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体制改革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3-06 12:33:10

司法体制改革工作要点

司法体制改革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现将市政府法制办《一九九九年执法监督工作要点》(京政法制监字〔1999〕1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认真落实执法监督责任制,建立责任约束机制,健全配套规章制度。

(一)各区、县劳动局应在明确本局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职责,并在列入行政执法责任制基础上,加强执法责任制考核工作,建立奖惩机制,强化执法责任约束。

(二)抓好执法公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全系统要结合行风评议和从严治政工作的安排,将所有行政执法项目(包括行政许可、认定、鉴定、审批、处罚)的依据、办事程序、规定要求等进行梳理,并将工作程序和相关规定等在醒目位置公布,接受监督。

二、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行政处罚法》。

在抓好行政处罚程序的落实和文书规范、实施公开听证制度的同时,各区、县劳动局应按照劳动法治工作的安排和要求,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抓好案卷评查工作。市劳动局拟于今年6月、11月各进行一次案卷评查;并参加全市开展的案卷评查工作。

(二)加强学习和认识,按照市法制办的部署,做好罚缴分离制度的实施。

三、加强执法监督,认真做好劳动行政复议、劳动行政诉讼的应诉工作,规范劳动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一)结合《行政复议法》的颁布,市劳动局将适时开展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根据市人大的安排,下半年要开展《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执行情况检查,各区、县劳动局应积极协调配合,确保任务的完成。

请各区、县劳动局将贯彻该要点的安排报区、县政府的同时,抄报市劳动局。

附件: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一九九九年执法监督工作要点

(1999年2月9日京政法制监字〔1999〕1号)

全文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1999年我国将迎来建国五十周年大庆和澳门回归,北京市的各项任务将十分繁重。新的形势对政府法制工作特别是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面临的任务和要求,今年执法监督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今年全市工作的中心任务,按照依法治国和市委依法治市的总体部署,以推进依法行政为核心,以提高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水平为目标,以贯彻《行政处罚法》和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行政执法工作的决定》为主线,以完善制度建设和提高监督力度、建立有效的执法机制和监督机制为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贯彻《决定》,深入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

主要任务和目标:全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在明确法定职责和任务,确定每个部门、机构和岗位执法责任的前提下,以工作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等项制度的建立和运行为重点,建立责任约束机制,推动执法责任制度的落实。

工作要点:

1.各执法部门要根据法定职责和1999年全市的工作任务,特别是环境综合整治、污染治理、交通整顿、市场管理、社会稳定等重点工作,确定执法责任和今年执法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建立责任体系。城近郊区的城管监察组织上半年必须全面建立执法责任制。

2.加强执法责任制考核工作。各执法部门要普遍建立考核与奖惩、违法责任追究等制度,以执法行为的有效性和社会效果的改善情况做为考核的主要标准,结合社会评议和监察部门的效能监察、人事部门的公务员考核,实施考核,落实奖惩,追究执法中严重失察失管和执法违法者的责任,强化执法责任约束。

3.建立和完善执法责任制的配套制度。年内,全市将研究和制定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证件管理以及执法行为公开公示、投诉举报等项制度,各执法部门要根据本系统或本地区情况予以落实。

为推动执法责任制工作,各区县和各部门的法制机构要加强对执法责任制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抓好典型。每个区县要抓好两、三个执法部门,每个部门要抓好一、两个基层执法机构,通过抓试点研究执法责任机制运行中的难点问题。今年重点研究解决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建立经常和有效的考核机制,以及落实奖惩等问题。

第二,适时召开全市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 经验交流和研讨会。深入研讨执法责任制的基本形式和运行规律,总结经验,推动工作。

第三,继续开展执法责任制检查工作。下半年组织对部分主要执法部门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对实施工作成效显著的,要予以表彰;对实施情况不好的,要报告市政府予以通报批评。

二、全面贯彻落实《行政处罚法》,重点落实行政处罚程序。

主要任务和目标:具有法定行政处罚职责的各级执法部门,要继续抓好行政处罚程序的落实和文书的规范,要求执法人员掌握和熟练运用行政处罚程序和文书的程度比1998年要有较大提高。

工作要点:

1.抓好行政处罚程序中证据收集、法律适用、处罚的决定和执行等重要环节的落实。特别是1998年处罚案卷评查中有案卷不合格的执法部门,必须针对存在问题如不重视告知程序等薄弱环节,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2.认真实施公开听证制度。今年要大力宣传重大处罚听证制度,组织好听证的具体实施。要重点落实好公开听证的法定要求。

3.全面实施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制度。今年上半年,要按照全市的安排,基本落实罚缴分离制度。市各执法部门要尽快提出本系统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范围和操作办法,经市政府法制办研究并报市领导同意后实施。

为推动处罚法的贯彻落实,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结合执法人员培训工作,继续抓好《行政处罚法》的学习,提高对法律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开展1999年度全市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活动。修订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修订后的标准,除了注重关键程序外,要加大案件实体内容的比重。各级政府法制机构要组织开展好本地区、本部门的案卷评查活动。

第三,加强对听证制度的研究。今年要组织全市听证制度研讨会,规范听证行为,推动听证制度的落实和正确实施。各部门和各区县法制机构要认真收集和分析本地区或本部门的听证实例,做好研讨准备工作。

第四,继续研究解决《行政处罚法》实施中的有关问题。各部门和各区县要注意发现和收集行政处罚程序实施中的问题,及时研究和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及时上报,由市有关部门研究解决。

三、实施培训和资格管理制度,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的正规化建设。

主要任务和目标:今年重点抓好行政执法人员的系统化培训和资格管理工作。要通过编纂系列教材、制定培训规划、强化培训考核、推行资格管理、建立执法档案、统一执法证件等一系列工作,建立执法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机制,稳步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

工作要点:

1.实行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制度。全市要制定执法人员培训考核办法。各执法部门要按照办法的要求,制定本系统的专业培训规划和大纲,提出年度培训计划,编写教材,并组织实施。法律基础知识的培训,要按照全市的统一要求进行。在法律业务培训同时,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军训活动。城八区的城管监察组织除按要求完成冬训外,要抓好经常的业务学习培训,组织军训。

2.推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全市要制定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办法。各执法部门要按照办法规定的资格认证标准和程序,搞好资格考核、确认、备案等工作,建立行政执法人员管理档案。资格认证要同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执法责任制考核结合进行。

3.建立行政执法人员证件管理制度。在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实施执法证件管理制度,并逐步使用全市统一的行政执法证件。各区县和各部门要结合资格认证,做好行政执法人员摸底统计等基础工作,抓好落实。

为保证上述制度的实施,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编制全市1999年度执法人员法律基础培训安排和大纲,印发《行政处罚程序和文书》教材。

第二,对部分执法部门专业培训工作组织一次检查。

第三,组织研究执法队伍建设规划,初步确定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队伍建设的目标以及实施步骤。

第四,市、区有关部门要把城八区城管监察组织的建设做为重点来抓,尽快实施培训考核、资格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强化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四、改善执法行为机制,继续推进执法体制改革。

主要任务和目标:要以保证执法行为合法、公正为目标,认真研究和解决影响执法行为机制的消极因素:要积极参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解决好有关的执法问题;继续抓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工作,保证改革目标的实现。

工作要点:

1.继续推进城管监察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八区政府法制机构要继续下大力量抓好城管监察试点工作,市有关执法部门要予以积极配合。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好试点中的各种问题。要积极研究和适时提出城管监察体制向城乡结合部、远郊区县推开问题。

2.明确街道办事处的执法职能。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街道办事处体制改革和关于街道办事处工作的规章规定,依法确定街道办事处执法的主要职能和对执法的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问题,推动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3.配合全市有关改革措施,调整执法行为的利益机制。要坚决实行执法公开公示制度、罚缴分离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等。

4.结合政府机构改革,积极研究执法体制改革问题。区县和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研究和探索诸如郊区乡镇、城乡结合部、文化市场等领域的行政执法机构和职能的合理调整问题。条件成熟的,可以提出执法体制改革的方案。

五、完善执法监督制度,强化执法监督工作力度。

主要任务和目标:以执法部门内部监督、层级监督为基础,以执法行为的到位和合法为重点,加强执法监督。要着重监督制度建设,建立对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的有效性。

工作要点:

1.建立和完善若干项执法监督工作制度。一是对原有的新法规规章和行政措施实施半年报告制度、重点行政处罚备案制度、重要行政执法案卷督查制度、行政执法协调制度、行政执法统计报告制度等进行调整和修订。各法制机构要结合近十年来执法监督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修改和完善意见。二是研究制定与行政执法责任制相配套的监督制度,如监督程序制度、执法行为投诉举报制度、违法责任追究制度、行政赔偿制度等;三是完善法制机构对本部门、本级政府批准和做出重要决定的事前审核制度。各区县和各部门可以积极探索其他有效的监督形式和制度。

2.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和评价工作。今年各区县、各执法部门要主动开展执法检查,要将环境综合整治、污染治理、交通整顿、市场管理、社会稳定等有关全市重点工作的法规、规章执行情况做为检查的重点。

3.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完善行政措施备案制度,尤其要加强对各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实施细则、办法以及解释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认真纠正不合法的行政措施和文件。

4.推进行政执法行为公开公示制度。公开公示制度是建立社会监督机制的重要前提条件,要求各区县、各部门逐步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其他直接影响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执法行为实行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并与对承办机构和人员的工作考核结合起来。

为推进上述工作,还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市政府法制办将组织开展执法监督、执法公开公示制度等专题研讨活动,开展主要制度的立法工作。

第二,探索更为有效的监督途径和形式。如试行执法效果评价工作,研究建立行政措施的审查制度等,开拓监督工作领域。

六、为完成1999年的执法监督工作,对各级政府法制机构提出以下工作要求:

1.今年要结合市委依法治市工作的要求,开展行政部门领导干部的法律学习培训工作。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领导干部法律基础知识学纲,建立相应的培训考核制度。今年要以《行政复议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在全市各级政府及其行政部门再次掀起法律学习的新高潮。

2.加强工作的计划性。要根据今年工作内容和本部门、本地区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做出规划和安排,抓住重点,确保实效。

3.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特别在执法责任制、执法队伍建设、执法体制改革、执法监督等方面,要与监察、人事、编制、财政、司法等部门协作配合,加强工作的整体性。

4.注重调查研究,强化为政府中心工作和基层执法部门服务的意识,寓监督于服务之中。

司法体制改革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还有想问一下,联系当前乡镇实际,如何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呢?

看了你的两个问题,问的基本都是思维方法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思路问题。我的建议是:

第一,关于“结合当前工作,围绕所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民情民意等方面,提出有依据且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这个问题其实里面就包含了思路了,你的对策建议提那些,老师是无法帮你提的,为什么?因为,我们不知道你们市发展战略、发展重点、发展难点,以及群众反映的问题。所以,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三条建议:一是把今年市委书记在市委全会上的报告、市长在“两会”上的报告找出来,认真梳理全市工作的战略、重点和难点。二是认真研究你们单位(如果是县,或者区的话),用全市的战略、重点、难点来透视你们的工作,看看哪些是你们可以做的,并且已经在做的,选定符合你们实际的工作要点。三是选定要点后,提建议可以围绕组织机构、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干部队伍,科学技术等维度来思考。

第二,关于“联系当前乡镇实际,如何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这个问题很大、很宏观,写起来不难,可参考的资料很多。我的建议是:

一是涉及改革的事情,一定要好好学习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文件的第九部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部分建议好好学习一下。

二是学习你们全省、全市或县区深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年初制定的改革方案,里面一定有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安排。把握住这些之后,你后面提的对策建议才能够有的放矢,说到点子上。

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有几点思路供你参考:

社会公平正义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从权力这个角度来分析,可能存在权力不公问题,也就是特权,以此导致的腐败问题,严重损害社会公平正义;权钱交易,有些干部的行政不作为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心。

二是从收入分配这个角度来分析,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分配不公;地区收入不平衡,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收入差距大。贫富差距严重。

三是从就业和用人这个角度来分析,存在就业和用人不公;缺乏灵活的用人机制,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企业在管理和社会保障上的不同导致一些社会矛盾冲突。

四是可以从教育这个角度来分析。教育不公,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二元化的户籍制度阻碍了城乡教育的平衡发展。

五是可以从社会保障这个角度来分析,不公,私权保障不力。

六是从司法这个角度来分析。立法和司法不公。一些司法不公,冤假错案市和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老百姓对法律产生了“不公”的思想。

关于如何深化改革,促进公平正义。你结合乡镇的实际,把上面问题找到以后,就可以“问题导向”,依次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公平正义这个课题是很大的,不太建议你“大而全”,只要能提出一些符合你们实际的就算可以了。

第一个材料,不复杂,从基本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政府工作报告、党委全会报告、各种专项的调研报告、政协的社情民意反馈中,均有大量可支撑的数据、材料。关键是要结合您自己的工作实际,指出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建议。

第二个材料,如何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主要是涉及社会体制改革方面的内容。如服务司法体制改革落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特殊群体关爱,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

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综合能力,认真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畅通有序诉求表达机制,推进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改革,健全社会风险预警和应对体系。

首先,根据你的工作确定选题,明确需要了解哪方面的情况。比如住房、收入、就医、上学、就业、环保等方面。

其次,设计调研方案。包括:调研时间、调研方式、调研成果。

第三,调研方式可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走访、座谈等。

第四,建议要根据调研反馈信息实事求是地提出。

第五,关于乡镇落实全面深改、公平正义、增进福祉,这要求要抓好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加强党的领导,全面加强从严治党,强化执政为民理念,深入农户,发展好乡镇绿色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培养现代农民,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培育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等等。

“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民情民意”可以理解为一句话,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也就是一个问题。百姓关注的热点主要有扶贫攻坚、医疗卫生、教育、养老、投资软环境等方面,围绕这个问题写调研报告,我的建议如下:

第一,回答“是什么”,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民情民意”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收集相关资料来进行提炼总结了。这方面的资料在部门较多。

第二,回答“怎么看”,要分析这些热点也好、问题也好、群众意见建议也好,是基于什么情况出现的,为什么会出现,有什么影响等。

第三,回答“怎么办”,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

1.思想意识、群众观念、宣传教育;

2.规章制度、完善管理、配套政策;

3.监督考核、执行力度、落实深度;

4.人力投入、物力投入、技术投入;

司法体制改革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会议指出,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政法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全省上下要准确把握的全局视野和战略思维、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对政法机关的期望和重托、对政法工作的明确要求,坚持用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统一思想、指导工作,确保中央的决策部署在辽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树立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确保全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进一步放大转化“大连经验”,不断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切实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和“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可靠、执法为民、务实进取、公正廉洁的政法队伍。

会议指出,这次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扎实做好组织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全省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按“三严三实”要求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高全省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水平。一是要着力开展好“两学一做”(学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二是要着力建设适应振兴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推动广大干部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三是要着力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真正让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强起来。四是要着力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完善管党治党制度机制。

会议强调,全国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会议,对做好换届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全省各级党委要坚决贯彻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确保通过换届选出好干部、配强好班子。一是要旗帜鲜明地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二是要从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需要出发,注重选好配强各级党政一把手,切实优化班子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三是要以铁的纪律约束,使这次换届成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的一次生动实践,确保换届取得圆满成功。

会议指出,制定《中共辽宁省委2016年工作要点》,是省委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事关我省“十三五”发展开局起步。落实《要点》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体现向党中央看齐、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自觉性;更加突出省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展现省委常委会观大势、谋大事的能力;更加注重各项重点工作的有序展开和协调推进,便于工作督导和检查考核;更加注重体现按“三严三实”要求抓工作的鲜明导向,凝神聚力抓好工作落实。

会议指出,2015年度工作实绩考核方案设计合理,考核工作组织周密,考核结果科学合理,考出了成绩、考出了差距、考出了压力、考出了动力,达到了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释放振兴发展正能量的目的。下一步,要按照考核办法“三挂钩”的规定兑现奖惩,切实把工作实绩考核结果用好用足。要进一步完善实绩考核工作,科学设置2016年考核指标体系。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也要建立健全工作实绩考核机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使全省工作实绩考核逐步深入推进、取得更大实效。

会议指出,《中共辽宁省委关于贯彻〈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实施办法》,体现了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对扎实推进我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全省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提升我省巡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司法体制改革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8个月之内4次开会,每次几个议题都令内外瞩目。时隔30余年,“改革”一词,再次成为唱响中国的最大声音。

白驹过隙,时代的命题已变,也催生出了新的改革要求。曾经许多问题需要迂回解决,如今需要大刀阔斧;曾经的“摸着石头过河”,如今需要配合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同样重要的是,改革需要有序推进,改革需要敢碰真问题。四大特点,照耀全面深化改革。

“敢破敢立、敢闯敢试,义无反顾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8月20日,在纪念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如是说。

大刀阔斧

改革的时间感很强

这一年的改革,中央的改革“时间感”很强,改革部署不断加快节奏推进。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正式成立。两个月后的2014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首次召开会议。在这一“顶配”小组的首次会议上,工作规则、下设6个专项小组、改革措施落实分工方案等制度建构框架被确定。

2014年2月底,中央深改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会上,开门见山地强调,“全面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还有7年时间”,“起跑决定后程”。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溢于言表。

这次会议上,在通过了2014年中央深改小组的工作要点之后,就开始审议和讨论具体改革议题:从经济体制到生态文明体制,从文化体制到司法和社会体制,在此次会上都有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以问题为导向”的“倒逼改革”思维体现得非常明显。明确提出:“各项改革任务都能坚持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中央深改小组的第三次会议,和上一次相隔4个月。这次会议,特色在于议题的重大。讨论的三个改革领域,都是具备全局性、基础性,同时又非常“难啃”的改革“硬骨头”:财税体制、户籍制度和司法体制。其中,司法改革不仅有总体方案,还选择了上海作为试点。这与30多年来,中国顶层设计与试点试验相结合的改革逻辑一脉相承。

时间又过了两个月,中央深改小组第四次会议召开。如果说上一次会议的特色在于命题重大,此次会议的特色就在于指向性的明显――议题直指社会公平公正和时展。

无论是央企高管的薪酬制度改革,还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都事关目前社会呼声强烈的社会公平问题。前者事关收入分配与作风建设,后者则关系机会平等。而“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议题不仅事关媒体,更关系到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如何做好意识形态这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第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一份“七年规划”――《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至此,中央深改小组的全面改革路线图已经绘就。

10个月的时间,中央深改小组从设立到召开4次会议,从制度设计到推出整体改革纲要,在“紧锣密鼓”的同时,改革同样“蹄疾步稳”。

顶层设计

改革需要总施工图

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一个工程学术语“顶层设计”,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政治名词。

“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是回应我们这个时代的需求,以及我们想把中国建设成什么样子的期望,涉及到的是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和根本制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褚松燕表示。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明确提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一定位被明确解读为中国在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

如今,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先后召开4次会议,在这4次会议中审议的文化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招生制度改革、媒体融合发展等措施,在有关专家看来,都是顶层设计的一部分。

每次会议所制定的方案,都足以影响相关领域至少数年。其中,在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对未来7年的改革实施工作进行了整体安排,被概括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改革的总施工图和总台账”。

事实上,细数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方案,中国各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意味明显。据统计,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列出的60项改革任务,已经启动的有39项,包括户籍制度、司法权力运行等多项重要改革。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2014-2018年基层人民检察院建设规划》《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文件名寥寥数语,影响的是中国未来的5年、7年甚至更久。

顶层设计的思维不只停留在中央层面,也有效复制到了各地。以改革的“硬骨头”之一国资国企改革为例,上海率先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北京、广东、青海等地,也都针对当地情况,有的放矢地推出了方案。例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的比例为30%后,天津定为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

顶层设计并不意味着改革可以一劳永逸,中国改革“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同样宝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国资委研究中心竞争力研究部部长许保利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把方向明确了,但具体怎么做,则需要从实践中先干起来。

“改革的方案都要着眼于未来,但未来有什么情况不确定,所以只要符合三中全会精神的就应该鼓励去做。”许保利表示。

有序推进

改革注重节奏与衔接

尽管今年以来,有关改革的决议高密度出台,但在专家看来,这些改革措施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而是相互间有配合、有衔接,也有着周密的计划与安排。

忙而不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出特点。

以最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例,尽管其出台时间出乎不少观察者的预期,但此前早有诸多调研与尝试。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明确谈到这一话题;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刘奇葆为《人民日报》撰文,认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5月,刘奇葆听取新华社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汇报;6月,刘云山到人民日报社调研时,专程前往人民日报社法人微博运营室和移动客户端运营室;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也在今年先后上线客户端,通过多种方式发力新媒体建设。

有序推进的特点,还体现于改革任务在时间轴上的合理分布。

今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被视为验证中国改革决心的关键年份,而改革的任务,早在之前一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就已确定。如今,2014年已过去2/3,中国改革有39项启动,同样约占总任务的2/3。改革任务与时间恰好合拍。

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以来的4次会议,也基本遵循了时间上的规律和任务上的先后顺序。第一次会议建章立制,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全年工作要点后,开始进入具体领域改革任务的探讨。

事实上,中国改革本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许多问题,不集中推出多领域改革措施就难以解决。

褚松燕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60项改革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彼此间既有衔接,又有轻重缓急。从中央已通过的方案来看,着重解决了发展、民生和平等的需求。通常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多项改革措施同时推进,因此快节奏地推出改革方案是合理的。

以城乡差异的解决为例,这个长期形成的问题,既需要户籍制度的改革消除不平等,也需要社保和医保的改革促进公共福利的均等,还需要新型城镇化措施的推动。而要解决经济发展的问题,就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所以简政放权、打击腐败等限制政府权力的措施,亦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碰真问题

改革在深水区破冰

“这次改革,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敢于‘碰硬’,面对的、研究的、解决的都是真问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如是评价道。

戴焰军所言非虚。实际上,无论是中央深改组的4次会议,还是十以来的一些实际改革动作,都可以称得上是在“解决真问题”。

8月19日,不动产登记局的“三定”方案正式公布,其中一项职责引人关注――“牵头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指导不动产登记资料社会查询服务”。社会一直呼声很高的房地产登记制度以及可能涉及到的官员贪腐和社会不公平问题,都可能随着这一机构的建立而逐渐开始“破冰”。

7月16日,《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下发。“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的规定,标志着已经推行了20多年的公车改革就此“提速”。

行胜于言。改革需要目标,更需要落实。

上海自贸区成立、上海司法改革试点方案开始推行、行政审批制度下放、京津冀探索一体化、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明确、军队开始腾退多占住房、“单独两孩”、废除劳教制度……多项有实际动作的改革措施并举,更遑论影响深远的“八项规定”――从党政机关到社会各界,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这种改革的魄力与勇气。

“我们常说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现在要改的,可以说都是难度非常大、甚至直接触及一部分人利益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恰恰也是与广大群众的经济生活各方面密切相关、群众呼声很高的问题。正如所言,我们的改革不是为改革而改革,而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因此,只要是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难度再大,我们也要下决心进行改革。”戴焰军表示。

8月20日,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时,对邓小平作出“信念坚定、人民情怀、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战略思维、胸襟博大”六点评价。而每一点评价,都对应当下的改革。

司法体制改革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我乡把法治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鉴于人事变动,及时调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多次在党委会议、全体机关干部大会上,明确法治工作的重要性,提出相关要求,并将法治建设纳入乡镇全年工作规划。同时,按照有关要求,把法治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财政监管,进一步促进了全乡法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法治思维

将加强法治理论学习摆在做好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突出位置,多次组织相关学习会,尤其是__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以后,全乡干部多次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通过具体案例,不断增强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执政能力。

(三)夯实基层基础,推进依法管理

1、优化社会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法治在社会建设中规范、保障和促进作用。针对社会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做好社区矫正对象、刑释解教等人员的学法和依法管理方法,有效预防高危人群违法犯罪,通过创新社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努力实现由粗放型、防范型管理向法治型、服务型管理的转变。__年__乡有社区矫正人员5名,安置帮教人员1名,未出现一例违反制度情况。

2、强化基层民主自治。我们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不断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激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踊跃性和积极性,通过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全面落实“法律六进”,巩固和完善基层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各项功能,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加大社会矛盾调处。进一步整合法治资源,加强乡便民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村综治工作站等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做到社会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真正实现便民、安民。今年1-11月份,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0起,调处成功38起,调处成功率96%,充分发挥了调解、综治工作在稳定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密切了干群关系,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严格依法行政,推进廉洁执法

1、健全决策机制,规范执法行为。我乡加快落实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并不断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今年以来,无论是土地流转、工程建设、农村清洁工程、农村安居工程工作等重点工作都严格按相关政策和规定执行,为进一步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提升能力作风,强化廉政建设。深入开展机关干部能力作风建设,严格落实《__乡机关管理制度》和《__乡农村三资管理办法》,机关管理、农村三资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在强化机关服务意识的同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积极构建惩治和预防体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着力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努力构筑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为全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2016年,我乡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干部依法行政的学习培训

把干部学法用法情况,是否具备法制观念、掌握与履行职责有关的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

(二)完善行政执法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我乡将进一步加强在新的执法体制下有效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能上开展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以制度规范行为,以考评落实制度,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培训,迅速适应在新的执法体制环境下开展行政执法工作,提高依法行政工作能力,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创新的目标实现。

(三)加强法制教育宣传,营造浓厚法制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开展多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面向全乡认真开展法律法规咨询和解答工作,进一步提高全乡公

民法律素质。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加强法制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依法行政宣传,增强全乡人民法律观念意识,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四)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司法体制改革工作要点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提高民警队伍专业化水平,改善民警队伍知识结构,使各项工作得到有力推进。

二、培训原则

(一)全员培训原则。根据《纲要》及《要点》要求,严格做到全员培训,即每名民警职工全年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由政治处安排全所民警职工分期分批参加集中培训。

(二)统筹结合原则。将近期及以后一段时期各项学习培训活动进行统筹安排,从五个方面结合开展培训活动:一是与实施《纲要》相结合;二是与落实《要点》相结合;三是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四是与司法部劳教局关于组织开展贯彻落实首要标准,提高教育挽救质量学习讨论活动相结合;五是与实际工作需要相结合。

(三)突出重点原则。根据当前我所工作实际需要,业务培训突出教育矫治和戒毒工作。

三、组织管理

(一)切实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所党委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尹有才所长任组长,乔跃生、刘明钦副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大队负责人为成员。具体培训事宜由政治处协调州委党校老师研究制定。各科室、各大队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并协助完成好今年的培训工作。

(二)严格按照培训方案认真抓好组织落实。政治处根据本实施方案的精神,认真抓好组织落实,注重调研督查,及时发现问题,防止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培训考核结果及培训期间学习态度、纪律学风、综合表现等等要及时记入政工平台民警职工档案中。

(三)正确处理日常工作和教育培训工作的关系,合理安排和组织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政治处要认真研究培训方式方法,妥善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确保培训工作既要取得实效又不耽误正常工作的开展。各单位、各部门不得以工作忙,人员少等为借口,不参加学习。

四、培训内容和任务

本次培训围绕提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岗位技能来设定培训内容,采取集中脱产学习与自学相结合方式开展培训。

(一)始终把政治思想教育放在培训的首位,努力提高民警职工的政治素质。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于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干部头脑,大力弘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夯实理论基础,增强党性修养。

(1)科学发展观教育(专题讲座)

(2)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与中国农村深化改革(自学)

(3)当前的社会矛盾与和谐社会构建问题(专题讲座)

(4)党风廉政建设教育(专题讲座)

(二)突出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重点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加强时政热点、法律政策的学习教育,强化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知识的培训,提高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1)司法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专题讲座)

(2)重要法律法规:如:《公务员法》、《人民警察法》、《禁毒法》知识讲座等(专题讲座)

(3)戒毒管理知识(自学)

(4)公务礼仪和公务员行为基本规范(专题讲座)

(5)落实首要标准讨论活动有关文件

(三)加强对干部文化知识素养、技能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民警队伍的文化结构实际,加强民警职工文化知识素养、技能培训和心理教育与疏导。

(1)调研工作基本知识(自学)

(2)宣传工作方法(自学)

(3)公文写作与处理(自学)

(4)机关工作基本方法(自学)

(5)电子政务(电子文档的处理、电子文件的交换、电子文档使用和保密)(自学)

(6)司法干部的心理健康与疏导(专题讲座)

(7)心理疏压体验

(8)保健知识讲座

(9)警体技能

(四)培训考核办法

1、每期培训,专门安排一天时间开展专题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2、根据授课老师的具体安排,参训人员写出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作业,并按时交政治处,由任课教师阅分记入干部教育培训档案。

3、每期培训结束,组织一次考试,以检验学习效果并将考试成绩记入干部教育培训档案。

4、在年终述职中要把述学作为主要内容,培训学习记录将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学不达优者不得参加年终评先评优等。

五、时间安排

司法体制改革工作要点范文第7篇

也是贯彻落实《法治建设五年规划》和“六五”普法规划的起始年。全县各镇、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围绕依法治县、建设“法治”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确保依法治县工作有计划、按步骤、扎实推进。

一、全面贯彻落实《法治建设五年规划》,扎实推进依法治县工作

1、科学规划法治建设。根据《法治建设五年规划(-2015)》提出的目标任务,结合我县实际,以依法执政为核心,以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为重点,以村(居)民自治为基础,认真调研起草制订《县实施<法治建设五年规划>方案》,进一步明确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任务,深入推进依法治县工作,促进建成执法严格高效、司法公正权威、法治氛围良好、社会和谐稳定的法治。

2、健全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机制。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努力实现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作用,围绕规范、引导和保障推进科学发展、促进改善民生等工作,重点加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和环境资源保护方面等的制度建设和监督;充分发挥政协职能作用,加大民主监督力度,积极运用提案、调研、视察、建议案和反映社情民意等形式开展民主监督,充分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作用,支持依法规范开展各类公益事业,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3、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加快改革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运用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管理社会的能力,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4.深入推进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要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指导思想,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公共安全、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与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结合起来,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坚持严格执法、文明执法,解决好司法工作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推进阳光执法。审判机关认真履行审判职责,坚持调解优先,突出案结事了,不断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建立科学的办案质量评查体系,严格审判流程管理,强化对审判工作的执行与监督。检察机关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积极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加强公安执法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严厉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稳定的犯罪行为。加大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5、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动和谐发展。推进综治维稳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综治维稳工作水平。围绕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问题创新社会管理,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的有效衔接。加强县、镇、村三级综治维稳平台建设,深入开展“百镇千村万户”基层平安创建活动,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

6、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重点加强对“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监督。要构建完善的监督网络,健全监督体制,确保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二、以建设法治为目标,积极开展依法治县工作,不断推进法治县创建活动

7、深入推进法治县创建工作。继续按照《省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方案》的要求,全面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以事关依法行政全局的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为着力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深化法治县创建活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8、召开全县依法治县工作会议。进一步完善县法治县创建工作评价标准,加强法治创建活动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对照标准要求,严格开展法治县创建工作检查。要认真总结依法治县工作和“五五”普法成绩,表彰鼓励先进,全面部署我县新一轮的依法治县和“六五”普法工作,营造依法治县工作良好氛围,实现法治创建工作新突破。

三、以法治成果惠及人民群众为重点,继续开展“阳光法治,法治惠民”主题实践活动

9、大力推进阳光政务。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省政务公开条例》,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把政务公开与电子政务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推行网上电子审批。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度,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强化对行政执法职权运行过程的刚性制约与监控。

10、大力推进阳光司法。积极推进阳光审务、阳光检务、阳光警务等各项专题活动,增强对司法工作的有效监督,创新司法便民服务,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稳责任制的落实,动员和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满意度。

11、大力推进阳光村(居)务。认真贯彻实施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以下简称“两法”),开展“两法”宣传和学习培训,加强换届前村级财务的审计工作,保障和促进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健全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评议干部等各项制度,深入推进村(居)民主自治。

四、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普法教育,弘扬法治精神,推进客家法治文化建设。

12、建立健全法治宣传教育责任机制。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是本部门本行业法制宣传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根据本部门、行业、不同对象确定相应的内容,担当教育责任,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13、以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广泛宣传党的依法执政理念,积极推行党务公开。抓好《人民调解法》等新颁布法律法规和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重点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力度,尤其要围绕服务全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加强对综治、改善民生、环境保护、征地拆迁、规范市场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14、大力推进客家法治文化建设。根据省年依法治省工作要点和河源市年依法治市工作要点的要求,大力深入挖掘具有客家古邑特色的法治文化素材,创作客家法治文化精品,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弘扬法治精神,倡树法治文明新风。

五、健全推动机制,不断提高指导工作水平。

15、要进一步对加强依法治县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党组)“一把手”是依法治县和法治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把依法治县和法治创建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委(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促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报告制度,定期听取依法治县工作情况汇报,解决依法治县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强依法治县工作联络员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能力与工作水平。

司法体制改革工作要点范文第8篇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关于强化林业行政管理体系的精神,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的精神和《国家林业局2003年工作要点》关于“按照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权的改革思路,积极开展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要求,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行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必要性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六大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要求“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决定》提出“加强林业执法监管体系,充实执法监管力量,改善执法监管条件,提高执法监管队伍素质”。当前,我国林业正处在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时期,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切实转变职能,加强林业行政执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已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多年来,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不断加强林业行政执法工作,建立健全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规范执法行为,依法查处行政案件,执法水平不断提高,为保障林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林业行政执法工作,尤其是执法体制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内部以业务管理范围划分林业行政案件查处职责,多机构查处林业行政案件,执法权相对分散,如资源林政、森林公安、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植物检疫)、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处)等机构,以及木材检查站、林业工作站、种苗站、濒管办、林业技术推广站等机构,都承担林业行政案件查处职责;执法人员素质不高,违反法定程序现象时有发生,执法责任制不够落实;有些行政执法机构的编制、经费等没有完全落实;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监督管理和执法职能没有完全分开,尚未形成规范有效的执法监督体系。由此,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执法机构重权轻责、权责脱节、职能交叉、人员臃肿以及有的执法人员执法不到位、、执法扰民、以罚代刑、枉法裁判等问题。

为了解决林业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使林业行政执法工作更加适应建设林业“六大工程”,推进林业“五大转变”,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国发〔2002〕17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关于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2002〕56号)等文件精神,我局决定以创新林业行政执法机制为出发点,进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开展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即选择部分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内部按不同形式将不同机构查处林业行政处罚案件的具体职责相对集中,统一行使,探索和积累林业综合行政执法的经验,为推动林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二、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为依据,以开展林业综合行政执法为重点,加强和规范林业行政执法工作,促进林业依法行政,以建立权威、高效、规范、廉洁的林业行政执法体制为目标,不断提高林业行政执法整体水平。

(二)原则:试点工作按照“两个相对分开”(即政策制定职能与监督处罚职能相对分开,监督处罚职能与技术检验职能相对分开)、“权责一致”、“精简、统一、效能”等基本原则进行,并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大胆探索,积极实践的原则。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林业行政执法体制,不仅是深化林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而且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创新工作,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提高认识、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针对林业行政执法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举措。

2、坚持综合执法,讲求实效的原则。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工作以县(市)为单位,各试点单位要按照“一个政府部门下设的多个行政执法机构,原则上归并为一个”的改革精神,整合现有查处林业行政处罚案件的执法机构(单位),组建相对独立、集中统一的林业行政执法机构。整合后的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不再承担技术检验、检疫职能。由于各地情况的差异,试点单位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试点形式,在讲求实效上下功夫。

3、坚持依法行政和法治原则。试点单位开展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要明确执法主体,对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明确执法职权,规范执法程序,落实执法责任,健全执法保障,建立和完善林业行政案件查处工作运行机制,确保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健康有序地进行。

4、坚持开展试点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是林业行政执法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各方关系调整和理顺的一个过程。试点单位要明确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职责,做好行政管理业务职责与行政案件查处职责的衔接工作。对林业行政管理业务活动中发现的林业行政案件,应及时交由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处理。要保持行政执法工作秩序稳定,不得影响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的日常业务管理工作,也不得使林业行政执法工作产生混乱局面。

三、试点形式和要求

(一)此次试点工作以县(市)为单位。根据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区域的试点单位。经与试点单位所在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协商,确定11个省、直辖市的21个县、市(单位)为试点单位。

(二)开展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关键在整合组建相对独立、集中统一的执法机构。按照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从林业行政执法机构的现状出发,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原则上可以选择三种形式组成:第一种形式是将现有的资源林政执法队伍明确为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其他机构(单位)不再承担查处林业行政案件职责;第二种形式是将现有的森林公安队伍明确为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其他机构(单位)不再承担查处林业行政案件职责;第三种形式是根据实际情况组建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其他机构(单位)不再承担查处林业行政案件职责。每个试点单位只能进行一种形式试点。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必须将查处林业行政案件的职责统一交给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行使,但在依法做出林业行政处罚决定时,处罚主体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人员,应当从符合条件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现有执法人员中选用。

(三)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提高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是造就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的林业行政执法队伍的关键。试点单位要根据《行政处罚法》、《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和《林业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林业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专门录用考核,严格标准,择优录用。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加强执法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优化执法队伍知识结构,不断提高综合执法能力,为开创林业依法行政的新局面提供保障。

(四)完善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完善规章制度,是规范执法行为的重要措施。试点单位要建立和健全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林业行政处罚文书档案管理制度、林业行政处罚案件统计制度、“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等制度,同时要认真推行执法责任制、错案追究制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和公示制,把执法的职责和权限落实到每个岗位和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超越职权、、失职、渎职构成违法违纪行为的,要追究相应的法律、政纪责任。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林业行政处罚听证规则》和《林业行政执法监督办法》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检查。

(五)改善条件,强化执法手段。林业行政执法队伍是落实“严管林”的一支重要队伍,是林业依法治林、依法行政的重要力量。试点单位在明确或者新组建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时,要按照机构设置的有关要求,报当地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根据《决定》关于“为执法人员依法办事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执法环境”的精神,要加大对执法工作的投入,高度重视林业行政执法的基本建设,改善执法条件,保证行政执法工作正常开展,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经费来源要争取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在试点期间,各省(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试点单位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试点的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3年12月底以前,试点单位完成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二)实施阶段。试点单位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时间暂定一年。

(三)总结阶段。争取2004年年底以前完成试点工作。试点单位应当将试点情况包括试点形式、工作步骤、成效、问题和建议等,形成书面报告报送国家林业局。

五、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开展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是深化林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国家林业局将加强对试点单位工作的指导。地方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把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做好相关协调工作。试点单位在试点工作中要将遇到的问题及时向国家林业局反映。

司法体制改革工作要点范文第9篇

一、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服务发展大局。

(一)坚持服务科学发展,服务大局,服务民生,全面推进“五五”普法规划贯彻落实。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育和引导全体公民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为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奠定基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来研究、来谋划、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切实加强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工作的各环节、全过程。

2.围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组织开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题宣传活动,加强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宏观调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为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部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加强服务和改善民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服务群众的观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需求。

4.加强社会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维护社会治安、社会综合治理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解决各种矛盾纠纷。

(二)坚持分类指导。

针对象法制宣传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学法用法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积极探索推进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加强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全县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

1.深入贯彻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和决议,切实抓好面向全镇公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做好社会动员,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履行社会义务,以提高全镇公民的法律素质推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法治化。2009年全民普法重点内容是:《消防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食品安全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昆明市养犬管理条例》和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建设、城乡建设、“四全工作”等密切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规章。其他专业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教育由各执法主体部门牵头组织实施。

2.法制宣传方式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从普及法律常识向弘扬法治精神转变,从培养法律意识向孕育法治文化转变,从单纯普法教育向全方位依法治理转变,从普法办一家唱独角戏向全社会共同参与转变,通过联合相关部门举办法治文化研讨会和法治事件评选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让普法教育融入现实生活。

3.法制宣传内容体现四个加大。即加大有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护知识产权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发挥普法教育引领创新、支撑创业、服务发展、促进和谐的独特作用。要善于把法制宣传与维护稳定结合起来,既要注重宣传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民利,也要宣传应该履行的法律义务,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表达民利、依法反映利益诉求。

(三)全面推进“法律六进”活动,使法制宣传教育覆盖基层落到实处。

1.扎实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结合各机关工作职能,制定机关学法用法计划,完善党委(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法制讲座制度、法律培训制度、考试考核制度,做到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学法用法经常化、规范化。

2.扎实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搞好法律服务,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推进农村依法治理”要求,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适合农民特点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农村两委干部培训。

3.扎实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以党组织领导、司法行政部门指导、辖区内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区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社区普法广场、法制长廊等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抓好社区内青少年、下岗职工、回归人员、流动人员等人群法制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人、残疾人、生活困难职工等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

4.扎实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结合学校实际,依托法制副校长工作制度,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深入开展依法治校活动,结合治理和整顿学校周边环境,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健康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

5.扎实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开辟学法园地,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开展依法治企活动,加强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完善和规范企业运行机制,提高企业法治化管理水平。

6.扎实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各单位做到有组织学法的领导机构、计划、资料和读物、场所及考核制度,把开展学法用法情况作为考核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的重要内容。对面向社会公众的窗口单位,要通过宣传栏加大法制宣传的力度。

二、提高镇水平,加快推进法治*建设进程。

1.推进依法行政,创新行政执法体制,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规范执法行为,建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

2.人大、政协加强对政府及各单位的行政执法监督和民主监督,做到常年监督、季度督办、月度检查,以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到处。

3.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强化司法监督,保证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文明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以深化“四个创建”为载体推进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以建设法治寻甸为契机,深化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法治镇、学法用法示范单位(机关)等四个创建,年内全县完成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的创建任务。

三、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争创全市“法治镇”称号。

1.2009年是我县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工作的关键一年,除按照县委、县政府各项要求全面开展法治建设工作任务外,还要根据(寻发〔20*〕18号)、(寻发〔20*〕15号)的精神和《2009年法治寻甸建设工作要点》具体工作及考核要求开展工作,在开展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中把争创全市法治县(市、区)列为本年度重点工作,统筹安排、全力推进。

2.法治寻甸建设其他各项工作按照《2009年法制寻甸建设工作要点》具体安排。

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1.镇党委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县第十次党代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要求,把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考核各部门、行业整体工作的重要内容,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

上一篇:乡村振兴宣传工作要点范文 下一篇:农贸市场监管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