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初中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3 18:01:46

数学初中论文

数学初中论文范文第1篇

一直是一位兢兢业业,自一九九四年温州师范学院毕业参与工作以来。勤奋踏实的人民教师,平时严于职守,乐于教书育人,善于学习实践,勤于探索钻研,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工作中倾注了满腔热情和爱心,用自己行动履行了一个人民教师的誓言。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参与政治理论学习,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工作上,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甘于奉献,勇于承担各项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严于律己,遵纪守法,廉洁从教,作风正派,为人师表。生活中,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关注时事,关心社会,关爱生命,热心于公益活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良好的师德形象。1996年10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二oo一年度工作中效果显著被中共汀田镇委评为优秀党员。年、年荣获瑞安市义教先进个人;年、年两次荣获温州市“优秀教师”称号。

为提高自己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学上。促进专业化发展,平时备课能认真钻研教材,理论联系实际,正确掌握教学目标,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精心选择和整合教学内容,用新的教育理论组织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动性的发挥,教学效果突出,多年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评定均为优秀。案例《游戏公平吗?和《意料之外—一堂没有完成计划的课》关于对口香糖的调查》分获瑞安市、温州市三等奖。另外,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曾多次参与学校、学区、教育局组织的各类教学竞赛活动,效果显著。年10月被评为学区级数学学科“教坛新秀”年4月荣获学区骨干教师光荣称号,并参与瑞安市数学骨干班学习。年3月成为市第三批数学中心组成员。

立足于班级凝聚力和学风建设,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重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特别关注问题学生,给予宽容、协助和信心,尽力于家访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同时,牢固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当学生的引路人,做学生的贴心人,做到勤教育,巧引导,关心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科学地分析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深入德育研究工作,善于做后进生转化工作,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自己所担任的班级在1997年、1998年、1999年、年被学校、教育局分别评为文明班级、行为规范示范班级、先进集体。

积极参与各项课题的研究,教科研方面。近五年来,三个课题《课堂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与设计评价的研究》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作业批改方式的调查与研究》均获市三等奖。平时勤于收集、积累教育教学经验,认真撰写论文,其中论文《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遵循提问原则》合理运用cai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过程》均获市三等奖;论文《谈当前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危害与对策》获市二等奖;论文《健全德育网络推进转化工作》获省三等奖。论文《给“留守学生”一片希望的蓝天》教育教学探讨第6期上发表,掌握恰当时机开展有效合作》科教导报第36期上发表、浅谈初中数学教材中“节前语”挖掘和利用》中学生报教师版第48期上发表。作为数学竞赛的辅导老师,学生参与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多次取得佳绩,同时指导学生小论文写作《概率的魅力》一文获温州市三等奖。

作为教导处副主任,学校管理方面。能积极、主动地完成本职工作,敢于承担责任

数学初中论文范文第2篇

我自一九九四年温州师范学院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是一位兢兢业业,勤奋踏实的人民教师,平时严于职守,乐于教书育人,善于学习实践,勤于探索钻研,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工作中倾注了满腔热情和爱心,用自己行动履行了一个人民教师的誓言。

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工作上,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甘于奉献,勇于承担各项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严于律己,遵纪守法,廉洁从教,作风正派,为人师表。在生活中,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关注时事,关心社会,关爱生命,热心于公益活动。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良好的师德形象。1996年10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二oo一年度工作中成绩显著被中共汀田镇委评为优秀党员。xx年、xx年荣获瑞安市义教先进个人; xx年、xx年两次荣获温州市“优秀教师”称号。

在教学上,为提高自己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化发展,平时备课能认真钻研教材,理论联系实际,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精心选择和整合教学内容,用新的教育理论组织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动性的发挥,教学效果突出,多年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评定均为优秀。案例《游戏公平吗?》和《意料之外—— 一堂没有完成计划的课》、《关于对口香糖的调查》分获瑞安市、温州市三等奖。另外,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曾多次参加学校、学区、教育局组织的各类教学比赛活动,成绩显著。xx年10月被评为学区级数学学科“教坛新秀”。xx年4月荣获学区骨干教师光荣称号,并参加瑞安市数学骨干班学习。xx年3月成为市第三批数学中心组成员。

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我立足于班级凝聚力和学风建设,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重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特别关注问题学生,给予宽容、帮助和信心,尽力于家访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同时,牢固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当学生的引路人,做学生的贴心人,做到勤教育,巧引导,关心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科学地分析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深入德育研究工作,善于做后进生转化工作,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自己所担任的班级在1997年、1998年、1999年、xx年被学校、教育局分别评为文明班级、行为规范示范班级、先进集体。

在教科研方面,积极参加各项课题的研究,近五年来,三个课题《课堂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与设计评价的研究》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作业批改方式的调查与研究》均获市三等奖。平时勤于收集、积累教育教学经验,认真撰写论文,其中论文《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遵循提问原则》、《合理运用cai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过程》均获市三等奖;论文《谈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危害与对策》获市二等奖;论文《健全德育网络推进转化工作》获省三等奖。论文《给“留守学生”一片希望的蓝天》在教育教学探讨2012年第6期上发表,《把握恰当时机开展有效合作》在科教导报第36期上发表、《浅谈初中数学教材中“节前语”的挖掘和利用》在中学生报教师版第48期上发表。作为数学竞赛的辅导老师,在学生参加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多次取得佳绩,同时指导学生小论文写作《概率的魅力》一文获温州市三等奖。

在学校管理方面,作为教导处副主任,我能积极、主动地完成本职工作,敢于承担责任,并为学校的今后发展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开展学校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做到公正、公平,不循私舞弊,而且工作干劲足,具有很强事业心,特别是我所负责的义教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的一致好评。学校连续四年被评为瑞安市义务教育档案建设先进单位,xx年度、xx年度自己被评为瑞安市义务教育档案建议先进个人。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也同样看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希望能借这次参加中学高级评审这个新的“攀登”,改进自己不足之处,同时继续鞭策自己不断进步,也更好地勉励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更大的作为,做一个更加出色的教育教学工作者。

以上是我的述职报告,请大家审议!

【2012年教导处副主任的述职报告】相关:

数学初中论文范文第3篇

一、依据中学生特点,合理组织教学

初中阶段是人生极为重要的时期,也是关键时期。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也应有进一步发展。各门学科都要求学生发展自觉观察力,但是初中学生在观察复杂事物或现象时,往往看不到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他们的注意力发展较为缓慢,记忆也停留在机械的记忆表层。想象多为有意识、有目的,想象中创造成分日益增多,情感发展正处于转折期,对意志、品质的理解往往还欠全面正确,心理发展与现实存在很多矛盾。根据以上中学生诸多特点组织学习好议论文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掌握议论文结构;2、体会文章中论点、论据和论证;3、把握议论文语言;4、效仿优秀文章的练笔。

二、课前组织预习、认真备课,把握课堂前奏

学生对刚接触议论文会发现有很多与其他文体不同点。例如,议论文重在说理,有一定的层次感。论点、论据、论证井然有序,语言严谨、准确,但又不乏生动性等特点。因此,课堂预习时,一定要把握学生对这些新事物好奇心理,有组织预习。

三、教会找论点、论据和论证的方法

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找论点,看一看作者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某一问题看法是什么。找论点方法很多,首先可以在文题中找;其次在文章开头找;再次在文章结成尾里找。有的文章在论据表述中突出论点。相继论点以后找论据,看作者用什么方式表述的,是用道理论述的,还是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主要是过程和方法。

多管齐下 殊途同归

教师撰写作文评语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而中学生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不稳定性,在写评语时一定要善于挖掘出掩盖在文字背后的学生的情感、态度并加以评价,用真心、诚心打动学生。我在平时撰写作文评语时,十分注重以下几点:

一、从语言来看,评语更加注重感情的交流

教师不仅在作前指导中贯彻了“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这一原则,而且在作文的评语中,也最注重“真情实感”。这种作文评价观充分体现了语文教育对人本主义的重视。作文评语就是一个体现――教师对学生作文中所表现出的感情表示自己的态度。

例如,一个学生的作文写自己怎样收养了一只被别人遗弃了的小猫,表现了一种对孤独可怜的动物的深切同情。我的评语就写道:“小猫的遭遇真可怜,它在雨地里发抖的样子和凄苦的叫声,使我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现在它终于有了一个体贴的朋友了,我真为它高兴。”我认为评语不应该是对学生作文作冷峻的评价,而应该是对学生内心感情的理解。只有这样的与学生心心相通的评语,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作文的价值,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有些语文教师平时很少写作,对于文章的构思和写作过程已经陌生,他们在“精批细改”时往往以单一的标准来评改,轻视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被剥夺了,思维活动被忽略了,激情被抹平了,剩下的只能是不见成效的令人头疼的写作。

所以,我们写评语时要满怀深情,尊重学生的不同语言表现,多一点商量,多一点鼓励,多一点热情,如“瞧你这枝生花妙笔把公园写得多美呀!”“再读读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多想在你的作文里看到生动的表情和对话”……

二、从内容上,评语更加重视对写作过程的考查

我国学生的写作往往是一个封闭的、静态的过程,主要途径是课堂作文:教师当堂命题,学生当堂写作,然后是当堂收卷。教师评价作文一般分三步走:1、读通全文,在原文点画圈注:品味精妙的词句,改错字错词,找病句.2、精心点评:开篇是否新颖精练;选材是否扣题;语言是否流畅; 结构是否完整等等 3、总批:有何建议。 客观上讲,我们在写作数学评价上只注重结果,是人为地在学生头脑中事先划定一个框框,禁锢和限制学生对生活的自由表达。写作结果是很重要,但如果把它摆到第一位,可以说没有把握写作评价的关键。

我认为作文评价关注的不是写作的结果,而是学生写作的过程,如考查写作前学生搜集了哪些资料,考查学生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考查学生是否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等。这种评价导向,促使学生既要奔波于图书馆查资料、奔波于社会搞调查,又要把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成文,还要排版设计,打印装订。

三、从方式来看,作文评价更加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我国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是教师的“一言堂”,好与不好由教师定。这种评价方式从某种意义上养成了学生的惰性,也淡化了学生的写作责任意识。

为提高评价的客观性,特别重视整合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力量。

(1)家长的参与在客观上形成了家庭与学校的合力,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例如,在学生写作《童年时代的回忆录》这一作文之前,先在《家长通知单》里请求家长谈谈对孩子成长过程的感想,并勉励孩子继续进步。学生的作文完成以后,教师常常请求家长对孩子的作文予以评价。这样,就建立了教师、学生、家长共同评价的体系,在学生作文后面设立“同学评”、“家长评”、“老师评”几个栏目。同学和家长的意见可以不拘形式,既可谈对作文思想内容的看法,也可以谈对作文词句和章法的看法,不求全面,有什么感觉就写什么感觉。老师的意见则可以全面些,并有一定的综合性。这种多元化的作文评价方式,促进了作者和读者之间感情的交流,给学生以多方面的反馈,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文章的优缺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写作兴趣。另外,由于教师评改作文的任务被多方面分担,吸收了多方面的意见,教师更有可能跳出就文论文的怪圈,给学生更多的交流、指导。

(2)让同学之间互相修改作文,互写作文评语; 让家长监督孩子是否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让老师对学生作文过程及结果进行终端评价。

(3)还可以推荐学生作文在班级“作文园地”、学校宣传窗、黑板报等处刊出,或是参加各级作文大赛,到各级报刊杂志投稿,让社会力量也来参与学生的作文评价。这样的多层次、多元化评价,对促进学生的作文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数学初中论文范文第4篇

一堂好的复习课就应像一篇优美的散文,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才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我在实践中做了尝试。

一、思想上重视,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

每到复习阶段,许多老师马上感觉轻松了,课堂上对学过的内容简单重复,强化记忆,或反复做习题。这样学生很容易厌倦,课堂教学也无效率可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要让学生重视复习课,乐于接受复习课,不能一味地把所学内容像热剩饭一样一遍遍加热,而应对所学知识重新加工组合,用旧食材烹饪出新佳肴。

首先,复习要有计划性。要上好一节复习课,作为教师必须和新课一样认真备好课,甚至要比上新课更认真,难度更大,需要对知识进行综合整理。

初中学生做笔记能力不是很强,所做笔记往往漏洞百出,这就增加了复习课的难度。在复习课上教师要注意理清知识框架,注重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由点串成线,再由线扩成面,把精华的东西集中到课堂上来,使课堂物超所值。这样的复习既能把复杂的课上简单,又能使语文课堂充满张力,还能使复习扎扎实实。真正做到“教学环节简洁,课堂训练扎实,教学形式朴实”实现最终的高效。。

其次,复习课应突现应试性。复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这是不容置疑的。忽略了这个前提,复习课就很容易迷失方向,但是复习时间有限,因此,课堂上要不枝不蔓,必要时直奔主题,在考点上下功夫。

二、整体上把握,明确知识结构的划分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师生先要把考点烂熟于心,明确了考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把握复习进度。另外还要对复习的深度、广度和难度进行控制,使学生稳定有效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定度过高,则是超纲复习,拔苗助长;定度过低,则不能达到考试要求,也无法与试题吻合,也达不到初中学生应具备的语文能力。

初中语文毕业升学考试考点一般分为六大块:①基础知识及其运用。包括字音字形,病句修改,标点符号,修辞仿写等。②现代文阅读。主要以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文体为主。③古诗词曲的鉴赏?。以唐诗宋词为主,“诗言志”,诗词曲赏析多借助背景理解诗人词人的思想感情。④文言文阅读。以初中文言文课文为主,另有简单的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⑤写作。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常用的应用文。⑥口语交际。多为主观题和一定的开放性试题。教师对考点要细致分析,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集中力量来攻克。

基础知识这一块,很多字词混在一起,这就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方法帮助学生区分识记。教师可以浅显地讲解造字法帮助学生记字形。如“初,”很多同学会把“衤”字旁写成“礻”字旁。如果讲清了初是用刀裁布,记忆就简单了。“燥”与“躁”,“清”与“青”等字都可用此方法来区分记忆。也可通过成语意义来识记成语。如墨守成规,班门弄斧,知道了墨指墨子,班指鲁班,这类成语的记忆就不成问题了。粗制滥造,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等成语皆可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学生也可尝试一些自己的记忆方法。现代文阅读,应先指导学生分清具体文体,然后识记一些常规解题方法。如记叙文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表达方式,环境描写的作用;议论文中论点的查找,论据的作用,论证方法;说明文中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顺序等。文言文阅读理解的基础是识记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背诵规定的篇目。另外对作者和写作背景也要熟悉。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这些重点篇目,如果离开了当时写作背景,很容易在理解上出偏差。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文言文阅读,都要注意段落间有用的信息。如记叙文中议论性的句子,承前启后的过渡句,这些对我们理解文意很有帮助,句子或段落间的代词也是解读文章的钥匙,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只要你做一个细心人,语文学习也是有法可循的。

三、课堂上拓展,注重实践的力量

“墙外开花,根在墙内。”教材是我们复习的根本,也是我们复习的源泉。复习如果丢开课本扎题海,实质上是拆东墙补西墙,是一种失败的战术。中考的试题看似与课本无关,其实根在课本,是课本知识的变身或拓展延伸。课文就像数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典型例题一样,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语文复习要立足教材,明确教材在语文复习中的地位。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需进行情感教育。语文知识,教师讲得再深、再透、再有水平,也只能使学生达到“懂”的程度。而要使学生具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有赖于实践。生活处处有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

四、套题模拟测试,查缺补漏

第一轮系统复习结束后,根据中考试卷的结构,题型,编制试卷进行模拟测试,模拟试题能把分块的知识点连成片,把所有知识串起来。第一轮系统复习后,很多东西是零碎的,需要融会贯通。模拟测试对解题技巧,解题策略,解题速度等方面有综合的训练。这种实战演练既可以有效地检验复习效果,又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中考的时间,答题速度等,为后面的复习找准难点和薄弱点提供可靠信息,以便及时查缺补漏。这个环节很重要,既有难点薄弱点的单项训练,又有套题的综合训练,还有巩固提高,能对学生能力起到整体提高的作用。

语文复习课是正真体现教师驾驭知识能力的阵地,教师既要提纲挈领抓主干,又要注重关注细小的知识点。当然,有教无类,教无定法,只要以科学的教育观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各校的具体情况为出发点,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佳的方法,就一定能在中考中获胜。

数学初中论文范文第5篇

文言文议论文体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一、议论文体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议论文体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新课程改革下地方教育课程中对此种文体教学的要求以及教学目的更加明确、具体。提升了语文教学文言文中议论文体的地位及重要性,并做了更加详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其次,各地方中考要求语文教学科目中文言文之议论文体知识的掌握更加严谨,并严格要求按照文体知识来明确采分点。

由此看出,议论文体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能忽视其对教学结果的影响。但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某些问题,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好这些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教学解决建议

1.产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掌握和知识理解;第二,教学过程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具体表现在:

(1)学生对文言文文体辨别的困惑。在进行孟子《鱼我所欲也》的教学中,让学生辨别一下此文章是何种文体时,学生有的说是记叙文,还有学生回答是说明文。可见,针对文言文阅读中学生就会出现对文体辨别不清的问题。

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困惑,我认为作为教师解决此问题的建议是: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又可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就《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而言,当学生知道了议论文的概念后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的论点。全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接着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采用了讲道理摆事实的方法论证了中心论点的正确性。在《鱼我所欲也》作者摆出了这样的事实:“呼而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事例。其次,作者运用了道理论证论述了羞恶之心人皆有之的道理,有力地论证了“义”重于生命的道理。以此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性。在《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有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

(2)论点与论据的关联性。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不能掌握论据是如何证明论点的。针对这个问题,解决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明确解决论点与论据两者概念的界定和辨析。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问题或事件的见解、看法、主张,论点主要解决的是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依据。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据主要解决的是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在《鱼我所欲也》中开篇作者提出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兼得”。作者以鱼和熊掌做比,并以鱼喻“生”,以熊喻“义”,形象地区别出“生”与“义”的价值高下。在引用到本文所研究的问题中,引导学生掌握论点的知识,就要让学生在整体和宏观的角度看,如此也可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果放到《告子上》文章里面看,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但是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亏心事来。实则,仅对本文的结构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可以知道本文所选取的文章的主旨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在第一段中,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在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行文至“所恶有甚于死者”作者对这个观点的论述就结束了。紧接着“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提出了新的命题。人人都有“是心”既是本心。文章第二段就是对这个命题的论述和阐明。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人都不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说明人人都有“本心”,用“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批评和嘲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课文整体上看,人应该保有“本心”是论文的中心。“舍生取义”的观点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于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于反面论证。

2.让学生进行相关文体知识的练习,以此来进一步掌握知识。例如,让学生在学习了《鱼我所欲也》中有“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可以让学生分析此句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以此来引导学生。

3.学生对文言文中论证方法的运用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作为教师,讲解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并且要结合具体的文章进行分析解决。在《鱼我所欲也》中为增强文中说服力,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服方法。比喻论证文章一开始就用“鱼”和“熊掌”来设喻,得出的结论是“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以此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显得通俗形象。举例论证,作者举出“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而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的典型例证,有力正证明了义重于生的观点。对比论证,这篇选文第一段从正反两面说明为什么要“舍生”,第二段中把“向”与“今”对“万钟”的不同态度做了对比。

4.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学习和掌握,教师要对本文进行整体的知识梳理。在本文所选取的文章中作者用了讲道理和摆事实的论证方法,在讲道理中作者提出论点即舍生取义,并且从正面和反面阐述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在摆事实中作者正面举例论证“义”普遍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并且还从反面说明“万钟”也不应该接受。

通过对具体文章的讲解,来使得学生充分掌握文言文中的议论文体知识,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5.通过引领学生对《鱼我所欲也》的学习,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文言文中议论文体的运用,还要让学生在情感和价值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本选文中孟子由口腹之欲推衍到道德之美的独特论证方法,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善为美、美善合一的独特审美观念,和学生由官能感觉上升到审美认识的审美历程。

三、对文言文中议论文体的运用和教学展望

数学初中论文范文第6篇

学习:要将“金字塔”的底座建得更大

1986年我以优异的成绩从江苏省淮安师范学校毕业,是盱眙县20名同学中唯一的三好生。我被分到了县西南山区一所非常偏僻的乡中心小学工作,这对于一直家住县城,具有城镇户口的我来说,心情的失落甚至沮丧可想而知,我看不到一丝希望的光芒。在经历近一年的彷徨、苦闷、消沉和愤懑的情绪波动之后,我逐渐认识到学习可能是我解决眼前的困境,为自己开辟将来前程的唯一之道。我报名参加了成人高考,以高出录取分数线两倍多的分数考取了上海体育学院函授班。正当我高兴之时,却得到了县里的令人沮丧的通知:因为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所以不允许也不需要再参加高一级进修学习。这在今天的年轻教师看来可能觉得不可理喻,而在当时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却是一种正常而普遍的现象。我不肯“坐以待毙”,又偷偷参加了初中体育教师教材教法合格证书的考试,这次非常幸运,考试的成绩得到了认可,我获得了自学生涯中的第一张证书。

我的第二张证书是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证书,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我在师范学校实习时曾教学过初中的英语,这样的经历让我对英语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兴趣,同时我也认为要想进一步的发展,英语无疑是我必须认真学习的科目,于是我参加了英语专业专科段的社会自学考试。为什么参加社会自考,而没有选择函授、电大、夜大等那些比较容易通过的学习形式?我的想法是:一是社会自考含金量比较高,听说国外也承认这样的学历。二是因为前文说到的教育局管理制度的控制,我不愿意为了学习而去找关系。走后门。当时的社会自考既没有各种辅导班,也没有今天的缩小考试范围的特别信息,这是真正的自学考试――先自学后考试。经过两年的自学,我通过了英语专科段的7门课程,还有语法、写作和听力口语三门没有通过。由于这时我已经到县实验小学任教毕业班,工作时间比较紧。加之缺少英语学习的情境。所以考了两三次都没有通过。我觉得每次报考一门太浪费时间,不如再兼报汉语言文学专业。没想到这个兼报的专业在两年里就通过了,而英语专科还没有起色。这时我面临的选择是:继续学习英语专科?还是深入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本科?我选择了后者。我又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获得了第三张证书――汉语言文学的本科毕业证书。几乎同时,我还参加了中国数学会举办的奥林匹克数学教练员的培训,考取了二级教练员证书。

对于学习,我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只有将学习的金字塔底座建造得非常大,学习金字塔的高峰才能更高。秉持这种想法,我在随后的时日里又继续自学,先后获得文学学士证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证书。这些证书的获得在有些人看来完全没有必要,一名小学教师中师学历就已合格,专科足以够用,还学两个本科干什么?考学士学位又有什么用呢?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要继续学习,因为此时我已觉得学习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已不再满足于自学,总想着有一天能够走进大学接受正式的大学课程教育,进行系统规范的学习,感受大学校园浓郁的文化气息。2000年,机会终于来了,县教育局领导终于同意我参加教育硕士的脱产班考试,从获取报名机会到考试只有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我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坐在书桌前挑灯夜战。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走进了向往已久的南京师范大学的大门。

在南师大学习期间,我不仅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学好每一门必修的课程。还像久旱的土地吸收甘霖那样吮吸每一滴知识。我旁听了许多老师的课――教育哲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管理心理学等等。不管是南师大还是河海大学和南京大学,只要有讲座我都一概挤进去,听!文学方面的――文学史、古诗吟唱、文学鉴赏、小说研究等:政治经济方面的――西方后现代主义、国有企业的改制、外交官眼里的西方国家等;教育文化方面的――西方学校教育中的去道德化现象、费孝通对于文化的理解、中国古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等。不仅听,我和同学们还大胆地问,大胆地说。也许是大学宽松的氛围,也许是我们的初生牛犊之胆量,我们“旁若无人”地参与着各种活动。这些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拓展了视野,更训练了我们的学术思维,造就了我们的学术勇气。我觉得在南师大的脱产学习是我人生当中的一次蜕变,一次进化,让我受用终身。

我在学习中成长,学习于我是发展的动力,也是生活的方式。我已经离不开学习了,我仍将继续学习,这种想法推动我去奔向学习的又一个驿站――攻读博士学位。去年我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数学)博士生,现在正在艰苦的攻读之中。对于一位在职校长――同时担任一个班数学教学的我来说,管理工作、教学、学习和家庭的多方面压力是巨大的,但我“痛并快乐着”,因为我在学习,在成长。

教学:营造师生诗意的栖居

学以致用,我的所有学习都围绕着我的教育工作这个中心,而课堂教学则是这个中心的中心。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逐渐认识到:教师是用自己的全部才学和情感来工作的,它需用终身的学习积累来备课。

从不知道如何上课的师范生,到害怕上课的新手教师,再到略窥教学门径的中年教师,这消耗了我22年的时间,这段时间是我生命的青春季节,花样年华。我不知疲倦地在课堂教学的道路上跋涉,一点一滴地收获自己的劳动果实。我曾连续8年担任毕业班的教学工作,也曾在南京市五年级数学质量调研统考中,均分名列全市前茅,全校第一。1997年我幸运地被列为淮安市“十百千”工程的培养对象,2001年被评为淮安市首届学科教学带头人,2007年又通过了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认定。我曾获得省级优课评比一等奖2次,市级优课评比一等奖3次,曾应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镇江市教研室、淮安市教研室等邀请,多次开设省、市、县(区)级的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课及讲座。另外,我还先后担任江苏省第四届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江苏省第三、四届“蓝天杯”小学数学案例评比评委,第三、四届“蓝天杯”小学数学会课观摩暨学术报告活动评委等。

这些经历和探索使我得以从更多的视角去审视课堂教学,我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不断演绎,逐渐深刻。我觉得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认知活动的过程,更是学生焕发生命活力,促进智慧生长的过程,还是教师教育智慧生长和享用的过程。课堂理应充满智慧,理应成为师生诗意的栖居。

最近几年来,我一直在用自己的课堂实践对此进行艰难的探索。我追求富有生成性的课堂,因为丧失了生成性的课堂,只会沿着机械、僵硬和呆板的程序进行,难以逃脱程式化的樊篱。没有生成的课堂必然是沉闷、压抑和死寂的氛围。桎梏着学生创造灵性的生长;没有生

成的课堂我们无法敞开心扉,进行自由的对话、情感的沟通和智慧的碰撞。我们要关注生成,珍视生成,既要在“灵光一闪”的时候把握住时机并加以利用,又要具有不怕“出人意料”的勇气和恰当应对的机智。“节外生枝”抑或就是通向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境界的路径。珍视生成,利用生成,创造生成――课堂将走向智慧,充满活力。

研究:让我走上幸福的专业发展之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之路,”对于我来说,这再恰当不过了。

其实,从事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并不是我自觉自愿的选择,而是出于一种偶然和无奈。那时,我觉得一名身高近180厘米的“彪形大汉”整天和小孩子们在一起,实在是有点委屈和不伦不类。每当学校组织学生到社会上进行一些公开活动时,我都感到特别自卑,仿佛每一个人都在嘲笑我这样的一个“另类”,我总是尽量躲在后面,与队伍保持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工作以后,女教师们身上不断挤压过来的种种职业优势――亲切的神情、儿童化的语言、天生的表演才能、心安理得的自我定位……让我无时无处不感到自卑和苦恼,我不断地问自己:我适合当一名小学教师吗?我能成为一名好的小学教师吗?那时的学校工作于我而言真的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义务。

是研究改变了我的职业生存状态。从1992年起我开始从事课题研究,先后参加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的研究、中科院心理所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和淮阴市教研室方学法老师主持的江苏省教研室重点课题“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研究”等课题研究。先后成为中国尝试教学研究会会员,江苏省教育学会会员,江苏省心理学会会员,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徐特立教育研究会特聘研究员,被中科院心理所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中心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1996年独立承担县级课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材重组实验”,该试验通过县教科室和教研室的鉴定,被评为教科研成果。1996年参与学校申请立项的省教科所课题“节奏教学研究”,担任子课题“课堂结构序向控制”课题组的组长。1998年调至盱眙县教研室,主持县教研室的省级教研立项课题――“三段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历经三年的努力,克服了众多困难,该课题于2001年通过专家组鉴定顺利结题。2002年该课题经专家组评比,获淮安市优秀课题三等奖,同年在盱眙全县推广。2001年申请并立项省教育学会立项课题――“探究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2003年经南京市校长公选调至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担任副校长,新岗位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撰写“小学智慧教育的实践”的省级立项申请书和研究方案。当时智慧教育的研究刚刚起步,各方面的资料还比较少,因此此项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我经常泡在南师大的图书馆寻找资料。在校长周荣华的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努力下,在专家们的支持下,此项课题先后被江苏省教育课题规划办和中央教科所立项为“十五”课题,其阶段性成果还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我现在正主持着两项课题的研究,一项是南京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作业设计与批改研究”,另一项是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城市小规模学校校本研修制度的创新研究”。

在我的研究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始终占据一定的分量。我参与了教育部课题《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与指导》研究,并担任小学数学命题组组长。2007年分别受上海市教委和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邀请,为上海和江苏的各市教研员和其他人员开设讲座。2006年曾受教育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史宁中先生之邀。为课标的修订提供意见。

纵观我的研究经历,可以发现许多变化:角色上,从课题研究的被动参与者到掌管课题研究全局的主持人;研究状态上,从一切等待别人安排任务到自己主动研究探寻;方法上,从做事务到经验总结再到符合教育科研规范的量化的实证的研究。这期间,我的生活状态也在悄然地改变。虽然工作量比以前更大,头绪比以前更多,但我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感到枯燥和乏味。我甚至为了将研究做好而连续三年放弃了学校组织的暑期旅游活动,顶着南京的酷暑,埋头于学校的校本课程的研究。研究真的让我走上了幸福之路。

写作:我的教育智慧生长的途径

叶澜在《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中说:“具有教育智慧,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

那么如何获得教育的智慧呢?写作,是教师教育智慧生长的一条有效途径。现象学教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曾在《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中论述道:“写作即研究,即思考和行动的调和”。“写作把我们与知识分离,又使我们与知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写作把我们与我们的生活世界分离开,又吸引我们更加接近生活世界;写作使思想脱离实践,又让思想回归实践当中;写作使我们对世界的体验抽象化,又使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更具体。”可见,写作不仅仅是作为研究的一个阶段而存在,它还帮助教师摆脱繁杂的教育工作,使他们抽身而出,并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审视自己的行为。它将教师的“教”、“学”、“研”、“思”等具体的教育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系统化、显性化和固态化,其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研究与反思,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写作,真正的写作创造并塑造我们本身的能力。写作可以锻炼我们。”

从1995年在《教师之友》上发表第一篇文章《运用矩形图巧解牛吃草问题》以来,我已经发表各类教育教学文章100多篇,其中有几篇还被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著有《教育智慧的生长: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校本培训的个案研究》一书,主编《智慧园》校本教材3套,参编《新课程概念解析及实践引领》(撰写70000余字)、《教育经济学教程》等书。先后获得“教海探航”征文评比、“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比等论文评比一等奖十余次,其中“教海探航”征文评比是我参与次数最多、关注时间最长的一项论文评比,不管我是否获奖,获得了什么奖,每次的参评过程和颁奖活动都使我获益良多。

我的写作涉及到教育生活的多个方面:教育理论思考、数学教学研究、学校管理、课题研究等。其表达形式也多样,大到课题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小到教后记、教育日志、随笔等。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强烈的实践取向:基于实践、通过实践、研究实践、为了实践、表述实践。它不是一种为写而写的写作,而是一种为做而写、边写边做、做写相互渗透、有机统一的研究方式。

现在,我不仅自己写作。还动员、鼓励我身边的老师和朋友们写作。我所在的江苏教育学院附属小学就将“以写促研”作为推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写作确实是一个教师教育智慧生长的有效途径。

划桨,不停地划桨……于我而言,学习、教学、研究和写作就是教海中的划桨。划桨人生,幸福的人生!

数学初中论文范文第7篇

一、阅读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1、文体是体验课文文本的契机。语文课程标准对体验进行了特殊的强调,传统语文教学对于体验是陌生的。如何进行体验需要摸索,而文体意识为我们进行阅读中的体验提供了契机。首先,文体意识的形成是以体验做为基础的。文体意识形成中“体验”的经历,正是为阅读教学中的体验提供了范本。其次,文体意识是迅速根据文体特点进入文章行文情境的保障。面对具体文体的课文,文体意识能够迅速的确认体验的方向和主旨。如小说是原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虚构,是用典型环境和细节表现人物。散文,在真实的基础上可采用艺术手法,形散而神凝等等。这种体裁上的特点为具体进入作品,提供了具体体验的契机和方案。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不管怎样结果仍然还是哈姆雷特,在学生对课文的体验中很多人游离课文内容,感悟的结果不再是“哈姆雷特”而成为某一个生活中的具体人。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混稀了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而且也没有搞清文学文体和普通写作文体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讲,文体意识是对感悟具有引导作用,不仅不会将生活与作品混浠,也会分清文学作品和普通写作文体的内容,使感悟优秀课文文本时,即能深入其内,又能出乎其外,从而引导学生根据文体特点实施感悟策略。

2、文体意识是对文本的理解规范。对作者来说,他会根据具体的主题思想和表达内容,去恰当选择从大量文本中抽象出来的、存储在大脑信息库中的某种文体模式,去建构自己的作品,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他以这种文体模式为坐标和参照系,一方面遵循它的基本框架和规格,一方面又进行自由扩张和变异,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对读者而言,他会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去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同时又在它的未定空白处赋予新的含义。

同样是小说,如果从民族文化背景看,中国小说应该是最早具有强烈的文体意识,因为从小说表现手法――叙事这一基本形式来审度,中国向有著史传统,而且能被委以著史者大都为文化修养高、博学多识之士。从春秋的《左传》到后来的《史记》,都表现出强烈的叙事体意识。而西方小说的文体意识则是世界现代小说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产生时间要滞后于中国,但它正值西方小说观念变革时期。众所周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同战后的社会思潮、哲学观念是相对应的,所以说,它的小说文体意识的发展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因。无论中西,从小说发展的最初阶段,所创造的记录史实、模拟客观世界的主题看,本质上都深具批判性的。例如拉伯雷的《巨人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所产生的时间相似,都在16世纪。《西游记》中唐僧去西方极乐世界取经;《巨人传》中的法国巨人到东方寻求智慧的神壶。无论前者去西方,还是后者来东方,两部小说都是对当时社会意识的否定,对另一种关于宇宙和人生的追求和探索。。因此,在阅读中必须根据文体去理解。

二、作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1、对文体的喜好情况及驾驭能力。结合自己的写作习惯、爱好,或思维方式。如有些同学逻辑性较强,可考虑选择议论文;有些同学情感丰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可采用记叙文体,或写出更具有文学性的抒情散文、诗歌、小说、寓言故事等。对于自己比较喜欢的文体,平时一定要吃透该文体的特点;几经努力仍难驾御的,不要勉为其难,诸如“诗歌”这种文体,仅凭喜好是远远不够的,它还要求作者有深厚的文学功底,独到的审美视角,高超的表达技巧等等。.选择某一文体,不能强求,自己没有把握、不熟悉的文体或格式不要采用。

2.适合于某一话题及文体的材料积累。根据自己的材料掌握情况来选择文体。要写记叙文,就要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历和较为深刻的醒悟,以及对记叙文文体特征的把握;要写议论文,就要有充足的论据和对事物正确的体察。写作前,要慎重选择文体;成文后,文章本身应符合相应文体的有关要求。

要把握好作文的文体,须从强化基本文体下功夫。基本文体,既有常规训练的记叙文、议论文,也有文学意义上的小说、散文。记叙文的叙述应避免只侧重于一般过程的叙写,不能使读者只得到对事物综合、概括的了解;应注意侧重于形象的具体描绘,使读者获得具体、明晰的认识和感觉,产生强烈的共鸣。相对来说,中学生的记叙能力强过说理能力;且记叙类文章也包含了很多文体在内,可供选择和发挥的余地很大,比较容易写出特色,因此“文体不限”时最好选择记叙类文体。记叙文必须明确记叙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要交代清楚,要处理好中心和材料的关系,选材剪材要得当。。文学意义上的小说、散文,在构思和表达技巧等方面要求更加严格,比之一般的记叙文要多一点情节的张力,多一点细节的抓拍,多一点画面的剪辑,多一点生活的感悟,多一点诗意的美感。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它的一般结构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中论点要正确、鲜明,论据要典型,论证要充分。

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必须增强文体意识,遵循读写结合的原则,在阅读中了解和掌握文体特征,在写作中进行严格的文体基本功训练,规范文体要求,才能提高读写教学的效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赵静辉(河北省宁晋县双井小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灵活运用,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兴趣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带着兴趣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学习情境,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实践证明,学生喜欢某个老师,往往也会喜欢该老师所任教的科目。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1、教师要更新和转变思想,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主动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教育向着自由、平等、和谐、博爱、超越迈进,以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知识;还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形成与自身个性特征相应的教学技能,成为驾驶教学的能力。3、实施民主,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热爱学生。理解信任学生,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总之,教师用自己的爱心,用充满情感的教育,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努力地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情感世界的安全基地。当学生为教师的人格所征服,为教师的知识所折服,为教师的见解所激动,在情感上对教师所依恋时,师生之间已经构建了心灵相同的桥梁,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设计好课堂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一堂好课成功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给学生一个悬念,学生带着好奇心,把学生吸引住,让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常见的方法有音乐导入、故事导入、名言导入、实事导入、古诗导入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积极探索。

三、通过操作,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在教学中我就很注意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如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同时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达到共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在“拼积木”活动中,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再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随意拼”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大炮、坦克、长颈鹿、机器人等物体形状。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使学生在尝到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四、把学生其他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

教学经验和有关研究表明: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往往可以利用学生喜欢游戏或讲故事等活动的兴趣,把这种兴趣转移到学习上,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有一位班主任发现班里男孩子们有要做特种兵的理想,她就把学生带到武警部队特种大队跟叔叔们联谊,看叔叔们表演,看叔叔学习,发现叔叔不仅要锻炼自己的身体,还要了解各种电子信息技术,信息互交,还必须对地理、人文、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在学习上产生兴趣,从而产生了学好各学科的兴趣。

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客观,投其所好,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策略,充分孩子们读的意识,诱发阅读的欲望。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教师要给学生创设阅读的空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我们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箱,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读写组、读画组或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

六、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作文兴趣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也认为一个人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得到。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激励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写作中去。创新方法,开拓题源,保持兴趣兴趣是做好任何一件事的不竭动力,教师只有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写作方法,开拓写作题源,才能够使学生兴趣不断提高、永不枯竭,让学生从写作中得到永久的乐趣。丰富多彩的素材是学生快乐作文的“催化剂”,更是激发作文兴趣的物质源泉。而素材的积累最关键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文化和语言的积累。提倡并引导学生充分读书,获得丰富的文化和语言积累,为快乐作文磨制生花妙笔。一是多读多实践,获得积累。采用多种形式如选择读、欣赏读等,激励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增强责任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收集、积累教学资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让材料进课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转变观念,大胆求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一定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让语文课教学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初中语文阅读浅谈

赵宝花(河北省平山县外国语中学)

【摘要】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一项主要的能力之一,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初中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环节,还是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台。阅读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特别是初中学生,应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同时也是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素质。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课型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功能体现在:培养认识能力的功能、丰富知识的功能、陶冶情操的功能、写作示范的功能等方面。有此功能,阅读教学课堂必将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搞好阅读教学,不仅意义重大,进而可以认定是教师的责任重大。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要求语文阅读课堂能创造生机和活力,提倡阅读课堂向自主、人文、活跃、开放的方向发展。在此,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理念没错,但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比如“自主、人文、活跃、开放”首先要有度,即尺度,绝对不是“放羊”式的阅读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一、营造民主、和谐氛围,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主动性曲折关键性的作用。不管教师遇到什么不高兴的事,心情多么的不高兴,也都要微笑着面对学生。即使是在课堂上,学生让你生气了,你也要巧妙的进行处理,不能影响课堂气氛,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情绪。课堂上,教师不必要求学生规规矩矩,象小绵羊一样温顺,学生课堂上的发言完全可以自由一些,努力营造阅读课堂教学和谐的轻松的氛围。学生从心理上放松,把课堂当作师生共同探讨,共同交流的乐园,使自己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和谐的阅读氛围可以有效的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师生之间要建立相互平等、和谐共处、民主团结的师生关系,打消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的汲取知识,展现个性,放飞想象,驰骋于文学作品的海洋中。创设比较浓厚的阅读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了解作品背景,融入作品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的技巧,精心设计阅读教学中的提问,做到问题设计巧妙、科学、学生易于回答。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独特的见解,鼓励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

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后,自然会提出很多问题。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将改掉以解决阅读卷上关于文本的几个问题或老师提的问题为主的教学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同时注意引导他们由提一些不着边际、鸡毛蒜皮的问题过渡到围绕文章主要内容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家庭社会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可让学生在文中深有感触的地方作旁注,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想法,或是发表议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得以锻炼。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我发现、探索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不会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变模式化阅读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变硬塞知识为自我发现探索知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同时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好习惯能造就人,学习语言的好习惯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应注重语文习惯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要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启发学生爱读书、多读书,使学生体验到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同时还要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阅读比赛等活动。其次,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会阅读时在书上勾点圈画等批注的使用方法,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最后,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更是离不开工具书。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细微处人手,要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有周密的考虑和科学的安排,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和发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有耐心和恒心,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数学初中论文范文第8篇

作为一名技校的语文教师,我认为,技校的学生将来会成为一种“技术劳动力”,直接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发展;但是随着技工学校的扩大招生和社会的唯高中论'使技校生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技校生的整体素质令人担忧。 许多技校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语言表达能力、写作水平、与人沟通、组织纪律性、吃苦耐劳、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课对学生思想品德、语言表达能力、应用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担负着艰巨的任务。如何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必须激发学生的语文美学;细胞。下面对技校语文美学教育谈谈自己的拙见。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然而,技校语文旧教材,很难嗅到其中的审美气息,内容陈旧,知识老化,主题单一,二十年来一直沿用到今,祖孙三辈可公用一套书,殊不知近二十年之中世界知识总量翻了十倍多。另外,政治色彩浓厚,铺天盖地而来,文学色彩淡薄,几至于无,活生生的语文课便成了死沉沉的思想说教课。自然学生不愿学,老师也不愿教。新教材之文,政治性之文大删特删,文学性、美学性、科学性洋溢于自理行间,更多文辞优美、声情并茂、以情动人之美文入选教材。这些文章使学生生活中自觉地进行对他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自觉地寻求生活之美,人生之美,就是为什么而活着的问题。在增长才干、知识阅历时,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这些80后90后的技校学生。思想与感受最为敏锐,能深入到社会人生最细微的瑕疵中;他们的目光独特而锐利,他们也有着强烈的欣赏和表现美的愿望,这一切都是主体审美心理的反映,这必将有利于陶冶情操,升华道德,创新思维,而语文学科,审美始终贯于其中。我以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

一、追求和谐,崇尚民主,营造愉悦氛围

和谐,是一种美。民主,是创造美的有利土壤。教学活动中的和谐,是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训练等多对矛盾达到尽可能完美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民主平等、生动活泼、宽松愉快而又严谨有致的教学环境的设置,有效地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执著追求的创新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心理动力,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而和谐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的,这就要求师生双方的思想观点及情感都要受到相互尊重,彼此之间努力寻找平衡点,寻求理解与平等。

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有一种解放感、轻松感,在学习中心情愉快、情绪饱满、思维活跃、感想敢说,那么,课堂将会激情激趣,处处闪耀着智慧与哲理之光,创新与审美之色,从而收到最佳效果。可以说,审美融洽了师生的关系,放开了学生的手脚,解放了思想,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以美激趣,感悟人生,打开创新之门

教育美学认为,审美感对人们的学习和创造有着重要的作用。就像法国数学家彭加勒说的,“科学家研究自然,并非因为这样做有好处,他之所以研究它,是因为从中得到乐趣,而他所以从中得到乐趣,那是因为它美。”新编技校语文教材选入之文,大多文质兼美,它包蕴着丰富生动、含蕴无穷的语言,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独立突出的文学形象,多样多变、异彩纷呈的文章结构,情景交融、美不胜收的意境,集古今宝贵思想之精华,收中外名人雅士之贤文;在语文课上,教师要放得开,要带着感情,让自己的语调变得抑扬顿挫,带着激情。讲《无声的中国》,教师就是鲁迅;讲《行路难》,教师就是李白;讲《再别康桥》,教师就是徐志摩;讲《最后一课》,教师就要语带伤悲……总之,只有教师满怀激情的进入课堂,融人课文,学生才会随之产生激情。

激情不是表层的张扬,也不是肤浅的铺陈;不是华而不实的渲染,也不是冗余累赘的堆砌;不是声嘶力竭的叫喊,也不是矫揉造作的表演;不是拙劣的东施效颦,也不是可笑的邯郸学步。激情是真实的、由衷的,而且是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情感自然而充分的流露。激情如火,熊熊燃烧;激情似水,汹涌澎湃;可时而高山流水,可时而小溪潺潺;可时而熊咆龙吟,可时而幽咽泉流……,学生上这样的课堂,就会感觉轻松、愉快、充实,与其说在学习语文知识,不如说在“享受”语文课堂。激情进入语文课堂,必将使语文教学更加魅力四射,风采迷人,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这些具有很高美学价值的文章,或悲或喜、或嗔或妍、或醉或醒、笑看人生、卧听风云,极易让学生产生美感,沉醉于如此美文中,一切结构之奇、语句之谐、修辞之工、内涵之深、道德之美皆出乎其内,又聚乎其外,并潜移默化于心。

好的内容固可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感悟,激发学生创新,但教师不善引导、不懂审美艺术,不会调动学生积极性,自然收效自薄。故而教师要时刻注意审美,以美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在教学过程中讲究常变常活、常活常新、常新常趣、常趣常益。值得一提的是,特级教师于漪的“情趣教学”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她用“新”、“趣”、“情”、“思”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无穷想象与联想,让学生恍如身临其境,自会耳濡目染、获益匪浅经过以上这些努力,我执教班学生对社会的视觉变得敏锐起来,人文素质也得到明显提高。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教师的情感影响学生的情感,调动整个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创造和谐、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丰富的图文、形象逼真的动感画面、惟妙惟肖的声音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样才能让技校学生爱上语文,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激情。――我愿以此与广大同行共勉!

参考文献:

[1] 黄国威《课堂教学中如何寻找语文魅力的探讨》 语文教育期刊 2006年9月

[2] 杨似萍《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充满魅力》网上论文集 2009年3月

数学初中论文范文第9篇

一、领导带头抓启动

为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组织领导,该县成立了由政府分管副县长周谋任组长、科教局局长王学升任副组长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并在科教局下设办公室,负责业务培训、技术支持、督导评估、资源建设与开发应用等。在省、市工作会议后,浑源县立即召开全县远程教育装备工程动员大会,认真传达文件内容,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对实施远程教育工程重大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县政府和科教局领导多次深入基层学校,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按时完成。

二、强化培训抓促动

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关键在应用。我们狠抓“应用”这个中心不放松,坚持“宁可用坏,不能放坏”的指导思想,按照“头年敢用,二年会用,三年用好”的目标,围绕“管、培、用”三环节抓好远程教育应用工作。针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技术薄弱,教师资源匮乏的现状,县科教局局长王学升同志多次召开会议,从师资培训入手,积极开发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切实推进“远教”设备应用工作。2007年10月以来,县科教局先后分批次组织600多名中心校长、项目校校长、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参加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组织的远程教育管理应用培训。2008年暑假期间,县科教局“远教”办培训人员冒酷暑,顶热浪,跋涉数百里,在全县10个农村乡镇中心校组织为期1个月的“送培下乡”活动,手把手培训农村基层学校远程教育骨干教师360多人;各基层学校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特别是2008年4月底,县科教局局长王学升、副局长张义鼎等同志亲自带队组织各乡镇中心校、远程教育模式三项目校校长、管理员及科教局教研员、“远教”管理员等共60多人,赴晋中市参观学习,远程教育应用工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营造了一个人人敢用、想用、会用远程教育的氛围。

三、严管细查抓推动

严格的制度为规范管理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全面规范项目校设备管理行为,完善运行机制,确保应用工作落在实处,发挥“远教”工程最大效益,真正让远程教育设备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我们一直在规章制度建设上下功夫。我县先后建立、健全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管理使用制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计算机教室管理人员职责》、《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浑源县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设备管理办法》,明确提出科教局定期检查各项目学校的设备管理工作,每学期对项目学校进行一次抽查,年底全面检查评比。对于设备管理不善,使用率不达标的项目学校,将追究学校领导的行政责任,以确保远程教育应用工作落在实处。

四、精心服务抓应用

“远教”工程对于我县广大农村教师来说是一门新科学、新技术,因此,在应用管理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了能够尽快解决基层学校出现的问题,“远教”工程实施初期,我县就组织成立了专门的“远教”服务队,并充实了专业技术人员,专门服务于基层农村学校设备维护和技术指导。他们深入基层或进行设备维护,或进行技术指导。哪里有问题,就赶往哪里;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指导应用操作;落实规章制度,维修设备设施等,为推动全县“远教”工作和信息技术教学的深入开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基层学校广大教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为了进一步提升“远教”应用水平,及时快捷地为学校提供优质服务,2009年初,县科教局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筹集资金10万余元,购置了专门服务用车1部,并配备了维护工具(电焊机、切割机、发电机和电锤等)。每学期开学之初为各种模式的项目学校进行设备使用前维护,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做法,以确保“远教”设备设施服务于教学;针对一些小问题,“远教”服务队随到随修;一些大的设备问题,请求厂家更换和技术支持。2008年秋季开学,在检查中发现3所模式三学校多媒体教室中控不能正常工作时,“远教”服务队人员经过深入认真地研究,根据设备性能,创造性地用VGA分配器代换改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针对“远教”设备中的易损、易坏件,服务队技术人员坚持带着零件深入基层学校进行送修服务。例如,UPS电源、设备系统维护,是基层学校经常出现的问题,可以说“远教”服务队人人掌握了有关设备的维修和维护技术,随车带着维护设备的光盘和设备替换损坏零部件。截至目前,他们总共为基层学校维修UPS电源17台,安装维护设备应用系统1500余次。2009年雷电季节来临之际,为确保学校设备人员安全,“远程”服务队与县气象局合作,用了50多天的时间,对全县所有项目学校进行了防雷测试,发现138所学校避雷设备不合格。经“远教”工作人员和学校管理人员积极整改,目前都取得了防雷合格证书,至今无一例因雷击损伤设备设施事件。

五、开展活动抓带动

1.开展远程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

2008年以来,为了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提高全县教师信息素养、软件制作水平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推动“远教”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应用,我县多次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优秀教案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论文、整合课例制作等评选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电脑绘画、电子报刊、网页、程序设计等电脑制作评比活动,并给基层学校下达任务,以促进学校“远教”设备的应用。截止目前,共征集教师作品350多件,其中论文20篇,2篇获得省级奖项;多媒体课件280件,7件获省级奖,111件获市级奖,46件获县级奖;优秀课例47件,在大同市进行交流并受到表彰。征集学生电脑作品120件,96件获市级奖;。上述评选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基层学校广大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远教”设备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我县电教馆先后获得“多媒体教育软件评选优秀组织奖”、“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组织奖”、“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能手评选活动组织奖”等荣誉。

2.开展优质示范课教学活动

为了使远程教育应用工作再上新台阶,我县组织远程教育骨干教师利用“远教”资源开展的优质示范课教学活动。就如何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大家各抒己见,提高了认识,议定了措施。仅2008年就组织了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初中英语等学科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并推荐40人参加了大同市教研室组织的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全部获奖。同时推荐15人参加了大同市电教馆组织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其中有13人获奖,3人获部级大奖。2009年,全县进一步开展教师优秀课例展示活动,参与了“三优工程”评选活动、“三晋名师”评选活动,均受到了上级的好评。在2009年刚刚举行的大同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能手评选活动中,我县组织了18名农村教师参赛,目前,评选活动正在进行之中。

数学初中论文范文第10篇

可靠性

作为论证的依据,被引用的理论材料一定要确凿可靠,不论是完整援引名人的原话,或是部分引用大意,必须记清作者是谁,不可张冠李戴。如果是引用原文,一定要完全吻合原文,不可增删原意;如果是引用大意,一定要做到对原文内容能够正确概括,做到准确可靠,切不能窜改。

如2014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推开门,走下去》一文中的理论论据:

我踏着达达的马蹄声,从江南无数个春天里走来,风雨兼程,任柳絮翻飞,莲花开落,我在追求,我的大学。

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千百年来无数学子在求学之路上奔波劳累,追寻着更深度的学术研究。那扇通向大学的门引无数学者向往。然而,有的人却被困于“大楼”中找不到出路,有的人沿着书香花径一路走成了大师。

文章开篇化用郑愁予《错误》诗句把以往的路与“我”的愿景作了概括,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紧接着引用梅贻琦的著名论断诠释大学的学术精神和教育理念,为下文议论蓄势。

不过这不是梅贻琦先生的原话。梅先生1931年12月3日到清华大学就任校长,当日在全校大会上发表了就职演说,其中说道:

“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我现在可以仿照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梅先生的这段名言是将孟子对齐宣王所说的一句话略加变化而成,引用时最好不更动。但以讹传讹反使“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更广为人知,虽稍有出入但合于情理。但是,有的考生将“梅贻琦”写成“梅贻清”,将原话随意改动写成类似“对大学来说,大师甚于大楼”“大师成就大学精神”等,就违背理论论据选择的可靠性原则。

同时,选择、引用道理时要注意正确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切忌断章取义。以下面二句为例:

今天像狗一样学习,明天像绅士一样生活。(哈佛校训)

天才就是99%的勤奋加上1%的灵感。(爱迪生)

经核实,所谓的各种劝谕勤勉为学的哈佛校训都是子虚乌有,哈佛大学没有校训!而爱迪生这句广为人知的名言有不为人知的后半句:“而这1%的灵感恰恰是最重要的。”这种“虚假”“断章取义”的碎片化的运用,也是我们在选择理论论据时应当深切戒备的。

针对性

引用理论材料的目的是为论证某个观点服务的,切切不可为引用而引用,在文章中牵强附会,无的放矢,架空议论。

2014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门后花开,一路前行》(节选):

非常喜欢女作家伍尔芙的一段话: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中被人观赏的静物,而是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的确如此,大学的门已经敞开,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来,我们不该待在原地被动地接受未来,而应该勇敢地拥抱未来,虽然知道这充满未知的世界有太多不定数,但也要尽情享受这没有答案的人生。大学是我们学习探索的又一个人生舞台,这时我们不用再像跑马拉松一样仿佛要耗尽生命的拼搏,而是要放慢脚步,在路上寻找过去的影子,和那些曾经美丽的憧憬与愿望,让它们和现在的脚步一深一浅地融合,前往下一扇人生之门。虽然处在青黄不接的尴尬年纪,没有大人们身上的洗练,需要面对的也会是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但我相信,只要能不断改造过去满身缺点的自我,在缓慢前行中汲取精华、充实自己,这一路将不再坎坷孤独,考验之门后面一定会是一个光明的未来。

顾拜旦说过,勇敢的成功是暴风雨过后的成功,要待到日近中天,阳光普照,玉米才会沉甸甸地挂在收获者的臂膀上。这一生,我们有很多路要走,也有很多门需要我们一一推开。

大学,是诸多门中的一扇,希望我们可以不再畏惧失败与困难,坦然面对这一切,勇敢前行。要坚信,此时的你已经历千锤百炼,接下去的每一条路,每一扇门,都会让你拥有万丈光芒的明天。

伍尔芙、顾拜旦的话语恰能精确地抓住文章的要害,这样的引用方能做到“有的放矢”。作者更从引用中发挥,将引用的内容与作文的主旨结合起来,联系实际议论,展开对大学的联想、展望与思考,并使之为议论服务,强化了自己的观点。

阐释性

阐释,意为论述、解释,在引用精当的理论材料作论据后要分析、引申、论述,不能不作分析,而一引述完就搁置了事。这样有引无证,不能充分发挥论据的作用。

福布斯2014华人富豪榜榜首获得者李嘉诚先生曾经说过:“我不会冒险去赚最后一个铜板。”何谓“最后一个铜板”?它是多米诺骨牌的最后一块,一念之差,摆错位子,顷刻间所有辛劳将前功尽弃;或是毛驴身上最后一根稻草,微不足道,却足以使强健的动物不堪重负而倒下……人,该为自己留下一点什么,或许是一点继续前进的动力,一点未知的乐趣;也该为他人留下一点什么,或许是一点给予的宽厚,一点谦卑的礼让……

文章引用李嘉诚说的“我不会冒险去赚最后一个铜板”,开宗明义,选择“多米诺骨牌”和“毛驴身上的稻草”来解释李嘉诚不赚取最后一个铜板的理由,巧妙地采用了大家都熟知的事例,以类比的方式让读者清晰地知道作者对中心观点的理解。接着进一步补充解释,引申出“人,该为自己留下一点什么”的观点,深化自己的认识。从两个层次来解释“不赚取最后一个铜板”的好处:于己,有前进的动力;于人,能留有余地。

在引用理论材料之后要环环相扣地进行合理的分析,这种分析是议论文写作中“理性思维”的起点。

再来看看下列文字对理论论据的阐释:

李嘉诚曾经说过:“我不会冒险去赚最后一个铜板。”梁山108名好汉,有多少是被逼上梁山的啊。林冲开始并没有想抛弃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头衔。高衙内夺了自己的妻子,林冲忍了;冤判被发配,林冲忍了;衙役对自己的谋害,他又忍了。直到火烧草料场,林冲实在忍无可忍了,他一狠不可收,连杀三人投奔梁山。所以,人应该像李嘉诚一样,不冒险,做一个智慧的人。

作者的中心观点为“人应该像李嘉诚一样,不冒险,做一个有智慧的人”,但在阐释的过程中,他突转至林冲是如何被逼上梁山的,因为缺少必要的过渡阐释,材料断裂,致使因果失当。作者的本意是以“高衙内之不智慧”来反衬“李嘉诚之智慧”,但已被失当的表达所消解了。

简明性

引用理论材料不仅仅是作依据、佐证,其根本目的是证明观点的正确。引述之外,更重要的是对观点的进一步阐述和推导并论证。如果引用过多的理论材料,以引代论,效果会适得其反。一是本末倒置,作者放弃了自己论证的职责,失去了写作的意义;二是论证无力,作者以大量篇幅引用名人名言,等于向读者告白自己无力说理,只得求助于权威的言论。

不妨看看2011年浙江省高考高分作文《我的时间》(节选)的“针对性”引用:

给时光的生命,而不是给生命时光。帕斯卡如是说。

正如周国平在《时间》中论道,我们站在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上,我们徘徊于永恒与瞬间的交轨处。时间是这样一个永远无法触摸的抽象,却又这样真实地存在,一如哲学中所提到的“我们都是矛盾的结合体”。

瞬间无法停留,永恒不可企及。我该如何在时光的隧道中缓缓滑行,不致落后也不致刺眼伤人?

诗人曾被认为是时间的记录者,他们在笔下记录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然而,他们越是奋力,就越像是挣扎,在时间里摆脱时间。

这样的时间没有生命,我要我的时间有生命的痕迹。

在孩子的世界里,时间是无穷无尽的。曾经,我也一度拥有永恒,在生命中绽放美丽,但却是曾经。

身前身后,在历史长河中起起伏伏,成功人士一浪推一浪。古人陈涉佣耕立下鸿鹄之志,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石破天惊,成就自己在时光中的生命。今有初中文化的何祥美成为射击神手点燃时光中生命的异彩纷呈;也有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梦为马,在夕阳的壮烈中完成自己同样壮烈的生命。

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路子也在变。

上一篇:小学阅读论文范文 下一篇:数学之美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