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文章范文

时间:2023-03-10 19:07:48

随笔文章

随笔文章范文第1篇

一、一篇随笔成文

一篇随笔成文就是以一篇随笔为原型,从立意的确定、材料的取舍、语言的锤炼等方面打磨,使之成文。一篇随笔成文的一般步骤如下。

1.确定立意

看到作文题目,先要进行审题:本次作文题目中应该注意哪些词语?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意在笔先,只有确定好中心才可进一步写作。

2.取舍材料

根据作文的要求迅速从随笔仓库中搜寻、选取适合的随笔作为写作材料。选好的随笔要经过剪裁,决定取舍与详略,不能让材料蔓出主干。

3.安排结构

取舍好材料,然就考虑按什么顺序安排随笔,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各段之间怎样过渡,前后怎样照应等问题。

4.锤炼语言

朱熹说:“修饰,谓增损之。”即缺少的加以增添,多余的加以剪除。这一步集中在修饰语言上,就是要对语言文字进行选择、加工、润色、锤炼,使之准确、明白、简洁、生动、新颖、平易、更加完美。

二、多篇随笔成文

多篇随笔成文指的是,围绕确定的主题,从多篇随笔中选取材料,进行提炼、组合、加工,使之成为一篇新的文章。

多篇随笔成文的常见方式如下。

1.连缀式

几个相似的随笔材料组接在一起,它不是简单的重合叠加,而是加以拓展深化,把话题内容与相似的情节材料巧妙地连缀起来,构成一组流动的形象。

如有个同学写了两篇随笔。一篇写的是军训会操比赛,班级没有取得好名次,内心的郁闷之情溢于言表。最后她把失利原因归咎于抽签顺序不好。另一篇写的是他们班主持了周一全校的升旗仪式,同学们动作规范,阵容整齐,节奏准确,纪律严明,那种自豪之情也跃然纸上。两篇文章的内容真实,语言流畅。

这是生活的真实记录,但是如何才能让这些作文素材有自己的归属,找到一个灵魂,以更好地打动读者,启迪智慧呢?这需要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这两篇随笔所写的内容,能否统一在一个主题之下,经过恰当的增删加工而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呢?

一番指导后这个同学写出了一篇《崛起的2011年级七班》的文章。将手中的随笔,按照立意要求,将多篇文章统一于一个主题,这就是连缀成文的成功例子。

2.对照式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 ,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对照式就是用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的材料作对比来发表议论、抒感、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用“对照式”构思文章,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取材范围,同一篇文章中所写的片段,可以不是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也可以不是同一个人,只要能够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古今中外的材料,东西南北的随笔都可以作为片段,写到文章中来。运用这种方法构思,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领域地表达主题,避免平铺直叙,省去可有可无的交代及介绍性文字,显得简练紧凑。

多篇随笔成文,以下三个方面应当引以为戒:

1.偏离中心,强拖硬套

选择随笔时没有围绕一个中心,中途岔出别的话题,使得随笔材料散漫、无序。这样的文章,从内容上看,多数表现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文章线索不清,笔力分散。

2.层次不清,分段失当

表现为层次和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在某一个段落里竟将几层意思塞进来,以致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感。

3.前后脱节,缺乏连贯性

随笔文章范文第2篇

随笔不是没有讲究。它篇幅虽短小,但要像麻雀那样,五脏俱全;它形式虽多样,但不能写成“四不像”,要符合文体的基本要求。

1.展示广博的知识。知识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我们平时所背诵的、了解的、认识的,都可以归结到知识的范畴。随笔的写作,要求能把自己平时掌握的相关知识恰到好处地融会在文章中。

2.蕴含隽永的哲理。随笔的题材多以个人经历、身边琐事为主,有感而发,以小见大。这里的以小见大,就是要求写考生在借事抒情,夹叙夹议的过程中,蕴含一定的哲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随笔虽与散文有一定的区别,但其文章的笔法却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在叙述或描写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再现特定的场景。

3.抒写独特的见识。文艺理论家刘锡庆认为随笔一般应具说理的特点。既然说理,抒写独特的见识便是随笔写作的要点。尤其是文艺随笔,是以文学艺术领域的某些现象、观念、理论为写作对象,谈论自己的感受、意见、态度、体会的一种随笔。这类随笔的写作,“独特的见识”可以说是文章的生命。

二、随笔的分类

随笔是把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所感、所论发而为文。随笔之“随”,从时间上可谓随时可写。不拘什么时候,不必如小说那样需要构思情节,塑造人物典型形象;或如诗歌那样展开想象、抒感,要有创作上的思想准备。大体来说,随笔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记叙性随笔。记叙性随笔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断或自己的偶然经历,基本内容是叙事写人。随笔的主旨是写情见性,它的抒写往往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有时直截了当说出,有时是隐藏在文字背后;描写的往往是人人皆有类似经历的平凡小事,但经过仔细体味后,往往使人发现世俗风情,感悟人生道理。

2.议论性随笔。这类随笔又叫“随感”或“杂感”。所谓“随”,有随手记下而非刻意为文之义;所谓“杂”,是指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大至社会问题、人生哲理,小至身边琐事,如花月鸟虫、校园风景、读书心得、亲人友人,无不可写。但随笔的重点还是一个“感”字,考生要有感而发,哪怕是一点思考、一点感受、一点闪光的意念都可写到文章中去。

3.说明性随笔。说明性随笔不同于纯粹的说明文,它看重的是事物中的意趣,带有鉴赏的性质,有时则借物抒怀,另有寄托。练习这类随笔,要以精细而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事物的特色,笔调轻灵,不刻意为文。正如王国维所说的那样:“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三、随笔的写作技巧

1.创设情景。随笔实际上应在宽泛的散文这个概念之内。画面,也可以称之为场景。随笔的写作一定要注意特定的场景的呈现。因为有场景,文章就生动,读者也便会因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倍感亲切。当然,蕴含哲理是写随笔时要注重体现的。

2.中心明确。随笔的中心要集中、鲜明,正如我们通常说的散文要抓住“神”。具体写法可以抓住一事一物、一点情绪生发开去。联想议论,或叙或议,揭示某个见解、引发一点感触,或者抒发一份真情。章法上较自由,如话家常,力求言之有物,使文学性、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兼备。

随笔文章范文第3篇

随笔写作是初中生写作学习的一大重要内容,因而作为中学教师,我们应该着力于学生的随笔写作训练,锻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初中语文随笔写作训练内容

随笔主要分为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和说明性随笔3大类。但是在初中学习阶段,我们学生的语文随笔写作主要以记叙性写作为主,稍微夹杂部分的议论。

记叙性随笔的写作材料大部分都是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基本的内容是叙事写人。叙事性随笔的写作主旨在于对事情描述要“写情见性”,它在描写中往往融入作者的主观感受,有时直截了当地将其说出,有时却是将其隐藏在文字背后,由读者自己去反复推测琢磨。虽然随笔的写作内容主要是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但是在读者的细细品味思考之后,总能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道理。

随笔又名杂文,但是杂文之“杂”在于它写作的内容宽泛,几乎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小到身边的每天都能见到的琐事,大到社会现象,人生哲理。可以说,随笔无可不写。随笔中往往带有议论,学生在随笔写作中也需要在文章的叙述中夹带着部分的议论。在随笔写作中,可以将自己的所感表达出来,哪怕只是有感而发,或只是一点点的思考都皆可。这些有感而发或是思考都可以变成学生自己在随笔写作中的观点,然后进行议论。学生如果能在记叙性的随笔中夹带议论,往往都能为文章增色不少,使文章更具深度。

随笔写作形式相对于其他的体裁来说还是比较灵活的。它不同于传统的作文写作模式,记事抒情都可以,还可以表达心得体会,或是评论自己的所见所闻。

二、加强初中语文随笔写作训练的建议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随笔训练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保持谈心时轻松自在的写作状态。鼓励学生在进行随笔写作时应该不要有任何的负担,可以写任何日常生活中的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随笔写作中发散思维,进行自由写作。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随笔在写作中追求的是随手、随意、随心,如果老师对学生的随笔写作有过多的要求,就会限制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在随笔写作过程中就很难进行即兴写作,无法畅所欲言,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学生的随笔写作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多阅读,重积累。阅读和积累是随笔写作的灵感来源,对写作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初中学习生活比较轻松,学生自己的课余时间较多,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应该多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他们的课外阅读量。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文学名著,也可以是散文、小说,有利于学生们积累素材的书籍都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阅读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们积累自己的写作素材,还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学识,使他们能够在阅读中不断的进步。在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中,不是让学生们自己单纯地读,不能囫囵吞枣地粗粗涉猎,而应该让学生们注意文章作者的写作特点,引导他们对文章中的写作结构层次进行分析,对文章进行赏析,摘抄其中优美的词句。作为初中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经典的古诗词、名家作品、名著人物的事件进行重点的积累。培养学生们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在阅读中提高自己。

作为初中教师,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文章的仿写和创新。文章的阅读积累过程可以说是漫长且枯燥的,这对于很多的初中生来说,进行长期的阅读学习和积累是很不容易的,容易失去阅读的兴趣,半途而废。所以在学生们的随笔写作训练中,应该让他们对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是段落进行写作的仿写,进行写作的创新。在学生们的仿写训练中,学生们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而且可以使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写作的热情和兴趣也能够被激发出来。学生在对句子和段落进行仿写,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和写作风格。

可以定期进行随笔的写作训练。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学生们进行长期的阅读积累,在阅读的积累中进行写作的锻炼。阅读要与写作进行结合才有利于学生们写作能力的提高。写周记就是很好的一种写作锻炼方式,让学生们每周写一篇周记,不仅可以让他们用文字把一周内发生的有趣又值得记忆的事情记录下来,还可以在写周记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方便以后的写作,不用再临时抱佛脚。同学们在写周记的过程中记录了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心路变化历程,记录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定期的随笔写作可以引导学生们渐渐地克服害怕写作的心理障碍,养成动笔写作的好习惯,可以逐渐地培养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平时的随笔写作训练可以使学生们考试时“落笔如有神”,下笔成章,考试写作便会得心应手了。

作为初中教师,我们在学生们的写作训练过程中应该多与学生进行学习心得方面的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学生们对于随笔写作的想法,在交流中对写作能力不好的同学进行鼓励,增强他们的写作自信心和写作兴趣。

三、随笔写作训练对语文素养的提高

随笔写作训练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及时记录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阅读的热情。随笔写作鼓励学生进行重视文学知识的积累,提高文学素养,激发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写作的创新。随笔写作训练使语文的学习再一次回归生活,使语文的学习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语文随笔写作训练让学生们在语文的阅读中积累了大量的文学知识,在大量的知识积累后,学生们的眼界开阔了,对事情的思考也更加全面,更加成熟,语文的综合素养与此同时逐渐地提高了。

综上所述,语文随笔写作应该遵循形式丰富、循序渐进和开放发展的教学原则。作为中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随笔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充分地运用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发散性思考,然后进行随笔写作,将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文字表达出来。我们更应该鼓励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里多多地进行课外书的阅读,在阅读中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在积累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随笔写作训练能增强学生们的写作自信心,激发写作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随笔文章范文第4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写作理应成为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激扬青春、激发智慧的自觉需求和主动行为。

然而,残酷的应试现实让师生为写作的考试分数而疯狂,以致无暇、无力甚至不愿为写作的理想――生命成长而修炼。为了分数,写作已沦为作文的各种应试技能操练,甚至编胡话、说瞎话、传套话,而不是生命的自由呼吸。作文教学的惯性思维和做法,已经让学生走进“死胡同”。

作文教学必须走生态之路,让学生既要赢今天的考试,又要赢明天的人生。

鉴于此,江苏省盱眙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的同人经过学习、思考、分析并形成共识,将“随笔”引入作文教学中,倡导学生自由练笔,从生活和读书中得题,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忧、所喜、所恨、所爱等倾诉出来。可以记叙校内外的见闻琐事,可以抒发生活中的感慨忧思,可以议论社会上的各种现象,也可以构思小说诗歌等进行文学创作,强调真实真诚,鼓励创造,个性鲜明,反对程式化。

二、高中随笔生态写作教学的操作

(一)研制工具 构建系统

如何推行随笔生态写作教学,让其成为普通一线教师写作教学“新常态”?关键是找准随笔写作教学的切入口和着力点。这个切入口和着力点,就是加强随笔写作教学工具的研制与管理。写作教学工具对于写作教学就像农具对于农事一样重要。通过随笔写作工具的研制与管理,达到引导学生主体实践、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借助随笔写作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修炼写作技能,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写作能力,养成真诚作文、真诚做人的习惯。

1. 研制根本性教学工具

创编并推出随笔写作阅读教材――《精品随笔100篇品读》。该教材既作为学案又作为教案,师生共用,使随笔写作走向科学、有序、高效和常态化发展之路。选文从内容及表达俱佳、可读性强、便于学生领悟借鉴的优秀杂文随笔中选出,字数限定在与高考要求基本一致的800~1000字。全书包括选文、美句抄录、读后感言、名师圈点几个栏目。“美句抄录”写下让眼睛为之一亮的文句;“读后感言”三言两语,留下学生读后的感慨感叹、领悟心得,或共鸣或赞叹或批评的思想火花、直抒心灵,促使学生开始学习体悟之旅;“名师圈点”要言不烦,直抵文章精华与精髓,以名师见解、体悟“指点”文章、指明方向、指点迷津、开启智慧或作为师生对话参考。这些栏目既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由学生主体到教师主导、师生携手、扶放结合,使学生思维由浅入深。

因材施教。以自读品悟为主,以指导讲解为辅。对于在模式写作教学下的学生来说,随笔是一种新鲜事物,知之不多,通过阅读、品味、模仿,让他们看到随笔的样式,初步感受其写作特点、粗知其写作思路。教师通过检查可了解学生的阅读品味,通过适当的调控与有效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习并模仿,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技巧和借鉴写作经验。

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指导学生“两读两找两积”。

“两读”即学会赏读、品读。赏读就是要求学生:①说出自己欣赏和感受的内容;②圈画批注、美句抄录;③坚持平时每天阅读1~2篇、假期每天2~3篇、一周5~10篇。品读要求学生:①不仅说清所欣赏内容及原因而且作出鉴别、评出高下;②在随笔本上写出600~800字感悟评析文(可以以一篇为评析对象,也可以对几篇进行综合评析);③在一周赏读5~10篇后写出一篇品读文。

“两找”即找立意、找思路。旨在引导学生把握灵动随笔之“主线突出(一根主线贯穿)、层次清晰(生活―社会―生命)”的特点,立意上既要深入思考文章主题又要尝试从新的角度思考写作话题、组建自己的“立意库”,思路上找出文章的线索、层次。

“两积”即积累素材、积累语言。学生读后既要进行发散思维、建立相关联系,将相类似的素材记下来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又要摘录优美语句、揣摩精彩写法,建立“语言库”。

2. 随笔实践练习本――统一规格的软面抄

引导学生写生活随笔和读书笔记,积累素材,展示成果。学生每周至少写2篇、教师每周检查一次;先定时查,后随机查,以督促指导学生读书练笔、养成习惯。

3. 编制过程性维护工具――《随笔周刊》

为了及时把脉探索进程,诊治随笔写作教学问题,修正随笔写作教学方向,展示随笔写作最新成果,激发随笔写作热情,营造随笔写作氛围,我们推出了《随笔周刊》。每周一刊、一人统筹协调,教师轮换担任责任编辑,定期出刊、定时发放;正文分“繁星精华苑”栏目和“随笔蓓蕾园”栏目编写,选文以不低于800字为宜。

“繁星精华苑”之选文切合学生实际,可资学生借鉴的最新《扬子晚报》《中国青年报》等刊载的随笔文章,引导学生学习名家写法、观察现实生活。

“随笔蓓蕾园”之选文都来自学生自己的随笔,引导他们阅读、向身边的榜样学习。这些选文的作者年龄相似、学力相同,容易增强竞争意识,形成比学赶超、你追我赶的热潮。利用早晚读时间适时点评、指导阅读《随笔周刊》上的文章,激发学生兴趣,领悟读刊路径。根据现实需要随机出版增刊号,正刊与增刊相结合。

4. 研制辅教学工具――《随笔写作教学经典课型案例选编》

供教师备课、指导时参考使用,以解燃眉之急。这些案例均来自实战课型,可资教师借鉴,由于课型齐全、鲜活适用、便于操作而受到使用者的欢迎和青睐,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化解的思路、破解的路径。

这一书、一本、一刊、一案就犹如一套“组合拳”,是系统推行随笔写作教学的有机工具,具有1+1+1+1大于4的效果,缺一不可。本系统工具着眼于人的生活情感发展、思维能力训练和语言能力提高这一写作核心,实施“读写互动”,具有操作方便、科学开放、功能强大等特点。

(二)讲究策略 扎实推进

要切实让这套工具系统健康运行,发挥巨大的推进作用,还要讲究策略,扎实推进,着眼整体、着力个体、统筹谋化、精致管理。

在学生拿到自编的教材后,召开动员会,让参与随笔实验的师生认清随笔写作的意义所在,统一认识,坚定师生的信心。

除了教材引路外,课堂领航非常必要。必须开好四课,即随笔教材阅读指导课、随笔规范引领课、随笔转化升格课、随笔周刊读评课,进一步指明练习的发展方向。

《精品随笔100篇品读》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明了读什么,怎么读,达成目标是什么。授课时机选择在学生拿到《精品随笔100篇品读》半个月左右的时候。因为前半个月,学生对这书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新鲜感与兴趣,会自主阅读,但读得可能不深入,方法可能也不恰当,半个月后随着好奇心、新鲜感、兴趣的减淡,阅读动力开始消失,这时需要教师介入,提供方法指导,激发动力,合理管控,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引入可持续的阅读常态。

随笔规范引领课,贴近学生写作实际,让学生明确规范随笔写作,提倡什么,避免什么,指明优秀随笔的特性。让学生明确目标,不断攀登高峰。授课时机选择在随笔训练进行一个月左右的时候。

随笔转化升格课,就是促使学生半成品随笔(普通随笔)不断向成品随笔(优秀随笔)转化升级,授课时机选择在随笔写作训练进行两个月左右的时候。

随笔周刊读评课,就是让学生讨论作品的优缺点,欣赏优点,辨明不足,为优秀学生加油鼓劲,指明方向。提高学生相互欣赏吸收能力,取长补短。

教师在讲明“赏读与品读”标准与要求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读中注重“三找”:找语言、找思路、找立意。教师在课上通过剖析示范、举例宣讲作适当引导,课后加强检查和督促。

这一切旨在激活学生悟性,使学生“心动”;引导学生写作,使学生“笔动”;严格检查落实,使学生“行动”。“心动”是本源,“笔动”是关键,“行动”是归宿。既有“心动”又有“笔动”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洋溢着生命气息的文章;方能登上生命写作训练的理想境界。

具体实施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明确要求,让学生规范写作;二是积极推行,让学生有效写作;三是严格检查,让学生坚持写作。规范明确、积极推进、严格检查有利于教师及时摸清学情,实施有效指导;三点一一落实、扶放结合有利于教师适时规范,破疑解难;师生合作、评批指导、积极鼓励有利于写作教学的转化升级,健康发展。

(三)科学规划 细化实施

随笔写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进程复杂,因而需要科学谋划、细化实施、循序渐进。(见表1、表2)

表1 指标与措施

表2 时间上划分

以随笔实施内容划分三个实施阶段,即生活随笔、读书随笔、时事随笔三个阶段,生活―读书―时评,分类指导和分层次推进,循序渐进,层层递升。生活随笔,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习惯;读书随笔,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拓宽阅读面和写作视野,读中悟写,以写化读,读写思同步,让学生充实思想,滋润语言,教师既指导读,又指导写;时事随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用自己的思想分析评论社会时事,用以磨砺学生思想的锋芒、语言的力道。第一个阶段的生活随笔,学生易上手,安排在随笔教学的起步阶段重点展开,让学生懂得文章所写须“合于事理的实际,切乎生活的实况”,“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必须让文章充盈生活的清香;读书随笔和时事随笔作为随笔教学中、后期的重点实施内容开展。

三、高中随笔生态写作教学的意义

随笔生态写作教学的目的是突破传统教学中或应付或灌输或死练的樊篱,让学生快乐写作,享受成功的生态之路。自课题申报立项起,我们进行了5年摸索,研制了随笔教学工具,建构了先进的教学策略,形成了“一书引路,一本实践,一刊推进,一案提升”的有效实施机制。找到了应试写作与生态写作的契合点,化解了学生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纠结,既让学生赢得了高考,也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实现了应试写作与生态写作的双赢。2012年高考教学质量统计:盱眙中学高考语文均分名列全市前茅,比同类四星级高中均分高3.8分;主卷120分以上,平均每所学校不到19人,盱眙中学45人。2014年全国中小学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上,随笔写作教学又一次书写了自大赛开赛以来,一所学校获得了10名特等奖中的3名,前所未有,难得一见的“盱中现象”。

随笔探索实践,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在写作态度、写作品质、写作习惯、写作质量上的优化与发展。两年来,盱中有40名学生近百篇习作在《作文通讯》《新高考》《中学生学习报》上发表。2014年全国中小学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特等奖获得者刘在她的获奖感言《我的写作――回报世界以歌》中这样说:“在初中的时候完全没有发现自己喜欢写作,因为学校要求写记叙文,也逃脱不了友情亲情的话题,总有一种被套在模式中的僵硬感觉。到高中后因为写随笔才慢慢喜欢上写作,所以我觉得这个时候写作不要被外界束缚,不要企望获得一个什么荣誉,只是跟着一种表达的冲动走……人总是要写点东西自我陶醉,或激愤或忧伤地表达,只属于个人的东西。”

随笔写作有助于帮助学生完成两个步骤,即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怎样获得完美的原料”与“怎样把原料写作成文字” 。让学生的写作回归到“我笔录我口,我手写我心”,将平日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谈、所思、所忧、所喜、所恨、所爱通过随笔,变成一种倾诉、一种交际、一种享受。让学生以乐于表达的方式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思维的磨砺、语言的锤炼,解决学生“言之无物、言之无文”等空洞作文、公式化作文的问题。让学生领悟写作真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使写作成为其生命的需要。

随笔文章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生活;随笔;写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 22-0087-03

一、生活随笔写作研究的内容、内涵,目标界定

生活随笔写作研究的内容、内涵和目标定位于四个关键词:“生活”、“随笔”、“写作”、“研究”。其中“生活”、“随笔”、“写作”这三个关键词是内容和内涵;“研究”是其目标界定。

生活是写作的本源和本原,是体察的具体对象,是逻辑起点也是逻辑归宿,叶圣陶曾说“写作本质上说,就是一种生活”,“生活”解决写作写什么的问题;随笔,是笔之所随,是意之所至,再如叶老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追求笔的真和意的深,追求具体、形象和生动、活泼;写作是表达,是输出,是对话,立足写的过程和实践,建构写的系列和序列;研究是态度,更是目标,用研究的态度深入生活,用研究的态度剖析写作规律,研究是使写作成为常态生活,用生活激活写作兴趣;用兴趣激发探究写作规律,用写作提高写作生活质量。

1. “生活”的内容和内涵界定。

生活是学生周围的生活,是以学生为中心辐射和发散的生活,学生置身于生活之中。观察生活,学生不仅是观察者,还是体验者、思考者;思考生活,学生不仅是感悟者,更是表达者。

“生活”的范围界定,包括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学习生活等多个层次。“自己事(自我事、家庭事、同学事、师生事、读书事),国事(身边事、社会事、网络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自然声(将目光投向广阔的自然和空间)声声入耳。学生是生活的主人翁,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以主人翁的姿态体悟,以主人翁的姿态理解,以主人翁的姿态表达!

2. “随笔”的内容和内涵界定。

(1)“随笔”提倡内容的自由性。

凡生活所触,皆可笔之为文;凡生活可感,都可发诸情深;凡生活哲理,都可辩论表达。随笔是独特的视觉体察过,独特的心灵之光辉映过的鲜活的生活内容。是生活细节的叙述;是特殊景致的描写;是真挚情感的抒发;是情理的深化议论。多彩生活给随笔内容选择以丰富性。

(2)“随笔”具有表达的自由度。

生活需要诉说,需要表达,需要展现:用自由的结构来呈现,用生动的语言来表现,是“个性化表达”的过程。

结构是自由的。结构不再是文体的形式化,不再是僵死的模式化,结构讲究“定体则无,大体须有”。结构就是朴素地组织材料的问题,是首先写什么、中间写什么、结尾写什么的问题。结构注意开头和结尾的点化、层次和段落的规划、脉络和线索的潜化、过渡和照应的明化。

语言是自由的。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说“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语言表现生活,即指语言适应生活的题旨情境。语言是浸透着独特生活体验和鲜明生命色素的语言,是我手写我心、真文字写真性情的语言,是有品位、有境界、有风格的语言。

3. “写作”的内容和内涵界定。

写作是指“写”和“作”的过程,是“写文章”的分解动作。以“写”和“作”为要,“写”就是“作”,“作”即“写”也。写作的追求目标是“写文章”,但写作本身不完全是“写文章”。写作是实现“写文章”能力螺旋性提高的必要措施和手段,写作把“写文章”的过程进行系列和序列的构建。写作不断推进“写文章”素材的积累、充实学生的认知结构;推进“写文章” 思维的训练、丰富学生的思维模式;推进“写文章” 经验的积累,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写作是“写文章”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写作是“写文章”的过程性体现;“写文章”是写作的总结性再现。

4.“研究”的内容和内涵界定。

把“研究”作为本研究的实现目标,是把研究当作过程,把研究当作态度,把研究当作结果。这是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体现的是过程,实现的是能力,追求的是价值观。

研究生活,写作不再是生活的浮光掠影,而是向生活的更深处漫溯;研究随笔,使随笔不再轻率地随笔而至,而是个性的自由奋发“笔落掀起些许风雨”;研究写作,写作不再盲目,不再彷徨,而是清晰、明了“下笔好像有点神灵”;研究“研究”,把研究作为志向追求,把本相作为寻求目标。

二、生活随笔写作研究的过程与策略

生活随笔写作研究的过程内容为:研究“生活随笔写作研究”如何起始;研究如何运用教材实施教学构建;研究“生活随笔写作研究”的研究结果。过程追求具体而详实、严谨而科学;结果追求系列而有序、真实而有效。

1.研究“生活随笔写作研究”的起始。“学武术头三脚难踢,万事开头难”,启示我们“生活随笔写作”起始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作文”教学现状和学情研究。“实事求是”是基本认知规律,我们使用的苏教版高中必修和选修教材,是以“主题”单元组材为模式的教材,教材主题丰富,正是生活主题的丰富呈现;教材文章繁多,恰是“生活随笔写作”天然写作的指导和借鉴。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开展“生活随笔写作研究”是思考的首要问题,另去建构阅读和写作教材,对于一线教师,难处不言尽知。

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现状无序、散乱,甚至虚化、虚无。作文教学基本是“考一篇,讲一篇,丢弃一篇”的大局面和“整篇作文如何开头、如何过程、如何结尾”的技巧、模式讲授的小格局。教师感其痛,学生受其苦,生活多无奈!

(2)生活随笔写作研究起始的具体策略研究。

生活随笔写作研究起始的具体策略研究建立在对作文教学和学情的研究之上,建立在对不同学段语文学习情况的研究之上,建立在恰当使用“教材”的研究之上。生活随笔写作研究可以开始于任何学段,可以作用于任何学生,甚至可使用任何版本的教材。生活随笔写作研究的起始应以具体策略应对。以“必修五”学段为例,略陈述之。

第一,起始应走近生活,体现写作的生活性。本研究起始就应走近生活,写作是活生生的生活,罗马哲学家塞尼卡尝言:“如此生涯,即亦此文词”,当写作需求变成生活质量的诉求,学生就会自主参与生活素材的开发、感受、领悟,归纳和总结,就会全程参与写作过程,思考并进行思维训练,围绕“生活”展开“主体间多维互动”。

第二,起始应自然随意,体现写作的随笔性。本研究起始就力求由传统作文教学过多地导向“文体”“技法”转向照顾学生的内在需要,照顾学生的现实和文化背景,以“自由随意”的姿态切入研究进程。如“必修五”学段始于高二分班后,以“开学时分”为题写“生活随笔”,研究“生活随笔写作岂可随意为之”的话题,指出“生活随笔写作要有中心命意意识和表现意识”两个特征,对生活随笔写作进行整体观照。

第三,起始应走入写作,体现写作的写作性。写作就是写作,不能脱离写作而存在。本研究写作性首先体现在写作立场转变上,写作本源(话题、试题本源)转向生活本源;从文以载道到我手写我心,激励学生关注现实,养成关怀的态度和情怀;其次,写作以“写与作”为本,初写、改写、再改写、升格写甚至再升格写等,以“写”的步伐阔步在写作过程之路,写作立足于过程,形成写作过程。

第四,起始应重在研究,体现写作的价值性。起始重在研究,意味既要有整体宏观的规划,也要有超前微观的细化。既要宏观研究与教材使用的结合,也要微观研究写作过程的真实路径;既要研究写作主体和写作动力问题,也要研究写作训练和写作具体过程问题。研究是基本态度,把“研究”作为本研究的实现目标,是本研究的价值追求。

2.研究“生活随笔写作研究”的系列和序列。研究要构建研究系列和序列,本研究也入此“巢臼”。但因其随笔性,系列和序列可同时或交叉从多条路前行,力求条条大路通罗马;因其写作性,可进行丰富的写作训练,以训练的丰富性打破训练体系的单调性;因其研究性,可以借鉴写作的研究成果,根据研究实际和写作教学的最新成果不断地穿插、补充研究内容和调整、改变研究方向。

(1)“生活随笔写作研究”系列和序列的科学性。

第一,本研究系列和序列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对必修和选修教材的选择利用上。

这是打通“阅读和写作”的需要,是打通课内和课外的需要,是沟通教学和学习的需要,是课程选择和利用的需要。本研究以“教材”为“根本”开展研究,是一线教师最直接、最简捷也是最现实的选择。

如“必修五” 第一专题“科学之光”、“探索与发现”板块课堂研讨《物种起源》绪论,“生活随笔写作”构建“立论的科学性”写作专题,可以从“科学技术说明”、“道德修养”、“中外英杰”;“校园聚焦”、“社会万象”等方面进行议论文写作素材积累和立论训练;“奇异的自然”研讨《斑纹》,构建“描写的鲜明性”写作专题,可以从“众生百态”、“宇宙繁星”、“自然奇观”、“本土风光”、“动物世界”、“植物王国”等方面进行描写生活随笔训练;“美丽的创造”研讨《足下的文化和野草之美》,构建“实用类文体”写作专题,关于“本土名胜古迹的开发思考(常州淹城的启示)”,关于“本土科技和人文的发展融合(常州嬉戏谷和中华恐龙园的启示)”,关于“本土人文与经济的思考(常州召开第八届全国花博会观感)”等……

第二,本研究系列和序列的科学性其次体现在系列和序列的同时甚至交叉构建上。

本研究强调:写作不是把学生没有的东西强塞给他,而在于通过系列和序列的构建让学生知道写作就在自己身上,写是生命的流露,写是以积累为材料、以情感为动力、以思维为方向、以语言为载体的写的活动。余秋雨说“作文连接着健康的生命”,因此,构建本研究的系列和序列,既要具有同时性,又要具有交叉性,避免让学生再滑向“技法反复操练”之路。

必修五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研讨《陈情表》、《项脊轩志》,课外阅读《先妣事略》等文章。确立了“写人记事”的生活随笔写作研究专题系列,单元写作指导“写出你的真情实感”也与此相应。在系列的基础上,构建写作序列。

① 记叙性生活随笔写作――写什么就要是什么,是具体对象的具体行为;更要像什么,是具体行为的形象呈现。如《陈情表》扩写练习:“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和“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以“祖母陪我走过悲惨的童年” 或“在祖母生病的日子” 为题扩写。

② 记叙性生活随笔写作――动作慢化和细化是写好人物的关键,运用修辞勾勒人物的个性特征。《陈情表》扩写练习的多次修改和升格写作。

③ 记叙性生活随笔写作――线索的重要性,一条金线耀全文。“在祖母生病的日子”设置“风雨”情境和线索,“风雨”渲染了悲凉的气氛,“风雨”象征祖母摇摇欲坠的身体;风雨暗示作者情感的推进过程。如“风来了,雨淅淅沥沥……风忽如利刃般呼啸,这是暴风雨的前奏……窗外,狂风更加肆虐,雨已经倾盆,暴风雨真正到来了。”

④ 记叙性生活随笔写作――写好记叙中的环境,故事发生在一定的环境空间。用环境烘托故事发生的气氛;用环境点染人物的心情;用环境衬托人物形象;用环境体现事件的过程等。

⑤ 记叙性生活随笔写作――“点和面”结合写作。如《项脊轩志》“归有光轩中读书乐”想象写作训练:“面”是自然景色和社会环境的集中呈现,是人物表现的“舞台”,此处“面”指“项脊轩”的昼色夜景。“点”指众生相中独特的那一个或群物象中凸现出的那一物,“点”是描写的聚焦。此处“点”是归有光“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的读书情形。

⑥ 记叙性生活随笔写作――故事完整并力求生动。如以“某人事略”或“我的故事”话题自拟题目的随笔写作,用时间定位故事的推进,用空间让人物尽情表现,使故事完整而生动。

(2)生活随笔写作研究系列和序列的过程性。

本研究系列和序列的过程性是其“生活”、“随笔”、“写作”三个基本内容和内涵决定的,也是“研究”这一价值目标追求的。是指把生活当作过程来认识,把随笔当作过程去实践,把写作和研究当作过程去把握。

生活随笔写作系列和序列的构建过程是和苏教版教材的研读学习利用过程紧密相连的,研究的重点在于苏教版的单元主题与生活主题和写作主题的融合研究;系列和序列的构建过程是和写作训练(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过程体系、评价体系)紧密相连的。是立足感性,走向理性,自成系统的工程。

生活随笔写作系列和序列的构建过程是本研究最基本和重要的任务。研究立足教材,立足生活,立足随笔,立足写作,立足研究,把“写作”与“写文章”区别开来,“按一般写文章的要求实施作文教学,实在是作文教学的最大误区。”研究立要于系列和序列的交叉融合共建,议论、记叙、说明、描写包括实用文写作都是系列和序列构建的应有内容和应该方向。本研究系列和序列构建的是“教材化”和“生活化”,“生活化”和“主题化”,“即时性”和“全程性”,“分解性”和“综合性”等结合为主的,以“技法”、“体式”训练为辅的写作过程体系。

3. “生活随笔写作研究”的研究成果。

“正其宜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教师的发展,当是继续为了学生的发展。本研究的成果体现在两个方面:

(1)研究结果立要于学生学习所得结果的呈现。学生的学习所得是教育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本研究追求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过程,对写作的认知过程,对研究的理解过程;追求学生有一些意识,体验生活是一种意识,认知写作也是一种意识;研究生活,研究写作更是一种意识。本研究真实地记录学生的整个体验和参与过程,希望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得以较大提高,希望学生的写作生活趣味得以较大提升。

(2)研究结果立足于教师教艺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教师参与研究立足于教艺水平的提高,在对研究过程归纳总结中实现教艺的提高,在本研究系列和序列的构建过程中实现教艺的提高。

三、结语

随笔文章范文第6篇

关键词:随笔教学 写作能力 有效途径

中职学生语文基础不扎实,听说读写的能力普遍不强,尤其是写作水平更是令人担忧。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写作水平,很多老师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来改变学生不会写作文的现状,但是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丧失了写作兴趣,要提高写作水平就很困难。所以写作教学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容易动笔,乐于表达。随笔写作就是随意自由地写作,教师不给学生命题,也不在写作内容和形式上作过多的要求,自选素材,自拟题目,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写作空间。有了自,学生就会选择在最有灵感的时机,真实地记录所见所感,真正做到“我笔写我心”,相信这样的文章才更具个性和生命力。随笔是同学们心灵的栖息地,是教师实施人文教学的最佳舞台,驰骋其间,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在领悟其真情的同时,当好良师益友,让学生体会创作乐趣,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培养读写能力。

笔者对每一届职高学生从高一开始就要求每星期写两篇随笔,内容随意,形式自由,字数不限。而今,随笔成了师生交流沟通的窗口,成了同学们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从刚开始的干瘪的一两句话,到有些同学写出有独特见解的“美文”,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那么怎样让学生真正喜爱写作,善于写作,并在写作中自觉地培养人文品格呢?

一、提倡自由而随性地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随笔是最自由的文章。”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写作内容,自由地选择写作时间,自由地表达情感。 文章是生活的反应,生活的本色如流水一般,文章也应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同学们灵感的迸发和情思的涌动是不会特意选择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的,可能作文课上一点也写不出,休息的时候却文思泉涌。因此鼓励学生随时随地记下头脑中的灵光,随笔不限制时间和地点,可以随时写,可以在课间、在自习课、假期,甚至晚上睡觉前;随笔的本子最好能随身携带,一有感触,可以随地写,寝室、操场、郊外、电视机前都可以是写随笔的场所;写随笔不受时空限制,学生的随遇经历都可以诉之于笔端:在学校、家里和社会上亲身经历的事情,在阅读中体验到的情感,人际交往中的困惑等,形成随手而写的习惯;更可以让学生天马行空驰骋思想:袒露真实的自我,诚实的自我,敢于在随笔中展现自己的“小”,写作的过程就是自我剖析的过程,知“小”成“大”,就是人格发育的过程。

内容形式随意也是学生喜爱随笔的重要因素:不受命题作文体裁的制约,小说、散文、童话、诗歌,只要适合自己表达的,都可以选择;不受字数限制,这一点深受学生欢迎,可以记叙、抒情,洋洋洒洒几千字,也可以议论、描写,短小精悍几十字,根据需要而定,有话则长,无话可短,随性而写,随意而止。但“随笔”不是随便而为,也绝不是随心所欲或无病,而是写作内容形式自由,根据自己要刻画的生活、表达的情感随性而作,随意而为。罗伯特・埃文斯认定,只要孩子们把写作看成是一种“自我放纵”,不受什么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什么,才会熟练地掌握写作技巧。自由写作不但是一种习惯与能力,而且应视之为“自由胸怀的陶冶”“乃是一种态度,或风格,即治学、观物与对人的态度或性情,亦可说是一种精神。”因此,老师应当鼓励学生在随笔写作中培养自由的情怀和独立的精神。

二、激发写作的内驱力,让随笔成为学生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需要

写随笔是一种释放,是自我表达、自我宣泄的平台,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正因为如此,学生将随笔视为朋友,有商贸班的女生曾经写道:“我已经把随笔当成我的知己,总是把我的喜怒哀乐讲给它听,而它是我最忠实的听众、最真诚的朋友,它总是最有耐心,从不嫌弃我傻我烦,它会帮我解开生活中的千千心结。”随笔中老师感受到了真诚的生命和鲜活的思想。商贸班的戴洁云同学在她的《于细微处见真知》的随笔中写道:“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真实的想法,虽然没有感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没有婉转动听华丽动人的语言,有的是真情实感。以前写文章总很受拘束,以为要写就得写大事,而现在随笔中写的都是一件件的小事,小事也可以写好,而且写着写着就悟出了道理,小事情大道理呀!通过随笔我发现了自己的成长,不仅是写法上的,更是思想上的。”她描写妈妈每星期送她上车来学校的随笔,修改成了《让感动沸腾》,在全国文明风采“感恩的心”征文中获得三等奖。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就乐意写随笔,乐意向各种刊物投稿。

随笔写作源自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这就给作文教学注入了生活的源头活水,它使写作成为“源于生活中的碰撞而产生的需要”。随笔写作成了学生抒发感情、思考人生、表现个性的方式,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我笔写我心”的痛快,激发了写作的内驱力,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同时同学们在欣赏自然的美景、感悟生活的点滴、体验人生的甘苦、评论社会的风气的写作过程中,审视自己,反省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生活开始追问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倡导真实而有个性地写作

学生为需要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为表达思想而写作。真实的写作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倾诉。中职学生有许多浪漫的情怀和美丽的幻想,教师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打量他们,而是应该鼓励他们把这些情愫写出来,提倡真实而有个性地写作。任迪同学在高三的随笔中写道:“回顾前两年的文章,有失败,有成功,有期盼,有失望,有自私,有荒唐,但毕竟这是我的成长轨迹,反映着我的思想和个性。或许几年以后,我再来看那时的文章,我会觉得肤浅和幼稚,但也会遗憾已经没有了少年的纯真。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呀!”这就是真实写作的魅力。

中学生处于生命最旺盛的时期,他们有着敏感而细腻的心,有着丰富的感受力、独特的语言创造力。比如有个特爱犯困的男生,同学们戏称他为“睡神”,他在随笔中写道:“我也很烦恼为何那么喜爱睡觉,真是‘春困夏乏秋无力,冬日正好眠’,我是当之无愧的‘睡神’。”还有爱搞笑的嘉敏同学的“执子之手,方知子丑,泪流满面,子不走我走”“树欲静而风不止,我欲恋而他不在”等,读来忍俊不禁。学生喜欢不走寻常路,喜欢与众不同,喜欢尝试写有个性的文章,经常运用时下的流行歌曲、网络语言等,对此,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让每个学生有自己的语言风格,有旺盛的创造力。

随笔教学应当引领学生在有个性的表达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文章风格、人文品格和创造精神。在随笔写作中,有的同学善于抒漫的情怀,有的喜欢理性的思辨,有的充满愤世嫉俗的批判精神,有的朴实亲切又不乏深意。教师应该充分肯定学生闪现的个性的灵光。创造性不能教,是鼓励出来的,在随笔教学中老师要以鼓励者的身份,给创造精神准备合适生长的土壤,使同学们个性表达的萌芽茁壮成长,使之形成独特的写作个性和风格。

四、有效评价让学生学会做人

对于学生用心写的随笔,笔者每一篇都是认真地写下批语。这些批语有的洋洋洒洒,一吐为快,有的三言两语,点到为止。这些批语无一不是用真情而写的,这些批语在学生中有很大的反响,有很多同学还在我的批语后面写了“续批”。他们反映:发下随笔后,最想看的就是批语,想看看老师对他的文章的看法,他们认真写好一篇文章,都希望得到好的批语。学生的“续批”,尤其让笔者感受到作为语文教师的价值和幸福。

好的评价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尤其是那些不太会写作的学生,更要仔细挖掘文章的闪光点,不吝啬赞美之词,保护他们的自信心,慢慢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让他们品尝进步的喜悦。如一位学生在随笔中真诚地诉说自己从小就不喜欢写作文,对写作文充满焦虑、苦恼和无奈,并且恳请老师指教写作方法。面对这样的随笔,笔者当即写下了:“你这篇文章本身就是一篇难得的佳作!真情坦露,以情动人,彻底打动了我,写心里所想的,写眼里看到的,别苦恼,刻苦努力,定有所成!”然后根据这位同学的实际情况,提了几点意见,经过一段时间,他的写作水平虽然在班级中还是处于中下水平,但是有了明显的提高,有好几次在班级中朗读了他的文章,虽不算优美,但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多夸奖,少批评,好学生是夸出来的。理解、肯定、赞美、鼓励是人类共同的心理需要,随笔评语有的就该是这些话语。好的评语还能对学生的语言起示范的作用,如果评语注重语言的生动优美、准确干练、幽默风趣、富含情感、蕴含激情,学生就会模仿。模仿是最深的热爱,老师的人格魅力,写作风格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可见,评语中不仅要有娴熟的技巧,更应该注重科学与人文――能力培养与生命培育的通融和共建。

自由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使写作成了学生内在情感宣泄的需要。在无拘无束快乐的写作状态中,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得到了切实地提高,并在教师用情用心的评价中,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爱上写作,善于写作,在师生的灵魂对话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作文――做人”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荣凑.随笔的功用与写作[J].中学语文教学,2002(7).

[2]张东荪.知识与文化[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3]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4]李朝东.现代教育观念的知识学反思[J].中学语文教学,2004(6).

随笔文章范文第7篇

随笔指导课是根据课标和教材要求,结合训练目的进行的有计划的向学生传授技巧和方法的一种课型,包括随笔写作技巧,作文技巧以及随笔作文修改技巧等。它与一般的作文指导课无异,其教学环节基本相同,只是在指导的内容上以随笔写作为重点。

二、随笔指导课的操作

随笔指导课不拘形式,可以采取多种操作模式,只要能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成效就算成功。通常可以采用“老师评点式”,“学生合作探究式”等形式。

1.老师评点式

随笔种类很多,练随笔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悟力,丰富学生对学习、生活、社会、国家的感情,从而在日积月累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为学生的语文处于从初中到高中的转折期,语言运用还不成熟;又因为学生处于十几岁的青春叛逆期,思想不成熟,对社会、学校有偏颇的看法;还因为中国社会现下物欲横流,学生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很大,思想参差不齐,所以“老师评点式”的随笔指导课能很好的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让随笔写作不再随便,而具有了很大的功能。

“老师评点式”的课堂结构如下:“随笔”具体到本校本班主要以周记为主。一周一记,不拘内容,不拘形式,但是有字数要求。首先是课前的教师准备工作。每周星期一科代表收周记本,老师集中精神认真改好周记,做到全批全改。批改要落实到字、词、句、内容、书写各个方面。字包括错字、别字、漏字;词句包括不合语法规范的词句、有知识错误的词句;内容包括学习生活情感各个方面,写景写人叙事状物,抒情言志说理释悟皆可,记叙、议论、抒情、诗歌、戏剧、小说写作形式不拘一格;书写包括字数不够问题,书面整洁规范问题,学生多数存在的问题等等。老师必做的工作还有将好周记随笔挑选出来放在一起,存在问题的随笔挑选出来放在一起,好随笔分为几类,各类挑一个代表准备好,例如修辞运用得好,格式新颖独到,抒情达意到位,按顺序放好依自己的思路来准备课上朗读,奇文共赏析。朗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这些好随笔范文的同时,跟着学好修辞,看看修辞可以怎么用到平时文章中,从而让自己普通的文章大放异彩;同时学到一种创新的格式,活用到自己文章中,让自己文章传统文化腐朽为神奇;同时又学到合理到位的抒情,不管是浓墨重彩,还是清淡朴素,只要体会到抒情的真意,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存在问题的随笔一定要在学生本中写出问题所在,并作出修改指导的意见,以便让学生一看就明白。

上课时的集中评点。用一节课或两节课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划分。先划分一部分的时间,阅读老师在第一步骤精选出来的文章。读的时候既要注意朗读速度,又要重视朗读质量,让学生听得清,知道好在哪里,通过控制朗读的要素让学生在语音环境的熏染下,发自内心地体会到好文章的妙处。可着重读,例如好的比喻;又可只读某一段,例如引用很妙的段落;也可反复读,例如其中某一句或者某一段甚至某一个词语。读的方法灵活运用。除了老师读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读,朗读优秀的学生,主动举手的学生、文章写作者本人都可纳入起来朗读的范围。若老师声音情况不好,也可打印成资料,每人一张,发给学生,将看和读结合起来。再划分一部分时间,指导学生集中学习写作方法。

课下的分散点评。老师在课后可以找一部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或单独来问老师的学生专门辅导。课下辅导一定要结合每个学生的特殊情况,务必做到细致耐心。

2.学生合作探究式

学生合作探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一系列能力,提高他们的成绩。

首先,课前的准备工作和前一模式一样。这花的是老师的功夫,而且是“暗工夫”。老师需要对学生的一周随笔情况摸底,掌握具体而微的情况,才有发言权。

其次,利用连堂课或者晚自习来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在课初,将全班学生分组,为了学生合作方便和老师指导方便,我一般让单数排学生向后转,这样每一大组正好分成四个小组,全班三个大组刚好分成了十二个小组。每个小组确定一个组长,一个朗读者,一个执笔者。组长负责组织组员欣赏老师发下来的周记(注:周记不是本人的,而是他人的,交叉改),并鉴赏评点集思广益,带领组员分析好在哪里,问题有哪些,并交待执笔者记下来;朗读者负责朗读本组下发的随笔,选择朗读者要看其朗读的素质如何,最好依平日的观察选择朗读能力强的。分配好以后,就可以让学生开始了。这时,老师要在组与组之间巡视指导,力举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每一个组员都有所得。对开展得不太顺利的小组,进行指导,理清思路,讲清方法和要求,带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完成合作探究。

随笔文章范文第8篇

1 读一读

随笔散文主要有三种――记叙性随笔散文、议论性随笔散文、说明性随笔散文,但不管是哪一种随笔散文,源头都是生活,重点都是“感”――“感悟”“感受”或“感情”。随笔散文中的“感”和议论文中的“感”在呈现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议论文一般会在题目、开头或结尾非常明显地出现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可谓一目了然,并美其名曰“中心论点”;随笔散文的“感”则呈现得比较隐晦和含蓄,大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韵味,即便是记叙性随笔散文中,作者的主观感受也大多隐藏在文字背后――表面上看,叙述或描写的都是一些人人都可能经历过的平凡小事,但只要仔细阅读和体味就能体察到世俗人情并感悟到人生道理。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鉴赏随笔散文,特别是要理解隐藏得比较深的理趣,没有三到五遍的阅读,基本上是不能完全理解的。一般来说,第一遍阅读要读通文章;第二遍阅读要读懂文意,即要读懂作者就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发表了什么观点;第三遍阅读要重点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比如,风格是孙犁似的泥土气息还是叶圣陶似的清淡平实;是巴金似的热情坦诚还是周涛似的气势磅礴;是冰心似的柔美隽丽还是朱自清似的清新朴实;是汪曾祺似的融奇崛于平淡还是铁凝似的诗意灵慧……

2 挖一挖

阅读鉴赏随笔散文,必须对文本进行深入挖掘,但一定要找准位置,即要挖可挖之处,要挖有内涵之处。随笔散文大多以生活为切入点,而且一般都是有的放矢,所以阅读鉴赏随笔散文一定要注意四类句子:一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二是故事叙述完之后表明作者观点的议论或抒情的句子;三是有引申含义的比喻句;四是有深层含义的哲理句――此类句子大多在结尾,而且有时可能是一语双关。

比如,丰子恺在《车厢社会》中就是先记叙了自己三个时期乘火车时的心境――第一个时期是初乘火车时期,觉得非常新奇和有趣;第二个时期是老乘火车时期,觉得这是一桩讨嫌的事;第三个时期是惯乘火车时期,乘火车又变成乐事――可以看车厢社会里的种种人间相。如果只看表面的记叙,三个时期作者的感受显然是“乐――厌――乐”,但仔细找出故事叙述完之后的议论抒情句,就会发现“可悲者,我对于乘火车不复感到昔日的欢喜,而以观察车厢社会里的怪状为消遣,实在不是我所愿为之事。于是,我憧憬于过去在外国时所乘的火车”应该好好挖掘。

阅读鉴赏随笔散文时,怎样对文本进行深入挖掘呢?最有效的办法是先挑出表明作者看法的形容词、副词、动词等,挖掘作者所说内容背后的潜台词。比如,阅读鉴赏《车厢社会》,就可抓住“可悲”“实在”“怪状”“消遣”“憧憬”等,从这些词语中解读出作者真正的心情和看法――对今日中国车厢不文明现象的憎恶和对过去国外车厢文明现象的向往,继而在对比中结合时代背景和作家的生活经历挖掘出作者说话时的潜台词――想以此呼吁国人能更文明地乘车,能更文明地做人,能更文明地生活。

阅读鉴赏随笔散文时,对含义深刻的比喻句或双关句的挖掘也很关键。具体做法可以是:(1)先找出带有比喻义或含双关的词语;(2)用朴素、直白的语言“翻译”出它们的意思,即把抽象的句子还原成大白话;(3)结合上下文的议论句或抒情句,围绕文章的中心,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把句子包含的意思完整地说一遍。一般情况下,这些比喻句或双关句包含的意思就是随笔散文蕴涵的“理趣”。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鉴赏随笔散文时只有找准多想才能挖深挖透文本蕴涵的“理趣”。

3 赏一赏

随笔散文兼具生活性和理趣性,而且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往往是交叉使用,因此文中的妙语佳句俯拾皆是,很值得一赏再赏。

鉴赏随笔散文首先必须弄清鉴赏角度。比如,可以鉴赏精妙鲜活的词语,可以品味形象生动的修辞,可以分析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可以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妙处,可以赏析整句散句结合的妙处……此外,鉴赏随笔散文时一定要紧扣具体语句鉴赏,且语言要力求简洁流畅。一般来说,可以用“这句话采用

(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写了

(某对象)的(特点状态心理性格等),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的作用”进行表述。

4 说一说

随笔文章范文第9篇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最尖锐的评判便是写作的内容太枯燥、死板、语言不够凝练和没有具备真情实感。为了能够摆脱这样的语文写作诟病,教师必须要从语文随笔训练和体验式写作两个方面入手,对传统的语文写作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主要针对解决学生在语文写作时的盲目性为目的,增强学生的语文随笔能力,并且鼓励学生积极的融入到现实生活中,通过感悟生活和情感的体验来积累写作素材,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提高初中学生语文写作水平教学目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随笔训练 体验 写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也在新课程改革之下得到发展,现阶段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更加重视学生体验式的写作训练模式。体验式的写作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成长经验,引导学生用创新的逻辑思维和现实的生活进行有效的衔接,使学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在参与生活和创新生活的过程中展开随笔训练,积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有用的信息和生活经验,就地取材,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认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通过有效的文字书写在文章中,从而成为一篇具有自己特点和语言风格的作文。

一、在语文作文教学中使用随笔训练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随笔训练,主要指的是运用简短的文字和灵活多样的题材来记录身边有意义的生活情境。比如它可以记录校园内外发生的一些琐碎的事、学习报告的听后感、阅读素材的记录、社会现象时事热点或者是生活中突发的小情绪等等,这些不同的生活情境都可以成为使用随笔的形式,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论述和抒情,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可以利用通过灵活的体裁和自由随意文字风格来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所以,教师可以积极的引导学生ι活中的事物进行随笔记录,从而逐渐的培养学生养成自觉记录的习惯,为积累素材和提高语文写作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开放式随笔训练,增加生活体验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开放的、灵活的随笔训练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还可以通过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或者是引导学生们对事物进行多角度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的感受现实社会生活中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随笔训练的学习兴趣。例如,某学生曾经写了一篇关于“送别”的随笔文章,文章中写到他考上了县城的中学,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家开启自己的住宿生活,在送别的火车站里,他第一次看到父亲泛红眼眶留下了不舍的眼泪,为了不让父亲担心所以他一直控制着自己的情绪,直到火车开动之后,看着父亲孤独离去的背影他才没忍住泪流满面;而正好今天上课的内容是《背影》,文章中透露出来的许多情感跟《背影》这篇文章是非常相似的,教师便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让该学生将随笔内容在班中进行朗读,让学生们通过这位同学所经历过的真实情况来感受来自父亲无私的、满满的爱,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更加深刻的了解到《背影》这篇文章中蕴含的深深的父爱之情,进而在随笔中找到语文教学原型,明白语文来自于生活,作文来自于生活经验,从而提高学生记录随笔的兴趣,为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课堂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积累写作知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有在生活中才能源源不断的提取有效的写作素材。所以,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不同感官,比如:视、嗅、味、听和触觉等等角度,来感受社会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点点滴滴。在观察的途中,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生活体验与文字的有效结合,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段,结合随笔的文章结构,创设出生动有趣的随笔写作情境,不断积累和丰富写作素材。在随笔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语言的使用,要用简短清晰的随笔语言将生活片段记录进去,这样使得学生在使用随笔素材的时候既不会因为文字太多检索起来繁重,而且还可以在随笔记录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得自己写的作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更加凝练、成熟。例如,针对最新的时事热点里约奥运会上由于裁判的不公平待遇导致拳王“吕斌”,有的同学要记录这个事情可能就会进行长篇大论把整个奥运赛事进行大幅度的叙述,可是经过随笔训练的学生便可以用最凝练的语言把这件事用几句话便表达出来,如:奥运裁判不公平待遇盗走拳王“吕斌”的奥运梦想,使得拳王吕斌无缘冠军。这样便可以使得学生在翻看自己随笔的过程中不会被繁重的文字影响效率,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式讨论

由于随笔训练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学生们在生活中可能一天可以记录许多件事,也可能几天也记录不了一件事,如果靠教师统一收集检查的话可能会没办法交齐。所以,教师可以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随笔训练中渗透目前被教育界广泛运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通过分组学习的形式对组内的成员进行随笔的交流与沟通。通过相互分享和相互切磋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使学生养成一种细心观察生活,自觉随笔记录的学习习惯,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结 语】

总的来说,初中语文作文随笔训练要以现实生活作为入手点,从写作的体验式出发,积极的观察生活,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通过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作作文素材使用。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交流和合作等形式,为自己营造出更多的语文随笔写作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在思考中认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最终可以通过积累的素材和不断提高的表达能力来进行写作,从根本上提升初中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夏冬芹.让随笔与文思齐飞【J】.文学教育(中),2012(06)

随笔文章范文第10篇

《上海法治报》前身为《上海法制报》,创刊于1985年。草创时期,每周一期的四版小报,副刊“芳草地”便占有一席之地。“芳草地”的“杂谈”栏目偶有杂文界名家佳作亮相。随着报业发展,版面扩大,迄今已是每周五期、每期十六版。专版栏目多有变化,但副刊始终存在,且增至每周二至三期。副刊的分量日渐重,比重日趋大,已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进入新世纪时,报名易为《上海法治报》,全面改版,“芳草地”更名为“法治随笔”。自从我接盘副刊后,首先着力改变副刊光是“政法人士谈政法事――自家文章自家看”的狭窄生存空间的状态,突破副刊只写“政法事”的畛域,明示办刊宗旨:从法制的视角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并以随笔的形式诉诸文字。由此作者群和读者群都发生了质变,“法治随笔”副刊不再是“政法界”创作的自留地,而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培育的百花园。“法治随笔”的栏目全面更新,突出内容的思辨性和形式的多样性。

作为法制专业报的副刊,文章自然做在“法”字上。“法”的内容很实在、很具体,诸如:法制建设的滞后现象,现实生活诸多与法不相符合的典型事例,表现形式不一的司法腐败问题,中外法制的比较,法与道德的关系,现代公民的法制观念,国计民生亟待立法的吁呼,家庭婚姻等社会领域中存在的法律问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如何用随笔等文艺作品的形式而不是案例报道或论文的形式予以关注和诠释,成为本报副刊生存的理由,并为之拓展提供了用武之地,像“法治随笔”那样每期都集中刊出谈“法”论理的文章,这在其他类型的专业报或综合类的报纸的副刊都是不可企及的,它成了我们的优势和强项。

从宽泛的意义上说,“法治随笔”刊出的文章大多是杂文(当然质量不一)。“法”是硬性的,但我们要求的文章不可写得硬梆梆的,相反,主张形式上的多样性,诸如寓言故事、动物对话、域外珍闻、絮语短章、书信等。而内容的思辨性则可以从“法治随笔”开设的栏目窥其一斑:“并非闲话”、“世象纵论”、“文坛走笔”、“史海一勺”、“零思碎想”、“随感录”等。每期领衔的“名家茶座”更是“法治随笔”的亮点,鄢烈山、何满子、朱铁志、邓伟志、徐迅雷、王乾荣、鲍尔吉・原野、毛志成等杂文界宿将都是“名家茶座”的常客,他们的杂文名篇颇为抢眼,当为“法治随笔”添彩增辉。

常言道:生活中处处有法,以自己的生活感受和理性感悟来谈法,无论名家还是平民都有同等的话语权。只要言之有理,我们都将一视同仁,都有面世的机会。近年来,“法治随笔”每月都有上百篇的自由来稿。虽说作者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作为编辑,我则有一定的选稿标准。我优先择发下列几方面的稿件:一、说真话,虽然不一定全是真理,但不屑装腔作势和矫情造作之文;二、不惮深刻的片面,它总比四平八稳的公允之论更为引人深思;三、并不一定要有结论,不求把话说满说全说尽,给读者留些思索的余地;四、唱反调,只要有理有据有节,异端是一种多元文化的体现。

上一篇:三剑楼随笔范文 下一篇:情感日志心情随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