中学习活动及其今后的发展而言,均会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对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能够促进高中英语教学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讨论式 教学设计

在当前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大背景下,学生课堂主体意识得到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引领学生思维,随时在课堂中生成新的教学内容,建立起新型的语文课堂。新型 的课堂不再局限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和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关于引导学生产生思维火花。而讨论式课堂教学区别于传统的讲解法、提问法、自读法等常规的教学方法,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达到让更多学生迟可能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实现语文教学对学生语言交际的要求。通过课堂讨论,对于放松学生课堂的紧张感,缓解心理压力,让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锻炼学生的勇气和自信,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建立起教学的互动关系等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开展高中讨论式课堂教学的存在问题

新课程改革目标指出,要加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断激发学生互动交流热情,使得学生能运用合作方式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心得和看法,提出疑问,共同探讨问题,引导学生的认知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因此,语文讨论课堂无疑是一个极佳的选择。然而在现实中,部分教师对新课程人体屠宰场的理论理解不深,在讨论式课堂运用出现偏差,未从真实学生主体地位出发,更不能体现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方面内容,造成教学有形无实,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效果甚微,从而陷入教学困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学生参与性较低

当前在组织语文讨论课堂时,通常见到一些学生利用讨论课堂开小差,兴致勃勃地讨论一些与教学内容毫无相关的话题;也有的学生只是形式上参与,自始至终几乎没有发言,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在凑热闹;还有一些教师在讨论课堂教学过程中,偏爱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交流,以保证教学进度和控制教学时间,使得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从而忽视了多数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

(二)讨论时间不足

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里,教师总是安排丰富的教学内容,担心讨论占用大量教学时间,又生怕学生讨论结论不集中,对于组织讨论往往只是蜻蜓点水。更有的是当学生们讨论热烈时,教师会以“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讨论就到此为止”作为结束讨论的理由,使得自己原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得到推进,不再追究讨论环节的实际效果。

(三)形式主义突出

据笔者对高中语文讨论课堂调查发现,多数老师把课堂讨论设计为这样一个情境:

教师:“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大家展开讨论,时间为五分钟。”

学生们与前后桌同学低下头开始讨论,突然听到老师一声口令:

“停,讨论时间已到,请同学们停止发言”。同学们马上端正坐好,认真倾听老师讲解。

教师:“这个问题体现……”

这样的讨论式课堂设计只是一种空洞、僵化的形式主义,连最基本的讨论同伴、讨论主题,讨论结果展示等等内容都没有,更无法发展讨论式课堂教学的功效,过份重视形式,游离讨论的本意,致使学生头脑混乱,效果适得其反。

二、语文课堂讨论式教学法的设计与实施

(一)根据内容设计问题的种类

当一堂课被确实是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时,讨论的中心问题便成了课堂设计的重点。讨论问题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笔者在实践中,最常用的有假设式问题、任务式问题以及争议式问题三种。

假设式问题的课堂讨论设计应当给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以解决学生在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为主要的学习任务。如《哦,香雪》课文教学中,笔者设计讨论问题为“假如你是文章中的主人翁香雪,在那个年代,你会拿一篮子的鸡蛋去换取一支铅笔盒么?”这样启发学生对香雪行为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引导学生理解铅笔盒的象征意义。

任务式问题的课堂讨论设计是把一些信息量大的课文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方式找出课文有效信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在讨论中对文章进行了整体分析,从而实现合作学习的自主学习效果。

争议式问题的课堂设计是要求老师灵活把握课堂热烈讨论或者随即生成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意见激烈、尖锐,引发学生辩论,从而在辩论中开阔视野,发展思维,不断涌现创新点,在实践中孕育出真知。如笔者在《雷雨》讨论课中,设置“谁才是小说的主人公?”引发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他们争论焦点在于周朴园、鲁侍萍、鲁四凤或周萍到底谁是文章主人公?这样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在争论中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提高思辨能力,还能促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二)把握好问题设计原则

讨论题是否设计得适合是直接决定着讨论的成败。通常讨论式课堂问题设计要体现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基本原则。但在实践中,还要注意五个方面,第一,讨论题要与教学的重点难点相关,讨论的问题设计成解读本文的关键,或者是文章的矛盾焦点所在,或者是文章精巧之处,或者是人物性格特定环境,或者是理解作者情况的核心语句等等,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中的“风雪”特定环境讨论;《荷塘月色》中“这几天我心理颇不宁静。”关键句子的讨论等等,使得讨论能有效地进行;第二,提高讨论题的吸引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设计讨论问题时,要基于学生生活中真实问题,试图将问题与学生经验联系起来,引起学生对问题研究的兴趣;第三,讨论问题难度要设计适中,太难学生难以胜任,讨论无法开展,太易会流于形式,难以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形成讨论题的梯度,通过讨论,逐渐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模糊问题清晰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问题;第五,设计问题要力求做到精炼,问句不能太过长,使得学生能快速了解讨论的目标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三)掌握好合理的讨论时间

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对整个教学时间作出计划,进行调控,以确保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讨论式教学作为整个教学环节之一,必须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考虑,安排好合理的讨论时间。如果整堂课的设计都是采用讨论式教学,容易告成目标分散,讨论多个问题还会让学生身心产生疲劳感,不利用学生的进步。从笔者实践经验来看,以一节课40分钟为例,讨论问题应当设置3个质量较好的问题最为合适,而且越是高年级的学生问题就越少越好,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另外,讨论时间还要结合讨论题的难度,如对于值得推进的问题,整个讨论过程就要以10分钟为基准进行上下浮动;对于一些讨论只是作为课堂提问的辅助手段的,讨论时间安排在3分钟以内为宜;如整节课均设计为讨论式教学,讨论时间安排更长,而且是采用讨论和交流讨论结果为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在讨论过程中,确保足够的讨论时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整个讨论过程,不断深入去探讨问题,实现学生彼此间进行思想交流。

总之,教师在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时,要牢牢遵循从教学内容参照教学方法这一基本原则,切忌形式主义。语文讨论式课堂设计、运用适当,可以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培养学生质疑精神,锻炼学生思辨能力,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我们不妨大胆地把课堂上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知识的殿堂里可以自由自在地畅所欲言,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夏明华. 关于改革初中语文考试的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7年6期

[2]刘建良. 和谐语文课堂的心理环境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3]张海松.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的得与失[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4期

[4]赵育亮. 例谈文学作品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9年2期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篇4

关键词:电气传动控制技术;教学法;讨论式教学;专题教学

《电气传动控制技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难度较大的主干课程,主要讲授交、直流电机的调速原理、系统分析方法及其控制等内容。它既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一门把理论基础和工具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去的典范课程[1]。高校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法有讲授法、讨论法和自学指导法,为了使学员更多的参与课堂,体现学员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组将讨论式教学法引入该课程教学。本文根据讨论式教学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教学内容和讨论组织两个方面入手,结合课程特点,提出了以专题为单元整理内容,然后将自学和讨论有机结合开展的讨论式教学。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特点

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员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讨论式教学法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时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讨论的目的在于启发学员独立思考、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让每个学员参与其中,调动其积极性。

二、讨论式教学在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为了充分提高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组开展了讨论式教学法。1.缺乏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讨论题目。讨论式教学法与讲授法中的启发式设问是有明显区别的。根据提前制定好的讨论问题,教员负责组织和引导,讨论过程主要依靠学员参与。但是在实际讨论过程中,学员对讨论问题的理解不够,而且讨论结论也是在教员的引导下得出,并没有提出见解达到讨论教学的目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学员对讨论问题的理解和准备不够,没有做好课前预习。2.学员讨论的参与度不够。根据讨论安排,学员分成3—4组进行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后集中进行交流。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集中交流时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需要在教员的引导下形成统一的结论。究其原因,学员不是不想讨论,而是不懂得如何讨论,这与教员的引导和组织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现有的课程考核还是采用期末笔试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未把平时讨论列入考核成绩,也会大大影响学员参与的积极性。综上所述,针对讨论式教学法应用中的具体问题,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三、讨论式教学法在“电气传动控制技术”课程中的创新研究

1.教学内容的专题化研究。传统的教学内容讲授思路在前期灌输了大量、复杂的理论知识,学员一时体会不到其应用性,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因此,课题组首先根据课程特点,将教学内容整理成若干个专题,即以专题为单元开展教学,专题的划分体现了典型性、系统性和实用性[2]。根据“电气传动控制”课程的总体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专题进行讲授:(1)直流电动机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控制系统;(2)异步电动机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系统;(3)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4)无刷直流电动机调速控制系统。上述四个专题的选取基本涵盖了现代电气传动领域里的常用驱动电机、控制策略、调节器设计方法、建模方法、PWM控制方法和系统实现方法。满足了所提出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要求。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个专题后,以“异步电动机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系统”专题为例,通过对授课内容的梳理,从一个系统的认识规律角度,按照构成及原理、模型、控制、实现的顺序,确定为以下四个知识点:(1)矢量控制的思想,并引出坐标变换的概念;(2)建立异步电机在同步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3)根据数学模型得到电机控制规律,继而得到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4)结合实际应用,讲解矢量控制系统的关键实现技术和优缺点。

2.自学与讨论内容的有机结合。讨论式教学要求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进行课堂讨论、辩论。因此,包括课前自学和课堂讨论两个部分。探讨教学法的宗旨是强调发挥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重视学员掌握知识的效果外,还特别重视发展学员的智力,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在“异步电动机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系统”专题教学中,每次课的自学和讨论内容组织如表1所示。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生动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并不是局限在课程中的难点、重点为核心,而是从学科出发遴选若干热点着力加以讨论。在课堂讨论时,要调动全班学员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教员要引导学员对讨论过程和结果进行整理。对讨论中出现的各种意见去粗取精,提炼升华,形成全体学员的共同认识。

3.改革考试方法。将传统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告诉学员,考试模式是按照教材进行标准化命题,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不过是走走过场,最后还是得回到具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上来,学员在讨论课上费心思再多、课下投入精力再大也不能在课程成绩上有所体现,会极大削弱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所以,实施讨论式教学法必须大胆改革讨论式教学课程的考试模式[3]。“电气传动控制技术”作为以讨论式教学法为主的课程,选择了组合灵活的考试模式。首先,在考试命题时设计了开放式的题目,重在考核学员对本学科、课程的独立思考,并提出独立见解。其次,把课堂讨论作为考核内容,其占课程总成绩的10%,具体分数根据学员的预习情况和讨论表现给出。

四、结语

针对讨论式教学法在“电气传动控制技术”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首先,将教学内容整理成若干个专题,即以专题为单元开展教学。在每个专题教学过程中,选择典型性并有广泛应用价值的题目组织开展1—2次讨论式教学实践。其次,在组织讨论教学的过程中,将自学和讨论环节相结合,并围绕本专题的中心问题,有组织地开展课堂讨论,并将讨论纳入考试成绩。实践表明,改进后的讨论式教学法提高了学员的课堂参与性,增强了教学趣味,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都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作者:魏永清 杨锋 单位:海军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阮毅,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魏永清.专题式“电气传动控制”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06):75-76.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篇5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恰当设疑;阅读解疑;学生释疑;教师答疑;深思省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2-0037-02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普通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和新闻、文秘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主干课。这门课程以“五四”以来的我国的文学史和作家的作品为教学内容,其中贯穿了该时期我国文艺思潮的发展和论争等内容。通过对这一时期我国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的学习和了解,可以还原该时期文学存在的图景,可以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深刻的人文思想、丰富的想象能力、敏锐的审美感悟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上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方法时,“探究”是目的,“讨论”是方法。所以,若缺乏“探究”精神,“讨论”就可能只是聊天。

一、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实施

1.恰当质疑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在讲授某一文学史或作品前给学生布置供他们思考的习题,以让学生能带着问题去阅读相关资料。针对某一文学现象或某一部文学作品,教师只能根据教学大纲选择一到两个适合学生的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不能像采用讲授法那样面面俱到。这是因为,问题多了,学生的精力会分散,会抓不住重点,最后实质问题会得不到解决。比如在讲授经典戏剧《雷雨》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谁是《雷雨》的主人公?这看起来只是一道题,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对《雷雨》中的人物进行认真的分析,同时其中还必然兼有对于《雷雨》主题的分析。再如在讲授《游园惊梦》时,我也给学生布置了一道题:《游园惊梦》中的意识流的手法是如何体现的?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懂《游园惊梦》的内容,然后才能知道其中的对意识流的写作手法的运用。这个过程看似简单,看似只需教师在下课前用几分钟时间用多媒体课件对问题加以展示即可,实则体现了教师对于这个问题的十分成熟的理解,教师抛出的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游园惊梦》授课中的重点和难点。

2.阅读解疑

阅读解疑由阅读文本、随机讨论和最后形成文字材料等环节组成。认真阅读文本是学生参与讨论的前提,只这一个环节就实现了对于以往的讲授法的质的超越。讲授法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运用讲授法,学生只要记好笔记并在考前对之加以背诵就能拿到高分,看不看文本都无关紧要。这自然激不起学生看书的兴趣。相反,使用探究与讨论式的教学法,讨论时每个学生都要或都可以展示自己的观点,会让学生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由此阅读作品也自然就成了他们必须完成的一项学习任务。因为教师要的答案并不是文学史教材已经归纳好的,所以即使学生能认真阅读作品,他们也未必能得出自己非常确定的结论。此时,随机讨论便自然是学生的一种需要了。有时候,针对某个重点问题学生们会展开热烈的争论,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争论本身就是一个或肯定、或质疑、或反驳的过程,这对促进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和理解是十分有益的。通过讨论或争论,学生们思考成熟了,观点明确了,就可以动笔形成文字材料,就可以用这种材料在课堂上发言。

3.学生释疑

学生释疑即学生在课堂上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实施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时,这个环节经常会冷场,原因是大多数学生由于准备不充分而不愿发言。这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以鼓励,尤其是要设法让没有准备发言的学生勇敢地站起来说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与当同时,教师也一定要做好“无人喝彩”的准备,即真的“干启不发”的状况出现时,自己也不能急躁,不能放弃,要一边讲授相关内容,一边鼓励学生发言。在通常情况下,冷场是不会持续很久的,只要教师能循循善诱,僵局总是会被打破的。教师还应该具备在现场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讲评或总结的能力,对于正确的观点要加以肯定,并提示其他同学予以记录;对于错误的、有分歧观点,则应组织学生进一步展开讨论。在此环节中,如果学生能积极踊跃地发言,教师一定要对之加以引导,即引导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沿着正确的思路由浅入深地予以探讨,不能四面出击,否则会劳而无功。比如在讲授《锻炼锻炼》时,我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如何看待杨小四?”学生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根据杨小四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进行分析,吃不饱时的狡猾、小腿疼时的蛮横和支书的“和事佬”作风等都只能作为论证杨小四性格的佐证材料,不能突出加以强调。

4.教师答疑

教师答疑就是教师要针对学生释疑过程中的错误加以纠正或解释,其中也包括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也包括教师对问题的必要的画龙点睛。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要想给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在学生解读文本之前,教师必须深入细致地钻研文本,然后形成自己的认识,同时教师还要设想学生对问题的可能产生的看法,还要设想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只有经过这种较充分的准备,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应付自如,才能对学生予以正确的引导。例如在讲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时,学生一般不能从一开始就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学生会认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诗句表达了海子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此时,教师若提示学生再看一看海子的生平,再进一步了解他仅25年的生命历程,同时也说明此诗的创作时间是海子自杀前的两个月,那么学生的思想感情就会受到触动,就会对该诗中的一些字眼再进行玩味,比如进一步玩味“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之后,再经过讨论,再加上教师给出的一个参考性的结论,即本诗是海子自杀前的宣言,是海子伤心的绝笔。如此之后,就会给学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5.深思省疑

深思省疑就是要求学生在课下对问题再作进一步的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只是昙花一现,要想使学生对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还必须有课下的理解、消化和吸收。为此,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的发言或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进一步进行研究。如果是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就要及时形成论文,以供大家共同赏阅;如果是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则更要及时地将它记录下来,以供进一步探讨。这个“省疑”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每一次思考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他的下一次思考的开始,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学习的环节。“省疑”过程是学生论文形成的过程。有了这个收束的过程,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才真正能以“讨论”达到“探究”的目的。

二、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的长处

首先,探究与讨论式教学符合人本思想,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性质也是契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是真正的“人的文学”,它实践着“五四”精神,即“人本思想”。“‘五四’文学革命是一次地地道道的革命,它不仅画出了旧文学与新文学的明确分界,还初步确立了作为新文学主体的‘新人’的本体精神。换句话说,现代意义上的‘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构成了‘五四’文学革命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主要贡献”[2]。因此,学习这样一门课程我们自然要培养学生的人本精神,要使学生树立起自己的作为主人翁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探索人生的真谛。只有将这种“五四”精神体现在中国现当文学的讲授中,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本学科的学科内涵。探究与讨论式教学能给每一个想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运用这种展示,他们会亲手绘制出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的地图。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视学生为课堂的核心,尊重学生的意愿,首先重视为学生创设一种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以让学生能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在这种环境里,学生不会产生危机感,不会惧怕受到批评。其次,在这种环境里,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会使他们敢于探索,乐于找到论据来充实自己的看法,敢于坚持自己的看法。这也会让学生逐步学会有效的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最后,坚持不懈地采用探究与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独自阅读和思考,然后将自己的所得表达出来,会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会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讨论法通过引发问题激荡人的思维,把潜藏在人的意识深处的才能激发出来,把每一个人都视为是新思想和新知识的创造者,会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展现自我、表达自我、开发自我,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把握自己的思想,主动地发展自己”[3]。

第三,学生将自己思考成熟的看法形成论文,有助于学生的就业。俗语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写出论文也就是“收口”。没有最后这个”收口”的过程,他们以前的思考和所得很快就会被遗忘的;相反,如果收好了这个“口”,则会获益无穷。实践证明,写作过专业论文的学生,他们在写作毕业论文时就会知道如何构思、如何组织语言、如何围绕中心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能力在答考研试卷时会让导师另眼相看。就因为有这一条,所以我院每年都有优秀的学生考取了名牌大学的研究生。

三、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其一,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会使得课堂的涵盖量变得较小,一般只能讨论一个到两个问题。但这个缺憾比较容易解决,解决的办法就是教师可将探究与讨论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结合起来。

其二,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容易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善于表达、基础较好的学生会从中尝到甜头;不愿认真准备的学生,则往往会在课堂上被边缘化。这是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时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也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

其三,目前学生课业压力较大,有效阅读时间有限,所以就导致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容易流于表面。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是需要给学生以较多的时间的,但目前文学院学生每周都要上30多个学时的课。披星戴月地上课使学生甚感疲劳,经常抱怨没有时间看书,所以课堂讨论就往往没有深度,没有内容。每当这个时候,教师便有些进退两难:终止讨论,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任由没有实质内容的讨论讨论下去,又怕耽误时间。这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较为棘手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金学,张宝歌. 构建探究讨论式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J]. 中国高等教育,2011(23).

[2]陈伯海. 自传统至现代(下)——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变迁 论[J]. 社会科学战线,1996 (5).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篇6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看到初中语文课堂热闹很多,形式丰富多彩,其中讨论式教学用得最多。的确,课堂讨论有助于学生的认知、个性和社会发展,如获得知识和高级思维技能,塑造勤奋、探究等良好性格,养成互帮互助等亲社会行为。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真正有效的讨论却很少,课堂讨论的运用出现了"热热闹闹开始,冷冷清清收场"这一奇怪现象。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讨论,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互助学习,取长补短,弥补独立学习的不足,这是语文教学中值得反思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讨论式教学法的含义

讨论式教学法是经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并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 交流,互相启发探讨,以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教 学模式。

讨论式教学法古已有之。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经常与学生展开讨论,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传授有关知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用问题性对话贯穿教学始终。此外,长期以来在 我国初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由教师提出问题,并通过师生对话,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结论的谈话法,也属于讨论式教学法。特别是在提倡素质的今天,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讨论式更是频繁地出现在合作教学、分层教学以及问题教学等各种教学形式的课堂,使得讨论式这种共同参与、给予主体更多机会的教学法有了用武之地。

2.初中语文讨论式教学的困惑

2.1 传统的教学观念一时难以转变。我们初次运用讨论式教学时,让我非常意外的是:课堂特别清静,生与生间根本不愿讨论,他们自己看自己的书,自己思考自己的问题,害怕讲错,很难实现生与生间的交流。

2.2 生与生讨论时流于形式。刚开始让他们讨论时,他们虽从师之命,小声地讨论,但只是简单地交换各自的答案,更有甚者,只是利用机会在讨论一些与课堂无关的题外话。

2.3 在师与生交流阶段,学生回答问题不太情愿,不太主动。

2.4 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有的学生把话题扯得太远,课堂气氛虽然热闹起来了,但教师不太好控制局面。

3.初中语文讨论式教学的策略

3.1 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重点,新课标在《教学目的》中增写了"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内容和要求》里增加了"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增写了"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志也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可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是十分迫切的。讨论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法来说,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讨论法的前提就是允许不同意见,允许多角度思考问题,其中包括允许奇思妙想,甚至是奇谈怪论。所以,运用讨论法,教师就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传统的甚至是陈旧的观点的束缚,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学会用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进而做到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因此讨论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2 培养合作意识。优化合作氛围教师适当调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就是要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获得一种尊重与快乐的感受,在自主思考、互动交流的基础上充分享受合作成果。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学习竞争来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合作、互动中自觉、高效地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责任感,是小组合作讨论的关键。因此在小组活动之前,我们要学生具备以下理念:每个学生都是小组的一员、都很重要、都能为小组出力、都有责任保障其他组员完成学习任务,只有所有成员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才算完成任务,激励小组成员的集体参与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将评价的重心放在激励小组集体上,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让更多的小组展示其集体的观点和集体的成果,及时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小组成果,使每个小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认可,体会合作的快乐,提高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随时都会有意外问题发生,如果得不到教师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教师必须对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仔细的观察和介入,给学生解疑释惑,及时给于他们有效的点拨和引导。对一些不愿意参加小组活动,缺席小组讨论的同学,应该有耐心和爱心,使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然后慢慢引导他们融入小组学习。对一些浑水摸鱼,爱开小差的同学,应及时纠正并耐心教育,以保证讨论顺利进行。

3.3 精心设计论点。"讨论点"既通常指讨论的问题。研究中教师们普遍认为准确地确定讨论点是讨论式教学的难点,因为讨论点的确立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质量。经过实践,我们认为讨论点确立的依据的共性主要是:第一,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知识,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是依据之一,其难度略高于全班平均水平;第二,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往往是值得讨论的,任何一节课起码有重点内容,重点、难点问题讨论清楚了,其他问题是也就迎刃而解了;第三,问题的关键处就是讨论点,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有些"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第四,讨论点还可以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处,不同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可能不同,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方法也可能不同,若能把典型的方法进行讨论,学生则会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第五,易混易错处也是最好的讨论点,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有些知识尽管反复强调,但是学生在理解或运用时仍然免不了会出错,对于这些知识,如果组织讨论,则可减少或避免出错。讨论点确立的方式;一是教师课前确立;二是课上根据学生临时的闪光点或出错处确立。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篇7

关键词:饲料加工学;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148-02

《饲料加工学》是实现现代动物营养学和管理学的知识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应用管理交叉学科。《饲料加工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饲料原料的加工技术、饲料加工工艺流程及各生产单元的控制、饲料产品质量的控制与评定技术、饲料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饲料厂、饲料污染及控制等。饲料加工学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用系统整体的思想方法实现符合饲料质量与安全规定的饲料产品生产及其控制与管理方法。通过学习饲料加工学课程要求学生学会综合分析和解决饲料加工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饲料生产与管理、销售、畜禽养殖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饲料加工学》课程总学时52,其中30学时是理论课、22学时是实验课。由于该课程理论课部分内容较多,教学内容不能够在此时间内靠讲课的形式全部传授给学生。为了短时间内达到教学目的,巩固自己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解决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而影响学习效果这一问题,本课程除了采用结合生产的多媒体教学以外,还采取了讲课为主,讨论为辅的讲课方式。

一、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适应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参与性、实践性、协作性的优势。它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问题;增强学生对含糊或复杂事情的关心和宽容度、有助于学生承认和研究他们的假设;鼓励学生学会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有助于学生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都关心所谈的话题;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有助于学生了解民主讨论的过程和特点;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变得心胸博大,并更容易理解他人;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能够导致思想转变。

二、《饲料加工学》课程教学中采取的具体方法

1.教师讲课。采用讲课为主的方法,教师讲课时间占理论课课时的65%。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靠语言来表述饲料加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安装及维修等内容,教者吃力,听者乏味。讲课时采用多媒体技术,近三年笔者每年讲课前到乌鲁木齐周围的饲料公司,了解该公司最新技术及饲料加工过程并一一拍照及录像,回来后结合课程内容完善课程PPT的制作;结合生产时间上遇到的一些问题讲述该课程主要知识点;饲料加工生产工艺及各个环节按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扩展课时容量,缩短了板书时间,改变了课程乏味状态,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

2.课堂讨论。本课程还采用了讨论式教学,课堂讨论时间占理论课课时的35%。进行课堂讨论前根据每个班的人数进行学生的分组;讨论的问题选择和设计成为决定讨论式教学法运用好与坏、成与败的关键一环。所以笔者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目前我国饲料加工行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学生能收集到的资料来源出讨论题目、安排讨论事项和要求;进行讨论时邀请教学秘书和该学科的青年教师。

三、讨论式教学中采取的手段

1.分组及分配讨论题。为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撰写以及课堂报告的顺利进行,根据班级学生数一个班或合班的学生分为10个组,每组组员自由组合,均包括男女学生;每组组设一名组长。根据教学内容及大纲安排出10个不同的讨论题目,其中的2题目报告前两周分给每2个小组。

2.说明讨论规则。为了保证讨论课有序进行,在讨论前明确讨论规则是必须的,也是重要的。并提出准备的要求,如:查阅20篇以上与讨论题目有关的参考文献,整理文献后制作课件,对课件质量的要求,讲解时间控制在20~25分钟,讨论时间为20~25分钟等。

3.按题目准备报告内容。每个小组拿到讨论题后,结合教材并通过查到的有关文献,准备讲稿,要求讲稿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阅读掌握了相关资料后,初步写出自己对讨论内容的观点,最后根据每个人所写下来的内容,该组学员一起制作课件。

4.课堂讨论。进行讨论时邀请教学秘书和教改课程的年轻教师学参加讨论课。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讲解,小组内其他同学可以作补充或者根据准备的内容所有组员进行分段阐述讨论题。讲解结束后进行全班讨论,组长或最后一个讲完的组员主持讨论。对于该组组员讲述内容下面的学生提出问题,组员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答题结束后全班同学对这个问题进行进一步讨论。

5.总结。总结评价是应用讨论式教学法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根据组员的课件制作质量、查阅文献数量、表达清晰度、讲解语速及对提出的问题回答情况等方面进行总结并给每个组员打分,该成绩占考试成绩的20%。总结评价时采取了鼓励为主的方法。

6.学生考核成绩的计算。考试成绩=实验成绩20%+考勤10%+讨论课成绩20%+课程论文成绩50%。

四、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

课堂中采用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时,学生参与性强,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每次用两学时进行两个题目的讨论,讨论过程中本人鼓励学生针对讨论内容进行交流,尽量每个人参与其中。讨论式教学法和传统的讲授法相比,具有自身不可取代的优势,正是这种优势使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在实现教学目的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在有目的地查找资料、整理资料、查阅资料、研究资料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减少对教师、教材的依赖性,增强其独立意识,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

2.提高协作能力。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互相交流与合作、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和补充养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能力,增强自信心,充实理论知识。

3.提高表达能力。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本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讲一句都可以,只要参与讨论过程提出的问题及补充内容合理就给讨论课成绩,而吸引全班学生,活跃了课堂气氛。进行讨论时学生的参与数量比预期的还要多,积极性也高,讲述和讨论的内容比较新,提出的问题中结合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较多,通过课堂讲解及回答问题,相互讨论、纠正错误,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4.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通过讨论式教学法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搜集资料、制作课件、讲解、课堂讨论中真正体验到《饲料加工学》课程所涵盖知识的重要性及使用性,配合饲料加工的每个环节与饲料质量的关系及各环节的注意事项,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讨论问题能力及该课程的兴趣。

5.扩大教师的知识面。讨论式教学过程中,也能够使教师获得可学习的机会,而且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目前我国饲料加工行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出一些讨论题目,所以教师出题目之前通过查阅文献、收集大量的资料、整理资料、熟悉资料、研究资料要了解当前饲料行业情况、存在的问题,影响饲料质量的因素、饲料质量问题引起的畜产品质量及环境污染问题等内容;进行讨论时通过组织讨论,根据讨论的情况正确引导学生进入正题,组员回答完问题后,答案不全的可以适当补充,做课堂评价等有利于教师提高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饲料加工学》课程中采用讲课为主、讨论为辅的讲课方式后,使学生从被动地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讨论课师生、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相互启发,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协作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信心,改善教学方法,从而有利于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师教学水平和知识结构的提高也起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于立娜,李德显.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关键――思考“讨论问题”的特点[J].现代教育科学,2013,(1):110-111.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02.

[3]布鲁克菲尔德,普瑞斯基尔.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M].罗静,褚保堂,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5-26.

[4]张昌吉.《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科技信息,2014,(13):30,31.

[5]柳伟.论讨论式教学法的若干问题[J].长春大学学报,2014,24(2):274-277.

[6]许庆方,董宽虎.Seminar教学方法在草产品加工学教学中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9,(06):56-58.

[7]刘会娟,曲强,刘素杰.动物营养与饲料多媒体网络课程的研究、开发与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03):114-115.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篇8

关键词 “公共政策分析” 小组讨论 案例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47

Application Study on Group Discussion in the

Teaching of Public Policy Analysis

LI Shixiang[1], ZENG Xu[1], MA Haiyan[2]

([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4;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As an interactive, guiding and initiative teaching method, group discussion can cultivate students' divergent think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This teaching method can guide students to study independently as well as improve their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problem research ability. Meanwhile it also reflects the importance of the diversity teaching method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tent, design and effect of group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 in the Public management courses and discusses its concrete operation proces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case analysi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s?of Public Policy Analysis.

Key words "Public Policy Analysis"; group discussion; case teaching; teaching mode

0 引言

“公共政策分析”是公共管理学科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其主要任务在于对政策系统中的政策过程诸环节及其系统内外诸要素进行因果分析或相关分析,从而改进政策系统和提高政策质量。①它也是一门新兴学科,强调问题意识和辩证思维,是行政管理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本技能。为适应社会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②“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必须突出学生对公共问题感知的灵敏性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是一种互动式、引导式和主动性强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将小组讨论引入到“公共政策分析”的课程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公共议题选择、分组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分享、课堂效果评价以及知识延伸等教学环节的设计,实现学生从学科基础课程向专业基础技能的学习方法迁移,力求增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技能,形成教与学有机统一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③同时,学生通过讨论让自身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因此,在“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中引入小组讨论法具有必要性,值得推广。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小组讨论法在“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小组讨论法的内涵

目前,依据学生积极性的高低,可以将主动教学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种:讲授式、主动学习式、协作式、合作式、团队式学习、基于问题式学习、基于项目式学习和同学互教式。④其中,小组讨论教学法是主动教学方法中较为成功的一种。它注重的是“讨论”,能够串联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有利于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由于问题导向的鲜明特征,“公共政策分析”教学不仅要加强公共政策抽象理论的学习,而且也要以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真实政策世界的理解。因此,“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所应用的小组讨论法是指由一定数量的学生组成讨论小组,在课程教学要求下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对经典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围绕评价要素给出最终得分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课堂知识点讲授之后,指定案例范围,由学生自主组织、自主讨论,在最后的考核中按照相关规定和时间限制内进行案例汇报。教师并不参与具体讨论分析,但可为学生提供相关帮助及参考意见。学生在最后案例汇报中,必须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和规定时间之内,形成一个完整的案例汇报,并且按要求在讨论过程中必须依据课堂知识点表述案例应用观点。

大学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在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是传统小组讨论形式。传统小组讨论是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在某一个特定的主题中,组员委任某一个或几个代表发表自身观点;或全班为一个组,进行全班讨论。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传统小组讨论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其优点在于:一是教师在讲授知识点之后能够利用小组讨论即时反馈教学效果,扫描教学盲区;二是能够调动课堂气氛,在互动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其缺点一是在小组讨论中,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具体知识点掌握程度,无法照顾到所有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性强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中经常发言,“发言权”容易集中在少数主动性强的学生手中。二是在小组讨论时,由于只是给出了选题,容易在讨论中出现偏离,甚至出现与主题方向相反的情况,背离教学目标。

对比传统小组讨论的优缺点,结合公共政策分析注重问题导向的学科特点,本文认为“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应与案例分析有机结合。两者的结合既可吸收传统小组讨论方式的优点,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公共管理学科中社会实验和情景模拟的必要性。

2 小组讨论法的设计

小组讨论法基本是按照“理论知识―小组选题―自由讨论―展示与评分”的流程进行,其目的是能够达到促进学生间、师生间的知识交流与夯实理论基础的教学效果。

2.1 理论知识的学习

“公共政策分析”是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整合性等特征。其教学目标一要系统了解公共政策学的框架和内容体系;二要熟悉公共政策学的基本原理及公共政策分析的一般方法;三要能够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分析”知识体系不仅包含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知识,还包括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和现实中的政策问题。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进行细致讲解,还需要对现实政策问题进行剖析。

2.2 讨论主题――案例选择

案例的选择一定要恰当并且能够涵盖当前所学的知识点,例如,“公共政策分析”课程中案例的选择基本上应遵循“寻找公共政策问题的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原则。学生不仅要横向把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互动,而且需要纵向把握公共政策的历史渊源及现实影响。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利益相关者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结合当前的公共政策热点,小组讨论设计可选取具有明显利益相关者冲突特征的案例。

当然,不同的案例同时也决定了小组讨论中所需要的知识点与分析方法的侧重点差异。这要求教师在理论的讲授及案例素材的准备中,应注重将理论知识和备选案例的分析点有机结合。同时要求教师必须对“公共政策分析”课程进行精心的、系统性的设计,并深刻意识到教学不仅要使学科知识系统化,更要紧密贴近现实政策世界,始终将现实中的公共政策问题作为课程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3 小组自由讨论

小组自由讨论环节首先要选择和确定组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意愿组成小组。另外,小组讨论成员不宜过多或过少。人少,则可能导致讨论不充分,并且在最后小组展示中由于人数过少而无法充分表达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人多,则可能导致组员间意见分歧过大,很难在课后讨论中达成统一意见,无法高效完成任务。根据教学实践,每组人数以4~5人为宜。

其次,由于案例侧重于利益相关者冲突及其协调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在自由讨论的时候,应透彻分析案例中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并应在最后的成果展示中充分表达所代表的利益相关者价值诉求。

最后,小组讨论的关键在于对案例的熟悉和透彻分析。小组成立之后,首先应经过集体讨论以便对案例有整体把握和完成角色分工,再经过个人相应角色的材料准备,最后对案例进行综合分析以形成最终的小组报告。“总―分―总”三个阶段,都要求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分工合作,才能取得最终的结果和形成小组报告。由于小组自由讨论各个阶段皆是学生的能力体现,教师原则上只提供大致方向及知识点答疑,只起引导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

2.4 小组展示与评分

小组讨论的最后形式可以为辩论或座谈会形式。这些形式有利于小组成员角色扮演的呈现和利益诉求的表达。由于最终的小组报告展示代表了小组集体学习与个体学习的综合成绩,学习效果评分应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教师对小组的整体表现给予评分;二是对小组内的成员个体表现给予评分;三是小组内成员根据对小组贡献的大小进行排序,教师根据排序赋予相应分值。此外,还需要对课堂讲授过程中学生的理论学习表现给予评分。因此,最终的学习成绩由上述四个部分构成,其中小组讨论部分应占总成绩的80%。

小组讨论有利于学生进行全面的能力展示,因而小组成果评价不仅应着重对学生案例分析能力的考查,而且也需重视对组织形式、口头表达、随机应变及课件展示等其他能力的评估。在小组汇报阶段,除了汇报小组成员的最终报告,还可以由非小组成员进行现场答疑,通过互动增强对案例的理解和强化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法的具体实践及效果

3.1 小组讨论法的具体实践

共四个班级参与此次教学实践活动,学生人数101人。按照自由组合原则,分成20组,每组4~6人。小组成员依据抽签顺序决定最后小组陈述顺序。评分制度采取综合评分方法,即总成绩由小组整体表现分、组员个人分、组员互评分、及课堂表现分综合而成,分别占比重为40%、30%、10%和20%。“公共政策分析”课程小组报告的教学目标是对政策系统中的政策过程诸环节及其系统内外诸要素进行相关分析,从而改进政策系统和提高政策质量。因此,案例需要结合当前的公共政策热点,同时具有明显利益相关者冲突特征。此次教学实践中共安排了七个案例供学生自由选择:一,云南怒江到底该不该开发;二,油价调整背后的利益博弈;三,房价为何越调越涨;四,暴力拆迁何时休;五,如何牵住“看病难”的牛鼻子;六,汽车限购令伤到了谁;七,柴静雾霾调查动了谁的奶酪。

3.2 小组讨论法的教学效果

参与此次教学实践共计101人,及格率100%。其中,90分以上(优秀)8人,优秀率达7.92%;80~89(良好)39人,良好率达38.61%;70~79(中等)人数43人,中等率达42.57%。教学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小组讨论法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肯定了小组讨论法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学科探索能力上具有积极作用。

4 总结

小组讨论是一种互动式、引导式和主动性强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本文介绍了小组讨论教学法在公共管理类课程中的内涵、设计及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小组讨论法的应用,并非否定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在借鉴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自主性。小组讨论法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更加注重与实践的结合,自由选择案例进行自主分析,侧重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法的应用是在大学生教学中一次新的大胆尝试,特别是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会在教学中取得显著成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全过程的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动态评价系统构建研究“(2014B13)的部分成果

注释

① 陶.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1(4):161-163.

② 刘建文,郄鹏.公共政策学本科生“实践型”教学改革模式探讨[J].学理论,2014(12):216-217.

③ 陈瑜,蒋杰.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法的效果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6):141-145.

上一篇:青少年德育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化工机械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