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的药用(十四)

时间:2022-10-04 05:36:48

蛤蟆皮

蛤蟆皮又称蟾皮、癞蟆皮,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的外皮。原动物蟾蜍,俗称癞蛤蟆,为两栖动物。癞蛤蟆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干蟾具有破症结、行水湿、解毒、止痛、开窍、散肿之功,用于治疗疔疮、发背、阴疽瘰疬、恶疮、症瘕癖积、臌胀、水肿、小儿疳积和慢性支气管炎等症。蛤蟆皮是蟾酥浆液的表皮包衣,几千年来,人们只知道蟾蜍能蜕衣,但始终拾不到蟾衣。医圣张仲景称:“蟾皆拾,衣不现,奇也。”近代,科研人员通过观察发现,蟾蜍在盛夏暴热的夜晚,借雷鸣电闪可蜕衣一次,且边蜕边吃,蜕完吃尽,极难采获,故而难以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各地先后开展人工养殖蟾蜍取得成功,养蟾取衣已变成现实。洗净蟾蜍表面,将活蟾蜍连皮带头及眼整张剥下,就可顺利地获得完整的蟾衣,晒干后生用,亦可用鲜品。

蛤蟆皮性凉,味辛腥,微毒,含有蟾蜍硫堇、蟾毒色胺、蟾蜍特尼定、惹斯蟾蜍苷元、蟾蜍灵及远华蟾蜍精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胀的功效,用于治疗痈疽、肿毒、瘰疬、疳积腹胀等症。《纲目拾遗》载:蛤蟆皮“贴大毒,能拔毒、收毒。”《浙江中药手册》亦记载:蛤蟆皮“为小儿五疳惊风药,又能利小便,消腹胀。”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蛤蟆皮有抗肿瘤作用。早在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称:“蟾蜕(衣)除恶肿,神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称:“蟾衣乃其蓄足五脏六腑之精气,吸纳天地阴阳之华宝,如若获之一,一切恶疾,未有不愈。”经上海交大医学检测,蛤蟆皮能治多种癌症,特别对肝癌、肝硬化腹水、乳腺癌、结肠癌、白血病、淋巴癌等十分显效。①治肝癌:取鲜蟾皮l整张,挑破表面腺体颗粒,将蟾皮表面贴敷于肝肿处皮肤上,每日换1次。同时内服:石见穿、丹参、夏枯草各30克,七叶一枝花、马鞭草、虎杖各15克,鹅不食草9克,壁虎5条,水煎2次分服,每’日1剂。临床验证:服用约3个月后肝区疼痛明显减轻,肝肿大软缩,食欲增加,延长了生存期。②治乳腺癌:取蟾皮适量,黄砂炒脆,研末,泛制为丸,每丸重0.3克,每服5丸,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③治食管癌:鲜蟾皮500克,硼砂、硇砂各250克,大青叶60克,蒲公英30克,雄黄15克,共为细末,以黑豆糊泛丸,每服3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④治胃癌:蟾皮、儿茶各4克,元胡2克,共为细末,压成10片,每服1片,每日1次,3周为1个疗程。

科研人员通过对蛤蟆皮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深加工,研制出一批新型成药,其中鲜蟾皮注射剂有较强的抗癌功效。用鲜蟾皮注射液2毫升,做局部瘤体注射,每日1~2次,可治宫颈癌。

研究表明,蛤蟆皮还具有抗病毒作用,对治疗肝炎、带状疱疹及乙肝大、小三阳转阴有较好疗效;能迅速有效地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功能,促进人体代谢自然平衡;所含的蟾毒色胺等有效成分,具有强心、升压、抗炎作用,还有较强的麻醉作用。疖肿表面已见红肿者,可用鲜蟾皮1枚,将皮面向里贴于患处包好,第二日即见肿消毒出;取适量蛤蟆皮,研为细末,用金银花露调敷,可治发背痈肿。

海虾皮

海虾皮为对虾科动物对虾或龙虾科动物锦绣龙虾等的甲壳。原动物对虾体长两侧扁,体躯透明,全体被有甲壳,生活于泥沙底部的浅海,白昼不甚活动,常潜伏泥中,夜间则十分活跃,不时游至海水的上、中层,捕食其他小动物。对虾分布于黄海、渤海及长江口以北各海区,为我国特产。龙虾较对虾个大,色鲜艳,头胸甲坚硬多棘,尾甚大。这些海虾既是美味的食品,又是补肾壮阳、开胃化痰的良药。

剥下的虾皮又称海虾壳,富含类胡萝,卜素,如叶黄素、鸡油菌黄质、海胆烯酮、玉蜀黍黄素和梳黄质等,还含有甲壳素、a-甲壳青、B-甲壳青和一种黄素等成分。其中甲壳素可以分离出壳聚糖,然后再降解衍生出壳寡糖,它被誉为继蛋白质、脂肪、糖、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之后的第六生命要素。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关于虾壳、蟹壳的记载。现代科研证实,甲壳素系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所构成的一种多糖,广泛存在于虾壳之中,为一种特殊成分,不溶于水、碱和弱酸,只有降解后的壳寡糖才易溶于酸和水,微溶于碱。其生物活性强,易被人体吸收。生命科学最新发现,现代疾病发生的根源是“细胞糖链结构受损”,而细胞糖链受损的重要原因就是壳寡糖的缺乏。目前,我国生产的“人体免疫激活剂”壳寡糖制剂,可作为体外摄取壳寡糖的补充,里边所含的壳寡糖完全是从海虾皮中提取的。

海虾皮研末外用可治秃疮、疥癣。《本草撮要》中记载:用海虾皮“晒干研末,加白糖拌,涂秃疮。”《泉州本草》亦记载:“治疥癣,(海虾皮)晒干研末掺患处。”

上一篇:解读《神农本草经》(3) 下一篇:漫谈中医的治疗学(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