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0 09:04:12

摄影毕业论文

摄影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田野调查;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不外乎涉及该专业研究的几个核心领域:文学文本研究、作家创作研究、文学现象研究、语言现象研究、民俗文化现象研究等方面。在一些人看来这些论题似乎不需要开展田野调查也能写,阅读作品或者查阅语料库、地方志资料就行了。然而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而言,钻入书斋研究历代文学名家名作、文学思潮、语言演变规律,想要研究出新意很不容易,而如果把目光投向学校所在地或者学生本人家乡的语言、文学、文化现象,并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作毕业论文,则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同时也便于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解释现实问题和现象,还可有效避免论文复制粘贴制作而成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应该注重把目光投向本土,投向故乡,扎实开展田野调查,在此基础上去完成。

一、开展毕业论文田野调查的必要性

(一)锻炼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是对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知识与掌握技能的综合性检阅。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而言,调查研究的能力是必备的,这既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未来就业岗位的要求,因为该专业毕业生刚毕业时大部分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秘书、管理、宣传、教学等方面的工作,而要做好这些工作都离不开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在毕业论文写作时选择本土、家乡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野调查就是在锻炼调查研究的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了适应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专门安排了社会调查、田野调查等课程。在边疆、民族地区办学的地方高校尤其重视这方面课程的开设和能力的培养,如笔者所任职的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所应具备的“笔头”(写作)“口头”(沟通、交流)“镜头”(摄影摄像)能力通过课程教学和实践实训的方式进行全过程培养与训练。(二)确保毕业论文材料创新。毕业论文写作的创新主要是三个方面,即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材料创新。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写作毕业论文而言,理论创新是非常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大多数学生是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文学文本,语言、文学、文化现象。方法创新和材料创新则可以做得到。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而言,田野调查就是一种体现了与传统的从文本到文本的研究方法不同的创新的研究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写作,学生可以获得大量关于研究对象的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也确保了毕业论文写作的材料创新。(三)培养学生的家园情怀。家园情怀是大学生应该要具备的一种重要的情怀。只有具备了家园情怀,大学生才会自觉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民族精神,而这种情怀的基础是对家园、故土文化的感知与认同。大学生平时主要生活在大学校园里,体验故土、家园文化的机会不多,在写作毕业论文时开展田野调查学生就会认真思考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家园中哪些东西曾经让自己魂牵梦绕,哪些民俗生活蕴含丰富的民族精神,哪些民俗文化在新时代依然要保护和传承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就是一次很好地感知故土、家园文化的机会。党的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是对民族文化的感知与认同,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毕业论文田野调查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实践中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过程。

二、如何开展毕业论文田野调查

(一)田野调查前的准备。1.行动前的心理准备。田野调查有时候被学生误解为“去旅游”“去玩”“出去看看”,如果是以这种心态来开展田野调查,那么田野调查工作将流于形式,学生到“田野”场上要么走马观花,要么无所事事,最终一无所获。因此,在开展田野调查之前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需要明白田野调查是“一条寂寞而又甘美的路”。田野调查之路之所以是“寂寞”的,是因为学生将一个人离开熟悉的校园生活到民间去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可能会遇到校园生活中不曾遇到的问题,于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情感油然而生,这时候需要学生自己冷静思考,解决、处理田野调查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田野调查之路之所以是“甘美”的,是因为学生将体验到校园生活中不曾体验过的民间、民俗生活与文化,这是没有开展田野调查的同学无法体验到的。因此,田野调查之前学生需要有吃苦与收获同在,痛并快乐着的心理准备。2.行动前的资料准备。做好充分的资料准备可以确保学生不打无准备之仗。田野调查要准备的资料有几类。一是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如要研究当地某位作家的作品,就要把该作家的作品以及学术界、媒体对该作家作品的研究、评论、报道文章尽量找到,在阅读的基础上制定对作家、评论家的访谈提纲;如要研究当地某一民俗文化,则是要了解该民俗文化生存的自然与文化生态基础,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其在民俗生活中的表现形态,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传承与变异等,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访谈提纲。二是田野调查地点的风土人情资料。做民俗文化方向毕业论文选题的学生尤其需要准备这方面的资料。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准备这方面资料可以避免学生在田野调查过程中犯忌,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尽快融入田野调查地点的群众生活中,以便顺利开展田野调查。(二)在田野中如何工作。1.学会对话与交流。在田野调查过程中,面对不同的调查对象要学会用不同的话语进行对话与交流。如写当地作家作品研究要采访作家、文学评论家时,访谈的话语要尽量专业化,体现专业素养与能力;相反,如果写民俗文化研究,到乡村社会去采访时,与群众对话语言要通俗易懂,尽量不带专业术语,以便尽快融入到群众当中去,为顺利开展田野调查打下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在访谈过程中还要学会不动声色地转移话题,因为受访对象不一定明白到底应该向采访者提供哪些信息,有可能偏离主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不动声色地把话题转移到既定主题上来。还有一种情况有可能会出现在民俗文化方向的田野调查中,那就是群众把自己想要政府相关部门解决的问题向学生讲述,要求学生帮反映或者帮出主意。这个时候作为学生要能够区别对待:对于群众的合理需求就要帮助群众反映或者出主意,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意识;对于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则不能随便允诺,同时又不能让群众觉得自己冷漠。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与群众沟通交流的能力方能把田野调查顺利进行。2.学会忠实记录。忠实记录既是科学研究应有的态度,也是田野调查应当遵循的科学原则。但是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做民俗文化研究和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做历史研究对待访谈对象所提供的口述信息的学科态度不同。历史学研究强调的是辨别真伪,因此历史专业的毕业生会通过各种途径验证访谈对象所提供的信息是否为历史真实,这是历史学研究的灵魂所在——辨别真伪。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做民俗文化研究无需千方百计验证访谈对象所提供的信息是否为历史真实,当然这并不是说做民俗文化研究不求真,其所求的“真”是“真是被访谈对象所说”,而不是毕业生自己臆想出来的。一言以蔽之,历史研究求的“真”是“他说的是真的吗?”民俗文化研究求的“真”是“他真是这样说的吗?”对于民俗文化研究来说“事件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言说者在言说中表达出来的世界观。”[2]因为民俗文化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探究言说者为何要如此言说,其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因此,民俗文化研究的“忠实记录”指的是真实、客观记录访谈对象所提供的信息,不加以主观臆断,修改,以确保所获得的资料真实、有效,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保障。3.学会民俗摄影。民俗文化研究方向的毕业论文可以在正文内容处插入相应的照片,为不曾了解该民俗文化的读者提供直观的认识途径。这些照片虽然可以摘引自报刊、网络,但是大部分应该来自学生田野调查时的拍摄,这就需要学生学会民俗摄影。民俗摄影与风光摄影不同,它需要围绕民俗文化主题拍下民俗活动的全过程,而不能只盯着自己感兴趣或者最热闹的环节去拍,当然这个环节可以成为拍摄的重点。因此,民俗摄影不仅要学会拍单幅照片,而且还要学会拍组照。虽然在毕业论文实际应用中不一定全部用得上,但是从拍照的角度来讲,一场民俗活动,每个环节都不能少拍、漏拍,从而形成前有开头,后有结尾,中间有叙事的民俗组照摄影格局。

三、在论文写作中如何应用田野调查资料

田野调查获得的资料大致可以分为文字资料、数据资料、照片资料、视频资料等。毕业论文写作就是建立在对这些资料的分类整理和分析研究之上的。(一)文字资料的应用。田野调查文字资料可以作为论据材料支撑毕业论文提出的各个分论点,让论点更具说服力,再者也使得论文的可读性获得提升,同时也体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对语言文字材料的处理与应用能力。笔者任职的学校首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2013年毕业。从2013年至今笔者每年都指导8名左右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这些学生毕业论文都是以自己家乡某一种民俗文化、民间文学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寒暑假时间或者民俗文化活动举办时间返乡开展田野调查,在田野调查基础上撰写毕业论文。笔者指导的论文小组几乎每年都有学生获得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如笔者指导的20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融水坡会民俗研究》,该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坡会民俗为研究对象。坡会举办时间为每年正月初三到正月十七,恰逢寒假,该文作者全程参与了坡会系列活动,对坡会民俗活动流程进行了完整的记录。其毕业论文的田野调查部分“融水坡会民俗流程”正是对田野调查获得的文字资料进行梳理写成,而在论文的“坡会的变迁”以及“坡会的社会功能”部分所提出的观点也正是建立在对田野调查所获得的文字资料的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得来的。又如同为笔者指导的20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博白客家编织工艺民俗探析》,该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编织工艺民俗为研究对象,作者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博白县农村,采访编织工艺企业访谈工艺传承人,企业经营者等,获得较多第一手资料。毕业论文写到的博白客家工艺品“产生缘由”“种类”“用途”“工艺特点”“发展现状”都是对田野调查所获得的文字资料进行梳理写成,而论文的“博白客家编织工艺的文化内涵”“博白客家编织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部分则是站在民俗学学科理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角度结合田野调查资料展开论述,提出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二)数据资料的应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比较注重应用某一种理论资源解释某种文学、语言现象,解决某种现实问题,不太注重用数据说明,这是由这个专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然而当今时代,数字化、信息化无处不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也应当与时俱进,注重传承本学科专业传统优势的同时关注时代的新特点,做到用理论解释,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明。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注重对田野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基础。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时,除了传统的统计方法之外,还应当注重应用现代统计分析技术,如SPSS等软件与技术的应用,使得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变得方便、高效、可靠。如笔者指导的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以仫佬族“依饭节”为例》,该文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仫佬族“依饭节”的旅游开发与传承保护的关系问题为研究对象。作者为了掌握当地群众对“依饭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旅游开发等问题的认知情况与认同程度,制作了调查问卷,在田野调查时进行问卷调查。毕业论文最后一部分“打造‘依饭节’旅游品牌的思考”正是建立在对田野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三)照片与视频资料的应用。在毕业论文写作中,部分照片可以插入论文正文需要用照片说明的地方,部分照片则可以作为附录附在论文后面,以图片叙事的方式呈现调查研究对象的历史变迁和当下的生存状态,以及作者田野调查的全过程等,让人一目了然。如上文提到的《融水坡会民俗研究》在“坡会的变迁”部分该文作者除了用文字表述,还以照片对比的方式呈现坡会从过去到当下的变迁情况。其实,笔者对所指导的每一篇以民俗文化为研究对象的毕业论文都要求必须在有需要的地方配发田野调查照片,做到除了文字表述,还要以图说民俗。视频资料经剪辑制作成成品后可以用于毕业论文答辩阶段,以微视频的方式介绍研究对象,陈述论文主要内容和展现田野调查情况等。

四、结语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应用田野调查方法去获取资料,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引导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文学、语言、文化现象,更加注重毕业论文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建议和方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这是符合教育部提出的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转型目标要求的。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吴晓萍.从日常交往看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族群关系的演变[J].社会科学家,2014(7):12-18.

摄影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健词:测绘新技术 毕业论文(设计)模式 测绘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基金项目: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1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47)

作者简介:胡青峰(1980-),男,河南省汝南县人,博士,讲师。

1引言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计划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1],通过完成毕业论文,学生既能够很好的对自己四年来的学习与实践成果进行全面的总结,也能够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工作方法,是一个学习深化和升华的重要过程。但不同的学科由于其学科性质不同,要想更好的体现以上观点,其毕业论文或设计模式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测绘工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科学,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特别是在现阶段测绘新技术形势下,如何更好的使学生达到“厚基础、宽专业、强素质、重实践和有创新”的培养目标,探讨测绘新技术形势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式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意义重大的。

2测绘新技术特点分析

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了弥补传统测绘技术的不足和满足现代测绘的要求,测绘科学涌现出了新的测量技术,主要有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摄影测量技术以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其测量呈现如下新特点:

(1)作业模式数字化

测绘部门传统的生产作业模式正被数字化技术所取代,如:地图数字化、数字摄影测量、扫描数字化等。计算机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正逐步出现在测绘生产作业流程中的各个关键部分,传统测绘生产工序正被简化,新型测绘生产作业以及管理模式正逐步形成,这要求学生对计算机软件要有较好的运用。

(2)测绘技术一体化与复合化

随着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测绘技术也出现了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如内外业数据处理一体化、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一体化、“3S”技术集成等等,这种一体化与复合化的特点将有利于网络化观测体系的形成,必将会大大提高测量作业速度和测量数据处理效率,并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度。测绘技术的一体化要求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综合能力。

(3)测绘设备的两极化

新技术测绘设备的生产正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发展,一方面向小型化、微型化和可携带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其功能和性能也更可靠。这一变化对我们的启示是,在教授学生传统测绘仪器使用的同时,必须加以强调和落实学生掌握和运用新理论和新仪器的能力。

(4)测绘信息的网络共享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也飞速普及全球,这一工程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和生产过程管理的网络化,而且促进了网络化由生产部门一直延伸到用户。这种发展导致了测绘生产组织结构必须加大信息服务能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在生产组织结构中趋于专门化,这也就加强了学校和测绘单位和外界建立新的合作关系的必要性,以便空间数据资源的互补。

3建议

在测绘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针对如何利用测绘新技术开展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达到我校“厚基础、宽专业、强素质、重实践和有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前面分析本研究给出以下建议:

(1) 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将毕业论文(设计)与生产联系起来,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相关行业特点、现状和发展前景,清楚社会对各种类型人才的需要,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定位,进一步激发其刻苦学习与立志成才的积极性[2],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测绘新技术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其解决实际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

将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可以引导学生对测绘新技术理论的学习、探索、创新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能力,为以后学生继续深造从事科研活动打下基础。

(2) 与学生兴趣爱好相结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我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厚基础、宽专业、强素质、重实践和有创新”。与其它专业相比,测绘工程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专业性强、专业面较窄。因此,在开展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时考虑到教学大纲的同时,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所学到的各种基本理论和技术,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题目特别是与本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且难度达到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应该是被允许和鼓励的。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兴趣,有利于获取创新性的成果。

(3) 与学生就业方向相结合,为学生以后就业打基础

对于有意向到科研院所或高校工作或继续深造的学生,根据科研院所的具体情况,指导老师可以重点考虑为该类学生选择与测绘新理论相结合的论文形式的相关课题,对于有意向到生产性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学生,指导老师可以重点考虑为其选择与测绘新技术或方法相结合的设计形式的相关课题。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直接让学生到意向单位实习,结合意向单位课题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为学生快速转变角色、适应单位的工作模式打下基础。

(4) 注重交叉学科的选题,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随着测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在选题时,还应注重交叉学科的选题,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测绘科学与技术大的学科框架下选题,即可以适当与新发展的相关专业相结合,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整个测绘科学与技术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运用;二是与学校特色相结合[3],多与相关水利专业相结合,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学生对学校办学强项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为学校特色专业引进了新的先进的测绘技术,促进了学校特色专业学科发展。

4结束语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过程,是检验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对毕业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自学专研能力以及各种综合能力的检验和提高,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次重要的综合实践机会,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针对测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为真正把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成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其毕业论文(设计)模式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姚黔贵,张鹏飞. 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 矿山测量,2004(3):63-64.

[2] 冯志刚,屈宝存,陈明明. “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化工高等教育,2004(2):96-98.

摄影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王方参加远程高等教育课程学习,临近期末考试还有没有完成的考核作业。因为平时忙,没有时间看书,面对众多作业,他一愁莫展。如果一页页地翻书找答案做作业,他不知又要搭进去多少时间。有什么办法用较短的时间就能找到作业答案?他的一位同学告诉他,网络上能找到所有作业的答案。于是,他试着搜索答案。令他惊喜的是,他找到了所有的作业答案。原来一些好事的网友把作业题及答案上传到网络上。王方在规定的时间内抄完上交了。至于对课本理解多少,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其实,依赖网络寻找各类答案的人大有人在。

现在人们严重依赖网络,网络成了众人的仓库,有困难了找网络,有难题了找网络,聊天找网络,寻友找网络……这些例子比比皆是。对于职场中人,考评、总结找网络,复制、删改,就堂而皇之成为自己的东西。哪怕入党申请书、调查报告也找网络索取。

向网络伸手

只有网络才能提供大量的论文范本,只有网络才能在瞬间就能搜出你最需要的那篇论文。多年来,让人们诟病的是。自从网络出现后,人们评职称要论文,就求助网络。很多人把中意的论文复制后,再修修剪剪据为己有。在一些高校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也堂而皇之地从网络上克隆论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于是乎关于检验论文真假抄袭的软件系统也研发出来,为了抵制这种软件,各路们也大显神通,不断强化自身武器。

6月是大学生毕业论文提交的高峰期。 “网上论文”小广告满天飞,学校也越来越“精”了,为了严防论文抄袭情况的发生,国内很多高校都开始使用系统来查“抄袭”!当然,各个高校都规定了论文重复率(相似度)有所不同,超过规定重复率就可能延期毕业。

在这种情况下,“论文防抄袭”的检测软件也在网上火起来。随着毕业生的答辩全部结束,一些学校开始对提交的毕业论文进行软件检测。具体方法是,对于一般论文进行抽查,即一个班随机抽调若干份毕业论文进行检测;而对于优秀论文,或是学术性较强的论文,学校会予以全面检测。怎么判定抄袭程度呢?主要是规定论文中的段落相似度达到了多少重复程度。如果是达到学校制定的百分比之线以上,即定为不合格,要求发回重写或进行必要修改。有资料显示,一些高校引进文检软件后,确实起到很大震慑力,想偷懒钻空子的同学不能不考虑这个软件的威力。甚至一些毕业生交论文前也曾做过检测。

面对检测软件的运用,一些学生也有高招。

有同学写论文时大段大段的“参照”资料。写好后就花钱去网上检测一下,把查出重复的地方再修改修改;然后再去网上检测,直到达到学校要求的重复率为止。有一些学生认为,“很多同学找工作,没时间好好写论文。反正网上检测也不贵,检测重复就再修改。本来检测重复率是督促好好写论文的,现在反而让很多同学变得更懒了。”

在人人网上,笔者搜索到有关“如何逃避系统”的内容,其中详细描述了躲避检测软件的方法,包括改写内容,翻译成外语,以及改变数据的取值范围和操作性,其内容让笔者吃惊。

比如在人人网上,有网友就寻问:论文抄袭检测率多少才能通过?网上如此回答:“学校一般规定是30%。这里面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以什么为标准。现在市面上的系统有好几个,但是学校一半用知网的检测系统。这里有个问题,系统不一样,检测结果也不一样,有同学用论文抄袭检测大师的测出是29%,就以为不用修改了。这种情况是不行的,毕竟不是同一个系统。如果你根据检测结果,把这29%降为0。我相信,不管你什么系统都能轻松过关。我们系统的研发目的也是这样……”

对于很多毕业生自行花钱检测论文的行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博士徐翔表示,从高校引入论文防抄袭软件本身来看,对遏制论文抄袭现象是有所帮助的,但从长远来说,系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一,是否每个专业的本科生都要写论文有待讨论,比如理科、工科生要写一篇质量比较优秀的论文很难;第二,文科、社会科学等适合写毕业论文的专业中,有些同学限于时间和精力,在写论文中要“参考”别人的观点,“问题是可以借鉴观点,但不可以抄袭”。徐翔表示,考查本科生是否达到毕业水平可能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系统,可以考虑除论文之外的其他考查方式,甚至可以作为一个公共话题进行集体讨论,让教育主管部门、机构、高校、师生等都参与到讨论中,再建立一个合理的系统。

五味杂陈的数据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8295人进行的调查显示,93.9%的受访者曾在网上发问或寻找答案。96.0%的受访者认为在网上有很多坐等现成答案、不愿自己思考的“伸手党”。62.4%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就曾做过“伸手党”。

贵州贵阳某网站编辑刘永玲说,“惰性是人之常情,不劳而获谁都想。很多人觉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在互联网时代就不好用了。但事实是,互联网改变了人们传播知识的方式,但传播的义务并不是小部分人的责任,每个人都认真参与,才能创造大智慧。”

“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生活中,意见永远掌握在主动思考的人手里。很多人喜欢直接转发别人的微博,在我看来也是一种‘伸手’和懒惰。别人说得再精辟,也不能替代你自己的思考。”刘永玲说。

在网上一味“伸手”会带来哪些问题?60.5%的人表示会“不愿意主动思考”,59.7%的人认为会“养成坐享其成的习惯”,37.4%的人觉得是“心态浮躁,不愿深入研究问题”。

47.6%的受访者认为,如果网上“伸手党”过多,会“无法形成知识和见解的讨论氛围”,46.6%的人认为会使“人们学习和思考的能力退化”,46.1%的人表示“只索取不付出,会打击回答者的热情”。

利用网络学习

调查显示,要促进网上知识和资源的传播,59.4%的人认为应“主动参与回答,积极反馈和分享”,55.6%的人表示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53.6%的人认为要“懂得倾听、理解和感谢”,45.7%的人建议“深入求知,不浮于表面”,41.2%的人表示要“充分利用网络,但不依赖网络”。

在笔者接触到的网友中,很多网友纷纷表示不能过份依赖网络。新疆失物招领网主管李超认为,他们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网络查找信息,反而深度阅读的时间很少了,他们会非常珍惜网下的阅读时光。而更多的网友通过网络工作,比如信息。

利用网络学习,这是现在年轻人更喜爱的事情。

摄影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媒介融合 体育新闻 实践教学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G214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文化传媒系助理研究员,天津30038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浪潮的推进,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当今媒体发展的新趋势。媒介融合的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普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新闻教育者必需直面这种媒介融合背景下所带来的媒介教育变革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体育新闻事业逐步壮大,研究媒介融合时代下体育新闻人才的培养是高校与社会、业界相结合的必然,其目的是培养出符合新传媒时代需求的体育新闻人才,从而增强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目前,体育新闻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仍是按照传统模式进行,已经难以满足媒介融合背景下对多元化、整合化、融合性应用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改革体育新闻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新的实践能力培养途径势在必行。

一、当前我国体育新闻人才实践教学现状

(一)实践类课程内容松散,不成系统

体育新闻专业实践类课程包括两类,一是各专业技能课的实验、实践教学,如体育摄影课的摄影实践、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的采写实践等,培养的是学生单项的专业技能;另一类是体育新闻实务类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综合专业技能。在目前媒介融合趋势下,体育新闻实践类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媒介种类的划分来安排教学内容,过分强调了专业能力的细化,对平面媒体、广电媒体、网络媒体等业务技能进行割裂培养,并且这些实践只注重作品形成的过程,缺乏对作品进行的实践,更缺乏各媒体间的融合交叉,这显然不符合媒介融合趋势下培养新型体育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二)缺乏校内实践基地

高等学校的校内实践基地是具有一定专业特色,集人文、社会、地理资源于一体,对保证实践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的教学平台。它介于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之间,在实践器材设备的配置和实践内容方面,它与校外基地类似,各项实践内容和流程均按照业界普遍流行的方式进行,培养的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在运行模式上,按照课程教学模式进行运作,使实践教学质量能够得以保证。对于体育新闻专业来说,通过校内实践基地的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全媒体的实践能力,又能够避免校外媒体实践不可控因素较多、实践质量无法保证等难题。

目前,大多数院校体育新闻专业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仍是空白,少数已开展实践基地建设的院校也尚停留在基础性建设性阶段,基地对学生全媒体能力的培养效果尚未彰显,同时,对于实践基地的运行模式、教学内容的设计、实践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等方面的研究也急需加强。

(三)专业实习环节缺乏有效性

从各院校体育新闻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来看,各校对于专业实习环节较为重视,实习期平均约14周,相对于其他专业8—9周的实习时间已超出很多,但相比国外新闻专业20-27周的实习仍有较大差距。从实习时间来看,专业实习几乎都安排在第七或第八学期,此时学生受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等因素影响,难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实习中,实习流于形式化,效果大打折扣。

从实习形式上来看,基本以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分散实习为主,缺乏有效的组织,给实习指导带来较大困难。

从实习单位的性质来看,目前跨媒介的综合传媒集团仍属少数,大多数的新闻媒体仍旧只涉及到一种媒介,如电视台只涉及广电媒介、报社只涉及平面媒介,这样无法使学生全媒体的技能得到锻炼。

从实习内容上来看,由于专业体育媒体仍属少数,目前体育新闻专业学生实习多以采编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为主,真正涉及体育新闻的微乎其微,实习缺乏针对性。

(四)毕业论文环节缺乏创新

毕业论文是实践教学环节中重要的把关环节,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状况、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科研能力、科研技能的一次终极展示,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各院校体育新闻专业基本上执行的仍是传统的毕业论文写作方式,从内容到形式都少有突破。从近几年学生的毕业论文看,绝大多数学生是按传统的论文模式照猫画虎,选题缺乏新意,涉及到媒介融合选题更是少之又少,论文抄袭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表明,传统的毕业论文撰写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需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开发适应媒体融合的全媒体实践教学课程

1.顺应业界发展,增加实践教学内容

从媒介融合时代的“大传播媒介”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传统体育新闻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对于一些顺应媒介融合需求的教学内容应在课程设置中体现,以完善体育新闻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在体育新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中,除传统的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实践外,还要增加互联网技术、手机媒体技术的实践,以顺应网络、移动媒体蓬勃发展的业界趋势。如,对于“体育新闻节目制作”课程实践来说,除了安排针对传统广电媒体的体育摄像实践、线性编辑、非线性编辑实践外,还应增加针对网络媒体、移动数字媒体的流媒体制作及的实践。

2.改革实务类课程,突出“全媒体”技能

摄影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国务院在《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明确提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重中之重,提出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重点发展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和旅游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了使会展人才培养能满足现代会展服务业发展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依据专业发展规划,制定专业建设的“十大”工程,培养行业紧缺的专业型人才,拓展相关专业在行业内的影响力。通过“十大工程”推进,着力打造服务于粤港澳区域、品质领先的会展工学结合专业。

“十大工程”即新生进入学校从第一学期开始,挑选一个兴趣未来就业领域(展览、节事、会议)、选择一对专兼搭配的导师、加入一个专业协会开展校内专业活动、参加一个竞赛强化合作能力、组建一个模拟公司承接校中展活动、模拟公司策划一个校中展活动、深入服务一个展中校项目、承接并完成一个企业真实任务、接受一次毕业顶岗预就业实习,撰写一篇毕业论文(或项目策划案)。十大工程互相衔接,前后统一,共同打造基于“双展交替,三层跨越”(学生参与校内展与校外展交替训练,完成知识向操作跨越、操作向综合素质跨越,综合素质向职业化跨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工学结合会展专业。

图1.会展专业十大工程示意图

三大领域 展览 节事 会议

十三对导师校企专兼搭配 校内导师1 企业导师1 会展营销 校内导师6 企业导师6 节事策划 校内导师10 企业导师10 会议服务

校内导师2 企业导师2 会展策划 校内导师7 企业导师7 活动策划 校内导师11 企业导师11 现场服务

校内导师3 企业导师3 国际展会 校内导师8 企业导师8 会展经济 校内导师12 企业导师12 展览管理

校内导师4 企业导师4 会展物流 校内导师9 企业导师9 推广 校内导师13 企业导师13 项目管理

校内导师5 企业导师5 展示设计

五大专业协会 会展协会、营销策划协会、ERP协会、广告设计协会、摄影协会

五大竞赛 ERP大赛、节能减排大赛、会展策划大赛、挑战杯、礼仪大赛

十类模拟公司: 会展策划公司 节事活动策划公司

参展商、礼仪公司、安保公司、设备租赁公司 会务公司

会展物流公司

展台设计与搭建公司

展会现场服务公司

十二大校中展活动 怀旧展 校园十大歌手大赛 班级创意组织生活

校区会议接待

物物交易会 校园创业大赛

社团展 女生节(节日)

星座文化展 迎新晚会(庆祝,活动类)

校园招聘会 XX杯篮球赛(体育赛事)

十二大展中校项目 广交会 花都皮革皮具节 芙蓉会议服务

酒店用品展 广州国际龙舟赛

休闲展 横渡珠江

交通展

照明展

机床展

香港家用展

广州美博会

八类企业真实任务 展览策划与服务 节事策划服务 会议服务

展位销售 活动主持

市场调查

布展

展会评价

毕业顶岗 顶岗实习预就业 顶岗实习预就业 顶岗实习预就业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或毕业策划 毕业论文或毕业策划 毕业论文或毕业策划

图2:十大工程建设作用示意图

(1)就业领域工程:根据会展行业发展情况及企业人才需求,将会展人才培养面向展览、节事与会议三个领域,并从三个领域企业岗位出发,分析与确定核心能力,明确岗位的核心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确定知识领域,形成面向三领域的核心课程体系。学生进入学校,要求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点,选取某一领域为自己重点发展领域,并依此安排三年的校内校外学习实训。

(2)导师专兼搭配工程:选一位企业知名专家作兼职教师,同时配备一位校内同研究方向的专职教师,共同组成学生导师组。学生在第一学期结束后,要选择确定自己的发展领域与导师组。

(3)学生专业协会工程:指导学生成立会展协会、营销策划协会、ERP协会、广告设计协会、摄影协会等协会,协会全部由学生自我管理,在专业领域邀请相关的企业兼职与校内专职的教师作顾问,把协会打造成学生进行专业交流、合作开展校中展活动、承接真实项目的良好平台。

(4)以赛促学工程:组织学生参加ERP沙盘大赛、节能减排大赛、会展策划大赛、挑战杯、礼仪大赛等比赛项目,鼓励每个学生人均参加一项比赛。比赛既是专业技能的检验与展示,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以比赛为契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合作与创新,有力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性、研究性、合作性学习。

(5)模拟公司运营工程:引导学生按组组建会展策划公司、会展物流公司、展台设计与搭建公司、广告公司、参展商、礼仪公司、展会现场服务公司、安保公司、设备租赁公司、活动策划公司等公司,按企业化经营,并承担校中展活动中的各项专业内容。

(6)校中展工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校中展以项目课程形式嵌入各核心课程中,通过在校内主办或承办展会,例如:怀旧展、物物交易会、旧货交易会、社团展、班级创意组织生活、星座文化展、校园十大歌手大赛、校园创业大赛、校园招聘会等活动,完成真实性的相对简单的专业知识学习与一般性技能训练。

(7)展中校工程:在完成初步的技能训练后,通过到校外参与展会,例如:广交会、酒店用品展、休闲展、交通展、照明展、机械展、香港家用展、广州美博会、芙蓉会议服务、花都皮具节等专业展会的各种岗位真实性、职业性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专业技能。

(8)企业真实任务工程:由学生模拟公司,在老师的指导下,真实承接校外企业的展览策划与服务、展位销售、市场调查、展会评价、布展、节事策划与服务、会议服务、活动主持等类型的真实任务,强化学生单独完成企业真实策划与服务、管理类项目,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9)毕业顶岗预就业工程:挑选著名的会展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安排第三年的学生6-8个月的顶岗实习,完成就业前的职业化最后跨越。

(10)毕业策划工程:根据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情况,撰写论文或项目策划方案,要求学以致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通过会展专业“十大工程”的建设,从而引领带动营销与策划、物流管理、国际货运与报关、国际贸易、广告设计与制作等专业的发展,形成以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为龙头的会展专业群,专业群建设的宗旨是服务于粤港澳大会展产业链,为珠三角区域现代会展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通过会展专业的建设,全方位带动会展专业群的发展,从而打造粤港澳会展营销、会展服务与管理、会展策划、会展物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增强会展专业区域影响力。

作者简介:

摄影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设计;PDCA循环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9-0160-02

一、改革的基点:毕业论文环节与广播电视专业培养目标的偏差

传统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以论文为主,鲜有动手实践环节。毕业论文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社会调查研究能力,包括文献资料收集、提出论点、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对于一般专业学生来说,毕业论文是一次综合历练。

但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偏应用型的专业,其培养的学生除具有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之外,更应该成为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高级专门人才,体现出较好的编导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在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很难得到锻炼。尽管在四年的课程设置中,通过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如认识实习、校外实习等结合的方式,学生动手能力不断增强,但由于课内实践多采取小组作业方式,课外实践多以实习单位老师一带一为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编创作品的机会较少。

2010年,教育部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育计划”,该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旨在培养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总的来说,该计划主要针对工科专业、工程人才培养,但对于促进整个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因此,结合“卓越工程师”精神,突出本专业实践特点,为强化实践环节的贯串性和延续性,提升学生就业技能,我院编导专业实行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改革。

二、基于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毕业设计环节安排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学计划》所决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完整的创新的职业培训教学体系。相对于传统教学习惯,它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鼓励他们创新,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原则为:能力本位原则、自主活动原则和领域学习原则。

在课程学习阶段,编导专业充分借鉴这种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项目教学法,在系统化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如在《电视新闻编辑》课程的教学中,将消息、深度报道、谈话节目、电视新闻杂志等不同类型设置为不同的项目,让学生实践,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在策划、采访、写稿、剪片子、做后期的过程中巩固了解说词写作、采访技巧、新闻基本理论等知识,同时,提升了团队合作意识。这种教学法在很多课程中已经全面展开。

基于行动导向性教学并结合其他院校的有益做法,我院决定将将毕业论文环节改为毕业设计环节,具体改革要求如下:每位学生需创作出一部作品。其中广告编导方向为一个商业广告套装(含5秒、15秒、30秒)加不低于三分钟的软广告或两个时长不少于30秒的公益广告加不低于三分钟的软广告。文艺编导方向为一部不低于10分钟的短片,体裁不限。考虑到影视工作的团队性,学生之间可自行成组,创作系列作品,但要保证每人有一部作品。同时,两个方向的学生都要根据自己的作品创作,结合学科前沿知识完成一篇导演阐述。

相对于传统毕业论文环节,老师指定题目学生写作的方法,毕业设计的安排更突出了学生的主动性,广告或文艺短片的主题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充分体现学生兴趣。

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巩固从影视摄像、画面剪辑、视听语言、剧本创作(广告策划)、影视CG等一系列课程知识,在一个完整的学习领域中打破课程界限,实现融会贯通。

三、基于PDCA的毕业设计质量管理探索

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学校采取严格的质量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分为三块,一是管理制度,包括管理文件和规范要求;二是校、院、教研室三级监控网,进行三级检查;三是毕业论文(设计)评估,包括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专家评估和优秀论文(设计)的评选。

在此基础上,为真正将毕业设计的作用最大化、保证质量,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引入了PDCA循环管理模式。

PDCA循环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提出来的。P表示计划,D表示执行,C表示检查,A表示处理。PDCA循环本是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近年来被很多应用型专业用于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上。PDCA循环所提倡的质量管理活动的四个阶段可以分为若干步骤,即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确定要因和制订计划、执行计划、效果检查、巩固措施和下一步的打算。

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院提出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设计的PDCA管理方法。

1.计划阶段:学年作品与毕业作品对接,提前准备

PDCA循环的特点就是,质量管理体现在每个环节,周而复始,循环不断。因此,毕业设计的改革提出是基于往届学生在创作方面出现的问题。根据往届编导专业毕业生普遍动手能力差,脑中有,手中却不能留的问题,在大三下学期启动学年作品计划,要求学生选择经典广告或者文艺作品,进行翻拍,从视听语言、镜头调度和技术上充分练手,建立导演思维。

最初,翻拍经典作品的做法受到了学生的质疑,很多人普遍认为太过简单,但经过大量的看片、拉片以及临摹,学生才发现,只有通过最初级的模仿和大量的积累,才能建立起技术上的惯性思维,如某同学翻拍《阳光灿烂的日子》片段,重拍了三次,才真正找到跟镜头和影片的光线、色调感觉,而此前这些细节操作内容很少在课堂上体现。

同时,要求学年作品和毕业作品之间具有一定连续性,这样有利于学生提前准备,积累相关素材。如本届受到同学好评的《十二星座茶系列广告》即是作者在完成学年作品中翻拍台湾伊莎贝尔喜饼十二星座系列广告时获得的灵感和启示。此外,针对往届大四学生毕业实习、考研和毕业设计时间冲突问题,提前启动毕业设计开题和中期审核,拉长周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创作。

2.执行阶段:学生自选题与社会命题结合,产学合一

在毕业设计的创意执行阶段,采取学生自选和社会命题结合的形式,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命题的作品创作中。如广告编导方向的同学可结合大河金帆杯广告奖的命题进行中原经济区、大涧村等的广告策划创作等。

3.检查阶段:导师指导与互审老师监督结合,贯穿始终

无论是创意提出阶段、脚本创作阶段、镜头采摄阶段还是后期剪辑阶段,都贯彻导师指导和互审老师监督的制度,杜绝粗制滥造作品的出现。

4.处理阶段

根据导师和互审老师提出的意见,学生对创意、脚本或短片进行修改。选送优秀作品参加社会举行的专业竞赛,激励学生热情,并吸纳前沿发展理论和意见。

四、从毕业设计环节凸显的问题对教学质量的反思

以作品创作为主的毕业设计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模拟职场训练机会,同时该环节也是对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综合检验。

毕业设计的改革取得了很多成果,首先是学生创作积极性的提高。行动导向型的教学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不少同学在思考作品选题时大胆突破,除了常见的题材,定格动画、情景喜剧等很难驾驭的类型也很多。除接受导师、评审组的指导外,很多人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土豆网、优酷网等社交网络媒体上,接受“大众评审”,更加开阔了拍摄和构思的视角。其次,校企结合、鼓励学生走出去的培养思路,使学生的作品不仅仅局限于校园,而是更加社会化,受到社会认可。如学生创作的《回到过去》和《时间与爱》获得第四届山东大学生数字影像大赛优秀参与奖。针对大涧村而策划创作的《心在路上》、《大涧村―企业形象开矿篇》等分别获得金帆杯广告银奖和优秀奖的荣誉。这既是对学生毕业设计作品的褒扬,更是对专业教学的充分肯定。

但根据PDCA循环管理模式,检查整个毕业设计的执行阶段,更重要的是为了查出问题,处理改进。整个改革推行期间,学生的毕业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学生创作思路仍较狭窄。除了针对企业规定题目创作的命题作品外,大部分同学构思的主题仍落于窠臼。文艺编导方向短片主题囿于校园题材,多是青春、友谊、爱情,少见一些对于社会问题有深刻思考的作品。此外,创作形式也较为单一,以虚构类剧情片为主,纪录片、MV则较少。广告创作仍有普遍脱离实际的迹象,在创意时期,忽视基本的策划准备和广告的基本规律。第二,视听语言上,蒙太奇思维仍没有建立起来,主要表现在镜头节奏把握不准,场面调度技巧单调。第三,广告创作熟练度不如短片创作。

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上,可有的放矢地实施改进。

1.加强对学生观察生活能力和把握社会动向能力的培养,根据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可在纪录片创作、电视新闻编辑等纪实性较强的课程中,增加关于社会问题的相关项目,以小组形式布置纪录片或电视新闻等拍摄任务。项目命题多来源于实际的社会募集,如微博上发起的“环保题材纪录片活动”等。

同时,在实施艺术教育的同时,提高人文教育的比重,培养宽口径、厚积淀的学生。在2012年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本科培养计划中,提高了大传媒领域限选课程的学分比例,如舆论学、新闻摄影等。

2.在视听语言、影视艺术概论、电视画面编辑、广播电视编辑等专业必修和限选课程中,课堂上多进行职业情境化练习、角色式教学。即把学生代入导演、摄像或记者一职,压缩每次创作的长度,增加创作次数。学生在接受理论的同时更多的是通过动手完成任务或项目,而学生在重复尝试不同任务过程中,实现技能技巧的有效迁移,而每次技巧与能力迁移的过程又是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的过程

3.鼓励学生多参加专业竞赛、与社会接轨,避免出现闭门造车现象。尤其是广告方向要多与企业结合,增强实战思维。

结语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无论是毕业设计环节,还是课堂教学环节,只有教师端正自己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非知识灌输者的思想,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才能培养出真正的“艺术与技术高度结合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雁.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PDCA循环管理[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1).

摄影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根据环境科学学科的特点、发展趋势,特别是社会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要求我们必须培养高素质的环境科学创新人才及高级专业人才.创新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科研技能和创新能力,毕业后主要从事环境科学教学科研和高层管理等;高级专业人才,应具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很强的实践技能,主要从事环境咨询服务、工程实施、环境管理等工作.重庆文理学院于2000年开设了应用分析与环境监测专科专业,在此基础上,根据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西部大开发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于2002年申报本科4年制环境科学专业,并得到重庆市教委批准,2003年开始招生.2007年环境科学成为重庆文理学院的重点学科,2008年成为重庆市的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该专业具有环境监测与评价和环境治理工程两个专业方向.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宽、专业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环境规划、环境管理、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根据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近几年,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在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革与探索,正逐步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实践教学模式.

2多模块、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我国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在培养高素质环境专业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形成了由课程实验、课程/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实践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近年来,重庆文理学院在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目前,重庆文理学院的环境科学专业已初步建立了多模块、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由实验教学、专业实习、科研训练3个模块组成,包含基本训练、提高型训练、研究创新型训练3个层次.实验教学模块由基础型、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组成,重在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初步训练;专业实习模块由认知实习、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组成,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研训练模块由创新实践、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论文(设计)、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等组成,使学生得到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2.1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重庆文理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利用学校自筹资金、日元贷款项目和中地共建项目等,建立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化学教学实验中心”和“分析技术实验中心”,总面积约为3500m2,仪器设备价值1200余万元.开设的学科基础实验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包括化工原理实验、环境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环境生态学实验,专业方向实验包括室内环境监测实验、土壤与农化分析实验、环境工程学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实验、环境科学综合实验、环境治理综合实验.目前的教学平台已能满足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基础实验教学和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基地建设的成效将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4].为便于学生实习、见习,经过几年的努力,重庆文理学院已在市内各区县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在永川区环保局、永川侨立水务有限公司、渝北肖家湾污水处理厂、重庆市环境科学院、江津污水处理厂建立了稳定的见习基地,基本能满足学生实习、见习的需要,较好地为学生提供了拓展视野、亲身体验的场所.在学生见习或实习期间,还请有经验的环保技术专家指导学生实习,进行现场教育.通过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过程训练,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及自身的不足,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2.2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与改革

一般来说,高校本科生毕业至少要修完160学分,其中实验课程、教学实习及毕业论文等约为30学分.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加大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本科生毕业需修完186学分(其中第二课堂素质拓展10学分),实验课程环节为26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事理论与训练、见习/社会实践、学年论文、专业实习、技能训练及证书、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为35学分,显著增加了实践环节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2.2.1实验教学的建设与改革

近年来,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促进了学科专业的课程建设[5].学院现有重庆市精品课程《无机化学》,校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校级重点课程《分析化学》、《环境学导论》、《环境监测》、《环境化学》和《水污染治理工程》等8门基础学科和专业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结合教师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新的研究方法、技术,于2009年自编了实验教材《环境科学综合实验》和《环境治理综合实验》,并于2010年试用于2007级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实验课程体系的科学化.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目前,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普遍存在只重视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而忽视环境工程教学.学生对环境工程知识了解少,实际中的应用能力差[6],且普遍重视水体和大气污染物质的测定,而弱化甚至忽视室内污染物质、土壤污染物质的监测[7],不利于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应用型环境监测和评价人才的需求,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在专业课程别设置了环境工程学(实验)、室内环境监测(实验)、土壤与农化分析(实验)、环境科学综合实验.环境治理工程方向:目前,这方面的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主要根据各校的办学情况或所依托的学科专业自行设置[8].一般开设的实验课程主要为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实验.但是,仅开设这些实验课程,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要求,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无法得到保证.为了适应社会对环境工程人才的需求,重庆文理学院在这个方向的专业理论课程上增设了工程力学、测量学,实验课程增设了测量学实验和环境治理综合实验.2)实验教学课程内容改革的深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解决的环境问题愈来愈复杂,因此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但目前我国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主要以满足各课程的基本要求为目的,多数高校的实验教学内容相对稳定,一些实验内容陈旧,课程实验基本以单一实验为主,很少开展现场实验和集成实验,缺少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既不能体现实验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也难以培养高素质的环境科学创新人才和高级专业人才[9].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结合实验室的建设,逐年改进、更新了部分实验内容,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表1所示,与2006级学生相比,2009级学生的专业实验项目由原来的75项增加为161项,增幅达114.7%,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分别为77、72、12项.其中,原有实验课程(环境化学实验、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环境生态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土壤农化分析实验)的基础性实验项目显著降低,由60项降为41项,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分别由12项、3项增加为40项和8项,且改进实验项目10项,新增实验项目达42项.同时,新增了6门专业实验课程(包括室内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工程学实验、环境科学综合实验、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实验、环境治理综合实验、测量学实验),新增实验项目达72项,其中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分别为36、32、4项,形成了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自身特色的实验教学项目.此外,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适应国家环境保护和实验先进性的需求,将教师的科研成果或新的研究方法、技术改编成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性和创新性能力.如将“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小球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和“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纳米TiO2微球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改编成“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微球吸附废水中的铬(VI)”实验,将“粉煤灰絮凝剂处理实验室废水实验研究”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改编为“粉煤灰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实验室废水处理”实验.另外,还根据学校所在的环境条件,设置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些实验项目,如“星湖校区空气质量评价”、“湖水中溶解氧含量的日变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富营养化湖中藻类的测定”等,不但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专业研究的兴趣.

2.2.2教学实习的建设与改革

教学实习是大学生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与创业意识[10],学以致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职业意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虽然,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实习、见习基地已能满足学生的实习、见习需要,但是也存在着显著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基地单位的性质较为单一,主要为各区县的环保局和污水处理厂,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专业的发展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加强与具有良好环境行为和环境绩效的研究机构、企业集团、社会团体等组织,以双赢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有效的科研合作,建立实习教学基地.前期的调查表明,众多的企事业单位愿意与高校通过科研纽带建立长期的互惠合作关系,多元化的实习基地建设应是可行的,目前这方面的工作正在逐步地开展.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特色,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建立了分年级、分阶段、分层次组织实习教学的机制.但是,随着我校应用型高校的定位,实习时间过短、时间段不合理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集中体现在毕业实习上.经认真的调查研究后,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毕业实习由原来的9周调整为26周,时间由原来的第7学期1~9周调为第7学期第8周后(即毕业论文之后),从而在时间上为学生的实习效果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时间过短的不满,有利于加强与实习单位的长期合作.

2.2.3科学实践的建设与改革

科学实践是培养高素质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科研申请、毕业论文/设计等.以往,由于教师担心学生的科研能力,不愿意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课题,即使有,也仅限于个别的高年级学生.但是,这种状况是极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而且也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逐步建立、完善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的激励机制,每年均选择部分低年级(主要为二年级)的优秀学生(约为学生总数的10%~20%)补充进入教师的课题组从事科研工作,并且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学校校级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课题的完成.近3年学生校级科研立项达25项,涉及学生100余人,近10篇;特别是2008级学生科研课题达14项,涉及学生近半.无论是教师科研还是学生课题,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的原则.经过2~3年的培养,这些学生毕业时均初步具备了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整体素质较高.目前,环境科学专业逐步形成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梯级机制,高年级学生逐渐成为教师科研的有力助手,能够有效地协助教师完成对低年级同学的辅导.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的激情.近年来,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1人次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全国三等奖,1人次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3人次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重庆赛区二等奖,2人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重庆赛区金、银奖,3人次获重庆市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2人获重庆市大学生“校园之春”活动之“我型我塑”环保服饰设计大赛及环保工艺品展二等奖,1人获重庆市大学生校园之春”社团之光“摄影展”之“我在社团”摄影大赛三等奖等.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在校期间创新性科研实践的最重要环节,毕业论文体现了学生的科研水平,也反映了学校实践教学的水平[10].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狠抓学生毕业论文各教学环节,在学生毕业论文中安排所有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及考核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水平.2006~2010届学生毕业论文经专家评审论文合格率均为100%,获得学校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10%,优良论文占50%.

2.3实践教学管理的建设与改革

良好的管理是保证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11-13].重庆文理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以教学副院长为责任人,教研室主任为组织人,教师为执行人,建立了实践教学的管理与考核机制和制度,并将学生的社会实践纳入正常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和完善了实践教学成绩评定方法.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压力使大部分的高年级学生不能安心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既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也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自2007级学生开始,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时间由第8学期的第1~8周调到第7学期的第1~8周,避免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完成时间段与学生就业时间段的冲突,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同时,学生的毕业实习时间由第7学期的1~9周调为第7学期第8周后,实习时间也由9周延长为26周,不仅确保了学生能专心实习,有利于学生就业,也进一步增强了实习单位对学生的接受度.

3实践教学的成效

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正逐步建立,已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环境科学专业高级人才.从2007年第一届学生毕业至2010年,环境科学专业已经有4届毕业生,80%以上的学生取得了1~2个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且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均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各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最终就业率达100%,主要在区县环保局、企业、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环境咨询机构等生产第一线从事环境监测、水质监测、室内污染物监测、环境管理、污染物治理、水处理和环境评价等工作.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表明,学生在工作半年以后都能独立地开展工作,并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了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当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也呈快速提升趋势,对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我校环境专业的发展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如能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准确把握发展的方向和机遇,进一步构建更完善的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将极大地有利于我校环境科学市级特色专业的建设,有利于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并且也有利于打造一支具有团结、拼搏和奉献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促进学术梯队的形成.如在实验教学改革尝试中,许多实验内容是当代比较前沿或前沿的技术和方向,涉及的知识面广,教师不但要有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实验技能,还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够胜任实验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实验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

4结语

摄影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1.1软件排版

用微软Word软件排式,用A4纸(297×210)纵向排式,文字从左至右通栏横排、打印。

1.2页面设置

页边距为上2.5cm,下2.5cm,左2.5cm,右2cm,装订线0,页眉边距为1.5cm,页脚边距为1.5cm。

1.3行间距

固定值20磅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字排式

(包括中英文标题、正文文字、引文、注文、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

2.1论文题目、专业、学生和指导教师、摘要、主题词等排式

2.1.1论文题目排式

用小2~3号字,字体选用标宋(或黑体),居中排。论文题目的文字字数较少或较多时,按“2.3.3标题长度与转行”规定处理。

2.1.2“专业”、“学生”和“指导教师”等排式

“专业”选用楷体4号字,排在论文(设计)题目的正下方,与论文(设计)题目之间空1行,居中排。

“学生”与“指导教师”排为一行,选用楷体4号字,排在“专业”下方,与“专业”之间空1行,居中排。如有多位教师,可用“,”号间隔。

2.1.3摘要排式

摘要以摘录或缩编的方式复述本论文主要内容。要求:概括地、不加注释地摘录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或简洁的介绍本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进展。

编写摘要应注意:客观反映原文内容,不得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要着重反映论文的新内容和特别强调的观点。摘要宜采用第三人称过去式的写法(如“对……进行了研究”,“综述了……”等;不应写成“本文”、“我校……”等)。摘要不分段,以400字左右为宜。选用5号楷体字;“摘要”两字加黑。

2.1.4主题词(关键词)排式

主题词是表达论文主要内容的词或词组,是论文的重要检索点。主题词一般由3~5个词或词组组成。主题词直接从论文题目或论文正文中抽取。

主题词在摘要后另起一行排。主题词的字级、字体和排式与“摘要”的相同。

主题词与摘要之间不空行;主题词与正文之间空1行。

2.2正文排式

一律横排,通栏,文字选用小4号宋体。

2.3标题排式

标题可分为章(一级)、节(二级)、小节(三级)等。最小一级标题的字级应与正文文字的字级相同。

2.3.1标题的字级、字体(如标题级别较多,可在3号字与小4号之间用技术处理的方法区别,如加黑或不加黑)

一级标题用小3号字,字体选用标宋黑体;

二级标题用4号字,字体选用4号宋体加粗(或黑体);

三级标题用小4号字,字体选用楷体;

最末一级标题用小4号字,字体选用宋体加黑(或黑体)。

2.3.2标题占行

一级标题文字上下各空一行;居中排;

二级标题的上面空一行,居中排;

三级标题及其以下标题上下不空行,居左排。

在两级标题连排的情况下,可省1~2行。

2.3.3标题长度与转行

标题文字较多时,可按密排标题方式处理,即字与字之间不加间空。标题文字少时,可按疏排标题方式处理,即在字与字之间加间空。间空一般是两字间空两字,三字间空一字,四字间空半字,五字及五字以下不间空。

标题文字长度占两行或两行以上的,可按多行标题方式处理,即应转行。标题转行:在标题文字的行长超过主体文字4/5行长的情况下,必须转行,转行标题文字居中排。

标题转行不能割裂词义,如人名、地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不能断开,虚词、术语、符号等不能转为下一行的第一字。

在有副标题的情况下,应注意主题与副标题的关系与比例。

2.4引文排式

短句引文排式:与主体文字相同。

大段引文排式:整段引文,另段起排,每行行头、行尾均缩进两格。引文上、下应各空一行。引文应变体。引文行头、行尾不加引号。诗歌等第一行的行头可后退四格或更多。

2.5表格排式

表格用字的字级用5号字(宋体);表头(即表格名称)用5号黑体。每一表格应统一编号,该编号应在正文中相应处标明。

表格宽度不能超过版心。

续表(即一页未排完,下一页接着排的表)应在接排面的表上方加“续表”或“表×(续)”等字样,如续表不止一页,则需加上“续表一”等字样。

如表格较大,也可用B4纸制成横表,按A4规格折叠后,装订入册。

2.6图片排式

手绘图、摄影照片、计算机制作图、印刷品等彩色、黑白图照均应清晰、清楚、准确,层次丰富。

图片裁切或遮幅后不能造成不良效果。

图片的长度和宽度不能超过版心尺寸。

2.7目录排式

目录中的标题不能超过三级。

一级标题用小3~4号字;

二级标题用4~小4号字;

三级标题用小4号字。

标题字体按由重到轻的原则选择。如一级标题用4黑,二级用4号字,三级用小4号字。标题文字居左,页码居右,之间用连续三连点连接。标题需转行的,转行后的标题文字应缩进1字处理。

2.8书眉排式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或“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用5号字居左排,论文题目或设计题目用5号字居右排;书眉与正文之间用下划线分隔。

2.9页码排式

用5号字排在页脚居中。

2.10序言和后记排式

字级与正文相同。字体可选用仿宋体或楷体等。

版心宽度可略小于正文版心宽度。

2.11附录排式

附录应标明序号,各附录依次编排。如“附录1”排在版心左上角。“附录”用四号黑体字。附录文字的字级用5号字。

3.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

文科类各学院对论文(设计)的引、注、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由各学院根据学科特点自行制订统一、规范的具体要求,并报教务处备案。

理工医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著录要求:引用资料、文献,均应说明来源。著录引文的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

顺序编码制:按文章正文部分(包括图、表及其说明)引用文献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编码置于方括号中,用上标的形式(置于右上角),直接放在引文之后(如〔1〕;〔15,18〕;〔25-26〕)。

3.1专著著录要求、格式

3.1.1专著著录格式

主要责任者者.书名.其他责任者.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例1: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修订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76

例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西沙群岛考察组.我国西沙群岛的土壤和乌粪矿.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

3.1.2专著中析出的文献著录格式

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析出其他责任者.见:原文献责任者.原文献题目.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例1:黄蕴慧.国际矿物学研究的动向.见:程裕淇等编.世界地质科技发展动向.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38-39

3.2连续出版物(期刊)著录要求、格式

析出责任(著)者.析出题(篇)名.析出其他责任者.原文献题名(刊名),版本.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例1:李四光.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中国科学,1973(4):400-429

例2:赵均宇.略论辛亥革命前后的章太炎.光明日报,1977-03-24(4)

3.3会议录、论文集、论文汇编著录要求、格式

著者.题(篇)名.In(见):整篇文献的编者姓名ed.(多编者用eds.),文集名,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3.4学术报告著录要求、格式

著者.题(篇)名.报告题名,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3.5学位论文著录要求、格式

著者.题(篇)名.学位授予单位,编号或缩微制品序号,年

3.6专利文献著录要求、格式

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3.7其他

摄影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近年来,黄淮学院结合自己的办学定位、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的人才需求与专业特点,基本构建了多维度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并制定了较为系统的实践教学方案。以下结合黄淮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改革经验和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

(一)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包括课内实训、课程实践和课程论文3个环节。开设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1.课内实训

课内实训即以案例教学、项目模拟等方式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的课程实验教学,根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特点,其内容应包括摄影摄像基础技能训练、新闻采访与写作技能训练、非线性编辑技能训练、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技能训练、广播电视节目编导技能训练、播音与主持技能训练、广播节目制作技能训练、电视节目制作技能训练、纪录片制作技能训练等。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分配课堂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训的时间,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内实训要由实践技能强的专业教师或具有地方媒体实战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指导教师,以便帮助学生及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2.课程实践

课程实践是学生在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后,结合具体课程进行的开放性创作实践,往往以作品形式呈现,主要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完成。例如,对于新闻采访与写作创作实践,可由业界教师带领学生分组深入社会进行新闻采访,再通过稿件编写等对采访素材的后期加工训练,使学生熟悉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制播流程;对于电视编辑创作实践,可由教师带领学生先确定选题,再进行专题创作,从而使学生熟悉电视编辑制作的环节,提高摄像水平,掌握非线性编辑技术,具备一定的电视作品创作能力;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创意实践,重点应在锻炼提高学生的栏目与节目策划、脚本编撰等方面的能力;对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实践,可在业界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策划广播电视栏目并写出脚本,进而结合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节目创作,在节目制作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节目策划、编导、摄录、编辑制作等综合创作能力;对于纪录片创作实践和电视广告创作实践,重点应在以前各项训练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掌握纪录片及电视广告创作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全面提高纪录片创作和电视广告制作的综合能力。

3.课程论文

广播电视编导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其课程论文应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课内实训、课程实践等实践活动密切联系,通过课程论文的撰写,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化课内实训和课程实践的效果,并为大四时撰写毕业论文或进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二)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包括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见习、专业(毕业)综合训练和毕业实习。实习实训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1.专业认知实习

专业认知实习是培养应用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通常安排在第一学年。专业认知实习主要有2个途径:一是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到地方媒体、传媒公司、广告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参观调查,听取业界人士的实践工作讲座;二是邀请知名教授和业界专家做专业认知报告及咨询指导等。专业认知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增强对专业领域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感性认识,了解广播电视编导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明确专业学习方向,感受业界专家的专业精神,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了提高专业认知实习的效果,应要求学生及时撰写专业认知实习报告。

2.专业见习

专业见习是指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到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参与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编导、摄录、编辑制作等工作,从而了解行业对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加深专业认知,建立初步的职业观,明确自身的专业发展定位,并明确自身的不足,增强专业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3.专业(毕业)综合训练

专业(毕业)综合训练一般在第四学年进行,是对前三年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综合检验。开展专业(毕业)综合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4.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根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用性较强的特点,最好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即让学生深入省内外各级各类媒体进行实岗锻炼,并在实习过程中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广播电视编导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毕业实习有效地提高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创新意识。

(三)课外社会实践

课外社会实践主要包括寒暑假社会实践、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等。寒暑假社会实践,即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深入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等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是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并回报社会。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的形式主要有:

(1)专业赛事。专业大赛能够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实战模拟演练机会,深受高校、业界与学生欢迎。开展学科专业竞赛,关键在于赛事的举办目的与组织运作方式。第一,学科专业赛事应与专业课程教学形成良性互动。例如,DV大赛应与剧本创作、摄影摄像艺术、导演基础、影视短片制作等课程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影视策划、创意、剧本撰写、导演、拍摄、剪辑等方面的能力;广告大赛应与广告策划与创意、电视广告制作等课程教学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广告策划、创意、设计等方面的能力。第二,应建立固定的指导教师团队,并安排充裕的指导时间。第三,应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与奖励细则等,切实提高学生的参赛积极性。

(2)学生专业社团活动。在学生专业社团活动中,应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及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作用,并加强与业界的联系。例如,黄淮学院非常影视社、主持人协会、方舟文学社、青竹话剧社、吟诵协会等专业社团的学生,通过参与入驻该校创新创业园的驻马店电视台文艺中心、驻马店新闻网、驻马店手机报的栏目运作与节目制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

(3)实题项目运作,即教师带领学生利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参与社会的实题项目运作,实题实做。在实题项目运作中,应根据需要组建项目小组,每个小组应尽量包含不同年级的学生。(四)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检验。在学生毕业论文撰写或毕业设计工作中,我们应尽量做到:突出应用,理论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加强过程管理,强化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责任意识;实题实做,杜绝抄袭和假大空现象,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研精神。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围绕专业建设的要求,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具体讲,应有计划地引进专业教师,并选派专职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进修学习;应加强与媒体的合作,通过到媒体顶岗锻炼等方式逐渐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应积极邀请媒体界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主动聘请他们做专业实务课程的兼职教师;应培养一批专业建设急需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并组建专业核心课程“双师型”教学团队。

(二)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媒介技术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动力,因此,要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必须加强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建设。在实验室建设工作中,既要注重高端实验室的建设,不断引进高性能先进设备,为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同时应不断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尤其要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充分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效率。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必需加强与高校周边广播电视等新闻单位的合作,通过合作发展联盟创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同时要推进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并将校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电视台等作为学生实习实训的场所。

(三)强化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实验教学中,应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不相适应的封闭型教学模式和方法,推行教学内容开放、师生交流互动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开展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和项目带动的实地现场教学;应完善考试考核方案,注重过程管理,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参与实践的态度、实践能力及其提高情况、创新的意识与能力等。

(四)构建并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是应用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目标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都应制定严格、科学、规范的质量标准,并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质量监控机制和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规范化,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摄影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要实现从书本的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换,教师在中间扮演的桥梁角色不可或缺,但高校师资普遍存在的软肋是师资来源较为单一,多以理论人才为主。实际上,吴信训教授早在2006年就建议“新闻传播类核心课程中至少不低于1/5总课时安排请校外新闻行业的资深新闻人士作有关讲座”。课题组充分挖掘各种资源,丰富师资的构成,加大外聘力度。在外聘教师方面,主要是从传媒集团、门户网站、公司、企业等聘请了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资深人士,通过开课或者专题讲座的形式为学生教授界面设计、网站制作基础、网络编辑、电子软件排版、电视非线编等实用性课程。多元化的教师队伍构成,不仅有力地支撑了整个教学体系,而且在学生的技能培养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譬如《网络专题》课程,就是聘请成都晚报的资深编辑担任授课教师,如此可以将业界最新动态及时反馈在课堂上,并且可以结合媒体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掌握最实用的技能。除此之外,还在全院其他系引进计算机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专业教师,实现学科交叉和复合型人才培养。

二、技能培养模块

融合背景下传媒人才的培养除了知识层面的建构之外,能力的培养必须齐头并进,方能确保人才构成要素的完整性,否则还是会出现“博士生不会写新闻稿”或者毕业生需要再培训才能上手工作的情况。

1.核心竞争优势——写作能力的培养课题组为在校生制定了全面合理的写作计划,明确规定学生必须完成40篇文章的写作(各种新闻体裁、广播稿、视频解说词、策划书、博客文章均可,但至少有1篇论文、2篇调查报告、4篇散文、4篇评论)以及一篇学士学位论文。为确保写作质量,课题组一方面组织老师开出系列必读书目,并坚持每年更新,不断补充和完善,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拓宽知识面、培养多维度思维能力;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对学生的写作给予及时的修改、指导;同时确立规范的评价体系与公平、严格的考核机制。既保证了学生读、写、说的“量”,也保证了文章“质”的逐步提升。除此之外,为更大地开拓学生的写作空间,探索多元化、合理化写作方式,课题组制定了新的毕业论文写作规定,对学术型论文与实践型论文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例如学生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编写的书籍均可申请作为毕业论文;实践型毕业论文既可以是调查报告类,也可以是参赛作品包括视频大赛作品、挑战杯参赛作品等。

2.实训平台——实操能力的培养人民大学的蔡雯教授在考察了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办学模式之后,曾经表示“我们认为,‘密苏里方法’中最难以为人‘复制’的部分是实践体系和支撑体系”我国高校的新闻传媒教育中最大的软肋则在于高校没有完全面向社会的媒体,自创的实践平台也未能实现市场化运作。正是基于此,课题组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搭建校内实训平台,另外一方面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从而打通创新型传媒人才的通道。目前校内实训平台目前共计15个,涵盖了各类媒体类型,报纸类包括《锦城深瞳报》《青年观察报》和《艺林天地》等三份报纸;电子杂志类包括《我们》《赫尔墨斯》《零摄影》《锦城文学》《女生》《民俗文化》等六个;网站包括夸父网、《新空网》等两个网站;电视台有“文传网络电视台”,主要制作校园新闻、微电影等;另外还有包括鑫政会务公司、彼岸传媒公司和汉语国际推广公司;在这些实训平台上,学生是“主角”和“核心”,从选题策划开始,包括收集资料、规划采访到写作或者视频呈现、文章上网等,均独立和合作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则充当教练和必要的把关角色。

除此之外,为了更加贴近实战,课题组通过各种渠道拓展社会媒体合作基地,尽量涵盖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体,以此配合创新型传媒人才的课程体系,并在授课中为学生打造全真媒体环境。目前为止,课题组曾经或仍然保持合作关系的实习基地包括成都大学城、新浪房友在线、禾嘉集团网站等,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能最大程度地符合媒体的要求,也由此提前适应媒体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

两种形式的实践平台对创新型传媒人才的最大价值就在于为学生提供了全真的实训环境,同时保障学生能深度参与各个环节,在实训中不断犯错误并不断纠正错误,这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比其他毕业生更成熟,也会让他们在与别人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泛媒体时代创新型传媒人才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课题组所做的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通过实践性的尝试能为该领域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上一篇:法语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监理毕业论文范文