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5 14:35:09

数学学习经验总结

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有效方式

高中数学具有综合性强、知识复杂、概念抽象等特点,教学难度和学习难度都是比较大的,仅仅采用“你听我说”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提出,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对改善高中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应用实践能力,使学生做到对数学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1 新课程理念含义及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影响

新课程理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将学生放在核心地位,通过设置学习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经历,做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同时要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采用针对性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个性发展。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数学原有学习方式比较单一,学习方法比较单一、落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新型,自身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无法实现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提出,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探索能力的培养,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交流学习、实践学习等多种方式掌握数学知识,使自己的数学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现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

2 当前高中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自觉、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使数学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但是当前很多高中学校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仍然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按照教材大纲的固定步骤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再加上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这种教学方式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基础较差的学生逐渐丧失学习信心,失去了学习兴趣。

2.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数学知识繁多,系统性较强,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从简到难的逐步完成学习,才能打好基础,熟练掌握更加全面的数学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但是当前很多高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全是按照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走,没有进行课前预习,没有做好课堂笔记,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也没有进行拓展性的训练,学习范围仅仅局限于教材与课堂,所接触、掌握的数学知识面较窄,数学知识体系不够完善。

2.3缺乏高效的学习方法

高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好高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简化学习过程,减少无用、繁琐的学习环节,既能帮助学生节约大量学习时间,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进而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部分学生虽然在学习中比较认真,但是却缺乏高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将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性分类,导致解题思路不清晰,分不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主次逻辑关系,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对解题技巧掌握不足,在遇到复杂问题时,往往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只能通过大量演算找出问题答案,花费的时间较差。

3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学习的有效方式

3.1课前自主预习

通过课前自主预习,能够提前了解即将学习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基础,并针对自己存在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做上标记,在学习时思路就会变得更加清晰,同时学习目标也会更加明确。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好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蚨懒⒆灾鞯耐瓿裳习,通过布置下节课程的预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意识,使学生在正式教学之前进行提前阅读,并让学生针对自己的预习结果发表自身观点,然后由老师进行总结,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

3.2课堂交流合作

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思维特点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学生在自主预习之后,针对同一个问题会存在不同的看法,此时便需要通过课堂交流,交换学生之间的观点,使学生能够在相互讨论、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老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在预习完新课程之后,将自己对新知识点的理解及困惑提出来,与小组内其他成员交换意见和看法,并通过讨论进行总结,老师在班内进行巡视指导,最后每个小组派选一名代表,将小组的讨论结果在班内进行共享,最后由老师对各个小组进行点评和总结。

3.3课后总结反思

通过课后总结反思,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对于深刻、全面的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在完成课堂学习之后,学生可以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发现学习过程中自身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加强训练,同时还可以根据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产生联想,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除此之外,学生在总结反思之后,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拓展性训练,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数学知识,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4 结束语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持续推进背景下,高中数学要想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做到课前自主预习、课堂交流合作、课后总结反思,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秦丽芳.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5(6):158-159.

[2]王保艳.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维能力;自主探究;发散思维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只注重对课本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数学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学习中,思维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一旦学生具备完整而系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效果往往能事半功倍果,但是正是由于思维能力培养方法的欠缺,使得现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依然呈现着教学质量不高的普遍现象。为了改变现状,教师必须积极探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积极意义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这种意义是两方面的,首先对于老师而言,由于学生具备数学学习的思维,所以在理解力和自主学习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与此同时,老师的教学压力就会得到相应的下降,也就是说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老师的工作量,降低其工作强度,对于老师而言具有减负作用。其次对于学生而言,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可以加快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整个学习过程将变得更加轻松,而且学习效率会得到明显的提高。综合而言就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且可以缓解老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压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1.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来进行不同类型问题的总结和分析。经验总结法简单而言就是利用过去的学习经验总结出相应的学习方法,然后利用在今后的学习中,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在小学教育中可以普遍推广。例如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会涉及应用题的计算,在应用题的计算中,有几个类型,比如时间计算、距离计算,还有速度的快慢比较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看似比较凌乱,但是通过总结发现,其实都具有一致性,即这些问题的计算都可以转化成简单的方程式,也就是说在解决应用题的时候,只需要把数量的关系建立好对等的方程式,所有的问题就都会迎刃而解。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可以触类旁通地解决其他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利用经验总结法培养数学思维,主要是要找到数学问题中的一致性,在一致性的基础上总结解题方法,促进思维的养成。

2.自主探究法

自主探究法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发散性思维的作用不容小觑,因为利用发散性思维可以扩大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就是说利用发散性思维解决数学问题,会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这对于综合开发学生的思维结构意义重大。利用自主探究法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的配合,即要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开放式教学的手法。比如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布置任务,让小组来进行讨论和学习,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自主交换想法,这样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授课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程进行相应的提示和指点,使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通过这样长期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会越来越强,考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越来越高。

3.情境设计法

情境设计法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中,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情境设计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创设看似无关,却存在关联的情境,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内在关系的寻找,完成两种或多种情境之间的逻辑架构,通过不断地训练使学生具备逻辑架构的思维能力,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逻辑架构来完成由此及彼的推理和转换,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来讲也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小学数学一方面具有基础性,另一方面又具有特殊性。主要是因为小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但是限于小学生智力水平的影响,数学教学无法快速地进展,所以在教学中,在进行基础知识培养的同时教师要着力打造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的思考方式和逻辑能力,这不仅对于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以后的学习帮助也十分巨大。

参考文献:

[1]马龙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5(29):134.

[2]赵鹏志.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J].学周刊,2015(23):167.

[3]王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5(35):59.

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时间如梭,毕业至今已有九个年头。毕业后我有幸成为光荣的教师队伍中的一份子,在学校,我主要承担数学课教学任务。这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面对不同的群体,性格迥异的学生,我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思路和教育手段,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我思绪万千、感慨多多,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意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导学生饶有兴趣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中来尤为重要。我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利用钟面实物教具,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匆匆流逝。在一些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观察物体所需的小正方体模型,注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观察物体的实践中来。为学生提供超市购物等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等等。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更多的学生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活动中来,以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以形成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精髓。

二、注重课前教材的认真研读,做到了解全面、分析透彻。

每个学期前我都对整册数做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注意结合我所教的同学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制订了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做到上好每一节课,搞清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注重和平行班的老师就教学难点问题做详细的分析,做到充分驾驭课堂。留意从教学辅导材料中取经,吸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我所用,注意写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力求一节课比另一节课精彩,力求将我所知所想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我的课堂中来,力求让我的学生能在寓教寓乐中轻松学数学,让孩子们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最佳受益者。

三、注重反馈,加强课后的练习与巩固。

所学知识要想牢固掌握,光靠一节课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后的联系与巩固才能检验出来。我在练习巩固时注重个别辅导,寻找特定群体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练习。布置的作业不求多、杂,而力求精、细,要求学生能按质按量的完成,对于没有很好掌握的同学及时辅导,找出不足与疏漏,及时补救。注意布置分层作业,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注重调动多方资源,开展轰轰烈烈的家长助学生、好学生帮助差学生的活动,使得课后的练习与巩固得以有效的实施。

四、注重个别辅导,及时转化学困生。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正面教育,对于学困生做到多关心、不歧视、不放弃。让他们感觉到来自老师以及班级体的关爱。认真研究造成其学习的困难的根本原因,坚持对症下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开展学生间、小组间的互助互学活动,逐步让一部分学困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力的增强逐渐进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让家长成为学生时时刻刻不变迁的小老师,竭力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争取更大进步。

总之,我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还有不够完善之处,教学经验还很不足,需要不断向同行们请教学习。对于自己,我还需不断丰富自我,努力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将我所学渗透课堂教学,为学生造福,让孩子们成为真正的受益者,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光阴似箭,任职以来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我成功得完成了自己的本职教学任务。通过学习、实践,我掌握到一些教学方法,让我的教学工作开展事半功倍。现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任职以来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用讨论——讲解的授课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让学生学会用手、用脑去学习。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以前上课也用过讨论、辩论等方式,但对于所带毕业班在复习备考期间,堂上教学主要是以讲练为主,就没有使用这一方式,另外,复习期间学生的学习量加大,精神天天处于一种高度紧张之中,因此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但在听了同科组老师的课以及老老师的指点以后,我受到了较大的启发。于是,我再次运用了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解题的思路、方式及最后答案,然后在让每一小组派一个代表作为小老师上台讲解,最后,我再为他进行补充。这样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处于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去参与课堂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了自己的潜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我发现讨论——讲解式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有以下几个优点:

1、以其形式新颖、气氛热烈,可刺激和较长时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无形中调动了思维积极地参与了活动。

在活动中,我注意到,强烈的表现欲使学生战胜了被动、依赖、害羞的心理,谁都想一展身手,于是不知不觉参与了活动。在整个讨论——讲解的过程中,学生都主动、紧张地思考、学习。如此一课始终,学生或问或答,或思或记,无形中调动了自己的一切思维,积极参与了活动,学习效果较好。

2、在主动获取知识、训练能力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积极互动的现象非常频繁,因为他们都意识到必须紧密团结,互相帮助才能在为大家讲解时较流畅,不出错误、不闹笑话。而我也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与协作能力,如在讲解完,有的组答得并不太好时,有的自责,有的懊丧,这时我会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增强其信心,让他们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果然,在下一课的复习当中,该组积极思考,紧密团结,通力合作,终于有了出色表现。

《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出自:

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1. 1研究的背景

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己经从“应试教育”转变为了

“素质教育”,人们逐步认识到基本数学思想在学习数学中的重要性,也发现了基本数学

思想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数学家们纷纷提出对基本数学思想的教学研究不仅有利于优化数学教育,在更多的层面产生积极影响,并强调要将基本数学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将基本数学思想渗透进课堂教学的众多教学模式实验中,比较著名的是MM教学与TEC教学。MM (Methodology of Mathematics)课题1990年列入江苏省“八・五规划”重点项目,1991年又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课题,取得丰硕成果。2000年新疆昌吉州TEC教学模式(思想Thought、情感Emotion,合作Co-operation)实验,突出了基本数学思想,情感教育和合作教学。

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总体目标中有这样一条: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但是目前大部分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仍停留在灌输知识、训练方法与技能上,关注的是应付考试。教师强调现成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不太关注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及蕴涵其中的基本数学思想,因而学生对数学理解肤浅,始终停留在模仿和记忆的层面上,缺乏创新意识,只是复制解题模式的做题机器;又或者有部分教师有意识将基本数学思想加进课堂教学,但由于没有理清数学思想方法的层次,将思想方法的教学简化为填鸭式一站总结均无法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因此,基本数学思想的教学研究仍不可松耀。

1. 2研究的问题

1.2.1核心概念界定

①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数学思想概述

多数的文献均认为,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提炼上升的数学观点,是数学知识内容的精髓。数学思想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普遍适用的方法,它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个体思维品质和数学能力,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之一。由此可见,数学思想的内涵博大精深。

②化归思想

所谓化归,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达到解决的一种方法。于是化归与转化大致上等价。化归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思维策略。无外乎包括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难解的问题转化为易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己解决的问题。从而,化归在数学解题中几乎无处不在。具体在数学解题中实现化归与转化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整体代入法等等.总之,化归思想是中学数学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之一,数学中很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化归,数学中的各种变换多离不开化归,化归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灵魂。

在苏科版教材中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在教学“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时,就可利用其内隐的数学思想一化归思想,把判断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关系化归为判断两个角度的数值大小。本研究定位于初中教学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基本数学思想-化归思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1.2.2研究的问题

目前,虽然很多数学专家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含义及教学有过很深层次的研究,但往往是基于理论角度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综合性研究,基于在初中课堂的渗透教学研究特别是就数学的基本思想的实践研究还不够。

而今《标准》也提出:把双基改为四基,也就是关于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数学的基本思想的渗透却没有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那样落到实处。这种事实与课标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可见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研究将立足课堂,针对苏科版数学教材七上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就化归思想一个点进行案例研究,以求以点带面,探究课堂渗透数学基本思想的策略。

1. 3研究的目的与研究的意义

1.3.1研究目的

本研究意在通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理论认识,增强一线教师对数学基本思想的教学意识,促进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开展。本课题旨在依托“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相应知识体系进行渗透基本数学思想一一化归思想教学实践改革和探索,总结提炼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渗透策略。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分析,为教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微型教学实验,探索渗透数学基本思想教学的策略;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分析调查问卷,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成绩等方面来检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效果。

1.3.2研究的意义

①理论意义

化归思想是初中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之一,学生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化归数学思想,其数学素养则能有较大提高,对学生而言可谓终身受用。另外,通过“渗透化归数学思想教学”的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改进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②实践意义

反观以往的研究,都是以旧教材为土壤,本研究则基于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研究与新教材、新课标对应的教学法,与时俱进。

本研究通过研究总结出的经验和案例材料可以为教材的修订提供参考,可以达到优化课程的目的。本研究以教学案例说明“化归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可引发教师对其他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找出可挖掘蕴含的化归数学思想,并探索最优教学设计,实现化归数学思想的渗透。

简言之,此研究可同时为教法、教材提供意见和建议,具有实践价值。

1.4研究的思路与研究的方法

1.4.1研究的思路

本研究思路为: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当前学校数学课堂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的现状;并进一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本校初中生对化归数学思想的理解水平及教师的教学方式,在统计分析上述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以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载体,对初中数学学科(以七年级上册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为例)数学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模式的整体构建,教学设计研究,总结提炼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渗透策略。

1.4.2研究的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本研究第一章、第二章会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化归思想等文献进行分析与总结,对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渗透进行系统的梳理,了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现状,总结己有得经验与教训。

②经验总结法:本研究第三章、第六章会采用经验总结法,结合笔者及笔者所在的学校数学教研组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经验与体会,总结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梳理初中阶段各年级数学教材中体现化归思想的内容,并积累与此相关的教学案例.

③调查法:本研究第三章会采用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了解当前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现状,主要包括初中数学教师对于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渗透的认识、做法、经验教训以及存在的困惑。

④行动研究法:本研究第四、五章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基于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构建初中数学渗透化归思想的教学模式,选取有代表性的班级作为实验班,在这些班级的口常数学教学活动中进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相应的教学案例,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

⑤案例研究法:本研究第五章采用案例研究法,选取笔者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反思,从而形成渗透化归思想的策略,达到培养学生用该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也为其他教师提供可参考的案例。

2 文献综述 .............................11-13

2.1 国内.................. 11

2.2 国外 ......................11-12

2.3 研究评析....................... 12-13

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渗透......................析 13-15

3.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13-14

3.2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4-15

4 初中数学课堂渗透化归思想的.........................教. 15-18

4.1 策略一:要遵循课堂教学...................... 15-16

4.2 策略二:在知识的发生过......................程.16

4.3 策略三:在解题教学中加强化归......................6-18

5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化............................18-40

结论

本文是在查阅了大量的相关的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初中数学课堂渗透化归思想的教学进行实践研究。

本文首先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都进行了说明。并结合笔者自己的案例阐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策略的应用。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实践,笔者更加坚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综合素质具有其它数学知识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布. 浅谈数学思想方法之化归与转化思想[J]. 科技. 2012(04)

[2] 赵亮. 转化与化归思想漫谈[J]. 中学数学. 2012(05)

[3] 孔翠华. 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化归思想的培养[J]. 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2012(02)

[4] 朱见贤. 对中学数学中化归思想的研究[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 2012(01)

[5] 余健棠. 数学化归思想在七年级教学中的渗透――从新人教版七(上)课本谈起[J]. 数学教学通讯. 2010(15)

[6] 刘培盛.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探索[J]. 西江教育论丛. 2010(01)

[7] 高绍强. 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04)

[8] 张洪. 论归纳法和类比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2001(06)

[9] 陆唯珍. 也谈平面几何入门的概念教学[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1(08)

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学阅读;中职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152-01

教师不可能为学生准备足够的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但必须为学生准备不断获得新知的能力——学习能力。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会学习"的基本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数学学习当然也离不开阅读,阅读是数学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人们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可以促进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其终生发展。

在"普高热"的社会大环境下,中职生相对来说(1)数学基础比较差,以至于"望数生畏";(2)没有升学压力,缺少数学学习动力;(3)数学学习自觉性较差,依赖性较强。所以我认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有意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的事情。

笔者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关于中职生数学阅读兴趣培养的若干策略:

1.激趣导入,激发学生阅读课时内容的兴趣

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导入新课设计和运用得好,会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导入的方法很多如:实例式导入、类比式导入、引趣式导入、情境式导入、演示操作式导入、故事式导入、设疑式导入等。

2.阅读交流与展示,体验阅读的"甜头"

学生自己看书能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功感。数学阅读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知识的过程,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看懂数学书,能猜测、证明数学命题、会做练习时,就会体验到成功感。有了成功体验后,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就会大大增加,从而就能更加主动地、自觉地学习。数学阅读可以通过数学活动的形式展开,竞赛、小组讨论交流、走上讲台当老师、阅读测验等活动让学生继续"乐读"。让学生在各种阅读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利用数学本身的特征,诱发数学阅读兴趣

教师可收集、整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经典趣题、数学家的故事、古今数学发展的广阔背景、知识的实际应用及数学历史典故等让学生阅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有趣的阅读材料大家分享。以史激趣、以美激趣、以奇激趣,力图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用。

4.巧妙设计练习,让学生乐于解题

练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和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练习题,利用数学练习来发展学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难题。有不少教师在备课中却往往忽略了对练习的精心设计,设计的练习题或简单的重复抄写,或机械的死记硬背,或枯燥的题海苦练,或呆板的知识仿效,或钻牛角尖的偏题怪题。这样的练习,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僵化了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创造力的产生,能力的培养便成了一句空话。我认为练习的设计,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好的练习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的练习。

5.鼓励性的多元阅读评价机制,增加学生阅读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评价。在阅读中是指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水平和能力的主观评价,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表现为对成功的期望程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增强阅读的自我效能感。首先我们应采取措施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抓住时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还要注意及时发现数学阅读中的闪光点,热情鼓励、大力表扬,让每一位学生从数学阅读中体验成功,逐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教师不断的强化和刺激,只有将培养兴趣和养成习惯相结合,才能消除学生被动学习的消极现象,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练习后,教师再重点讲解,可使学生学习得更努力、主动,使阅读成为学生出自内心的需要。

在教学中,评价具有促进激励进的功能,阅读教学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新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应用鼓励性的多元评价来增加学生阅读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评价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改善学生对数学的态度,也能改善教师的教学。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表现,能够让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喜欢数学。我主要采用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教师评价的方法来发挥评价在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教学实效性

近几年来,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我市逐步进行。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日常的学习、培训,笔者总结出只有把课堂教学实效性落到实处,才能在多方面影响因素之下顺利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探讨,希望能对高中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产生借鉴作用。

一、教学实效性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影响着教学实效性

在教育教学中,要不断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状况,从而更进一步认识合作学习组织课堂教学。从古至今,国外与国内的教学理念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育的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核心思想均体现出教育的关键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二者都主张相对于学习知识本身,学会学习的方法更为重要。

(二)教师对学情的了解程度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首先应该了解自己授课班级的学情,对学生进行较全面的了解,否则会出现因盲目教学而导致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不恰当;因此,从认知水平、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全面了解学生,会为教学活动的圆满完成打下基础。

(三)教师如何理解、把握及处理教学内容是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直接因素

教师上好一节课的核心在备课。教师要在清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在认识、了解、理解、掌握四个层次中对所授内容进行合理划分,做到主次分明,从而达到预期目的;此外,教师要在对教学内容中的难点进行处理时充分运用灵活的头脑,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例如,在讲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时,多数学生在理解得出推导公式方法思路方面存在困难,笔者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求原点到直线x+2y=2的距离,学生会用多种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其中包括利用等面积的方法,然后逐步过渡到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一般解法。

(四)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影响着教学实效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让学生进行对话,教师的提问要有挑战性,能够激起学生思考,也要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教学实效性进行了艺术性的诠释。这就要求教师在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最大限度提高课堂的开放性,设计有悬疑的问题,激发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同学生一起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当然在问题的设计方面,教师要注意对所设问题起点高低的把握,尽量与学生的思维模式相适应。

(五)教师的专业素养影响着教学实效性

教师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就不能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在备课及授课中就会面对各种难以逾越的挑战。课堂上教师屡屡出错必然导致学生的认可度下降,如此课堂教学何来实效性?

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建议对策

(一)强化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一个人为了从事某项活动及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学生带有兴趣的参与学习,才能表现出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把学生作为主体是数学教学要真正实现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应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指导方向,将数学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生动活泼以及充满个性的过程。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就失去了意义,也就没有任何实效可谈。

(二)采用恰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杜威是最早提出在教学中运用探究方法的人。他指出,科学的教育是在让学生学习渊博知识的同时重点掌握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及方法。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正确合理地启发与引导,学生以新教材内容为依据,经过多种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且掌握相应的原理及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为学生创造并提供各抒己见与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其中包括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及集体交流等。

(三)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它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更为直观、形象、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使课堂教学容量更大、实效性更强,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对实际应用问题、几何问题的学习中可以在节省时间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数学教学的每节课都会安排随堂练习,运用多媒体可以节省教师誊写练习题的时间,同时,运用多媒体的实物投影可以使更多的学生的解答成果得以展示,在有限的课堂练习时间内可以尽可能多的发现及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教师及时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与改变,从而使教学任务圆满完成,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起到服务教学、反馈教学、促进教学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师在了解学情的同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对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秉着两个重要性原则即激励性原则与参与性原则对学生做出评价,目的是使学生在喜欢评价的同时,充分体验进步及成功,进而产生进步的欲望及动力;此外,合理的教学评价会指导与鼓励学生正确评价与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做好教学实效性的经验总结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理论水平与专业技能,而二者的提升往往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在教学中缺乏及时有效的反思与总结,教师的专业素养就很难有实质性的提升,致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效性较低,从而不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所以,做好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经验总结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参考文献:

[1] 何瑛超,崔熙凯,张蔚鹤.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及破解对策浅析.教育与人才,2012(03)

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反思能力;学习能力;教学效能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指出:“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在历史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创造和发明,都是和创造发明者的独立地深入地看问题的方法分不开的。”构建主义学者认为,反思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和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可见,反思能力是一个人持续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学会反思,一个人才能不断矫正错误,不断探索和走向新的境界。高中生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锻炼,自我反思的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在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方面,已经做了比较深刻的思考和分析。

如何将学生已初步形成的自我反思能力运用到数学学科学习活动中,已成为新课标下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探究活动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本人现结合近年来教学探究心得,对学生反思能力培养进行简要阐述。

一、设置探究分析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探究分析问题过程中进行反思

实践主义学者认为,人们探究现象、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前进的发展过程。学生在解体问题的过程中,遇到解题困难出现“卡壳”时,总是能够主动地思考和分析解题过程中的不足,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活动时,可以设置问题探究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解答活动,在学生遇到“梗阻”时,要求学生做好“回头看”,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及时地引导,使学生在反思分析过程中不断提高解题效能。

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时,教师创设出“已知函数y=(k2+4k-5)x2+4(1-k)x+3对于任意实数x,函数值恒大于0,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结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答”,进行分析、探究、解答问题的活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k值取值范围的确定”不能进行有效解答。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应分‘一次’‘二次’讨论,根据函数与不等式、方程的关系”进行问题解答。这样,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反思探究解题过程,不仅掌握了解题方法,而且提高了解题能力。

二、开展问题辨析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评价辨析解题过程中进行反思

在长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答问题的进程中,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心理学认为,学生思维能力水平是学生反思能力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可以抓住问题评价辨析特性,设置具有矛盾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问题解题过程、解题思路等方面的辨析评价活动,将问题评析过程演变为自主反思过程,使学生在问题评析过程中获得反思能力的有效训练和提升。

问题:已知{an}是等比数列,Sn是其前n项和,判断Sk、S2k-Sk、S3k-S2k成等比数列吗?

这是一道“数列”方面的数学问题,教师在学生解答问题的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评讲时,设置了如下的解题过程:

解:当q=-1,k为偶数时,Sk=0,则Sk、S2k-Sk、S3k-S2k不成等比数列;

当q≠-1且k为奇数时,则Sk、S2k-Sk、S3k-S2k成等比数列。

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开展小组探析评价活动,学生经过小组合作,认为该问题“忽视公比q=-1这一条件”存在不足之处,并表达了自己对问题解答的见解。其正确解题过程如下:

已知 {an} 是等比数列,Sn是其前n项和,判断Sk、S2k-Sk、S3k-S2k成等比数列吗?

解:当q=-1,k为偶数时,Sk=0,则Sk、S2k-Sk、S3k-S2k不成等比数列;

当q≠-1或q=-1且k为奇数时,则Sk、S2k-Sk、S3k-S2k成等比数列。

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矛盾性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辨析问题的过程中开展反思分析活动,实现了问题评析和反思训练相互融合的目标,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反思全面性和实效性。

三、创设经验总结活动空间,使学生在总结学习活动成果中进行反思

学生学习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实际就是总结“提炼”、反思提升的过程。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抓住学生学习的主体特性,在问题解答结束后或阶段性复习过程中向学生提供进行解题方法和解题经验总结归纳的时机,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解题经验和体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出自己对问题解答方法和策略的见解和主张,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分析和补充,从而把反思活动渗透到经验总结过程中,实现学生解题技能和学习品质的提升和进步。

如在对“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求知或化简”内容“无条件的三角函数值问题”和解答方法的总结活动中,教师先让学生进行思考总结(有部分学生得出“可以采用化为特殊的三角函数值和化为正负相消的项、消元、求知”),然后要求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学生通过总结反思活动认为,还可以采用“化为分子、分母形式,进行约分求值”的方法。这样,就使学生的学法得以强化,知识得以回顾,经验得以巩固。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将反思能力作为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反思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在反思活动中到显著提升。

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数学模块;单元设计;主题教学;

【中国分类法】:G633.6

一、高中数学模块教学单元构建的价值体现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一直是与课程结构与课程目标协调相关的问题,课程结构如果布置合理,对于课程功能的实现有着重大的意义,直接影响到课堂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成果的取得。从细处着眼,在数学模块教学过程中,数学模块的整体设计、价值定位、元素组成都关乎到之后的单元构建各个环节。整体作用的大小与发挥在于各个部分的组合和排列,因此模块的完美组合和单元的有规律划分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达到预期目标有重要的意义。

在数学整体模块设计完成之后,要对其进行单元划分。将模块划分为各个单元进行教学这一“单元构建”的模式是过去数年来各地的课改实验过程中所发现的最佳模式,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等方面体现出了非凡的价值,在与模块式教学的良性互动和改进模块教学中的一些弊端等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1]

一方面,在模块教学基础上的“单元构建”实现了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最大灵活性,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了便利,也有利于模块整体的实现。另一方面,利用单元构建的方法进行模块教学的实施也解决了模块教学本身一些无法避免的矛盾,协调了二者之间的矛盾。[2]模块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遇到相互分离、学时难以调配、逻辑关系混乱等诸多问题,但如果将数学模块知识都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将各个单元按序排列,分清主次合理分配教学资源,这些问题就得到了妥善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模块教学下的单元构建,要根据学校、课堂的实际情况来因地制宜地确定阶段目标。单元构建的方法将模块教学的总体目标分解为了数个小目标,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控性,也利于根据课堂形势进行微观调节和引导。但是各个单元的具体目标应该与本单元知识结构和数学模块大环境相契合,既要切合教学实际,也要有机融合,还要注意分清主次,符合逻辑顺序。

二、 数学模块单元主题式的教学内容设计分析

数学模块下的单元划分完成后,对于模块单元教学的实施内容而言,最佳的方式是单元主题式教学。主题教学是教学模块的延展,是教学内容铺开的平台,教学内容的展开要分层次,教学目标要以使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分析方法为最终目的。因此,设计数学模块单元主题式的教学内容时,要打破思维定势,不受一种教学模式、一种知识框架的拘束,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知识和方法的合理搭配。

“数学模型”的建立和问题教学的方式是单元主题教学中效率较高的两种方法,能将单元主题的知识内容最大化地渗入课堂各个环节,并在学生反馈中取得良好的评价。具体来说,则是案例的提出,教师引导再到问题提出和解决,最后则是经验的总结和方法的训练的完整过程。这种用数学方法进行问题与条件的假设和解析的过程就是数学模型建构的过程,它地赋予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地位并充分保持了课程的流畅性。[3]

而问题教学的方法,则是单元主题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数学单元教学的主线。在确定数学单元的主题后,首要的问题是及时对主题进行分析,细化为各个问题点,再分配相应课时分步进行,这样就能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完成对单元主题的全面学习和认识深化。此外,虽然问题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但是问题教学并不是教师的一元教学,在进行问题教学的设计时,应当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经验情况,区分不同的学生进行主题引导,加强他们自身知识体系的主动构建,这样才能达到课堂的最佳预期。

三、高中数学模块单元教学的特点及经验总结

高中数学教学在模块式思维下进行单元划分主题式教学,是对传统模块教学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通过以上对高中数学模块单元教学的价值和内容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运行特点和内在价值。

首先,以问题启发为中心,将知识点分散结合到各个具体问题中,进行知识连串。这种以具体问题来驱动学生进行思考的系统化方式很好地营造了课堂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讨论的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数学分析能力的养成和数学思维的训练,正是在一个个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完成的,通过数学建模使得学生从感性认识达逐步向数学理性思维发展,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体验过程。[4]

其次,以积极探究为导向,重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激发学习兴趣和思维拓展。模块下单元主题式教学的方式不仅使数学学习的过程富有层次,逻辑严整而易于消化,更重要的是整个学习过程并不像传统的数学课堂以教师为唯一中心,单元主题的展开都以教师为起点,而是回归了学生本位,赋予学生选择和主动学习的机会和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极大改善。

最后,以综合分析为核心,强调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在单元主题式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地要求学生根据案例解决相应问题,得到答案或结果,而是更强调学生在其后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经验总结和数学知识的归纳。这种即时反思的后续程序很好地补充了传统问题教学在课程后阶段的不足,将学生的解题能力训练置于综合分析能力培养的背景下,重新回归学生本位而非问题本位,更有利于学生自身数学知识体系的完整建构。

参考文献:

[1]王康.高中数学模块化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0(12)

[2]詹波.高中数学模块教学系统化探讨与分析[J].新课程(教研).2010(05)

[3]邹波.高中数学应用题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7)

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9篇

一、培养反思能力的重要意义

杜威认为反思活动是“一种得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的状态和一种为了发现解决这种怀疑、消除和清除这种困惑而进行的探索、搜集和探究的行为。”由于不确定、怀疑、犹豫、困惑等随之产生,有了怀疑和困难,就可能使人探究,而探究可以释疑或激疑(引起更大的疑惑)。所以反思能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动摇主体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实现由学习者到“研究者”的转变。但由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的特点,大多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造成学习效率不高。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探究分析问题过程中进行反思

实践主义学者认为,人们探究现象、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前进的发展过程。学生在解体问题的过程中,遇到解题困难出现“卡壳”时,总是能够主动地思考和分析解题过程中的不足,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活动时,可以设置问题探究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解答活动,在学生遇到“梗阻”时,要求学生做好“回头看”,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及时地引导,使学生在反思分析过程中不断提高解题效能。

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时,教师创设出“已知函数y=(k2+4k-5)x2+4(1-k)x+3 对于任意实数x,函数值恒大于0,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结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答”,进行分析、探究、解答问题的活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k 值取值范围的确定”不能进行有效解答。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应分‘一次’‘二次’讨论,根据函数与不等式、方程的关系”进行问题解答。这样,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反思探究解题过程,不仅掌握了解题方法,而且提高了解题能力。

三、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评价辨析解题过程中进行反思

在长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答问题的进程中,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心理学认为,学生思维能力水平是学生反思能力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可以抓住问题评价辨析特性,设置具有矛盾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问题解题过程、解题思路等方面的辨析评价活动,将问题评析过程演变为自主反思过程,使学生在问题评析过程中获得反思能力的有效训练和提升。

例:试证明:过椭圆的焦点的弦为直径的圆必和椭圆相应的准线相离。

学生使用了反思方法很快得出:不同的曲线有不同的结论。椭圆是相离,抛物线是相切,双曲线是相交,而且证明方法完全相同,都是利用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证明。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和求解,悟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从而掌握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

四、 课堂的结束时,培养学生的反思自问。

过去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一结束,教师立即打开课本布置作业,让学生埋头于习题中。教师来回于学生中间,对“接受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完全没有了反思的机会。其实,教师可在课堂 总结 时,多花点时间,由学生反思得出本堂课自己的收获、自己的不足,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做出质疑。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实际情况与需要设计“学生课堂自我评价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做出综合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随时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有助于提高自我评价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评价和反思结合起来,学生就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分析水平,因为他人的评价,只有通过自己的反思,才能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智慧。

五、开展经验总结活动,使学生在总结学习活动成果中进行反思

学生学习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实际就是总结“提炼”、反思提升的过程。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抓住学生学习的主体特性,在问题解答结束后或阶段性复习过程中向学生提供进行解题方法和解题经验总结归纳的时机,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解题经验和体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出自己对问题解答方法和策略的见解和主张,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分析和补充,从而把反思活动渗透到经验总结过程中,实现学生解题技能和学习品质的提升和进步。

如在对“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求知或化简”内容“无条件的三角函数值问题”和解答方法的总结活动中,教师先让学生进行思考总结(有部分学生得出“可以采用化为特殊的三角函数值和化为正负相消的项、消元、求知”),然后要求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学生通过总结反思活动认为,还可以采用“化为分子、分母形式,进行约分求值”的方法。这样,就使学生的学法得以强化,知识得以回顾,经验得以巩固。

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教学方案

数学学科是对个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要求比较高的学科,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两方面他们所具备的都还不是很完善,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案与学习方法这个时候尤为重要。下面笔者来浅谈一下自己对数学的教学方案的看法,如果有不恰当的地方,欢迎指出,鄙人当虚心接受。

一、初中数学教学方案的创新

合理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案可以帮助老师与学生进行快捷的课堂交流,进而达到优秀的数学教学效果。随着数学课程的改革创新,传统的数学教学显然满足不了当今的数学教育,因此教师应该适当地做出自己教学方案的创新,跟紧改革的大潮,不能墨守成规,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通过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总结,我有以下几点建议想对读者提出:

1.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穿插教学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更新了学校设备,多媒体这一工具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具有很大的帮助,对于理论知识来说,多媒体设备会比传统老师上台讲解教学更具创新性,这样能使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方便教师备课,网络上的名师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课堂上也不再那么枯燥无味,这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很好的资源。

2.提倡学生自己动手,数学与生活结合

数学这门学科贴近生活,不但具有强烈的逻辑性,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比如几何这一大类,如果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话效果远远比老师讲解的容易得多,我的经验告诉我,学习就是要靠自己去理解融合,这样效果才会好过于传统。

二、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改革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会正确教育,还需要学生好好学习,那么如何使这两者平衡呢?那么正确的学习方法改革就尤为重要了。我有以下几点想法与大家分享:

1.“回放电影”法则

我记得我的母亲和我说过,她当年学习的时候,每当老师上完了课,她都会在晚上睡觉前默默回想,在自己的脑海里过一遍今天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像放一部小电影,这样效果十分好,不但能够让自己加深学习的印象,而且还带有丝许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2.“螺旋”学习法

在任何课程的学习中,都离不开“螺旋”,何谓“螺旋”,简单地说,就是循序渐进,没有知识是一瞬间就能全部获得的,这需要一个过程,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可长可短,但是知识的累计一定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俗话说得好,水滴石穿,就是突出了循序渐进这个道理,学习亦如此,不可急功近利,循序渐进方能最大化地获取知识,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

初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师需要不断地改革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案,学生掌握更加完美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使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美容毕业报告范文 下一篇: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