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1 05:32:27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 物理教学 教学方法 对策

一堂生动且有效益的高中物理课,就是要在课堂上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地指导教学。通常来说,评价一名高中物理教师的优秀与否,主要不是看此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是不是教完书本中的内容,或者是教得认不认真,而是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应学的知识或是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之后收获很小,即使教师在教学中已经用了很大心思去"教",那么,这名教师也不能算一名优秀的高中物理教师。

以下是笔者以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愿与读者共同探讨分析:

一、概念特有属性及意义所在

所谓概念就是对客观事物特有属性,无论任何事物,只要认识了它的特有属性,就会很自然的在头脑中产生其概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正确地理解概念,就必须引导学生找出概念的特有属性,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以及外延,从而正确地掌握概念,万万不能让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进行死记硬背的方法,因此,认识概念的特有属性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要想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教师不能仅仅按照教科书的单一方式叙述,这样只会让学生对概念的特有属性产生片面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阐述讲解,如此一来,一定会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会在学习物理中正确的运用概念的特有属性。

二、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结构

无论在哪科教学过程中,零乱的、无结构的教学方式,都是难以令学生接收的,更不会有好的教学效益。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也不例外,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所构成的理论框架。知识的整体由部分构成,但整体比部分之和的意义更大。要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内涵、外延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经常帮助学生建立起单元、章节以及全书的整体框架,使物理知识系统化,形成合理的物理学科的认知结构,积累组块思维的材料,就更好理解物理规律,并借此获得直觉的判断和联想,进而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提高教学有效性。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结构主要可以分为:首先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其次要全面地训练物理思维方法和物理研究方法;最后,要培养学生运用组块思维的习惯。

三、高中物理的教学对策

在了解了高中物理的特有属性及其重要意义,以及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结构之后,如何进行高效的课堂教育则成为了下一个话题,以下是就高中物理教学对策做出的几方面论述:

(一)适当的进行提问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引导学生去学习所要学到的知识外,提问也可是说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因为它是最好的反馈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僵化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要能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重视高中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实验是人为地创造一个环境,人为地控制物质变化的过程,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下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进行的操作.因此可以说,实验的精髓不在于观察,不在于动手做,而是在于”控制”。 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及现代科学技术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周围,物理现象随处可见,在各行各业生产实践中包含的物理知识、物理原则也极为丰富。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物理学更是一马当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室需要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课堂演示实验能直观再显抽象的物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三)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交流的主导一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最好的学习氛围,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以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好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课堂上教与学之间的交流活动。教师与学生是组成教学的两最基本的因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少不了学生主动性的参与和配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法的获得、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点拨。所以,努力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活动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根本。

四、总结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要想把高中物理教学做得更加出色、取得更好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要不断的研究此学科的基本教学结构、有效教学方法等,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总结出教学经验,这样以来,高中物理教学才会高中学科中日益进步,为学生们在高考成绩中加上更多的分数。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不足之处敬请担待。

参考文献:

[1]钱良明,物理课堂教学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9(7).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本文以高中物理课程有效课堂教学为研究内容,提出提高高中物理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期能够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一、更新物理课程教学理念,构建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理念直接影响教学目标、教学主体等,高中物理课程是初中物理课程的延伸和深化,其课程目标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方面,通过物理课程在提高学生物理课程成绩的基础上,也应该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能力和水平,培养学生的物理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学生是物理课程的主体,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建立正确的高中课程物理主体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创建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具有重要意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传授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地位。因此,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要充分贯彻“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为主体”“成绩与能力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协调教学环境、教师、学生的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实现高中物理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奠定理念基础。

二、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教学方法的好坏和适宜程度是评价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应该以现有的教学环境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为准则,符合学生和教师的特点,选择适宜的、符合课标标准要求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充分考虑本地区和本校物理课程教学的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物理学习能力。在优化物理课程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要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适宜的教学情境才能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准。

三、重视物理课程教学的实验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科重要的教学形式,实验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同时,实验课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更加有利于物理课程的教学。因此,充分、合理地利用实验课的特点和作用,可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和重视物理实验课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结合实验进行物理课程的教学,使物理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以具体的形式把物理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通过实验课学生的学习状态明显得到改善,学习态度更加端正,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效果大幅度提高。通过实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课堂学习效果明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明显增强。

四、坚持物理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物理课程教学生活化、情境化

物理学科知识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实践以及自然现象,都是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内容,物理知识是人类生活实践和自然现象经过具体性和抽象化而形成的经验总结。因此,物理学科知识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的具体内容。物理课程是继承、发展和探索物理现象的有效手段,通过物理课程能够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发展物理学科知识,继续探索物理的未知领域。因此,物理学科教学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讲授要结合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为学生呈现具体化的课堂形式,理论知识应该通过实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了解相关知识的产生原因、形式实践依据以及原理。把物理课程学习回归到日常生活中,借助生活常识、自然现象来进行物理知识的讲授,使物理课程知识学习生活化、具体化、情境化,减少物理知识学习的理论化和枯燥感,增加物理学习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提高物理课程教学效果。

总之,高中物理课程有效课堂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物理课程教学和学习,教师能够从容地组织物理课程教学,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物理成绩的同时,物理的实践应用能力也得到提升。通过诸多手段的干预,其目的都是营造有效课堂教学氛围,提高高中物理课程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增强高中物理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于莉.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3(2):52.

[2]陈纪华.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效率[J].中学生数理化,2013(6):57.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教学改革之后,高中物理的新课程有了新的要求,要求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提出可以有效地促进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促进学生与人合作能力的形成。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当中合理的使用合作学习方法,可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协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下面结合合作学习方法的特殊性展开分析,简要介绍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特点,剖析了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的意义以及合理化方案。

一、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的作用

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之中,首先要明了物理这门基础学科的教学目标,即促进学生学会更多的物理知识,同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对知识进行传授,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完全不被重视,在实际的物理课堂上,学生被动地接受物理知识,致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在物理学习当中,学生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主动性,这样物理教学效果自然也不会很高。所以,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更关注人才的合作精神。在高中教育中,把人才合作精神的培养放在了首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地渗透合作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对高中物理教学来讲,更要有计划地、有目的地运用合作学习方法,进而使教学目标更好的实现。

二、促进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合理方案

1.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上,在以往的教学形势下,教师在教学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知识,这样致使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与合作的缺乏,课堂教学环境也死气沉沉。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要想使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就要改善以往教学形势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强他们之间的合作,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相作用、共同进步。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一定要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作为其目标,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兴趣。

2.强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一般情况下,生生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学习上的竞争,虽然竞争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提升,然而从宏观意义上看,此种关系极其不利于整个班级的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教师一定要改变这种竞争关系,把竞争关系中有利的一面发扬下去,把竞争关系中有害的一面摒除,把竞争转化成学生之间的合作。下面我们就详细地分析一下此种转化过程需要注意的几点。一般我们可从课前合作、课中合作、课后合作三部分把握。比方说,在高二物理“电势能”这个章节的教学中,在备课时教师就要结合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这样才会使教学难点突破。因此,教师可以把班级的学生分成组,每组四人,给他们留一些作业,例如了解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定义以及作用等等,要求每组的小组长负责对学生预习情况的监督,把每组一起完成的预习作业进行整理。在课堂上,教师把每个小组在学习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实施总结,例如,静电力做功有哪些特点?电势能和电势有什么关系?如何断定等势面的性质?之后组织每个小组对这些问题进行合作讨论,然后让他们给出答案。

对于物理学习比较难把握的就是物理定义,对于物理定义的教学一定要以定义本身为中心,将定义的外延讲给学生,之后经过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去总结这些定义,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这些物理定义的理解和记忆,进而更好地运用这些定义解决实际问题。

总体来说,对于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教师一定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同时还要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把握好物理学科的特点,进而实现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独立思考。这一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就是要求物理教师合理地使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因为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实现物理教学目标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只有有效地渗透合作学习方法,物理教学的效果才会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王贵军.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2013(10).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理;力学;解题;技巧;方法

力学是高中物理科目的重难点,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完全理解力学中的知识,加之涉及力学知识的题目大多以综合题出现,解题思路和过程的复杂性进一步加深了学习力学的难度,而一旦学不得法,则容易造成学习的盲目性和混乱性。以下,笔者通过自己学习的经验,对高中物理力学知识学习的相关技巧与方法作了简述。

1培养力学的解题思路

在我们学习高中物理力学时,需要用到能量守恒定律、运动定律,且还要运用不少的数学知识,比如三角函数、几何、图像等。以我自身为例,在课余时间就经常和部分同学讨论有关力学习题的解题过程,以及所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有哪些,通过不断地练习与深化,我们找到了可利用熟练掌握的函数和定律的方式,来解答部分力学的问题,并由此形成一种自我特定的力学解题思路。同时加之力学习题具备多变性、理解难等特点,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对受力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养成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强化审题,找出隐藏信息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在高中物理力学题的解答中,我首先会对所要解答的问题进行整理,并弄明白所要解答题目的对象,并且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会将其问题的对象单独隔离出来,进而有针对性、单一性的对问题进行力学上的分析,同时我还会尽量找出题目中所蕴含的隐藏信息,来提升解题效率。另外,高中物理力学大多的问题都会和我们的生活实际相关,因此在审题过程中就需要特别注意,做到边审题边在题目中标注重要信息,同时注意题目中有没有直接表明而对解题有帮助的隐含信息,并将信息加以分类,以避免解题时找不到思绪,钻入“牛角尖”。

3构建物理模型,分析受力条件

分析题目时,我一般会按顺序分析物体所受的力,即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分析,并牢记口诀“重力一定有,弹力看四周,摩擦分动静,方向要判准”。弹力和摩擦力都是接触力,我们可对其进行全面分析,看问题对象与其它物体有几个接触面(点),并应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逐一分析,每分析一个力都应找出施力物体,因此这种方法可以当做是防止“多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次,在分析物体受力时,还要具体分析物体的运动形式,是静止或是均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运动,同时还要注意运动的相对性与物体所处的状态,物体所处的状态不同,其受力情况一般也不同。如放在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一起传动时,若传送带加速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向前;若传送带减速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向后;若传送带匀速运动,物体则不受摩擦力作用。最后,还要明确物体受力情况,分析其具体受到的外力个数以及方向,如果是多物体受力,还需具体分析每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分清单个物体受力情况和整体受力情况。另外在物体受力情况十分复杂时,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并列出相应的受力方程。

4掌握力学学习的方法

在我们所学习的高中物理力学当中,力学主要涉及到安培力、电场力、引力、洛仑磁力、摩擦力、弹力以及重力等,其分析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判断力存在性的方法:在日常学习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弹力会受状态影响;②相对运动为机理;③重力需看问题提示;④先弹力后摩擦;⑤相互垂直力若大,则平行不存在力;(2)力隔离与整体方法:以外力判断整体,隔离后求内力;同状态看整体,反之用隔离;不同状态,整体也可;假设某力存在或者是不存在,应当以依据计算;坐标利用正交分解,轴上矢量多;(3)判断力运动趋势的方法:受到速度和加速度的影响,同向相加反向则抵消,垂直拐弯不向前;加速度受力影响,分清径向切向,径向方向变,切向大小变,运动方向则偏径向。此外,详细的力学的解题方法为如下所述。

4.1动力学

高中物理动力学问题,我们的老师将其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根据已知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来分析其受力情况;第二种是已知研究物体的受力情况,来判断其具体的运动情况。同时我发现在一般情况下,动力学知识往往会伴随着综合题出现,包括高考考题中常见的力学与电学结合的问题,因此其可以认为是高中物理力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而要想解决动力学问题,其研究对象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我一般会根据题目所给出的信息,运用牛顿定律余动量定理等,以最适合的解题策略进行求解。

4.2运用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在物理力学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由于动能、势能、机械能均为状态量,加之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不涉及具体过程及过程量,其只涉及物体的始末状态,因此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无需分析过程量,达到简化解题过程的目的。由此可见,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适用于恒力或变力、持续作用或短暂作用、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等,并且无法应用牛顿定律及运动学规律解决复杂性问题,但可以应用能量定律对其进行简单的解决。

5掌握逻辑思维,在解题中举一反三

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时,我发现很多力学问题都存在着逻辑连贯性,因此,我在平常的学习中会刻意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在解答力学题目时降低其复杂程度,更好地理解题意。例如,我在遇到“两个物体纠缠在一起,彼此之间均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类题目时,我会先提出假设将这两个物体当作一个整体,来解决它们无法区分开来的受力情况,并利用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解题。同时,我在解答高中物理力学问题时会注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由于力学题目有很多题型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或者彼此知识存在着关联,针对这些力学问题,我能够根据平常的解题经验总结规律,不断积累和提升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使得自己的解题自信不断增强,以此将物理知识和解题方法举一反三。

6总结

总之,在力学解题全过程中有计划、有目标、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反复多次地引导自己实践,不仅是提高力学解题效益的充分条件,也是排除我们学习物理力学心理障碍的主要渠道。

参考文献:

[1]李一[.谈高中物理力学三大解题技巧构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3)

[2]刘鹏.浅谈高中力学的解题思路及技巧[J].亚太教育,2015(25)

[3]张澍.高中物理力学三大解题技巧探究[J].科技资讯,2016(24)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有效教学

新课改对高中物理的教学要求是通过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综合素质人才。这就需要老师既要通过科学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这些不仅仅是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更是为了学生能够实现长久的个人发展。

一、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特点

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较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更加关注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对科学知识的整体把握,不仅要掌握课本上一些基础知识,完成高考大纲的应试练习,还要了解物理学是如何在社会快速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于是,在教学内容方面增加了更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实例,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图文并茂,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但是,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还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所以老师要注意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进行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二、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具体建议,希望能够对一线的物理教师提供有效的帮助: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理论素质方面的修养,实现更高的高中物理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占据着课堂的主置,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愿望在这种单一的知识传授模式下是无法实现的,长期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忽视会导致教师不断说教,而学生并没有进入状态,导致教学效率十分低下的状况。所以,在整个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提升全班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实际的知识掌握程度来制订课堂的教学计划。

比如说,在进行“重力加速度”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通过教师简单举例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这个概念产生一个基础的认知,然后就在这个薄弱的基础上,直接引入一些相关的公式和数值,学生只能够硬性地接受,而并不能真正把这个概念同生活联系在一起。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教学道具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来分析影响重力加速度的因素,探究出重力加速度的几个常规数值,这样学生们才能够对“g”产生一个实际性的认知。

2.教学生活化策略

高中物理虽然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理科学科,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能应用到很多物理学知识,同时很多高中物理教学案例也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老师能够多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学生不仅理解起来比较轻松容易,也会逐渐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也会注意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提高自身的观察力。

3.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了教学有效性,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及要讲解的不同物理原理,老师应该注意选择正确合理的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进行讲解。

比如,在学习加速度这部分知识时,老师很难在课堂活动中为学生现场展示这一物理概念,那么老师可以通过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先给出加速度的定义,然后带领学生一步步分析定义中的关键词,进而进行加速度相关习题的强化练习。

4.创建相关的问题情境

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感觉物理原理难于理解,产生厌倦的情绪,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为学生创建相关的问题情境来解决,情境教学不仅能够为学生简化学习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老师可以先为学生创设一个汽车急刹车的情境,然后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在座位上的人会在急刹车时继续向前运动?”学生通过思考就可以获取对于“惯性”的生活化认知。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带动下,高中物理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老师一方面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亚湘.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中学生数理化,2014(1).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人类已经步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极大的加速了现代信息技术化进程,迅猛的信息化浪潮正强有力地冲击着包括教育在内的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所以,要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革新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强化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整合与应用,把现代先进科技作为一种认识工具,使学生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探究问题、更新知识和追踪科技前沿的研究成果,无论从教材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我国处于初期阶段,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提出了新的理念,新课标下实时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有效地促进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在提高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只有在新课标下的课程整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主要仍然体现在CAI(多媒体辅助教学)上,其他领域涉及较少,另一种整合,则侧重于信息技术内部各部分之间整合,存在局限性。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整合过程中存在如形式主义盲目整合等倾向,没有把高中物理教学过程和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过程系统化。同时没有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合理适时地选取,使整合进入一片死海;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流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

三.研究途径: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是在新一轮高中物理课程改革过程中,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的新思路、新方法,形成全面系统化的整合方案和理论指导,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新高中物理课程体系,形成先进的课程理念。《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课程实施上要注重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这里进一步明确了新高中物理教和学的过程中,必须与社会接轨,必须能用先进的技术,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新课标下教学理论的研究,新课标下教学活动方式的研究,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戏课标下教材二次开发的研究,四个子课题的研究,理解新课程体系中,高中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点,真正地实现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

2.研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形成先进的信息观。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数字化为新动力,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及传感器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十一五”期间,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做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这三次重要会议都反复强调“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所以对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内涵及外延的研究;二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特征、形式等的研究,三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方面的研究。总之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将会为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丰富内容和打好基础;

3.国内外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现状及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的研究,争取一不重复,二要创新,形成先进发展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观。在全国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的相关研究已有很多,他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①形式主义整合,个别学校以计算机被用次数来评价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结合的好坏,个别教师把计算机当做“电子黑板”,陷入认识上误区。②个别教师教科学要由实验得出结论都不做实验,用课件来代替实验,所以这种做法违背教学规律,同时也违背了实质上的整合理念。③当今大部分教学课件系统无交互性,很难达到教学效果。④许多教师及研究人员认为整合就是“1+1=2”,使简单的累加,对整合的本质缺乏认识。所以对于本课题的研究,为了少走弯路,不做重复工作。

四.研究内容

1.研究新高中物理课程体系,形成先进的课程理念。

2.研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形成先进的信息观。

3.国内外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现状及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的研究,争取一不重复,二要创新,形成先进发展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观。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并组织课题组成成员学习相关课程整合的先进理念,提升各位教师对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理论认识,进一步提高教学实践。

2.案例研究法:开展以某班学生“感受记录”的案例研究及2位左右教师“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两方面为主的案例研究。

3.行动研究法:利用校内外教学公开课,对新课程高中物理和信息技术整合进行实践研究,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定期指导及时间调整整合方案。

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教训,建立符合我校自身特色的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方案,指导我校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课程整合实践。

六.研究预期成果形式:

1.成《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专著。

2.对本地区整合现状进行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3.完成几套教学软件。

4.建立高中物理教学资源信息库。

5.DISlab

七.进度安排及人员分工

㈠.人员情况:

研究阶段及细致分工:

1.20**年4月—20**年7月,确定课题名称为《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研究》,并且提出观点,主要参与者:

2.20**年7月—20**年11月,规定《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研究》的研究方案。同时撰写高富老师开题论文。

3.20**年11月—20**年8月,搜集相关资料,实施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步实施:

4、20**年11月—20**年1月,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理论研究。

①、20**年1月—20**年4月,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现状进行研究,同时也对省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和整理。

②.20**年4月—20**年8月,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地研究新课程中高中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切入环节及整合形式。

③.20**年8月—20**年1月,整理和分析材料,并对某班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对工作教师进行整合反思案例研究,对前期研究工作进行反思和修正,最终形成较完整的整合理论性材料。主要由吴永焕和李金鸿老师参与

④.⑤20**年8月—20**年11月,在整合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改良传统物理实验,逐步建立高中物理教育资源信息库,建立DISlab,主要由吴永焕老师和高富老师负责。

八.实际意义: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中 物理教学 终身学习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0028-02

高中物理教学是一门基础理论广泛、实践性突出的综合学科,在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今天,高中物理教学唯有强化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基础理论教学、注重知识技能培训,来源于生活的创设教学情境,促进物理公式、物理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场景的紧密融合,才能使学生真正体味物理教育的魅力。

一、终身学习观念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深刻内涵

终身教育观念是一种贯穿于人们生活始终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提升理念。将终身学习观念引入高中物理教学中,转化为一种科学的教育方式则有利于学生在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时继续学习相关物理知识与技能,并体验科学研究带来的快乐。在终身学习观念的支配下他们更能充分掌握相关专业科学的实践方法,强化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形成,在自主的探索中形成学习的热情,理解物理科学的文化精髓、科技内涵及其对经济社会的深刻影响力,并促进了自我发展。

形成自如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特殊学习能力。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主要包括对物理知识、物理技能、专业语言与智慧的融合贯通,是一种全身心学习品质的综合架构。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顺利并成功的完成了物理实践活动,实现了自我的逐步提升,在积极参与中、共享探究中、实践思考中、勤奋探索中掌握了全方位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依据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发生了创新的改变,教师们更注重来源于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运用,并科学的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形成自主的探究实力、综合的物理技能、忘我的钻研精神,为其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贴近生活、创设情境,充分激发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物理学科的高度实践性与贴近生活性决定,高中物理教师必须注重创新教学、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用来源于生活的教学实例、教学情境,科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加深对物理公式的印象,深刻理解物理的定律及公理,从而在热爱物理、愿意学习物理,善于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占据学习的主导地位,形成强劲的自主学习动力。例如在重力加速度、牛顿定律、万有引力等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应将这些理性的知识用实验的方式、生活的教学情境加强其与学生感性认识的沟通,并通过合理、深入浅出的教学推理、科学的课堂讨论等环节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物理结论层面,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物理定律的深刻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科学引导作用,在终身教育观念之下注重自身的主导作用、启迪规范作用,重在培养学生会学、愿意学、积极学的态度,使他们学会用物理思维思考问题,找到物理学习的捷径。

2.强化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科学钻研能力

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是塑造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能力、激发研究动力、增强自主获取物理信息、强化处理问题能力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综合性教学环节,因此教师只有注重强化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自主验证、自主实验中形成良好的探究思维并促进物理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例如在教授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点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掌握该定律的精髓,可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根据教学现有设备制定实验方案,选择相应的实验器材并按照方案步骤进行演示操作,令学生配合教师记录实验数据并组织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使他们通过不断的尝试与验算得出科学的结论。接着教师还可将学生分为几组展开自主实验及记录数据,培养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同时,教师可在实验教学前先引入假设教学法,使学生全面展开对假设结论的实验验证,在不断的实验失败与经验总结中自主创立科学的探究学习方式,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从而形成综合的物理学习素养。

3.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高中物理教师应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不仅对自身的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价,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展开科学、全面与合理的评价,主要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结果及学习的科学态度等环节入手,运用一定的评价技巧与多样性、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与赞扬,少给学生一些批评与指责,从而使他们在教师的关爱与支持下、科学引导与正面激励中提高自主学习物理的热情,并最终强化以终身学习观念带动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终身学习观念是高中学生可持续发展、塑造综合竞争力的必要保证,高中物理教师只有充分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创新学习的科学发展观念,才能使他们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畅游自如,形成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并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贡献最大化的服务价值。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2).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 理论 操作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94

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阶段在内容上更加抽象和深入,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很多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上存在比较严重的困难,尤其是实验教学更是令学生和老师头疼。当前我国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和阻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限制,当前考试对于学生的实验能力的考查主要就是通过卷面考试来进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等考查不够全面和到位,这就导致当前很多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的实验能力不够关注,而在物理实验的开展上也不够全面和到位,导致学生在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中严重缺乏动手操作的基本素质,不利于其综合能力的发展。物理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对于物理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应用,更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动手能力、协作能力、操作设计能力等具有很好的培养作用。所以我们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几点开展物理实验教学需要注意的方面。

首先,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是在落实好理论基础教学的前提下进行的。近几年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之风盛行,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关注日益频繁,不少教师也自觉侧重于物理的实验教学,增多了实验课的课时,加大了其教学投入。但是很多教师过分侧重实验教学反而导致学生的理论基础没有得到合适的发展,理论基础是学生进行实验的基础和支撑,如果没有夯实好理论知识,那么实验的开展只是浪费课时资源和教学设备资源,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所以教师需要做到的第一步就是打好理论基础。但是这个理论基础又和之前只关注物理规律和定理教学不一样,这个理论基础是在和实验教学密切结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第一,教师要在理论教学的时候结合具体的实验内容来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的记忆,例如,在学习力的作用和分解的时候,教师单纯地进行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和记忆的,但是如果教师结合处于平面和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力来进行说明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更加容易,同时对于学生今后进行实验具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理论的学习要求教师在开展物理基本理论教学的时候注意知识点的关联性,物理知识的每一个单元之间的设置都是具有逻辑性和递进关系的,例如在学习电路的设置时,教师要对每个层次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让学生具有明确的客观认识,这样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才能具有一定的意识,把各种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例如,一个完整的短路可能需要运用电流和电阻以及线路的设计等各方面理论要求。

第三,理论教学还需要教师实现其趣味性和形象性。学生在理论学习的时候很难集中注意力会感到枯燥无聊,提不起兴趣,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通过动态的视频和实验过程来激发学生的理论学习需求。总之理论的学习对于实验教学是打基础的,所以教师要格外关注这一部分的教学,同时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的有机结合。

其次,教师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高中物理在考试的时候关于实验的考查内容有限,所以有部分高校过度强调学生的成绩而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实验教学的开展,课时又少,在开展的时候学生的动手机会也减少,所以很难使得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提高。而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仅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极为重要,对学生今后的综合发展也是必要的基本素养。那么,教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呢?

第一,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高中物理教学知识点比较多,且琐碎,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就把实验课占用,开展课堂理论知识教学或者用来讲题,这就导致学生没有机会多接触实验室和实验器材,因此信心也不足,导致其动手操作能力难以发展。所以我们要开展足够的实验教学,并且在实验教学的时候还要让学生去亲自体验,而不是教师的讲解占据了一大半的时间。

第二,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选择操作性比较强的实验内容来实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例如,教师不要选择学生已经完全掌握的基础性的实验,这样学生没有什么兴趣和好奇,在操作的时候完全是按照既有的思维进行操作,学生主体性调动很小,不利于其操作能力的迅速发展。

第三,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自主探究,而不是采取灌输式的实验教学。不少教师为了防止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在实验开始之前把所有的步骤进行详细的解说,导致学生的操作需求锐减。总之,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和探究需要,为其操作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再者,高中物理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创新意识的树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逐步成为民族进步的内在动力,也成为当今社会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而物理学科的发展更是需要创新的参与和推动。那么高中物理教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呢?

第一,在实验项目的选择上,教师要注重实验选择的创新性。很多教师为了确保学生实验的准确性和顺利以及自己教学的简便化,在实验选择的时候都是选择一些基础性的实验,学生已经耳熟能详了,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任何挑战和新意,这样的实验内容只会使学生对实验产生厌倦,而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阶段和水平,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或者允许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内容,让学生在每一次的实验结束后都能够有所得,学到新的知识和能力,这才是创新实验应该具有的内容。

第二,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不要以考试为标准和准则,那样只会限制学生的实验学习空间和范围。物理教师要自觉了解和学习物理实验知识以及学科发展最新动态,每学期定期为学生举办创新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创新需求。

第三,学校内部或者学校之间举办物理创新实验竞赛,为喜欢物理的学生和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提供足够广阔的平台,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打下基础。总之,创新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提升。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9篇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必须依靠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无论是在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上还是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思维上,物理实验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实验能够将物理规律本质揭示出来,给人直观的印象,可以这么说,脱离了实验,就不用谈什么物理理论和定律。同时如果在教学中脱离实验的直观形象作用,学生也很难理解物理定律的本质意义,更难以培养其学习物理的兴趣。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学习较为抽象,如果能够有效的运用物理实验手段,便能够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物理本质,从而达到化难为简、化抽象为具体的特殊功效。例如,笔者在有关力学分析课程讲解时,尽量将课程改在物理实验室上,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相关力学实验,并且自己动手画图,验证了平行四边形法则,从而总结出两个力的合成原理。教师在课堂中尽量结合实验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物理相关定律有了直观的了解,还能够培养出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从而敲开物理学的大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结合实验的教学方法,既达到了教学效果,又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分析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等。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被大部分学生所接受,他们在教学实验中体会到了物理的奥妙及实际操作中的乐趣,懂得了自己才是学习的主角,同时也明白学习中不仅需要依靠个人力量,也需要团队合作,深深的体会到实验的魅力所在。

2、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激发学生感知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已逐渐在教学中开始应用,且应用也越来越多,效果也越来越好。如果在物理教学中适当的运用信息技术,就能够让学生在图与文的有效结合中激发出物理学习的兴趣,使得教学更加形象具体,从而增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能够通过辅助演示实验的教学方式以达到增强实验效果的目的。如笔者在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使用传统方法进行常规实验演示,但是因为常规实验的局限性,蜡烛在光屏的成形影像会因物距的不同而产生变化的这一现象并不明显,这造成部分学生不能够充分的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甚至感到迷惑。此时,笔者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模拟该成像特性,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的情况。在整个模拟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直观明了地认识到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从而使学生对该物理现象有个清晰的认识。再如,“光波及机械波的干涉衍射”及“原子结构”这些在实验室内很难演示的试验,笔者都以多媒体手段进行模拟演示,以直观、易懂及生动的物理演示来取代抽象难懂的物理现象,并将其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的对该物理现象进行思考及分析研究,并作出归纳、总结,这不仅降低了物理学习的难度,也增加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兴趣。所以说,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结合进物理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增强在物理学习中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学习效率。

3、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经过笔者调查,发现目前在理科的学习上存在多数学生不重视物理教材学习的现象,他们认为教材上讲的大都过浅,难以将其用在实际的物理问题解决上,所以他们宁愿去多做习题,借助各种参考书籍。学生们会存在如此思想误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很多理科教师也认为物理教材用处不大,没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只要老师能够认真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仔细的教学生对概念的提出及公式的推导进行深入理解,并详细解释物理规律的形成及实际应用,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教材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深入研究教材,这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帮助非常大。笔者在对历届学生的教学中,在诸如热学、光学、原子物理等章节的讲解上,是以提问题的形式开展教学,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进行教材阅读;最后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交由教师点评。在一章内容学习完后,笔者让学生在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基础上对该章节进行学结,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够让学生明白物理学习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还能够引起学生对物理教材的重视,并在今后学习中做好教材阅读。

4、重视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只保持教学者姿态,而应当花一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这样能够及时的了解到学生的学习需要及在物理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当要采用不同的对待方式,对优等生来说,由于其学习积极性本来就高,这就应当适当的提高要求,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对于中等生,要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并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让其能够稳步的提高成绩;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更应该注意他们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点,在思想上给予其积极引导,增强其物理学习的信心,消除其惧怕心理,适当的降低他们在物理学习中的要求,培养其在学习中的持之以恒精神,渐渐让他们感到物理学习的乐趣,成绩也就自然会有改善。因此,我认为教师不仅要能够给予学生知识方面的教授,更要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来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他们的成绩均能够稳步前进。学生们从一次次成功中信心自然得到逐渐的增强,进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化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达到教学的目的。

5、结语

以上是我物理教学多年的经验总结,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创新”。物理教学应当抛开形式主义,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创造出充满活力的高效教学模式!身为一名现代化的高中物理教师,应当要寻求一种更适合高中物理教学的新方法,让学生能够在物理学习中找到乐趣,建立物理学习的信心,从而取得良好成绩,这是一名物理教师应当努力的方向,也是当今社会对人民教师的要求。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新课程 初高中 物理教学街接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新课程的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内容比较开放、而且非常形象,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为生长点。高中物理教材是初中物理教材的进一步深化,具有模块结构的特点。教材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在形式上,注重物理与现代科学技术及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在编排上,关注实验和理论联系,主要体现物理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由于高一物理课时数安排的相对较少(每周最多两课时),这样以来,如果继续沿用旧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所以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只有用这样教学理念才能真正的改进教学。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研究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势在必行。

背景

当前,国内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内容主要从学生由初三毕业到高一上学期这个时间段的过渡上,从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来分析和论述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难的原因及一些应对策略,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成果,有关的实验研究成果也比较少,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研究,还仅限于教师的经验总结层面上。因此,从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方面系统地研究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也就势在必行。

一、影响初高中衔接的因素

(一)教材

初中物理课程基本上都是用描述性、概念性的方法阐述物理概念、物理方法、物理规律以及物理学原理的。但在很多情况下,定量关系仍然要涉及其中。初中物理教材内容相对比较具体、形象,大部分为定性的分析和一些简单的计算。而高中物理课程对物理概念、物理方法、物理规律以及物理学原理的讨论和阐述,要求在定性讨论的基础上,不但做出比较精确的定量分析,还要应用到相关的理论论证和数学推导,且相关物理习题的类型比较多,解每道题的技巧都是灵活多变的,这就体现了物理课程的“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二)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材每课时安排内容少,习题类型较为单一,教学进度一般较慢。教师可以对各类习题进行讲解示范,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进行强化巩固。而高中物理课时紧,内容复杂,习题类型多,所以每课时安排内容都比较紧,即使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教师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做反复的强调。教师一旦对一个问题进行适当的强调,则势必超出规定的时间限制。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内容只能点到为止,所有高一新生想取得好成绩实非易事。

(三)学生心理特征

初中学生的年龄都处在10~14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此年龄阶段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幼稚性。学生们的情感态度是比较热情,而且容易动感情,很容易受感染,但情绪的转移是比较快的,通常都带有比较明显的极端热情与极端冷淡两极性,所以常常容易出现叛逆心理。而高中学生的年龄处在14~17岁。正处在青春期,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趋于成人,其情感态度逐渐趋向比较深刻而且趋于稳定状态,自控能力有所提高,但在很多情况下还是不够成熟,一旦遇到挫折也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高中学生比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集中,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同时起作用,其最大特点是兴趣与奋斗目标有了联系,相比而言,间接兴趣起更大的作用,因而,动机和兴趣趋于稳定。

(四)学生思维方式

初中阶段学生虽然偏重于形象思维,但已处于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时期。初中学生在此阶段属于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这种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高中需要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要将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过渡到辩证思维。在物理学习中,需要学生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思维,能够用理论作指导,运用辩证思维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生学习方法

1.由于心里特征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初中学生习惯于简单的记忆,不善于独立的去思考问题和认真钻研问题,缺乏一定的归纳和总结的能力。而高中学习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问题,钻研问题,善于探索思考总结。因此,如果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还是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就很难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2.升入高中后课程内容比较多,作业的量不但大而且难度更大,所以许多学生只能应付当天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

3.高一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善于思考问题,对概念意义、规律形成、定律理解不透彻。往往重结果轻过程,仅仅局限在会做题的范畴。缺少对物理方法(如等效替换、类比法、整体与隔离法,极限法,分析与综合法、控制变量法,假设法,模型)的研究。这样一旦题型稍有变化便不知所措。

二、解决衔接问题的方法

(一)研究课程标准

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涉及到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开发,教学实施变革,课程评价体系的重建。因此初高中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整个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比较初高中的联系与差异,做到有的放矢,衔接得当。

(二)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方法

1.新课程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过度,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而让学生掌握一种生存的本领。课堂上,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把讲堂变成学堂,把师生对立变师生对话,真正做到教师可以少讲,学生可以多学。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2.在物理教学中,初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此年龄阶段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幼稚性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试验和小组合作学习,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想做“小大人”的体验。结合初中物理教材的阅读材料和课外实践活动,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复杂基本规律和物理概念,初中教学就要留有余地,引导学生发现初中课本中物理定义的局限性,为高中的学习做好铺垫。高中物理教师要了解初中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必须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分层教学,避免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厌恶感。由于此阶段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趋于稳定,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的增加实验的趣味性以培养学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趣味性物理实验的开发。同时教师要有效的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以学生生活中的前概念和在初中所学的前科学概念要深化为契机,从知识层面实现学生由初中向高中的过渡。教学中,对必要的初中知识进行回顾,分散知识点,降低难度,不急于拓展,减少盲目训练,真正做到有效,进而实现高效。

3.初高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思维特点,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在观察与实验中获得感性材料,继而经过抽象思维,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思维由感性向理性的升华。

(三)教师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改进学法,提升思维能力

上一篇: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小学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