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范文

时间:2023-03-17 12:00:01

随笔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作文;素材积累;素养;习惯;文法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114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如是说。关于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并非是考试中的应试作文所能达到的效果。笔者这样说,实在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感受到不少学生对作文的望而却步与《语文课程标准》“乐于表达”的目标相去甚远。他们常常在写作时“挤牙膏”,绞尽脑汁完成考场上或者教师布置的作文,最终却只能很无奈地收获一个很尴尬,但难于阐明感觉的作文评分。导致的结果就是写作情趣丧失殆尽。幸得如今倡导的半命题作文明显的限制条件甚宽,而作文辅导资料可谓堆积如山,从他山之上借个一个半块,亦能当做现成作品来用。或许偶尔还能骗过教师的法眼,取个不错的等第。

走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或者处在教育第一线的家长们,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笔者所指出的学生写作现状与新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矛盾。

面对学生不易动笔、难于表达、生搬硬套等作文问题,教师应当怎样去操作作文教学始终是一个鲜活的话题,更是一个值得探究的主题。近年来,笔者在尽力改变以前专题作文讲解的传授方式,而是努力尝试做到作文文法上课渗透,生活随笔时时积淀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能力。以下就是笔者在要求倡导学生写生活随笔实践中获得的一些粗浅经验,述之以文,以待进一步改进作文教学。

一、走进生活、亲近写作,以生活随笔积累写作情感及素材

写作要务之一,在于写什么,也就是取材问题。罗丹说得好,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名言就很真切地阐明了写作素材与写作者视野的问题。在生活中处处都有可以写入文章的素材,而什么样的素材是最好的呢?那么我们可以说,属于自己的才是最好,属于自己的事件,属于自己的感动,属于自己的体验才是文章最动人、最美丽的素材。进入初中的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增强了,对世界的认识也加深了,更主要的是在接收世界给予自己的信息时,他们会凭着自己较为成熟的思维形式去识别、去截取属于自己的体验。笔者认为,成长中的思绪律动时刻有之,只是学生不能在思维律动之时,有积累素材的想法和用笔写作的记录方式。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减轻其他的语文机械训练作为负担,给学生留一片记录成长的自留地。让学生能在发生事情、萌发感动的时刻想到以书写的平台来记录成长的心路历程。

于是,学生七年级入校的第一堂语文课,笔者就从思想上引领,方法上指导,和学生一起达成三年“生活随笔”的“盟约”。每人用心准备16K的质地精良的硬皮本,每日随性记录,多则多写,少则少写,不做强制性日日要求。学生随时上交,教师随时批阅点评。教师进行阶段性整合讲评,标榜优秀,点拨写法,每月评出优秀“生活随笔”若干,集结成册,形成每月一期的班级“生活随笔月刊”,于班级传阅,颇受学生欢迎,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生活随笔”热情。心理学研究曾表明,“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功感,而成功感则能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如是这般,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写能收获成功感的“生活随笔”,“随笔”更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这“生活随笔,随笔生活”该是一种怎样理想的美妙状态啊!

其实,鼓励学生走进生活、亲近写作,“生活随笔”的确为学生积累写作情感及素材奠定了基石。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学生对身边的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七年级新生刚进校时,生活随笔的主题词为:陌生。在这样独自离开温暖的避风港,只身一人来到寄宿制学校,遇到陌生的人、感受着陌生的事,在那小小的心房里,又怎能不感慨万千。仍记得一位同学在一篇名为《军姿展风采》的生活随笔中写道:“军姿展现的是军人的风采,也展现出一份从容之美,坚定之心。硬骨傲苍穹,笑傲风霜雪,你会觉得有股浩然正气贯长虹。如果青春是精品,那么军姿就是美丽。”或许这就是他在军训中深切体会到的自我尊严。

在我们的“生活随笔月刊”里,还有这样的一篇看似很普通实则极有味道的文章――《“魔鬼”班主任》,其中有这样的一段生动描写就是来自学生切身的感受,更是来自简单的学习生活。

有一天晚自修,破例没有作业,可叹的是,自主作业的人也没有。随着“铃……”的一声下课铃,整齐而响亮的“耶――”也响起,接着就是超过一百五十分贝的接连不断的吵闹声。同学们东跑跑、西蹿蹿,到这儿搭上几句,到那儿聊上一会儿。班主任坐在讲台上,一言不发,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她额头上一条条清晰可辨的皱纹蔓延开去,眉心一个超过三画的“川”字格外引人注目,两条法令线深深地嵌在脸上。她还时不时地动动手中的鼠标,或是转动转动他那小却很有“杀伤力”的眼睛,以便观察到全方位的动向。

如果要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小说。只是有人把他记录,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更多的人则是让生活的细节在时间中遗忘,似乎很多人都会在岁月的冲刷下,忘掉许多情愫,忘掉许多不该忘却的东西。

站在给自己的人生留点东西的角度上,生活随笔是极好的人生财富。站在写作的角度上,生活随笔更是写作者的素材库。有了平时的积累,经常翻看翻看,考前翻阅翻阅,就会得到取材上的启发,有事半功倍之效。

有了生活随笔的要求,“生活随笔文刊”的激励,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关注节气、成长、天气等一切变化。在夏季来临时,他们会明显感觉气温的骤升,然后就会讨论关于夏季的话题。有人说,夏季令人讨厌,蚊虫不说,还心绪烦躁;也有人说夏季是优雅而蓬勃的,因为只有他的生长,才能让春花变成秋实。阅读学生的生活随笔,教师会惊讶于那点滴的感动,会感叹细腻而深刻的哲理。

二、坚持写作、培养思维,以生活随笔培植写作素养和习惯

写作的进步不在朝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取得写作上质的飞跃,其关键在于素养的提升。语文素养的提升途径很多。笔者认为,人文素养除了需要时间来帮助蜕变之外,更主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做一个善于思考,三省吾身的人。生活随笔,就是一个很好的思考和反省平台。通过坚持写生活随笔,养成归纳一天,回顾一天的习惯。可以发现,久而久之,学生会把这片自留地当成是自己与自己交流的空间。这种情愫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写作者态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曾说,写作就是对自己的灵魂进行拷问。每一个人都需要对灵魂进行拷问,对灵魂的拷问可以去掉我们心灵的邪恶,灵魂才会高尚。在生活随笔中,学生可以对自己走过的路,再回头看看,就会发现这种审视自己,得出道理的过程,就是写作最需要的素养提高的过程。

说到底,写作除了文法之外,关键还在于敢不敢去思考自己存在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养成看看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习惯,用心体悟身边的情感与爱的习惯,作文又怎会枯燥无味呢?

曾与一位学生家长交流时,他很兴奋地说,阅读儿子的作文,发现如今的文字相比以前的文字,最大的变化就在于文章有了思想。人的成长贵在思想的变化。在十三四岁的年龄,学生所接受的社会信息陡然增长,对社会、人生、自我的审视都会有很大的变化。那么如何将这种变化变为写作的内涵,是需要通过写作练习,让写作成为交流的一种习惯的。我们教师应该努力让学生感觉写生活随笔就是自己情绪的一种梳理、一种排解、一种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明白写作的真谛。

在此,笔者也略举一例。曹同学在某天与张同学为一件事情争执不下,最后伤了和气,互生闷气,一言不发。最后在晚自习间,反思此事,终究想断出个责任人来,结果是无语,两人皆有错,但又都委屈。最终他悟出其实许多的争执不在于争执本身,而在于处世之道须讲求一个“尺度”,故得出一篇名为《度》的佳作。这种由事及理的思维习惯,必须通过生活随笔的坚持方能更好得之。

三、探讨文法、勤练文笔,以生活随笔践行写作方法与修辞

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学生在平时的课文解读的过程中,可以获得许多的文法。这些理论性的东西都需要通过勤练笔来实践,并且发现练习的效果后,积极地转化成为自己的写作风格。在本文前两节中,学生可以通过生活随笔的形式积累素材和素养,那么如何把一些写作的细节,深化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还需要一个用文法实践的过程。

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冰心的文章叫《观舞记》,文章的起始为了表达对卡拉马姐妹的舞蹈之美的丰富及难于形容之美,用了六个假如。在上课的时候,笔者着力赏析了这一段落。在当天的生活随笔中,就有同学运用这个句式写了一段文字,名为《假如》。

“假如我是一个诗人,我就要用动情的诗篇,来讴歌大海的波澜壮阔。假如我是一位歌者,我就要用深情的歌声,来赞颂大地的广袤辽阔。假如我是一个医生,我就要用精湛的医术,来赞颂生命的丰富多彩。”

这样的火花在学生的生活随笔中是常见的。它可以给学生一个练习修辞的平台,还可以让学生论及自己对文本的一些个性解读。只要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做到真正的有话可说,有理可悟。譬如,一位思维活跃的学生,对历史很感兴趣,不过在这之前,笔者一直认为郑同学在语言上有点无厘头,比如他在形容运动场的学生充满激情时,说“运动场的同学一个个像是打了鸡血”。看后,不禁要发笑,这样的比喻虽然很准确,但语言却失去了文学的魅力。如何开发这类学生的写作思维,让他们的语言走入正轨,笔者认为,生活随笔的循序渐进是非常重要的。譬如,一次他在写《读李白》之时,就在开篇论及“李白之死”,讲述了一个关于李白之死的笑话。大意如此――李白某天对月抒怀,结果却因酒醉而跌入河里,捞月淹死。这本是无厘头之搞怪说,难登大雅之堂,但是郑同学在讲述了这个开头之后,笔风一转,略补述一句――这类的传说,大抵与这位诗仙飘逸的性情而起。我认为这就是生活随笔随性而深刻的地方。学生可以很好地用生活随笔,记录简短的思想体验,更能够通过生活随笔来合理构建文本和使用修辞的习惯。

总之,笔者认为生活随笔的内容可以是宽泛的。学生可以叙事,也可以抒发心绪,还可以对课内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及书写读书的后感。通过生活随笔的联系,学生能很好地解决作文难题之素材积累、写作兴趣、文笔练习、写作笔法等诸多问题,更能够通过记述心绪、编写故事、思想沉淀、自我展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发现写作与生活的潜在关系以及写作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样,兴许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写作现状与新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矛盾吧。当然,写作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生活随笔对写作的提高更依托以时间的积累,并非一日之功,可笔者坚信生活式随笔的恒久效应必乃随笔式生活,诗意而富有思想,此番良性循环,还怕学生对作文有畏难情绪吗?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刘天平,王林发.高效学习的策略与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3] 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随笔范文第2篇

举笔想写一篇随笔,却不知道该写什么。这时候,我的脑子里仿佛有一台摄影机,正回放着一幅又一幅的图片。

镜头定格在繁华的香港。只见一座座高楼鳞次栉比,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时而就有一架立交桥,把香港的交通延伸向空中,使弹丸之地的香港虽然车辆如织,却有条不紊。到了香港,导游一定会带领你去太平山,一览香港全景,我们在晚上驱车登上太平册,举目远眺,才明白什么叫东方明珠。夜间的香港,简直是一片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大大小小的霓虹灯充斥了整条街道。家家户户都闪着白炽灯。放眼望去,犹如群星闪烁。香港的灯景比天上的星星还略胜一筹——霓虹灯闪着五颜六色,就好像天空中有一个颜料盘在空中被打翻。

但是,香港的夜景还未完全展现出它的无穷的魅力,思维的摄像已经转换、跳跃,定格在身上。那天,我们来到奉化。刚入山门,只见右边的小山角边,大树底下,站着一位魁梧的军人。他戴一顶草绿色的军统式军帽,身穿一身笔挺的军装,腰扎一条棕色的皮带,脚蹬一双黑色的军皮靴,手持一根黑褐色的文明棍。从远处看,仿佛复活了,正在亲临此地。旁边的叔叔阿姨笑道:“这哪是真人,这是蜡人像吧。”谁知,话音刚落,“”就动了起来。妈妈对我说:“你们同姓,快去合个影吧。”我付了20元钱,来到身边,心里有点紧张,怕自己站在一代“伟人”旁边,会不自然的,影响拍照效果。忽然觉得肩膀一沉,一股暖意传来,全身心一下子都放松了,只听“咔嚓”一声,妈妈手中的照像机已经摄下了这有趣一幕。我们俩犹如一对祖孙,定格在画面上。

思维的摄像仍在一幅一幅地往下放映,手中的笔也不知不觉地记录下这两幅难忘的镜头。

随笔范文第3篇

就类属而言,常见的现代随笔可以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去分,也可以从所表现的内容这一角度去分。文艺随笔中的文艺短评,是从随笔的内容角度来命名的。单从其所使用的表达手法这个角度来看,“短评”的“评”即议论是主要的,所以文艺随笔具备议论性随笔的一些基本特点。

文艺随笔常常不拘一格,形式多样,讲究文采,短小活泼。文艺随笔或展示作者对作品的独特感受,或表达某种新的见解,或谈论独到的美学观点。由于文艺随笔内容的针对性强,文艺随笔的作者常常能既专业又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同时由于他们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字表达能力也使得文艺随笔的篇幅长短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百字,长的几千字。

文艺随笔和其他随笔一样,在写作样式上没有固定的模式。常见的有借事说理,夹叙夹议等基本形式。借事说理是指作者着力描写或叙述一件事,不用太多的语言去议论,做点评,而是把事件写清楚,以小见大,指出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文章的结尾往往有个简单的点题。读者通过阅读作者叙述的这件事,就能受到触动,明白一些道理,因为道理寓于事件之中。夹叙夹议是指作者在叙述一个事件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一边叙述一边评论。也可以把事件先叙述完,再做评论,触及一点,延伸开去。

文艺随笔既具有议论文的严谨性,又具有散文的形象性。所以,精辟概括、议论形象化是其基本的语言特点。“精辟”是指其语言如黄钟大吕一样能够引发人们理性思考,而且妙语佳句频频出现;“概括”是指文艺随笔的叙述往往有所侧重,是为相应的议论服务的。“议论形象化”是指文艺随笔摆脱了那种板起脸孔教训人的严厉或者干巴巴的枯燥说教,而用这种生动、形象乃至于幽默的议论,较为活泼的笔调来表达观点或说理。

在阅读文艺随笔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重文艺随笔的时代性。既然随笔包括文艺随笔,那么可以算作文学体裁中杂文的一种,而杂文的创作往往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那么,我们中学生应当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一些在文艺界反响较为强烈、容易引发讨论的事件作为阅读和写作的素材。

要积累一定的辩证法知识。文艺随笔的作者所写的内容很可能是一家之言,只有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抱着一种批判吸收的态度,整体阅读,辩证分析。不能抱思维定式进行阅读,而是要抱着更多的问题去阅读,这样,你才可能有所收获。

遵循现代文阅读的一般规律。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整体结构,“整体感知――细部探究――重点感悟”是阅读的基本规律。对于文艺随笔来说,“篇首一事(切入点)一议――篇中延伸开去,剖析实质――篇末总结点题”是基本的框架;在论证时,作者使用了正反对比、归谬、类比、举例等方法的局部性的句段则是需要我们详细探究的地方;语言特点等则是需要我们去重点感悟的。

牢记一些基本写法。借事说理是中心写法,往往旁征博引,但也是点到为止,不进行纯议论的深入探讨;整体上夹叙夹议,常常不乏使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的句子。

阅读训练一

为说教争鸣

――从相声和小品的沉浮说起

赵文宏

现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相声明显干不过小品。为什么呢?

我想,主要的原因,在于现代相声在思想性的追求上有些落伍,整体上不如小品的思想性深刻。

按说,相声艺术发展到今天,在艺术上已经相当成熟了,说学逗唱的功夫和技巧,应该不会比小品逊色多少。小品是舶来品,直接借鉴了西方许多艺术手法,尤其在思想性和哲理性上独领,这是它顺应时代风尚,后来居上的首要原因。

大家知道,新中国建立后,国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修养普遍提高,人们的审美层次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以往仅仅有趣的艺术形式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在追求艺术享受的同时,还追求思想的升华和哲理的启迪,追求“有益的”教诲。这“有益的”,不能理解为政治说教,也不能理解为道德说教,它更多地倾向于知识和哲理,倾向于生活中的真理。

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中,那些艺术性和思想性俱佳的小品总是最受欢迎的,因为它值得人们花费时间和精力来观赏,人们在观赏的同时,心灵得到了陶冶,智慧得到了启迪。相反,那些脱下衣裳,光着膀子,显得有些粗俗,仅仅为了逗得观众一乐了之的小品,往往并不能赢得广大观众的青睐。

有人说,中国人接受了几千年的说教,现在都有点厌烦了,艺术应该向纯艺术的方向发展。我觉得这是一种错觉。中国人是受了几千年的说教,这不假,但那是什么样的说教呢?违背科学、违背真理的说教,不要说中国人,更不要说现代的中国人,就是外国人不是也同样反感吗?但说教并不意味着就非要违背科学,违背真理,它不要传播科学、弘扬真理、启迪人生的智慧吗?人们心中排斥的,只是虚伪造作无用的说教,绝不会排斥真、善、美的教诲。向往真理,探究生活的哲理,是人的本能,什么时候也不会改变。

这几年,哲理故事逐渐流行于故事刊物之上,为仅仅有趣、出奇的故事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重新拉回了大量的读者,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大量的哲理美文,正风行于网络和各种期刊之上,这也是一种佐证。证明人们永远不会拒绝真、善、美的艺术熏陶,不会拒绝有益的启迪。

所以,我愿意为说教争鸣,愿艺术永远不要脱离主题,脱离它该有的思想内涵。

(选自《文宏文集》)

阅读上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1.用原文中的话回答作者认为“相声明显干不过小品”的原因。

2.文艺随笔也是一种议论文,请简单概括本文作者的观点。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思路和写作特点。

4.请结合文中谈到的文艺界的“沉浮”事例,再结合你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理解,举出一例来佐证作者的观点。

阅读训练二

“雄文”十议

毛志成

一、“雄”者“男”也,这是最直白、最浅近的注释。因此,“雄文”也可以理解为“男人写的文章”。即使这样的“雄文”,眼下也很稀落。女作家的数量优势或质量优势都有可能把男作家打败。而男作家本人,也大都狂热地写女人女事,而且在情趣和文笔上也逼近“女化”。至此,不妨为“雄文”一哭。

二、“雄”并非只是“男”的同义词。高品位的“雄性”,也并非专指“男性”。雄性作为性格、性情、性灵、形状,或作为豪性、刚性、烈性、正义性、正直性、抗争性,出色的女人往往也具有。因此,优秀的女作家也不乏雄性,也可以写出高品位的“雄文”。写《牛虻》的伏尼契,写《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为《黑奴吁天录》)的斯托夫人,还有写了“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等等豪迈诗句的秋瑾,虽是女人,而写的却是震天撼地的“雄文”!

三、“雄文”是十足的褒义词,而“雌文”却有可能成为贬义词。这是因为“雄文”往往是高品位的男作家之文、女作家之文的总称;而“雌文”却往往专指女人写的“文”,或专喜欢写女人而文笔也女腔女调的男人写的“文”。这样的“文”,眼下大有统治文坛趋势。这样的事,是可喜可贺还是可忧可悲?虽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有一种男人的诗文“只适宜在床头向婆子读哉”,无论如何是没有大道理的。而真正有品位的女读者,往往也厌读之。

四、呼唤“雄文”!呼唤高品位的“雄文”!呼唤确有激浊扬清、警世醒人、扶正祛邪效应的“雄文”!我相信,这样的“雄文”,心地清纯的男女读者都能接受,都能共鸣。

五、“雄文”也有真伪!“伪雄文”往往表现为卖弄大话、空话、假话、死话,兼之吹牛皮,撒大谎,玩词句,搞作秀,抖威风,逞刁耍凶,甚至用文字大搞泼污洒秽,舞腥弄臊勾当,唬人伤人兼之自抬自炫。

六、世上文章若都是“雄文”,没有其他类别的文章(如雅文、闲文、淡文、逸文、俏文、纤文、丽文、艳文等等),无疑会使世界空洞,单调,乏味。但也不过只是乏味而已,未必招惹出更大更多的灾难。然而各式文章都“丰富多彩”,都“铺天盖地”,唯独“雄文”缺席,“雄文”贫瘠,世界非但荒芜,而且势必变酸变腐,甚而使世界趋于污化、恶化,各种悲剧都会日益加剧。

在一切文章中,“雄文”是文之魂、文之骨!

七、“雄文”也需要多姿多彩,而且尤其需要多姿多彩!文坛上若只有一家言、一类言、一种言、一腔一调之言,肯定不成。而且,那样的“雄文”一定是伪文、空文、死文!然而真正的“雄文”本身就意味着生动活泼、五彩缤纷!不过在一切生动中,包含的生动之根只有一条,即“真、善、美”。“善”是根之命,“真”是根之髓,“美”是根之态。一切研究“真、善、美”三元素的学问,必须把“善”视为生命。失去了“善”,一切“真”都有可能变成裸的丑陋表演,一切“美”都有可能转化成对丑陋的粉饰与添彩。高品位的“雄文”,必将是真文、善文、美文的三位一体!

八、“雄文”是最高质量的美文。雄得美,美得雄,突出的特征就是立足于自己善良,热爱善良之人、之事。做事认真,待人以真。而又不忘记对丑恶的人或事予以鞭打、诛伐而又善于扬善惩恶。以德辅智,文必雄,文必美。

九、将文写成“雄文”,源于文气中的正气。将“雄文”写成美文,要靠将文心升华为文采。

十、羊再拱背,不是骆驼;刺猬炸刺,也不是勇物。写文章强作英雄腔,也只会摆出英雄架势,写的也不是“雄文”。然而虎豹无纹,也往往形同羊犬,还是要讲一点“纹”的!纹者,文采也。刚而兼柔,豪而兼重,雄而有文,才能写出名副其实的“雄文”。

(选自《长长短短说古今》)

阅读上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1.请分别用三个字概括作者所主张的和所反对的创作倾向。

2.作者说“虽是女人,而写的却是震天撼地的‘雄文’”,请结合中国古代文学史,举出一两个事例来佐证作者的观点。

3.文艺随笔的创作往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请结合文章内容指出本文创作的主要针对性。

4.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作者“十议”的内容。(不超过100字)

5.请结合文章举一两个事例来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

参考答案

《文艺随笔的阅读》

阅读训练一:

1.现代相声在思想性的追求上有些落伍,整体上不如小品的思想性深刻。

2.主张多一些有艺术性和哲理性的说教。

3.写作思路:作者先从相声和小品的沉浮说起,指出“相声明显干不过小品”主要在于“思想性和哲理性”上;进而结合时代的发展指出“人们追求‘有益的’教诲”“更多地倾向于知识和哲理,倾向于生活中的真理”,并正反结合举春晚小品的例子;接着论证中外文化都不排斥“真、善、美的教诲”,最后举“哲理故事逐渐流行于故事刊物之上”说明人们理性的回归;最后升华主题。

写作特点:由“相声和小品的沉浮”生发议论,由叙而议,由一件事说到人们的审美需求,以小见大;正反对比论证相互结合;结合时代特点,举代表性事例。

4.①前几年极热的选秀活动近年渐冷,原因在于人们逐渐趋于理性,而不再是蜂拥而上。②《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宣传得让人目眩的大片“叫好不叫座”;《三峡好人》等低成本电影“不叫好但叫座”,二者对比,反映出人们的审美理性。

阅读训练二:

1.主张:真善美;反对:假丑恶。

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秋瑾《对酒》: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3.当今社会日益物质化、商品化,作家的生活日益都市化,许多男性作家的作品呈现出“女化”、小男人式的风格,我们已经很少能够看到那些黄钟大吕、充满阳刚之气的作品了。

4.“雄文”是文之魂、文之骨!真正有品位的女读者,往往也为从性别角度定义的“女化”的“雄文”一哭;从刚性角度定义的许多“雄文”,往往出自于出色的女人。人们呼唤高品位的多姿多彩的集真、善、美于一体的“雄文”!

5.对比: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将“雄文”“雌文”作对比,突出了真正的“雄文”是“高品位”的;在第六自然段中“没有其他类别的文章”与“‘雄文’缺席,‘雄文’贫瘠”的后果作对比,突出了“‘雄文’是文之魂、文之骨”。

随笔范文第4篇

【关键词】随笔 写作 简美 真情 体验 观察

起源于草根的随笔化作文,是一种朴素而简约的写作方法,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因势利导,除旧布新,随笔成习惯,也就会取得一定成效。

一、随笔是一种简美的写作

叶圣陶曾经指出:“中学生应该随时动笔,写日记,写信,写笔记,写自己的种种想要写的,这才可以使写作能力越来越强,所以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既可以是洋洋洒洒的几千字,也可以是点点滴滴的几十字。”随笔在写作样式上没有什么固定的限制,常见的有借事说理、夹叙夹议、抒情议论等形式,目的在于“排除束缚,排除教条,排除虚假”,让学生自由活泼的书写来反映对社会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感受和认识。所以,随笔化作文的精髓突出一个“随”字,这样就大大解除了人为捆绑在写作上的重重枷锁。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随意而写,随意而止,我口说我话,我手写我心,易于动笔,更能真实地记录学生的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也正是作文中我们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当灵感闪现之时、情感涌动之际,均可以挥笔作文,让真情在笔尖涌动,正所谓“文章本是天成,妙手偶得之。”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从学生的随笔中感受到鲜活的思想和跳动的生命。

二、随笔是真情的载体

随笔写作中无论是叙述、描写,还是抒情、议论,都要真实地反映自我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它拒绝矫揉造作,摒弃虚情假意,它反对刻意为文,提倡真实再现、真切反映、真纯表达、真率为文。某种意义上,随笔就是作者与自己心灵的真诚对话,就是真挚地向读者袒露自己的灵魂。

曾经偶然的机会,我模仿着上了《残酷的游戏》这堂课,初中的孩子对社会的焦点关注甚少,我想,就从情感着手,用创设的游戏情境去触动学生心中最柔软的情感。课堂上孩子们也真切地体验、动情地讲述,为后面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来没有一节写作课像这样,整整一节课都非常安静,孩子们只是埋头写着,沉浸在各自的习作中,而且大多数当场完成,连平时不爱写作文的同学在模拟的情景中,心中生情,情随境动,最后也忍不住潸然泪下,挥笔疾书,悟出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应在生活中珍惜拥有。通过这堂课,让孩子们做到了以我手写我心,而我也备受启发。所以,真情实感是写作的载体,能将学生的写作兴趣扬帆远航。

三、随笔写作,丰富情感体验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是我们的习作之源,看似平常,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真切体会,就能为我们打开认知社会生活、认知万物的灵感,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诉求。可以说,生活的舞台有多大,写作的空间就有多大。

要想写出真切感人的文章,除了观察还不够,还得对生活多体会、多感悟、多思考。一个人如果对生活不会细致观察,没有真切的体验,缺乏深层的思考,怎么能写出感情真挚、朴实感人的文章来。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多看美文,多读报纸,多观察生活,体验社会,感悟自然之美、道德之美,比如当下的国际焦点、国内焦点、道德焦点等,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

所以,随笔写作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历,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及价值取向。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我想对学生而言,他们的收获不仅在于作文水平的提高,还在于写作心理和写作态度的良性发展。学生接触到随笔化作文后,不再厌倦写作,绞尽脑汁,视之如畏途,而是有话可说,乐在其中,甚至欲罢不能;对教师而言,写作课不再无章可循随意调节,也不再隔靴搔痒不见效果,老师在课堂上也能感受到寓教于乐。教学相长,老师和学生一样,用随笔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抒写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教育收获。

生活海洋中不乏晶莹美丽的浪花,心灵底处也不乏会闪现思想的灵光,倘若我们不及时捕捉,时间一久,曾经趣味横生的事件就会淡出我们的视线和记忆,曾经光芒四射的灵感火花也易熄灭,当你再想动笔的时候,几乎是写不出来的了。所以,只有随心所想,随意所录,写作才会宁静而从容的前行!

【参考文献】

[1]孙玉梅. 随笔,让作文教学返璞归真.

[2]杨裕华. 学生随笔写作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3]韩正军. 情感体验,作文的生命之本.

随笔范文第5篇

随笔的常见类型,有四种:阐述型、叙述型、评论型、引申型。

阐述型随笔,是针对某一新闻事件或某篇文章发表一点见解,写这类随笔,除了阐述事实明晰之外,还贵在有个人主见。例如邓伟志的《“赶走”与“留住”之间》(《人民日报》2010年1月14日)先阐述了安徽省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在走马上任没几天,个别人抱有“岗人治岗”心理,想把他赶走。可后来,在他任职三年届满该离开小岗时,小岗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手印。恳求省里把沈浩留下,直到沈浩去世后还要把他安葬在小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是因为群众清楚地看出沈浩对小岗村是“巴心巴肝”的。“夜里下雨,他担心住茅草屋的村民家里漏雨,爬起来就往村民家里跑,抱起村民的孩子往外走,鞋子陷在泥里也不去管。他常与大伙一起蹲田埂、挽裤管、卷袖子、扯嗓门、算收成、谈打算,有时还与村民“抬杠”。争完后又互相递烟,有说有笑。他与小岗人融在一起了。

作者用阐述事实来证明一个道理:“人心是杆秤”。“干群关系是鱼水关系还是猫鼠关系,取决于干部的所作所为。”作者只是用事实说话,评论文字极少,但却极为精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干群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这些语言可谓画龙点睛,揭示本质,将沈浩同志的博怀、崇高境界加以点醒,给读者深深的启迪。

叙述型随笔,是叙写自己的一段生活阅历、经验、回忆。有时加上一点主观感受,但以客观叙述为主。例如署名mirror的读者在《南方周末》2010年1月14日F29版写的《名嫒派对,如此“时尚”》叙述了该读者参加的某银行主办的“名媛时尚派对”,100多位在该行存款达数百万的“阔太”聚集一堂,主持人白净乖巧,面对台下浓妆艳抹的女士说:“因为单纯才能快乐,所以大家今天都要把自己当作5岁小孩,我就是5岁半的大哥哥。别欺负我哦……好讨厌哦……”话音刚落,即引起台下女人的尖叫。随后登场的是“时尚皇后PK大赛”,每位参赛者现场表演“热舞”,在5分钟里做如抚胸、抛媚眼乃至脱衣等动作。接下来的节目。由某造型屋现场表演美发。十多个年轻男孩列队登场,每人佩带编号,清一色的瘦高、白皙、金发。主持人的话语伺机而起:“5号1 5号!你太帅了!台下有好几位女士索要你的电话号码哩,要把握机会哦!”最后作者发了句感慨:原以为高雅的社交活动,却是如此低俗不堪!

评论型随笔重在评论,它和阐述型的差别在于“评多于述”,而不是“述多于评”。它侧重于就事析理,评价一种社会现象,针砭现实,褒贬一种思想作风。例如完颜平写的《“路不拾遗”与“道不捡金”》(《人民日报》2010年1月6日)针对不久前的一件新闻:淮安卖豆饼老太周翠兰捡到现金交还失主反而成了被告,评论道:一个民主、科学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博爱的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不能以民风的颓废为代价。如果我们一面热诚地构建和谐社会,一面却没有人相信这个社会还会有人“拾金不昧”,还会有人“助人为乐”,还会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互助和善良,那这个社会即使遍地是金,又能如何?由此作者提出:在“不差钱”的今天,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刻不容缓。这就是不但指出问题的症结,还给开出一剂良药。

引申型随笔是就一种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寓言、童话、神话故事引发一番议论。例如伍贻业的杂感随笔《岳飞秦桧及其子孙》(《解放日报》1978年10月26日),就血统论问题发一通感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是一种自然现象,用它来观察人类社会,就不一定正确。南宋的丞相秦桧是卖国贼,但他的曾孙秦巨英勇抗金,兵败自焚,入英烈传。岳飞是民族英雄,但他的嫡系后代岳钟琪却投降后金,卖主求荣。可见血统论并不可靠。作者把自然界的血统论引申到当前社会上的唯成份论,批判了唯成份论的荒谬。

随笔写作要把握如下三点:

一、缘事而发,就实论虚

作者应该就新闻事实或事件引发议论,从具体的事实引发出抽象的道理。例如《“赶走”与“留住”》就从沈浩与小岗村村民融为一体这件事“就事论理”,阐述出一个重要真理,小岗村多年来一直是“零上访”,那是因为沈浩从心理和情感上与群众“零距离”,有一股子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服务的“浩然正气”。

二、大中取小。即小见大

即从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中选取一种现象,一个典型,然后触类旁通,由点及面,联系实际来进行生发。例如《名嫒派对,如此“时尚”》,就一个小镜头展开评论,揭示当前社会上某些人假“文化”之名大搞低俗之风,败坏社会风气。使我们明白要弘扬社会主义文化道德,抵制外来不良风气影响的切迫性。

三、谈古论今,针砭现实

随笔范文第6篇

一、写作时态的随机性

既然随笔是对生活中的片段见闻、偶尔经历、点滴感悟、瞬时思考的一种同步跟踪和摹写。

剪辑快乐。

咔嚓:镜头一:“妈!”周六下午,一脚把门踢个四通八达的我,大声喊道。“在这儿呢!怎么每次都像鬼子进村似的。真疯!来吃水饺!”母亲嗔怪道。我钻进厨房边尝着香喷喷的水饺,边给母亲讲着学校的奇闻怪谈。像个跟屁虫从厨房跟到客厅,又从客厅跟到厨房。母亲也会时不时地小议几句。然后我们会为结成统一战线而举杯庆贺。

咔嚓:镜头二:我拿着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问同桌;“你说这次作文练习,我若写上这篇,会怎样?”同桌笑笑。又严肃地说:“如果我是老师,我会抓着你的领结警告你‘这是剽窃’;如果我是作者,我会先摔你几下,然后用唾沫星子淹死你!”四邻皆捧腹大笑,唯我无地自容。

二、写作内容的真实性

随笔写作无论是叙述、描写,还是抒情、议论,都要真实地反映自我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它拒绝矫揉造作,摒弃虚情假意,反对刻意为文,它提倡真实再现、真切反映、真纯表达、真率为文。某种意义上,随笔就是作者与自己心灵的真诚对话,就是真挚地向读者袒露自己的灵魂。

三、写作表现形式的灵活性

其灵活性主要有两个方面:①表达方式自如,可描述一个牵动情思的小场景,可描写一件情趣盎然的小事情,可描摹一个性格鲜明的小人物,可纵论一个启人心智的道理,也可抒发一段独特别样的感情。②篇幅长短不拘,长的可达千字,短者百字左右,随表意的需要而定,而一般以短句短章最为常见。如:

坚持宁静

一位马拉松冠军突发奇想,立志要成为一个禅师。他兴奋地跑到庙里,恳求老禅师收他为徒。老禅师告诉他:“禅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学的,需要超过常人的耐力。”冠军说:“这没什么,如果说我没耐力,那么天下就没有谁可以称得上有耐力了。”老禅师微微一笑说:“好吧,我考考你,看你能不能坚持下去。”他指着一块非常软的垫子,示意冠军坐下。冠军照着做了,但是不到半小时,冠军就如坐针毡,他不得不站了起来。“为什么我能连续跑好几个小时,却不能连续坐半个小时呢?”冠军问。“这是因为坚持宁静比坚持运动更难,施主请回吧。”老禅师答道。

四、写作心态的散淡性

写随笔,讲究心态的平和,它要求作者须以一个对话者的身份与读者交谈,忌居高临下地说教,忌板着面孔地训诫,更忌不着边际地买弄和正襟危坐地“传经”,写作时不必端架子,不须卖关子,不能耍花子,而应当以一颗诚心、慧心、散淡心,向读者娓娓诉说自己的真感受、真体验、真见解,让人在读你的文章时如同面聆一位温厚长者的叙说,又好像与一位智者在倾心交谈,在轻松愉悦中获得心灵鸡汤、人生智慧和精神上的满足。

随笔范文第7篇

江南的雪下得比较乖戾,早不下晚不下,偏偏要等到年初的时候下,从初一到初八,冰天雪地,泥泞难走。爷爷的坟离我家足足有40多里路,过去父亲骑大二八的自行车风里来雪里去,一直没有间断过,我实在弄不懂父亲为何如此执著。后来我无意中看到了父亲的随笔,从那一刻起,我才真正读懂了父亲。

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我满屋子找手机时,在父亲的枕头底下发现了父亲的随笔,它写在一个蓝色封皮的本子上,有几处字迹模糊难辨,像被泪水打湿过。父亲一直挂念着爷爷,经常跟我说起爷爷生前的一些往事。他总是把爷爷的死归咎于自己,他在随笔里这样写道――

“我相依为命的父亲去了,这个世界上最疼我的人走了。那如山一般绵延厚重的父爱,谁都无法替代。父亲的死,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个残酷的事实来得太突然,令我一时无法接受。我像木偶一样呆呆地站在晚风中,好久不说一句话。二哥劝我去睡,说灵柩有他和大哥两个人守就够了。我说睡不着,其实我只是想陪着父亲度过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夜。

“如果那天我不让父亲到屋顶上拆檩子,他就不会从上面掉下来了;如果那天我不用手推车,父亲就不会在去医院的路上死去了。”

一直到现在,父亲仍在自责。父亲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在那段饥馑的岁月里,日子过得非常艰苦,破了的衣服缝了还要继续穿,一天的粮食用水煮成稀粥分两天吃。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爷爷心一狠,将父亲的弟弟也就是我的五爹送了人。五爹对这件事一直怀恨在心,娶了媳妇也没有回家看爷爷,更不用说爷爷患病的时候了。

为爷爷举行葬礼的时候,我父亲一个人掌事。那天,五爹来了,可就是不愿意为爷爷披麻戴孝,街坊邻居私下里说闲话,父亲听着心烦,为了撑足面子,硬把白色的孝带系在了五爹的头上。

到了坟头,五爹死活不肯磕头,并且理直气壮地对我父亲说:“5岁前我承认他把我当过儿子,从他把我送人以后,我就再没有把他当父亲看待。”父亲一脸煞白,当着众人的面给了五爹一耳光。五爹不但不觉得丢人,反倒和父亲在坟地里打了起来,滚得满身泥土。五爹扔掉孝带,委屈地说:“当初父亲没有把你送人,换做是你,你会和我一样。”

爷爷下葬以后,人都走了,只剩下父亲一个人跪在雨中,眼泪情不自禁地就流下来了。

爷爷本来不该那么早去世的,那年二伯结婚连个不漏雨的厢房都没有。爷爷把五爹送人后,心里头一直很内疚,总觉得欠小儿子什么,所以这次爷爷勒紧裤带也要把房子修一修,对不起二儿子不要紧,但不能对不起人家闺女。

拆檩子的那天,爷爷喝了几口稀饭后就上了屋顶,手里拿着铁锤。他不如父亲他们干活利索,掀旧椽角的时候,一不小心掉了下来,一颗锈铁钉深深地钻进了爷爷的后脑勺。父亲吓傻了眼,过了好一会儿才把爷爷抬到板车上。西湖离镇医院很远,加上又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尽管父亲他们拼命地连推带拉,手推车仍似蜗牛似的在地上爬。二伯在后头喊,“别走了,已经断气了!”我父亲不相信,照旧拉着板车跑。跑不动了,父亲瘫软在地上,像泥一样……

随笔范文第8篇

总想找个臂膀,

让自己依靠。

即使是大树也好,

不想再伪装,

也不要坚强。

也许当余辉撒入心房,

天会亮,

可是这只是短暂的光芒。

天黑后?

希望又在何方。

心淡了,漠了。

挥舞的天使翅膀,

随着风,消逝在阳光。

但愿明天会更美好。

爱在远方,心不变。

天未亮,心房却有阳光。

随笔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随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正呈现方兴未艾之势,简要分析了新随笔繁荣的原因,结合新随笔作品着重从题材分类、 艺术 风格、审美特征及思想内涵等方面,对新随笔的创作特征进行探索性论述。

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随笔至今尚无一个得到多数人认可的定义,但这并未妨碍随笔在黯淡多年之后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一股热热闹闹的“随笔”潮占据了各类报刊,蔚为壮观。面对这种悄然而至的“随笔”热,人们与二三十年代的随笔相对应。称之为“新随笔”。目前,与新随笔引人注目的创作实绩相比,随笔的理论建设却贫乏得几近空白。由于缺乏应有的理论关注和研究,使得新随笔这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在基本特征、创作特色、思想深度、创作意识、 发展 趋向等方面的论述多是片言只字,散见于创作谈一类的文字中,没有多少真正令人欣慰的理论成果。固然,理论常常是灰色的,随笔的创作者也会说“走自己的路,不被形形的规范设计所羁绊”;或者说“还不如索性让‘随笔精神’氤氲于混沌之中,不可捉摸又无所不在。时或从作者心底流露笔端的好”。但我们更有理由相信,真正的理论探讨,除却能帮助引导读者更好地“接受”新随笔之外,对随笔自身的创作和发展也是大有意义的。有鉴于此,本文作者拟就新随笔的创作特征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和评述。

首先,有必要对新随笔出现的社会背景和文学原因加以简要剖析。与新时期曾经出现的“诗歌热”、“报告文学热”等相类似。新随笔的兴旺既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也与随笔自身独特的文体特性密切相关。首先,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

其次,不求雕琢、 自然 天成是新随笔突出的风格特征。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序文中说:“意之所至,随即记录,因其先后,无复诠次,固目之日随笔”。新随笔尽管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但这种“意之所至”的自然风格却未完全改变。当然,不求雕琢、随意自然决不意味信马由缰,随意而为,优秀的随笔离不开厚实的思想和文学修养,古人说:“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对于随笔的这种风格特征,日本作家石原正明也曾揭示道:“随笔是将所见所闻的事、所言所思的事随心所至而述下……然因其无修饰之故,能见作者的才华与气量,实为很有兴味的作品。”纵观近年来的新随笔作品,其我手写我心,有感而发,从心所欲,不蹈袭,不做作的创作特征可以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新随笔自然天成的特点除了表现在 艺术 形式方面外,还反映在思想内容上不受制于某些“条条框框”的约束,正如随笔名家舒展所指出的:“随笔的天敌是禁锢和做作,随笔的灵感源泉是自由与自然。”如张中行先生的随笔集《顺生论》,以娓娓道来的笔法,绵密自然的论证,条分缕析,推本溯源,运用自己厚实的人生经验和丰富的人文知识,给读者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教科书式”的人生见解,既没有虚张声势,也绝无教条色彩,从文风到意蕴都充满了自然和率性,开人眼界,启人胸襟。与随意自然的风格相伴,新随笔作品也充分展露了作者的性情和写作风格,真正可谓文如其人,绝少干人一面现象。如汪曾祺的平实自然、张中行的严谨古朴、周涛的雄浑崇高、舒展的大胆泼辣等等,既无掩饰,也无矫情做作,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作者完全的本色、真实、自然的灵魂,这也是新随笔所以受到读者厚爱的原因之一。

知性感融、理趣情趣并生是新随笔鲜明的审美感受特征。随笔的文体特点不易确定,但在仔细品评过新随笔作品后,我们便不难发现,知性感融、理趣情趣并生是成功的新随笔作品突出的审美感受特征,也是新随笔艺术魅力的奥秘之所在。余光中先生在分析散文的知性和感性时曾形象地描述道:“就像一面旗子,旗杆是知性,旗是感性。无杆之旗正如无旗之杆,都飘扬不起来。”其实,我们用这种比喻来说明新随笔的创作特征,也仍是颇为妥贴的。近年来,文学界一方面有人刻意追求“纯粹”散文,一味抒情,陷入感情的沼泽,媚而无骨;另一方面,一些散文以载道说教自居,矜博炫学,读来每每寡淡无味。在这种创作背景下,新随笔摒弃了上述偏颇之弊,达到了感性和知性的有机结合,取得了理趣和情趣的互不偏废效果。当然,在新随笔的具体作品中,感性和知性决不是人为的搭配、生硬的焊接,每篇文章到底是以感性抑或知性为重,还得取决于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总体而论,多数随笔作品以理为重,以情济理;也有部分随笔作品以情为重,以理显情正是与这种重于知性而又不废感性的创作特征相一致,新随笔作品自然达到了既有理趣也不乏情趣的审美效果。当然,新随笔所表现出的丰富而深刻的“知性”(理),往往不是依靠长篇大论,或学术 论文 般的逻辑、推理来加以揭示,而是在夹叙夹议中自然点出,完全是作者思想智慧的自然流露。同时,随笔中的“情趣”与诗歌、抒情散文所抒写的单纯情感也不相同,随笔的“情趣”每每和“理趣”相交融,它所抒发或蕴含的感情常常也不是直露的,而是经过升华或折射的,情难以割裂开理而独立存在。如周涛的《塔里木河》方方的《和平日子的恐惧》等就是新随笔中以情济理的佳作。另外,对于不同秉性的作者来说,其作品知性、感性的重心,情趣、理趣的追求也直接呈现了个性色彩。如周国平的随笔常显 哲学 的思考,而史铁生的随笔则展露的是人生的精神深处和心灵空间。

最后,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是新随笔的个性品格中越来越凸现和强化的创作特征。就篇幅而论,新随笔作品属于文学大军中的“小人物”。但是,由于适合于表达创作者“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或者说新随笔易于展现知识分子“精神自治”的特点,故而,一批学贯中西的专家学者也自觉地加入到了新随笔的创作队伍之中,加上当代文坛的一批中青年佼佼者,就使得新随笔创作较好地克服了自身的“小气”现象,不仅具有出神入化的文字功力、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体现出了沧桑的生命感悟和独特的思想品格,成为一种“智者文学”。如金克木先生的《告别词》,面对日渐老去的生命,以智者的从容达观地吟唱了一曲挽歌。值得我们思考并学习的是这批前辈以耄耋之年,在信手拈来、直抒性灵的同时,却没有因对传统经旗烂熟于心所带来的陈腐之气,相反,作品中时时闪烁的是 科学 、理性的光芒,是对传统文化的反省和剖析。在他们的笔下,康德、罗素和孔子、老庄均是活灵活现可亲可敬的人物,绝无陈腐老朽气,只现老辣醇厚味,突出体现了新随笔的价值精髓和思想要义,这从张中行先生的《顺生论》等作品中能得到充分证明。

就在一批前辈学者创作出新随笔精品的时候,一批中、青年学人面对着社会的激烈变革,对社会、人生也作出了深入而广泛的思考咀嚼。由于这些中青年学者根底扎实深厚,思想敏锐,他们的新随笔作品其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也直追前辈,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如王蒙、余秋雨、史铁生、韩少功、周涛、张承志等,这里,我们不妨以“女性问题”为线串连数篇有关的新随笔作品,以管中窥豹,探索一点新随笔的思想意蕴。张中行先生的《归》抒写了旧时代女性的精神悲剧,扎西多的《老调子还没有唱完》则抨击了当代文学影视作品中流露出的“女人祸水”等腐朽思想,而王干的《从“爱妻型”说到男性中心话语》则从反面揭示了男女平等的现实,但社会总是在 发展 进步,于是,就有了杨继红的《女为己悦容》,揭示出了“女为悦己者容”的转变。这些作品的篇幅虽然短小,但从中表现出的深刻思想却发人深思。

随笔范文第10篇

我觉得书的英文标题“一个中国记者的美国观察”更能准确涵盖本书的内容。旭峰是新华社的年轻记者,2010年8月被派往美国华盛顿,任经济记者(一年后任首席经济记者),两年内他向国内发回了大量有价值的中英文报道和内部报告。繁重的工作之余,还为新华社的《经济参考报》写专栏,每周一篇,受到了广泛好评。这本出版于2013年1月的随笔,主要写了他在美国前两年(后来又延任了1年半)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虽然少数文章的素材在专栏中曾用过,但本书弥补了专栏受篇幅限制的遗憾。在我看来,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内容广泛。该书体现了作者的独特优势和职业特点,书中既有涉及美国政治运作和经济运行的大事(如美国大选、枪击事件、财政悬崖、美国医改),也有超市购物、驾车、旅游等亲身经历的小事。作为派驻人士,他自然要安营扎寨、关注柴米油盐;作为年轻人,他喜欢游走各地、体会风土人情;作为经济记者,更需要关注宏大命题,访谈重要人物。在这两年里他采访过不少美国华府高官、参众议员、IMF和世行官员、智库专家和知名学者,其中有些后来成了私交好友。他也常去旁听美国国会的听证会,获取最直接的材料。在记者会上,他非常活跃,总是抛出令人深思的问题,我在IMF会议的视频上,经常能看到他颇为专业的提问。

二是知识丰富。在书中,作者对美国历史、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知识的应用信手拈来、自然得体,我想许多在美国呆过多年的人也不一定那么熟悉,这当然得益于他在外交学院七年英语专业的良好训练,但更是他一直以来勤奋好学和大量阅读的结果。即便如此,他在写作过程中仍然努力地核实查证。这本是一本随笔,却写得像学术著作那样严谨。

三是思想深刻。本书不是一本山水游记,也不是一本故作深沉的咏叹,而处处体现着理性的光芒。他经常与我讲,学者型记者是他追求的目标,在他撰写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他并非经济学专业,但学了大量经济学知识。参加工作后,他常与国内不同领域的学者交流,而在美国的这几年,他更是如鱼得水,有机会与众多大师要人面对面地交流,接触前沿思想。在本书中,我们既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的激情和活力,也能感受到他的同龄人欠缺的冷静和理性。

四是文字生动。作为当年杭州市的文科状元,旭峰的中文功底非常深厚,在本书中得以展现。他翻译了数十本内容广泛的英文书籍,遂能得心应手地游走于中英两种文字之间。到美国后,他曾写邮件告诉我,每天都坚持看《金融时报》、《经济学人》和《华尔街日报》等英文报刊,就是想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英文写作能力。语言是相通的,不同语言可以相互借鉴,我们就不难体会,为什么他既有中国文人文以载道的传统,也有西方学者知微见著的笔锋。

上一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范文 下一篇:父母对孩子的爱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