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编制方案范文

时间:2023-02-27 00:20:35

十四五规划编制方案

十四五规划编制方案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为目标,深入推进“健康”建设,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卫生资源配置创新医疗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发展水平,统筹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和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

二、组织机构

加强规划编组织保障,成立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区卫生健康局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为副组长,局机关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办公室,主要负责规划的起草和规划编制工作中的综合协调工作。

三、编制原则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规划编制工作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提高规划编制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集民力、科学决策,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社会的认可度。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确保规划编制工作整体推进,统筹卫生健康事业各方面工作,结合我区实际,集中研究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事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全局的重点难点问题,在解决突出问题上有所突破。

(三)宏观规划,结合实际。要准确把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宏观战略,科学设计指标体系,合理制定规划目标指标,明确主要任务,做到可分解、可操作、可评估,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四)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全面贯彻党的、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分析容观基础和现实支撑,扎实稳妥推进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健全规划的动态调整和修订机制,严格执行规划编制各环节的程序规定,建立规划的运行评估、中期修订和实施保障机制,确保规划有效实施、事业持续发展。

四、主要任务及分工

全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分为区级总体规化、专项规划和县区级规划。

(一)区级总体规划编制

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办公室牵头,各股室配合)。

(二)专项规划编制

区中药产业发展和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医股牵头,各股室配合)。

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医政管理股牵头,各股室配合)。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专项规划(疾控股牵头,各股室配合)。

卫生健康事业人才发展规划(办公室牵头,各股室配合)。

老龄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妇幼股和老龄办牵头,各股室配合)。

五、工作进展安排

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20年4月-5月)

1、制定《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编工作方案》。

2、成立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3、做好“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总结分析。

4、提出“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基本思路和初步意见,加强与市卫生健康委和区级相关部门的衔接。

(二)第二阶段(2020年6月-7月)

1、根据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研究确定全区“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2、召开本系统、相关股室及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进行深入调研。

3、起草全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形成初稿。

4、加强各方面协调和衔接,做好规划涉及内容的修订调整,提高政策建议、改革措施和重大项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第三阶段(2020年8月-10月)

1、形成全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草案征求社会各界对草案的意见和建议,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工作。

2、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对规划草案进一步修改完善。

(四)第四阶段(2020年11月-12月)

1、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后对规划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

2、组织相关股室和专家对征求意见稿进行论证,在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征求意见稿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形成送审稿,提交区政府审核。

3、根据区政府,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进行再次修改,按程序报批后正式印发。

其他专项规划和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根据要求按时完成编写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实施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形成统一领导、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的规划编写工作格局。

(二)完善工作制度。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各牵头股室规划编制相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

十四五规划编制方案范文第2篇

一、认真开展老龄委各项工作

组织学习贯彻《老龄工作论述摘编》,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省情教育,强化全社会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理念。

调整组建新一届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组织召开市老龄委成员单位会议。

推动落实省贯彻《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十三五”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终期评估,配合相关部门启动“十四五”市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开展“敬老月”系列活动,组织“敬老文明号”四级联创,多举措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健全全省老龄信息员队伍。

二、强化老年人各项权益保障

组织开展国家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开展城乡社区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组织实施银龄健康基层志愿服务工程。

推进各项老年优待政策落地见效,开展老年人以居民身份证替代老年人优待证工作。持续推进“银龄安康行动”。

三、推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根据省实施办法出台市实施意见。开展“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终期评估,启动市“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编制工作。

组织开展2020年全市老年健康宣传周和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宣传活动。组织参加全国老年健康知识大赛和“关爱老年健康”科普征文活动。

继续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开展绩效评价。

落实《健康行动实施方案》,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加快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活动。

四、深入推进医养结合

贯彻落实《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省《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制定市落实措施。

开展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和示范机构创建活动。开展第四批省医养结合示范创建活动。积极参加省医养结合试点市遴选。

推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组织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大力增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推进市老龄健康、医养资源整合和统一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医养结合监测工作水平。

组织开展国家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落实国家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医养签约服务指南等标准规范。举办医养结合工作培训班。宣传推广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

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森林康养基地创建工作。

五、促进全省健康产业发展

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等21部门关于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积极推动健康产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力打造长三角健康养老基地,参与长三角健康产业高峰论坛暨博览会。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

加大健康小镇建设的调研、评估、指导力度,总结和完善健康小镇良性发展工作机制。

十四五规划编制方案范文第3篇

(一)基本职能:发改委机关是州政府工作部门。其主要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分析全州经济形势,提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结构优化、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和政策建议。负责监测预测全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研究我州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做好总量平衡。全州投资宏观管理,协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负责省级以上开发区的协调和管理。

承担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全州经济体制改革有关工作,汇总分析全州财政、金融等方面情况,提出相关改革建议。保证全州国民经济计划和发展规划的实施。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贯彻实施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发展重大问题,拟订重大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全州重大生产力合理布局。协调农业农村发展重大问题,衔接农牧业、林业、草原、水利、气象等专项规划和政策。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拟定并协调实施全州发展循环经济、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及政策措施,提出并组织实施全州能源消费控制目标任务。

负责公路、铁路、机场等综合交通的统筹规划和发展协调,配合国家、省做好铁路建设规划及年度计划编制工作,组织协调和处理全州铁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征地拆迁、建设过程中涉及的重大问题。

贯彻实施国家和省价格、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管理全州粮食和重要物资储备,落实有关动用计划和指令。

贯彻实施国家和省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州能源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指导性计划。研究提出促进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拟订全州能源体制改革方案,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协调能源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会同相关部门加强流域水电规划管理,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按规定权限审核和转报能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编制全州农网改造规划,指导协调农村能源发展工作。

(二)机构设置:州发改委内设机购30个,办公室、政策法规与经济体制改革科、国民经济综合科、固定资产投资科、基础产业科、农村经济发展科、社会发展科、产业发展科、重点项目管理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科、成本监审科、价格管理科、收费管理科、粮食产业与安全仓储科、人事科、新能源科、电力科、行政审批科、对口支援办、铁路建设综合科、粮食综合管理科、救灾物资储备科、机关党办和州财经办秘书科;其中参公单位1个,军粮供应中心;其他事业单位3个,价格认证中心、经济信息中心、粮食质量监测站。

(三)人员情况:在职在岗人员107人,编制在外单位人员在本单位16人,其他人员9人,离退休105人,遗嘱人员2人。车辆13台。

州发改委下属二级单位1个,其中行政单位1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1个,其他事业单位2个。

纳入州发改委度部门决算编制范围的二级预算单位包括:经济信息中心,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二、财政资金收支情况

(一)财政资金收入情况。

预算收入总额3995.6万元,其中基本支出收入2547.89万元,占收入总额的63.77%,与上年2636.39万元比下降了3.36%;项目收入1442.37万元,占收入总额的36.23%,与上年1653.73万元比下降了12.78%。基本支出收入中人员收入1627.99万元,公用经费收入368.76万元。项目支出下降是因项目结转收入下降,按项目进度“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结转收入下降了453万元,下降55%.

(二)财政资金支出情况。

当年支出总额3779.08万元,人员支出2190.3万元元,占支出总额的57.96%,公用经费支出1606.6万元,占支出总额的42.04%。公用经费支出中基本支出375.42万元,占公用经费的23.37%,项目支出1221.18万元,占公用支出的76.63%。与上年度支出总额3505.12万元比增涨了7.82%,与上年基本支出2608.79万元比下降了2.33%,与上年项目支出896.32万元增涨了37.36%。基本支出中人员支出下降5.5%,公用经费支出增涨了22.89%。支出总额增涨7.82%,主要是因项目支出增加,“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和“质监站实验室设备采购”项目已全面完工并支出969万元结算完毕。基本支出下降2.33%,主要是今年新增退休人员7人,人员支出下降。

三、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情况

(一)、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为了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我单位制定了《发改委预算管理制度》、《发改委收支管理制度》等。

(二)严格执行预算,控制各项经费支出

预算执行94.6%,其中基本支出执行100%,项目支出执行84.6%。为更好地控制支出,财务室根据财政部门批准的年度预算、调整预算指标,以及各专项项目年度规划和实施进度,分资金性质编制资金用款计划。

对会议费控制要求,凡的生费用的会议,严格执行“先审批经、后开会”制度,由分管领导批准后执行。会议费用实行限额、分类管理和分级审批,各科室按规定拟制会议方案并填写《会议审批表》,并在综合定额标准以内结算报销。会议费支出9.76万元,与上年比下降65.61%。

对培训费控制要求,接到上级通告需要外出参加培训学习的,需填制《行政事业单位外出报告单》报经单位主要领导签字同意,培训结束后根据通知和发生的交通及食宿费用票据填写报销单,按规定程序报销。培训费支出1.4万元,与上年比下降67.52%。

“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三公”经费支出总额116.94万元,与预算数54.73万元比超支113.67%,与上年126.98万元比下降7.9%,人均“三公”经费支出0.89万元。“三公”经费中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支出111.62万元,是“三公”经费支出总额的95.45%,与上年比,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下降了8.47%,主要原因是今年修理费降低了;公务接待支出5.31万元,是“三公”经费支出总额的0.55%,与上年比公务接待增涨了6.2%,主要原因是铁路建设方面工作组接待增加。本年度无公务出国支出。

(三)目标制定及完成情况

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开展22个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和15个州级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研判肺炎疫情影响,牵头完成《病毒疫情对我州经济发展影响分析的报告》.根据今年经济运行态势,牵头州级各相关部门形成《关于“十四五”及2021年相关指标建议》。完成《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战疫情、促发展,推动全州经济稳定回升向好。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闻令而动、火速集结,在大战大考中践行初心使命,加强市场价格、粮食、食用油监测和巡查,确保了疫情期间全州粮油物资供应充裕、价格稳定。抢前抓早推动建设项目复工复产,实行日监测、日调度,150个续建重点项目5月初全部复工,争取17个省重点项目疫情补助资金850万元。申报4批国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11家,2家企业入选全省向国家推荐的重点物流企业名单。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的深度与广度,形成《肺炎疫情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等调研报告,牵头制定应对肺炎疫情促进经济增长13条、推进重点项目开复工6条等政策措施,及时开展重点指标专项调度并提出措施建议,确保了全年目标顺利完成。

抓项目、促投资,努力当好主角多做贡献。制定出台《抓项目促投资责任分工方案》等系列抓项目促投资政策措施,做实做细“投资唱主角”文章,全力对冲疫情影响。抢抓“两新一重”、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融资、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等机遇,争取中省预算内资金43.8亿元、抗疫特别国债3.34亿元。实行“容缺审批+承诺制”推深做实项目前期,推动时间精力向项目集中、政策服务向项目倾斜、资源要素向项目集聚,投资逐月回升、逐季向好,增速在三季度由负转正。每季度举办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开工项目221个,总投资216.5亿元。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建设进度滞后的项目进行红灯预警和任务交办,250个州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8.63亿元,助推投资跑出“加速度”。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7%。“十三五”期涉藏地区项目开工1235个,开工率97.9%;竣工969个,竣工率76.8%,累计完成投资709.9亿元。

强基础、建产业,加快形成全域开放新态势。积极谋划重大基建攻坚突破,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水切伦科夫探测器全阵列投入科学运行。“世纪工程”铁路段“一隧一桥”开工建设,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得到国省支持。高速公路、第四机场、通用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三条山地轨道交通支线纳入《山地轨道交通规划(-2035年)》。能源开发步伐加快,两河口、硬梁包等大中型水电站加快建设,水风光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基地规划通过评审,水电站导流成功,两河口电站截流蓄水。抓好新一体化协同发展,新区市政道路、供排水等项目加快建设,18个县(市)经济总量迈上10亿元台阶。牵头组织大型政企合作集中签约活动,与集团、公司等4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等多行业多领域合作。深化对口支援合作,落实广东省援助资金8.1亿元、项目121个,省内对口帮扶资金5.52亿元、项目359个,广东对口支援工作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表扬。

谋长远、绘蓝图,扎实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从讲政治的高度积极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蓝图,成立工作专班,结合发展实际,积极做好22个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和15个州级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对标对表中央、省州委《建议》,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反复修改,精益求精,改稿近20余次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方向、思路举措、重大任务和2035年远景目标,为全州各项事业发展明确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盯准国家、省发展战略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交汇点、结合点,编报了“十四五”期涉藏地区项目方案。我州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水源补给地保护、构建风光水多能互补系统、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等纳入国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抓改革、求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统筹推进61项经济体制改革任务,25项改革任务实现销账。编制完成《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色达、白玉两县被确定为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与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取消了州县两级对交通、房屋和市政、自然资源类项目招标文件事前备案。扎实推进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对全州2019年来总投资400万以上的1049个项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146个,移交问题线索2起,44家企业被纳入不良行为记录。完成全州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归集信用主体数据45233条、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61214条、联合奖惩总数据385条,城市信用排名位居全国地州盟第二位。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加强节能形势分析预警,持续做好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力保障粮食储备安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主动作为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办实事、惠民生,着力保基本兜底线。持续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全面完成。金沙江“11•03”白格堰塞湖灾后恢复重建基本完成,丹巴“6•17”泥石流灾后恢复重建有序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目标完工48个,开工30个。实施13个县(市)农网改造升级1464公里,水电企业用工10441人(次)。严格执行重要民生商品及防疫医药品价格应急日监测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42.6万人次、7507万元。落实省定电价、非居气价政策,对非高耗能工商企业电费优惠3100多万元,执行留存电量26.02亿千瓦时。不折不扣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州长责任制,政策性粮食库存大清查交出“放心账”,政策性粮食储备总量达46065吨,满足全州5个月以上应急需要。强化应急救灾物资管理,物资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结果应用

根据绩效评价,我单位2021年绩效目标编制更科学合理,调整了《改革及经济运行》专项经费30万元,到更适合的《铁路建设》专项经费中。

四、评价结论及建议

十四五规划编制方案范文第4篇

2020年是党中央确立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县巩固脱贫成果,实现晋位赶超的关键之年。2020年水务工作要坚定政治引领,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巩固脱贫成效为统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坚定不移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抓重点、补短板、强监管、夯基础、上水平,奋力开创水务工作新局面,为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二、工作重点

全面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以“5+4+3”工作思路(5项工程短板、4项行业监管、3项保障提升)为抓手,结合水务工作实际高质量高标准持续推进脱贫攻坚重点项目落实落地。计划投资3.15亿元,建设水平梯田1.3万亩,小流域治理18平方公里,水源工程50处,节水灌溉工程50处,治理河道长度29公里,着重巩固提升2.02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坚持水利工程补短板,持续夯实水利基础设施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年”行动,完成水利工程项目投资任务,重点实施五大类项目:

1.狠抓农村饮水项目补质量短板。农村饮水安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底线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指标,要全力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一是提前谋划。配合做好“十四五”农村饮水相关规划编制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勘察、申报、协调等相关工作。对符合“十四五”规划要求的项目积极配合实施,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工程专业化管护试点建设,建立健全村级饮水安全责任制。二是统筹兼顾。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相关文件要求对全县37个乡镇312个行政村需要新建、改造、配套、升级、联网的供水工程进行分类统计,同时做好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工作,做到底数清,分类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顺利实施及长久有效运行。三是保质保量。积极完成建设任务,一是加快推进2020年首批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投资1624.27万元,巩固提升987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利用专项资金597万元,持续对高氟水地区进行改水降氟,基本完成2020年饮水型氟超标改水任务。二是实施2020年农田水利机井配套项目,争取资金1273.95万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5519亩。

2.狠抓移民后扶项目补民生短板。为妥善解决水库移民生产生活困难,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不断加大后期扶持资金倾斜力度,保障新时期水利事业健康发展。一是着力编好项目发展规划。认真编制移民后扶项目规划,计划投资1466万元改善9个乡镇21个村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二是着力抓好项目前期工作。确保资金一旦下达,项目即可实施,动态管理,专款专用,做到后期扶持项目“存储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三是着力规范项目管理。全力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等,严格项目变更,强化资金监管,依法依规按程序拨付项目资金,确保项目落实到位。

3.狠抓水旱灾害防御补安全短板。积极推进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建设,着力解决水库、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等方面的安全问题。一是继续推进水库除险加固,抓好黑山口水库、钓鱼台水库水库除险加固遗留问题整改,完善前期准备工作,编制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攻坚行动方案,建立除险加固长效机制,消除水库安全隐患。二是继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做好工程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和管护资金的落实工作,建立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长效运行机制,做到工程有人管、责任有人负、经费能落实,建成一批、验收一批、管好一批。计划投资5000万元治理河道长度29公里,持续巩固治理成果,长期发挥工程效益。三是继续推进山洪灾害防御,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建设,做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制定和完善各项工程抢险应急预案,针对性开展防汛实战演练;落实重点防汛工程包保责任制,防治结合,强化防汛带值班责任制。

4.狠抓水污染防治补生态短板。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一是深入推进河湖长深化改革工作。落实县级河湖长制办公室(县级河湖生态巡查管护中心)机构、人员编制调整;建立定期会商和重点事项即时协调联动机制;建立“河湖生态监管平台”,落实“一河(湖)一策”方案,继续深入地开展好生态环境整治、侵占生态保护红线违法违规房地产项目排查整治、河湖管理范围“清四乱”等回头看行动。3月底前精准解决20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划界成果的共性问题,2020年底完成50-200平方公里的划界。二是抓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编制县2020-2030年水土保持规划,抓好县内坡耕地治理,总结推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经验,计划投资4141万元,建设水平梯田1.3万亩,完成小流域治理18平方公里。三是抓好农村水电绿色发展。积极发挥小滦河梯级水电站工程效益,年底前完成四座水电站竣工验收工作。四是抓好水美乡村建设。加强河湖生态管护机制建设,全面提升河湖生态监管能力。依法打击涉水违法违规行为,大力开展河道生态治理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

5.狠抓脱贫攻坚补帮扶短板。聚焦贫困村,集中力量开展帮扶工作。一是精准扶贫。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做好定点包联村的摸排统计情况工作,对个别户、边缘户等特殊群体积极采取乡村互助、邻里帮扶等方式解决。二是产业扶贫。以“定点帮扶”为契机,努力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产业化扶贫,重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农田机井配套项目及护村护地坝建设项目。

(二)坚持水利行业强监管,切实增强服务保障能力

坚持贯穿监管责任始终,确保工作不打折扣,标本兼治,由点及面,层层联动。

1.全面加强河湖监管。一是深入推进河湖长深化改革工作,根据市、县河湖生态管护机制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协调相关部门,完成“一办一室一队伍”、“一平台四机制”改革任务,整合部门力量合署办公。二是发挥河湖长作用,贯彻执行县级河长包流域制度,加强河长湖长考核,促进各级河长湖长履职尽责,鼓励每位河(湖)长多走“一公里”。三是完成河道划界竖桩及成果复核、水域岸线规划、采砂规划等编制工作。3月底前精准解决20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划界成果的共性问题;2020年底完成50-200平方公里的划界;6月底完成水域空间控制规划(红线)与自然资源“一张图”管控;6月底完成全县的采砂规划编制。四是巩固好治理成果。各级河长、河湖管理员有效利用河长云APP巡河,确保河长巡河形成常态化,深入推进“清四乱”工作,加强河道采砂综合整治,推动河道砂石资源科学有序开发,严厉打击非法采砂。五是加大工程治理,对中小河流、险工险段、沟谷等有序治理,重点围绕脱贫巩固提升打造几条典型的“幸福河”。

2.严格加强水资源监管。坚持“节水优先”,按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要求,抓好三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工作。结合县内水资源现状,按照《省地下水管理条例》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要求,为全面实现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将组织编制我县《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和《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报告》。二是深入实施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工作。加强非农取用水户计量监控建设、管理和取用水日常巡查;严格水量核定,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做到应核尽核;巩固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成果。三是继续完善监控设施建设与管理。组织实施2019年利用中央财政资金建设的非农取水在线监测59户85个监测点监控项目,完成设备安装和验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未实现在线监控的新建取用水户继续进行计量设施改造安装。

3.突出加强水土保持监管。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水土保持监管。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全面实施清单管理,推进水土保持监管制度化、规范化,坚决遏制人为水土流失。一是加强跟踪检查和验收核查。采取现场检查、书面检查、“互联网+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在建项目全覆盖。现场检查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随机确定检查对象,每年现场抽查比例不低于10%。二是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提升水土保持监管能力和手段,及时精准发现、严格认定和严肃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规范执法、文明执法,防止简单粗暴执法。对存在“未批先建”“未验先投”“未批先弃”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严肃查处。对违反规定陡坡开垦、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动要依法处罚。三是实行全覆盖动态管理。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区域监管和省天地一体化遥感监管工作要求,现场复核2020年监管区域扰动图斑,对图斑类型,扰动合规性、建设状态等信息及时核查、及时记录、及时反馈。

4.依法加强水行业综合监管。一是保证全县主要河流水质达标。采取机械和人工打捞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保洁队伍对主城区河道水面和护坡垃圾杂物开展全天候清理,全面改善河道环境面貌。二是严禁污水直排入河。配合环保从源头上抓治理,强化对排污企业特别是重点行业企业的环境监管,加大企业的污染治理力度,严禁污水直排入河,确保地表水国省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三是强化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做细做实安全生产日常工作,突出抓好水利生产经营、水利工程建设、水库安全运行、水电站、供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安全检查,深入开展汛期安全生产大排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四是梳理规范招投标流程。强化项目监管职责,规范招投标动作,建立健全制度,严查违法违规行为,实行全过程管理、监督、服务。五是强化水行政执法。加强水行政综合执法。梳理水行政执法权责清单,做强做实执法队伍;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行水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落实水利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各项任务。

(三)坚持争先创优上水平,全面提升水利行业形象

1、高站位拓展水利功能,力争“水利+”实践上水平。认真谋划“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前期调研及编制工作;巩固提升脱贫项目成果;协调配合乡镇全方位综合治理县内五大流域。

2、高质效融入发展大局,力争服务保障上水平。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工作总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重点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水污染防治、水源开发利用、水旱灾害防御等重点工程建设。

3、高效能建设水利队伍,力争综合素质上水平。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岗位所需、人岗适应”的用人原则,注重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坚持打造“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党支部战斗堡垒。

(四)扛起主责,加强党建,有力保障水利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1、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思想之舵。全面系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运用“学习强国”平台,大力弘扬新时期水利精神,深化“党旗红”系列活动,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党支部示范阵地。

2、抓好意识形态,校准前行之标。压紧压实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积极主动进行引导处置。加强对基层单位的指导监督,层层压实党风廉政建设政治责任。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加大巡视巡察工作力度,狠抓巡视发现问题的整改;突出抓好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决惩治各类腐败问题。

十四五规划编制方案范文第5篇

一、老旧小区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惠及广大老百姓的民生工程,2020年上级下达我县城区四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项目。分别是小区、小区、小区、镇政府宿舍小区,改造面积8万平米,惠及住户772户,改造资金来源于上级补助+县财政自筹资金。住房保障股根据《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综合整治基本型老旧小区功能,方便居民生活,提高居住品质。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理念,积极组织镇、规划、城管、社区、设计、供水、供电、燃气、管线等单位对四个老旧小区改造前期摸底、现场探物、召开业主、群众座谈会,改造小区规划方案评审会、供电改造更新等10余次协调会。截止目前,已完成4个小区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上报县招投标信息中心挂网投标、公示等工作。为下一步施工前准备工作时序推进。

二、上报老城区改造小区红外线改造项目实施计划

3月10日,参加了市住建局召开的各县区老城区改造小区红外线提升改造项目实施计划。根据会议精神,在局分管领导安排下,组织了县镇、社区、规划设计室、规划设计院等部门对县城区老旧小区红外线20余处街巷现场摸排、搜留图集、物探,加班加点整理汇编2.3亿元老城区红外线提升改造项目实施计划(城区雨污管网、停车场、治理内涝、景观绿化、城区道路、城区菜市场、城区河道等),不断完善美化、亮华城市功能。

三、顺应群众需求、提升老旧小区改造适老化

为进一步完善我县既有住宅使用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以及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提升型”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在局分管领导安排下,于4月10日组织县经济开发区、质量安全站、社区等相关单位前往市区住建局,听取了区住建局住房保障科何科长详细介绍加装电梯工作流程及规范要求,汤小燕主任带领我们到省安全厅住宅小区现场观摩了加装电梯试点运行。为我县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提供良好示范。

根据工作安排,住房保障股安排近一个星期时间对县城区镇、县经济开发区内11个社区22个物业小区多层住宅进行摸排(不包括公租房、廉租房、集体土地房屋安置房),进行每个小区单元式摸排、整理。共统计出符合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计446栋、1099个楼栋单元,可惠及1万余住户。为我县城区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分阶段实施提供有力依据。

下半年工作计划:

住房保障股将在局党组领导下,局分管领导按排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积极完成下半年各项工作。

一是深入四个小区改造施工现场,积极排查施工安全、质量隐患、跟踪督促整改、发现问题敢于监督。今年受疫情影响,按上级改造时间节点部署已拖延时间,住房保障股将督促施工加快进度、按图施工,做到早施工、早竣工、使住户早受益。力争在10月底前四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竣工及资料收集整理工作。11月份迎接上级检查。让惠及住户满意,上级领导放心的民生工程。

二是积极推进我县《既有住宅增设加装电梯试点》前期各项筹备准备工作。

三是积极巩固脱贫攻坚帮扶工作。

四是协助规划设计室做好住房保障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五是根据上级精神,谋划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前期准备工作。

六是加强学习,深入开展住房保障工作调查研究,当好领导参谋、助手。

十四五规划编制方案范文第6篇

一、争先进位目标完成情况(满分40分,自评40分)

承担上一年度区政府考核市政府目标任务有两项,分别为教育工作和体育工作。争先进位目标完成情况:

1、教育工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打造教育名区、建设教育名校、培育教育名师为统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继续推进学校布局调整,顺利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实现全区教师良性流动。深化校地合作,共建师大附幼项目成功签约,深入推动师大附小、附中项目落地北部新城达成合作意向,一中初中部项目顺利推进,为打造北部新城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地,把我区打造成为市乃至皖中教育高地,实现“求学到,成才在北城”的社会共识奠定基础。区作为全省第一阶段28个示范区单位、仅有的两县(区)之一上报国务院接受首批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验收,2020年代表全省10样本县区,市唯一县区接受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应急事件、责任事故,已被省教育厅作为优秀组织单位上报教育部。中高考成绩稳中有升,正取一中学生数近20人,376名学生升入省示范高中学习,高中本科达线率49.6%,位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预计全市排名第一。

2、体育工作: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通过“共建共享”完善了县区“五个一”体育设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位居全市第一,乡镇“三个一”体育设施高标实现,社会足球场地建设完成率达到300%。2020年7月获“体育强县”达标先进单位。预计全市排名第一。

二、职能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满分10分,自评10分)

依据“三定”方案,内设综合股、教育股、体育股,按其主要职责完成情况:

(1)综合股工作完成情况

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和“四送一服”工作成效显著,及时传递校园好声音,传递教育正能量,讲好教育故事,积极做好市民心声、12345政务网络回帖等舆情应对、教体系统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全年未出现社会舆情事故。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组织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到长三角跟岗学习,组织在全区范围内遴选丁家小学校长,服务“三名工程”建设。圆满完成三项民生工程任务,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计划和贫困生助学政策,学前促进工程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所,建设面积1800平方米,新增学前学位360名。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全年完成项目建设10018平方米,圆满完成全年任务。对全区教育系统2020年度财务进行全面的检查,及时落实整改,促进财务规范管理。综合股2020年度各项工作均圆满完成。

(2)教育股工作完成情况

开展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小区配套园治理工作,完成2所小规模学校撤并工作,持续开展小区配套园治理。热点学校招生平衡有序,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普惠性园达80%,公办园占比达50%。深入开展“五进”校园活动,举办第三届全区中学生足球比赛,朝阳小学机器人创客比赛在省、市均获一等奖。继续开展文学进校园活动,举办中学生诗词大赛、课外读物讲述比赛等活动。积极参加市第二届青年校园歌手大赛。扎实推进控辍保学工作。完成《区2019-2020学年6-15周岁适龄儿童就学信息核查统计表》,建立控辍保学台账。对省控辍保学平台核定的疑似失学儿童进行排查和核实,制定“一人一案”,确保全区适龄儿童无失学和辍学。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活动。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消防、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控、交通校车、防溺水、防校园欺凌、防踩踏、扫黑除恶、禁毒等安全检查。教育股2020年度各项工作均圆满完成。

(3)体育股工作完成情况

稳步推进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通过“共建共享”完善了县区“五个一”体育设施,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共建共享”,完善我区“五个一”体育设施。高标实现乡镇“三个一”体育设施建设,全区各行政村、社区实现健身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全覆盖。共建成9块社会足球场地,任务完成率达到300%。举(申)办2020年全国重阳登高健身大会主会场、品牌赛事,筹备“皖西南风景线”—省自驾运动游精品线路房车集结赛(站)活动,推动区龙舟赛升级为省龙舟公开赛。丰富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组织徙步爱好者在皖江公园健身步道开展徒步活动,参加市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市第十二届公仆乒乓球赛、《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赛、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系列大赛及分会场活动并获佳绩;成功举办区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配合区总工会、区直工委举办了第四届职工拔河比赛。全区共举行体育赛事活动近百场。竞技体育取得可喜成绩,全区有10余人次在省市各项赛事中获得奖次。稳步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全区各个乡镇(街道)、社区指导员实现全覆盖。扎实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国民体质监测进学校、进社区、进社区活动,2020年完成800人的测试任务。体育股2020年度各项工作均圆满完成。

三、招商引资工作推进及完成情况

2020年以来在谈项目有3个:共建市STEAM教育产学研示范研学基地项目、北京培文学校分校项目、北斗时空智能科技教育特色区项目。其中共建市STEAM教育产学研示范研学基地项目由大龙山镇、区教体局和创业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三方于今年6月12日在大龙山镇签约,9月份到资开始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一期投资1000多万元),2021年6月份竣工使用。北京培文学校分校项目是由区政协领导牵头,区教体、招商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共同谋划推进的项目,5月份,培文学校领导来区考察。区招商局认可作为有效线索跟踪推进。北斗时空智能科技教育特色区项目是由创业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引荐,项目主要内容是在我区具备条件的学校建设科技馆,资金由对方公司提供,11月份,北斗时空智能科技公司负责同志来洽谈项目推进工作及合作计划。当前正继续推进上述两个项目,对北京培文学校分校项目,抓紧对接,争取年内形成报告,力争签约。对北斗时空智能科技教育特色区项目,按照双方协商的步骤推进项目合作。

四、区委、区政府年度其他重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满分48分,自评48分)

(一)、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情况。

今年以来,就学习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区教体局9月份先后召开教体系统视频学习会议和区教体工委理论学习会,组织全区中小学校、机关及二级机构支部书记进行专题学习,对教体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提出要求。组织开展五中全会精神进校园活动,局领导班子、各中小学支部书记带头宣讲,思政课教师及时跟进宣讲,宣讲近200余场次;学校按要求制作宣传展板42块,校园广播开设“党的五中全会”宣讲专题,创设浓厚氛围,推进得力。

1、加大与长三角地区教育合作。视察讲话,主要内容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坚持项目引领,先后同南京师大签订提升教育品质方案技术开发协议和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协议,先后组织区内学校同长三角区域优质学校结对帮扶。组织全区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到南通市如东县中小学跟岗学习一周,同如东县教体局签订跨区域结对合作协议,促进学习交流。立足教体工作职能,在落实校园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安全工作责任制、教育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上下功夫,聚力打造优质教育资源聚集地,切实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奋力推动教体事业高质量发展。

2、常态化防控疫情。统筹做好考试招生、质量监测和暑假安排等工作。注重加强对学生和教职工的动态健康管理,信息“日报”“零报”等健康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形成闭环工作机制。对高考中考学生,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和考试工作有关要求建立健康台账,强化管理措施。

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教育扶贫工作总体要求,把教育扶贫的主体责任扛在肩上,创新工作思路,夯实脱贫攻坚之基,在落实扶贫政策上做文章,在关爱困境儿童上下功夫,在助力精神脱贫上动真格,全力以赴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保驾护航,确保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大力推进消费扶贫。在前期引导各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因地制宜面向采购区内扶贫农副产品的基础上,通过局机关工会组织机关全体同志采购红薯粉、火龙果、土鸡蛋等区内扶贫产品,先后累计采购金额达6万多元,大力促进消费扶贫。局机关及中小学校(党支部)制定“单位包村、干部(党员)包户”帮扶年度计划,成立领导小组,以包保村居为单位,下设多个工作组,保障帮扶工作常态化开展。局机关对大枫社区贫困户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帮助实施就业扶贫,成效显著。

4、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冬季防寒采暖条件,制定“一区一案、一校一策”,大力推进中小学采暖保暖民生工程,确保广大中小学生温暖过冬。中小学对学生教室及生活用房门窗破损情况进行全面排查、修缮,所有学校都能保障学生在校期间开水供应。通过建立区内小规模学校工作台账,对区内7所小规模学校进行全面排查,经自查全部达标并报省教育厅审核通过。今年共安排4名参加2016年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大学师范生到家庭所在乡镇的中心学校顶岗实习。新聘7名中小学教师,全部安排在罗岭、五横偏远农村学校任教。稳步推进智慧学校建设,应用培训常态化,截止2020年底,区共建成白泽湖乡白泽小学,五横乡林峰小学丶杨亭小学丶曰公小学,五横初中5所智慧学校。通过组织常态化培训所有设备均已正常投入使用。

5、高标准推进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深度对接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同南京师范大学签订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协议,深入调研,全面总结十三五期间教育发展成就,比对镇江市、张家港市和南京江宁区教育发展模式,围绕打造全省先进、全市一流教育品质,坚持项目引领,科学编制发展措施,打造教育“三名”工程,努力实现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目前已形成规划文本(初稿)编制工作,正按照区委区政府领导的指导意见,组织南京师大专家和区教育规划专班进行修改完善。

(二)区委常委会工作要点明确的任务完成情况。

区委常委会工作要点明确教育部门的任务是:全市优质教育集聚区目标,打造“三名”品牌,完善城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完成情况:

与师大合作共建师大附幼项目签约,正式落户北部新城。师大附小、附中和一中初中部项目稳步推进,有望实现明年秋季正式招生,建设教育名校工作有进展。将丁家小学作为培育试点,面向全区乃至全市遴选知名校长,打造本土名校。出台《区教师“县管校聘”方案》,强化政策宣传和制度保障,76名中学教师跨学段交流,有效解决中学教师结构性富余,小学师资不足难题。通过举办交流教师座谈会,认真听取中小学校长和交流教师意见建议,不断完善改革措施,为高质量完成改革目标创设条件。

(三)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任务完成情况。

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教体局8项任务,分别是:

围绕“四地”目标,坚持高位推进、等高对接、重点跟踪、调度通报、绩效考核“五项”机制,打造产业承接先行区和成果转化示范区;2、完善全区学校布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稳妥撤并乡村小规模学校;3、深化“五进校园”特色品牌;4、推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评估认定;5、深入推进校地合作,与区内高校共建学前、义务段附属学校;6、加快与长三角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对接合作,力争引进1所一贯制国际学校;7、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打造“本土名校”;8、建立名师激励机制,建设乡村首席教师和骨干教师工作室,培育全市一流师资队伍。完成情况:

(1)加速建设科教融合创新地,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一是对接南京师范大学就托管、挂牌高品质学校建设模式达成合作意向协议,重点寻求在小学和初中学段有所突破。二是创造条件组织大桥中心学校、大龙山镇中心学校校长及骨干教师到浙江嘉兴实验小学考察学习STEM课程、集团化办学、特色办学及教师队伍建设等。两校与嘉兴实验小学签订了STEM课程共建协议,双方在7月份和11月份分别实现了互访交流。三是组织全区中小学校长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全国基础教育强市南通市跟岗学习,同如东县教体局签订跨区域结对合作协议,推动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战略性协作。

(2)着力完善全区学校布局调整。稳妥撤并罗岭镇小龙山小学和大龙山镇桃园小学等2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完成校产妥善处置工作。实现朝阳路小学、月形小学扩班,新增学位近300个。正式启动圣埠小学、朝阳路二小建设工作,完成舜天小学建设设计方案和一中初中部选址工作。全区保持中学7所(含一所完中),35所小学适度教育规模,基本适应人口分布及城市发展。

(3)深化“五进校园”特色品牌。举办第三届全区中学生足球比赛,组队参加市级联谊赛,斩获城区学校第六名;朝阳小学机器人创客技能在省、市比赛中均获一等奖。继续开展文学进校园活动,11月和12月分别举办小学生课外读物讲述比赛、中学生诗词大赛等活动。积极参加市第二届师生校园歌手大赛,师生共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2名。

(4)推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评估认定。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邀请市督导办负责人开展业务培训,对全区41所中小学教育软硬件设施进行量化登记,全区7所中学均衡系数0.44,35所小学均衡系数0.26,全市最优,已作为全省第一阶段28个示范区单位,仅有的两县(区)之一,上报国务院接受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评估验收。9月份组织实施代表全省10样本县区接受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整个监测过程规范有序,得到省派驻督学工作组高度肯定,已被省教育厅作为优秀组织单位上报教育部。

(5)推进同师范大学、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等高校合作,与区内高校共建学前、义务段附属学校。成立校地合作专班,积极对接师范大学,合作共建师大附属幼儿园项目正式落户北部新城,目前进入设计装潢招标阶段,2021年秋季正式招生。经与师大副校长和发展规划处深入交换合作意见,尽快把舜天小学办成师大附小,把大龙山初中挂牌师大附中达成合作意向,有望2021年实现合作项目落地。与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达成合作,共建学前教育资源。

(6)加快与长三角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对接合作。10月份邀请南京师范大学合作交流处专家到区考察,双方就合作办学,提高区基础教育品质达成意向性协议。

(7)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打造“本土名校”。组织开展对白泽湖中学、大龙山初中、白泽湖中心学校、大枫初中的教学视导,强化中小学日常教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在全区范围内遴选出丁家小学新任校长。全区中考成绩稳中有增,高考本科达线率近50%;白泽湖中学高中录取分数线较往年有很大提高,大龙山初中等学校生源实现较大增长,学校吸引力明显增强,“本土名校”建设工作取得较大突破。

(8)建立名师激励机制,建设乡村首席教师和骨干教师工作室,培育全市一流师资队伍。组建名师工作室、首席教师工作室13个,突出省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出台名师工作室、首席教师工作室管理办法,打造“新时代名师”。加大名师培训力度,40余名教师到长三角先发地区考察学习、跟岗研修,德能双修,培育教育名师有起色。

(四)脱贫攻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营商环境、深化改革、政务公开、林长制、河(湖)长制、乡村振兴、疫情防控、防汛救灾、长江禁捕退捕、民生工程、退役军人及双拥工作、文明创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平安建设、工作:均按照牵头职能部门的要求,做好分工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按时报结有关材料,较好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五、执行力目标完成情况(满分2分,自评2分)

(一)、区委交办教体局年内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工作号:):

脱贫攻坚工作,坚持常态化排查,确保义务教育有保障,义务阶段学生无一例辍学;完成了扶贫项目调整,形成了2021年扶贫项目计划纳入全区统一安排;中央巡视“回头看”和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整改认领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实行“两案八制”,校园疫情防控下常态长效;编制完成了“十四五”教育工业发展专项规划。

(二)、重点工作督查情况:

1、疫情防控落实情况。肺炎疫情发生后,教体系统采取有效措施,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线上、线下教育教学工作,保障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安全有效。全力支持党委政府防疫工作,组织党员教师投身抗疫一线,主动参与卡点值守、人员登记、信息排查等,彰显教育系统的责任担当。组织教体系统党员累计捐款18万元,积极支援疫情防控。后期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实现了师生健康平安、教育教学平稳有序。

2、禁燃禁放开展情况。上半年,区教体局禁限放区域为大桥街道吴嘴小区,年底,包保禁燃禁放区域调整到为大枫社区。局机关办公室统一调度,制定值班表,班子成员带队下沉一线值班值守,开展宣传教育,组织有效劝导,全年实现包保区域内零违燃违放事件。

十四五规划编制方案范文第7篇

一、主要目标实现情况

“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全县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各项目标任务总体平稳。

(一)地区生产总值。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5.81亿元,增长7%;2017年实现216.47亿元,增长7%;2018年实现213.93亿元,下降1.4%,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省市对2018年GDP数据进行修订,2018年我县GDP修订为179.52亿元,比原数据核减34.4亿元。2019年GDP实现190.09亿元,增速4.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9%、44.2%、51.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8:30.2:47.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465元,增长4.4%。2020年一季度实现40.23亿元,增长0.4%。

(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29614元、13141元,增长7.33%、8.6%;2017年,实现32102元、14232元,增长8.4%、8.3%;2018年,实现34181元、15340元,增长6.5%、7.8%;2019年,实现36441元、16712元,增长6.6%、8.9%;2020年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城镇居民实现9541元、4423元,下降0.7%、0.1%。

(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39%、6.25%和-12.99%。2019年预计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左右。“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为年均增长10%,近年来,受煤炭消费压减、电解铝清理整顿、采暖季错峰生产等因素影响,全县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冲击,部分企业停止生产导致工业总产值大幅减少。2020年,1-5月份累计增幅13.1%。环比提高0.2个百分点,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2.9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2%、13.5%和-20.7%,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7.5%,列全市第六位,降幅较上半年收窄24.5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收窄。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下降2.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下降60.2%,其中工业技术改造完成投资同比下降7.4%,占工业投资比重为74.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下降27.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85.6%。民间投资下降29.7%,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87.9%。

(五)其他指标增长情况详见:附件“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二、三大攻坚战推进落实情况

(一)脱贫攻坚成效明显。牢固树立“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理念,2017年争取各级产业扶贫资金5512万元,落实金融扶贫贷款2.7亿元,73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顺利摘帽,589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建改造危房1155户,姜楼镇、县供销社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18年创新“5333”扶贫模式,新识别扶贫人口808户、1892人,享受政策11951户、22489人。扶贫产业项目收益覆盖率达100%,贫困人口动态管理“1234”工作法全省推广。1334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达到脱贫标准。2019年建成扶贫智慧管理平台,实现贫困人口信息零差错管理,10721户21653人享受扶贫政策,建立“5+4+12”产业扶贫模式,发放扶贫收益1431.05万元。“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措施有效落实。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在全市率先交房入住。

(二)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圆满完成中央环保督察、省环保督察和“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巡查和“回头看”等各项任务,统筹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计划,环境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出台实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1+1+10”工作方案,落实重污染天气应对和工业企业错峰生产等制度,完成清洁取暖改造5.6万户。大力开展“清河行动”,河长巡河常态化,主要河流实现“一河一策一档”;完成畜禽养殖“三区”划定,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100%。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工作得到全面加强,2019年PM10、PM2.5、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分别同比改善3.6%、8.2%和15%。。

(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果。建立健全债权人联席会议制度,深入开展“增信贷、降不良、打逃废、树诚信”活动,不良贷款率大幅降低,金融环境企稳向好。处置不良贷款23.46亿元。数字化普惠金融项目上线运行。2019年全县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52.55亿元、189.03亿元,增长9.6%和6.4%。2020年5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0.79亿元,较年初增加18.24亿元,增幅7.22%;各项贷款余额195.92亿元,较年初增加6.89亿元,增幅3.65%。2020年1-5月份房地产业销售面积10.25万平方米,同比增涨1.9%。全县金融、地方债、房地产等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成效显著。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重大改革任务推进情况

(一)供需动态推进更加平衡。清理取缔“小散乱污”企业290家,关闭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589台,拆除砖瓦窑厂27家,治理挥发性有机物企业8家;关停电解铝违规产能54万吨,停运煤电机组容量66万千瓦,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企业4家。完成提标改造企业36家,整治造粒企业56家。2019年加强工业用地供应制度改革,完成“标准地”供应8宗262.6亩,弹性出让3宗87亩。建成标准厂房15.39万平方米。报批建设用地2913亩,挖潜增减挂钩节余指标1507亩、耕地占补平衡指标3870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163亩。完成110千伏香翟变电站及配出工程,500千伏站送电运行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200公里,建成供电台区120个。气化工程实现镇镇通,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煤改气”任务。

(二)经济质量优势凸显。2019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增长19%。化纤绳网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9亿元,增长12%。装备制造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增长1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2%。中国绳网国际创新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中国绳网文化体验中心、产业大数据平台建成投用,金冠网具获批绳网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李庄镇获批创建省优质绳网基地,县绳网数字经济园区获批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中国绳网产业大数据平台入选省第二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项目;水溶性红曲生产新技术荣获全县首个中国专利优秀奖。黄河三角洲花木小镇入选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李庄、姜楼获评2019年中国淘宝镇,中国淘宝村增加到20个,获批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工程示范县;李庄镇获批首批省绿色能源示范村镇;淄角镇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域村庄规划编制,获评全国村庄规划优秀案例;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现场观摩中,鑫诚现代农业产业园代表向全省展示了培育发展农业“新六产”的创新实践成果。

(二)重大改革任务顺利完成。一是联合办税服务大厅投入使用,国地税实现深度合作。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顺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投入使用。三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80个,不动产统一登记全面落实;四是财政体制改革持续深化,被评为全省县级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先进县。五是深化“一次办好”改革,顺利实现“3540”攻坚目标,96项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部下沉社区,在全市率先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六是扎实开展“鲁担惠农贷”全省改革试点,发放惠农贷款2317万元。七是全面推进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教师交流轮岗、绩效工作考核四项改革,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推动学校教育联盟向纵深发展。八是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县医院与8家卫生院组建了医共体。九是公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十是警务协作区机制改革经验得到省委领导批示肯定,被确定为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在全省推广。

四、重大发展战略任务推进情况。

(一)新旧动能转换提档加速。编制完成新旧动能转换实施规划和意见,建立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列入省市重点项目40个;列入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库项目8个;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8家,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136个,国家批复2020年地方专项债券资金支持项目11个,下达债券资金11.12亿元。争取中央和省市预算内资金项目172个,到位资金12.84亿元。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4.09万户。引进培养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0人;引进硕博士93人、大学生879人。获批院士工作站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入选市级新兴产业“白名单”企业3家、隐形冠军企业2家、瞪羚企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获评市优秀企业家“银狮奖”2名、“铜狮奖”3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室45家,省级工程实验室3家,市级工程实验室达到12家,省企业技术中心7家,市企业技术中心17家,省级众创空间2处、市科技进步奖4项、授权专利459件。

(二)乡村振兴步伐更加坚实。编制乡村振兴实施规划和意见,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现代农业实力壮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达到14家、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7家、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达到943家、家庭农场达到64家。土地流转面积93.91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70.62%;建设高标准农田39.7万亩,深松土地28.45万亩;成片造林14.41万亩,新增省级森林乡镇3家;“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到39个。编制完成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智飨田园综合体跻身全市首家省级试点。编制完成沿黄生态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注册资金1亿元,成立县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推出全省首家县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原耕”,入围2019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名单。香菇被评为“中国好香菇”,“联五西瓜”成功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惠人面粉”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淄角”成为全市首件注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蜜桃”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个粮食产品入选“中国好粮油”第一批名录,成功举办2018优质小麦规模种植现场观摩暨全国产业化交流大会;荣获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4个,创建为全国良种棉繁育基地县、省级三资管理先进县和全市首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二是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合村并居工程全面启动,10个镇办增减挂钩项目立项,拆迁复垦村庄16个,9个安置区启动建设。改造农村危房1662户、土坯房1763户。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51个、创建村223个,完成人居环境整治村庄达756个。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1.1万户,顺利通过省政府全覆盖认定;城乡环卫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镇办全部被认定为市级“十佳”,麻店镇获批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李庄镇荣获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城镇、美丽宜居小镇;魏集镇成功入选省十大美丽小镇;皂户李镇火把李村获评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入选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镇2个、示范村19个,被确定为全省农村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三是人才振兴助力发展。3人荣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称号,13人入选省市“乡村之星”。四是文化成效明显。胡集书会被列入国家《曲艺传承发展计划》,曲艺保护传承工作经验全省推广,成功创建“中国曲艺之乡”。

(三)对外开放持续深入深化。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着力提升“引进来”质量和效益,创造便利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开放环境,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成功举办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届海峡两岸()孙子文化论坛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孙子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黄河三角洲(·)绿化苗木博览会;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落实“6+4+6”招商工作机制,2019年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152661万元,增长13.22%,其中,出口额143422万元,增长13.31%。2020年1-5月份全县认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2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84.07%;全县实现外贸进出口50191万元,同比增长22.66%。

(四)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明显。紧紧围绕打造“黄三角新的经济增长极、省会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连接京津冀枢纽城市”的发展定位,落实“两区一圈”战略推进,积极承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区域交流与合作。树立全方位融入理念,主动超前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和功能完善配套。加快基础设施对接,积极推进交通设施、信息网络、能源保障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区域间要素流通。促进产业对接,抢抓发达市区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利用其信息、人才、资本、市场等要素资源优势,共建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产业转移发展平台,提升区域整体产业水平。加强区域间旅游、金融、人才、现代物流、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合作,共建品质生活圈,努力把打造成为承接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的前沿阵地,生态养老休闲旅游的后方基地。

(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一是网络化立体交通格局正在形成。坚持交通先行,加快构建以国省道、高速公路、铁路运输、城际轨道为骨架,县乡道为辅助的立体化交通网,完成了外环路和“六纵六横”公路网规划,完成了滨惠大道绿化、亮化工程。乐安黄河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截至2020年5月底已完成年度计划30%。阳信至胡集里则铁路专线、济滨高铁线型确定。高青至商河高速前期工作、G233克黄线段改建工程有序推进。建设“四好农村路”87公里,养护大中修181公里,改造危桥34座,建设客运站点150个,设置乡镇客运站牌280个,农村客运班线停靠点587个,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全覆盖。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编制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古韵慢城、古城墙保护等专项规划,23个城中村改造顺利完成,县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启用。2018-2020年棚改旧改工程计划完成改造14782套,已签订协议9558套,开工建设7214套,腾空土地面积3468亩。启动了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城市、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四城同创”,滨惠大道绿化提升、北城门修复、北关街和孙武三路东延、仿古立面改造等工程完工,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卫生镇实现全覆盖。

三是民生投资持续加大,水利等各类设施更趋完善。2016年民生支出完成26.5亿元,2017、2018、2019年民生支出分别实现24.6亿元、28.4亿元、29.2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2%、81.3%、82.9%。实施了3万亩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樊桥闸、幸福闸新建和灌区干沟清淤等水利工程竣工投用。完成全面改薄、解决大班额、足球进校园工程和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成了第三中学、县实验中学、职业中专,新建、改扩建学校13处、幼儿园148处。

五、重大工程项目进展情况

1.2016年,汇宏新材料新建项目、创源集团铝镁合金、龙马重科风电装备制造等大项目相继投产达产,国内500强企业明阳集团来惠投资合作。鑫诚农业、冠铭菌业、春生食用菌等改扩建项目全面完成。黄河三角洲苗木产业物流园、中国北方花木博览园投入使用。圣豪丽景温泉度假区、古源恒昌乡村旅游度假区、信誉楼百货建成运营。

2.2017年,省网具检验检测分中心投入使用。康和药包完成股份制改造,进入主板上市辅导期。龙马重科等10家企业获准电力直接交易资格,交易用电量达7亿千瓦时。新上沐泽药业、斯蒙特新型建材、创源金属二期、中惠生物科技二期等项目。黄河三角洲花木物流园、红星美凯龙开业运营。

3.2018年,以汇宏新材料、创源金属为龙头的铝精深加工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0亿元,带动正信新材料年产60万吨铝用碳素项目、万顺新材料年产60万吨高品质冷轧薄板项目加快建设。借力“互联网+”,加快化纤绳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成为我县首家市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绳网产业园区入选省绿色制造项目库。以国创风能、辰星耐磨材料为龙头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成长为我县新兴主导产业。县电商产业园开工建设,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李庄镇成功创建全省第一批电商小镇,实现电商交易额72亿元,增长30%。国创风能提档升级,年产50套百吨级核乏燃料贮运一体容器技术实现突破,蔚蓝生物二期植物用微生物发酵工程顺利达产,智慧工厂示范项目主体建成,实现无人操作生产,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中惠生物科技建立国际红曲研究中心。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并开工建设一期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建成投产温室大棚146个。智飨田园综合体跻身全市首家省级试点。建成润生现代果品种植基地、弘邦苗木二期、滨惠大道绿色廊道等项目。

4.2019年,汇宏新材料12万吨置换电解铝产能达产运营,元旺电工科技高档电工圆铝杆项目建成投产,汉狮高档砂纸、万顺高品质冷轧薄板等项目加快建设。中国绳网国际创新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中国绳网文化体验中心、产业大数据平台建成投用,县绳网数字经济园区获批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高端风电装备制造基地项目、铸友机床高端数控机床部件项目开工建设,国创风能与金风科技实现深度合作。绳网生产力促进中心、黄河绳网先进技术研究院相继成立,省绳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日产3万只菌包车间等项目建成投用,花木示范区等项目加快建设,魏集古村落二期主体完工,圣哥帝湾水上乐园投入运营。

5.2020年,成立全县重大项目推进指挥部,集中办公,实体化运作,落实6项推进机制,建立“1+7+7+N”、“指挥部+专班”经济运行和重大项目推进指挥体系,盯紧188个列统项目,推动180个“四个一批”项目、98个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省市县重大项目,8个集中开工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持续做好38个专项债券项目、75个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和50个省扩内需项目后续跟踪对接,制定出台《县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奖励办法》,发挥7个巡回督导组和30名驻企业服务员的作用,每周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运用“工作提醒”、“蜗牛项目”倒逼机制,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六、规划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和有益探索。

(一)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数字引擎试点县。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确定的全国4个数字乡村试点县之一。李庄、姜楼获评2019年中国淘宝镇,中国淘宝村增加到20个,获批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工程示范县。疫情期间,与阿里巴巴集团创新合作方式,搭建数智平台,推出“同战疫情·平安、点亮、振兴、智慧”四部曲,开展了全民直播暨万人直播挑战赛活动,以全国第二的成绩成功入选阿里巴巴“2019年度淘宝直播村播计划示范县”,“电子商务+乡村快递共配”服务品牌成为国家交通部25个农村物流服务品牌之一。全力构建“6+1+N”数字体系,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数字引擎试点县。举办第三届淘宝五金行业绳网名城大会,打造一批电商示范园区,争创一批中国淘宝镇和淘宝村,构建普惠共享、线上线下融合、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畅通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二)建设中国绳网国际创新产业园。做优化纤绳网产业。发挥黄河绳网先进技术研究院创新引领作用,加快中国绳网国际创新产业园建设,打造绳网产业集群+人工智造基地,促进绳网产品向农业、海洋、生活、环保、军事等应用领域拓展,推动化纤绳网产业从“规模最大”向“价值最优”转型。

(三)打造全产业链风电现代装备制造基地。积极做大装备制造产业,发挥国创风能产能优势和高端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带动作用,围绕数控智能装备、海上风电装备及汽车精密零部件等高端装备核心领域,攻坚研制一批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打造全产业链风电现代装备制造基地。

(四)研发编制中国()绳网价格指数打造全国绳网产业话语权。在省发改委的介绍下,南开大学价格指数编制团队两次到李庄进行调研,绳网价格指数编制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一是数据建模工作。此项工作已由学院承接,目前已签订协议,6月底完成建模任务。二是数据建模后的平台建设工作。此项工作李庄镇政府已经与相关软件企业积极联系,达成初步协议。三是专家评审验收工作。在指数投入试用完成后,将组织数量统计学、经济学专家、价格指数所在行业专家、省价格主管部门指数业务骨干和指数所在地价格主管部门指数业务骨干组成专家团队进行评审验收。四是后期宣传工作。此项工作省发改委、中国经济导报等媒体将为我县绳网价格指数提供媒体平台。

(五)建设省级农高区和部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高标准温室20万平方米,创新采用混合所有制运行模式,打造现代农业孵化器,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和成果转化区。运营打造“原耕”区域公用品牌,开拓高档商超、航空食品等中高端市场,增强品牌影响力,带动提升全县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加强与首农集团合作,把农产品全面推进京津冀。

七、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

(一)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完成不理想。对照“十三五”规划目标,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压力叠加,工业产业园区实力不强,园区核心区集聚效应不高。工业上,传统制造业、初级加工业项目存在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经济效益差和名牌产品少;农业上,农产品加工链条短、档次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市场优势。

二是新旧动能转换矛盾依然突出。当前,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我县新兴产业培育压力较大,传统产业改造仍需加快,在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上任务艰巨,集聚技术、资金、人才等高端要素的能力不足,投融资渠道窄,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辐射效果不明显。优势特色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培育和起步阶段,产业集聚、规模集群形成仍有阻力,以“四新”促“四化”步伐仍需提档升级。

三是发展要素保障能力依然不足。县是全省贫困县,在经济、社会、民生建设等方面历史欠账多,经济发展及民生项目建设正处于高峰期,年均用地需求量较多,未利用地资源稀缺,政策红线压缩了县域建设用地空间,“亩均论英雄”倒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金融机构对县域贷款的总量仍是杯水车薪,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经济建设急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优秀企业家紧缺。环保、交通等条件,严重制约了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四是机制体制体系创新力不足。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越位、缺位、错位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相对较弱,部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的问题依然存在,事业单位活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政务公开缺乏突破性进展,行政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思想解放的深度和广度跟不上发展需求,市场经济意识不够强,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改革开放的意识不够浓厚,创新体制机制任重道远。

五是乡村振兴战略投入不够。乡村振兴仍处于起步阶段,距离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距离广大群众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建立乡村振兴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仍有困难,乡村振兴过度依赖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渠道有待拓宽,由于缺乏有效激励约束机制,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的意愿不强。乡村产业振兴基础仍不牢固,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任重道远。

(二)工作建议

一是在规划编制上给予支持。建议在研究上报国家重大事项、编制撰写“十四五”总体规划、统筹协调专项规划时争取省市支持,将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汽配风电产业园、铝精深加工产业园(一区三园)、“健康”、“慢生活”旅游和“原耕”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和上报的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列入市“十四五”规划内容,争取列入省“十四五”发展规划。

二是在优惠政策上给予支持。作为渤海区根据地,有18万人参军参战,80万民工随军支前,5.5万人英勇捐躯,孕育出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建议争取省市在“十四五”规划中充分重视渤海老区发展,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与沂蒙等革命老区享受同等待遇,执行中部地区政策。

三是在项目资金上给予支持。作为欠发达县区,建议在“十四五”期间,在铁路、公路、航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在智能制造、数字乡村、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培育壮大上,在沿黄生态经济带、部级生态产业园区上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政策支持,助力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黄三角新兴工业基地、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区、文化旅游融合先行区、“新六产”发展领先示范区。

十四五规划编制方案范文第8篇

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安全发展理念,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严守红线底线,以坚决遏制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生产事故为目标,强化运输危险化学品系统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健全隐患排查和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加强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精准治理,强化危险化学品运输全链条安全管理,夯实安全发展基础,全面提升安全发展水平,坚决遏制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发生,推动全县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二是通过召开党委会、局务会、局安委会、局安全工作例会等形式,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把交通运输安全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三是局属各单位要通过召开支部会议、站(所)务会议、安全会议等多种形式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把党的声音及时传递基层一线,确保本单位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牵头股室:局安全应急管理股,局办公室

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机关各股室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二、深刻汲取行业典型事故教训

一是深刻汲取等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教训,通过召开事故警示反思会、观看事故警示视频、以案谈安全等方式,剖析事故成因,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对照行业安全生产职责,全面梳理研判本行业领域涉危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安全管理漏洞,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部位的盯防。二是树牢“把重大风险隐患当成事故来对待”理念,真正做到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事故对待、把过去的事故当成今天的事故对待、把小事故当成大事故对待、把风险隐患当成事故对待,强化各项管控治理措施落实落地。三是局属各单位于2020年10月底前召开一次事故警示反思会。

牵头单位:局安全应急管理股

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机关各股室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三、严格从业人员和车辆准入管理

局属有关单位要严把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准入关。一是重点加强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尤其是驾驶人员准入管理。二是督促企业严格使用安全技术条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且与承运危险货物性质、重量相匹配的车辆、设备进行运输。

牵头单位:局安全应急管理股

责任单位:县道路运输管理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四、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和教育培训力度

一是局属有关单位要督促危险货物运输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按规定提取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加强设施设备维护,保障运输工具和设施设备安全性能可靠。二是局属有关单位要强化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扎实实施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计划,将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作为职业技能提升的重点群体,鼓励企业开展线上教育培训。认真组织危险货物运输执法及监管人员参加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开展的教育培训,入职培训不少于3个月,每年参加不少于2周的复训,其中,岗前专业知识培训不少于40课时,年度业务复训不少于16课时。三是督促企业组织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参加实际操作能力培训考核,不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加强危险货物运输驾驶人员管理,建立完善发班前谈话、物品检查制度,及时了解掌握驾驶人员思想动态、心理健康状况,杜绝酒后上岗、疲劳上岗、情绪不佳上岗。

牵头单位:局安全应急管理股

责任单位:县道路运输管理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五、加强风险防范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局属有关单位要督促道路运输涉危企业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一是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对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组织实施精准化安全风险排查评估,实行精细化管控。二是2020年10月底前要组织开展一次风险隐患集中排查,对辨识出的风险实施分级台账管理,严格重大风险报备制度,重大风险实行“一企一策”“一项一案”,全程严格监测管控。三是督促道路运输涉危企业按照《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等相关制度规范要求,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重大隐患实行“一事一办”“专人督办”,落实隐患整改“回头看”,立行立改,确保安全。

牵头单位:局安全应急管理股

责任单位:县道路运输管理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六、加强道路运输涉危领域重点环节安全管控

局属有关单位要严格落实《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一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依法强化托运、承运、装卸、车辆运行等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全链条安全监管。二是落实常压危险货物储罐强制检测制度,持续加强管理范围内的在役储罐监管工作,落实好维护检修计划。

牵头单位:局安全应急管理股

责任单位:县道路运输管理所,相关业务单位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七、强化危险货物运输事中事后安全监管

局属有关单位要督促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认真落实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制度,充分运用主动智能防控和卫星定位联网联控双重机制,强化对车辆运行和驾驶员的监管;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储运设施自动化控制系统装备率、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监控率均达到100%;2022年底前,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全部强制安装远程提醒监控系统,实行运输过程实时定位及路径记录。加强管理部门间信息通报,配合生态环境等部门,共同推动危险货物电子运单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信息互联互通,形成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体系。

牵头单位:局安全应急管理股

责任单位:县道路运输管理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八、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局属有关单位要结合县局《关于印发<县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江交〔2020〕142号)、《关于印发<县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江交〔2019〕71号)等要求,深入开展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车专项治理等行动。一是重点加强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十严禁”(具体内容见附件)落实情况的检查,严厉打击危险货物道路水路运输非法违规行为,重点打击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行为,推动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二是至2022年底持续开展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牵头单位:局安全应急管理股

责任单位:县道路运输管理所、县地方海事处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九、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

局属有关单位要加强行业重大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准备。一是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安全风险、重点场所、重点环节,制定监测和管控措施,实现风险因素动态监测,及时掌握风险状态、风险预警。二是针对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完善应急措施,落实应急物资、人员准备,确保各项应急准备措施到位。三是鼓励行业协会和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联盟建立网络互助救援体系,建立健全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健全应急救援预案,开展实训演练,提高行业协同救援能力。四是督促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五是加强危险货物运输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研究,编制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指南,指导企业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严肃事故处理,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格事故责任追究。

牵头单位:局安全应急管理股

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机关相关股室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十、加强交通运输安全信用奖惩

局属有关单位要督促落实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信用管理办法。一是严格安全生产信用信息填报和采集,鼓励行业协会参与,加强企业信用评价,开展重点从业人员信用监管,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二是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等)必须认真履责,并作出安全承诺;因未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受刑事处罚或撤职处分的,依法对其实施职业禁入。三是对存在夹带、谎报、瞒报、匿报危险货物运输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观故意行为的单位及其主要责任人,依法依规纳入信用记录,加强失信惩戒,从严监管。四是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标准化等级较高的企业扩产扩能,在同等条件下分别给予优先考虑并减少检查频次。

牵头单位:局政策法规股

责任单位:县道路运输管理所、县地方海事处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十一、加强道路运输涉危科技兴安项目研发和应用

局属有关单位要强化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研究支撑,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一是加快推进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信息联网共享,加快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基础数据共享应用,充分运用电子标签、二维码等信息化技术在托运、承运、运输、装卸等各环节进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和监控,实现危险货物来源可循、去向可溯、状态可控。二是积极推动地理信息系统(GIS)、大数据、车路协同、智能风险监测预警等技术应用,鼓励危险货物车辆应用智能安防系统等先进技术及装备,不断提升行业系统性风险防范能力。三是继续将公路沿线地灾隐患点、公路分段限速等信息上报录入危货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四是2020年9月—10月组织对危货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上线率进行一次专项检查。

牵头单位:局安全应急管理股

责任单位:县道路运输管理所,局规划建设管理股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十二、加强交通运输涉危安全督查检查

局属有关单位要深入开展督查检查,重点检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一是主动协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行业主管部门,严格查处危险货物托运人违法将危险货物委托不具备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企业(车、船)承运的行为。二是严禁客运车辆、船舶非法夹带危险货物,严厉查处违法违规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企业(车、船)和从业人员,并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牵头单位:局安全应急管理股

责任单位:县道路运输管理所、县地方海事处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十三、强化行业基础支撑保障

局属有关单位要把安全生产贯穿交通运输规划布局全过程,编制交通运输安全应急“十四五”发展规划,突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一是推进主动安防、车路协同等安全性能高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应用,强化危险货物运输基础保障能力。二是2021年3月底前完成交通运输安全应急“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牵头单位:局规划建设管理股

责任单位:局安全应急管理股、局属各单位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十四、强化行业安全监管能力

局属有关单位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原则,及时研究解决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突出问题,加强对相关单位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通报。一是开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深度系统调研,优化现有安全监管方式。二是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配齐配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和执法力量。三是充分发挥行业专家在政策制定、监督检查和技术咨询中的作用。积极配合市级行业管理部门于2020年底前建立行业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生产专家库。

牵头单位:局安全应急管理股

责任单位:县道路运输管理所

十四五规划编制方案范文第9篇

一、精心选择建设海外园区的合作国家

为了加快中阿交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2014年底以来,宁夏积极与阿拉伯国家对接,按照自治区主要领导的指示,宁夏中小企业协会与自治区博览局积极行动、精心准备,多次组织企业前往阿联酋、沙特、阿曼等阿拉伯国家考察,并利用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的多边平台推动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

通过考察我们了解到,阿曼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部,面积30.95平方公里,人口419万。阿曼系君主制国家,苏丹卡布斯为国家元首,奉行中立、不结盟、睦邻友好、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外交政策,与美英等西方国家关系密切,与沙特、伊朗均友好交往,国内政局稳定,治安良好。

阿曼地理位置重要,位于从印度洋到地中海的交通要道,陆地与阿联酋、沙特、也门接壤,北面隔霍尔木兹海峡与伊朗相望,对面是印度次大陆,市场辐射可达西亚、非洲和欧洲。石油和天然气是阿曼最重要的资源。

经过多方比选、反复论证,2015年5月,我区再次组团,赴阿曼马斯喀特、杜古姆和撒拉拉三地,就宁夏在阿曼杜古姆经济特区建设中阿产业园区进行了专题考察和对接洽谈,最终选择在阿曼杜古姆特区建设中阿产业园。

二、切实加强对产业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

中国―阿拉伯(阿曼)产业园项目启动以来,为了快速高效的推进产业园区建设,自治区成立了中国―阿拉伯(阿曼)产业园建设协调推进工作组,并积极引进第三方机构,由宁夏中小企业协会牵头负责,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商务厅、外办、博览局、国开行宁夏分行、中行宁夏分行等部门和单位为成员,制定了中阿产业园区各部门职责分工,形成协调推进机制。

按照职责分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负责制定中国―阿拉伯(阿曼)产业园总体规划,并请国家发改委给予指导和帮助,共同推进园区建设;自治区商务厅和博览局负责为推进阿曼产业园建设做好各项指导工作;外办负责做好阿曼外来投资政策法规的研究;自治区财政厅负责研究国家和自治区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相关财政金融政策,指导企业用好有关资金;国开行宁夏分行、中行宁夏分行提出支持我区企业“走出去”的具体措施。由于分工明确、任务清晰,各成员单位间配合紧密,工作推进井然有序,有力地推动了园区的建设。

三、认真做好产业园区规划编制

为高水平、高起点建设中国―阿拉伯(阿曼)产业园,使之成为我国在阿拉伯地区重要的发展平台,2015年8月,经多方考察,自治区发改委最终确定,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外经济合作部承担《中国―阿拉伯(阿曼)产业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为了圆满完成规划编制,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坚持高水平、高起点的原则,对园区建设做了全面细致的调研,已着手开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规划的初稿已经完成,正在进一步的修改中。该规划将全面指导中国―阿拉伯(阿曼)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面向全球开展招商引资,规划产业领域,布局建设重大产业项目,带动包括宁夏及外省区企业走出去,积极拓展海外发展空间,为宁夏国际产能和装备合作搭建起重要的建设平台。

四、积极确定园区建设领域与重点

2015年9月中阿博览会期间,宁夏政府与阿曼(杜古姆经济特区)签署了投资合作框架协议。12月1日,与杜古姆特区政府签订了建设“中国产业园”的整体协议。根据该协议,产业园区占地共800多公顷,包括重工业区、轻工业区、生活区、酒店和渔业5个板块,其中重工业区占地540公顷,轻工业区200公顷。3年后,根据需要重工业区还可以扩大面积。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50年后可续签50年。可在重工业区建设自备电厂(天然气发电)和自备海水淡化厂,港口货运、原油加工、天然气开发等内容,也列入到协议范围中。

根据阿曼及海湾6国的资源状况,考虑阿曼市场对西亚、非洲等地的辐射作用,以及我国制造业的优势,“中阿产业园”确定了未来的产业发展领域,主要包括:石油加工产业,如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系列,乙烯丙烯系列,芳烃及PX、PTA、聚酯系列;天然气加工产业,如乙烷乙烯、甲醇及延伸产品系列,LNG、CNG、合成氨等;建筑材料产业,如钢材、铝型材、PVC树脂、水泥和玻璃系列;海洋产业,如造船及修船,海产品加工,海水淡化和从海水中提取贵重金属系列。

此外,合作领域还包括电子商务及物流配送产业、太阳能光伏、清真产业、现代农业等。这些精选出来的合作项目,技术装备水平普遍较高,企业自主研究能力强,拥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能够较好的体现我国国际产能合作的水平,可以起到良好的产业示范作用。

五、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为扎实推进中阿产业园建设工作,宁夏积极组织企业抱团出海,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作用,使民营企业成为中阿产业园建设和具体项目投资的主力。自治区政府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组织6家企业(其中5家为民营企业,持股75%)共同出资组建了专门的投资公司,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服务全国企业赴阿投资为目标,为入驻中国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已有20多家,其中包括多家其他省份企业,总投资预计超过300亿元,近期打算投资的有7―8个项目,园区建设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

六、加快制定园区建设工作方案

经过各方的不断努力,阿曼杜古姆“中阿产业园”建设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下一步,宁夏将加快推进园区建设,按照时间节点,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2015年12月底,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完成“中阿产业园”总体规划。由于中阿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到大规模土地开发,属敏感行业,故下一步需要国家发改委对此进行备案。此外,如园区内实施的投资项目中方投资额在3亿美元及以上的,仍需由国家发改委备案。

2016年元月中下旬,组织12户企业第5次赴阿曼业务考察,宁夏中阿万方投资有限公司和宁夏建工集团在阿曼杜古姆注册成立子公司;2016年5月下旬,举行“中阿产业园”基础设施开工仪式;2016年到2017年,首批5―6个项目初步落地。

2017―2018年,着手开展一两个投资百亿左右大型项目的前期工作,2018年启动项目布局。到“十三五”末,开始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中阿产业园”基本建成,形成产业规模并发挥效益。

十四五规划编制方案范文第10篇

(一)两项改革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

一是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圆满成功。制定《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方案》,成立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10个专项工作组,组建6个乡镇工作指导组和1个巡回指导组,派出工作组远赴京津、深广、云贵、成渝等地召开乡情恳谈会,全覆盖开展调研和谈心谈话,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坚定不移的执行顺向调整的总原则,围绕未来发展完善优化改革方案,有序推进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专家论证、集体决策等各环节工作,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改革共识,凝聚了改革合力。全县乡镇行政区划由25个减少到21个,调整优化设置18个镇、1个乡、2个街道,县域空间布局得到优化,新型城镇化承载能力得到增强,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区域版图基础。

二是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顺利完成。制定《县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总体安排方案》,建立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流程等四张清单,细化5个阶段29项任务,明晰任务书、时间表、风险点,确保县乡村三级领导责任、指导责任、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稳妥有序做好了调整改革各项工作。通过调整,全县村(社区)由633个减少到315个,村(社区)常职干部职数由2108名减少到1543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提高到63.6%,平均年龄下降到50岁以下,总体达到村干部总量减少、村级力量整体增强、年龄结构全面优化的目标。整个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的进度和村的减幅均居全市前列。

三是村居民小组调整优化顺利完成。坚持坚持科学谋划改革、顺向调整、因地制宜、持依法依规的原则有序推进村居民小组调整优化。通过调整优化,全县村民小组由原来的5888个调减为3361个,减少村民小组2527个,减幅为42.9%,社区居民小组由原来的249个调整优化为317个,增幅为27.3%。

(二)民政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1.创新模式,养老服务质量有新成效。一是创新管理模式。现有乡镇(街道)敬老院25个,其中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4个,拥有养老床位2074张,机构创新推行“334”模式(实施三项教育深刻转变院民思想观念、夯实三大基础完善基本运行保障机制、创新四个活动营造和谐温馨生活环境),有力提升敬老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质效,实现了院民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二是打造特色版块。现已建成颇具特色的“医养结合式”“园林式”“养护式”“酒店式”民营养老机构8个,其中医养结合机构2个、公建民营机构1个、普通养老机构5个,拥有养老床位2233张(护理型床位935张),能够满足全县及周边、辐射成都、重庆等地的自理、失能和失智老人不同层次的入住需求。三是发展医养结合。全县33个养老机构均与医疗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开通了医疗服务“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医疗、理疗、康复等医养结合服务。

2.健全机制,救助服务质量有新突破。一是完善基础设施。救助站内配备救助管理专用车1辆,床位数14张,设施设备能够满足照料服务要求;托养机构也均是公办机构,条件达标,管理服务到位。二是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完善与公安部门身份信息比对和DNA采集核对机制,比对率达100%;开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人脸识别模块,通过“今日头条”等专业寻亲新媒体网络系统,成功寻亲30余人。三是落实救助安置。坚持“自愿求助,无偿救助”原则,按规定、按程序及时给予必要的吃、穿、住、医等救助;对查询不到信息滞留救助站超过3个月的,按政策进行落户安置,多年未安置8人全部安置落户,实现清零任务。

3.多措并举,儿童服务保障有新提升。加强与财政、妇联、团委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用好用活政策,多途径、多渠道开展贫困儿童帮扶救助活动。同时,发挥牵线搭桥作用,引导企业单位、爱心人士、公益组织为困境儿童捐助资金、学习用品、衣物等折合人民币20万余元。切实开展关爱服务,充分利用村级妇女儿童之家、五点钟课堂等文化场所,组建“爱心妈妈”服务团队,在“母亲节”“六一儿童节”等特殊节日,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关爱儿童活动。

(三)社会评价工作取得新突破。2018年底,县民政局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陷入历史低谷,在全县与群众密切接触类县级部门中名列倒数第2,2018年绩效目标考核也降入三等奖序列。2019年,我们痛定思痛,追根溯源,摸准症结,对症施策,把村务公开、低保问题、干部作风等方面工作作为提升社会评价满意度的主攻方向,持续深入开展村务公开专项整治和低保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及服务群众能力提升等系列专项行动,全面提升民政局工作成效、内外形象和群众满意度。2019年,县民政局社会评价群众满意度测评名列35个与群众密切接触类县级部门的第27位,年度绩效目标考核重新进入一等奖的中游序列;2020年上半年社会评价满意度测评升位至同类部门的第8位。

二、“十四五”工作谋划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民政“三最一专”职能定位,突出抓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养老服务发展、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管理和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等重点工作,努力夯实民政工作基础;着力抓好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全面提升民政工作在群众中的满意度。

第一,切实推进项目工作。持续增强工作项目化、项目节点化理念,提高策划包装项目、向上争取项目、招商引进项目、推动实施项目、投入运营项目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项目工作人员、业务股室抓项目工作的技能,熟练掌握项目申报审批流程、土地规划许可、图纸设计审查、招标流程、资金拨付要求、配套设备采购等基本技巧和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总揽项目协调各方。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示范县的重大机遇,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敬老院改造、社区养老机构等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确保项目落地、按期推动、如期投运,全面发挥作用。

第二,全力办好民生实事。认真分析省市县民生实事任务,细化落实工作举措,全力推进全面惠民殡葬、公益性公墓建设、高龄补贴、特困供养、孤残儿童保障、事实孤儿认定等惠及民生民利工作落地落实。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落实“脱贫不脱保”政策,全面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兜底保障,做到不落下一个符合条件对象,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精准救助”。

第三,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持续抓好村(居)民小组调整改革,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调整优化村(居)民小组设置,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实现村(居)民小组面积调宽、人口调多、产业调大、布局调优、服务调好、治理调强,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着力做好第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改善基层治理服务设施,建设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党员活动中心、居民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搭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平台,构建起上下匹配、责权明确、运转流畅的乡镇(街道)、村(社区)、村(居)小组三级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城乡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第四,坚定不移谋划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精心谋划《县康养产业规划(2021—2030)》,着力构建覆盖城乡、深度融合的“养老+”“旅游+”“文化+”“互联网+”康养产业体系,坚持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方向,有力推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重点建设康养产业新高地。紧紧围绕构建“大健康”发展格局,规划建设羊叉河国际康养休闲小镇、县城东湖环湖康养集中发展区、蟠龙湖生态旅游区别墅康养生活区等康旅项目;通过“互联网+康养”产业发展模式,提升健康咨询、疾病救治等服务水平,不断研发智慧康养新产品;积极拓展中医药疗养、游乐养生、健康管理服务等业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二是稳步实施提质改造工程。大力实施城市养老综合体试点建设,以老年健康为主要内容,有序推进桑都养老、天颐医养、养老康复中心等养老机构提升改造项目建设;以现有重点养老、福利机构为基础,通过引进成渝地区养老、福利企业集团接管(合作)等方式,加快建成营运一批综合性强、联合度高的健养福利机构;持续推进医联体建设,切实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着力构建集医疗、康复、保健、养生、养老于一体的医疗康养产业体系和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康养服务体系。三是加强康养人才培训储备。与成渝地区加强交流合作,通过业务互助、信息共享、优势互补,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通过委托职业学院培养、与成渝地区康养机构合作建立培训分支学校、实践教育基地等方式,加快培育壮大康养专业人才队伍。继续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引导康养从业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水平考试。四是发展壮大各类康养机构。努力营造加快发展康养产业的政策环境,严格落实上级各项政策,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开透明、开放包容,依法合规、防范风险”的原则,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拓展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合作,或是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共建康养服务机构。同时,建立规范的康养行业准入制度,加强指导、监管,形成政府引导和宏观管理、社会组织自主经营的格局。

上一篇:十四五主要内容及意义范文 下一篇:学习十四五规划感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