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范文

时间:2023-03-09 02:48:53

十四五范文第1篇

全区种植业结构调整重点围绕水稻、油菜等两大作物,以提升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和突破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瓶颈”为主攻方向。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存在诸多“短板”,亟待解决。从作物上看,油菜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仍然偏低;从环节上看,虽然耕整地环节机械化水平较高,但部分作物的播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机械化水平仍然滞后;十四五“期间,我区的农业机械化主要着眼点要放在两大农作物机械化生产的全程发展,解决从“重量”到“重质”问题。

2.全面机械化。

目前,我区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不高,行业发展“痛点”集中表现为: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机产品结构性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发展不平衡,如耕种环节机械化水平高、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高、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低。

实现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是农机行业最重要的目标导向。为实现这一目标,“十四五”期间我区应努力突破油菜等作业瓶颈,进一步提升水稻机插、油菜机收水平,实现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由种植业向农产品产后处理及加工业领域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加快农机化进程,实现农业的全面机械化,注重种植业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才能保证我国农业和农机的长足发展。

3.高效、智能机械化。

十四五范文第2篇

“十四五”期间(2016—2020年),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科学制定全民健身“十四五”规划,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群众体质,提高竞技运动水平,振奋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任务

“十四五”期间,适应城市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要求,建立门类齐全、内容完整、管理规范、优质高效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合理配置体育资源,逐步形成政府指导,社会参与,具有产业化、社会化特征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从而增强城乡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发展良好,不断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青少年体质状况明显得到改善,体育活动赛事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服务业规模逐步扩大,城乡基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的目的,初步建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三)工作措施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组织作用方面有新的实质进展。群众体育群众办,努力实现“政社分离”“管办分离”。形成政府部门出点子,疏路子,协会和团体做活动的新机制。全民健身是面向全民的公益事业,需要各行业、各系统、各部门协同配合,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责任主体却是各级政府。积极探索发挥各级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行业协会、各类社会组织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方面的重要作用,着重体现体育总会“枢纽型”组织的龙头地位,争取体育总会机构编制,发挥其在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资源整合、示范引导作用。

(四)政策建议

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强全民体育健身事业的资金投入,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全民健身专项资金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和土地利用纳入总体规划,在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形成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对民间体育设施场地、民间举办的体育活动赛事给予政策优待和资金扶持,拉动民间资本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全面推进行政村文化健身广场、县域文化广场等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和体育健身设施建设。

(五)社会宣传

十四五范文第3篇

根据当前及今后几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研判,“十四五”期间,我市财政总收入预计每年按5%的幅度增长,到2025年财政总收入达到89.34亿元,力争达到90亿元,总量比“十三五”期末增加近20亿元。

2021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2021年的财政工作,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努力实现财政收入有质量的增长,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积极的财政支持,以扎实的财政工作成效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2021年财政工作的基本思路是:

1.突出发展为先。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第一要务,对照新时代、新思路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把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放在质量和效益提高上。对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奖励扶持政策进行清理,不断优化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及时废止或调整影响市场公平竞争以及低效无效的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扶持政策对企业发展再生产,稳定就业,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节能减排,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的激励作用,不断巩固主体财源,培植新兴财源。密切关注经济运行形势,强化收入调度,力争2021年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5%,总量达到73.5亿元。

2.坚持民生为本。始终把民生改善作为财政工作的根本,以扎实的措施,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严格执行各项民生改善政策,优先安排落实民生保障资金,确保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增强居民消费预期,扩大内需,助推经济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支持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财政扶持激励引导力度,着力构建新兴产业为先导、新制造经济为主体、新服务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大力支持发展电商、文化娱乐、交通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地区总产值中的比重,培植优质财源,增加可用财力。

4.严肃预算执行。加强经济运行形势的研判,科学编制财政收支预算,严格执行国家税收和非税法规政策,该减该降的决不打折扣,该征该收的必须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在税费征管中,既要注重财政总量的增长更要重视收入质量的提高,努力增加可用财力。要按照实事求是,据实征收的原则,把我市经济发展的成果真实地反映到财政收入中来。认真贯彻实施《预算法》,全面落实预算法要求,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财政预算,努力做到没有预算的不安排资金,确属政策性、突发性、救灾应急等必需的资金应按规定程序予以追加。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及时收回沉淀资金统筹用于急需支持的领域。

5.增强忧患意识。对我市的可用财力情况要有清醒的认识。“十四五”期间,要始终坚持过紧日子的思想,切实增强忧患意识,从严控制一般经费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有限的可用财力应重点用于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切实加强债务管理,正视国家加大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对我市融资的影响。及时了解、掌握国家财政政策信息,积极争取上级对我市地方债券发行额度,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采取积极的措施,有计划地化解隐性债务,防范债务风险。

十四五范文第4篇

一、具体目标任务

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的“新引擎”作用,加快推动商业贸易、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三大优势型服务业”提质增效,促进体育服务、地产服务、电子商务、特色餐饮、家庭社区“五大新兴服务业”做大做强,着力构建“3+5”现代服务业体系,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迈上220亿台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0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带动就业10万人,基本建成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

二、主导产业

(一)优先发展商业贸易、文体旅游、现代物流等优势服务业产业。培育味道美食走廊、特色小吃美食文化街区、广场欧式美食文化风情街“三大特色街区”,依托万达、国盛、中农批“三大城市商业综合体”,推动城市商贸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积极配合市上建设国际城,用好用活大文化和茶马古道文化两大品牌,以碧峰峡5A级景区为引领,带动特色景区景点上档升级;建设周公山康养产业园、碧峰峡森林康养、世外乡村(海子山)国际森林康养旅游“三大度假区”,形成全域旅游新格局。协调推动无水港凤鸣物流园建设,全力推进农副产品物流园、东创建国汽车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十四五范文第5篇

一、“十三五”限额执行简要情况

“十三五”期间,按照国家关于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的总体要求,根据《省林业厅关于加强“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的通知》要求,认真执行限额采伐制度,严格按照《省林木采伐调查设计技术细则(试行)》及相关规定开展调查设计工作,加强林木采伐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年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十三五”总采伐限额为30.95万立方米,“十三五”期间总采伐量约92880立方米,其中(2016-2019年)实际采伐为62880立方米,2020年预算计划采伐约30000立方米。木材生产严格控制在限额计划内,并圆满的完成了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组织的检查和验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在各级督查中没有出现伐区滥伐、超伐现象。

二、森林资源变化发展概况

“十三五”期间,市林业局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监管下,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保护、培育森林资源为核心,以严格保护、积极负责、科学经营、持续利用为宗旨,完善措施、狠抓落实、科学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使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森林面积、蓄积实现了双增长“十三五”期间:初期2016年,有林地面积:57535.8公顷,2020年初,2019年末:62140.72公顷,比期初增加了4604.92公顷;期初有林地总蓄积量3648192立方米,期末2020年初2019年末有林地总蓄积3833120立方米,活立木总蓄积量增长了184928立方米,初期2016年森林覆盖率26.8%,期末2020年初29.08%,比期初增长了2.28%。

三、“十四五”编制基本情况

(一)编限单位与范围

市以市林业局为编限主体,包括国有林总场、集体、以及一个非林单位,其中国有林总场包括10个保护站、集体涉及19个乡镇,一个城区,一个非林单位为海龙水库林场。

(二)编限的资源状况

此次编限,国有林总场依据《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集体林由以上单位提供的2020年资源档案库集体林数据编制而成。市林地总面积为80808.81公顷。有林地蓄积为3833120立方米

四、编限结果和森林采伐量建议指标

(一)编限成果

通过省测算软件和国家模拟法软件,测算出年总采伐限额蓄积78908立方米,其中天然林蓄积为8747立方米,包括商品林蓄积为62567立方米,其中天然林7761立方米,公益林蓄积为16341立方米,其中天然林986立方米。按国家及省局要求国有林场采伐限额完全依据《国有林森林经营方案》并把计算结果代替省级软件及国家模拟测算的结果。按《国有林森林经营方案》计算得出,国有林年总采伐限额为14000立方米。包括商品林主伐蓄积为11000立方米,抚育采伐蓄积为2000立方米,其中天然林800立方米。公益林抚育采伐1000立方米,其中天然林500立方米:

(二)年森林采伐量建议指标

对测算的结果,专门组织了国有林总场和基层单位的负责人、林业站站长、技术人员进行集体讨论,征求多方面意见和建议,对国家测算软件的限额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并报市政府同意。总的建议是在满足林农的正常采伐需求下,把集体林年采伐限进行向下调动。国有林总场按《国有林森林经营方案》计算得出的采伐限额不变。具体建议指标如下:年森林采伐限额建议指标为61896立方米。其中集体林总年采伐限额为43900立方米。商业性采伐中主伐为28000立方米,更新采伐为4500立方米,非商业性采伐中抚育采伐2800立方米,低产低效林改造为8600立方米。国有林场年采伐限额为14000立方米,其中商业性采伐为11000立方米,非商业性采伐中抚育采伐为3000立方米。非林系统中商业性采伐中主伐为840立方米,更新采伐为2000立方米。非商业性采伐中抚育采伐为70立方米,低产低效林改造为86立方米。

(三)其他采伐年采伐限额意见

由于其他采伐包括火灾、病虫害采伐等,不确定因素较多,但经软件测算的其他采伐限额较少,经多方研究决定集体林年采伐限额为2000立方米,其中天然林为800立方米,国有林场其他采伐年采伐限额为1000立方米,其中天然林为500立方米。

五、加强“十四五”限额管理的措施意见

(一)严格按照省“十四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和《市国有林总场森林经营方案》明确的采伐方式、限额、小班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二)加强对林木采伐调查设计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大对调查设计质量的的现地核查,确保设计质量合格。

(三)扎实开展伐区拨交、验收工作,严格按照《省林木采伐检查办法》(试行)及有关规定执行,不断提高伐区作业质量。

十四五范文第6篇

一、财政收支规模逐渐扩大

“十三五”期间,全县财政收支幅度较大,但收支规模逐渐扩大,2016年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46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09,783万元;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30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21,951万元;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89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03,861万元;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56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64,749万元;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4,6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145,000万元。“十三五”财政总收入预计累计完成58,124万元,期间,我县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十三五”财政支出预计累计完成750,344万元。

二、民生重点保障不断增强

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统筹资金向民生倾斜。“十三五”期间,我县逐年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优先保障教育、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方面。五年来,我县各民生工程落地见效,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党的四中全会提出“六稳六保”发展新方向,总理说道:“‘保”住了就能稳住阵脚,‘稳’住经济基本盘。”保障民生事业才是实现稳中求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

三、脱贫攻坚资金全力保障

“十三五”期间,县财政积极对接金融部门,县扶贫移民局,统筹用好各类财政资金,全力保障脱贫攻坚资金需求,为我县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基础。我县收到各专项扶贫资金共248540.24万元,县级财政逐年加大扶贫投入,共配套县级财政扶贫资金6080万元,其中整合各级财政涉农资金174800万元,盘活财政存量资金3599.9万元;地方新增债券11979万元,置换债券2121万元,再融资债券1307万元;援建资金14345.22万元(省内)、广东援建资金9630.64万元(省外)。

四、财政重点改革不断深入

一是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调整乡镇财政、寺庙财税管理体制,逐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全面建立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和预决算全面公开。二是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全面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三是积极推进《政府会计制度》,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县政府会计制度财务工作,加强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全面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实施情况;四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截止2020年12月,我局已实施235个政府采购工作,政府采购金额达36936万元。五是积极探索国资国企改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国有企业持续发展壮大。截止2020年10月,我县7家县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0,586万元,比2016年增长3530.2万元,涨幅13.05%;负债总额22,157万元,比2016年增长2004.76万元,涨幅9.05%;营业总收入3,295万元,比2016年增长613.91万元,涨幅15.75%;营业总成本1,732万元,比2016年减少950.77万元,成本减少35.44%;利润总额629万元,2016年亏损303.9万元,实现利润正增长,增长额为932.9万元。六是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日益完善,通过加强债务限额管理、实施存量债务置换、化解隐性债务,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七是不断创新评审方式方法,顺利完成了政府投资项目预算评审工作,不断推进我县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工作再上新台阶。2016-2020年,累计完成政府投资项目预算评审共495项,审核金额333435.68万元,审定金额307520.88万元,审减金额25914.8万元,审减率7.7%。

五、立足财政工作取得实效

“十三五”期间,县财政结合实际,保障财政资金投入,大力开展我县脱贫攻坚、省委巡视、审计整改工作,党风廉政建设、扫黑除恶、“一卡通”督导、政府采购与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并取得工作实效。通过“十首次”,创新开展财政工作:首次建立ppp项目—县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五线下地)和中山广场改建,该项目是我州甚至是藏区唯一纳入省ppp示范的项目;首次成功申报了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县,并成功争取到省级农业综合示范项目资金600万元;首次顺利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试编工作,完善了我县“四本预算”的编制;首次代县人民政府向人大常委会全面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进一步提升了国有资产监管水平;首次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国家惠民惠农政策,实现“一卡通”变“一卡统”;首次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启动财政票据管理改革工作和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报工作;首次推行“互联网+精准扶贫村级记账”工作,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启用“云尚行·精准扶贫”app;首次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使绩效管理工作贯穿始终,并结合省扶贫动态监控平台全面监控扶贫资金使用绩效;首次大规模清理存量资金,以着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为目标,2019年共清理2.5个亿的存量资金;首次推行政府性投资项目财政评审推进情况通报制度,为进一步加快各项目单位办理项目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工作。2017年获得全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示范项目荣誉,2018年获得最佳文明单位,“2018年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工作获省财政厅肯定,并收到表扬信,2019年荣获州先进党组织。

六、“十四五”工作计划

“十四五”时期是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我国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期。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必须因势而变、守正创新,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建设高质量财政、助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积极应对新形式、新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积极组织财政收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一是壮大地方资源。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立足本县资源优势,下大力抓好效益财源建设。二是严格依法征管。一方面通过综合治税平合促进涉税信息共享,另一方面通过税源调,摸清底数,确保税款征收到位,实现应收尽收。三是积极盘活闲置国有资产,确保国有资产增值形成收益。四是盘活土地存量,加大土地出让力度,尽快形成财政收入。五是积极加强与企业对接,增加实体企业对财政贡献。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控一般性支出

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在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高度重视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进一步压缩非急需、非刚性一般性支出,确保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民生支出和乡村振兴等重大重点项目资金需求。

(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之以恒抓好脱贫攻坚各项责任落实,继续加大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力度,推进扶贫项目安排,加快扶贫资金拨付进度,进一步规范财政扶贫资金的精准使用。加强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建设,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绩效。充分运用政府采购政策,助力脱贫攻坚支持购买832平台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

(四)深化财政国资改革,提升监督管理水平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预算执行,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提高预算使用绩效,按照年度预算时编制的绩效目标,建立健全“花钱必问效,问效必追责”机制,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方位衔接;加快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建设,健全预算动态监控体系;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社保卡“一卡通”发放工作,巩固惠农补贴发放改革成果。

(五)加强党建工作引领,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成果,加强政治理论和财政业务学习培训,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加强廉政教育,筑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防线,深化和巩固文明创建工作成果,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教育,积极打造健康、文明、和谐、平安的财政机关,全面推进财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六)优先保障基本民生,确保财政持续发展

十四五范文第7篇

“十四五”期间(2016—2020年),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科学制定全民健身“十四五”规划,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群众体质,提高竞技运动水平,振奋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任务

“十四五”期间,适应城市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要求,建立门类齐全、内容完整、管理规范、优质高效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合理配置体育资源,逐步形成政府指导,社会参与,具有产业化、社会化特征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从而增强城乡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发展良好,不断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青少年体质状况明显得到改善,体育活动赛事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服务业规模逐步扩大,城乡基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的目的,初步建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三)工作措施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组织作用方面有新的实质进展。群众体育群众办,努力实现“政社分离”“管办分离”。形成政府部门出点子,疏路子,协会和团体做活动的新机制。全民健身是面向全民的公益事业,需要各行业、各系统、各部门协同配合,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责任主体却是各级政府。积极探索发挥各级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行业协会、各类社会组织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方面的重要作用,着重体现体育总会“枢纽型”组织的龙头地位,争取体育总会机构编制,发挥其在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资源整合、示范引导作用。

(四)政策建议

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强全民体育健身事业的资金投入,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全民健身专项资金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和土地利用纳入总体规划,在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形成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对民间体育设施场地、民间举办的体育活动赛事给予政策优待和资金扶持,拉动民间资本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全面推进行政村文化健身广场、县域文化广场等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和体育健身设施建设。

(五)社会宣传

十四五范文第8篇

(一)进一步科学组织收入。

兼顾减税降费和组织收入工作,在确保减税降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的基础上,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守住不收“过头税费”的底线,坚决杜绝虚收空转、违规提前征收等行为,科学编制税费收入目标,依法征税,应收尽收,更好地服务“六稳”“六保”大局。

(二)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

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扎实落实各类各项便民服务措施,持续加快“全程网上办”进程,加大电子发票推广应用力度,大力推进财行税申报表优化简并,拓展社保费申报“免填单”范围,严格落实首问责任、限时办结、预约办税、延时服务等服务,着力提高纳税人满意度。

(二)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

以党的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确保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注重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紧密结合、深度融合,切实保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两手硬”。

(三)进一步严格规范执法。

着力优化执法方式,提升依法治税水平,推进税收法制建设,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持续规范税收执法行为,避免执法随意性,防范执法风险。同时,继续强化税收执法督察和内部审计,持续推进内控机制建设。

(四)进一步深化部门共治。

十四五范文第9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为目标,深入推进“健康”建设,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卫生资源配置创新医疗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发展水平,统筹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和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

二、组织机构

加强规划编组织保障,成立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区卫生健康局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为副组长,局机关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办公室,主要负责规划的起草和规划编制工作中的综合协调工作。

三、编制原则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规划编制工作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提高规划编制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集民力、科学决策,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社会的认可度。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确保规划编制工作整体推进,统筹卫生健康事业各方面工作,结合我区实际,集中研究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事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全局的重点难点问题,在解决突出问题上有所突破。

(三)宏观规划,结合实际。要准确把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宏观战略,科学设计指标体系,合理制定规划目标指标,明确主要任务,做到可分解、可操作、可评估,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四)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全面贯彻党的、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分析容观基础和现实支撑,扎实稳妥推进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健全规划的动态调整和修订机制,严格执行规划编制各环节的程序规定,建立规划的运行评估、中期修订和实施保障机制,确保规划有效实施、事业持续发展。

四、主要任务及分工

全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分为区级总体规化、专项规划和县区级规划。

(一)区级总体规划编制

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办公室牵头,各股室配合)。

(二)专项规划编制

区中药产业发展和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医股牵头,各股室配合)。

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医政管理股牵头,各股室配合)。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专项规划(疾控股牵头,各股室配合)。

卫生健康事业人才发展规划(办公室牵头,各股室配合)。

老龄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妇幼股和老龄办牵头,各股室配合)。

五、工作进展安排

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20年4月-5月)

1、制定《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编工作方案》。

2、成立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3、做好“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总结分析。

4、提出“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基本思路和初步意见,加强与市卫生健康委和区级相关部门的衔接。

(二)第二阶段(2020年6月-7月)

1、根据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研究确定全区“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2、召开本系统、相关股室及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进行深入调研。

3、起草全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形成初稿。

4、加强各方面协调和衔接,做好规划涉及内容的修订调整,提高政策建议、改革措施和重大项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第三阶段(2020年8月-10月)

1、形成全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草案征求社会各界对草案的意见和建议,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工作。

2、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对规划草案进一步修改完善。

(四)第四阶段(2020年11月-12月)

1、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后对规划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

2、组织相关股室和专家对征求意见稿进行论证,在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征求意见稿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形成送审稿,提交区政府审核。

3、根据区政府,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进行再次修改,按程序报批后正式印发。

其他专项规划和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根据要求按时完成编写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实施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形成统一领导、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的规划编写工作格局。

(二)完善工作制度。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各牵头股室规划编制相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

十四五范文第10篇

一、“十三五”工作情况

(一)综合改革在深化落实中稳步推进。2014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吹响了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号角。区委、区政府将供销社综合改革纳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范畴,区联社加强统筹协调,自加压力,主动作为,克服底子薄、基础差等困难,综合改革稳步开展。2017年4月正式出台了《中共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全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作出了全面安排。区委、区政府批准设立了区联社理事会、监事会及其办公室。5年间,我社恢复重建了7个乡镇供销社,创建部级基层社标杆社2个,新发展农村电商服务网点3个,组建农村综合服务社为农服务中心23个,创建部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个,并在现代农业园区新建基层供销社,全区基层供销组织不断完善,经营服务涵盖农资供应、种养产业、市场流通、土地托管等多个领域。联社的综合改革工作多次接受省社、市社的调研指导,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为农服务在探索创新中全面拓展。近年来,区供销社按照“政府主导、商务主管、供销主抓、农业牵线、企业主办”原则,突出供销社业务特色,充分利用网点、品牌优势,坚持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民生活服务、为农民专合组织服务、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推动我区基层社的恢复重建,进一步巩固供销社服务“三农”的前沿阵地。截止目前,区供销社发展基层社7家,注册7家;依托社有直属企业,发挥网络优势,实现供销社服务触角延伸到村级,建成农村综合服务社为农服务中心23家;系统农资市场占有率超50%;累计实现土地托管3.5万亩;积极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突出集约化经营,从制度建设、运行机制和分配机制等方面,积极按照市级、省级、部级示范合作社建设标准,开展扎实的创建工作。五年来,我们创建了2个总社基层社标杆社,创建了4个总社及2个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三)自身建设在从严从实中不断加强。在系列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中,联社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增强发展活力,提高服务水平。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区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切实抓好“查、讲、提”作风整治和形式主义、集中整治,深入整改区委和上级党委巡视巡察反馈问题,干部职工为民、务实、清廉的理念蔚然成风。

(四)扶贫成效在合力攻坚中日益显现。聚焦脱贫攻坚,发挥组织和经营优势,通过发展扶贫产业、建设服务网点、服务产品流通等多种渠道,积极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过依托“鲜”“禾之春”“蜀之味”公司开展电商服务,实现了“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目前已在全区32个贫困村组建了电商服务中心(点);加强统筹协调,积极发动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申报集体商标。截至目前,我区已有9家公司、22个产品取得“扶贫”集体商标预授权;巩固贫困村脱贫成果,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帮助指导桂花镇燕窝村种植花椒、莲藕、苗木等特色种养殖产业,引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帮助其做好田间管理服务。

二、2020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20年,区供销系统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45000万元,利润总额1320万元,农副产品交易总额45195万元。改造提升综合服务社3个,新建专业合作社2个、规范发展流通网点15个、新吸纳成员企业1家,完成土地托管15000余亩,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助农增收效果明显。

2020年,我社成功申报部级基层标杆社1个,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个,省级五星级综合服务社2家,市级四星级服务社2家,完成“扶贫”集体商标审核申报49个,农资销售5000余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入不足的问题。目前,国家投入到供销系统的方向是大的企业和集团,由于我区供销社的实际情况,目前没有什么企业符合国家投入的标准。介于地方政府的财力情况,投入难度也非常大。

2.自身基础薄弱的问题。供销社改革发展基础差。1997年我区供销社改革很彻底,乡镇基层社的阵地及服务功能已经丧失。同时维稳压力大,遗留问题过多。供销社改革后还有21名企业干部,要求解决身份及待遇问题;原供销社改制企业下岗人员养老、产权纠纷等问题,都是供销社的不稳定因素。

3.基层和群众参与度不高的问题。由于基层社为农服务功能不强,市场竞争激烈,赢利点不多,与群众的利益联接还不够紧密,加之大部分群众都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想法,因此,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还不高。

(二)工作建议

1.整合资源。希望相关部门编报项目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希望乡镇积极引导、挖掘社会资源参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相关功能,把服务意愿强,热心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企业等引入到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来。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区政府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根据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经营情况及效果,政府给予适当的奖励扶持。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服务队伍建设。

四、“十四五”工作计划

(一)目标任务

到2025年,全区系统将规范化建设村级基层供销社4个,新创建基层标杆社6个,改造提升薄弱基层社6个,培育综合服务社星级社20个,新增基层社农民社员2000人。开拓城市供销经营服务,积极参与现代都市农业经营。新建连锁网点50个,新建庄家医院3个,新建为农服务中心3个,新增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面积3万亩。社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社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明显提升。实现供销合作社与农民利益联结更紧密,基层基础全面夯实,基层社数量质量和社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农服务实力明显提升,双线运行机制更加健全,市场运作更有效,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发挥应有作用。

(二)重点工作

1.强化组织体系建设,夯实为农服务基础。按照市场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坚持开门开放办社原则,采取企业自建、与农民合作社共建、依托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升级改建、结对帮扶援建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建立和改造乡镇基层社。到2025年,全区供销系统新增改造升级薄弱基层社6个,培育基层社标杆社6个,新建村级基层社2个,新增农民社员2000人。要积极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着力提高农村综合服务社服务水平,积极拓展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不断提升为农服务质量和水平。到2025年,新增农村综合服务社20个。

2.强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为农服务实力。积极发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加快推进城市供销发展,大力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着力培育供销合作社服务品牌。积极推动新型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多种形式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到2025年,新增连锁网点50个,新增庄稼医院3个,新增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面积3万亩。

3.强化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切实加强联合社行业指导。继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创新运行机制,密切层级联系,加强行业指导。加快打造社有企业经营服务新机制,深化社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高社有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农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涉农协同服务机制建设。加强与其他涉农部门联合合作、共建共享。

五、2021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工作目标

1.经济目标。

成员企业和专合组织销售总额、汇总利润在上年实际完成的基础上有所增长。

基层社注册率达到100%,建社会化服务组织1个,完成土地托管10000亩。

2.发展目标。

深入扎实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重建基层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流通网点等方面发力,全面完成区委、区政府和市社下达的目标任务。

统筹推进“三会”制度建设。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有计划、有步骤推进“三会”制度建设。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紧密结合区实际,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供销合作社“三会”制度建设之路。

3.保证目标

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力争全系统进京、集体到省上访事件,实现双零目标。

狠抓农资淡储旺供,确保全区农资供应。

抓全系统党建带社建、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意识形态建设、统一战线、维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防邪、保密等工作圆满达标。

(二)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联社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深化供销深改革发展领导小组,落实专班,明确具体任务,加快落实《市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推动联社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落实。

2.强化目标导向。主动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综合改革的先进经验,以综合改革试点为突破口,推进供销社体制机制改革,指导规范乡镇基层供销社,全面完成供销社综合改革目标任务,提高供销社服务“三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

上一篇:术后护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乡村振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