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2 20:29:02

十四五规划总结

十四五规划总结范文第1篇

一、十三五工作总结

这五年,我们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一是做好“老树新枝”的文章,加快提升传统产业。瞄准传统行业分散、企业偏小、产业链较短、技术中低端等问题,筹建占地2平方公里的绿色创新产业园,目前已完成总规评审。盘活上村村318高炉资产,引进总投资3.5亿元、年产35万吨的球墨铸管项目,亚鑫工贸目前一期完工,二期完成初审,进入征地阶段。全面提升优博瑞、瑞地工贸等涉煤、冶铸、建材企业的加工技术,有力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做好“育种蹲苗”的文章,大力夯实农业产业。以“产业化、规模化”为目标,狠抓农业项目建设,县滋农有机肥加工厂投入使用,市级生猪产业园顺利推进,庵峰岭现代农业产业园初见规模、上村、瓮山农林文旅康项目初见成效,连翘田园综合体、利康园辣椒种植项目投入运行。瓮山香椿、刘村辣椒、成庄苹果、史村面粉、花椒、上村香菇等农特产品融入电商,走向全国,农业布局从单一走向多样化。三是做好“插柳成荫”的文章,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依托上村古村落、瓮山香椿园、成庄四十八院、史村河永胜寨、杨庄白泉寺、圣公寺等现有景点,打造“忘忧小镇”系列乡村旅游品牌。建成瓮山“椿满园”和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上村党建文化公园,隆重举办三届瓮山香椿美食节和二届农民丰收节,成功申报上村村国家传统古村落,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规模成型、效果显著。

这五年,我们着力深化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发展活力不断激发

一是积极完成农村“三变”“四块地”改革。截至目前,土地确权全部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到位,全面完成了清产核资、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挂牌和赋码登记颁证。二是积极筹建上村淘宝村。截止目前,投资300万元的电商会展中心正在装修扫尾阶段,完成电商注册52户,618电商活动初战告捷,销售额达到了200万元。三是积极发展庭院经济。投资145万元,依托市庭院经济试点村上村村和瓮山村,利用清理旱厕腾退的空地和闲置土地,发展果树种植,种植桃树16000棵、甜柿树1000棵、苹果1000棵、香椿16200株。现已全部完成。

这五年,着力推进扶贫开发,补齐小康短板,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一是持续发力脱贫攻坚。共投入各级财政资金120余万元,落实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实现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74人稳定脱贫,剩余1户2人。二是探索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创新实施爱心菜园、土地托管、务工补贴、公益岗等多项扶贫措施,大力发展“菜园子”经济,减少贫困户支出;完成97.09亩贫困户土地的托管服务;为所有有务工情况的贫困户发放每人每天五元的务工补贴;为人均收入不高、有劳动意愿的贫困户提供公益性岗位;设立慈善基金,实行扶贫救助。所有贫困户收入逐年增加,2020年预计收入均可实现翻番。

这五年,我们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项目建设,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一是狠抓采煤沉陷区治理。杨山、西陈庄完成了搬迁入住,、、、完成18栋主体工程封顶,、的搬迁安置工作在加紧推进、配套道路和配套设施正在全面施工。二是狠抓镇村道路建设。建成“四好公路”13.86公里。重新硬化了中村至万里道路,大面积维修了大周路和东大路,目前正在积极筹建两条道路建设,车寨井田至镇区的道路建设已具备招标条件,河东至大甘线道路已完成可研批复,准备招标。三是狠抓“五化共建”项目建设。投资2400万元,建成了便民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集贸市场、园林式公交站、报佛山公园、上村党建公园和游乐园,共投资580万元的电商会展中心、干部周转房正在扫尾阶段。

这五年,我们着力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推进

一是户厕改造、垃圾分类引领新风尚。完成户厕改造5300余座,改厕率96%,完成26个村的户厕服务站建设;完成5个村的垃圾分类连片建设,全部购置垃圾智能回收机、垃圾分类回收点,配备餐厨垃圾清运车。二是拆违治乱拆除新成效。拆除违章建筑350余处5434平方米,拆除围墙2875米,拆除临时建筑面积3068.5平米,清理垃圾2452吨。三是通道“三化”美出新效果。26个行政村全部完成道路净化,在道路两侧完成植“绿林”140余公里,打造大阳界—大周路—瓮山—刘村—成庄—畅安街—中村新区—上村精品线路,两侧洒满了紫玉兰、格桑花,种植了蜀桧、塔松、法桐等10000余棵。四是长河生态治出新景观。完成了境内长河河道清淤30万方、干砌石河坝700余米、长河两岸绿化2000余亩,建成长河湿地公园“绿肺”12余公里。

这五年,我们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大资金投入,群众福祉全面提升

一是社会保障逐年扩大。截止2020年,养老保险完成参保14109人,基本医疗保险完成参保31602人。二是技能培训全面进行。在厨艺、家政、养殖、按摩服务等岗位技能培训1464人,在舞蹈、音乐、绘画等方面培训382人。三是文娱活动好戏连台。举办三届香椿美食节、二届农民丰收节,每年一次重阳节文艺汇演、国庆千人红歌大合唱等活动,送戏下乡65场次。四是水网改造全面开展。截至目前,柳树底村、成庄、中村已完成,上村、、万里、石伏头等村正在实施。中村、成庄完成了污水二级管网铺设。五是惠民措施全面落实。学区内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75%,幼儿入园率达100%。公办学校全部实现集中供暖;乡村公交实施“一元惠民票价”,联通全镇;数字电视覆盖全镇,每月每户减免收视费11元;怀孕妇女免费产检,提前筛查与诊断983人次,群众幸福指数逐步提升。

这五年,我们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治理方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是安全生产筑牢底线,牢牢把握“红线意识”“底线思维”,认真贯彻县委“四个四”安全理念,抓关键、压责任、强排查、重落实,每年开展专项行动12次,召开安全例会12次,排查整改隐患近千个,五年来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二是环保攻坚态势良好,通过发放工资的形式重新调整网格员,强化网格化管理,配合各级环保督查组督导,强力实施秸秆禁烧、湿式作业、绿色出行、错峰生产、规范排放等环保措施,生态保护成效显著。三是扫黑除恶氛围浓厚,多渠道、全方位营造扫黑除恶浓厚氛围,处理史村、大南庄等多起涉恶事件,形成强大震慑。四是稳控成果显著,着力化解史村、、3个村群访和58个个访问题,达到了减存量、遏增量的目的,在重要时间节点,严格执行重点对象盯守制度和车站值班制度,“五包一”制度落实到位,连续五年未发生进京赴省情况。六是疫情防控有力有效。面对2018年的非洲猪瘟和今年的肺炎的严峻形势,我们高度重视,严加防范,多措并举,强力遏止了肺炎和非洲猪瘟传入,并形成了常态化疫情防控制度。

二、十四五工作思路

“十四五”时期是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重点补齐“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短板弱项,围绕乡村振兴总体部署和省、市、县工作要求,聚焦“六新”产业、深化转型发展,抢抓机遇,赛道领跑,奋力开创美丽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篇章。

时代洪流、奋楫者先,我们要矢志不移深化转型发展。一是在现代农业上突出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发展。完成市级生猪产业园项目建设、万亩香椿基地建设、庵峰岭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连翘田园综合体建设、千亩花椒园区建设、蔬菜花卉基地建设,为打造出长河源生态经济带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依托上村淘宝村电商平台,全面实现全镇域农产品线上线下展销无缝对接,将瓮山香椿、上村黄桃、师庄苹果、庵峰岭茶叶等等农产品、矿产品、制造品销往全国各地。二是在传统工业上突出园区化、科技化、精细化转型。通过完成约1平方公里亚鑫318铸造园区建设,集全镇铸造企业于一园,通过完成天泰岳南煤业铁路专用线改造,建成约1平方公里型煤配煤加工园区建设,集全镇洗煤选煤加工企业于一园,全面改善实现规模发展、集约发展、创新发展。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我们要一以贯之狠抓民生改善。围绕全面提升镇区城镇化品位,一在通道发展上,建成车寨矿井至镇区8公里二级路,建成河东至大甘线4公里二级路,谋划镇区西环路建设,东大路、大周路提标提质建设,力争长河之源道路通达。二在城镇发展上,借助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项目的推进,实施一主一副两大城镇区发展,主镇区以上村、中村、、大南庄、河东为主,积极推行村改社区,副镇区以史村、史村河、成庄、石伏头、柳树底、岳南为主,科学规划、全面提升,形成以长河水库为分水岭的两个高品位城镇居住区。三在优化环境上,持续抓好通道三化、五化共建,全镇域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强化户厕改造后期管护,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全力开展“一拆三清一改”行动,全面提升镇村环卫标准,力争在镇区环境上实现绿、净、齐、美。

十四五规划总结范文第2篇

一、“十三五”工作成效

农村饮水全覆盖。2016年以来,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总投资共计9824.65万元。解决189个村4803户30421人饮水问题,完成137处水源点蓄水池建设、347.8km供水管道建设,全域全面实现了安全饮水有保障,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水利保障。

水费收缴抓落实。我县积极推进农村供水水费收缴促进农村供水工程良性运行的,制定了并出台了《县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方案》、《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确保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河(湖)长制促长效。2017年,我县全面启动河长制工作,成立和长制工作机构,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全县境内纳入河长制管理河流共52条,河流总长1274.73公里,流域面积10259.9平方公里。县河长制办公室组织编制了雅砻江在内的52条河流1个湖泊“一河(湖)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并印发执行。各级河长积极开展巡河问河督导工作,水利局紧紧围绕河长制六大任务,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工作:规范了入河排污口监管;开展了城市较差水体治理和县城黑臭水体排查治理工作;开展了饮用水源地安全保护专项整治工作。

水土保持取成效。2016年至今,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3平方公里,林草面积增加1221.85hm2,增加率30.28%,由治理前的52.60%增加到82.88%,超州上下达计划的300%。建设完成水土保持项目2个,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131万元。

采砂管理规范化。县调整充实砂石领导小组,砂石场规范到5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不定期、常态化开展巡查工作。完成2016年-2020年县河道采砂规划工作,完成2016、2019、2020年度河道采砂年度实施方案,正在编制2021年-2025年采砂规划,办理河道采砂许可证。目前我县的河道采砂工作已移交县国资公司经营。稳步有序推进小水电清理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河长制社会公众参与度不高。部分群众认为“河长制”推行是政府的事情,企业和群众参与面不广,支持力度不大。二是财力有限。河长制河湖管理范围划定难度大。县河流总长1274.73公里,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划定管理范围。三是水利局主要承担着全县水利领域发展工作,但随着防汛减灾、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河长制等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技术力量需求越来越强,技术人才紧缺,急需引进人才技术。

三、“十四五”工作规划

十四五规划总结范文第3篇

一、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十三五以来,努力克服宏观经济发展不利因素影响,着重抓产业引导和扶持,抓项目建设,抓优质服务,抓调度协调,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二、“两化融合”深入推进。

坚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应用。截止2020年,我市的新材料有限公司和老坛酸菜有限公司获得了部级两化融合贯标证书。着重发展电器产品、机械和电子、网络和通信设备等电子信息制造业,以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建设为核心,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软件产业;进一步深化了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经营和管理、销售以及生产业的主要领域、主要环节的应用。加快推进数字建设,加快了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步伐,2015年至2020年间,共建设移动网络基站1072个,WLAN热点4048个,数据宽带网专线526个,铺设光缆1800多公里。网络无缝覆盖市范围全境,为我市40多万人口提供优质网络服务。同时,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电子商务、旅游等各个方面,构建全面共享的信息服务体系,开展了免费无线信号的试点工作。

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三五”以来,我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发展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大力培育发展信息产业,蓝剑饮品完成了产品溯源系统,十四五期间,我市所有的食品企业都将使用源头溯源系统,保障食品安全。突出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机械装备制造、电子电器等优势产业的集群基地,发展配套的上下游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四、立足规划先行。

一是以工业和信息两大板块为基础,既有分项目规划,又有“两化融合”规划。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工业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快速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对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创新升级能力,践行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注重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

十四五规划总结范文第4篇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战略思想,以及视察时提出“争当全国能源排头兵”的重要指示,按照省、市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的统一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能源供给侧结构改革为重点,以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为目标,争当全省、全市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先行县,实现从“一煤独大”到“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历史性跨越。

二、工作目标

以“绿色引领、改革创新、市场主导、重点突破”为原则,根据全县资源禀赋、能源发展现状和优势,把握能源发展的新机遇,深入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推动非常规天然气高质量发展、提升清洁电力发展水平、增强新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绿色能源消费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并取得突破,率先走出具有特色的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新路。

三、工作任务

(一)启光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1#、2#机组分别通过168小时试运转,试运转达到预期目标,同时该项目正在办理相关手续,筹备竣工验收,争取今年进入正常商业运营。

(二)持续推进电力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支持我县符合条件的新能源发电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直接交易,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三)深化清洁低碳用能模式改革。2020年我县将分别以不同方式推进冬季清洁取暖,目前已制定2020年冬季清洁取暖方案,下一步将进入实施阶段。

(四)做强“新能源”产业。加快绿色能源供给体系建设,目前正在和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洽谈在县境内的光伏项目,已完成考察测绘,正在进行评估,如能达成协议,预计今年将进行施工建设。

(五)积极有序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去产能200万吨/年。关闭退出60万吨以下煤矿,全县煤矿单井产能达60万吨/年。

(六)积极推进煤炭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先进产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技改提能项目建设,努力为煤炭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全面提升我县煤矿先进产能占比,在“十四五”期间优质产能占比达到60%以上。在安全高效矿井方面,全面提升我县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先进产能占比,在“十四五”期间,全县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特级矿井达到70%。

(七)加快煤矿智能化改造。大力推进煤炭“减”、“优”、“绿”发展,促进绿色、智能化开采应用创新和技术融合,高标准推动煤炭绿色、智能化开采试点,全面推动煤炭工业的转型升级,加快煤矿智能化矿井改造,推动煤机装备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八)积极推进煤炭绿色开采即“矸石返井、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试点。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

成立县能源局“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组,指导协调相关重大事项。各股室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入理解加快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负起责任,密切协调配合,强化信息共享,形成强大合力,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完成各项任务。

(二)加强宣传引导

县能源局各股室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政策解读,大力营造开展能源革命的良好氛围,传递有利于加快能源革命的好声音和正能量,推动形成社会共识和自觉意识,不断把能源革命向纵深推进。

(三)强化督促指导

十四五规划总结范文第5篇

一、统筹推进企业疫情防控和职业健康监管

通过帮扶指导、培训教育、专项检查等方式,推动企事业单位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按照《全国不同风险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等相关文件要求,深入排查风险隐患,严格落实防控责任和措施,防止聚集性疫情发生。

二、积极实施职业健康保护专项行动(2020-2030年)

普及职业健康知识,倡导健康工作方式,提升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和职业健康素养,营造全社会重视职业健康的良好氛围;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格局;实现接触粉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明显下降。

三、切实做好“十四五”职业病防治规划编制

以“十三五”评估总结为基础,编制我区职业病防治“十四五”规划,明确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高职业健康管理与服务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推进健康建设。

四、贯彻落实三个国家委令

贯彻落实《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加强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五、持续推进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

持续开展粉尘危害专项治理行动、尘肺病患者救治救助行动、职业健康监管执法行动、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行动、防治技术能力提升行动,加强尘肺病预防控制和尘肺病患者救治救助工作,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充分发挥省级职业病防治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作用,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交流、共享职业健康信息。

六、继续推进健康企业建设

按照市卫生健康委等7部门《关于推进健康企业建设的通知》文件要求,积极推进中石油天然气净化有限公司健康企业试点创建工作,通过培育健康企业示范单位,创建引领,以点带面,促进职业健康工作上台阶。

七、加强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

组织实施2021年中央转移地方支付职业病防治项目,扩大重点职业病主动监测范围,强化重点行业重点岗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对承担监测工作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机构开展监测质量抽查,加强监测数据应用。继续开展职业性尘肺病患者随访工作,了解患者生存与保障情况,完善一人一档。

八、强化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质量控制

按照《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质量控制规范》的要求,深化放射卫生领域安全监管,组织辖区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参加省现场质量评估和实验室间能力比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参加省现场采样评比和实验室盲样检测比对。持续推进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考核,提升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能力。

九、推进职业健康监督执法

强化职业健康监督执法,探索推进分类分级管理,持续加大职业健康案件查办力度,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意识。

十、加强职业健康宣传教育

十四五规划总结范文第6篇

一、着眼续建项目建设,强推早日发挥社会效益

2019年续建项目5个,其中,中心绒乡中心校学生宿舍、乡中心校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已经全部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乡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乡中心校学生宿舍项目已经进入最后装饰装修总平工程阶段,预计11月初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村小学校建设项目,力争在12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

二、着力新建项目,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2020年新建项目11个,其中,县竹巴龙乡中心校重建项目目前完成主体建设,正在内部装饰装修中,预计在12月31日前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在7、8、9月陆续开工,力争在年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三、聚焦项目申报,补齐短板

1、完成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项目以及2020年的重点生态项目、十年行动计划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的申报工作和2020-2030年校点规划布局。

2、对2019年已建设完成德达乡中心校学生宿舍、昌波乡中心校寄宿制学生宿舍、中咱镇幼儿园维修改造项目、地巫热思村小教学楼建设项目的竣工结算和财务决算工作。

十四五规划总结范文第7篇

(一)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为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了防灾减灾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森林防灭火指挥部以及防汛抗旱指挥部,并制定了对应的应急预案,同时,各乡(镇、街道、场}配备了专(兼)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基本实现了全市上下对突发事件的组织领导和快速反应。

(二)存在问题:应急管理局自2019年组建以来,各部门互相融合,虽初步形成“大应急”良好局面,但还存在应急管理意识不强、应急管理体制不健全、应急管理机制不完善、部份职能不清晰、责任落实主体不明确、人员编制不到位情况。

(三)“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思路与举措:

1、进一步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各股室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工作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并推进本部门应急管理工作,增强应急管理意识。

2、进一步加强应急体制建设。申请增加应急管理人员编制,增强市乡两级政府和牵头部门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明确职责、增强力量,以适应履行应急职守、综合协调、督查指导等职能的需要;加强基层应急组织建设,乡(镇、街道、场)、村(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要明确承担应急管理职能的科室,确定专(兼)职工作人员;打造一支综合业务娴熟的综合救援队伍和一支精干的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立覆盖全市的应急救援队伍,进一步加强志愿者救援队伍的沟通与协调,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队伍管理机制,在全市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布局合理、装备精良、职能明确、运作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进一步提高抢险救援响应效率。

3、进一步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部门应急预案和基层单位应急预案,加快应急管理工作向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延伸,实现应急预案全覆盖,形成多领域、多层级应急预案体系,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具体工作职能,有计划地开展群众参与度高、应急联动性强、形式多样的演练活动,积极推广有益的经验,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教育群众,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加快推进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安全生产“三位一体”的应急机制建设。

二、我市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十四五”时期的思路与举措

(一)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情况:“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我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断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深入开展九大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大检查,严肃查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大力推进依法治安和科技强安,加快安全生产基础保障能力建设,推动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全面完成了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二)存在问题:

1、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全社会安全意识、法治意识不强等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能仍然存在,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

3、传统和新型生产经营方式并存,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广泛应用,新业态大量涌现,增加了事故成因的数量,复合型事故有所增多;

4、安全监管监察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监管环节有漏洞、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依然突出,安全监管执法的规范化、权威性亟待增强。

(三)“十四五”时期的思路与举措:

1、构建更加严密的责任体系。⑴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加大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的全面责任,督促企业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注册安全工程师。严格实行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完善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严格执行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安全设施。制定安全风险辨识与管理指南,完善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检测、评估、监控制度。健全隐患分类分级标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第三方评价制度以及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的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条件,保障安全投入,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升级,实现安全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标准化。鼓励企业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安全管理体系;⑵落实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把安全生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推动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厘清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的关系,依法依规制定安全生产权力和责任清单,明确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执法责任和监管范围,落实各有关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完善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体制。落实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功能区安全监管责任。健全联合执法、委托执法等机制,消除监管盲区和监管漏洞,解决交叉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⑶严格目标考核与责任追究。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考核。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政绩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的考核权重,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建立安全生产巡查制度,督促各部门和下级政府履职尽责。加快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及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在项目核准、政府供应土地、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治力度。建立生产安全事故重大责任人员职业禁入制度。推动企业建立安全生产责任量化评估结果与薪酬挂钩制度。

强化安全生产依法治理。⑴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完善安全监管监察执法的制度规范,确定执法的主体、方式、程序、频次和覆盖面。统一安全生产执法标志标识和制式服装。健全执法标准,规范执法文书。建立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制度。建立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的安全监管监察执法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管监察执法。实行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一体化监管执法。完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健全线索通报、案件移送、协助调查等制度,依法惩治安全生产领域的违法行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执法行为审议和重大行政执法决策机制,评估执法效果,防止。健全执法全过程记录和信息公开制度,公开执法检查内容、过程和结果,定期重点监管对象名录。改进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完善事故调查处理规则,加强技术与原因分析,强化事故查处挂牌督办、提级调查等措施,落实事故整改措施监督检查和总结评估制度;⑵健全审批许可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和安全准入改革,简化程序,严格标准。编制安全生产行政审批事项服务指南,制定审查工作细则,规范行政审批的程序、标准和内容,及时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的受理、进展情况和结果。建立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制度,引入第三方提供安全监管监察执法技术支撑。实行企业自主选择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依法执业并对技术服务结果负责;⑶提高监管监察执法效能。完善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执法工作条件,加快形成与监督检查、取证听证、调查处理全过程相配套的执法能力。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企业数量、安全形势相适应的执法力量配备以及工作经费和条件保障机制。严格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定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人员选拔和专业能力标准,建立以依法履职为核心的执法人员能力评价体系。定期开展安全监管监察执法效果评估。强化安全生产基层执法力量,优化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人员结构。

3、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加快构建风险等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两条防线,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和重大危险源,采取有效的技术、工程和管理控制措施,健全监测预警应急机制,切实降低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频次和危害后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我市重点行业领域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十四五”时期治理思路与举措

(一)危化品安全监管领域

1、综合治理情况:十三五”期间, 在危险化学品整治工作中,我市扎实推进危化品安全综合治理,对危险化工工艺、重点危化品、重大危险源实行重点监管,完善化工装置和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自动化改造。

2、存在问题:

⑴各单位摸排情况进度不一、也不规范。更多的只是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排查,对于其他行业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情况及城镇燃气、成品油、输送管道等情况排查未到位;

⑵化工园区的整体性风险评估评价体系未建立;

⑶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管控不严;

⑷油气输送管道台账不完整;

⑸各部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未明确。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体系不完善。

3、“十四五”时期治理思路与举措:

⑴对危险化学品情况摸底排查常态化。对排查出的情况建立台账、并督促企业落实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⑵加大执法力度,将联合惩戒、黑名单制度等工作经常化、常态化。加强部门协调沟通,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⑶编制新十年(市2020-2030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发展规划);

⑷完成海利、麒麟等化工企业的入园搬迁工作。全市危化企业三级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

⑸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立项、规划选址、设计、建设、试生产和运行监管。严格控制涉及光气、氯气、氨气等有毒气体,硝酸铵、硝基胍、氯酸铵等爆炸危险性化学品及涉及硝化工艺等危险工艺的建设项目。严禁已淘汰的落后产能异地落户和进园入区。督促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⑹硫磷化工基地采用上下游产业链关联进行招商;

⑺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和废弃处置等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完成危险化学品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立监管信息平台。全面提升化工园区综合监管、执法以及应急处置水平;

⑻规范烟花爆竹销售经营安全行为。城市建成区及禁止燃放区内不再设立烟花爆竹零售网点;

⑼“十四五”期间,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安全生产基础领域

1、综合治理情况:对非煤矿山、工贸企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制定一图一牌三清单;非煤矿山、工贸企业通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及登录隐患排查信息系统,严格执行双I5制度并落实隐患整改清零。

2、存在问题:铜产业循环基地孵化园内有些铜加工企业的液氨储罐和天然气管道与建筑物防火间距不够。

3、“十四五”时期治理思路与举措:

⑴加大对本市主要河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尾矿库污染防治力度;

⑵落实我市金属熔融企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

⑶完成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⑷督促企业加大安全生产经费投入;

⑸分四个阶段对铜加工企业进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对非煤矿山企业,工贸企业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明确和压实各方安全监管责任,配齐配强监管机构和执法力量;

⑺强化企业安全风险源头管控,严格项目安全准入,落实安全生产淘汰机制;

⑻加强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推进铜冶炼集约化可视化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确保铜冶炼废弃物排放达到排放标准。

(三)火灾防治领域

1、“十三五”火灾防治领域现状:市火灾防治管理局现有正式编制人员3人,全部在2019年9月从市林业局转隶过来。主要负责森林防灭火办公室的职能;专业森林消防大队现有人员50名,主要职责除参加扑救森林火灾外,还参加抗洪抢险、地质灾宅处置,雨雪冰灾应对,事故灾难救援等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所有队员采取聘用制;专业森林消防队现有两辆运兵车,一辆扑火物资运输车,同时还配备了风力灭火机,拖把等常规扑火机具。所有队员配备了扑火鞋、阻燃服等安全装备。

2、存在问题:

⑴专业森林消防队没有自己的营房、扑火物资库等设施,现租用市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站房屋作为办公和住宿、训练场所;

⑵专业森林消防队只配备了灭火机,拖把等一些常规的扑火机具,缺少大型扑火机具和比较先进的扑火设备;

⑶专业森林消防队员工资待遇低,没有按照赣府厅发[2020]13号文件发放工资津贴。

“十四五”时期治理思路与举措:

⑴“十四五”完成综合应急救援基地的建设。建设一个集减灾救灾仓库、防汛物资仓库、森林消防物资仓库、营房、救援队伍训练场地、救援飞机停机坪、应急指挥大楼等为一体的综合应急救援基地,预计用地20000平方米,建设资金1亿元。

⑵添置扑火机具及安全装备、运兵车车辆等。

(四)防汛抗旱领域

1、建设情况:建成自动雨量站45个、自动水位雨量站5个,1个县级、28个乡镇级的视频会商系统。

2、存在问题:雨量站、水位站缺少维护,故障率高;无覆盖到乡镇级的视频会商系统;没有组建应急部门所属专业防汛抢险救援、抗旱服务队伍;无专用防汛抗旱物资仓库。

3、“十四五”时期建设思路与举措:

⑴加大雨量站、水位站覆盖面建设,尤其是水库、主河道水位监测,保障维护资金投入,确保设备长久正常运行;⑵建设覆盖到乡镇级的防汛抗旱视频会商系统和指挥决策系统,并保障维护资金投入,加强设备管理;

⑶结合我局专业森林防火消防队“一专多能”建设,将防汛抢险救援、抗旱服务纳入其综合救援职能,加大队伍建设投入,提高队伍救援能力;

⑷建设面积4000m2以上的防汛抗旱物资仓库,加大物资储备投入,尤其市新技术、新装备的使用,提高防汛抗旱救援能力。

(五)救灾和物资保障领域

1、建设情况:“十三五”期间,灾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效果显著。

2、存在问题:

⑴防灾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尚不健全,综合防灾减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仍不够完善,涉灾部门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亟需进一步加强;

⑵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我市防洪、抗旱、防震、防滑坡、防火等灾害防抗工程标准偏低,城乡交通、通信、电力、供排水管网等公共基础设施防灾能力相对薄弱,部分农村群众住房抗灾能力较差;

⑶基层应急救助能力不足,救灾应急装备、技术、通信手段和设施等相对落后;

⑷灾害多发地区农村群众住房防灾抗灾标准普遍较低,基层防灾减灾工作、风险预警监测、避难场所维护、宣传演练等都缺少必要的经费保障,基层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⑸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有待提升。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的预报预警能力相对较低,灾情信息采集和评估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3:“十四五”时期建设思路与举措:

⑴创建16个部级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个以上综合减灾示范乡镇(街道)和1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县;

⑵各地建立健全减灾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灾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提升我市综合减灾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在同等致灾强度下较“十三五”期间明显下降,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我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2%以内;

⑶基本建成综合减灾与风险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全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信息传输网络系统,提高灾害监测、预报和应急指挥能力;

⑷自然灾害发生12小时之内,保证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增强自然灾害保险在灾害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农房保险赔款占自然灾害损失的比例有所提高;

⑸灾害损毁民房恢复重建普遍达到规定的设防水平,在多防灾减灾灾易灾的城镇和城乡社区普遍建立避难场所;

⑹加大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宣传,每个村(居)都有一支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和1名灾害信息员,设立灾害信息员A、B角,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⑺健全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和救灾减灾指挥中心网络,建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1座、县级救灾减灾指挥中心1个;⑻做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

四、我市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存在问题及“十四五”时期建设思路与举措

我市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建立了应急指挥中心视频会议室,安装了网络专线用于每天的信息报送工作,确保信息快速传输,灾情快速上报、会商线上进行、决策及时下达、反馈及时到位。

存在问题:

1、无综合应急救援基地。自机构改革成立应急管理局以来,应急救援工作职能范围不断扩大,但到目前为止,应急管理局没有独立的应急办公大楼和综合应急救援基地,无法满足当前应急救援工作需求;

2、是信息化基础薄弱,安全可靠性差。目前乡级应急指挥高度还停留在简单的微信、电话和文书报告阶段,技术落后、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应急管理和快速防灾减灾救灾的需要;

3、是应急信息资源缺乏有效融合,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十四五”时期建设思路与举措:

1、完成综合应急救援基地的建设。“十四五”期间,我市建设一个集减灾救灾仓库、防汛物资仓库、森林消防物资仓库、营房、救援队伍训练场地、救援飞机停机坪、应急指挥大楼等为一体的综合应急救援基地,预计用地20000平方米,建设资金1亿元。

2、提升应急平台支撑能力。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应急平台中的作用,系统谋划建设“1+6”应急指挥平台(即: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和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防灾减灾、地质灾害、地震、安全生产6个专业应急指挥平台);加强基层应急平台终端信息采集能力建设,实现突发事件视频、图像、灾情信息的快速报送;加强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推动各应急平台之间互联互通、数据交换、系统对接、信息资源共享,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突破信息孤岛瓶颈,使各级工作人员实时获取应急通知信息。

3、强化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应急通信专业保障队伍装备配置,支持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和应急机构配备小型便携式应急通信终端。

4、推进应急物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善应急物资紧急生产、政府采购、收储轮换、调剂调用机制,提高应急物资综合协调、分类分级保障能力,逐步实现仓储资源、应急物资的整合、共建共享和快捷调运。

五、我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情况、存在问题及“十四五”时期建设思路与举措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全市积极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有城市消防救援大队和专业森林消防救援大队,还有防汛抗旱救援队伍和志愿者救援队伍,全市应急救援能力得到显著加强。

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情况:通过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力度,市乡两级政府建立了自己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制定了应急救援物资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管理和维护,储备视需要适时更新。

存在问题: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投入不够,人员编制太少,各级救援队伍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

应急救援装备不足,缺乏一定大型和特种应急救援装备,有些领域救援装备和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

3、应急物资储备不齐,数量不够。

(四)“十四五”时期建设思路与举措

1、进一步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增加人员编制,打造一支综合消防救援队伍、建设一支专业森林消防救援队伍,建立覆盖全市上下的应急救援队伍,进一步加强与志愿者救援队伍的沟通与协调,在全市形成布局合理、装备精良、反应迅速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2、支持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发展。鼓励发展社会化应急救援。支持专业化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发展,鼓励专业社会工作者和企业自建的应急救援队伍提供社会化救援有偿服务;完善政府与社会救援力量的协同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企业签订“服务协议”、搭建协作服务平台等形式,支持引导社会力量有序有效参与应急救援行动。

3、增加城市应急避难场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市现有5个地上应急避难场所,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防灾救灾要求,“十四五”期间,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我市计划再改建5个应急避难场所,整合全市各类应急资源,实现全市应急资源共享共用。

4、完善现有应急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我市现有5个地上应急避难场所,是附属在相对空旷的休闲公园和运动场地上的,没有想应的配套设施,目前还达不到应急避难场所的实际使用要求。“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完善现有避难场所的应急供电、应急供水、应急厕所、排污等配套设备设施。

十四五规划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临空经济;枢纽经济;南京禄口机场

0引言

一般认为,枢纽经济是借助地理或交通枢纽的集散作用,聚集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推动区域产业发展,获得多种经济辐射的经济发展方式。而临空经济是枢纽经济的经济模式之一,是依靠空港促进要素的流动、重组和整合,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枢纽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开放型经济,其演化逻辑为:从交通枢纽到经济枢纽,从经济枢纽到枢纽经济[1]。交通枢纽是发展枢纽经济的前提与基础,因此,空港是发展临空经济的基础,其互联、互通、互融能力将直接影响临空经济的发展。目前在临空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重基础建设,轻软件设施尤其是对航线网络构建不够重视的情况。笔者认为,提高机场的吸引力,提升其互联、互通、互融能力,发挥其强大的集聚功能是促进临空经济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

1南京禄口机场发展现状

近年来,南京禄口机场的发展与一些标杆城市相比确实存在一些差距,郑州新郑机场等机场的异军突起也反映出南京禄口机场面对着巨大的竞争压力。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近年来发展迅速,客货运规模连续4年保持中部地区“双第一”,且航空货运能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逆势上扬”。本文将南京禄口机场与郑州新郑机场进行对比,总结郑州新郑机场的发展经验,将对南京禄口机场打造临空经济提供良好的思路和借鉴。

1.1客运量及货运量对比

2020年南京禄口机场完成T1航站楼的改扩建工程,实现双航站楼、双跑道联合运行,机场客货设计能力分别达3600万人次/年、80万吨/年,而2019年南京禄口机场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为保障能力的84.9%和46.9%,2020年为55.3%和48.6%,均未达到正常负荷,尤其是货运方面离保障能力相差较远。从图1和图2可以得出:①近年来,客运量方面,南京禄口机场与郑州新郑机场发展趋势基本相同,南京一直领先于郑州,但在2020年,郑州首次超过南京,2021年南京由于疫情原因影响较大,客运量和排名下滑明显。②货运量方面,在2013年,南京货运量及排名均领先于郑州,但自从2013年以来,南京禄口机场货运量发展比较平缓,而郑州货运发展态势良好,国内排名一路上升,并且在疫情这种大环境下,货运增幅明显,逆势上扬,两机场在货运上的差距愈发明显。

1.2航线网络及通航点对比

2021年冬春季,郑州共开通约165条国内客货航线,覆盖约96个国内通航点;南京共开通约148条国内客货航线,覆盖约92个国内通航点。根据两机场2021年冬春季航线分析得出:①南京禄口机场和郑州新郑机场均基本形成了辐射全国的国内航线网络结构,与主要城市群中的省会及重点旅游城市间均已通航,但南京禄口机场的国内客货航线数量少于郑州新郑机场。②郑州新郑机场的本土基地航空公司中原龙浩航空开通多条货运航线,郑州机场货运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本土货运航司的有力支撑。③南京禄口机场的国内航空公司国际货运航班计划数量明显少于郑州新郑机场,差距明显。

2原因分析

2.1南京首位度不高

郑州地处河南省中北部,首位度较高,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要素集聚能力。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地理位置处于江苏西南,在江苏省首位度不高,同时由于南京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是全国机场密度最高的区域,南京禄口机场竞争压力较大。而上海机场作为国内航空枢纽中心,尤其在国际航线网络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虹吸效应明显,对南京旅客乃至江苏区域内旅客造成较大分流。

2.2政策方面

郑州新郑机场取得良好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河南省政府对于打造临空经济的重视,2013年,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河南省确立了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总体发展思路,并在2021年,了《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这是全国首个将枢纽经济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放在同等地位进行“十四五”规划的省份,并且将“枢纽产业”作为“十四五”期间的一项主要发展指标。

2.3航线网络竞争力不足

南京禄口机场的航线网络在数量和品质上均有待优化提升,尤其在国际航线、航空货运方面存在突出短板。国际航线市场开拓能力有待提升,枢纽机场国际航线广度、厚度仍有不足,全货机航线数量少、密度低。航线网络的竞争力不足将使客货运缺乏吸引力,不利于南京临空经济的打造。

2.4缺乏本土基地航司

目前南京禄口机场有5家基地航空公司,数量上与广州、杭州比并没有太大差距,但这些基地航空公司仍有待培育和发展,运输量占机场总运输量的比重远未达到国际公认的40%~70%标准,未形成规模效应。目前南京尚未有江苏本土基地航司,龙江航空尚未完成江苏本土化改造。一个机场拥有本土基地航空公司的优势在于,该航空公司会始终以所在机场为主要运营基地,始终统筹考虑短期运营收益和长期市场培育的有机统一。当面临盈亏抉择时,非基地公司可能会“另择树枝”,而本土基地航司则会摆脱长远战略与短期业绩之间的矛盾束缚,配合地方政府的枢纽建设规划,有针对性地加强运力投放,实现“区域战略”“机场战略”“航司战略”的结合。在机场航空客货吞吐量增长中,本土基地航空公司都发挥着关键性的驱动作用。例如郑州新郑机场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本土航空公司的有力支撑。2014年9月,河南航空正式运营;2019年6月,河南省首家本土基地货运航空公司—中原龙浩航空公司正式成立。

2.5南京市场竞争过于激烈随着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进入了南京市场,执飞南京航班的航空公司过多,导致竞争激烈,票价水平低。南京市场,呈现出小航空公司多,竞争过于激烈,经常出现小航空公司扰乱市场的恶性价格战,较大的航空公司疲于应对市场竞争,这也将打击较大基地航空公司构建布局航线网络的信心。

3对策建议

3.1规划引领

河南省政府对于打造临空经济的重视促使郑州空港枢纽经济蓬勃发展,因此建议江苏省在省级层面也加大南京临空经济的重视,在政策上给予更大支持。此外,郑州空港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它明确的战略目标定位,其主要采用的经济发展模式为航空物流驱动模式。临空枢纽经济区发展有多种模式:第一类是航空运输驱动模式,即通过国际综合性航空枢纽的强大航空运输网络的辐射力来驱动的临空经济发展模式,如德国法兰克福机场临空经济区;第二类是航空制造驱动模式,即通过飞机的总装制造为龙头,在机场周边形成的以航空制造产业集群为主导的临空经济发展模式,如空客公司所在的法国图卢兹航空航天谷等;第三类是航空物流驱动模式,即在机场周边形成的以航空物流、临空高科技产业集群为主导的临空经济发展模式,如联邦快递所在的美国孟菲斯机场区域等。因此,南京禄口机场临空经济的良好发展,离不开科学构建战略发展目标,因地制宜,确定南京临空经济的发展模式、发展目标等。

3.2重视航线网络的构建

航线网络是机场发挥效用的基础。面对重硬件设施建设,轻航线网络的现象,我们亟需转变思维。客运航线方面,在科学构建国内航线网络的同时,应注重国际地区航线的布局。当前国家正逐步放开国际航线,一条国际航线从筹备至开通可能需要一年甚至多年时间,需要经过市场需求分析、航线培育政策确定、航权时刻申请等程序,因此,建议抢抓国际地区航线逐步放开的机遇,为满足江苏及周边地区旅客国际出行需求,提早谋划开通更多国际地区航线。货运航线目前是南京禄口机场的突出短板,当前应把握南京临空经济发展的契机,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打造面向全球的国际货运网络,争取开通至日韩、欧美、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的全货运航线,同时积极引进和培育航空货运市场主体。此外,航线开辟主动权在于航空公司,航空公司之间处于竞争关系,因此,航空公司的航线开辟是出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缺乏对南京禄口机场总体航线网络的统筹。因此,建议设立相关机构,对南京禄口机场的总体航线网络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对南京禄口机场存在的短板航线,引导航司进行航线开辟及资源整合,从而科学构建航线网络,为打造南京临空经济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还要重视民航运输市场竞争问题,加强监管,避免航空公司间价格战等恶性竞争,扰乱市场,帮助航司塑立构建布局航线网络的信心。

3.3强化集疏运体系建设

2021年2月,国家发改委关于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复函,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和常州的溧阳、金坛,包含3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和16个县。因此,针对南京禄口机场分流严重的现象,可抓住南京都市圈发展的契机,完善南京都市圈内地区乃至江苏省其它地区至南京禄口机场的集疏运体系,从而提升南京禄口机场对周边城市及整个江苏区域的辐射能力。

3.4尽快成立本土基地航空公司

本土基地航空公司的发展对助力本地区民航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2011年,浙江省唯一本土客、货运航空公司长龙航空成立,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其已发展成为拥有60余架机队规模,长龙航空的良好发展也进一步促使杭州机场在航线规模、客货运输量等方面大幅增长,枢纽能级进一步提升。如果江苏省拥有本土航空公司,将在航线开辟和资源匹配方面掌握主动权,有利于科学构建南京禄口机场航线网络,打造以南京机场为中心的航班波,提升南京禄口机场的集聚能力和联通能力。江苏“十四五”民航发展规划中提出,成立2家本土客运航空公司(加快瑞丽航空、龙江航空江苏本土化)[2]。但目前龙江航空还未完成本土化改造,建议进一步加快进度。货运方面,建议加大航空货运市场主体的培育,适时研究在南京成立江苏本土货运航空公司。

参考文献

[1]高传华.郑州航空港枢纽经济演化发展路径[J].中国国情国力.2017(8):44-47.

[2]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十四五”民航发展规划[Z].2021.

上一篇:书记安全教育活动总结范文 下一篇:大学教育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