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机构申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2 13:51:18

司法鉴定机构申报材料

司法鉴定机构申报材料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13918.9

【文献标识码】a

常林 高荣云

【文章编号】 1007—9297(20__)01—0003—03

有关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最近,九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

题的决定草案》(以下简称《决定》),未获通过的具体原因尚

不清楚。作为一名司法鉴定工作者想就此问题谈些观点,

仅供参考。

《决定》①关键缺陷:第一,没有明确国家职业鉴定机构

(司法鉴定事业就像卫生事业,国家不管,一分钱不投入,老

百姓怎么看病?医生靠什么诊断治疗?),没有确立国家职

业鉴定机构设置的原则,盲目管理,必然由目前的混乱走向

新的另一种混乱,改革终将流产;第二,对公安侦查部门保

留的鉴定机构,赋予双重身份(既可以行政职权化又可以市

场竞争化),等于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没有营造出司

法鉴定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管理的格

局。第三,《决定》适用范围太窄。依据《决定》中司法鉴定

的概念,司法鉴定的范围指的是就涉及诉讼的专门性问题

进行鉴定,按照现行制度应包括三大类,(1)现行公检法所

设的司法鉴定机构;(2)非公安、司法机关,法律、行政法规

规定有鉴定职能的组织,如医疗事故鉴定、建筑工程质量、

资产评估等。(3)非职业鉴定部门,其技术条件有时可以解

决诉讼中的专门问题,如科研院所,行政机关的专门实验室

等。根据《决定》,第一类中公安、检察系统均可视为侦查部

门的鉴定机构,不属《决定》调整对象,人民法院撤消鉴定机

构。第二类,不列为本《决定》管理范围。第三类有其专业

领域,主观上不主动,客观上无义务承担司法鉴定工作,同

时,也不可能纳入《决定》管理的范围。由此,以上三类均不

属《决定》管理范围,而三类内容却基本囊括司法工作中常

规司法鉴定领域。表明名册制度的建立对司法工作毫无意

义。

、基本共识

从现代法制建设要求和我国司法实践来看,关于司法

鉴定目前已经达成以下共识:

第一,毋庸置疑,现行司法鉴定制度已不适应司法制度

改革的需要,甚至严重阻碍司法工作,全新构建我国司法鉴

定制度迫在眉睫。

· 3 ·

· 述评·

第二,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自设司法鉴定机构与现

代诉讼理念相悖。

第三,国家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管理司法鉴定工作,建立

全国统一的司法鉴定制度。

二、司法鉴定制度

司法鉴定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法律所规定的,关于司法

鉴定机构设置、人员管理、运行程序和行为标准等方面的规

则、规章和体制的总称。简而言之,其又分为两大类,即管

理制度和运行制度,后者是指参与诉讼活动的相关制度,由

诉讼法和证据法对其进行调整和规范。这里重点谈的是司

法鉴定管理制度,它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司法鉴定管理的主

体(不需要再争论),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司法鉴定

管理规范、司法鉴定工作程序规范(以后讨论的问题)等问

题。

三、司法鉴定机构

(一)司法鉴定机构的分类及其体征

广义的司法鉴定,根据主要职能和专业特点应分为两

大部分。

1.专司司法鉴定,专业技术包括:法医学(法医病理学

鉴定,法医临床学鉴定,法医精神病学鉴定,法医物证学鉴

定,法医毒物鉴定),文件鉴定,声像资料鉴定,现场勘查分

析,个人识别(法医人类学,法医齿科学等),犯罪心理测试,

指纹,痕迹检验,司法弹道学,微量物证,刑事摄影技术,毒

品和血清(dna)检验,与纵火、爆炸、计算机犯罪有关物证

鉴定等技术项目。

2.兼司司法鉴定,主要是根据公安、司法机关的委托进

行各类诉讼案件鉴定,或其日常工作出具的鉴定文书、检测

报告,成为诉讼中的证据。一般称为技术鉴定,其主要技术

包括: 会计审计鉴定,建筑工程鉴定,知识产权鉴定,考古学

技术鉴定,古玩字画鉴定,产品质量鉴定,食品化妆品检测,

药物检测等等。

由此,从司法鉴定机构设置的性质上看,分为三大类。

(1)国家职业鉴定机构。是指由国家出资举办的专门

从事司法鉴定工作的鉴定机构,其性质是为司法活动提供

服务的组织,具有事业单位服务性、公益性和知识密集性的

特征,享有独立法人资格。该类鉴定机构又分为面向社会

服务和不面向社会服务两种鉴定机构,后者主要是指改革

后公安部门内设的刑事技术鉴定。

① 《决定》规定:“一、司法鉴定是指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专门知识对涉及诉讼的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结论的

活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有鉴定职能的组织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从其规定,不再列为本决定管理的范围”。“五、⋯⋯ 侦

查机关所属的鉴定机构对外承担司法鉴定业务的,在本系统省级以上主管机关批准后,经过登记,编人司法鉴定机构名册并公告。”;

“七、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自侦部门除外)、司;去行政机关不从事具体鉴定活动。”

l }

i

· 4 ·

(2)兼职司法鉴定机构。目前,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

中,涉及大量复杂性、综合性、高智力、专业化强的问题,专

门职业鉴定机构不可能承担各类鉴定项目,为充分利用社

会上有限的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应建立兼职司法鉴定机构

管理制度。兼职司法鉴定机构也分为两大类:第一,社会上

中介性鉴证类机构,如会计审计事务所等,其设立、变更和

撤销有专门的管理部门。第二,国家设立的专业研究所或

实验室,利用技术资源兼职从事司法鉴定工作的。

(3)民办职业鉴定机构。其与国家职业鉴定机构的区

别,要从举办主体和资金来源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其中,

是否利用了国有资产,是一个重要区别。民办职业鉴定机

构是司法鉴定机构的重要补充,为构建多元化主体、复合层

次结构的鉴定市场提供了条件,在鉴定市场良性竞争环境

的形成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二)国家职业鉴定机构的设置原则

1.独立性原则

明确鉴定机构的性质。鉴定机构必须事业单位化。其

, 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是基于自身责任和经济上自主性、独

立性,向社会提供专门的精神产品服务的。其二,其职务活

动具有排除单纯追逐营利性的利他性特征,对科学技术设

备的投入依赖国家财政。其三,国家承认并认可该种职业

从事者具有团体上(行业内)的自律性,以及在内部设定统

一的行为规范。其四,它要求担当特定职务的人应经一定

资格认证,具有创造能力以及将获得该种资格和相应能力

的学历作为前提条件。

实现司法机关与鉴定机构的分离。国外广义的法庭科

学包括法医学和刑事技术,狭义的法庭科学指的是刑事技

术。从国外情况看,以广义法庭科学为主的鉴定机构一般

隶属于司法部(较少归卫生部负责),其中含法医学和刑事

技术,结合我国的情况,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内部的鉴定

机构应予取消。

2.科学性原则

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置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其一,机构

设置要符合学科理论和技术的需要,划分机构需要依据科

学规律。国外的刑事技术与传统法医学就分别设置鉴定机

构。一般而言,司法鉴定分为法科学鉴定、法医学鉴定、刑

事技术鉴定和各类社会性鉴定组织。其二,机构设置要符

合技术人员和技术设施的统一。技术人员的数量和水平只

是设立鉴定机构的条件之一,技术设施(场地、仪器设备等)

也是完成鉴定的必备前提。目前我国许多鉴定部门徘徊在

一张纸、一支笔、一枚章”的鉴定环境,长此以往,领导认为

“司法鉴定完全可以自负盈亏,不需国家投入”,不尊重科学

规律的要求,忽视自然学科对高新技术手段的依赖性。其

三,机构设置要处理好规模与等级的关系。强调合理的资

源配置,培育和发展具有不同规模的鉴定机构,或提倡创立

某一专业特长的鉴定领域,树立鉴定机构的静态科学权威,

逐步淡化行政等级决定鉴定效力的观念。

3.多元化原则

在实施司法鉴定机构从公检法逐步分离后应贯彻多元

化原则。多元化原则是指以国家职业鉴定机构为主,充分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0卷(第1期)

调动社会上与司法鉴定相关的资源,发展多种形式、多种领

域的司法鉴定机构,作为鉴定市场主体的补充。多元化原

则的优点:其一,充分体现了司法鉴定客体广泛性的特征。

鉴定客体的广泛,其涉及的学科群庞大,以集中型或分散型

评价鉴定机构的设置,明显过于简单和草率,任何鉴定机构

绝不可能包罗所有的司法鉴定项目,利用社会上的资源为

司法鉴定服务十分必要。鉴定客体的广泛性揭示司法鉴定

统一管理的必要性,加强管理,理顺制度,才能保证千头万

绪的司法鉴定程序公正,提高司法诉讼效率。其二,多层次

鉴定机构的存在,为当事人自己选择鉴定人提供了条件,使

得鉴定结论质证不在流于形式,对国家职业鉴定机构产生

了监督和促进作用。

(三)国家职业鉴定机构的设置

关于面向社会的国家职业鉴定机构,其设立应符合效

率原则。效率包括成本和时间两个要素。第一,设置鉴定

机构规模化。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限,而又人口众多,为从

总量成本投入考虑,应该集中配置人、财、物,在一行政区域

内,原则上设一个同类型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鉴定机构。为

方便当事人诉讼,也可在交通不便地区设立该鉴定机构的

分支或派出机构。鉴定机构的规模化,可以提高驾驭疑难

案件鉴定的能力,保证鉴定质量的同时,提高时间效率。第

二,设置鉴定机构重点化。为有解决重大疑难案件的能力,

兼顾诉讼效率,不主张设立中央性鉴定机构,可以重点选择

某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鉴定机构,逐步培养为行政大区

(如华北、西北、东北等)的鉴定中心。同时,对经费投入量

大,而又鉴定量小的鉴定项目,为避免重复投入的浪费,可

以引导性地限量发展几个中心实验室。

关于公安侦查部门的鉴定机构。在全国省、地市公安

厅、局设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公安部设部级刑事 科学技

术研究所。主要业务包括指纹鉴定、痕迹检验、理化检验、

枪弹鉴定、火灾调查等项目,有条件的还可以设药品检

验、dna分析、个人识别(法医人类学)、计算机犯罪、声纹

图像分析、文检鉴定等实验室。主要服务领域是刑事案件。

不收取鉴定费,每年根据工作量预算,所有经费由国家财政

保障。结合我国目前发展状况,其技术人员可以享有警察

(公务员)待遇。其业务发展和行业管理由刑事技术协会负

责,该协会挂靠公安部。改革以后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遇

有人身伤亡的案件,活体鉴定交由医院或法医学研究所(即

面向社会的国家职业鉴定机构)进行,尸体检验鉴定由法医

学研究所负责,必要时同时提供现场勘验笔录;遇有其他物

证,勘验技术人员分别固定、提取,并进行详细编号,送刑事

科学技术研究所。如果在现时条件下,公安侦查机关继续

保留传统法医学鉴定,应明确其职责范围。

四、司法鉴定人

司法鉴定人的管理包括三个方面,即司法鉴定人的资

格、司法鉴定人的权利和义务、司法鉴定人的法律责任,在

这里重点谈司法鉴定人的资格问题。

司法鉴定人的资格特征分为两部分,即固有的司法鉴

定执业中的主体特征,称为静态特征。诉讼中的鉴定人特

征,称为动态特征。静态特征研究的是专业资格问题,动态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0卷(第1期)

特征却是法律资格问题。两者关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专

业资格是法律资格的前提和条件(英美法系对专家证人资

格的审查同样如此),只有专业资格而无法律资格的人,就

不是特定的鉴定人;重视建立法律资格制度,而没有系统的

专业资格支持,可能本末倒置。

1.职业资格

职业资格是指从事司法鉴定工作的专业技术资格,是

成为鉴定人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管理的主体是各专业协

会或学会,其性质是社会团体,如中国法医学会等。现以法

医学专业为例进行说明,中国法医学会负责法医鉴定人职

业资格全国统考。可借鉴全国律师考试经验,同时以分支

学科进行,例如设法医病理学职业证书,法医临床学职业证

书,法医物证学职业证书等等。

2.执业资格

司法鉴定人执业资格是其独立承担鉴定工作的准入条

件。借鉴律师执业管理的有益经验,司法鉴定人实行司法

鉴定人职业资格与执业资格相分离制度的意义,(1)将司法

鉴定人与司法鉴定机构有序地结合起来,司法鉴定人只能

申请在司法鉴定机构中执业,便于司法鉴定人的管理。(2)

解决兼职司法鉴定人资格问题。对已获得所从事行业专业

技术资格的人员,现提出兼职从事司法鉴定工作的,应就司

法鉴定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法律知识进行培训,经考核

合格者,授予司法鉴定人执业资格。因此,执业资格相对职

业资格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凡从事司法鉴定工作,无论专

职抑或兼职,均需获得司法鉴定执业资格,只有职业资格而

无执业资格者,即不具有鉴定实施权;第二,执业资格实行

年检制,而职业资格是终身制,可以通过执业资格年检,从

而监督司法鉴定人行为,或及时变更司法鉴定人资格。司

法鉴定人执业资格的管理主体是国家司法行政系统。

3.鉴定人名册管理制度(法律资格)

司法鉴定人名册管理制度是指有管理权的机构依照法

律的授权,对于有关司法鉴定机构或者其他对司法实践中

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认证、鉴证的机构的司法有效性进行资

格认证、管理的一种法律制度。其实质就是一种管理权。

即是《决定》中规定的司法鉴定人员和司法鉴定机构名册制

度。

根据上述司法鉴定机构的分类,其所属司法鉴定人的

资格从形式上存在不同的要求。(1)国家职业鉴定机构的

司法鉴定人必须获得“三证”,方可从事司法鉴定工作。即

· 5 ·

职业资格证、执业资格证和登入鉴定人名册(证)。(2)兼职

司法鉴定机构的鉴定人进行司法鉴定工作必须获得执业资

格和登入鉴定人名册,即“两证”制度。而其职业资格由其

他行业管理,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个别国家所属实验

室的专家兼职从事司法鉴定,其职业资格以专业技术职称

为据。(3)民办职业鉴定机构的司法鉴定人原则上可以实

行“两证”制度,即职业资格证和执业资格证。对登入鉴定

人名册不作强制性规定,同时,也方便了当事人自主选任。

五、司法鉴定管理

通俗地讲,司法鉴定管理模式完全可以借鉴卫生事业

的管理思路,司法鉴定机构(人)与司法行政机关的关系,如

同医院(医生)与卫生行政机关的关系,国家职业鉴定机构

类似公立医院(国家投入),系差额拨款独立法人事业单位。

关于国家职业鉴定机构,其设立及布局由司法部统一

安排,并通过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予以经费保障;如果确需

明示挂靠单位,可以选择院校、科委等部门;公安侦查部门

的刑事技术鉴定机构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由公安部负责统

一管理,原则上不必登入司法鉴定人员和司法鉴定机构名

册,不得收取鉴定费用。

关于兼职司法鉴定机构,司法行政机关根据申报材料

进行审查,负责核发司法鉴定许可证,并登入司法鉴定人员

和司法鉴定机构名册。该机构从名册中被除名,不影响其

继续从事非诉业务的鉴定工作。

关于民办职业鉴定机构,其一般鉴定项目单一,鉴定方

法较少依靠技术设备,多以鉴定人的学识和经验为主;可以

直接受理当事人委托的鉴定,鉴定结果形式多样,也可就已

出具的鉴定结论进行分析审查,出具专家咨询意见;对民办

职业鉴定机构的管理应坚持从严原则,考虑司法鉴定的亲

历性,要严格限制鉴定领域和范围,鉴于目前鉴定市场不规

范,对鉴定机构的成立要严格审批。

总之,如果没有一个符合中国国情 ,符合司法鉴定客观

规律的司法鉴定制度新蓝图,如果没有修改现行法律中的

相关规定,那么,仅试图以撤消人民法院的鉴定机构作为改

革的目的,《决定》的制定和通过就蕴育着改革的失败,须三

思而后行。

司法鉴定机构申报材料范文第2篇

一、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性质

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属于经济鉴证类行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房地产价格评估制度;国家实行房地产价格评估人员资格认证制度。相应地,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分别出台了规章和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实行了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和注册制度。但是,房地产估价除了《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两条原则性规定之外,无法可依。有关房地产估价的司法鉴定,各个部门、各个省市更是各行其是,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自2002年开始,最高人民法院按照《关于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建立司法鉴定人名册,几乎与此同时,各地的司法行政部门按照当地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司法部《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和《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陆续司法鉴定人名册。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司法鉴定人的模式选择上采取的是大陆法系国家的鉴定权主义,即由国家有权部门核准并颁发从事司法鉴定的资格证书,并且建立司法鉴定人名册。法院在特殊情况下才能从司法鉴定人名册以外选聘专家临时从事司法鉴定。作为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也应当与其他各类鉴定一并纳入司法鉴定人名册统一管理,只是因其行业的行政管理可能涉及多个部门,而需要在管理体制上进行创新。

国家标准《房地产估价规范》对于房地产估价的定义:专业估价人员根据估价目的,遵循估价原则,按照估价程序,选用适宜的估价方法,并在综合分析影响房地产价格因素的基础上,对房地产在估价时点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进行估算和判断的活动。对于司法鉴定的概念,一般认为是指司法鉴定机构接受司法机关和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委托,指派司法鉴定人对与诉讼活动有关的专门性问题进行科学检验、判断并作出结论的活动。由此,可以给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作如下定义:具备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执业资格的司法鉴定机构接受司法机关和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委托,指派具有司法鉴定人资格的房地产估价师对委托估价的房地产在估价时点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进行估算、判断并作出结论的活动,房地产估价师除遵循普通房地产估价的有关规定、执业规范以外,作为司法鉴定人应当履行出庭义务,就其作出的鉴定结论接受法官、双方当事人的质证。

(一)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与涉案物品价格鉴定的关系

据笔者掌握的资料,与涉案物品价格鉴定有关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国家计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计办[1997]808号)《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国家计委(计价费[1996]2654号)《价格评估管理办法》;国家计委(计价费[1996]2655号)《价格评估机构管理办法》;国家计委(计价费[1998]775号)《涉案物品价格鉴定复核裁定管理办法》;国家计委(计价费[1998]776号)《涉案物品价格鉴定分级管理实施办法》。全国各地有部分省市针对涉案物品价格鉴定出台了地方性法规。2000年前后国家推动的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脱钩改制,由于清理整顿办公室最后未将涉案物品价格鉴定纳入经济鉴证类中介行业,继续保留其事业单位性质,各级物价部门按照行政级别分别设立的价格鉴定中心(或事务所)得以保留而未进行脱钩改制。

就现有的涉及涉案物品价格鉴定的地方性法规、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以及各地价格鉴证中心(或事务所)的实际情况来看,涉案物品价格鉴定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未解决涉案物品价格鉴定的性质和定位。2000年前后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脱钩改制虽未涉及物品价格鉴定行业,各地物价部门设立的价格鉴证中心(或事务所)得以继续保留其事业单位性质。但是,当时分管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脱钩改制的领导只是同意“暂时保留其事业单位性质,待条件成熟时再脱钩改制纳入中介机构管理”。涉案物品价格鉴定,从本质上讲,应当属于经济鉴证类中介行业,并且应归属于司法鉴定当中。

2.对涉案物品价格鉴定进行了任意扩大的解释。最初的涉案物品价格鉴定,本来只涉及刑事案件,并且是就刑事案件当中的动产而言。计办[1997]808号《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第2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各自管辖的刑事案件,对于价格不明或者价格难以确定的扣押、追缴、没收物品需要估价的,应当委托指定的估价机构估价。案件移送时,应当附有《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鉴定结论书》。”实际工作中,各级物价部门按照行政级别分别设立的价格鉴定中心(或事务所)将涉案物品价格鉴定从刑事案件扩大到民事案件和行政处罚,从归属于动产的“物品”扩大到不动产和无形资产。

3.存在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之间的冲突。不但原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司法部针对包括资产评估(不动产估价)等经济鉴证类中介行业管理出台的部门规章之间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还存在地方性法规之间的冲突、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之间的冲突。举四川省的现实状况为例,四川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四川省涉案物品价格鉴定管理条例》,四川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四川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笔者认为,这两个地方性法规是有一定冲突的,在涉案物品价格鉴定与司法资产评估的范围、从业主体、主管部门等诸多方面存在矛盾,并且有关涉案物品价格鉴定与司法资产评估的地方性法规与不动产估价、资产评估的部门管理规章有冲突。

总之,涉案物品价格鉴定应归属于经济鉴证类中介行业,归入司法鉴定的类别当中,它可以被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针对不动产)和司法资产评估(针对动产、无形资产)所替代。即使暂时不能取消涉案物品价格鉴定,也应将其限制在刑事案件当中涉及动产的价格鉴定。当然,要从根本上理顺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与涉案物品价格鉴定之间的关系,消除与此相关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之间的冲突,有赖于全国人大尽快出台《司法鉴定法》,通过立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与一般房地产估价、资产评估的关系

广义地讲,资产评估包括了房地产估价,因为广义的资产肯定包括房地产在内。受制于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的局限,同时以西方发达国家评估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没有可能通过考取一个评估资格就可以评估包括不动产、动产和无形资产在内的各种资产的全能的评估师。结合《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关于国家实行房地产价格评估制度、国家实行房地产价格评估人员资格认证制度的规定,人事部、财政部组织考试的资产评估师资格,定位在对于动产和无形资产的评估比较合适,人事部、建设部组织考试的房地产估价师资格定位在对于不动产的评估。因此,虽然广义的资产评估包括了房地产估价,但资产评估师专司对于动产和无形资产的评估,房地产估价师专司对于不动产的评估。

笔者认为,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为诉讼、仲裁、行政裁决服务)属于第二类房地产估价,立足于为解决房地产纠纷服务,不同于房地产转让、房地产抵押、房屋租赁、房地产保险所涉及的一般房地产估价,它对于估价机构和估价师有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有更高的执业水准和更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普通的估价师和资质一般的估价机构不能胜任这一类的估价,因为其公信力不够。因此,有必要对房地产估价师和估价机构进行分等定级,实行执业资格的二次准入,以确定资质较好的估价机构当中的资深房地产估价师从事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而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当中的“司法资产评估”、“涉案物品价格鉴定”均不够明确,司法鉴定的类别应当区分为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动产评估司法鉴定、无形资产评估司法鉴定。人事部、原国家计委组织考试的价格鉴证师资格,可按一定方式与资产评估师并轨,从现有的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师当中筛选出合格的机构和人员,从事动产评估司法鉴定和无形资产评估司法鉴定。

二、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现实状况

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鉴定结论作为解决纠纷的法定证据,对诉讼、仲裁的公正性起着十分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但由于我国至今尚无一部专门规范司法鉴定活动的法律,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与其他类别的司法鉴定一样,存在着鉴定机构设置分散、鉴定机构缺乏独立性、鉴定程序不规范、多头鉴定、重复鉴定等现象,并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的公正性。

(一)从事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机构和人员缺乏准入制度

现在从事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机构包括三类:一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司法鉴定所,这类机构是按照地方性法规《司法鉴定管理条例》组建设立的。司法行政部门核准该类鉴定机构的目的在于规范和统一管理,但存在的不足和局限也是比较突出的,比如与房地产估价的行业管理部门缺乏协调,估价师可能存在跨机构执业,没有充分利用行业管理部门对估价机构和估价师的管理信息,等等。

二是司法机关内部设立的司法鉴定机构。《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第4条规定:“凡需要进行司法鉴定的案件,应当由人民法院司法鉴定机构鉴定,或者由人民法院司法鉴定机构统一对外委托鉴定。”第10条规定:“各级人民法院司法鉴定机构,受理本院及下级人民法院委托的司法鉴定。下级人民法院可逐级委托上级人民法院司法鉴定机构鉴定。”目前有大量的房地产估价师、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挂靠在司法机关内部设立的司法鉴定机构执业,这除了带来自审自鉴这种影响司法公正的后果,还扰乱了中介机构的执业环境和管理秩序。

三是资产评估机构、房地产评估机构从事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这第三类从事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机构,要说没有准入也不一定准确,只不过不是按照客观标准确定资质较好的估价机构当中的资深房地产估价师从事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而是由法官凭个人偏好来确定哪些机构可以准入,而对于评估人员却完全没有考虑准入的问题,资产评估师可以从事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甚至连会计师、房地产估价员、助理会计师等也在从事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

应当说目前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状况,不符合《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关于国家实行房地产价格评估制度、国家实行房地产价格评估人员资格认证制度的规定,急需管理部门的协调统一,严格执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有关规定。

(二)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启动制度尚未建立

公检法在各自的诉讼活动当中可以独立地决定司法鉴定的事项,关于司法鉴定启动的规定不够明确,《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有几个条款涉及鉴定机构以及鉴定的启动。《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时候,应当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行政诉讼法》第35条规定:“在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认为对专门性问题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民事诉讼法》第7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鉴定部门及其指定的鉴定人有权了解进行鉴定所需要的案件材料,必要时可以询问当事人、证人。鉴定部门和鉴定人应当提出书面鉴定结论,在鉴定书上签名或者盖章。鉴定人鉴定的,应当由鉴定人所在单位加盖印章,证明鉴定人身份”。

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启动制度包括鉴定的申请、鉴定的决定、合格鉴定机构的确定,以及鉴定的委托。从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可以看出,现行的包括房地产价格评估在内的司法鉴定的启动制度可以说尚未建立。目前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启动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鉴定机构的选择没有依据尊重当事人选择和人民法院指定相结合的原则。鉴定的委托主要表现为法院指定(其实是法官指定),在一定程度上,现行的做法剥夺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2.没能给当事人提供分门别类的鉴定人名册。应当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在民事诉讼案件中的司法鉴定启动方面有长足的进步,该规定第25条:“当事人申请鉴定,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出。符合本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的情形,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的除外。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提出鉴定申请或者不预交鉴定费用或者拒不提供相关材料,致使对案件争议的事实无法通过鉴定结论予以认定的,应当对该事实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但是,人民法院没有给当事人提供鉴定人名册,当事人既不知道哪些事项可以申请司法鉴定,也不能参与鉴定机构的选择,却可能要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3.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是否具备房地产估价的鉴定资格不确定。虽然《若干规定》在第27条规定了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的,当事人可以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申请重新鉴定,但是没有法律、法规对于从事房地产估价的鉴定资格加以明确规定。

(三)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结论的质证、采信缺乏程序和标准

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59条规定了“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当事人质询。鉴定人确因特殊原因无法出庭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书面答复当事人的质询”,但是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还没有形成鉴定人出庭制度。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瑞华认为,鉴定人亲自出庭作证的比例不足5%.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的审查标准不一。对于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其效力与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不一样。《若干规定》第27条:“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提出证据证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1.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的;2.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3.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4.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对有缺陷的鉴定结论,可以通过补充鉴定、重新质证或者补充质证等方法解决的,不予重新鉴定。”而对于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只要求“另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足以反驳并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四)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管理部门不统一

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按照法释[2002]8号《关于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的规定,已陆续受理、审查了十几个省市的申请进入人民法院司法鉴定人名册的评估机构的申报材料,并已在《人民法院报》公告。毫无疑问,最高人民法院的做法有越权嫌疑,把本来属于行政权范畴的事情(对于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管理)揽在法院来做。因此,有部分省市的专家、律师联名向全国人大提出了对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上述司法解释进行违宪审查。

总之,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管理与其他各类司法鉴定一样,政出多门,导致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公信力大打折扣,急待统一和规范。

三、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制度创新

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制度创新的目的,在于提高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公信力,确保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中立地位,体现追求司法公正的价值目标。提高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公信力,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从事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鉴定人的能力、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启动制度公正,即程序公正,赋予当事人应有的司法鉴定启动权;建立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结论的质证制度,包括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证、质证的程序和标准。

(一)建立统一、协作的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管理体制

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制度创新的第一步是改革目前的多头管理的体制,建立统一、协作的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房地产估价作为经济鉴证类行业,其司法鉴定的管理体制应当充分借助行业管理部门和学会对房地产评估机构和估价师的管理信息和成果,实行估价机构和估价师个人的执业资格二次准入制度。二次准入制度的具体做法包括:1.房地产估价机构的二次准入司法鉴定管理部门对从事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机构实行注册制度。申请从事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机构,应当是房地产估价专业机构,其房地产估价机构的资质等级在省会城市等大城市可限定在一级资质,在其他地区可限定在二级资质以上。房地产估价行业主管部门或者行业学会将符合申报条件的机构推荐给省级以上司法鉴定管理部门,省级司法鉴定管理部门对符合条件的房地产估价机构核准注册并颁发司法鉴定许可证。

司法鉴定管理部门对从事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机构实行年检制度。房地产估价行业主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对于房地产估价机构的年检结束后一个月内,省级司法鉴定管理部门结合行业主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年检结果对从事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机构办理年检。

2.房地产估价师的二次准入司法鉴定管理部门对从事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房地产估价师实行考试注册制度。申请从事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鉴定人,应当是具备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资质的估价机构的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其个人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作为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的执业年限在三年以上,由其所在机构推荐,参加司法鉴定管理部门组织的鉴定人全国统一资格考试合格的,颁发司法鉴定人资格证书。取得鉴定人资格证书的房地产估价师,由鉴定机构向省级司法鉴定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省级司法鉴定管理部门对符合注册条件的申请人予以注册并颁发鉴定人执业证。

司法鉴定管理部门对从事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鉴定人实行年检制度。房地产估价行业主管部门或者行业学会对于房地产估价师的年检结束后一个月内,省级司法鉴定管理部门结合行业主管部门或者行业学会的年检结果对从事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鉴定人办理年检。

(二)建立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启动制度

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启动制度,应当从程序上尽可能避免鉴定腐败的产生。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虽然收取一定的费用,但它毕竟是一种把科学知识运用到诉讼活动中来的科学实证活动,鉴定不应当沦为一种商业活动,鉴定人之间也不能相互竞争去“揽活”。否则,有可能使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丧失其对诉讼当事人的证据效力和公信力。

启动司法鉴定的权利究竟是赋予法院,还是赋予诉讼(仲裁)当事人?在传统的对抗制诉讼模式下,法官在诉讼中是消极中立的第三者,本身不负有查明事实的积极义务,当然也就没有提出证据的责任。只有当事人,才负有提出证据并说服审判者的责任。鉴定结论是证据,鉴定人属于证人,那么由当事人启动鉴定程序并提供鉴定人乃是诉讼的应有之义。因此,便有“当事人启动制”一说。然而,由当事人委托鉴定的一个最大弊端就是容易导致鉴定的滥用。鉴定人往往根据聘请他们的当事人的需要出具鉴定结论,鉴定结论一般都有利于委托人。这种做法的代价就是阻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

在传统的大陆法系国家的纠问式诉讼模式下,法官在诉讼中不再是消极中立的第三者,司法鉴定方面是实行鉴定权主义,法官主导司法鉴定的启动和司法鉴定人的选任。因此,便有“法官启动制”一说。法官启动制有其优点,一是鉴定人受法院委托,可以不受当事人的影响而客观地进行鉴定,二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鉴定,避免鉴定资源的浪费,减轻当事人的经济负担。但是,这种启动制度有其固有弊端:其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鉴定人容易受法官的影响,容易导致鉴定腐败,此其二;其三是对鉴定结论的质证可能流于形式,因为鉴定的启动和鉴定人的选任系由法官决定,法官可能相信鉴定结论正确无误。

司法鉴定启动制度的最佳选择是法官启动制与当事人启动制的相互借鉴和融合。在鉴定人的选任方面,在司法鉴定管理部门的鉴定人名册内,实行尊重当事人选择和人民法院指定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当事人有举证责任的事项,当事人申请司法鉴定的,人民法院应当首先尊重诉讼双方当事人的选择,人民法院应当委托诉讼双方当事人在鉴定人名册内协商一致选择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诉讼双方当事人协商不一致的,或者人民法院依职责决定委托司法鉴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在鉴定人名册内随机选择鉴定机构进行鉴定。这种启动制度安排,既尊重了诉讼双方当事人的选择,又避免了鉴定的滥用,使得鉴定人可以真正立足于客观事实,运用科学知识,为法院发现客观真实、进行公正裁判服务。

(三)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程序制度

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程序制度,包括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申请、决定、委托、受理、实施、鉴定结论的出具,以及鉴定人出庭作证。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申请,是指附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申请司法鉴定,并预交鉴定费用,但申请不是司法鉴定的必经程序。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决定权,形式上在人民法院的法官手中,但法官不同意委托鉴定的情形很少,并且对于不同意的决定应给出书面说明,另外法官的决定权只是针对鉴定事项是否需要鉴定的决定,而不是对于鉴定人选任的决定。

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机构受理人民法院委托后,应当指派2名以上具有相应执业资格的鉴定人进行鉴定,实行第一鉴定人主要负责制。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实施应当符合执业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包括了解案情、现场勘察、查阅资料和市场调查。鉴定机构应在委托书约定的时限内及时出具包含鉴定结论的鉴定书,鉴定书应当有鉴定人的签名和鉴定机构的盖章。

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程序制度,应当特别强化鉴定人出庭作证的义务。鉴定人出庭接受法官和诉讼当事人的质询,通过对鉴定结论的质证,对法官的采信与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补充鉴定、重新鉴定、

复核鉴定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具有科学性、鉴证性,从事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机构和鉴定人实行执业资格二次准入之后,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就不应再有任何等级上的差别,鉴定人依合法程序出具的鉴定结论在法官认证之前,其效力是相同的。这是因为,鉴定人不同于证人,并非不可替代;鉴定结论也只是证据的一种,只有经过质证,查证属实的才能为法官采信而成为判案的依据;鉴定活动作为一种科学实证活动,其科学性要求鉴定结论不应当划分等级。

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补充鉴定,只能在原委托的鉴定已经作出鉴定结论,但尚未进入庭审质证阶段,由当事人申请,法官裁量决定。当事人申请补充鉴定的情形包括:当事人补充了新的相关鉴定材料,或者提出新的鉴定项目,或者发现原鉴定结论的计算或表述有明显错误等等。补充鉴定由原鉴定机构的原鉴定人进行,鉴定机构可以指派新的鉴定人参加。

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重新鉴定,不得由原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进行。在鉴定人的选任方面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权之后,重新鉴定应当慎之又慎,以尽量减少重复鉴定,避免当事人和法官对鉴定的滥用。但是,在庭审当中发现有如下情形之一的,应当重新鉴定:1.鉴定机构或鉴定人不具备法定资格的;2.委托人提供的鉴定材料失实的;3.鉴定的委托程序不合法的;4.鉴定人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的;5.鉴定人通过鉴定谋取不正当利益的;6.鉴定的实施严重不符合行业规范和标准,足以影响鉴定结论的。另外,重新鉴定的委托,仍然应当遵守一般鉴定的程序规定。

一些地方性立法规定了司法鉴定的复核鉴定,并且规定经省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复核鉴定的案件,省内其他司法鉴定机构不得再受理。其实,只要在司法鉴定的启动制度方面规定得合理,辅之以补充鉴定和重新鉴定,就完全没有必要再规定复核鉴定。复核鉴定本身与司法鉴定的科学性、鉴证性特点是相冲突的,使得复核鉴定的效力在质证之前就高于了其他鉴定结论。

司法鉴定机构申报材料范文第3篇

一、以“大集中”为抓手,积极探索“审执分离”模式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的要求和省司法厅依法行政工作的部署,结合本局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将行政执法的审批(初审)权与执行权相分离的新的行政审批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一是统一认识,落实专班,责任到位。去年下半年,局党组召开专题会议,提出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我局服务全市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突破口来抓,积极探索司法行政工作“审执分离”方式。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钦两次带领局班子成员到市优化经济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行政服务中心)等市直单位实地考察,学习“行政审批集中”、“服务门类齐全”、“审批过程一步到位”等经验。在此基础上,我局成立了“审执分离”工作专班,局长担任组长,分管法制工作的局领导任副组长,局政治部、律公科、基层科、法律援助科(市法律援助中心)、司法鉴定管理科、司法考试科、社区矫正办公室、法规教育科、办公室等科室负责人为成员。我们将“审执分离”的核心内容确定为“两集中、两到位”,即将部门审批服务事项向一个内设科室集中,行政审批机构向局行政服务厅集中;集中审批授权到位,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在局行政服务厅办理到位。我们召开动员大会,还多次召开各职能科室协调会,通过认真查找依据,反复研究酝酿,制定了《*市司法局“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实施方案》、《*市司法局内设行政审批机构职能调整方案》,并将两个方案分别上报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到相关责任科室承办,并规定了时间要求,工作专班跟踪督办,承办结果随时通报,全局上下通力合作,主动配合,较好的完成了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

二是理顺体制,健全制度,打好基础。“审执分离”的意义在于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根据“两集中、两到位”的工作要求,我们在现有编制、内设机构、干部职数“三不变”的前提下,将律师公证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指导管理、司法鉴定指导管理、司法考试等职能中10项行政许可初审职能相对独立出来,成立了局行政审批科,将其职能挂靠在法规教育科,确定3名工作人员承担行政许可初审工作,逐步做到授权到位、制度到位、责任到位。根据《行政许可法》、《*省司法行政机关行政许可实施规定(试行)》,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行政审批工作的要求,我们制定了《*市司法行政机关行政许可(初审)实施办法(试行)》、《*市司法局行政许可(初审)公示制度》、《行政许可(初审)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行政许可(初审)服务承诺》等相关制度,以及《办理行政许可初审流程图》,并印发了行政许可(初审)文书的操作规范,建立了工作台帐,对工作任务、工作程序、工作责任、工作要求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规范。同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与修订,以及“两集中、两到位”工作职能调整的变化,对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行政执法考评制度》、《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和完善,使各项制度有机衔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作机制。

三是整合工作,打造平台,优化服务。我们以“两集中、两到位”工作为契机,从司法行政工作的全局来优化和构建行政服务平台。首先,加强窗口建设。我们在完善“12348”服务热线、法律援助服务大厅等窗口的基础上,将行政审批(初审)服务、司法考试服务、投诉服务等工作进行整合,为了方便群众,我们实施下楼工程,将办公楼一楼的4间门面房拿出,又开辟了一个多功能的局行政服务厅。第二,加强网站建设。近年来,我们对“*司法行政网”进行了两次升级,进一步丰富了内容,增设了“法规政策”、“复议应诉”、“执法监督”等栏目,增加了网上办事、网上答疑和网上公示的范围,行政审批(初审)的工作流程、制度、表格等全部上网,法律援助申请、司法考试报名等项目实现了网上互动,各类应该公开的政务信息已经全部上网公开。第三,加强基层建设。我们不仅仅在局机关增设平台、增开“窗口”,还主动把工作的触角延伸至基层,开展了社区“133基础建设”试点,即成立一个社区法律服务站;配备社区法制副主任、配强人民调解员、配好法律志愿者三支队伍;建设一个法制宣传栏、一个法律图书角、一所社区法制学校。我们还为社区法律服务站印制了工作指导手册和工作台帐。通过试行社区“133基础建设”,推动了基层及社区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了行政服务窗口平台与基层法律服务网点的互补互动。

二、以“大服务”为主线,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我们以惠民、利民、便民为目的,整合行政执法职能,狠抓执法队伍建设,注重便民服务时效,确保行政执法质量,使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一是加强执法主体管理。为了适应新要求、迎接新挑战,去年7月,我们组织局机关律师公证、基层、司法鉴定等业务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开展了以文明执法为基本内容的集中培训,选派了4名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参加了全市文明执法教育考试,全部获得优异成绩。为了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机关行政执法和法律服务的质量,我们建立了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行政执法档案。去年11月,我们对建立执法档案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全系统没有一例违法违纪问题,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均为零。此外,我们还采取走访服务对象、邀请行风监督员座谈、测评等多种形式,使整个行政执法和法律服务工作始终置于社会监督之下。

二是实行“一站式”服务。我们在局行政服务厅建立了局领导分管、法规部门(行政审批科)负责,其他业务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我局制定的《行政许可(初审)实施办法》,法律职业资格认可、律师执业审核、公证员执业审核、律师事务所设立审核、司法鉴定人审核登记、司法鉴定机构审核登记、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等行政许可初审和行政审批事项均在服务厅办理。我们还在服务厅设置了行政审批、司法考试、投诉3个功能区,并悬挂醒目的指示标牌,服务内容及服务承诺全部上墙公示,使寻求服务和帮助的群众勿需上楼,均可在大厅办理完毕。去年,我们为112人办理了法律职业资格的申报事项,所有申报材料的审核,申报事项的咨询与联系,均在服务厅完成。行政审批科与司法考试科密切配合,申报和审核工作未出现任何差错。最近,我们又在此办理了2个司法鉴定机构和3名司法鉴定人的申报审核事项。

三是强化涉法涉诉。处理涉法涉诉问题,是我局法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过去,群众到局里来投诉和反映问题,楼上楼下、边问边找很不方便。去年,我们在局行政服务厅设置投诉接待与服务的功能区域后,在服务厅内外悬挂了投诉的指示标牌和匾牌。我们坚持执行领导值班制、事项登记制、领导干部包案制等工作制度。在去年奥运会期间,我们印发了《关于处置奥运会期间重大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及的意见》等文件,全局干警实行每天24小时值班,每天排查一次矛盾纠纷,每天上报一次信息情况,使大量的细小纠纷得到有效化解。我们采取“一把手”包案、专班承办、限期结案的强硬措施,切实解决历史遗留的疑难涉法涉诉案件。去年,局里拨付7万元现金,彻底解决了两起分别长达16年、12年的涉法涉诉上访案件,受到市政府和部门的充分肯定。

四是试行“一案一考评”。为了不断提高行政执法质量,我局作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的试点单位,在省厅及厅法规处的指导下,及时启动“一案一考评”工作。为此,我们制定了《行政执法“一案一考评”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组建了行政执法案件考评委员会以及专项考评小组,提出了“四个明确”的工作措施。第一,明确工作任务。对在行政执法中办结的行政许可初审案件、行政处罚案件、行政审批案件、法律援助案件、行政复议案件、行政应诉案件等,均纳入考核评查;第二,明确工作目标。采取百分制形式,将所有案件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每类案件均拟定具体考核评查标准及评分情况;第三,明确工作职责。“一案一考评”由各考评组具体负责承办,如行政审批考评组负责行政审批、行政许可初审案件的评查工作等;第四,明确工作方法。“一案一考评”工作分一案一考评、一月一评查、一年一总评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均有相应的参加人员和考评方式。目前,此项工作已在全局逐步展开。

三、以“大调研”为基础,精心打造调研工作品牌

我们坚持把司法行政调研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评、同奖惩,每年初都印发《全市司法行政信息调研工作要点》,在全局上下形成“一把手”抓调研,局领导包课题,各科室有任务的“大调研”格局,使调研工作成为我局依法行政、打造司法行政工作品牌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一是贴近经济发展抓调研。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业兴市”、“满园工程”、“新农村建设”、“海子湖旅游目的地建设”等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组成专题调研组开展调研,就为重点工作、重大项目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形式、方法途径等进行可行性论证,从而提出了“推进律师顾问组专业化进程”的基本思路。近两年来,我们先后与相关部门合作,成立了“满园工程”律师顾问组、新农村建设法律顾问组、文化旅游建设法律顾问组等法律服务组织,这些法律顾问组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明显成绩。例如,“满园工程”建设法律顾问组成立以来,参与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谈判10多次,审查经济合同50多份,多次为“两湖平原”大市场建设提供法律咨询意见。文化旅游建设法律顾问组应邀赴京参加*(北京)旅游推介会,为推介会中的各项商务谈判提供法律服务。

二是贴近改革创新抓调研。我们围绕“创新工作方式,打造工作品牌”这一目标积极开展调研工作。20*年,仅在省厅《*司法》上发表的调研文章就有11篇。我们切实将调研成果运用到实践之中。20*年初,我们按照建设司法行政“五大体系”的构想,出台了《“五大体系”建设三年规划》。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按照规划分阶段实施。省、市政府连续3年将法律援助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我们都及时安排全体局党组成员分别到各县市区进行专题调研,紧密联系我市实际,出台实施方案,开展了法律援助“*春风行动”、“*春潮行动”、“09春光行动”,以及法律援助进社区、进乡村、进工地、进工棚和法律援助“垄上行”、“小区行”、“老区行”、“沿海行”等活动。近两年来,局党组成员每人每年都要撰写一两篇调研文章,对促进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起到了表率和指导作用。去年,张钦局长撰写的调研文章《司法体制改革呼唤司法行政职能回归》在《中国司法》、《中国政府法制网》和《法治动态》、《*司法》上刊载,引起一定的反响。

三是贴近民生问题抓调研。近两年来,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在内的各类矛盾纠纷直线上升。我们迎难而上,先后对松滋、石首的“警司联调”、沙市区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区的“三所联调”等特色工作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整合多种机制,建设“大调解”体系的构想,并与市综治办联合在石首进行试点,出台了《*市“百日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厅“人民调解工作落实年”活动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意见。围绕“大调解”体系建设这个课题,我局产生调研文章17篇。近两年来,我们共向司法厅和市政府报送调研文章96篇,被采用35篇,获奖9篇。去年,我局有2篇调研文章分别在《中国政府法制网》上刊载。近两年来,《中国政府法制网》共登载我局法制稿件19篇,《*省政府法制网》共登载37篇,《*司法》、《*司法行政简报》共登载50多篇。去年,我局依法行政宣传报道采用数量在市直机关中名列第一,被市政府法制办评为全市依法行政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司法鉴定机构申报材料范文第4篇

去年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司法厅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贴身”服务求作为,“靠前”创新谋发展,积极探索司法行政法制工作新机制,努力构建司法行政法制工作新格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做法有三个方面:

一、以“大集中”为抓手,积极探索“审执分离”模式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的要求和省司法厅依法行政工作的部署,结合本局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将行政执法的审批(初审)权与执行权相分离的新的行政审批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一是统一认识,落实专班,责任到位。去年下半年,局党组召开专题会议,提出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我局服务全市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突破口来抓,积极探索司法行政工作“审执分离”方式。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钦两次带领局班子成员到市优化经济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行政服务中心)等市直单位实地考察,学习“行政审批集中”、“服务门类齐全”、“审批过程一步到位”等经验。在此基础上,我局成立了“审执分离”工作专班,局长担任组长,分管法制工作的局领导任副组长,局政治部、律公科、基层科、法律援助科(市法律援助中心)、司法鉴定管理科、司法考试科、社区矫正办公室、法规教育科、办公室等科室负责人为成员。我们将“审执分离”的核心内容确定为“两集中、两到位”,即将部门审批服务事项向一个内设科室集中,行政审批机构向局行政服务厅集中;集中审批授权到位,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在局行政服务厅办理到位。我们召开动员大会,还多次召开各职能科室协调会,通过认真查找依据,反复研究酝酿,制定了《**市司法局“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实施方案》、《**市司法局内设行政审批机构职能调整方案》,并将两个方案分别上报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到相关责任科室承办,并规定了时间要求,工作专班跟踪督办,承办结果随时通报,全局上下通力合作,主动配合,较好的完成了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

二是理顺体制,健全制度,打好基础。“审执分离”的意义在于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根据“两集中、两到位”的工作要求,我们在现有编制、内设机构、干部职数“三不变”的前提下,将律师公证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指导管理、司法鉴定指导管理、司法考试等职能中10项行政许可初审职能相对独立出来,成立了局行政审批科,将其职能挂靠在法规教育科,确定3名工作人员承担行政许可初审工作,逐步做到授权到位、制度到位、责任到位。根据《行政许可法》、《**省司法行政机关行政许可实施规定(试行)》,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行政审批工作的要求,我们制定了《**市司法行政机关行政许可(初审)实施办法(试行)》、《**市司法局行政许可(初审)公示制度》、《行政许可(初审)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行政许可(初审)服务承诺》等相关制度,以及《办理行政许可初审流程图》,并印发了行政许可(初审)文书的操作规范,建立了工作台帐,对工作任务、工作程序、工作责任、工作要求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规范。同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与修订,以及“两集中、两到位”工作职能调整的变化,对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行政执法考评制度》、《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和完善,使各项制度有机衔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作机制。

三是整合工作,打造平台,优化服务。我们以“两集中、两到位”工作为契机,从司法行政工作的全局来优化和构建行政服务平台。首先,加强窗口建设。我们在完善“12348”服务热线、法律援助服务大厅等窗口的基础上,将行政审批(初审)服务、司法考试服务、投诉服务等工作进行整合,为了方便群众,我们实施下楼工程,将办公楼一楼的4间门面房拿出,又开辟了一个多功能的局行政服务厅。第二,加强网站建设。近年来,我们对“**司法行政网”进行了两次升级,进一步丰富了内容,增设了“法规政策”、“复议应诉”、“执法监督”等栏目,增加了网上办事、网上答疑和网上公示的范围,行政审批(初审)的工作流程、制度、表格等全部上网,法律援助申请、司法考试报名等项目实现了网上互动,各类应该公开的政务信息已经全部上网公开。第三,加强基层建设。我们不仅仅在局机关增设平台、增开“窗口”,还主动把工作的触角延伸至基层,开展了社区“133基础建设”试点,即成立一个社区法律服务站;配备社区法制副主任、配强人民调解员、配好法律志愿者三支队伍;建设一个法制宣传栏、一个法律图书角、一所社区法制学校。我们还为社区法律服务站印制了工作指导手册和工作台帐。通过试行社区“133基础建设”,推动了基层及社区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了行政服务窗口平台与基层法律服务网点的互补互动。

二、以“大服务”为主线,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我们以惠民、利民、便民为目的,整合行政执法职能 ,狠抓执法队伍建设,注重便民服务时效,确保行政执法质量,使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一是加强执法主体管理。为了适应新要求、迎接新挑战,去年7月,我们组织局机关律师公证、基层、司法鉴定等业务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开展了以文明执法为基本内容的集中培训,选派了4名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参加了全市文明执法教育考试,全部获得优异成绩。为了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机关行政执法和法律服务的质量,我们建立了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行政执法档案。去年11月,我们对建立执法档案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全系统没有一例违法违纪问题,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均为零。此外,我们还采取走访服务对象、邀请行风监督员座谈、测评等多种形式,使整个行政执法和法律服务工作始终置于社会监督之下。

二是实行“一站式”服务。我们在局行政服务厅建立了局领导分管、法规部门(行政审批科)负责,其他业务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我局制定的《行政许可(初审)实施办法》,法律职业资格认可、律师执业审核、公证员执业审核、律师事务所设立审核、司法鉴定人审核登记、司法鉴定机构审核登记、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等行政许可初审和行政审批事项均在服务厅办理。我们还在服务厅设置了行政审批、司法考试、投诉3个功能区,并悬挂醒目的指示标牌,服务内容及服务承诺全部上墙公示,使寻求服务和帮助的群众勿需上楼,均可在大厅办理完毕。去年,我们为112人办理了法律职业资格的申报事项,所有申报材料的审核,申报事项的咨询与联系,均在服务厅完成。行政审批科与司法考试科密切配合,申报和审核工作未出现任何差错。最近,我们又在此办理了2个司法鉴定机构和3名司法鉴定人的申报审核事项。

三是强化涉法涉诉。处理涉法涉诉问题,是我局法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过去,群众到局里来投诉和反映问题,楼上楼下、边问边找很不方便。去年,我们在局行政服务厅设置投诉接待与服务的功能区域后,在服务厅内外悬挂了投诉的指示标牌和匾牌。我们坚持执行领导值班制、事项登记制、领导干部包案制等工作制度。在去年奥运会期间,我们印发了《关于处置奥运会期间重大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及的意见》等文件,全局干警实行每天24小时值班,每天排查一次矛盾纠纷,每天上报一次信息情况,使大量的细小纠纷得到有效化解。我们采取“一把手”包案、专班承办、限期结案的强硬措施,切实解决历史遗留的疑难涉法涉诉案件。去年,局里拨付7万元现金,彻底解决了两起分别长达16年、12年的涉法涉诉上访案件,受到市政府和部门的充分肯定。

四是试行“一案一考评”。为了不断提高行政执法质量,我局作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的试点单位,在省厅及厅法规处的指导下,及时启动“一案一考评”工作。为此,我们制定了《行政执法“一案一考评”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组建了行政执法案件考评委员会以及专项考评小组,提出了“四个明确”的工作措施。第一,明确工作任务。对在行政执法中办结的行政许可初审案件、行政处罚案件、行政审批案件、法律援助案件、行政复议案件、行政应诉案件等,均纳入考核评查;第二,明确工作目标。采取百分制形式,将所有案件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每类案件均拟定具体考核评查标准及评分情况;第三,明确工作职责。“一案一考评”由各考评组具体负责承办,如行政审批考评组负责行政审批、行政许可初审案件的评查工作等;第四,明确工作方法。“一案一考评”工作分一案一考评、一月一评查、一年一总评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均有相应的参加人员和考评方式。目前,此项工作已在全局逐步展开。

三、以“大调研”为基础,精心打造调研工作品牌

我们坚持把司法行政调研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评、同奖惩,每年初都印发《全市司法行政信息调研工作要点》,在全局上下形成“一把手”抓调研,局领导包课题,各科室有任务的“大调研”格局,使调研工作成为我局依法行政、打造司法行政工作品牌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一是贴近经济发展抓调研。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业兴市”、“满园工程”、“新农村建设”、“海子湖旅游目的地建设”等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组成专题调研组开展调研,就为重点工作、重大项目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形式、方法途径等进行可行性论证,从而提出了“推进律师顾问组专业化进程”的基本思路。近两年来,我们先后与相关部门合作,成立了“满园工程”律师顾问组、新农村建设法律顾问组、文化旅游建设法律顾问组等法律服务组织,这些法律顾问组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明显成绩。例如,“满园工程”建设法律顾问组成立以来,参与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谈判10多次,审查经济合同50多份,多次为“两湖平原”大市场建设提供法律咨询意见。文化旅游建设法律顾问组应邀赴京参加**(北京)旅游推介会,为推介会中的各项商务谈判提供法律服务。

二是贴近改革创新抓调研。我们围绕“创新工作方式,打造工作品牌”这一目标积极开展调研工作。20xx年,仅在省厅《**司法》上发表的调研文章就有11篇。我们切实将调研成果运用到实践之中。20xx年初,我们按照建设司法行政“五大体系”的构想,出台了《“五大体系”建设三年规划》。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按照规划分阶段实施。省、市政府连续3年将法律援助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我们都及时安排全体局党组成员分别到各县市区进行专题调研,紧密联系我市实际,出台实施方案,开展了法律援助“07春风行动”、“08春潮行动”、“09春光行动”,以及法律援助进社区、进乡村、进工地、进工棚和法律援助“垄上行”、“小区行”、“老区行”、“沿海行”等活动。近两年来,局党组成员每人每年都要撰写一两篇调研文章,对促进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起到了表率和指导作用。去年,张钦局长撰写的调研文章《司法体制改革呼唤司法行政职能回归》在《中国司法》、《中国政府法制网》和《法治动态》、《**司法》上刊载,引起一定的反响。

三是贴近民生问题抓调研。近两年来,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在内的各类矛盾纠纷直线上升。我们迎难而上,先后对松滋、石首的“警司联调”、沙市区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区的“三所联调”等特色工作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整合多种机制,建设“大调解”体系的构想,并与市综治办联合在石首进行试点,出台了《**市“百日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厅“人民调解工作落实年”活动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意见。围绕“大调解”体系建设这个课题,我局产生调研文章17篇。近两年来,我们共向司法厅和市政府报送调研文章96篇,被采用35篇,获奖9篇。去年,我局有2篇调研文章分别在《中国政府法制网》上刊载。近两年来,《中国政府法制网》共登载我局法制稿件19篇,《**省政府法制网》共登载37篇,《**司法》、《**司法行政简报》共登载50多篇。去年,我局依法行政宣传报道采用数量在市直机关中名列第一,被市政府法制办评为全市依法行政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上一篇:区级三好学生申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美丽乡村建设申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